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纯电动汽车异步电机毕业设计论文

纯电动汽车异步电机毕业设计论文

纯电动汽车异步电机毕业设计论文
纯电动汽车异步电机毕业设计论文

本科毕业设计

(2016届)

题目纯电动汽车驱动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开发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2015年6月

诚信承诺

我谨在此承诺:本人所写的毕业论文《浮法玻璃熔窑系统数据分析与模型辨识》均系本人独立完成,没有抄袭行为,凡涉及其他作者的观点和材料,均作了注释,若有不实,后果由本人承担。

承诺人(签名):

年月日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注意事项

1.设计(论文)的内容包括:

1)封面(按教务处制定的标准封面格式制作)

2)原创性声明

3)中文摘要(300字左右)、关键词

4)外文摘要、关键词

5)目次页(附件不统一编入)

6)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正文、结论

7)参考文献

8)致谢

9)附录(对论文支持必要时)

2.论文字数要求:理工类设计(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万字(不包括图纸、程序清单等),文科类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2万字。

3.附件包括: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

4.文字、图表要求:

1)文字通顺,语言流畅,书写字迹工整,打印字体及大小符合要求,无错别字,不准请他人代写

2)工程设计类题目的图纸,要求部分用尺规绘制,部分用计算机绘制,所有图纸应符合国家技术标准规范。图表整洁,布局合理,文字注释必须使用工程字书写,不准用徒手画

3)毕业论文须用A4单面打印,论文50页以上的双面打印

4)图表应绘制于无格子的页面上

5)软件工程类课题应有程序清单,并提供电子文档

5.装订顺序

1)设计(论文)

2)附件:按照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次序装订

教研室(或答辩小组)及教学系意见

摘要

当前,各国政府大力推进纯电动汽车的研究与开发。随着纯电动汽车的大力发展,如何对高性能纯电动汽车快速高效的开发成为了新的课题。高性能纯电动汽车的研发,关键在于蓄电池技术、电机及其控制技术、电动汽车整车技术以及能量管理技术等多项电动汽车关键技术的发展。电机是电气驱动系统的核心, 电机的性能、效率及其控制技术直接影响电动汽车的性能。

因此,本论文以纯电动汽车为对象,利用仿真分析方法,对控制纯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系统的增量式PID控制算法相关理论与方法进行研究。本文通过对驱动电机进行比较研究,为在满足设计目标的条件下驱动电机的合理选型和参数的合理选择与匹配提供了依据;对驱动电机的数学模型进行分析,给出其转矩和运动方程、电压方程、磁链方程,以及不同坐标系下三相异步电动机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基于仿真软件MATLAB/Simulink,建立纯电动汽车异步电机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探讨该算法对三相异步电机控制的影响。

关键词:纯电动汽车;三相异步电机;PID控制算法;建模仿真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governments vigorously promote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pure electric vehicle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pure electric vehicles, how to develop the high performance of pure electric vehicles quickly and efficiently has became a new subjec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high performance of pure electric vehicle, the key li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battery technology, motor and its control technology, electric car vehicle technology and energy management technology. The motor is the core of electric drive system, performance, efficiency of the motor and its control technology directly affect the electric vehicle.

Therefore, the pure electric vehicle as the object, by using the method of simulation analysis and the control of pure electric vehicles drive motor system of the incremental PID control algorithm theory and method to study. Through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drive motor for reasonable selection of drive motor to meet the design goals of the reasonable selection and parameter and matching provides a basis; the driving motor mathematical model analysis, gives the torque and motion equations, voltage equation, flux equation, and different coordinate system three-phase asynchronous motor mathematical model. On this basis, based on MATLAB/Simulink simulation software, the establishment of pure electric vehicle induction motor control system simulation model and discuss the algorithm of three-phase asynchronous motor control effect.

Keyword: Pure electric vehicle; three-phase asynchronous motor; PID control algorithm;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

1.1 本课题主要研究的目的、意义 (1)

1.2 本课题主要研究的背景 (2)

1.2.1 电动汽车的发展概况 (2)

1.2.2 纯电动汽车驱动控制系统研究 (3)

1.3 驱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存在的问题 (4)

1.4 纯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的种类与比较 (5)

1.5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7)

第二章纯电动汽车驱动电机模型的建立 (8)

2.1 异步电机的物理模型 (8)

2.2 异步电机的数学模型. (10)

2.2.1转矩方程 (10)

2.2.2运动方程 (11)

2.2.3电压方程 (11)

2.2.4电动机的磁链方程 (12)

第三章 PID控制原理 (15)

3.1常规PID控制 (15)

3.2增量式 PID 设计 (16)

3.3 增量式PID控制在三相异步电机中的改进 (17)

3.3.1积分环节的改进 (17)

3.3.2微分环节改进 (17)

第四章纯电动汽车用交流异步电机矢量控制方法及仿真 (18)

4.1 MATLAB2013b软件介绍 (18)

4.2矢量控制原理和异步电机控制模型 (19)

4.3参数设置 (22)

4.4仿真结果分析 (22)

4.5结论 (23)

第五章全文总结与展望 (26)

5.1总结 (26)

5.2展望 (26)

致谢 (27)

参考文献 (28)

第一章绪论

1.1 本课题主要研究的目的、意义

目前,各国政府都在推进纯电动汽车的研究。随着纯电动汽车日益受到各界的关注,对高性能纯电动汽车的开发成为了新的研究重点。高性能纯电动汽车的设计,关键在于蓄电池技术、电机及其控制技术、电动汽车整车技术以及能量管理技术等电动汽车技术的研究。电机是驱动系统的心脏, 电机的性能及其控制技术直接影响电动汽车的性能。因此,在发展高性能和高效率电机的同时,加强其控制技术的研究,对提高纯电机汽车的性能将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的研究中,发现传统PID控制算法简单、鲁棒性好和可靠性高,不依赖于被控对象的精确模型,只需了解对象的响应特性就可通过仿真设计出相对应的控制器,因而它的设计方法不复杂,可行性高,从而较多的应用于工业过程控制,特别是适用在一些可以建立精确数学模型的控制系统中。

随着传统PID控制的应用日益增多,其不足的方面也日益突出,如PID控制器参数的整定问题等。当整定参数一旦收到确定,在整个PID控制过程中都将是一成不变的。而实际应用中,由于电机系统机理复杂,具有多输入、多输出的强耦合性、参数时变性和严重的非线性特性等,因此,采用常规PID 控制难以使电机系统获得满意的控制效果。与此同时,在纯电动汽车的设计周期中,由于计算机仿真技术可对各子系统设置的参数进行灵活修改,各个模块也可重复使用,从而可有效缩短纯电动汽车的研发周期、提升纯电动汽车的各种性能,并以此加快纯电动汽车的投入生产的日期。

