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概真题分章练习第六章答案范文

马概真题分章练习第六章答案范文

马概真题分章练习第六章答案范文
马概真题分章练习第六章答案范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分章练习

第六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2014.10.2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大体形成于()P274

A.资产阶级革命以后

B.工业革命以后

C.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D.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2014.10.25.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万能垄断者是指()P270 A.处于垄断地位的工业企业 B.处于垄断地位的大银行

C.处于垄断地位的商业企业

D.处于垄断地位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2014.10.26.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援助”()P288

A.全都是无偿提供的

B.对发展中国家是完全不利的

C.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方式

D.对发展中国家是完全有利的

2014.04.24.政治经济学中的金融资本指的是()P270

A.超大型、垄断性的银行资本

B.在银行保险证券投资等金融领域活动的资本

C.垄断的工业资本与垄断的银行资本融合形成的资本

D.资本主义国家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资本的总和

2014.04.25.“过剩资本”的出现是()P284

A.资本积累的前提条件

B.资本循环的物质基础

C.资本输出的财力基础

D.引进资本的必然结果

2014.04.2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进入到()P274 A.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 B.垄断竞争资本主义阶段

C.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2013.10.24.把在法律和生产上独立的企业在流通环节统一起来,进行垄断经营的企业组织形式是()P267

A.卡特尔

B.辛迪加

C.托拉斯

D.康采恩

2013.10.25.资本主义的国有资本和国有经济一般不参与()P277

A.基础设施的建设

B.战略性科学研究

C.普通消费品生产

D.公共产品生产

2013.10.26.资本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的管理和调控()P277

A.能够消除经济危机

B.可以缓和资本主义内部的某些矛盾

C.能够防止生产过剩

D.可以根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2013.04.24.自由竞争与生产集中的关系是()p266

A.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 B.自由竞争阻碍生产集中

C.生产集中引起自由竞争

D.生产集中取代自由竞争

2013.04.2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管理和调控经济的主要机制是()p280 A.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 B.国家管理企业,企业引领市场

C.国家宏观调控,企业微观规制

D.国家政策引导,市场自由竞争2013.04.26.资本主义国家调控经济的主要手段是()p279

A.经济手段和经济计划 B.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

C.行政手段和经济计划

D.法律手段和经济计划

2012.10.25.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大体分为()p264

A.分工、协作和机器大工业三个阶段B.自由竞争和垄断两个阶段C.私人垄断、国家垄断和国际垄断三个阶段D.私人垄断和国家垄断两个阶段2012.10.26.垄断资本家在售卖商品时,一般都会采用()p273

A.垄断高价B.垄断低价

新世界教育

C.市场价格D.计划价格

2012.10.27.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关系的一系列新变化表明()p297 A.其社会性质已发生本质改变B.其基本矛盾已得到彻底解决

C.其社会发生了阶段性的部分质变D.其社会主要矛盾得到了根本缓解2012.04.24.垄断组织获取垄断利润的主要形式是( )p273

A.垄断价格 B.个人联合

C.参与制 D.资本输出

2012.04.25.从资本形态上看,资本输出的基本形式是( )p284

A.私人资本输出和国家资本输出

B.国内资本输出和国际资本输出

C.借贷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

D.商业资本输出和金融资本输出

2012.4.26.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成为垄断资本国际经济组织载体的新的垄断组织形式是( )p290

A.混合联合公司 B.跨国公司

C.托拉斯 D.国际垄断联盟

2011.10.26.政治经济学中的金融资本是指() p270

A.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资本的总和

B.资本市场上流通的所有货币资本

C.垄断的银行资本

D.垄断的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生长的资本形式

2011.10.27.为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垄断组织在采购原材料时大多采取()p273

A.垄断高价B.垄断低价

C.浮动价格 D.固定价格

2011.10.28.列宁称之为“社会主义的最充分的物质准备”、“社会主义的前阶”的是()p298

A.自由竞争资本主义 B.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D.国际垄断资本主义

2011.04.24.处于垄断地位的大银行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地位表现在

3

( )p270

A.它已掌控了所有银行业务

B.它已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万能垄断者

C.它已控制了整个国民经济

D.它已掌握了国民经济的命脉

2011.04.25.从作用上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国民经济的调节和管理( )p283 A.维护了全社会的利益 B.维护了全体资本家的利益

C.维护了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

D.维护了全体私有者的利益

2011.4.26.从性质上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援助”是( )p288

A.帮助发展中国家克服经济困难的一种方式

B.新殖民主义的一种方式

C.扼杀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手段

D.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独立的工具

2011.04.27.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关系方面的一系列新变化表明( )p297 A.其社会性质已经根本改变 B.其基本矛盾已经彻底解决

C.其阶级对立已经消失

D.其社会性质发生了部分质变

2010.10.24.金融寡头在政治上的统治主要通过( )p271

A.“参与制”来实现

B.“个人联合”来实现

C.资本输出来实现

D.工业资本与银行资本的融合来实现2010.10.25.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的总任务是( )p279

A.实现经济增长

B.促进充分就业

C.实现外贸平衡

D.促进市场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2010.10.26.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 )p291

A.生产的全球化

B.贸易的全球化

C.资本的全球化

D.资源配置的国际化

2010.04.26.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国家对外经济联系的主要方式是( )p283

A.商品资本输出

B.借贷资本输出

C.生产资本输出

D.货币资本输出

新世界教育

2010.04.27.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管理与调节的总任务是( )p279

