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茶园土壤管理与施肥

茶园土壤管理与施肥

茶园土壤管理与施肥
茶园土壤管理与施肥

茶园土壤管理与施肥

茶园土壤管理包括耕作、除草、覆盖和施肥等内容。

(一)土壤翻耕与改良

1.浅耕

茶园行间浅耕,深度一般在10—15厘米,其主要作用是破除土壤板结层,改善土壤通气透水状况,消灭茶园杂草。杂草多的茶园一般在每次追肥之前都要进行浅耕除草,而在杂草最易生长的夏秋季节要增加浅耕的次数。浅耕时,力求把草体完全埋入之中。树冠覆盖度高的茶园,一般杂草较少,这类茶园浅耕的主要目的是疏松土壤,一般每年进行2—4次,多结合追肥进行。

2.深耕

茶树行间深耕一般在20厘米以上。其改良熟化土壤的作用比浅耕要强,但对根系损伤较多。因此,必须根据不同的茶园类型,灵活掌握。种植前经过深垦的幼龄茶园,一般只在施基肥时结合深挖基肥沟进行行间深耕。种茶后第一年基肥沟要离茶树20厘米,以后随着茶树的长大,距离也应逐渐加大。茶树成龄投产以后的深耕,也常与施用基肥相结合进行。基肥沟两侧行间只浅耕松土,不作深耕。衰老茶园的土壤深耕,应结合树冠更新进行。深耕的深度和宽度都比较大,一般行距1.5米的茶园,以不超过50厘米×50厘米为宜,并结合施用大量有机肥。

深耕一般是在全年茶季基本结束时进行。这个时期深耕、施基肥,有利于断根的再生恢复。由于各地气候条件不同,茶季结束时期也不尽一致,一般宜早不宜迟。

(二)茶园铺草

茶园铺草是一种简单易行效果良好的茶园土壤管理技术措施,能改良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

1.铺草的效果

(1)保蓄土壤水分: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防止水土流失,一般茶园铺草可提高土壤含水量3%—5%。

(2)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的供应能力:草料中含有各种养分,经过分解后提高土壤的养分供应能力,铺草还能大大加强土壤微生物的活动。

(3)调节土壤温度:茶园铺草覆盖具有调节土壤温度的作用。茶园铺草后冬季1月上旬,可使地表温比未铺草的提高1.0—5.0摄氏度;而在夏天可使地表温度降低4—8摄氏度。

(4)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由于铺草具有上述的良好作用,因此,铺草能显著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有利于名优茶生产。

2.铺草技术

可用于茶叶铺草的材料非常广泛,如割取山野杂草、灌丛嫩枝苔藓、蕨类植物,也可以利用稻草、麦秆、豆秸、油菜秸和绿肥等,还可以用麦壳、豆壳、菜籽壳和落叶、树皮、木屑等。行间铺草厚度,一般要8—10厘米以上,太薄影响效果。铺草的时期一般多在有草料的时候进行。但是如果是为了特殊的目的,如防冻,要在土壤开始冻结之前进行;防旱,要在干旱季节开始之前进行。

(三)茶园施肥

肥料是茶树粮食。在茶叶高产优质的综合技术中,以合理施用肥料的效果最为显著。

1.茶园施肥种类

茶园施肥可分为有机肥和无机肥两大类。

(1)有机肥料:有机肥见效比较慢,但肥效较长,含有机质丰富,能改善土壤结构,长期施用有机肥的茶园土壤,比较松软,保水保肥力强。有机肥一般作基肥使用。常见的有机肥料有饼肥、厩肥、猪牛栏肥、人畜粪便、绿肥等。

(2)无机肥料:无机肥料主要是化肥,因肥效比较迅速,在茶园中常作追肥使用。无机肥分为氮肥、磷肥和钾肥三大类。此外还有复合肥和混合肥等。

2.茶园施肥技术

茶园的施肥技术,直接影响着肥料的效果。正确的施肥技术,既要考虑肥料的合理用量和适宜的配比,也要注意各种肥料使用时期和方法。

(1)施肥量:

基肥用量。幼龄茶园每亩每年平均施堆、厩肥500—1000公斤以上,或用饼肥50

—100公斤,过磷酸钙25—50公斤,硫酸钾10—20公斤;采摘茶园每年平均施堆厩肥1500—2500公斤,或饼肥100—150公斤,并隔2—3年施过磷酸钙50—75公斤,硫酸钾15—25公斤。高产茶园基肥的用量要根据当地具体条件而定,一般每亩每年施各种土杂肥、厩、堆肥等不少于5000公斤。各类茶园施基肥时均应配合施用少量速效氮素化肥。

追肥用量。追肥以施速效性氮肥为主。据分析,每采100公斤鲜叶,约从土壤中带走1.25公斤氮素。实际上茶树所消耗的氮素营养远远不只这点数量,一般成龄茶园每生产100公斤干毛尖,大约要归还土壤10—15公斤氮素,才能保持土壤的氮素平衡。基肥用量少或质量差的,追肥要多施一些。基肥足的,追肥可少施。

(2)配合比例:茶树肥料配合比例,一是基肥与追肥的配合比例;二是氮、磷、钾三要素的配合比例。

基追肥的比例。基肥一般占茶园全年用肥量的40%左右比较合适。追肥于生长季节使用。春夏秋3次追肥的比例可按40:30:30或50:25:25,在只采春、夏茶,不采秋茶的茶区,可按70:30或60:40。据近年的试验,将崔芽肥移一部分到上一年秋季与基肥同施,可以增产春茶。

氮、磷、钾的配合比例。一般幼龄茶园采用1:1:1或1:1.5:1.5为宜;3—4年生茶园,宜采用2:1:1或2.5:2:1,投产以后提高氮素的比例,以4:2:1或4:1:1较好。三要素的配合比例要因茶类与因地制宜,切勿生搬硬套。

施肥时期。基肥施用时期因各地气候条件、生长期长短不一而出入很大,主要应在茶树地上部分停止生长后立即进行,一般宜早不宜迟。例如浙江大部分茶区在10月份上旬至下旬茶树停止生长,施基肥宜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崔芽肥在开春之后施用,如浙江茶区一般在3月初施第一次追肥。春茶结束之后,应及时进行第二次追肥,夏茶结束

后进行第三次追肥。在有伏旱的地区,干旱季节不宜施追肥(在旱季来临之前或旱情解除以后施用为宜)。

施肥方法。成龄茶园施肥的位置,一般以茶丛蓬面边缘垂直向下为原则;幼龄茶树施肥离根颈10厘米以外开沟。平地茶园在茶丛的一边或两边施,坡地茶园或梯地茶园要在茶行的上方开沟施肥,以防肥料的流失。

施肥深度。基肥要开沟深施,成龄茶园一般25—30厘米,幼龄茶苗施肥沟深15厘米左右。追肥深度要按肥料性质而定,不易挥发的要开沟浅施;而易挥发的开沟深施,并随施随盖。磷钾肥的施用与基肥相同。

根外施肥。通过叶面的喷施肥称根外施肥。茶树根外施肥不受土壤冲刷、淋溶、生物固定等因子的影响,肥料利用经济,吸收快,效果好。同时还可与治虫、人工喷灌等措施结合起来,便于茶园管理机械化,节省劳力。根外施肥要特别注意:浓度不能太高,太高了易灼伤芽叶;喷肥时对叶子要正反两面同时喷匀,尤其要注意多喷背面;在与农药混用时,要注意农药和肥料的化学性质;要注意天气,既要防止高温暴晒引起水分蒸发过快而迅速改变其浓度,也要防止下雨被雨水冲跑肥料,喷肥时间以早晨或傍晚为宜。根外肥不能代替土壤施肥,在液面喷肥的同时,还要加强根部施肥,只有这样才能相互补充,取得更好的施肥效果。

. . .

