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频电子线路仿真实验的设计与实现

高频电子线路仿真实验的设计与实现

高频电子线路仿真实验的设计与实现
高频电子线路仿真实验的设计与实现

第28卷第2期 2009年2月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RESEARC H AND EX PLORAT I ON I N LABORATORY

Vo.l 28N o .2

Feb .2009

高频电子线路仿真实验的设计与实现

高 远, 姚 澄, 朱昌平

(河海大学计算机及信息工程学院,江苏常州213022)

摘 要:通过对高频电子线路的仿真实验特点的分析,设计了基于电路原理的通信系统仿真实验和基于硬件电路的仿真实验,并借助M atalb 软件中的S I M ULI N K 仿真和PSPI CE 仿真软件,实现了模拟通信系统仿真实验和发射机与接收机部分电路仿真实验。说明了仿真技术在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和过程,是对实验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关键词: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教学;仿真

中图分类号:TP 39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67(2009)02-0085-04

Desi g n and Rea li z ation of Sm i ulati o n Experm i ent of

H i g h Fr equency El e ctr oni c Circuit

GAO Yuan, YAO Cheng, Z HU Chang-p ing

(Co llege of Co m puter&Infor m ati o n Eng i n eer i n g ,H oha iU niversity ,Chang zhou 213022,Ch i n a)

Abst ract :Through the ana l y 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 i g h frequency e lectron ic c ircu it si m u lation experi m en,t t w o si m -u lation experi m ents ,one based on t h e c ircuit pri n c i p le and the o t h er based on hardw are circu its ,w ere desi g ned and i m -ple m ented w it h PSPI CE and S I M ULI NK o fM atlab .The m ethod and process of the si m ulati o n techn ica l applicati o n w ere

g i v en .The si m ulation techn ica l app licati o n to experi m ent teachings is a k i n d o f explorati o n and practice to the refor m o f teach i n g m ethods and m odes .

K ey w ords :high frequency e lectron ic circui;t experi m ent teaching ;si m u lation

CLC nu m ber :TP 391.9 Docu m ent code :A A rticle ID :1006-7167(2009)02-0085-04

收稿日期:2008-09-09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一五0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J S160);河海大学/通信工程0特色专业与/高频电子线路0精品课程建设项目

作者简介:高 远(1975-),女,辽宁朝阳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现代通信系统方面的教学与研究。

1 引 言

长期以来,实验教学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动手,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要实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实验教学理念,就需要对实验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近年来,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在各个高校的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何将计算机技术的优势与实验教学有机结合,以提高实验效率,丰富实验内容,许

多高校都进行了探索和实践[1-3]

。但将SI M ULI NK 和

PSPI CE 两种仿真技术同时应用于高频电路的实验教学中,目前尚未有太多的实践。

本文从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出发,结合高频电子线路课程的特点,以及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的一些疑点和难点,设计并实现了基于电路原理的SI M -ULI N K 通信系统仿真实验和基于硬件电路的PSPI CE 仿真实验。

2 仿真实验的特点

与课堂教学使用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不同,仿真实验软件应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本仿真实验主要是针对综合类实验设计的。因为基础实验一般都有成熟的硬件电路与之配套,而具有一定提高性的综合类实验往往内容单一,并经常受到学时的限制,而不能充分完成。借助于仿真实验软件,既可以扩大实验内容,同时,因部分仿真实验可留给学

生课后完成,也提高了实验效率。

为保证仿真实验达到预期效果,仿真实验软件的可操作性至关重要。不仅要保证课上规定实验的操作顺畅完成,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课后自我发挥留有余地,即仿真实验的开放性,实现学生对实验参数,乃至模型本身的修改与优化。

3 仿真实验的设计

在素质教育过程中,强调学生对知识体系的理解,而不仅仅是个别知识点的掌握。而综合类实验的目的之一,正是使学生通过实验掌握通信系统的概念,以及系统中各单元电路之间的关联。所以,在仿真实验设计过程中,要突出课程自身的体系结构,使学生从学习具体知识的/点0,走到知识所在的/面0,这将有利于学生对相关领域技术的领悟。因此,设计了一个完整的通信系统仿真实验,以使学生理解课程的/面0。同时,根据本课程电路实践性强的特点,设计了发射机整机电路和接收机部分电路的仿真实验。3.1 基于电路原理的通信系统仿真实验

教学中,学生对系统数学模型的理解只停留在公式层面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对参数如何影响信号变化,以及各个公式间的关联性,缺乏形象而具体的理解。为此,设计了以数学模型为基础的通信系统仿真实验,实验中的每一模块都依据该模块所代表的单元电路的实现原理建立。实验过程中,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分析,加深学生对数学模型的理解。同时,学生可以在课后修改仿真参数,优化模型。3.2 基于硬件电路的仿真实验

高频电子线路属于电子技术类课程,课程中除了涉及用数学模型表达的电路原理外,还有大量的电路分析与设计的问题。而课程的实验内容,也多以对硬件电路的测试为主。为实现硬件测试与软件仿真的结合,设计了基于硬件电路的仿真实验。

利用软件仿真,可以观测到一些在硬件电路实验中无法观测到的现象,如振荡电路中,某些参数对起振时间的影响;电路参数的优化;温度及噪声对电路性能的影响等。其次,可以节省部分实验经费,如利用软件仿真实现信号频谱的观测,而不必花大价钱购买大量的频谱仪。再次,一旦学生掌握了仿真软件的使用方法,对电路的分析、设计、优化会有更好地认识,为后期的电路设计应用提供平台。

4 仿真实验的实现

4.1 模拟通信系统仿真实验

M atlab 中的SI M ULI N K 工具可方便地把数学模型

转化为软件模型,进行动态仿真。与文献[4,5]相比,

此仿真模型突出了系统概念,增强了可操作性。

根据模拟通信系统的数学模型,建立含发射、接收在内的通信系统,并设计了控制界面,如图1所示。在界面上除可选择调制方式(调频FM,普通调幅AM,抑制载波的双边带调幅DSB)外,还可以对所选的调制方式设置参数、观测波形及频谱。/存储当前的波形数据0和/显示存储波形0功能,用来比较在参数改变时波形的变化,在对比中进一步增强不同参数对系统影响的认识。控制界面的设计更加完善了系统的可视性和可操作性。

图1 模拟通信系统仿真的控制界面

为了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清楚地了解系统的结构,以及数学模型与仿真模型的对应关系,在界面显示波形的同时,可以看到具体的发射与接收系统,如图2

