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术概论复习题库(终稿)--原创★

★美术概论复习题库(终稿)--原创★

★美术概论复习题库(终稿)--原创★
★美术概论复习题库(终稿)--原创★

美术概论复习题库

1、历史上关于美术本质的各种解释主要是从哪些角度进行的?具体主要包括那些观点?(P25)(新P44)

2、美术与政治的关系是怎样的?(P56)(新P75)

3、简述美术与道德的关系。(P58)(新P78)

4、美术与宗教的关系是怎样的?(P60)(新P79)

5、怎样理解美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P64)(新P83)

6、如何理解美术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形态?(P71)(新P88)

7、怎样看待美术以特有的方式“掌握”世界?(P78)(新P96)

8、如何理解形象性是美术的基本特征?(P87)(新P105)

9、怎样理解美术反映世界的真实性?(P93)(新P113)

10、怎样理解艺术的“真实”(假定性的真实)?(P95)(新P115)

11、如何理解艺术典型的典型性?(P101)(新P118)

12、你如何理解艺术美?(P107)(新P126)

13、简述美术的“审美”具有哪些特点?(美术的一般审美性格)(P126)(新P144)

14、简述美术区别于其他艺术门类的审美个性(特殊审美个性)表现在哪些方面?(P129)(新P147)

15、如何理解美术的本质?(P145)(新P155)

16、美术家与“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的关系。(P151)(新P162)

17、如何理解美术家在创作中的主体性?(P153)(新P164)

18、怎样理解“美术家的生命在于创造”?(P160)(新P171)

19、美术家应具备什么样的艺术修养?(P164)(新P174)

20、在美术创作中,构思活动包括哪些环节?(P173)(新P184)

21、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题画:“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请从“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的理论试述艺术创作的活动过程。(P177)(新P189)

22、如何看待美术创作中的技巧?(P180)(新P193)

23、如何看待艺术创作中的灵感?(P191)(新P203)

24、怎样理解美术创作中的形象思维?(P193)(新P205)

25、美术作品的构成因素有哪些?(P212)(新P224)

26、怎样理解美术作品中的“意义”?(P219)(新P230)

27、如何理解美术作品的商品属性?(P234)(新P246)

28、如何理解美术接受是构成美术活动完整性的重要环节?(P240)(新P254)

29、怎样理解美术作品是一个有待实现的对象?(P246)(新P260)

30、如何理解美术接受是一个无限的创造过程?(P250)(新P264)

31、简述美术接受的社会环境与环节是怎样的?(简述美术世界的构造是怎样的?它们具有什么作用?)(P254)(新P268)

32、美术接受的社会环节(艺术中介机构)有哪些?(P260)(新P274)

33、怎样看待美术批评?(P265)(新P280)

34、美术接受的内在过程是怎样的?(P268)(新P282)

35、如何理解美术的社会功能?(P284)(新P299)

36、怎样理解美术的审美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P297)(新P312)

37、简述历史上关于美术发生的几种理论。(P302)(新P318)

38、怎样理解人类的社会劳动实践是美术发生的根本动力?(P307)(新P322)

39、如何理解美术的发生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P318)(新P332)

40、如何理解美术发展的他律性(社会制约性)?(P355)(新P370)

41、如何理解艺术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P368)(新P379)

42、怎样把握艺术发展中历史继承与革新之间的关系?(P375)(新P383)

43、谈谈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之间的关系。(P382)(新P389)

44、简述中国艺术的三大美学价值。(P396)(新P397)

45、简述西方艺术的两大美学价值。(P450)(新P455)

46、如何理解美术的基本特征?(P546)(新P552)

47、美术的主要门类划分是怎样的?各有什么特征?(P550)(新P555)

48、简述美术与其他种类艺术的关系。(P598)(新P605)

49、怎样理解艺术的综合发展与门类的开放性?(P605)(新P612)

50、艺术典型(P100)(新P118)

51、审美关系(P113)(新P132)

52、美的规律和美感(P120)(新P138)

53、创作个性(P162)(新P173)

54、艺术天赋(P164)(新P175)

55、审美观念与艺术情趣(P166)(新P177)

56、创作方法(P204)(新P216)

57、现实主义创作方法(P207)(新P219)

58、浪漫主义创作方法(P211)(新P222)

59、题材(P214)(新P226)

60、素材(P214)(新P226)

61、主题(P217)(新P229)

62、意境(P228)(新P239)

63、风格(P230)(新P242)

64、格调与品位(P233)(新P244)

65、共鸣(P282)(新P297)

66、解衣般礴(P420)(新P423)

67、外师造化中得心源(P424)(新P427)

68、工艺美术(P550)(新P556)

69、建筑艺术(P554)(新P561)

70、园林(P562)(新P568)

71、雕塑(P568)(新P574)

72、绘画艺术(P574)、(新P580)

附:参阅答案

1、历史上关于美术本质的各种解释主要是从哪些角度进行的?具体主要包括那些观点?(P25)(新P44)

历史上关于美术本质的说法主要是从三种角度进行解释的:一是从美术家或创作主体的角度解释美术;二是从美术家与现实的关系或主客体的关系解释美术;三是从美术本体——形式角度解释美术。

一、从美术家或创作主体的角度解释美术。

从创作主体解释美术的各说,大都是从主观唯心主义出发的。1情感说:认为美术是情感的传达。情感说的代表人物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他认为,一个人在现实中或想像中体验到痛苦和快乐,把这种感情在画布上或大理石上表现出来,并使其他人为这些感情所感染,这就是艺术。2表现说:认为美术是心灵的表现。表现说的代表人物有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英国美学家科林伍德等。3无意识说:认为美术是本能欲望的表现。此说的代表人物是奥地利精神分析心理学家弗洛依德和瑞士精神病理学家荣格,他无意识说也认为艺术是一种表

现,但不是情感的表现,而是人的本能欲望即“无意识”的表现。4游戏说:认为美术是自由的游戏。这一学说最早是由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提出来的,由席勒加以系统化,后来又由斯宾塞等作了进一步发展。游戏说看到了自由的精神创造是艺术的本质之一,看到了艺术给人的精神愉悦,这些都是十分深刻而有价值的思想。但它仅仅从主体去理解艺术,同客体、功利、实践与社会生活相割裂,因此仍是片面的不完整的理论。5自娱说:认为美术是自我娱乐。中国的自娱说在某种程度上与西方的游戏说有相通之处,也强调自由游戏(笔墨),强调精神愉悦,不过更多带有中国哲学的色彩,更重视画家的人品个性,更重视绘画的笔墨形式。

二、从主客体关系解释美术。

考察美术,既不能脱离主体,也不能脱离客体,应从主客体的关系去解释美术,并且以此作为认识美术本质的基本出发点。1理念说:认为美术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理念说的代表人物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2摹仿说:认为美术是对现实的摹仿。认为美术在本质上是对现实的摹仿,实际上也就是承认艺术是对现实的反映。3巫术说:认为美术是巫术摹仿。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和弗雷泽,以及法国考古学家雷纳克等。巫术说认为,原始艺术是一种巫术模仿,是作为一种控制狩猎活动的手段发生的,目的是祈求狩猎的成功。

三、从美术本体出发解释美术。

艺术上的本体论,是研究艺术的根本性质之论。现代形式主义美学的艺术本体论,就是要用诸如色彩、线条、媒介、符号等形式因此解释美术的本质。1“有意味的形式”说。这一理论是英国美术批评家克莱夫·贝尔和罗杰·弗莱提出和极力倡导的,贝尔在其1913年出版的《艺术》一书中首先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命题,即: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2媒介说。美国艺术批评家格林伯格把艺术本体——形式的方向转到了艺术媒介的物质实在方面,提出了“艺术是媒介”的现代主义艺术命题。3情感符号说。代表人物是德国的卡西尔和美国的苏珊·朗格。4“异质同构”说。代表人物是美国现代心理学家阿恩海姆。格式塔心理学派认为在外部事物的存在形式、人的视知觉组织活动和人情感以及视觉艺术形式之间,有一种对应关系,一旦这几种不同领域的“力”的作用模式达到结构上的致时,就有可能激起审美经验,这就是“异质同构”。

2、美术与政治的关系是怎样的?(P56)(新P75)

首先应该明确的是,从整个社会历史的发展来看,政治对于美术有着巨大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是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的想到此影响的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另一方面,同样应该明确的是,政治与美术虽然是相互影响的关系,但它们又不是一种平行的关系,它们在上层建筑所处的地位是不一样。

美术与政治的关系,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学说中,是摆得很清楚的:经济基础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影响美术,而美术也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3、简述美术与道德的关系。(P58)(新P78)

道德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社会地位和阶级关系而形成的关于社会生活的规范,能指导人们一般的言论和行动,也能影响美术家的思想意识及其在美术作品中对于社会生活的反映。在阶级社会中,各个统治阶级的道德总要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美术家和他们的美术创作,使美术维护其道德规范进而维护其经济基础。另一方面,美术反过来又可以影响和改造人们的道德观念,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

美术与道德的关系还有另外一种形式的表现,即进步的美术总是努力反对旧道德、建立新道德,目的在于破坏旧的经济基础,建立新经济基础。

4、美术与宗教的关系是怎样的?(P60)(新P79)★

从社会历史的发展来看,许多美术现象都同宗教联系在一起。我们认为,美术与宗教是两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在一定的历史时期里,它们是相互影响的;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即当宗教成为支配的社会意识形态时,宗教对美术的影响是巨大的,而美术也反映出一定的宗教观念,给宗教以影响。

首先,宗教对美术的影响,从根本上说是对美术的否定。主要在于宗教利用美术为自己服务,它的宗教教义必然对美术严加约束,把美术当成吹捧和巩固自己的手段,从而限制了美术发展的自由和独立性。

其次,从世界范围和人类历史来看,宗教对美术的影响无疑是很大的,宗教艺术占去了中外美术史的很大一部分篇章。但从根本上讲,最终决定宗教和美术发展的只能是经济基础。

宗教和美术的关系是在上层建筑领域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关系,它们都反映经济基础,为经济基础所决定。

5、怎样理解美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P64)(新P83)★

第一、美术来源于社会生活

关于这个问题,1942年5月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有一段经典性论述:“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作为观念形成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但也是最生动的、最丰富的、最基本的东西……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这是唯一源泉,因为只能有这样的源泉,此外不能有第二个源泉。”

第二、美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

美术反映全面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中各种领域、各种事物的全面反映。所谓“全面的”社会生活,即包括了社会生活的全部方面。所谓“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即是说,美术不仅可以反映社会的经济关系、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也可以反映处在一定社会生活中的人们的政治观点、法律观点、道德观点、宗教观念、哲学思想和文艺思想,而且还可以反映人们的各种梦想、幻想、情感、情绪、愿望、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

6、如何理解美术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形态?(P71)(新P88)

美术,以及一切文学艺术,不仅是社会意识形态,而且又是一切生产形态。同时,美术又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形态,即精神生产形态。

首先,从人的需要与生产目的性来看,人之所以进行“艺术生产”,创造美术作品,主要不是为了实用,而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满足人们的精神。

另外,从产品的消费来看,美术这种“艺术生产”的精神产品有自己的特殊属性,主要是审美属性。

美术创作不仅关系到如何表现和如何传达,更主要的是关系到表现什么和传达什么。这是美术作为精神生产的实质。

7、怎样看待美术以特有的方式“掌握”世界?(P78)(新P96)

第一、美术是对世界的一种认识。所谓美术是世界社会生活的反映,实际上就是对社会生活、对世界的一种认识。从根源上看,美术以及一切文学艺术都不是超然于而与社会生活隔绝的,都是客观现实世界的反映,是人对于现实的社会生活的一种认识的表现。