江苏茶园土壤环境质量现状分析_宗良纲

*江苏省科技厅攻关项目“江苏省无公害茶叶产业化生产技术体系研究”(BE2002315)资助 收稿日期:2005-01-07 改回日期:2005 -05-15江苏茶园土壤环境质量现状分析* 宗良纲 周 俊 罗 敏 陆丽君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南京 210095)   费新东 (江苏省农林厅 南京 210029) 摘 要 通过对江苏20多个典型茶场的调查取样,分析了江苏典型茶园的土壤肥力和环境质量状况。结果表明,江苏茶园土壤总体肥力状况良好,少数茶场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茶园土壤施用的有机肥中,菜饼肥有机质含量较高,养分组成合理,重金属含量低,适合茶园长期施用。在茶园施肥管理方面,普遍存在有机肥施用时间偏晚的现象。此外,江苏茶园土壤存在较明显的酸化现象,且有加重趋势。个别茶场的土壤中Pb 含量超标需引起重视,否则会导致茶叶中P b 含量超标而影响茶叶质量的安全性。关键词 茶园 土壤环境质量 施肥管理 土壤酸化 Pb Analysis on current status of soil 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tea gardens in Jiangsu Province .Z ONG Liang -Gang ,ZHO U Jun ,LU O M in ,LU Li -Jun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 anjing 210095,China ),FEI Xin -Dong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and F orestry of Jiangsu ,Nanjing 210029,China ),CJEA ,2006,14(4):61~64 A bstract Based on two y ears field research ,the soil fer tility and the soil 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typical tea gardens in Jiangsu Province w ere analy zed .T 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ea garden soils are generally fecund ,but the soil organic mat -ter content is appreciably low in some tea gardens .Among the fertilizers applied ,the rapeseed meal is o f reasonable nutri -ent composition ,high organic matter co ntent and low heavy mental content ,so it is the best o rganic fertilizer fo r a long -term application in tea g ardens .I n the regular management of tea gardens ,the fertilization is usually delayed 1~2months .Acidification is serious in the majority of tea garden soil ,moreo ver ,the lead co ntent of soil exceeds the standard in a few areas .T he hig h lead co ntent of soil can cause the lead content in tea to ex ceed the standard ,thus influencing the safety of tea quality . Key words T ea g arden ,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soil ,M anag ement o f fertilization ,Acidification ,Lead (Received Jan .7,2005;revised M ay 15,2005) 江苏是我国重要的茶叶生产省份之一,其茶叶生产一直呈稳步发展的趋势,这对促进江苏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工业“三废”的排放和化肥农药的大量施用,茶园土壤受到污染,茶叶质量降低。近年来,国内不断有关于茶叶中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等有害物超标[1,2] 的报道。同时,茶园土壤重金属污染,在土壤酸化[3] 背景下危害极大,直接影响了茶叶的产量和品质。本研究试图通过对江苏典型茶园的调查分析,从总体上掌握江苏茶园土壤的肥力水平、施肥管理状况、土壤酸化程度以及重金属含量状况,分析影响江苏茶叶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旨在为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茶叶生产的合理区划和科学管理、加快江苏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建设提供依据。 1 研究方法 根据江苏省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的分布状况,于2003年4月~2004年5月实地调查了苏州、无锡、常州、扬州、镇江、南京等地区的20多个较大规模典型茶场,了解各茶场的种植环境和施肥管理等情况。按统一方法分别采集各茶场代表性茶园土壤和茶叶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土壤样品以0~20cm 的表层混合土样为主,采样时根据茶园的面积和地形,决定采样点的数量和分布。每个茶场选择代表性茶园,设置6~8个采样点,将各采样点的土样混合均匀,用四分法弃取至各混合土样保留1kg 左右。土样经风干、磨碎分别过2mm 筛和0.149m m 筛备用。茶叶鲜样的采集均以1芽1叶为准,采样点与土壤样点对应,以便分析土壤质 第14卷第4期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Vol .14 No .42006年10月 Chinese Journal of Eco -Ag riculture Oct ., 2006

茶园土壤

茶园土壤、水肥管理 1、我国茶园土壤有哪些类型及其分布? 我国茶园土壤主要有:(一)砖红壤类茶园土壤,主要分布在海南、雷州半岛、滇南及台南低海拔谷地热带等地;(二)赤红壤类茶园土壤,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台湾南部和云南中南部等亚热带地区;(三)红壤类茶园土壤,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广阔的低山丘陵区,包括江西和湖南大部分,云南、广东、广西和福建北部,浙江、贵州、四川、安徽等南部的中亚热带地区。(四)黄壤类茶园土壤,主要分布在中亚热带(大致北纬30°以南)中山低丘(海拔700-1200米)地区;(五)紫色土类茶园土壤,主要分布在四川省东部盆地,也见于湘、鄂、云、贵、赣等省;(六)黄棕壤类茶园土壤,主要分布在北亚带低山丘陵区,但以长江中下游沿江两侧低山丘陵区较集中,包括江苏、安徽、湖北等地区;(七)黄褐土类茶园土壤,分布于江淮及江汉黄土丘陵岗地;(八)棕壤类茶园土壤,主要分布在山东半岛、淮北以及南方山地、青藏高原南坡垂直带地区;(九)高山草甸土类茶园土壤,一般分布在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上,我国各产茶区都有零星分布;(十)潮土类茶园土壤,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各产茶区都有零星分布。 2、我国土壤有什么分布规律? 虽然我国土壤类型很多,但分布很有规律。从水分布来看,由

