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员工对工会工作意见及建议

员工对工会工作意见及建议

员工对工会工作意见及建议

工会原意是指基于共同利益而自发组织的社会团体。对于工会的工作意见你一定有自己的意见吧。今天为你整理了对工会工作的建议,希望对你有用。

中国教育工会蓬溪县委员会20XX年工作意见

20XX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纪念建党90周年,全面实施教育规划纲要年,教育工会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九届八次工作会议、市委五届十四次全会及全总、省总、市总、县总工会工会工作会议精神,围绕调结构、促发展、保民生、保稳定大局,积极参与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和社会稳定为重点,为服务教职工利益,服务全县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特制定20XX年教育工会工作意见。

一、把握劳动关系主线,着力构建学校和-谐发展环境一是把握发展学校和-谐劳动关系主线。各学校工会要坚定不移地把发展学校和-谐劳动关系作为工作的主线,积极参与学校和经济社会建设,推动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新型学校劳动关系,以劳动关系和-谐促进学校和-谐。二是营造学校和-谐发展环境。坚持以教职工为本、认真落实“促进学校发展、维护教职工权益”的教育工会工作原则,督促学校履行责任,关爱教职工、关注教职工成长;引导教职工做学校改革发展的主人,热爱学校、关心学校发展。建设和传播以教职工学校文化和教职工文化,把学校核心理念和教职

工自身价值统一起来,使先进的学校文化和教职工文化成为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强大动力。三是发挥学校工会维稳作用。充分运用教育、协商、示范、引导的办法和网络等现代科技手段,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建立健全学校劳动关系预警机制和教职工诉求表达机制,加强涉及教职工和工会的网络舆情监测、研判、报告和舆-论引导。建立教职工“心理驿站”,加强对教职工人文关系和心理疏导,引导教职工通过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切实维护教职工队伍团结和-谐稳定。

二、提升品牌工会建设,激励教职工建功立业作贡献各学校工会要围绕教育教学中心工作,在促进经济和教育事业发展中有新的贡献。要深化品牌教育工会创建活动,在机制和载体上推陈出新,不断激发工会组织的创造活力。一是深化“劳动关系和-谐校园”创建品牌活动。推动形成“党政支持、多方协同、学校和教职工参与、工会运作”的社会化工作格局,参与面要达到100%,届时推荐一批市级命名“劳动关系和-谐校园”学校。二是深化“工人先锋号”和“三个十万”建功立业竞赛活动,开展“立足本职岗位,比工作、比技能、比管理、比服务、比贡献,创一流业绩”为主要内容的岗位典型和技能创新能手,届时推荐一批市级“工人先锋号”和“三个十万”活动标兵。学校要深化“三育人”和“六个一”活动,为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作出新贡献。三是要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深入开展“创争”活动,为教职工自学成才,展示创新本领搭建平台。开展师德教育实践活动,提高教职工的道德水平,增强服务学校发展能力。推进

“三个加快”和教育特色发展中发挥主力军作用,以此打造优质学校、特色学校工会工作。

三、提升维权工会建设,切实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维护职工的

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天职,没有维护职能就没有工会组织,工会的生命来自于维护职能的发挥,离开了维护,工会都将没有出路。一是要大力宣传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推进学校改革的指导思想,加强源头参与,努力将教职工合法权益保护纳入学校改革发展方案设计之中;二是要

积极推动学校工会主席进入同级改革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在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相关政策和改革方案的制定,代表教职工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切实从源头上维权,充分表达教职工的声音和意愿;三

是要坚持重大改革方案必须经过民-主程序,采取听证会、校务公开

等多方听取和征求教职工意见后,交教职工代表大会或教职工大会表决通过方能上报,批准实施;四是要高度关注学校的改革改制、绩效

工资的实施方案和岗位设置等涉及学校发展和教职工切身利益问题

的重大事项都要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切实保障教职工在改革中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五是要加强协调-教职工劳动

关系机制建设,在学校推进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切实保障好教职工体面劳动的权利;六是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事校务公开、民-主评议学校干部、专项工作民-主对话制度的事业单位民-主管理体系,发挥教职代会民-主管理的主导作用。七是要积极推广职代会票决制、职

代会代表列席校长办公会议等制度。八是要建立健全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和协调机构,敢于和善于运用法律武器、党的政策和相关法规,协

调关系,化解矛盾。九是要经常深入教职工群众中去,及时了解情况,切实关心和解决教职工的困难,真正为教职工办好事实事。

四、提升工会民-主建设,充分发挥教职工民-主管理权力教职工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是《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大力培养教职工的全局观念和大局意识,着力提升教职工自身的知识才干,提高综合素质,充分激发教职工在民-主政治建设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增强领导干部自觉接受教职工监督,自觉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克服为己为私的不良行为,加强思想修养,发现问题,改正错误,自觉抵制违法违纪行为。因此,各学校工会组织要认真贯彻省人大通过的《四川省职工代表大会条例》和川工教科文卫〔20XX〕58

