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单元 单元写作导学案

第四单元 单元写作导学案

第四单元 单元写作导学案
第四单元 单元写作导学案

想象世界学习虚构

训练目标

1.学会想象,理解想象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学会在写作中大胆想象和合理虚构,能够写出合情合理的想象作文。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那么,什么是想象呢?心理学认为,想象是在回忆和联想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和心理过程。在写作时,我们能就不在眼前的事物而想出它的具体形象,或者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综合而创造出新的形象,这就叫想象。

作文作为一种特殊的审美创造,不能简单地记录事实,而需要把日常的生活现象典型化,这就是孕育作品时的艺术构思过程。所谓典型化,就是化生活素材为具有典型意义的艺术形象,这是文学创作的基本规律之一。为此,必须经过艺术概括对生活进行选择、提炼、改造、集中,虚构出新的形象。要学会想象虚构,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1.勤于观察,善于想象

想象是人脑把已储存的表象加工改造成新形象的过程,它是对于不在眼前的事物而想出它的具体形象,或者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综合而创造出新的形象。日常生活中,只有勤于观察生活,注重积累,在此基础上才能通过想象创造出新的形象。那么,在创作中应如何进行想象呢?

想象要大胆。想象是对生活经验中的原有形象的再塑造和合理突破。因此,想象要大胆,要善于展开想象的翅膀,敢于“异想天开”,想人之所未想。毛泽东说:“敢上九天揽月,敢下五洋捉鳖。”这种大胆而奇特的想象中,折射出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英雄气概,让人拍案叫绝。

想象要新颖。想象的目标就是创新,想象要标新立异,努力创造新形象,表达新思想。作文中只有想象新颖,才能创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好文章。想象要创新,就要敢于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大胆地创造性地编写新故事,描写新环境,塑造新形象,表达新思维。

2.巧于虚构,精于表达

虚构是创作的一种手法,是指创作者在从事写作活动中充分调动想象思维,对所叙述的故事或塑造的人物形象进行艺术再加工的过程。那么,怎样进行虚构呢?

虚构要以现实生活为基础。任何创作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虚构也必须以现实生活为基础,须符合生活的逻辑与常理,这样才能反映生活,对读者有所启发和教育。我们所进行的虚构必须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绝不是胡编乱造。

掌握虚构的方法和技巧。虚构是把现实生活典型化,目的是能突出地反映生活的本质。因此,虚构时就必须把生活中的素材集中、概括,加工提炼,改造集中,虚构出新的形象。也就是通过对生活的体验和分析,把生活中最有意义的表象加以分析和综合,以表现生活中个别的、具体的、富有美感的形象。正如鲁迅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中所说的:“所写的事迹,大抵有一点见过或听到过的缘由,但决不全用这事实,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发开去,到足以几乎完全发表我的意思为止。人物的模特儿也一样,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

为此,写景可借助过去的景、将来的景和心中的景,来反映眼前的实景;写人可借助杂取合成的、虚拟创造的非真实人物来表现真实的人生;记事可借助假设的、梦幻的、虚构的非现实中的事来反映真情实事。

那么,在写作文时,也可以不必拘泥于亲身经历的事情,毕竟生活是平淡的,毕竟大家的生活阅历也有限,有时候,我们发挥想象,虚构一个故事来反映生活的真实,也许更生动,也更典型。所以,近年来高考试卷中都提示考生:作文可以大胆想象,编写故事。按照编故事的方式不同,我们的虚构性作文又可以写哪些类型呢?小说,散文,童话,寓言,科幻,故事新编……

作文命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渡船开出时风平浪静,说不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艄公说:“船小负载重,客官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渡难关。”看年轻人哪一个都舍不得丢,艄公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抛进了水里。

寓言中,“诚信”被抛弃了,它引发你想到些什么呢?请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所写内容必须在“诚信”范围之内。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文本借鉴

技法总结

想象,是凭借已知的形象创造新的形象的思维过程。课本中诗歌、散文、小说里的那些令人叫绝的章节,无不渗透着作者奇妙的构思和独到的想象。合理运用想象虚构,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开拓文章的意境,给读者以丰富形象的审美享受,有力地揭示主题。

1.如何在作文中借助想象进行艺术虚构

(1)虚构故事的人物。精练的故事,不能缺少必要的人物。一般来说,人物的性格呈现多样性,但以一种性格为主。写人时,从表现人物性格的需要出发,可以虚构,甚至可将这个人的性格“剪贴”到另一个人身上。虚构人物的同时,必须注意用人物自己独特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塑造他们,不能简单地贴上自己喜好或者厌恶的标签。

(2)虚构生动的情节。人物形象的鲜明离不开生动的情节,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在文学创作中,作者有权把生活中的事件进行剪裁、加工、组接,大胆地虚构,不必完全拘泥于生活的真实;但是,虚构的情节,一定要经得起推敲,符合生活的逻辑,一定要更集中,更有表现力,更能产生以情动人的艺术魅力。

(3)虚构语言、动作、神态、细节等。不善于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会导致人物形象不够突出。究其原因,一是缺乏细致的观察,再就是不善于虚构。好的描写可达到以少胜多、点一睛而活全龙的效果。

(4)虚构特定的环境。一般来说,景物的烘托作用不在多,寥寥几句即可。有怎样的心情便有怎样的景物。当我们高兴时,所感受到的是“千里莺啼绿映红”的美妙景象;当我们悲哀时,眼前又是“花溅泪”“鸟惊心”的凄惨景象。

2.想象作文的大致分类

(1)再造想象作文。根据图片、语言文字或别人对某一事物的描述,经过构思而在头脑中再造出某个对象的完整形象的心理过程。比如李白没有登过天姥山,凭想象却写出了传世之作《梦游天姥吟留别》。

(2)创造想象作文。以作者在生活中所积累的记忆表象为基础,对原有的表象进行综合与分解。与再造想象相比,创造想象具有更多的创造性,它创造出的一般是从未有过的新形象。创造想象的特点是以美好理想为依据,目标指向未来的创造性想象。要求想象丰富,有浪漫色彩,构成的画面或富丽堂皇或神奇美好。

