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名著导读《傅雷家书》表格式教案

名著导读《傅雷家书》表格式教案

名著导读《傅雷家书》表格式教案
名著导读《傅雷家书》表格式教案

武威第十四中学“参与式”课堂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名著导读 《傅雷家书》》教案(含教学反思)

名著导读 《傅雷家书》:选择性阅读 1.了解《傅雷家书》的主要内容,感受爱子深情。 2.学习有选择的阅读,体悟人生智慧。 一、导入新课 在以前,通信工具并不像现在这么发达,书信是沟通两地各种情感最好的载体。著名翻译家傅雷,在他的长子傅聪留学海外时,通过一封封家书对儿子进行谆谆教导,为儿子排忧解难。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品读这本家书合集,感受傅雷深深的爱子之情并获得人生的智慧。 二、作者简介 傅雷(1908—1966),我国著名翻译家、文艺评论家。毕生翻译巴尔扎克、罗曼·罗兰、伏尔泰等作家的作品达34部。译作丰富,行文流畅,文笔传神。主要译著有《约翰·克利斯朵夫》《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等。 《傅雷家书》收录了1954年到1966年间傅雷及其夫人写给两个儿子(主要是长子傅聪)的家信100多封,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现代中国影响最大的家训。 三、读书方法指导 1.兴趣选择。可选取书中感兴趣的部分精读,其他部分略读。 2.问题选择。可以分门别类,以问题的形式对书中内容进行梳理。 3.目的选择。确定读书目的,选择不同的读书内容。 4.方法选择。根据文本特点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 四、阅读探究 (一)写信目的 傅雷说,他给儿子写的信有好几种作用:①把儿子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②激发青年人的感想;③训练傅聪的文笔和思想;④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 (二)傅雷的教子之道 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对儿子的生活,傅雷也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对日常生活中如何劳逸结合,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都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 1.生活细节 在饭桌上,两手不拿刀叉时,也要平放在桌面上,不能放在桌下,搁在自己腿上或膝盖上。你只要留心别的有教养的青年就可知道。刀叉尤其不要掉在盘下,叮叮当当的! ………… 总而言之,你要学习的不仅仅在音乐,还要在举动、态度、礼貌各方面吸收别人的

2019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傅雷家书两则》教学设计语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傅雷家书两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整体感知两封家书的内容和蕴涵其中的感情,体会作者严密的思维特点、富有逻辑性的表述方式,把握主题思想。继续提高品味语言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 在反复朗读中理解书信的内容;通过仔细研读,再联系生活实际认真品味“坚强”、“孤独”、“赤子之心”等饱含哲理、耐人寻味的语句的含义。鼓励学生对文中提到的艺术、人生等问题产生独特的、个性化的体验。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知、理解父母对孩子的舐犊深情、殷殷期望,对于“人生”问题形成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设计】 一、导入 由介绍傅聪引出《傅雷家书》,了解傅雷和《傅雷家书》的主要内容。 二、通读两封家书,感知内容 1、读傅雷的两封家书,看看它们分别写于什么时候,有什么目的?把两封信结合起来看,傅雷希望儿子成为一个

什么样的人?怎样完整而深刻地理解“坚强”? 2、怎么理解“赤子之心”? 傅聪曾说过:“‘家书’的基本精神就是艺术的献身精神而不是功利。我父亲追求的是一种精神价值。”“赤子之心”是纯洁的,它剔除私心杂念,远离欲望纷争,只容纳人间最美好、最真挚的感情,所以“永远能够与普天之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赤子的现实生活中也许不如意,身边的世界让他孤独,但人类最纯洁最美好的感情和思想是相通而永存的,普天下的赤子都将称为他的知音和朋友,就是这些心灵的朋友和美好的感情,成为赤子创造的博大宽广的精神世界。 三、揣摩语言 再读课文,找出你认为难懂的句子与大家一起交流,争取解决。 四、研读分析 傅雷在给儿子的另一封信中曾经说过:“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呢?”从这两封信来看,这种“父子如朋友”的境界体现在哪里? 傅雷的严肃、严厉和脾气的暴躁是出名的,尤其是对孩子的教育上。傅雷和傅聪这对父子间最初的相处并非如朋友般融洽,但随着岁月的流逝,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期盼和儿子

傅雷家书=教案

《傅雷家书》导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学记读书笔记。 2.感悟文中父亲对儿子的良苦用心。 3.体味饱含哲理的语言之美,体验读书乐趣。 【教学重点】 体味饱含哲理的语言之美,体验读书乐趣。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傅雷家书》并对其进行了解。 【教材分析】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等的家信摘编,该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是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因此傅雷夫妇也成为是中国父母的典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人曾这样评价《傅雷家书》:一位父亲,一个儿子,一本家书,一腔深情,这是父亲对儿子人生的教导,生活的引导,艺术的指点。书中殷殷父子情,拳拳赤子心,深厚的文字功底,精湛的艺术修养定会让你爱不释卷,

引发你强烈的共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本名著,体会它的艺术魅力。 二、教师点拨: 1.作者简介 傅雷(1908-1966)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毕生翻译巴尔扎克、罗曼罗兰、伏尔泰等作家的文学名著,翻译作品达34部。译作丰富,行文流畅,文笔传神。主要作品有《约翰·克利斯朵夫》《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老实人》等34部。 2.作品简介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等的家信摘编,该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是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因此傅雷夫妇也成为是中国父母的典范。 3.《傅雷家书》的艺术特色 这是傅雷及夫人写给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这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教子篇文章。也是现代中国影响最大的家训。 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同时对儿子的生活,傅雷也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可以说,傅雷夫妇作为中国父母的典范,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在他们身上真正体现了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

