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适宜技术效果评估及分析

中医适宜技术效果评估及分析

中医适宜技术效果评估及分析
中医适宜技术效果评估及分析

中医药适宜技术效果评估和分析记录 2019 年 4 月份

二、治疗满意度评价

三、对本月中医诊疗方案的分析记录

中医适宜技术的工作计划

中医适宜技术的工作计划 篇一:中医适宜技术的工作计划为了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创建省级和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的有关文件精神,我们认真对照《安徽省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建设标准》相关要求,对我们在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应用和推广方面的实际情况进行自查,制定整改措施,本着发掘自身优势,努力使优势达到有效发挥和提高;找出问题所在,不足要进行改进和完善的原则,现制定工作计划如下: 一、工作计划 1、积极建立和健全中医药队伍,完善中医相关科室设置和基本设备的配备,为进一步全面开展中医药服务和推广适宜技术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中心现有中医药人员9人,其中副主任中医师2人,主治中医师3人,引进中医人才(中医学院应届毕业生)1人,主管中药剂师1人,推拿针灸专业人员有待引进和加强。 2、加大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推广和应用的力度,我们要根据中心实际技术力量和社区对中医药的需求制定适宜技术项目和具体推广办法,扩大应用面,提高受益面,在缓解居民看病难、看病贵和疑难杂症疗效差方面作出积极的贡献。 我中心已具备一定的中医技术力量和病员基础,但是基本

上集中在解决专科疾病和疑难杂症方面,而相关中医康复科室没有集中设置,未形成浓厚中医康复氛围,更没有深入社区开展经常性、持续性的中医康复活动,尤其是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项目不多不规范,相关的健康教育跟不上,此外由于居民认知度不高,参与的积极性不大,结果没有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防病、养生保健方面的积极作用。目前工作与政府的要求,居民的希望还有较大的差距,这些都是我们今后工作要注意和加强改进的重点。 3、我们要积极做好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和提高工作, 对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和实用,需要及时改进和总结,不断地完善和提高。同时我们要借助社区卫生培训基地有利平台,以及我们在构建社区卫生服务实践和理论体系方面具有的领先优势,认真做好对全科医生在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和使用方面的培训和指导工作,为使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发挥更大作用作出积极的贡献。 二、实施方案 1、根据《建设标准》的要求和中心的实际情况,高标准,严要求,克服困难,努力使中医药人员数量、科室设置、开展适宜技术项目和疗效评估方面达标。 2、为了使中医药适宜技术发挥更大的作用,首先要根据社区居民实际健康需求和中心自身中医药特色,制定可行性工作计划和实施项目如我中心在“痛点注射治疗颈椎病、腰

2016年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工作总结

临清市中医院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工作总结 根据聊城市卫计委印发的《2016年全市基层中医药人员培训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聊卫中[2016]6号)及临卫发[2016]49号要求,为了推进我院市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中医药适宜技术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优势和作用,更好地为我市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服务,我院受临清市卫计局委托,精心安排部署、组织实施了临清市基层中医药人员培训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是切实加强项目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为加强项目实施的组织领导和管理,特成立了以卫计委领导为督导,院长为组长,业务院长为副组长,相关职能科室为成员的临清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领导小组,并明确了职能、职责和任务。 二是科学制定项目推广实施方案。我院印发了《基层中医药人员培训工作计划》等实施文件,确保项目实施有序、有效推进。 三是实施项目推广全面培训,确保推广工作有序推进。根据我市培训要求,培训教材统一选用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编写的《基层中医适宜技术100法》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护理人员中医适宜技术使用手册》。把在我院培训的277名基层医生分为4批次进行,首先对我市乡镇医疗机构的52名中医及中医爱好者进行了培训,培训推广适宜技术项目10项以上,随后3批次对225名村卫生所人员进行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培训不少于8项的适宜技术。根据实际培训内容主要有选择性地增加了一些火罐、艾灸等中医药适宜技

术。培训期间严格实行签到考勤制度,培训结束后,统一命题,对参培人员进行了考试、考核。截至目前,通过培训使我县乡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覆盖达到95%以上。 二、困难问题 一是项目培训教学的教材、资料组织不够,尤其是直观、生动的多媒体资料用具不多,尽管我们组织制作了部分中医药适宜技术基础、中医药传统技术操作规程等方面的课件,但由于条件限制还是显得很不够完美。 二是参训人员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学员欠缺中医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三是培训的多,学员学完了以后能否很好的开展,并应运于临床这还是个未知数。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要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对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独特效果和简便易行,费用低廉的宣传、教育,让更多的老百姓认识中医药、了解中医药、主动选择中医药技术服务从而不断提高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效果。 临清市中医院 二0一六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资料