所示(其中接收部分,未考虑噪声因素)。系统图中的子框图,采用了S I M ULI N K 的封装技术,双击子框图,即可看到被封装的子系统。每个子系统的构成都按照数学模型构建,如混频子系统(见图3)。I n1和In2分别表示混频框图中的经高频放大的输入信号和本地载波输入信号,根据数学推理可知,混频是2个输入信号积化和差后减去和频分量的过程(假设中频为输入信号的差频),图3大方框中的部分,就是根据数学模型所构建的和频部分,其中标有信号和信号1的框图也封装成子系统。

可见,利用模拟通信系统的动态仿真,一方面可以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对系统概念、数学模型及其参数作用,有更清晰的认识;另一方面,由于此系统的构成为全开放性,学生可以对系统模型加以改进,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为学生的提高性学习提供平台。4.2 电路仿真实验

PSPI CE 是公认的通用电路模拟程序中的优秀软件,它在高频电路课程的教学中已有许多应用[6-8]

。这

里主要着重说明它在高频电路实验中的应用。4.2.1 发射机电路的仿真实验

发射机电路仿真实验首先从建立发射系统层次原理图开始,如图4所示。然后双击原理图中每个组成框图,即可看到组成此框图的电路图。以载波发生器

86

实 验 室 研 究 与 探 索

第28卷

图2

发射与接收的仿真系统

图3

混频子系统

图4 发射机层次原理图

的电路仿真实验为例(见图5),实验中对此电路进行

了以下仿真分析。

图5 载波发生器仿真电路

首先,根据仿真基极偏置电阻R b 变化时,晶体管

发射极电流I E 的变化曲线。在设计电路时,可以利用这种方法确定合适的静态偏置电阻值。

其次,观测反馈系数F 对振荡器起振时间的影响。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所取电容C 103的不同值,列表比较F 对起振时间的变化规律。这在硬件实验中是无法实现的。

再次,利用PSPI CE 提供的傅里叶分析功能,在Probe 界面中观测输出信号的频谱。4.2.2 接收机电路的仿真实验

对接收机的仿真实验主要是针对小信号调谐放大器的性能和二极管包络检波器的检波失真设计的。因为在做这2种电路的硬件实验中发现,在现成的硬件电路上改变电路的某些参数,操作起来比较费时费力。如谐振回路接入系数的变化,检波二极管反接以后的波形变化等。

小信号调谐放大器的仿真电路如图6所示,在利用PSp ice 的交流扫描(AC Sw eep)分析得到电路的谐振曲线,并做适当分析后,主要要求学生用仿真结果说明:1改变图6中变压器TX 1的初次级线圈的电感量,即改变接入系数,对放大器的性能有什么影响;o通过

图6 小信号调谐放大器仿真电路

87

第2期

高 远,等:高频电子线路仿真实验的设计与实现

观测集电极电流波形的变化,分析放大器输入信号的幅度过大,会出现什么现象。

二极管包络检波器的仿真电路如图7所示,在利用PSpice 的瞬态(Transient)分析,观察检波失真波形后,主要要求学生用仿真结果说明:1检波二极管反接后,能否检波,输出波形如何;o二极管包络检波电路能否解调双边带调幅波;?当输入信号为多个频率的调制信号共同调制产生调幅波时,图7所示的仿真电

路能否避免输出信号产生惰性失真和底部切割失真。

图7 二极管包络检波仿真电路5 结 语

要使仿真实验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达到预期的效

果,实验内容的设计是非常关键的。它需要教师辛勤

的劳动,设计和制作与课程知识、现有硬件实验相结合的仿真实验。本文所设计实现的两类仿真实验,是对如何将仿真技术有效地在实验课中应用的一种尝试,提供一种思路和方法。这也是为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实验教学理念,对实验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参考文献(R eferences):

[1] 王淑钦,徐博文.过程控制系统仿真软件的设计与实现[J].实验

室研究与探索,2002,21(1):53-55.

[2] 朱雪彤,朱志锴.M ATLAB6软件在电子线路课教学中的应用

[J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1(3):340-342.[3] 马立华,席 惠.MATLAB 在电力电子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 ].实

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2):33-36.

[4] 李进杰,张永顺.采用S I M UL I N K 实现超外差接收系统的动态仿

真[J].计算机仿真,2003,20(12):35-37

[5] 史庆军,刘军福.基于MALAB 的通信系统动态仿真研究[J].佳

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18(3):269-271.

[6] 吴青萍,罗锦宏.PSPICE 在高频电路仿真分析中的应用[J].常

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2):40-42.

[7] 谢自美.电子线路设计、实验、测试[M ].2版.武汉:华中科技大

学出版社,2003.

[8] 刘正琼.PSp i ce 在高频电子线路中的应用[J].现代电子技术,

2005(16):60-61.

(上接第84页)

5 结 语

交互是实验操作的基础和保障,网络虚拟实验系统的交互性能直接决定着系统本身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为提高虚拟实验系统的交互性能,必须从最根本的界面交互设计入手,笔者在分析了界面交互设计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具有指导意义的设计原则,并将其应用于/大学物理虚拟实验系统0的开发中,该系统的初步试用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和认可。一些不足有待改进和提高,相信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未来网络虚拟实验系统的界面交互会更加实用、美观和高效。

参考文献(R eferences):

[1] 王荣芝,杨 雪,于洪涛.网络虚拟实验的交互设计[J].现代远距

离教育,2008(2):63-64.

[2] 陈 丽.远程教育中教学媒体的交互性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

2004(4):17-24.

[3] A lan C ooper 、Robert Rei m ann .软件观念革命)))交互设计精髓

[M ].詹剑锋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4] Jenn ifer Preece 、Yvonne Rogers .交互设计)))超越人机交互[M ].

刘晓晖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5] 陈 丽.远程学习的教学交互模型和教学交互层次塔[J].中国

远程教育,2004(3):24-28.

[6] 李美凤,胡卫星.网络远程教学交互研究的现状及问题分析[J].

中国电化教育,2003(9):93-95.

[7] 董士海,王 坚.人机交互和多通道用户界面[M ].北京:科学出

版社,1999.