北至南的气候条件,基本上是呈湿润海洋性地带谱逐渐过渡,茶园土壤也呈棕壤、黄棕壤、红壤和黄壤、赤红壤和砖红壤茶园土依次过渡。受东南季风的强烈影响,热带和亚热带幅带较宽,其中砖红壤、赤红壤、红壤、黄壤及黄棕壤茶园土带,自南向北依次更迭,并呈东西向延伸,西侧直抵横断山脉;由此向北,因东南季风减弱,加上华北平原非宜茶区横贯,只有山东沿海地区出现宜茶的棕壤带谱。 3、信阳茶园有哪些土壤类型? 土壤类型主要有黄褐土、红粘土、石质土、粗骨土等。 4、高产优质茶园的土壤特征有哪些? 土壤是茶树生长的基础。土壤的理化性质不仅影响茶树的生长发育,也直接关系到茶叶产量、品质和茶园的生产效益。高产茶园的土壤一般具有下列特征: (1)土层深厚、疏松茶树是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其根系的垂直分布达1-2米,而且长时期在同一土壤上生长。因此,对土壤机要求有足够的容根层,又要求有良好的物理条件,才能使根系向土层内伸展伸长。反之,土层浅薄或土层存在障碍层次,使根系生长受阻,就会影响地上部分生长,无法形成高产茶树的骨架。 (2)土壤质地呈砂壤性茶树生长良好、品质较优的茶园,要求土壤砂粘适中,土层含有适量的砾石,呈壤质偏碱性。 (3)土壤中水气协调高产茶园土壤要求水气协调,做到液、气、固三相比例合理,并具有良好的通气、透水能力。 (4)土壤呈酸性反应茶树喜酸性植物,只能在酸性土上才能

有机茶园的肥料使用原则和无害化解决

有机茶园的肥料使用原则和无害化解决有机茶是一种按照有机农业的方法进行生产加工的茶叶。在其生产过程中,完全不施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化学食品添加剂等物质生产,并符合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LFOAM)标准,经有机(天然)食品颁证组织发给证书。有机茶叶是一种无污染、纯天然的茶叶。以下就是有机茶园的培肥管理的方法:肥料的使用原则 1。制止使用化学合成肥料,制止使用城市生活垃圾,制止使用医院的粪便、垃圾和含有有害物质(如毒气、病原微生物、重金属等)的工业垃圾。 2。人畜粪便在使用前必须经过无害化解决,比方用高温发酵来杀灭各种寄生虫卵和病原菌、杂草种子,去除有害的有机酸和蔼体,使之达到无害化的卫生标准。严禁使用未腐熟的粪便。 3。有机肥原则上要就地生产就地使用,外来有机肥经确认合乎恳求后能力使用。商品化有机肥、有机复混肥、叶面肥、微生物肥等在使用前必须经确认已经得到有机肥论证机构的颁证或认可。叶面肥料最后一次喷施必须在茶园采摘前20天进行。使用微生物肥料时要威严遵守使用说明书的恳求操作。 4。所有有机或无机(矿质)肥料,应按对环境和茶叶品格不会造成不良结果的方法使用,同时应截断一切因施肥而携入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污染源。 许可使用的肥料

1。有机肥:畜禽粪(经过无害化解决)、绿肥(利用栽培或野生的绿肥植物作肥料)、其余肥料(如腐酸类肥、饼肥、沼气液肥和残渣等)。 2。微生物肥:如根瘤菌肥料、固氮菌肥料、磷细菌肥料、硝酸盐细菌肥料、复合微生物肥料等。 3。半有机肥(有机复混肥):加入适量的营养微量元素制成的有机肥料。 4。无机(矿质)肥:如矿物钾肥、矿物磷肥(磷矿粉)、煅烧磷酸盐(钙镁磷肥、脱氧磷肥)、白云石、石膏等。 5。叶面肥:微量元素叶面肥(以CU、FE、MN、ZN、B、MO等微量元素及其余有益元素为主配制的肥料)和含有植物生长辅助物质的叶面肥(天然有机物提取液或接种有益菌类的发酵液,添加一些腐殖酸、藻酸、氨基酸等配制的肥料)。 6。其余肥料:不含有毒物质的食品工业、纺织工业的有机副产品,以骨粉、骨酸废渣、氨基酸残渣、家禽家畜加工废料、制糖废料等制成的肥料。 无害化解决 在有机肥料比方人畜粪便中经常带有各种病原菌、病毒、寄生虫卵等,杂草中经常带有各种病虫害传染体及种子等,因此有机肥料在用于有机茶园之前通常都要经过无害化解决,变有害为无害。目前,有机肥料无害化解决主要有3种方法,即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物理方法如暴晒、高温解决等,但会使养分的丧失严重且成本

茶园防冻和冬季管理综合措施

茶园防寒、防冻综合措施 据气象部门预警报告,近期,受北方强冷空气南下影响,我市将出现气温明显下降的趋势,部分地区有霜冻或冰冻,因此,为落实市政府陈辉副市长批示精神,我局通知全市各乡镇茶技站和重点茶业企业在全市各茶区切实采取茶园防冻和冬季管理综合措施,认真做好茶园基地防寒防冻工作,以应对极端低温天气。 一、茶园冬季防冻管理的特殊措施 1、茶园熏烟。 根据天气预报,在寒冻来临前的夜晚10点开始熏烟,以形成烟雾,起到“温室效应”的作用,减轻辐射冻害。 2、及时清除茶树树冠的积雪。 3、喷药防冻。 茶树冬季受冻,主要是有些新梢休眠太迟所致,可喷施200ppm的2,4—D等植物生长调节剂,以抑制生长,促使成熟,提早进入休眠状态,避免冻害。 二、采摘茶园 1、加强茶树的肥培管理。 茶树经过全年的多次采摘后,营养物质消耗怠尽,如果不加强肥培管理,势必影响下一年的茶叶产量与质量。因此须搞好肥水管理,以增强树势和抗寒力。冬季重施基肥,提高树体营养,增加土壤温度。冬季施肥以有机肥为主,每亩施用厩肥1000—1500公斤,饼肥100—150公斤。 2、根际培土。 在冬季深耕的同时,将茶树四周或两边的泥土向茶树根颈部培土5—10厘米,明年气温回升后再将泥土扒开。

3、整理冠面,适度修剪和茶行覆盖。 对茶树冠面进行全面整理和茶行的边幅修剪,主要剪除徒长枝、病虫枝和幼嫰枝,使茶行、冠面整齐划一,同时将田边地角的杂草和修剪的茶树枝叶覆盖于茶行,覆盖厚度要达到5—10厘米,以利保温。 4、茶园清园消毒。 全年茶叶采摘结束后,用0.5—1度的石硫合剂进行全园清园消毒。以降低下一年的虫口基数和消灭越冬害虫。 三、重修剪、台刈后的茶园 除落实上述成年采摘茶园管理措施外,还须重点搞好以下冬季防冻管理: 1、行间铺草。 因重修剪、台刈后,树冠尚未恢复到原来的状况,地表大部分裸露,对抗旱、抗寒、水土保持不利,要求在茶行间铺草5—10厘米。 2、茶蓬覆盖。 重修剪、台刈的茶树所抽发的枝梢未充分木质化,易受冰雪低温冻害。因此,在低温冰雪来临之前,用杂草、秸秆、遮阳网进行蓬面覆盖,以保护冠面生产枝不受冻害。 四、新植茶园的冬季管理 应对定植在不同海拔高度的茶园分别采取不同的冬季管理措施: 1、灌水保苗。 对海拔300米以下的茶园适时灌水,灌水时间在中午以前,下午及傍晚不宜灌水,以免夜间打霜或结冰,造成茶苗冻害。灌水要求灌足灌透。 2、茶行间铺草覆盖。 海拔300米以上的茶园,以覆盖秸秆、杂草为主,铺草厚度5—10厘米,