因此,本论文以纯电动汽车为对象,利用仿真分析的方法,对纯电动汽车的整车及与电机控制的相关理论与方法进行了仿真研究,基于增量式PID控制算法,探讨该算法对三相异步电机控制的影响,论证该算法对提高三相异步电机励磁绕组所产生的磁链旋转质量,使其速度加快,及时跟随电机对转速的调节需求,有效地提高了电机的动态特性,对实现电机的良好控制有着良好的作用。同时,基于模糊PID的矢量控制方法,探讨对整车控制的影响,论证该方法提高整车对测试工况的跟随性、动力性和行驶稳定性,改善整车的动力性、运行效率以及能源经济性具有良好的作用。

1.2 本课题主要研究的背景

1.2.1 电动汽车的发展概况

电动汽车的发明与使用有一百多年的历史,Robert Davidsson于1873年发明了第1款的纯电动汽车,该电动汽车动力采用了不可充的化学电源作为动力电池。1882年,Ayrton 和JOHN Perry组装了第一辆以铅酸蓄电池为动力源的纯电动三轮车,标志着可循环充放电的化学电源动力纯电动汽车进入了真正的实用化阶段,这项关键技术的突破对于当时的电动汽车而言意义十分重大。随着石化燃料资源的逐渐枯竭和环境污染问题,内燃机汽车的固有缺陷和局限性问题,逐渐引发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由于以电力为主要动力的纯电动汽车电力来源的可持续性和对环境零排放的友好性,逐渐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掀起了研究热潮。

(1)电动汽车在国外的发展概况

从上世纪末开始,在工业方面有快速发展的的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对纯电动汽车的研究与开发来以此解决能源短缺、环境污染和气候变暖问题。美国拥有世界上规模较大的汽车生产商,例如通用汽车公司。与此同时,美国的汽车的生产量也日益增多。因此,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的研究是美国乃至许多发达国家科技战略的风向标,并为此投入巨额资金和人力研究纯电动车。为了使纯电动汽车在保持原有的绿色环保概念以外,在汽车性能方面更加出色,美国依次推出了PNGV、Freedom CAR、A VP 这三项计划。而在另一边的欧洲,法国政府也相继推出了“Predit 2002-2006”等补贴计划。日本由于其国土资源少,因此是能源短缺的工业大国,日本国相当的注重电动汽车事业的发展,同时日本在动力电池技术方面处于全球领先水平。1996年丰田公司推出了日本第一辆燃料电池电动车,并且从1997年开始量产混合动力方面的汽车,成为当时绿色能源技术领域和世界电动汽车产业化的领军企业。

目前各个发达国家政府相继推出多项政策大力扶持大型汽车生产商进行电动汽车的研究工作,同时也制定出多项环保和节能法规鼓励电动汽车的研发,采用税收优惠和政府补贴来促进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购买欲望。

(2)电动汽车在国内的发展概况

中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生产力,被称为“世界工厂”,由于工业的发展日益加快,环保问题也因此突显,所以我国对绿色环保的纯电动汽车的发展也是相当的重视。自1985年以来,我国开始重视电动汽车的发展。其中,在上海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有限公司和同济大学的合作下,燃料电池骄车研发在上海落下帷幕;依托清华大学和北京客车厂,燃料电池大客车的工作开展在北京;依靠东风电动汽车公司的发展,奇瑞和长安公司的加入,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在武汉正式开展了一系列的研发;由一汽集团和东风电

动汽车公司利用各自的底盘技术进行开发作为依托,把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地盘设计研发任务安排在武汉和长春;北京电动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和天津清远发电有限公司在北京和天津联合开发纯电动汽车。中国纯电动,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汽车的集成技术,电力系统集成技术、组件技术在政府的支持下,在技术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同时,中国正在建设中的专利战略和技术标准,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有了更加可靠地支持。

1.2.2 纯电动汽车驱动控制系统研究

电动机是电动汽车的心脏,电动机控制系统主要操作为:采用主动或被动,或两者相结合的方式,在电动机控制系统的控制下,使车辆上的动力电池高效率地转换为汽车在行驶中的动能,或将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减速制动的动能转化为可储存的电能,即实现电能-机械能和机械-电能的相互转换。因此,纯电动汽车的加速性、最高车速、行驶里程长度、爬坡性能、能量转换性能取决于其驱动系统的控制方案。

(1)国外纯电动汽车驱动控制系统研究现状

由于欧美和日本在较早发展了工业革命,因此在电动汽车领域方面早已经有了长久的系统研究,其相对的成果也领先世界各个发展中国家,这些成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方面,技术相对较成熟。国外几大著名的汽车制造商都在开展对纯电动汽车驱动控制系统的研究工作,如永磁同步电动机驱动控制系统(丰田)、EV1车型直流电机驱动控制系统(通用公司)。总体而言,在电机驱动控制系统领域,几大汽车制造商拥有比较丰富的经验,电机驱动控制器的硬件和软件开发较为完善、成熟度高和可靠性好。其产品的实际性能经受了市场的考验,研究和开发的驱动控制策略比较完善,其节能性好、驾驶性能优越。

第二方面,行业竞争与学习机制。在良好且具有极大潜力的纯电动车市场背景下,各个汽车企业都在投入研发、积极制造或者购买和纯电动车相关的汽车驱动控制系统。由于市场的推动,市场上提供驱动控制器的设计方案有很多种类型,如RICARDO,FEV,A VL以及其他企业,类似的公司有很多成功可借鉴的经验。

第三方面,驱动控制器设计的标准化。为提高发展效率,增加驱动控制器的通用性。逐渐制定标准,可以使全球汽车制造商不断的整合交流,如通用全球汽车制造商、半导体和软件系统公司、零部件供应商等共同建立了“汽车开放系统架构联盟”,形成了AUTOSAR标准。

(2) 国内纯电动汽车的驱动控制系统现状

目前,高校作为基础纯电动汽车驱动控制器的研究和开发的主要机构,但在国家“863”计划的实施下,高校与国内外企业合作交流,推动了纯电动汽车驱

动控制系统在国内的研究和发展。目前,国内整体发展水平与国外相比差距很大,尤其是创新水平不高和生产能力不足,国外驱动控制器相对国内成熟度高,国内企业在实际生产中大多喜欢国外公司生产的产品驱动控制器。同时,与驱动控制器的硬件配套的软件以及软件开发工具基本依赖国外进口。

1.3 驱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存在的问题

在车辆行驶过程中,驾驶员获取环境信息、车辆状况信息后,根据自己的驾驶经验,通过操纵系统,对车辆输入自己的驾驶指令,使车辆按照自己的意图行驶。在这里,把这样的一个系统称为人一车一路系统,如图1-1。