A.促进市场总生产价格与总价值的平衡

B.促进市场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

C.促进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

D.促进币值稳定与收支平衡

2010.04.28.资本国际化进程大体是( )p291

A.从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到商品资本的国际化

B.从借贷资本、产业资本到商业资本的国际化

C.从商业资本、借贷资本到产业资本的国际化

D.从商品资本、货币资本到生产资本的国际化

2009.10.24.垄断产生的物质条件和基础是()p266

A.社会分工的出现

B.自然分工的发展

C.商品经济的出现

D.社会化生产力的发展

2009.10.25.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p271

A.“参与制”实现的

B.“个人联合”实现的

C.竞争机制实现的

D.价格机制实现的

2009.10.26.资本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的间接调控主要是运用()p279 A.经济手段 B.法律手段

C.行政手段

D.计划手段

2009.04.24.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主宰者是()p270

A.产业资本家 B.商业资本家

C.大土地所有者D.金融寡头

2009.04.25.资本输出的两种基本形式是()p284

A.借贷资本和生产资本输出B.借贷资本和商品资本输出

C.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输出D.货币资本和生产资本输出

2009.04.26.资本主义造就的埋葬自身的社会力量是()p299

A.无产阶级 B.科学技术

C.巨大的社会财富 D.社会化的生产力

2008.10.23.垄断利润就其本质而言,来源于() p274

A.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 B.垄断组织的垄断地位

5

C.垄断组织的海外掠夺 D.垄断组织的垄断资本的实力2008.10.24.经济全球化在本质上是()p291

A.产业资本的国际化 B.资源配置的国际化

C.商业资本的国际化 D.借贷资本的国际化

二、多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2014.10.39.以下属于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和部分质变的有()P293/P297

A.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

B.从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资本社会化形式的发展

D.工业和科技革命的发展

2014.04.39.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与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结合的方式主要有()P278

A.国家购买一部分私人企业的股票

B.原国有企业出卖一部分股票给私人

C.国家和私人共同投资兴建新的企业

D.原国有企业全部私有化

2013.10.39.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包括()p292

A.生产国际化

B.贸易国际化

C.区域集团化

D.经济全球化

2012.10.39.以资本形态划分,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输出资本的形式包括()P284

A.借贷资本输出B.生产资本输出

C.私人资本输出D.国家资本输出

2012.04.3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政策和措施有()p280 A.财政政策 B.货币政策

新世界教育

C.国民经济一定程度的计划管理D.资本输出

2011.10.37.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p299

A.是由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决定的

B.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的客观要求

C.是由资本主义的历史局限性决定的

D.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2011.04.38.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调控货币量的主要手段有( )p281

A.公开市场业务

B.最低准备金率政策

C.再贴现利率政策

D.利率政策

2010.10.39.20世纪上半期较为重要的垄断组织形式有()p267

A.卡特尔

B.辛迪加

C.托拉斯

D.康采恩

2010.04.38.经济全球化主要包括( )p292

A.生产全球化

B.贸易全球化

C.资本全球化

D.劳务全球化

2009.10.3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包括()p277

A.资本主义国有企业

B.大型混合联合企业

C.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结合

D.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结合

2009.04.38.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调控货币量的政策手段有()p281

A.税收政策 B.公开市场业务

C.再贴现利率政策D.最低准备金率政策

2008.10.36.资本主义垄断阶段的竞争与自由竞争阶段的竞争相比,不同点有()p272

A.竞争的目的不同 B.竞争的手段有了新变化

C.竞争的激烈程度和后果不同 D.竞争的范围不同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简答题

2014.10.44.简述垄断阶段竞争依然存在的原因。P272

7

2014.04.44.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大发展的原因。P275 2013.04.44.经济全球化是如何发展起来的?P289

2012.10.4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调控经济的主要手段有哪些?主要机制是什么?p279-280

2011.04.44.简述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P265

2010.10.44.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P277

2010.04.44.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P277

2009.04.44.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P277。

2008.10.44.简述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实质。P293-296

四、论述题

2013.10.47.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有哪些新变化?如何认识其实质?P293/296 2012.04.47.试述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原因及主要内容。P289-p291

2011.10.47.试述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输出资本的必要性、可能性及其对经济落后的资本输入国的影响。P284-285

自考马概真题及答案

自考马概真题及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JINGBIAN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370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 ?作为马克思恩格斯一生最重要的理论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是 A.唯物论和辩证法学说B?唯物论和劳动价值学说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学说 2.承认世界的统一性的哲学都属于 A.—元论B?二元论 C.唯物论D.唯心论 3?列宇的物质定义表明,客观实在性是D A?生命物质的共性B?自然物质的共性 C.有形物质的共性D?一切物质的共性 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D A?本质和现象的关系B.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C.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5?唯物辩证法提供的最根本的认识方法是C A?逻辑分析法B.阶级分析法C?矛盾分析法D?精神分析法 6?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态度依据的是B A.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B?辩证否定的原理 C.历史唯物主义群众观 D.对立统一的原理 7?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A A?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B.相互依存的关系 C.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D.相互作用的关系 8?作为认识的初级阶段,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是B A.概念、判断、推理 B.感觉、知觉、表象 C.分析、归纳、综合 D.识记、联想、假说 9?真理的发展是一个D A?从主观真理走向客观真理的过程B?从局部真理走向全面真理的过程 C?从具体真理走向抽象真理的过程D?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10?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B 亠一切从实际出发B?实事求是 C.理论联系实际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通过B A.对个体心理素质的影响实现B?对物质生产的影响实现 C.对个体生理结构的影响实现 D.对民族气质的影响实现 12?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A A?经济关系B?政治关系C?思想关系D?血缘关系 13?在上层建筑的各种要素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是C A?艺术B?宗教 C?政治D?哲学 14?唯物史观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D

