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必修三课程纲要地理

必修三课程纲要地理

必修三课程纲要地理
必修三课程纲要地理

必修三课程纲要地理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高中地理《必修三》模块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高中地理必修三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教学材料】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教学时数】 36课时

【授课对象】高二年级

【设计教师】王艳芳

一、模块课程目标

(一)核心知识目标:

1、了解区域的含义

2、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3、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4、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5、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和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产生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保护治理措施。

6、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7、以某区域为例,分析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8、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9、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10、结合实例,了解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11、举例说出全球定位系统在定位导航中的作用。

12、运用有关资料,了解地理信息资料在城市管路中的功能。

13、了解数字地球的含义。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自然环境各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形成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

2、自然环境是存在差异的,从而形成在区域整治时因地制宜的观点。

3、树立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三)能力目标:

1、运用地图、图表资料的能力。

2、案例分析的能力。

3、分析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的能力。

4、培养根据环境问题找原因,找解决措施的能力。

二、模块课程内容与安排

【课时1】:始业教育:解读本模块的《课程纲要》、学案的结构及使用方法。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内容标准: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地理信息技术(遥感,全球定位系统以及地理信息技术和数字地球)

课时安排:

第一节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课时)

【课时2】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课时3】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环境研究中的应用(2课时)

【课时4】遥感,全球定位系统的原理和应用

【课时5】地理信息系统和数字地球

【课时6】章习题讲评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内容标准:西北地区的环境特征,荒漠化的自然和人为原因,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全球雨林的环境效应和生态的脆弱性,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影响,雨林的前途。

课时安排: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2课时)

【课时7】荒漠化的背景,自然和人为原因

【课时8】防治荒漠化的对策和措施

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1课时)

【课时9】雨林的生态脆弱性,雨林开发的背景及影响,雨林的前途

【课时10】章习题讲评

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内容标准:能源资源的开发条件,能源基地的建设,环境的保护和治理;田纳西河的流域自然背景,早期开发的过程及结果,流域的综合开发。

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2课时)

【课时11】能源资源开发的背景,早期开发的过程和结果

【课时12】能源基地的环境保护和治理

第二节流域的综合开发(1课时)

【课时13】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

【课时14】章习题讲评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

内容标准:东北地区的地理条件,农业布局特点,商品粮基地的建设,农业发展的方向,珠三角对外开放的前沿,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课时安排:

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1课时)

【课时15】东北农业的布局特点以及农业的发展方向

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1课时)

【课时16】珠三角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荐,出现的问题和对策

【课时17】章习题讲评

第五章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内容标准: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西气东输的影响,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产业专业队区域发展的影响。

课时安排:

第一节资源跨区域调配(1课时)

【课时18】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西气东输的影响

第二节产业转移(1课时)

【课时19】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产业专业队区域发展的影响。

【课时20】章习题讲评

中国区域地理部分:

课时安排:

【课时21】中国的行政区划和人口民族

【课时22】中国的地形

【课时23】中国的地形

【课时24】中国的气候

【课时25】中国的气候

【课时26】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课时27】中国的自然资源

【课时28】中国的交通

【课时29】中国的农业和工业

【课时30】北方地区

【课时31】南方地区

【课时32】西北地区

【课时33】青藏地区

【课时34】香港、澳门和台湾省

【课时35】区域总习题讲评

【课时36】期末总复习

课程实施

一、教学方法:

1.读书指导法、讲授法——较简单易懂,识记了解的基础

2.演示法——较抽象的知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演示

3. 课堂讨论法——发散思维较强、较开放的知识

二、学习方式:

1.基础知识以课堂听讲为主,结合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等各种形式,提高学习的兴趣。

2.应用性知识以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3.信息窗等则以自学,小组合作,结合实践进行学习。

三、课时安排

四、模块课程评价要点

1.评价指标

主要包括课堂表现、每单元结束后或期中、期末考试等;模块测试指模块学习完成后,进行模块修习测试,模块测试成绩应结合日常评价综合分析。

2.评价方式与结果处理

每一课程模块评价总分100分,学生得分60分以上(含60分)者都可认为本模块修习合格,授予2学分;