(3)幻想想象作文。如童话、寓言、科幻等。

3.在作文中运用想象的一般技法

(1)艺术虚构法。如写童话、科幻、小说,或者看图作文、想象作文,就必须借助虚构,打破时空的束缚,上天入地,历洪荒远古或入未来世界,探奥搜奇,与虫鱼鸟兽亲切交谈,与山川草木平等对话。

(2)梦幻仙游法。借助梦境、幻觉或者神仙境界的描写,以表达某种愿望或情感。如屈原和李白的许多诗歌。

(3)添枝加叶法。所要描写的事物如果很简单、很抽象、很粗糙、很模糊,就必须进行想象,通过添加一些传神的细节,使其变得清晰细腻、生动形象。如有一篇《发刑》:把理发比作上刑台,大师傅手里拿的是“刑具”,一个劲儿地在“我”的头上玩“减法”,玩过了,还要让“我”受“水刑”“烘刑”。所有“刑法”都用过后,“我”忽然感到舒服极了,对着镜子一照,里面竟是一个帅气的小小男子汉,那就是“我”呀!想象力在这里得到了极大的发挥,这就是艺术真实。

(4)科学推断法。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借助想象,科学、合理地推测未知事件或者未知世界的情景。

作文命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暑假里,几个高中生一块儿回学校参加篮球训练。他们看到有个女孩子蹲在街边,地上用白粉笔写着:前来旅游,钱包被偷,无钱吃饭和回家,求好心人帮帮我。

他们中的小赵动了心,在裤兜里摸出10元钱,放在女孩面前。

走过去之后,小钱说:“谁出来旅游还带粉笔?善良落入了不诚信的圈套。”

小孙说:“别因他人行骗,自己放弃行善。”

小李说:“诚信?善良?彭宇救人成了被告,谁还敢善良啊?”

小周说:“矿工聂清文去救人被困死井下,人们在他的遗体旁发现一顶安全帽,上面用白粉笔写着他欠人家多少钱。这是最善良的人留下的最诚信的遗言。”

小吴说:“我提议,咱们训练后再回去看看,不管这个女孩儿说的是真是假,我们都得做些什么。”大家都说好。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病文呈现

施善得果

当每一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前途事业奔波时,他却一个人躲在没人的角落,仿佛是一块冰,一见光就融化。他只能在晚上出来找一些残羹剩饭,因为他是一个逃犯。

这天他实在饿得难耐,于是就找来一顶破帽子戴在头上,帽檐遮(1)得很低。走了很久,肚子里仿佛战鼓擂响,他拖着沉重的双腿,疲乏地走在昏暗的胡同,忽然眼前一亮——前面有个水果摊。他觉得那些水果都像是在对自己笑(2)。摊主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脸上布满皱纹,双手粗糙,但眼神让他觉得暖暖的(3)。老人看见有人过来,便热情地招呼他:“小伙子,买点水果吧,解解渴。”他走近水果摊,右手不自觉地伸入怀中,按了按那把匕首,手没有了往日的迅速,迟迟没有拿出来。(4)突然两个又大又红的苹果出现在他眼前,“没带钱吧,拿去吃吧”,他怔住了,抬眼看着老人,那眼神还是暖暖的。他拿出松开了匕首的手,双手接过苹果,什么也没说,扭头便走。就在转身的那一刻,他用愧疚与不忍的余光扫了老人一眼。(5)

第二天他依然出现在水果摊边,同样的打扮,不同的是他没有将手伸进怀中,水果摊上的苹果仿佛更大更亮,老人依旧热情,眼神暖暖的。(6)他望着老人,张了张嘴,“谢谢”这两个字还是未能说出口。不想老人又递过来两个又大又圆的苹果,放在他手上说:“吃吧。”他接过苹果转身消失在小巷中,泪水湿润了眼角。

一连几天他都没有出现,一个月后的一天他出现了,手中握着一张报纸。他来到水果摊前,挑了挑水果,但没有买,顺手将报纸放在水果摊旁就走了。过了很久,他又出现在老人面前,摘下帽子,向老人笑了笑,老人那暖暖的眼神让他觉得今天的阳光真暖和。伴随一阵警笛声,一辆警车飞奔而来停在了水果摊边。当他被押着走向警车的时候,他转身对着老人深深地鞠了个躬。(7)

老人目送着他进入警车,随手把报纸放在了苹果筐上。报纸上的照片正是刚刚被捕的那个人,照片旁醒目地写着:若有知其下落举报者,获奖金一万元。

四年级语文第四单元导学案

四年级语文第四单元导学案

四年级第四单元导学案 13 白鹅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高傲、郑重、局促不安、京剧、毫不相让、一日三餐、滋味、倘若、从容不迫、侍候、脾气、扬长而去、空空如也、责备、供养不周、邻近、不胜其烦、架子十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了解白鹅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4.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写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幽默风趣。 课时安排: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见过白鹅吗?我们一起来看看。教师展示图片: 师:看到这些白鹅,你想说什么? 生:我觉得白鹅很美丽。 师:同学们有没有想起一首古诗—— 生:背诵《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师:同学们背的真好,请用自己手中的笔画一画鹅。谁来黑板上画一画? 抽生用粉笔在黑板上简笔画鹅。 师:请同学们相互简单评一评。 2.师:现在我们看一幅著名当代画家丰子恺所作的画《白鹅》,请同学们翻开书63页,同学们认真观察后与自己的画比较然后说一说,评一评,议一议。 生评论。

