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DIN16901(中文版) 塑料模塑件尺寸公差和检验条件,清晰中字。

DIN16901(中文版) 塑料模塑件尺寸公差和检验条件,清晰中字。

DIN16901(中文版) 塑料模塑件尺寸公差和检验条件,清晰中字。
DIN16901(中文版) 塑料模塑件尺寸公差和检验条件,清晰中字。

五金件、塑胶件外观检验标准

五金件\塑胶件外观检验标准 1目的 本标准定义五金件、塑胶件产品外观品质的基本要求,并确立允收、拒收的准则。 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公同现有产品所使用的五金件和塑胶件。 3职责和权限 3.1 开发部:对本标准的制定提出指导并提供相关的设计要求。 3.2 生产部:负责对本标准提出改善建议。 3.3 品质部:负责本标准的制定和升级换版。 4定义 4.1 表面重要度定义 A级面:产品正常使用时经常看到的面,如面板,前壳,产品的上表面、正面。 B级面:产品正常使用时不经常看到的面,如产品的后面、侧面等。 C级面:产品在移动或被打开时才能看到的面,如产品的底面,内部零件的表面等。 4.2 缺陷定义 4.2.1 五金件(包括喷粉、丝印)常见外观缺陷定义 4.2.1.1 变形:零件整体或局部有弯曲、凹凸、不平、不直,有明显的形位偏移。 4.2.1.2 毛刺:金属表面、边缘出现余屑和表面极细小的金属颗粒。 4.2.1.3 压痕:零件表面的呈不规则的浅沟。 4.2.1.4 生锈/氧化:暴露在空气中的金属表面发生的化学反应。 4.2.1.5 零件松脱:冲压螺母、螺柱等松动、脱落,铆钉松脱等。 4.2.1.6 划伤:由尖锐物件在零件表面造成的沟痕。 4.2.1.7 软划伤:沒有明显深度的划痕(无手感,但肉眼能明显看出)。 4.2.1.8 露底:露底为该喷的部位没喷或喷涂厚度过薄,可看见底色。 4.2.1.9 气泡:有气泡或无附着力的喷涂区域。 4.2.1.10 杂质:喷涂面上的外来物。 4.2.1.11流痕:喷涂涂料过多且不均匀干燥后导致的流痕。 4.2.1.12尺寸偏差:因加工设备的精度不够,导致产品尺寸偏差超过设计允许水平。 4.2.1.13色差:同一产品上喷涂面颜色不一致或同一批产品里喷涂颜色不一致。 4.2.1.14 丝印不完整:字体、符号、图案印刷不完整 4.2.1.15 锯齿边状:字体、符号、图案边缘不圆滑,拖尾。 4.2.1.16 字体倾斜:字体、符号、图案丝印倾斜。 4.2.1.17 丝印颜色不对:油墨颜色不对。 4.2.2 塑胶件(包括喷油、丝印)常见外观缺陷定义 4.2.2.1 缺料:塑件边缘光滑,形状不规则,有不齐整之感。

塑料件尺寸公差

塑料件尺寸公差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注射、压制、挤塑等成型的热塑性和热固性塑料(不包括二次加工和发泡成型的塑料件)尺寸公差、偏差、公差等级的选用、测量条件和测量方法。 本标准主要适用于电子产品用塑料件尺寸公差,其他产品用塑料件尺寸公差,亦可参照采用。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1800-79 公差与配合总论标准公差与基本偏差 GB3177-82 光滑工件尺寸的检验 机械制图尺寸公差与配合注法 3.定义 基本尺寸basic size 设计给定的尺寸。 实际尺寸actral size 通过测量所得的尺寸。 尺寸公差dimensional tolerance 允许尺寸的变动量。 尺寸偏差dimensional deviation 某一尺寸减去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 塑料收缩率plastic shringkage 塑料件尺寸与相应模具尺寸之差的绝对值与相应模具尺寸之比。 径向收缩率radial shringkage 指料流方向的塑料收缩率。 切向收缩率tangential shringkage 指垂直于料流方向的塑料收缩率。 收缩特性值contraction chararcteristic value 表示料流方向和垂直于料流方向的塑料综合收缩能力,以2倍径向减去切向收缩的绝对值之差表示。 受模具活动部分影响的尺寸size effected movable parts of mould 由模具活动零件决定的塑料件尺寸。 尺寸公差、偏关的规定 基本尺寸范围为~3至600mm。基本尺寸分段~3至120mm。采用不均匀递增数列:140~1600mm,采用R20优先数系。 2公差等级及数值 公差等级分为10级,每一级公差数值按表1规定。 表1

