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联理论与文化翻译

关联理论与文化翻译

关联理论与文化翻译
关联理论与文化翻译

2007年6月第8卷 第2期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un.2007

V ol.8 N o.2

关联理论与文化翻译

*

央 泉

(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 410013)

摘 要:语言是文化的产物,又是文化的载体。由于生存环境、宗教信仰、价值标准等方面的差异,形成了中西两种不同的文化现象。语言的正确理解与翻译都离不开文化。翻译的本质是文化翻译。本文拟就关联理论来探讨译者在对原语文化的认知以及在译语文化转换中所运用的关联机制,即最大关联与最佳关联性;文章提出译者要传达原作者的交际意图,就必须找出原作品中的最佳关联性,并将其再现在译语作品中,让译语读者获得与原语读者同样的关联而达到正确解读译语作品的目的。

关键词:关联理论;文化翻译;最佳关联转换

一、关联理论关联理论是法、英学者D.Sperber,和D.Wilson 在其合作出版的 关联性:交际与认知 (1986/1995)专著中提出来的,1995年二人又出版了该书的修订版。他们认为交际是一个认知过程,交际双方互明的前提是在于最佳的认知模式:关联性。关联机制包括最大关联和最佳关联。最大关联(most relev ance)是指在交际中受体在理解话语时付出了尽可能小的努力而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最佳关联(optima l relev ance)是指受体在理解话语时付出有效的努力之后获得的足够的语境效果。从关联理论的途径研究翻译,就突出了翻译的认知特性,它研究译者的交际能力,也就是翻译能力。关联翻译理论把翻译看成是一个语际间的明示!!!推理的阐释活动。翻译不是静态的,而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一种交流,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依据不同编码对符号进行再解释的一个无止境的过程(Gentzler ,1993:185)。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蕴。每一个民族的语言都是自己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Gen tx ler 认为,把文化而不是文本作为翻译单位,把文化研究纳入翻译研究中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翻译领域的一场变革,即翻译领域的?文化转向#(cultural shift)。奈达在 语言?文化?翻译 中指出:?就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起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1993:110)。因此,依据翻译的性质和任务,我们完全可以从跨文化交流的角度把翻译视为文化再现(cul tur e reappearance)。

二、语言翻译的实质是文化翻译

(一)关于文化

?文化#一词,中国古来已有,古籍 周礼 说:?观乎人文以成天下#,就含文化的意思。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 原始文化 (1871)一书中,首次对文化作了明确的阐述:?文化是一种复杂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余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语言是文化的产物,又是文化的载体。由于英汉民族在生存环境、宗教信仰、价值标准、历史典故、文化征象等方面有着许多显著的差异,因而形成了中西两种不同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如果不了解词语的文化涵义,对其褒贬色彩掌握不准,就可能因理解错误而导致翻译失误。因此,著名翻译家王佐良先生指出:?翻译者

必须是一个真正意义的文化人%%他要不断地把两种文化加以比较。他在寻找与原文相当的&对等词?的过程中,就要做一番比较,因为真正的对等应该是在各自文化里的含义、作用、范围、情感色彩、影响等等都相当。#

(二)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产物又是文化的载体,所以翻译从本质上来说是文化翻译。

萨丕尔认为:语言不仅是人类传达知、情、意的交际工具,而且它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是人类文化整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par t and par cel)。?语言按其本质是文化的#,这一论点的依据是:第一,语言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儿,是人类最基本的文化成果;第二,语言不具有生物遗传性(bio lo gically inherited),它是人类后天习得的本领,第三,符号性是语言的文化性质的主要标志。第四,语言的文化性质还表现在它对人类文化和文明发展的反映作用:语言的发展与人类文化和文明的发展几乎是同步的,人类社会的每一步进展都有可以在语言中找到注脚;最后,语言的文化性充分表现在它对文化的凝聚功能中:几乎找不到任何一种人类文化的行为、活动、经验、劳作或创造是不可以用语言文字来加以叙述、描写或记录的。(刘宓庆,1999:31-32)

(三)中西文化的异同性及其根源

要解决中外语文之间的翻译问题,仅仅从文字技巧上来着手是很难的,我们必须从文化上来处理中外文字上的差异,因为这些差异源于生活上的不同而形成。(刘靖之,2000:22)

1 地理环境的差异语言的产生和形成同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密切相关。不同的地理环境所产生的语言具有其不同的特定含义。初学英语的人,不明白英国人为什么见面就大谈天气,如?L ov ely w eather ,isn't it?#究其根源,我们不难发现,这是由其地理位置所决定的。英国是一个岛国,天气变化无常,且多阴雨。天气成了影响人们生活的重要因素。所以人们对天气的谈论较多,久之便成了打招呼的一种文化了。在我国,吃饭问题长期以来都是人人特别关心的问题,因而成了人们经常议论的话题,见面时总爱说?吃饭了吗?#之类的话。现在说话人一般并不十分关心对方是否吃了饭,就如同英国人见面谈天气一样,对天气本身其实并无多大兴趣,只是打个招呼而已。例如老

162

*

收稿日期:2007-05-11

作者简介:央泉(1969-),男,湖南慈利人,讲师,硕士。

舍的 柳家大院有这样一句话,?大家见面,招呼声&吃了吗??,透着和气。#翻译家张谷若先生将?吃了吗#译为:?they pass the t ime of the da y w ith each ot her#就是这个道理。(陈宏微,1999:278)

2 宗教信仰的影响

英、汉两民族的宗教信仰不同,在其语言表达方面自然也有差别。例如,英国人多信仰基督教,认为是上帝创造了世界,世上的一切也都是按上帝的旨意安排的,所以在其语言中遗留下许多反映宗教信仰的习语,例如:G od help those w ho help t hemselv es(自助者天助);God bless you(上帝保佑);而在中国,佛教比较流行,老百姓常见的建筑物是庙宇(temple),因此汉语中就有不少借用庙宇、和尚、佛等作比喻的习语。例如,?僧多粥少#、?借花献佛#、?临时抱佛脚#、?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等。英国汉学家霍斯克把 红楼梦中刘姥姥说的?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译成?M an pro po ses,G od disposes#,让人似乎觉得刘姥姥这位古代中国乡下的老太太原来竟是西方基督的信徒!结果此译招致了许多汉语学者的批评。

