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调剖和调驱的区别

调剖和调驱的区别

调剖和调驱的区别
调剖和调驱的区别

调剖和调驱的区别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从注水井封堵高渗透层时,可调整注水层段的吸水剖面,这称为调剖。为了调整注水井吸水剖面,改善水驱效果,向地层中、高渗透层吸水能力较强的部位或层段注入化学剂,降低中、高渗透层的渗透率,提高低渗透油层的吸水能力,这种工艺措施叫注水井调剖。主要作用:为了调整吸水剖面,缓解层间矛盾

调驱技术,就是将由稠化剂、驱油剂、降阻剂和堵水剂等组成的综合调驱剂,通过注水井注入地层。它可在地层中产生注入水增粘,原油降阻,油水混相和高渗透层颗粒堵塞等综合作用。其结果,就可封堵注水井的高渗透层,均衡其吸水剖面,降低油水的流度比,进一步驱出地层中的残余油,并可在地层中形成一面活动的“油墙”,产生“活塞式”驱油作用,以降低油井含水提高原油采收率。

其中的驱油剂可与原油产生混相作用,有效地驱出残余油,在地层中形成向油井运移的类似于活动的“油墙”的原油富集带,具有较长期的远井地带调剖作用。堵水剂可对地层的高渗透大孔道产生封堵作用,均衡其吸水剖面,使驱油剂更有效地驱油。调剖剂可不断地调整地层的吸水剖面,并可更有效地驱油。它对低渗透地层的渗透率无伤害,用它对注水井进行处理后,在同样的注水量下,注水压力下降或上升的幅度不大。

该技术的适应性广,它适应于地层渗透率大于μm2的砂岩和灰岩地层;注水层厚度大于5m,对应油井原油黏度大于1mPaS,含水大于70%的注水井;无边底水或边底水影响不大油藏的油水井对应率较高的注水井。

字面上也是可以理解:调剖就是调整吸水剖面,降低层间矛盾,调驱就是调整驱动方式。

浅7631区块水井调剖效果分析

浅7631区块水井调剖效果分析 浅7631区块水井调剖效果分析 摘要:浅7631 区块IV油层组水淹水窜现象严重,高含水现象普遍存在,堵水封窜形势严峻,加上单井层数少,导致提液难度大。为了实现控水稳油的目标,更好的开发浅7631区块,在多次封堵效果欠佳的基础上,开展了水井整体调剖控水实验,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含水上升、产量递减的趋势,有效提高了该区块的整体开发水平。 关键词:水井调剖封堵控水增油 一、区块目前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非均质性导致平面矛盾突出,高含水现象突出 浅7631区块在投产三年后,非均质性导致主产层水窜现象严重,整体含水激增,含水上升率高达21%,目前的74口油井中含水超过50%的有40口,占总油井数的54.1%,含水大于80%的油井有24口,占总油井数的32.4%,整个区块的综合含水率已由开发初期的5.42%激增到目前的66%,而水淹水窜井仍然以每年12%的速度增加,开发形式不容乐观。 2.潜力层少,调整开发方式难度大且效果差 浅7631区块主产层为SIV2、SIV3,一旦主力油层发生水淹,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到接替层,因此层间调整难度大,空间小[1]。对有测试数据的15口井的吸水剖面进行统计发现,SIV2、SIV3、SIV4相对吸水比例为38%、31%、31%,小层相对吸水比例接近于1:1:1,结合有产液数据的10口油井分析,显示该三个层都已见谁,平均含水71. 5%、77. 2%、68%,含水比例也接近于1:1:1。因此注水方式调整有很大难度,余地很小,如何控制含水上升速度是摆在油田开发者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2]。虽然进行过结构和开发方式调整,但是效果不理想,产量递减的形势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该方案效果不理想[3]。 二、水井调剖效果分析 2012年在浅7631区块对15口井进行调剖作业,区块日产油量

中水深度处理系统计算书

记录编码:100-FA04621CT-Y5-JS-H02 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 年月日北京

再生水深度处理系统计算 一、设计依据: 1.机组规模:电厂本期建设规模为2×E级燃机-蒸汽联合循环供热机组,留有二期扩建2×E级机组的场地。 2.用水水源及水质:电厂用水水源天津武清污水处理厂三期出水320m3/h;龙凤河水水作为备用水源。水质报告见附件。 3.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用水水源为循环水排污水。 二、循环水石灰处理系统 1、循环水石灰处理系统确定: 为了循环水系统运行方便,循环水石灰处理系统本期一次建成。根据水源情况、各用水点对水质的要求及水量平衡的结果,该系统采用如下方案: 该系统中,处理再生水的机械加速澄清池与处理循环水排污水的机械加速澄清池互为备用。 2、石灰加药量计算: 1)计算公式: 根据《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4册)》,消石灰加药量按下式计算: (1)当H Ca ≥H Z 时, CaO=28(H Z +CO 2 +F e +K+α)(g/m3)

(2)当H Ca ≤H Z 时, CaO=28(2H Z -H Ca +CO 2 +F e +K+α)(g/m3) 式中: CaO——石灰投药量(g/m3) H Ca ——原水中的钙硬度(mmol/L) H Z ——原水中的碳酸盐硬度(mmol/L) CO 2 ——原水中游离二氧化碳的含量(mmol/L) F e ——原水中的含铁量(mmol/L) K——凝聚剂(铁盐)的投加量 (mmol/L) α——石灰(Ca(OH)2)过剩量 (mmol/L),一般为0.2~0.4 mmol/L。 2)设备选择 (1)石灰乳计量泵选择: 经计算,循环水排污水处理系统投药量为:49kg/h;排污水处理系统投药量为:38kg/h。 石灰乳含量按3%计, 混合水处理系统及循环水排污水处理系统石灰乳计量泵流量为: 49÷0.03÷1000=1.6t/h 黄河水处理系统石灰乳计量泵流量为: 38÷0.03÷1000=1.3 t/h (2)石灰筒仓选择 经计算,消石灰粉10天的消耗量约:33m3,(详细计算过程见附表),故选择2座石灰筒仓,每座有效容积20m3。 3)石灰加药系统主要设备明细表

