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普鲁士蓝和滕氏蓝化学式

普鲁士蓝和滕氏蓝化学式

普鲁士蓝和滕氏蓝化学式

普鲁士蓝和滕氏蓝是两种著名的蓝色染料,它们在化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将介绍普鲁士蓝和滕氏蓝的化学式以及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普鲁士蓝的化学式为Fe7(CN)18·xH2O,其中Fe代表铁离子,CN 代表氰根离子。普鲁士蓝是一种无机染料,具有深蓝色的颜色。它在水中溶解度较低,但可以通过添加酸来提高其溶解度。普鲁士蓝是一种稳定性很高的化合物,不容易被氧化或还原。这使得它在化学实验室中被广泛应用于催化剂、电化学电极和染料等方面。

滕氏蓝的化学式为Cu(C16H10N2O2)2·xH2O,其中Cu代表铜离子,C16H10N2O2代表一种有机配体。滕氏蓝也是一种深蓝色染料,具有较高的溶解度。它在水中可以形成稳定的配位化合物,常用于染料和颜料的制备。滕氏蓝的颜色鲜艳,可以长时间保持不褪色,因此在艺术和绘画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普鲁士蓝和滕氏蓝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具有深蓝色的染料,且都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它们在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然而,普鲁士蓝和滕氏蓝的化学性质和用途还是有一些区别的。

普鲁士蓝由铁离子和氰根离子组成,而滕氏蓝由铜离子和有机配体

组成。因此,普鲁士蓝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更容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而滕氏蓝在这方面则相对稳定。此外,普鲁士蓝的溶解度较低,而滕氏蓝的溶解度较高。

普鲁士蓝和滕氏蓝在实际应用中也有一些差异。普鲁士蓝常被用作催化剂,可以促进某些化学反应的进行。它还可以作为电化学电极的材料,用于电化学分析和储能设备等方面。滕氏蓝则在染料和颜料的制备中应用较多,可以用于织物染色、艺术品修复等领域。

普鲁士蓝和滕氏蓝是两种具有深蓝色的染料,它们在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中有着重要的应用。虽然它们的化学式和性质有所不同,但都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鲜艳的颜色。普鲁士蓝更适合用于催化剂和电化学电极等方面,而滕氏蓝更适合用于染料和颜料的制备。这两种蓝色染料的发现和应用,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诸多便利。

高三化学经典习题(含答案)

高三化学经典习题(含答案) 1.我国明代《本草纲目》中收载药物1 892种,其中“烧酒”条目下写道:“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这里所用的“法”是指 A.萃取 B.渗析 C.蒸馏 D.干馏 答案:C 解析:从浓酒中分离出乙醇,利用酒精与水的沸点不同,用蒸馏的方法将其分离提纯,这种方法是蒸馏。 高考中如何考查常见物质的分离和提纯?高考中常常结合分离提纯考查仪器的使用或填写仪器的名称,在选择题或大题某一项中进行考查。 2.下列气体去除杂质的方法中,不能实现目的的是( ) 气体(杂质) 方法 A SO 2(H 2 S) 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B Cl 2 (HCl) 通过饱和的食盐水 C N 2(O 2 ) 通过灼热的铜丝网 D NO(NO 2 ) 通过氢氧化钠溶液答案:A 解析:A项,SO 2和H 2 S都具有较强的还原性,都可以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因此在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去除杂质H 2S时,SO 2 也会被吸收,故不能实现除杂 目的;B项,氯气中混有少量的氯化氢气体,可以用饱和的食盐水除去,饱和的食盐水在吸收氯化氢气体的同时,也会抑制氯气在水中的溶解,故能实现除杂目的;C项,氮气中混有少量氧气,在通过灼热的铜丝网时,氧气可以与之发生 反应:2Cu+O 2 2CuO,而铜与氮气不反应,因此可以采取这种方式除去杂质氧 气,故能实现除杂目的;D项,NO 2可以与NaOH发生反应:2NO 2 +2NaOH===NaNO 3 +NaNO 2+H 2 O,NO与NaOH溶液不能发生反应,尽管NO可以与NO 2 一同跟NaOH 发生反应:NO+NO 2+2NaOH===2NaNO 2 +H 2 O,但由于杂质的含量一般较少,因此 也不会对NO的量产生较大的影响,故能实现除杂的目的。 3.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萃取Br 2时,向盛有溴水的分液漏斗中加入CCl 4 ,振荡、静置分层后,打开 旋塞,先将水层放出 B.做焰色反应前,铂丝用稀盐酸清洗并灼烧至火焰呈无色 C.乙醇、苯等有机溶剂易被引燃,使用时须远离明火,用毕立即塞紧瓶塞 D.可用AgNO 3溶液和稀HNO 3 区分NaCl、NaNO 2 和NaNO 3 答案:A 解析:A项,CCl 4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故萃取Br 2 时,向盛有溴水的分液漏斗 中加入CCl 4,振荡、静置分层,打开旋塞,先将CCl 4 层放出,A操作错误;B项, 做焰色反应前,先将铂丝用稀盐酸清洗并灼烧至无色的目的是排除铂丝上粘有的其他金属元素对待检测金属元素产生的干扰,B操作正确;C项,乙醇、苯等

