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津田驹新型浆纱机的技术特点

津田驹新型浆纱机的技术特点

津田驹新型浆纱机的技术特点
津田驹新型浆纱机的技术特点

浆纱机的现状和发展

浆纱机的现状和发展 一、浆纱机发展概要 由于原纱的纤维间抱合不强、表面毛羽较多,难以直接织造。为提高经纱在织机上可织性,以使经纱能在织机上承受经仃片、综、筘和经纱之间等等的反复摩擦、拉伸、弯曲等作用,而不致起毛、甚至断头。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经纱上浆目的是贴伏毛羽、增强耐磨。 经纱上浆工艺过程早在古代就有。那时的手工浆纱是将经纱碾成片状,用刷子或筘抹上浆糊,晾干后绕成织轴。元代王祯《农书》中有使用纑刷对经纱上浆的图文。《天工开物》中"过糊"一节记载了用淀粉、牛皮胶、骨胶浆丝的方法和工具。18世纪末英国出现动力织机,使浆纱和织布分开而成为一个独立的工序,从而出现了现代浆纱机的雏形。以后几经改进,到1853年英国人J.博洛夫等的专利,使浆纱机具有它的基本特征。转载于无忧论文网 https://www.doczj.com/doc/bf14007896.html, A、浆纱方法: 浆纱方法大致有如下几种 1、绞纱上浆------是近代用得最早的一种浆纱方式,有手工和机械两种,都是将绞纱在浆液中浸透、绞干、抖松,然后烘干。这种方法适用于色织、织带、复制品等小批量生产。 2、单纱上浆------从筒子上退出单纱,在单纱上浆机上浆、烘干后再卷绕成浆纱筒子。也可在低速络纱机上加装浆槽和烘干器而成。也有专一设计的《单纱上浆机》。这种方法虽然产量低、工耗大,但上浆质量好、浆膜完整度高。在丝织和苎麻织造中有时采用。近来在特种纤维上浆常有应用。 3、织轴上浆------由分条整经机做成织轴,经上浆后再卷绕成织轴。多用于丝织、色织的多品种和小批量生产。

4、经轴上浆------将若干只经轴上的经纱同时引出,浸入浆液,压掉多余浆液,烘干、分纱,最后按规定长度巻成织轴。这是应用得最广的上浆方法。在老的丝织厂用于粘胶长丝上浆时,也有用醮浆方式的。 5、整浆联合------在整经机的筒子架和机头之间安装一套上浆和烘干装置,将整经和上浆合成一道工序,多用于合成纤维长丝上浆。 6、染浆联合------在浆纱机的浆槽前加装染色烘干设备。多用于牛仔布生产。 B、上浆设备的发展历程 1、烘燥装置的发展: 随着织布的机械化也伴随着浆纱机的形成,近100多年来浆纱机的变化也十分大。上世纪50年代前,我国浆纱机是以双烘筒式为主,是两个庞大的铜面烘筒靠经纱片拖动对湿浆纱干燥,称为双烘筒浆纱机(当时曾用过名称:师荛浆纱机------吕师荛生前是上海纺织科学研究院的老工程师)。这种方式的浆纱速度缓慢(在20m/min左右),浆纱伸长率相当大。现已被淘汰不用。 后在学习"苏联老大哥"的情况下,引进并制造了热风式浆纱机(定名为 G142),并作为国家定型机器,推广应用于全国各地的纺织厂。上世纪50年代~70年代建立的纺织厂几乎都是用G-142浆纱机{全热风(G142D),热风+锡林(G142C),全锡林(G142E)}。它是由加热器将空气加热,以空气的载热、载湿体与湿浆纱进行热交换,使浆纱干燥。 热风式浆纱机按热风流动方式的不同,有自然对流式和热风喷射式。热风喷射式又有高压喷射和低压喷射两种。热风喷射式浆纱机的烘燥效率较高,最高速度可达45m/min,但一般为使用为20m/min左右。 为了克服热风式和烘筒式的各自缺陷,经改良后出现热风烘筒并用式,一般以热风烘燥安排在前(称为热风预烘),烘筒烘燥在后完成烘燥任务。这种浆纱机

新型浆纱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摘要:围绕新型纺纱技术的发展与环锭纺纱技术进步两个主题,分析了转杯纺.喷气纺等新型纺纱具有的工序短.效率高.质量优、用工省,成本低等优势;对传统环锭纺的技术创新,尤其是紧密纺,复合纺纱技术作了论述:指出在今后纺纱技术发展中将出现多种纺纱方法互相渗透,互相交流,共同发展的局面. 关键词:纺纱加工技术;创新;新型纺纱;发展;环锭纺纱 l 纺纱加工技术与发展的概况 纺纱是纺织产业链的第一道工序,其生产的纱线质量、品种与后续加工关系十分密切。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广大科技人员认真学习与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纺纱加工技术,自主创新,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纺纱加工技术的进步,突出反映在各种新型纺纱技术的推广应用和传统的环锭纺纱的技术进步上,包括: 1)以纺纱高速度、高效率和低成本为特点的新型纺纱技术的应用,如转杯纺纱、喷气纺纱与涡流纺纱等。 2)以提高成纱质量、增强纱线强力、降低纱线毛羽为目的的,对纺纱过程中纤维的转移进行有效控制的纺纱新技术,如紧密纺纱等。 3)以改善织物风格和功能为目的,在纺纱过程中进行不同纤维的混纺、长丝与短纤复合纺纱等技术,如包芯纺、赛络纺、赛络菲尔纺及平行纺等。 4)以为织物提供变化效果为目的的纺纱技术,如竹节纱、花式纱及多种有色纤维混纺纱等。 5)以提高织物柔软度、改善手感为目的纺纱技术如无捻纱、低捻纱及中空纱等。总之,纺纱加工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为纺织产品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新型纱线,彻底改变了20世纪70年代以前,纺织工业使用原料单一、加工工艺落后、产品档次低、品种少的落后面貌,为提高人们的穿着质量作出了积极的贡献。2新型纺纱的技术优势和产品的发展 发展新型纺纱是近30多年来国内外纺纱技术进步的最大亮点。国内外众多科技工作者致力于新型纺纱技术的研究,在许多重大关键技术上取得了突破,从而使各种新型纺纱加工技术得到发展与提高。迄今为止,先后出现了转杯纺、摩擦纺、喷气纺、喷气涡流纺、自捻纺、平行纺及静电纺等10多种新型纺纱,其中转杯纺、喷气纺、喷气涡流纺、摩擦纺等均已投入工业化生产。目前,欧美国家把发展新型纺纱视作纺纱加工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如美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就大幅压缩环锭纺,致力发展转杯纺、喷气纺等新型纺纱。据报道,目前美国短纤纱的市场占有率是:转杯纱占35%、喷气纱占18%、摩擦纺纱占8%、包缠纱占5%、环锭纱占34%,4种新型纺纱已占短纤市场的2/3,其中转杯纺纱已超过环锭纺纱,处于第一的位置。欧美国家快速发展各类新型纺纱原因是与传统的环锭纺纱比较具有工序短、生产效率高、质量优、用工省、成本低的优势。 1)工序短。新型纺纱如转杯纺、喷气纺、摩擦纺等都采用条子喂入纺纱,并在纺纱机上直接卷绕成筒,省略了粗纱与络筒两道工序。 2)效率高。由于新型纺纱多数为自由端纺纱,依靠高速回转气流或喷嘴直接成纱,取消了环锭纺纱中钢领、锭子等加捻卷绕部件对纺纱速度提高的束缚,故纺纱速度均高于环锭纺纱。如转杯纺纱速度是环锭纺纱的4—8倍,喷气纺纱与涡流喷气纺纱速度是环锭纺的15—20倍。由于纺纱速度的提高,在一定的生产量下设备配台可大大减少。如10台喷气纺纱机共720头或4台全自动转杯纺机(4x360)共1440头生产同一规格纱支时,均可达到环锭纺纱一万锭的生产量。