3.师:是的,画家所作的画真是惟妙惟肖啊!就其根本的原因,那是画家在生活中观察入微,掌握了鹅的外形结构,了解了它独特的习性。你们看著名艺术家丰子恺先生,不仅用画笔把白鹅栩栩如生地画出来了,还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写出了文章──《白鹅》。 教师板书课题:白鹅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师:让我们先来读一读课文。 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范读动画: 师:这课的生字词语特别多,而且很不容易读正确,因此现在请同桌的同学互相听一听读一读,开始吧!学生同桌互读 2.板书:头颈狂吠倘若一丝不苟脾气厉声呵斥厉声叫嚣 引吭大叫供养不周净角奢侈譬如侍候窥伺 大模大样三眼一板 教师让学生读黑板上的词语,并指导个别字的读音及“角”“供”多音字。 3.师:有不理解的词语吗? 生:我想问老师“三眼一板”是什么意思 师:这是一个问题还有吗? 生:奢侈 师:我想问问同学们,平时我们学课文时都会遇到不认识的字,这时候你会怎么办? 生:查字典。 生:联系上下文。 生:请教同学。 师:那就请同学们,通过刚才说的3种方法自己把生词弄明白。 学生自主学词。 4.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生词的问题是不是解决了。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 提示:

统编教材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习作二:看图画,写一写》导学案

第二单元习作二 《看图画,写一写》导学案 一、谈话导入 1.(PPT出示小学生参加“拔河、老鹰抓小鸡、春游、打乒乓球”等活动的精彩图片。) 2.大家都参加过类似的活动吗?我想,曾经参加过类似活动的同学,或者是看见别人开展过这些活动的同学,对这种场面一定很熟悉吧。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图画,请一起擦亮眼睛仔细观察,一起来—— 3.(PPT出示课文习作插图)板书:看图画,写一写 (还可以利用读古诗《村居》进行情景引入。) 二、目标引领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细致的观察,将一个活动场面写完整。 2.适当运用动作、语言等描写,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 (二)过程与方法 1.按一定的观察顺序仔细观察图画,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展开合理的想象,交流讨论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2.适当运用动作、语言等描写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 3.写完习作后,还可以跟同学交换习作读一读,互相评一评,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习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主动观察、乐于表达的兴趣。初步培养勇于个性表达的学习态度。 三、明确习作要求 1.问题引领: 本次习作对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 2.学习提示: (1)自由读习作要求。 (2)抓住关键词语,归纳写作步骤。 3.梳理小结: 仔细看——想一想——写清楚——评一评——再修改 四、指导看图 出示图画: 1.问题引领: (1)写之前,先仔细观察图画,想一想:图画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 (2)他们的动作是怎样的?可能说了些什么话? 2.学习指导: (1)初步看图,整体说内容:你觉得画面上是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有哪些人,他们在做什么呢?谁能试着用“什么时候,哪些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这样的句式说一说画面的内容,让我们来比比谁的小嘴最棒。 (2)细致观察局部并想象情景: ①天空中有哪些风筝?想象一下,还会有些什么样子的风筝,会是哪

《第4单元 表内乘法(一):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附导学案)

第4单元表内乘法(一) 《第1课时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第46、47页的内容及第49页练习九第1~4题。 【教学目标】 1.创设活动情境,通过动手摆小棒,让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中体会乘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2.认识乘号“×”,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感受生活中有许多相同数求和的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3.通过小组活动,提供学生参与讨论和表达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 2.通过直观认识,从相同数相加引出乘法,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 小棒,图片,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主题图(课本第46页)。 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游乐场游玩,高兴吗? 学生活动: (1)观察画面: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有小飞机、小火车、过山车、转椅) (2)你能根据看到的这些情境图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 学生汇报、交流。 问题1:小飞机上有多少人? 问题2:小火车里有多少人? 问题3:过山车上有多少人?

…… 师:同学们真棒,发现了这么多问题。谁能解答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呢? (学生解答,教师有选择地板书算式) 3+3+3+3+3=15 6+6+6+6=24 2+2+2+2+2+2+2=14 组织讨论:黑板上的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小结:每个加法算式中的加数都是相同的。 2.导入课题:像这样加数相同的加法,我们还可以用其他的运算方式来计算,那就是乘法。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出示课题) 二、进行新课 知识点乘法的意义 1.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1)引导学生分析第一个加法算式,认识乘号、乘法算式的读、写方法。 3+3+3+3+3=15 提问:这个算式中加数都是几?表示什么? (加数都是3,表示5个3连加的和是15) 小结:求5个3连加的和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写作5×3=15,算式中的“×”叫做乘号(先写“/”,再写“\”)。乘号与加号“+”、减号“-”一样,都是一种运算符号。5×3=15读作5乘3等于15(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读)。也可以写作3×5=15,这个算式怎样读?(3乘5等于15) 板书:5×3=155乘3等于15 3×5=153乘5等于15 (2)让学生尝试把黑板上的另外两个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并说一说每个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6+6+6+6=24 4个6相加,4×6=24或6×4=24 2+2+2+2+2+2+2=14 7个2相加,7×2=14或2×7=14 2.拓展延伸

(部编统编教材)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习作:写信》导学案

习作:写信导学案 一、新课导入 1.师:同学们,我们每个人生活中都会有许多朋友。说起朋友,如果他们远在他方,你会用什么方式和他们联系呢? 打电话发短信发邮件发QQ 发微信 2.师:不过还有很多人在用写信进行交流,因为信件接收到以后就会留下永远的纪念。没事的时候,翻阅信件,从字里行间去感受师生之间、朋友之间浓浓的情谊,真是一种享受。而且有时候有些话不方便说,比如和好朋友吵架了,要和爸爸妈妈说说心里话呀,这就更需要用信件来帮忙了。所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写信。 3.板书课题:写信 二、目标引领 (一)知识与能力 1.知道书信是人们交流思想感情,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 2.掌握书信、电子邮件的书写格式,学会写书信。 3.把握书信语言的特点,正确地表情达意。 4.能将书信通过邮局寄给收信人或通过电子邮件发给对方。 (二)过程与方法 小组交流表达,言为心声,懂得写信是一种心的交流,言语表达要真情实感;自主阅读,了解书信基本格式,会用书信进行沟通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把握书信语言特点,真情实感表情达意。