目录 第一章推拿基本知识……………………………1-2页 第二章推拿的手法………………………………3-7页 第三章推拿的手法………………………………8-13页 第一章推拿基本知识 一、推拿的基本素质与要素 推拿医生的三项基本素质:良好的医德、健康的体魄、过硬的功夫。 推拿医生的临床三要素:诊断要明确、经穴要准确、手法要得当。 二、推拿时的几点注意 1、态度和蔼、严肃、要有同情心,要及时与患者交流,详细向患者交代治疗中的反应和禁忌事项,以免引起患者不必要的疑虑和恐惧心情。 2、医生要保持仪表端正,应洗手,剪指甲,冬天要暖手后再施术,体位要端正,除小儿推拿外,医生不可坐位。施术中不允许吸烟,食点心,不允许与患者开玩笑或有刺激性的谈话。 3、手法要得当:不过猛、不过重、不浮躁。 三、推拿后的反应 推拿后患者都有一些反应,如疼痛等症状加重或疗效非常明显,疼痛症状似乎完全消失等,这些都是推拿后常见的反应,要及时告诉患者,解除患者的误解。我们把这些反应归纳为三期:不适期、轻快期、疲倦期,取得疗效后可再分为两期:恢复期,痊愈期。 四、推拿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一)适应症:1、运动器官疾病:常见的颈肩腰腿痛(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肢体关节病,肩与关节软组织损伤,脱位,瘫痪(偏瘫和截瘫)。2、内科疾病:胃痛,胃下垂,腹泻,糖尿病,失眠等。3、儿科疾病:泄泻、疳积、发热、惊风、夜啼、盗汗、遗尿、肌性斜颈、小儿脑瘫等。 (二)禁忌症:1、有结核菌、化脓菌引起的运动器官病症不宜进行推拿。2、癌症一般不做推拿。3、皮肤病,正在出血的肢体部位不宜推拿。 4、粉碎性骨折不宜推拿。 5、孕妇腹部及腰骶部和易流产的穴位如:三阴交、合谷等不宜推拿。 6、妇女经期最好不要作推拿。 五、推拿出现不良反应(晕推,似晕针症状)应立即采取措施救治。 当发现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咀唇发乌、患者恶心、头发晕,不能坐立时即可认得为晕推症状。多发生患者过饥过饱来推拿,或手法在近心端用力不当造成。这时医生应立即施救,即掐人中、承浆、合谷、少商等穴位采取重手法,然后将患者置于通风的床位上,待患者缓解后给予温开水饮服、一般不超过十五分钟即可恢复。如果严重的心肺疾病在推拿急救未获效时,应立即送急救中心救治。 六、推拿的时间 手法推拿治病时,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达到治疗效果,这要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和运用何种手法而定。时间过短不能达到满意疗效,时间过长也可能引起不良反应,同时避免患者误认为是保健推拿。所以一般以15—20分钟为宜,具体到手法一般来说:推、滚、摩、揉、按要比点、拿、扳、抖、摇时间略长点。 七、推拿体位 一般说,腰腿疾患多采取卧位,头颈疾患多采取坐位。 八、关于治疗巾的使用

中医院适宜技术项目工作总结

中医院适宜技术项目工作总结 中医院紧紧围绕中医药特色优势主题发挥,进一步强化医院内涵建设,在提供优质中医药服务基础上,大力推动中医适宜技术走进临床科室。为进一步加强基层社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我院启动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项目工作,筛选适宜项目,严格目标考核,大力组织推广,以进一步提高卫技人员运用中医药适宜技术防病治病能力,不断推进中医药服务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最近几年年以来,我院积极出台管理办法,鼓励临床科室在遵循科学、安全、有效、经济、符合伦理的原则条件下,积极申报本科室特色优势诊疗技术。经过医院组织专家进行严格的初筛、审核:大牵引复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穴位注射法治疗神经性耳鸣耳聋技术等中医适宜技术开始走进医院临床科室。 二、我院中医药适宜技术紧紧围绕社区常见病多发病及慢性病防治实际需要,安全有效、切实可行,注重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传统优势。医院对临床科室开展的中医适宜技术进行详细的登记备案、建立了专门的技术档案,并将适宜技术临床开展情况纳入医院质量控制考核体系,对其临床应用情况定期进行安全性、有效性和合理应用情况的评估检查。医院明确要求开展中医适宜技术的临床科室要严密监测患者动态、妥善保管技术资料、定期总结、不断完善,以期形成本科室特有的中医药优势适宜技术,为鼓励和推动“中医药适宜技术”走进临床,医院专门设立“中医药优势适宜技术”专项基金,组织医院学术委员会对已开展并取得阶段性成果的中医药优势适宜技术进行评价并给予适当奖励,同时,医院还将把中医适宜技术开展情况纳入科室“综合目标管理”考核,计入医师考核档案,并作为科主任任职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 三、全力推进开展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工作,做到边建设、边总结、边推广应用,项目工作进展顺利,逐步探索了一套农村中医药适宜技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规范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规程松木坪镇中心卫生院中医科