工业余热利用现状

工业余热利用现状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我国工业余热利用现状 摘要:工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污染,工业余热的利用是节能减排的重要环节。本文主要介绍了工业余热的资源特点,概述了工业余热的利用方式,中国目前低温工业余热技术,以及分析了工业余热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出目前应该大力发展利用低温余热技术。 关键词:工业余热;低温余热利用技术;节能减排 0引言 工业部门余热资源总量极为丰富,“十二五”期间可以开发利用的潜力超过1亿吨标准煤。“十二五”是我国节能减排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国务院和有关部委已就节能减排工作作出全面的决策部署,明确提出单位GDP能耗降低16%左右、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21%左右等多项节能减排目标。工业部门能源消费约占全国能源消费的70%。 目前余热利用最多的国家是美国,它的利用率达到60%,欧洲的达到50%,我国30%。就余热利用来看,我国还有很大的利用空间。中、高温余热发电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产业,而低温余热发电则刚刚开始。 1.工业余热资源特点 工业消耗的能源部门品种包括原煤、洗煤、焦炭、油品、天然气、热力、电力等。工业余热资源特点主要有:多形态、分散性、行业分布不均、资源品质较大差异等特点。 对钢铁、水泥、玻璃、合成氨、烧碱、电石、硫酸行业余热资源的调查分析结果显示,上述工业行业余热资源量丰富,约占这7个工业行业能源消费总量的1/3。“十二五”时期,综合考虑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这7个工业行业余热资源总量高达亿吨标准煤。 2010年末,余热资源开发利用总量折合为8791万吨标准煤。其中,余热资源开发利用量超过1000万吨标准煤的有钢铁、合成氨、硫酸、水泥4个行业,分别为3560万吨标准煤、2450万吨标准煤、1244万吨标准煤、1124万吨标准煤。 从余热资源的行业分布来看,上述7个工业行业中,钢铁、水泥、合成氨行业的余热资源量位居前三,分别为亿吨标准煤、9300万吨标准煤、3454万吨标准煤,占这7个工业行业余热资源总量的比重分别为%、%、%;硫酸、电石、烧碱、玻璃余热资源总量则较少,分别为1940万吨标准煤、1408万吨标准煤、495万吨标准煤、311万吨标准煤,合计占7个工业行业余热资源总量的122%。 从工业余热资源的地区分布来看,“十二五”时期,上述7个工业行业余热资源可开发利用潜力居前六位的地区是河北、江苏、山东、辽宁、山西、河

浆纱机实用手册模板

浆纱机实用手册模 板

GA308/306A浆纱机实用手册 郑州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05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郑州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前言 首先, 衷心感谢国内外广大用户多年来对郑州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支持和信任! GA308型多单元浆纱机自投放市场以来, 当前已在市场开车已有300多台, 对中国纺织技术进步做出了贡献。该产品以其品种适用性广, 可靠性高好, 控制精度高, 得到广大用户的认可, 并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了使用户厂更加熟练的掌握设备, 充分发挥设备潜能, 协助企业适应市场品种多、档次高、变化快的要求及对此技术的迫切需要, 我公司根据近两年用户实际使用情况, 总结经验, 整理汇编了《GA308/306A浆纱机实用手册》, 本手册注重生产实际, 从浆纱机的相关配套设施开始, 对机械、电气、工艺和操作几方面总结, 以及设备的正确使用、维护及故障排查都作了详细的说明和举例。本手册的汇编, 也是对出版的《GA308型浆纱机的原理及使用》的不断完善与改进。 郑州纺织机械股份公司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用心服务, 诚信为本, 以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为目标, 回报用户, 提升服务价值。希望本手册能为浆纱机使用企业在实操中提供培训和指导。鉴于时间关系, 文中如有错误之处, 敬请批评指正。

5月 内容索引 第一章GA308/306A浆纱机使用相关配套设施的基本要求4-5第二章安全常识6-7第三章GA308/306A浆纱机机械维护和保养及常见故障排查8-16第四章GA308/306A浆纱机电气维护和保养及常见故障排查17-36第五章浆纱工艺交流及工艺实例分析37-49第六章GA308/306A浆纱机的操作要求50-53

