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梦的历史演进

中国梦的历史演进

“中国梦”的历史演进

张九生王伟

(政治教育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1级1班)

摘要:“中国梦”在近代史上的演进,深刻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华儿女不懈追求民族复兴伟大梦

想的历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清晰的思想脉络和丰富的时

代内涵—“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了解“中国梦”的历史演进的

根本动力,对于正确认识和理解“中国梦”有重要意义。“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中国梦”的历史演进;“中国梦”历史演进的动力;伟大意义。

从“大同梦”到“中国梦”,一部中国的近现代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优秀儿女不断追求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追梦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直是中华儿女顽强追求的伟大梦想。党的十八大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2012 年11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阐释了“中国梦”,他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在3 月17 日闭幕的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深刻阐释了“中国梦”的内涵,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并深刻指明了“中国梦”的正确方向和实现路径,为全国各族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追求美好未来注入了强大的正能量。

一、近现代史上“中国梦”的演进历程及其启示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这段碑文始终告诉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夙愿。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蒙受了百年的外族入侵和内部战争,中国人民遭遇了极大的灾难和痛苦,真正是苦难深重、命舛。”[3]中国梦的历史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但是,一些学者从“民族复兴”的角度就“中国梦”的历史起点及其发展历程分别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比较典型的有两种。一种观点认为,“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序幕,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起点”。[4]“孙中山所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揭开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序幕。”[5]另一种观点认为,“五四运动催生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所以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起点”。[6]“中国共产党

领导的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开端。”[7]在我们看来,孙中山与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所成就的历史功绩都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我们不能将中国梦简单地归结为“中山梦”或“中共梦”从而使一段60年到90年的近代历史成为中国梦的空白。邓小平在谈及中国近代屈辱历史曾说:“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8]同样,懂得中国梦的历史,也是实现中国梦的一个精神动力。

从鸦片战争起,一方面,在客观上,中华民族开始走下坡路——一步步沦为列强欺凌掠夺的对象;另一方面,在主观上,中华民族走的是上坡路——开始萌生中国梦。历史赋予了中国梦以“恢复中华”与“振兴中华”两个基本任务。“在这里,恢复中华,主要是实现民族独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前提。”[9]具体来看,“恢复中华”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社会出现了分别由统治阶级与下层百姓发动的抵御西方侵略与扭转民族命运的抗争。地主阶级开明派当中的林则徐、魏源等首先“睁眼看世界”。面对西方进步与本朝腐朽的客观现实,林则徐提出“师敌之长技以制敌”,魏源进一步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制夷”的思路在洋务派的自强运动中得以实践。但是,由于固守“变器不变道”,“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企图在封建制度的框架内,以器物革新,来达富国强兵、抵御侵略之目的,无异于空想。[10]在这一阶段,下层民众因不堪压迫与剥削,发动了太平天国运动,尽管在经济上提出了令人鼓舞的若干主张,但在政治上仍然没有跳出封建皇权的逻辑,最后也归于失败。[19]

第二阶段:从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到1919年的五四运动。甲午一战,蕞尔小国日本大败“天朝上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震撼。资产阶级维新派觉悟到中国衰落的根源不在器物而在制度,主张效法日本,走资本主义君主立宪之路。尽管最终失败,但它将改革对象直指政治制度,这一历史性突破直接影响了此后的民族振兴运动。1894年6月,上书李鸿章被拒,7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使孙中山等猛然醒悟,深感改良之路已不可行,唯有推翻腐朽政权,方可挽救民族危亡。同年11月,孙中山创立兴中会,取“振兴中华”之意。随后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并试图“取欧美之民主以为模范”建立资产阶级合众国,但是在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下,这条路已被西方列强堵死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仍然没有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仍然没有彻底扭转。

第三阶段:从1919 年五四运动到1949 年新中国成立。大体说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在第一个阶段追求的是一种封建主义性质的复兴之路,在第二阶段选择的则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复兴之路,而在第三阶段,中国人民经过比较与探索,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作为国家的发展方向和民族复兴的道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创造性地完“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创造性地完成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实现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找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赋予民族复兴新的强大生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展现出灿烂的前景。”[11]

“振兴中华”大体可划分为五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一阶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基础的阶段;第二阶段,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2002年党的十六大,这一阶段是处于建立小康社会的阶段;第三阶段,从2002年党的十六大到从2012年党的十八大,这一阶段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第四阶段:从2012年党的十八大到2020年,这一阶段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阶段;第五阶段: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两个世纪、八个阶段组成一条连续发展、环环相扣的历史链条。抚今追昔,从中我们不

难得出以下几点最基本也最重要的历史结论。

其一,因为实现中国梦的各种和平方式都被历史一次又一次地否定了,所以实现中国梦必须选择革命的道路。一些人回顾中国20世纪的历史,提出彻底否定一切革命,断言“改良可能成功,革命则一定失败”。“告别革命”否定中国革命的历史,这实际上是要告别马克思主义,告别社会主义。历史事实证明,不触动封建根基与列强压迫的种种方案,都不可能将中国梦化为现实。革命是实现中国梦必须迈出的一步。

其二,因为地主阶级以及资产阶级通过改良与革命来实现中国梦的尝试都失败了,所以社会主义成为中国人民的必然选择。地主阶级开明派、资产阶级改良派与革命派,要么借封建主义来发展资本主义,要么靠帝国主义来实现资本主义,都失败了。因此,历史表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其三,因为各种政治力量都没有肩负起实现中国梦的历史重任,所以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够成为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国梦的领导核心。各路政治势力的努力最终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得到全国民众的响应和支持。只有中国共产党做到了,“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