新建茶园管理技术规范

开阳富硒茶业投资有限公司 新建园技术规范 起草单位:武汉安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执行时间: 选择园地 茶园应远离工业区、城镇、交通主干道,园区附近及上风口、河道上游无污染源,土壤理化性状良好,pH值4.5-6.5,茶园环境条件应符合无公害食品产地的生态环境标准。首先选择地形平坦,土层深厚,成片集中的土地建立丰产茶园。其次,选择缓坡地带或坡度在30°~40°的坡地建立坡地茶园,也可建成丰产茶园。再次,充分利用山地、坡台地,经开垦后建成概念上的大茶园。 土层厚度1米以上不含石灰石有机质含量1%-2%以上,通气性、透水性或蓄水性能好的砂质壤土,酸碱度PH值4.5~6.5;年雨量在1500mm以上;年平均温度在18-25℃。做好“园、林、水、路”的合理规划。整个茶区符合“戴绿帽、束绿带、穿绿鞋”,尽可能保留原有植被。开沟建成等高梯地茶园,种植沟深0.6米,宽1.5-2米。台面外高内低,内侧开设蓄水竹节沟,山顶、山箐及道路两侧修建排水沟,排水沟要与蓄水沟相连接,并在连接处挖积沙坑,实现抗涝排水,保持水土作用。 茶园绿化 树种选择:因地制宜,选择适宜本地栽种的速生优质树种,以深根、不与茶树争夺水肥、无共同病虫害、枝叶疏密适中的果树、经济树种为佳。茶园中覆荫树种选择:合欢、银杏、山苍子、天竺桂、油茶、桂花、等;在空地及道路两旁的行道树可选:香樟、香椿、苦楝、桂花、罗汉松、山茶花、杉木等,乔灌结合种植;防护林和山顶可选:杨梅、香樟、罗汉松、杉木、楠木等树种。 生态位配置:在以茶为主体的茶园复合生态系统,建设上、中、下三层结构,即树木-茶树-绿肥植物(矮杆)。茶园内覆荫树每亩种植乔木树8-10株,约30米茶行一株,错落有致栽培;茶园道路、沟渠两旁种植绿化树,每3-5米种植1株或适当密植。 绿化树管理:加强对防护林、行道树、覆荫树的肥培管理,提高成活率。当覆荫树树冠和根系过于庞大,应及时进行适当整枝、修剪,使其保持适宜的遮荫面积,为茶树创造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保持茶树的正常生长。 道路水利 适当拓宽茶园主干道和支道。主干道要便于农用车辆通行,利于运送茶园农资、鲜叶,支道不低于1.5米,形成方便的茶园交通网络。 主要建设排蓄水系统,做到有水能蓄、涝时能排、旱时能灌。排蓄水系统根据茶园地形地势设置排水沟,在茶园上方开挖防洪沟,拦截山洪,引入排洪沟;茶园内侧开竹节沟蓄水,园区选择靠近水源或雨水汇集较多的地段,根据地形、水源和灌溉面积配套建设蓄水池、小水窖,铺设管道或开挖水渠,实现茶园水利,

茶园施肥技术措施

茶园施肥技术措施 一、茶园施肥的目的 茶园施肥的目的,主要是满足茶树生长的需要、给茶树补充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改良土壤。 二、茶树所需营养元素 在茶树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的营养元素有碳、氢、氧、氮、磷、钾、硫、铁、铝、钙、镁等40多种,其中:碳、氢、氧主要从空气和水中获取,而其他营养元素则主要来自土壤,在来自土壤的营养元素中,对氮、磷、钾要求的数量最多,又称茶叶(植物)营养三要素。由于茶树是叶用作物,在三要素中又以氮素为主。因此,选择适宜茶树生长的肥料对提高茶叶的产量和质量起着关键性作用。 三、肥料的选择 一是要根据茶树的生物学特性选择肥料(茶树适宜生长在呈酸性的土壤环境中):施肥会引起土壤酸碱度的明显变化。如果碱性肥料或生理碱性的肥料施入茶园后,会引起茶园的(酸碱度)增高,而当茶园的(酸碱度)增高到超出茶树生长的适宜范围时,茶树生长就会受到影响。因此,除某

些强酸性茶园需适当调节其酸碱度外,一般不宜施用碱性肥料,如:液氨、硝酸钠、石灰等,最好是选用酸性肥料、生理酸性肥料或中性肥料,如:过磷酸钙、硫酸钾、尿素等。 二是要根据茶园土壤特性选用肥料:施肥不仅是为作物提供营养,同时也是培肥土壤的一项重要农业技术措施。因此,茶树施肥还应该针对土壤特点,选用恰当的肥料。例如:新垦的幼龄茶园,因树冠覆盖面积小,枯枝落叶少,土壤有机质分解的速度大于积累速度,故应多施纤维素含量较高的草肥、腐熟农家肥,也可种植绿肥,适时翻入土中作肥料;对土壤有机质丰富,保肥能力较强的成龄茶园,应多施含肥丰富的饼肥等;对于土壤质地粘重、通气性差的茶园要多施土杂肥(堆沤过的);对于质地粗、沙性重、通气性好的茶园要多施用塘泥、湖泥、河泥等;对于土壤母质为石灰岩发育的茶园,可多选用酸性肥以降低土壤的值(酸碱度);而对酸性较重的茶园,要改施中性肥料或含钙质较多的肥料,以调节土壤的酸度,防止土壤继续酸化。 四、施肥时间 茶园施基肥要早,一般在进入秋季后,茶树地上部分停止生长时结合冬耕除草施用,宜早不宜迟。因为,茶园使用的基肥主要是有机肥(腐熟农家肥),养分释放比较缓慢,为了及时给茶树提供营养物质,必须适当早施基肥,使它在

茶园土壤改良治理方案

茶园土壤改良治理方案 核心问题: 治理茶园土壤偏酸性,缺P、K或P、K利用率不高的问题 背景: 茶园地点:贵州遵义 场地基本情况:境内海拔800?1300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4.7 C, 终年温凉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年均降水量1200 毫米,无霜期270 天。有中国高品质绿茶产区、中国名茶之乡等称号。 茶园面积:3500亩 茶树种类:绿茶类病虫害类型和程度:茶小绿叶蝉和茶叶螨类害虫,虫害高峰期7-8 月采茶次数和季节:从4月20号到10月期间每年采茶4次茶园分布情况:坡度15%左右 施肥情况:11 月份施复合肥100 公斤每亩,春季施尿素80 公斤每亩影响因素: 1贵州多个重点茶区土壤普遍酸化。 2土壤全氮含量丰富,长期大量偏施尿素、生理酸性肥料,这也是土壤酸化的一个原因。 3在重氮肥,轻磷肥、钾肥的情况下,茶园土壤普遍缺磷和缺钾,大部分土壤有效磷和有效钾的含量处于缺乏或很缺之间。 4茶园土壤养分状况分布不均衡。各个地区土壤各养分含量变化幅度大。 解决方法: 1增施有机肥 施用有机肥是降低土壤酸化和提高土壤P、K含量的有效途径。适当的施用有机肥可以提供土壤中缺失的养分,有机肥一般都呈中性或微碱性反应,在茶园中具有中和土壤游离酸的作用,并能改善土壤物理化学性状,增加孔隙度,提高土壤吸耐力,防止和减缓盐基元素的淋失。同时,各种有机肥都含有较丰富的钙、镁、钠、钾、