普鲁士蓝和滕氏蓝化学式

普鲁士蓝和滕氏蓝化学式 普鲁士蓝和滕氏蓝是两种著名的蓝色染料,它们在化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将介绍普鲁士蓝和滕氏蓝的化学式以及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普鲁士蓝的化学式为Fe7(CN)18·xH2O,其中Fe代表铁离子,CN 代表氰根离子。普鲁士蓝是一种无机染料,具有深蓝色的颜色。它在水中溶解度较低,但可以通过添加酸来提高其溶解度。普鲁士蓝是一种稳定性很高的化合物,不容易被氧化或还原。这使得它在化学实验室中被广泛应用于催化剂、电化学电极和染料等方面。 滕氏蓝的化学式为Cu(C16H10N2O2)2·xH2O,其中Cu代表铜离子,C16H10N2O2代表一种有机配体。滕氏蓝也是一种深蓝色染料,具有较高的溶解度。它在水中可以形成稳定的配位化合物,常用于染料和颜料的制备。滕氏蓝的颜色鲜艳,可以长时间保持不褪色,因此在艺术和绘画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普鲁士蓝和滕氏蓝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具有深蓝色的染料,且都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它们在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然而,普鲁士蓝和滕氏蓝的化学性质和用途还是有一些区别的。 普鲁士蓝由铁离子和氰根离子组成,而滕氏蓝由铜离子和有机配体

组成。因此,普鲁士蓝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更容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而滕氏蓝在这方面则相对稳定。此外,普鲁士蓝的溶解度较低,而滕氏蓝的溶解度较高。 普鲁士蓝和滕氏蓝在实际应用中也有一些差异。普鲁士蓝常被用作催化剂,可以促进某些化学反应的进行。它还可以作为电化学电极的材料,用于电化学分析和储能设备等方面。滕氏蓝则在染料和颜料的制备中应用较多,可以用于织物染色、艺术品修复等领域。 普鲁士蓝和滕氏蓝是两种具有深蓝色的染料,它们在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中有着重要的应用。虽然它们的化学式和性质有所不同,但都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鲜艳的颜色。普鲁士蓝更适合用于催化剂和电化学电极等方面,而滕氏蓝更适合用于染料和颜料的制备。这两种蓝色染料的发现和应用,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诸多便利。