第二、美术以特有的方式“掌握”世界。马克思提出了四种“掌握世界”的方式,即:理论的(哲学的、科学的)方式、“艺术的”方式、“宗教的”方式和“实践一精神的”方式。美术以创造真实可感的艺术形象“掌握”世界。

8、如何理解形象性是美术的基本特征?(P87)(新P105)★

形象性是文学艺术区别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艺术总是以具体生动感人的形象来反映社会的生活和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感情。

没有形象就没有艺术,失掉形象性这一基本特征的作品也就不能称之为文艺作品。视觉形象性是美术的基本特征和根本特点。

视觉形象感性与理性的统一。审美认识,审美创造和审美欣赏都涉及到感性,同时又涉及到理性。

视觉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美术的视觉形象,是美术家按照他对社会生活的独特的审美认识创造出来的,既有客观的现实生活的根源,又有主观的意识作用,是主观与客观的

统一。

9、怎样理解美术反映世界的真实性?(P93)(新P113)

一、美术反映客观世界的真实性——再现的真实

所谓美术反映客观世界的真实性,即是说,美术作品的视觉形象要符合它所反映客观事物实际,符合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实际。这是一般再现或再现性美术的基本要求和基本特征。美术中的再现离不开美术家的主观能动作用,再现的真实不是客观世界本身的真实,而是艺术的真实。

二、美术反应主观世界的真实性——表现的真实

美术的真实性,除上面所说的反映客观世界从现象至本质的真实之外,还有另外一层重要的含义,即表现美术家主观世界的真实,亦即真实地表现创作主体的精神世界,包括他的思想、情感、个性、人生态度和理想追求,等等。

10、怎样理解艺术的“真实”(假定性的真实)?(P95)(新P115)

艺术中的真实是再现的真实。指艺术家在其作品中对他所认识的客观对象或社会生活的具体描绘。艺术的再现不是对客观现实的机械反映,而是艺术家将他所认识的客观现实按照美的规律,通过一定的物质媒介充分传达和表现出来。艺术真实是一种假定的真实、审美的真实,它依据于客观的实际社会生活,却不是实际的社会生活。艺术的这种假定性不但不会削弱它反映客观世界的真实性,反而会使它的形象比实际的客观生活更加真实。这是因为:真实的艺术形象不但可以再现客观世界,还能够揭示社会生活本质的真实,是现象的真实与本质的真实的统一。同时艺术创作中的真实也是表现的真实:表现艺术家主观世界的真实,亦即真实地表现创作主体的精神世界,包括他的思想、情感个性、人生态度和理想追求等。再现的真实与表现的真实相互联结、相互融合、相互统一。

11、如何理解艺术典型的典型性?(P101)(新P118)★

艺术典型就是高度真实和高度概括的视觉形象。它一方面以非常鲜明生动的现象和特殊性充分地、集中地表现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普遍性,同时,它又凝聚着创作主体的个性、真挚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创造。

首先,艺术典型是同社会生活的本质、事物和人物的普遍性、共性密切相关的。

其次,艺术典型还必须具备鲜生动的现象、个性或特殊性,而且这鲜明生动的现象、个性或特殊性还要充分地、集中的表现出事物的本质、共性或普遍性。

再者,艺术典型不但要表现除它所描绘的事物和人物的个性,还要体现出创作主体即美术家的独特个性及独特创造。

12、你如何理解艺术美?(P107)(新P126)

第一,艺术美指的是美术作品的美,是由创作主体的审美认识而产生按照美的规律并为着美的目的而创造的事物的美。艺术美是人为的,是人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审美创造。是更高一级的美,是美术家根据美的现实创造出来的第二现实的美。

第二,艺术美的来源。艺术美不仅来自现实生活,而且来自自然界的美。

第三,艺术美的特征。艺术美是由心灵产生和再生的美,具有超越现实生活的永恒性,统一性与普遍性,广泛的传播性,导向性与感染力,以及高于生活的独创性等特征。

13、简述美术的“审美”具有哪些特点?(美术的一般审美性格)(P126)(新P144)

美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特殊的精神生产形态,以其审美的性格区别于宗教、哲学等其它意识形态:即它是以审美的方式掌握世界、反映和认识社会生活,并以审美的手段生产产品、创造精神成果。

第一、“审美”具有实践性与主体性的特点,关系到“审什么”和“由谁来审”。

第二、“审美”的第二个特点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美术创造是一种什么创造,美术作品是创作主体为着美的目的、按照美的规律而创造出来的事物,体现出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审美特点。

第三、“审美”的第三个特点是它的形象性,形象性是一切文学艺术审美特性的核心性质,是区别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根本特征。

第四、“审美”的又一个显著特点是情感性,一切文学艺术都是情感的艺术,没有情感就没有艺术。审美情感是艺术区别于哲学或科学的标志。

14、简述美术区别于其他艺术门类的审美个性(特殊审美个性)表现在哪些方面?(P129)(新P147)

美术与文学、音乐、舞蹈、戏剧等是不同门类的艺术,有着自己特殊的审美个性或相对说来比较突出的审美特点:

一、形式美与形式感是美术的一个特别突出的审美特点。形式美主要是具有直观性的视觉形式美,是眼睛的对象;形式感则是指由形式美所引起的美感。

二、技艺性与物质媒介性在美术中表现得最为突出。美术的技艺性同它的审美特性相联系,不同于一般生产劳动的技能和技术。美术的物质媒介是美术家审美认识和审美表现间不可或缺的中介和桥梁,创作主体正是借助他所选择的物质媒介进行审美创造的。

三、历史文化的积淀性既关系到它的审美特征,又关系到它的历史本质。美术家在审美创造的形式中积淀着历史文化的内容,积淀着人类普遍的审美意识。

四、独创性和首创性是艺术的生命所在,是艺术发展的灵魂。

15、如何理解美术的本质?(P145)(新P155)★

第一,美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特殊的精神产品,是全面的社会生活的反映;

第二,美术以它特有的方式掌握世界,认识世界,反映社会生活,既它是以视觉形象真实地反映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

第三,美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有方式即是审美的方式,审美是美术的本质,美术是人对于现实审美认识是的集中表现形式;

第四,美术在本质上又是人类历史文化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的成果,它是历史地不断发展变化的。

16、美术家与“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的关系。(P151)(新P162)

一方面,美术家在自己的作品中倾注的丰富情感需要得到理解和交流,满足广大受众的审美精神需要;

另一方面大众对艺术作品的需求为美术家创造了艺术消费市场。

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美术家既不能为单纯赢得当时社会的肯定,迁就和迎合于消费者,而违背艺术创作的规律和原则;又要引导和提高受众的欣赏理解能力,用新的感知方式去发现艺术美。

既然艺术家选择的是运用审美的艺术形式去影响和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事业,就更应当发挥艺术教育的骨干作用,通过艺术作品潜移欺化、寓教于乐地对人们的思想意识产生影响,从而提高国民的精神素质,为社会培养和造就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观众必须注重加强自己在艺术方面的修养和素质,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准,以成为真正“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

17、如何理解美术家在创作中的主体性?(P153)(新P164)

首先,美术家是美术生产全过程的主宰,是美术作品的创作者。美术家的主体性首先体现于他作为艺术的主宰在实际创作中的地位。

其次,美术家的作用或者说职责,就是利用美术的手段和独特的方法技巧,去表达人类的情感,创造可供审美享受的精神产品,达到情感和思想交流的目的。

第三,在整个创作活动中美术家的一切行为应该是完全自由的、独立的,他在全部的艺术思维过程中具有独立的、不受任何外界干扰的识别、判断、理解、分析、吸收、批判和取舍的能力和自由;他在整个的具体创作过程中能够顺应自己对艺术的独到的理解,充分利用自己对具体艺术手段的把握,尽情发挥自己的艺术意志,以最终创造出完美的艺术作品,他对自己的创作成果拥有自主权。

第四,美术家的创作过程就是表现自我的真诚、善良和美好的艺术意志和艺术愿望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美术创作就是美术家“表现自我”的实践活动。

18、怎样理解“美术家的生命在于创造”?(P160)(新P171)★

美术中的所谓创造,既是运用全新的艺术语言和创作方法表达出全新的艺术情感、形象和境界。创造不是凭空的生成,在某种意识上应该说是在原有基础上的翻新和超越。简言之,创造即意味着超越,即在艺术的手法、风格、语言乃至材料上超越已有的东西。从美术家的角度讲,创造便是超越前人、同代人和自己。

一方面,从艺术接受者的角度看,求新、求变是他们的审美要求。美术家要真正得接受者的认可,就必须保持创造的意识,以日新月异的作品满足他们的精神需要。

另一方面,对于任何一个美术家来说,没有一个明确属于自己的艺术面貌,他就无法立足于美术创作领域,他作为美术家存在的意义就有理由受到怀疑。

因此,美术家的生命在于创造。

19、美术家应具备什么样的艺术修养?(P164)(新P174)★

美术家的艺术生命在于不断的创造,而创造的根本条件在于其深厚的修养。美术家的修养应当是围绕着艺术创作进行的,最终的目的是为创作水平的提高服务。它主要包括:

一、应重视专业技能的训练:

1.天赋只是一个人成为美术家的潜在可能,最终能否成为专业的美术家首先要取决于这种天赋是否得到开发和施展的机会。这就是走向专业美术家所必须的第一步,即专业技能的训练。

2.同样的专业技能训练不可能培训出相同水平的美术家,其中原因除了其他修养的原因外,还与美术家个人的艺术天赋的高低有着密切的关系。天赋高的美术家往往在专业技能的训练中比其他人的水平要高。

3.如果一味依赖与自己的天赋而轻视必要的专业技能训练的话,那么艺术创作水平的提高也只是妄想,原来再高的艺术天赋也会因此受到抑制。因此,对于一切选择美术事业的人来说,无论他天赋有多高,过硬的专业技能学习和训练都是未来创作实践中不可缺少的的必要修养。

二、应具备进步的审美观念和高尚的艺术情趣:

审美观念是人们在生活体验中按照自己对美的本质的认识和理解,对外界事物进行分析、判断和观照,最后形成了自己关于美的看法和态度。艺术情趣是在审美观念确定的基础上形成的对艺术某一方面特殊效果和偏爱。作为严肃的美术家,审美观念及相应的艺术趣味应当是进步和高尚的。

三、应提高文化素质和思想水准:

文化素质是指一个人整体的文化知识结构。就美术家而言,首先是与美术相关或相近的其他艺术门类的有关知识和方法,如舞蹈、音乐、戏剧、摄影等等,再就是实际创作中可能涉及到的其他学科或门类的专业知识,如文学、历史、地理、民俗、服装,再推而广之又会

涉及到政治、经济、语言等众多领域。

美术家提高自身文化素质不只是出于知识结构上的目的,更重要的在于从其他领域的修养中获取启示和灵感。文化素质的提高,必然会有助于美术家思想水平的提高。

四、应具有深切的现实生活体验与艺术实践。

美术家一切的艺术行为都被打上了生活的烙印,都是其生活体验的反映。美术家深入生活既求广泛和深入,又不应事无巨细地去面面无遗地体察,而是应从创作的实际要求出发尽可能全面地深入到现实生活中去体验。美术家对生活的体验既有直接的感受,也有间接的获得。

20、在美术创作中,构思活动包括哪些环节?(P173)(新P184)

美术创作中的构思活动,实质上就是一种认识活动,是美术家对于他生活的社会现实的一种审美认识活动。基本上可以概括为三个环节:

第一,从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到美的发现;

第二,内心视像的酝酿和孕育;

第三,审美意象的形成。

这三者之间又往往交互作用、相互推移、不断深化。

21、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题画:“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请从“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的理论试述艺术创作的活动过程。(P177)(新P189)★郑板桥说的这三种竹子,实际上是从美术构思到美术传达,创造竹子的视觉艺术形象过程中的三个阶段:

“眼中之竹”,是画家对现实生活中的竹子进行观察体验之后,在头脑中形成的一个有关竹子的感性表象,这个表象虽对客体对象有所改造,但基本上忠实的反映了客体对象的外在特征。这是构思活动的初始阶段,即对生活的观察体验阶段。

“胸中之竹”,是画家对“眼中之竹”进行加工改造之后而得到的有关竹子的审美意象,是审美思维的积极成果。以生动的感性形态体现出深刻的理性内容,同时也体现出创作主体的主观思想情感和审美理想,所反映的是竹子的本质和生活的真谛。这是构思活动的完成阶段。

“手中之竹”,则进入了美术的传达阶段,即审美表现阶段也就是将画家内心的审美意象变成物态化的视觉艺术形象。这是创作的最后一个阶段。从“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是美术创作中的一次飞跃,是画家对于竹子审美认识的从感性到理性的深化。从“胸中之竹”到“手中之竹”,则是美术创作的又一次飞跃,它不仅使意识领域里的审美意象获得了物质的

形式,使它从无形的、感触不到的意中之象变成了有形的、凭视觉可以直接把握的画中之象,而且通过美术的传达活动,对头脑中的审美意象进行了进一步的加工改造。

自然之竹是客观存在的,画家看到眼里的竹已经和自然之竹有所区别了,然后要进行加工、主观处理,形成胸中之竹,这就是所说的意在笔先,等落到纸上,转化为手中之竹,“手中之竹”说的是画家所创出的一个“第二自然”,胸中之竹和手中之竹都是眼中之竹的升华,概括说就是画家把眼睛看到的客观形象,经过大脑的意象处理,最终经过技术加工物化为典型的艺术形象,是艺术创作的整个过程。

22、如何看待美术创作中的技巧?(P180)(新P193)

第一、美术创作必须依靠技巧。美术家要取得创作的成功,不仅要有对生活独特的审美认识,还要有充分表现这审美认识的制作能力和高超技巧。如果不能熟练地掌握物质媒介材料的性能,不能熟练自如地运用技巧,就不可能顺利地传达出美术家的审美认识和审美情感,使其转化为物化的视觉形式,完成创作。

第二、美术创作不能过于倚重技巧。技巧不能脱离审美认识的内容而独立存在,美术家所掌握的技巧都是为了更好的表现独特的审美认识。如果为技巧而技巧,甚至玩弄技巧,或陷入唯技巧论,创作就会走入死胡同。

23、如何看待艺术创作中的灵感?(P191)(新P203)★

所谓灵感,就是在思维过程中,在特殊精神状态下突然产生的一种顿悟式的飞跃的联想,实际上是美术家在对生活经过长期观察体验和审美认识后,在特殊条件下,由于神经兴奋而突然产生的一种飞跃式的联想。是人们在艺术构思探索过程中由于某种机缘的启发,而突然出现的豁然开朗、精神亢奋,取得突破的一种心理现象。

第一、灵感并不是什么神秘莫测的东西,它的偶然获得,是以美术家必然的生活实践和艺术实践为基础的,丰富的审美经验、深厚的艺术修养和高超的艺术技巧是获得灵感的前提。

第二、作为一种心理现象,灵感又是与其他一些心理因素相联系的。在某种意义上,灵感也可以被看做是一种审美创造力。

灵感给人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创造,然而它的产生却是突然而来、倏然而去,并不为人们的理智所控制,具有突然性、短暂性、亢奋性和突破性等特征。

24、怎样理解美术创作中的形象思维?(P193)(新P205)

形象思维应该是形象的思维,即运用形象来进行的合乎逻辑的思维。具有形象性、逻辑性、情感性和想象性。

一、形象思维是美术创作的唯一思维方式。

思维是指理性认识及其过程,是相对于感性认识而言的。艺术的认识过程,主要是受理

性制约的感性作用来完成的。艺术的认识的思维方式,主要是形象思维。美术创作在形象思维方面,表现的更加突出、更加明显、更加有代表性。

二、形象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想象,最终创造出审美意象。

形象思维实质上就是充满情感的、合乎逻辑的、创造性的想象。美术创作中形象思维活动的过程可表述为:表象(视觉印象)→形象的概念(内心视象)→审美意象。

总之,美术创作的思维活动,是以视觉形式语言为思维工具的形象思维活动,思维的成果是审美意象的创造。

25、美术作品的构成因素有哪些?(P212)(新P224)

美术作品是美术创作的成果,也是美术接受与消费的基础。在美术作品中内容和形式是构成作品的两个重要要素。

一、美术作品的内容是美术家对社会生活的艺术认识的客观化。美术家的艺术认识作为美术作品的内容,是一种确定的、客观化的形态,具有相对独立性。

美术作品中内容的构成因素:(1)题材。题材是美术家在审美地认识生活的过程中,按照一定的创作意图对生活素材进行选择、提炼、加工、改造,而在美术作品中具体描写的一定的现实生活。题材有广义和狭义的分别。(2)主题。主题是美术家在美术作品中对题材及其意义的认识、评价、态度和情感等,属于作品内容的主观因素。主题是作品内容中最重要的东西,通常也被称为中心思想或主题思想。

二、美术作品的形式是内容的存在方式,即作品内容的组织结构和一定物质材料、艺术语言表现出来的外在形态。

它包括两种基本的构成因素:

一是内部形式,即“组织结构”。作为美术作品内部形式的组织结构,在美术理论中,也称为“构图”,“布局”、“经营位置”等,它是从作品的整体结构,即各个部分的相互联系这一方面来把握内容的,更具体地说,它关心的是题材、形象及其相关的明暗、光线、色彩、线条在作品中的位置及其相互联系,所以,它是美术作品的内容向其存在方式推移的第一步。

二是外部形式,即“美术语言”。对作品形式的欣赏,即是对由这两者构成的作品“形式美”的欣赏把握。如果说美术作品的组织结构是作品内容向外推移的第一步的话,那么美术作品中的语言则是作品内容向外推移的第二步,它使内容与组织结构具体化、物态化。

三、美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1)、形式与内容是相互联系而存在的,没有离开形式的内容,也没有不表现一定内容的形式。

(2)、内容通过形式表现出来,形式要为内容服务,二者之间是相互依存而密不可分的共生关系。

对于任何美术作品而言,没有无内容的形式,也没有无形式的内容。.

26、怎样理解美术作品中的“意义”?(P219)(新P230)

美术作品意义的第一个层次内在于每一美术种类物质材料之中。

美术作品意义的第二个层次内在于作品形式的构成之中。

美术作品意义的第三个层次是作品中物象、事件、情节的指称含义和表现意义

美术作品意义的第四个层次是文化意义,这相当于潘诺夫斯基说的美术作品中习俗的意义和本质的意义。

美术作品中的意义与其他社会科学中的观念相比具有很大的不同。首先,美术作品中的意义是具体的,它存在于作品的具体形象和形式之中。其次,美术作品中的意义表现为多义性,这种多义性与作品意义的多层次,与作品中形象与形式的具体性、非概念性有关。第三,美术作品中意义具有历史的生成性,与不同接受主体对美术作品中意义的不同认识、感受、体验相关联。

27、如何理解美术作品的商品属性?(P234)(新P246)

美术作品就其本质而言是审美对象,是精神产品。但在商品经济社会中,它又能成为美术市场中交换的对象,具有商品属性。所谓艺术的商品属性,就是至艺术作品作为劳动产品和交换物双重属性的统一,是市场附加在作品上的一种外在的社会属性。

第一,在一定条件下美术作品会成为商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美术作品是艺术家付出艰苦劳动所得的一种劳动产品,一旦这种产品(艺术作品)进入市场进行交换,换取相应的报酬,美术作品就成为商品。

第二,美术作品是一种特殊商品。首先,它是一个欣赏对象,是精神产品,具有不同于其他一般商品的特殊使用价值。其次,美术作品不同于一般产品的地方还在于它受到传统文化和当时社会各种思潮观念和风尚的影响。由于这两点,美术作品的价格在艺术市场的交换中并不一定能真正得到价值的实现。

第三、美术作品作为美术家的劳动成果,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量的美术作品投入市场,美术作品与其他商品一样,变为可以交换的产品。它的价值就表现为交换价值即价格。

美术作品的价值是内在艺术性范畴,价格是外在现象性范畴,美术作品的价值是在价格背后起调节作用的因素。美术作品价值大小由美术作品的艺术性、思想性和人们对精神文化需求所决定。

28、如何理解美术接受是构成美术活动完整性的重要环节?(P240)(新P254)★

首先,美术接受和消费在其现实性上是美术活动的完成。如果没有美术接受与消费,美术创作与美术作品就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完成自己的任务。

其次,美术的接受与消费在潜在的意义上又同时是整个美术活动在观念与动机上的起点。美术接受与消费必然以观念上的动机、目的构成美术活动的起点和开端。

第三,美术的接受与消费贯穿于整个美术生产活动之中。德国接受美学家伊瑟尔从预先构成作用出发提出了“隐含的读者”的概念,从美学接受对美术创作的影响方面看,“隐含的观众”既是隐含的,又是现实的。

29、怎样理解美术作品是一个有待实现的对象?(P246)(新P260)

当美术作品被创造出来还未进入接受过程之前,它在两层含义上还是一个有待实现的对象:

第一层含义是指接受使作品从潜在的可能性转换为现实性。

第二层含义是指美术作品作为一个召唤结构,只有接受活动的参与才能实现它的意义和价值。召唤结构是一个接受论层面上的定义,由伊瑟尔提出。艺术作品的结构不可能是一个封闭的,面面俱到的结构,而是为接受者留有想象的余地和阐释空间的开放结构。伊瑟尔认为,艺术作品的结构是一种召唤的结构,只有接受者的积极参与才能填补和具体化这个艺术图式中的空白和不确定点,完成这个召唤的结构。美术作品的“召唤的结构”,只有接受者的参与才能完成。我们把美术作品的“召唤结构”分为几个层次:第一、物质材料层。第二、形式结构层。第三、客体所指含义层,第四、意义与意味集合层。

30、如何理解美术接受是一个无限的创造过程?(P250)(新P264)★

艺术接受是一个无限的创造过程,在美术接受中的所谓“再创造”与“再评价”的接受现象是与人类和人类存在的历史性紧密相连的。

第一,美术作品不管是在空间上,还是在时间上都能面对不同地域的接受者,能超越作者的时代去面对无限的接受者。

第二,美术接受是的无限创造过程还依据作品本身结构的召唤性特征。需要接受者的积极参与填补和具体化作品中的空白和不确定点,完成这个召唤的结构。

第三,历史的发展是由先后之间的差异、区别、变化、不同所构成。社会制度、文化变迁等使得不同历史中的接受主体对同一件作品有不同的感受、理解和体验而有所创造。

由此,正是从人类社会文化的历史性,主体存在的历史性,艺术作品结构的召唤性,便构成了美术接受的无限创造性和评价性的客观依据。

31、简述美术接受的社会环境与环节是怎样的?(简述美术世界的构造是怎样的?它们具有

什么作用?)(P254)(新P268)