3 价值标准的差异

在众多的文化因素中,价值观是核心内容之一。价值观表现为某些符合社会文化,具有持久性、稳定性、为社会成员所普遍接受的信念。作为文化构成的深层因素,它既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又是社会文化因素在人们心中长期渗透、积淀的结果,它持久地影响着人们的态度、需要和行为方式,这是研究文化时不能忽视的一个问题。英美人的价值取向受西方哲学的影响较多,如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斯曾说:?人是万物的尺度。#(M an is the measur e of all things);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他们更是提出以人为本,强调个性的独立与张扬;而中国是一个具有50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以皇权统治为中心的封建文化,熏陶和影响中国人民的心态达3000余年。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在1840年以前主要是以儒家思想为基本构架而杂以释、道思想的混合物。老子曾说:?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中国人主张?和为贵#、?谦则益,满招损#、?树大招风#,凡事谦虚为上。在自称方面,中国人尽量贬低自身以抬高对方。如在?包青天#一剧中,有关自己称谓的就有:老朽、贱妾、奴才、卑职、草民%%?英文里也有自谦的说法,把自己称为对方的仆人等,但开口闭口总不会依对方与自身的关系,而把自己称呼得五花八门。#(金圣华,1997:39)这些词汇都造成了英语的词语空缺,在翻译时应根据具体的语境进行文化转换。

汉文化有着尊老爱幼的良好传统,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但其许多习俗却令英美人难以接受。中国小孩尊称上了年纪的妇女为奶奶,对英美人来说很不习惯。因为gr anny一词除表?奶奶#外,还含有?老而不中用的人#之意,所以在他们只有血源关系时才这样称呼。

正因为中西文化存在着如此巨大的差异,所以在翻译界长期以来有着直译和意译、同化和归化之争,孰是孰非,从来就没有答案,因为完美的翻译常常是直译与意译、同化和归化的灵活运用,以期向译语读者传达原语中的最佳关联性。

三、怎样运用关联理论在译语中重现原作品的关联机制

在翻译的再表达阶段,由于语言、文化的差异的存在,译者则不得不面对意义的再表达的种种选择和取舍。其中的得失,既有语言转换和文化播迁中难以解决的困难所构成的客观原因,也有译者面对两种文化所做出的文化意义上的选择,以及个人审美情趣的主观因素的影响。选择的理论依据之一是关联原则。译作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文是否再现了原作品的最佳关联性,是否符合读者的期待,是否达到交流的目的。译者要传达原作者的交际意图,就必须找出原作品中的最佳关联性,并将其再现在译语作品中,让译语读者获得与原语读者同样的最佳关联而达到正确解读译语作品的目的。

(一)重现(represent ation)

当原语文化与译语文化在表达与语义上都相近时,采用重现法,也即直译法,以达到同原语在形式与内容上的最佳关联。如:to spend money like w ater花钱如水;百花齐放:let a hundred flo wer s bloom;纸老虎译为paper tiger.下例就是通过重现的手法传达了原文本的艺术境界:

(1)A melo dy is heard,play ed upon a flute.It is small and fine,telling o f g rass and trees and the hor izon.T he cur tain r ises.横笛吹起,优雅的旋律诉说着芳草、佳树、天涯,幕起。(姚可译,转引自夏雅琴,2001:37)

(二)替代(replacement)

当原语文化与译语文化的征象不同时采用替代法,它是直译与意译的结合。如:He that lies dow n w ith do gs must g et up wit h fleas.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2)Romeo:What has thou found?

M er cutio:No har e,sir.( 罗密欧与朱丽叶,A ct II,)

罗密欧与朱丽叶第二幕第四景中M ercutio讥讽老乳母为娼妓时,用了har e一词。H are本为野兔,俗语是娼妓之意,相当于汉语中的?野鸡#,谐?野妓#,故梁实秋先生将hare译为?野鸡#。

罗:你发现了什么?

墨:倒不是野鸡,先生。(梁实秋译)

(三)转换(repro duction)

当原语中文化征象在译语中出现缺省时采用转换法或意译法,如:

(3)现在合同已签了,真是木已成舟,生米煮成了熟饭,只好如此了。As the co ntr act has been signed,what?s done is done and can?t be undo ne.(刘季春,1996:90)

(4)?I beg yo ur par do n,#said A lice v ery humbly:?y ou had g ot to the fifth bend,I think?#

?I had not!#cr ied the M ouse,sharply and v ery ang rily.

?A knot!#said Alice,alw ays ready to make herself use ful,and lo oking anx io usly about her.?O h,do let me help to undo it!#(L ew is Car ro ll,A lice?s A dventur es in W onder land, Chapter3)

?%%你说到第五个弯了,不是吗?#

那老鼠很凶很怒地道:?我没有到!#

爱丽丝道:?你没有刀吗?让我给你找一把吧!#(赵元任译,转引自 翻译批评散论,P78)

(四)重构(rebuilding/recreat ion)

重构综合运用多种翻译策略与手段来疏解或化解原语的文化信息,再现原文的关联性。例如老舍的 柳家大院有这样一句话,?大家见面,招呼声&吃了吗??,透着和气。#翻译家张谷若先生将?吃了吗#译为:?they pass the t ime o f the day w ith each o ther#就是成功重构的译例。

(5)我们力求使这本刊物充满着浪漫的人文精神、深邃的哲思和妙趣横生的智慧,同时也希望它高而不孤、博而不杂、温柔敦厚、真率可喜,在你我之间联结温霉的友情。设想我们

163

长夜相对、促膝谈心,它会是几畔的一杯清茗。当你好整以理、细细品味,齿烦间憋远的清芬会令你回味无究,若你为俗务所苦,只能在匆匆之间浅吸,亦会觉到有暗香援绥拂过心头。!!!?改刊寄语#( 中国文学汉英双语版,靡页,2000年1期)

译:In tr ying to fill the journal w ith r omantic humanism, pr ofound philosophical thought and sparkling wit,w e ho pe that it will be y our r efined!yet no t alo of,er udit e yet not co nfusing,tender,honest,frank and pleasant fr iend.It is like a frag rant cup of tea that w ill leave y ou a delicate aftertaste when leisurely savo r it,or a war m,quiet frag r ance in y our hear t w ith only a quick sip.

原文行文流畅,恰似一泓清泉,直达读者心田;译文则按译语的行文习惯,直截了当传达出原作者意图,以期达到交流的目的。

(6)It w as a splendid po pulat ion!fo r all the slow, sleepy,slug gish-brained slot hs stayed at home.