《傅雷家书两则》教学设计(1)

《傅雷家书两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积累佳词丽句。 2.感悟父亲对儿子的良苦用心。 3.体味饱含哲理的语言之美,接受文学熏陶和情感陶冶。 【教学重难点】 品味语言的美是重点,深刻地理解“坚强”的含义是难点。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语 只要听到、读到、想到傅雷这个名字,就会浮起一串印象:深度近视眼镜,高瘦身材,绝对的洁净,雄辩的语言,固执的脾气,不停的劳作,一丝不苟的认真,……在一霎那间叠印在一起,袅袅上升,形成一个非凡的抽象概念,是崇高人格?古典精神?说不清。 如今,如果再读《傅雷家书》,恍如隔世。它是一朵最后的玫瑰。 他曾引导人走上艺术的神殿,忘我地攀登。 他让我们看到生活里不易发现的美,他给我们无限生的欲望。(节选自郁风《“老顽固”傅雷》) 二、傅雷其人——品评人物 1.反复阅读课文,请你从不同的角度读傅雷,用一句话说说你对傅雷的评价。 2.学生发言。 一个的父亲,一个的朋友,一个的学者,一个的中国人,一个的教育家,一个的知己…… 示例:慈爱的,真挚的,严谨的,有骨气的,思想深邃的,能够信赖的……(学生可从多方面回答) 3.穿插辅助资料——傅雷简介。 傅雷(1908-1966),中国著名翻译家,上海南汇人。以前留学法国。主要译著有《约翰·克利斯朵夫》、《高老头》、《艺术哲学》等,另著有《傅雷家书》、《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等。傅聪是傅雷的儿子,是钢琴艺术家。1957年,傅雷被打成右派,傅聪在国外听说后就没有回国。于是,父子之间只有通信,这就是家书——百万读者喜爱的经典家书。但是,家书只有傅雷写寄到国外的信,却不见儿子从国外写寄回的信。 “文革”刚开始,第一次受辱的夜里,他夫妇二人双双携手有计划有安排地离开了这世界。在遗嘱中,逐件交代欠保姆的菜金多少,借某人的书放在哪里之类。 经过多次浩劫,绝绝大部分中国知识分子还是活过来了。在复杂残酷的政治斗争中,暴露出奸诈、卑劣、虚假、损人利己,人性变质。而多数人依靠老庄哲学或“阿Q精神”或“留得青山在”,求得心理平衡。但他们不能容忍人的尊严遭到践踏。 三、傅雷其文——品读语言 1.有感情地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积累下来。 比喻说理的句子、蕴涵哲理的句子、直抒胸臆的句子、整齐划一的句子、启迪心智的句子… 2.品读你积累的句子,交流,共同鉴赏傅雷的文采。

《傅雷家书》名著导读

傅雷家书》名著阅读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等的家信摘编,该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是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因此傅雷夫妇也成为是中国父母的典范。 作者:傅雷,字怒安,号怒庵。翻译家,文艺评论家 傅雷翻译的作品,共30余种,主要为法国文学作品。其中巴尔扎克占15种:有《高老头》《亚尔培·萨伐龙》《欧也妮·葛朗台》《贝姨》《邦斯舅舅》《夏倍上校》《奥诺丽纳》《禁治产》《于絮尔·弥罗埃》《赛查·皮罗多盛衰记》《搅水女人》《都尔的本堂神父》《比哀兰德》《幻灭》《猫儿打球记》(译文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抄)。罗曼·罗兰4种:即《约翰·克利斯朵夫》及三名人传《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服尔德(现通译伏尔泰)4种:《老实人》《天真汉》《如此世界》《查第格》。梅里美2种:《嘉尔曼》《高龙巴》。莫罗阿3种:《服尔德传》《人生五大问题》《恋爱与牺牲》。此外还译有苏卜的《夏洛外传》,杜哈曼的《文明》,丹纳的《艺术哲学》,英国罗素的《幸福之路》和牛顿的《英国绘画》等书。 人物性格特点:

傅雷: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对亲人(主要是儿子)无私的热爱,有良知,为人坦荡,禀性刚毅 傅聪:刻苦用功,先做人、后成“家”,生活有条有理,严谨,热爱音乐 傅敏:正直,善良,勤勤恳恳 《傅雷家书》概要: 《傅雷家书》是将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集子,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5月的186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傅雷说,他给儿子写的信有好几种作用: 一、讨论艺术; 二、激发青年人的感想; 三、训练傅聪的文笔和思想; 四、做一面忠实的“镜子”。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才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2、阅读感受:《傅雷家书》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更是既平凡又典型的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深刻写照。这些家书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