和传统燃油汽车一样,在电动汽车的行驶过程中,其动力输出也是通过加速踏板来控制的,从人的感官出发,驾驶员直观的控制对象并不是驱动系统输

出的动力,而是车辆行驶速度,如果车速不能达到驾驶员的预期车速,驾驶员

就会继续改变加速踏板位置,直至达到控制标为止。

图1-1人一车一路系

因此把电动汽车看作一个整体,以车辆行驶速度为最终的,控制目标,通过控制驱动系统的输出转矩来实现驾驶员的驾驶意图由车辆行驶平衡方程可

知,驱动系统的动力输出与车辆的行驶状态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在平直良好

路面、无风环境下,这种对应关系是一一映射的关系,驾驶员可以通过操纵加

速踏板控制驱动系统的动力输出,由于非线性因素对车辆行驶状况的影响,系

统必须采取闭环控制。因此,建立了如图1-2模型,以此作为电动汽车电机驱

动系统的控制模型即以实际车速与目标车速之间的偏差,作为输入量,其输出

为转矩给定值T g,矢量控制模块按照这个转矩给定值控制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

图1-2 电动汽车驱动系统控制模型原理图

由于数据库是不完善的,所以多多少少存在一些问题。目前,国内企业和研发机构的纯电动汽车在小批量生产科研和调试阶段,由于实验参数和基础数据库不完善,直接影响了纯电动汽车驱动控制器的设计水平,总体水平相对国外较低。其具体表现在。

第一,基于数据库不完善。由于研究时间有限和整体数据资源整合还在起步阶段,对于科研和研发至关重要的拘束数据库尚不完善。

第二,产品依赖国外技术,不利于工业化生产。纯电动汽车开发中,国内驱动控制器的软件和硬件大多依赖国外技术,国内技术机构仅仅在早期阶段研制,和实际生产应用缺乏经验,这些原因都不利于工业生产。

第三,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有待提高。我国数字集成芯片制造能力非常有限,技术不过关,生产能力不够。所以即使国内各研发机构和企业可以完成驱动控制器的设计与组装,但控制器的驱动程序的还需要改进,方向为提高可靠性和稳定性。

第四,驱动控制器的通用性、连续性和复用性比较差。目前,国内研发机构和企业在驱动控制器的设计制造中,各个标准的定义和规范都不相同的,导致产品的通用性、连续性、和复用性较差,只能自己小批量生产,无法大批量生产。

1.4 纯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的种类与比较

对纯电动车进行驱动,首先要了解驱动系统类型及其特点。一般来说,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主要按电动车驱动电动机分类,目前驱动电动机系统主要有几大类:直流型电动机(无刷直流,Brushless DC Motor和有刷直流,Brush DC motor)、异步电动机(Asynchronous motor)、磁阻开关电动机(Switched reluctance motor)和永磁同步电动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等。

不同的电动机驱动系统有不同的特点,在电动汽车驱动系统选型时,要考虑到这些不同特点以便满足电动车的设计要求。电动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对于不同的道路工况,经常性的启动、加速和减速、爬坡和急停等,这就要求驱动系统能很好的响应这些要求。对驱动系统基本要求主要在:第一,瞬时功率要大、带负载的启动性能好、抗过载能力强和寿命长;第二,可靠性要好,可适应苛刻环境下长寿命工作;第三,体积要小,重量要轻,以减轻整车重量,提高能量经济性指标,而以下是针对不同驱动系统电动机特点的控制方式:

(1) 直流电动机(DC Motor)

直流电动机的控制系统(DC Motor Control System)[6]由于其转速特性和机械特性可分为,电枢调压控制(Armature voltage control)、磁场控制(Magnetic field control)和电枢回路控制(Armature circuit control)。电枢调压控制是改变他励电

动机电枢端的电压来实现控制功能,可实现在宽广范围内的连续平滑速度控制,调速比可达 1:30。磁场控制是通过调节电机的励磁电流改变极磁通量来实现调速功能,该方法控制效率高,但调速比小(不超过 1:3)。电枢回路控制通过改变电枢回路的电阻来实现调速,该方法调速的机械特性较软,且电机运行不稳定,适用于要求不高的小型电机。

(2) 交流异步电动机(Asynchronous motor)

交流异步电动机也称三相异步电动机[6],采用旋转磁场与转子绕组相互作用产生交互电磁转矩,带动转子旋转,从而实现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异步电动机由于其实际可操作性较高一般在电动汽车上使用较多。异步电动机的控制系统(Asynchronous motor Control System)采用矢量控制(Vector control)和直接转矩控制(Direct Torque Control)的方式。矢量控制是基于矢量控制理论建立的交流电动机动态控制数学模型的控制方法,需要解耦定子电流成独立的磁链分量和转矩分量,对动态数模的准确度和算法精度要求高。其拥有宽广的调速范围、较快的响应速度、较高的精准控制和电机加速性能。直接转矩控制是将电机输出转矩作为控制对象,通过控制定子磁场向量来控制电机转速,不需要复杂准确的数学模型和矢量分解的坐标变换。具有控制精度较高、系统性能对转子参数呈鲁棒性和控制简便性能优越的特点。

(3) 开关磁阻电动机(Switched Reluctance Motor)

开关磁阻电动机[6]是一种让磁阻随转子磁极与定子磁极的中心线而变化,从而使定子绕组按一定的顺序通断,才会使保持电动机在控制状态下连续运行。该电动机具有结构简单,并且产量大,而且控制方便,与此同时可靠性高的特点,但也存在电动机的噪声大,和高严重的转矩脉动,非线性严重。这种类型的电机的电动汽车驱动,在目前很少使用电动汽车。主要研究方向是开关磁阻电机模型的研究。

(4) 永磁式同步电动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永磁同步电动机[6]由电枢铁芯和电枢绕组组成定子,转子由永磁体、转子铁芯和转轴构成,永磁体磁动势和电枢磁动势构成高磁通密度磁场驱动转子连续运行。通过合理设计磁场结构可获得很高的弱磁性能,由于在电动汽车的驱动方面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因此在电动汽车驱动系统上有一席之地。然而,它是运行在高速异步电动机相对比较复杂,还需要研究转子磁极位置。此外,存在成本高,永磁体逐渐退化问题。

通过对以上电机的比较得出:三相异步电动机具有体积小,价格低,维修方便,操作简单等优点,已成为首选,因此本文的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是使用三相异步电动机。

1.5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文以纯电动汽车为对象,利用仿真分析的方法,对纯电动汽车电机控制的相关理论与方法进行了仿真研究,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 通过对驱动电机进行比较研究,为在满足设计目标的条件下驱动电机的合理选型和参数的合理选择与匹配提供了依据;对驱动电机的数学模型进行分析,给出其转矩和运动方程、电压方程、磁链方程,以及不同坐标系下三相异步电动机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建立了电机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

(2) 对PID控制和矢量控制方法的相关理论与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基于模糊PID 的矢量控制方法,探讨对整车控制的影响,论证该方法提高整车对测试工况的跟随性、动力性和行驶稳定性,改善整车的动力性、运行效率以及对能源的经济性具有良好的作用;