[8] 路峻岭.物理演示实验教程[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88

实 验 室 研 究 与 探 索

第28卷

网络综合实验设计

模块四综合模块设计(网络互联)班级14信管本学号141201120姓名李显明 实验时间2017年5月11日 实验地点综合实验楼608 分组及同组人双人组,同组人:付卫 实验项目网络互联 实验总结与讨论综合设计实验: 1、二层交换机的工作原理:二层交换机属数据链路层设备,可以识别数据包中的 MAC地址信息,根据MAC地址进行转发,并将这些MAC地址与对应的端口记录在自己 内部的一个地址表中。具体的工作流程如下: (1)当交换机从某个端口收到一个数据包,它先读取包头中的源MAC地址,这样它 就知道源MAC地址的机器是连在哪个端口上的; (2)再去读取包头中的目的MAC地址,并在地址表中查找相应的端口; (3)如表中有与这目的MAC地址对应的端口,把数据包直接复制到这端口上; (4)如表中找不到相应的端口则把数据包广播到所有端口上,当目的机器对源机器 回应时,交换机又可以学习目的MAC地址与哪个端口对应,在下次传送数据时就不再 需要对所有端口进行广播了。 不断的循环这个过程,对于全网的MAC地址信息都可以学习到,二层交换机就是这样建立和维护它自己的地址表。 2、三层交换机的工作原理:三层交换机就是具有部分路由器功能的交换机,三层 交换机的最重要目的是加快大型局域网内部的数据交换,能够做到一次路由,多次转 发。三层交换技术就是二层交换技术+三层转发技术。传统交换技术是在OSI网络标 准模型第二层——数据链路层进行操作的,而三层交换技术是在网络模型中的第三层 实现了数据包的高速转发,既可实现网络路由功能,又可根据不同网络状况做到最优 网络性能。使用IP的设备A----三层交换机----使用IP的设备B,比如A要给B发 送数据,已知目的IP,那么A就用子网掩码取得网络地址,判断目的IP是否与自己 在同一网段。如果在同一网段,但不知道转发数据所需的MAC地址,A就发送一个ARP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

目录 一设计总体思路及比较 (2) 二单元电路思路 (6) 输入回路 (6) 本机荡回路 (8) 中频滤波器匹配参数 (10) 限频电路 (12) 鉴频电路 (13) 低频放大电路 (14) 三总结体会 (15) 四总原理图 (16) 参考资料 (17)

第一章设计总体思路及方案比较 一.调频收音机的主要指标 调频接收机的主要指标有: 1工作频率范围 接收系统可以接受到的无线电波的频率范围称为接收机的工作频率范围。接受系统的工作频率必须与发射机的工作频率工作频率相对应。调频接收机的频率范围为88~108MH,是因为调频广播收音机的工作范围也为88~108MH。 2 灵敏度 接收系统接受微弱信号的能力称为灵敏度。一般用输入信号电压的大小来表示。接收的输入信号越小,灵敏度越高。调频接收机的灵敏度一般为5~30uv。 3选择性 接收系统从各种信号和干扰信号中选出所需信号,抑制不需要的信号的能力称为选择性,单位用dB表示,dB数越高,选择性越好。调频接收机的中频干扰应大于50dB。 4 频率特性 接收系统的频率响应范围称为频率特性或通频带。 5 输出功率 负载输出的最大不失真功率称为输出功率。

二调频接收机的系统方框图 调频接收机的系统方框图如所示,它是由输入回路,高频放大器,混频器,本机振荡,中频放大器,鉴频器,低频放大器等电路组成。其工作原理是:天线接受到的高频信号,经输入调谐回路选频为f1,再经高频放大器放大进入混频级。本机振荡器输出的另一高频f2也进入混频级,则混频级的输出为含有f1、f2、(f1+f2)、(f2-f1)等频率分量的信号。混频级的输出接调频回路选出中频信号(f2-f1),再经中频放大器放大,获得足够高增益,然后鉴频器解调出低频调制信号,由低频功放级放大。 三MC3362芯片特点 MC3362是低功耗窄带双变频超外差式调频接收机系统集成电路,它的片内包含两个本征,两个混频器,两个中放和正交鉴频等功能电路。MC3362的接收频率可达450MHz,采用内部本征时,也可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合集

实验名称:高频小信号放大器 系别:计算机系年级:2015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班级:学号: 姓名: 成绩: 任课教师: 2015年月日

实验一高频小信号放大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小信号调谐放大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2、掌握谐振放大器电压增益、通频带、选择性的定义、测试及计算; 3、了解高频小信号放大器动态围的测试方法; 二、主要仪器设备 在计算机上用仿真软件模拟现实的效果, 通过采用仿真技术,虚拟构建一个直观、可视化的2D、3D 实验环境,从而达到对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的虚拟仿真以及对现实实验的操作,为处于不同时间、空间的实验者提供虚拟仿真的实验环境,使学习者仿佛置身其中,对仪器、设备、容等实验项目进行互动操作和练习。 二、实验原理 二、实验步骤

1、绘制电路 利用Mulisim软件绘制如图1-1所示的单调谐高频小信号实验电路。 图1-1 单调谐高频小信号实验电路 2、用示波器观察输入和输出波形; 输入波形:

输出波形: 3、利用软件中的波特测试仪观察通频带。

5.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根据电路中选频网络参数值,计算该电路的谐振频率ωp ; s rad CL w p /936.210 58010 2001 16 12 =???= = -- 通过仿真,观察示波器中的输入输出波形,计算电压增益A v0。 ,708.356uV V I = ,544.1mV V O = === 357 .0544 .10I O v V V A 4.325 4、改变信号源的频率(信号源幅值不变),通过示波器或着万用表测量输出电压的有效值,计算出输出电压的振幅值,完成下列表,并汇出f~A v 相应的图,根据图粗略计算出通频带。 f 0(KHz ) 65 75 165 265 365 465 1065 1665 226 5 2865 3465 4065 U 0 (mv) 0.97 7 1.064 1.39 2 1.48 3 1.528 1.54 8 1.45 7 1.28 2 1.09 5 0479 0.84 0 0.74 7 A V 2.73 6 2.974 3.89 9 4.154 4.280 4.33 6 4.08 1 3.59 1 3.06 7 1.34 1 2.35 2 2.09 2 (5)在电路的输入端加入谐振频率的2、4、6次谐波,通过示波器观察图形,体会该电路的选频作用。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说明书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 说明书

实验要求(电信111班) l.实验前必须充分预习,完成指定的预习任务。预习要求如下: 1)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分析、掌握实验电路的工作原理,并进行必要的估算。 2)完成各实验“预习要求”中指定的内容。 3)熟悉实验任务。 4)复习实验中所用各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2.使用仪器和学习机前必须了解其性能、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在使用时应严格遵守。 3.实验时接线要认真,相互仔细检查,确定无误才能接通电源,初学或没有把握应经指导教师审查同意后再接通电源。 4.高频电路实验注意: 1)将实验板插入主机插座后,即已接通地线,但实验板所需的正负电源则要另外使用导线进行连接。 2)由于高频电路频率较高,分布参数及相互感应的影响较大。因此在接线时连接线要尽可能短。接地点必须接触良好。以减少干扰。 3)做放大器实验时如发现波形削顶失真甚至变成方波,应检查工作点设置是否正确,或输入信号是否过大。