美术作品到接受者之间需要通过一定的社会途径和传播环节。美术接受活动需要一个相应的社会环境为其提供场所和设备;需要管理、运用、操作这些场所和设备的主体;以及支配这一接受的社会环境的规则和制度。美术世界由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美术世界”中的第一个重要部分是各种意义上的主体,他们分别在“美术世界”中为接受做出相应贡献。首先是美术家,是他们为美术的接受提供了最直接的对象——美术作品。其次是批评家,豪泽称他们为“中介者”和在艺术家与接受者之间的“第三者”。第三是美术理论家和美学家,他们通过具体的美术世界中的各种问题进行理论上的思考,间接影响美术接受的潮流与趋向。第四是美术史家。美术史家一方面是历史中美术作品的直接接受者,另一方面也是美术传统的保存者与阐释者。第五,在艺术世界中,还有一大批在各种美术机构中任职的工作人员,如美术编辑、美术老师、美术界展览馆和博物馆中研究和管理的人员。其他还有出版商、画廊老板、艺术经纪人等。这些人有两个特点:一是,他们中的许多人同时就是上述某一领域的专家,如美术史家、美术批评家等。二是,他们对美术接受的作用也与他们任职的机构相关联。

第二,“美术世界”中的第二个重要部分是各种美术机构,也就是豪泽所说的“中介体制”那一部分。首先是美术展览馆、博物馆、画廊等展览和收藏机构,其次,美术出版社在美术接受活动中起着展览馆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另外,美术教育机构在美术接受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第三,“美术世界”中的第三个重要部分是支配美术世界运转的规则和制度。它们是在人类历史和美术史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对美术的接受具有约定俗成的强制、调节力量和导向作用。

美术世界范围中的三个部分是内在地相互关联的,去掉任何一个部分都将影响到美术的接受。同时,美术世界还有两个明显的特点值得我们注意:第一个特点是美术世界是一个专业化的世界。所谓专业化的世界,从美术接受的角度看,就是为了人们从审美的立场去接受美术作品而建立的世界。第二个特点是:美术作品在传播、接受过程中的中介逐渐增多,接受过程也越来越复杂。

32、美术接受的社会环节(艺术中介机构)有哪些?(P260)(新P274)

一、美术展览馆。美术展览馆是“美术世界”中介体制之一,是美术接受和传播的重要机构和场所,它对美术家来说是他的作品走向社会接受过程的第一步;从大众接受角度看,美术展览馆是他们了解、感受当代美术作品的最初环节,了解感受当代美术界发展趋势和潮流的重要中介。

二、新闻媒介。是美术接受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和中介。这里所说的新闻媒介包括报纸、杂志、电视与电台、网络等。新闻媒介的传播和评论对于当时有条件的接受者来说,其主要作用在于激发他们去欣赏展览中原作的兴趣和热情,对于无条件的接受者来说,它的价值主要在扩大作品在社会文化中的影响。

三、美术出版社。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复制发行,是美术接受大众化的完成。

四、美术博物馆。美术博物馆是人类美术史、文化史和艺术传统的保存者。

五、美术市场。从美术接受的角度看,美术市场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中介性环节。

六、美术院校。社会提供物质或精神产品的人,都首先是以一个学习者、接受者的身份开始的。美术院校通过实施美术教育提高整个社会对美术作品的接受能力。

33、怎样看待美术批评?(P265)(新P280)

美术批评的对象主要是美术作品,这意味着美术批评自身就是评述接受的一种方式,或者说是美术接受活动中的一个层次,这与欣赏性的接受方式和层次有很大的区别。批评性的接收方式主要是一种理性的科学探究活动,它必须从一定的立场和观点出发,在对作品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挖掘作品的深层意蕴;重建作品内部各因素,以及作品与社会文化、意识形态、艺术史之间的联系,并在这种联系中来分析、阐释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作品的得失,作品的艺术特征、作品所包含的艺术规律等问题。批评式的接受是建立在欣赏性的接受基础上的,是欣赏式的深化,具有客观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的特征。正是这一点,使它能以各种方式反作用于美术创作和欣赏性的接受方式,成为调节美术创作和大众接受之间的重要中介力量。

首先,美术批评在美术家的创作与大众接受之间起沟通、调节和引导的作用。

其次,美术批评还能对美术作品的批评来影响美术家的创作活动,进而影响美术的接受。

第三,美术批评对美术创作的调节还体现在对作品的社会接受效果进行考察这个方面。

总之,美术批评本身是一项艰苦的创造性活动。从接受角度看,它是美术接受的方式之一;从创作与大众接受的关系角度看,它又是调节、引导它们,并使其相互促进和发展的重要中介力量。所以,我们可以说,美术批评具有集创造性、接受性与中介性于一体的特征。

34、美术接受的内在过程是怎样的?(P268)(新P282)

美术接受只有进入到内在的主体接受过程才能转化为大众接受。主体接受的内在过程分为准备阶段、初级阶段、高级阶段三个部分。

一、准备阶段

(1)定向与期待:对相应美术作品的心理定向,产生相应期待。

(2)审美态度的形成:心理定向与期待的形成过程同样是接受者审美态度形成的过程。

二、初级阶段

(1)知觉——完形与弥散:对作品的形式与结构进行视知觉的完形与弥散。

(2)知觉——错觉:空间错觉“虚幻的空间”;物象错觉

(3)知觉——“差异原理”与“陌生化”:美术作品与现实原型之间的差异;与接受者期待有差异的“陌生感”。

三、高级阶段

(1)理解:①、理解和前理解:接受者对美术作品的理解总是建立在他过去对美术作品的理解,甚至包括对人类文化理解的基础上。接受美学理论称此为“前理解”或“审美的期待视野”。②、理解的循环:理解的循环可用狄尔泰的一段话来界定:“整体只有通过理解它的部分才能得到理解,而对部分的理解又只能通过对整体的理解。”我们可以从五个方面来看美术接受中理解循环的现象。首先,从对一幅作品的理解看,接受者必须理解作品中的部分才能理解整体。其次,任何一幅美术作品都是特定历史文化的产物,相对于这样一个广大的历史文化背景来说,美术作品只不过是它的一部分。第三,在中国,“知人论世”同样是热爱者理解美术作品的一个原则。第四,在文学理论基础中,有一个“互文性”概念,用来表达历史上文学作品之间的相互关系,历史上的美术作品同样存在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事实。第五,上述对美术作品理解的四个循环,又都是局部的、部分的,这意味着,在这四者之间同样有一个理解的循环问题。③、理解中的还原和误解。

(2)、体验。包含着对作品中深刻内涵的把握。

(3)、回味:那些能净化接受者的心灵,激发接受者的崇高感、自信心、进而领悟人生真谛,认识人生意义和生命价值的美术作品,必然能在接受者的记忆中长期滞留、反复思索和回味。

35、如何理解美术的社会功能?(P284)(新P299)★

在文艺理论中,一般把艺术的社会功能分为三种,即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

第一,美术的认识功能:美术往往通过典型的艺术形象去反映生活,欣赏者从不同的美术作品中去认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具体生动的生活情景,从而认识真理、认识历史、认识现实。这就是美术的认识作用,也叫认识功能。

第二,美术的教育功能:进步的艺术作品是生活的教科书,可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倾向、思想观念、道德意识、哲学观点,改变人们的人生态度,激励人们为实现人类进步的社会理想而斗争,起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作用。

第三,美术的审美功能:艺术作品本身所具有的美的特质,构成着艺术审美功能的客观前提。优秀的艺术作品可以打动人的情感,愉悦人的精神,净化和陶冶人的心灵,升华人的

审美理想,培养人的审美能力,使人从中获得特殊的审美享受。审美功能是艺术的首要功能。

美术的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三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并不是说美术中的某一类作品是以认识功能为主,另一类作品是以教育功能为主,第三类作品则是以审美功能为主。美术中有真、有善、有美,并不是说在美术中真善美是相互分割、互不相关的。如果那样看待问题,就割裂了真、善、美三者的关系,割裂了美术的认识、教育、审美三种功能的关系,在每一件具体的美术作品中它们都是统一的,密不可分的。

36、怎样理解美术的审美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P297)(新P312)

一、美术的审美教育就是使人们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审美接受,获得更为丰富的对世界、人生、社会的审美经验,从新的角度和立场来观察、理解、体验生活与生命。

二、美术审美教育的第一个特点是“寓教于乐”,第二个特点是“潜移默化”,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既得到美的享受,又在精神方面得到净化。

三、美术的审美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谓“人的全面发展”,也就是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本质。在审美方面表现为享受美的能力。审美教育可以使人们更全面,更具体的感受到现实生活的意义。

四、审美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能帮助人们形成健康的审美趣味和正确的美学观念,提高人们欣赏、感受美的能力,从而使他们成为一个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全面发展的人。

37、简述历史上关于美术发生的几种理论。(P302)(新P318)★

历史上许多学者对于美术的发生问题做了辛勤探索和总结,代表性的理论主要有:

一、游戏论,游戏论是包括美术在内的艺术发生理论中较有影响的一种理论,认为艺术发生的真正动力是游戏冲动。它的代表人物是席勒和斯宾塞。

二、巫术论,巫术论是在直接研究原始美术作品与原始宗教活动之间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巫术论具有准艺术发生学的性质。巫术论者把精神动机视为原始美术发生的唯一动力,忽略了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代表人物有泰勒、弗雷泽、雷纳克等。

二、劳动论,劳动论学者注意到了艺术的发生与劳动有着许多方面的联系,为探索、研究艺术发生中的问题做了独特贡献。持劳动论的学者主要有毕歇尔、希尔恩和普列汉诺夫等。

38、怎样理解人类的社会劳动实践是美术发生的根本动力?(P307)(新P322)

在美术发生的动力系统中,人类的社会劳动实践是根本动力因素,起着主导作用。

第一,劳动实践促使人类从动物向人的体质形态转化,为原始美术的创造主体提供了生物学上的前提。

通过劳动实践使人类从动物向人的体质形态转化,既为美术发生中创造主体的各种能力

(如操作能力、各种心理能力、意识和观念)提供了生物学方面的条件,也为美术的形态发生提供了身体方面的内在尺度与依据。

第二,劳动实践使人类在主体与自身,主体与自然界,主体与主体之间建立了新的关系,从而使美术的发生成为可能。

(1)从主体与自身的关系看,人类通过劳动实践在改变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在改变着主体自身;人类的劳动实践在改变主体与自身关系的同时,也在主体与主体之间建立了新的社会关系。

(2)、只有在意识与精神观念的层面上建立了主体与自身、主体与自然界、主体与主题之间的关系时,原始美术的发生才有可能。

从原始美术发生的动力系统来看,它的根本动力只能是人类的劳动实践。正是人类的劳动实践促进了人类体质形态的进化与完善;导致了主体意识及各种精神观念的诞生,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和扩大了主体与自身、主体与自然界、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也正是通过劳动实践,人类才能把自在的自然转化为人化的、与人类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发生关系的自为的自然界,使其成为主体感受、体验和认识的对象;也只有通过劳动实践,人类才能创造一个溶主体的力量与客体法则于一体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世界,从而使原始美术的发生成为历史的必然。

39、如何理解美术的发生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P318)(新P332)

美术的产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从根本上讲,美术的起源最终应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事实上,巫术在原始社会中同样是人类的一种实践活动。归根结底,美术的产生和发展来自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美术是人类文化发展历史进程中的必然产物,美术的发生应当是原始社会中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

第一,我们应把美术的发生作为一个过程来对待,放弃在美术发生过程中寻找绝对起点和界限的企图。有人认为美术起源与人类起源同步,人类创造的第一件工具也就是第一件艺术作品,但这只是从美术的人工性出发的。