药品常识普鲁士蓝

1、普鲁士蓝 颜料蓝27,英文名称为Pigment Blue 27,中文别名为C.I.颜料蓝27,CAS号为12240-15-2,分子式为C6Fe2KN6,廉价深蓝色无机颜料,大量为涂料和印墨等工业所采用,不产生渗色现象。除作为蓝色颜料单独使用外,它与铅铬黄可拼成铅铬绿,是油漆中常用的绿色颜料。 分子式:C6Fe2KN6分子量:306.8927 物性数据折叠编辑本段 深蓝色粉末。相对密度1.8。不溶于水、乙醇和醚,溶于酸碱。色光可在暗蓝至亮蓝之间,色泽鲜艳,着色力强,扩散性强,吸油量大,遮盖力力略差。粉质较坚硬,不易研磨。能耐晒、耐稀酸,但遇浓硫酸煮沸则分解;耐碱性弱,即使是稀碱也能使其分解。不能与碱性颜料共用。加热至170~180℃时开始失去结晶水,加热至200~220℃时会燃烧放出氢氰酸。成分中除有能改进颜料性能的少量附加物外,不允许含有填充料。 合成方法折叠编辑本段 反应方程式如下:生成白浆 2FeSO4+xK4Fe(CN)6→2K2SO4+Fe2Fe(CN)6·(x-1)K4Fe(CN)6 白浆氧化 6FeK2Fe(CN)6+3H2SO4+KClO3→6FeKFe(CN)6+KCl+3H2O+3K2SO4 钾铁蓝配方: K4Fe(CN)6·3H2O 100kg,FeSO4·7H2O 76kg, H2SO4 40kg, KClO3 5.5kg 铵铁蓝配方:Na4Fe(CN)6·10H2O 100kg, FeSO4·7H2O 66kg, H2SO4 35kg, KClO3 5kg, (NH4)2SO2 33kg 反应溶液的制备。将亚铁氰化钾或钠用水溶解配成100g/L的浓度,用蒸汽加热至70℃。将硫酸亚铁也配成100g/L的溶液,并用硫酸调pH值为1.5左右。制备铵铁蓝时,把硫酸铵溶于硫酸亚铁中。白浆的形成和热煮。在70℃并在搅拌下把硫酸亚铁溶液在10~15min加入,硫酸亚铁加完后,随即升温至95℃以上,并滤取白浆的滤液,检定其中的硫酸亚铁剩余量。在正常情况下,母液中应剩余硫酸亚欠缺1.5~2g/L。若超过此量,应补加亚铁氰化钾或钠;若不足,应补加硫酸亚铁。白浆的酸煮和氧化。白浆形成后,随即将稀释的硫酸加入酸煮,酸煮温度在95℃以上并保持2h。酸煮温度高和时间长,得到铁蓝着色力较强,质地较软,亮度也较好。酸煮结束,随即用冷水稀释白浆至1.8m3 ,并调节温度为70℃,在70℃下于20min内把预先溶于水浓度为10%的氯酸钾溶液缓慢加入,加完继续在70℃下氧化3h。氧化终点以母液中不再有二价铁为标志。铁蓝制成后必须彻底洗净水溶性

化学普鲁士蓝的制备及检测方法

化学普鲁士蓝的制备及检测方法化学普鲁士蓝是一种著名的化合物,它是一种金属配合物,可作为重要的指示剂和催化剂。我们生活中很多物品中都含有普鲁士蓝,如墨水、染料、医药、垃圾处理等领域。在化学实验中,制备普鲁士蓝是一项基础性的实验,本文将介绍化学普鲁士蓝的制备及检测方法。 一、化学普鲁士蓝的制备 1. 实验原理 化学普鲁士蓝来源于二价铁离子与六价铁氰化物的配合,化学式为Fe4[Fe(CN)6]3,又称偏铁氰化铁。在制备过程中,需要先制备出三价铁离子,再与六价铁氰化物反应,最终得到化学普鲁士蓝。 2. 实验步骤 (1)将5g硫酸铁加入到酸性的、含有5g亚硝酸钠的水中,搅拌均匀;