5.实验时应注意观察,若发现有破坏性异常现象(例如有元件冒烟、发烫或有异味)应即关断电源,保持现场,报告指导教师。找出原因、排除故障,经指导教师同意再继续实验。 6.实验过程中需要改接线时,应关断电源后才能拆、接线。 7.实验过程中应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认真记录实验结果(数据、波形、现象)。所记录的实验结果经指导教师审阅签字后再拆除实验线路。 8.实验结束后,必须关断电源、拔出电源插头,并将仪器、设备、工具、导线等按规定整理。 9.实验后每个同学必须按要求独立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一调谐放大器 一、实验目的

1、熟悉电子元器件和高频电路实验箱。 2、熟悉谐振回路的幅频特性分析一通频带与选择性。 3、熟悉信号源内阻及负载对谐振回路的影响,从而了解频带扩展。 4、熟悉和了解放大器的动态范围及其测试方法。 二、实验仪器 1、双踪示波器 2、扫频仪 3、高频信号发生器 4、毫伏表 5、万用表 6、实验板1 三、预习要求 1、复习谐振回路的工作原理。 2、了解谐振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动态范围、通频带及选择性相互之间关系。 3、实验电路中,若电感量L=1uh,回路总电容C=220pf (分布电容包括在内),计算回路中心频率 f 0 。图1-1 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原理图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一)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

电子电路综合实验

电子电路综合实验 总结报告 题目:红外遥控器信号接收和显示的 设计实现 班级:20100412 学号:2010041227 姓名:涂前 日期:2013.04.17 成绩:

摘要: 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给电子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其中,红外遥控器越来越多的应用到电器设备中,但各种型号遥控器的大量使用带来的遥控器大批量多品种的生产,使得检测成为难题,因此智能的红外遥控器检测装置成为一种迫切的需要。在该红外遥控器信号的接收和显示电路以单片机和一体化红外接收器为核心技术,但是,分立元件搭建的电路也可以实现,具体74HC123单稳态触发器、74HC595、STC89C51单片机红外接收器HS0038组成。在本系统的设计中,利用红外接收器接收遥控器发出的控制信号,并通过单稳态触发器、移位寄存器等将接收信号存储、处理、比较,并将数据处理送至数码管显示模块。总之,通过对电路的设计和实际调试,可以实现红外遥控器信号的接收与显示功能。根据比较接收信号的不同,在数码管显示电路及流水灯电路上显示相应的按键数字. 关键词:74HC123单稳态触发器、74HC595、单片机、红外接收器HS0038

设计选题及设计任务要求 1设计选题 基于单片机的红外遥控器信号接收和转发的设计实现. 2设计任务要求 ⑴结合数字分立元件电路和红外接收接口电路共同设计的一个红外遥控信号接收系统,用普通电视机遥控器控制该系统,使用数码管显示信号的接收结果。 ⑵当遥控器按下任意数值键时,在数码管上显示其值。例如按下“0”时,在数码管上应显示“00”。

目录 第一章系统概述 1.1 方案对比及论证 1.2 总体方案对比 1.3方案对比论证 1.4可行性分析 第二章主要器件介绍 2.1 HS0038塑封一体化红外线接收器 2.2 74HC123单稳态触发器 2.3 74HC595 2.4 MC14495 2.5数码管显示 第三章硬件单元电路设计及原理分析 第四章调试及测试数据分析 4.1 调试的步骤 4.2 调试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3数据测量 4.4 测量仪器介绍及误差分析

高频电子线路教学大纲

四川科技职业学院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基本情况 课程中文名称:高频电子线路 课程英文名称:High frequency electronic circuits 课程代码: 课程性质:必修 课程学时:64 课程学分:4 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技术、通信技术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 二、教学目标 《高频电子线路》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课程。掌握高频电子信息产生、发射、接收的原理与方法,理解高频电子器件和高频电路的工作原理;掌握高频电子线路的基本组成、分析和计算方法;掌握高频电子线路的识图、作图和简单设计方法;了解高频电子线路的最新发展动态,为后续电子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1.了解通信系统组成,掌握非线性电路与选频电路的分析方法,熟悉晶体管高频等效模型。 2.清楚高频小信号选频放大器的一般模型与任务,重点掌握晶体管谐振放大器,熟悉放大器的稳定性。 3.了解放大器内部噪声的来源、性质,熟悉元件噪声模型,熟知信噪比、噪声系数的概念,并会简单计算。 4.了解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应用,熟知丙类谐振放大器的工作原理,会分析该放大器的工作状态,熟知其高频特性。了解有关高频功率放大器的一些新技术。 5.熟知反馈型自激振荡器的工作原理,重点掌握LC正弦波振荡器,会分析电路、定量计算、确定主要参数。应知道石英晶振的相关知识。 6.必须熟知调制、解调的相关重要概念,熟知幅度(角度)调制(解调)的常用电路,熟练掌握相关基本数学计算。 7.清楚混频(变频)的概念,熟知变频干扰。 8. 熟知电子线路中三种常用的反馈控制电路:AGC、AFC、APC。重点掌握锁相环路(PLL即APC)的工作原理。 第一章绪论

北航电子电路设计数字部分实验报告

电子电路设计数字部分实验报告 学院: 姓名:

实验一简单组合逻辑设计 实验内容 描述一个可综合的数据比较器,比较数据a 、b的大小,若相同,则给出结果1,否则给出结果0。 实验仿真结果 实验代码 主程序 module compare(equal,a,b); input[7:0] a,b; output equal; assign equal=(a>b)1:0; endmodule 测试程序

module t; reg[7:0] a,b; reg clock,k; wire equal; initial begin a=0; b=0; clock=0; k=0; end always #50 clock = ~clock; always @ (posedge clock) begin a[0]={$random}%2; a[1]={$random}%2; a[2]={$random}%2; a[3]={$random}%2; a[4]={$random}%2; a[5]={$random}%2; a[6]={$random}%2; a[7]={$random}%2; b[0]={$random}%2; b[1]={$random}%2; b[2]={$random}%2; b[3]={$random}%2; b[4]={$random}%2;

b[5]={$random}%2; b[6]={$random}%2; b[7]={$random}%2; end initial begin #100000 $stop;end compare m(.equal(equal),.a(a),.b(b)); endmodule 实验二简单分频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 实验内容 用always块和@(posedge clk)或@(negedge clk)的结构表述一个1/2分频器的可综合模型,观察时序仿真结果。 实验仿真结果

