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提升哲学素养的方法

提升哲学素养的方法

提升哲学素养的方法
提升哲学素养的方法

培养思考习惯

一般人通常没有思考的习惯,因此发生事情时都凭着本能的感觉立即反应,并且很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正因为如此,这些反应往往缺乏一致性与连贯性,有些人则是受到个人情绪的左右,你一看他的脸色就知道他心情好不好。这是因为他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喜怒哀乐都充分表现在脸上。这些都是缺乏理性思考的结果。

若是养成思考的习惯,遇到任何事情发生时,就会先冷静下来,想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这是怎么一回事?”这一点非常重要。至于别人对这件事如何反应则是另一回事,因为同样一件事情,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而这件事情与你有什么关系,在别人看起来,可能也会和你自己的看法不尽相同.如果把很多事情视为理所当然,就无法养成思考的习惯。如果对任何状况都能够加以思考,就会发现,虽然有很多事情现在如此,但它没有必要一定是如此,也有可能是别的样子。这样一来,就可以在很多看似理所当然的事情中,找到新的可能性。

掌握整体观点

柏拉图的代表作是<<对话录>>。对话代表有两个人在交谈,你说你看到的,我说我看到的,我们看到的东西虽然一样,但是观点与角度却不同,由此产生不同的结果。彼此在交谈的过程中互相沟通,最后能够增加双方的见解。

对任何事情的看法,有正方就会有反方。我们平常和别人交谈时,不喜欢听到反面的意见,譬如开会时,我提议某种方案,如果有人与我意见相左,我会觉得他故意找麻烦,而忽略了他可能看到某些我所忽略的部分。

其实所谓的掌握整体观点,就是对任何事情都要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久而久之,就可以超越自己的成见,思想也将更为圆融。当然,我们年轻的时候未必喜欢圆融,甚至觉得那样好像没有什么个性,说任何话都四平八稳,想要面面俱到。然而,年龄与经验增加之后会发现,人生很多问题的确应该从各方面来考量,才不至于钻牛角尖。

我们在本书中所介绍的中西哲学家,大家都符合孔子所谓”吾道一以贯之”的原则,能对宇宙与人生提出一套有系统的整体观点。

确立价值趋向

“取向”的英文是orientation,这个词有两个意思:一是”定位”,二是”方向”。在这个世界上,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或做人处事的风格,不过,经由学习与成长,我们可以进行修正及调整(定位),然后选择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方向),这就叫做价值取向(value orientation)。举例来说,柏拉图年轻的时候是一位文艺青年,喜欢作诗,并且写过希腊悲剧。他二十岁时遇到苏格拉底,听到苏格拉底的一段话之后,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把自己所写的诗和剧本全部烧掉,因为他发现了自己应该走的路,并选择终身奉献于哲学思考的世界。

每个人必须了解自己对人生的期望,找到自己的价值取向,而非一味把他人的价值观加诸自己身上。

既然人生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那么在选择的过程中要往哪里走?开始的时候也许需要设定一个偶像。很多人觉得青少年崇拜偶像并非好事,其实未必如此。我女儿小的时候也经常崇拜偶像。当时我很烦恼,常常劝她说某某偶像不好,某某偶像不行,因为在我的眼里,很少有偶像是够格的。有一天她终于抗议了:”如果没有这些偶像可以崇拜,我活着还有什么乐趣呢?!”我一听立刻恍然大悟。

一个人会崇拜什么样的偶像,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这反映出他内心的一种需求。思考社会上各种事情时,不能光看表面,还必须自己衡量、判断,试着从其中的某个角度,掌握住某些因素。借由这种方式,可以进行自我训练。

价值取向既然是一种选择,就一定要有所取舍,亦即,如果我选择了某些价值,那么势必要放弃另外一些。由此可知,选择价值时是需要勇气的,人不可能什么都要,也不可能讨好每一个

人。

人活在世间最可惜的,就是变成乡愿,有一次子贡请教孔子:”一个人在乡里中,好人喜欢他,坏人也喜欢他,那这个人应该不错吧?”孔子回答:”不对。应该是好人喜欢他,坏人讨厌他。”这里所强调的就是一种价值取向。相反的,如果是坏人喜欢你,好人讨厌你,那就大有问题了,因为这代表你属于坏人这一边。然而,好与坏都还算是价值取向,最怕的就是有些人认为”喜欢自己的就是好人,讨厌自己的就是坏人”,这样一来就无法谈任何问题了。

人生经由不断的抉择,而塑造出自己的风格。风格是指,一个人的言谈和行为有一定的原则,并且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说,不会轻易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

力求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却不简单。事实上,知行合一是人一生都要努力去追求的。

当然,我们不必加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因为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他听说过的德行,那岂不是满街都是圣人了吗?人都会犯错,因此只能努力追求知行合一,选择一种价值之后不断地印证,让自己对自己越来越满意。

人生就是不断寻求让自己对自己满意的过程,然而,怎样才会对自己满意?这种要求是由内而发的,因此如果你的标准是由别人订的话,很难达到满意的程度。

知识宛若一片汪洋大海,人一生所能学到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并且,如果你学了一些知识,却不能应用在日常生活上,那么就算学得再多又有什么意义呢?因此,我们学习知识之后,就要懂得消化,并融会贯通才是”知”、”行”合一。希望每个人都能够养成一种习惯,要多去学习与思考,掌握整体的观点,建立自己的价值取向,再努力把心得印证于生活之中。

《课堂教学素养五项修炼》心得

《课堂教学素养五项修炼》心得 因为刚工作不久,工作经验不是很足,自认为也很缺乏,因此工作之余,常常打开《课堂教学素养五项修炼》细细品味。 本书的作者刘金生、霍克林、魏定敏把教学素养分为了五大块:第一章,有效教学设计的训练;第二章,有效运用教学策略的修炼;第三章,驾驭课堂能力的修炼;第四章,人本精神的修炼;第五章,理论素养的修炼。 因为我是教育工作队伍里的新丁,所以我先从最基层的第五章理论素养学起。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打一个哲学的底子。 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最近本规律的学问,哲学是研究世界总体的,它着眼于世界的统一性及其规律。教育是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活动。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都会影响教育的发展。哲学对教育实践起指导作用,表现在哲学的整体认识功能对教育有预见作用,对教育实践中的各种现象有解释和说明作用,对教育实践还有选择和规范作用等。 书中举了魏书生的事例。魏书生是我的偶像,前些年通读了他的很多书,他是一个奇人,他创造了一个中国教育的奇迹,二十多年前就前瞻性的开始了课改,这些都缘于他精大博深的哲学和教育理论。哲学使人睿智,使人做一切事情都得法,或许这也是它成为教育大家的原因之一吧,由此可见,当老师真的应该懂一点教育哲学,打好 坚实的哲学功底。