深度调剖个性化优选及试验效果

深度调剖个性化优选及试验效果 【摘要】本文针对X区块油藏条件、地质特征和开发特点,优选出适合X 油田的最佳调剖剂为铬离子调剖剂;同时根据调剖试验井组的视吸水指数、含水饱和度、调剖井组含水等情况,结合调剖井的注入剖面资料和调剖层的连通油井数及方向及注入的层段相对吸液量及调剖的层位,优化设计了调剖厚度、调剖半径及注入方式;经现场试验,取得较好效果。 【关键词】深度调剖聚合物凝胶调剖剂 1 调剖目的层现状 调剖目的层分别发育内前缘相砂体,分流平原相砂体,发育厚度大,连续性好,井网对砂体的控制程度也较高。 1.1 油层连通状况 试验区油井以两向和多向连通为主,砂岩连通厚度比例为98.26%,有效连通厚度比例为99.61%,试验区砂岩水驱控制程度达到99.55%,有效水驱控制程度达到99.87%。目的层以多向连通为主,连通砂岩厚度比例为92.87%,有效厚度连通比例为94%,砂岩和水驱控制程度都达到100%。 1.2 油层动用状况 统计该井区及周围水井同位素吸水剖面资料,目的层在停注前吸水层数比例为92.31%,有效厚度吸水比例为100%。目的层动用好。其中三口调剖井同位素吸水资料显示,目的层相对吸水量为33.5%~75.5%,较高,并且层内高渗透层段单层突进现象严重,从周围连通油井目的层段补孔结果显示含水均在95%左右。通过上述分析说明,所选调剖目的层整体动用好,存在单层突进现象,水驱调整难度大,即使通过停注、周期注水等方法仍然不能起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如表1)。 2 调剖方案设计 2.1 有机铬调剖剂的配方优化 铬离子调剖剂以聚合物、交联剂、高效稳定剂组成,三种主要成份的浓度可调。室内实验采用现场污水、中分聚合物、有机铬交联剂对铬离子调剖剂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聚交比、稳定剂、聚合物浓度对凝胶强度均有较大影响,根据实验结果确定了适宜的调剖剂配方,综合考虑聚合物凝胶的成胶强度和化学剂成本,调剖配方中选定主段塞聚合物浓度为1800mg/L,前置段塞和封口段塞聚合物浓度为2000mg/L。

饮用水深度处理工艺设计

饮用水深度处理工艺设计 [摘要]针对饮用水水源有机物污染现象日趋严重,常规水处理工艺已难以生产出符合水质标准的饮用水,本文在常规饮用水处理的基础上设计了饮用水深度处理工艺,采用臭氧+砂滤+生物活性炭的新型组合工艺,能够有效保证饮用水的安全性。 [关键词]饮用水;深度处理;臭氧;生物活性炭 1.设计背景 饮用水的质量与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身体健康息息相关。由于人们对饮用水水质的要求在不断提高,我国也提出了比现行饮用水水质标准(GB5749-85)更严格的2000年城市供水水质目标。 2.设计思想 2.1活性炭吸附 活性炭是一种具有较大吸附能力的多孔性物质。活性炭吸附在常规处理基础上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最有效最成熟的水处理深度处理技术。实验研究表明,饮用水处理中活性炭吸附去除的有机物的分子量主要分布在500-1000u(道尔顿)之间,分子量过大或过小吸附作用都较差。 2.2臭氧氧化 臭氧是一种氧化剂,它可以通过氧化作用分解有机污染物。臭氧可氧化溶解性铁、锰、氰化物、酚、致嗅物质和有色物质、生物难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等。 2.2.1去除无机物 臭氧预氧化可去除大多数无机物,但预氧化后必须有过滤或凝聚一絮凝一沉淀处理措施,以除去金属离子氧化后形成的不溶物。 2.2.2促进凝聚一絮凝处理 低剂量03(0.5g/m3lg/m3)就足以强化凝聚一絮凝处理。因为一些大分子溶解状污染物被03氧化后分子的极性变大,可与其他含有氢原子的有机物形成氢键,增加分子量,当这种达到一定程度时,溶解度将降低,产生微絮凝效果。 2.2.3氧化天然有机物 地表水和地下中含有大量会使水质恶化的有机物,另外,在末端氧化中腐殖

采油一厂注水井调驱调剖管理办法

采油一厂注水井调驱调剖管理办法采油一厂注水井调驱、调剖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规范化管理注水井调驱、调剖作业,确保注水井调驱、调剖作业的必要性、有效性;减少不必要的调驱、调剖作业,提高作业成功率、经济效益;加强注水井调驱调剖作业的系统化、精细化、规范化管理;根据我厂近几年来注水井调驱、调剖实施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主要包括:涉及部门、工作流程、部门职责划分,调驱、调剖施工实施、管理。 第二章注水井调驱、调剖必要性、涉及部门及工作流程第三条注水井调驱、调剖是一种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的水井措施;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增油控水技术,能够有效的控制注水井的单层突进,封堵高渗层、启动低渗层,增大注水波及面积,提高驱油效率。注水井调驱、调剖涉及到多个部门,加强各部门的沟通、协调,是完成注水井的调驱、调剖施工的必要条件。第四条注水井调驱、调剖作业涉及到的部门有:注水项目办公室、开发地质研究所、工程技术大队、生产技术科、生产运行科、注水大队、采油作业区、物资供应站、设备科。 第五条注水井调驱、调剖工作工作流程如下:筛选可进行施工的注水井?查询井史落实井况(达不到要求整改)?编制地质设计?获取注水井数据(注水情况、井口压力、吸水剖面、压降曲线、吸水指示曲线)?编制施工方案?审核、审批施工方案?施工准备工作?施工?完工验收?效果评价?费用签证。 第三章调驱调剖工作涉及单位职责划分