《傅雷家书》导读教学设计

《傅雷家书》导读教学设计 主备人:昌乐外国语学校崔万礼 【课标要求】 1.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 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积,累佳词丽句,学记读书笔记。 2.感悟父亲对儿子的良苦用心。 3.体味饱含哲理的语言之美,接受文学熏陶和情感陶冶,体验读书乐趣。 【教学重点】 体味饱含哲理的语言之美,接受文学熏陶和情感陶冶,体验读书乐趣。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傅雷家书》,教师提前搜集整理有关资料,制作课件。 【教材分析】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等的家信摘编,该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是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因此傅雷夫妇也成为是中国父母的典范。 【学情分析】 由于对艺术的陌生以及对文中一些哲理性语句的不解,学生自读的时候并不能真正深入文本,并不能真正理解傅雷对于儿子的这一番苦心孤诣的教导,学习兴趣并不是很大。对于文中一些语句的理解也有一定难度。因此需补充相关资料,加深学生理解。 【导学设计】 1.准备《傅雷家书》原著作品,利用闲暇时间进行阅读。 2.搜集整理有关《傅雷家书》精彩故事3-5个,准备在小组内交流,并能谈一谈自己的阅读体会。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只要听到、读到、想到傅雷这个名字,就会浮起一串印象:深度近视眼镜,高瘦身材,绝对的洁净,雄辩的语言,固执的脾气,不停的劳作,一丝不苟的认真,……在一霎那间叠印在一起,袅袅上升,形成一个非凡的抽象概念,是崇高人格?古典精神?说不清。 如今,如果再读《傅雷家书》,恍如隔世。它是一朵最后的玫瑰。 他曾引导人走上艺术的神殿,忘我地攀登。 他让我们看到生活里不易发现的美,他给我们无限生的欲望。(节选自郁风《“老顽固”傅雷》) 二、新课教学 (一)活动一查阅资料走进《傅雷家书》

《傅雷家书》教案 (1)

《傅雷家书》教案设计 一、导入 大家初中时都学过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那“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爬上那边月台的父亲背影,我想,大家一定都记忆犹新吧。望着此般为我们不辞辛劳的父亲的背影,怎能不让我们感受到父亲的那种脉脉温情,那种无声关怀呢。 我们说,父爱是天性,父爱有它的共性。但是每一个不同的人所感受到的父爱又都有各自的不同。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再来感受一下,家教经典《傅雷家书》中又蕴含了哪些能给我们不同震撼与启示的父爱。 二、背景简介 一九五四年一月十六日,傅雷全家在上海火车站送傅聪去北京准备出国。父子俩从这时开始通信,从1954年至1966年6月(也就是直到傅雷去世的最后时刻),傅雷共写了186封书信给儿子,这才有了令无数世人为之感动的《傅雷家书》。 我们今天来体味探讨一下,傅雷对傅聪又是怎样的一种普遍而又独特的父爱。 三、请一位同学朗读这封家书(配傅聪钢琴音乐)) 要求:请同学仔细听,看一看傅雷这位父亲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与你们自己父母的异同之处?(请同学们注意一下傅雷与傅聪交流时的方式方法,并把它们在书上划下来) 四、研读课文 中心问题:体味一下傅雷这位父亲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与你们父母教育自己的异同之处?请同学们仔细研读课文,从课文中选取依据,谈一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请同学们注意一下傅雷与傅聪交流时的方式方法,让我们一起在品味语言中,感受傅雷对傅聪的这么伟大而又独特的父爱。)

(同学自主阅读交流) 教师可启发: (一)相同: 1、“可是你自始至终没有 ..在信中问你, ..提过”;“虽然我屡次 ......和我提过…,连是否开始亦未 你也没 ..复过一个字”;“我再.和你说一遍”:叮嘱中尽显对儿子的关心,与孩子交流平等,没有一丝质问。 (咱们同学在家时有过这样的感受吗? 爸爸妈妈妈反复提醒,可我就是不想说,或是不愿说;不想答理你,但爸爸妈妈不管你理不理,他还是自顾自地要把他的提醒说完。这反复的提醒中,其实是为了让咱们少写弯路的关心啊。) 2、“吃亏 ..你从今以后~~”:父亲对儿子可能受到伤害的一种关..的是没有事实表现”“希望 注,也是一种提醒:希望傅聪对待朋友不能马虎。 (“吃亏”!担心谁吃亏? 既担心得是傅聪因这个缺点遭到别人的误解,又不希望儿子因为无心的失误伤害别人。疼在儿身,痛在父心。对朋友、对人家要有交待,不能马虎。 可引申:现在的父母大多担心自己孩子不要受伤害。) 3、“这是我最操心 ...的”:担心之情溢于言表。 (父母一辈子,为谁辛苦为谁忙?最“操心”:可能发生的问题,未雨绸缪) 4、“立刻 ..理由耽搁”:当务之急,最紧迫的,望子成龙。 ..改,立刻 ..调整,不以任何 父爱是普遍的,这种爱跟我们前面所说的朱自清先生感受到的父爱一样,相信咱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曾感受过这样的爱,无论来自父亲、母亲,还是你的其他亲人,那种伟大纯净,不含一点杂质,倾其所有之爱。 (二)不同: 1、你的家长和你谈学习时,是否直接给你定期望目标?