其次,要全面接触教育理论。 要马克思主义认为“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那么作为一名教师,为提高工作的自觉性,避免盲目性,落实我国的教育方针,培养更多、更好的实用型建设人才,必须全面接触和掌握基本的教育理论,按照教育规律和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规律设计教育教学活动,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最后,要了解国家发展的基本理念,并形成现代学生观。 教育起着复制、强化和延续社会关系的作用,它所培养出来的人通常会通过为社会服务去巩固相应的经济基础,因此,教育是与国家的经济、政治分不开的。教师是教育工作者,因此必须了解国家的发展状况,了解国家发展的基本理念,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教育行为更好地符合国家要求。 教育是与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都息息相关的事业。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行为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作为教师,要以全新的视野对待学生,形成现代学生观,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世界,都有其独立的人格特点和价值,教育就是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因势利导,促进其自我价值的实现。 接下来我根据自身教育实践的弱点,细细品味了本书的第三章驾驭课堂能力的修炼。 驾驭的本意指的是驱使车马,比喻掌握控制和支配。驾驭课堂指的是教师掌握、管理和控制课堂。掌握、管理和控制课堂既是一种能

哲学修养材料分析题1

1.秦穆公见伯乐年事已高,请伯乐推荐继任者,伯乐说九方皋可堪此任。九方皋奉穆公之命外出找马,三月后复命说,马已找到。穆公问:何马也?九方皋答道:是一匹黄色的公马。穆公派人去取马,取马人回报说是一匹黑色的母马。穆公不悦,责备伯乐道:你推荐的那位相马者连马的黄黑公母都分辨不清,怎能鉴别马的好坏呢?伯乐答道:“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马至,果千里之马。 伯乐之子把伯乐写的《相马经》读得烂熟。《相马经》上说,千里马是额头隆起,双眼突出,蹄如摞起的酒曲块。他按照书上给出的各种图形,与他所见到的一一加以对照。结果,他找到一只癞蛤蟆。 请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九方皋相马方法的高明之处何在? (2)伯乐之子“相马”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为什么说九方皋相马的思维方法比找到千里马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答:(1)认识事物要区分粗精、真伪、表里、内外,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抓住事物的本质;要善于区分事物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抓住事物的主要方面。 (2)这是一种“按图索骥”的方法,把《相马经》当作教条,脱离实际,从本本出发,生搬硬套。 (3)思维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中介;科学的思维方法是客观规律在人脑中的内化,它是人们认识世界、特别是理性思维的重要工具,是实践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方法具有普遍意义,它比认识结果更为重要。只有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增强人的认识能力,做好各项工作。 2.成仿吾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教育家,他是由“文化人”成为“革命人”的典型之一。成仿吾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作家丁玲在未跟他谋面之前,曾产生过一系列的“合理想象”:“在文学上,他主张浪漫主义,创造社最早就是这样主张的;他是从日本留学回来的,一定很洋气,很潇洒,因为曾见过一些傲气十足的诗人,趾高气扬,高谈阔论;他在国外学军械制造,或许是庄重严肃之人;他在黄埔军官学校担任教官,一定有一种军人气概;他曾经跟鲁迅进行过革命文学队伍内部的文学论争,写过火气很重的文章,是不是有点张飞李逵式气质呢?”后来,丁玲在陕北见到成仿吾时,第一个感觉就是“我想象的全错了”。原来成仿吾是一个“土里土气、老实巴交的普通人”,一个尊

推进哲学教育改革 提高中华民族的哲学修养

推进哲学教育改革提高中华民族的哲学修养哲学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具有特殊意义,并占有特殊地位。 哲学作为理论形态的世界观,哲学教育的特殊意义和特殊地位,在于它不仅是培养哲学专业人才的专业教育,而且是培养大学生的哲学修养的教育。推进哲学教育改革,提高全体大学生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哲学修养,激发中华民族的思想力和创造力,这是我国高校哲学教育的神圣使命,也是新一届哲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根本任务。 一、哲学学科建设与哲学教育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哲学学科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既为哲学教育改革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内容,也为哲学教育改革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20世纪80年代,中国哲学界不仅以讨论“真理标准”的方式推进了当代中国的思想解放的进程,并且以改革通行的哲学原理教科书为聚焦点推进了哲学自身的思想解放,形成了关于世界观、认识论、历史观和价值观讨论的热点问题和焦点问题,在当代中国哲学史上形成了繁荣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热潮。与此同时,中国哲学和外国哲学研究突破简单化的研究模式,展开了中外哲学史的断代史、国别史、流派史以及各种哲学思潮的具体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在现代科学和现代西方科学主义思潮的背景下,展开了对现代科学技术以及现代西方科学哲学的研究,形成了我国科学技术哲学的雏形;伦理学、逻辑学、美学和宗教学提出并研究了一系列对学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的新问题和新课题。 20世纪90年代,中国哲学界实现了从“体系意识”到“问题意识”的重大转换,“问题”成为哲学研究的最重要的出发点。真理与价值、理性与非理性、公平与效率、发展与代价、传统与现代、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这些源于现实生活的哲学问题表征了当代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人的存在方式的变革,以及当代中国人在深刻的社会转型中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变革。在90年代的哲学“问题”中,最为重要的“问题”是对哲学自身的理解即“哲学观”问题。它引发了关于哲学基础理论的两个方面的深刻反思:一是对哲学的理论性质、研究对象、思维方式、生活基础、派别冲突及发展趋向的反思:二是对哲学的本体论、认识论、历史观、真理观、价值观、发展观和人生观的反思。关于哲学基础理论的反思,又引发了对“两大思潮”:科学主义思潮与人本主义思潮、“两种文化”: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比较研究,并进而打破了长期以来哲学各学科壁垒森严、相互割裂的状况,推进了哲学研究的整体水平。哲学研究的丰硕成果,为哲学教育改革奠定了至关重要的理论基础。