高频电子线路Matlab仿真实验

高频电子线路Matlab 仿真实验要求 1. 仿真题目 (1) 线性频谱搬移电路仿真 根据线性频谱搬移原理,仿真普通调幅波。 基本要求:载波频率为8kHz ,调制信号频率为400Hz ,调幅度为0.3;画出调制信号、载波信号、已调信号波形,以及对应的频谱图。 扩展要求1:根据你的学号更改相应参数和代码完成仿真上述仿真;载波频率改为学号的后5位,调制信号改为学号后3位,调幅度设为最后1位/10。(学号中为0的全部替换为1,例如学号2010101014,则载波为11114Hz ,调制信号频率为114,调幅度为0.4)。 扩展要求2:根据扩展要求1的条件,仿真设计相应滤波器,并获取DSB-SC 和SSB 的信号和频谱。 (2) 调频信号仿真 根据调频原理,仿真调频波。 基本要求:载波频率为30KHz ,调制信号为1KHz ,调频灵敏度32310f k π=??,仿真调制信号,瞬时角频率,瞬时相位偏移的波形。 扩展要求:调制信号改为1KHz 的方波,其它条件不变,完成上述仿真。 2. 说明 (1) 仿真的基本要求每位同学都要完成,并且记入实验基本成绩。 (2) 扩展要求可以选择完成。

1.0 >> ma = 0.3; >> omega_c = 2 * pi * 8000; >> omega = 2 * pi * 400; >> t = 0 : 5 / 400 / 1000 : 5 / 400; >> u_cm = 1; >> fc = cos(omega_c * t); >> fa = cos(omega * t); >> u_am = u_cm * (1 + fa).* fc; >> U_c =fft(fc,1024); >> U_o =fft(fa,1024); >> U_am =fft(u_am, 1024); >> figure(1); >> subplot(321);plot(t, fa, 'k');title('调制信号');grid;axis([0 2/400 -1.5 1.5]); >> subplot(323);plot(t, fc, 'k');title('高频载波');grid;axis([0 2/400 -1.5 1.5]); >> subplot(325);plot(t, u_am, 'k');title('已调信号');grid;axis([0 2/400 -3 3]); >> fs = 5000; >> w1 = (0:511)/512*(fs/2)/1000; >> subplot(322);plot(w1, abs([U_am(1:512)']),'k');title('调制信号频谱');grid;axis([0 0.7 0 500]); >> subplot(324);plot(w1, abs([U_c(1:512)']),'k');title('高频载波频谱');grid;axis([0 0.7 0 500]); >> subplot(326);plot(w1, abs([U_am(1:512)']),'k');title('已调信号频谱');grid;axis([0 0.7 0 500]); 1.1 >> ma = 0.8; >> omega_c = 2 * pi * 11138; >> omega = 2 * pi * 138; >> t = 0 : 5 / 400 / 1000 : 5 / 400; >> u_cm = 1; >> fc = cos(omega_c * t);

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报告)

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电路的基本原理,起振条件,振荡电路设计及电路参数计 算。 2、 通过实验掌握晶体管静态工作点、反馈系数大小、负载变化对起振和振荡幅度的影 响。 3、 研究外界条件(温度、电源电压、负载变化)对振荡器频率稳定度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 1、 熟悉振荡器模块各元件及其作用。 2、 进行LC 振荡器波段工作研究。 3、 研究LC 振荡器中静态工作点、反馈系数以及负载对振荡器的影响。 4、 测试LC 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 三、实验仪器 1、模块 3 1块 2、频率计模块 1块 3、双踪示波器 1台 4、万用表 1块 四、基本原理 实验原理图见下页图1。 将开关S 1的1拨下2拨上, S2全部断开,由晶体管N1和C 3、C 10、C 11、C4、CC1、L1构成电容反馈三点式振荡器的改进型振荡器——西勒振荡器,电容CCI 可用来改变振荡频率。 ) 14(121 0CC C L f += π 振荡器的频率约为4.5MHz (计算振荡频率可调范围) 振荡电路反馈系数 F= 32.0470 220220 3311≈+=+C C C 振荡器输出通过耦合电容C 5(10P )加到由N2组成的射极跟随器的输入端,因C 5容量很小,再加上射随器的输入阻抗很高,可以减小负载对振荡器的影响。射随器输出信号经

N3调谐放大,再经变压器耦合从P1输出。 图1 正弦波振荡器(4.5MHz ) 五、实验步骤 1、根据图1在实验板上找到振荡器各零件的位置并熟悉各元件的作用。 2、研究振荡器静态工作点对振荡幅度的影响。 (1)将开关S1拨为“01”,S2拨为“00”,构成LC 振荡器。 (2)改变上偏置电位器W1,记下N1发射极电流I eo (=11 R V e ,R11=1K)(将万用表红 表笔接TP2,黑表笔接地测量V e ),并用示波测量对应点TP4的振荡幅度V P-P ,填于表1中,分析输出振荡电压和振荡管静态工作点的关系,测量值记于表2中。 3、测量振荡器输出频率范围 将频率计接于P1处,改变CC1,用示波器从TP8观察波形及输出频率的变化情况,记录最高频率和最低频率填于表3中。 六、实验结果 1、步骤2振荡幅度V P-P 见表1.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 2012年2月24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高频电子线路 题目高频功率放大器的设计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姓名学号 主要内容、基本要求、主要参考资料等 1、主要内容 利用所学的高频电路知识,设计一个高频功率放大器。通过本次电路设计,掌握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的设计方法、电路调谐及测试技术。加深对高频电子线路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电路设计及电子实践能力。 2、基本要求 设计一个高频功率放大器,主要技术指标为: (1) 工作中心频率 06.5MHz f=; (2) 输出功率100mW A P≥; (3) 负载电阻75 L R=Ω; (4) 效率60% η>。 3、主要参考资料 [1] 阳昌汉. 高频电子线路. 哈尔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张肃文,陆兆雄. 高频电子线路(第三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3] 谢自美. 电子线路设计·实验·测试.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4] 高吉祥.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与课程设计.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完成期限2月20日-2月24日 指导教师 专业负责人 2012 年 2 月17 日

一、电路基本原理 1.选题背景 无线电通信的任务是传送信息。为了有效的实现远距离传输,通常是用要传送的信息对叫高频率的载频信号进行调幅或调频,经过高频功率放大达到较大功率,再通过天线辐射出去。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功能是用小功率的高频输入信号去控制高频功率放大器,将直流电源供给的能量转换为大功率的高频能量输出,它是无线电发送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高频功率放大器不仅仅应用于各种类型的发射机中,而且高频加热装置、高频换流器、微波炉等许多电子设备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工作原理 在通信电路中,高频功率放大器的效率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其效率的高低与放大器的工作状态有直接的关系。放大器件的工作状态可分为甲类、乙类、丙类等,提高功率放大器效率的主要途径是使放大器件工作在乙类、丙类状态,但这些工作状态下放大器的输出电流与输入电压间存在很严重的非线性失真。低频功率放大器因其信号的频率覆盖系数很大,不能采用谐振回路作负载,因此一般工作在甲类状态;采用推挽电路时可以工作在乙类状态;高频功率放大器因其信号的频率覆盖系数小,可以采用谐振回路作负载,故通常工作在丙类状态,通过谐振回路的选频作用,可以滤除放大器的集电极电流中的谐波成分,选出基波从而消除非线性失真。因此,高频功率放大器具有比低频功率放大器更高的效率。根据放大器电流导通角θ的范围,电流导通角θ越小,放大器的效率η越高。基于这一特点,高频功率放大器一般都工作在丙类状态。 丙类功率放大器在直流电源CC V 、偏置电压BB V 、输入电压cos b bm u U t ω=,晶体管和谐振于ω的并联谐振回路的谐振电阻p R 确定的条件下,放大器各级电压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各级电压与电流波形 (a) (b)