三、教学过程 (一)书信格式指导 1.我们之前已经学过怎样写留言条,大家还记得留言条的格式吗? 2.比较留言条和书上小杰给叔叔写的信,说说两者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相同:①开头都要顶格写称呼。 ②正文要空两格书写。 ③行文的最后都要先署名后写日期。 不同:①书信的称呼前可以加“敬爱的”“亲爱的”等词语。 ②书信在称呼下面空两格写问候语。 ③书信在署名前面要写上祝福语。祝福语的格式为:紧接在正文之后,单独占一行,空两格写“祝”“此致”等文字,再另起一行顶格写“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等祝福。 ④留言条的署名和日期要右对齐书写,而书信则是写在右下方。 3.再读一读小杰给叔叔的信,说说你还了解到了哪些内容? ①书信要包括6个方面的内容:称呼、问候语、正文、祝福语、署名和日期。 ②书信跟其他文章不同,有固定的格式要求。 ③信的内容可以是一件事,也可以是多件事。 ④信的内容中要重点表达的一定要写得详细具体。 ⑤礼貌用语较多,问候语和祝福语要特别注意。 从这封信中,我们了解到写书信其实很简单,除了要注意按照书信的格式来写,信的正文内容就像我们面对面平常交流一样,想给对方说什么就说什么,一一写清楚、写明白就行了。当然,要是给长辈的信就要注意使用礼貌用语,例如用上敬辞“您”。

作文写作指导导学案

导学案 一、复习旧知 1.人物描写的方法有哪些。 2.实战演练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简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丰腴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流下来了。 “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进去吧,里边没人。” ——选自朱自清《背影》上面一段文字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你读出了怎样的感情? 3.课文回顾,请同学们写出环境描写出自哪篇课文?这里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我在蒙眬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二、新课预习《因为爱情》 预习要求:标出自然段,读文章至少2遍。 因为爱情(xx) 我的爷爷和奶奶是人人羡慕的一对老夫妻,二人相濡以沫,共同度过37载的岁月。 奶奶最爱带丝巾,因为爷爷觉得奶奶戴丝巾的样子最幽美。每年,奶奶生日的时候,爷爷都会送给奶奶一条精致的丝巾作为爱的礼物。37年来,从未间断过。奶奶珍藏着爷爷送给她的每一条丝巾。

那一年,爷爷查出患了重症。家里人虽然没有告诉爷爷病情,但是爷爷还是从奶奶伤感的神情中察觉到了真相。 就在那一年的春天,在西湖边上,爷爷最后一次送出了丝巾…… 六年前的秋天,66岁的爷爷可怜去世了,把奶奶遗落在这个纷纭的世界。没有了爷爷的日子,生命变得黯淡无光。奶奶时常坐在摇椅上发呆,回忆那些相爱的时光。她不知道如何打发一个人孤独的没有爷爷的日子,于是,年近古稀的她去艺校报名学习吉他弹奏,她想用琴声、歌声表达对爷爷的思念。有了音乐相伴,她的心情也慢慢明朗起来。 每一天的早晨或是黄昏,她系上爷爷送给她的丝巾,抱着吉他,来到和爷爷相遇的西子湖边,唱歌给他听。 又是一个秋天,奶奶抱着吉他来到了爷爷的坟前……

新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

【课题】Unit 4 Don’t eat in class 【学习目标】: 1.学习识记本单元中的重点词组及单词。 2.初步理解本单元中重点单词及词组的用法。 【要点和难点】 理解掌握重点单词及词组的用法。 【导学指导】 (一)自主学习 写出并读出下列单词和短语: 校规迟到听音乐重要的 in the hallway Don’t fight. listen to music arrive late for class 外出______________ 清洗餐具____________ 铺床_______________ (对某人)要求严格___________________ 遵守规则_____________________ 到达_________ 准时____________ 餐厅_________________ (二). 合作探究 1. arrive v. 到达。是不及物动词,常用的短语为“arrive at +小地点”和“arrive in +点”;arrive 后如果加副词,at/ in 省略。 get to +地点指到达某地,to 后如果接副词,则to 省略。 reach 意为“到达”可直接跟宾语。 例1)I am always the first to ________ _________ the school. 2) They usually ________the school at five o’clock. 2. listen v. 听,倾听,指听的动作,为不及物动词,可以单独使用,但其后如接宾语则加介词to hear 表示听到,是指听得结果 例2. __________! Can you ________ anything? 听!你能听到什么? 3. fight v. n. 打架;战斗。 相关短语:fight about fight with fight against fight about 意为“为…..而战”“就….争吵”该短语后接名词代词或宾语从句,表示吵架的原因。 fight with 意为“与…..作战;与….打架”, with 后接表示人的名词或代词做宾语。 fight against 意为“抵抗…..;对抗……” 例3. We often _________ __________ who plays with the doll first. 我们常为谁先玩玩具娃娃而争吵。 Don’t ________ ________ your classmates. 不要和你的同学吵架。 _________ __________ poverty 与贫困作斗争。 4. put on; wear; in; dress put on 指穿上,戴上,强调穿衣的动作,其反义词组是take off, 后接代词it/ them 时,代词需放在词组中间。 wear 指穿着,戴着。强调穿衣的状态。 in 指穿着,戴着,后接表示颜色衣服的词,相当于wearing. dress 指穿衣服,表示动作,dress sb 给某人穿衣服,dress 做不及物动词时,表示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第四单元导学案设计含答案

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 一、单元学习目标 1.阅读浅显的文艺论文,把握核心概念,理清概念间的关系,理解作者观点。 2.梳理文章的论述思路,学习辩证分析问题的方法,提升思维品质。 3.发现疑难问题,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拓展阅读相关资料,有自己的见解。 4.学习文中介绍的读书和鉴赏方法,迁移运用,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获得读书的乐趣。 学习重点: 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理解作者观点。 学习难点: 激发学生对读书的兴趣和思辨能力,培养审美情趣,提升思维品质。 学法指导: 预习法、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比较阅读法 课时安排:5课时 二、单元导航 作者简介:1.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1621年因受贿为国会弹劾去职,此后居家著书。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随笔》是其文学方面的主要著作,开创了英国随笔这一特有体裁。 2.马南邨(1912—1966)邓拓的笔名,当代作家、杂文家、历史学家、著名新闻工作者,福建闽侯人。主要著作有:文论集《论中国历史的几个问题》、杂文集《燕山夜话》、《三家村札记》以及《邓拓散文》、《邓拓诗选》等。 3.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画家齐白石的弟子。李可染自幼即喜绘画,13岁时学画山水。43岁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49岁为变革山水画,行程数万里旅行写生,晚年用笔趋于老辣,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 4.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安徽桐城人。朱光潜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也是第一个在中国广泛介绍西方美学的人。他以自己深湛的研究沟通了西方美学和中国传统美学,沟通了旧的唯心主义美学和马克思主义美学,沟通了“五四”以来中国现代美学和当代美学。他是中国美学史上一座横跨古今、沟通中外的“桥梁”,是我国现当代最负盛名并赢得崇高国际声誉的美学大师。