论新时期大学生哲学素养的培养

作者简介:秦存强,硕士,讲师,淮阴工学院,江苏 淮安。研究方向:政治学、哲学。邮政编码:223003 文章编号:1672-6758(2010)01-0014-3 论新时期大学生哲学素养的培养 秦存强 摘 要:哲学素养是人的一定哲学知识、哲学思维能力和哲学品格的综合体现,它对个人与社会的发展 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大学生进行哲学素养培养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哲学素质的培养训练,使大学生能够达到一个较高的人格境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针对目前在我国大学生哲学素养培养过程中,教育理念、教学理念、教材内容、教学方法相对滞后,不适应新时期大学生哲学素养的培养和自身发展需要的状况,我们要认真探讨新时期如何培养大学生素养的新思路和方法,提高大学哲学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新时期;大学生哲学素养;时代发展;提升哲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 642 文献标识码:A 一 大学生哲学素养及其价值 1.哲学素养的含义。 哲学素养是人理性的认识世界的一种能力素质。为深入理解这一概念,我们要把哲学素养放在人的整体素质中去理解,人的整体素质涉及个人的生活品质,并且影响到个人对于社会生活的适应,它包括生理的、智力的、人格的、行为的和价值观念的等方面。显然在整体素质中,哲学素养不能明确的划归到上述素质的某一方面,确切的说它好像是一种具有渗透性的能力,渗透在人的整体素质之中。不管作为主体的人学习过哲学与否,哲学素养都是同哲学相关的一种素质,哲学素养的最大意义在于赋予人以智慧,这种智慧不是关于某一具体科学的技巧性能力,而是一种整体的认识世界和把握世界的能力,是建立在理性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而形成的。哲学素养与人的先天生理条件有关,以一定的生理状况为基础,独立的思考是人脑的特殊功能,发育健全的人脑是哲学素养形成的物质官能,但是,如果不通过后天的教育和思维的训练,哲学素养是不可能呈现出来的。所以,我们认为, 哲学素养是人们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主要通过后天的哲学学习和教育及自我锤炼而获得的相对稳定的品质。具体来说,包括哲学知识、哲学能力和哲学品格三个层次!。其中哲学知识构成哲学素养的基础部分,哲学能力是人的智力结构中重要而又宝贵的部分,是通过哲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而培养和锤炼出来的一个个体的稳定的思维特质和内在潜质,在掌握了丰富的哲学知识、形成了多方面的哲学能力之后,最终铸成一定的哲学品格。哲学品格是哲学知识和哲学能力的升华,是人们通过后天学习,加上自我锤炼而形成的稳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它表现为高举远慕的心态、慎思明辩的理性、真切情感和洒脱通达的人生境界。 2.大学生哲学素养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核心。 重视对大学生哲学素养的培养是高等教育史上的传统,因为大学生哲学素养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核心,这是哲学素养的特性决定的。首先,哲学素养的对世界把握的整体性,使它高于或超越于其他各类素质,又是其他素质的基础,为人们获取和提高其他素质提供智慧资源;其 次,哲学素养的批判性使人对既存信念进行反思、批判,追求终极价值关怀,做到与时俱进;最后哲学素养的渗透性,比其他素质更容易渗透到其他素质中并发挥作用。因此,哲学素养及其特殊性决定了其对于人的生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价值,就大学生的发展来说,需要具有一定的哲学素养奠定其人生安身立命的价值基础。有了哲学素养,有了这种智慧,使大学生在为人处世中 事理通达、恰如其分、出奇制胜!,在小事上不斤斤计较,大智若愚,看长远、看大势。哲学的智慧是一种高级形态的人生本领,是那种驾驭生活世界的才智、德性和艺术,是牵引我们走向幸福生活的指南。总之,拥有良好的哲学素养,大学生就能智慧地运用知识、经验、能力、技巧去面对生存中的问题和困难,对人的生存状态积极审视和洞察,对当下和未来存在着的事物发展的多种可能性进行明智、果断、勇敢地判断与选择,对人生真实意义有所觉悟,通达智者的幸福。 二 新时期大学生哲学素养的现状不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1.新时期大学生哲学素质的现状。 第一,从大学生对哲学知识的关注程度来看,近年来,我国大学生中关注哲学的人越来越少,他们的哲学知识越来越贫乏, 哲学无用论!的思想倾向在大学生中间弥漫开来。大学哲学院系很难招到第一志愿报考哲学专业的学生,很多著名大学每年招的哲学专业本科生也就二、三十人左右。许多学生即使选择了哲学专业也大多是专业思想不稳,常常抱怨说 走对了大门,走错了二门!,因缺乏对哲学的真正兴趣而往往 身在曹营心在汉!。第二,从大学生哲学思维能力来看,大学生对于当前社会中出现的不良现象和社会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但由于哲学思维能力不高在思想上产生了许多困惑。比如,当前社会中存在的干部腐败问题、贫富分化问题是否是改革中必然出现的?社会主义的前景如何?资本主义为什么仍然勃勃生机?超女、快男现象是不是合理?对于诸如此类的问题,之所以在思想上产生困惑和不解,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原因在于缺乏理性思考能力和哲学思维素养。第三,从大学生哲学品格来看,大学 14 第10卷 第1期 2010年2月 鸡西大学学报J OURNA L O F JIX I UN I VER SI TY V o.l 10 No .1 Feb .2010