磷等元素,可以补充茶园盐基物质淋失而造成的不足,具有缓解土壤酸化的作用。此外,有机肥经微生物分解后合成的腐殖质,可与土壤中矿质胶体结合,形成有机—无机复合胶体,也能增加土壤的缓冲性能。因此,施用有机肥对茶园酸化有很大的缓冲作用,对提高土壤P、K 含量有很好的直接作用。 2平衡施肥 平衡施肥是保持土壤pH 值的重要途径。增施有机肥可提高土壤的缓冲能力,但若是过量使用有机肥反而对土壤不利,而且成本应用较高,因此可以根据茶树对各种离子养分的需求情况及土壤内养分的含量情况来平衡施肥,即测土配方施肥。施肥不平衡,会导致土壤营养元素不平衡,容易恶化土壤反应条件,长期大量施加氮肥,造成土壤酸化,加快土壤内盐基离子的淋失,从而影响茶树对养分的吸收,并且破坏了土壤的结构,不利于作物的生长。若利用测土配方施肥可以效抑制土壤酸化,并且可以对不同种类的作物及酸化程度不同的土壤分别施用相适应的肥料。不仅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肥料,而且可以最大程度的改良土壤现状,抑制土壤酸化,促进茶树生长。 3化学改良剂 化学改良剂是改善土壤酸性的直接途径。对于已经明显酸化,土壤pH值降到4.0 以下的茶园,应采取化学改良措施进行调整。用白云石粉(MgCO3+CaCO效果较好,它在提高茶园土壤pH值的同时,含有钙镁离子增加了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对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有一定的作用。白云石粉的用量建议按0. 1个代换酸来计算,生产上一般的做法是每公顷施225kg过100目的白云石粉,在秋冬季与基肥掺合施用,每年一次,或隔二三年施一次。 4生物改良 生物改良是改善土壤的有效辅助工具。酸性土壤生物改良主要是利用绿肥植物及土壤中的一些动物来达到改良土壤的目的,刺槐叶作为茶树肥料可降低了土壤中交换性酸和交换性铝的数量,增加了土壤交换性钙和镁的含量,从而抑制土壤酸化。同时在茶园土壤中加入紫云英、豌豆、秸秆等绿肥植物物料也可使土壤pH 显著增加。绿肥植物只需少量种子和肥料,节省人工,能克服交通困难和劳动力不足的弊端,成本投入少。可以种植在茶园的梯壁或茶园梯面内侧,不影响采茶和劳作,绿肥的茎叶茂盛,对梯面有覆盖作用,可以减少水土肥的流失,降低雨水对地表的侵蚀和冲刷,增强固土、护坡及抑制杂草的生长等作用,而且可以为茶园提供丰富的养分。由绿肥植物厌氧烧制而成的生物黑炭也可以对土壤酸化有显著改良作用。运用生物方法改良的优点是节约肥料,经济实惠,并且改良酸性土壤效果较显著。然而其效果的持续性、底土改良的难度大、作物品质的不保证性等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5生理碱性肥 如果检测结果显示茶园土壤酸化严重,可以考虑适当施用生理中性和生理碱性肥,以防止土壤pH值持续下降,如施用硝铵、磷矿粉和钙镁磷肥等。 6根治污染源 土壤酸化的可能原因是周围环境污染,可根据土壤酸化情况查出污染根源,并通过

夏秋季茶园管理技术要点

夏秋季茶园管理技术要点 紫阳县夏秋季高温多湿,茶园易滋生杂草和病虫害,严重影响茶树生长。同时,茶树经过春季生长和采摘,土壤和茶树体内营养物质大量消耗。因此,要使茶树在夏秋季继续保持旺盛生长,必须搞好茶园管理。一方面保证多采夏秋茶,另一方面可使秋后茶树体内物质的积累增加,促使第二年春茶芽头的早生、快发,延长茶树的高产年限,提高茶叶产量,提高全年茶园的经济效益。其主要管理技术要点如下: 一、茶园耕锄 夏秋季中耕除草:一般每年进行二次,第一次5月中、下旬,第二次7月上、中旬,耕深7至8厘米。通过中耕除草,疏松采茶时践踏板结的土壤,改善土壤的通透性,清除杂草,使茶树根系提高对水分养分的吸收力。熟化土壤,加厚耕作层。把表层较肥的土壤,连同其中的杂草,肥料、有机残落物翻入下层,供根系吸收利用。 秋季深耕改土:耕翻深度一般多在20至30厘米。深耕能把浅耕不到的下层土壤翻耕疏松,从而大大改善通气透水状况,提高蓄水供肥供水能力。深耕对于提高土壤肥力具有重要作用。一般在茶树地上部分停止生长,雨季过后进行,以达到保水、保土、保肥、护根的目的。条形茶园深耕顺茶行横向耕挖,泥土从下向上提,使茶行根颈部“上空下壅”。 浅耕培土:主要作用在幼龄茶园上,耕翻深度一般浅于10厘米。

其主要作用在于疏松茶园表层土壤,同时兼除杂草。由于深度较浅,对茶树根系损伤不多。幼龄茶园行间比较空旷,土壤直接受到日晒雨淋,容易形成板结层。因此,在生产上,茶园浅耕于一年中就要多次进行。 二、茶树合理修剪 1、生产茶园的轻修剪和深修剪。 (1)、轻修剪:每年10-11月对生产茶园进行轻修剪,在原剪口上提高3~5厘米剪去蓬面枝叶(或从蓬面往下压5-8厘米)为度。中小叶种茶树轻修剪的形式,蓬面以剪成略弧形为宜,这样可以增加采摘幅的宽度,对提高单产有利。经过轻修剪可以促进茶芽萌发生长,提高生产密度,增强茶树长势。 (2)、深修剪:每年5-6月或9-11月对生产茶园进行深修剪,剪去树冠面10~15厘米的枝梢,以剪除“鸡爪枝”层为度。经深修剪后的茶树,以后仍要每年或隔年轻修剪,使茶树重新抽发新枝,提高茶树发芽能力,延长茶树高产稳产年限。 2、衰老低产茶园的重修剪和台刈。 (1)、重修剪:每年的5-6月或9-10月对育牙能力弱,对夹叶比重大,两轮间歇期长的半衰老和未老先衰茶树进行重修剪,:以剪去原树高的1/3-1/2(离地高度30~50厘米)为宜。过轻,效果不显著;过重,树势恢复慢,影响产量。重修剪时要注意留下粗壮桩头,剪除干净细弱枝条,重新培养树冠,复壮树势,实现高产优质。

