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初升高衔接班的三大理由

上初升高衔接班的三大理由

上初升高衔接班的三大理由
上初升高衔接班的三大理由

上初升高衔接班的三大理由

理由一:一步领先,步步领先

良好的超前学习是高中学习成功的一半

从初中过渡到高中,台阶很大,教材突然变难,知识容量大了几倍,知识逻辑性强了,更抽象了,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更高了。

通过衔接班的超前学习,提前适应了高中老师的快节奏、大容量教学,自然就信心十足,学习活动变得积极主动。于是信心足、成绩好,成绩好了,学习更主动,学习兴趣更浓,良性循环链便形成了,正所谓“一步领先,步步领先。”

理由二:初中前几名,高中后几名?

初中的优生进入高中后,因适应不及时有可能变成学困生,为什么呢?

初中学习模仿教材、重视基础、记忆,考试内容以书本为主,所以学习不吃力、容易考高分;而高中强调运用、更灵活、能力要求高,稍不留神,学习就欠帐了,一个地方卡住,别的地方可能也感到茫然。同时作业困难、错误多、学习变得被动了,成绩就下降了。成绩越不好,学习越不感兴趣,于是形成恶性循环,初中的前几名,就可能变成高中的后几名。

理由三:学习差异大,不衔接,你就可能“趴下”。初中和高中的差异很大,不衔接,上高中后别人在跑,你就像趴在地上“爬”。

初中学习总体上说是直观感受,主要靠形象思维、直观理解、记忆和背诵;而高中的学习则以抽象思维为主,理解难度大,逻辑性强。加之课程多,课堂知识容量大,课堂节奏快,不在衔接班提前感受的话,上高中后很长时间适应不过来,和别人拉开一大截差距。

初升高衔接班英语试卷试题包括答案解析.docx

WORD 格式整理 初升高衔接班英语摸底试卷2016.07 一、单项选择题(15 分) ( ) 1. In order to find___ better job, she planned to learn ___ second foreign language. A. the; a B. a; a C. the; the D. a; the ( ) 2. You don’t know ____ I want to see you again. It’s a year since I last saw you. A. how soon B. how long C. how often D. how much ( ) 3.—Your brother often disagrees with you, ______ he? — ___. We often have different ideas. A. does; Yes B. doesn ’t; Yes C. does; No doesn ’t; No ( ) 4.—__________ it be Xiao Wang? — No, it _________ be him. He has gone to Beijing. A. Must; can’t B. Can; may not C. May; mustn’t can ’t () 5. She was so angry at _______ he was doing _______ she walked out without a word. A. what; that B. that; what C. that; that what () 6. _______good time we have __________in Hong Kong! A. What a; played B. How; played C. What a; playing playing () 7. Daniel plays chess _________, if not better than, David. A. as well B. as well as C. so well () 8. _______ of them felt tired but quite happy after ________ sports meeting. A. Everyone; a two days B. no one; the two days C. Every one; the two-day D. None; a two-day () 9. These books______ well, and they will ______ soon. A. sell; sell out B. are sold; sell out C. sell; be sold out D. are sold; sold out ( )10. — I don ’ t know when Mr. White ______here.Would you please call — Sure. D. D.Can; D.what; D.How; D. so well as me when he _____. A. arrives, arrives B. will arrive, arrives C. arrives, will arrive D. will arrive, will arrive

最新数学初升高暑假衔接班教案

易学教育个性化教案 教研组长(主任)签字:该页请在下一次上课时带回

教学目录 一、初升高数学衔接班学法指导 二、集合与函数的概念 三、集合的基本关系与集合的表示 四、函数的表示与函数的概念 五、函数的单调性 六、函数的奇偶性 七、基本初等函数——指数函数 八、基本初等函数——对数函数 九、基本初等函数——幂函数 十、梳理与检测