《傅雷家书两则》教学设计三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体会书信中感情的流露和哲理的阐明。 2.体会两封信中的联系及“坚强”的含义。 3.尝试用书信与同学、朋友、师长进行友好的交流。 教学重点: 1.理解“坚强”的含义。 2. 理解第2封信中阐明的哲理。 教学重点: 理解第2封信中阐明的哲理。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简介人物:傅雷和傅聪。(要求学生课前利用网络资源查找有关的材料。) 二、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出示问题: 1.这封信是傅雷在儿子什么心境下写的?找出句子。 讨论明确:这种情绪消沉的情形,以后还是会有的…… 2.开头为什么这样称呼? 讨论明确:称呼:“聪,亲爱的孩子。”

这样称呼起了宽慰儿子,给他以感情上的慰藉。 3.对于情绪的高低起伏,傅雷给儿子提出了哪些忠告? 讨论明确:(1)面对情绪上起伏跌宕的正确态度之一:泰然处之,保持心理相当平衡。 (2)面对情绪上起伏跌宕的正确态度之二:正视错误,冷静对待,彻底感悟,引为借鉴。 4.课文中有两处生动的比喻,请找出并体会其含义。 讨论明确:(1)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 (比喻说明控制情绪的必要性,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2)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恰如其分地表达出傅雷要求儿子在回首往事的时候要以一种平静的心态,做到冷静、洒脱。) 三、归纳与总结: 参照课文段落层次的划分,学生明确第一封书信层次及其大意,并总结划分的方法与体会。 明确: 四、课堂练习: 理解下列词语的形、音、义。 舐()犊之情: 重蹈覆辙:庸碌: 惊心动魄:凭吊: 第2课时 一、导入: 多媒体播放贝多芬《第九号交响曲》的VCD片段。 二、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体会“坚强”的具体含义:

名著导读《傅雷家书》训练题资料

名著导读《傅雷家书》训练题 傅雷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他曾翻译过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 傅雷是一个严厉、尽责的父亲,在儿子长大成人、留学海外后,仍通过书信的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悉心指导,这些家信汇编成书,就是《傅雷家书》。傅雷的两个儿子分别是傅聪,傅敏。 《傅雷家书》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问题。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誉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雷家书》信中傅雷对儿子的生活也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对日常生活中如何劳逸结合,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培根随笔》:透彻的说理,隽永的警句 1、“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名言的作者就是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的英国思想家培根。 2、培根最重要的成就是他在思想和哲学领域内的建树。 《傅雷家书两则》教材内容 1、一句话书评:苦心孤诣的教子篇。 2、作者:傅雷(我国著名的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严厉、尽责的父亲) 3、主要内容:傅雷在儿子长大成人,留学海外之后,仍通过书信的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生活进行悉心指导,这些家信汇编成册,就是《傅雷家书》。 4、艺术特色:①以书信的形式;②真情的流露;③文字生动优美,读来感人至深。 5、主要情节:①儿子在取得巨大成功时,告诫儿子应怀有赤子之心;②儿子在精神消沉时,告诫儿子应该坚强。

6、启示:读《傅雷家书》父爱如涓涓的溪水流于我的心田;读《傅雷家书》让我从中学到了不少做人的道理,提高了我的修养。 检测题(一) 1.请用一句话来评价《傅雷家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傅雷先生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父亲,在儿子___________(谁)长大成人、留学海外之后,通过___________的方式对儿子的_____和______进行悉心指导,教导儿子要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后来汇编成册,这就是《___________》。 3.这些家信凝聚着傅雷__________________。信中首先强调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傅雷用____________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___________,做事___________,礼仪_______。答案:1、苦心孤诣的教子篇;2、严厉、尽责;傅聪;书信;生活、 艺术;傅雷家书;3、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问题;自己的经历;要谦虚;要严谨;要得体。 检测题(二) 1.《傅雷家书》是傅雷及夫人写给(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写信时间为(1954)年至(1966)年六月。 2.在1954. 3.24上午的一封家信中,傅雷表明了自己生活的准则,(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 3.傅雷素来主张教育的原则,即父母应该给孩子的人生信条是:(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 4.作为父母,傅雷夫妇不只重视对子女的(思想、道德、情操和传统文化修养方面)的教育,同样时刻关注着他们的(起居、饮食、冷暖、开支)等日常生活以及婚姻家庭生活的每一个细枝末节。 5.(杰维茨基教授)是傅聪留学波兰时的钢琴老师是著名的学者钢琴教育家。为了感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傅雷家书》导读课教案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傅雷家书》导读课教案 【教学目标】 1.激发阅读兴趣,走近作家作品,拉近与经典的距离,培养阅读兴趣。 2.通过默读、跳读、猜读、选读、精读等活动,指导学生略读概览,了解整书框架和基本内容。【教学重点】 重在导读。通过跳读、选读、精读等阅读方式,引导学生略读概览,了解整书框架和基本内容。【教学难点】 重在激趣。通过有趣的阅读活动,消除学生对书信体的陌生感、畏惧感,矫正学生读名著只重情节不重文字内容的浅读习性,读到本书的趣味、情味、理味。 【时间安排】一课时 【教学环节】 一、活动一:初识家书 1.简介家书渊源 “书”,最早是作动词用,是写的意思,后来才作名词用,演变为书信。家书顾名思义,是家庭或家族内用来传递信息、袒露心灵、交流情感的书信,是古时人们与远在他乡的亲人联系的唯一途径。由于书信的阅读对象常常是至亲,读起来真实感人,有见字如面的感觉,所以西方人称它是“最温柔的艺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两封家书写于秦始皇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内容是在淮阳当兵的名叫“黑夫”和“惊”的兄弟二人给安陆母亲的信。信中问候亲人,自报平安,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2.千古家书推介 自家书诞生以来,它就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家庭熏陶教育、家风家训传承中有着重要地位,那些流传千古的经典家书,更是散发着情感的温馨,闪耀着思想的光芒。 家书里有修身之道。如刘向《戒子歆书》“骄奢则祸至”,刘备《遗诏敕后主》“勿以善小而不为”,诸葛亮《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 家书里有为学之要。如孔子《教伯鱼》“君子不可以不学”,刘邦《手敕太子》“乃使人知作者之意,追思昔所行”,彭端淑《示子侄》“学之,则难者亦易矣”。 家书里有交友之方。如东汉郑玄《戒子益恩书》“显誉成于僚友,德行立于己志”。 家书里有治国之法。周文王《诏太子发》讲敬民以保社稷,曹操《令诸儿书》论治国唯才是举,不私臣吏。 家书里还有文学之妙。如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东顾五州之隔,西眺九派之分;窥地门之绝景,望天际之孤云”,色彩瑰丽、写景如绘。骆宾王《与亲情书》“山川不改旧时,邱陇多为陈迹”,文辞简洁洗练,感情真挚深厚。 …… 这些家书,内容包罗万象,意蕴丰厚,经岁月的淘漉,时至今日,批卷览阅,倍觉熠熠生辉。 3.家书中的珍品 有一部家书,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两代人的悲欢,所有赤子之心的风貌。 这部家书,是当时轰动性的文化事件,四十多年来一直畅销不衰。五次重版,十九次重印,发行已达一百多万册,一九八六年曾荣获“全国首届优秀青年读物”一等奖。