译文1:这是一批卓越能干的人民!!!因为所有那些行动迟缓、瞌睡稀稀、呆如树懒的人都留在家乡了。( 英汉修辞比较与翻译,P192)

译文2:这是一批卓越能干的人民!!!因为所有那些行动迟缓、头脑愚钝、睡眼惺松、呆如树懒的人都呆在家乡了。( 英汉互译教程,P227)

译文3:那是一批卓越的人!!!因为那些慢慢吞吞、昏昏沉沉、反应迟钝、形如树懒的人都留了家乡。( 英汉翻译技巧,P192)

译文4:这帮人个个出类拔萃!!!因为凡是呆板、呆滞、呆头呆脑的呆子都呆在了家里。 翻译批评散论,P87)第四种译文较好地重构了原文的意境,连用六个含?呆#的短语再现了原作中五个以s开头的词汇的艺术效果,堪称艺术的再创造。

四、结语

朱光潜先生在 谈翻译一文中说:?外国文学最难了解和翻译的第一是联想的意义%%它带有特殊的情感氛围,甚深广而微妙,在字典中无从找出,对文学却极要紧。如果我们不熟悉一国的人情风俗和文化历史背景,对于文字的这种意义就茫然,尤其是在翻译时这种字义最不易应付。#(朱光潜, 1984:356)既然翻译是两种语言的转换,那么在语言转换中就必然要进行文化的转换。只有充分地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弄清词语的真实涵义,把握好翻译原则和尺度,才能使译文最切近而又最自然。

关联理论从语言哲学、认知心理学、交际学等多学科的角度对语言交际做出解释,它将认知与语用研究结合起来,将语用学研究的重点从话语的产出转移到话语的理解,指出语言交际是一个认知!!!推理的互明过程,对话语的理解就是一种认知活动。关联理论认为翻译是跨文化的交际,是以最佳关联为取向,以最小的认知努力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直译与意译,形合与意合是实现翻译交际中最佳关联转换的不同手段,所以异化与归化是关联翻译理论构架下的矛盾统一体,这很好地解释了我国译界长期争鸣不休的翻译应该异化还是归化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佐良.翻译:思考与试笔[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7.

[2]陈宏微.社会符号学翻译法研究.刘重德主编.英汉语比较与翻译

[M].青岛:青岛出版社,1999.

[3]孙会军.译论研究中的文化转向[J].中国翻译,2000(5):11-14.

[4]刘宓庆.文化翻译论纲[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31-32.

[5]金圣华.桥畔译谈[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7.

[6]刘靖之.翻译!!!文化的多维交融[J].中国翻译:2000,(1):22-

25.

[7]朱光潜.论翻译.翻译研究论文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

社,1984.

[8]白靖宇.文化与翻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9]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10]夏雅琴.字词的巧译[J].中国翻译,2001(6):37-39.

[11]Sperber D,Wilson D.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

[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 eaching an d Res earch Press, 2001.

[12]Larry https://www.doczj.com/doc/c613020813.html,m unication Betw een Cultu res[M].Bei

jing:Foreign L anguage T eachin 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13]Peter New mark.A T extb ook of T ran slation[M].S 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 age Edu cation Pres s,2001.

[14]Eugene A.Nida,L anguage,Cultu re and T ran slatin g[M].

Shanghai:S 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3.

164

关联理论与翻译.

关联理论与翻译 2010-08-27 关联理论与翻译1 关联理论和翻译有很好的兼容性,前者能够从本体论意义上解释后者这一复杂的语码转换现象,在语码转换过程中,关联性起着关键的作用,决定着译文信息和形式等相关因素的取舍.当资源条件许可时,译文应尽力向原文趋同.鉴于翻译行为动态的认知关联特征,关联理论对翻译现象有着迄今为止最强的解释力. 作者:吕郑芳 L(U) Zheng-fang 作者单位:山东工商学院外国语学院,山东,烟台264005 刊名: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ZHAOTONG TEACHER'S COLLEGE 年,卷(期):20xx 30(3) 分类号:H059 关键词:关联理论翻译认知语境 关联理论与翻译2 摘要:关联理论使得广告在翻译时借助于不同文化的某种共性,迎合了不同受众人群的口味,同时也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文章首先对关联理论和广告翻译分别进行了阐述和分析,进而将关联理论应用于广告中所体现出的具体作用进行了介绍,最后结合具体的实例来表现关联理论的实际表达效果。 关键词:关联理论;广告;翻译 在广告传播借助的各种手段中,语言是最为主要也是最为有效的方式,这使得广告这种交际行为变得更有认知性。本文就针对如何借助关联理论进行广告翻译进行以下的论述。 一、关联理论 这一理论最早是由Sperber在1986年提出的,是在Grice这一会话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的认知语用学的理论,包括以下两项规则:①在同等的条件下,获取语境效果越好,相应的关联性越大。②在同等的条件下,处理话语付出努力越少,相应的关联性越大。由此可见,通过最小努力付出而收获最大语境效果就可以说达到了最佳程度的关联。 二、广告翻译 广告翻译事实上就是一种对广告自身功能进行再次创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可能会受到语言、消费观念、地域文化、审美价值等不同条件的影响,从而存在比较大的差异,仅仅通过对原有广告语的直接翻译和简单转码往往得不到很好的预期效果,有时起到的作用往往会和预想中的结果相反。因此,要想通过广告翻译获得良好的宣传效果,一方面要做到为处于不同环境和认知中