第二,人工性是美术发生的上限。美术是人类的创造物,是人工制品,制造工具不但标志着人类的诞生,而且也是美术发生过程的开始。

第三,美术的形态发生是美术发生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人工制品的美术形态性是区别美术与非美术本质特征划分的标准。人类必须在漫长的劳动实践过程中,才能在人工性的基础上,创造出具有美术形态性的工具来。我们将仅以对象形态的知觉形式为根据把美术形态划分为:写实形态、形式形态和装饰写实形态三种基本类型。写实形态指的是那种既模仿物象、又具幻觉真实的美术形态。形式形态指不以任何物象为描写对象的抽象形式之

中国美术学院历年美术高考考题

中国美术学院历年美术高考考题 中国美术学院2013年考题 造型专业: 素描题目:头像(写生) 速写题目:临摹(三张人物)。 色彩题目:彩头(写生) 建筑专业: 素描题目:半身加手(写生)。 色彩题目:条纹毛巾,汉堡、盒子等。 速写题目:临摹(三张人物)。 图媒专业: 素描题目:女青年半身线性,45°侧脸 速写题目:临摹大师 色彩考题:雨鞋、雨伞,还有毛巾、布

中国美术学院2012年考题 杭州考点 造型专业: 色彩:静物写生(一盆花,2个红辣椒,1个青椒,大蒜若干,衬布) 中国画: 速写:罗丹的雕塑《思想者》的图片,要求半小时临写;人物写生,要求半小时临写。 线描:线描人物写生 图像与媒体艺术、造型、建筑专业 速写:(①一张30分钟慢写,含5分钟休息时间:坐姿,翘二郎腿,右腿在上,右手搭在右腿膝盖上,左手搭在右脚鞋上②一张10分钟快写,动态如慢写③一张10分钟快写,站姿,重心在左腿,双手叠交放在胸前) 色彩:黑白照片静物默写(如图),1块衬布,1个透明花瓶,1束白花,2本书上压1本翻开的书,1个橘子,1个苹果,3个小番茄(1个藏书本下)。要求:冷色调 武汉考点 图媒专业: 素描:男青年写生 色彩:写生一束小黄菊花,一瓶去标签的农夫山泉,两个红辣椒,一个圆菜椒,两个小西红柿,一个白萝卜,一块黑灰色布 速写:一个三十分钟慢写,两个快写,慢写:坐姿男青年(右腿翘在左腿上,两手打开作看书状,速写模特仍是素描模特),快写:A快写慢写动态B快写站姿

广州考点 设计类: 素描:头像写生 速写:(①一张30分钟慢写,含5分钟休息时间:坐姿,翘二郎腿,右腿在上,右手搭在右腿膝盖上,左手搭在右脚鞋上②一张10分钟快写,动态如慢写③一张10分钟快写,站姿,重心在左腿,双手叠交放在胸前) 色彩:黑白照片静物默写(如图),1块衬布,1个透明花瓶,1束白花,2本书上压1本翻开的书,1个橘子,1个苹果,3个小番茄(1个藏书本下)。要求:冷色调图像与媒体艺术专业: 素描(写生):男青年(4开) 速写:A动态:4字形架腿坐姿,两手放在架起的腿上看书状;B动态:重心在右腿,左腿后迈一步,腰向右转,目视前方,双臂抬起一高一低。A动态30分钟10分钟各一张B 动态10分钟一张。三张画在同一张四开纸上,横构图。 色彩(写生):1块棕黑色衬布,1瓶矿泉水,一束黄色太阳花平放在台上,1个白萝卜,2个红尖椒,1个圆青椒,2个小番茄。(4开 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考题 色彩:色彩考试的题目是“公园的一角”。 一张黑白照片,照片上是公园的一角,有树、有亭子、有池塘。 要求根据这张黑白照片,勾画一幅色彩作品。 素描:素描头像 速写:每20人安排一位人体模特,“快写”两个不同的坐姿,每个坐姿8分钟;再“慢写”30分钟,还是画坐姿。 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考题 设计专业: 色彩:色调自定。白色茶壶、白盘、葡萄、苹果、哈密瓜各一个,梨、衬布个两个,草莓四个。 素描:男女青年写生。 速写:右手拖住下巴,左手放在膝盖上(20分钟)。(五分钟快写同上)、锯木头动态,(十五分钟默写)读书的人。 图像与媒体专业:

2020最新《艺术概论》题库及答案

2020最新《艺术概论》题库及答案

姓名成绩 温馨提示:同学们,经过综合学习,你一定积累了很多知识,现在请认真、仔细地完成这张试题吧。加油!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法国伟大作家雨果称建筑艺术的杰出作品为( A ) A、“石头的史书” B、“凝固的音乐” C、“巅峰性的艺术成就” D、“具有双成性的造型艺术” 2、以艺术形态的感知方式为标准,下列属于想像艺术的是( D ) A、绘画 B、音乐 C、戏剧 D、文学 3、德国伟大音乐家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又称为( D )交响曲 A、英雄 B、命运 C、田园 D、合唱 4、下列美术作品中,其不属于梵高创作的是( C ) A、《向日葵》 B、《鸢尾花》 C、《舞蹈》 D、《红色葡

萄园》 5、在美术成就方面,下面不属于“文艺复兴三杰”的是( B ) A、达芬奇 B、乔托 C、米开朗基罗 D、拉斐尔 6、对于文学体裁的划分,下面不正确的一种划分方式是( A ) A、一分法 B、二分法 C、三分法 D、四分法 7、黑格尔说,艺术史的起点是( C ) A、音乐 B、雕塑 C、建筑 D、摄影 8、在西方现代艺术中,被誉为现代艺术之父的是( D ) A、毕加索 B、梵高 C、高更 D、塞尚 9、马蒂斯是__D___画派的代表画家。 A、立体主义 B、达达主义 C、抽象主义 D、野兽派 美术作品《自由神引导人民》是下面( C )艺术家的作品。

A、库尔贝 B、杜尚 C、德拉克罗瓦 D、安格尔 11、“主题”一词始创于( B ),本是音乐术语,指的是乐曲中最富特征的核心乐段。 A、法国 B、德国 C、意大利 D、西班牙国画《溪山行旅图》是北宋( D )的名作。 A、张择端 B、吴道子 C、赵佶 D、范宽 13、《霓裳羽衣舞》是__B__代宫廷乐舞。 A、汉 B、唐 C、宋 D、元 14、( B )是艺术创作的中心环节。 A、艺术体验 B、艺术构思 C、艺术表现 D、艺术接受 15、下列不属于灵感的主要特征的是( D ) A、突发性 B、突破性 C、亢奋性 D、永久性 16、( C )是形象思维的根本特征。 A、形象性 B、情感性 C、想像性 D、审美性 17、凡是由两个以上的基形意象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单一

艺术学概论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一

一、填空(每空1分,共22分) 1、建筑拥有不同寻常的艺术表现力,它的()性和()性使它可以超脱于具体的束缚而拥有巨大的涵括力量。 2、紫禁城沿中轴线可分为三大段,其()是宫殿区乃至整个北京城的核心和高潮。 3、罗丹说:“假如在傍晚,把你的雕塑放在窗台上,你从窗台看出去,你见到一个立体的大体的轮廓,这就是‘()’”。 4、如果在云岗石窟我们看到了()和中国的交融,那么通过麦积山的造像,我们可以发现另一种融合——就是()的交融。 5、工艺美术可以分为()和实用美术两大类。 6、商代()的凹凸纹线“方中有圆、圆中有方”,给人以一种刚柔相济的力感。 7、用蚌壳作为镶嵌装饰,是周代()工艺的一种非常流行的手法。 8、舞台表演性舞蹈可分为()与()两大类别。 9、《残春》是()族舞蹈家孙龙奎创作、于小雪表演的()。 10、作为戏剧艺术的表现手段,动作的内涵不仅限于形体动作,还应包括()、()等。 11、戏剧结构的总体特点是()和()。 12、戏曲的主要艺术特征是()、()和()。 13、视觉残留的影象的色彩,往往不是原来的色彩,这种色彩的变化叫()。 14、意大利著名摄影艺术家()指出:“拍一部电影要按照最适合这部特定的影片,和它所包含的思想方式去用光。” 二、选择(每小题2分,共18分;将所选答案的序号填在该小题的括号里,每小题只能选择一个答案) 1、法国伟大作家雨果称建筑艺术的杰出作品为() 窗体顶端 A、“石头的史书” B、“凝固的音乐” C、“颠峰性的艺术成就” D、“其有双重性的造型艺术” 窗体底端 2、“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是人们对我国()的赞誉。 窗体顶端

全国各省美术联考考试内容

年全国各省美术联考考试内容

————————————————————————————————作者:————————————————————————————————日期: 2

2015年全国各省市美术联考/统考考题汇总省市考试内容 湖北 <12.6考试>素描:一个酒杯,一个雕塑面具,一个坛子和盖子,衬布 速写:两人,一太极动作,一拿扇 色彩:一瓶橙汁,一瓶可乐,一个罐子(瓷盘拖着),一个竹编果篮(内有一个粽子,一个苹果,一个橘子,),两个鸭蛋,一个苹果,一个粽子,两块衬布。 四川 <12.6-7考试>素描:静物组合,花,牙膏,牙刷,杯子,一瓶洗发液,白毛巾一块 速写:根据照片提供的动态,再默画一个男生慢步行走动态。 色彩:花园里花丛下有一木桌,桌上斜放竹编筐一个,筐内有半篮刚采摘的红樱桃,少许樱桃落在木桌上。篮子边有瓷盘一个,盘内有少许樱桃。瓷盘颜色形状自定。 江西 素描考题:默写静物,一双雨靴,一个纸质手提袋,一条带条纹的毛巾,一个小磁碟内置香皂,一把鞋刷,一块白色衬布 色彩考题:默写。一个深色双耳陶罐,一个带叶白萝卜,一个青花瓷盘放切开的两块熟红薯,一个白瓷碗,一把不锈钢勺,若干红枣,一块褐色衬布,一块浅灰色衬布。 速写考题:默写,在路边吃烧烤的艺考生。 广西素描考题:老年男子,正面,画照片 色彩考题:不锈钢电水壶,一听饮料,一个苹果,两个柿子,一个白盘子等物,衬布速写考题:小孩,两人,自由组合

江苏素描考题:女子,正面,四分之三 色彩考题:菜花,盘子,罐子,水壶,苹果,香蕉,火龙果,土豆,衬布,樱桃,西红柿,猕猴桃等物品速写考题:二人,一男,一女,坐姿,男拿相机 黑龙江素描考题:男青年微侧素描人物头像 色彩考题:考题:6个苹果,8个橘子,一个白盘,一个深色陶罐,一个浅色陶罐,白布,灰绿布速写考题:根据所提供的人物图片完成人物组合速写 吉林 素描考题:画照片:油、胡萝卜和葱、盘子里是柿子、和油菜、紫皮萝卜 色彩考题:大瓶可乐,两个橘子,两颗油菜,三个山楂,一个白色瓷盘,两块布一块蓝色一块白色,玻璃杯半杯橙汁,横构图。 速写考题:左腿前右腿后双手放在膝上。正面或45度。夹克牛仔裤运动鞋(默写) 辽宁 素描考题:1.依据照片,画出男青年素描胸像。2.构图要求:要求竖幅作画,按照片完整构图。3.作画材料只限使用黑色铅笔或炭笔 色彩题目:1.用色彩工具,临摹照片。2.构图要求:要求横幅作画,按照照片完整构图。3.作画材料只限使用水粉或水彩颜料。 速写题目:男青年坐在花园椅子上阅读报纸(只画一个人,不限定角度) 安徽素描考题:男青年头像写生模特免冠,不戴眼镜,坐于考场两头中间位置,面朝考生,两眼平视,面部受光稳定、充足,五官轮廓清晰 色彩考题:色彩静物默写,一块绿灰色的衬布上放一瓶可乐(大瓶),白瓷盘一个,盘内面包三片,不锈钢水果刀一