第7课《傅雷家书两则》教案1(人教新课标初三上)doc初中语文

第7 课《傅雷家书两则》教案1(人教新课标初三 上) doc 初中语文 教学目标 1.学习庸碌、凭吊、扶掖、谀词等字词,读准字音,明白得含义。 2.明白得傅雷所讲的〝坚强〞的含义,认识到敢于面对现实、勇于回忆历史、理智地对 待成功并连续奋斗,才是真正的〝坚强〞。 3.体会信中讲述道理和抒发感情的两种方式。 教学步骤(第1 课时) 1、复习书信的格式,导入新课2.这两封信是傅雷接到傅聪的信后的回信。请扫瞄这两封信,讲讲它们的主题各是什么? 第一封信,如何面对挫折,第二封信,如何对待成功。 3.第一封家书的开头称呼是什么?什么缘故要这么称呼? 称呼是〝聪,友爱的小孩〞,因为傅聪当时正是精神消沉的时候,如此温情的称呼,会给傅聪带去父母的爱。 4.在亲小孩面对挫折和心灵的苦闷时,作为父亲,傅雷是如何劝解的? 提示:注意课文中运用的比喻和引用的故事。 第一是宽慰,不必为父母担忧。其次确信两点:一是父母永久差不多上小孩倾诉苦闷的对象;二是人的一生确实是在情绪的起伏中渡过。最后以过来人的身份,给予傅聪如何面对情绪跌宕的建议。 5.傅雷运用太阳、雨水、五谷、庄稼的比喻和克利斯朵夫的故事,他的用意是什么? 总结:要学会保有平和的心态,操尽情绪的起伏。然后,要保持平复的头脑,理智

地分析,吸取教训,引以为戒。〔太阳、雨水、五谷和庄稼的比喻,是讲明任何情况都要把握分寸,〕 (第2课时) 1.第二封信,写在傅聪获奖之后。在信的开头,傅雷把亲小孩的信比喻成什么?表现了什么样的感情? 比喻成新年中的〝礼物〞。表现了傅雷夫妇对亲小孩的信的希望和接到信后的欢乐。 2.第二封信中,傅雷是如何表达对亲小孩成功的兴奋的? 结合奥运冠军的感受,体会傅雷作为父亲,毫不矜持地直抒胸臆,表达对亲小孩成功的欢乐之情。傅雷把自己的兴奋和欢乐,分为三个层面:父母对小孩的成功感到幸福;观赏艺术的欢乐;为了祖国的荣誉而兴奋。 3.傅聪的成功,使傅雷专门兴奋,然而他在信中是否只是停留在这种欢乐之情中?他还写了什么? 他并没有只停留在这种欢乐之情中。他还赞扬了傅聪面对掌声、颂扬的平复。 4.傅雷用〝我更快乐的更安慰的是〞起到什么作用? 这句话承上启下,从对亲小孩艺术成功的欢乐之情延伸到对亲小孩思想成熟的欣慰之情。使傅雷更快乐、更安慰的是傅聪没有被成功冲昏头脑,没有因为临时的成功减少对艺术的探究和追求。 5.在两封信中,傅雷都提到了〝坚强〞。他关于〝坚强〞的明白得是什么你能够找到两封信中,对〝坚强〞内涵的直截了当解讲吗? 关于〝坚强〞的解讲:第一封信中〝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 误,……越来越坚强〃,第二封信中"你能坚强(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是坚强的最好的证据),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 〞 总结:在傅雷看来,坚强,既是能够面对人一辈子挫折、情绪跌宕,更是能够正确对待掌声、颂扬,用一种平和盼心态,宠辱不惊,胜不骄,败不馁。 6.在傅雷看来,坚强的最高境域是什么? 是拥有二颗赤子之心。