(3) 基于系统仿真MATLAB/Simulink,对纯电动汽车异步电动机的控制系统建立仿真模型,基于增量式PID控制算法,探讨该算法对三相异步电机控制的影响,论证该算法对提高三相异步电机励磁绕组所产生的磁链旋转质量,使其速度加快,及时跟随电机对转速的调节需求,有效地提高电机的动态特性,对实现电机的良好控制有着良好的作用。

综上所示,本章对国内外电动汽车的发展,驱动控制系统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和概述,并对纯电动汽车的电机驱动系统的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同时,给出了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纯电动汽车驱动电机模型的建立

驱动电机及其控制技术是纯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之一,纯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与其它的电力驱动系统不同,它有其特殊的要求:

(1)要求能频繁的启动、停车、加速、减速,以及良好的扭矩控制动态性能;

(2)运行速度在一个更广泛的范围,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应该在恒转矩和功率区内工作,在同一时间内也要有更高的效率;

(3)在坏的工作环境时,要求工作可靠。

在设计纯电动汽车的电机驱动系统时,考虑纯电动汽车对其驱动系统的特殊要求,从而对于驱动系统来说,选择电机和设计变流器与控制器,都需应对这些特殊要求进行考虑。目前纯电动汽车按照电机种类划分,常用驱动系统可分为:交流感应电动机系统、永磁同步电机、直流电机和开关磁阻电动机系统四类。

各种控制算法应用于纯电动汽车驱动电机时,为了探讨控制算法对电机控制的影响,需对驱动电机进行相关的讨论,从而首先需选定纯电动汽车的驱动电机,再确定驱动电机控制的参数,最后建立其仿真的模型。

2.1 异步电机的物理模型

异步电机是一个高阶、非线性、强耦合的多变量系统,在研究其数学模型时所做的假设分别为:第一,忽略空间谐波,认为三相绕组对称,所产生的磁动势沿气隙圆周按正弦规律分布;第二,忽略磁路饱和影响,认为各绕组的自感和互感都是恒定的;第三,忽略铁芯损耗;第四,不考虑频率和温度变化对绕组电阻的影响。

图2-1为矢量控制中异步电机的物理模型。其中,定子三相绕组轴线A, B, C 在空间是固定的,以A轴为参考坐标轴,转子绕组a,b,c随转子旋转,转子a 轴和定子A轴之间的电角度 为空间角位移变量[1]。

图2-1 三相异步电机的物理模型

对于交流电机三相对称的静止绕组A ,B ,C ,通过三相平衡的正弦电流A i 、B i 、C i 时,所产生的合成磁动势是旋转磁动势F ,它在空间呈正弦分布,以同步转速ω顺着A-B-C 的相序旋转。

由电机学可知,在两相、三相、四相等多相对称绕组中通以多相对称电流时,都能够产生旋转磁动势,其中以两相最为简单,两相静止绕组α和β,它们在空

间互差90度,通以时间上互差90度的两相平衡交流电流αi 、βi ,也可以产生旋

转磁动势F ,该磁动势与三相对称的静止绕组A ,B ,C 所产生的磁动势的大小和转速都相等时,即认为二者是等效的。

两个匝数相等且互相垂直的绕组M 与T ,其中分别通以直流电流m i 和t i ,产生合成磁动势F ,其位置相对于绕组来说是固定的。让包含两个绕组在内的整个铁心以同步转速旋转,则磁动势F 自然也随之旋转起来,成为旋转磁动势。如果这个磁动势的大小和转速与三相对称的静止绕组A ,B ,C 所产生的磁动势的大小和转速都相等时,也认为二者是等效的。

根据旋转磁场等效的原则,经过三相两相变换和旋转变换等矢量变换,使三相交流电机的三相绕组和直流电机的直流绕组等效,从而能模拟直流电机控制转矩的方法对交流电机的转矩进行控制,这就是矢量变换控制。

按照上述分析,以产生同样的旋转磁动势为准则,三相坐标系下的A i 、B i 、

C i ,静止两相坐标系下αi 、βi 和旋转两相坐标系下的直流m i 和t i 是等效的。这样,

通过坐标变换,可以找到与交流三相绕组等效的直流电机模型[2]。

汽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漯河食品职业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2017 届) 设计(论文)题目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维护 系部汽车工程系 班级14汽修2 学生姓名张三 指导教师李参 二0一七年三月十五日 摘要 一台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维修率一直居高不下,往往会引起发动机其他构件损坏,特别是随着车辆行驶里程的增加,冷却系统的工作效率逐渐下降,对发动机的整体工作能力产生较大影响,对维护发动机常温下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论述了冷却系统的作用、组成、主要构造、工作原理、日常维护、故障的检测步骤和排除方法,同时论述了冷却系统系统化、模块化设计方法,以及冷却系统的智能控制。 关键词:冷却系统,冷却系统维护,温度设定点,冷却系统智能控制 目录 1 引言 (1) 2 冷却系的概述 (1) 3 风冷却系 (1) 4 水冷却系统的组成及维护 (2)

4.1 冷却介质 (3) 4.2 水泵 (4) 4.3 节温器 (4) 4.4 风扇 (4) 4.5 散热器 (5) 4.6 汽缸水套及其他密封装置 (5) 4.7 冷却系统智能控制 (5) 4.7.1 系统组成 (5) 4.7.2 单片机控制系统工作原理 (6) 4.7.3 单片机系统控制过程 (6) 5 冷却系统的检修 (7) 6 温度设定点 (7) 6.1 提高温度设定点 (8) 6.2 降低温度设定点 (8) 结论 (9) 参考文献 (10) 谢辞 (11)

1 引言 一台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维修率一直居高不下,往往会引起发动机其他构件损坏,特别是随着车辆行驶里程的增加,冷却系统的工作效率逐渐下降,对发动机的整体工作能力产生较大影响,冷却系统的重要性在于维护发动机常温下工作,尤如人体的皮肤汗腺,如果有一天,人体的汗腺不能正常工作,那么身体内的热量将无法散去,轻则产生中暑,重则休克。 2 冷却系的概述 冷却系的主要功用是把受热零件吸收的部分热量及时散发出去,保证发动机在最适宜的温度状态下工作。 冷却系按照冷却介质不同可以分为风冷和水冷,如果把发动机中高温零件的热量直接散入大气而进行冷却的装置称为风冷系。而把这些热量先传给冷却水,然后再散入大气而进行冷却的装置称为水冷系。由于水冷系冷却均匀,效果好,而且发动机运转噪音小,目前汽车发动机上广泛采用的是水冷系。 不论采何种方式冷却,正常的冷却系统必须确保引擎在各样行驶环境都不致过热。 3 风冷却系 风冷却系是利用高速空气流直接吹过气缸盖和气缸体的外表面,把从气缸内部传出的热量散发到大气中去,以保证发动机在最有利的温度范围内工作。 发动机气缸和气缸盖采用传热较好的铝合金铸成,为了增大散热面积各缸一般都分开制造,在气缸和气缸盖表面分布许多均匀排列的散热片,以增大散热面积,利用车辆行驶时的高速空气流,把热量吹散到大气中去。 由于汽车发动机功率较大,需要冷却的热量较多,多采用功率、流量较大的轴流式风扇以加强发动机的冷却。为了有效地利用空气流和保证各缸冷却均匀,在发动机上装有导流罩和分流板和气缸导流罩。 虽然风冷却系与水冷却系比较,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故障少,无需特殊保养等优点,但是由于材料质量要求高,冷却不够均匀,工作噪音大等缺点,目前在汽车上很少使用。