每一课程模块评价由两部分构成,即终结性评价(模块考试)和过程性评价,各占总分的60%与40%。若模块考试得100分,则记其模块终结性评价60分,余类推。而过程性评价则由模块课时学习10%、课业表现10%、书面作业情况15%、平时测验成绩5%。根据其各项评价得分按此比例记入总分以确定其是否修习本模块课程合格,并获得相应学分,是否需要重考。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青岛版小学科学学科五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学校名称:实验小学 课程类型:基础性课程 设计教师: 设计日期:2020年9月15日 适用年级:五年级 课时数:34 一、课程背景分析 1.课标分析 1.了解地球表面是由小部分陆地和大部分水域构成的;知道地球内部有炽热的岩浆;了解地球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了解火山喷发现象;了解地震现象;了解温度、风、流水、植物对地表的作用。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能区分声音的大小和音调的高低;知道声音要通过物质传播到达人的耳朵;能区分乐音和噪声,了解噪声的危害和防治方法。知道物质是由不同的材料组成的。能根据不同物质性质进行分类,知道各种物质的作用并能正确使用,知道人类对环境负有责任。认识到水蒸发要吸收热量;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原因;知道水的冰点和沸点;探究雨、雪、雾霜的成因及水在自然界循环的规律。能辨认出北斗星和北极星。 2、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意识到科学技术给人类带的好处的同时,也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关心日常生活中科技新产品、新事物,关注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利用科学方法,为人类创造出更多的财 富。 2、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地球和地表的变化》、《声音的秘密》、《秋冬星空》、《生活中的材料》、《水循环》、《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以发展学生为本,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体现了“生活经验”

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的整合,重点落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内容。 3、学生情况分析: 我校五年级每个班有53人左右,他们经过两年的科学学习,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思维方式也初步的由具体转变为抽象。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扩大学生知识范围,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自我研究的能力,联系他们的实际生活,用所学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终达到将科学知识创造性应用到生活中去。 4、资源分析 本套教材提供了教本、教学用书和相对应的资源包,学校提供实验室和实验器材。二、课程目标 第一单元地球和地表的变化 1、科学探究:能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2、情感态度价值观: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与交流;认识到人和自然要和谐相处;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善生活。 3、科学知识:知道地球内部有炽热的岩浆;知道主要的能源矿产、金属矿产和提炼物的名称;了解地表是不断变化的;了解火山喷发和地震现象;知道各种自然力对地表的改变作用;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的影响。 第二单元声音的产生 1、科学探究: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并能设计实验加以验证;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或用简单器材作简单观察、模拟实验实,做好记录;通过观察、实验、制作后的表达与交流,使学生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价; 2、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学会欣赏大自然之美;体验科学探究要应尊重证据;认识科学技术的两面性。 3、科学知识: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震动产生的;能区分声音的大小、高低;知道声音要通过物质进行传播;能区分乐音和噪音,了解噪音的危害和防制方法。 第三单元秋冬星空 1、科学探究:知道在探究过程的各个环节,需要探究者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与

高二生物必修3教学计划

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教学计划 席元寿朱锦祥任秀德 一、学生情况分析 高二<1><2>班是重点班,这两个班的学生组织性较强,上课纪律好,学生上课能跟着教学思路走,学习的投入性高,能够做到不懂的问题随时问老师,学习氛围较浓;高二<3><4><5><6>班是普通班,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的积极性不够高涨,课堂效果不太好。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进行的是必修三的学习,必修三教材的编排从知识结构上很好的体现了从个体到生态系统层面上稳态的存在及其调节过程,也将不同模块的相关知识进一步系统化、条理化,体现了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是生命系统的最高层次:即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具体来说,本模块知识可分为两大部分:第1——3章是个体水平内环境稳态与调节;第4——6章主要从宏观方面阐述生命系统的构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等。 三、加强对《新课程标准》和学业水平考试试题分析研究 要结合教材对《新课程标准》作深入细致的探讨,深刻把握新课程标准的各项要求和教材的知识体系,及时分析掌握学业水平考试试题体现着的要求和动向,教师要从长远着手,及早加强对学业水平试题的分析研究,从中找出小高考命题的方向和规律。 四、教学目标

1、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为教学目标,适当提高学生生物知识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要使学生做到深入理解所学知识,清晰地熟悉某个知识与其他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知道使用这些知识的条件和步骤,引导学生学会组织相关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要使学生懂得如何才能学好生物,要引导学生掌握生命科学的本质规律,促使学生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习惯。生物教师要发挥学科优势,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结合生产、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和开展各项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生物课堂教学充满激情和活力。 五、教学重难点 内环境组成及理化性质,神经调节(反射弧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神经和体液调节(甲状腺激素分级调节血糖平衡调节是最重要的,其次水平衡调节、体温调节),植物激素调节(其中最重要的是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六、教学方法和措施 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材的特点,我将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制定如下: 1、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常看教材内容,注重教材中章节的内在联系,着重把握教材中难点。 2、积极参与听课,评课等教研组活动。虚心向老教师请教知识问题,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学校名称: 课程名称: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适用年级:三年级 设计者:三年级教师 总课时:共计31课时 学情教材及背景资源 三年级上册教材由六个单元组成。重点培养学生“猜想与假设”的能力,把这一能力作为本册教材要培养的一级目标,同时兼顾对学生进行其他探究能力、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力求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全面、综合的提升。教学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课程目标: 1.从儿童的视野选择教学内容,发生在儿童身边的、喜闻乐见的、适合他们探究的事物获现象作为学习内容,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便于他们从原有意识和经验出发,仔细观察,发现问题,展开研究。 2.注重对能力和方法的指导,强调掌握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性,使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并提高科学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实施内容及课时安排: 本册教材共六个单元。其中:第一单元《动物与环境》共四课。 1.动物的四肢1课时 2.动物的皮肤1课时 3.动物的翅膀1课时 4.冬眠与迁徙2课时 第二单元《植物的生活》共四课。 5.植物的身体。1课时 6.植物的根1课时 7.植物的茎1课时 8.叶的蒸腾作用风的测量2课时