我国纺织行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我国纺织行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来源:企管中心发布时间:2010-9-13 阅读:295次 1 我国纺织行业信息化建设情况 纺织行业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已经拥有了一支专业的技术队伍和宝贵的人才资源。许多企业都设置了专门负责信息化建设的机构,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企业对信息化工作的重视。但是,由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全行业亏损等原因,纺织行业的部分企业信息化建设甚至陷于停顿,突出的问题是:专业技术人员流失严重,造成系统不能正常运行;计算机硬件、软件陈旧老化,亟待升级或更新。 纺织行业作为传统的制造业,其信息化就是将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管理技术和制造技术相结合,最终实现产品设计制造和企业管理信息化、生产过程控制的自动化、制造装备的数字化、咨询服务的网络化,从而全面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纺织行业信息化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三个创新,即产品设计方法和工具的创新、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企业间协作关系的创新。据纺织工业协会2002年底对纺织企业所做的调查表明:国有大中型纺织企业具有坚实的应用基础,但由于亏损等原因,部分以前的信息化先进企业工作进展不大,甚至陷于停顿,但在2000年后需求呈现明显增长态势;许多外资、合资企业投资大,应用水平较高,但是统计数据不全;许多民营企业近几年发展迅速,十分重视对高新技术的应用,但大多数小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还是空白。 1.1 水平中等差异明显 对于整个纺织行业信息化应用的现状而言,前几年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从整体水平分析,在制造业中处于中等水平。其特点是:由于我国纺织业存在地域、行业、企业的差异性和发展不平衡性,从而决定了信息化目标需求的多样性、推进步骤的渐进性和实施过程的艰巨性。 从地区分布看: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纺织企业信息化起步早,但由于产业结构调整,近年来上的项目很少;浙江、江苏、广东等纺织服装业发达的沿海地区发展较快;山东、河南、河北、湖北等传统纺织业地区也有很多典型项目,其他地区则相对落后。 从行业看:化纤企业投入较大,效益明显;棉纺、纺机企业"七五"、"八五"期间成果显著,"九五"期间受亏损等因素的影响曾一度下滑,最近又有回升态势;服装企业作为出口创汇大户,数量多、发展快,但主要应用局限于服装cad,其他方面亟须开展。 从近期投资规模看:信息化投资在千万元以上的有经纬纺机、

浆纱

浆纱教程第三章浆纱 本章知识点: 1、浆纱的目的和要求 2、主要粘着剂的一般性质和上浆性质。 3、浆纱助剂的作用及用量。 4、浆纱组分的选择方法,浆液配方的确定及调浆方法,浆液质量指标。 5、浆纱工艺流程及浆纱质量指标。 6、浆纱上浆率及浆液对纱线浸透、被覆程度的控制。 7、浆纱烘燥机理及烘燥装置。 8、浆纱伸长率的控制。 9、浆纱自动控制。 10、浆纱工艺设计及产、质量。 11、高压上浆技术。 12、提高浆纱产量及质量的技术措施。 概述 一、浆纱工序的任务 1、织造时经纱反复受到各种外力的多次作用(拉伸、弯曲、冲击及摩擦)容易使纱线结构松散,起毛而断头,或纤维纠缠致使开口不清。 机构作用:①拉伸:开口、打纬、卷取;②弯折:新纬和座冲击;③磨擦:停经片、综、筘及梭子、经纱间。通过分析得:从织轴到织口经纱要承受3000-5000次反复负荷的作用。 2、浆纱的目的 (1)提高经纱的可织性,使经纱增强,耐磨20-40% (2)卷绕成浆轴 (3)保伸,减伸率20-25%。 二、浆纱工序的组成:上浆和调浆 1、调浆:选择浆料以一定比例配合调料成一定浓度的浆液。 2、上浆 (1)绞经上浆:将绞纱浸渍浆液,挤压、烘干。 优点:设备费用省,操作简便,回丝少,适合小批量,多品种的色织生产。 缺点:浆纱质量差,上浆不匀,劳动强度高,生产率低。 (2)经轴上浆:若干经轴并合→上浆→烘干→卷绕成浆轴优缺点与绞经上浆相反。 三、浆纱工序在生产中的重要性 浆纱是准备工序的关键,每台浆纱机的产量可供200-300台/只机的织轴需要,即通常说浆纱一分钟织造一个班。 1、浆纱质量好,则布机断头少,效率高,产量高,质量好。回丝少,挡车工劳动强度低。 2、浆纱速度30-60m/min,相当于布机一个班的产量,稍一疏忽则布机一个班生活难做。 3、每台浆纱机供应200-300台布机,浆纱机能否正常运转,对织轴的正常供应,关系很大。 4、与降低成本关系很大,节约浆料、用汽、回丝等。 四、浆纱工程的要求 1、上浆量符合工艺设计要求,避免过大或过小。 2、上浆均匀。 3、浆液对纤维有良好的粘附性、即被覆和浸透的比例应符合工艺要求。 4、上浆后纱线毛羽贴伏,浆膜平滑,柔软而又坚韧。 5、上浆后纱线的弹性伸长损失小。 6、上浆后纱线的顺潮率应符合工艺设计要求,浆膜具有一下吸湿性。

关于考察纺织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考察纺织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4月18日至23日,在副市长的带领下,我市部分纺织企业负责人一行15人,赴浙江兰溪、江苏湖塘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学习考察对接活动,先后参观考察了中国立马控股集团、浙江佳而美纺织、浙江鑫浪纺织、浙江七星纺织、江苏旷达集团、常州马杭色织布、江苏瓯堡纺织染整等企业,以及湖塘纺织城、湖塘纺织科技发展中心,并分别召开座谈会,听取了两地在纺织产业发展上的经验做法介绍,与当地企业进行了对接交流。现将有关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两地纺织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XX市纺织产业发展情况。XX市位于浙江省中西部,是中国织造名城。全市现有纺织企业1300家,从业人员万,规模以上企业217家,其中织造企业1150家(含毛巾企业275家),产值超亿元的企业26家。织布机万台,其中进口喷汽织机3150台、剑杆织机8000台,织布无梭率达100%;环锭纺35万锭,气流纺6400头;印染生产线7条,后整理线22条,阔幅平网印花生产线7条;年产布10亿米、毛巾6亿条、棉纱10万吨、家纺用品等800万套。,棉纺织工业实现生产总值80亿元,其中织造企业产值达68亿元,占纺织工业总产值的%,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纺织工业年上交税收亿元,且每年以30%左右的幅度递增,年出口交货值25亿元。