循迹小车的设计与制作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论文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1.此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取得的成果。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地方外,本文不包含他人或其它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与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2.本人完全了解学校、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与学院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此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学院可以将此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文。 3.若在大学学院毕业论文审查小组复审中,发现本文有抄袭,一切后果均由本人承担,与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无关。 4.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论文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布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论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成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论文中已明确的方式标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年月

关于毕业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所完成的论文及相关的资料(包括图纸、实验记录、原始数据、实物照片、图片、录音带、设计手稿等),知识产权归属华北电力大学。本人完全了解大学有关保存,使用毕业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存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纸质版或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或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毕业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任何复制手段保存或编汇本毕业论文。如果发表相关成果,一定征得指导教师同意,且第一署名单位为大学。本人毕业后使用毕业论文或与该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第一署名单位仍然为大学。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如下各项内容: 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采用影印、缩印、扫描、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或汇编本学位论文;学校有权提供目录检索以及提供本学位论文全文或者部分的阅览服务;学校有权按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学校有关数据库和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进行信息服务。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学校可以适当复制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用于学术活动。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毕业设计(论文)

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的设计与选型

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的设计与选型 全世界的汽车保有量和使用量的逐日增大,世界能源问题越来越突出,电动汽车方向逐渐出现并在汽车领域占有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人罗伯特就发明了一种将电动机、传动系统和制动系统融为一体的轮毂装置。该轮毂于1968年被通用电气公司应用在大型的矿用自卸车上。 相对与传动汽车、单电机集中驱动的汽车,轮毂电机式电动汽车具有以下优点:动力控制通过电子线控技术实现对各电动轮进行无级变速控制,以及各电动轮之间的差速要求,省略了传统汽车所需的波箱、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轴等;在电机所安装的位置同时可见,整车的结构变得简洁、紧凑,车身高降低,可利用空间大,传动效率高。容易实现各电动轮的电气制动、机电复合制动和制动能量回馈。底盘结构大为简化,使整车总布置和车身造型设计的自由度增加。若能将底盘承载功能与车身功能分离,则可实现相同底盘不同车身造型的产品多样化和系列化,从而缩短新车型的开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若在采用轮毂电机驱动系统的四轮电动汽车上导入线控四轮转向技术(4WS),实现车辆转向行驶高性能化,可有效减小转向半径,甚至实现零转向半径,大大增加了转向灵便性。(说起来很轻松,但是如果真正实现起

来,上面那段话恐怕十年之内都没办法产业化,比如机电复合制动,比如制动能量回馈,原理不难,难的是在技术、成本、产业、供应商等等条件都成熟起来之后......)1.电动汽车基本参数参数确定1.1 该电动汽车基本参数要求,如下表:1.2 动力性指标如下: 最大车速X;在车速=60km/h时爬坡度5%(3度);在车速=40km/h时爬坡度12% (6.8度);原地起步至100km/h的加速时间;最大爬坡度(16度);0到75km/h加速时间;具备2~3倍过载能力。2.电机参数设计一般来说,电动汽车整车动力性能指标中最高车速对应的是持续工作区,即电动机的额定功率;而最大爬坡度和全力加速时间对应的是短时工作区(1~5min),即电动机的峰值功率。2.1 以最高车速确定电机额定功率根据虽高车速计算电机功率时,不考虑加速阻力和坡道阻力,电机功率应满足:式中:电机输出功率,kw;传动系效率,取0.9;最大车重,取1400kg;滚动摩擦系数,取0.014;风阻系数,取0.33;迎风面积,取2.50㎡;最高车速,取100km/h。根据(1)(2)式,可以计算出满足最高车速时,电机输出额定功率为21.023kw[3]。2.2 根据要求车速的爬坡度计算 根据公式(4),其中在车速=60km/h时爬坡度5%可得:根据公式(4),其中在车速=40km/h时爬坡度12%可得: 根据(4)式,可以计算出满足车速为60km/h时,爬坡度为

汽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08汽车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设计时间:2010年10月25日-2011年5月25日 指导教师: 电话: E—mail: 一、目的 毕业设计与毕业实习论文是完成教学计划达到专科生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是教学计划中综合性最强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这项实践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思想、工作作风,提高学生的实际各项能力,提高毕业生全面素质。 毕业设计与毕业实习论文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在以下几方面的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 1、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3、书面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4、协作配合工作的能力. 二、对毕业学生的要求 1、学生在此期间应定期与指导教师联系,汇报设计进展情况; 2、及时将疑难问题请教指导教师; 3、严禁抄袭,否则毕业设计无成绩; 4、按要求在5月30日前上交论文给指导教师,过期不予答辩; 5、未按要求完成论文的学生不能毕业; 6、要求计算说明书计算准确、文字通顺、书写工整; 7、要求图纸、图面布置合理、正确清晰、符合制图标准及有关规定。 三、相关说明 1、每个学生必须独立完成毕业设计论文; 2、论文书写规范、文字通顺、图表清晰、测试数据完整、结论明确,论文后附参考文献名; 3、字数一般不少于4000字; 4、论文正文字体为小四号,用A4纸打印,装订成册。

五、成绩评定办法 参见毕业综合实践(毕业论文)成绩评定办法执行。 六、毕业论文的参考课题 可以结合本身工作性质,在提前告知指导教师并得到认可后,可自选题目。也可从以下(一)或(二)课题中任选一个课题: (一)毕业设计及论文的自选参考课题如下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方向和标题参考 一、某种车型某个系统(或总成)的结构特点和检修分析,如: 1、帕萨特B5轿车防抱死系统及其检修 2、汽车排放污染的控制技术 3、浅谈捷达轿车电控燃油喷射系统

关于电机的毕业设计

关于电机的毕业设计 【篇一:电机设计毕业论文】 目录 摘 要 ....................................................................................................... .. (1) abstract ............................................................................................. . (1) 第一章中小型电机设计概 述 ....................................................................................................... . (2) 1.1设计技术要 求 ....................................................................................................... .. (2) 1.2电机主要尺 寸 ....................................................................................................... .. (2) 1.3 绕组构及成原 理 ....................................................................................................... (4) 1.4主磁 路 ....................................................................................................... .. (4) 1.5电 抗 ....................................................................................................... (6) 1.6损耗与效 率 ....................................................................................................... (7) 1.7通风散 热 ....................................................................................................... . (7) 第二章三相异步电动机设计(y180l- 6/15kw) (9)