[12]两个“不可逆转”充分地说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其四,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所以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中国梦。重温历史,我们才能深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之不易,并倍加珍惜。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13]

二、“中国梦”历史演进的根本动力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唯物史观基本观点来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物质运动和精神运动关系的一条基本原理。”[14]在人类社会发展领域存在这两个基本范畴,即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它们之间有着辩证的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存在决定着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这就是马克思的学说。”[15]“中国梦”在现实中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它的产生、发展都是有一个根本的内在动力的驱动,那就是社会存在的决定性;也就是说由客观的历史条件、人类实践所达到深度和广度、生产力的发展程度等主要因素决定。

近代中国遭遇列强入侵,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方面国内积贫积弱,另一方面外强入侵,导致国内矛盾激化。越来越多人想要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独立和富强一直是近代中国历史的两大主旋律,无数仁人志士无不为之抛头颅洒热血,为之奋斗。出现了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改制变器”的“维新变法”,主张“三民主义”的资产阶级革命,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为中国独立富强而奋斗的伟大实践。这些实践活动无一不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国内的基本矛盾所决定。它们各自的主体的意志的改变无不是由失败的教训所点醒,最终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这一时代的内涵反映了社会存在的内在要求。由此可以得出,“中国梦”的历史演进的动力在于社会实践与社会存在的深入与发展,中国的社会实际国情的转变导致基本矛盾的改变。

当然,历史的分析方法还要求我们去分析生产力这一更本性的因素,由于封建制度本身的落后性与其与生产力的发展的矛盾性导致近代中国社会的生产力的发展程度落后与西方列强,这就导致了近代中国积贫积弱,内忧外患,中国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另一方面民族资本主义萌芽并发展,由于这样的国情,这样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了民主资本主义的先天不足和后天发展的畸形。这也就导致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不彻底的革命

性,表现为软弱性和妥协性。这也就恰恰说明了资本主义的道路不适合中国的发展,以资本主义救国的梦想随之破灭。当然其它的阶级的“中国梦”依此分析法也最终不能为中国的历史逻辑所证明和选择,宣告失败和破灭。同理,我们可以一次来证明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的“中国梦”才能使中国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泥淖,使中国走上独立发展,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之路。以生产力的发展而言,“中国梦”的历史演进是符合历史的逻辑的,是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随着实践的进一步深入和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梦”的时代内涵势必将继续的丰富和发展。必将符合新时代的潮流、人民的利益、历史发展的逻辑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中国梦”在近现代史上的演进历程充分体现了生产力决定论这一要求。生产力的发展是“中国梦”的演进的根本动力和最终推动力量。

诚然,“中国梦”的历史演进的动力还有其他的诸多方面的内容,此处只论述到了中国梦演进的根本动力,这样更有助于我们对于“中国梦”演进的基本逻辑的把握和基本原理的认识。

三、“中国梦”的伟大意义

依然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唯物史观基本观点来看,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时又充分肯定和重视精神对物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政治对经济的反作用。”[16]就是说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种能动的反作用体现在不同性质的社会意识具有不同反作用,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的评判标准是是否符合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否符合“三个有利于”的要求,是否符合于“三个代表”的基本内核。

显然,就“中国梦”而言,它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诉求,体现了社会的发展规律的要求,凝聚了人民群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激情和力量,是先进的社会意识的范畴。因此,实践伟大的“中国梦”,它的伟大的意义就在于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社会实践的推动作用,推动中国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发展,加快实现中国的社会的发展各项预定目标—中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构想,即加快小康社会的建成速度,“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和到本世纪中叶实现初步的现代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17]

诚然,就“中国梦”本身而言,它从近代演进至而今,它自身的内涵有了丰富和延伸。在实现民族独立的路上,“中国梦”最大的内涵或追求便是实现民族、国家的独立。在这一时期,“中国梦”的伟大意义就在于鼓舞人们的斗志,凝聚全民族的力量去同一切阻碍民族、国家独立的一切因素作斗争,最终实现这一目标。

“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实现“中国梦”,中国人人有责。实现“中国梦”,必须中国人民大团结、千万不能折腾。“中国梦”是未来的。实现“中国梦”,当代中国青年肩负重大任。青年是民族、国家未来的希望。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18]

参考文献:

[1]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在

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是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6).

[2]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789).

[3]习近平接受金砖国家媒体采访[N]人民日报,2013-03-20(03).

[4]刘国荣,陶玉梅.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程的百年回望[J].科学社会主义,2011(5).

[5]苗光新.中国共产党人的民族复兴目标、实践及启示[J].科学社会主义,2012(5).

[6]霍海丹.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华民族复兴的起点[J].中共党史研究,2009,(6).

[7]代大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开端[J].广播电视大学

学报,2003,(2).

[8]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58).

[9]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43).

[10]朱育和主编.民族复兴与中国共产党[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22).

[11]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43).

[12]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是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

[13]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14]江泽民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44).

[15]列宁全集,第十八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338).

[16]江泽民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85).

[17]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6).

[18]刘歌德.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3-08(A04).

[19]孙来斌,刘近.比较视野下的“中国梦”多维透视[J].理论前沿,2013-04(A0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