(二)湖塘镇纺织产业发展情况。江苏XX市XX区湖塘镇是闻名遐迩的纺织之乡、全国色织布中心和中国织造名镇,两度获得中国乡镇之星殊荣。全镇现有工业企业4660家,其中从事纺织服装生产的企业2800家(其中色织面料生产企业约占半数以上),从业人员10万余人。现有织机万余台,其中喷汽织机3500台,剑杆织机30000台,有梭织机10000台,经编机500台,喷水织机150台,形成了以色织面料、牛仔面料和灯芯绒面料为主、以针织面料和产业用面料为补充的产品结构。培育了江苏新光、浩华纱罗、顶呱呱等一批知名企业和品牌产品。,全镇纺织企业完成产值136亿元。 二、两地纺织业发展的主要经验 (一)高起点定位,提升产业档次。兰溪、湖塘地处江浙地区,棉花资源有限,发展纺纱优势不明显。为此,两地都把发展重点定位于织造、印染、家纺等纺织行业下游产业中高端产品上。XX市有纺织企业1300家,其中织造企业1150家,占纺织企业总量的%以上;湖塘有纺织企业2800家,其中色织面料企业占半数以上,企业普遍应用无锭纺纱、无梭织造、无纺成布、无水印染等先进技术,产品实现了系列化、配套化、个性化、时尚化。产业定位的高起点为生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提供了基础保障。 (二)高精尖装备,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鼓励企业应用先进设备,淘汰落后产能,两地政府都出台了对纺织企业的

祖克浆纱机常见设备故障

浆纱机的常见故障 一、经轴退绕部分 1.经轴制动力不足 (1)气源压力不足,气源压力应有0.55~0.60MPa。气管破损、堵塞,接头漏汽,造成制动部分气压的不足。 (2)比例阀损坏,或作用不准确。 (3)起机直径、煞车因素和张力设定不当,使退绕中制动力的改变不相适应。 2.经轴退绕张力不稳定 (1)气源压力不稳定。 (2)经轴轴头及制动盘跳动大,造成退绕张力不稳定。 (3)制动带、制动块磨损,摩擦系数不正常。 (4)张力检测辊弹簧作用不正常,缓冲油缸油、积水。 (5)固定式张力检测辊压力传感器作用不正常。 3.个别经轴纱片松紧不一致 (1)经轴轴头及制动盘跳动大,造成退绕张力时松时紧。 (2)制动带、制动块磨损、缺损,制动不正常。 (3)制动杠杆与制动带连接点,制动汽缸作用点不规范。 (4)制动汽缸皮碗破损,汽管及接头漏气。 (5)气源质量差,汽缸锈蚀,活塞杆不灵活,或汽管被油泥堵塞影响汽缸作用。 (6)经轴轴承及导辊轴承不灵活。 二、浆槽部分 1、压浆辊加压作用不良 浆纱机处于正常速度时,前后压浆辊压力表指示值偏高,气路中的调压阀漏气或压力表指针偏转、呆滞。 (2)浆纱机处于正常速度时,前后亚浆辊压力表指示值偏低,严重时压浆辊上抬不加压;加压气路管道内有油污,气路不畅通;汽管或进出口连接处漏气;加压回路中的电磁阀失灵(芯子磨灭、弯曲,或芯子内有油污、汽水)需检修或调换。 (3)浆纱机处于正常速度到爬行速度时,主压浆辊压力不变或急剧变化;自动调压的比例阀未进行工作;加压回路中的电磁阀工作失灵;节流阀失灵。 (4)压浆辊俩端加压力不一致,致使经纱上浆率、回潮率俩边不一致;压浆辊俩端某一加压汽缸气路导管漏气,油泥堵塞,活塞密封圈磨损或汽缸磨灭;压浆辊加压杠杆调节不当,需重新调节杠杆位置、弹簧弹力,使俩端一致;杠杆支轴圆销锈死,汽缸带不动;压浆辊及上浆辊轴承损坏。 2、浸没辊加压作用不良 浸没辊侧向加压作用不良,手扳浸没辊加压控制阀旋钮,侧向不加压或加压力不足。 (1)电磁阀损坏或调压阀陈旧;汽缸皮碗磨灭、破裂,气管漏气。

硅橡胶工业发展现状

本文摘自再生资源回收-变宝网(https://www.doczj.com/doc/bf14007896.html,) 硅橡胶工业发展现状 自1943年美国道康宁(DC)公司首先实现有机氯硅烷工业化生产以来,经过50多年的发展,在当今国际有机硅市场上形成DC、GE、R-P、Wacker、信越公司五强的新局面。世界上大型有机硅专业公司有十多家,甲基氯硅烷的生产规模越来越大,各种硅油及二次加工品、硅橡胶、硅树脂、硅烷偶联剂、硅烷表面活性剂等为各个工业部门广泛应用,有机硅产品品种规格多达5000余种,产量和销售额与日俱增。近30年来,有机硅工业产品的增长率保持在8%~15%,远远超过一般国家国民经济的增长率。目前有机硅在我国的应用已很广泛,数量和品种持续增长,应用领域不断拓宽,我国已成为有机硅产品最具潜力的市场。 1、热硫化硅橡胶 由于各国各地区产业结构不同,有机硅的高层结构也不尽相同,如美国硅橡胶占有机硅市场的25~30%、欧洲约占40%、日本则超过50%,其中近一半为热硫化硅橡胶,我国硅橡胶占的比例更大,约60%。在我国,热硫化硅橡胶主要用于电子电气工业、办公自动化装备及汽车工业,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对热硫化硅橡胶的需求正以每年不低于20%的速度增长。 热硫化硅橡胶生产技术复杂,产品附加值高,在世界有机硅市场上,其销售量份额约占10%,销售额则高达30~40%。热硫化硅橡胶的用途可大致分为挤出成型制品35%,模压制品30%,电线电缆用30%,涂覆材料用5%,消费量增长率为4~6%。在发达国家,热硫化硅橡胶生胶及混炼胶的生产规模和生产技术已达到较高水平,早在60年代初期美国DowCorning公司就有了千吨级连续聚合装置。在我国最早从事热硫化硅橡胶研究和和生产的单位主要有晨光化工研究院和吉化公司研究院等,第一套生产装置建于1960年,生产规模为5t/a。到现在,全国已建成生胶生产装置40多套,总生产