第六条注水项目办公室主要负责协调、联系相关单位;负责注水井调驱、调剖工作计划制定、落实井况、注水井整改、设计施工方案审核、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支持、施工完成后的效果评价工作及费用签证。 第七条开发地质研究主要负责作业井的筛选、计划制定、编制地质设计、安排队伍测试注水井吸水剖面资料,对施工后的效果进行评价。 第八条工程技术大队主要负责协调制定作业计划、编制优化施工方案、制定用料计划、监督施工、完工验收,对施工后的效果进行评价。 第九条生产技术科作主要参与调驱、调剖井的筛选和计划的制定,并在整个工 作中提供技术支持。 第十条生产运行科负责参与注水井调驱、调剖计划制定,协调、解决施工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第十一条注水大队作为调驱调剖工作的主要现场施工单位,负责调驱、调剖工作的准备工作、安排队伍现场实施、监督。 第十二条采油作业区主要负责注水井的整改,提供注水井的相关资料(注水情况、压降曲线、吸水指示曲线)。 第十三条物资供应站组要负责调驱调剖工作中所需化工料的采购工作。第十四条设备科主要负责调驱、调剖施工前接电和施工完成后的拆电工作。 第四章调驱调剖工作流程中的管理实施 第十五条注水井调驱调剖施工井的优选 1. 选井原则 (1)注水井注水情况好,能够达到配注要求。 (2)注水井吸水剖面不均匀,单层突进严重。 (3)注水井压降曲线十分明显,吸水指示曲线启动压力低。

调剖机理

各种调剖机理: 泡沫调剖剂机理 泡沫调剖就是利用泡沫对地层孔喉的封堵作用而迫使蒸汽转向,提高采收率的一种方式。泡沫是气体在液体中的粗分散体系,构成蒸汽泡沫的主要成份是表面活性剂,与普通泡沫不同的是,用于稠油吞吐井中所产生的泡沫必须耐高温,表面活性剂在注蒸汽的地层条件下能产生泡沫并能稳定一定的时间。泡沫调剖依赖其在注汽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泡沫封堵高渗透地层的咽喉地带,注入蒸汽由于压力增高而转向其它孔隙,平面上提高蒸汽的波及面积,纵向上增加低渗透层的吸汽量,从而提高注汽效率。其优点在于对地层伤害较小,经过半衰期后,其泡沫缓慢、自然解堵;其施工简单、方便。其缺点在于封堵压力较低,有时达不到要求的理想压力,对水窜没有控制能力;泡沫稳定性受稠油特性、储层粘土含量、水质影响很大,使应用受到较大限制。要获得较理想的封堵效果,需要持续不断地挤入药剂,以维持泡沫稳定和处理周期,造成成本过高。另外,目前国内可供选择的起泡剂较少,进口起泡剂成本较高,使现场应用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 聚合物调剖剂机理 聚合物堵水调剖剂一般由聚丙烯酰胺单体等高分子或聚合物单体、引发剂、交联剂等组成的,它是由水井调剖剂转变而来的。在地层条件下,单体在引发剂、交联剂的作用下交联聚合形成具有高弹性、高强度的聚合物凝胶,堵塞地层大孔道,封堵高渗透水层,起到调整吸汽剖面的作用。其特点是具有吸水膨胀性,增加封堵效果。其封堵性能与已成熟应用的水井调剖剂类似,不同点在于选择不同的交联剂,使已形成的冻胶在高温蒸汽的作用下能维持凝胶状态,稳定一定的时间,从而起到促使蒸汽进入低渗透层的目的。其技术的困难之处在于选择交联剂。该技术的优点在于技术成熟、封堵强度高,封堵时间、强度可依现场要求调节。其缺点在于无选择性,封堵高渗透层的同时也会封堵低渗透油层,施工时对机械设备的要求较高,施工时易发生事故,如堵死管柱、挤注管线等,其次其药剂本身具有一定的毒性和吸水膨胀性,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也可能会对周围的牲畜造成伤害。 木质素、拷胶类堵水调剖剂利用拷胶、改性拷胶、单宁或提取的木质素与甲醛等配制成堵剂,根据注蒸汽温度及凝胶时间的要求配制成不同浓度。其机理与聚合物调剖剂类似,不同点在于生成的堵剂液与原油有一定的相溶性,从而具有一定的封堵选择性。 固体颗粒调剖剂机理 该类堵水调剖剂侧重于堵水,它由固体颗粒、交联剂、表面活性剂等按比例复合而成,其固体颗粒有生物钙粉、矿物粉、粉煤灰、钠膨润土等等,其交联剂具有固化作用,为弱胶联,可胶结无机颗粒及地层岩石,防止颗粒在流体冲刷下运移,在胶结中以固体颗粒作为骨架材料,表面活性剂可使岩石表面润湿反转,通过交联剂把固体颗粒和岩石松散胶结,提高高渗透层的吸汽阻力。还可以通过颗粒封堵高渗透层和高出水层,从而大幅度降低油井含水。其优点在于对底水及窜槽水封堵效果较好,对高出水层的封堵强度高,有效期长,有效率高。对油井含水大于80%的油井也有较好的封堵效果,尤其对于目前处于吞吐中后期的油井形成的高渗透带、大孔道更具有较好的堵水封窜能力,提高了采收率,也使部分高含水井重新走上正常生产。其缺点在于药剂无明显的选择性,只能依靠地层的选择性,由于稠油井的油水粘度差异大,所以,低粘度的堵剂溶液进入水层的阻力比进入油层的阻力小,堵剂优先进入出水层。它对出水原因较复杂的油井封堵有效率较低,另外在施工中应注意对最终挤注压力的选择,要根据地层的渗透率、含水饱合度等选择不同的最终挤注压力,以免对出油层位的渗透率造成影响。 复合调剖剂机理 复合调剖剂种类较多,它主要是针对单一调剖剂的缺点而设计的,单一的调剖剂有其