艺术概论历年试题(卷)

2009年1月自考艺术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50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 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下列不属于雕塑特点的是() A. 空间性 B.实体性 C.表达形式最自由 D.单纯性 2. 对于灵感,下列哪种说法是错的?() A. 具有偶然性 B.有条件的 C?具有抒情性D.属于无意识 3?“写山则情满于山,画水则意溢于水”指的是绘画中的() A. 品位 B.风格 C.格调 D.意境 4. 风格一词源于希腊文,它的原来的含义是() A. 柱子B?学校 C.美学 D.系列 5. 现实中,人与具体社会关系的美称为() A. 艺术美 B.现实美 C.社会美 D.自然美 6. 完形与弥散属于艺术接受过程的_______ 阶段。() A. 初级 B.想象 C.高级 D.完成 7. 孔子在闻《韶》乐后,“三月不知肉味”,感叹“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在艺术的接受论中指的是() A.偏见 B.还原 C.体会 D.理解 8. 以“美育代宗教”是_____ 提出的。()

A.蔡元培 B.毛泽东 C.马克思 D.周恩来 9. 巴尔扎克的小说、托尔斯泰的小说和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曹雪芹的《红楼梦》都属于具有 ______ 创作方法的文学作品。() A.现实主义 B.古典主义 C.表现主义 D.浪漫主义 10. 按照艺术形态的创造方式为标准,艺术可以分为造型艺术和() A.表演艺术 B.空间艺术 C.听觉艺术 D.视觉艺术 11. 美术具有许多特性,在许多特性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它的造型性和() A.静止性 B.视觉性 C.空间性 D.永固性 12. 园林与_____ 的关系最为密切。() A.书法 B.雕塑 C.建筑 D.绘画 13. 把“艺术”看作一种生产方式或生产形态,________ 是的独特发现和一贯见解。() A.唯心主义 B.旧唯物主义 C.马克思主义 D.毛泽东思想 14. 下列不属于舞蹈按美学特征来划分的是() A.民间舞蹈 B.现代舞 C.独舞 D.芭蕾舞 15. 下列不属于形象思维逻辑的是() A.基形意象 B.完形意象 C.易形意象 D.纯粹意象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V”,错的打“ X”。 1. 审美教育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 2. 生产劳动实践推动着审美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美术概论在线考核试题

美术概论考核试题 1、《重为华山图序》的作者是( B )。 A、王绂 B、王履 C、王冕 D、王维 2.(5.0分)《苦瓜和尚话语录》的作者是清代明僧人( B )。 A、朱耷 B、石涛 C、李叔 D、弘仁 3.(5.0分)吴门画派是明代中期活动于( C )地区的文人画流派。 A、扬州 B、杭州 C、苏州 D、上海 4.( 5.0分)山水画理论著作《笔法记》的作者是( C )。 A、谢赫 B、宗炳 C、荆浩 D、石涛 5.(5.0分)( C )提出“书画本来同”的主张。 A、张璪 B、苏轼 C、赵孟頫 D、董其昌 6.(5.0分)元代画家( C )称“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 聊以自娱耳”。 A、黄公望 B、王蒙 C、倪瓒 D、吴镇 7.(5.0分)在中国传统风俗中,“鱼”是代表着年年有余的吉祥象征。这是指 美术作品中意义(B )层面。 A、作品中物象、事件、情节的指称含义和表现。 B、文化意义 C、作品形式的构成之中 D、物质材料层含义

8.(5.0分)( B )在评论王维的诗画时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 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所谓“诗中有画”,是指语言艺术中有造型艺术的因素,是以抒情方式写景,景在情中,情中含景,使客观的景主观化了。所谓: “画中有诗,是指在有形的画面中蕴含着诗的情趣和不尽之意。 A、刘勰 B、苏轼 C、王士 D、严羽 9.(5.0分)著名油画作品《十五朵向日葵》是( D )的代表作。 A、达芬奇 B、拉斐尔 C、塞尚 D、梵高 10.(5.0分)德拉克洛瓦的《自由神引导人民》属于( B )创作方法。 A、自然主义 B、浪漫主义 C、古典主义 D、现实主义 二、名词解释 1、名词解释:"境生象外”。 答:“境生象外”出自唐代刘禹锡《董氏武陵集记》中的“境生于象外”,是中国古典文艺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中国画论关于意境论的一个重要论点:意境离不开象,又不等与象,而是超越画中物象之外的深沉意蕴。“境生象外”指出,艺术意境所具有的“象”(实)与“境”(虚)的两个不同层次,通过“象”这一直接呈现在欣赏者面前的外部形象去传达"境”这一象之旨,充分调动欣赏者的想象力,由实入虚,由虚悟实,从而形成一个具有意中之境、“飞动之趣”的艺术空间。中国美术品旨在创造超越具体物象的艺术意境,给接受者提供一个无限开阔的审美空间。 2、名词解释:吴门四家。 答:吴门四家是指四位著名的明代画家:沈周、文征明、唐寅和仇英。此一名称,是相对于“元四家”而来。由于他们均为南直隶苏州府人,活跃于今苏州(别称“吴门”)地区,所以又称为“吴门四杰”或“天门四杰”。自沈周开创,以四人为代表的吴门画派,基本上被认为是继承元四家的文人画传统接续下来的体系,自晚明之后成为中国传统绘画的主流,特别是在山水画的部分。吴门四家中的沈周与文徵明,是吴派文人画最突出的代表,他们的绘画创作以山水为主,无论淡雅的青绿,还是沉雄、文秀的水墨,大多描写江南风光和文人园林。他们以诗书画三位一体抒写情怀,山水画以水墨及水墨淡着色引人注意,都有粗细两种面目。“吴门四家”中的唐寅与仇英分别代表吴门四家中的另外两种类型:唐寅

广东省美术联考考题汇总(2011-2016)

广东省美术联考考题汇总(2011-2016) 2016年广东联考考题: 素描考题:女正面像 色彩考题:色彩静物

速写考题:人物组合。 考试内容:根据图片内容和默写内容组合构图,可以加上与情节有关的道具和环境,完成一幅完整的画面。 2015年广东联考考题: 素描考题:三个烧过的煤球,一个传统的煤炉点击 色彩考题:画照片:烧鸭白盘砧板菜刀; 默写内容:1棵白菜,3个蒜头,2个红辣椒,2个绿辣椒,1块白色衬布,1块暖灰色衬布。 速写考题:1、一个男青年正在擦洗墙壁(不得改变人物的动态) 2、默写内容:一个女青年提着一桶水(必须体现提水的动态特征) 2014年广东联考考题:

素描:男中年正面头带手 色彩:根据图片所提供的静物以及默写内容,重新组合构图,默写内容:3个苹果,白布,绿布,以及暖灰色布各一块 速写:默写,在桶装水的分销店里,一个工人把一桶水扛在肩上(站姿,男性)一个工人正在休息(坐姿,男性)。可以加上与情节有关的道具和环境,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 2013年广东联考考题: 速写:“要求考生用一只鸡做道具,默写两个人,一个站姿,一个蹲姿,设计一个情景,讲个故事,让人和鸡有联系。” 色彩:鱼、生姜、腐乳、油等生活用品都搬上画纸。 素描:老人头像 2012年广东联考考题: 素描:1、照片:石膏眼睛,两本书,一个眼镜2、默写:一支水粉笔,两支锡管颜料,两块布,一深一浅 色彩:1、照片:不锈钢水壶,木制笔筒,一个白瓷盘,一个白瓷杯2、两块布(一块浅蓝,一块浅黄,灰布),一个苹果,一个梨,一个橙子,一把水果刀速写:一个站姿(背包),一个蹲姿(手拿照相机) 2011年广东联考考题: 素描:给一张女子的画像,要求考生把这张彩色的画像用黑白素描表现出来速写:(场景速写)题目“默写两个要出门的人”,一个人蹲在地上系鞋带,

艺术概论试题[1]

艺术概论 本试卷共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 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 选均无分。 1. 人类思维着的头脑用四种方式掌握世界,即艺术的、宗教的、实践精神的和____b______。 A. 哲学的 B. 理论的 C. 冥想的 D. 观照的 2. 把音乐看作是唯一直接表现纯洁真情艺术的人是_____C_____。 A. 贝多芬 B. 肖邦 C. 叔本华 D. 尼采 3. 《西斯廷圣母》的作者是____D______。 A. 米勒 B. 罗丹 C. 柯罗 D. 拉斐尔 4. 提出“舞蹈是身体动作表现得最丰富、最纯粹、最富变化的艺术“的人是_____D_____。 A. 康德 B. 黑格尔 C. 叔本华 D. T.M.格林 5. 《情感与形式》的作者是____C______。 A. 佛洛依德 B. 荣格 C. 苏珊·朗格 D. 瓦萨利 6. _____A_____,是戏剧动作的一部分,是人类生活高度凝练化、特殊化了的戏剧性情感符号。 A. 道白 B. 道具 C. 布景 D. 灯光 7. “形式服从功能”这一至今有效的建筑美学法则的提倡者是美国建筑学家_____C_____。 A. 莱特 B. 肯扬 C. 路易斯·沙利文 D. 费希特 8. 《费加罗的婚礼》的作者是_____A_____。 A. 莫扎特 B. 比才 C. 柴科夫斯基 D. 肖斯塔科维奇 9. 奥地利威林多夫的女裸石雕像大约产生于_____B_____。 A. 十万年以前 B. 三万年以前 C. 五万年以前 D. 八万年以前 10. 德国著名艺术史家格罗塞写作了《____C______》。 A. 谈艺录 B. 野性思维 C. 艺术的起源 D. 什么是艺术 11. 德国学者谷鲁斯认为无论人和动物的游戏活动都不是无目的的嬉戏,他不能同意的观点是”_____D_____”。 A. 巫术说 B. 自然主义 C. 符号论 D. 过剩精力 12. 欧里庇德斯的代表作是《_____C_____》。 A. 俄狄普斯王 B. 普罗米修斯

《艺术学概论》试题

《艺术理论》试题 A卷 评分标准 一、解词:(每题5分,共50分) 1、什么是艺术流派? 艺术流派是指思想倾向、审美观念、艺术趣味、创作风格相近或相似的一些艺术家所组成的艺术派别。他们既要有明确的艺术主张,还要有具体的创作实践、艺术成果和成就显著的代表人物。 2、什么是艺术作品的内容? 艺术作品的内容,指的是经过艺术家选择、提炼、加工和改造过的人类生活的外部客观世界和内部主观世界。其构成因素包括题材、主题、人物、情感、环境等诸因素,其中最为主要的构成因素是题材和主题。 3、什么是艺术批评? 艺术批评是艺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艺术作品及一切艺术活动、艺术现象予以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的科学活动。 4、艺术传播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艺术传播的主要方式有三种,即现场传播方式、展览性传播方式和大众传播方式。 5、什么是美育? 美育即审美教育,是指运用审美的方式实施教育,旨在提高人们的审美感受能力、审美创造力及审美情趣,以促进其人格的完善以及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升。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 6、什么是艺术中的幽默? 幽默是喜剧性的一种独特形态,它把内容和形式中美和丑的复杂因素交合为一种直率而风趣的形式外化出来。幽默所引发的笑,常常带有轻微的讽刺意味。 7、书法的涵义及其艺术特征是什么? 书法是以线组合文字的艺术形式, 它主要通过用笔用墨、结构章法、线条组合等方式进行造型和表现主体的审美情操。书法艺术的基本特征是: (1) 线条与组合; (2 ) 具象与抽象; (3 ) 情感与象征。 8、什么是艺术欣赏的审美效应? 审美效应是艺术欣赏活动具体运作的结果,也是艺术欣赏的作用和目的。艺术欣赏活动最为显著的审美效应,是能够产生共鸣;其二是能够陶冶欣赏者的情绪,净化他们的灵魂;其三是能够深化人们的哲思,提高其精神境界。 9、什么是艺术创作的物化与表现?