3、浆纱

浆纱 在织机上,单位长度的经纱从织轴上退绕下来直至形成织物,要受到3000次——5000次程度不同的反复拉伸、屈曲和磨损作用。未经上浆的经纱表面毛羽突出,纤维之间抱合力不足,在这种复杂机械力作用下,纱身起毛,纤维游离,纱线解体,产生断头;纱身起毛还会使经纱相互粘连,导致开口不清,形成织疵,最后,正常的织造过程无法进行。 浆纱的目的正是为了赋予经纱抵御外部复杂机械力的能力,提高经纱的可织性,保证织造过程顺利进行。因此,除股纱、单纤长丝、加捻长丝、变形丝、网络度较高的网络丝外,几乎所有短纤纱和长丝均需经上浆加工。 上浆后的经纱可织性得到提高,上浆工作所起的积极作用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耐磨性改善; ●纱线毛羽帖服、表面光滑; ●纤维集束性改善,纱线断裂强度提高。 ●有良好的弹性,可弯性及断裂伸长。 ●具有合适的适度。 ●获得增重的效果 ●获得部分织物后整理的效果 为了实现优质、高产、低消耗的目前,对浆纱工程提出了如下要求。

●浆纱应具有良好的可织性(良好的耐磨性、毛羽贴伏、增强 保伸、弹性等) ●浆纱所选用的粘贴剂和助剂不仅来源充足,成本低廉,浆纱 操作简单方便,而且要易于退浆,退浆废液易于净化,不污 染环境。 ●织轴卷绕质量良好,表面圆整,排纱整齐,没有“倒断头”、 并绞、绞头等疵点。 ●在保证优质生产的前提下,提高浆纱生产效率,浆纱速度和 浆纱工艺过程的操作和质量控制自动化程度。减少能源消耗, 降低浆纱成本,提高浆纱生产的经济效益。 第一节浆料 为了使获得理想的上浆效果,浆液及浆膜在下列各方面应具备优良的性能。 ●浆液性能:化学物理性质均匀和稳定性,浆纱在使用过程中 不易气泡,不易沉淀,遇酸、硫或某些金属离子时不析出絮 状物;对纤维材料的亲和性及浸润性好;适宜的粘度。 ●浆膜性能:对纤维材料的粘附性;强度、耐磨性、弹性、可 弯性;防腐性。 ●但是,很难找到某种浆料的上述各项性能同时优良。为此, 浆液中既有作为基本材料的粘着剂,也有起辅助作用的各种 助剂,扬长避短,起到理想的综合效果。 ●除了从工艺方面考虑外,还需要兼顾经济、资源丰富、节约

浆纱机运转操作基本内容讲解

浆纱机运转操作基本内容 浆纱机运转操作基本内容 一、开车前的准备 1.人员配备 按目前的生产人员配备,浆纱设前后车值车工、调浆工。检修工与电工多数还兼管其他工序机台,但开车前均需上岗到位,做好分担的工作。调浆工一般应提前做好浆液的准备。以下操作应明确以后车工为主,前车工协助。 2.检查紧急停车开关 检查机台所有紧急停车开关并打开。打开总电源,总气源,并注意气压是否达到,新型浆纱机要求O.50~O.65MPa不等,应根据各种机型的需要来确定。 3.检查并设定工艺参数 打开计算机操作屏幕,检查并设定工艺参数。包括经轴资料(纱线线密度、头份、直径等)、织轴资料(轴长、匹长、直径等)、各区张力、伸长率、回潮率、温度、上浆率、压浆力、数值及画面等。凡属已有品种,均可从资料区调出储存数据,成套利用。 4.检查机械 如车头箱座是否灵活,压纱辊动作、伸缩筘动作是否在中心位置,左右移动是否灵活,烘筒引纱绳或带头布穿法是否正确,浆槽压浆辊、浸没辊是否抬高或升降灵活,气控箱压力、蒸汽压力,经轴架制动链条或皮带长短是否一致,上落轴盘头是否调节到中心位置。 5.分绞准备

准备好大小分绞棒及湿分绞棒、绞线和开车工具,做好清洁工作。要求从前到后纱线通道部位(各辊及烘筒)地面及高空无飞花、油污、浆皮及垃圾。 6.放余水、余浆 放净烘筒和疏水器及管道内的冷凝水,预热烘筒(一般为80℃)。放净蜡槽汽管冷凝水,调节蜡槽温度到工艺设定值,加入蜡块准备熔化。检查墨印装置,添加喷印色水。放净浆槽和管道中的余浆和余水,用蒸汽冲刷,检查浆泵作用,并对浆槽、过滤器彻底清洗。 二、起机操作 1.上经轴操作 查看经轴传票并将其插入轴头轴承,吊轴由前至后,先下后上放于轴架。要注意从轴架中问分前后两部分放置。前部分经轴由l号经轴气动系统控制,后部分经轴由2号经轴气动系统控制,两部分轴数要相等,否则纱线退绕张力不一致。 经轴吊上以后,要清除表面飞花,解开包布叠好。检查盘片有无毛刺,进行砂光。校对盘片,使各经轴对齐成一直线。套上制动带,连接在规定的眼孔,使用制动杠杆的机型要达到各轴杠杆相互平行、松紧一致。 经轴制动打“手动”,设定很小的压力(O.1MPa以下)以供手工带头。 2.经轴引纱对结 如果是连续起机,各经轴引出纱片绕过下方导辊后即可与原有纱线对结,跟着在离封头布尽可能短的距离放入绞线。如果是开空车,各经轴引出纱片顺次叠合,将封头布对齐,牵引至经轴架前方使与引纱绳(带头布)分股对结(一般为6~8股)结头要小,各股张力均匀,纱片整齐。最后将制动打到“自动”挡。 3.放浆准备工作