汽车座椅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有关汽车论文-有关汽车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我看:汽车与当今社会发展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10级地质7班 03210715 王建强 我们希望看到怎样的汽车社会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获悉,正在审议议程中的“十二五规划”(草案)提到,汽车工业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十二五”期间,中国汽车工业的努力方向是,建设原理创新、产品创新和产业化创新体系。重点突破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等关键零部件及动力总成管理控制系统。推广高效内燃机、高效传动与驱动、材料结构与轻量化、整车优化、普通混合动力技术,推动汽车产品节能。 “十二五规划”(草案)同样提到,将新能源汽车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开展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研发及大规模商业化示范工程,推进产业化应用。 类文明数千年,工业文明三百年。但是,能够被定义为《改变世界的机器》的惟有汽车。 汽车之于人类社会的好处,每个人无时无刻不在充分体会着、享受着;同时,自然和人类社会对汽车普及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却越来越不堪重负,汽车也就成了所谓“天使与魔鬼的结合体”。 汽车极大地方便了人类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等各种活动,节约时间、提高效率、方便出行、丰富生活、拉动经济……更有观点认为,汽车的广泛应用无异于缩小了地球,延长了人的生命——是为天使。 进入21世纪的10年间,当国人开始步入汽车社会,尚未及对这一“改变世界的机器”发出由衷的礼赞,汽车所带来的全球性问题几近不可调和:石油危机、环境污染、交通拥堵、事故频仍……很多由此产生的负面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有违汽车诞生的初衷,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相背离——是为魔鬼。 基于历史,直到汽车诞生整整一百年,我们才开始讨论要不要大规模地发展轿车产业。当年,发展轿车工业的最大利好消息是“汽车制造业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被写入“七五”计划。

电动汽车驱动电机匹配设计.

电动汽车驱动电机匹配设计 目录 1 概述 (1) 2 世界电动汽车发展史 (2) 3 电驱动系统的基本要求 (5) 3.1电驱动系统结构 (5) 3.2电机的基本性能要求 (6) 4 电动汽车基本参数参数确定 (7) 4.1电动汽车基本参数要求 (7) 4.2 动力性指标 (7) 5 电机参数设计 (7) 5.1 以最高车速确定电机额定功率 (7) 5.2 根据要求车速的爬坡度计算 (8) 5.3 根据最大爬坡度确定电机的额定功率 (9) 5.4 根据额定功率来确定电机的最大功率 (9) 5.5 电机额定转速和转速的选择 (9) 6 传动系最大传动比的设计 (10) 7 电机的种类与性能分析 (11) 7.1 直流电动机 (11) 7.2交流三相感应电动机 (11)

7.3 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 (11) 7.4 开关磁阻电动机 (12) 8 电机的选择 (13) 9 电机其他选择与设计 (15) 9.1 电机形状位置设计 (15) 9.2 电机冷却设计 (15) 10 总结与展望 (17) 10.1 总结 (17) 10.2 问题与展望 (17) 致谢 (18) 参考文献 (19) 1.概述 汽车工业在促进世界经济飞速发展和给人们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又展现出了其双刃剑的另一面,它将能源与环境问题推到了日益尴尬的处境。“能源、环境和安全”成为了21世纪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3大主题。其中,能源与环境问题作为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和制约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症结所在,更成为重中之重。电动汽车使用电能作为动力能源,而电能具有来源广、清洁无污染等特点。电动汽车被公认为21世纪重要的交通工具。 电动汽车是指汽车行驶的动力全部或部分来自电机驱动系统的汽车,它主要以动力电池组为车载能量源,是涉及机械、电子、电力、微机控制等多学科的高科技技术产品。按照汽车行驶动力来源的不同,一般将电动汽车划分为纯电动汽车(Pure Electric Vehicle,PEV)、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ybrid Electric Vehicle,HEV)、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Plug-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PHEV)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uel Cell Electric Vehicle,FCEV)4种基本类型。 自1881年法国电气工程师Gustave Trouve制造出首辆电动汽车开始,电动汽车经历了曲折起伏的几个发展阶段,其中的决定因素就是动力电池技术和人们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毕业设计(论文)(1)汇编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 题目:汽车润滑系统的常见故障及排除 指导教师:郭斌峰职称:老师 学生姓名:赵鑫学号:1302020157 专业:汽车运用技术 院(系):机电工程学院 答辩日期:2016年6月01日 2016年6月01日

摘要 发动机的润滑是由润滑系来实现的。润滑系的基本任务就是将润滑油不断地供给各零件的摩擦表面使其润滑,减少零件的摩擦和磨损。润滑系虽然不参加发动机能量转换,却能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使其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作为汽车业维修人员,我们应该知道润滑系的组成和功用,并应对润滑系的常见故障现象、故障部位、故障的检测、诊断和排除有一定的认识,明确其检测和诊断的基本思路。本设计讲述了发动机润滑系的组成与功用,润滑方式,机油的使用性能,润滑系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以及普桑的维修案例。随着汽车科技的发展,汽车的结构越来越复杂。我们只有掌握更多的知识和实践经验,才能更好地运用检测仪器快速准确地查找汽车的故障原因,并把故障排除。 关键词:润滑系,功用,故障排除,维护

目录 第一章概述 1.1 润滑系的概述 (1) 1.2 发动机润滑方式 (1) 1.3 发动机润滑系的油路 (2) 1.4发动机润滑系的组成 (3) 1.5 润滑系的主要部件 (3) 1.5.1 机油泵 (3) 1.5.2 安全阀 (5) 1.5.3 机油滤清器 (5) 1.5.4 机油散热器 (6) 1.5 .5曲轴箱通风 (6) 第二章润滑剂 (7) 2.1润滑剂的分类和作用 (8) 2.2润滑油的使用特性及机油添加剂的性能 (8) 2.2.1机油的使用特性 (8) 2.2.2 机油添加剂的作用 (8) 2.3机油的更换及注意事项 (9) 第三章润滑系常见故障的诊断 (9) 3.1机油压力过低 (9) 3.2机油压力过高 (10) 3.3机油消耗过多 (11) 第四章普桑润滑系故障维修实例 (13) 4.1 机油报警灯闪亮,报警器响 (13) 4.2机油警报器响个不停 (13)