集合 集合的概念 【知识提炼】 1.元素和集合的关系是从属的关系,集合与集合的关系是包含的关系,二者符号表示不同.求解集合问题的关键是搞清楚集合的元素,即元素是什么,有哪些元素. 2.集合的关系有子集、真子集;集合的运算有交集、并集、补集和相等.常常借助Venn 图、数轴和函数图象进行有关的运算,使问题变得直观,简洁. 3.空集是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因其特殊常常容易忽略.在解题中,若未能指明集合非空时,要考虑到空集的可能性,如A ?B ,则有A =?或A ≠?两种可能,此时应分类讨论. 【概念梳理】 1.集合与元素 (1)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是_____或________关系, 用符号_∈___或___?__表示. (3)集合的表示法: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子集、真子集及其性质对任意的x ∈A ,都有x ∈B ,则A B ?(或B A ?). 若A ?B ,且在B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x ∈B ,但x ?A , 则__ __(或__ __). ? _?__A ;A_?__A ;A ?B ,B ?C ?A__?__C. (2)集合相等 若A ?B 且B ?A,则_______. 3.集合的运算及其性质 (1)集合的并、交、补运算 并集:A ∪B={x|x ∈A 或x ∈B}; 交集:A ∩B=___{x|x ∈A 且x ∈B}____;

初升高衔接知识

初中升高中衔接并不难 刚刚结束完中考的学生如今又该为新学期的到来忙碌了。初中升高中不仅是人生的一大转折,在学业上也有很大的变化。处在这一阶段的学生在学习进度、方法、习惯、心态等方面都要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如何做好初中升高中的衔接工作,成为当前一些学生和家长十分关注的问题。 昨日记者在采访时发现,许多家长为使孩子新学期尽快进入状态,除了为孩子准备学费、打点入学前的行装外,还为孩子选报预科班、找家教,有的家长甚至带孩子咨询心理医生,以期调整心态。 对此,市五中副校长李桂琴分析说,与初中相比,高中阶段学生所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生变化,初中的知识相对浅显,重视知识的结果,而高中更重视知识内在联系和其形成过程,要求学生在理解记忆的基础上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对所学知识要融会贯通,对学生的抽象思维及逻辑思维都有较高的要求,所以,在从初中到高中的衔接工作中,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较为关键。 为此,李校长认为,高一新生应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有明确的学习动机、目的和目标,要端正学习态度,逐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所学知识要进行系统复习,理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笔记、试卷、作业、小结要注意分类保存,尤其是对其中的重点、难点、易错点要反复思考和练习。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不要轻易放过,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多方位、多角度思考和推敲。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保持不急不躁的平稳心态,按照学习计划稳步学习。其次,要正确对待学习成绩的起伏,不少初中成绩优秀的学生因为不适应高中的教学,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而在学习上失去优势,从而一蹶不振,因此,学生应及时调整自己心态,不要盲目把自己定位在只能胜不能败上。同时,学生还应注意培养“临阵不乱”的良好心理素质。只要牢牢把握以上几个方面,就能很快适应高中生活。 https://www.doczj.com/doc/c67760931.html,.c

(2020年7月整理)初升高 化学衔接班全套讲义.doc

初升高 化学衔接班讲义 初升高化学衔接班第1讲 一. 无机化合物知识结构: ??????????????????????????????????????????????????????????????????????????????????????????????????????????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生成是否有新物质变化规律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来表现是否通过化学变化性质盐碱酸氧化物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方法一种分类化合物组成不同种元素稀有气体非金属金属单质组成同种元素纯净物悬浊液、乳浊液、溶液合金、水煤气等各种人工合成的物质:石等油、天然气、空气、矿各种天然物质:煤、石混合物成分多少按组成分类离子核外电子中子质子原子核微粒构成原子分子微观元素 宏观组成质物研究对象学化 *)3()2()1( 关于无机化合物的分类又可依据其组成细分为:

??????????????????????????????????????????????????????????????????????????????+碱式盐碱部分中和酸式盐 酸部分中和正盐 完全中和程度酸碱中和盐难溶性碱微溶可溶性碱于水是否易溶碱三元酸二元酸一元酸个数电离出的无氧酸含氧酸是否含氧酸不成盐氧化物两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成盐氧化物性质不同非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组成元素不同氧化物化合物无机)()5()4(H 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按照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类别与种数的多少,化学反应可分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 三、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 )()(化合态又可以指化合物中的氧游离态质形态的氧此处的氧均既可以指单被夺去的反应还原反应:物质中的氧反应 氧化反应:物质与氧的??? 得氧必然有物质失氧,因此氧化、还原反应总是同时发生的。(初中阶段我们将一个反应从两个方面来看, 实质为一,高中将就此深入展开讨论)称为氧化还原反应。其中得氧的物质叫做还原剂,得氧后被氧化,其中所含的某种元素化合价必定升高;失氧的物质(也就是提供氧的物质)叫做氧化剂,失氧后被还原,其所含的某种元素化合价必定降低。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化合价降低的总数与还原剂中元素化合价升高的总数必然相等。 以反应 ?===+CuO H 2O H Cu 2+ 为例: 2H :还原剂,有还原性,反应中得氧,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H 元素化合价升高,得到氧化产物O H 2 CuO :氧化剂,有氧化性,反应中失氧,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Cu 元素化合价降低,得到还原产物Cu 。 1202+→O H H 共升高2)01(2=-+?价,02Cu CuO →+共降低2价。 事实上,即使没有氧元素参加,同样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有化合价升降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 (3)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初升高要不要上衔接班

很多家长一直在困扰:孩子初升高要不要给报一个辅导班,好提前适应高中生活,赢在起跑线上。上这种衔接班是不是有用?孩子能否在衔接班里学到东西?衔接班到底教些什么? 为此,我们跟踪调查了近百位今年参加高考或即将升入高三的同学,大部分的同学都表示,自己曾上过初升高暑期衔接班。另外一部分未参加初升高衔接班的同学都反映:高一时曾感到非常迷茫,看到其他同学学习起来都很轻松,自己心里就很着急,但却无从下手,慢慢的就导致脾气暴躁,情绪低落,成绩一落千丈等一系列问题。 初中学习惯于模仿和定势分析,学习时很轻松,自我感觉良好,进入高中学习,知识比较抽象,知识量急剧增加,知识点也不像初中那样容易理解,所以学生的思路必须要从经验性向理论性转变,学习方式必须以模仿和记忆为主转向理解和应用为主,要求学生要有更强的分析、概括、综合、实践的能力,将基本概念、原理消化吸收,变

成自己的东西。因此,做好初升高衔接非常重要,直接关系着能否在高中赶超尖子生或者继续保持领先优势,甚至关系着能否考入一流大学。 根据我们多年的办学经验,接待了成千上万的学生、家长,分析了大量案例,跟踪调查了各个层次的学生结果说明:上了高一,无论是课程设置、学习内容、难度、强度、每堂课的容量都是明显增加,80%的同学会不适应高中的学习和生活,导致成绩下降。 所以,给初升高的孩子报一个衔接班真的很有必要,家长在选择辅导班之前最好与孩子进行一个沟通,挑选机构时可先去校区咨询,参观教学环境,了解清楚后再做决定。 宣城仁杰教育是上海仁杰教育在宣城市开设的分公司,目前拥有城东、城北、城南三家校区,总部集团于2009年在上海成立。自办学以来,一直致力于提升7-18岁学生的核心素养,打造快