塑胶件外观检验标准ok

塑胶件外观检验标准 1.制定目的: 确定检验作业条件,确定抽样水准,明确检验方法,建立判定标准,以确保产品品质。 2.适用范围: 本检验规范适用我司塑胶件产品检验作业。 3.权责单位: 本检验规范由品管单位制定,事业部总经理核准后发行; 所制定之规格,如有修改时,须经原制定单位同意后修改之。 4.应用文件: MIL-STD-105E II 抽样计划表(国家标准GB2828-87一般检查水平II)、工程图纸、工程样板。 5.检验标准: 1、MIL-STD-105E II表(国家标准GB2828-87一般检查水平II),正常检验、单次抽样计划,AQL订定为CRI=0 、MAJ=0.65 、MIN=1.5。 2、相关抽样标准或判定标准,可视品质状况或客户要求等做修正。 6.定义 6.1缺点分类: a.严重缺陷(CRI):可能对机器或装备的操作者造成伤害;潜在危险性的效应,会导致与安全有关的失效或不符合政府法规;影响机械或电气性能,产品在组装后或在客户使用时会发生重大品质事件的。 b.主要缺陷(MAJ):性能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但不至于引起危险或不安全现象;导致最终影响产品使用性能和装配;客户很难接受或存在客户抱怨风险的。 c.次要缺陷(MIN):不满足规定的要求但不会影响产品使用功能的;客户不易发现,发现后通过沟通能使客户接受的。 6.2塑胶不良描述: 6.2.1、异色点:与本身颜色不同的杂点或混入树脂中的杂点暴露在表面上。 6.2.2、气纹:由于种种原因,气体在产品表面留下的痕迹。 6.2.3、缩水:材料冷却收缩造成的表面下陷。 6.2.4、水纹:射胶时留在产品表面的水波浪的纹路。 6.2.5、拉伤:开模时分模面或皮纹拖拉产品表面造成的划痕。 6.2.6、变形:产品出现的弯曲、扭曲、拉伸现象。 6.2.7、顶白:颜色泛白,常出现在顶出的位置。 6.2.8、烧焦:塑胶燃烧变质,通常颜色发黄,严重时碳化发黑。 6.2.9、塌坑:由于材料收缩,使产品局部整体表面下陷。 6.210、熔接缝:产品在成型过程中,二股以上的融熔料相汇合的接线,目视及手感都有感觉。 6.2.11、缺料:产品某个部位不饱满 6.2.12、混色:由于内应力,在产品表面产生与产品本色不同的颜色。 6.2.13、滋边(毛刺):由于种种原因,产品非结构部分产生多余的料。 6.2.14、封堵:应该通透的地方由于滋边造成不通。 6.2.15、断裂:塑料理局部断开后的缺陷 6.2.16、拉毛:因摩擦而产生的细皮,附在塑料表面的现象。 6.2.17、油污(油痕):由于种种原因,在产品表面留下的痕迹(包括脱模式剂),使该部位发光并带有流动样 6.2.18、气泡:透明产品内部形成的在中空。 6.2.19、划痕:由于硬物摩擦而造成的塑胶件表面线形痕迹。 6.3喷涂件不良描述: 6.3.1、漆点:涂层厚度比周围涂层厚的部分。

塑胶(料)件设计与注塑

塑胶(料)件设计与注塑 简介:该课程根据产品设计的实际情况对塑料件的相关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从塑料的高分子结构入手,对塑料原材料性能,塑料件的通用设计,结构设计,装配设计,注塑工艺及模具设计的内容进行全面的讲解。从根本上解决工程师,技术主管,采购,品质等需要了解塑料件知识的人员,不知如何系统学习的问题。将机械设计的思想及多年的设计经验也揉和在该课程中。... 广州开课;课程时长:2天;详细会务信息请登陆森涛培训网查看 适合对象: 技术总监、项目经理,结构工程师、机械工程师、质量工程师,工艺和制造工程师,模具设计工程师,注塑工程师,直接负责塑料件的采购人员及想对塑料件做全面了解的人员。 课程介绍 ----材料、设计、装配、注塑、模具全面系统的培训 二天课程: 该课程根据产品设计的实际情况对塑料件的相关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从塑料的高分子结构入手,对塑料原材料性能,塑料件的通用设计,结构设计,装配设计,注塑工艺及模具设计的内容进行全面的讲解。从根本上解决工程师,技术主管,采购,品质等需要了解塑料件知识的人员,不知如何系统学习的问题。将机械设计的思想及多年的设计经验也揉和在该课程中。 培训特色: 根据客户提供及经典案例,介绍塑胶件的相关具体内容和要求,以及在设计,生产中的实际应用,并提供现场的辅导,包括结构设计、传动设计及综合分析等。 课程内容: 第一篇认识塑料Understanding Plastic (3 hours) 一、塑料是什么 * what's plastic 二、塑料的分类* the classification of plastic 三、塑料的机械特性* mechanical properties 四、塑料的热特性* thermal properties 五、塑料的电气特性 * electric properties 六、塑料的环境特性* environment properties 七、塑料的模塑特性* molding properties 八、常用塑料介绍 * introduction of some common plastic

塑料模塑件尺寸公差和检验条件 DIN 16901

塑料模塑件尺寸公差和检验条件 1 引言 塑料模塑件在制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尺寸误差,在生产中产生的尺寸误差通常由下列原因引起: a) 成型工艺: ——模塑材料的均一性 ——成型设备的设定 ——模具温度 ——模具在成型压力下的弹性变形 b) 模具条件: ——模具尺寸的制造公差(参造DIN 16749) ——模具的磨损 ——模具可动部件间的配合误差 本标准中的公差是基于上述考虑,同时根据对于大量实际应用的测试结果而确定出来的。 2 应用范围 本标准的公差适用于热塑性材料和热固性材料通过模压、传递、压塑和注塑成型的塑料模塑件,而不适用于挤出、吹塑、发泡、烧结,深冲和排屑机加工工艺(pengding)成型的模塑件。 表1 给出了应用于各种模塑材料的推荐公差等级。 3 概念 模塑收缩率 VS 模塑收缩率是指23±2℃时模腔尺寸L W和模塑件尺寸L F之差,模塑件在成型后应置于标准气氛(DIN 50 014-23/50-2)中16h后立即测量其尺寸。 VS= (1-L W/ L F )*100% 流向收缩率 VSR 流向收缩率是指成型时注射方向的模塑收缩率。 横向收缩率 VST 横向收缩率是指成型时与注射方向相垂直方向的模塑收缩率。 模塑收缩率差?VS 模塑收缩率差是指流向收缩率和横向收缩率之差。 ?VS=VSR-VST 更多概念请参考: DIN 7708 part 1 模塑件、压塑件、注塑件、模塑材料 DIN 16700 压塑件、传递成型件、挤出、注塑成型件 DIN 7182 part 1 & DIN 7168 part 1 公差、偏差、一般公差 DIN 7184 part 1 & DIN 7168 part 2 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 DIN 7724 标准中涉及的高聚物概念 4 公差 在模塑件检验时应使用本公差,详见第5节。 除非另外商定,不然需按第5节所示,在图纸中标注出其检验条件。 4.1 一般公差(未注公差尺寸) 一般公差等级见表1中第4列,与表2中公差等级相对应。