五下语文第四单元导学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 亲爱的同学: 民族英雄林则徐曾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家国情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你对此又有怎样的解读?这一单元,我们将跟随六位爱国人物,从他们的动作、语言、神态中感受他们内心深厚的爱国情怀。一、单元概览 本单元围绕“家国情怀”这一主题,安排了四篇课文以及习作、语文园地等教学内容。四篇课文有表达爱国情怀的《古诗三首》;有介绍毛泽东主席痛失爱子时的坚强精神的《青山处处埋忠骨》;有介绍革命前辈刘伯承事迹的《军神》,还有介绍革命前辈方志敏事迹的《清贫》。课文从不同角度展现了战争中人的生存状态与精神品质,赞扬了无产阶级革命家意志坚强、处处以革命利益为重的崇高品质。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从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并且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最终形成习作:《他了》。 二、自主学习 下面,我们就要深入地自学课文了。你可以借助各种工具和资源,开始深入地自学课文啦!以下网络资源推荐你收藏。 1. “人教点读”APP,在线点读课文。 2. 关注公众号“统编版小学语文教师”,你可以同步获取在线课堂中每一篇课文的教学视频,知识点以及练习。 3. 古诗文网网址https://https://www.doczj.com/doc/c218038705.html,/可以查到课本中古诗的作者、注释、赏析等资料。 9. 古诗三首 【学习目标】 1.会认“仞、岳”等6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能正确书写会写字“仞、岳、摩、遗”等6个生字;会正确读写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4.体会古诗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习作《我和---- 过一天》写作指导精品导学案

习作《我和- 过一天》写作指导 导语: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作文是《我和- 过一天》。尽情发挥你的想象,本次习作是一篇想象作文,选择神话或者童话中的某一个你喜欢的人物,发挥想象。假如你有机会和这个人物过上一天,你们会去哪里?会做些什么?会发生什么事?下面是马老师为你收集整理的习作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我们看过很多神话和童话,里面的人物有的本领高强,爱憎分明,如哪吒、葫芦娃、有的机智聪明、惩恶扬善,如神笔马良、有的美丽纯洁、温柔善,如白雪公主、你了解他们吗?喜欢他们吗?你还喜欢哪些人物呢?如果有机会和他们中的某一位过上一天,你会选择谁?你们会一起去哪里?会做些什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把自己的想法和小组同学说一说,再写下来。写完后,听听同学的意见,认真修改,最后写清楚。 【写作目标】 1、了解童话人物,立足人物特点,展开想象。(重点) 2、挖掘学生的想象潜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兴趣。(难点) 【写作要求】 我们看过很多神话和童话,里面的人物有的本领高强、爱憎分明,如哪吒、葫芦娃;有的机智聪明、惩恶扬善,如神笔马良;有的美丽纯洁,如嫦娥、白雪公主。你了解他们吗?喜欢他们吗?你还喜欢哪些人物呢? 1.你最喜欢的童话或神话人物,他有什么特点呢? 2.想一想,他一般会做些什么呢? 3.如果你有机会和你最喜欢的童话人物过一天,你想要和他一起做些什么呢? 4.同桌互说互评,尝试口头习作 (1)要求说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2)互相评议,要一起做的事情是否符合人物性格。 【写作思路】 这是一篇童话创作的习作,我们该怎样去写呢? 发挥想象,在选材上多下功夫。写清事情的来龙去脉。抓外貌、动作、语言等描写,写出人物特点。 1、发挥想象,在选材上多下功夫。这次习作应该怎样选材呢?