浅谈高中政治教学中哲学素养的培育

浅谈高中政治教学中哲学素养的培育 一.素质教育需要培育哲学素养 冯友兰先生说:“哲学的功用在于使人成其为人”。这里的“人”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我理解为具备基本人文关怀和哲学素养的创新性人才。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终极价值是使人成其为人。高中思想政治的教学是思想和德育的主要阵地,培育学生学会做人、做事,追求真理,培养理性的思维品质,学会理性的看待人和事,是政治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 哲学素养的养成是培养创新型战略性人才关键。具体而言,哲学素养是一定哲学知识,哲学思维能力和哲学品格的有机统一,哲学素养的养成是培养健全人格和理性思维品质的基础,文明人之所以与野蛮人不同,主要在于文明人的行动受理性思维的支配,而不是一种直接的冲动,有良好的哲学素养的人,通达事理,待人接物巧妙得体往往出奇制胜,让人感觉豁然开朗,耳目一新。 哲学素养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后天自然形成的,培育良好的哲学素养关键在于教育,在现代高中政治教学状态下,只有哲学素养的培育成为为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才能培育出国家民族社会做需要的战略性人才。 二.哲学素养的培育离不开四个环节 1.自觉是培育哲学素养的前提。自觉是发自内心的喜欢,是自愿地执行或追求特定目标的程度,表现为热情、兴趣等,是一种持续的动力。自愿是自觉的显著特征,不需要外部因素的强迫。在外部因素的强迫下的被自觉是不可持续的,是没有动力源泉的。自觉在行为上主要表现为行为的主动。而这种行为的主动恰好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做人做事的动力之源,自觉性是学生学习各门学科知识的开始。也是学生知识技能转化为生产力的基础,正如当代著名哲学家石勇在《论自觉》中这样说:“自觉是一种素质,一种涵养,素质就是生产力,涵养就是生产关系的优化力。通过自觉,我们看清自身的弱点,辨析眼前的是非,澄清心境,理性的规划未来。人类的长处往往从人心内蕴之自觉而来。” 2.怀疑:怀疑是人类所特有的理性思辨能力,是通向真理的手段,一般是指人们对以特定对象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人类认识的一种分化或异化,怀疑有两种作用,一是防范,二是探索和进步的动力,我们这里主要自从后者出发,讨论怀疑在教育中的功能,目的是促进人才的培养。 苏格拉底说过:“怀疑只能是无限的探求”,有了探求,人类的认识才不断的向前推移,怀疑使创新就具备有了可能性。假如人类没有对已有的认识的怀疑,那么,人类一定还处于茹毛饮血的原始蒙昧状态。在教学中如果学生对某一问题成长疑问,那么他为了弄清事实的真相,必然要进行逻辑的推理验证,最后用理性的逻辑思维验证自己的怀疑,说明理性思维战胜了感性认识。但是,我们不是对一切事物都要进行怀疑,怀疑是有限度的,否则就是一种极端主义了。 3.反思是培育哲学素养的核心。冯友兰先生也说:“所谓反思就是人类精神反过来以自己为对象而思之”,即反思就是人以自己的思维为对象的思维活动,或者理解为探寻认识事物的根据,归根到底的意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思维活动。 (1)、反思是创新的重要条件。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交给学生一个知识的结论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要反思知识形成的认识过程,不能只关注结果,不注重认识的过程。在学生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之上,学生只有深刻的反思同一认识在不同条件下的特殊状态,研究新情况,探求新问题,才能得出新的结论。 (2)、缺少哲学层面反思过程的教学活动,其结果是可憎的。例如,语文教学是立足于文学艺术表达的角度和立场,表现作者对事对人的某种认识和思考,或者借助夸张的手法表现作者特别的情绪情感。追求文学艺术情感的人文艺术之美。而在政治教学中却要坚持人

工程类大学生技术哲学素养培育的意义及途径

工程类大学生技术哲学素养培育的意义及途径[摘要]技术哲学以人类改造自然的技术发展过程作为研究对象,是当今科技 哲学研究领域发展迅速、较为活跃的一门学科分支。培育工程类大学生的技术哲学素养,是当前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背景下培养造就一大批“卓越工程师”的重要环节。明确工程类大学生技术哲学素养培育的现实意义、重点领域与路径选择,对于切实提升工程类大学生的技术认知水平与技术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技术哲学素养大学生理论思维创新精神 一、技术哲学素养的概念及其内涵 技术哲学是一门关于技术过程的根本观点和普遍规律的学问,侧重于对人类改造自然过程的总体性思考。作为独立学科分支的技术哲学诞生于19世纪70年代,尽管相对于自然哲学、科学哲学而言它成型很迟,但随着技术要素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技术哲学已经成为当今科技哲学研究范畴内发展迅速、较为活跃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 技术哲学素养作为一个学术概念,目前还没有十分准确的、被学术界公认的定义。造成这种现象的最重要原因,是技术哲学自身正处于飞速发展之中,其研究内容正在不断丰富,研究方法正在不断完善,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尽管如此,这并不影响人们对技术哲学素养的探究,以发展的、批判的眼光审视技术哲学素养的形成、发展及功能价值,本身就是一种良好的哲学素养的体现。参照哲学素养的一般逻辑概念,技术哲学素养应理解为一定的技术哲学知识、技术哲学思维能力与技术哲学品格三个维度的有机统一体。而所谓工程类大学生的技术哲学素养,指的是工程类大学生的技术哲学素质和修养,即运用技术哲学的思想和方法去把握技术发展的特点与规律,从而能够在一定高度上观察技术现象,考虑技术问题,开展相关技术课题的研究与应用推广工作。它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通过对基本的技术哲学知识的学习,形成正确的物质观、技术观,这是培育工程类大学生技术哲学素养的核心问题。二是高层次的理论思维能力与水平,主要表现为工程类大学生对技术发展过程应具有的高度抽象概括能力和客观辩证地思考问题的能力。三是良好的技术道德操守,主要表现为工程类大学生创新、创业、创优精神的培养,以及面对现代科技提出的伦理问题。 二、培育工程类大学生技术哲学素养的现实意义 1.高等学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建设创新型国家” “实现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国家建设发展的战略思想和方针政策。科学发展观是我党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