塑料件检验标准

塑料件检验标准.txt爱情是艺术,结婚是技术,离婚是算术。这年头女孩们都在争做小“腰”精,谁还稀罕小“腹”婆呀?高职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寿,高寿不如高兴。检验标准 塑料件检验标准 1目的 本标准为IQC对塑料(包括五金件)来料检验、测试提供作业方法指导。 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所有须经IQC检验、测试塑料(包括五金件)来料的检测过程。 3职责 IQC检查员负责按照本标准对相关来料进行检验、测试。 4工具 卡尺(精度不低于)。 打火机。 5外观缺陷检查条件 距离:肉眼与被测物距离30CM。 时间:10秒钟内确认缺陷。 角度:15-90度范围旋转。 照明:60W日光灯下。 视力:以上(含较正后)。 6检验项目及要求 塑壳 a.所有外观面光滑过渡、无注塑不良。 b.外观面无划伤、痕迹、压痕。 c.非喷涂面不能有喷涂印。 d.喷涂均匀完整、不粗糙、无暗纹、亮斑,不能有局部堆积,少油,纤维丝。喷涂是否牢固,硬度是否符合要求。 e.喷涂层色差光泽均匀、光亮。 6. 尺寸 测量下列尺寸,所有尺寸均须同图纸吻合或与样板一致。 a.五金槽的尺寸。 b.外型轮廓。 c.定位孔位置 d.特殊点位置及规格(超声线)。 a.原材料是符合相关设计要求。 b.防火材料应用打火机做实验(需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进行)。 a.将胶壳与相应的保护板、五金、支架等配件试装应配合良好。 b.必要时应取1-3个胶壳试超声,超声缝隙应均匀一致,焊接良好。 五金件 测量五金的尺寸,须与样品或BOM一致。 目测检查五金的色泽是否与样品一致,是否有划伤、变形,电镀层脱落等。 7检验方法 外观 使用目测法检查被检品的外观。 尺寸

塑胶件检验标准.doc

1目的 本标准为IQC对塑胶(包括五金件)来料检验、测试提供作业方法指导。 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所有须经IQC检验、测试塑胶(包括五金件)来料的检测过程。 3职责 IQC检查员负责按照本标准对相关来料进行检验、测试。 4工具 4.1卡尺(精度不低于0.2mm)。 4.2打火机。 5外观缺陷检查条件 5.1 距离:肉眼与被测物距离30CM。 5.2 时间:10秒钟内确认缺陷。 5.3 角度:15-90度范围旋转。 5.4 照明:60W日光灯下。 5.5 视力:1.0以上(含较正后)。 6检验项目及要求 6.1塑壳 6.1.1外观 a.所有外观面光滑过渡、无注塑不良。 b.外观面无划伤、痕迹、压痕。 c.非喷涂面不能有喷涂印。 d.喷涂均匀完整、不粗糙、无暗纹、亮斑,不能有局部堆积,少油,纤维丝。喷涂是否牢固,硬度是否符合要求。 e.喷涂层色差光泽均匀、光亮。

6. 1.2尺寸 测量下列尺寸,所有尺寸均须同图纸吻合或与样板一致。 a.五金槽的尺寸。 b.外型轮廓。 c.定位孔位置 d.特殊点位置及规格(超声线)。 6.1.3材质 a.原材料是符合相关设计要求。 b.防火材料应用打火机做实验(需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进行)。 6.1.4试装配 a.将胶壳与相应的保护板、五金、支架等配件试装应配合良好。 b.必要时应取1-3个胶壳试超声,超声缝隙应均匀一致,焊接良好。 6.2五金件 6.2.1尺寸 测量五金的尺寸,须与样品或BOM一致。 6.2.2外观 目测检查五金的色泽是否与样品一致,是否有划伤、变形,电镀层脱落等。7检验方法 7.1外观 使用目测法检查被检品的外观。 7.2尺寸 使用卡尺测量被检品的尺寸。 8塑壳表面分类 A面:塑壳壳面;B面:塑壳底面。

塑胶件装配教程

塑料件压配 塑料制件组装中最简单的是利用它们的弹性形成压配组装。组装圆柱形塑料制件最常使用压配组装。用过大的斜度角模制的孔径在组装前可能需要扩大。 有纹理或滚花轴的扭曲强度包含某种程度的机械互锁。对刚性的、无定形聚合物推荐用光滑轴,而较粗糙的表面可与对应力集中效应不太敏感的更柔软的、半结晶聚合物配合使用。机械设计的改进如键槽或其他轴结构,也可提高轮毂\轴组装的扭曲强度。 搭配组装 搭配组装最突出的缺点是接头破坏,搭配接破很难或不可能修复。因此,对一定的产品,需要对所需的接头进行保险设计。过剩度可能对设备和最终产品成本有一定影响,但制件的使用寿命延长了。另一个缺点是制件的配合公差较难控制。过盈或过度应力可能忖破坏;而欠盈可导致固定不紧或制件松动。

机械紧固件 机械紧固件包括机制螺钉、自攻丝螺钉、金属嵌件、推进紧固件、变速夹、螺母、螺钉、双头螺栓、卡钉、活页和各种专用金属附件产品。机械紧固件大多是金属的,在多数塑料产品的使用围其尺寸和性能几乎不随温度、时间和相对湿度而变化。用不锈钢或塑料做的紧固件可在很高温度或腐蚀性条件下使用。连接较大的塑料制件时,机械紧固件有是与黏合剂一起使用。机械紧固件起夹具作用,当黏合剂交联时,制件安装就位,并且在产品使用过程中也增加了一种安全措施。机械紧固件是点接触的,因此形成潜在的、局部高应力区域,这种紧固件在使用时需要孔洞,使应力集中和熔合线问题增加。使用机械紧固件达到流体密封或气密封也是困难的,除非使用像塑性密封件或弹性垫圈这些附加制件。 组装塑料产品用的最多的一灯机械紧固件是螺钉。这些丝扣紧固件可任意控制组装预载荷。根据螺钉用途而分的机械组装方法包括:机制螺钉、带有螺纹嵌件或模塑螺纹的机制螺钉以及自攻丝螺钉。 针对拆卸的设计产品必须具备两个共同点:拆卸简单且便宜,所选原材料必须容易回收且经济。组装件所用螺钉数且应保持最少,所用螺钉尺寸\类型应尽可能标准化。用气动工具可快速移动螺钉,或当啮合螺纹是塑料时,有时可用强力将螺钉从啮合制件的空洞或凸台中拉出。 机制螺钉和螺母 组装塑料产品中常用机制螺钉、螺母和垫圈。使用局限于产品表面要求不苛刻的操作中。机制螺钉组装和自动化非常困难。如果被连接的两个制件是由膨胀