目录 1、针刺技术操作规程…… 2、敷药技术操作规程…… 3、熏洗疗法技术操作规程…… 4、艾灸技术操作规程…… 5、拔罐技术操作规程…… 6、推拿技术操作规程…… 7、耳穴埋籽技术操作规程…… 8、刮痧技术操作规程…… 9、红外线治疗仪操作规程…… 10、温针灸技术操作规程…… 11、穴位注射技术操作规程…… 12、牵引治疗操作规程…… 13、中频电疗技术操作规程…

. 一、针刺技术操作规程毫 针刺法技术操作规程 【目的】 采用不同型号的金属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腧穴,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 【用物准备】 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0.5%碘伏,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 【操作方法】 1. 进针法图1-1指切进针法 1.1 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一般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穴位旁边,右手持针,用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近针根处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图1-1) 1.2 夹持进针法:或称骈指进针法。即用左手拇、食二指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入腧穴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此法适用于肌肉丰满部位及长针的进针。 1.3 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或有皱褶部位的腧穴,

如腹部的穴位。

1.4 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皮肤顶端将针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进针。如印堂穴。(图10-69) 2. 进针角度和深度 2.1 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构成的夹角。 2.1.1 直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度角左右手垂直刺入。此法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 2.1.2 斜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度角左右手倾斜刺入。此法适用于肌肉较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于直刺、深刺的腧穴。 2.1.3 平刺:即横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度角左右沿皮刺入。此法适用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如头部。 2.2 深度:是指针身刺入皮肉的深度,一般根据患者体质、年龄、病情及针刺部位而定。 2.2.1 体质:身体瘦弱,宜浅刺;肌肉丰满者,宜深刺。

优秀工作总结范文:中医适宜技术总结

中医适宜技术总结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总结 为了发挥中医药在防病治病中的作用,为人民群众就医需要,为此制订了中医适宜技术培训计划,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安排,采取多种形式认真开展培训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一、建立健全组织,切实加强领导 为彻底搞好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工作,我院成立了中医药 人才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对各项中医适宜技术如:拔罐、针灸、艾灸、牵引、推拿等进行了培训,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日常工作,明确了相关职责做到培训工作有人管、有人抓,具体事物有人办,将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二、为了将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我院制定了中医药人才培训计划。根据规划,年初制订了中医药人才培训计划。对培训的对象、方式、重点内容、管理、考核办法、时间、经费等进行了安排。做到了通知到人,有签到册、记录、计划等。 三、形式多样,扎实训练,成效显著 1、坚持自学为主,自学中运用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并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技术水平。 2、集中培训,以会代训。培训人员能积极投入道培训工作当中。 3、鼓励职工和乡村医生推广各种技术活动,范文写作提高实践技能水平。

通过培训,使我院中医药人员实践操作和业务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为满足人民群众就医需要,继续和发扬祖国传统医学,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云凤乡卫生院 2010年12月24日 篇二:中医适宜技术总结 王家厂镇中心卫生院 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工作总结 (2010年) 根据湖南省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要求,落实县卫生局相关会议、文件精神,为了更进一步推进我院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中医药适宜技术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优势和作用,更好地为我镇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服务,我院精心安排部署、分级组织实施了澧县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开展了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现将项目实施情况汇报如下: 一、组织实施 一是切实加强项目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为加强项目的组织领导和管理,我院成立了以院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和中医业务骨干为成员的王家厂镇中心卫生院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领导小组,并明确了职能、职责和任务。

中医院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工作总结

中医院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工 作总结 篇一:XX年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半年工作小结 二O一四年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 工作半年工作小结 XX年是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攻坚之年,**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紧紧围绕巩固全国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成果,通过完善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中医人员培训、推广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开展中医药知识竞赛等工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增强了中医药人员的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使全县的中医药事业得到稳步发展。现将我县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开展情况作如下总结: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落实工作任务 为提升我县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我县卫生局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工程已纳入对各基层医疗机构的年度目标考核。通过局党委成员和机关干部分片包院的办法,督促和指导该项工作的开展,各医疗机构也落实了专人负责,对去年的工作进行了查缺补漏,为圆满完成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开展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 **中医药适宜技术以县中医院为依托建立推广基地,以基层指导科为推手,以全国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视频网络平台为助手,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中央财政补助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能力建设项目。中医药适宜技术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廉、验的优势,形成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长效机制,切实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与应用。**积极将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与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相结合,将中医药服务纳入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疾病预防与控制中积极运用中医药方法和技术。按照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卫生实施、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巩固了治未病工作,以县中医院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中心为龙头基地,逐步延伸至全县各乡镇、村组;聘请专家担任治未病工作顾问;成立县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中心工作组,指导各医疗机构开展治未病项目,通过治未病深化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内涵。上半年全县开展中医体质辨识服务4365人次;发展太极拳、太极剑传统运动会员2070人;天灸疗法服务4315人次;提供培土益气服务3786人次。 三、完善中医服务网络,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

