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洛伦兹变换的提出

洛伦兹变换的提出

洛伦兹变换的提出
洛伦兹变换的提出

洛伦兹变换的提出

背景

由于光现象和电磁现象在本质上的统一,所以当把麦克斯韦的电磁场方程推广到运动物体时,同样存在着穿行于以太中的物体在多大程度上携带以太一同前进的问题。麦克斯韦虽然没有明确论述过这一问题,但由于在他的方程组中出现的真空中的光速c是由真空磁导率μ0和电

容率ε0决定的常数,即c=1/,这表明电磁场方程仅对相对于以太静止的惯性系才有效。这意味着麦克斯韦的理论隐含着物质和以太一起运动的假定。

1890年,赫兹把麦克斯韦的电磁场方程做出整理并推广到包含运动物体的情形中。他继承了麦克斯韦的思想,第一个明确地把以太全部被运动物质拖曳的假说应用于电磁场方程。不过,由于赫兹假定以太同物体总是相对静止的,牛顿力学中的相对性原理也可以推广到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中。赫兹的这一理论由于其本身的困难和赫兹的早逝而未得到发展。

荷兰物理学家洛伦兹于1892年提出的经典电子论,把电磁场中的物质看作是由弥散在以太中的带正电和负电的粒子组成;他希望由物质中带电粒子的运动与和它相关联的电磁场的相互作用,导出物质的电磁性质。鉴于菲涅耳的光以太理论的成功,洛伦兹做出了与赫兹相反的假定,即以太在空间中是静止的,完全不被运动物质所拖曳。但是,对于洛伦兹理论来说,它只是证明了在v/c的一次项时电磁现象与光现象仅与物体的相对以太平动有关,因为以太是绝对静止的。而对于1887年迈克耳孙和莫雷所做出的涉及到v/c的二次方的实验,洛伦兹的新理论还不能做出解释。

发现过程

为了解决迈克耳孙-莫雷实验中的困难,洛伦兹在1892年晚些时候发表的《论地球和以太的相对运动》中,提出了著名的“收缩假说”。在他之前,1889年爱尔兰物理学家菲兹杰拉德(G.Fitzgerald,1851—1901)就已提出过相似的设想。菲兹杰拉德认为,如果物质是由带电粒子组成的,相对于以太静止的量杆的长度将由粒子间取得的静电平衡决定;当量杆相对于以太运动时,组成量杆的带电粒子将会产生磁场,从而改变粒子之间的平衡间隔,量杆就会缩短;缩短的程度将取决于物体运动速度与光速的比,即(1-v2/c2)1/2,现在洛伦兹也独立地提出,“只要假定处于地球运动方向的那个臂比另一臂缩短L v2/2c2,……迈克耳孙实验就能够得到圆满的解释。”同时他还描述了收缩的物理过程:“只要我们假定分子力也像电力和磁力那样是通过以太传递的,那么平移很可能影响两个分子之间的作用,其方式有点类似于荷电粒子间的吸引和排斥”。“分子位移自然会引起分子的自动重新分布,从而导致在运动方向上按1:(1-v2/2c2)比例收缩。”在运动方向上的这种长度收缩,适足抵消由经典的速度合成公式计算出来的时间延迟,这就解释了以太漂移实验的零结果。

不过,洛伦兹的收缩假说只涉及到的这种二阶效应,对菲涅耳早就得出的在v/ c的一阶效应范围内不可能发现以太风的结果无法做出解释。1895年,洛伦兹在《运动物体中电现象和光现象的理论研究》的著作中,对无源麦克斯韦方程组施加一种修改的伽利略变换,其中的时间t变为“当地时间”t'=t-(v/c)2X,同时电场E和磁场B变换为E'= E+ v×B/c,B'= B-v×E/c,使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形式保持不变。说明只是考虑到v/c 的一阶范围,用运

动物体的光学或电磁学实验都无法检测到物体相对于静止以太系的速度。在洛伦兹的这个理论中,通过变换得到的t'被看作是非物理的“当地时间”,而真实的时间仍然是t;E'与B'也不是真实的物理量,只是某种辅助量。另外,一阶效应不出现是用新提出的一种对速度v线性相关的变换不变性来解释的,而二阶效应不出现则完全撇开这种不变性,需要回到伽利略变换,再引进收缩假说才能得到解释。这种人为性和逻辑上的不自洽性,使这套理论显得很不自然。法国科学家彭加勒就提出批评说,收缩假说完全是为了解释迈克耳孙-莫雷实验的零结果而提出的一种“特设假定”,难道将来实验做到v/ c的更高阶次时,又要做出新的什么假定吗?

塞曼效应和电子的发现,给洛伦兹理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转机。1896年,洛伦兹的学生塞曼(P. Zeeman,1865—1943)发现了在外磁场中钙原子光谱线的三重分裂。洛伦兹从物质中带电粒子的弹性振动受到磁场的影响,算出有与磁场方向平行的一种振动以及与磁场方向垂直的两种振动,解释了原来的单频率分裂为三重频率。并且由计算出的裂距同实验数据比较而定出的带电粒子的荷质比e/m,又与J·J·汤姆孙当时测定的电子荷质比相符合。这个成功肯定了介质里参与同电磁场相互作用的就是“电子”,因而就为洛伦兹进一步发展他的“电子论”提供了根据。

在1889年发表的《简化理论》和1904年发表的《以小于光速的任意速度运动的系统的电磁现象》的论文里,洛伦兹把他的收缩假说进行数学处理并作出系统和严密的阐述。他假设,当电子在以太中运动时,电子将从圆球变为短轴沿运动方向的椭球。对于电荷体系来说,相对于以太的运动将会改变各电荷间的电相互作用,使电荷间的纵向距离减小;在不带电粒子之间以及不带电粒子和带电粒子之间作用着的力,也会由于相对于以太的运动而有所改变。因此,由上述各类粒子组成的一切物体,都会发生沿运动方向的收缩。他发现,只要假设有相对运动的参照系之间存在一定的数学转换关系,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形式对于静止的参照系和对于匀速运动的参照系就会保持不变。具体地说,就是在他原先提出的“修改的伽利略变换”里的x和t的变换公式里,加上一个因子

=1/

即X'=bX,y'=y,z'= z,

同时对电场和磁场的变换式也作了相应的修改。于是,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形式就可基本上保持不变。洛伦兹指出,根号因子的加入,正好相当于在解释迈克耳孙—莫雷实验的结果时所作的收缩假说。他宣称,根据这一变换,不仅能解释v/ c的二阶效应,而且能解释任意阶的以太漂移实验的零结果。这一组时空坐标变换式,就是著名的“洛伦兹变换”。