秋阅读题及阅读答案

《秋》阅读测试题 《秋》作者巴金人民文学出版社 一、填空题。 1.____________________ 《秋》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中国杰出的 2.《秋》与 _________ 、__________ 合称为《》。 3.《秋》是 _________ 的第一部,也是最后一部,也就是结局。 4.《秋》主要讲了 _______ 家的艰苦生活。 5.《秋》这一故事中写了一位叫 _____ 的父亲连续将自己的 _________ ___________ 推入火坑。 6.在 _________ 和_________ 的威胁下,惠才得到存身之地。 7.惠的弟弟叫 ________ ,才17岁就患上___________ 。 8.淑英的丫头叫 ______ ,她敬佩觉新的为人,觉新娶了她。 9.觉民是个 _________ 的人,他的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 10.《秋》这本书的中心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在《秋》里,巴金给了()一个幸福的结局。 A.觉新 B .觉民C .觉慧D .四小姐淑贞 2.在高家,()一死,整个家里就乱了。 A.克定B .克明C .枚少爷D .惠 3.姑母因五叔在居丧期中将()收房。 A.喜儿 B .婉儿C .海儿 4. 觉新抱着()的愚蠢念头,别人就会谅解他,感激他。 A. —切总会过去的B .往后混C .牺牲我一人,幸福全家人 5. 觉民是个()的人。 A.唯唯诺诺B .默默承受C .独立的,有自己信仰和追求 6. 倩儿生病了,主人的态度是( )。 A.积极治疗B .撒手不管任其自生自灭C .请四小姐照顾

马克思概论复习题第六章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第一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一、单项选择题 1.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超越空想社会主义,是因为把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建立在( )。 A.科学的思想体系上 B.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C.批判空想社会主义上 D.共产主义者同盟上 2.科学社会主义问世的标志是(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资本论》的出版 C.唯物史观的形成 D.私有制的消失 3.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 )。 A.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B.人民民主专政 C.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D.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现实 4.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 )。 A.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B.建立工农联盟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入到无阶级社会 5.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 )。 A.人民当家作主 B.所有人的民主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比资本主义民主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二、多项选择题 l.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几次飞跃是( )。 A.从空想发展到科学 B.从理论发展到制度建立的实践 C.从一国实践发展到多国的实践 D.从社会主义发展到共产主义 2.十月革命的胜利说明( )。 A.暴力革命的伟大历史作用 B.证实了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在一国或几个国家首先取得胜利的科学论断 C.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率先建立起先进的社会制度D.自由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了垄断资本主义 三、简答题 1.为什么说无产阶级革命是不同于以往一切革命的最新类型的革命

2.为什么说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 3.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 四、论述题 论述20世纪的社会主义制度对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所做出的历史贡献。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A 3.C 4.D 5.A 二、多项选择题 1.ABC 2.ABC 三、简答题 1.无产阶级革命是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是不同于以往一切革命的最新类型的革命。这是因为: 第一,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私有制、代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的革命。 第二,无产阶级革命是要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统治的革命。 第三,无产阶级革命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 第四,无产阶级革命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过程,直至实现共产主义。 2.社会主义的实践表明,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这是因为: 第一,社会主义时期还存在着一定范围的阶级斗争。

毛概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毛概期末考试试题 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在(A ) A、坚持与时俱进 B、坚持党的先进性 C、坚持执政为民 D、坚持党的领导 2、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B) A、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 B、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 三个有利于”标准 3、消灭剥削的物质前提是(B ) A、实行公有制 B、生产力的高度发达 C、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D、实行按劳分配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是指(B)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共产主义社会 5、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关键是(A )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B、坚持“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不动摇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D、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6、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是(D) A、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 B、实现工业化、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 C、实现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现代化 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7、我国的工业化任务还没有完成,总体上看,现在还处于(C) A、农业社会 B、现代化工业社会 C、工业化中期阶段 D、工业化高级阶段 8、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重点和难点在(D) A、大城市 B、中等城市 C、小城镇 D、农村 9、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必须长期坚持。稳定和完善这一双层经营体制的关键和核心是(A )A、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B、完善农村所有制结构 C、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 D、发展规模经济 10、改革开放以来,对社会主义可以实行市场经济在理论认识上重大突破是(D ) A、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 B、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市场经济是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 D、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 1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A ) A、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B、能确保经济总量的平衡 C、可以实现经济结构的平衡 D、可以保障社会公平 12、私营经济中的劳动者的收入属于(C)

自考马概真题及答案

自考马概真题及答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370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O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作为马克思恩格斯一生最重要的理论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是 A.唯物论和辩证法学说 B.唯物论和劳动价值学说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学说 2.承认世界的统一性的哲学都属于 A.一元论 B.二元论 C.唯物论 D.唯心论 3.列宁的物质定义表明,客观实在性是D A.生命物质的共性 B.自然物质的共性 C.有形物质的共性 D.一切物质的共性 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D A.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B.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C.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5.唯物辩证法提供的最根本的认识方法是C A.逻辑分析法 B.阶级分析法 C.矛盾分析法 D.精神分析法 6.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态度依据的是B A.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 B.辩证否定的原理 C.历史唯物主义群众观 D.对立统一的原理 7.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A A.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 B.相互依存的关系 C.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D.相互作用的关系 8.作为认识的初级阶段,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是B A.概念、判断、推理 B.感觉、知觉、表象 C.分析、归纳、综合 D.识记、联想、假说 9.真理的发展是一个D A.从主观真理走向客观真理的过程 B.从局部真理走向全面真理的过程 C.从具体真理走向抽象真理的过程 D.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 10.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B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实事求是 C.理论联系实际 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1.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通过B A.对个体心理素质的影响实现 B.对物质生产的影响实现 C.对个体生理结构的影响实现 D.对民族气质的影响实现 12.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A A.经济关系 B.政治关系 C.思想关系 D.血缘关系 13.在上层建筑的各种要素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是C A.艺术 B.宗教 C.政治 D.哲学 14.唯物史观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D