中医院中医药工作总结 定

庆中发〔2016〕27号 庆城县岐伯中医医院2016年上半年中医药 工作总结 在市、县及上级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我院紧抓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之机遇,加强医院管理,改善诊疗环境,优化就诊流程,强化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不断拓展业务范围,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一、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中落实中医政策 为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医改中的优势作用,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医院根据国家有关精神,制定了一系列中医药优惠政策:一是向群众大力宣传中医药文化理念,引导民众崇尚中医、相信中医、选择中医,促进医务人员热爱中医、使用中医、发展中医;二是搞好中医药的继承与创新,组织中医药人员认真学习四部(内经、伤寒、金匮、温病)

经典着作,并认真组织考试,近年中医人员考试合格率为100%;三是鼓励中医人员运用中医药技术和手段治疗疾病,硬性规定中医门诊处方量不得低于60%,中医治疗大于85%,中药销售额不低于药品销售额的35%,住院部中医处方量不低于40%,中药治疗不低于70%,销售额不低于药品销售额的25%;四是门诊、住院病人平均费用及住院天数稳步下降,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色优势得到充分体现,社会群众对医院的认可度明显提高。 二、不断巩固原有专科专病 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为核心,不断规范我院专科专病中医骨伤科、针灸科和中医脾胃病,为进一步推动其发展采取了如下措施:一是加强中医知识的培训。二是制定中医诊疗规范。三是完善中医病历的书写,规定所有专业技术人员必须书写中医病历,并由专人负责审核病历。四是骨伤科疾病必须采取两种以上的中医特色疗法促其恢复,并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通过以上措施,使骨伤科疾病的治疗形成以中药、西药、中医特色疗法、现代康复医学相结合的完整的一套治疗体系。 三、中医药适宜技术工作开展、推广情况 我院加大临床医师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力度,坚持每周中医适宜技术培训讲座1次,上半年共开展18余次,参加培训人次400人次,使我院全体医生及护士均能熟练掌握常用适宜技术操作及使用,为广大群众提供健康、保健等知识宣传。为进一步加强我院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启动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工作,筛选适宜项目,严格目标考核,大力

中医适宜技术总结

中医适宜技术总结 双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 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总结 根据成都市武侯区卫生局关于印发《武侯区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实施细则》(成武府卫[2010]199号文件)精神,为了推进我中心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中医药适宜技术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优势和作用,更好地为我辖区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服务,我中心实施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项目推广工作。现将工作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一、组织实施情况: 一是切实加强项目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为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项目的组织领导和管理,我中心成立了以中心主任为组长,中心副主任为副组长,相关科室为成员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领导小组。为确保该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并明确了各项工作职责和任务。 二是中心选送康复理疗科何流医师参加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要求的社区卫生中心中医药骨干的省级师资培训,培训时间一个月,掌握了10项适宜技术及相关教学内容。于2010年11月1日到11月19日中心抽调一名中药医师参加区卫生局组织的学员培训,以达到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培训内容主要有《熏洗疗法》、《偏瘫的中医康复技术》、《电针治疗偏头痛》等中医药适宜技术项目,和《热敏灸技术》、《杜氏理筋手法治疗坐骨神经病》、《中医治未病—体质辩识》等名中医、专家学术讲座内容。 二、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情况 我中心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共计有10余项:针灸器具、火罐、电针仪、颈腰椎牵引设备、TDP神灯、中药敷贴、中医治疗高血压、中医治疗糖尿病、中医治

疗慢支炎、中医治疗哮喘等。截止2010年11月,我中心共计为辖区21680人次提供中医药服务。约占中心总门诊人次的30%。 回顾此次适宜技术项目推广实施情况,我中心还存在许多不足: 一是部份中医适宜技术设备还不到位,例如:艾灸仪智能通络治疗仪、中药熏蒸设备和中药雾化吸入设备,不能更多更好的为辖区居民服务。二是由于中心面积不足,中药房偏小,不能充分的保证中草药的及是时供给。 三、几点工作打算 为使我中心中医药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能够达到预期效果,充分发挥中医药适宜技术在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更好地提高中医药技术服务能力,对基层中医药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有以下几点打算: 一是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的科普知识培训,提高卫生技术人员中医药适宜技术知晓率。 二是加强医疗质量,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中心建立健全中医门诊登记本,医生使用规范医学术语诊治各类疾病。在康复理疗中能够运用针灸、推拿、火罐、刮痧、敷贴等中医适宜技术,中医药适宜技术对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独特效果和简便易行,费用低廉的宣传、教育,让更多的老百姓享受到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从而不断提高中医 药适宜技术的推广效果。 以上是我中心对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的总结。 武侯区双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0(11(11

中医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实施方案

中医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实施 方案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中医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实施方案为进一步强化中医适宜技术推广,提升区属医疗卫生单位中医药服务能力,根据《肃州区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年活动实施方案》精神,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适宜技术推广项目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通过建立创新中医药事业发展机制,激发医务人员使用和推广中医适宜技术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居民使用和掌握中医药防病治病基本知识,提高社会中医素养,营造良好的中医药发展氛围,并最终为群众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二、实施原则 中医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坚持“因人立项、广泛参与,以点带面、稳步推进”的原则,通过严格审核项目申报人资质、设施设备、团队协调等条件,评估医疗安全环境,鼓励和引导符合条件的医务人员运用辩证施治原则,因人、因病、因时开展和推广适宜技术。 三、实施范围 区属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妇幼保健站,具有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证书的医务人员。 四、实施阶段