基于OrCAD电路设计软件的高频电子线路仿真分析

基于OrCAD电路设计软件的高频电子线路仿真分析本文基于OrCAD/Pspice电子线路计算机辅助分析设计软件以实现高频电子线路的综合电路分析仿真为目的,针对回路使用的信号频率比较高,电路实现的功能多、结构复杂,造成OrCAD设计软件在仿真过程时运算量大,电路调试过程变得复杂、电路的元器件参量优化难度大,通过采用复杂电路的仿真调试关联优化的方法对变容二极管调频与功率放大及发射电路的仿真过程进行分析,仿真效果表明,采用关联优化方法能有效提高优化设计效率。 OrCAD/Pspice是个通用的电子线路计算机辅助分析设计软件,是电路计算机仿真程序中极为优秀的一款软件。具备强大的电路设计与仿真能力,能够方便地实现电子线路的直流分析、交流分析、瞬态分析、噪声分析、灵敏度分析、傅里叶分析、谐波失真分析以及在不同温度下的电路性能分析,完成电子线路的元器件参量优化。提供了丰富的电子元器件模型,能实现各电路参量的测试、分折功能及器件库的构建功能。随着OrCAD/Pspice快速发展,实现各种功能时操作变得越为简化,受编程过程限制越少,且对电路的计算和仿真越为准确。在掌握电路原理的基础上,能方便地利用电子辅助仿真设计软件Pspice完成所需电路的设计分析和器件特性分析。笔者将对可变电容调频与功率放大及发射电路的仿真过程进行分析探讨。 1 OrCAD/Pspice在高频电子线路仿真中的优势作用 高频电子线路中的振荡电路、调幅电路、混频电路、调频电路、解调电路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在设计和生产中,利用OrCAD/Pspi ce来辅助分析所需高频电路的各项功能和特性指标,能方便实现高频电子线路各种设计需要。而且应用OrCAD/layout phus能快速

中北大学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报告

中北大学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学号: 时间: 实验一低电平振幅调制器(利用乘法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集成模拟乘法器实现全载波调幅和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幅的方法与 过程,并研究已调波与二输入信号的关系。 2.掌握测量调幅系数的方法。 3.通过实验中波形的变换,学会分析实验现象。 二、预习要求 1.预习幅度调制器有关知识。 2.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原理及内容,分析实验电路中用1496乘 法器调制的工作原理,并分析计算各引出脚的直流电压。 3.分析全载波调幅及抑制载波调幅信号特点,并画出其频谱图。 三、实验仪器设备 1.双踪示波器。 2.SP1461型高频信号发生器。 3.万用表。 4.TPE-GP4高频综合实验箱(实 验区域:乘法器调幅电路) 四、实验电路说明 图 幅度调制就是载波的振幅受 调制信号的控制作周期性的变化。 变化的周期与调制信号周期相同。 即振幅变化与调制信 号的振幅成正比。通常称高频信号为载波5-1 1496芯片内部电路图 信号,低频信号为调制信号,调幅器即为 产生调幅信号的装置。 本实验采用集成模拟乘法器1496来构成调幅器,图5-1为1496芯片内部电路图,它是一个四象限模拟乘法器的基本电路,电路采用了两组差动对由V1-V4组成,以反极性方式相连接,而且两组差分对的恒流源又组成一对差分电路,即V5与V6,因此恒流源的控制电压可正可负,以此实现了四象限工作。D、V7、V8为差动放大器V5、V6的恒流源。进行调幅时,载波信号加在V1-V4的输入端,即引脚的⑧、⑩之间;调制信号加在差动放大器V5、V6的输入端,即引脚的①、④之间,②、③脚外接 1KΩ电阻,以扩大调制信号动态范围,已调制信号取自双差动放大器的两集

高频电子线路设计

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总结报告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班级: 报告成绩: 评阅时间: 教师签字: 河北工业大学信息学院 2015年3月

课题名称:小功率调幅AM 发射机设计 内容摘要:小功率调幅AM 发射机在现代通信系统中应用广泛,小功率调幅AM 发射机的设计包括主振级、缓冲级、高频放大级、音频放大级、振幅调制级、高频功率放大级六个部分的电路设计和参数选择,且还考虑到各个单元电路之间的耦合关系,并结合Multisim 软件进行了各部分的调试与仿真,得到了整机电路。理论上满足了最基本的小功率调幅发射机的设计要求。 一、设计内容及要求 1、设计内容 小功率调幅AM 发射机的设计 2、设计的技术指标: 载波频率 Z MH 10=c f 载波频率稳定度 α≥3 -10 输出功率 mW 2000≥P 负载电阻 Ω=50A R 输出信号带宽 Z kH 9=BW (双边带) 残波辐射 dB 40≤ 单音调幅系数 8.0=a m 平均调幅系数 ≥m 0.3 发射效率 %50≥η 二、方案选择及系统框图 1、方案选择 (1)主振级 方案1:采用LC 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由于电容三点式振荡器的输出波形比电感三点式振荡器的 输出波形好,最高工作频率一般比电感三点式振荡器的高。另外,在电容三点式振荡器中,极间电容与电容并联,频率变化不改变电抗的性质。因此振荡器的电路型式一般采用电容三点式。在频率稳定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普通三点式电路、克拉泼电路、西勒电路。 方案2:采用晶体振荡器,晶体振荡器比普通的三点式振荡器具有更高的频率稳定度,频率稳定度可达到10 -10数量级,波形失真也比较小。在频率稳定度要求较高的电路中,可以采用晶体振荡器作为主 振级,比如石英晶体振荡器。 方案3:采用RC 正弦波振荡器,RC 振荡电路中没有谐振回路,主要有电阻和电容组成,因此一般不采用RC 正弦波振荡器作为主振器。