意义和影响

洛伦兹变换统一了洛伦兹以前对一阶效应和二阶效应分别作出的特定解释,因而更具有普遍性了。根据洛伦兹的理论,静止时为球形的电子,运动时在纵向经受收缩,由此可计算出电子的纵质量和横质量:

式中e为电子的电量,R为假设的电子半径。在此之前,人们千方百计地用以太的力学模型来导出电磁现象;现在却反了过来,居然从电磁学得到了电子的力学质量,而且完全是一种电磁质量;特别是洛伦兹得到的横质量公式的形式,同后来定义的相对论质量相同。这表明,洛伦兹的电子论确实取得了不少重要的成果。但是,他却坚信绝对参照系的存在;他关心的只是从

这个假想的静止以太坐标系出发得出坐标变换,以保证麦克斯韦方程组形式上的不变;变换到新坐标系里的“有效坐标”x'和“当地时间”t'也不具有真实的意义,只是一些假想的辅助概念。所以,洛伦兹所坚持的仍然是类似于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在他的理论中,坐标变换的意义是不清楚的,而且带有人为穿凿的明显痕迹。

改变句式的六种题型

改变句式专题 要求:改变句式就是在保持原来内容不变的前提下,把句子的表达形式按一定的要求从一种形式改变为另一种形式的练习。类型有以下六种:(一)陈述句、“把”字句、“被”字句的变换 1、陈述句改为“把”字句、“被”字句。 首先在陈述句中找对动作的主语(动作发起者)和宾语(动作接受者),然后放于“把”或“被”字的两边,“把”字句:原主语+把+原宾语+动作词语,“被”字句:原宾语+被+原主语+动作词语。注意:各自的定语要带走,状语位置想一想,可做适当修改。例题: ①刘艳认真地做完了老师布置的作业。 →老师布置的作业被刘艳认真地做完了。(被字句) →刘艳认真地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做完了。(把字句) (在这里,修改成“把”字句时要注意状语的位置,因为“把……”是一个完整的动作,所以“认真地”要放在把字的前面,而不能放到“做完” 的前面。) ②激流冲跑了那块人们洗衣服用的礁石。 →那块人们洗衣服用的礁石被激流冲跑了。(被字句) →激流把那块人们洗衣服用的礁石冲跑了。(把字句) ③詹天佑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提前完成了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 →一个又一个困难被詹天佑克服了,提前完成了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 (被字句) 2、“把”字句和“被”字句的互改 “把”字句和“被”字句互改,关键是互换主语(动作发起者)和宾语(动作接受者)的位置,同时互换“把”字和“被”字,定语跟着跑,可适当修改。 例题: ①山川、田野、村庄被白茫茫的大雪笼罩着。(被字句) →白茫茫的大雪把山川、田野、村庄笼罩了起来。(把字句)

(改成“把”字句后,“笼罩着”读着不顺,所以需要在不改句意的基础上修改。) ②这就是人们为什么把及时的大雪称为“瑞雪”的道理吧。(把字句) →这就是为什么及时的大雪被称人们称为“瑞雪”的道理吧。(被字句)(在一个大的句式下改里面的把字句为被字句,修改时不能丢掉大句式。) ③小草被人们叫做大力士,那是因为它有一种看不见的生命力。(被字 句) →人们把小草叫做大力士,那是因为小草有一种看不见的生命力。(把字句) (原句改成把字句后,主语换了,所以后面的代词要换成原来的名词。)(二)肯定句与否定句的变换 同一个句子既可以用肯定句来表示,也可以用否定句来表示。从语意轻重上说,单重否定句最轻,肯定句较重,双重否定句最重。 A、肯定句变为单重否定句 将肯定句变成否定句不能是只在句子中加入否定词即可,关键是要在理解句子的意思后加上否定词,不能改变句子意思。其方法是先找出谓语的反义词,然后再否定这个反义词。 例:经过努力,这些问题是容易解决的。(肯定句) 经过努力,这些问题是不难解决的。(否定句) B、肯定句变为双重否定句 由肯定句变成双重否定句或否定的反问句时,千万不要把句子说反了,须知:双重否定表肯定,三重否定表否定。负负得正。 ①具有两个否定词,方法是在谓语动词前面加上两个否定词如:不…… 不……,没有……不,……无不……,非……不……,……不曾 不……,……不能不……,……不会不……,……不得不……等,但 要注意根据句子的感情色彩来选择。 如:他今天一定来。→他今天不会不来。(这句话是他本身的意愿)他今天一定得来。→他今天不能不来。(这里是因为外在因素)

洛伦兹变换的详细推导6

第三节 洛伦兹变换式 教学内容: 1. 洛伦兹变换式的推导; 2. 狭义相对论的时空观:同时性的相对性、长度的收缩和时间的延缓; 重点难点: 狭义相对论时空观的主要结论。 基本要求: 1. 了解洛伦兹坐标变换和速度变换的推导; 2. 了解狭义相对论中同时性的相对性以及长度收缩和时间延缓概念; 3. 理解牛顿力学中的时空观和狭义相对论中的时空观以及两者的差异。 三、洛伦兹坐标变换的推导 ()()????? ??? ???--='='='--=' 222 11c v c vx t t z z y y c v vt x x 或 ()()? ???? ??? ?? ? -'+'='='=-'+'=2 22 11c v c x v t t z z y y c v t v x x 据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来推导洛仑兹变换式。 1. 时空坐标间的变换关系 作为一条公设,我们认为时间和空间都是均匀的,因此时空坐标间的变换必须是线性的。 对于任意事件P 在S 系和S '系中的时空坐标(x ,y ,z ,t )、(x ',y ',z ',t '),因S ' 相对于S 以平行于 x 轴的速度v 作匀速运动,显然有y '=y , z '=z 。 在S 系中观察S 系的原点,x =0;在S '系中观察该点, x '=-v t ',即x '+v t '=0。因此x =x '+v t '。 在任意的一个空间点上,可以设:x =k (x '+v t '),k 是—比例常数。 同样地可得到:x '=k '(x -v t )= k '(x +(-v )t ) 根据相对性原理,惯性系S 系和S '系等价,上面两个等式的形式就应该相同(除正、负号),所以k =k '。