有机茶园的基肥施用

有机茶园的基肥施用 基肥是有机茶园一年中最重要的一次施肥,也是有机茶生产的关键性肥料。肥料品种必须按有机茶生产要求和施肥准则进行选用。选用限制施用的肥料必须谨慎,要经有关认证机构认可才可施用,严禁选择不允许施用的肥料。 施肥原则:有机茶园秋冬基肥的施用,要把好“净、足、早、深、好”五个原则。 1、净肥料要干净,农家肥一定要选用经过无害化处理的肥料,如堆肥、沤肥、沼肥等,确认其中的大肠杆菌、有害重金属、虫卵死亡率含量均已达到施用要求后,方可施用。 2、早施肥时间适当提早。因为有机茶园不能施用化学肥料,基肥只能施用有机肥或矿物质肥料,在土壤中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腐解才能释放出养分。有机茶园一般在生态较好的高山区,秋天气温下降快,冬天气温低,早施有机肥有利于肥料腐解,有利于根系对养分的吸收,有利于下年春天茶芽的萌发。 3、足数量力求多施,多多益善。因为有机茶不能采用化肥进行追肥,春天的茶叶产量靠上一年秋冬基肥来维持,所以基肥对有机茶的春茶产量和品质的形成,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4、深基肥要深施。深施有机肥,才能把根引向深处,根深才能叶茂,才能防止根系被低温和干旱造成危害。基肥深施对春茶产量和早发影响很大。 表1 有机茶园基肥深施对春茶产量的影响施肥深度发芽时间明前茶产量(kg/亩)明后茶产量(kg/亩) 面施3月26日31.5 51.4 施深15cm 3月21日49.6 55.9 施深30cm 3月19日54.3 60.1 5、好肥料质量要好,特别含氮量要高。作基肥的有机肥力力求选择有机农业允许施用的,没有经过污染的饼肥、蚕蛹、血粉、羽粉、豆科绿肥等。基肥中应加入一些矿物无机肥和生物类有机肥,以提高养分的多样性和土壤的生物活性。

茶园四季管理技术

茶园四季管理技术 一、春季茶园管理技术 茶树是叶用作物,不同于其他农作物,以幼嫩叶芽为收获目的,芽叶越多产量越高。春茶是当年茶叶生产中质量最佳、经济效益最高的一季茶叶,产量一般占全年总产量60%以上,是一年中名优茶生产的关键时期,自然品质最佳,经济效益最好,及早抓好春茶生产,落实田间管理措施,对提早开园、增加春茶产量、提高茶叶质量有着重要作用。春茶春茶期间茶园管理主要技术是:(1)早施催芽肥。春肥不但有助于春茶增产,而且对提高夏秋茶的产量也有良好的作用。施春肥的茶园与不施春肥的茶园比较,全年增产10%-20%。春肥以速效氮含量高的专用肥为主,必须符合无公害茶叶生产的要求,确保产品质量,用量占全年总用量的40%-50%。一般幼龄茶园亩施专用肥、复合肥15-25公斤,成龄茶园亩施氮、磷、钾比例为3:1:1的专用肥、复合肥50公斤,一般的投产茶园春肥亩施尿素30公斤配施磷钾肥。催芽肥在春茶萌发前25天施用为宜,一般亩用25-35公斤化肥或速效性化肥在茶树根部周围开沟施用,在茶行间挖条形沟,沟深20cm~30cm,施肥后应及时覆土,防止挥发肥效损失。同时,在3月底或4月上旬茶树刚萌发时喷放“叶面素”、“爱农”、“一喷早”等叶面营养液,每隔7天左右喷施一次,连续喷2-3次,但雨前、雨后和气温高的中午不宜喷施。 (2)浅耕松土。虽然大部分茶园秋、冬季进行了深翻,但茶园经过冬季几个月的雨雪,土壤较板结,此时土温较低,通过春茶前还应该浅耕1次,可以疏松土壤,表土易于干燥,使土温回升,有利于春茶提早萌发。同时浅耕能铲除冬春杂草,减少养分与水分的损失杂草,对茶树生长有利。结合追施催芽肥,对茶园普遍进行一次浅耕松土,这是春茶增产的重要措施之一。春茶结束后再浅耕,一般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进行。此时气温较高,降雨量较多。茶园土壤经春茶采摘被踩得板结,雨水不易渗透。同时也是夏季杂草开始萌发生长的时期,此时浅耕和茶园铺草可提高土壤保水蓄水能力,减少夏季杂草的滋生。 (3)病虫害防治。实行农业防治为基础,以生物防治为中心,以化学防治为辅助的综合防治措施。春茶一般很少发生病虫危害,尽量不使用化学农药,如果需要应选用“天王星”等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茶园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4)适时采摘。茶树具有“早采早发、迟采迟发”的特征,为了多采名优茶可适时偏早开园,当茶树有10%左右的芽叶达到采摘标准时即可开园采茶。在春芽先期,茶叶品质优异,应及时采摘,以抓质量为主,每隔3-5天采一次。中期抓产量每隔4-5天采一次。后期采养结合。春茶采摘的关键是要适度嫩采,确保春茶开园早。根据新梢成熟度进行开采,成熟度以顶叶小开面至中开面为标准,春茶当采摘面上有60%左右的新梢达采摘标准时开采,大面积茶园应适当提前嫩采。鲜叶采摘后应及时运回加工厂,确保鲜叶原料洁净、新鲜,并适时加工茶叶。 (5)合理修剪。修剪宜在春茶萌发前30-40天进行,先修剪海拔稍低、东南坡向,树势较强的茶园,后修剪其它茶园。轻修剪的茶园只剪去蓬面的“鸡爪枝”、“枯死枝”、“病虫枝”、“突生枝”,一般剪去5-7厘米。对分枝过密而树势弱或冻害严重的茶园,则要重剪,时间要延迟到春茶采摘后进行。成龄茶园在春茶结束后应及时修剪,修剪程度应根据茶树生长势强弱和衰老程度不同,而选择采取轻修剪或深修剪或重修剪或台刈的办法,并结合施肥补充养分恢复树势。 (6)预防倒春寒。预防倒春寒,可采取茶园覆盖,熏烟防冻等方法,但日常所用的,最简易的方法是在低温寒潮来临之前,在茶树蓬面上覆盖稻草、薄膜、遮阳网等覆盖物,保护茶树抵御春寒的侵袭。