申报阶段(2013年12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有医务人员根据申报条件,在本单位同意的基础上,提交申报表及相关资料,进行申报。 审核阶段(2014年1月1日-2014年1月31日):由区卫生局根据申报资料及实际工作情况,确定项目实施人(或团队)。 实施阶段(2014年2月1日-2014年10月31日):有项目实施人负责实施,区卫生局进行督查、巡查,随时了解项目进展及实施质量,作为年终项目验收依据。 验收阶段(2014年1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有区卫生局组织相关人员对项目实施进行验收,出具项目验收评估报告。合格者,拨付项目经费,不合格者,予以相应处罚。 五、项目内容 区卫生局设立以下适宜技术项目进行招标:三步三位九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技术、华佗夹脊穴治疗颈椎病技术、穴位埋线治疗相关适宜病种技术、针刺“肩痛穴”治疗肩痛技术、温针灸结合刺络放血治疗骨性膝关节炎技术、穴位注射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技术、电针配合艾盒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技术、上病下治推拿法治疗肩周炎技术操作、四步十法推拿治疗失眠技术、健脑调神针刺法治疗失眠症技术、三步推拿法治疗不寐技术、小针刀治疗

中医适宜技术应用总结归纳

精心整理 中医适宜技术应用 中医适宜技术通常是指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简便易学的中医药技术,又称“中医药适宜技术”。现代医学认识“中医适宜技术”也称为“中医传统疗法”,“中医保健技能”,“中医特色疗法”或称为“中医民间疗法”,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丰富、范围广泛、历史悠久,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中文名中医适宜技术又称“中医药适宜技术” 特点内容丰富、范围广泛也称“中医传统疗法” 历史 自从有了人类就有医疗活动,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和繁衍,在与疾病作斗争中,在寻找食物的同时,发现并认识了治病的草药,前人把这一探索过程为“神农尝百草”或“食药同源”。在人类生活中,古代人发明了砭石和石针等作为医疗工具。新石器时代,石器成为人类改造征服自然的有力工具,也成了治疗疾病的器械,我们祖先就利用“砭石”、“砭针”切开脓肿腔排出脓液治疗脓肿,出现了最初的“砭石疗法”。据《山海经》载:“高氏之山,有石如玉,可以为针。”《说文解字》注目;“砭,以石刺病也。”历次出土的远古文物中,均有矾石发现,此时也出现了采用动物的角,进行类似今日的拔罐疗法之“角法”。这些都属于最早的手术器械,可谓传统特色疗法的起源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促进了医学的发展,传统特色疗法也有了很大的进步。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墓出土的古书《五十二病方》,是我国最早的临床医学文献,所记载的外治法有敷药、药浴、熏蒸、按摩、熨、砭、灸、腐蚀及多种手术。首创酒洗伤口,开外科消毒之源。《黄帝内经》的问世为外科治疗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确立了传统外治法的治疗原则,提出针、灸、砭、按摩、熨贴、敷药等外治法。 中医传统特色疗法是中医学中的特殊疗法,它有着渊源的历史根基,又有着现代人特别是劳动人们所容易接受的医学治疗学方法,也有人称为“中医适宜技术 特点 中医适宜技术的特点为具有“简、便、效、廉”是中医传统特点之一。同时简便效廉也是中医的精髓所在。有人说什么叫中医“简便效廉”就是中医的概念。 分类 一、针法类:“针”是指“针刺”,是一种利用各种针具刺激穴位来治疗疾病的方法。常用体针、头针、耳针、足针、梅花针、火针、电针、穴位注射、小针刀疗法等。传统医学对疑难病治疗常以针罐齐施、针药并用、内外同治获得最佳疗效。“针灸疗法,重在得气,得气方法,提插捻转,虚实分清,补泻适宜”。 针法类包含体针疗法、放血疗法、头针疗法、耳针疗法、足针疗法、腕踝针疗法、梅花针疗法、火针疗法、电针疗法、穴位疗法、针刀疗法、艾灸疗法、火罐疗法、刮痧疗法等。 中医适宜技术分类 二、灸法类:“灸”是指艾灸,艾灸疗法简称灸法。是运用艾绒或其他药物点燃后直接或间接在体表穴位上熏蒸、温熨,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起到温通气血,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驱邪、行气活血、驱寒逐湿、消肿散结等作用,达到防病治病的一种治法。 艾灸不但可以预防疾病,而且也能够延年益寿。“人于无病时常灸足三里、三阴交、关元、气海、命门、中脘、神阙等穴,亦可保百余年寿也”。艾灸神厥穴可使人延年健康。 三、按摩疗法也属于“手法类”,其中包括头部按摩、足底按摩、踩跷疗法、整脊疗法、捏脊疗法、背脊疗法、按摩疗法、拨筋疗法、护肾疗法、按揉涌泉穴、小儿推拿疗法、点穴疗法等。按摩足底的涌泉穴能够起到养生保健,益寿延年的功效。 四、中医外治疗法:也叫外治疗法,包括刮痧疗法、灌肠疗法、火罐疗法、竹灌疗法、药摩疗