第三单元《土壤与岩石》共5课。 9.土壤的成分1课时 10.土壤的种类1课时 11.保护土壤1课时 12.认识岩石1课时 13.矿物和矿产2课时 第四单元《物体的形态》共4课. 14.固体、液体和气体1课时 15.固体、液体的体积和质量1课时 16,空气占据空间吗1课时 17.气体的体积和质量1课时 第五单元《地球上的水》共3课。 18.河流和湖泊1课时 19.海洋和陆地1课时 20.淡水资源2课时 第六单元《测量工具》共3课. 21.量筒1课时 22.天平1课时 23.沙漏2课时 机动3课时 课程实施 (一)教学方式 有针对性地为教学提供参考性策略,对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给予提示。(二)学习方式 在科学探究方面,教科书,设计了大量的探究性活动,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网上查找资料等方式学习。 (三)实施对策 1.对每一个科学概念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已有认识、探究所获得的事实和逻辑思维加工的基础之上。同时希望学生在具体概念的基础上能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概括,获得概念性理解。 2. 在科学探究方面,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发展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力

小学科学校本课程纲要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小学科学《生命留影》校本课程开发纲要昌黎三小杨金英 课程名称:《生命留影》 课程开发者:杨金英 课程适用对象:四--六年级学生 课程类型:学科拓展类 课程资源:新编(自编)

学习时间:隔周一节 课程目标: 1.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开发适合学生水平,符合学生特点的综合活动型校本课程。 2.通过学习不同类型动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让学生学会动植物标本采集、制作的具体操作过程,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通过采集和制作动植物标本,增强学生对自然界生物的益害的认识和了解,增强自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观念。 4. 通过对校园植物的认识,让学生亲近自然,提高学生热爱自然、热 5.爱生物、珍惜生命的理念。 课程内容: 一、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二、参观学校标本室,了解动植物标本的种类和基本制作方法,布置采集植物任务和注意事项。 三、 四、学习制作腊叶标本。 五、学习制作液浸标本。 六、制作叶子粘贴画。 七、植物标本展览与评价。

八、昆虫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 九、 十、蝶类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 十一、动物标本展览与评价。: 课程实施建议(一)教学方式: 1.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 3.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标本制作活动的机会。 重在培养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4. (二)学习方式: 1.动手与动脑相结合,观察与实践相结合。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2.学习活动是活泼的、主动的、和有个性的。 3.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地位。 一、评估方法 1.每小组在每次标本制作实验后,每人上交一份实验成果,每个实验成果按等级打分,占总成绩的55%。 2. 3.书面测试。试题主要考核学生对几种比较常用动植物标本制作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能写出具体的制作流程,并且加强试题的探究性和开放性。这部分占总成绩的35%。 4. %。10出勤率和课堂参与态度占总成绩的 5. 精品文档.

生物必修一教学计划

生物必修一教学计划(总2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2013年高一第一学期生物教学计划 为了提高高一的教学质量,促进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高一生物备课组努力以发展教育的理念为指引,以学校教学工作实施方案为指南,努力推进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构建有科组特色的新课程体系,改变原有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乐于合作的精神,使生物教学科研上一个新台阶。 一、教材分析 高中生物新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共六大模块,高一上学期学习必修以《分子与细胞》模块。该模块共五章,教参规定需参考课时36课时.本学期的教学内容有:身边的生物科学、细胞的化学组成、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等内容。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通过初中的学习,对于生物学有了一定的了解和基础,能用生物学知识解释部分生命现象。但是,部分学生有一种一种错误定位:生物课不重要,是副科。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学初向同学们灌输生物课程的重要性,最直接的是参加两类大型考试的说明,教师在教学中应占主导地位,要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多做实验,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探究。 三、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要使学生懂得如何才能学好生物,引导学生掌握生命科学的本质规律,促使学生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习惯。生物教师要发挥学科优势,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和开展各项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生物课堂教学充满激情和活力。 四、要加强集体备课,努力增强集体备课实效 本学期集体备课的定点时间为星期四上午。另外我们还可利用星期日上午加班机会加强集体备课,特别是要加强课程标准研究,加强学情研究和教学内容与教学策略研究。 1、对照课程标准,认真研讨和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式方法策略; 2、认真分析学情特点和考试动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措施; 3、相互听课情况及时评讲。 高一第一学期生物教学安排