茶园施肥

茶园施肥 积极推行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模式。根据不同的茶园(无公害、绿色、有机)按照相关的标准求因园、因地施肥。茶园施肥一年“一基三追”。 (一)施肥目的:茶树是以采收幼嫩芽叶为对象的多年生经济作物,每年要多次从茶树上采摘新生的绿色营养芽或嫩梢,这对茶树营养耗损极大。与此同时,茶树本身还需要不断地生长根、茎、叶营养器官以维持树体的繁茂和继续扩大再生长,以及开花结实繁衍后代等,都要消耗大量养份,因此,必须适时地给予合理的补充,以满足茶树健壮生长,使之优质、高产、稳产。 (二)肥料选择:根据土壤理化性质、茶树长势、预计产量、制茶类型和气候等条件,确定肥料种类、数量和施肥时间,实施茶园平衡施肥,防止茶园缺肥和过量施肥。茶树是忌氯植物,禁止施用含氯的肥料。 1、无公害茶园:多施有机肥料,宜施用茶树专用肥;化学肥料与有机肥料应配合使用,避免单纯使用化学肥料和矿物源肥料,允许使用的肥料应符合NY/T 5018标准中的规定(见表1);农家肥等有机肥料施用前应经无害化处理,有机肥料中污染物质含量应符合NY/T 5018标准中的规定;微生物肥料应符合NY/T 227《微生物肥料》要求。 表1 无公害茶园宜使用的肥料(NY/T 5018-2001)

2、绿色食品:绿色食品(茶叶)生产可使用的肥料应按照NY/T394《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执行(见表2)。A级绿色食品茶园可使用表2中规定的肥料,AA级绿色食品茶园可使用表2中1、2、3规定的肥料,不应使用化学合成肥料。有机肥料或农家肥中的重金属限量指标和应符合NY525《有机肥》的要求,粪大肠菌群数、蛔虫死亡率应符合NY884《生物有机肥》的要求;微生物肥料应符合GB20287《农用生物菌剂》或NY884《生物有机肥》、NY/T798《复合生物肥》的要求。 表2绿色食品可使用肥料(NY/T394-2013) 3、有机茶园:有机茶园土壤培肥过程中允许和限制使用的物质应符合NY/T5197标准中的规定(见表3)。禁止使用化学肥料和含有毒、有害物质的城市垃圾、污泥和其他物质等。有机肥指无公害化处理的堆肥、沤肥、厩肥、沼气肥、绿肥、饼肥及有机茶专用肥,但有机肥料的污染物质含量应符合NY/T5197标准中的规定,并经有机认证机构的认证。矿物源肥料、微量元素肥料和微生物肥料,只能作为培肥土壤的辅助材料。微量元素肥料在确认茶树有潜在缺素危险时作叶面肥喷施。微生物肥料应是非基因工程产物,并符合NY227《微生物肥料》的要求。

茶叶生产机械化现状与发展思考

时代农机 TIMES AGRICULTURAL MACHINERY 2019年第4期 第46卷第4期Vol.46No.4 2019年4月Apr.2019 摘要:从神农发现并利用茶开始, 中国茶叶生产和发展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一直以来,茶叶种植和生产是山区农民提高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且山区的自然环境和气候适宜茶叶的种植。 在我国丘陵地区茶园面积正在快速发展, 这就需要更多的劳动力来保证茶叶的正常生产,同时,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青壮年劳力急骤下降,造成茶叶生产劳动力季节性短缺、生产成本增加等问题凸显。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 在茶叶生产过程中推广使用机械来代替一些用工多、劳动力强度大的环节,能大大缓解茶叶生产密集型用工的矛盾,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 济效益。然而因为种种原因,现有茶叶机械仍难以在茶叶生产和种植过程中得到推广和应用,制约了茶叶的进一步发展。 文章旨在通过对茶叶生产机械化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同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提高茶叶机械化的推广和应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经济效益提供参考。 关键词:茶叶;生产机械化;现状;发展;思考作者简介:陈加土(1969-),男,浙江江山人,大学本科,主要研究方向:茶叶技术与推广。 茶叶生产机械化现状与发展思考 陈加土1,毛伟1,周宇晓2 (1.江山市茶叶技术推广中心, 浙江江山324100;2.江山市农业科技信息咨询指挥中心办公室, 浙江江山324100)中国是茶叶大国, 但还不是茶业强国,改革开放以来,虽然中国茶叶在种植面积、产量、产值和经济效益等方面增长明显, 但是在茶叶采摘、茶园生产管理等茶叶生产方面变化不大, 茶叶生产种植仍以人工作业或借助少量的机械作为茶叶生产主要作业模式,随着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方向转移,茶叶生产劳动力的季节性短缺矛盾越加凸现,制约了茶叶的发展, 推行农业现代化生产种植模式,推广和应用茶叶生产机械化和加大农业科技在茶叶生产中的应用,是当前应着手解决的问题。文章通过对当前茶叶生产机械化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发展茶叶生产机械化的措施和建议,以期为茶叶生产企业和人员提供借鉴。 1我国茶叶生产机械化的现状分析 首先,国内茶叶生产现状难以促进茶叶生产机 械化的发展。有以下几个现状造成茶叶生产机械作业较难开展的原因: 一是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且为农业生产大国,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发的茶园全部是播种茶叶籽的有性系茶园,茶树修剪、病虫害防治和土壤翻耕、施肥等茶园管理及茶 叶采摘大多以人工作业为主要作业模式; 二是茶叶适种区为海拔相对较高的山区,种植地坡度较大,采用随坡而种或梯田种植, 作业面较小或不平整;三是茶叶种植区一般产业体系和经济不够发达,虽然茶园分布较为集中,但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户经营,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占比小;四是茶叶生产仍以名优茶为主,或以名优茶和大宗茶相搭配的生产管理模式,消费市场对茶产品的嫩度、完整度和品相要求较高,人工采茶仍然是茶叶采摘的主要手段。 其次,茶叶生产种植机械化管理水平不高。一是茶叶生产主体以专业合作社、 家庭农场为生产单位,生产规模小、专业作业(技术)人员少、技术水平低,对茶叶生产种植机械的使用、维护和管理缺少相应的知识, 影响茶叶生产机械化的应用;二是现有茶叶机械作业时段集中, 造成作业时间短、作业数量少,作业机械闲置时间长, 效益低。最后,现有产业政策难以推动茶叶机械化的使用和推广。一是政府为促进茶叶机械的使用,对购置茶叶生产机械采用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但现有茶叶生产种植作业机械种类繁多,而列入农业机械补贴种类较少,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茶叶机械化的推广使用;二是茶叶收获和管理季节性强,在单位时间内对茶叶机械数量、作业者数量和技术要求 15

茶园科学管理技术汇编

茶园科学管理技术汇编 (1)深翻:一般应在每年10月初至11月上旬进行,深度15-20厘米。过深易伤根系,影响茶树的正常生长。 (2)施肥:通常应以人畜粪肥等农家肥或土杂肥为主,每亩施用量为2000公斤左右,茶树行间开沟深施。对梯级茶园肥料施在梯级内侧。入春后有利于茶树生长旺盛,叶片肥厚,品质佳,单产提高。 (3)修剪:茶树冬季修剪是夺取春茶优质高产的重要技术环节,注意因地因树制宜,生长旺盛的茶树一般只能剪去蓬面突出部分,达到树冠面平整。有较多细弱技、鸡爪枝的茶园,进行深修剪,将超出树冠面10-15厘米的枝条剪除。树势较衰弱,单产严重下降的老茶园,采用重修剪,将树冠高度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以上的部分剪掉。北部茶区为了防止冻害,提前在春茶结束后的5月中下旬修剪为宜,冬季不进行修剪。 (4)封园:茶树越冬病虫主要有小绿叶蝉、茶尺蠖、茶毛虫及蚧类等。可用0.7%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或0.3-0.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进行防治。喷药时要将茶丛上下、内外都喷到。 (5)防冻:在茶园行间多施一些牛栏粪、焦泥灰等暖性肥料提高土温。施肥后在茶树基部培8-10厘米厚的新土层。最后利用柴草、稻草、厩肥等铺盖茶树行间及根部,以利于提高土壤温度,保持土壤