(2)将稀盐酸滴加到混合液中,直至溶液变为浑浊,继续搅拌; (3)反应结束后,滴加硫酸铵的饱和溶液并充分搅拌。此时出现“石花”结晶沉淀; (4)用蒸馏水洗涤沉淀,再用丙酮去除水分; (5)将6g氰化钾加入蒸馏水中并搅拌均匀,再加入95%乙醇以提高反应速率; (6)将“石花”沉淀溶于稀盐酸中,慢慢滴入氰化钾的混合溶液中,同时保持搅拌,形成深蓝色的溶液; (7)将深蓝色的溶液过滤、洗涤,干燥于80度的烘箱中,最终得到普鲁士蓝。 二、化学普鲁士蓝的检测方法

化学普鲁士蓝的检测方法包括重量法、红外光谱法、紫外光谱法、X光粉晶衍射法、磁性测定法等多种方法。其中,常见的是红外光谱法和重量法。 1. 红外光谱法 红外光谱法通过分析普鲁士蓝分子的振动频率来反推其分子结构,从而进行检测。普鲁士蓝分子的结构中包含一个六面环的铁氰化物配体和一个四面体的铁离子,其中六面环的氰基的振动频率与铁离子形成的四面体的振动频率有明显差异,因此可以利用红外光谱检测鉴定化学普鲁士蓝的结构。 2. 重量法 重量法是利用重量测量的方法来检测普鲁士蓝的含量,常用的方法是恒重法。在此方法中,首先需要将普鲁士蓝溶解于适当的溶剂中,然后将溶液滴加到干燥稳定的瓷皿中,置于烘箱中烘烤至恒重,通过计算瓷皿的重量,可以简单粗略地测量普鲁士蓝的含量。

普鲁士蓝染色法测铁含量方法

普鲁士蓝染色法测铁含量方法 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 第一篇示例: 普鲁士蓝染色法测铁含量方法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通过 将待测样品与普鲁士蓝(Prussian Blue)反应,可以测定样品中铁含量的浓度。普鲁士蓝是一种具有深蓝色的化合物,由亚铁氰化钾和铁离 子反应生成。在分析化学领域中,普鲁士蓝经常被用来检测和测定金 属离子的存在和浓度,尤其是铁离子。 测定铁含量是分析化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铁是人体和大自然中 广泛存在的一种常见金属元素。人体内的铁对于维持身体正常的生理 功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铁元素也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准确 测定铁含量对于科学研究和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制备普鲁士蓝沉淀的方法是将待测样品与亚铁氰化钾和盐酸混合,煮沸后冷却至室温,普鲁士蓝沉淀会在反应中生成并沉淀出来。然后 用盐酸将剩余的亚铁氰化钾和铁离子溶解,使普鲁士蓝沉淀可以完全 转化为可溶性形式。接着用溶剂将普鲁士蓝溶解,并测定其吸光度, 从而计算出样品中的铁含量。 普鲁士蓝染色法测铁含量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结果稳定可靠的特点,适用于工业生产和实验室研究中对铁含量进行快速测定的需求。

该方法不需要昂贵的设备和复杂的操作流程,成本低廉,适用性广泛。 在进行普鲁士蓝染色测铁的实验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样品的制备和操作过程应该严格遵循实验步骤,避免引入外界干扰因素;实验中使用的试剂和溶剂应该是纯度高、质量稳定的,并且需要保持试剂的保存条件,避免受到污染或分解;在测定普鲁士蓝的吸光度时,应该注意光路的校准和仪器的标定,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普鲁士蓝染色法测铁含量方法是一种简单、快速、可靠的化学分析方法,适用于测定各种类型样品中的铁含量。通过科学的实验设计和操作规范,可以获得准确的铁含量测定结果,为科研工作和生产实践提供有力的支持。 第二篇示例: 普鲁士蓝染色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铁含量的方法之一,该方法利用普鲁士蓝作为指示剂,通过其与铁离子的络合反应来测定样品中的铁含量。普鲁士蓝,化学名为六六六六亚铁氰化物,是一种深蓝色的化合物,具有较强的与铁离子形成蓝色络合物的能力,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铁含量的测定中。 普鲁士蓝染色法的原理是基于普鲁士蓝与铁离子的络合反应。在该方法中,首先将待测样品中的铁离子还原为亚铁离子,然后与硫氰