最新考察纺织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最新考察纺织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最新考察纺织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一、两地纺织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XX市纺织产业发展情况。XX市位于浙江省中西部,是“中 国织造名城”。全市现有纺织企业1300家,从业人员5.1万,规模以上企业217家,其中织造企业1150家(含毛巾企业275家),产值超亿元的企业26家。织布机1.3万台,其中进口喷汽织机3150台、剑杆织机8000台,织布无梭率达100%;环锭纺35万锭,气流纺6400头;印染生产线7条,后整理线22条,阔幅平网印花生产线7条;年产布10亿米、毛巾6亿条、棉纱10万吨、家纺用品等800 万套。,棉纺织工业实现生产总值80亿元,其中织造企业产值达 68亿元,占纺织工业总产值的84.9%,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6.9%。纺织工业年上交税收3.2亿元,且每年以30%左右的幅度递增,年 出口交货值25亿元。 (二)湖塘镇纺织产业发展情况。江苏XX市XX区湖塘镇是闻名 遐迩的“纺织之乡”、“全国色织布中心”和“中国织造名镇”, 两度获得“中国乡镇之星”殊荣。全镇现有工业企业4660家,其中从事纺织服装生产的企业2800家(其中色织面料生产企业约占半数 以上),从业人员10万余人。现有织机4.4万余台,其中喷汽织机3500台,剑杆织机30000台,有梭织机10000台,经编机500台, 喷水织机150台,形成了以色织面料、牛仔面料和灯芯绒面料为主、以针织面料和产业用面料为补充的产品结构。培育了“江苏新光”、“浩华纱罗”、“顶呱呱”等一批知名企业和品牌产品。,全镇纺 织企业完成产值136亿元。 二、两地纺织业发展的主要经验 (一)高起点定位,提升产业档次。兰溪、湖塘地处江浙地区, 棉花资源有限,发展纺纱优势不明显。为此,两地都把发展重点定

行业分析-有机硅行业最新分析 精品

国内外有机硅行业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概述 有机硅作为一种新型的高科技材料,从20世纪40年代初工业化生产以来,被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器、航空、航天、建筑、纺织、医药、日化等领域,成为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不可或缺的新材料。 有机氯硅烷单体是整个有机硅化学的支柱,其中绝大多数有机硅材料都含有由二甲基二氯硅烷所制得的聚硅氧烷,如果引入其他基团、如苯基、乙烯基、氯苯基以及氟烷基等,可衍生出一系列性能各异的有机硅聚合物。制备有机硅产品需用众多的有机硅单体,其中甲基氯硅烷单体的用量占90%以上,甲基氯硅烷单体中又以二甲基二氯硅烷用量最大,约占80%,另外还有苯基氯硅烷单体、乙烯基氯硅烷单体等。所以,有机硅工业的发展是和有机氯硅烷(尤其是甲基氯硅烷)的合成技术分不开的。 有机硅产品种类繁多,按其基本形态分为4大类,即硅油、硅橡胶、硅树脂和硅烷(包括硅烷偶联剂和硅烷化试剂)。表1是按行业分类有机硅产品主要应用领域。 2 国外市场分析与预测 2.1 供应及生产发展趋势

随着需求的增加,国外有机硅单体的生产能力一直在不断的扩大,截止到20XX年底,生产能力已达到319万t(以二甲基二氯硅烷计,以下同。二甲基二氯硅烷经水解得到DMC和D4,通常按2t粗二甲基二氯硅烷得1tDMC或D4计)。 由于有机硅单体生产以及后加工均为技术密集型,因此长期以来有机硅为相对垄断性行业。主要生产企业有美国道康宁公司、美国迈图公司、德国瓦克公司、中国蓝星集团和日本信越公司,该五大公司产能合计占全球总产能的77%。20XX年世界有机硅市场竞争结构见图1。 道康宁公司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有机硅单体及材料的生产商,其有机硅单体的生产能力总计为86万t/a,占全球产能的27%,分别在美国、英国和日本建有生产装置,目前正在张家港与德国瓦克公司合作建设新的生产装置,20XX年其有机硅业务的销售额为49.4亿美元,较20XX年增长了13%(主要来自Hemlock Semiconductor Corp。多晶硅业务的增长)。其次是Monentive Performance Materials(迈图,前身是美国的GE公司有机硅事业部)公司,其有机硅单体的生产能力总计为45万t/a,占全球产能的14%。表3列出20XX年世界主要有机硅生产厂家的生产能力。

恒天重工GA浆纱机参数表

注: 1.○为挡车工在主画面、控制画面和压力画面中亦可设定;☆为黑体字,当前实际值。后同。 2.初始直径设定是指卷绕织轴芯轴的直径。 3.驱动辊即拖引辊。 4.高速设定是前次停车时的速度。 高速限定是为了满足使用厂家为保证浆纱质量而限制最高车速所设的,其最大值为120m/min。 5.“压纱控制/不控制”指设为1时,只有压纱辊抬起(诊断画面显示“压纱”),才能有2.0m/min以上的高速;设为0时,无此限制。 6.设定值栏为本台设备调试值,未填写的按出厂值输入。

经轴退绕 前经轴退绕后经轴退绕 ○张力(N) 800 -7.0 800 -13 ○总长设定(m) 3750 直径(%) 50.00 100 50.00 100 零点N 量程% 0.000 1.0 0.000 1.0 加/减速力矩 +0.00 -1 +0.00 -1 上/下限 70.00 0.0070.00 0.00 PID 容差L 容差H 影响力L 影响力H 容差L 容差H 影响力L 影响力H 1.0 5.0 0.02 0.10 1.0 5.0 0.02 0.10 PID限制 0.000 0.000 实际长度(%) 100.00 97.45 100.00 97.45 初始惯量 50.0 50.0 ☆控制输出量(%) 27.90.33Mpsi 27.90.33 卷轴数量 10.00 10.00 制动因素 0.10 0.10 控制分量70.00 70.00 气压标定系数 0.6[MPsi]每20毫安/[mA] 0.6 张力标定系数 1500.00牛顿每100%位置 1500.00 合并烘