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教学材料:大象出版社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 授课时间:36课时 授课教师:金水区凤凰双语小学赵书臣 课程目标: 1、了解猜想与假设的区别,能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 2、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做假设性解释,能对实验现象的原因、实验的条件进行猜想与假设; 3、进一步认识科学探究过程中的猜想与假设,感受科学假说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4、知道生活中常见的力,如风力、电力,了解它们常见的性质、用途、变化。了解地球概况、运动规律以及对生活的影响。 课程内容: 1、教材分析: 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材由七个单元组成。本册教材在上学期“观察与提问”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猜想与假设”的能力,把这一能力作为本册教材要培养的一级目标,分布在三种训练类型的七个单元中,构成一个“扶——放——反思与总结”的能力培养的渐进过程。同时兼顾对学生进行其他探究能力、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力求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全面、综合的提升。 2、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学过了一些知识,遇到感兴趣的问题总喜欢刨根问底,很自然地就会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着对所观察到的现象和问题进行假设性解释。这些经历零散、不系统,甚至难以区分假设与事实。这就需要从儿童的认知特征出发,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育规律,培养“猜想与假设”的科学探究能力。 3、教学重点: (1)、了解猜想与假设的区别; (2)、认识到科学假说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3)、知道风力、电力、磁力的用途和变化,地球的运动规律和影响。 4、教学难点: (1)、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 (2)、认识到沉在水底的物体也受到浮力作用,摔断的磁铁同样有两个磁极,电器工作在一个闭合电路中,昼夜交替与地球自转有关。 课程实施: 1、教的方法: (1)、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2)、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便于相互交流、合作学习。 2、学的方法: (1)、敢于说出自己的猜想; (2)、参与实验活动,验证自己猜想,并做好记录。 3、教学条件: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四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小学科学 课程类型:国家课程 教材来源:《科学(四年级上册)》,青岛出版社2020年7月第1版 适用年级:小学四年级 课时:28课时 设计者:工作室 一、课程背景 (一)课标分析 小学科学课标指出,3-4年级学段学生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的探究兴趣,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能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的长周期探究学习;乐于为完成探究活动贡献自己的想法和力量。并能在教师引导下,基于所学的知识,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能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能根据某些特征对动物进行分类;识别常见的动物类别,描述某一类动物(如昆虫、鱼类、鸟类、哺乳类等)的共同特征;列举我国的几种珍稀动物。描述测量物体或空气温度的方法;知道国际上常用摄氏度作为温度的计量单位来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知道一般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通过观察,描述热空气上升的现象;知道空气的流动是风形成的原因;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形成风的一些方法。使用气温计测量气温,描述一天中气温变化的大致规律;利用气温、风向、风力、降水量、云量等可测量的量,描述天气;知道气候和天气的概念不同。观察并描述一般情况下,当温度升高到100℃或降低到0℃时,水会沸腾或结冰。知道冰、水、水蒸气虽然状态不同,但都是同一种物质。知道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个时刻的位置;知道测量距离和时间的常用方法。知道用速度的大小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举例说出,一项工程运用到科学技术和原理,如汽车刹车系统的设计中运用到的科学与技术。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了“动物王国”“冷与热”“天气与气候”“水的三态变化”“位置与速度”“技术与生活”6个研究主题。 第一单元《动物王国》以生活中常见的小动物为例,按照不同动物的特征及其珍稀程度构建了《蚂蚁》《鱼》《鸟》《哺乳动物》和《我国的珍稀动物》5课;第二单元《冷与热》从触觉感知明显的“冷与热”出发,按照由浅入深的顺序安排了《哪杯水热》《温度计的秘密》《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热气球上升的秘密》《风的形成》5 课。第三单元《天气与气候》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为了知道气候和天气的概念不同,分为《一天的气温》《风向与风力》《降水量》《天气和气候》。第四单元《水的三态变化》以水的3种形态为研究对象,研究水蒸发、沸腾、凝结的条件,并探究水的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规律。第五单元《位置与速度》通过不同的探究方法,来确定运动物体的位置及物体运动的快慢。第六单元《技术与生活》了解刹车系统,知道面团长大的原因以及技术产品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高一生物必修2教学计划篇二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教学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为工作核心,以规范常规教学为基点,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的研究、实践为重点,以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为切入点,以特色发展为突破点,力争使学校教学工作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特提出以下工作计划: 二、教学重点工作 (一)提高教师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 提高教学质量,需要全体教师上上下下以主人翁的精神,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领导做表率、骨干带好头、全员来参与,使各项工作井然有序地高效运作,全体教师要团结协作,拼搏进取、视团结为生命,互帮互助讲奉献,力求在合作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凝聚团队智慧,让学生的成绩得到切实提高 (二)继续加强教师的教育理论学习,教师们继续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学习本学科新《课标》。备课和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切实做到“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施教;加强教学研究,狠抓过程落实。备课、讲课、听课和评课都以新课程为标准,教师们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切磋教学技术,改革旧的教育教学理念。让现在新的教学理念深入人心,使教学工作扎实稳步的向前推进。 (三)调整教育常规要求,突出实效性。 教师教学常规本学期,将本着抓过程管理、突出实效的原则,对教学常规重点做如下要求:

1、备课:备课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和课时教学计划(编写教案)。备课至少要做到通读全册教材,熟读单元教材,精读课时教材。备课的基本要求是:在钻研课标和教材,研究学生的基础上,撰写教案。做到:内容科学、准确、全面,结构完整;形式规范、合理、清楚;详略得当,切实可用。教案应具有创新意识,不生搬硬套公共教案,不照搬教参代替教案,不用往年教案代替现行教案;教案在上课前编写好。具体要求:具体要求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合理使用教案 (1)各种课型(包括新授课、复习课、实验课、讲评课、作文课)都要有书面的教案。电子教案除了要有教材分析、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传统教案应有的环节外,还应根据需要增加具有课件、资料库、友情链接等能够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的新环节。 (2)要求重教法、学法指导的设计。针对本班学生具体情况,教案要有自己个性化的改进或创新。 (3)备课要有个人教学工作计划、单元计划和课时计划。 (4)每节课要有知识、能力、德育目标、重点、难点、学具等,教学过程(导入、教学方法、学法指导、例题、练习、归纳、板书设计等)、小结、作业分类设计等。 (5)要有单元教学后记或反思。 2、听课:(1)听课记录重在体现评课意见,包括他人评价和自己的评价;(2)每学期听课节数不少于12节。

高中语文导学案必修三作文与交流

必修3 语文学科课程纲要 第三模块(主题) 本册教科书“阅读鉴赏”部分所选的课文,有中外小说,古代诗歌,古代议论性及科普说明文。“表达交流”中的写作部分主要训练议论文的写作,口语交际专题为讨论。“梳理探究”设计的专题为:交际中的口语应用,文学作品中的个性化解读,语文学习的自我评价。“名著导读”介绍了曹雪芹的《红楼梦》和巴尔扎克的《高老头》。一、课标要求 对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必修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达到以下几点要求: 1、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 2、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更具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3、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4、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实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5、在表达和交流活动中,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6、书面表达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想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 7、进一步提高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 8、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45分钟能写800字左右的文章。课外练笔不少于2万字。 9、注意口语的特点,能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和交际目的,恰当地进

三年级小学科学上册课程纲要

三年级小学科学上册课程纲要 学校名称:金水区金沙小学 设计者:焦广成 设计时间:2014年8月21日 课程名称: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三年级上册 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必修课 适用年级:小学三年级上学期 总课时:34课时 一、学情分析 科学课是三年级同学们新开的一门课程,他们对这门课的了解不多,但孩子们的好奇心是相同的,他们对未知的世界有着浓厚的兴趣,当他们打开课本,展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与其它课程不一样的内容,那不是单纯的识字和算术,而是各种奇妙的、又是我们在这个世界经常看到、看不到,似相识又不相识的问题。要上好这门课,老师就要沉下心来,放下你老师的身段,以儿童的心同孩子们一起去发现、去探讨、去研究,去认知这个世界,了解这个世界。上好这门课,和孩子们共同学习的方法有很多种,如何实施,如何让同学们在兴趣中、快乐中学习,让同学们在充满幻想的世界里去观察、去思考、去实验、去记录、去体味。 二、教材分析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共分八个单元、二十三个小节,本册书以我们共同生活的身边环境入手,以浅显的问题循循渐进地让同学们打

开思路、以科学的眼光去认真观察,去思考,去提出问题,以极大的好奇心并以极大的兴趣找寻各种答案。本册书在第一单元以探索自然为契机,让孩子们把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看到的、又是漫不经心的问题加以归类,细细辨认它们,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讨问题并且在学习这门课的初始为他们学习、探究指出了学习的方法和方向,告诉同学们;科学家是伟大的,也是平凡的。科学的道路是艰辛的,是在无数次失败中一次又一次不断奋斗而取得的,很多时候它又是索然无味的,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失败,只有坚持才有可能经得起挫折,走向成功。 三、课程目标 1、十万个为什么? 同学们在学习、探索的过程中要放开思路,善于探索,要知道什么是团队协作,学会如何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简单制作计划书和总结小报告。 2、五官兄弟。培养同学们的观察能力,通过人体五官游戏体会个体观察和团队观察的区别以及在瓜果交易会让同学们亲身感受五官兄弟各器官的不同作用和功能。从而认识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同学们参与科学探究学习的兴趣。 3、秋天,一幅美丽的图画。找寻秋天,一幅画面展现在眼前。经你的观察、寻找;天凉了、枫叶变红了、树叶落了、果实成熟了等等、等等,这些被你观察到的不同类型的秋天的景象,正是你要探究的问题。培养同学们认识多角度、不同方法的观察意识、探究意识、学习意识。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课程纲要修改