“我爱秋天”阅读训练及答案

“我爱秋天”阅读训练及答案 我爱秋天 炎热的夏季总算过去了,几缕凉风吹过,便顿生了几丝惬意。“秋天来了!”我的心中全然是对秋的喜爱。我要高呼:“我爱秋天!” 秋天,极富绚丽色彩的季节;秋天,极富累累果实的季节。 每当秋天悄然而至,我都要去田野里、山坡上,欣赏秋赐予大地的新装。瞧这边的田野,脱去了绿裙子,换上了金黄的头篷,又是一种别样的美。天是那么(),那么();流水是那么(),那么()。还有路边的排排杨树,这会儿也洋洋洒洒地飘落下片片叶子,宛如只只飞旋的黄蝴蝶,翻转着、抖动着,伴着优美的舞姿停落在地面之上,流水之间……加之“一”字排开,或是“人”字排开的南飞大雁,呵,这是怎样美丽的一幅画卷哪!天色渐渐晚了,再看着那边的山坡,一棵棵的红枫树,红的多好看啊!像少女羞红的脸庞,像醉汉涨红的面颊,跟天边的红霞连在一起,简直是一团团的火焰在燃烧。烧得我心中暖意融融,烧得我甚至忘记了将要到来的寒冬。 每当秋天悄然而至,总是要伴着飒飒的秋风,挟着柔长的秋雨。秋雨淅沥,连绵不断,像串串珍珠,在天地之间织起了一层层迷蒙的雨帘。每每这时,我总是抛开雨伞,就在这样的雨中行走。任雨水吻

着我,拥着我,任雨水沾湿我的头发,任雨水尽情地散发它的种种温情,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秋雨的凉爽……每每这时,一切的烦恼与忧愁,一切的猜忌与狐疑,都在雨水的轻抚下逃走了,留下的,是一个纯粹的我,一个美丽的我。 每当秋天悄然而至,我都会怀着一颗充满希冀的心走进花园。瞧,那株株菊花,一夜过后,便一团团、一簇簇地zhàn开了笑脸。有红的、白的、黄的,艳丽多姿,香气宜人,在凉凉的秋风之中,不畏寒霜,尽展着花之优美。我的心,也会随之而激动不已,从未有过的信心,从未有过的勇气,此时也都一chū即发,让我决心要像菊花那样傲然吐蕊。 每当秋天悄然而至,田间垄上,果园之间,到处都是忙碌收割的人们,到处都是笑语声声。看,地里的那亩亩庄稼,都结满了饱满的果实;瞧,果园里的株株果树,也同样是硕果累累。“春华秋实”,丰收的时候终于来到了1农田里,那沉甸甸的稻谷笑弯了腰,麦子甩出了大穗子,一棵棵的大白菜像卫士一样站在田地里,还有那香气扑鼻的苹果……真是数不胜数。农民们可是乐坏了,他们从早到晚地忙着收割,还一边唱着小曲:“大玉米哎大高粱,收割完了送回家……”农家人秋收的喜悦,在这个迷人的季节里传向了祖国大地…… 我爱秋天——它给我们带来了美丽如画的秋色! 我爱秋天——它给我勇气,给我力量! 我爱秋天——它给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辛苦忙碌了一年的人们

毛概题库及答案.docx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任务的会议是党的( C )。 A. 二大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六届六中全会 D.七大 2. 邓小平理论形成轮廓是在( B )。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三大 C.党的十四大 D.党的十五大 3.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C )。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D.科学发展观 4.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新时期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集中到一 点,就是( D )。 A.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D.高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5.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是( B )。 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B.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实践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 6.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是( D )。 A.发展才是硬道理 B.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C.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7.邓小平在党的( B )开幕词中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二大 C.十三大 D.十四大 8.贯穿邓小平理论始终的哲学思想是(D )。 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 C )的问题。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 C.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D.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10.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现实基础是( B )。 A.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B.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 C.我国开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D.当今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 11.党的第( D )次代表大会将科学发展观写入了党章。 A.十四 B.十五 C.十六 D.十七 12.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 D )。 A.以人为本 B.统筹兼顾 C.发展 D.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3.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 C )。 A.把发展作为第一要义B.以人为本C.统筹兼顾D.全面协调发展14.邓小平指出:“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这段话表明邓小平理论产生的( C )。 A.时代背景是当今世界的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B.历史依据是中国和其他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ooc第六章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习题及答案

1单选(2分) 空想社会主义的开山之作是1516年哪个人写作的() 得分/总分 A. 马布利 B. 摩莱里 C. 康帕内拉 D. 托马斯·莫尔 2单选(2分) 19世纪上半叶,空想社会主义发展最高阶段,代表人物有() 得分/总分 A. 康帕内拉等人 B. 托马斯·莫尔等人 C. 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D. 马布利、摩莱里等人 3单选(2分) 在下列空想社会主义者中,谁提出用“和谐社会”代替资本主义,并在一个农场进行过组建