塑料件外观检验规范(doc 6页)

塑料件外观检验规范(doc 6页)

第1页共页 作业指导书塑料件外观检验规范 编 号 HWJS—70 04 第 2 版 第0 次 修改 生效 日期 受控分发

1.目的及适及范围: 本检验规范为了进一步提高塑料制品的质量,在产品生产及出厂时能严格把关,制定出适应本公司的塑料件及喷涂件检验标准,为外观检验提供科学、客观的方法。对某些无法用定量表明的缺陷,用供需双方制订的检验标准和封样的办法加以解决。 本检验规范适用于塑料件制成的电子产品(外壳及有关塑料件)以及二次加工件制品(喷涂)的检验与验收。 2.参照文件本检验规范参照《检验和试验工作手册》 3.内容: 3.1术语: 1)异色点:与本身颜色不同的杂点或混入树脂中的杂 点暴露在表面上。 2)气丝:由于种种原因,气体在产品表面留下的痕迹 与底面颜色不同并发亮,带有流动样。 3)塌坑:由于材料收缩,使产品局部整体表面下陷。 4)熔接缝:产品在成型过程中,二股以上的融熔料相 汇合的接线,目视及手感都有感觉。 5)缺料:产品某个部位不饱满。 6)白印:由于内应力,在产品表面产生与本色不同的 白色痕迹。 7)滋边:(毛刺)由于种种原因,产品非结构部分产 生多余的料 8)封堵:应该通透的地方由于滋边造成不通。 9)断裂:塑料理局部断开后的缺陷。 10)拉毛:因摩擦而产生的细皮,附在塑料表面的现 象。 11)油丝:油痕,加种种原因,油污(包括脱模式剂) 在产品表面留下的痕迹,使该部位发光并带有流动

批准人签名审核人签名制定人签名批准日期审核日期制定日期 第2页共页 作业指导书塑料件外观检验规范 编 号HWMQ—第 2 版 第次 修改生效 日期 受控分

塑料件尺寸公差及性能

塑料件尺寸公差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注射、压制、挤塑等成型的热塑性和热固性塑料(不包括二次加工和发泡成型的塑料件)尺寸公差、偏差、公差等级的选用、测量条件和测量方法。 本标准主要适用于电子产品用塑料件尺寸公差,其他产品用塑料件尺寸公差,亦可参照采用。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1800-79 公差与配合 总论 标准公差与基本偏差 GB3177-82 光滑工件尺寸的检验 GJB4458.5-84 机械制图 尺寸公差与配合注法 3. 定义 3.1基本尺寸 basic size 设计给定的尺寸。 3.2实际尺寸 actral size 通过测量所得的尺寸。 3.3尺寸公差 dimensional tolerance 允许尺寸的变动量。 3.4尺寸偏差 dimensional deviation 某一尺寸减去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 3.5塑料收缩率 plastic shringkage 塑料件尺寸与相应模具尺寸之差的绝对值与相应模具尺寸之比。 3.6径向收缩率 radial shringkage 指料流方向的塑料收缩率。 3.7切向收缩率 tangential shringkage 指垂直于料流方向的塑料收缩率。 3.8收缩特性值 contraction chararcteristic value 表示料流方向和垂直于料流方向的塑料综合收缩能力,以2倍径向减去切向收缩的绝对值之差表示。 3.9受模具活动部分影响的尺寸 size effected movable parts of mould 由模具活动零件决定的塑料件尺寸。 4 公差及偏差规定 4.1尺寸公差、偏关的规定 基本尺寸范围为~3至600mm 。基本尺寸分段~3至120mm 。采用不均匀递增数列:140~1600mm ,采用R20优先数系。 4.2公差等级及数值 公差等级分为10级,每一级公差数值按表1规定。 4.3 偏差的规定 本标准只规定公差,而基本尺寸的上下偏差,可按需要分配。例如:Φ60mm 的6级公差为0.32mm ,其上下偏差可分配为: Φ60+0.300mm ,Φ600-0.32mm ,Φ60+0.20-0.12mm ,Φ60+0.42+0.12mm ,Φ60+0.16-0.16 mm 4.4 受模具活动部分影响的尺寸公差 受模具活动部分影响的尺寸公差,为本标准规定的公差值与附加值之和。1、2级附加值为0.02mm :3、4级附加值为0.04mm :5至7级附加值为0.1mm :8、10级附加值为0.2mm : 5 未注公差