第四单元语文导学案

13.散文家谈散文-- 白鹭第1学时导学案 定向导学 1.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文章内容,并说说作者的见解。在感悟作者情感的基础上,谈谈自己的独特感受和见解。 2.感受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在这个形象中寄托的思想感情。 自主学习 1.给加点字注音: 镶嵌( ) 嗜好( ) 赦免( ) 长喙( ) 蓑毛( ) 铿锵( )( ) 2.对《白鹭》一文的内容和形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种是( )。 A.作者通过对白鹭形、神细致生动的描写和情感的倾注,赞美了白鹭这一乡居常见的物象被人忘却了的平凡朴素的美。 B.作者借对白鹭平凡朴素美的讴歌,委婉地表达了对平凡、质朴的劳苦大众赞美的真情。 C.作者开篇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是因为作者本身是诗人,所以对富有诗意的白鹭情有独钟。 D.文章运用了对照、排比段等多种艺术手段,多角度多侧面地描写白鹭,表达了作者对白鹭这一平凡物象的独特发现与感受,从平凡中提炼出不平凡的意义。 3.猜谜语,打一动物霜衣雪花青玉嘴,群捕鱼儿溪水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合作交流 阅读《白鹭》,小组讨论下列问题: 1.作者为什么把白鹭比作“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诗”? (点拨:诗的语言凝练优美,富有音乐性。高度集中的反映社会生活,感情强烈。白鹭的形体优美,文中对白鹭在不同地点和时间的活动的描写,既表现了它优美的姿态,又揭示了它丰富的内涵,展示了它平凡而高洁的性格,因此它具有诗一样的形式和内容美。) 2.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描绘白鹭,体现白鹭之美? 3.用简洁语言概括出几幅有关白鹭的画面。 4.最能概括白鹭的美的一句话是哪两句? 5.文章采取了哪种修辞方法来描绘白鹭,起到了怎样的效果? 6.全文感情基调为赞美,为何作者又说“白鹭不会唱歌?” 质疑探究:通过学习,同学们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 小结检测 1.如何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2. 找出能透视全文主旨的句子。 3.《白鹭》的第⑤段所写的内容可分别用第①段和第②段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这两个词语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喜欢散文的原因是什么?(用《关于散文〈白鹭〉》原文回答) 5. 学完这篇文章以后,给自己怎样的启示? (温馨指津:借物抒情的散文往往由赞美物到赞美人,对物的感情其实就是对这种人的感情,回答此类问题要注意联系这一点。) 学习反思: 13. 散文家谈散文-- 《关于散文〈白鹭〉》第2 学时 定向导学 1.认识《白鹭》抓住对象“神”的特点加以表现而不拘泥于具体实在的描写的写作特点,并尝试学习这种写作方法。2.了解评论的一般写法和《关于〈白鹭〉》的写作特点及其好处。 自主学习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隽永( ) 睿智( ) 绮丽( ) 恬淡( ) liáo 廓( ) 冷jùn ( ) 2.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中有言:“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 著粉则太白,敷朱则太赤”。请从文章中摘录与之内容相近的语句。 3.请你仿照下列语段的表达形式再写两个短语,本文中提到的作家除外。因此我喜欢读各种风格的散文,喜欢鲁迅的深沉冷峻、巴金的自然真挚、茅盾的淳厚质朴、冰心的婉约清秀,也喜欢林语堂的幽默隽永、徐志摩的浓艳绮丽、汪曾祺的恬淡纯净、秦牧的博识睿智、、。 合作交流 学生自学课文讨论下列问题: 1.请同学们分组讨论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并概括各部分内容。 2.为什么介绍第1、2 节的内容? 3.在第3-- 7 段中,核心段落是哪一段? 第5、6 段引用古人与莱辛的话是什么用意呢? 质疑探究:通过学习,同学们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 小结检测: 写点评也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仿照下面句子写的点评,给其它两句作点评。句子: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点评:用排比手法表现出了白鹭外表很适宜、结构匀称的特点。 1. 句子: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点评: 2.句子: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预,看来像不是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 点评: 学习反思:

作文导学案

作文导学案学习内容1、写一位教过自己的老师 学习目标1.从学习写作的角度读懂例文《我的班主任》片断,回忆《师恩难忘》一文的写法,联系习作要点提示,领会通过具体生动的事例把人物写得细腻感人的方法。 2.根据作文的要求,自拟题目,抓住一两件事写一位老师。 学习重难点教学重点:围绕中心选择和组织材料。 教学难点:把人物动作、神态写得细腻感人。 学习过程复备栏(一)复习《师恩难忘》,明确写法。 1.指导学生重读《师恩难忘》。 (1)师恩“难忘”,师恩“深重”,田老师教了作者4年,发生的事很多, 作者选择了什么事来写?为什么要回忆这件事呢? (2)读了文章,我们仿佛“身临其境”,我们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感受呢? 2.学生朗读思考,教师检查点拨。 3.师生共同小结:由此可见,写人要选好典型事例,还要把人物写生动, 写具体。 (二)学习例文《我的班主任》,领悟写法 1.自读例文,想一想: (1)作者选择的事例有什么特点? (2)作者是怎样把人物写生动、写具体的?把描写冯老师动作、神态的 句子画出来,读一读。 2.分小组讨论、交流。 (1)选取生活中的日常小事,从“小”处见“大”。 (2)写时抓住了人物动作、神态来描写,细致入微,具体感人。如“一 只温暖的手扶着我的前额”,“慢慢地向上抬起”,“一双眼睛望着我”…… (3)相应地写出“我”的感受和反应。 (三)阅读习作要求,运用写法 1.指导学生阅读习作要求:“我们的成长无不渗透着老师的心血。像上面 上课时纠正写字姿势之类的事,哪个老师没做过?” 启发学生回忆所有教过你的老师(包括课外兴趣小组的辅导老师)。确定 其中一个,选择他(她)帮助、教育你的一两件事,认真想一想后来再写 下来。 2.选材:老师关心帮助你的事有哪些,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哪件事? 3.组织讨论:怎样才能把这件事叙述得生动具体4.拟题,完成初稿。5.组 织修改。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大学》节选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大学》节选 1.连线作者 《大学》原是《礼记》里的一篇。一般认为是曾子所作,也有人认为是秦汉时的儒家作品。宋代以前,《大学》在儒家思想学术中的地位并不是很突出,由于它论述了儒家为学治世的基本原理、原则、方针、步骤和方法等,所以中唐以后,逐渐受到儒家学者的重视。唐代韩愈、李翱始把它看做与《孟子》《易经》同样重要的“经书”。到北宋得到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大学》成为了儒家经典中重要的篇章。 2.整体感知 《大学》是体现儒家思想的一篇政论文。“大学”是对“小学”而言,是说它不是“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而是讲治国安邦的“大学”。“大学”是大人之学,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大学》一文不长,仅有短短的两千余字,但却是先秦、秦汉儒家学说的总括性著作,是儒家人生教育的道德纲领,也是维护封建宗法制度的政治纲领。《大学》以相当成熟的理论思维构建了一个中国封建社会儒家人生教育的总体框架,构建了一个中国封建社会士人人生发展的宏观图式。全篇将道德修养和政治议论结合在一起,将人生哲学和政治哲学合而为一,是儒家“入世”思想的全面体现。 1.识字注音 如恶恶..臭( ) 忿懥.( ) 敖. 惰( ) 桀纣..( ) 偾. 事( ) 絜.矩( ) 2.通假字 (1)此之谓自谦( ) (2)上恤孤而民不倍( ) 3.一词多义 (1)恶????? 如恶. 恶臭 彼恶知之 则思正身以黜恶 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 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2)修????? 欲修其身者 邹忌修八尺有余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英语第四单元导学案