“法郎吉”的试验() 得分/总分 A. 圣西门 B. 傅立叶 C. 欧文 D. 康帕内拉 4单选(2分) 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不存在下列哪个缺陷()得分/总分 A. 没有发现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 B. 没有发现找到创造新社会的社会力量 C. 没有阐明资本主义制度的 D. 没有发现公有制的优越性 5单选(2分)

空想社会主义是不成熟的社会主义理论,它们之所以不成熟是有其原因的,哪一个没能正确说明这个原因() 得分/总分 A. 没能阐明资本主义制度下雇佣奴隶制的本质 B. 没能找到成为新社会的创造者的社会力量 C. 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隐藏在不发达的经济关系中,所以只能从头脑中产生出来 D. 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不够坚决 6单选(2分)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的最直接思想来源是() 得分/总分 A. 德国古典哲学 B.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 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 D. 19世纪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7单选(2分) 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时约500年,期间发生了两次重大飞跃,一次是从空想到科学飞跃,

另一次是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下面哪个选项标志着第二次飞跃的发生()得分/总分 A. 巴黎公社革命 B. 十月革命 C. 二月革命 D. 第二次世界大战 8单选(2分) 哪一年《共产党宣言》发表() 得分/总分 A. 1848年 B. 1864年 C. 1872年 D. 1871年 9单选(2分) 巴黎公社革命是哪一年爆发的()

马原试题(内含答案)

马原复习资料 一、选择题 1.“存在和思维何者为第一性”可将哲学派别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 心主义; 2.发展科学技术不属于生态文明建设; 3.马克思主义诞生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1848《共产党宣言》的 发表标志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4.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理论对行动有指导作 用 5.马克思生命力的根源在于:与时俱进 6.钉子——马——国家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7.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存在和思维何者为第 一性;意识是否可以认识物质】 8.真理的辩证法:绝对性与相对性 9.诗词“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是发展趋势【辩证否定观】 10.马克思哲学理论体系不包括:共产主义战胜资本主义 11.马克思认为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 12.恩格斯观点属于:辩证唯物主义 13.“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对意识 能动性的客观解释 14.相互对立的哲学观点不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5.正确指明意识的本质的是: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16.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和 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17.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两次飞跃: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 18.认识论中最重要的哲学派别是:反映论(唯物主义)与先验论 (唯心主义) 19.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20.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劳动者 2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最重视: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 22.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基本规律是:价值规律 23.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创 造商品使用价值 24.马克思在哪一方面引起世界的关注(正确反映社会发展规律, 具有与时俱进的精神) 25.跟着感觉走(保证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26.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 义) 27.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实践是认识 发展的动力) 28.主观唯心主义(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29.蝴蝶效应(一种现象可通过一系列中间环节和另外事物进行联 系)

2018毛概考试题目和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使用“思想路线”这一概念的是( ) A陈独秀B李大钊C毛泽东D刘少奇 2、明确提出“关于主观主义”的问题的文献是( ) A《古田会议决议》B《井冈山的斗争》C《反对本本主义》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3、毛泽东初步界定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的文章是( )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B《井冈山的斗争》 C《反对本本主义》D《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4、毛泽东对党的思想路线进行系统哲学论证的著作主要有( ) A《论持久战》和《新民主主义论》B《矛盾论》和《实践论》 C《论联合政府》和《反对本本主义》D《改造我们的学习》和《反对本本主义》 5、最早从思想路线的角度系统阐述坚持实事求是重要性的是( ) A毛泽东B周恩来C刘少奇D邓小平 6、最早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进行马克思主义界定的文章是( ) A《反对本本主义》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C《改造我们的学习》D《新民主主义论》 7、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确立的标志是( ) A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B遵义会议和毛泽东领导地位的确立 C长征胜利结束和三大红军会师D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 8、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继续强调实事求是,他认为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是( ) A理论与实践的统一B政策和策略的统一 C民主和集中的统一D军事和政治的统一 9、党的思想路线得到重新确立的标志的会议是党的( ) A十一届三中全会B十一届六中全会C十二大D十二届三中全会

10、邓小平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段话特别强调了( ) A实事求是的重要性B解放思想的重要性 C与时俱进的重要性D求真务实的重要性 11、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 A实事求是B解放思想C与时俱进D求真务实 12、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指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 ) A坚持纯洁性和增强战斗力的决定性因素B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C坚持民族性和增强凝聚力的决定性因素D坚持民主性和增强向心力的决定性因素 13、强调“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的领导人是( ) 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D胡锦涛 14、我们今天讲一切从实际出发,其中最大的实际就是( ) A中国已经是一个经济十分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 B中国目前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中国在国际上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D中国已经是一个全面的小康社会的国家 15、毛泽东一贯倡导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思想,他把这种“相联系”比喻成( ) A实事求是B有的放矢C洋为中用D实践出真知 16、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实践,实践的主体是( ) A人民群众B英雄人物C社会精英D劳苦大众 17、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是( ) A一切从实际出发B理论联系实际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D密切联系群众 18、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是( ) A一切从实际出发B理论联系实际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D密切联系群众 19、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是( ) A一切从实际出发B理论联系实际C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D密切联系群众