DIN 中文版 清晰可打印 塑料模塑件尺寸公差和检验条件

DIN16901 塑料模塑件尺寸公差和检验条件 1 引言 塑料模塑件在制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尺寸误差,在生产中产生的尺寸误差通常由下列原因引起: a) 成型工艺: ——模塑材料的均一性 ——成型设备的设定 ——模具温度 ——模具在成型压力下的弹性变形 b) 模具条件: ——模具尺寸的制造公差(参造DIN 16749) ——模具的磨损 ——模具可动部件间的配合误差 本标准中的公差是基于上述考虑,同时根据对于大量实际应用的测试结果而确定出来的。 2 应用范围 本标准的公差适用于热塑性材料和热固性材料通过模压、传递、压塑和注塑成型的塑料模塑件,而不适用于挤出、吹塑、发泡、烧结,深冲和排屑机加工工艺(pengding)成型的模塑件。 表1 给出了应用于各种模塑材料的推荐公差等级。 3 概念 模塑收缩率 VS 模塑收缩率是指23±2℃时模腔尺寸L W和模塑件尺寸L F之差,模塑件在成型后应置于标准气氛(DIN 50 014-23/50-2)中16h后立即测量其尺寸。 VS= (1-L W/ L F )*100% 流向收缩率 VSR 流向收缩率是指成型时注射方向的模塑收缩率。 横向收缩率 VST 横向收缩率是指成型时与注射方向相垂直方向的模塑收缩率。 模塑收缩率差?VS 模塑收缩率差是指流向收缩率和横向收缩率之差。 ?VS=VSR-VST 更多概念请参考: DIN 7708 part 1 模塑件、压塑件、注塑件、模塑材料 DIN 16700 压塑件、传递成型件、挤出、注塑成型件 DIN 7182 part 1 & DIN 7168 part 1 公差、偏差、一般公差 DIN 7184 part 1 & DIN 7168 part 2 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 DIN 7724 标准中涉及的高聚物概念 4 公差 在模塑件检验时应使用本公差,详见第5节。 除非另外商定,不然需按第5节所示,在图纸中标注出其检验条件。 4.1 一般公差(未注公差尺寸) 一般公差等级见表1中第4列,与表2中公差等级相对应。

注塑件检验标准

XX厂产品检验规范 版本:1.0 1、本规范为了进一步提高产品的质量,制定出适应本厂的产品检验标准,使质检员检验物料时能按照其标准把关,而采取的为外观检验提供科学、客观的依据。 2、本规范用来规定注塑与五金物料的具体检验要求、项目、方法及来料抽样方案,使其能够达到生产的要求,并且能够满足客户的需要。 3、本规范定义产品外观品质的基本要求,并确立允收/拒收之准则, 使公司的产品要求和供应商的来料要求达到统一的质量标准。 一、应用文件: 1.依据MIL-STD-105E II抽样计划表(国家标准GB2828-2003,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 样表),正常检验、单次抽样计划,取一般抽样检验水平II。AQL定为CRITICAL= 0,MAJOR =1.0及MINOR =2.5。 2.依据产品规格书、样板。 3.有关抽样标准或判定标准,可视品质状况或客户要求等做修正。 二、检验工具: 1.胶带:3M600思高原装测试胶带 2.游标卡尺:0~150mm,精度0.02mm 3.千分尺:0~25mm,精度0.01mm 4.推拉力计:NK500, 指针式 5.标准光源灯箱 6.外观检验菲林 7. 塞规0.02-1.0mm 三、检验环境: 照度:飞利浦4000K,800~1200LM,显色指数Ra≥80日光灯 视力:裸视或矫正视力在1.0以上且无色盲 视线与被检物表面角度:45±15° 丝印、移印、喷涂表面检验温度:23±2℃,相对湿度50±5%。 外观与结构检查时间:A面5~6秒/PCS,B面:3~4秒/PCS,C面:3~4秒/PCS 检验项目 1、包装标识的确认; 2、产品外观检验; 3、结构尺寸检验; 4、结构配合的检验;

塑胶件标准

上传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工程塑料模塑塑料件尺寸公差GB/T 14486一93 Dimensional tolerances for plastic engineering mo u lde d p las ti cp at s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热固性和热塑性工程塑料模塑塑料件(以下简称模塑制品)的尺寸公差 本标准适用于注塑、压塑、传递和浇铸成型的工程塑料模塑塑料件。不适用于挤塑成型、吹塑成型、 烧结和泡沫制品。 2 引用标准 GB 180。公差与配合总论标准公差与基本偏差 3 基本规定 3.1 模塑件尺寸公差的代号、等级及数值 模塑件尺寸公差的代号为MT,公差等级分为7级,各级公差数值列于表10 12 公差等级的选用 常用材料模塑件的公差等级的选用见表2。未列入表中的材料模塑件选用公差等级的方法见附录 A(补充件)。 13 标注公差的尺寸 标注公差的公差等级见表2,其所列数值与表1中的公差等级相对应。 本标准只规定公差,基本尺寸的上、下偏差可根据工程的实际需要分配。 例如,公差0.8可分配为: 未注公差的尺寸 + 0-8,_;.。,士0.4,给今或给;等。 未注公差尺寸的公差等级见表2,其所列数值与表1中的公差等级相对应。 不受模具活动部分影响的尺寸“ 表1中关于不受模具活动部分影响的尺寸是指在同一个模具零件中成型的尺寸,见图1 34 35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3一06一15批准1994一05一01实施 cB/T 14486一93 表1 模塑件 公差种类,大于0 到3 : 610 :: :; ;: :::::: :::: 标注公差的 MTI A 0. 07 0.08 0.09 0.10 0.11 0.12 0. 14 0. 16 0. 18 0. 20 〔).23 B 0.1 4 0.16 0.18 0.2 0 0.2 1 0.22 0.2 4 0.2 6 0.28 0.3 0 0.3 3 0.10 0. 12 0. 14 0. 16 0. 18 0. 20 0. 22 0.24 o. 26 0. 30 0. 34 M"C2 A B 0.2 0 0.2 2 0.2 4 0.2 6 0.2 8 0.3 0 0.3 2 0.3 4 0.3 6 0.4 0 0.4 4 0 12 0. 14 0. 16 0. 18 0. 20 0. 24 0. 28 0. 32 0. 36 0. 40 0. 46 MT3