水的深度处理DOC

水的深度处理 水中溶解的有机物大致可以分成四类:(1)可吸附与可生物降解的;(2)可吸附但非生物降解的;(3)非吸附但可生物降解的;(4)非吸附与非生物降解的。当进入活性炭滤池水中的有机物可以生物降解的,或者经预臭氧氧化后变成可生物降解的,都起到了减少活性炭的吸附负载,从而延长了活性炭使用寿命的作用。 在水源水质不断恶化的条件下,要使自来水达到新的水质标准要求,视水源水质的不同,有些是可以强化常规处理即可达到标准;有些必须将常规处理工艺改造成深度处理工艺,增加去除溶解性有机污染物、臭味与氨氮才能达到标准的要求。深度处理是在强化常规处理的条件下,增加活性炭吸附、生物预处理等构筑物。 1、深度处理技术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1、投加氧化剂 投加高锰酸钾、臭氧、过氧化氢、二氧化氯等氧化剂取代氯,使氯的消毒副产物减少,可以改善水的混凝条件,将粘附在胶体表面的有机物氧化,使胶体容易凝聚下沉。 1.2、活性炭吸附(下节内容讨论) 1.3、生物预处理 如原水中氨氮高,则采用生物预处理去除。 1.4、膜技术 微滤(孔径约0.1μm)和超滤(孔径约0.01μm),在给水厂可取代砂滤,超滤可去除细菌、病毒等颗粒污染物,但对溶解性小分子有机污

染物和臭味物质不能去除,可去除CODMn约10%(主要去除1万以上分子量)。 2、活性炭的吸附性能: 任何碳质原材料几乎都可以用来制造活性炭。植物类原料有木材、锯末、果壳、蔗渣、纸浆、废液等。无机类原料有褐煤、烟煤、无烟煤、泥炭、石油脚、石油焦炭、石油沥清等。 活性炭的制造主要分成碳化及活化两步。碳化有多种作用,一是使原材料分解放出水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及氢等气体,二是使原材料分解成碎片,并重新集合成稳定结构。原材料碳化后成为一种由碳原子微晶体构成的孔隙结构,其表面积达200~400m/g。活化是在有氧化剂的作用下,对碳化后的材料加热,以产生活性炭。活化过程大致所起的3个作用:(1)生成新的微孔或将原来闭塞的微孔打通;(2)扩大原有的细孔尺寸;(3)将相邻细孔合并成更大的孔。经活化后就产生更完善的孔隙结构,并使比表面积可达1000~1300m/g。活化过程同时把活性炭表面的化学结构固定下来。 活性炭的孔隙大小可分成微孔、中孔和大孔三级,其孔径分别为<2nm、2~6nm和60nm~10μm。活性炭以粉状(粉状活性炭PAC)和粒状(粒状活性炭GAC)两种形式应用。 粉炭的粒度为10~50μm,直接投入水中,一般与混凝剂一起联合使用,很难回收重复利用,粉炭只用于投量少或间歇处理的情况。 颗粒活性炭包括柱状炭和破碎炭二种,前者是制备好的粉末活性炭通过煤焦油等粘接材料通过粘接、成型工艺制成一定大小园柱颗粒,直

饮用水深度净化技术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第35卷 第6期2003年6月  哈 尔 滨 工 业 大 学 学 报 JOURNAL OF HARBIN INS TITUTE OF TECHNOLOGY   Vol .35No .6 June ,2003 饮用水深度净化技术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刘淑彦,王秀蘅 (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90) 摘 要:常规的给水处理工艺以去除浊度和细菌为主要目的,对有机物尤其是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能力很低,因此有必要对饮用水进行深度净化.通过对目前饮用水深度净化技术的分析,提出采用臭氧、活性炭和膜联用深度处理技术,供给管道直饮水是目前我国城镇供水的必然趋势.关键词:饮用水;深度净化;臭氧;活性炭;膜中图分类号:T U9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367-6234(2003)06-0711-04 S tatus an d develo pment trend of ad vanced d rinking water treatment tech nolo gies LI U Shu -yan ,WANG Xiu -heng (School of M unicipal and Enviro nmental Eng ineering ,Harbin Institute of T echnolog y ,Harbin 150090,China ) A bstract :The aim of the no rmal treatment of drinking w ater is to remove turbidity and bacteria ,but it is not efficient to remove o rganism ,especially to dissolve organism .The necessity to advance treatment of drinking w ater throug h analyzing the recent w ater quality status of municipal w ater supply in China .Ac -co rding to application and study actuality of advanced treatment technology ,imperative to treat drinking w ater w ith activated carbon ,ozone and membrane through dual system .Key words :drinking water ;advanced treatment ;ozone ;activ ated carbon ;membrane 收稿日期:2002-04-29. 作者简介:刘淑彦(1956-),女,高级工程师. 我国自来水处理工艺90%以上仍采用20世纪初形成的混凝、沉淀、过滤和加氯消毒的常规工艺.这种工艺是建立在有合格水源的基础上,以去除浊度和细菌为主要目标,对有机物尤其是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能力很低(20%~30%).2000年,我国7大重点流域地表水普遍存在有机污染,各流域干流仅有57.7%的断面满足我国供水水源Ⅲ类水质的标准[1];新的病原微生物隐孢子虫、微孢子虫尺寸小(1~5μm ),很难用常规过滤技术去除,而且对加氯消毒有很强的抗性[2] ;含有机污染物的水经加氯消毒后还会产生有机卤化物等“三致”物质.供水水质的下降严重危害健康,已引起供水行业和居民的极大关注. 1 饮用水深度净化的目的与对策 改善饮用水水质有两条途径:一是控制污水 的排放量及提高污水处理率,保护饮用水源[4]; 二是强化处理工艺对受污染水源进行深度处理.经过深度净化后的饮用水应去除三卤甲烷等有机污染物,不危害健康;去除病原菌和病毒,不引起传染性疾病;硬度和矿质元素含量适当,有益健康 [5] . 我国不宜将深度净化工艺设于自来水厂,因 为要在所有水厂加设深度处理工艺,改造和运行费用相当可观.如加设臭氧活性炭工艺会使自来 水厂的基建费用增加50%[4] ,且市政供水中只有 2%用于生活饮用,其余为工业和消防等用水,全面提高市政供水水质是不经济的.再者,我国中小城市陈旧的铸铁供水管网和二次供水设施也会对深度处理的出厂水造成二次污染.在小区设置集中净化装置供给管道直饮水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取用便利,卫生可靠,已在哈尔滨、上海和深圳等地推广应用 [6] .广州市政府明文规定新建小区和 公共场所必须配套分质供水系统[7]. 我国目前的分质供水方式是在厨房设置一根深度净化水管,供给烹饪和饮用水.其余生活用水