四年级语文句子变换7种类型

句式变换 一、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精讲: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 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 2、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 3、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 4、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如:雷锋叔叔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改反问句时,将肯定词“是”改为否定词“不是”,在句首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这样,改成的反问句是:难道雷锋叔叔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 又如:我们不能浪费时间。在改反问句时,将否定词“不能”改为肯定词“能”,再在“能”前加上“怎么”,句尾加上“呢”,句号改为问号。改成的反问句是:我们怎么能浪费时间呢? 如:见到同学有难,我们怎能不帮忙呢?(见到同学有难,我们必须[一定、应该]要帮忙。) 二、肯定句变成双重否定句。如:谁都热爱自己的祖国。(谁都不会不热爱自己的祖国。) 三、双重否定句变成肯定句。如: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李博士只得停止工作。) 四、难度稍大的把字名改成被字句,或被字句改成把自己。 如:自古以来,人们把钱江大潮称为天下奇观。(自古以来,钱江大潮被人们称为天下奇观。) 五、变换语序,意思不变。 如:“看,孔雀开屏啦!”她兴奋地说。(她兴奋地说:“看,孔雀开屏啦!”) 六、换种说法意思不变。(非……不可……的运用) 如:我一定要把这件事做好。(我非把这件事做好不可。) 七、直接引述与第三人称转述。 句式变换练习题 一、把下面的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1、这个真实的故事使我深受感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不能辜负老师对我们的殷切希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不能做损人利己的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春风吹绿了田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狭义相对论推导详细计算过程

狭义相对论 狭义相对论基本原理: 1. 基本物理定律在所有惯性系中都保持相同形式的数学表达式,因此一切惯性系都是等价 的。 2. 在一切惯性系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率都等于c ,与光源的运动状态无关。 假设S 系和S ’系是两个相对作匀速运动的惯性坐标系,规定S ’系沿S 系的x 轴正方向以速度v 相对于S 系作匀速直线运动,x ’、y ’、z ’轴分别与x 、y 、z 轴平行,两惯性系原点重合时,原点处时钟都指示零点。 Ⅰ洛伦兹变换 现假设,x ’=k(x-vt)①,k 是比例系数,可保证变化是线性的,相应地,S ’系的坐标变换为S 系,有x=k(x ’+vt) ②,另有y ’=y ,z ’=z 。将①代入②: x=k[k(x-vt)+vt ’] x=k^2*(x-vt)+kvt ’ t ’=kt+(1-k^2)x/kv 两原点重合时,有t=t ’=0,此时在共同原点发射一光脉冲,在S 系,x=ct ,在S ’系,x ’=ct ’,将两式代入①和②: ct ’=k(c-v)t 得 ct ’=kct-kvt 即t ’=(kct-kvt)/c ct=k(c+v)t ’ 得 ct=kct ’+kvt ’ 两式联立消去t 和t ’ ct=k(kct-kvt)+kv(kct-kvt)/c ct=k^2ct-k^2vt+k^2vt-k^2v^2t/c c^2=k^2c^2-k^2v^2 k= 2 2 /11c v - 将k 代入各式即为洛伦兹变换: x ’=2 2 /1c v vt x -- y ’=y z ’=z t ’= 2 2 2/1/c v c vx t -- 或有 x=k(x ’+vt ’) x ’=k(x-vt) =k(1+v/c)x ’ =k(1-v/c)x 两式联立, x ’=k(1-v/c)k(1+v/c)x ’ k= 2 2 /11c v - Ⅱ同时的相对性

洛伦兹变换

首先,我们要给出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 1、相对性原理。 2、光速不变原理。 所谓相对性原理指的是一个原则,物理规律在不同的惯性参照系中,有相同的数学形式。关于这个原理,在我们这次推导过程中并没有显著地用到,这里就一笔带过吧。 这里要详细说一下光速不变原理。 光速不变原理的一个通俗的解释就是:光在任何惯性系中都有相同的速率。 这个解释其实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是有尖锐矛盾的,下面我们通过例子来详细体会一下这种矛盾到底尖锐到什么程度。 我们设想一个场景:A和B两个人,A静止在地面上,A用一把枪瞄准了B,在某时刻开了一枪,B在子弹出膛的瞬间以一个恒定的速度逃跑。我们知道,如果B逃跑的速度非常快,要是和子弹速度一样的话,子弹是追不上B的,看下图。

详细地考察这个过程,我们会看到是这样的:在子弹射出枪膛后的一段时间里,子弹以一个大的速度前进了一段距离(比如前进了4米)。而B则相同的速度也前进了一段相同的距离(也前进了4米),子弹与B的间距并没有减小(一直是10米)。无论子弹飞了多久,子弹和B的间距仍然是相同的(10米),子弹是追不上B的。这是我们熟悉的常识。 现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假定A开的是激光枪,射出的不是子弹,而是一束激光。再假定B 逃跑的速度十分接近光速(不设B逃跑速度为光速,是为了避免一个混乱)。那么在地面上的A看来,在一段时间内,激光和B由于速度十分相近,所以激光慢慢地接近B,而追上B则会花大量的时间。

而在B看来会怎么样?B也是一个惯性系,而光速不变原理指出,激光在B惯性系里也是以光速前进的,所以B会惊恐地发现,激光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击中了他。 如果仔细对比A和B这两人对同一个过程(A向B射击激光束,最后B被激光束击中)的 观察,会发现俩人的看法具有很大的差异,在这里的巨大差异体现在两人对激光自射出枪膛到击中B所用的时间是完全不同的:A发现激光束击中B发生在激光束被射出后的很长的一段时间后(比如1小时之后),而B却发现激光束自被射出到射中自己,花了连1微妙 都不到的时间。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对于同一个过程,两个处在不同运动状态的观察者,居然会有截然不同的描述。 我们现在把这个例子中的AB初始间距拉得长一点,比如300万公里。于是在B的眼里, 自激光发射到击中B的过程中,B竟然还享受了人生最后的一根烟。他抽这根烟,花了10 秒钟。那么A怎么看呢?很明显,A发现激光击中B,和B抽完那根烟是同时同地发生的 事情。而A发现激光束追到B花了1个小时的时间,那也就是说,A发现B的这根烟,抽 了1个小时。A发现B抽烟的速度很慢,不但如此,A还发现B做任何事情的速度都很慢, 比如点烟、心跳、呼吸等,都极其缓慢。同样,A也发现B手上的手表指针也走得很慢很 慢。这是什么?这就是“时间膨胀”:A发现B惯性系中的时间,走得比A自己要慢。 这在我们日常经验中是不可思议的,然而光速不变原理指出,事情就是这样的。