初升高英语衔接班第2讲

一. 本周教学内容 初升高英语衔接班第2讲 初中基础知识疏理(2) 二. 重、难点 有关简单句、复合句及并列句的知识疏理: 1. 简单句: (1)定义:只有一个主语(或并列主语)和一个谓语(或并列谓语)的句子叫简单句,如:We learn English . 我们学英语。(一个主语和一个谓语) Both Xiao Zhang and Xiao Wang are from Beijing . 小张和小王都是北京人。(一个并列主语和一个谓语) He once lived and worked here . 他曾经在这里居住和工作过。(一个主语和一个并列谓语) My father and mother go to work at seven in the morning and come back home at eight in the evening . 我父母早上七点上班,晚上八点回家。(一个并列主语和一个并列谓语) (2)分类:上次我们对简单句按照句子基本结构分出的5种类型做了阐述;另外,根据句子的功能或使用目的,简单句可分四类: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2. 并列句: (1)定义:用并列连接词连接起来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简单句叫做并列句。 (2)并列句的构成:简单句+连接词+简单句 (3)连接并列句常用的连接词:and , but , or , so , not only … but also , however , neither…nor , either…or , still等。 eg. I help her and she helps me . 我帮她,她帮我。 He is very old but he is in good health . 他年纪很大了,但他身体很好。 We must hurry or we’ll be late . 我们得赶快走,不然就晚了。 This girl did her work carefully , so she never made any mistakes . 这个姑娘工作认真,从不出差错。 Jim not only wrote to me last week but also came to see me yesterday . 吉姆上星期不但写信给我,而且昨天还来看过我。 Neither could theory do without practice, nor could practice do without theory . 理论没有实践不行,实践没有理论也不行。 Either he is to blame or I am . 不是他该受责备,就是我该受责备。 注意:连接词so除起连接并列句作用外,兼有结果意味;有时so在后一句中代替前一句中某一句中成分。例如: He can swim , so can I . 他会游泳,我也会。(so代替swim) Iron is a kind of matter , so are water and air . 铁是一种物质,水和空气也是物质。(so在后一句中起表语作用) 3. 主从复合句 (1)定义:主从复合句是由一个主句和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从句构成的。主句是句子的主体,从句可视作句子的一个成分。从句在主从复合句中可起主语、宾语、表语、定语、状语作用。从句在全句中起什么作用,就叫什么从句。 (2)状语从句:状语从句在句中起状语作用,修饰主句中的谓语动词、形容词或副词。

初升高数学衔接测试题(学生版)

初升高数学衔接班测试题 (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 姓名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 1. 若2x25x 2 0,贝卩.4x24x 1 2x 2 等于() A.4x 5 B. 3 C. 3 D.5 4x 2. 已知关于x不等式2x2+ bx—c>0的解集为x|x 1或x 3},则关 于x的不等式bx2 cx 4 0的解集为() A. x | x2或x -} B. x| x —或x 2} 22 C.{x| -x2} 1 D. x | 2 x } 22 3.化简12的结果为() 2 1 3 1 A、■ 3.2 B 、 3 、2 C 、 2 2 3 D 、 3 2、2 4.若O v a v 1,则不等式(x—a)(x—丄)v0的解为() a xl 1

C. x | x a 或 x 1 a ; D. x | x 1 或 x a a 5.方程 x 2—4 x +3=0的解是() =±1 或 x=± 3 =1 和 x=3 = —1 或 x= — 3 D. 无实数 根 6.已知(a b)2 7 ,(a b)2 3,则 a 2 b 2与ab 的值分别是( ) A. 4,1 B. 2, 3 C. 2 5,1 D. 10,2 2 7.已知y 2x 2的图像时抛物线,若抛物线不动,把 X 轴,Y 轴分别向 大值1; 大值. 上, 向右平移 2个单位,那么在新坐标系下抛物线的解析式是 A. y 2(x 2)2 B. 2(x 2)2 2 C. y 2(x 2)2 D. 2(x 2 2)2 2 8.已知 2x 2 3x 0,则函数f(x) x 2 A.有最小值4 但无最大值; B. 有最小值寸,有最 C.有最小值1 ,有最大值 19 ; D. 无最小值,也无最