高频电子线路设计(三极管混频器的设计)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说明书 三极管混频器 院、部: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学生姓名:蔡双 指导教师:俞斌职称讲师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班级:电子1002 完成时间:2012-12-20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化通讯在我们的生活中显得越来越重要。混频器在通信工程和无线电技术中,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混频器是高频集成电路接收系统中必不可少的部件。要传输的基带信号都要经过频率的转换变成高频已调信号,才能在空中无线传输,在接收端将接收的已调信号要进行解调得到有用信号,然而在解调过程中,接收的已调高频信号也要经过频率的转换,变成相应的中频信号,这就要用到混频器。其原理是运用一个相乘器件将本地振荡信号与调制信号相乘,经过选频回路选出差频项(中频),在超外差式接收机中,混频器应用十分广泛,如:AM广播接收机将已调振幅信号535K~1605KHZ要变成465KHZ的中频信号;还有移动通信中的一次混频、二次混频等。由此可见,混频电路是应用电子技术和无线电专业必须掌握的关键电路。 关键词混频器;中频信号;选频回路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 modernization of communication in our life become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Mixer in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and radio technology, widely used, the mixer is high frequency integrated circuit receiving system essential components. To transmit baseband signal to go through frequency conversion into a high frequency modulated signal, can in the air, wireless transmission, at the receiving end receives the modulated signal to demodulate the received useful signal, however in the demodulation process, receives the modulated high frequency signal to go through frequency conversion, into the corresponding intermediate frequency signal, this will be used mixer. Its principle is to use a multiplication device will be local oscillation signal and modulated signal by frequency selective circuit multiplication, choose the difference frequency term (MF ), in a superheterodyne receiver, mixer,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such as: AM radio receiver will be modulated amplitude signal 535K ~ 1605KHZ to become 465KHZ intermediate frequency signal;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a mixer, a two mixer etc.. Therefore, the mixer circuit is the application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and radio professional must grasp the key circuit. Key words mixer;intermediate frequency signal;frequency selective circuit

电子系统综合设计实验报告

电子系统综合设计实验报告 所选课题:±15V直流双路可调电源 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6年06月

摘要本次设计本来是要做±15V直流双路可调电源的,但由于买不到规格为±18V的变压器,只有±15V大小的变压器,所以最后输出结果会较原本预期要小。本设计主要采用三端稳压电路设计直流稳压电源来达到双路可调的要求。最后实物模型的输出电压在±13左右波动。 1、任务需求 ⑴有+15V和-15V两路输出,误差不超过上下1.5V。(但在本次设计中,没有所需变压器,所以只能到±12.5V) ⑵在保证正常稳压的前提下,尽量减小功效。 ⑶做出实物并且可调满足需求 2、提出方案 直流可变稳压电源一般由整流变压器,整流电路,滤波器和稳压环节组成如下图a所示。 ⑴单相桥式整流 作用之后的输出波形图如下:

⑵电容滤波 作用之后的输出波形图如下: ⑶可调式三端集成稳压器是指输出电压可以连续调节的稳压器,有输出正电压的LM317三端稳压器;有输出负电压的LM337三端稳压器。在可调式三端集成稳压器中,稳压器的三个端是指输入端、输出端和调节端。 LM317的引脚图如下图所示:(LM337的2和3引脚作用与317相反)

3、详细电路图: 因为大容量电解电容C1,C2有一定的绕制电感分布电感,易引起自激振荡,形成高频干扰,所以稳压器的输入、输出端常并入瓷介质小容量电容C5,C6,C7,C8用来抵消电感效应,抑制高频干扰。 参数计算: 滤波电容计算: 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电压为15V ,当输出电流为0.5A 时,我们可以求得电路的负载为I =U /R=34Ω时,我们可以根据滤波电容的计算公式: C=т/R,来求滤波电容的取值范围,其中在电路频率为50HZ 的情况下,T 为20ms 则电容的取值范围大于600uF ,保险起见我们可以取标准值为2200uF 额定电压为50V 的点解电容。另外,由于实际电阻或电路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方案docx

高 频 电 子 线 路 课 程 设 计 设计题目:小功率调幅发射机的设计 目录 摘要 (3) 1.调幅发射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4)

2.调幅发射机的原理和框图 (4) 2.1调幅发射机方框 图 (4) 2.2调幅发射机的电路形式及工作原理 (5) 2.2.1高频振荡器电路 (5) 2.2.2隔离放大电路 (6) 2.2.3受调放大级电路 (6) 2.2.4 话筒和音频放大电路 (7) 2.2.5 传输线与天线 (8) 2.2.6 功率放大级电路 (8) 2.2.7 传输线与天线 (9) 3.电路调试 (9) 3.1 本振级调试 (9)

3.2 放大级调试 (9) 3.3 末级调试 (9) 3.4 通调 (9) 4.心得体会 (10) 参考文献 (12) 附录一 (13) 附录二 (14) 摘要 小功率调幅发射机常用于通信系统和其他无线电系统中,特别是在中短波广播通信的领域里更是得到了广泛应用。原因是调幅发

射机实现条幅简便,调制所占的频带宽,并且与之对应的调幅接收设备简单,所以调幅发射机广泛用于广播发射。 本课题的设计目的是要求掌握最基本的小功率调幅发射系统的设计、调试与安装对各级电路进行详细的探讨。 【关键词】:小功率调幅发射机设计调试 1、调幅发射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由于调幅发射机实现调幅简便,调制所占的频带窄,并且与之 对应的调幅接收设备简单,所以调幅发射机广泛地应用于广播发射。调幅发射机的主要性能指标如下: 工作频率范围:调幅制一般适用于中、短波广播通信,其工作 频率范围为300kHz~30MHz。 发射功率:一般是指发射机送到天线上的功率。只有当天线的 长度与发射频率的波长可比拟时,天线才能有效地把载波发射出去。 调幅系数:调幅系数ma是调制信号控制载波电压振幅变化的系数,ma的取值范围为0~1,通常以百分数的形式表示,即0%~100%。 非线性失真<包络失真):调制器的调制特性不能跟调制电压线 性变化而引起已调波的包络失真为调幅发射机的非线性失真,一般 要求小于10%。 线性失真:保持调制电压振幅不变,改变调制频率引起的调幅 度特性变化称为线性失真。 噪声电平:噪声电平是指没有调制信号时,由噪声产生的调制 度与信号最大时间的调幅度比,广播发射机的噪声电平要求小于 0.1%,一般通信机的噪声电平要求小于1%。 2、调幅发射机的原理和框图 2.1 调幅发射机方框图 一条调幅发射机的组成框图如下图图2-1所示,

电子电路综合实验报告

电子电路实验3 综合设计总结报告题目:波形发生器 班级:20110513 学号:2011051316 姓名:仲云龙 成绩: 日期:2014.3.31-2014.4.4