Unit 4 Then an Now 课前演练 适当形式填空 1.You __________ (be not ) very tall then. 2.There _______________(be) no Internet in my time. 3.Grandpa _______________(can not) use computer then. 4.There ___________ (be) many trees and flowers there ten years ago. 5.___________(read) this story ,please! 英汉翻译 去骑自行车________________ 草坪______________ 饭厅____________ badminton________________ woke_________________ felt______________ easy ___________ look up _______________ everyday _____________ dream___________ every day______________ trip_________________ different_________________ 重点单词短语 dining hall 饭厅grass草坪gym 体育馆ago过去cycling 骑车ice_skate滑冰badminton 羽毛球star 星星easy 容易的different不同的active活跃的dream 梦想trip旅游go cycling 去骑自行车look up查阅 重点句子 1.There was no library in my old school.我以前的学校里没有图书馆 2.Tell us about your school,please.请给我们讲讲你的学校吧 3.There were no computers or internet in my time.我那时没有电脑也没有网络 4.Before, I was quiet. Now, I am very active in class.以前我很安静,现在我在 课堂上很活跃。 5.I was short ,so I couldn't ride my bike well. Now ,I go cycling every day.我以前个子小,自行车骑得不好,现在我天天骑自行车。 重难点精讲 1.either 作副词,表示“也”时通常用于否定句中,而且要放在句尾。 He can't play football, and I can't either. There was no cars , an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去没有汽车,也没有电脑。 2.There was no library in my old schoo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there be 结构的一般过去时态的否定句,表示“某地过去不存在某人或某物”。there be 结构的一般过去时态的肯定句句式为“There was/ were +主语+地点”,其否定句是在was/ were 后加no或not,即: There + was/ were + no +主语+地点 There +wasn't/ weren't +主语+地点 There was no bridge over the river= There wasn't a bridge over the river.河上以前没有桥。 There were no flowers in the garden.= There weren't any flowers in the garden.花园里以前没有花。 “no +单数名词”相当于“not a /an +单数名词”. “ no +复数名词/ 不可数名词”相当于“not any +复数名词/ 不可数名词”. 。所以上面例句中:no bridge= not a bridge no flowers= not any flowers There was no boy over there{写出另外一句}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二单元 写作 说明的顺序》赛课导学案_27

写作说明的顺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说明文中的说明顺序,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把握说明事物的特征,能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细致地观察和思考周围的事物,准确把握事物的特征。 重点、难点 能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属于说明文,准确地来说都属于事理说明文,像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梦回繁华》《中国石拱桥》等属于事物说明文。这些文章或说明事物特征,或阐明事理,都是按一定的顺序来进行的。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说 明的顺序有哪几种?我们在习作中怎样来运用它呢? 二、认知说明顺序 说明文的顺序主要有以下三种: ①空间顺序:即是按事物空间结构的顺序来说明。像介绍一座建筑、一处园林、一片山水。 ②时间顺序:是指按照事理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有时候,为了说明事物的制作过程,或者撰写实验报告,我们也常常按照步骤或程序的先后顺序来写,呈现出“过程”来,这是一种特殊的时间顺序。 ③逻辑顺序: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及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或由个别到一般,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原因到结果,分别做出说明。这种说明顺序一般运用于事理说明文中。 出示例文《我的卧室》,判断所运用的说明顺序。 三、选择说明顺序的标准。 一篇说明文采用何种说明顺序,一般应考虑以下三点: ①与说明对象有关。当我们是介绍一座建筑物或者景点时,我们一般采用的

是空间顺序,比如《梦回繁华》对《清明上河图》画面内容的介绍,就采用了空间顺序。当我们是介绍事物的发展过程时,就要采用时间顺序,比如法布尔的《蝉》介绍蝉卵孵化为幼虫到蜕皮再到钻入土中的过程,就采用了时间顺序。当我们是介绍事物的道理时,一般会采用的是逻辑顺序,比如《苏州园林》,先总说苏州园林的特点,然后从四个角度加以分说;《恐龙无处不有》用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这一事实,佐证“板块构造”理论,就采用了从现象到本质的顺序。 因此具体采用什么样的说明顺序,要根据说明对象而定。 出示练习一:思考:介绍一所学校、一只兔子、一个菜的制作、说明眼睛为什么会近视、介绍扇子的发展历史,各应用的说明顺序 反馈:学校(空间)、兔子(逻辑)、菜和制作(程序,也可说是时间)、近视原因(逻辑)、扇子的历史(时间) ②与说明对象的特点有关。说明文都是介绍事物和事理的文章,怎样写好一篇说明文,就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点来写,用合适的说明顺序有利于凸显说明对象的特点。如《大雁归来》一文,虽然是以动物(大雁)为说明对象,但作者主要是介绍其生活习性的,借以告知人们要保护动物,和动物做朋友,因此采用了逻辑顺序。 ③与说明内容有关。具体到写作实践中,采取哪一种顺序,并非一成不变,而是要视具体情况而定。通常情况下,一篇说明文往往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如《中国石拱桥》全篇采用了从概括到具体的顺序,而在举桥梁例子的时候,釆用了从古到今的时间顺序。如介绍我们的学校就应该以空间顺序为主。 四、小试牛刀 (一)介绍兔子 1、外形:颜色、耳、眼、嘴、尾、四肢等 2、习性:性格、吃和睡、活动、繁衍后代 3、用途:皮、毛、肉和观赏价值 4、品种的发展: (以逻辑顺序为主) (二)向未到过牟罗寨的人介绍牟罗寨,注意合理地安排顺序,注意详略安排,字迹工整,字数在500字以上。

2020春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单元-单元学案

4.1 千以内数的认识 项目内容 1.口算。 9+1=99+1= 2.阅读教材第28页例1。 分析与解答: (1)3个一百就是300,所以应该在计数器的百位上拨()个珠子。 (2)一面正方体是100个,一共有3面正方体,所以有()个百,即300;一摞正方体有 10个,一共有2摞,所以有()个十,即20;单个的小正方体有4个,所以总共有() 个小正方体。在计数器上拨出这个数,百位上拨()个珠子,十位上拨( )个珠子, 个位上拨()个珠子。 3.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几百几十几。 4. 二百五十四是由()个百、()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5.右图里有()个百、()个十和()个一。 温馨提示知识准备:100以内数的认识与应用。 学具准备:小棒。 参考答案