塑胶件验收质量检验规范

技术质量保证协议附件 塑胶件验收质量检验规范 买方: 卖方: 一、本规范基于买方相关移动电话外观检验标准、来料检验规范、系统实验室来料实验方案、手 机成品测试规范、卖方产品规格书、质量检验标准以及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定。 二、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卖方提供给买方的塑胶件检验,买方使用本规范进行塑胶件来料检验。 三、抽样方案与判定标准 3.1 抽样方案 采用GB/T2828.1-2003/ISO2859-1:1999抽样标准中的正常检查一次抽样方案。 3.2 判定标准 3.2.1 缺陷项目分类 A、致命缺陷CRI(Critical Defect)项目规定:明显且会造成伤害的浇铸口切断,明显且会造成伤害的缩水痕和毛刺。 B、主要缺陷MAJ(Major Defect)项目规定:断裂、裂缝、弯曲变形、脱漆、严重划伤、影响装配的缺陷等。 C、次要缺陷MIN(Minor Defect)项目规定:脏污、轻微划伤、黑点、亮点等。 3.2.2 四、检验要求 4.1 外观要求 检验时应在光源为普通室内40W日光灯的照明环境下,且光源距离待测物1m,以非透光方式,让眼睛与待测物距离30cm , 目检方向与待测物成45~90度(视线与待测面垂直为90度),检验时每面检验不超过10秒,以目视扫描方式进行。 4.1.1尺寸、公差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4.1.2颜色与双方承认的色度样版为据检测。 4.1.3各结构件上图案、文字应正确。无印刷缺陷,诸如:印刷倾斜,毛边,宽窄不一致,文字重叠,字体印刷不全,文字偏移等。 4.1.4边、角位置应无注塑、喷涂毛刺,或者因此缺陷引起的脱漆。 4.1.5按键字符印刷在结构件上的特殊结构件,应对光检测结构件无漏光现象。 4.1.6外观必须满足如下外观检验标准,见附表一。

塑料注塑模具验收标准和表格

塑料注塑模具验收标准 目的:为确保模具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正常投入生产,保证模具生产使用寿命,满足产品设计的生产使用要求。规范从产品质量、模具结构、注塑成型工艺要求等方面认可模具的标准,据此对模具质量进行评估; 参照标准: GB/T 12554 —2006 塑料注射模技术条件 GB/T 4169.1~4169.23 —2006 注射模零件 GB/T 12556 —2006 塑料注射模模架技术条件 GB/T 14486 —2008 塑料模塑件尺寸公差 一、成型产品外观、尺寸、配合 1. 产品表面不允许缺陷:缺料、烧焦、顶白、白线、披峰、起泡、拉白(或拉裂、拉断)、烘印、皱纹。 2. 熔接痕:一般圆形穿孔熔接痕长度不大于5mm,异形穿孔熔接痕长度小于15mm,熔接痕强度并能通 过功能安全测试。 3. 收缩:外观面明显处不允许有收缩,不明显处允许有轻微缩水(手感不到凹痕)。 4. 变型:一般小型产品平面不平度小于0.3mm,有装配要求的需保证装配要求。 5. 外观明显处不能有气纹、料花,产品一般不能有气泡。 6. 产品的几何形状,尺寸大小精度应符合正式有效的开模图纸(或3D 文件)要求,产品公差需根据公 差原则,轴类尺寸公差为负公差,孔类尺寸公差为正公差,顾客有要求的按要求。 7. 产品壁厚:产品壁厚一般要求做到平均壁厚,非平均壁厚应符合图纸要求,公差根据模具特性应做到 -0.1mm。 8. 产品配合:面壳底壳配合:表面错位小于0.1mm,不能有刮手现象,有配合要求的孔、轴、面要保证 配合间隔和使用要求。 二、模具外观 1. 模具铭牌内容完整,字符清晰,排列整齐。 2. 铭牌应固定在模脚上靠近模板和基准角的地方。铭牌固定可靠、不易剥落。 3. 冷却水嘴应选用塑料块插水嘴,顾客另有要求的按要求。 4. 冷却水嘴不应伸出模架表面。 5. 冷却水嘴需加工沉孔,沉孔直径为25mm、30mm、35mm 三种规格,孔口倒角,倒角应一致。 6. 冷却水嘴应有进出标记。 7. 标记英文字符和数字应大于5/6,位置在水嘴正下方10mm 处,字迹应清晰、美观、整齐、间距均匀。 8. 模具配件应不影响模具的吊装和存放。安装时下方有外露的油缸、水嘴,预复位机构等,应有支撑腿

(完整版)塑料件检验规范(修订)

[键入文字]
Q/YKZ
XXXXXXXX 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YKZ18-2012
塑料件检验规范
2012-07-31 发布
[键入文字]
2012-08-01 实施

[键入文字]
本检验规范适用于本厂生产的塑料制品、外协塑料配件以及二次加 工件制品(软喷、丝网印、涂漆)的检验规范,其它通用件可参照执行。 一、 检验依据
各有关标准及零部件按图纸上的技术要求、工程样板。正常抽检一 次抽样方案按 GB/T2828.1-2003(见附表 1、2)。相关抽样标准或判定标 准可视品质状况或客户要求等做修正。 二、 检验项目 1. 外观检查 1.1 缺陷定义 1.1.1 点(含杂质):具有点的形状,测量时以其最大直径为其尺寸。与 本身颜色不同的杂点或混入塑料中的杂点暴露在表面上。 1.1.2 飞边(毛刺):在塑料零件的边缘或结合线处线性凸起 (通常为 成型不良所致), 产品非结构部分产生多余的料。 1.1.3 银丝:在成型中形成的气体使塑料零件表面退色(通常为白色)。 这些气体大多为塑料粒子的湿气,某些塑料粒子吸收湿气,因此制造前 应加入一道干燥工序。 1.1.4 气泡:塑料内部的隔离区使其表面产生圆形的突起。 1.1.5 变形:制造中内应力差异或冷却不良引起的塑料零件变形。 1.1.6 顶白:成品被顶出模具所造成之泛白及变形﹐通常发生在顶出稍 的另一端(母模面)。 1.1.7 缺料:由于模具的损坏或其它原因﹐造成产品某个部位不饱满。 1.1.8 分层: 由于原料污染或混入异物或不同塑料混杂。 1.1.9 流纹:由于成形的原因﹐在浇口处留下的热溶塑料流动的条纹。
[键入文字]