污水深度处理分级工艺划分

污水深度处理分级工艺划分 污水深度处理需要根据水质污染和危害情况选用不同的处理级别,确保污水排放符合国家规定标准,尤其是化工污水处理要求更为严格。 污水深度处理工艺级别划分 一级处理 该步骤主要去除污水中呈悬浮状态的固体污染物质,物理处理法大部分只能完成一级处理的要求。经过一级处理的污水,BOD一般可去除30%左右,达不到排放标准。一级处理属于二级处理的预处理。 二级处理 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质(BOD,COD物质),去除率可达90%以上,使有机污染物达到排放标准,目前使用比较广泛的是短纤维,悬浮物去除率达95%出水效果好。 三级处理 进一步处理难降解的有机物、氮和磷等能够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可溶性无机物等。主要方法有生物脱氮除磷法,混凝沉淀法,砂滤法,活性炭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和电渗析法等。

化工污水处理设备整个过程为通过粗格栅的原污水经过污水提 升泵提升后,经过格栅或者筛率器,之后进入沉砂池,经过砂水分离的污水进入初次沉淀池,以上为一级处理(即物理处理),初沉池的出水进入生物处理设备,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其中活性污泥法的反应器有曝气池,氧化沟等,生物膜法包括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法和生物流化床),生物处理设备的出水进入二次沉淀池,二沉池的出水经过消毒排放或者进入三级处理,一级处理结束到此为二级处理,三级处理包括生物脱氮除磷法,混凝沉淀法,砂滤法,活性炭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和电渗析法。二沉池的污泥一部分回流至初次沉淀池或者生物处理设备,一部分进入污泥浓缩池,之后进入污泥消化池,经过脱水和干燥设备后,污泥被最后利用。 经过三级污水深度处理处理后的,出水水质即可满足污水排放水质标准,如若想污水回用,则需再经过深度处理才能满足水质要求。

再生水深度处理方案设计调研报告材料201306

再生水深度处理方案调研报告 xxxxxx热电有限公司 2013年06月

目录 一、第一部分:电话调研情况 (3) 二、第二部分:实地调研情况 (5) 三、第三部分:结论分析 (15) 四、第四部分:附件 (17)

为了解火电厂再生水深度处理方案的应用情况,充分做好xxxxxx2×350MW冷热电联供机组工程再生水深度处理方案选择工作,xxxxxx热电有限公司技术人员与设计院人员近期对相关电厂进行了电话调研和实地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第一部分电话调研情况 一、采用石灰石处理的电厂情况

二、采用膜处理的电厂情况 第二部分实地调研情况

华能包头第三热电厂 一、工程概况 华能包头第三热电厂2×300MW供热机组是亚临界湿冷机组。 1号、 2号机组分别于2006年10月和2007年3月投产。 原设计电厂的工业用水水源为包头市北郊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排放水,中水设计处理水量为1600t/h。经过调研,现电厂的循环水补水水源为包头市北郊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排放水和城市自来水,用水比例约为8:2,锅炉补给水水源采用城市自来水。调研期间,正值1号机组大修,仅2号机组运行。电厂总用水量约为800t/h。 二、中水岛系统介绍 中水岛的处理系统流程:进水→曝气生物滤池→石灰混凝澄清→重力滤池→出水。 详细流程图如下:

三、采用石灰石法使用情况 中水水质经过调研,该厂中水来水主要指标中,生化需氧量(BOD)为5~13,化学需氧量(COD)20~30,氨氮为30~40,总硬度为280~350,甲基橙碱度为260~580,详情见附件一相关部分。 经过调研了解,机械加速澄清池已经停运3年,由于石灰储存计量系统堵塞问题严重,电厂运行人员根据运行实际情况,将中水系统进行了改进,曝气生物滤池运行良好,出水直接经过重力滤池,补入循环水系统,根据出水的碱度,在循环水前池中将硫酸直接投加至循环水系统进行调节。 当前中水处理系统仅有曝气生物滤池和重力滤池在投运,曝气生物滤池06年投运至今,没有更换过滤料;重力滤池每周反洗一次,维护工作量不大。原澄清池石灰系统运行时,石灰的投加量很难控制,无法在线监测,很难调节水PH值,导致后续重力滤池部分填料(海沙)板结腐蚀,故石灰系统停运。 石灰石来源情况 石灰石来源自鄂尔多斯世通商贸有限公司和包头市长乐矿产品有限公司,石灰石矿区距电厂约100公里。来料要求200目以上,消石灰纯度在80%以上。每吨石灰石价格在300~400元(不计入运费)。石灰用量10吨左右(在出水800~900吨/小时) 四、石灰石化验管理介绍 石灰石采购及签订合同由物资部负责,运行部化学专业负责