新部编中考语文期末专题复习句式变换训练含解析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句式变换 1.改写句子 A.我们将要进入中学读书,感到新鲜和兴奋。 改成反问句:________ B.爸爸说:“我希望你能成为一个诚实的好孩子。” 改成第三人称转述句:________ C.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成熟的稻谷低着头,那是启示我们要谦虚;一群蚂蚁抬走了骨头,那是启示我们________;________,那是启示我们________。 D.我们不要乱吃零食的习惯。 改病句:________ 【答案】我们将要进入中学读书,怎能不感到新鲜和兴奋呢?;爸爸说:他希望我能成为一个诚实的好孩子;要团结;蜜蜂在花丛中忙碌穿梭;要勤劳。;我们不要养成乱吃零食的习惯。 【解析】【分析】A.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2.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3.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4.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B.把句中的第一人称(我、我们)改为第三人称(他、他们、她、她们)。(注:若句中有第二人称“你”或“你们”,应该认真分辨“你”或“你们”在句中指的是什么人,而后用具体的人名来转述;若没有具体所指,则不用变换。)2.把句中“说”字后的冒号改为逗号,句中的双引号去掉。 C.仿句,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 D.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所以,平时多阅读培养语感是很重要的。本题缺少谓语。 2.按照要求改写下列句子。 (1)那滋润着白云山万木,孕育出蓬勃生机的清泉,仿佛汩汩地流进了我的心田。(缩句) (2)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是不能光着脚拉车在路上跑的。(改为反问句) (3)红四团的战士必须抢在敌人面前赶到泸定桥。(改为双重否定句) (4)为了避免道路交通不拥堵,各地纷纷出台交通管理新措施。 (5)仿写句子。 人生如一首诗,应该多一些热烈,少一些愁苦。 ①人生如________,应该多一些________,少一些________。 ②人生如________,应该多一些________,少一些________。 【答案】(1)清泉流进了心田

小学语文句子变换的类型与方法

小学语文句子变换的类型与方法 一、句式变换 (一)陈述句与把字句、被字句的变换 陈述句与“被”、“把”字句所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但句式变了,使用的场合和效果也有差别。 例如:一大滴松脂整个儿包住了苍蝇和蜘蛛。(陈述句) 一大滴松脂把苍蝇和蜘蛛整个儿包住了。(把字句) 苍蝇和蜘蛛被一大滴松脂整个儿包住了。(被字句) 由上例可知,把字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被动句的主语是动作的被执行者。变换的具体方法是:找出陈述句中的两个称谓,(谁或什么)并确定它们之间的执行者与被执行者关系。 2、把字句:要强调执行者,就将句中执行者(例:一大滴松脂)调到句首做主语,后面再加上“把”字和被执行者,即成把字句。 3、被字句:要强调被执行者,就将句中的被执行者(例:苍蝇和蜘蛛)调到句首做主语,后面再加上“被”字和执行者,即成被字句。 (二)肯定句与否定句的变换 把肯定句改为否定句非常简单,直接在表示肯定的词语前加否定词即可。如果说肯定句是数学中的正数,否定句是负数,那么双重否定句就是“负负相乘得正”,双重否定句不仅可以表达肯定的意思,而且,其肯定的语气较原来更加强①”、“非不”、“不能不”等。 例如:许多国外的科学家都惊叹秦俑无与伦比的高超艺术。(肯定句) 许多国外的科学家都不得不惊叹秦俑无与伦比的高超艺术。(双重否定句)。 (三)陈述句与反问句的变换 陈述句就是把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平铺直叙的表达出来,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而反问句则是通过反问的语气,把原来陈述的意思进一步强调。虽然反问句是用疑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来,但其句子本身就包含着答案,是不需要回答的。反问句的感情色彩比较强烈,朗读时语调较高。 例①面对任何灾难,中华民族不会望而却步。(陈述句) 面对任何灾难,中华民族会望而却步吗?(反问句) 面对任何灾难,中华民族难道会望而却步吗?(反问句) ②班长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我觉得好象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陈述句) 看着老班长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我怎能不觉得好象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呢?(反问句)。 (四)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 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 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 2、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 3、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 4、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如:雷锋叔叔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改反问句时,将肯定词“是”改为否定词“不是”,在句首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这样,改成的反问句是:难道雷锋叔叔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 又如:我们不能浪费时间。在改反问句时,将否定词“不能”改为肯定词“能”,再在“能”前加上“怎么”,句尾加上“呢”,句号改为问号。改成的反问句是:我们怎么能浪费时间呢? 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 1、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既有“不”去“不”,没“不”加“不”。

洛伦兹变换的详细推导演示教学

第三节洛伦兹变换式 教学内容: 1. 洛伦兹变换式的推导; 2. 狭义相对论的时空观:同时性的相对性、长度的收缩和时间的延缓; 重点难点: 狭义相对论时空观的主要结论。 基本要求: 1. 了解洛伦兹坐标变换和速度变换的推导; 2. 了解狭义相对论中同时性的相对性以及长度收缩和时间延缓概念; 3. 理解牛顿力学中的时空观和狭义相对论中的时空观以及两者的差异。 三、洛伦兹坐标变换的推导 x x vt 1 v c 2 y y z z t t vx c2 \1v c 2 或 x x vt J1 v c 2 y y z z t t vx c2 J v c 2 据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来推导洛仑兹变换式。 1.时空坐标间的变换关系 作为一条公设,我们认为时间 和空间都是均匀的,因此时空坐标 间的变换必须是线性的。 对于任意事件P在S系和S 系中的时空坐标(x, y, z, t)、(x', y',z',t'),因S'相对于S 以平行于 x轴的速度v作匀速运动,显然有 y'=y,z'=z。 在S系中观察S系的原点, x=0 ;在S'系中观察该点, x'= -vt',即x'+vt'=O。因此x=x '+vt'。 在任意的一个空间点上,可以设:x=k( x '+ vt') ,k是一比例常数。 同样地可得到:x'= k' ( x-vt) = k' (x+ (-v)t) 根据相对性原理,惯性系S系和S'系等价,上面两个等式的形式就应该相同(除正、负号),所以k=k'。