论哲学素养的养成

论哲学素养的养成 摘要:哲学素养是人在学习到一定程度后,在积累了一定哲学知识、哲学思维能力和哲学品格后的综合体现,它对个人与社会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大学生需要进行哲学素养培养,要通过哲学素质的培养训练,使大学生能够达到一个较高的人格境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将来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好思想的基础。 关键词:大学生哲学素养自我管理全面发展 哲学素养的含义:哲学素养是人理性的认识世界的一种能力素质。为深入理解这一概念,我们要把哲学素养放在人的整体素质中去理解,人的整体素质涉及个人的生活品质,并且影响到个人对于社会生活的适应,它包括生理的、智力的、人格的、行为的和价值观念的等方面。显然在整体素质中,哲学素养不能明确的划归到上述素质的某一方面,确切的说它好像是一种具有渗透性的能力,渗透在人的整体素质之中。不管作为主体的人学习过哲学与否,哲学素养都是同哲学相关的一种素质,哲学素养的最大意义在于赋予人以智慧,这种智慧不是关于某一具体科学的技巧性能力,而是一种整体的认识世界和把握世界的能力,是建立在理性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而形成的。哲学素养与人的先天生理条件有关,以一定的生理状况为基础,独立的思考是人脑的特殊功能,发育健全的人脑是哲学素养形成的物质官能,但是,如果不通过后天的教育和思维的训练,哲学素养是不可能呈现出来的。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人们的压力逐渐增大。当代大生学群体也承受着来自经济、交际、就业等各方面的压力,心理问题逐渐明显。为此,国家不断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大学生承担着建设祖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我认为不断培养大学生群体的哲学素养,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素养,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按照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加强个人哲学素养有助于大学生内因的充分发挥,有助于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大学生自我管理和全面发展。 大学生哲学素养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核心。重视对大学生哲学素养的培养是高等教育史上的传统,因为大学生哲学素养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核心,这是哲学素养的特性决定的。首先,哲学素养的对世界把握的整体性,使它高于或超越于其他各类素质,又是其他素质的基础,为人们获取和提高其他素质提供智慧资源;其次,哲学素养的批判性使人对既存信念进行反思、批判, 追求终极价值关怀,做到与时俱进;最后哲学素养的渗透性,比其他素质更容易渗透到其他素质中并发挥作用。因此,哲学素养及其特殊性决定了其对于人的生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价值,就大学生的发展来说,需要具有一定的哲学素养奠定其人生安身立命的价值基础。有了哲学素养,有了这种智慧,使大学生在为人处世中“事理通达、恰如其分、出奇制胜”,在小事上不斤斤计较,大智若愚,看长远、看大势。哲学的智慧是一种高级形态的人生本领,是那种驾驭生活世界的才智、德性和艺术,是牵引我们走向幸福生活的指南。总之,拥有良好的哲学素养,大学生就能智慧地运用知识、经验、能力、技巧去面对生存中的问题和困难,对人的生存状态积极审视和洞察, 对当下和未来存在着的事物发展的多种可能性进行明智、果断、勇敢地判断与选择,对人生真实意义有所觉悟, 通达智者的幸福。 然而,从大学生对哲学知识的关注程度来看,近年来,我国大学生中关注哲学的人越来越少,他们的哲学知识越来越贫乏,“哲学无用论”的思想倾向在大学生中间弥漫开来。大学哲学院系很难招到第一志愿报考哲学专业的学生,很多著名大学每年招的哲学专业本科生也就二、三十人左右。许多学生即使选择了哲学专业也大多是专业思想不稳,常常抱怨说“走对了大门,走错了二门”,因缺乏对哲学的真正兴趣而往往“身在曹营心在汉”。从大学生哲学思维能力来看,大学生对于当前社会中出现的不良现象和社会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但由于哲学思维能力不高在思想上产生了许多困惑。比如,当前社会中存在的干部腐败问题、贫富分化问题是否是改革中必然出现的? 社会主义的前景如何? 资本主义为什么仍然勃勃生机? 超女、快男现象是不是合理? 对于诸如此类的问题,之所以在思想上产生困惑和不解, 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原因在于缺乏理性思考能力和哲学思维素养。 当代大学生哲学素养不高的原因。第一,我国大学生哲学素养培养方式不适应这个“多变”和“多元”的时代。当代大学生日日生活在自费上学、自主择业、自我调整、自由发展等“多元”的时代之中。新的成长氛围和生活环境,铸就了当代大学生的新的思想特点,他们思想解放而活跃,求实意识、创新意识强烈,知识获取量大,信息来源广,但思想偏激,逆反心理严重,忽视理论学习的现象也比较常见。值得反思的是我们的哲学素养教育教学理念和模式还基本上停留在计划经济体制之下,在哲学素质教育上高唱了党和国家强调的主旋律,但是没有和学生生活实际中的哲学和文化思潮的多样化结合好,特别是没有用马克思主义的主旋律很好地指导各种中外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我们的哲学教育需要与时俱进。多变的时代会更加促进人们的哲学思考,但我们的哲学教育模式往往只是把哲学作为知识来传授,淹没了哲学的智慧性、批判性和反思性。第二,功利主义对大学的负面影响。人们为精彩而又变化多端的物质世界所吸引,似乎无暇反思和琢磨‘深奥的’哲学问题”。功利主义已经随着市场经济走入了“象牙塔”,一些大学生受其影响把金钱和财富视作人生价值的衡量尺度,一味追求眼前的物化的利益和享受。在功利主义的影响下,他们认为哲学是虚幻的说教,学哲学只能“望梅止渴”而不能带来实惠,对自己的生活没有任何帮助,因而很自然地把哲学打入了“冷宫”。第三,社会对“哲学社会科学”的错误定位。一些学者曾提出,自然科学是“硬科学”,社会科学是“软科学”。一些大学生因此产生了极端认识,认为哲学属于社会科学,而社会科学是“软科学”,说明哲学与社会进步已无多大关联,不如学些硬本领。他们并为自己的观点找到了许多佐证,如理工科学生就业率高、待遇优厚等。其实哲学应该属于人文学科,而不能划入社会科学,因为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承担的任务是不一样的, 一般来说哲学是反思的学问,是追问意义和价值的学问。长期忽视哲学社会科学的学习,使一些大学生精神空虚、信仰迷茫。

哲学修养与人的发展1

哲学修养与人的发展 摘要:哲学是人的哲学,它贯穿于人的发展的始终,它为人的发展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为人的发展提供时代的思维方式和人生信念。哲学修养与人的发展既相辅相成又相互作用。 关键词:哲学;世界观;信念; 发展 哲学是人的哲学。人是社会的人。人在其发展过程中的生活实践是社会实践,只有提高人的哲学修养,才能使个人的实践与人类社会生活规律相协调,人的发展才具有积极意义。人类学习哲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身的哲学修养,使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以及在人类进行生活实践和社会实践时为其提供正确的方法论,从而对人的发展起指导性的作用和影响。 照镜子的哲学——也就是红楼梦里说的,镜子要正反两面都照的意思。“福兮祸所伏”,世界上的事物总有两面性,大自然经过千百万年的演变,维持着相对平衡的形态。人类所进行的对自然界的改造必然会打破平衡,引起一系列扰动,经若干年后再达到新的平衡。在扰动过程中和在新的状态下,总是有得有失,天下没有尽善尽美的好事。问题是要科学、公正地评判是非得失,而且必须站在长期和全局的立场上予以衡量和把握。对“失”才能进行最大可能的消除或补偿。 做体检的哲学——人免不了要生病,定期检查身体极为重要。通过体检,及早查明健康情况,发现隐患,及时诊治,当然是件好事。但现实中有这样一个实例:某医院的内科主任医师在院里为本院职工做每年一次的常规体检时,发现肺上长了个小瘤子,细胞有癌变迹象,赶紧手术切除并化疗,思想背上沉重的包袱,甚至精神崩溃,结果不到半年就死亡了。另一个相同的人,不查身体,浑浑噩噩过日子,倒是安享天年。可见问题不在该不该查身体,而在以什么态度对待检查结果。