STCC污水处理及深度净化技术上课讲义

“STCC污水处理及深度净化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多种介质填料的“曝气生物滤池技术”,是我公司在消化吸收日本“四万十川方式”水处理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武汉市外专局引进日本原创发明人和相关日本研究学者,经过应用实践和总结,根据我国国情开发研究的成果(已取得国家发明专利)。 该技术在“土壤净化法”的长期实践经验基础上,采用本地天然材料和废弃材料,研发出具有自净功能的“不饱和炭”、“脱氮材料”和“除磷材料”等多种介质的填料,组成复合填料床。通过特殊的曝气系统在填料床中形成好氧缺氧和厌氧交替的环境,达到脱氮和除磷的目的。处理城镇污水后的出水优于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可以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标准。 技术名称STCC寓意:ST代表standard(标准),第一个C代表combination(组合),第二个C代表carbon(碳) ,STCC意即“标准化组合的、以碳系材料生物滤池为核心的污水处理及深度净化技术”。 S TCC技术工艺流程图 技术说明

1、自然流动式运行,正常运行中仅用一台污水泵和一台鼓风机,动力设备极少运行成本低廉。省去了常规污水处理技术使用的刮泥机、吸泥机、滗水器等操作复杂的大型耗电设备,大大节约了能耗。 2、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折回式流动,让净化填料与污水充分接触,既提高了单位面积的净化效率,又大大节省了占地面积。 3、厌氧生物高效脱氮除磷,避免了常规化学脱氮除磷的二次污染和高运行费用问题。 4、特殊的填料“架空式”结构,保证了水流的畅通和污泥的聚集、沉淀,有利于剩余污泥的提取。 5、池体结构可根据来水浓度和出水要求的不同,自由拆分组合。 6、结构紧凑,全封闭式运行,没有臭气和噪声的二次污染,便于屏蔽或埋入地下,完全改善了现行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观瞻。 7、结构形式灵活,根据水量大小可采用钢砼、也可采用“一体化”处理装置,针对不同污染源,就近因地制宜进行治理,节省大规模管网建设费用。 8、全自动电脑中心控制系统,“无人值守式”运行,操作简便。 技术特点

锦98块区块整体调剖技术实施效果分析

锦 98块区块整体调剖技术实施效果分析 X 王锦松 (中油辽河油田锦州采油厂,辽宁凌海 121209) 摘 要:针对锦98块注水开发过程中水驱效果变差,区块含水上升较快,产量递减大的实际情况,为了提高区块开发效果,提出了区块整体调剖这个思路,从精细地质研究入手,开展区块效果评价,通过对具体井组做精细注水调剖分析,对断块实施整体调剖。通过调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断块开发矛盾,提高了断块水驱驱油效率,改善了断块的开发效果。 关键词:区块整体调剖;精细地质研究;具体井组分析;锦98块 中图分类号:T E357.6+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2)05—0097—041 断块调剖背景 锦98杜家台位于欢喜岭油田锦99断块的南部,断块1979年8月份投入开发,1989年断块转入注水开发,由于注水不受效,断块1996年全面停产,至2001年5月份通过侧钻取得较好的效果,表明该块存在较大潜力,对该块实施整体部署调整,初期日产油176t ,区块采油速度由0提高至4.0%,从而使区块产能得到全面恢复,由于断块天然能量低,地层压力下降快,对该块实施恢复注水开发,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断块非均质性较为严重,油井水窜较为严重,断块含水上升较快,导致断块开发效果变差,因 此,提出了本次调剖地质研究。2 区块概况 锦98块杜家台油层是在中生界古地形基础上超覆充填的一套沉积物,属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岩性以中砂岩、不等粒砂岩为主。矿物成分主要有石英、钾长石、斜长石,中值孔喉半径为2.3L m ,分选系数为9.9,胶结类型为泥质胶结,泥质含量为11.8%。油层孔隙结构以粒间孔、粒内孔为主,储层孔隙度为26.8%,渗透率为263.6×10-3Lm 2,20℃时原油密在。但烃露点相比并没有明显的改善,说明低温分离器内构件改造的效果并不明显。 表2第二、四套装置烃水露点对比 日期第二套第四套水露点烃露点水露点烃露点10月6日-9.2 3.6-9.3 2.910月7日-9.1 3.8-9.2 3.210月8日-8.9 3.7-9.4 3.210月9日-8.7 3.9-8.4 4.210月10日-8.8 4.6-8.4 4.810月11日-9.2 4.0-8.6 3.210月12日-9.2 3.0-8.7 3.610月13日-9.0 3.2-8.4 3.810月14日-8.5 2.6-9.2 3.110月15日-8.4 3.4-8.4 3.210月16日 -8.9 4.0 -8.2 4.4 5 效果评价 通过Shell 高效分离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气液分离器的分离效率。一方面,使预冷器结蜡速度大 大减缓,通过近一年的运行,各项运行参数仍然保持稳定,基本不需要再对预冷器管程进行清蜡作业,仅此一项就节省费用近100万元/年;另一方面,使低温分离器运行温度达到了-15℃的设计要求,保证了外输天然气的品质。从这个角度上看,气液高效分离技术的应用取得了成功,该技术对含蜡天然气的开发处理提供了有效的解决途径,为今后塔里木类似气田开发提供了借鉴。 [参考文献] [1] 张强,单华,等.克拉2气田培训手册[M ], 2005. [2] 任相军,王振波,金有海.气液分离技术设备进 展[J].过滤与分离,2008. [3] 王遇冬.天然气处理与加工工艺[M].北京:石 油工业出版社,1999. [4] 何潮洪,冯霄著.化工原理[M].北京:科学出 版社,2006. [5] 李柏松.天然气过滤器气液分离性能的试验研 究[J].天然气工业,2007. 97  2012年第5期 内蒙古石油化工 X 收稿日期5 作者简介王锦松(),男,助理工程师,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资源勘查专业,现从事油田开发地质 动态研究工作。 :2011-12-1:1980-2007