V1 v,c 2 可见洛仑兹变换是两条基本原理的直接结果。 3. 讨论 (1) 可以证明,在洛仑兹变换下,麦克斯韦方程组是不变的,而牛顿力学定律则要改 变。故麦克斯韦方程组能够用来描述高速运动的电磁现象,而牛顿力学不适用描述高速现象, 故它有一定的适用范围。 (2) 当|v/c|<<1时,洛仑兹变换就成为伽利略变换,亦即后者是前者在低速下的极限情 形。故牛顿力学仅是相对论力学的特殊情形一低速极限。 2?由光速不变原理可求出常数k 设光信号在S 系和S'系的原点重合的瞬时从重合点沿x 轴前进,那么在任一瞬时t (或t'), 光信号到达点在S 系和S'系中的坐标分别是:x=ct, x'=ct',贝, k 2 x 2“ xx c tt 2 2 k tt c vt x vt 2 k ct vt ct vt 由此得到 这样,就得到 得到 就得到 v 2 x vt x vt 由上面二式,消去x' vx c 2 vx c 2 洛仑兹变换, 或 若消去x 得到 洛仑兹反变换 vt 2 t vx c ,综合以上结果, vt t vx c 2 v'1

洛伦兹变换的推导

一、间隔不变原理 1、事件:一件事情发生可以用地点和时间来标识。在一个参考系如S 中可以记作(,,,),x y z t 另一参考系' S 中可以记作''''(,,,),x y z t 两件事情发生,分别在两参考系中可以记为 22222221212121()()()()s x x y y z z c t t ?=-+-+--- 这两事件的间隔在' S 参考系中定义为 '2''2''2''22' '221212121()()()()s x x y y z z c t t ?=-+-+--- 注意两事件的间隔只能在同一惯性参考系才有意义,2 s ?是一种整体记法,就表示两事件在S 系中的惯性,计算方法如下, 22222221212121()()()()s x x y y z z c t t ?=-+-+--- 不表示两间隔之差,这种写法22221s s s ?=-是错误的。 由光速不变原理可以推出间隔不变:任何两事件的间隔,从一个惯性参考系变换到另一惯性参考系保持不变。2 '2 s s ?=? 二、洛伦兹变换 设惯性参考系' S 相对于惯性参考系S 以速度v 运动,选取两个参考系的坐标轴相互平行,x 轴方向沿速度v 方向,且0t =时两坐标原点重合。 在这种情况下有 '',y y z z ==

考虑两个事件,事件1在0t =时刻发生在两惯性参考系的原点,事件2在S 系中发生t 时刻,两事件在两个惯性参考系S 和' S 分别记为 由两事件在两惯性参考系中间隔相等可以得到 '2'2'22'222222x y z c t x y z c t ++-=++- (1) 由于从一个惯性参考系到另一个惯性参考系的变换为线性变换,所以有 '1112' 2122x a x a ct ct a x a ct =+=+ (2) 将(2)式代入(1)式再结合' ' ,y y z z ==可以得到

洛伦兹变换地推导

洛伦兹变换的推导:不妨假设自然界一切物理规律都是平权的,也就是在不同的参考系,所有的物理规律都是一样的 现在我们设(x,y,z,t)所在坐标系(A系)静止,(X,Y,Z,T)所在坐标系(B系)速度为u,且沿x轴正向。在A系原点处,x=0,B系中A原点的坐标为X=-uT,即X+uT=0。 可令 (1). 又因在惯性系内的各点位置是等价的,因此k是与u有关的常数(广义相对论中,由于时空弯曲,各点不再等价,因此k不再是常数。)同理,B系中的原点处有 ,由相对性原理知,两个惯性系等价,除速度反向外,两式应取相同的形式,即k=K。 故有 (2). 对于y,z,Y,Z皆与速度无关,可得 (3). (4). 将(2)代入(1)可得: ,即

(5). (1)(2)(3)(4)(5)满足相对性原理,要确定k需用光速不变原理。当两系的原点重合时,由重合点发出一光信号,则对两系分别有 , 。 代入(1)(2)式得: , 。两式相乘消去t和T得: . 将γ反代入(2)(5)式得坐标变换: 3.速度变换:

同理可得V(y),V(z)的表达式。 4.尺缩效应: B系中有一与x轴平行长l的细杆,则由 得: ,又△t=0(要同时测量两端的坐标),则 ,即: , 。 5.钟慢效应: 由坐标变换的逆变换可知, ,故

,又 ,(要在同地测量),故 。 (注:与坐标系相对静止的物体的长度、质量和时间间隔称固有长度、静止质量和固有时,是不随坐标变换而变的客观量。) 6.光的多普勒效应:(注:声音的多普勒效应是: ) B系原点处一光源发出光信号,A系原点有一探测器,两系中分别有两个钟,当两系原点重合时,校准时钟开始计时。B系中光源频率为ν(b),波数为N,B系的钟测得的时间是△t(b),由钟慢效应可知,A△系中的钟测得的时间为 (1). 探测器开始接收时刻为 ,最终时刻为 ,则 (2). 相对运动不影响光信号的波数,故光源发出的波数与探测器接收的波数相同,即

关于洛伦兹变换的推导

第17卷第8期大 学 物 理V o l.17N o.8 1998年 8月COLL EGE PH YS I CS A ug.1998 关于洛伦兹变换的推导 王笑君1) 关 洪2) (1)华南师范大学物理系,广州 510631;2)中山大学物理系,广州 510275)α 摘 要 介绍了从时空的一些普遍性质出发而推导洛伦兹变换的几种有代表性的方法,特别阐明了每种方法的推导依据(包括隐含的依据),并对这些依据所对应的物理意义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洛伦兹变换;推导 分类号 O412.1 长期以来,在国内刊物发表的一些文章[1]上,以及笔者不时有机会看到的一些稿件上,每每声称发现了推导狭义相对论里洛伦兹变换的新的基本方法.但在实际上,这些文稿往往只是前人工作的重复,并且还常常采取了一些不必要的或多余的假设;此外,一些已出版的书籍里,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所以,系统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相信是会有益处的. 我们所说的推导洛伦兹变换的基本方法,指的是从关于空间和时间的一些普遍性质出发而做的推导,不包括从例如电磁场方程的不变性那样的具体要求,或者从时间延长和长度收缩等“实验现象”(事实上不存在任何关于长度收缩的直接实验证据)出发所做的推导.下面按历史先后的顺序,简单地介绍几种有代表性的推导方法. 1 E i n ste i n的光速不变原理 众所周知,作为E in stein的狭义相对论基础的两条支柱,是他的“光速不变原理”和“相对性原理”.这两条原理可以简单地陈述如下: 1)物理定律在一切惯性参照系中都采取同样的形式. 2)在任何给定的惯性系中,光速c都是相同的,且与光源的运动无关. 今设在一惯性系S里的空时坐标是x、y、z 和t,在另一个惯性系S′里相对应的空时坐标是x′,y′,z′和t′.S′相对于S的速度沿着x轴亦即x′轴的方向,其大小为v;而且当t=0时,两个参照系的原点相重合.那么,根据光速不变原理2),对于从原点出发的光的传播过程,在参照系S和S′里应当分别有: x2+y2+z2=c2t2(1) x′2+y′2+z′2=c2t′2(2)容易算出,满足条件(1)和(2)的坐标的齐次线性变换关系,必定采取以下形式: x′=<(v) x-v t 1-(v c)2 y′=<(v) y z′=<(v) z t′=<(v) t-(v c2)x 1-(v c)2 (3) 这就是在E in stein的早期工作里得出的初步公式,其中含有一个未能确定的、仅含速度参数v的公共函数因子<(v)[2].这一因子的存在,反映了把任意参照系的空间和时间尺度乘上同一个系数,不会影响光的速度.从式(2)不难看出,如果采取光速c=1的自然单位,空间和时间的变换就呈 α