照镜子有哲学,做体检有哲学,服中药有哲学,坐飞机有哲学,管孩子有哲学,吃饭有哲学,甚至吃砒霜也有哲学,其实哲学并非仅仅滞留在哲学家的书本里,而是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全过程,贯穿于人生旅程的全过程。所以哲学修养与人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哲学是美好的。它贯穿于人的一生,一个人的哲学修养,标志着他的文化品位,关系到他的前途和命运;一个民族的哲学理论思维如何,关系到她的前途和命运。马克思称有价值的哲学犹如“闪电”,犹如“头脑”,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黑格尔曾把哲学喻比为“庙里的神”。他说,如果没有哲学,“就像一座庙,其他各方面都装饰得富丽堂皇,却没有至圣的神一样。”所以,崇尚美好的人们,无论是自觉还是不自觉的,总要有发自内心世界的哲学精神向往和哲学理性的追求。 哲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常新的学问。如果我们不想把它滞留在哲学家的书本里和课堂上,而是以一种时代精神的精华,直面世界,直面社会,直面人生,直面我们的精神家园,它就会对人的发展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 首先,哲学为人的发展提供系统的世界观指导。人类的思想史表明,任何时代都有自己的哲学。但从根本上说,任何时代的哲学都是一种世界观理论体系。古人云,“形而上者谓之道”。“道”是什么?“道”就是一种世界观。音乐大师贝多芬曾这样说过:“哲学是带电本质的结晶;哲学的目标是寻求一个具有基本原理的基础,头脑是需要借助于哲学才能达到崇高境界的。”这是很有道理的。因为,哲学世界观以人的实践—认识为枢,以人与世界的关系为经纬,解决的是人们对于现实世界的理论把握问题。这种“现实世界”显然既不是玄妙的天国,也不是骇人的地狱,而是活生生地存活在我们的生活世界里。譬如以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之见,人与世界的关系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精神以及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但归根到底是社会与自然的关系。因为社会是人的存在方式;而人或社会从世界中分化出来,实质是从自然界中分化出来。由此,自然界的物质先在性是无可置疑的。人类实践以及在实践基础上产生的认识的不断进步发展,确凿地证明了这一点。然而它也同时证明:

论哲学素养与科学创造的联系

论哲学素养与科学创造的联系 摘要:哲学素养是一定的哲学知识、哲学思维能力和哲学品格的有机整体,在个人与社会的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哲学素养与个人、社会的生存发展密切相关,是人生活的智慧,是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在人的科学素质、人文素质的养成中,哲学素养实现着“转识成智”和创造真善美的精神世界,从而居于核心地位。时代、社会的发展对哲学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师范院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我们必须加强哲学素养的培养。尤其是在科学技术发展迅猛、全球化浪潮席卷而来的今天,如何认识和处理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关系,人们需要更广泛的角度和更深刻的层次,这也就是现在我们之所以要强调哲学素养重要性的原因。 关键词:哲学素养人文素质科学创造全球科技发展 人类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科技的发展与人类的世界观、精神世界息息相关。在古代,无论当时人们是否意识到,哲学始终是科技发展的推动力之一;在近现代,由于哲学家的层出不穷,由于哲学本身的变革和系统地发展,由于哲学和科学更加紧密的结合,推动了近现代科技的日新月异,也推动了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21世纪,哲学必然对科技的发展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 人类的现代文明建立在科技的高度发展和对自身的正确认识上,而如何理性和正确认识哲学在现代科技发展中的巨大作用,从哲学的层面研究现代科技的发展趋势,从哲学的高度展望现代科技的发展,用哲学思想正确地指导科技的研究和实践,不仅是哲学界应当意识和总结的,也是科技界应当意识和总结的重要问题。 1.哲学素质中人文素质和科技创造的联系 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是社会、时代所要求的综合素质的两翼。一般地讲,人文素质是指人的文化品格和人格修养;科学素质是指人能够尊重事实、尊重真理、尊重客观规律,具有一定的知识和能力及为真理而献身的科学精神。而哲学素质就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的集中体现。自古以来,哲学一直是人类精神文明的核心,规定着各类精神文明的根本特征,其它的具体学科和思想则都是它的内在精神的延续和扩展。 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需要不断追求真善美。探寻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是求真;制定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处理个人与他人、社会的利益关系,是求善;创造典型的感性形象,愉悦精神,是求美。正是在这样不懈的追求中,人确立了自身。而“人文”则在于弘扬人性,强调人之所以为人,它的内在核心是对人的道德情操、精神境界、终极价值的关怀与尊重,外在取向是对人类命运、理想、解放的思考和探索。诚如《周易》所载:“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哲学的主题就是这些与人自身休戚相关的问题,并力图把真、善、美统一起来,给人们创造一个统一、和谐、完整的精神世界,促使人们形成自觉的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

读孙正聿《哲学修养十五讲》有感,管理者要提高哲学修养

读孙正聿《哲学修养十五讲》有感,管理者要提高哲学修养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管理者要提高哲学修养 ——读孙正聿《哲学修养十五讲》有感 硫酸车间汪彬 现代国有企业的发展不仅仅是生产经营,它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结合的愈加紧密,国有企业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组织,它担负着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和经济责任,面对的是竞争、合作、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人文价值等一系列复杂问题,这就要求今天的管理者不仅仅是生产经营活动方面的专家,还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全面的思维能力和更长远的眼光,这样才能驾驭复杂环境、抓住机遇、获得发展的

主动。现代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学习一点哲学,培养一些哲学修养是不可或缺的。 一、哲学能够提高理论水平,坚定理想信念 国有企业的管理者首先学习的哲学必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思想基础。当我们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方法和观点区分析和思考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时,就会自觉地坚定理想信念,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二、哲学能够提升人生境界,建立一种大情怀 哲学是一种真正的大智慧,它能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世界,更好的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我们需要一种高举远慕的心态,慎思明辨的理性,体会真切的情感,执着专注的意志和洒脱通达的

境界,方能“潇洒走一回”。 “内圣外王”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精神之一,《大学》开篇讲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对内圣外王之道的最好解说。内圣外王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最高政治理想,也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最高理想追求。它把个人的道德修养与社会政治紧密联系在一起,体现了中国文化中道德与政治的统一。今天的管理理论也提出,管理别人必须先思考自己的人生目的、人生境界、人生价值、伦理道德、行为动机。 人有四种境界:人作为超越自然的存在,自觉地使自然界满足自己生存的需要,这是最低层次的自然境界;意识到人的主体地位而追求个人目的的实现,这是较低层次的功利境界;自觉到人作为类而存在,并努力使“小我”融会于“大我”之中,这是较高层次的道德境界;超越道德境界,自觉地达到人与自然的统一,才是最高层次的天地境界。人类的多层次的需要,人类的需要层次