塑胶件检验与验证标准

文件修订/变更记录表 文件发放控制记录表

《GB/T 2423.5-1995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第二部分:机械冲击试验》 4外观检查面定义: A 面:暴露在外,正常使用中可直接看到的主要表面,除 LCD 显示视窗区外的手机直视面。 B 面:暴露在 外,且正常使用时候并直接看到的次要表面,如底壳组件的正面,上部与底 部、两侧面,电池盖,正常使用时可看到的区域。 C 面:正常使用时看不到,只有在卸电池或 SIM 卡时可看到的内表面及手机配件。如:底 壳的电池仓、电池盖的内表面,彩盒及手机配件(电池、耳机、数据线)。 5塑胶件不良缺陷术语及定义 1.1点缺陷:具有点形状的缺陷。测量尺寸时以其最大直径为准。 1.2混色:不能被完全熔融的、不同于机壳颜色的其它异色。 1.3顶高:由于塑胶件较难脱模,顶针局部受到强大的顶出力所产生的凸起。 1.4顶白:由于塑胶件较难脱模,顶针局部受到强大的顶出力所产生的白印。 1.5硬划痕(有感划痕):由于硬物摩擦而造成样品表面有深度的划痕。 1.6细化痕(无感划痕):指样品表面没有深度的划痕。 1.7批锋:由于注塑参数或模具的原因,造成在塑胶件的边缘、分型面、顶针孔、镶 件等处溢出的多余 胶料,摸上去有刮手的感觉。 1.8磨花:由摩擦造成的塑胶件表面轻微的划伤痕。 1.9批伤:削除批锋时由于操作工艺的不当造成的削痕。 1.10拖伤:因注塑压力过大或型腔不平滑,脱模时所造成边缘的擦伤。 1.11缺胶:因注射压力不足或模腔内排气不良等原因,使熔融胶料无法到达模腔内 某一角落而造成的射 胶不足现象。 1.12熔接线:塑胶熔体在型腔中流动时,遇到阻碍物(型芯等物体)时,熔体在过 阻碍物后 不能很好的融合,于是在塑胶件表面形成一条明显的结合线。 1目的 制定控股有限公司各种类型手机用塑胶件的检验标准和试验方法,确保智能终端事业部所 有采购、生产的手机用塑胶件能满足研发设计、生产及用户使用的要求。 2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所有手机用塑胶件的检验及认证。 3引用标准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B:高温试验方法》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3.1 3.2 3.3 3.4 3.5 3.6 试验A:低温试验方法》 试验Ca:恒定湿热试验方法》 试验N:温度变化试验方法》 试验:温度冲击试验方法》 第二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Ed:自由跌落》 3.7

塑料件检验知识及标准

塑料件检验知识及标准 一。六大常见塑料的基本知识 是聚乙烯塑料,化学性能稳定,通常制作食品袋及各种容器,耐酸、耐碱及盐类水溶液的侵蚀,但不宜用强碱性洗涤剂擦拭或浸泡。 (硬质)是聚丙烯塑料,无毒、无味,可在100℃的沸水中浸泡不变形、不损伤,常见的酸、碱有机溶剂对它几乎不起作用。多用于食具。 是聚苯乙烯塑料,容易着色、透明性好,多用于制作灯罩、牙刷柄、玩具、电器零部件。它耐酸碱腐蚀,但易溶于氯仿、二氯乙烯、香蕉水等有机溶剂。 是聚氯乙烯塑料,色泽鲜艳、耐腐蚀、牢固耐用,由于在制造过程中增加了增塑剂、抗老化剂等一些有毒辅助材料,故其产品一般不存放食品和药品。 (硬质)是由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聚合的塑料,它色彩醒目,耐热、坚固、外表面可镀铬、镍等金属薄膜,可制作琴键、按钮、刀架、电视机外壳、伞柄等。 是尼龙塑料,它的特性坚韧、牢固、耐磨,常用于制作梳子、牙刷、衣钩、扇骨、网袋绳、水果外包装袋等。无毒性,但不可长期与酸碱接触。 二。透明塑胶产品,都可用那几种塑胶 ABS塑料(硬质): 化学名称: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英文名称: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 比重:克/立方厘米成型收缩率: 成型温度:200-240℃干燥条件:80-90℃ 2小时 特点: 1、综合性能较好,冲击强度较高,化学稳定性,电性能良好. 2、与372有机玻璃的熔接性良好,制成双色塑件,且可表面镀铬,喷漆处理.

3、有高抗冲、高耐热、阻燃、增强、透明等级别。 4、流动性比HIPS差一点,比PMMA、PC等好,柔韧性好。 用途:适于制作一般机械零件,减磨耐磨零件,传动零件和电讯零件. 成型特性: 1.无定形料,流动性中等,吸湿大,必须充分干燥,表面要求光泽的塑件须长时间预 热干燥80-90度,3小时. 2.宜取高料温,高模温,但料温过高易分解(分解温度为>270度).对精度较高的塑件,模温宜取50-60度,对高光泽.耐热塑件,模温宜取60-80度. 3、如需解决夹水纹,需提高材料的流动性,采取高料温、高模温,或者改变入水位等方法。 4、如成形耐热级或阻燃级材料,生产3-7天后模具表面会残存塑料分解物,导致模具表面发亮,需对模具及时进行清理,同时模具表面需增加排气位置。 ABS树脂是目前产量最大,应用最广泛的聚合物,它将PS,SAN,BS的各种性能有机地统一起来,兼具韧,硬,刚相均衡的优良力学性能。ABS是丙烯腈、丁二烯和苯乙烯的三元共聚物,A代表丙烯腈,B代表丁二烯,S代表苯乙烯。 ABS工程塑料一般是不透明的,外观呈浅象牙色、无毒、无味,兼有韧、硬、刚的特性,燃烧缓慢,火焰呈黄色,有黑烟,燃烧后塑料软化、烧焦,发出特殊的肉桂气味,但无熔融滴落现象。 ABS工程塑料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有极好的冲击强度、尺寸稳定性好、电性能、耐磨性、抗化学药品性、染色性,成型加工和机械加工较好。ABS树脂耐水、无机盐、碱和酸类,不溶于大部分醇类和烃类溶剂,而容易溶于醛、酮、酯和某些氯代烃中。 ABS工程塑料的缺点:热变形温度较低,可燃,耐候性较差。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聚合物ABS部分牌号介绍