(现代文阅读题)秋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

秋阅读训练及答案 代文 秋 你悄悄地走来,默默无声。你向人展示出一幅美的秋景,你人来 了一派丰收的景象。 你悄悄地走来,走花园。刹wàn zǐ qi āhnóng ()、千姿百的菊花开了。它有的把波浪似的金 披在肩上,有的把美的裙系在腰上,光彩目,měi b ù sh èng shōu()。 你悄悄地走来,走田。秋,五谷香。那一片片庄稼,看,好像翻 着的千波浪;近看,稻谷笑弯了腰,高梁了,玉米开了。,地里的人 可忙了,到笑歌,机声。 你悄悄地走来,走果园。看,上 shuò guǒ l éi l éi()。有小灯似 的柿子,瑙似的山楂,葫芦似的 梨,珍珠似的葡萄?? 扑扑、黄澄澄、紫盈盈??好可啊!大大小 小,五光十色, shǔ b ù sh èng (shǔ)。孩子在园中嬉, 他爬上去,摘一果子,咬一口,甜、脆生生、酸溜溜?? 你悄悄地走来,走上山坡,来了一件黄衣裳、一件衣裳。瞧山上, 黄花遍地与稻田相接,像上了一金色;瞧那的山上,霜叶如醉,遮盖了 半个天,得像火焰在燃。一黄一,分合,人一种不出的美感。

我迷恋你啊,秋!我赞美你啊,秋!你是美丽的季节,也是收获的季节。 1.根据文章内容连线。 花园 ------ 正确答案 :花园 ------菊花 田间 ------ 正确答案 :田间 ------高粱 果园 ------ 正确答案 :果园 ------柿子 山坡 ------ 正确答案 :山坡 ------霜叶 2.根据文章内容连线。 玛瑙似的 ------ 正确答案 :玛瑙似的 ------山楂 葫芦似的 ------ 正确答案 :葫芦似的 ------鸭梨 珍珠似的 ------ 正确答案 :珍珠似的 ------葡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考真题第六章参考答案

第六章参考答案 一、练习本上参考答案 简答题 1、简述述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实质。(P293-297) 答:(1)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及原因:①从生产力方面看,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生产力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社会财富迅猛增长,经济保持了较长时期的相对稳定发展。这种发展主要是生产力自身发展规律,特别是科学技术自身发展规律作用的原因。②从生产关系方面看,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在所有制关系、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三方面都做了一系列调整。在所有制关系上,资本主义国家在其自身范围内进行不断的调整的原因是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③上层建筑方面看,当代资本主义在上层建筑方面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政治制度与法制有效结合;国家管理经济和社会的职能增强;资产阶级的民主形式进一步扩大,公民权利的内涵与外延有新的拓展;意识形态中左翼与右翼的分歧逐渐减弱,多元化的价值取向更加鲜明。在上层建筑方面,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归根结底是经济基础发展变化所要求的。 (2)当代资本主义虽然发生了许多新变化,但它的经济基础仍然是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制。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与完善,都是在资本主义制度所允许的范围之内进行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说明它在总的量变过程中,已经发生了某些阶段性的部分质变。目前,它的根本性质尚未改变。 2、简述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P265) 答:列宁把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概括为五点:(1)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2)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统治。(3)资本输出在经济生活中占重要地位。 (4)国际垄断同盟在经济上瓜分世界。(5)垄断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上述五大特征,前两个特征是垄断资本在国内的统治,后三个特征则是垄断资本在国外的统治。 3、简述垄断利润及其来源。(P273) 答:垄断利润即垄断资本凭借其在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所获得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垄断资本所获得的高额利润,归根到底来自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具体来源有:(1)来自对本国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剥削(2)由于垄断资本可以通过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来控制市场,使得它能获得一些其他企业,特别是非垄断企业的利润;(3)通过加强对其他国家劳动人民的剥削和掠夺,获取的海外利润;(4)通过资本主义国家政权进行有利于垄断资本的再分配,从而将劳动人民创造的国民收入的一部分变成垄断资本的收入。 4、简述垄断与竞争的关系。(P272) 答:(1)垄断产生后竞争依然存在。 (2)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不但存在着竞争,而且竞争的主体、形式、内容和激烈程度,都较之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有新的发展。 (3)垄断阶段同自由竞争阶段竞争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竞争的目的不同。②竞争的手段有了新的变化。③竞争的激烈程度和后果不同。 ④竞争的范围不同。 5、资本主义垄断阶段的竞争同自由竞争阶段的竞争有什么不同?(P272) 答:(1)竞争的目的不同,垄断时期竞争的目的是为了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2)竞争的手段有了新的变化,不但以前的各种竞争手段在继续使用,而且由于垄断的存在,各种凭借垄断地位采取的新的竞争手段层出不穷、花样翻新。(3)

自考马概真题与答案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370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O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作为马克思恩格斯一生最重要的理论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是 A.唯物论和辩证法学说 B.唯物论和劳动价值学说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学说 2.承认世界的统一性的哲学都属于 A.一元论 B.二元论 C.唯物论 D.唯心论 3.列宁的物质定义表明,客观实在性是D A.生命物质的共性 B.自然物质的共性 C.有形物质的共性 D.一切物质的共性 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D A.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B.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C.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5.唯物辩证法提供的最根本的认识方法是C A.逻辑分析法 B.阶级分析法 C.矛盾分析法 D.精神分析法 6.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态度依据的是B A.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 B.辩证否定的原理 C.历史唯物主义群众观 D.对立统一的原理