”复旦哲学王子“王德峰:当代中国企业家的哲学素养

”复旦哲学王子“王德峰:当代中国企业家的哲学素养 一、我们无处安放的内心中国人的哲学与中国人的人生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这个是我今天的主要话题。人生在世,在精神的成长过程中,我们身体老早就长好了,青春期,然后开始旺盛,又开始衰落,但是精神的成长是一辈子的事,对人来说最重要。现在我们都关注健康,身体的健康,但人跟动物的差别在于哪里?人除了有身体,还有心。这样就有一个身和心的关系。人的身体健康要用心灵的健康来引领的。例子很多,我也不用多举了。身体好好的,心出了烦恼,身体就出了问题。比如说因为生气的缘故就没有胃口,除了胃没有病变,因为心理出了问题。我们的生命跟动物的生命在生物学上是一样的,但是我们跟动物不一样的地方是什么?比如说动物也生病,跟人一样也会生病,它是肉体的病。肉体的病来了自然会痛苦,动物也会痛苦,那个是肉体的痛苦,但是心却没有烦恼。但人的身体一旦有痛苦,心马上就烦恼,甚至身体根本没有痛苦,心也一样烦恼,就有一个问题,就是这个心能够感受到的。人生最麻烦的就是如何安排自己的生命,生命外部的麻烦容易处理,生命内部的麻烦最难对付。什么是生命外部的麻烦?就是我们要有一个适合人生存的环境,我们尽可能按照积累出来的经验和知识,把环境安排得更适合人的生存,这个是生命外部的麻烦,我们可

以容易对付,外部的麻烦都解决好,但是生命内部的麻烦未必可以解决。所谓征服世界容易,征服自己难。生命和环境都改善了,我们物质生活提高,但是我们仍然会左也不安,右也不安。什么是生命内部的麻烦?就是如何安顿我们的这个内心。孔子在《论语》当中有一句话:“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什么叫做约?节约的约,就是贫贱的生活处境。什么叫乐?就是欢乐的乐,就是指富贵的生活处境。什么是不仁者?我们不要望文生义,不要以为坏人,这个不是指坏人,而是指心中无仁之常体的人。心中有仁之常体的人是什么样的人?处于贫困的生活环境之中依旧不 会动摇信念为非作歹突破做人底线,就是“贫贱不能移”;你给他富贵的生活处境依旧不会心境飘移骄横奢侈胡作非为,就是“富贵不能淫”。而心中无仁之常体的人是什么样的人?就会是左也不安,右也不安。倘若拿这个标准来衡量,我相信,包括我在内,大多数人属于无仁者,因为心灵没有安顿好,因为心中无仁之常体。心之有限VS无限▼ 我们所说的心为什么要安顿,它是什么?我们要治理,我们可以观察事物,获得经验,作出理性的推理,作出判断,这个不是心,这个是头脑的活动,或者是心的一个方面,做出经验,做出知识,做出判断是心的一个方面,叫做有限一面。它指向外部事物,是对外部有限事物的认识,以便我们对世界趋利避害,这个是心有限的一面。但是心还有无限的一面。

如何提高哲学素养

如何提升哲学素养 哲学是一门需要生活经验来配合的学问。所谓“离开人生,哲学是空洞的;离开哲学,人生是盲目的”。为了提升哲学素养,这里要提出四个基本观点:培养思考习惯、掌握整体观点、确立价值取向、力求知行合一。 ◆培养思考习惯 一般人通常没有思考习惯,因此发生事情时都凭着本能的感觉立即反应,并且很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正因为如此,这些反应往往缺乏一致性与连贯性,譬如,有些人的心情受天气影响,天气好的时候心情也好,看什么事情都觉得没有问题;相反的,如果天气不好,心情就差了,不管任何人遇到他都要倒霉。如此一来,这个人对自己生命的主宰性就丧失了。有些人则是受到个人情绪的左右,你一看他的脸色就知道他心情好不好。这是因为他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喜怒哀乐都充分表现在脸上。这些都是缺乏理性思考的结果。 若培养出思考的习惯,遇到任何事情发生时,就会先冷静下来想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这是怎么一回事?”这一点非常重要。至于之后他人对这件事的反应则是另一回事,因为同样一件事情,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而这件事情与你有什么关系,在别人看起来,可能也会和你自己的看法不尽相同。 那么如何培养思考习惯?就是“要在不疑处有疑”——在没有任何怀疑的地方产生怀疑。举例来说,牛顿(Isaac Newton,1642-1727)

坐在苹果树下,一颗苹果掉下来打在他的头上,于是他开始思考:“为什么苹果是往下掉,而不是往上飞?”最后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看到这里不妨想一想:“如果是我坐在苹果树下,一颗苹果掉下来打在我的头上,我会怎么样?”或许我们会想:“啊!上天赐给我一颗苹果,那么我就把它吃掉吧!”我们之所以无法成为牛顿,而只能成为一个多吃一颗苹果的人,原因就在于我们没有思考的习惯。牛顿因为喜欢思考,因此他会在别人没有怀疑的地方怀疑:“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然后发现了新的规律。 念书时也应该有这种态度,读到一段话时,不要立刻信以为真。如果把很多事情视为理所当然,就无法养成思考的习惯。如果对任何状况都能够加以思考,就会发现,虽然有很多事情现在如此,但它没有必要一定是如此,也有可能是别的样子。这样一来,就可以在很多看似理所当然的事情中,找到新的可能性。 ◆确立价值取向 “取向”的英文是orientation,这个词有两个意思:一个是“定位”的意思,二是“方向”。在这个世界上,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或做人处事的风格,不过,经由学习与成长,我们可以进行修正及调整(定位),然后选择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方向),这就叫作价值取向。举例来说,柏拉图年轻的时候是一位文艺青年,喜欢作诗,并且写过希腊悲剧。他二十岁时遇到苏格拉底(Socrates,469-399B.C.),听到苏格拉底的一段话之后,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把自己所写的诗和剧本全部烧掉,因为他发现了自己应该走的路,并选择