《高中语文必修三》(人教版)课程纲要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语文》必修3 ◆授课课时:40课时 ◆设计:郑州市第106中学高一年级语文备课组 ◆授课对象:高一年级学生 课程目标: 通过语文必修三的学生,你将能: 1,通过筛选、整合信息的方法说出情节和人物性格,从而初步学会阅读小说。2,通过反复诵读,展开联想和想象,列举诗歌的意象,说出诗歌的思想内容,并交流诗人表达的感情;关注唐代不同时期诗歌的创作风格及诗人风貌。3,通过诵读,借助注释、词典等工具积累识记重要词语和特殊句式;欣赏议论文比喻论证的形象性、排比论证的有力性及事实论证的雄辩性。 4,根据教学内容,灵活选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分享科普文准确和简明的语言特点,掌握科普文常用的说明方法,树立科学精神。 5,议论文写作,通过分析习作,初步概述议论文的三要素,并能区分记叙文与议论文的区别,通过对文章的分析及实践写作,学习各种论证方法,以达到能全面、辩证处理问题的方式。 6,通过本阶段阅读与写作的体验,丰富情感体验,树立科学思维,发展为头脑更灵活,心灵体质更健康的中学生。 课程内容与安排 始业教育:解读本模块的课程纲要、学案的结构及使用方法。(1课时) 第一单元 ◆内容标准: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初步概述文本内容;能抓住文本中的动作、语言、肖像等描写,并学会通过这些总结出人物的性格;结合人物性格、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列举时代背景,进而能归纳人物背后的内涵和小说的主题;借助小说中写人的精彩段落,让学生动手仿写,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感悟。

第二单元 ◆内容标准:学会要抓住诗歌中的意象,展开联想和想象,说出诗歌的意境,归纳出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感情;抓住具体诗句,从修辞、写作角度、描写手法等入手,学会具体赏析诗句;反复诵读作品,借助诗歌的创作背景、诗人的思想生平, ◆内容标准:借助工具书、注释,能初步完成对文本的内容的阅读,并用勾圈点划法,积累一些重要的实词、虚词;认真诵读,通过诵读体会议论性散文的语言妙处,重视朗读和背诵指导,列举作者及时代背景,分享作者思想的内涵,关注作者创作的风格。

小学科学课程纲要(6年级上册)

小学科学课程纲要(六年级上册) 课程名称:小学科学 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 教学材料:大象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 (大象出版社2012年6月第6次印刷) 适用年级:小学六年级第一学期 授课时间:34课时 授课教师: 课程目标 一、通过以科学探究为主要的形式的教学活动,建立有关“光”、“声音”、“生物”等领域的科学概念。 二、“怎样做科学”是本册教材的主要探究能力培养目标。具体划分为以下五个层次: 1. 整体了解和和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进一步认识各个探 究环节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意义。

2. 能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观察与提问,从中选择有价值的问 题,制定可行的研究计划应组织实施。 3. 能跟就已有经验进行科学的猜想与假设,并通过各种途 径搜集事实与证据加以验证。 4. 能对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选择自己擅长的形式解释和 表述研究过程与结果,并能进行有效的表达与交流。 5. 了解一个典型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以及这些方法对 科学学习的重要意义,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三、参与小组形式的探究活动,学会与人合作,并乐于将研究结果进行表达与交流,与他人分享。 课程内容

课程实施 一、课程资源 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 自制:根据需要本教研组制作的图片、多媒体课件、录像、实验模型等。

课程标准: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学生对内容标准进行细化为科学、明确、恰当、具体、可操作的学习目标,便于落实与评估。 二、实施手段 1.严格按照“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评价的一致性) 三、教法建议 1.围绕主要科学概念开展教学 概念是儿童建构复杂能力的基石,学生可以运用掌握的主要概念,扩大到探究其他的问题上,触类旁通地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将着力在每单元的探究活动集中探讨一个可以通过实证研究解决的明确问题,如《探寻光的路线》一课中通过对光的传播路线进行观察、实验,获取相关数据,继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建立概念。