初中语文_傅雷家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傅雷家书两则》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以赏读家书的方式走近傅雷。 我把这堂课的总目标设为“走近傅雷”,主要通过两则书信的学习,初步了解傅雷其人,感受一个活生生的傅雷,激起学生进一步走近傅雷的兴趣。“亲其人,信其道”,在通过文本了解傅雷感受其人格魅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他的观点。 课堂教学过程围绕这个总目标展开:激趣——走进文本解读傅雷——探讨展示,相机点拨——走近傅雷之后的所得——倡导大家进一步解读傅雷。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语句说出自己对傅雷的一些了解。能说出对“坚强”“赤子之心”的理解,从傅雷的教导中进一步学习体会如何面对困境和顺境。 2.通过学习本文,激发起学生阅读《傅雷家书》的兴趣。 【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采用朗读法、讨论点拨法、品读法、延伸拓展法等教学方法,注重合作研讨,注重多层对话,全面挖掘课文各方面的资源,使学生走近傅雷并获得一些人生的启示。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预习】 学生将预习过程中的问题写下来,教师进行集中,了解学生们的阅读期待和阅读障碍。在了解问题的基础上,开展有针对性的探究活动,以便让教学做到有的放矢。 学生们的阅读期待和疑难问题整理如下: 1.第一封家书,傅聪遇到了什么困难?(8人) 2.第二封家书,傅聪取得了什么成绩?傅聪从事什么职业,他和傅雷的父子关系怎么样,他哪一年外出留学的,他的艺术成就如何?(14人) 3.傅雷写家书的目的是什么?他希望儿子成为怎样的人?为什么要把“聪”当知己看?(5人) 4.对“赤子”“感情的创伤”“克里斯多夫”“凭吊古战场的心情”等重点句子的理解。(9人) 5.第一段中连用三个反问句,表达怎样的效果?(2人) 6.傅雷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在给儿子的信中用许多的英文单词?(1人)

名著导读《傅雷家书》阅读教案.doc

名著导读《傅雷家书》阅读教案 【教学目标】 1、品读名著内容,了解基础知识:积累傅雷家书中的重点语句,能够品析。 2、通过阅读,体会信中流露出的浓浓父爱。 3、理清傅雷讲述道理和抒发感情的线索,从而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情。 4、能够领悟突破挫折和成功、以平和心态面对现实和过去、以积极心态迎 接的人生未来境地。 5、理解父子之爱、朋友之谊、知己之情的交融。 【教学重点】 1、初步把握书信内容,体会到其中的期望和情感。 2、认识到个人的成功、事业的胜利和国家的荣誉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1、能够准确而深刻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2、通过书信内容的基本了解,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达到文笔的锻炼。 【教学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954年1月17日,上海火车站人头窜动,其中一对中年夫妇正对着一个即将远行的青年嘱咐着什么,终于列车渐渐地起行远去,中年夫妇呆立在月台上,心早就随着奔驰的列车,飞向了远方。 家书、家信本是家事私情,然而著名翻译家傅雷和儿子傅聪的家信却变成了社会的财富。那一封封家信, 在真诚、平等的感情基调上得到了升华,以它浓浓的人情味,深深的爱国情,演绎了一曲曲闪动着慈父爱、朋友情的交响乐,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欣赏这感人的旋律吧! 课前准备时,我们设置了资料组,专门负责作者、主要人物及作品评价等基本资料的搜集工作,下面就请资料组的同学展示他们搜集的资料。 二、资源共享,我所知道的傅雷 (资料组展示资料并提出要求:请同学们认真听我们的介绍,并记住关键内容,资料展示后,将进行有奖竞答) 1、我国著名翻译家,文学评论家。傅雷于1927年赴法国学习,于1931年秋回国后,即致力于法国文学的翻译与介绍工作,译作丰富,行文流畅,文笔传神,翻译态度严谨。毕生翻译了以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为主的多部外国文学名著,如《人间喜剧》中的大部分作品;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名人传》等。。“文革”期间,因受政治迫害,夫妇二人于1966年9月3日凌晨,与夫人朱梅馥双双愤而弃世,含冤而死。 2、其子傅聪早在六十年代就被《时代杂志》赞誉为“中国当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是华人音乐家扬名国际乐坛的典范。 3、《傅雷家书》是傅雷及夫人写给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写信时间为:1954—1966年;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现代中国影响最大的家训。傅雷

《傅雷家书》阅读指导一教学文案

《傅雷家书》阅读指导(一) 整本书简介 《傅雷家书》是我国著名翻译家、艺术理论家、教育家傅雷和他的夫人朱梅馥在1954年到1966年写给儿子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 傅雷以自己的人生经验,从学习、工作、理财、婚恋等方面教育儿子如何学习艺术、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并给出了良师益友般的意见和建议。 封封家信,无不流露出父母对儿子的拳拳爱意与殷切期望,处处饱含着傅雷一家对艺术、对国家的热爱之情。 ?写信目的 傅雷说,他给儿子写的信有好几种作用: (1)把儿子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 (2)激发青年人的感想; (3)训练傅聪的文笔的思想; (4)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 ?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 傅雷: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对亲人(主要是儿子)和国家有着无私的热爱,有良知,正直,为人坦荡,秉性刚毅。 傅雷夫人(朱梅馥):因材施教,教育思想非常成功。 傅聪:刻苦用功,先做人、后成艺术家,生活有条有理,严谨,热爱音乐,同时也是个热爱祖国的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敏:正直,善良,勤勤恳恳,默默无闻,不因有父亲和哥哥的光环而骄傲。 ?艺术特色 (1)以书信为形式; (2)真情的流露; (3)文字生动优美,读来感人至深。 傅雷和他的夫人朱梅馥 一阅读方法