哲学修养材料分析题1

伯乐之子把伯乐写地《相马经》读得烂熟.《相马经》上说,千里马是额头隆起,双眼突出,蹄如摞起地酒曲块.他按照书上给出地各种图形,与他所见到地一一加以对照.结果,他找到一只癞蛤蟆. 请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九方皋相马方法地高明之处何在? ()伯乐之子“相马”失败地主要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说九方皋相马地思维方法比找到千里马具有更重要地意义? 答:()认识事物要区分粗精、真伪、表里、内外,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抓住事物地本质;要善于区分事物地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抓住事物地主要方面.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这是一种“按图索骥”地方法,把《相马经》当作教条,脱离实际,从本本出发,生搬硬套. ()思维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地中介;科学地思维方法是客观规律在人脑中地内化,它是人们认识世界、特别是理性思维地重要工具,是实践获得成功地重要条件;方法具有普遍意义,它比认识结果更为重要.只有掌握科学地思维方法,才能增强人地认识能力,做好各项工作.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成仿吾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教育家,他是由“文化人”成为“革命人”地典型之一.成仿吾究竟是个什么样地人呢?作家丁玲在未跟他谋面之前,曾产生过一系列地“合理想象”:“在文学上,他主张浪漫主义,创造社最早就是这样主张地;他是从日本留学回来地,一定很洋气,很潇洒,因为曾见过一些傲气十足地诗人,趾高气扬,高谈阔论;他在国外学军械制造,或许是庄重严肃之人;他在黄埔军官学校担任教官,一定有一种军人气概;他曾经跟鲁迅进行过革命文学队伍内部地文学论争,写过火气很重地文章,是不是有点张飞李逵式气质呢?”后来,丁玲在陕北见到成仿吾时,第一个感觉就是“我想象地全错了”.原来成仿吾是一个“土里土气、老实巴交地普通人”,一个尊重别人、热情、虚心、平等待人地人.丁玲十分后悔:“为什么我单单忽略了他是一个经过长征地革命干部、红军战士、一个正派憨厚地共产党员呢?”另据老红军杨定华回忆说,在长征中见到地成仿吾完全是士兵地装扮:破旧地棉军衣,斜挎干粮袋,手持着一枝手杖.杨定华说,成仿吾在红军大学当政治教员.有人说出他地名字,但谁也不知道他是文学家.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请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本原理加以分析: ()丁玲对成仿吾地“合理想象”为什么“全错了”? ()丁玲对成仿吾认识地“转变”过程对我们正确认识事物有何启示? 【答案要点】 ()丁玲地“合理想象”之所以发生错误.一是她对成仿吾地认识缺乏直接经验;二是占有材料不全;三是没有抓住反映成仿吾品格地主要事实;四是她从已有地观念出发进行推论.因而她地想象缺乏客观地现实基础,势必造成她对成仿吾地想象与实际脱节.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人们要正确地认识事物.必须做到:第一,经过实践和调查研究掌握丰富而真实地感性材料.第二,要运用科学地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加工制作.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特别要抓住表现事物本质地主要事实.第三,事物本身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地过程,我们地认识也要随着事物地变化而不断深化.人对事物地认识是否正确最终要由实践来检验.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闻一多有一次给学生上课,他走上讲台,先在黑板上写了一道算术题:+=?学生们疑惑不解.然而闻先生却执意要问:+=?同学们于是回答:“等于嘛!”闻先生说: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提升哲学素养的方法

培养思考习惯 一般人通常没有思考的习惯,因此发生事情时都凭着本能的感觉立即反应,并且很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正因为如此,这些反应往往缺乏一致性与连贯性,有些人则是受到个人情绪的左右,你一看他的脸色就知道他心情好不好。这是因为他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喜怒哀乐都充分表现在脸上。这些都是缺乏理性思考的结果。 若是养成思考的习惯,遇到任何事情发生时,就会先冷静下来,想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这是怎么一回事?”这一点非常重要。至于别人对这件事如何反应则是另一回事,因为同样一件事情,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而这件事情与你有什么关系,在别人看起来,可能也会和你自己的看法不尽相同.如果把很多事情视为理所当然,就无法养成思考的习惯。如果对任何状况都能够加以思考,就会发现,虽然有很多事情现在如此,但它没有必要一定是如此,也有可能是别的样子。这样一来,就可以在很多看似理所当然的事情中,找到新的可能性。 掌握整体观点 柏拉图的代表作是<<对话录>>。对话代表有两个人在交谈,你说你看到的,我说我看到的,我们看到的东西虽然一样,但是观点与角度却不同,由此产生不同的结果。彼此在交谈的过程中互相沟通,最后能够增加双方的见解。 对任何事情的看法,有正方就会有反方。我们平常和别人交谈时,不喜欢听到反面的意见,譬如开会时,我提议某种方案,如果有人与我意见相左,我会觉得他故意找麻烦,而忽略了他可能看到某些我所忽略的部分。 其实所谓的掌握整体观点,就是对任何事情都要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久而久之,就可以超越自己的成见,思想也将更为圆融。当然,我们年轻的时候未必喜欢圆融,甚至觉得那样好像没有什么个性,说任何话都四平八稳,想要面面俱到。然而,年龄与经验增加之后会发现,人生很多问题的确应该从各方面来考量,才不至于钻牛角尖。 我们在本书中所介绍的中西哲学家,大家都符合孔子所谓”吾道一以贯之”的原则,能对宇宙与人生提出一套有系统的整体观点。 确立价值趋向 “取向”的英文是orientation,这个词有两个意思:一是”定位”,二是”方向”。在这个世界上,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或做人处事的风格,不过,经由学习与成长,我们可以进行修正及调整(定位),然后选择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方向),这就叫做价值取向(value orientation)。举例来说,柏拉图年轻的时候是一位文艺青年,喜欢作诗,并且写过希腊悲剧。他二十岁时遇到苏格拉底,听到苏格拉底的一段话之后,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把自己所写的诗和剧本全部烧掉,因为他发现了自己应该走的路,并选择终身奉献于哲学思考的世界。 每个人必须了解自己对人生的期望,找到自己的价值取向,而非一味把他人的价值观加诸自己身上。 既然人生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那么在选择的过程中要往哪里走?开始的时候也许需要设定一个偶像。很多人觉得青少年崇拜偶像并非好事,其实未必如此。我女儿小的时候也经常崇拜偶像。当时我很烦恼,常常劝她说某某偶像不好,某某偶像不行,因为在我的眼里,很少有偶像是够格的。有一天她终于抗议了:”如果没有这些偶像可以崇拜,我活着还有什么乐趣呢?!”我一听立刻恍然大悟。 一个人会崇拜什么样的偶像,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这反映出他内心的一种需求。思考社会上各种事情时,不能光看表面,还必须自己衡量、判断,试着从其中的某个角度,掌握住某些因素。借由这种方式,可以进行自我训练。 价值取向既然是一种选择,就一定要有所取舍,亦即,如果我选择了某些价值,那么势必要放弃另外一些。由此可知,选择价值时是需要勇气的,人不可能什么都要,也不可能讨好每一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