浅论文化与翻译的关系

简析文化与翻译的关系 论文摘要:如何破除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障碍,更有效地传达原作所表达的意思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从中西方文化在思维差异、文化心理、宗教信仰、自然环境及生活习俗等几个方面,阐明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论文关键词:翻译文化意识文化与思维 1.引言 朱光潜先生认为,外国文学中的联想意义在翻译中最难处理。因为它在文学语境中有其特殊的含义,这种含义在词典中是查不到的,但对于文学来说却又十分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了解一国的风俗习惯和历史文化背景,否则在做翻译的时候就会有无法下手的感觉。(朱光潜,1996:184)。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1871)一书中,首次把文化作为一个概念提了出来,并表述为:“文化是一种复杂,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作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可见文化的覆盖面很广,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反映出一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 翻译之所以不那么容易,乃是因为语言反映文化,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并受文化的制约。一旦语言进人交际,便存在对文化内涵的理解和表达问题。这就要求译者不但要有双语能力,而且要有双文化乃至多元文化的知识,特别是要对两种语言的民族心理意识、文化形成过程、历史习俗传统、宗教文化及地域风貌特性等一系列互变因素均有一定的了解。正是以上这些互变因素,英汉民族的语言文化才体现出各自特有的民族色彩。 2.影响翻译的文化元素 2.1宗教 大家都知道,《圣经》在西方的文化生活中扮演着源头的角色。相关数据表明:绝大多数的美国人仍然信信仰宗教。而中国人则长期受到儒家学说的影响,即使在中国广为流传的佛教,也是一种受到深刻世俗影响的多神论,这就不同于西方人大一统的一神论宗教观念。中国人信仰佛教·道教,在语言中就有“玉帝”、“佛祖’’等词语,而西方则人信仰基督教,所以就有“上帝”一词。汉语中的“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在英语中就有两种不同的译法,即“Man propose,Heaven disposes”;或者是‘‘Man Dropose,God disposes”。它们的差异就在于对“天”字的不同翻译。“天”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具有浓厚的佛教·道教色彩,而“God”则具有明显的基督教色彩。后者的归化变译法固然利于西方读者的理解与接受,但不利于“天”这一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化内涵的传播。英语深受宗教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一些成语中,如It’s in God’s hands(听天由命)等。翻译中对于宗教知识的掌握是十分必要的。以汉语中的“临时抱佛脚”这个成语为例,如果简单地翻译成“to embrace Buddha’S feet in one’S hour of need”就会让西方读者感到奇怪,为什么在有需要时要抱佛主的脚呢?这样做有什么用呢?如果我们稍加处理的话,西方读者理解起来就是另外一回事了“to embrace Buddha’s feet in one’s hour of need——seek help at the last moment”。(包惠南,2003:20)。 2.2文化心理 由于不同的民族使用的语言是不一样的,而且它们的历史和文化也是各不相同的。所以各个民族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在各具特色的历史条件下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色。这对一个民族的心理的形成有着巨大的影响。历史文化的不同主要在一些历史典故以及许多忌讳和好恶的差异上得到体现。以数字“9”为例。这个数字在中国古代的意义很特别,因为它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意义:即九九归一,一统天下之义。而“4”这个数字由于和汉语中的“死”读音相近,所以很多人现在还是不喜欢这个数字,尤其是电话号码。相当多的人不愿意要以“4”为尾号的号码。至于“8”这个数字由于与发财的“发”谐音而深受一些人的热捧。而在西方人的意识里,4、8和9只是极普通的自然数符号,并不具备这些特殊的意义。众所

浅谈文化因素对英文翻译的影响

浅谈文化因素对英文翻译的影响 摘要:翻译是语言的翻译,而语言又是文化的一部分,所以语言的翻译也是文化的翻译。文化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英文翻译不可避免地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英文翻译不仅是一种语言翻译,更是一种文化翻译。文化因素处理的好坏决定着翻译成功与否。因此,我们不仅要学习语言本身,更要学习语言文化,包括交际模式、习俗、价值观、思维方式及处世态度等,这些翻译工作者一直关注的问题。只有深刻把握不同文化背景知识、不同民族思维模式的差异,以及英汉两种语言风格的异同,才能正确处理好文化因素的影响,进行成功的翻译交际。本文着重从思维方式、文化背景和社会习俗、宗教信仰、生存环境四个方面论文化差异对翻译有影响。 关键字:中英翻译文化因素影响 一、翻译与文化 1、翻译与文化的定义 所谓翻译,就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是两个语言社会之间的交际过程和交际工具,它的目的是要促进本语言社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进步。翻译的诞生给说不同语言的人们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它是人们彼此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桥梁。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2、翻译与文化的关系 任何翻译都离不开文化,许多有经验的译者或翻译研究者都比较注意文化与翻译的关系。谭载喜说:“翻译中对原文意思的理解,远远不是单纯的语言理解问题。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它受着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对某段文字理解的正确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有关文化的了解。对于译者来说,没有两种文化的对比知识,就无从谈起对语言文字的正确理解与表达。” 在翻译过程中,表面上存在着中外文字表达上的差异,仅仅从文字技巧上来着手是难以解决含义差异的,必须要从文化的差异上来处理中外文字在表达内涵上的不同,因为这些差异源自生活上的不同。对文化的理解对翻译是极其重要的,缺乏文化元素的译文等于缺乏了

谈关联理论对语用翻译的启示(1)(精)