冀教版中考语文分类训练六:句式变换C卷

冀教版中考语文分类训练六:句式变换C卷 一、单选题 (共39题;共78分) 1. (2分)下列表达“我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这个意思的句子中,语气最强烈的一项是() A . 我呢,我有许多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 B . 我呢,我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 C . 我呢,我是不是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呢? D . 我呢,我难道就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 2. (2分) (2017八下·分宜期末) 下列句子原句与改句意思发生改变的一项是() A . 原句:谈起最喜欢的人,小李毫不犹豫地叫到:“萝卜”。改句:萝卜最喜欢的人是小李。 B . 原句:不断提高的收入水平正推动中国人对牛肉的需求,如今牛肉的售价要比猪肉贵。改句:现在牛肉价格比猪肉贵是收入增加、需求增大造成的。 C . 原句:难道《人民的名义》不是一部叫好叫座的文艺作品?改句:《人民的名义》是一部好的文艺作品。 D . 原句:我们是党的干部,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要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改句: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是党员干部的责任。 3. (2分)(2011·江西) 下列各项中的改句与原句相比,意思发生了明显变化的一项是() A . 原句:农业局、卫生局、卫生部和国家药监局都有责任监管和查处瘦肉精。改句:农业局、卫生局、卫生部和国家药监局谁没有监管和查处瘦肉精的责任呢? B . 原句:日本福岛核电站已经好久没有给我们带来好消息了。改句:日本福岛核电站给我们带来的一直是坏消息。 C . 原句:在鹿特丹世乒赛上,中国健儿把五块金牌全部收入囊中。改句:在鹿特丹世乒赛上,五块金牌全部被中国健儿收入囊中。 D . 原句:一个人如果仅仅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看人,常常会把人看错。改句:一个人常常会把人看错,是因为他仅仅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看错。

变换句式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变换句式 教学目的:认识与掌握句式变换的类型与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整句与散句、长句与短句、常式句与变式句的变换。 第一教时 教学内容:①认识考点、高考样题,②句式变换的常见第几种类型,③句式变换的第一个重难点讲析。 一、考点认识句式变换是重要的语言操作技能。高考题型以简答题和填空题为主,分值为4分。 二、高考样题认识 (2004年全国卷甲·22)将下面的句子改写成几个短句(可调整语序、恰当增减词语),做到既保留全部信息,又语言简明。(4分) 古人类学是研究化石猿猴和现代猿猴与人类的亲缘关系、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中的作用、人类发展过程中体质特征的变化和规律等有关人类起源和发展问题的一个分支学科。 (答案:例一,古人类学研究人类起源和发展规律,例如化石猿猴和现代猿猴与人类的亲缘关系、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中的作用、人类发展过程中体质特征的变化和规律等。它是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例二,古人类学是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人类起源和发展规律。例如化石猿猴和现代猿猴与人类的亲缘关系、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中的作用、人类发展过程中体质特征的变化和规律等。) 三、句式变换的常见几种类型 句式,通常指的是句子的结构方式。现代汉语的句式十分丰富。句式的变换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类型。 主动句←变→被动句 肯定句←变→否定句 陈述句←变→疑问句、反问句、感叹句、祈使句 长句←变→短句 单句←变→复句 口语句←变→书面语句 常式句←变→变式句 整句←变→散句 四、请同学们找出自己生疏或不易变换的几组句式(以确定需要解决的重、难点) 五、句式变换的重、难点讲析。 1、整句与散句的特点与变换 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一组句子叫整句。相反,结构不整齐,各式各样的句子交错运用的一组句子叫散句。整句形式整齐,声音和谐,气势贯通,意义鲜明,多用于散文、诗歌、唱词中,散句自由活泼,富于变化。 把下面句子中画线的部分变为整句: 他是一个热心人。有谁遭遇不幸,他总是去安慰周济;遇到别人家办喜事,他会登门祝贺;逢到雨季,他还会去帮人家检查屋漏。 改成整句:谁家遭不幸,他安慰周济;谁家办喜事,他登门祝贺;谁家屋漏雨,他必去检查。 散句:度过了讨饭的童年生活和在财东马房里睡过觉的少年时代,青年时候又在深山远林里打过短工,他简直不知道世界上什么叫困难。 改成整句:他童年时侯在四周村巷讨过饭,少年时候在财主家中睡过马房,青年时候在深山老林打过短工,他简直不知道世界上什么叫困难。