普鲁士蓝钾的晶体结构

普鲁士蓝钾的晶体结构 英文回答: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Prussian Blue Potassium is a topic of interest in the field of solid-state chemistry. Prussian Blue Potassium, also known as potassium ferrocyanide, is a coordination compound with the chemical formula KFe[Fe(CN)6]. It is a deep blue solid that is widely used as a pigment and in various applications, including electrochemical sensing and energy storage.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Prussian Blue Potassium belongs to the cubic crystal system, specifically the Fm-3m space group. This space group indicates that the crystal possesses a face-centered cubic lattice with a primitive unit cell. The coordination environment around the potassium cation is octahedral, with six cyanide ligands surrounding it. The iron cation is also octahedrally coordinated, with six cyanide ligands. The cyanide ligands bridge the potassium and iron cations, forming a three-

大学无机化学常见俗名集

大学无机化学常见俗名 [化学式][化学名]:[俗名] [Al2O3][三氧化二铝]:[刚玉] [As2O3][三氧化二砷]:[砒霜] [As2S3][三硫化二砷]:[雌黄] [As4S4][四硫化四砷]:[雄黄] [BaSO4][硫酸钡]:[重晶石] [Ca(ClO)2·CaCl2·Ca(OH)2·2H2O]:[漂白粉] [Ca3(PO3)2][磷酸二氢钙]:[重钙] [Ca5(OH)(PO4)3][?]:[羟磷灰石] [Ca5F(PO4)3][?]:[氟磷灰石] [CaCO3][碳酸钙]:[石灰石][方解石][白垩石] [CaCO3·MgCO3]:[白云石] [CaF2][氟化钙]:[萤石] [CaHAsO4·2H2O]:[毒石] [CaSO4·1/2H2O]:[熟石膏] [CaSO4·2H2O]:[生石膏] [CHCl3][三氯甲烷]:[氯仿] [CO(NH2)2][碳酰胺]:[尿素] [COCl2][二氯化碳酰]:[光气] [Cu(OH)2·CuCO3][碱式碳酸铜]:[孔雀石][铜绿] [CuSO4+Ca(OH)2][硫酸铜和氢氧化钙混合生成的胶状悬浊

]:[波尔多液] [CuSO4·5H2O][五水硫酸铜]:[蓝矾][胆矾] [Fe3[Fe(CN)6]2·xH2O(x=14-16)]:[滕氏蓝] [Fe4[Fe(CN)6]3·xH2O(x=14-16)]:[普鲁士蓝] [FeS2][二硫化亚铁][过硫化亚铁]:[黄铁矿] [FeSO4·(NH4)2SO4·6H2O][六水合硫酸亚铁铵]:[摩尔盐] [FeSO4·7H2O][七水合硫酸亚铁]:[绿矾] [H2O2][过氧化氢]:[双氧水] [Hg2Cl2][氯化亚汞]:[甘汞] [HgCl2][氯化汞]:[升汞] [HgS][硫化汞]:[辰砂][朱砂] [K2Cr2O7][重铬酸钾]:[红钒钾] [K3[Fe(CN)6]:[赤血盐] [K4[Fe(CN)6]:[黄血盐] [KAl(SO4)2·12H20][十二水合硫酸铝钾]:[明矾] [KCl·MgCl2·6H2O]:[光卤石] [KMnO4][高锰酸钾]:[灰氧锰] [KNO3][硝酸钾]:[智利硝石] [M2Fe6(SO4)4(OH)12]:[黄铁钒] [MgCl2·6H20][六水合氯化镁]:[盐卤] [MgSO4·7H2O][七水合硫酸镁]:[泻盐] [MnO2][二氧化锰]:[软锰矿]