前预烘 后预烘 前浆槽

上浆工艺的现状和发展 周永元

周永元一、经纱上浆目的的演变:在纺织厂生产中,除了一些股线、强捻丝及某些类型的变型丝(如网络丝)外,大多数经纱在织造之前都必需经过上浆。这个织前准备工序称为《经纱上浆》。经纱上浆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经纱的《可织性》,使其在织造时能承受织机上强烈的机械作用。但在具体实现提高《可织性》的内涵上,近代在总结生产实践和深入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有了新的进展和更深的分析。 a、上浆目的的《传统说法》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无论在纺织厂的工艺设计中或大专院校的专业教说书中都认为经纱上浆目的有三:①增强②保伸③耐磨因此,那时鉴别上浆效果和浆纱质量的指标是:浆纱机上《三个率》(上浆率、回潮率和伸长率)和浆纱质量《二个率》(增强率和减伸率)。致使每个纺织厂的浆纱车间,要对每个织轴从浆纱机上落轴后,迅速称重估算它的"加重"上浆率;每台浆纱机上都装了"回潮率"显示仪;定时用夹纸条方式掌握纱线伸长率。试验室必需定期取原纱和浆纱的试样,在单纱强力仪上测试它的增强率和减伸率。但经常发现"增强率"和"减伸率"这两个指标与织机生产实际不一致。从表1的生产实际结果分析,经纱的织造效果(经纱断头率)有明显差别的三组浆纱,而它们的浆纱增强率与减伸率区分不出有什么显著差异。 表1 涤/棉(65/35)细布(9672)的浆纱比较

又从表2的分析对比可见:4040府绸在有梭布机(1511型)上织造时,经纱在织机处所受的最大张力值,远低于14.5tex(40英支)纱的断裂强度(只有它的20%左右);经纱在织机上正常制织时,所受的最大伸长率是0.65%,也远低于经纱断裂伸长(7%~8%)。由这个测试对比和纺织厂的多数生产实际都说明强力与伸长并不是经纱断头的主要原因。 表2: 40英支经纱在织机上所受机械作用与原纱性能对比 由表2可见,经纱从织机的后梁移动到织口成布,要受到反复拉伸与弯曲达4000多次;经纱之间摩擦,以及经纱与综眼、走梭板、引纬器等摩擦是相当剧烈可观的,都超过了未上浆的原纱的耐磨性。为了降低经纱断头率,提高经纱的可织性及产品质量,必须赋予经纱以更高的耐磨性;粘附贴伏突出在纱条表面的毛羽,适当增加经纱强度,并尽可能地保持经纱原有的弹性。这也是《经纱上浆》成为织造前经纱准备工作中的一个关键环节的原因。 b、上浆目的的《现代说法》通过对上列表1和表2的分析。在80年代的多次全国性上浆研讨会上讨论和认证后,明确了经纱上浆的主要目的应该是耐磨和贴伏毛羽。这是近20年来,在我国已得到了公认,并已列入大专院校教材中。在一本近期出版的高等纺织院校的专业教材

中国有机硅产业研究热点与发展现状[1]

2008年36卷第5期广州化工作者简介:郑景新(1983-),男,湖南湘潭人,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纳米材料开发研究工作。 (广州吉必盛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广州510450) 中国有机硅产业研究热点与发展现状 郑景新,王跃林,段先健,吴利民 摘 要:介绍了第十四届中国有机硅学术交流会盛况, 综述了国内同行专家在有机硅方面的研究成果,对当前国内有机硅行业现状及研究热点作了阐述。中国有机硅行业当前面临着极大的机遇与挑战,国内各企业与科研院校当紧密合作,加强 交流协助,增强创新意识,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的竞争能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一席之地。 关键词: 有机硅;硅产业链;研究热点;发展现状Research Hot and Development Status of Organic Silicone Industry in China ZHENG Jing-xin,WANG Yue-lin,DUAN Xian-jian,WU Li-min (Guangzhou GBS High-Tech &Industry Co.,Ltd,Guangzhou 510450,China) Abstract:The pomp of the Fourteenth Chinese Academic Forum on Silicone Material and Progress of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n silicone industry in China were introduced.The fruits of researching on silicon by experts were also described.Chinese silicon industry is now facing chances and challenges.Enterprises and academic organizations should enhance coope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o strengthen innovation and outlay devotion to obtain the ability of competition with overseas corporation. Key words:silicone material;silica industry;research hot;the development status 由中国氟硅有机材料工业协会有机硅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十四届中国有机硅学术交流会,于9月16日至19日在 杭州隆重举行, 400多名来自国内有机硅行业各公司、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专家就国内外有机硅行业研究发展的新动向、新 理论、 新工艺和新的测试分析方法等进行了交流讨论。作为国内有机硅行业的学术盛会,该会议每两年举办一次。本次大会共收到论文68篇,其中收录64篇,并作了专题报告44场。会议分行业综述及专论,有机硅单体、中间体及基础研 究,硅橡胶研究及应用,硅油、 改性硅油及其二次加工制品研究和应用;硅树脂研究及应用;硅烷偶联剂研究及应用等专题。 1中国有机硅领域的现状及未来发展前景 在此次大会上,业内专家普遍认为,目前我国有机硅工 业面临三大新挑战。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傅积赉教授详细分析了这三大新挑战:一是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有机硅下游工厂越来越多,与中国企业争抢有机硅市场份额;二是适度发展我国有机硅工业,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中国有机硅行业需要解决的问题;三是源于加拿大政府将十甲基环五硅氧烷(D5)、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十二甲基环六硅氧烷(D6)归入对环境有毒物质类,这三种物质对中国环境特别是有机硅工厂集中的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局部环境的直接污染和潜在危害将十分严重。 中蓝晨光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杨晓勇分析了 中国有机硅工业的现状,在对当前有机硅单体建设热潮冷静思考的同时,指出了中国有机硅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1)企 业规模小,综合实力弱;(2 )创新能力不强,产品技术含量较低;(3)市场划分粗放,产品单一老化;(4)物耗能耗大,生产 成本高,缺乏竞争力。 并针对有机硅单体、硅橡胶、硅油、硅树脂等方面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广州吉必盛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跃林教授针对整个硅产业链中硅资源的利用问题提出了自己独特见解。认为随着多晶硅太阳能产业的高速发展,势必会与有机硅工业争夺原料工业硅资源,一旦工业硅供应增速稍慢或有政策上的风吹草动,财大气粗的多晶硅企业必定会高价采购以确保自身的原料供应,工业硅价格也将由此获得暴涨理由,一些有机硅企业如仍在下游高端消费领域和规模化技术上无所突破,很有可能在几年内陷入活而无米可炊、或而无利可图的尴尬局面。鉴于未来原料之争,王教授认为第一要将多晶硅生产中的硅利用效率提高上去,另一种方法则是将有机硅与多晶硅结合在一起,实现资源互补,共同发展。 虽然目前有机硅工业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和不少的问题,但是有机硅产业的发展前景还是很喜人的。世界能源危机和石油价格的上涨,为有机硅工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以硅替碳是有机硅工作者的梦想。国内外需求强劲,市场潜力巨大,随着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等新兴经济体的发展,国内外市场对有机硅材料的需求非常旺盛,目前的产能还达不是常需求,缺口较大。因此,无论从目前的生产现状、市场容量、出口前景,还是从行业发展趋势看,中国有机硅工业都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在 21··