2019年秋初升高衔接班英语试卷和答案

初升高衔接班英语摸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15分) ( ) 1. In order to find ___ better job, she planned to learn ___ second foreign language. A. the; a B. a; a C. the; the D. a; the ( ) 2. You don’t know ____ I want to see you again. It’s a year since I last saw yo u. A. how soon B. how long C. how often D. how much ( ) 3. —Your brother often disagrees with you, ______ he? —___. We often have different ideas. A. does; Yes B. doesn’t; Yes C. does; No D. doesn’t; No ( ) 4. —__________ it be Xiao Wang? —No, it _________ be him. He has gone to Beijing. A. Must; can’t B. Can; may not C. May; mustn’t D. Can; can’t ( ) 5. She was so angry at _______ he was doing _______ she walked out without a word. A. what; that B. that; what C. that; that D. what; what ( ) 6. _______good time we have __________in Hong Kong! A. What a; played B. How; played C. What a; playing D. How; playing ( ) 7. Daniel plays chess _________, if not better than, David. A. as well B. as well as C. so well D. so well as ( ) 8. _______ of them felt tired but quite happy after ________ sports meeting. A. Everyone; a two days B. no one; the two days C. Every one; the two-day D. None; a two-day ( ) 9. These books______ well, and they will ______ soon. A. sell; sell out B. are sold; sell out C. sell; be sold out D. are sold; sold out ( ) 10. —I don’t know when Mr. White ______here. Would you p lease call me when he _____. —Sure. A. arrives, arrives B. will arrive, arrives C. arrives, will arrive D. will arrive, will arrive ( ) 11.—Excuse me, could you tell me ___________? —Sorry, I don’t know. I’m new here, too. A. when the shopping mall opens B. where is the post office C. why the ballet dancer had lived here D. how do you celebrate Christmas ( ) 12.—Allen, your bedroom is in a mess(混乱). —Sorry, I’ll ________ my things at on ce. A. put off B. put out C. put away D. put up ( ) 13. Half of the class______ done most of the work. The left______ rather difficult. A. have, is B. has, is C. have, are D. has, are ( ) 14. —The food your father cooks _________very delicious. —Thanks. I’m glad that you like it. A. is tasted B. tastes C. is being tasted D. to taste ( ) 15.—Excuse me, sir. Is the swimming pool open all day? —_________. Only from 6.30 p.m. to 9.30 p.m. A. Sorry, I’m afraid not B. That’s right C. Sorry, I’m not sure D. Yes, of course

怎么做好初升高数学衔接准备

初升高,是学生一个升学阶段,告别初中生活,正式成为高中的一员。 那么初中和高中数学有哪些方面的不同呢?我们要如何为高中的学习打好一个基础? 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不少学生反映,集合、映射等概念难以理解,觉得离生活很远,似乎很“玄”。确实,初、高中的数学语言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以及以后要学习到的函数语言、空间立体几何等。 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高一学生产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另一个原因是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阶段,很多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即使是思维非常灵活的平面几何问题,也对线段相等、角相等……分别确定了各自的思维套

路。因此,初中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故而导致成绩下降。高一新生一定要能从经验型抽象思维向理论型抽象思维过渡,最后还需逐步形成辩证型思维。 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又一个明显的不是知识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这就要求: 第一,要做好课后的复习工作,记牢大量的知识; 第二,要理解掌握好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使新知识顺利地同化于原有知识结构之中; 第三,因知识教学多以零星积累的方式进行的,当知识信息量过大时,其记忆效果不会很好。因此要学会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形成板块结构,实行“整体

初升高英语衔接班第3讲

【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 初升高英语衔接班第3讲 总结it的用法和there be句型的用法 二. 重、难点: (一)It的用法小结 1. It作主语的句子 (1)It指前面已经提到过的人或事物(有时指心目中的或成为问题的人或事物)时,It是真正的主语。 如: What’s this ? ——It’s a horse . 这是什么?——这是一匹马。 Who is it ? ——It’s me . 谁?——是我。 It’s the wind shaking the window . 是风刮得窗户响。 (2)It指时间、季节 如: What time is it ? ——It’s nine . 几点了?——九点了。 It’s time for the meeting . Let’s go . 开会的时间到了,我们走吧! What day is today ? ——It’s Saturday . 今天星期几?——今天星期六。 What is the date today ? ——It’s Oct.(the)1st . 今天是几号?——今天是十月一号。 What season is it ? ——It is summer . 现在是什么季节?——是夏季。 (3)It指气候。 Is it cold in this room ? ——No , it isn’t . 屋里冷吗?——不冷。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 ——It’s fine . 今天天气怎么样?——是晴天。 It often rains in summer and it often snows in winter in this city . 这个城市夏天经常下雨,冬天经常下雪。 (4)It指距离、情况等。 如: It is five kilometres from my home to the school . 从我家到学校有5公里。 It is very near from this factory to that one . 从这个工厂到那个工厂非常近。 It is a long way to the sea .(这)离海很远。 Is it well with you ? 你身体好吗? 2. It作形式主语 动词不定式、动名词短语或从句在句中起主语作用,而这一部分用词较多时,可用it 作为形式主语,放在句首代表其后所说的事实上的、真正的主语,而把真正的主语放在后面。 (1)It +谓语+动词不定式。It作形式主语,动词不定式作真正主语。 如: It is difficult to climb a mountain . 爬山是很艰难的。 It is a good habit to do morning exercises . 做早操是个好习惯。 It is important to do proper memory work in the study of a foreign language .