号文件精神,切实保障教职工民-主管理、当家作主的权利。做到五个“必须”:必须通过一定的制度并设置相应的职权,来保证教职工参与单位决策、管理和监督的有效实现;必须建立健全与制度相配套的切实可行的运作程序,充分反映和切实表达教职工的真实意见和建议;必须把教职代会和校务公开工作看作365天的民-主管理、民-主参与、民-主监督,实现既保障教职工民-主管理权利,又支持学校行政行使管理权利的“双赢”结果;必须做好教职代会换届选举,按程序运作,发挥民-主管理学校的作用;必须建立健全教职代会和校务公开为基本形式的“二会一公开”制度,形成教职工民-主管理的有效载体。

五、提升帮扶工会建设,加大惠民帮扶工作服务力度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

变化中,需要工会组织在学校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协助学校党政做好困难教职工帮扶工作,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保持稳定,促进发展。一是要对困难教职工建立健全档案,明确帮扶对象。主要对学校困难教职工、离退休教职工、女教职工、劳动模范、困难教职工子女及其他成员等健全档案,及时准确进行有效帮扶。二是要明确帮扶方式,主要提供培训、帮扶、救助、捐助和其他资金物质的支持。三是要拓展服务领域,全方位进行帮扶。做到困难教职工帮扶服务、生活困难救助服务、医疗互助服务、互助保险服务、金秋助学服务、提升素质服务、法律援助服务、劳动纠纷矛盾调解服务、信访代理服务、留守儿童服务、女教职工特殊利益服务、送温暖捐助服务等等。四是要创新帮扶新观念,探索一条帮扶新途径。做到生活救助与心理援助同步,输血帮扶与造血帮扶并举、节日慰问与动态帮扶共济、工会帮扶与行政保障相结合的工会帮扶工作新格局。五是要高度关注非在编人员收入分配,以及低保边缘户,加大送温暖实施力度,深化“金秋助学”活动,做到应助尽助全覆盖。

为充分发挥基层工会在实现市“新跨越,进十强”目标中的作用,结合“党工共建、创先争优”、“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在基层”和“双走访、三服务”活动要求,针对当前基层工会的工作特点和发展需要,市总工会就进一步加强基层工会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统一思想,进一步提高加强基层工会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基层工会工作正面临新的更高的要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基层工会直接联系和服务职工群众,是工会全部工作和凝聚力、创造力的基础,是落实工会各项工作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新形势迫切需要基层工会更好地履行各项社会职能。

近年来,基层工会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在巩固发展公有制企业工会组织,推动“两新组织”工会组建工作,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促进企事业单位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从总体上看,基层工会工作仍然比较薄弱,切实加强基层工会工作,夯实工会组织的基础,对于协调企业劳动关系、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于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县(市)、区(开发区)、产业工会、市总各部门必须站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基层工会工作的重要性,把“创先争优”与发挥工会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紧密结合起来;把“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在基层”和“双走访、三服务”与加强基层工会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以建立健全工会基层组织为基础,以服务职工群众为根本,以建立健全协调劳动关系机制为重点,以提高依法履行基本职责的能力为关键,最充分地把基层工会的活力激发出来,努力把基层工会建设成为组织健全、维权到位、工作活跃、作用明显、职工信赖的职工之家。

二、依法推进工会组建工作,不断扩大基层工会组织的覆盖面

要充分认识工会组建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坚持依法、科学、规范的建会思路,坚持“哪里有企业,哪里就要建立工会组织;哪里有职工,哪里就要发展会员”的原则,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实现工会组建与不断变化发展的企业状况相适应,会员发展与不断壮大的职工队伍相统一,工会组织体制的延伸与不断加快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相协调。

(一)突出组建重点,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工会组建工作力度。摸清底数,制订规划,推进非公有制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和社会中介组织依法组建工会。上级工会可以派员帮助和指导企业职工组建工会。各种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及机关工会要采取灵活方式,尽快把本单位的进城务工人员吸纳到工会中来,尤其要抓紧做好进城务工人员比较集中的建筑劳务、商贸服务和农林牧副渔合作联社等重点行业的工会组建工作。坚持实行会员关系随劳动关系转移的制度,任何工会组织不得推诿和拒绝接收。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加强会员会籍管理工作,防止会员流失。

(二)创新组织形式,建立健全组织网络。在坚持主要依托单位

组建工会的同时,推进组织形式的创新。把难以单独建会单位的职工组织到联合基层工会、基层工会联合会,特别是要通过组建行业工会、楼宇工会、市场工会等方式,把大量分散、流动的职工组织起来。以劳务企业为突破口,积极组织进城务工人员加入工会并做好其维权工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