浆纱机车长作业指导书

车长接班时接清工艺情况,包含:1、与上班车长沟通在浆品种工艺卡上的信息和工艺参数;2、对各站工艺参数(回潮、各区张力、蜡速、浆液浓度等)进行检查;3、核对工艺卡与运转卡是否相符。 1.2接清设备运转情况与6S责任区 车长将浆纱机的运转状况交接好,包括;分纱棒、上蜡装臵、导纱辊、压纱辊等;检查交班车长责任区卫生清洁情况。 1.3记录交班所浆品种米数

1、上一品种了机前100米开始降低各组烘筒温度,将浆纱机各浆槽浸没辊摇起并清洁干净,为起机做好开车准备。 、起机时,将烘筒温度 调节至:第一组预烘 3、起机各区伸长控制 比正常小1到2个点; 、车长起机前要检查浆 液浓度;设定起机蜡速; 2、与后臵车工配合分层放绞线,遵循先下层后上层,由后向前的原则,绞线间距10cm左右。 、与后值车工配合将出 烘筒的纱线,快速用分绞 棒穿过,并将绞线抽出。 6、上车长将轴幅必须 调整为相应轴幅后方可 落轴剪断纱片,将整幅 纱片平整地卷入织轴, 禁止随意分为两把塞入 织轴。 7、前车匀纱时边部要比 中间略薄,平纱搬头要控 制在15米内。起机后各

①站目测回潮大小,出纱是否平直均匀,伸缩筘、拖引辊、导纱辊有无飞花、回丝等;手感导纱辊与浆轴 ②站查码表记录、上 蜡装臵、传动机构运转等 情况;查分绞有无出错、 有无并绞、并头现象;手 感烘房出纱张力、回潮、 上浆等情况。 ③站目测烘筒有无 缠纱,运转是否良好; 各汽门有无滴漏;烘房 纱线是否有水印现象 等。 ④站目测湿分绞棒转 动情况;上浆辊、压 辊、浸没辊、引纱辊、导 纱辊有无缠纱;压浆辊有 无过浆、甩浆;浆液质量 ⑤站目测经轴有无断头、绞头、松经、擦边纱等情况;目测边盘是否一致、轴盘螺栓是否松动;并根据实际情况调节经纱张力。 ⑥站同④站检查内容,着 重从浆锅左侧检查。 ⑦站稍转分绞棒,目测和手感 分绞使用是否正常;检查各传动部 件运转是否正常。

上浆工艺的现状与发展

《现代纺织上浆》上浆工艺的现状和发展 -------------------------------------------------------------------------------- 一、经纱上浆目的的演变: 在纺织厂生产中,除了一些股线、强捻丝及某些类型的变型丝(如网络丝)外,大多数经纱在织造之前都必需经过上浆。这个织前准备工序称为《经纱上浆》。经纱上浆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经纱的《可织性》,使其在织造时能承受织机上强烈的机械作用。但在具体实现提高《可织性》的内涵上,近代在总结生产实践和深入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有了新的进展和更深的分析。 A、上浆目的的《传统说法》 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无论在纺织厂的工艺设计中或大专院校的专业教说书中都认为经纱上浆目的有三: ①增强 ②保伸 ③耐磨 因此,那时鉴别上浆效果和浆纱质量的指标是:浆纱机上《三个率》(上浆率、回潮率和伸长率)和浆纱质量《二个率》(增强率和减伸率)。 致使每个纺织厂的浆纱车间,要对每个织轴从浆纱机上落轴后,

迅速称重估算它的"加重"上浆率;每台浆纱机上都装了"回潮率"显示仪;定时用夹纸条方式掌握纱线伸长率。试验室必需定期取原纱和浆纱的试样,在单纱强力仪上测试它的增强率和减伸率。 但经常发现"增强率"和"减伸率"这两个指标与织机生产实际不一致。从表1的生产实际结果分析,经纱的织造效果(经纱断头率)有明显差别的三组浆纱,而它们的浆纱增强率与减伸率区分不出有什么显著差异。 表1 涤/棉(65/35)细布(9672)的浆纱比较 浆液增强率 (%)减伸率 (%)断经 (根/台时) 12.97 27.17 0.23 PV A为主体混合浆11.09 34.44 0.16 19.75 27.16 0.11 又从表2的分析对比可见:4040府绸在有梭布机(1511型)上织造时,经纱在织机处所受的最大张力值,远低于14.5tex(40英支)纱的断裂强度(只有它的20%左右);经纱在织机上正常制织时,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