谈关联理论对语用翻译的启示(1) 摘要: 本文就关联理论对语用翻译 的启示进行了一些探讨。先简要介绍了交际的推理特性、文本语境、最佳关联、语言的解释性使用等关联理论中的一些基本概念,然后阐述翻译作为语言的解释性使用、原语文本和译语文本解释性相似的观点、文本分类作为关联向导、翻译的概念以及如何处理翻译过程中基于语境的问题。我们认为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来探讨这些语用问题有助于更好地把握语用翻译的本质,进而指导我们的翻译实践。 关键词: 关联理论、语用翻译 1.引言 关联理论是西方近年来影响巨大的认知语用学理论,但它的影响却远远超出了语用学领域。随着时间的推移,根据关联理论发展起来的语用学翻译理论模式日渐受到西方翻译理论界的重视。很可惜,在我国翻译界似乎没有产生多大的影响,有关这方面的文献亦屈指可数。 关联理论认为,要正确理解自然语言就要通过语境来寻找关联,要靠推理。而翻译中为达到语用等效,其前提正是正确地认知和理解自然语言。因此,关联理论就成为当前指导语用翻译的新论。(何自然,1997) 事实上,语用翻译这个说法只是近十多年来才出现的。它实质上是一种等效翻译,如Nida (1964)提倡的“动态对等翻译”(dynamic equivalence) 和Newmark (1982)倡导的“交际翻译”(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后来,Wilss (1982)等人还明确提出了翻译中的语用对等(pragmatic equivalence)。鉴于本文建立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之上,我们认为有必要首先简明地介绍一下关联理论中一些基本概念。 2.关联理论概说 2.1. 交际的推理特性 关联理论是认知自然语言的一种理论。因为自然语言中的每一个话语都可以有多种理解,所以,正确理解自然语言,就必须通过语境来寻找信息的关联,然后再根据话语和语境的关联进行推理。人与人之间之所以能够进行交际、沟通思想,是因为人们能够根据对方的行为或话语进行各种推理。请看: 甲:李先生,请问周小姐还要多久才回办公室? 乙:嗨,她正在向胡处长请示工作呢! 在上例中,乙并没有直接回答甲所提出的问题。假如甲乙双方都知道胡处长办事风风火火、说话干脆利落,那么,甲不难推断出周小姐很快就会回来。倘若双方已知胡处长说话罗嗦,办事拖拉,甲几乎可以断定周小姐一时肯定回不来。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摘要]要在两种语言之间进行翻译,除了通晓两种语言文字之外,还必须深刻理 解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本文拟从文化与翻译的关系的角度、以中西文化差异为突破口,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对一些文化差异较大的语言现象提出建议性的翻译方法。 [关键词]文化;文化差异;翻译 根据《现汉》,“文化”有三个定义:1.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2.考古学用语,指同一历史时期的不依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同样的工具、用具、同样的制造技术等,是同一种文化的特征,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3.指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学习∽ / ∽水平。 而美国1974年出版的The New World Encyclopedia给“Culture”一词下的定义是:It is the totality of the spiritual, intellectual, and artistic attitudes shared by a group, including its tradition, habits, social customs, morals, laws and social relations. Sociologically, every society, on every level, has its culture. The term has no implications of high development.对比这两种定义,不难发现中国人与英美人对“文化”的理解不是完全相同的。英语的Culture定义排除了物质文明发展水平的高低,它只强调艺术、文学、观念、习俗等精神财富,而汉语的“文化”则包括“物质财富”。 据上所述,文化包括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包含了人类创造的一切财富,而语言是人类最杰出的创造物之一,因此,语言是文化的产物,同时,又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发展能促进语言的发展,而文化要靠语言来传播和继承。作为记录人类思想和历史的工具,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特色和文化内涵,而翻译就担负着在语言和文化中进行转换、促进交流的重任。正如刘宓庆(1995,316)所说:“语言中几乎处处有所谓‘文化符号’,留待译者‘解码’(decoding)。”在翻译中,译者首先要对原文中的文化符号进行解码。这些文化符号源自我们身处的社会环境,只有悉心分析,敏锐观察才不会有所错漏。在解码之后,译者还需用译语将原文的文化信息重新编码。这一过程则更为不易,要求译者对译语语言和文化有精深通透的了解和把握。正如王佐良先生所言,译者处理的是个别的词,面对的却是两大片文化。(1984:34)美国翻译理论学家尤金.奈达指出:“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两种语言更重要,因为语言只有在其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 因此,在翻译工作中,译者除了深厚的语言功底外,还应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才能使两种语言达到真正的交流。尤其是掌握汉英两种语言所反映的中西文化差异这方面的知识更加重要。由于这一问题的广泛性、多变性和复杂性,要进行全面探讨是不可能的。本文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此进行一下论述:

英语翻译与中外文化差异的关系研究

英语翻译与中外文化差异的关系研究 伴随中外学术交流的频繁展开,英语作为中外交流的桥梁,越来越受到关注。翻译工作者只有把握好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才能让英语翻译表达更为准确,才能从根本上提升英语翻译人员的翻译能力,更好地展现语言的魅力。基于此,文章主要分析了英语文化对英语翻译效果的影响。 标签:英语文化;翻译效果;影响 一、文化和翻译的内涵 语言不仅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的形成需要相当长的时间,需要经历长期的历史沉淀。其内涵主要包括两个内容: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此外,文化也是不同的。基于流畅性和准确性的翻译是一种改变语言信息的文化行为。翻译产生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迫切需要沟通和交流的背景下,同时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文化与翻译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任何翻译都与文化密不可分,英语也不例外。经验丰富的英语翻译和翻译研究人员都重视翻译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在英语翻译过程中,虽然理解了原文的意义,但远不止简单的语言理解,因为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语言会受到文化的影响。在英语翻译过程中,译者对段落理解的准确性主要取决于他或她对文化的理解程度。 翻译是语言转换的过程,但由于翻译具有许多社会功能,是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它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活动,也是一种心理活动。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不同时期的翻译功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译者必须在翻译过程中理解翻译的功能及其相关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只有这样,译者才能正确处理英语文化因素对英语翻译效果的影响,并在英语翻译中成功传达。否则译者很容易犯下社会语用错误。可以说,如果不考虑文化因素,翻译工作无法进行,没有文化的翻译将是苍白无力的。 二、英语文化对英语翻译效果影响 1.社会历史背景对英语翻译效果的影响 每个国家的历史都不同,所以不同国籍的人会有不同的行为和態度。与此同时,民族语言的发展是由社会发展过程和民族的一切历史文化背景决定的,尤其是思维方式差异的影响更加突出。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强调“和谐”,主要体现在句型流畅。英语更加侧重分析,句型主要是基于主语和谓语为主,再加以短语及从句。译者应注意用英语句子表达的文化含义,而不是字面翻译,以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 2.环境对英语翻译效果的影响

中国文化汉英翻译材料(1)