7.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A A.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 B.相互依存的关系 C.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D.相互作用的关系 8.作为认识的初级阶段,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是B A.概念、判断、推理 B.感觉、知觉、表象 C.分析、归纳、综合 D.识记、联想、假说 9.真理的发展是一个D A.从主观真理走向客观真理的过程 B.从局部真理走向全面真理的过程 C.从具体真理走向抽象真理的过程 D.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 10.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B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实事求是 C.理论联系实际 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1.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通过B A.对个体心理素质的影响实现 B.对物质生产的影响实现 C.对个体生理结构的影响实现 D.对民族气质的影响实现 12.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A A.经济关系 B.政治关系 C.思想关系 D.血缘关系 13.在上层建筑的各种要素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是C A.艺术 B.宗教 C.政治 D.哲学 14.唯物史观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D A.人的价值追求 B.人的政治立场

秋故事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秋故事阅读测试题及答 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春秋故事》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 1.褒姒是褒珦的亲生女儿。(×)订正:不是亲生女儿,是买回来的丫环。 2.“暗箭伤人”是指颍考在人群中对准子都偷偷放了一箭,使得子都从城头摔下死亡。(×)订正:是子都偷偷向颍考放了一箭 3.“管鲍之交”中的两位主角在合伙做生意时,管出的本钱少,得利多;鲍出钱多,却得利少。即使这样,鲍并没有责怪管,而且理解和接受管的行为。(√) 4.“一鼓作气”中的将军曹刿等到齐兵响起二通鼓后,才下令出战,结果曹刿将军大胜而归。(×)订正:三通鼓后 5.晋公子重耳即将回到晋国当国王,一下子变成了富贵人的作派,完全记住了曾经受过的苦,是狐毛让重耳重新“饱不忘饥”。(×)订正:是狐偃 6.“放虎归山”是指晋襄公在后母文赢的建议下,放了战败的秦国的俘虏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等人,后来晋国却被这三人所打败。(√) 二、选择题 1.“兄弟相残”这个成语中的兄弟是谁( A) A寤生段B郑庄公寤生 C郑庄公段 2.“仙鹤驾车”这个故事中,原先谁一心养仙鹤,不打理朝政,也没把心思放在治国上。后来,虽改过自新,但为时已晚,还是被北狄所杀。(B) A郑庄公B卫懿公 C卫文公 3.“唇亡齿寒”也称“唇齿相依,唇亡齿寒”。“唇”和“齿”是指哪两个国家?

A虢国虞国B晋国虢国C虞国晋国 4.秦国用“五张羊皮”换来的一个奴隶,这个奴隶是谁? A蹇步B百里溪C孟明视 5.“退避三舍”是指晋公子重耳为答谢楚成王,说如果将来晋国与楚国发生战争,晋国将主动后退三舍,以报答楚成王之恩,这里的三舍指什么? A三间房子B九十里C舍弃三样东西 三、填空题 1.周幽王为博得褒姒一笑,开起了烽火戏诸侯的玩笑,并赏赐小人虢石父千金。这是故事的后来叫作(“千金一笑”)。 2.“管鲍之交”中的管是指(管仲),鲍是指(鲍牙叔)。 3.,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这个故事后来被称作&——(老马识途)。 4.“桃园打鸟”的国王是晋国的(晋灵公),成天只知道玩。 5.“一鸣惊人”是指(楚庄王)在大夫申无畏的提醒下,下定决心,改革政治,调整人事,招兵买马,最后成为了一鸣惊人的春秋的霸主。 一鸣惊人:相传(另一说为)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毛概复习题库及答案 第4章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毛泽东第一次明确提出:“新民主主义”这一命题的著作是() A、《〈共产党人〉发刊词》 B、《论政策》 C、《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D、《新民主主义论》 2、新中国建立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 A、社会主义社会 B、新民主主义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具有社会主义和非社会主义两重因素的社会 3、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 A、封建主义体系 B、资本主义体系 C、社会主义体系 D、共产主义体系 4、新民主主义的基本国情,是我们考虑一切问题出发点,这个基本国情是指() A、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是一个经济相当落后的农业国 C、中国是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主义国家 D、中国处在经济文化不够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处于领导地位的经济成份是() A、个体经济 B、私人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C、国营经济 D、合作社经济 6、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A、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B、私营经济的国有化 C、个体农业的集体化 D、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7、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一个十分突出的特殊性问题是() A、一个落后的农业国的工业化问题 B、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间题 C、农业的机械化问题 D、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问题 8、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条件是() A、国民经济的恢复 B、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壮大 C、工商业合理调整的完成 D、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的奠定 9、新民主主义社会,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10、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根本政治条件是() A、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 B、坚持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 C、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D、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马哲题库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一、判断题: (一)判断题第一部分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 2.无产阶级夺取国家政权的最终目的是彻底打碎资产阶级国家的机器。(×) 3.社会主义根本的和首要的任务是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 4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我国经济迅速发展。这说明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5.社会主义首先在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是一种反常现象。(×) (二)判断题第二部分 1. 马克思的两个伟大理论发现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学说。(×) 2. 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条件和基础是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二、单选题: (一)单选题第一部分 1.美苏冷战全面展开的标志是(B ) A.马歇尔计划 B.杜鲁门主义 C.两大阵营的形成 D.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2.两极终结的标志是( B ) A.东欧剧变 B.苏联解体 C.第三世界的崛起 D.中国的强大 3.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依据是( D) A.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尖锐化 B.个别企业有组织的生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C.现代无产阶级的日益壮大 D.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4.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 C ) 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B.德国古典哲学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5.列宁对关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学说的重大贡献是( C ) A.提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提出了新经济政策 C.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理论 D.提出了利用国家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理论 6.无产阶级最终实现自身获得解放只有( D ) A.打碎旧的国家机器 B.建立社会公有制 C.提高劳动生产率 D.解放全人类