带式电动机的设计毕业论文

带式电动机的设计毕业论文 1 绪论 1.1课题研究意义 带式输送机是一种摩擦驱动以连续方式运输物料的机械。主要由机架、输送带、托辊、滚筒、紧装置、传动装置等组成。它可以将物料在一定的输送线上,从最初的供料点到最终的卸料点间形成一种物料的输送流程。它既可以进行碎散物料的输送,也可以进行成件物品的输送。除进行纯粹的物料输送外,还可以与各工业企业生产流程中的工艺过程的要求相配合,形成有节奏的流水作业运输线。 在现代散装物料的连续输送中,带式输送机是主要的运输设备,适用围相当广泛。具有运输成本低、运量大、无地形限制及维护简便等优势。在采矿、冶金、港口、码头等工矿企业越来越显现其重要的作用,并且随着现代工业规模的扩大和技术的发展,带式输送机也随之向长距离、大运量、大型化方向发展,尤其在煤炭等采矿业的散装物料输送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 [1] 凡倾角大于4度的上运带式输送机均需要安装逆止器,以防由于各种原因而停料停车时,输送机的物料由于自重而带动输送带下滑并反转,如不及

时停机就会出现飞车、滑料等事故。[2] 逆止器是一种用于上运带式输送机以防止输送机倒转的机械装置,有时输送机在停电或驱动机构发生机械故障时,输送机的物料及输送带会因重力作用向后倒转。逆止器一般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非接触式逆止器,另一种是接触式逆止器。安装相对配合的逆止器在上运带式输送机上,可以阻止输送机的输送带倒转,也不会让物料在输送机尾部堵住,使输送带损坏和发生不必要的安全事故。目前国对于逆止器的产品质量检验,现有的性能试验方法和手段还不够完善,试验装置也相对落后,部分项目还无法进行完整的试验。尤其是作为综合考核逆止器性能的寿命试验,依据标准要进行510次逆止试验,由于作用力矩大,试验时间长,目前国该项性能试验所能进行的最 ?。随着大倾角上运带式输送机在煤矿大逆止器额定逆止力矩为100000N m 的使用越来越多,大力矩的逆止器在煤矿的使用也越来越广。 因此,为保证带式输送机的安全生产,逆止器在带式输送机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带式输送机的保险装置,它的性能测试直接关系到带式输送机的安全性,对逆止器综合性能试验方法进行研究,并为建立一套能够对其各项性能进行全面、综合实验的装置具有重要的意义。 1.2非接触逆止器简介 1.2.1非接触式逆止器工作原理 非接触式逆止器工作原理如图1.1所示,在逆止器部,有多个异形块分布在由、外圈所形成的滚道中,当圈正向运转时,带动异形块一起旋转,当

关于汽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 (说明书) 题目: 姓名: 编号: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年月日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姓名 专业汽车运用技术 任务下达日期年月日设计(论文)开始日期年月日设计(论文)完成日期年月日设计(论文)题目: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及对策 A·编制设计 B·设计专题(毕业论文) 指导教师 系(部)主任 __年__月__日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记录 机械工程系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学生于年月日 进行了毕业设计(论文)答辩。 设计题目: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及对策 专题(论文)题目: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及对策 指导老师: 答辩委员会根据学生提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材料,根据学生答辩情况,经答辩委员会讨论评定,给予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成绩为。 答辩委员会人,出席人答辩委员会主任(签字): 答辩委员会副主任(签字): 答辩委员会委员:,,,,,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评语 第页 共页学生姓名:专业汽车运用技术年级 09 级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评阅人: 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成绩: 系(科)主任:(签字)年月日毕业设计(论文)及答辩评语:

摘要 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以GDP近两位数的实际增长速度成为全球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报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中国经济将有更多增长机会,但其各部分增长差异各有不同。入世后中国必须承担降低关税、开放服务领域、减少或取消限制外商投资某些行业的规定等义务。从现有的保护壁垒和行业全球化程度来看,中国的汽车行业将是受入世冲击最大的行业。 2002年中国汽车工业面对加入WTO 后的冲击,凭借巨大的、迅速发展的市场,低廉的劳动力,完整的、较强的制造业配套能力,较强的、较完备的技术开发体系,迅速发展。但是,中国汽车工业从整体上看,仍然是一个国际竞争力较弱的产业。中国汽车工业逐步从制造、研究开发、销售服务、汽车信贷等方面全面融入世界汽车工业体系。通过使自身全面融入世界汽车工业体系,中国汽车工业将获得更加迅速的发展,并且逐步成为世界汽车工业的主要制造基地。但由于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具有种种有利条件,中国汽车工业有可能最终成为具有独立开发能力、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产业。 关键字: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趋势,对策 Abstract Since the 1990s, China with the actual near double-digit GDP growth rate as a global economic growth is one of the fastest. 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of the state council research report, after joining theWTO, China's economy will have more growth opportunities, but the growth potential of its components are all have differences. After WTO entry China must assume reduced tariffs, open service field, reduce or eliminate restricted the provisions of foreign investment certain industries such obligations. From the existing barriers and industry globalization intensity, China's auto industry will be the biggest impact by WTO industry.

电机设计毕业论文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1) 第一章中小型电机设计概述 (2) 1.1设计技术要求 (2) 1.2电机主要尺寸 (2) 1.3绕组构及成原理 (4) 1.4主磁路 (4) 1.5电抗 (6) 1.6损耗与效率 (7) 1.7通风散热 (7) 第二章三相异步电动机设计(Y180L-6/15KW) (9) 2.1电机主要尺寸及绕组设计 (9) 2.2电磁计算步骤与程序 (9) 第三章电机优化设计方案 (28) 3.1相关理论分析 (28) 3.2电磁调整方案 (28) 第四章 AUTOCAD简介及其绘图 (30) 4.1A UTO CAD简介 (30) 4.2A UTO CAD的基本功能 (30) 4.3A UTO CAD绘图 (31) 总结 (32) 参考文献: (32) 附录(Ⅰ)外文资料原文及译文 (34) 附录(Ⅱ)三设计方案结果 (39)

三相鼠笼式异步电动机设计(Y180L-6 /15kW)专业:电气工程极其自动化学号:02131107 学生姓名:刘常洲指导老师:肖倩华 摘要 异步电机是工农业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电机。其性能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在文章中简要介绍了异步电机设计的基础知识,阐述了中小型电机的设计方法与步骤,介绍了电磁设计的步骤与计算程序,也述及电机的优化设计。 电磁设计是根据设计技术要求确定电机的电磁负荷,计算转子、定子冲片和铁心各部分尺寸及绕组数据,进而核算电机各项参数及性能,并对设计数据做必要的调整,直到达到设计要求。本文也简单介绍了AutoCAD 绘图的基础知识。 关键词:异步电机电磁计算 The design of the Three-phase squirrel cage induction motor (Y180L-6 /15kW) Abstract The induction motor is the most widespread electrical machinery in the industry and agriculture production . Its performance enhancement has the vital significance. In this article , the elementary knowledge of the induction motor designs is Briefly introduced, the method and the step of the middle and small scale electrical machinery design is also elaborated, the electromagnetism design step and the design computational procedure is introduced, the optimized design of the electrical machinery is also mentioned. The electromagnetism design is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ation of designs to determine the electromagnetism load, calculates each part of sizes of the rotor、 the stator piece and iron core and the winding data, then calculates each parameter an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electrical machinery, and to make the essential adjustment to the designs data, until meets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AutoCAD cartography elementary knowledge is also simply introduced in this article. Keywords:induction motor electromagnetism computation