湿度。在寒潮来临前,还可用稻草、杂草或薄膜等进行蓬面覆盖,开春后及时揭去覆盖物,达到早发、发壮。 2、茶园施肥技术 在茶树高产优质栽培管理中,施肥是最有效果的措施之一。但由于各种肥料的性质和作用不同,施肥时期和方法也不尽相同。要根据茶园土壤性质,茶树吸肥特性,以及天气条件进行综合考虑。 (1)底肥 我国茶园大部分都分布在水热条件较好的红壤上,土壤理化性质差,有机质含量少,保水保肥能力低,特别是土壤经过翻耕之后,水热条件进一步改善,土壤有机质分解加快。据福建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生荒红壤经过量垦殖种茶后,由于土壤通气性增强、表面裸露,土壤有机质的分解远超过积累,当年有机质减少34%,如不及时施足有机肥,土壤有机质的平衡将进一步恶化。因此,在垦翻时要施大量有机肥,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热化,改良土性,保证茶树生长有一个良好的土壤生态条件,这时施给肥料,常称之为茶园底肥。据杭州茶叶试验场的研究,在种茶前深耕配合施底肥,能明显改善理化性质,促进土熟化,5年以后茶叶产量比不施底肥的增长3.6倍,并提早成园,为以后高产、优质、稳产奠定了良好的土壤基础。生产实践表明,茶园种植前的底肥,常常是老茶园改种换植和新垦茶园高产优质的成败关键。

茶园施肥方法

茶园施肥方法 随着化肥工业不断发展,化肥品种甚多,茶场及茶农难以选择,茶园施肥不尽合理,重施氮肥,轻施磷、钾肥,只施尿素不施复合肥,只施单元肥不施微肥,少施甚至不施有机肥等现象十分普遍,大大影响了茶园土壤肥力、茶叶品质和经济效益。因此,茶园合理施肥显得尤为重要。 1 我县茶园土壤肥力状况 我县土壤多为黄粘性土壤,有机质含量低,pH值在4.5~5.7之间,盐基离子淋失率高,土壤有效磷及其他微量元素含量较低,部分茶园重产出轻投入思想严重,使茶园长期处于施肥不平衡的状态;大量增施氮肥,少施甚至不施有机肥,有的仅在生产季节前施点追肥,对磷、钾肥的施用非常少。据调查,我县茶园土壤含氮、磷、钾比约为1:0.25:0.7,而茶树生长最佳需求量约为1:0.4:0.75,两者相差较大,这主要是施肥不合理的原因,造成茶园土壤肥力下降,氮肥得不到充分吸收利用,土壤理化性状恶化,甚至污染土壤,致使茶叶产量低,品质劣。 2 合理施肥 茶园施肥不仅要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茶树长势,还要考虑栽培目的,肥料成分与含量,肥料施用量,施肥时期以及施肥方法。这样才能做到合理施肥。 (1)根据茶园土壤肥力情况施肥。茶园施肥前要测土壤肥力状况,缺什么补什么,充分提高肥料利用率。 (2)依据茶树长势施肥。幼龄茶树应施以充足的氮肥,以满足枝、叶、芽迅速生长的需要。成年茶树则应施充足的有机肥,并做到追肥、基肥相结合。 (3)分季节施肥。春、夏、秋为茶树旺盛生长期,需肥量大.尤其是春茶,此时应以追肥为主,及时补充因采摘所带走的养分,肥料主要以速效氮肥为主。冬季气温低,茶树处于休眠状态,此时主要是聚集养分,可施迟效或分解慢的肥料,如青草、厩肥、畜禽粪、饼肥等农家肥。

关于我国土壤污染问题

关于我国土壤污染问题:严重总超标率仅16.1% 威胁食品安全 污水灌溉、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投入品的不合理使用,是导致耕地土壤污染的一个重要因素。图为新疆某地的一处农田采用机械回收田地里的塑料残膜。汪铁锁摄在我国一些重金属排放大省,有色金属开采和冶炼对农田土壤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图为湖南省临武县三十六湾被重金属污染的田地。资料图片 福建省安溪县最近建立了国内首个乡镇茶园“土壤医院”,“医生”对茶农送来的土壤样品进行化验分析,据此开出“处方药”,指导施肥和针对性的土壤改良,提高茶叶品质。 河南省济源市环境科学研究所所长卢一富近几年来也一直忙于为土壤做“治疗”。自2011年底至今,他在当地一家铅冶炼企业周边开展了小规模的污染农田修复试点项目,调查并治理了约17亩遭受重金属污染的农田土壤。在这些农田里,铅、砷、镉等重金属在土壤中的累积浓度已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标准。 土壤确实“生病”了。 根据日前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以下简称《公报》),从点位监测来看,我国土壤总超标率达到16.1%,总体不容乐观,其中耕地点位超标率更高达19.4%,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 过去数十年经济社会迅猛发展对土壤环境的损害,至此明确地显露出来。而在此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期间,间或爆出的“镉大米”等食品安全事件,也为我国土壤污染与食品安全敲响了警钟。 不过,早在此次调查之前,全国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的一些地区,已开展了为数不少的农田土壤修复实验。在修复过程中积累的相关经验和数据,将为即将开展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供支持。 全国范围的土壤污染“诊治”已经拉开了大幕。 土壤污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随着工业化过程中的大量污染物排放,以及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土壤受到严重污染 “其实在三四十年之前,我国农业还是一个创造正外部性的行业。也就是说,农业生产因为和自然性状直接结合,是有利于资源环境保护的。”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温铁军认为,农业生产除了有利于资源环境保护之外,也带来了第二重正外部性:保障食品安全。 “那时候几乎听不到类似今天这么多的食品不安全事件,或者叫食品质量事件。”温铁军说。 但如今,上述两重正外部性已逐渐消失。农业生产不但带来了严重的面源污染,也因此产生了越来越严峻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 导致这一变化发生的根源在于土壤。随着工业化过程中大量污染物的排放,以及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土壤受到严重污染。在这一过程中,农业也成为面源污染的主要源头。 “我国土壤污染是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长期累积形成的。”环境保护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工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排放的废气、废水、废渣是造成其周边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比如尾矿渣、危险废物等各类固体废物堆放导致其周边土壤污染;汽车尾气排放也导致交通干线两侧土壤中铅、锌等重金属和多环芳烃严重超标。 农业生产活动也成为了造成耕地土壤污染的重要原因。比如污水灌溉、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投入品的不合理使用和畜禽养殖等,也导致了耕地土壤污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