(完整版)马原辨析题以及答案

辨析题参考答案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 1、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仅在于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参考答案: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凡是主张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的,就属于唯物主义阵营;与此相反则属于唯心主义阵营。第二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即凡是主张我们的思维能正确反映现实世界的是可知论,与此相反的则是不可知论。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把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仅归结于为人们提供一个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是不全面的。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所以它是“科学之科学”。 参考答案:把哲学当做“科学之科学”,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对哲学性质和哲学与具体科学关系的一种错误看法。 在古代由于生产力低下和人们认识能力不高,各门具体科学都还处于未分化的状态而包含在哲学之中,这时的哲学也就带有一种知识总汇的性质。到了近代,具体科学纷纷从哲学的母体中分化了出来,成为专门的独立学科。一些哲学家由于未能理解哲学和具体科学之间一般与个别、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把哲学当做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的一种特殊科学,提出了“哲学是科学之科学”的命题,这个命题本身是错误的。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反对把哲学当做“科学之科学”的观点,正确地解决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问题。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性质的规定。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但不能由此就说它是“科学之科学”。 3、意识是特殊物质的功能和属性,因而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物质。 参考答案:这是一种从正确前提导出错误结论的观点。意识依赖于物质,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这种物质的功能,但它又是与物质有本质区别的。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是具有主观特性的精神现象。意识的本质在于,它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把意识等同于物质,是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其错误在于抹杀物质与意识的本质区别,歪曲了意识的本质。 4、世界统一于存在 参考答案: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而物质是最根本性的存在,世界除了物质的存在,其他的什么也不存在。存在的本意是有,世界上存在着两者基本现象即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存在有物质存在与精神存在两种基本形式,但物质存在是基础。把世界的统一性笼统地表述为存在性,没有明确世界到底是统一于物质还是精神,存在着调和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企图,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只有在哲学基本问题的表述中存在才专门指物质存在,在其他哲学语境中存在既指物质存在也指精神存在。 5、“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 参考答案: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意识本质问题特别是对意识能动性特征的科学论述。意识的能动性是指人利用意识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并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和作用,它既表现在意

《读秋》阅读题及答案

《读秋》阅读题及答案 ①我还是小学生时,读到过这样的句子:“稻子笑弯了腰,高粱笑红了脸。”那是小时候我对秋天的印象。在小小心灵里,秋天是喜滋滋的,有点暖烘烘的甜味,连空气里都流动着作物成熟的气息。后来我才知道“春耕秋收”,这是我们千百年来约定俗成的习惯。因了成熟与收获的期许,我们觉得秋天是一个有内涵的季节。春华秋实既是对季节的礼赞,更是对生命完满的向往,一个生命在春天的萌发和夏天的绽放后一定要在秋天结出果实,才不会失于轻飘,才不会虚于此行。②长大以后,我开始看到秋天的美,这样的美逐渐清晰起来。 ③其实,漫长的少年时代,我也隐约感觉到了秋天的美丽,我时常在暮色四起的田野里游荡,收割后的田野空空荡荡的,夕阳像薄纱一样。那时,能闻见一种稻禾的气味,混着空气里衰草的香。那样的气息总是让心变得空落起来,变得忧伤起来,像一个山谷,里面储满了寂静。我知道这是秋天的况味,许多年后,这样的味道被我封存在记忆里了,看到“秋天”这个词语,或者一阵阵微凉的风开始在大地上跑动,它们就氤氲开来,缭绕在心里。现在,听过春天华丽的喧响,看过夏天盛大的热情,我能深切体会到秋天的美。秋天的美是收敛的,沉静的,不事张扬的,像一个艺术家,有宽广的内心,却在眉眼间藏着那么些让人琢磨不透的忧郁。 ④如果你有时间凝视一棵树,你会看到我说的静美,它在秋天里呈现出一种历经风雨和青涩后的祥和,它的叶慢慢变黄,那些叶很从容地落下来,没有一丝慌乱的感觉。同样,这样的祥和经了秋天的传达,呈现在许多事物上面。天空突然高远,夕阳变得彤红,像枝头丰盈的柿子,仿佛随时都流出香甜的汁来。岸边的苇丛,此刻有了花白的芦花,在秋风里摇曳,它们也是不急不躁的,一茎芦苇,就是一个悄然独立的思想者。河水不再暴涨了,一条河度过夏天就恢复了冷静,它有了一种舒缓的节奏,有了处变不惊的阅历,像柴可夫斯基琴键下流淌出来的音乐,像马友友的大提琴独奏曲。 ⑤这是时间上的秋天,她以一个季节的形式出现,从九月的眸光里开始。 ⑥秋天有更多内涵。有时她在一张古琴的弦上荡漾,像夕阳下的水波那样,有着一圈又一圈丝绸般的涟漪;有时,她又以几朵白菊的形象落到一盏茶里,那是一个白瓷杯,在一张原木的茶几上独自入定。这么说秋天并不仅仅是时间上的,现在我更倾向于认为“秋天”是一个关乎文化和心灵的词汇。真正的秋天,在时间的远方,在古老的典籍里,在脆薄的纸页间。从屈原写下“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开始,从庾信写下“树树秋声,山山寒色”开始,从马致远写下那首著名的小令《天净沙·秋思》开始,秋天就有了另外一种形式。她不仅仅是时间的概念,我们古老中国的秋天,其实住在诗行里,住在文字里,住在游子绵长的乡愁里。 ⑦现在,在我看来秋天已是一种气象了,像一条流到开阔处的大河,像一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