汽车悬架设计毕业论文

汽车悬架设计毕业论文 目录 摘要............................................................ a 目录............................................................ I 绪论 (1) 1.1汽车悬架概述 (1) 1.2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2) 1.3 毕业论文研究容 (2) 第2章汽车悬架概述 (3) 2.1悬架基本概念 (3) 2.1.1悬架概念 (3) 2.1.2悬架最主要的功能 (3) 2.1.3悬架基本组成 (3) 2.1.4悬架类型 (4) 2.2悬架系统研究与设计的领域 (4) 2.3悬架设计要求 (4) 2.4悬架的主要特性 (5) 2.4.1 悬架的垂直弹性特性 (5) 2.4.2 减振器的特性 (6) 2.5 本章小结 (6) 第3章悬架对汽车主要性能的影响 (7) 3.1悬架对汽车平顺性的影响 (7)

3.1.1悬架弹性特性对汽车行驶平顺性的影响 (7) 3.1.2悬架系统中的阻尼对汽车行驶平顺性的影响 (10) 3.1.3非簧载质量对汽车行驶平顺性的影响 (11) 3.1.4改善平顺性的主要措施 (12) 3.2悬架与汽车操纵稳定性 (12) 3.2.1 汽车的侧倾 (12) 3.2.2侧倾时垂直载荷对稳态响应的影响 (14) 3.3本章小结 (16) 第4章悬架主要参数的确定 (17) 4.1 悬架静挠度的计算 (17) 4.2 悬架动挠度的计算 (17) 第5章双横臂独立悬架导向机构的设计 (19) 5.1 导向机构设计要求 (19) 5.2导向机构的布置参数 (19) 5.2.1侧倾中心 (19) 5.2.2侧倾轴线 (20) 5.2.3纵倾中心 (20) 5.2.4悬架横臂的定位角 (21) 5.2.5纵向平面上、下横臂的布置方案 (21) 5.2.6横向平面上、下横臂的布置方案 (22) 5.2.7水平面上、下横臂摆动轴线的布置方案 (23) 5.2.8上、下横臂长度的确定 (24)

电机设计毕业论文

v .. . ..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1) 第一章中小型电机设计概述 (2) 1.1设计技术要求 (2) 1.2电机主要尺寸 (2) 1.3绕组构及成原理 (4) 1.4主磁路 (4) 1.5电抗 (6) 1.6损耗与效率 (7) 1.7通风散热 (7) 第二章三相异步电动机设计(Y180L-6/15KW) (9) 2.1电机主要尺寸及绕组设计 (9) 2.2电磁计算步骤与程序 (9) 第三章电机优化设计方案 (29) 3.1相关理论分析 (29) 3.2电磁调整方案 (29) 第四章AUTOCAD简介及其绘图 (31) 4.1A UTO CAD简介 (31) 4.2A UTO CAD的基本功能 (31) 4.3A UTO CAD绘图 (32) 总结 (33) 参考文献: (33) 附录(Ⅰ)外文资料原文及译文 (35) 附录(Ⅱ)三设计方案结果 (40)

三相鼠笼式异步电动机设计(Y180L-6 /15kW)专业:电气工程极其自动化学号:02131107 学生:常洲指导老师:肖倩华 摘要 异步电机是工农业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电机。其性能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在文章中简要介绍了异步电机设计的基础知识,阐述了中小型电机的设计方法与步骤,介绍了电磁设计的步骤与计算程序,也述及电机的优化设计。 电磁设计是根据设计技术要求确定电机的电磁负荷,计算转子、定子冲片和铁心各部分尺寸及绕组数据,进而核算电机各项参数及性能,并对设计数据做必要的调整,直到达到设计要求。本文也简单介绍了AutoCAD 绘图的基础知识。 关键词:异步电机电磁计算 The design of the Three-phase squirrel cage induction motor (Y180L-6 /15kW) Abstract The induction motor is the most widespread electrical machinery in the industry and agriculture production . Its performance enhancement has the vital significance. In this article , the elementary knowledge of the induction motor designs is Briefly introduced, the method and the step of the middle and small scale electrical machinery design is also elaborated, the electromagnetism design step and the design computational procedure is introduced, the optimized design of the electrical machinery is also mentioned. The electromagnetism design is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ation of designs to determine the electromagnetism load, calculates each part of sizes of the rotor、the stator piece and iron core and the winding data, then calculates each parameter an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electrical machinery, and to make the essential adjustment to the designs data, until meets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AutoCAD cartography elementary knowledge is also simply introduced in this article. Keywords:induction motor electromagnetism computation

汽车变速器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论文 汽车变速器 English title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汽车毕业设计论文

摘要 去年以来,我国专用车市场取得较好的经营业绩,全国395家改装车企业改装汽车23.06万辆,销售23.05万辆。自卸汽车27125辆,占总量的11.76%。随着国内基础设施建设需要不断增加,自卸车产量近年来一直保持较高产销量,在专用车综合产量中保持第一位置,但在种类、型式、材料运用方面与国外还有一定的差距。 本文首先对自卸车的设计特点以及国内外发展现状做了相关的概述。接着,从车厢的设计、举升机构的设计、取力器的设计等方面进行了EQ3090自卸车的总体设计,并对主车副车架进行了改装与设计。对整个EQ3090自卸车的外廓尺寸、轮距与轴距尺寸、前悬后悬以及整车的装载质量、整备质量、总质量和轴载质量进行了相关的计算与设计。 关键字:自卸汽车总体布置设计副车架轴载质量举升机构

Abstract Since last year, our country Special Purpose Vehicle industry is in the boom, with 395 car refit enterprise all around the country refitting 230.6 thousand cars, selling 230.5 thousand. auto unload vehicle the 27125 car, account for 11.76% of total deal.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foundation facilities, in recent years auto unload vehicle yield has been keeping in higher production & sales, remains in the first place in Special Purpose Vehicle production. However, in aspects of category, pattern, material application, compared with foreign countries there is still a long way to go. In this paper, firstly, I made a general about the auto unload vehicle design and its development domestic and abroad. Then, at the point of compartment, rising organization etc, I started the design of the EQ3090 auto unload vehicle. Also, I refit and designed the vice-car stalk. To whole EQ3090 the lading quantity, reorganization quantity, measure, tread, wheelbase, forward suspension behind,proceeded the related calculation and design. Key words: auto unload vehicle total arrangement vice-car stalk raising organization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