高考美术试题汇总

高考美术试题汇总 .天津师范大学年艺术类专业考题色彩:默写本书,个剥开地橘子,一个杯里装半杯茶水,一块黄布,一块蓝灰布素描:默写:老妇人头像正面.速写:写生考场一考生,坐姿,侧面(考点不详) .中央民族大学年艺术类专业试题素描: 人物头像写生.色彩: 一个陶罐,两个苹果,两个梨子,一个盘子 .北京理工大学年专业考题素描《我地朋友》.装饰画图案《愉快地一天》. .北京服装学院年专业考题(北京考点)素描:复印地照片,男青年头像.创意速写:以太阳与车轮为设计元素,分别表示快速(车轮)、缓慢(太阳).色彩:一个大可乐、2个土豆、1个茄子、3个西红是、2块衬布、一个玻璃吧杯、2个黄瓜. .江南大学年考题辽宁考点 素描:门卫室一角色彩:我地早餐设计:、黑白装饰画有灯笼彩带鞭炮、字体设计,根据“唱歌”设计“跳舞”、联想,眼镜和别针 北京考点设计:提供一个牡丹地钢笔写实图案,画一个*地黑白装饰画 用黑体写法写“民艺”二字由一副图类推画另一副有一个平面图画个立体图 画出个具有仿生形态地衣架 青岛考点素描:我地杂物柜色彩:我地书桌设计:.以《记忆》为题做黑白装饰画 .根据图例写艺术字“冷.暖” .给你图:牛奶盒被喝空了后包装上地牛也瘪了,根据这个图形也做一个类似创意 .湖北美术学院年专业考题素描:两个白色大水管牛皮纸.色彩:农夫山泉瓶,苹果梨子个,纸(淡蓝/白),餐巾纸盒(蓝紫/绿).速写:3/4个人物照片,选其中2个画."/"号就是2天题目地变化. .中国美术学院年专业考题综合艺术专业:素描:半身像带手左手放在右手上.色彩:和去年一样衬布个西红柿洋葱棕色陶罐青菜白盘上放条鱼 新媒体专业:素描:半身像带手左手放在右手上.色彩:米色紫灰衬布棕色陶管苹果白盘上放面包粉绿色陶缸(我也不知道陶缸是什么东西,以为是茶缸那样地东西) .辽宁工业大学年艺术类专业考题素描:默写男青年半身胸像.色彩:黑瓷罐一个,香蕉个苹果个,橘子个,橙汁半杯(玻璃杯)(考点不详) .大连大学年艺术类专业考题素描:男青年头像写生.色彩:玻璃茶几,陶碗内装有紫、绿葡萄共串,白盘一个内装苹果个,梨个,一个小碟内有茶点(考点不详) .西安工业大学年艺术类专业考题素描:默写同班男同学头像.色彩:默写灰布上放棕色陶罐,一副碗筷,一个玻璃杯装半杯橙汁,苹果个.(考点不详) .天津师范大学年艺术类专业考题色彩:默写本书,个剥开地橘子,一个杯里装半杯茶水,一块黄布,一块蓝灰布.素描:默写老妇人头像正面.速写:写生考场一考生,坐姿,侧面(考点不详) .海南大学年艺术类专业考题素描:写生男青年头像.色彩:一灰衬布,一条鱼,一圆白盘,红辣椒个,大蒜整头.速写:写生.(考点不详) .江汉大学年艺术类专业单考考题素描:默写中年男知识分子(带眼镜).速写:写生坐姿,特写局部(一只有袖子地手或带裤子地鞋子).色彩:深褐色酒瓶,苹果个,橘子个,玻璃杯一个,白盘一个,大红衬布块,白布一块.(考点不详) .大连工业大学年艺术类专业单考考题素描:写生男青年头像.速写:写生男青年坐姿. 默写男青年站姿,头使劲向左看,左脚迈前一小步,重心放在右脚上,双手微握自然垂于身前以线为主,不得全部用明暗面表现.色彩:褐色陶罐(无花纹),白盘(无花纹),不锈钢餐刀一把,红薯个,鸡蛋个,胡萝卜根,灰布一块,蓝布一块(考点不详)

艺术学概论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三

一、填空(每空1分,共22分) 1、艺术欣赏是人们以_______________为对象的审美活动。 2、_______________说:“有一千个《红楼梦》的读者,他们心中就有一千个王熙凤或别的人物。” 3、建筑拥有不同寻常的艺术表现力,它的表现性和_______________使它可以超脱于具体的束缚而拥有巨大的涵括力量。 4、紫禁城沿中轴线可分为三大段,其_______________是宫殿区乃到整个北京城的核心和高潮。 5、绘画区别于雕塑、建筑等其它造型艺术的特征是其实体_______________。 6、在西方艺术史上,常用_______________这个词来概括17世纪绘画的时代特征。 7、在雕塑的方圆结合中,我国往往以方为主,而_______________则往往以圆为主。 8、湖北武当山的环境艺术将山岳、河流、建筑、雕塑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以_______________作为最后的点晴之笔。 9、工艺美术可分为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两大类。 10、如刺绣以产地命名,我国最著名的有苏绣、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粤绣等。 11、《海燕》是作曲家_______________ “读高尔基同名散文诗有感”而写的声乐协奏曲。 12、交响音乐中在真正的再现陪出现之前,要再现的音乐主题先在其他调性上出现,叫做_______________。 13、舞剧《丝路花雨》的艺术特色,可以用题材新、立意新、_______________和舞蹈新来概括。 14、_______________的基本特征,可用“内在激情有形可见的动作流”来概括。 15、在戏剧艺术中,“动作”具有双重本性;对人的动作的——性和对行动主体的心理活动内容的_______________性。 16、据不完全统计,布及全国的戏曲剧种有_______________多个。 17、_______________有指画面上有明暗层次;虚实对比及色彩的明暗关系。 18、_______________照片具有写意的特征,它不注重笔墨的工细,而追求神韵的表达。 19、一部戏剧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每小题2分,共18分;将所选答案的序号填在该小题的括号里) 1、在各种艺术中,就其文学性因素而论,()对情感的表现是比较间接的。

2016年美术高考试题

2016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 英语试卷类型A 第Ⅰ卷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 分) 做题时,现将答案标在试卷上,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例:How much is the shirt? A. £ 19. 15 B. £ 9. 18 C. £ 9. 15 答案是C。 1. What are the speakers talking about? A. Having a birthday party. B. Doing some exercise. C. Getting Lydia a gift. 2. What is the woman going to do? A. Help the man. B. Take a bus. C. Get a camera. 3. What does the woman suggest the man do? A. Tell Kate to stop. B. Call Kate, s friends. C. Stay away from Kate. 4.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probably take place? A. In a wine shop. B. In a supermarket. C. In a restaurant. 5. What does the woman mean? A. Keep the window closed. B. Go out for fresh air. C. Turn on the fan.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题。 6. What is the man going to do this summer? A. Teach a course. B. Repair his house. C. Work at a hotel. 7. How will the man use the money? A. To hire a gardener. B. To buy books. C. To pay for a boat trip.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9题。 8. What is the prob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eakers? A. Schoolmates. B. Colleagues. C. Roommates. 9. What does Frank plan to do right after graduation? A. Work as a programmer. B. Travel around the world. C. Start his own business.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 5分,满分22. 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0至12题 10. Why does the woman make the call? A. To book a hotel room. B. To ask about the room service C. To make changes ti a reservation

艺术概论试题库

艺术概论试题库——选择题 1、艺术首要本质和第一层面的本质是( C ) A.社会性B.认识性C.审美性D.科学性 2、 2、艺术作为上层建筑,起决定作用的是( B ) A全面的社会生产劳动B.经济基础C.政治D.哲学 3、在阶级社会中,艺术是( B ) A.无阶级性的B.有阶级性的C.超阶级性的D.为艺术而艺术的 4、一切艺术都是社会生活的( ) A.模仿B.再现C.表现D.反映 5.决定艺术存在的根本因素是( B ) A.经济基础 B.社会意识 C.政治法律制度 D.科学文化 6.把“艺术”看作一种生产方式或生产形态,是谁的独特发现和一贯见解。(C ) A.唯心主义 B.旧唯物主义C.马克思主义D.毛泽东思想 7.艺术与宗教的关系是( B )。 A.相互和谐 B.相互利用C.宗教对艺术的否定D.没关系 8.艺术形象一方面是社会生活的再现和反映,同时又是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独特的认识和评价。因此具有( D ) A.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B.抽象和具象的统一 C.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D.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9、一切艺术审美特征的核心和艺术区别其它社会意识形态的根本特征是( B ) A.科学性B.形象性C.逻辑性D.认识性 10、艺术的基本特征是( D ) A.情感性 B.审美性 C.虚构性 D.形象性 11.艺术美感中最显著的特征是( A ) A.形象B.情感C.思想D.生活 12.自然界具体事物的美称为( D ) A.艺术美 B.现实美 C.社会美 D.自然美 13. 符合「黄金比」的矩形比例是( A ) A. 3:5 B. 1:3 C. 1:5 D. 3:7 14. 美学上的最高形式原理就是( D ) A.反复B.节奏C.对比D.多样的统一。