高二生物必修三教学计划

高一生物必修三教学计划 魏谋建 新的学期我们将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端正的教学态度,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在有限的课时内更快更好落实教学进度,以提高生物学科的教学质量,具体措施如下: 一、设计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大课堂、大容量、低难度、主动参与、三讲三不讲(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学生会的不讲、“先学”已经掌握了的不讲、内容太偏或者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今后发展没有太大的作用不讲,给学生的支配的时间多了,就给了学生主动性。)、真正使生物课成为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的模式:五三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高二350、353二个班的生物教学任务。这两个直升班有部分学生对生物学科不是非常重视,所以学习积极性不是很高。另外,学生间的差异较大,学习刻苦用功程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都存在明显差异,造成学习成绩相差较大。给教学带来很大难度。小部分成绩不是很理想,甚至很差。这学期的教学工作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和考查,但对于直升班同学,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有一定程度上的延伸和扩展。因此必须依照生物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学校,学生实际,为顺利完成学校下达目标。 三、教材分析 《稳态与环境》是高中生物课程的三个必修模块之一,它包括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植物的激素调节,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等方面的内容。是生物科学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现代生物科学发展最迅速、成果应用

最广泛、与社会和个人生活关系最密切的领域。 四、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教育方面 侧重于使学生在个体和群体水平认识生命系统内部的调节机制以及与环境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稳态、调节和环境等生物学核心概念,并围绕这些概念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 (二)能力培养方面 课程标准确定的能力目标包括操作技能、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三个方面,尤其重视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领悟系统分析、建立数学模型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学实验操作技能、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科学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方面 充分利用教材如“评述植物激素的应用价值”、“探讨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等,使学生关注生物科学的发展与社会的关系;利用“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环境保护需要从我优越的意识”让学生形成环境保护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此外,还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责任感。 五、主要措施和方法 1、教师深入钻研大纲,教材,认真备课,熟悉教材章节重点,难点及考点,化难为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必修学生作业在课堂上完成。选修学生作业留少量在课下完成。 2、广泛收集高考,小高考等复习资料,考试题,进行筛选,分析,总结。把握高考动向,把相关信息穿插于新课讲授及练习作业中。注重复习,特别是课前课后考试前的复习,小高考前的复习作出详细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课程纲要大象版

课程纲要.科学三年级上册 课程名称: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设计者:郭晓丽郭雯芳 适用年级:三年级 总课时:共计36 课时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学校: 课程目标: 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一)科学探究 1、体验“观察与提问”,会观察,会记录,提出问题、记录问题 2、能利用各种感官对周围事物进行观察,并提出问题,体验五官的作用 3、能从不同角度对秋天进行观察和提问 4、以制作“蚂蚁”模型为线索:制作→观察→修正 5、尝试用搜集资料的方式来解决科学问题 6、会选择问题;认识土壤 7、会运用工具进行定量观察,了解对比实验的要求,会整理数据 8、会评价问题,尝试调查法,制作科普展板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喜欢尝试新的经验,乐于探究与发展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2、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爱护大自然 3、知道科学已经能解释世界上的许多奥秘,但还有许多领域等待我们去探索。 4、形成用科学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愿意参与和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与活动。 5、在科学学习中能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 6、乐于合作和交流,能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 7、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的社会与发展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消极影响。 (三)科学知识 1、能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2、全面了解秋天的景象,观察果实、找出果实的共同特征 3、了解昆虫的共同特征 4、认识季节变化对动物的影响,了解昼夜变化对动物行为的影响 5、了解科技发展对生活的影响 单元目标: 第一单元:体验用不同方法进行观察的乐趣,体验发现问题带来的充实感,激发提出问题的兴趣。 第二单元:能利用各种感官对周围事物进行观察,并提出问题 第三单元:能从不同角度对特定事物进行观察和提问 第四单元:能多层次地对自然世界进行观察和提问第五单元: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 第五单元: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 第六单元:能借助简单测量工具进行观察,并提出问题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复习提纲【精华 大纲版】