污水的几种深度处理方法

目录 污水的几种深度处理方法 (2) 1.1 活性炭吸附法与离子交换 (2) 1.2 膜分离法 (2) 1.3.1 湿式氧化法 (3) 1.3.2 湿式催化氧化法 (3) 1.3.3 超临界水氧化法 (4) 1.3.4 光化学催化氧化法 (4) 1.3.5 电化学氧化法 (4) 1.3.6 超声辐射降解法 (5) 1.3.7 辐射法 (5) 1.4 臭氧法 (5) Ⅰ

污水的几种深度处理方法 污水深度处理,也称高级处理或三级处理。它是将二级处理出水再进一步进行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以便有效去除污水中各种不同性质的杂质,从而满足用户对水质的使用要求。深度处理常见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1 活性炭吸附法与离子交换 活性炭是一种多孔性物质,而且易于自动控制,对水量、水质、水温变化适应性强,因此活性炭吸附法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污水深度处理技术。活性炭对分子量在500~3 000的有机物有十分明显的去除效果,去除率一般为70%~86.7%[1],可经济有效地去除嗅、色度、重金属、消毒副产物、氯化有机物、农药、放射性有机物等。 常用的活性炭主要有粉末活性炭(PAC)、颗粒活性炭(GAC)和生物活性碳(BAC)三大类。近年来,国外对PAC的研究较多,已经深入到对各种具体污染物的吸附能力的研究。淄博市引黄供水有限公司根据水污染的程度,在水处理系统中,投加粉末活性炭去除水中的COD,过滤后水的色度能降底1~2度;臭味降低到0度[2]。GAC在国外水处理中应用较多,处理效果也较稳定,美国环保署(USEPA)饮用水标准的64项有机物指标中,有51项将GAC列为最有效技术[3]。 GAC处理工艺的缺点是基建和运行费用较高,且容易产生亚硝酸盐等致癌物,突发性污染适应性差。如何进一步降低基建投资和运行费用,降低活性炭再生成本将成为今后的研究重点。BAC可以发挥生化和物化处理的协同作用,从而延长活性炭的工作周期,大大提高处理效率,改善出水水质。不足之处在于活性炭微孔极易被阻塞、进水水质的pH 适用范围窄、抗冲击负荷差等。目前,欧洲应用BAC技术的水厂已发展到70个以上,应用最广泛的是对水进行深度处理[4]。抚顺石化分公司石油三厂采用BAC技术,既节省了新鲜水的补充量,减少污水排放量,减轻水体污染,降低生产成本,还体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5]。今后的研究重点是降低投资成本和增加各种预处理措施与BAC联用,提高处理效果。 1.2 膜分离法 膜分离技术是以高分子分离膜为代表的一种新型的流体分离单元操作技术[6,7]。它的最大特点是分离过程中不伴随有相的变化,仅靠一定的压力作为驱动力就能获得很高的分离效果,是一种非常节省能源的分离技术。 微滤可以除去细菌、病毒和寄生生物等,还可以降低水中的磷酸盐含量。天津开发区污水处理厂采用微滤膜对SBR二级出水进行深度处理, 满足了景观、冲洗路面和冲厕等市政杂用和生活杂用的需求[8]。

工业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评价导则

《工业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评估导则》 (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编制单位:轻工业环境保护研究所 二〇一二年四月

目录 1.前言1 1.1 标准编制的背景1 1.2 标准编制的必要性和意义1 2 国内外技术评估方法发展现状2 2.1 常用技术综合评估方法概述2 2.2 国内外技术评估现状5 2.3 技术评估的原则5 2.4 技术评估的标准7 3 导则的编制过程7 4 适用范围8 5 导则编制的原则、方法及技术依据8 5.1 导则编制的基本原则8 5.2 导则编制的工作方法和技术依据9 6 技术评估指标体系建立10 6.1 现有废水处理技术评估指标体系研究10 6.2 国家文件对评估指标体系建立的要求12 6.3 评估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13 6.4 评估指标确定的依据14 6.5 评估指标体系建立流程14 6.6 评估指标的建立15 7 技术评估指标权重值研究15 7.1主观赋权法16 7.2客观赋权法17 7.3本导则指标权重确定方法18 8 导则实施建议18 8.1 管理措施建议18 8.2 实施方案建议19

《工业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评估导则》编制说明 1.前言 1.1 标准编制的背景 为进一步开展工业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吗,保护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规范企业在工业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选用与实施过程中的监督管理,制定《工业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评估导则》国家标准,项目承担单位为轻工业环境保护研究所。 1.2 标准编制的必要性和意义 随着废水排放标准越来越严格以及废水资源化的迫切要求,近年来才开始广泛地重视、推广废水深度处理及回用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的意见”中指出:积极推进企业水资源循环利用和工业废水处理回用。采用高效、安全、可靠的水处理技术工艺,大力提高水循环利用率,降低单位产品取水量。加强废水综合处理,实现废水资源化,减少水循环系统的废水排放量。加快培育节水和废水处理回用专业技术服务支撑体系。鼓励专业节水和废水处理回用服务公司联合设备供应商、融资方和用水企业,实施节水和废水处理回用技术改造项目。在造纸、钢铁等行业,逐步推广特许经营、委托营运等专业化模式,提高企业节水管理能力和废水资源化利用率;开展废水“零”排放示范企业创建活动,树立一批行业“零”排放示范典型。鼓励各级工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采取统一供水、废水集中治理模式,实施专业化运营,实现水资源梯级优化利用。 目前,我国对再生水利用遵循“分质使用”的原则,只有广泛意义上界定的各再生水水质标准,针对性不强,不能对行业技术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此外种类繁多的工业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各技术参差不齐现象,处于无序的市场竞争阶段,技术市场较为混乱,最终导致多数污水处理厂在对工业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的选择和应用上存在偏差和盲从性,使很多真正较好的工业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不能被有效的转化和推广,导致成本的加大,更有甚者造成了环境的二次污染,不能在根本上解决我国目前工业企业废水回收利用率不高等问题,企业废