生成普鲁士蓝的方程式

生成普鲁士蓝的方程式 普鲁士蓝,又称铁氰化铁,是一种重要的无机颜料。它具有深蓝色的颜色,广泛应用于绘画、染料、陶瓷等领域。生成普鲁士蓝的过程可以通过化学反应来实现。本文将介绍生成普鲁士蓝的方程式及其反应机制。 方程式 生成普鲁士蓝的方程式可以表示为: Fe3+ + 3[Fe(CN)6]4- → Fe4[Fe(CN)6]3 这个方程式描述了铁离子(Fe3+)与六氰合铁离子([Fe(CN)6]4-)之间的反应, 产生了普鲁士蓝(Fe4[Fe(CN)6]3)。在这个反应中,铁离子被氰化物配体包围, 形成了普鲁士蓝的结构。 反应机制 生成普鲁士蓝的反应机制涉及多个步骤。首先,铁离子(Fe3+)与氰化物离子 (CN-)发生配位反应,形成了[Fe(CN)6]4-配合物。这个反应可以表示为: Fe3+ + 6CN- → [Fe(CN)6]4- 接下来,产生的[Fe(CN)6]4-配合物与另外一个铁离子(Fe3+)发生反应。在这个 反应中,配合物中的一个氰化物离子被取代,形成了普鲁士蓝的结构。这个反应可以表示为: [Fe(CN)6]4- + Fe3+ → Fe4[Fe(CN)6]3 通过这两个步骤,铁离子与氰化物配合物发生反应,生成了普鲁士蓝。 反应条件 生成普鲁士蓝的反应需要一定的条件。首先,需要提供足够的铁离子和氰化物离子。这可以通过在反应体系中加入铁盐和氰化物盐来实现。其次,反应需要在适当的 pH范围内进行。一般来说,pH值在7到11之间可以促进反应的进行。最后,反应通常需要在适当的温度下进行,一般在室温下反应即可。 应用领域 普鲁士蓝作为一种重要的颜料,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首先,它被广泛用于绘画领域。普鲁士蓝的深蓝色能够给作品带来丰富的色彩和层次感。其次,普鲁士蓝也被用作染料。它可以用于染色纺织品和其他材料,赋予它们深蓝色的颜色。此外,普鲁士蓝还可以应用于陶瓷和玻璃制品的装饰。

共价键及分子结构知识梳理

共价键及分子结构知识梳理】 一、共价键 1- 1共价键的实质、特征和存在实质:原子间形成共用电子对特征:a.共价键的饱和性,共价键的饱和性决定共价分子的。 b共价键的方向性,共价键的方向性决定分子的。 1- 2共价键的类型 b键:S-Sb键、S-p c键、p-p b键,特征:轴对称。 n键:p-p n键,特征:镜像对称 【方法引领】b键和n键的存在规律b键成单键;n键成双键、三键。 共价单键为b键;共价双键中有1个b键、1个n键;共价三键中有1个b键、2个n 键。 对于开链有机分子:b键数=原子总数-1 ; n键数=各原子成键数之和- b键数(环 状有机分子,b键数要根据环的数目确定) 原子形成共价分子时,首先形成b键,两原子之间必有且只有1个b键;b键一般比n 键牢固,n键是化学反应的积极参与者。 形成稳定的n键要求原子半径比较小,所以多数情况是在第二周期元素原子间形成。如 C02分子中碳、氧原子之间以p-p b键和p-p n键相连,而SiO2的硅、氧原子之间就没有p-p n键。 【课堂练习1】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乙烷分子中的6个C —H和1个C —C键都为b键,不存在n键 B •气体单质中,一定有b键,可能有n键 C.两个原子间共价键时,最多有一个b键 D . b键与n键重叠程度不同,形成的共价键强度不同 (2)有机物CH2= CH —CH2—C三CH分子中,C—H b键与C — C b键的数目之比为;b键与n键的数目之比为。 二、键参数一一键能、键长与键角 2- 1键能的意义和应用 a. 判断共价键的强弱 b. 判断分子的稳定性 c. 判断物质的反应活性 d. 通过键能大小比较,判断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思考】 比较C —C和C= C的键能,分析为什么乙烯的化学性质比乙烷活跃,容易发生加成反 应? 2-2键长的意义和应用 键长越短,往往键能越大,表明共价越稳定。(键长的长短可以通过成键原子半径大小 来判断) 2个原子间的叁键键长v双键键长v单键键长 2-3键角的意义 键角决定分子的空间构型,是共价键具有方向性的具体表现。