对洛伦兹变换应当这样理解才正确

对洛伦兹变换应当这样理解才正确! 爱因斯坦当年采用洛伦兹变换的初衷是:让光在运动的惯性系中,各个方向的单程光速仍然全都相等。虽然之后在各种介绍相对论的书中,对洛伦兹变换式的推导过程不尽一致,甚至有许多地方让人莫名其妙,但其最终结果却是一致的、不错的。不信,你可将 x′= (x - ut)/sqrt(1- uu/cc) 和 y′y′+ z′z′= yy + zz = cctt– xx t′=(t – ux/cc)/sqrt(1- uu/cc) 代入方程 x′x′+ y′y′+ z′z′= cc t′t′ 看它是不是成立?结果肯定是成立的! 而且洛伦兹变换的前三个变换式都好理解。即便是 x′= (x - ut) /sqrt(1- uu/cc)理解起来也不是太难。因为在运动的惯性系中,所有的纵向长度包括直尺都缩短了,所以在他们看来,横坐标(x – ut)当然也就变大了。这就像我们普通人到了小人国一样,在他们看来我们都成了巨人。 但是第四个变换式 t′=(t – ux/cc)/sqrt(1- uu/cc) 就不好理解了。肯定有许多人要问:在运动惯性系中的时间t′为什么会与x有关?为什么要除以 sqrt(1- uu/cc)?这岂不是让动系中的“秒长”变短、时钟的运行速率变快吗? 为此笔者也曾经困惑了多年。在经过无数次尝试和反反复复的思考后,才一下子豁然开朗,终于弄清了事情的原委。但这需要我们对t′式作一个小小的变换,才能把它说明白。 首先必须将 x′= (x - ut)/sqrt(1- uu/cc) 变成 x = x′sqrt(1- uu/cc) + ut 然后再把它代入 t′=(t – ux/cc)/sqrt(1- uu/cc) 消去x 就可得到 t′= t sqrt(1- uu/cc ) - u x′/cc 这样它的物理意义我们就可以很容易的弄明白了。式中第1项是动系的原点o′时钟从静系原点o开始运动后所显示的时间;第2项则是固定在动系各处的时钟比o′钟滞后的时间。这个值是各钟当以趋于0的速度从o′点移动到现在的位置时所形成的,因为时钟在搬运的过程中运行速率总是要变慢的。 我们由此可知:在洛伦兹变换中的t′其实就是动系中各个地方时钟所显示的时间。洛伦兹变换的实质作用就是:把四维时空点的坐标由以原点时间为准的静参照系转换到以地方时间为准的动惯性系。 这样以来,在动系中对单程光速的测量自然就成了用双钟计时的了。光在各个方向上由于速度差所产生的时间差均被末端时钟的位移时差给抵消了,于是光速在各个方向上就变得都全等了。(可这难道不是典型的“削足适履”吗?) 我们已知在惯性系中,各个方向的单程光速是c′= cc / (c + u cosβ′) 那么在任一方向上,光路两端的钟表所显示的时差都将是同一个值。即 △t′ = r′/c′- △x′u/cc = r′(c + u cosβ′) /cc - r′cosβ′u /cc = r′/c 到此明白了没有? 更令人惊奇的是:在以地方时间为准的真空运动惯性系中,测量任何路径的平均光速,总路程除以总时差都将等于标准光速c .其中道理当然你懂的。

关于洛伦兹变换的推导

大 学 物 理 科技期刊 COLLEGE PHYSICS 1998年8月 第17卷 第8期   关于洛伦兹变换的推导 王笑君1) 关 洪2) 1) 华南师范大学物理系,广州 510631; 2) 中山大学物理系,广州 510275) 摘 要 介绍了从时空的一些普遍性质出发而推导洛伦兹变换的几种有代表性的方法,特别阐明了每种方法的推导依据(包括隐含的依据),并对这些依据所对应的物理意义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洛伦兹变换;推导 分类号 O 412.1 长期以来,在国内刊物发表的一些文章[1]上,以及笔者不时有机会看到的一些稿件上,每每声称发现了推导狭义相对论里洛伦兹变换的新的基本方法.但在实际上,这些文稿往往只是前人工作的重复,并且还常常采取了一些不必要的或多余的假设;此外,一些已出版的书籍里,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所以,系统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相信是会有益处的. 我们所说的推导洛伦兹变换的基本方法,指的是从关于空间和时间的一些普遍性质出发而做的推导,不包括从例如电磁场方程的不变性那样的具体要求,或者从时间延长和长度收缩等“实验现象”(事实上不存在任何关于长度收缩的直接实验证据)出发所做的推导.下面按历史先后的顺序,简单地介绍几种有代表性的推导方法. 1 Einstein的光速不变原理 众所周知,作为Einstein的狭义相对论基础的两条支柱,是他的“光速不变原理”和“相对性原理”.这两条原理可以简单地陈述如下: 1) 物理定律在一切惯性参照系中都采取同样的形式. 2) 在任何给定的惯性系中,光速c都是相同的,且与光源的运动无关. 今设在一惯性系S里的空时坐标是x\,y\,z和t,在另一个惯性系S′里相对应的空时坐标是x′,y′,z′和t′.S ′相对于S的速度沿着x轴亦即x′轴的方向,其大小为v;而且当t=0时,两个参照系的原点相重合.那么,根据光速不变原理2),对于从原点出发的光的传播过程,在参照系S和S′里应当分别有: x2+y2+z2=c2t2 (1) x′2+y′2+z′2=c2t′2 (2) 容易算出,满足条件(1)和(2)的坐标的齐次线性变换关系,必定采取以下形式:

狭义相对论基本变换公式

狭义相对论 小菜鸟 狭义相对论的思想来源于很多人,但最后由爱因斯坦用两个假设明确地表达出来,在这里,为了了解一下狭义相对论,看了爱因斯坦做的《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析》,做笔记如下,供以后回顾此三天的感悟。 狭义相对论简单地将是指有两个人甲和乙在相对运动的各自参考系之中观察对方所观察到的结果,其基础为两个基本假设:1)相对性原理:物理定律在一切惯性坐标系中都一样,比如速度x时间=路程。2)光速不变原理:光速真空中传播速度在任何惯性坐标系中观察都是一样的。 具体推导如下的现象: 0. 引言:假设有两个参考系S和S'在0时刻原点O重合,其中在参考系S来看,参考系S'以速度v沿着x轴运动,根据相对性原理,参考系S'来看,参考系S相对于自己以-v沿x轴在运动;在y和z轴方向,根据速度分解定理,两个参考系中的长度保持不变。 另外也可以这样想,如果一个木棒相对S'系静止,参考系S'速度从小到大.开始的时候,两个参考系中的测得的长度相同,如果S'系运动速度逐渐增加,因为是沿着x轴运动的,木棒端点的轨迹在S系中应该是两条直线,否则,S'系就不是惯性系了。因此,其长度应该是不变的。 1. 钟慢效应:在运动参考系里的时间在静止参考系看来变长了,时间膨胀。 因为乙相对于甲运动,可以得到结论:在甲看来,乙中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乙中的同一地点)变长了。 因为甲相对于乙运动,可以得到结论:在乙看来,甲中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甲中的同一地点)变长了。 这被称为钟慢效应,表面上看,甲看到的时间比乙长,乙看到的时间比甲长,这不矛盾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这两个时间(也就是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不是指的同一个。甲看到的时间是指乙参考系中的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乙看到的时间是指甲参考系中的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 钟慢效应的推导过程如下,假设有一个参考系S'相对于S沿着x轴以v速度前进,我们将时间定格在某一个时刻,世界因此而静止,然后跑过去将S'系和S系的时钟都调为0,我们考察S’系中的时间单位与S系中的时间单位之间的关系,也就是S'系中的一秒钟在S系看来多长。这样做的目的是因为我们关于时间的定义为:1967年第十三届国际计量大会采用以原子内部辐射频率为基准的时间计量系统,成为原子时。按新规定,秒是"铯-133原子基