美术概论考试题目

艺术与政治的关系?政治对艺术有很大的影响,它们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相互影响的关系。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因为,艺术与政治都是经济的反映,它们之间是同根相连的,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处于同等的地位,承受相同的作用,发生相同的反作用;但艺术与政治从与经济的距离来说,“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与经济的关系是最近的,在全部上层建筑中处于主导的地位;而艺术与经济的关系却不是直接的,它必须通过政治、法律、道德等中介,才能达到为经济基础服务的目的。艺术与政治的关系,实质上就是艺术与经济关系的体现。艺术归根结底是要表现人的,而政治生活渗透到了人的各个生活领域,给人以重大的影响,并突出强烈地显示出人的本质和特征。一定的经济通过政治,决定着艺术的性质和发展;一定的艺术,又反过来通过政治,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艺术与政治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方向是相同的,如资本主义政治与资本主义艺术,都是朝着同一个经济基础的目标发生作用的,它们之间也是相互保护的。而产生于不同经济基础之上的艺术与政治,如社会主义艺术对资本主义政治,则会互相排斥甚至互相打击,反之亦然。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同一阶级内部发生矛盾冲突,这种激烈的矛盾斗争反映到艺术上,就会出现同一阶级内部艺术与政治的矛盾。过去,我们曾提出过“艺术为政治服务”的口号,这个口号在历史上起过积极的作用,但是,“艺术为政治服务”的口号曾被夸大并且将它绝对化,将“艺术”与“政治”等同起来,将艺术的其他社会功能忽略甚至取消了,这是一种简单化的表现。现在不再提这个口号,但艺术必须沿着社会主义政治方向发展,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政治大方向是不能偏离的。 艺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艺术是生活的客观反映,生活是艺术的创作源泉。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生活又得益于艺术反馈而进步、文明。人类的艺术史证明,艺术绝不能与生活脱节,否则艺术会失去生命的养分与光华;而生活永远是艺术可参照、借鉴和推陈出新的动力与灵感的来源。人类生活正是因为有艺术的存在,才丰富了精神世界,思想变得愈加文明、充实,而艺术的审美观念,在推进着社会向更高的文明层次发展。一现代艺术的开放性概念艺术是高于生活,一般是要引起美感的。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些普通的物件,如一把椅子、衣帽钩甚至是无法登大雅之堂的小便池都会出现在艺术家的作品里面。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来源于自然。自然是变化无穷的,生活是千姿百态的,因此,艺术是丰富多彩的。人类的自我意识、审美意识组成了人类艺术的永恒主题,艺术作品的主题,是一个艺术家主体性的概念;二艺术对生活的影响.艺术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深深地根植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艺术在日常生活中表现之广泛、存在之深入、作用之微妙,往往使我们意识不到它的存在。三关于艺术教育在当今人类社会中,艺术的显著地位有目共睹,它影响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以至于难以想象,倘若没有了艺术,我们生活该怎么运转。因此,必须把我们的儿童从小引向参与艺术的道路,沿着这条道路走向终身的艺术学习和发展。四、生活与艺术的关联生活与艺术有一种浪漫的关联,就像地铁的两极,一个在路上,一个在归程,有时遥相呼应,有时又重合在一点上。一位热爱艺术的文学家说过:艺术让人更接近神性。 美术的主要类型? 绘画(景观装置,陶瓷设计,公共雕塑,玻璃造型艺术,中国画人物,中国画山水,中国画花鸟,油画,壁画、漆画,综合艺术,新媒体)书法学;雕塑;美术学,艺术设计,平面设计, 书籍设计,染织设计, 服装设计,综合设计,会展设计,工业设计,艺术设计学,建筑艺术,城市设计,艺术设计,景观设计,美术教育,美术学,影视广告,广播电视编导,广播电视编导,动画(网络游戏美术)(插画与漫画)多媒体网页设计. 艺术与宗教的关系?宗教与艺术像携手并进的孪生兄弟。在原始社会,原始宗教与原始艺术是混沌未分的混合体。在东方和西方的历史上都曾有一个宗教艺术的时代。在中国,从魏晋南北朝到现在,在敦煌、龙门、云冈等石窟中曾创造了佛教艺术的辉煌。在欧洲,整个中世纪,建筑、雕刻、绘画及书籍插图等构成了基督教艺术的精华。宗教对艺术起影响作用1、宗教阻碍艺术的发展。宗教对艺术否定。宗教是对社会生活的歪曲的反映;而艺术是对社会生活的真实的反映。宗教要求对彼岸世界的心灵感悟,而艺术要求对现实世界和世俗感情的

艺术学概论期末试题及答案图文稿

艺术学概论期末试题及 答案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艺术学概论》期末试题及答案二 一、名词解释(3X4=12分) 1.艺术起源的“模仿说” 此学说认为,艺术的起源是人们对现实的“模仿”,是对“生活的再现”。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肯定了艺术模仿现实的真实性,同时,亚里士多德还认为,艺术这种“模仿”功能,甚至比它所模仿的现实世界更加真实。俄国车尔尼雪夫斯基从“美是生活”论断出发,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生活的“再现”,是对客观真实的“再现”。 2.审美教育 主要指人们通过艺术欣赏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思想上受到启迪,实践上找到榜样,认识上得到提高,在潜移默化的作用下,引起人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求发生深刻的变化,引导人们正确地理解和认识生活,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艺术作品,使读者、观众和听众感受与领悟到博大深厚的人文精神。 3.建筑艺术 是指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早在两千年前,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就提出了建筑的三条基本原则,即:“实用、坚固、美观”。任何建筑都应当是物质功能与审美功能、实用性与审美性、技术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二、选择题(选择惟一的正确答案,填入括号中。5X 3=15分)

1.在《水》中塑造了一位西双版纳傣族妇女优美形象的着名舞蹈艺术家是( D )。 A.马兰 B.陈爱莲 C.杨丽萍 D.刀美兰 2.莎土比亚的“四大悲剧”是指《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和《 A 》。 A.麦克白 B.钦差人臣 C.费加罗的婚礼 D. 温莎的风流娘儿们 3.影片《战舰波将金号》是( D )的重要作品之一。 A.意大利 B.法国 C. 美国 D.苏联 4。《一江春水向东流》是( D )导演的影片。 A. 谢添 B.谢晋 C. 谢铁骊 D.蔡楚生 5.扬州八怪之一的( A )早年画竹、中年画马,且绘画风格因生活境况的变迁,与人生体验的变化而几度发生较大改变。 A.金农 B.黄慎 C.郑板桥 D.朱耷 三、简答题(2X 9=18分) 1.你是怎样认识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的? 艺术的起源或艺术的发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模仿的需

高考美术试题汇总

高考美术试题汇总 01.天津师范大学08年艺术类专业考题色彩:默写3本书,1个剥开的橘子,一个杯里装半杯茶水,一块黄布,一块蓝灰布素描:默写:老妇人头像正面。速写:写生考场一考生,坐姿,侧面(考点不详) 02.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艺术类专业试题素描: 人物头像写生。色彩: 一个陶罐,两个苹果,两个梨子,一个盘子 03.北京理工大学2008年专业考题素描《我的朋友》。装饰画 / 图案《愉快的一天》。 04.北京服装学院2008年专业考题(北京考点)素描:复印的照片,男青年头像。创意速写:以太阳与车轮为设计元素,分别表示快速(车轮)、缓慢(太阳)。色彩:一个大可乐、2个土豆、1个茄子、3个西红是、2块衬布、一个玻璃吧杯、2个黄瓜。 05.江南大学2008年考题--辽宁考点 素描:门卫室一角色彩:我的早餐设计:1、黑白装饰画有灯笼彩带鞭炮 2、字体设计,根据“唱歌”设计“跳舞” 3、联想,眼镜和别针 北京考点设计:1 提供一个牡丹的钢笔写实图案,画一个12*8的黑白装饰画 2 用黑体写法写“民艺”二字 3 由一副图类推画另一副 4 有一个平面图画3个立体图 5 画出4个具有仿生形态的衣架 青岛考点素描:我的杂物柜色彩:我的书桌设计:1.以《记忆》为题做黑白装饰画 2.根据图例写艺术字“冷.暖” 3.给你图:牛奶盒被喝空了后包装上的牛也瘪了,根据这个图形也做一个类似创意 06.湖北美术学院2008年专业考题素描:两个白色大水管+牛皮纸。色彩:农夫山泉2瓶,苹果/梨子3个,纸(淡蓝/白),餐巾纸盒(蓝紫/绿)。速写:3/4个人物照片,选其中2个画。"/"号就是2天题目的变化。 07.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专业考题综合艺术专业:素描:半身像带手左手放在右手上。色彩:和去年一样 2衬布 N个西红柿洋葱棕色陶罐青菜白盘上放条鱼 新媒体专业:素描:半身像带手左手放在右手上。色彩:米色紫灰衬布棕色陶管苹果白盘上放面包粉绿色陶缸(我也不知道陶缸是什么东西,以为是茶缸那样的东西) 08.辽宁工业大学08年艺术类专业考题素描:默写男青年半身胸像。色彩:黑瓷罐一个,香蕉2个苹果2个,橘子2个,橙汁半杯(玻璃杯)(考点不详) 09.大连大学08年艺术类专业考题素描:男青年头像写生。色彩:玻璃茶几,陶碗内装有紫、绿葡萄共2串,白盘一个内装苹果2个,梨1个,一个小碟内有茶点(考点不详) 10.西安工业大学08年艺术类专业考题素描:默写同班男同学头像。色彩:默写灰布上放棕色陶罐,一副碗筷,一个玻璃杯装半杯橙汁,苹果1个。(考点不详) 11.天津师范大学08年艺术类专业考题色彩:默写3本书,1个剥开的橘子,一个杯里装半杯茶水,一块黄布,一块蓝灰布。素描:默写老妇人头像正面。速写:写生考场一考生,坐姿,侧面(考点不详) 12.海南大学08年艺术类专业考题素描:写生男青年头像。色彩:一灰衬布,一条鱼,一圆

艺术概论习题库

210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 《艺术概论》习题库 一、选择题 1、艺术发生的“心灵表现论”提出的人是( ) A、泰勒 B、弗雷泽 C、弗洛依德 D、克罗齐 2、艺术发生的“摹仿论”提出的人是( ) A、亚里士多德 B、毕歇尔 C、席勒 D、康德 3、艺术发生的“理念论”提出的人是 ( ) A、别林斯基 B、车尔尼雪夫斯基 c、弗雷泽 D、柏拉图 4、艺术创作唯一的思维活动是 ( ) A、抽象思维 B、形象思维 C、逻辑思维 D、逆向思维 5、戏剧文学属于( )艺术。 A、表演艺术 B、造型艺术 C、综合艺术 D、语言艺术 6、摄影属于( )艺术。 A、造型艺术 B、语言艺术 C、表演艺术 D、综合艺术 7、园林属于( )艺术 A、表演艺术 B、语言艺术 C、造型艺术 D、综合艺术 8、美术的基本特征是( )四个 A、空间性 B、静态性 C、模仿性 D、凝固性 E、视觉性 F、造塑性 G、可塑性 9、罗工柳的油画《地道战》采用( )创作方法 A、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 B、现代主义 C、现实主义 D、自然主义 10、“搜尽奇峰打草稿”是清代画家( )提出 A、吴昌硕 B、王鉴 C、郑板桥 D、石涛。 11、《清明上河图》是我国( )朝的绘画作品。 A唐B宋C元D明 12、《亚威农少女》、《格尔尼卡》是( )绘画的代表作品。A立体主义 B达达主义 C抽象主义D野兽派

13、贝多芬的《欢乐颂》是他的( )交响曲中的一段大合唱。 A. 第三 B. 第五 C. 第六 D. 第九 14.《二泉映月》是华彦钧(阿炳)演奏的一首( )独奏曲。. A京胡 B板胡C二胡 D 筝 15.《阿细跳月》是我国( )族的民间舞蹈。 A彝 B傣 C苗 D 白 16.《等待戈多》、《秃头歌女》是( )戏剧的代表作品。 A表现主义B存在主义C象征主义 D荒诞派17.、影片《战舰波将金号》是20年代( )的重要作品。 A意大利 B法国C美国D苏联 18、《红色娘子军》是( )导演的影片。 A谢添 B谢晋 C谢铁骊 D崔嵬 19、《老人与海》是美国着名作家( )50年代的重要作品。 A海明威B福克纳C杰克伦敦D海勒 20.在我国,提出“以美育代替宗教”这一思想的是( ) A王国维B蔡元培C鲁迅D胡适 21、在中国古代绘画理论中,绘画作品的最高层次是( )。 A妙品 B能品 C神品D逸品 22、把艺术作品的风格划分为“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繁缛”、“壮丽”、“新奇”、“轻靡”八种类型的魏晋时期的文艺 理论家是( ) A陆机 B钟嵘 C刘勰 D谢赫 23、最早提出“寓教于乐”的美学家是( )。 A柏拉图 B亚理士多德C贺拉斯 D普洛丁 24、亚理士多德最重要的美学着作是《》。 A诗学 B诗艺 C诗品 D论崇高 25、“三一律”是欧洲( )戏剧的创作法则。 A文艺复兴 B古典主义C浪漫主义 D现实主义 26、敦煌地处河西走廊( )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