中医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实施方案

中医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实施方案为进一步强化中医适宜技术推广,提升区属医疗卫生单位中医药服务能力,根据《肃州区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年活动实施方案》精神,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适宜技术推广项目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通过建立创新中医药事业发展机制,激发医务人员使用和推广中医适宜技术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居民使用和掌握中医药防病治病基本知识,提高社会中医素养,营造良好的中医药发展氛围,并最终为群众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二、实施原则 中医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坚持“因人立项、广泛参与,以点带面、稳步推进”的原则,通过严格审核项目申报人资质、设施设备、团队协调等条件,评估医疗安全环境,鼓励和引导符合条件的医务人员运用辩证施治原则,因人、因病、因时开展和推广适宜技术。 三、实施范围 区属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妇幼保健站,具有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证书的医务人员。 四、实施阶段 申报阶段(2013年12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有

医务人员根据申报条件,在本单位同意的基础上,提交申报表及相关资料,进行申报。 审核阶段(2014年1月1日-2014年1月31日):由区卫生局根据申报资料及实际工作情况,确定项目实施人(或团队)。 实施阶段(2014年2月1日-2014年10月31日):有项目实施人负责实施,区卫生局进行督查、巡查,随时了解项目进展及实施质量,作为年终项目验收依据。 验收阶段(2014年1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有区卫生局组织相关人员对项目实施进行验收,出具项目验收评估报告。合格者,拨付项目经费,不合格者,予以相应处罚。 五、项目内容 区卫生局设立以下适宜技术项目进行招标:三步三位九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技术、华佗夹脊穴治疗颈椎病技术、穴位埋线治疗相关适宜病种技术、针刺“肩痛穴”治疗肩痛技术、温针灸结合刺络放血治疗骨性膝关节炎技术、穴位注射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技术、电针配合艾盒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技术、上病下治推拿法治疗肩周炎技术操作、四步十法推拿治疗失眠技术、健脑调神针刺法治疗失眠症技术、三步推拿法治疗不寐技术、小针刀治疗相关适宜疾病、熏洗疗法治疗相关适宜疾病、针刺治疗相关适宜疾病、拔罐治疗

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工作总结

2013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工作总结 根据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要求,为了推进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中医药适宜技术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优势和作用,更好地为我县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服务,我局精心安排部署、分级组织实施了绛县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现将项目实施情况汇报如下: 组织实施 一是切实加强项目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为加强项目 的组织领导和管理,为确保培训质量及推广项目工作 的顺利进行,成立了项目推广专家指导组,并明确了 职能、职责和任务。以中医院为基地,各基层单位也 成立了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确保了项目推广工作的 组织领导。 一、科学制定项目推广实施方案。医院也按照卫生局 要求制定了项目推广实施方案,确保项目实施有序、 有效推进。 四. 是实施项目推广全面培训,确保推广工作有序推进。根据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要求,结合我县农村中医药现状和实际情况,我县以县中医医院为培训基地,首先对全县各乡镇医疗机构的中医及中医爱好者进行了

培训,培训推广适宜技术项目10项以上,随后多次对全县的村卫生所人员进行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并结合实际,选择性地增加了一些火罐、艾灸等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期间严格实行签到考勤制度,培训结束后,由县项目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命题,对参培人员进行了考试、考核,合格者颁发了统一印制的《**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合格证》。通过培训使乡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适宜技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是发放实用的中医治疗器具,我们购买了大量的火罐、针灸针、艾灸盒、艾条等实用器具以方便将实用的技术在基层推广。 二、困难问题 一是项目培训教学的教材、资料组织不够。 二是参训人员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学员欠缺中医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三是培训的多,下去到现场指导的少,学员学完了以后能否很好的开展,并应运于临床这还是个未知数。 三、计划打算 为使基层中医药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能够达到预期效果,充分发挥中医药适宜技术在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更好地提高乡村两级医疗机构中医药技术服务能力,对基层中医药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

中医药适宜技术

海子滩镇中心卫生院 中医适宜技术总结 目录 概论 中医适宜技术通常是指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简便易学的中医药技术,又称“中医药适宜技术”。现代医学认识“中医适宜技术”也称为“中医传统疗法”,“中医保健技能”,“中医特色疗法”或称为“中医民间疗法”,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丰富、范围广泛、历史悠久,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历史 自从有了人类就有医疗活动,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和繁衍,在与疾病作斗争中,在寻找食物的同时,发现并认识了治病的草药,前人把这一探索过程为“神农尝百草”或“食药同源”。在人类生活中,古代人发明了砭石和石针等作为医疗工具。新石器时代,石器成为人类改造征服自然的