(一)选择性阅读 选择性阅读是一种理性的、目的性很强的阅读方式。“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的,有人从《傅雷家书》中借鉴傅雷的教子之道,有人把这本书当作艺术学徒的入门读物,有人研究学习傅雷作为翻译家如何工作,有人乐于品味其中的父子情深,有人欣赏傅聪的成才之路。 同学们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阅读目的、关注焦点来选择不同类型的内容进行阅读。以下有这样几个角度供大家选择: (1)兴趣选择(2)问题选择(3)目的选择(4)方法选择(二)提要式阅读 因为家书的特质,所以其内容大多零散,适合放慢速度来读。 因此可以在通读的时候,边读边整理内容,每读完一通书信,合上书,回忆书中的细节,在脑海中将主要内容回顾一遍。还可在阅读后进行分类,在每一通信前标注类型或主要内容——这是十分有用的阅读策略,可以帮助记忆,对作品内容有宏观的认识和把握。 “分类”示例: (三)批注式精读 在阅读中,可以先确定一个主题,再整合锁定相关篇章,圈点勾画,进行批注。这种读书方法可以凝聚阅读的注意力,便于记忆、思考、巩固和查考,同时训练信息整合的能力。运用圈点批注法,要注意以下几点:1.圈点虽然是随手勾画,但勾画的内容应该是文章的重点、难点、疑点,或者是自己深有体会之处。 2.批注可以从作品的内容、结构、写作手法、语言特色等方面着手,写出心得体会,提出自己的见解。 3.可以给自己设定一些圈点和批注的符号。 用圆点表示精警之处;用问号表示质疑;用星号表示强调;用直线表示需要着重记忆或领会的地方;用波浪线表示重要语句。符号设定之后,同学们要养成固定使用的习惯,这样在整理读书笔记时才不至于凌乱。

初三上册语文《傅雷家书两则》教案

初三上册语文《傅雷家书两则》教案 一、学习目标: 1.积累庸碌、凭吊、扶掖、谀词等字词,能读准字音,写对字形。 2.会说出傅雷所说的“坚强”的含义。 3.会用正确的格式书写书信。 二、学习重点及解决措施: 重点: 会说出傅雷所说的“坚强”的含义 解决措施 通过合作研讨、分析总结解决 三、流程预设: 自主预习1 1、作者介绍 傅雷,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毕生翻译巴尔扎克、罗曼罗兰、伏尔泰等作家的文学名著,翻译作品达34部。 傅聪——早于六十年代已被《时代杂志》赞誉为“中国当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是华人音乐家扬名国际乐坛的典范 2、熟悉课文,给下列字正音: 庸碌谀词扶掖枘凿相契廓然无累灰烬涕泗横流羲皇上人 3、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扶掖:搀扶;扶助。

枘凿:比喻不调协,格格不入。 廓然无累:指心胸开阔,没有牵挂。 重蹈覆辙:蹈:踏;覆:翻;辙:车轮辗过的痕迹。重新走上翻过车的老路。比喻不吸取教训,再走失败的老路。 自知之明:自知:自己了解自己;明:看清事物的能力。指了解自己的情况,对自己有正确的估计。 4、这两封家书分别写于什么时候,有何作用? 第一则(1954年10月2日):写于儿子消沉苦闷时,劝尉儿子如何正确地面对感情的创伤,战胜挫折,泰然处之。 第二则(1955年1月26日):写于儿子在音乐上取得巨大成功之时,激励儿子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正确对待成功。 整体感知《傅雷家书两则》 (1)、你认为傅雷希望儿子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希望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无论遭受了怎样的起伏跌宕、矛盾孤独,都要保持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对生活的赤子之心。 (2)、如何理解“赤子之心”与“孤独”? 傅雷说:“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当代哲学家周国平则说过,孤独、寂莫和无聊是三种不同的境界,分别属于精神、感情和事务的层面;只有内心世界丰富的人,对精神与灵魂有着执着追求的人,对人间充满挚爱的人,才可能体验真正的孤独;孤独产生于爱……傅雷对孤独的理解,与之和而不同。傅雷相信:“艺术表现的动人,一定是从心灵的纯洁来的!不是纯洁到像明镜一般,怎能体会到

傅雷家书》阅读指导课

《傅雷家书》阅读指导课 教学目标: 1.了解《傅雷家书》整本书的相关内容; 2.学习读整本书的阅读方法; 3.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读整本书的阅读方法; 2.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过程: 一、名言导入 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二、走进作者,把握整体内容 回顾读书的步骤,引出学生对于作者和全书整体内容的理解。 三、小组合作,专题探究 回忆读书的方法,重点讲解圈点批注法和兴趣选择法 1.专题一:傅雷的教子之道 傅雷给儿子提出的建议涉及很多方面,如生活细节、人生哲理、读书求学、艺术修养等。可以任选其中一个或几个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小组互相交流探讨傅雷的教子之道。(小组讨论) 2.专题二:父子情深 这本书是父亲写给儿子的家信集,父爱流淌在朴实的文字背后,深沉而温暖。运用选择性阅读的方法,将关注点聚焦在“父子情深”这个话题上,试着去发现那些苦心说教背后流露出的浓浓父爱。结合具体语段,细心揣摩傅雷的心情。 (1)用“从…一句或几句话中,我知道|懂得|读到了…”的句式说说你自己的感想。(2)细细品味,做一个深情的朗读者 3.专题三:我给傅雷写回信(任选一题)