第3章普鲁士蓝的初步研究

第3章普鲁士蓝的初步研究 世界上第一种铁蓝于1704年首先在普鲁士(在今日的德国)合成,故称为普鲁士蓝(Prussian Blue)。由于色泽鲜艳,着色力强,广泛用于造漆、油墨、绘画颜料和蜡笔、涂饰漆布、漆纸以及塑料制品等着色。近年来,具有300多年历史的普鲁士蓝又受到了人们的重视,普鲁士蓝膜及其类似物由于在电色显示[1]、电催化[2]和固体电池[3]、分子磁体研究[4]等诸多方面的应用而受到广泛关注。我们对普鲁士蓝的聚集过程、光照稳定性、热稳定性及化学稳定性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在利用纳米普鲁士蓝制备中性墨水、环保可降解墨水等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初步的研究成果[5-6]。 3.1 普鲁士蓝的制备及用途 有关普鲁士蓝的化学组成有多种,最常见的是亚铁氰化铁钾和亚铁氰化铁两种,其化学式一般认为是KFe[Fe(CN)6]和Fe4[Fe(CN)6]3,工业上它们一般是由亚铁氰化钾(俗名:黄血盐)和亚铁盐反应后,再在酸性介质中经过氧化而生成的。有关普鲁士蓝的结构在许多教科书和专着中已经有论述[7-9],这里对普鲁士蓝的有关性质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3.1.1 普鲁士蓝的实验室制备及聚集过程 在实验室利用亚铁氰化钾和氯化铁等三价铁盐反应,即可制得普鲁士蓝,不同的反应物比例所得的产品组成不同。 在亚铁氰化钾和氯化铁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时,形成的产物是亚铁氰化铁钾 KFe[Fe(CN)6],一般称为普鲁士蓝(I),化学方程式如下: K4Fe(CN)6 + FeCl3 == KFe[Fe(CN)6] + 3KCl 该体系是不稳定体系,随着放置时间的增长,粒子间有相互聚集而降低表面能的趋势。从热力学考虑,恒温、恒压下体系有自发降低自由焓的趋势,微粒自发聚集,缩小表面积。由晶核初发育的微粒为一次粒子(线形大小0.1~0.5μm),一次粒子聚集后成为二次粒子(线形大小0.5~10μm)。粒子一旦聚集,其结果是粒子增大,布朗运动速度降低,终于成为动力学不稳定体系。观察发现普鲁士蓝溶液经历了“真溶液→胶体→悬浊液→沉淀”的逐步变化过程,在胶体阶段可观察到明显的丁达尔效应。如果及时稀释到0.005 mol/L,则体系较为稳定,长期放置不会凝聚。如果将生成的沉淀及时分离并干燥,将会得到可溶性蓝色粉末,它是一种特殊形态的纳米级铁蓝颜料“可溶蓝”[10]。当“可溶蓝”干粉加入水中时会立刻散布成胶体状,溶解速度快而均匀,可以达到很好的着色效果。如果陈化后再分离干燥,得到的蓝色粉末溶解性不佳,甚至完全不溶。 将亚铁氰化钾和三氯化铁按物质的量之比为3:4进行反应,得到的产物是亚铁氰化铁Fe4[Fe(CN)6],一般称为普鲁士蓝(Ⅱ),化学方程式如下: 3K4Fe(CN)6+4FeCl3 ==Fe4[Fe(CN)6]3↓+12KCl 首先称取亚铁氰化钾和三氯化铁,分别放入100ml的烧杯中加水充分溶解。将亚铁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