必修3 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汇编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一、细胞生活的环境 细胞内液(2/3) 1、体液 细胞外液(1/3) 包括: 血浆、淋巴、组织液等 (又称内环境) 作用: 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血 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 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 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 2、体液之间关系: 血浆 细胞内液 组织液 淋巴 3、细胞外液的成分 ○ 1、血浆::水90%,无机盐约1%,蛋白质7%~9%,以及血液运送的物质.各种营养物质,各种代谢废物,气体,激素 ○ 2、组织液、淋巴与血浆的区别::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 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4、细胞外液的理化 渗透压:溶液渗透压的大小:溶液浓度越高,溶液渗透压越高 性质: 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细胞外液渗透压大小:主要Na +和Cl -决定 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 pH 为7.35~7.45 温度:人的体温维持在370C 左右(一般不超过10 C ) 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1、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①维持稳态的基础: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②维持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 ○ 3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2、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举例细胞生活 的内 环 境 人 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神经系统 (脑和脊髓) 2、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单位:神经元 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4、反射的种类: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5、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6、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有神经节)→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还 包括肌肉和腺体) 特点: 双向传导 基本形式:神经冲动(电信号) 静息时电位:外正内负 兴奋时电位:外负内正 过程:静息电位→刺激→膜电位变化→电位差→局部电流 电流流动方向:膜外由未兴奋流向兴奋部位 膜内由兴奋流向未兴奋部位 a) 突触的结构 b) 过程 c) 特点 8、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生物的节律行为 脑干:呼吸中枢 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 大脑: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脊髓:调节机体活动的低级中枢 9、大脑的高级功能:言语区: S 、W 、H 、V 细胞体: 突起 树突: 轴突: 神经 纤 维上 的 传导 奋在 神经 元 之间 的 传递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前后膜间的间隙(组织液) 突触后膜 突触小泡 释放递质 兴奋→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刺激 单向传递:由上个神经元的轴突→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 单向的原因: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7、 兴 奋 传 导 一、 神 经 系 统 的 调 节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课程类型:义务教育必修课程 教学材料:青岛出版社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 授课时间:26课时 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 设计:辛英 时间:2012年2月 课程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认识科学探究,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会设计简单的实验记录表格,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探究过程和结果,能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能用简单器材进行模拟实验。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学会将搜集的信息数据进行筛选、分类等,加工内化成自己的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了解科技给人们带来的正面和负面影响;意识到人和自然要和谐相处,懂得要珍爱生命。 科学知识目标: 物质世界:知道任何物体工作时都需要能量,电、光、热、声、磁等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认识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了解新能源。 生命世界:知道生命体的基本特征。了解一些动植物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式及特点;了解大自然带给人们的各种信息;了解人类信息发展的历史,认识现代化信息技术在人类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地球与宇宙:知道空气对生命的意义;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层产生的不良影响,意识到保护大气层的重要性;探究风的成因;了解风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知道太阳系的组成及八大行星的特点;知道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 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科书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注意用联系的观点整合不同的内容,努力体现内容的综合性、系统性和事物周期性的变化,使学生学会在

整体上领悟科学本质,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了《人的一生》、《无处不在的能量》、《地球的面纱》、《信息与生活》、《探索宇宙》、《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共26个课题。 【课时1】始业教育:解读本学期教材的结构、使用方法及学习目标,提出新学期要求。 第一单元:人的一生: 内容标准:知道生命体的基本特征:由细胞构成,能够生长,能够繁殖,遗传和变异,有一定的生命周期等。 教学安排: 【课时2】细胞 【课时3】我从哪里来 【课时4】人的一生 【课时5】我像谁 第二单元:无处不在的能量 内容标准:知道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知道钻木取火的道理;知道电能产生磁,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知道任何物体工作时都需要能量,电、光、热、声、磁等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了解人类对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教学安排: 【课时6】让身体热起来 【课时7】摆的秘密 【课时8】钻木取火 【课时9】通电的线圈(一) 【课时10】通电的线圈(二) 【课时11】无处不在的能量 【课时12】开发新能源 第三单元:地球的面纱 内容标准:知道空气对生命的意义;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层产生的不良影响,意识到保护大气层的重要性;探究风的成因;了解风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高二生物必修三实验教学计划

高二必修3生物实验教学计划 怀化市五中石晶 实验教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学科素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协作精神,落实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因此,作好实验教学工作就显得至关重要。现将本学期的生物实验教学工作制定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及组员的协作精神。让学生通过现象观察事物的本质,从而认识和揭示自然科学规律,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追求真理的意识,切实让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 二、教学要求 1.演示实验必须按课程标准要求开足,教师在课堂上用演示的方法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使学生能够获得感性的认识和验证,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若有条件可改成分组实验。 2.学生分组实验和探究活动,也要按教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把学生实验全部开齐。对于学生实验,若能当堂看清实验结果的须在实验室里教师指导下进行,教师监督学生对每个实验达到操作规范、熟练的程度,教师要有实验记录;若当堂完不成的探究实验可成立生物探究小组,让他们提前作好,上课时让他们在课堂上交流经验,这有利于为他们提供直接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体验成功,培养他们浓厚的生物学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实验课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 1.实验课教学应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设备条件等因素,采取探究式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在指导实验设计、介绍实验的方法步骤、注意问题上力求体现主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多动脑、多思考,锻炼自己能找到一些新方法、新步骤;在讲授理论知识时,最好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去归纳出这些知识,这样做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加强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迁移,有利于充分发挥其科学思维和想象力。 2.实验课的组织形式 实验课组织要严谨,可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并进式,即边操作实验边填写实验报告;另一种是作业式,对于一些当堂看不清效果的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分成探究小组在本次的实验课前完成和调查好,课堂上交流。 四、实验效果检查和成绩评定 1.学期教学结束后,对学生的实验效果进行检查,了解学生的实验技能。2.检查内容:学生对实验的原理、装置、药品、注意事项等方面的熟练程度。3.实验结束后要填写好实验报告册,教师当场检查学生的实验结果。 五、本学期实验进度安排表 。 周次教学内容备注 1 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