一、摘要 波形发生器作为一种常用的信号源,是现代测试领域内应用最为广泛的通用仪器之一。在研制、生产、测试和维修各种电子元件、部件以及整机设备时,都需要信号源,由它产生不同频率不同波形的电压、电流信号并加到被测器件或设备上,用其他仪器观察、测量被测仪器的输出响应,以分析确定它们的性能参数。波形发生器是电子测量领域中最基本、应用最广泛的一类电子仪器。它可以产生多种波形信号,如正弦波、三角波、方波等,因而广泛用于通信、雷达、导航等领域。 二、设计任务 2.1 设计选题 选题七波形发生器 2.2 设计任务要求 (1)同时四通道输出,每通道输出矩形波、锯齿波、正弦波Ⅰ、正弦波Ⅱ中的一种波形,每通道输出的负载电阻均为1K欧姆。 (2)四种波形的频率关系为1:1:1:3(三次谐波),矩形波、锯齿波、正弦波Ⅰ输出频率范围为8 kHz—10kHz,正弦波Ⅱ输出频率范围为24 kHz—30kHz;矩形波和锯齿波输出电压幅度峰峰值为1V,正弦波Ⅰ、Ⅱ输出幅度为峰峰值2V。(3)频率误差不大于5%,矩形波,锯齿波,正弦波Ⅰ通带内输出电压幅度峰峰值误差不大于5%,正弦波Ⅱ通带内输出电压幅度峰峰值误差不大于10%,矩形波占空比在0~1范围内可调。 (4)电源只能选用+9V单电源,由稳压电源供给,不得使用额外电源。

三、方案论证 1.利用555多谐振荡器6管脚产生8kHz三角波,3管脚Vpp为1V的8kHz的方波。 2.三角波通过滞回比较器和衰减网络产生8kHzVpp为1V的方波。 3.方波通过反向积分电路产生8kHzVpp为1V的三角波。 4.方波通过二阶低通滤波器产生8kHz低通正弦波。 5.方波通过带通滤波器产生中心频率为27kHz的正弦波。 系统方框图见图1 图1 系统方框图 此方案可以满足本选题技术指标,分五个模块实现产生所需的波形,而且电路模块清晰,容易调试,电路结构简单容易实现。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概述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报告 (2014-2015年度第一学期) 题目: AM 波的调制与解调 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专业:通信工程B班 姓名: 学号: 组员: 指导老师: 2014年11月7日

目录 一、摘要 (3) 二、设计指标 (4) 三、原理概述及框图 (4) 四、实际电路设计 (6) 五、设计评价 (20) 六、心得体会 (21) 七、参考文献 (21)

一、内容摘要 本文用10Multisim 设计并仿真了AM 波的调制与解调,在调制单元先设 计了一个振荡器产生MHz f 5.30=的载波信号,然后与频率KHz f 10=Ω的调制信号经过一个集电极调幅电路产生了一个AM 信号,在解调单元,将调制单元输出的AM 信号通过一个包络检波电路将调制信号从AM 信号中提取出来。最后再设计一个低通滤波器,将高于调制信号频率的噪声滤除。 在设计单元电路时,对每部分的电路设置参数,进行仿真、调参,对结果进行分析,由于后续电路或者负载的影响会导致电路参数的设计与实际参数有差距,再设置一个缓冲电路以减小后级电路对前级的影响,然后在考虑实际参数的基础上观察波形是否失真从而选出合理的原件数值,反复调试后,得出结果和心得体会。 【关键词】:AM 波 调制解调 集电极调幅 低通滤波器 仿真 二、设计指标 设计AM 波的调制解调电路,要求分别设计高频振荡器、集电极调幅电路、

包络检波电路和低通滤波器。通过信号发生器产生一个调制信号与振荡器产生的高频载波加入集电极电路,输出一个载波幅度随着调制信号变化的调幅信号,将该调幅信号加入包络检波器,输出原调制信号,考虑到输出信号中会带有噪 声,故在调制信号输出前增加了一个RC低通滤波器滤除噪声,且在电路前后级又加了一个缓冲级电路用来减少后级电路对前级的影响。 各项参数设计指标如下: 输入调制信号:100KHZ 5V 正弦波 调制载波信号:1MHZ 4mV 正弦波 解调载波信号:100KHZ 4.5V 正弦波 三、原理概述及框图 设计原理总框图 图一设计原理总框图 3.1 AM波调制原理

高频课程设计---基于Multisim的高频电子线路设计与仿真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 题目:基于Multisim的高频电子线路设计与仿真 中文摘要 本接收系统,以模拟乘法器为核心,接收部分由本机振荡,混频电路,晶体振荡电路,小信号放大,鉴频电路等模块组成。在设计过程中,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法,并使用了EDA 工具软件,在计算机屏幕上模仿真实实验室的工作台,绘制电路图需要的元器件、电路仿真需要的测试仪器均可直接从屏幕上选取,提高了设计效率。方案的优点是电路简单、器件易得、大大提高了电路的可行性。 关键词: 调频接收机;鉴频电路;仿真

目录 第一章概述 (1) 第二章窄带调频接收机原理介绍 (2) 2.1 接收系统原理框图 (2) 2.2 高频小信号放大电路 (3) 2.3 混频电路 (3) 2.4 晶体振荡器电路 (4) 2.5 鉴频电路 (4) 第三章设计要求 (5) 3.1 目的及意义 (5) 3.2主要技术指标和要求 (6) 3.3 内容和要求 (6) 第四章开发平台简介 (8) 第五章详细设计及仿真 (10) 5.1 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电路设计及仿真 (10) 5.2 混频电路设计及仿真 (11) 5.3 晶体振荡电路设计及仿真 (12) 5.4 鉴频电路设计及仿真 (12) 总结 (16) 参考文献 (17)

第一章概述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全面进步,计算机事业的飞速发展,以计算机与通信技术为基础的信息系统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随着经济文化水平的显著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及工作软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当今电子设计领域,EDA设计和仿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设计环节。在众多的EDA设计和仿真软件中,EWB软件以其强大的仿真设计应用功能,在各高校电信类专业电子电路的仿真和设计中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EWB软件及其相关库包的应用对提高学生的仿真设计能力,更新设计理念有较大的好处。 EWB(电子工作平台)软件,最突出的特点是用户界面友好,各类器件和集成芯片丰富,尤其是其直观的虚拟仪表是EWB软件的一大特色。它采用直观的图形界面创建电路:在计算机屏幕上模仿真实实验室的工作台,绘制电路图需要的元器件、电路仿真需要的测试仪器均可直接从屏幕上选取。EWB软件所包含的虚拟仪表有:示波器,万用表,函数发生器,波特图图示仪,失真度分析仪,频谱分析仪,逻辑分析仪,网络分析仪等。 本次课程设计主要是利用EWB软件来设计和仿真信号调频接收机系统电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