有力工具,也成了治疗疾病的器械,我们祖先就利用“矾石”、“矾针”切开脓肿腔排出脓液治疗脓肿,出现了最初的“矾石疗法”。据《山海经》栽;“高氏之山,有石如玉,可以为针。”《说文解字》注目;“矾,以矾石刺病也。”历次出土的远古文物中,均有矾石发现,此时也出现了采用动物的角,进行类似今日的拔罐疗法之“角法”。这些都属于最早的手术器械,可谓传统特色疗法的起源。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促进了医学的发展,传统特色疗法也有了很大的进步。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墓出土的古书《五十二病方》,是我国最早的临床医学文献,所记载的外治法有敷药、药浴、熏蒸、按摩、熨、砭、灸、腐蚀及多种手术。首创酒洗伤口,开外科消毒之源。《黄帝内经》的问世为外科治疗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确立了传统外治法的治疗原则,提出针、灸、砭、按摩、熨贴、敷药等外治法。 中医传统特色疗法是中医学中的特殊疗法,它有着渊源的历史根基,又有着现代人特别是劳动人们所容易接受的医学治疗学方法,也有人称为“中医适宜技术”。近年来,将中医传统疗法列为中医治未病的范畴。 特点 中医适宜技术的特点为具有“简、便、效、廉”是中医传统特点之一。同时简便效廉也是中医的精髓所在。有人说什么叫中医“简便效廉”就是中医的概念。 分类 一、针灸疗法是属于针法类:“针”是指“针刺”,是一种利用各种针具刺激穴位来治疗疾病的方法。常用体针、头针、耳针、足针、梅花针、火针、电针、穴位注射、小针刀疗法等。传统医学对疑难病治疗常以针罐齐施、针药并用、内外同治获得最佳疗效。“针灸疗法,重在得气,得气方法,提插捻转,虚实分清,补泻适宜”。

中医院适宜技术项目工作总结(1)

中医院适宜技术项目工作总结Summary of appropriate technology project in TCM Hospital 汇报人:JinTai College

中医院适宜技术项目工作总结 前言:工作总结是将一个时间段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总分析,并分析不足。通过总结,可以把零散的、肤浅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系统、深刻的 理性认识,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以便改正缺点,吸取经验教训,指引下一步工作 顺利展开。本文档根据工作总结的书写内容要求,带有自我性、回顾性、客观性和 经验性的特点全面复盘,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 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中医院紧紧围绕中医药特色优势主题发挥,进一步强化 医院内涵建设,在提供优质中医药服务基础上,大力推动中医适宜技术走进临床科室。为进一步加强基层社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我院启动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项目工作,筛选适宜项目,严格目标考核,大力组织推广,以进一步提高卫技人员运用中医药适宜技术防病治病能力,不断推进中医药服务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最近几年年以来,我院积极出台管理办法,鼓励临 床科室在遵循科学、安全、有效、经济、符合伦理的原则条 件下,积极申报本科室特色优势诊疗技术。经过医院组织专家进行严格的初筛、审核:大牵引复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穴位注射法治疗神经性耳鸣耳聋技术等中医适宜技术开始走进医院临床科室。

二、我院中医药适宜技术紧紧围绕社区常见病多发病及慢性病防治实际需要,安全有效、切实可行,注重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传统优势。医院对临床科室开展的中医适宜技术进行详细的登记备案、建立了专门的技术档案,并将适宜技术临床开展情况纳入医院质量控制考核体系,对其临床应用情况定期进行安全性、有效性和合理应用情况的评估检查。医院明确要求开展中医适宜技术的临床科室要严密监测患者动态、妥善保管技术资料、定期总结、不断完善,以期形成本科室特有的中医药优势适宜技术,为鼓励和推动“中医药适宜技术”走进临床,医院专门设立“中医药优势适宜技术”专项基金,组织医院学术委员会对已开展并取得阶段性成果的中医药优势适宜技术进行评价并给予适当奖励,同时,医院还将把中医适宜技术开展情况纳入科室“综合目标管理”考核,计入医师考核档案,并作为科主任任职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 三、全力推进开展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工作,做到边建设、边总结、边推广应用,项目工作进展顺利,逐步探索了一套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的有效途径,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四、下一步工作: 1、是要进一步强化对项目工作的认识,切实加强领导。

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总结

第一篇、2016年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工作总结 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总结 临清市中医院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工作总结 根据聊城市卫计委印发的《2016年全市基层中医药人员培训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聊卫中[2016]6号)及临卫发[2016]49号要求,为了推进我院市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中医药适宜技术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优势和作用,更好地为我市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服务,我院受临清市卫计局委托,精心安排部署、组织实施了临清市基层中医药人员培训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是切实加强项目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为加强项目实施的组织领导和管理,特成立了以卫计委领导为督导,院长为组长,业务院长为副组长,相关职能科室为成员的临清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领导小组,并明确了职能、职责和任务。 二是科学制定项目推广实施方案。我院印发了《基层中医药人员培训工作计划》等实施文件,确保项目实施有序、有效推进。三是实施项目推广全面培训,