Exercise I. Transla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into English. 1.如今,作为东方艺术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京剧不仅在中国各地喜闻乐见,而且已被全世界人民广泛接受。 2.根据所表演角色的性别、年龄和社会地位的不同,演员角色分成四类:生(男角)、旦(女角)、净(花脸男角)、丑 (丑角)。 3.京剧的独特艺术魅力使它经久不衰:它创造了一种台上台下演员观众相互交融的美学欣赏与享受。 4.他曾成功地塑造了许多古代中国妇女的形象,完美地表现了她们的温柔、优雅和细腻。 5.梅兰芳也是把京剧介绍到国外的第一人。 6.作为中国的文化瑰宝,京剧必将获得全中国和全世界人民越来越多的喜爱。 Key to Exercise I. 1.Today, as one of the glowing pearls of oriental arts, not only has Beijing Opera been widely enjoyed all over China, it has also been well received all over the world. 2.According to the gender, age and social position of the different roles which they play, actors and actresses are divided into four categories: sheng (male roles), dan (female roles), jing (male roles with facial paintings) and chou (clowns). 3.The uniqueness of Beijing Opera makes its artistic charm so everlasting: the creation of an aesthetic co-appreciation between the actors and actresses on stage and the audience off stage. 4.Mei Lanfang had created very successfully various images of ancient Chinese women and expressed their tenderness, elegance and subtlety. 5.Mei Lanfang was also the first person who introduced Beijing Opera to foreign countries. 6.Being a great treasure of the Chinese culture, Beijing Opera will surely be more and more appreciated by people in China and in the whole world. Exercise II. Make a web advertisement in English,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given in Chinese. 著名的京剧武生徐力先生最近接受了我们舞蹈学校的邀请,担任高级舞蹈教员。武生是京剧中的一个重要生角。武生的特点是武艺好,身手矫健敏捷。武生演员常通过在舞台上翻滚武打(tumbles, tweists, and somersaults)来表现他们高超的武艺。武生的动作准确有力,是大量艰苦训练的结果。 中国古典舞蹈和民族舞蹈的舞台技巧和身段(floor skills and postures)大多来自中国传统戏曲的武功(acrobatic skills)。我们舞蹈学校非常荣幸能够请到徐先生教授女子班毯子功(floor skills)和男子班的功夫课。有关课程安排请点击此网址。 Key to Ex. II Make a web advertisement in English,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given in Chinese. A Rare Opportunity The famous Beijing Opera performer of Wu Sheng (acrobatic male role), Mr Xu Li, recently accepted an engagement with our Dancing School. Wu Sheng i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Beijing Opera. It requires a high level of acrobatic skills. Wu Sheng actors often show off their skills with tumbles, twists, and somersaults on the stage. These skills and movements require great precision in timing and strength, which takes a lot of training and exercise. Many of the floor skills and postures of classic and ethnic Chinese dances were originally from the acrobatic skill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operas. Our dancing school is very fortunate to have Mr Xu Li to teach our Floor Skills class for girls and Kungfu class for boys. For class schedule, please click HERE. Exercise III. Transla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into English. 1.齐白石以革新水墨画和毕生献身于这项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而闻名于世。 2.他在几天后把那幅画重画了很多次,但是总比不上他当天即兴完成的作品。 3.兰亭序的极高的艺术价值促使更多书法家临摹王羲之的字体。 4.一个好的书法家所写出来的字必须充满生气,活力并具备完美的形体。 5.书法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清醒的头脑以及对毛笔有全面的掌握。 6.这个年轻演员认识到自己的演技还差,无法与他老师的演技相提并论。 Key Exercise III.

浅谈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186科技资讯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中英文中对同一颜色的理解也有很大 差别。因此初看到blue films 时还以为是 那种比较悲伤忧郁的蓝调电影,后来发 现居然是指“黄色电影”!yellow dog 也 不是指“好色之徒”而是“忘恩负义之 人”的意思。红色在中文里往往跟吉 祥、喜庆,兴旺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如 "红利"、"红火"、"红包",“走红”,“红遍大江南北”,"披红"、"开门红 "、"满堂红"等等。红色在中文里还象 征着女性,如“红颜”,“红粉知 己”。红在汉语中还有象征“革命,进 步”的意思,如“红军”,“红旗”, “又红又专”等等。在英语中红色虽然也有喜庆的含义,但是远没有中文里红色的象征意义强烈。此外,红色在英语中有不少贬义的象征,如在英语词典中 “red”是共产主义或共产党的同义词,表达这一意思时常常有贬意,甚至谩骂的意味。red belt指的是赤化区,而且在英语中red使人联想到的是暴力与流血。Red Brigade(红色旅)是指意大利的秘密恐怖 组织,专门从事绑架、谋杀和破坏等一系列恐怖活动。red lining(圈红线),指美国金融机构将贫困地圈上红线,拒绝向这一地区提供住房贷款,使这些地区陷 入了更大的贫困。四.动物 由于受历史、习俗、价值观念、宗 教信仰等诸方面文化因素的影响, 中英两 种语言赋予动物词汇以各自特定的文化内 涵。在中国,龙被视为神物,它象征着 权力,力量,威严,智慧等等。中国 古代皇帝把自己比作“真龙天子”,披 “龙袍”,坐“龙椅”,高兴时“龙 颜大悦”,发怒时则“龙颜大怒”。 在 今天,龙在中国人民心中仍是神圣的, 翻译是在语言的平台上进行的,而语言反映着文化,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当语言进入交际,便存在对文化内涵的理解和表达问题。文化是一种复杂的,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他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爱德华.泰勒 《原始文化》)。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各个民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具有各自特色的文化体系,彼此间具有差异性,这种文化差异给翻译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一.习语 习语是某一种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 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从广义上来 说习语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典故等。它们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少习 语蕴涵的文化寓意在另一种语言中未必能 找到对应的表达,翻译时忌直译,死 译,需要视情况作灵活处理。例如,英 语成语 “bury one's head in the sand”(采取鸵鸟政策),如果直译的话,中 国读者还是不能通过字面意义来理解它的 比喻意义。又如,汉语成语 “扬眉吐 气”,如果直译成“to raise the eye-brows and let out a breath”恐怕会贻笑大 方。 由于各自民族生活环境,文化习俗的差异,英汉习语中的比喻体往往不同,但是两者的比喻意义相同或相近,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套译的方法,即在另一语言中找出与之对应的习语。例如,英语习语“rats desert a fallinghouse”,可以用中国读者熟悉的“树倒猢狲散”来套译,两者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又如中文中的“杀鸡取卵”,在英文中可以找到对应的习语:“kill thegoose that lays golden eggs”.采用类似方法翻译的例子还有很多,诸如:落汤鸡-like a drowned rat ;a poor fish-可怜虫;like a cat on hot bricks --似热锅上的蚂蚁; as strong as a horse-- 力大如牛;drink like a fish 牛饮; a lion in the way-- 拦路虎等等 。 二.俚语俚语是一个民族民间文化和内涵最丰富的那部分语言,由于文化含量重,较难理解,给翻译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对俚语意思的误解常会导致尴尬。曾有这么个笑话,有位在中国的外国客人问翻译:“I wonder if I can go somewhere?"(我可以方便一下吗?) 翻译却回答说:“Yes, you can go anywhere in China." 关于上厕所的俚语还有不少,如: "Last nightI went to visit John twice."(昨晚我去了两趟厕所);在别人家里作客时可以这么问:“May I use the facilities?"或 “Whatis the geography of the house?"女厕所的表达最是委婉,如dressing room (更衣室),loungge (休息室),powder room(化妆室)等。广义的俚语包括行话,如在青少年中比较流行的语言:“bur" 指头发,"flutter bum"指男朋友, "party-pooper"指扫兴的人。美国的黑社会组织经常使用的一些行话,如用juice 或 ice 指贿赂。扒手的切口语,如 moll buzzing (扒窃妇女),shorts (电车或公共汽车),hole (地铁)。这些五花八门的俚语就算对于英语国家的人自身来说也是个难以理解,令人头疼的东西,因此对翻译工作者来说更是个难题。三. 色彩浅谈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陈萍 (上海金融学院 200000) 摘 要: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反映着文化。有效的交际需要掌握语言知识,更要了解不同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文章主要就习语,俚语,色彩,动物四个切入点列举了中西文化的差异,并对翻译中遇到的一些文化差异提出了恰当处理的方法。文章最后还对译者提出要求。 关键字: 文化 文化差异 翻译 利用率。加强机械租赁计划的管理,避 免机械设备在项目上的闲置。第三,加 强对水平运输机械台班量的控制,杜绝 签发“人情台班”。督促设备管理人员 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维修管理工作,使机 械设备尽可能地始终处于完好状态,提 高完好率。 3、科学合理地进行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应遵守以下几个 原则:认真研究项目概况,提出有针对 性的施工方案,确保重点及难点处施工 的顺利安排;遵守国家有关的规范和操 作规程,合理地安排施工顺序;尽量使 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 4、健全项目各项管理体制 健全的管理体制犹如身体的神经系统,协调着各方人员的行为及准则,按照可控的程序来运行。如岗位责任制、材料入库制、限额领料制、(半)成品的保护及回收制、集中搅拌制、成本分析核算制等。而以上制度的健全与维护均为项目成本的中间考核提供了直接或间接的依据,加强中间成本考核对项目的成本控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5、加强风险管理风险是实际情况与主观预测之间的差异,建筑工程的风险主要存在于政治、经济、工程、公共关系和管理等几个方面。企业可以采取策略投标、合同谈判、风险共担、购买保险、风险转嫁等一些措施,防范或规避风险,而有些风险的发生对项目的成本影响甚至有可能是毁灭性的。因此在企业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怎样合理的研究及防范风险,已自然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课题。参考文献:[1]孙义.施工企业工程成本管理[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5,08:11-12[2]陈宠,王宁.浅谈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5,05:22-23[3]王仙萍.浅谈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的管理[J].会计之友,2005,07:30-31