塑胶件通用检验标准

塑胶件通用检验标准 1 范围 包括所有塑料件的尺寸、外观、功能检测,适用于IQC进行来料检验,也用适于QC、QA 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以及对成品进行验收检查。 2 样件 模具完成后,设计人员应对样件封样,最少签两套样件,一套封存于外协生产厂家,一套封存于公司IQC处,作为可接受来料的实物标准,发生品质争议时作为判断的依据。 设计人员应不定期对封存的样件作检查,以确认样件是否能继续作为检验的参考,若发现样件产生问题,不能再作为品质判断的依据,设计人员应重新签板,旧样件作废。样件保存的部门应对样件的品质负责,发现有导致样件品质下降的问题产生,应立即与设计人员联系。 因为种种原因对模具作修改,设计人员应在修改稳定后重新签板,以替代旧的样件。 3 类别划分定义 3.1 塑料件分类 A、内部使用塑料件:装配在产品的内部,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用户不会看到。 B、外部使用塑料件:装配后表露在外部,用户可以直接看到,或是开门后可看到。 C、透明塑料件:各种透明材料注塑成型的塑料件。 3.2 缺陷区域划分 主要面:在通常使用条件下可以直接看到的表面。 次要面:在通常使用条件下不能直接看到的表面。 4 尺寸检验 若无特别说明,塑料件来料按技术要求检验,若不作尺寸检验,以所签样件为准,需要检验的尺寸,必须在设计图纸中标明。未注尺寸公差按前述技术条件检验。 5 阻燃性 阻燃性检验按图纸要求,符合UL94标准。检验方法参照GB/T 2408-1996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水平法和垂直法〉 6 外观检验内部使用塑料件:在正常光线下,距离为500mm,在5秒时间内作出判断。外部使用塑料件:在正常光线下,距离为500mm,在5秒时间内作出判断。 透明塑料件:在正常光线下,距离为300mm,在5秒时间内作出判断。 (正常光线定义为自然光或光照度在300-600LX 的近似自然光, 如40W日光灯,500mm 距离)

塑料件外观标准

塑件外观检验标准 1.目的及适及范围: 本检验规范为了进一步提高塑料制品的质量,在产品生产及出厂时能严格把关,制定出适应本公司的塑料件及二次加工电镀/喷涂塑料件检验标准,为外观检验提供科学、客观的方法。对某些无法用定量表明的缺陷,用供需双方制订的检验标准和封样的办法加以解决。 2.参照文件本检验规范参照《检验卡片》 3.内容: 3.1术语: 1) 黑点:与本身颜色不同的杂点或混入树脂中的杂点暴露在表面上。 2) 气丝:由于种种原因,气体在产品表面留下的痕迹与底面颜色不同并发亮,带有流动样。3) 收缩:由于材料收缩,使产品局部整体表面下陷。 4) 熔接痕:产品在成型过程中,二股以上的融熔料相汇合的接线,目视及手感都有感觉。 5) 缺注:产品某个部位不饱满。 6) 顶白:由于内应力,在产品表面产生与本色不同的白色痕迹。 7) 飞边:(毛刺)由于种种原因,产品非结构部分产生多余的料 8) 多料:模具顶针断,模具缺引起制品存在多余的部分. 9) 断裂:塑料理局部断开后的缺陷。 10) 拉毛:因摩擦而产生的细皮,附在塑料表面的现象。 11) 油丝:油痕、油污,加种种原因(包括脱模式剂)在产品表面留下的痕迹,使该部位发光并带有流动样。 12) 变形:因模具顶针及光面问题导致开模后产品出现畸形. 13) 杂物:涂膜表面因杂点,毛尘引起凹凸点。 14) 垂流:涂层后由于局部喷漆量过大,产生下垂形成条状物。 15) 皱皮:由于涂膜/镀层的流平性不良,涂层处产生的皱褶。 16) 针孔:由于喷涂产生的气泡破裂,产生的小孔。

露底:该喷(镀)没喷(镀)的部位称露底。 18) 划伤:员工操作或搬运引起制品引起 19) 泛白:涂膜表面呈气雾状。 3.2自制件分类说明: 3.2 .1塑料件 一类: 高精度高要求的外观塑料件及透明制品; 二类: 需电镀/喷涂的塑料件(公司内检验用) 3.2.2 二次加工件(喷涂/电镀) 一类: 喷涂制件 二类:电镀制件 3.3检验方法 3.3.1 外观缺陷的检验方法及要求: 视力:具有正常视力1.0---1.2视力和色感 照度:正常日光灯,室内无日光时用40W日光灯或60W普通灯泡的照度为标准。 目测距离:眼睛距离产品40-----50CM直视为准 观察时间:<10秒(每个可见平面需要3秒) 3.3.2 外观尺寸及尺寸的配合的检验方法 外观尺寸:使用普通长度测量仪或各种量规进行测量. 尺寸配合:用零部件进行组装,不影响成品组装、安装功能和产品性能。 3.3.3二次加工件(喷涂/电镀) 附着力检验方法 喷涂制品: 在1CM范围内用小刀划1mm*1mm的小正方块,用胶带粘住小正方块后垂直方向拉,胶带表面无明显的喷涂残料. 电镀制品:手拧住制品的两侧向相反的方向用力拧5次,镀层表面无明显的皱折、起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