确保推广工作有序推进。根据我市培训要求,培训教材统一选用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编写的《基层中医适宜技术100法》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护理人员中医适宜技术使用手册》。把在我院培训的277名基层医生分为4批次进行,首先对我市乡镇医疗机构的52名中医及中医爱好者进行了培训,培训推广适宜技术项目10项以上,随后3批次对225名村卫生所人员进行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培训不少于8项的适宜技术。根据实际培训内容主要有选择性地增加了一些火罐、艾灸等中医药适宜技 术。培训期间严格实行签到考勤制度,培训结束后,统一命题,对参培人员进行了考试、考核。截至目前,通过培训使我县乡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覆盖达到95%以上。 二、困难问题 一是项目培训教学的教材、资料组织不够,尤其是直观、生动的多媒体资料用具不多,尽管我们组织制作了部分中医药适宜技术基础、中医药传统技术操作规程等方面的课件,但由于条件限制还是显得很不够完美。 二是参训人员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学员欠缺中医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三是培训的多,学员学完了以后能否很好的开展,并应运于临床这还是个未

中医药适宜技术工作总结(精选3篇)

中医药适宜技术工作总结(精选3篇) 中医药适宜技术工作总结 时间一晃而过,一段时间的工作活动告一段落了,回首这段不平凡的时间,有欢笑,有泪水,有成长,有不足,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工作总结吧!相信很多朋友都不知道工作总结的开头该怎么写吧,以下是为大家收集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工作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医药适宜技术工作总结1 根据《**西省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实施方案》精神,**县中医院在县卫生局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认真开展了全县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广的各项工作,根据项目要求,完成了以下工作: 一、师资培训 从今年年初开始,按照相关文件精神,认真制定了《**县中医医院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广实施方案》,从3月1日起至4月30日先后选派8名中医药技术骨干赴**西中医学院参加师资培训,采取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全脱产培训,理论学习15天,实践操作15天,并在**西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市中医医院进行实践操作培训,全部取得优异成绩,考核合格。 二、项目实施情况 我院按照《**西省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实施方案》要求,认真制定了《**县中医医院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

技术培训推广实施方案》,围绕“县中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覆盖率达100%”的目标,狠抓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人员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从6月1日开始,对全县10个乡镇卫生院和178个村卫生室的182名中医人员分六期共42天时间进行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广工作,培训内容以《46个基层常见多发病种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目录》和《25个基层常见病针灸推拿刮痧技术推广目录》为主要依据,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筛选部分项目,采取集中培训形式,通过理论讲授,观看教学录像资料,临床实践等方式,让每位学员熟悉并掌握25个常见病的针灸、推拿、刮痧技术。西医人员和以西医为主的乡村医生,重点学习培训《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以及《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基本要求》有关内容,使其通过培训能够为广大群众开展中医药服务。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提高了我县中医人员的中医理论水平和用中医中药医疗疾病的技能,将进一步解决全县广大群众的看病问题,进一步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满足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让广大的群众受益。 中医药适宜技术工作总结2 根据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要求,为了推进医院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中医药适宜技术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优势和作用,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服务,医院精心安排部署、组织实施了基层中医院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现将该项目工作总结如下:

xx年中医药适宜技术工作总结

20XX年中医药适宜技术工作总结 20XX年中医药适宜技术工作总结 医务医院工作总结>20XX年中医药适宜技术工作总结 医务医院工作总结20XX年中医药适宜技术工作总结工作总结技术适宜中医年中 根据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要求,为了推进医院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中医药适宜技术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优势和作用,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服务,医院精心安排部署、组织实施了基层中医院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现将该项目工作总结如下:一、组织实施一是切实加强项目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为加强项目的组织领导和管理,医院成立了以院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职能科室和推广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领导 小组。为确保培训质量及推广项目工作的顺利进行,成立了项目推广专家指导组,并明确了职能、职责和任务。二是科学制定项目推广实施方案。我院印发了《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工作计划》等实施文件,确保项目实施有序、有效推进。三是实施项目推广全面培训,确保推广工作有序推进。根据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要求,结合我县农村中医药现状和实际情况,,县卫生局以医院为培训基地,首先对乡镇医疗机构及卫生室的中医及中医爱好者进行了培训,培训推广适宜技术项目10项以上,随后多次对村卫生所人员进行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培训不少于4项的适宜技术。根据实际培训内容主要有选择性地增加了一些火罐、艾灸等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期间严格实行签到考勤制度,培训结束后,统一命题,对参培人员进行了考试、考核。二、困难问题一是项目培训教学的教材、资料组织不够,尤其是直观、生动的多媒体资料用具不多,尽管我们组织制作了部分中医药适宜技术基础、中医药传统技术操作规程等方面的课件,但由于条件限制还是显得很不够完美。二是参训人员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学员欠缺中医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三是培训的多,下去到现场指导的少,学员学完了以后能否很好的开展,并应运于临床这还是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