国内外堵水调剖技术最新进展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堵水调剖技术最新进展及发展趋势 油井出水是油田(特别是注水开发油田)开发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地层原生及后生的非均质性、流体流度差异以及其他原因(如作业失败、生产措施错误等),在地层中形成水流优势通道,导致水锥、水窜、水指进,使一些油井过早见水或水淹,水驱低效或无效循环。堵水调剖技术一直是油田改善注水开发效果、实现油藏稳产的有效手段。 我国堵水调剖技术已有几十年的研究与应用历史,在油田不同的开发阶段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油田进入高含水或特高含水开采期后,油田水驱问题越来越复杂,堵水调剖等控水稳油技术难度及要求越来越高,推动着该技术领域不断创新和发展,尤其在深部调剖(调驱)液流转向技术研究与应用方面取得了较多新的进展,在改善高含水油田注水开发效 果方面获得了显著效果。 1技术现状及最新进展 1.1发展历程 我国堵水调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末,60至70年代主要以 油井堵水为主。80年代初随着聚合物及其交联凝胶的出现,注水井调剖技术迅速发展,不论是堵水还是调剖,均以高强度堵剂为主,作用机理多为物理屏障式堵塞。90年代,油田进入高含水期,调剖堵水技术也进入发展的鼎盛期,由单井处理发展到以调剖堵水措施为主的区块综合治理。进入21世纪后,油田普遍高含水,油藏原生非均质及长期水驱使非均质性进一步加剧,油层中逐渐形成高渗通道或大孔道,使地层压力场、流线场形成定势,油水井间形成水流优势通道,造成水驱“短路”,严重影响油藏水驱开发效果。加之对高含水油藏现状认识的局限性,常规调剖堵水技术无法满足油藏开发需要,因而,作用 及影响效果更大的深部调剖(调驱)技术获得快速发展,改善水驱的理论认识及技术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分析我国堵水调剖技术的研究内容和应用规模,其发展大体经历了4个阶段。①50至70年代:油井堵水为主,堵剂材料主要是水泥、树脂、活性稠油、水玻璃/氯化钙等。②70至80年代:随着聚合物及其交联凝胶的出现,堵水调剖剂研制得以迅速发展,以强凝胶堵剂为主,作用机理多为物理屏障式堵塞,以调整近井地层吸水剖面及产液剖面为目的。③90年代:油田进入高含水期,调剖技术进入鼎盛期,因处理目的不同,油田应用的堵剂体系有近100种,其中深部调剖(调驱)及相关技术得到快速发展,以区块综合治理为目标。④2000年以后:基于油藏工程的深部调剖改善水驱配套技术的提出,使深 部调剖技术上了一个新台阶,将油藏工程技术和分析方法应用到改变水驱的深部液流转向技术中。处理目标是整个油藏,作业规模大、时间长。

中水深度处理

污水深度处理定义:在传统的二级处理后,对悬浮物,胶体以及溶解的物质进行深度处理的过程。其中,溶解的成分包括相对简单的无机离子,如钙离子,钾离子,硫酸根离子,硝酸根离子,磷酸根离子以及日益增加的较复杂的合成有机化合物。近年来,这些物质的环境影响越来越来明显。深度处理技术的进一步研究能够知道废水中生物活性物质的潜在毒性的环境影响,以及这些物质怎么利用传统的和高级的废水处理方法将其去除。这样一来,废水处理技术就显得非常必要,不仅是由于出水的浓度受限制,还有出水的毒性限制,具体说明见第二章。为了满足这些新的要求,现在许多二级处理装置都要更新,新的高级处理装置将要建立。因此,本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对高级废水处理进行介绍,另外进一步对深度处理的要求,以及在第二章对处理这些成分的技术进行整体介绍,以及对具体的物质的去除技术的介绍。对深度处理过的残留物质的最终处理将在第十四章讨论。 11-1 废水深度处理技术的必要性 1,传统的二级处理技术对有机物质和总悬浮物的去除不能满足严格的排放和回用要求。 2,对残留的总悬浮颗粒物的处理需要更好的消毒措施。 3,传统的二级处理技术对营养物质的去除不能降低到水体的富营养化水平以下。 4,对特殊的无机物(如重金属离子)和有机物不能满足地表水的排放和再利用要求。 5,工业回用水中的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去除要求。

随着实验室研究方法和环境监测技术的飞快发展,现在的先进,高级的技术在5-10年后也将会变得过时。 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含氮,磷的化合物就收到了重视。最初,它们受到重视是因为湖泊的富营养化。为了降低氨的浓度,减少河口中氧化物质的影响,因此更多的关注营养物质的去除方法,因此,营养物质的用生物方法去除氮磷将会在第8,9章讨论,用化学法对磷的去除将会在第六章讲到。 11-2 深度处理技术介绍 1.处理过废水中的残留物质 国内废水的典型成分在表3-15中讨论过,另外,国内许多废水包括许多痕量物质和元素,虽然它们没作为常规检测项目。这些物质的影响如表11-1所示,而且表明许多物质都应该作为废水排放的要求的检测指标。 2.技术的分类 深度废水处理系统主要根据操作单元的类型或者根据主要的去除效果进行分类,如表11-2所示,其中许多操作能够处理不同种类的物质,表11-2中的单个成分能够整合为四个大的范畴,即:a,残留的有机和无机胶体及悬浮物;b,溶解的有机物;c,溶解的无机物;d,生物成分。典型的深度处理技术包括很多个表11-2所示的单个操作单元,具体流程图见图11-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