中国文化翻译练习10篇2

一、对龙图腾的崇拜在中国大约已绵延了八千多年。中国龙是古人将鱼、蛇、马、牛等动物与云雾、雷电等自然天象集合而成的一种神物。中国龙的形成与中华民族的多元融合过程同步。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龙具有开拓变化和团结凝聚的寓意。 (1) 对龙图腾的崇拜在中国大约已绵延了八千多年。Chinese Dragon totem worship in China has been around for over 8,000 years. (2) 中国龙是古人将鱼、蛇、马、牛等动物与云雾、雷电等自然天象集合而成的一种神物。 The ancients in China considered the dragon (or loong) as a fetish that combine s animals including the fish, snake, horse and ox with cloud, thunder, lightning and other natural celestial phenomena. (3) 中国龙的形成与中华民族的多元融合过程同步。The Chinese dragon was form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multicultural fusion process of the Chinese nation. (4)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龙具有开拓变化和团结凝聚的寓意。 To the Chinese, the dragon signifies innovation and cohesion.

二、秧歌舞是中国汉族的一种民间传统舞蹈,通常在北方省份表演。秧歌舞者通常穿上明亮多彩的表演服装,他们的表演动作有力迅速。在农历春节、元宵节等节日期间,人们一旦听到锣鼓声,不管外面天气有多冷,他们都会蜂拥到街上看秧歌舞表演。近年来,中国东北某些城市的老年人自发组织了了秧歌队,队员常年通过跳秧歌舞来保持健康,同时他们也乐在其中。 (1) 秧歌舞是中国汉族的一种民间传统舞蹈,通常在北方省份表演。 Yangko is one of the traditional folk dances of Han nationality in China. It is usually performed in Northern provinces. (2) 秧歌舞者通常穿上明亮多彩的表演服装,他们的表演动作有力迅速。 The dancers usually wear / are dressed in colorful and light costumes, and the performance is powerful and rapid. (3) 在农历春节、元宵节等节日期间,人们一旦听到锣鼓声,不管外面天气有多冷,他们都会蜂拥到街上看秧歌舞表演。 During some festivals such as the Spring Festival, the

关联理论对翻译解释的局限性

《中国翻译》2000年第4期 王 斌 摘 要:关联理论是一种语言交际理论,揭示了单元文化内语言交际的本质属性。但它对跨文化语言 交际的翻译的解释显得力不从心,因为它无法解决最佳关联赖以存在的缺省模式之一的文化缺省的移植 问题。 关键词:关联理论 翻译 交际 Abstract: Relevance theory, a theory of language communication, depicts the inherent property of lan-guage communication within a culture. Yet, it fails to give an adequate explanation of translation as a cross cultural language communication on account of its incompetence in showing how to transplant the cultural default, one of default models from which optimal relevance generates. Key Words: relevance theory translation communication 1. 关联理论的认识 Sperber和Wilson(1986/1995)的关联理论是有关语言交际的理论,它把语言交际看作是一个明示-推理过程(ostensive-inferential process),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交际与认知,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提出语言交际是按某种思维规律进行推理的认知活动。关联理论认为,人的认知以最大关联(maximal relevance)为准则,而语言交际则以最佳关联(optimal relevance)为取向。他们的陈述如下: 话语的内容、语境和各种暗含,使听话人对话语产生不同的理解;但听话人不一定在任何场合下对话语所表达的全部意义都得到理解;他只用一个单一的,普通的标准去理解话语;这个标准足以使听话人认定一种唯一可行的理解;这个标准就是关联性。因此,每一种明示的交际行为都应设想为这个交际行为本身具备最佳的关联性。(转引自赵彦春,1999) 因此,任何一个交际行为都传递着最佳相关性的假定或期待,听话者总是以最小的认知努力来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并以此推导说话者的交际意图。(苗兴伟,1999) 在语言的交际过程中,既然要确定交际者的真实意图,听者需要寻找话语与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即对方话语同语境假设的最佳关联,通过推理得出语境隐含,取得语境效果,达到交际的目的,那么,语境效果就成了关联理论的必要条件:The notion of a con-textual effect is essential to a characterization of rel-evance. We want to argue that having contextual effectis a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relevance, and that otherthings being equal, the greater the contextual effects,the greater the relevance(Sperber & Wilson, 1986:119)。关联理论对于语言交际的解释力正在于依据动态的语境进行动态的推理,其语境效果表现为:If all acontextualisation does is add all, some or none of thenew information to the context without otherwise alter-ing the context at all, then this contextualisation has nocontextual effect . Otherwise, there is some contextualeffect, in the form of an erasure of some assumptions inthe context, a modification of the strength of some as-sumptions in the context, or the derivation of contex-tual implications. ( Sperber & Wilson, 1986:117) 所以,在交际过程中,说话者所提供的假设或信息不但应该是新的,而且还要能够改变听话者的语境假设,也就是说能够产生语境效果。只有产生语境效果,表达新信息的命题才能相关。语境效果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新信息改变听话者语境的某些假设;新信息增强听话者的语境假设;新信息与听话者语境假设相结合派生出新的语境隐含。语境效果好,推理时付出的努力就小,关联性就强;语境效果差,推理时付出的努力就大,关联性也就弱。语境效果的动态性表现在语言交际过程中,随着话语的发展,听者根据现有语境建构一系列假设,并对之进行认知处理,使之逐渐背景化,从而认知语境被不断地扩大充实,并有效地成为理解新信息的基础。话语就这样给听话人提供不断变化的背景,听话人则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工新信息。 2.关联理论对翻译的解释 虽然翻译被认为是宇宙历史上最为复杂的现象,但若将之看成是跨文化的语言交际,关联理论在这方土地上还是能说出个子丑寅卯的,笔者认为关联理论 收稿日期:1999-02-16 关联理论对翻译解释的局限性