1.10100 2.(1)3(2)32324324 3.略 4.254 5.426 4.2 千的认识

项目内容 1.思考:在数数时,当数到九百九十九时,接下去应该数多少? 2.阅读教材第29页例2。 分析与解答: 在数数的过程中,特别要注意接近整百、整千时数的数法。一个一个地数,一十一十地数,还是一百一百地数,不论哪一位满十,都要向前一位进一。 (1)三百五十、三百六十、三百七十、三百八十、三百九十、四百、四百一十、四百 二十、四百三十、()、()、()…… (2)九百八十九、()、九百九十一、九百九十二、九百九十三、九百九十四…… 3.数数时,不管是一个一个地数、一十一十地数,还是一百一百地数,都要注意个位满 十向()位进一,十位满十向()位进一,百位满十向()位进一。 4.10个一百是()。 5.在计数器上一边拨珠一边数。 (1)一十一十地数,从八百六十数到一千。 (2)一个一个地数,从七百八十六数到八百零五。 6.接着下面各数再数出5个数。 五百零七二百九十八九百九十五 温馨提示知识准备:几百几十几的认识。 学具准备:计数器。 参考答案

2016版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单元写作 学会宽容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学案 新人教

单元写作 学会宽容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 【题目展示】 (教材78页写作练习)阅读下面的材料,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议论文。 一位著名的小说家去世了,在他的文稿中发现了一张未来小说的创作构思提纲,其中突出强调的是这样一个主题:“一个严重分裂的家庭继承了一幢房子,他们只好居住在这幢房子里。”这是一幢巨大的世界房屋,人们只好一起居住在里面——黑人和白人、东方人和西方人、非犹太人和犹太人、天主教教徒、穆斯林教徒和佛教徒——一个在思想上、文化上和兴趣爱好上不适当地分裂开来的家庭,由于他们根本无法再分散地生活,所以必须懂得以某种方式共处。 【思路导引】 提炼中心法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这则材料的中心应是“所以必须懂得以某种方式共处”,由此,我们可将立意定为“学会宽容”“学会尊重”“互相理解”“以和为贵”等。 【佳作赏析】 退一步,海阔天空 古人云:“退一步,海阔天空。”很多时候,退一步看似你吃亏了,其实,却维护了大局的稳定与和平。 一位著名的小说家去世后,人们发现它的文稿中有这样一个美好的世界:所有的人不分种族肤色信仰地居住在一起,懂得了特殊的相处模式。看起来很令人惊讶对不对?其实他们是被迫住在一起,但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忍让,学会了宽容,学会了退一步。 我忆起德国的那场屠杀。犹太人布满血丝的双眼,抑不住惊恐的表情,全民族只能静待屠刀断开他们的首与躯干,他们甚至不知道这场屠杀是因为什么。因为那个可笑的理由:犹太人是个聪明的人种,如果不杀光他们,他们将在不久后统治世界。于是,犹太人柔软的心被“朋友”划开,滚烫的鲜血染红了大地。他们的“朋友”没有选择退一步与他们共同发展学习,为世界进步而努力;他们的“朋友”选择上前一步,激进一步,刺痛他们的心。若退一步,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先进的设备,我们将学习到更精妙的知识;若退一步,我们会有更多的朋友,得到更多对方的关爱;若退一步…… 我看到了马丁·路德·金眼中浸满了泪水,他站在那小小的台上,向众多的兄弟同胞诉说着他的理想。然而在他构建美好家园时,还有无数黑人被白人凌辱。同样奔流的血液,同样明亮的眼眸,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黑人的手足同胞——白人并没有选择退一步,他们肆意的嘲讽、欺凌,只因为那比他们更多接受了阳光洗礼的肤色。若白人退一步,那片大陆会更早进入安宁祥和的气氛;若退一步,那片土地会少一些承载血腥与杀戮;若退一步…… 我想起了安徽桐城的“六尺巷”。当朝宰相张英的家人重修房子,与邻居发生争执,寸土不让。张家人修书张英,让他用权力摆平。张英回复家人“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让他三尺”缓和了矛盾,和睦了邻里。退一步,让我们的环境和谐美好;退一步,让我们的心胸更加开阔;退一步…… 浮躁的现世,有多少令人悲痛的消息不是出自针锋相对?不是出自那寸步不让?生命所

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导学案

《语文园地》导学案 一、新课导入 (小结单元知识引入) 1.师:同学们还记得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几篇课文吗? 2.生反馈:《古诗三首》《少年中国说(节选)》《圆明园的毁灭》《小岛》,还进行了《二十年后的家乡》的习作训练。 3.师:是的,无论是阅读还是习作,都与自己的国、与自己的家乡不可分。正如艾青先生所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今天,我们就以本单元《语文园地》“交流平台”为切入,进一步感受这份爱国爱家的情怀。 4.板书课题:语文园地 二、目标引领 (一)知识与能力 1进一步学习通过不同方法,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在朗读中准确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通过调整语速、语调和节奏,让朗读充满感情。 2.学习褒义词和贬义词两种词语的不同表达效果。 3.体会顿号和逗号的不同用法。 4.学会抄、写诗句的行款格式,注意字的笔画、结构等书写细节。 5.积累有关褒义和贬义的成语。 (二)过程与方法 1.在课文内容的回顾中,进一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结合课文中的词句,进行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3.在读读记记中积累词汇。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交流的同时,增强爱国爱家的情感;在鉴赏和抄写古诗中,端正书写态度,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三、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PPT出示教材63页框内文字 1问题引领: (1)上面的文字里,交流了哪几种体会课文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2)你还能用什么方法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提示: (1)指名学生朗读这段文字,边听边想,主要交流的是什么内容。 (2)学生自由朗读,自主学习:思考这段文字从哪几个方面交流了领悟课文思想感情的方法。 (3)再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方法体会到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4)进行合作探究,各自交流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方法。 (5)汇报小组学习情况,教师引导学生评价、补充。 体会课文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背景了解法——知道了陆游和林升写作《示儿》和《题临安邸》的背景,就能理解陆游的爱国心,林升对南宋统治的愤慨情。 资料辅助法——参看资料,了解了圆明园内的陈列和建筑群,就知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