洛伦兹变换的详细推导

第三节 洛伦兹变换式教学内容: 1. 洛伦兹变换式的推导; 2. 狭义相对论的时空观:同时性的相对性、长度的收缩和时间的延缓; 重点难点: 狭义相对论时空观的主要结论。 基本要求: 1. 了解洛伦兹坐标变换和速度变换的推导; 2. 了解狭义相对论中同时性的相对性以及长度收缩和时间延缓概念; 3. 理解牛顿力学中的时空观和狭义相对论中的时空观以及两者的差异。 三、洛伦兹坐标变换的推导 ()()????? ??? ??? --='='='--='222 11c v c vx t t z z y y c v vt x x 或 ()()? ???? ??? ?? ? -'+'='='=-'+'=2 22 11c v c x v t t z z y y c v t v x x 据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来推导洛仑兹变换式。 1. 时空坐标间的变换关系 作为一条公设,我们认为时间和空间都是均匀的,因此时空坐标间的变换必须是线性的。 对于任意事件P 在S 系和S '系中的时空坐标(x ,y ,z ,t )、(x ',y ',z ',t '),因S ' 相对于S 以平行于 x 轴的速度v 作匀速运动,显然有y '=y , z '=z 。 在S 系中观察S 系的原点,x =0;在S '系中观察该点, x '=-v t ',即x '+v t '=0。因此x =x '+v t '。 在任意的一个空间点上,可以设:x =k (x '+v t '),k 是—比例常数。 同样地可得到:x '=k '(x -v t )= k '(x +(-v )t ) 根据相对性原理,惯性系S 系和S '系等价,上面两个等式的形式就应该相同(除正、负号),所以k =k '。

洛伦兹变换

洛伦兹变换 https://www.doczj.com/doc/c58198103.html,/wiki/%E6%B4%9B%E4%BC%A6%E5%85%B9%E5%8F%98%E6%8D%A2 洛伦兹变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导航, 搜索 汉漢▼ 显示↓

目录 [隐藏] ? 1 洛伦兹变换的提出 ? 2 洛伦兹变换的数学形式 ? 3 洛伦兹变换的四维形式 ? 4 洛伦兹变换的推论 ? 5 洛伦兹变换的几何理解 ? 6 外部链接 [

沿着快速加速的观察者的世界线来看的时空。 竖直方向表示时间。水平方向表示距离,虚划线是观察者的时空轨迹(“世界线”)。图的下四分之一表示观察者可以看到的事件。上四分之一表示光锥- 将可以看到观察者的事件点。小点是时空中的任意的事件。 世界线的斜率(从竖直方向的偏离)给出了相对于观察者的速度。注意看时空的图像随着观察者加速时的变化。 洛伦兹提出洛伦兹变换是基于以太存在的前提的,然而以太被证实是不存在的,根据光速不变原理,相对于任何惯性参照系,光速都具有相同的数值。爱因斯坦据此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在狭义相对论中,空间和时间并不相互独立,而是一个统一的四维时空整体,不同惯性参照系之间的变换关系式与洛伦兹变换在数学表达式上是一致的,即: y' = y z' = z

其中x、y、z、t分别是惯性坐标系Σ下的坐标和时间,x'、y'、z'、t'分别是惯性坐标系Σ'下的坐标和时间。v是Σ'坐标系相对于Σ坐标系的运动速度,方向沿x轴。 由狭义相对性原理,只需在上述洛伦兹变换中把v变成-v,x'、y'、z'、t'分别与x、y、z、t互换,就得到洛伦兹变换的反变换式: y = y' z = z' x' = x-vt y' = y z' = z t' = t

新部编中考 句式变换技巧习题训练含解析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句式变换 1.按要求变换句式有误的一项() 原句:老同志这种看来淡漠的反应激怒了小李。 A. 被动句:小李被老同志这种看来淡漠的反应激怒了。 B. 反问句:老同志这种看来淡漠的反应怎能不激怒小李? C. 否定句:老同志这种看来淡漠的反应不能激怒小李。 D. 感叹句:老同志这种看来淡漠的反应激怒了小李啦! 【答案】 C 【解析】【分析】C项,语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原句是“激怒了小李”,而改后变成了“不能激怒小李”修改错误。完全改变了原意。 故答案为: C 【点评】考查了句子的改写,改写句子,侧重于改变原句的形式.句式的改变或要求的其他形式的改变.各种句型掌握方法,熟能生巧,反复练习,即可达到效果。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盛夏,热浪滚滚,好似飓风扇动着烈火,大地也似在热浪中战栗。繁枝伸向高空,仿佛要擎起整个沧穹。根须深深扎入泥土,紧紧地拥抱着大地。每一个叶孔都在悸动,拼命地呼吸着空气,吸收着阳光。每一条叶脉都在沸腾,贪婪地sh?n吸着大自然的乳汁,为的是让秋的硕果更加甘甜。烈火的洪波已经漫过了堤岸,但是别担忧,那未来的一切,正在这火的波涛中孕育。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画线的字注音。 sh?n________吸堤________岸悸________动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 (3)“擎起”中“擎”的意思是________。“贪婪”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 (4)将文中画线句子改为反问句:________。 【答案】(1)(吮)吸;堤(dī)岸;悸(jì)动 (2)沧穹;苍穹 (3)举;渴求而不知满足 (4)那未来的一切,不正在这火的波涛中孕育吗? 【解析】【分析】(1)字形题中的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如“吮吸”:用嘴吸。亦比喻榨取、伤害。注意据义定形。字音题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对于字音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如“悸”还可根据形声字中的声旁特点协助判断字音。(2)字形题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如“沧”“苍”,造字法都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3)本题为结合词句理解字义。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同时了解词语的本义和基本义,能够根据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如“贪婪”本义:对财物、钱等充满非同寻常的强烈欲望。在文中是“渴求而不知满足”之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