浅谈文化翻译与文化传真

摘要 本文阐述了文化、语言、翻译三者之间的关系,论证了文化翻译的理论基础。本文认为:文化翻译是在文化研究的大语境下来考察翻译,即对文化以及语言的“表层”与“深层”结构进行分析与研究,探索文化与翻译的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文化“传真”意指文化翻译的基本准则,既要求译语从文化义的角度准确地再现原语文化所要传达的意义、形式及风格,又满足译文读者的需要。翻译中“文化传真”度的把握也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关键词:文化翻译;文化“传真”;文化“传真”的度 Abstract: The paper studie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translation of culture by exploring the relation between culture, language and translation. The translation of culture is discussed in the broad context of research on culture. This includes an analysis of the surface and deep structures of culture and language, and the examination of the internal contact between culture and translation as well as the objective laws pertaining to their interaction. Facsimile of culture refers to the basic criterion of translation, one which requires that the meaning, form and style of the source language be precisely expressed in the translation from the angle of culture,also,satisfy the needs of reader’s. In addition, the paper explores the extent to which a facsimile of culture could be achieved in translation. Key words: Translation of culture; facsimile of culture

从关联理论解读翻译策略 修改

从关联理论解读翻译策略 摘要:关联理论认为话语的理解是一种包含示意和推理两方面的认知过程,听话人根据说话人的示意行为,结合语境假设,求得语境效果而获取说话人的交际意图,翻译也研究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由于关联理论把翻译看作是一个交际过程,故译者应充分考虑译语环境下译文读者的认知能力,视具体情况采用顺应译语文体规约的归化策略或保留原文特色的注释性异化策略,以帮助译文读者找到原文与译文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达到最佳交际效果。 关键词:关联理论;最佳关联;语境;翻译 翻译是一种语言使用和交际活动,和日常语言活动所不同的只是它涉及到两种语言(始发语和目的语),是一种语际信息交流。翻译研究则是探讨译者解读原文、在译文中重构原文意义的学问。两者有着共同的研究对象,即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所不同者,前者更重视口语交际及其动态特点,而后者所关心的是文本和书面语言。但是这种差异性并不妨碍翻译理论研究者借鉴语用学理论来探讨翻译活动。[1]近年来,语用学的众多理论被应用在翻译研究上,如Austin的言语行为理论、Grice的合作原则、Leech的礼貌原则、和Dawkins的模因论等对翻译研究都有极大的启示。我们不妨结合近年来语用学研究中的一大热点:关联理论,从认知的角度探讨关联理论如何指导译者选择恰当的应用翻译策略。 能否达成!互明(mutuallymanifest),达成了!互明就能获取!最佳语境效果,在信息和语境之间找到!最佳关联(optimalrelevance)。Sperber和Wilson认为交际中每一个人的认知环境由三种信息组成:逻辑信息(logicalinformation),百科信息(encyclopedicinformation),和词语信息(lexicalinformation)。上述三种信息组成的认知环境因人而异,对话语的推理自然就会得出不同的结果。因此,为达到交际成功,!互明成为关键,表现为交际双方对认知环境中的事实[3]127 或假设在心理上能否做出共同的认知和推断。以下母女两人的对话可以更清楚地说明这一点: Mother:Wouldyouliketogoshoppingwithmenow?Daughter:I?mwatching!Friends .Mother:What? Whencanyougowithme?Daughter:Mum,IsaidI?mstillwatchingTV.Mother:Then,whenwillitbeover? Daughter:Mygod! 女儿没有直接以yes或no来回答母亲的问话,而是采用了间接的答话方式。这里母亲不理解女儿的原因明显在于母亲的认知环境中没有!Friends 是一部情景连续喜剧并且女儿十分爱看这一语境信息,由此导致女儿意欲传递的信息意图!No,Idon?twanttogoshoppingnow. 并没能成功地传达给母亲。这一例子说明,交际成功与否并不仅仅取决于听话人能否解码,而更主要取决于交际者意欲传递的信息意图是否成功地示意给了交际对象,取决于交际对象是否选择了 [4]41正确的语境信息。所以,交际过程不仅仅是单纯的编码- 一、关联理论 Sperber和Wilson首先提出颇具影响力的关联理论(RelevanceTheory)。他们在批判地继承以互知(mutualknowledge)为理论依据的代码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交际的推理模式,将语用学研究的重点从话语的产出转移到话语的理解,指出语言交际是一个认知推理的互明过程,对话语的理解就是一种认知活动。 具体来说,关联理论把话语的理解看作是一种包含!示意(ostentation)和!推理(inference)两方面的认知过程(cognitiveprocess),是一个涉及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的示意推理过程(ostensive-inferentialprocess)。所谓!示意,是指说话人把信息意图展示出来这一过程,而所谓!推理,则指听话人根据说话人的示意行为,结合语境假设,求得语境效果而获取说话人的交际意图这一过程。 演绎推理的重要依据就是获取信息和语境的最佳关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