(1)这本书涉及道德、文化、艺术和历史等多个领域,可以选择一个感兴趣的话题,尽可能全面的梳理傅雷的观点,并进行归纳概括。假设你可以与傅雷就这一话题进行交流,试着写一封信,表达你对他的观点的理解或你对这个话题的看法。 (2)怎样写好读后感:(引议联结) 简述原文主要内容; 亮明基本观点; 联系实际,说一说自己有什么感想,这本书对你有什么影响,你将有什么改变。切忌空话套话。一定要详写,细写; 回到原文,在对原文整体感悟中结束全文。 四、教师小结

《傅雷家书两则》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傅雷家书两则》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傅雷家书两则》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体会书信中感情的流露和哲理的阐明。 2、体会两封信中的联系及“坚强”的含义。 3、尝试用书信与同学、朋友、师长进行友好的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 1、“坚强”的含义。 2、第2封信中哲理的阐明。 〖教学时数〗安排2课时。 〖教具、教法〗多媒体教学;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与老师讲解结合。 第1课时 (说明:第一封信内容简单,学生理解较易,教学时宜以学生自主讨论、探究为主。) 一、导入新课: 简介人物:傅雷、傅聪的有关介绍。 二、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出示问题。 1、这封信是傅雷在儿子什么心境下写的?找出句子。 讨论明确:这种情绪消沉的情形,以后还是会有的…… 2、开头为什么这样称呼? 讨论明确:称呼:“聪,亲爱的孩子。” 这样称呼起了宽慰儿子,给他以感情上的慰藉。 3、对于情绪的高低起伏,傅雷给儿子提出了哪些忠告? 讨论明确:(1)面对情绪上起伏跌宕的正确态度之一:泰然处之,保持心理相当平衡。 (2)面对情绪上起伏跌宕的正确态度之二:正视错误,冷静对待,彻底感悟,引为借鉴。 4、课文中有两处生动的比喻,请找出并体会其含义。 讨论明确:(1)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 (比喻说明控制情绪的必要性,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2)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恰如其分地表达出傅雷要求儿子在回首往事的时候要以一种平静的心态,做到冷静、洒脱。) 三、归纳与总结: 参照课文段落层次的划分,学生明确第一封书信层次及其大意,并总结划分的方法与体会。 第2课时 一、导入: 播放贝多芬《第九号交响曲》的VCD片段。 二、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体会“坚强”的具体含义。 (学生分组朗读课文) 提示:这是本课学习的重点,教学时应指导学生找出具体语句。 明确: “坚强”有两方面的表现: (1)在失败时,精神消沉时:(第一封信) “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所侵蚀。 (2)在成功时:(第二封信) 多少过分的谀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众人的掌声、拥抱,名流的赞美,都没有减少你对艺术的谦卑! 三、傅雷在儿子成功时表达了他对儿子的赞赏,请找出具体的语句,并理解傅雷对儿子的更高的要求。 明确: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快乐,莫过于欣赏艺术,更莫过于欣赏自己孩子的手和心传达出来的艺术!……我们真是心都要跳出来了! (延伸体会:傅雷在此时用了激动的心情表达了对儿子的赞赏与自豪。试想像,在生活中别人或自己获得成功时,你是怎样的感受?) 傅雷对儿子的赞美,浸透了他自己的人生体会与独特的感受,作为一个过来人,他更提出了要有“赤子之心”这样一个更高的要求。要求儿子在艺术上“保

《傅雷家书》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傅雷家书》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学习庸碌、凭吊、扶掖、谀词等字词,读准字音, 理解含义。 2.体会信中讲述道理和抒发感情的两种方式。 教学目的 1.了解对比的写法和在记叙中运用议论的作用。 2.学会辨析段的类型。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傅雷所说的“坚强”的含义,认识到敢于面对现实、勇于回顾历史、理智地对待成功并继续奋斗,才是真正的 “坚强”。 教学方式:谈话法启发式 教学步骤 1.复习书信的格式,导入新课 2.这两封信是傅雷接到傅聪的信后的回信。请浏览这 两封信,说说它们的主题各是什么?请大家快速阅读两封家书,看看分别写于什么时候,有何作用? (生自由阅读,思考后交流) 第一封家书。“我在第八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 沉的情形,以后还会有的。”可以看出,这封家书应该是写 于儿子精神消沉时。从“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

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 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 谁来安慰你呢?……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我都 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我以 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的ruin,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倘若你认为 这些话是对的,对你有些启发作用,那么将来在遇到因回忆 而痛苦的时候(那一定免不了会再来的),拿出这封信来重 读几遍。”可知,傅雷此时写这封信是想鼓励儿子振作起来,以平和心态去面对人生中的挫折,乐观地迎接情感的创伤, 做一个勇敢的人。 第二封家书,一看就知道是写于儿子成功之际。“世界 上最高的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自己的孩子的手和心传 达出来的艺术。”“我们因为你替祖国增光而快乐!更因为 你能借音乐而使多少人欢笑而快乐。”师:两封家书,一封 写于儿子消沉时,劝慰儿子勇敢地坦然地面对感情的创伤; 另一封则写于儿子成功时,又告诫他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从中,你认为傅雷希望儿子能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第一封信,如何面对挫折,第二封信,如何对待成功。 3.第一封家书的开头称呼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么称呼? 称呼是“聪,亲爱的孩子”,因为傅聪当时正是精神消 沉的时候,这样温情的称呼,会给傅聪带去父母的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