2010年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初升高美术特长生招生简章

2010年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初升高美术特长生招生简章作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生源基地校,清华附中从2000年开始举办高中美术特长班,探索对美术有专长的学生进行大中学“一条龙”衔接培养的教育模式。我校充分利用清华美院的教学资源,对学生美术和学科方面全面培养,为高等院校输送高素质美术后备人才。我校将按照海淀区相关政策进行2010年美术特长生招生工作。 一、招生人数 我校今年高中美术特长班面向北京市招收美术特长生20人。 二、报考资格 具有北京市正式户口(或具有北京市统一要求报考资格)的初中毕业生,且具有美术专业特长和素养,符合北京市招生政策中的报名条件者。 三、报名程序 1.网上报名(网上报名后,必须到清华附中进行报名登记并递交材料,未报名登记的学生不能参加测试) 时间:在4月25日16:00之前进行网上报名 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c67760931.html, 或https://www.doczj.com/doc/c67760931.html, 操作程序:进入招生咨询栏目,点击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初升高网上报名表。填写网上报名信息,获得网上报名序列号。 2.进行报名登记并递交材料 时间:4月24日8:30—11:30;14:00—17:00 4月25日8:30—11:30;14:00—17:00 地点:清华附中升学指导中心(清华附中西门南侧) 递交材料包括: ①区级以上美术获奖证书原件及复印件,考生中考报名号; ②1寸照片两张和简历一份(含姓名、性别、户口所在地、原毕业学校、中考报名号等)。 3.办理测试报名卡 4月27日,我校为特长生办理测试报名卡 4.领取《测试报名卡》和《准测证》 5月14日下午1:30—5:00在清华附中升学指导中心领取。 四、专业测试时间与成绩查询 测试时间与科目:5月15日上午9:00——12:00 素描 5月15日下午1:30——4:30 色彩 测试时需携带: ①《测试报名卡》和《准测证》;

暑假小升初衔接班教学计划

暑假小升初衔接班教学计划 小升初衔接班的开设,主要针对以下两种情况: 1、重点中学经常会在每年七月中旬或中下旬开展分班考试,分班考试成绩的好坏,决定学生今后三年甚至六年所在的班级,众所周知,实验班或直升班的师资配备强大,学生整体实力强,中考高分率高,所有的家长都愿意孩子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下完成今后几年的学业,能否进入实验班或直升班学习,关系到学生的前途与未来。有些学校如果不进行分班考试,也会在八月底进行摸底测验,刚进入初中,首次成绩的好坏,关系到孩子对今后学习自信心的竖立,能够考出一个理想的成绩,定会为孩子的初中迈出坚实的第一步。 2、小学每次课的课容量非常少,往往一次课只讲解一个知识点,很多孩子在小学阶段的学习游刃有余。但进入初中后,不仅仅是年级的升高,学习方法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初中阶段的课容量很大,一节40-45分钟的课程,容不得半点儿掉以轻心,很多孩子在刚进入初中时对此很不适应,往往会在初一刚一开始就掉下队来,为此,我们设置了小升初衔接课程,以帮助孩子提前感受并适应初中的教学方式,对初一新知识提前学习,扎实基础,适度拔高。 为此,我计划用每次3小时,共15次课的时间,帮助孩子复习小升初分班及摸底考试常考内容,并学习初一重难点。教学计划如下: 1、一元一次方程及应用; 2、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法(1); 3、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法(2); 4、列方程、方程组解应用题; 5、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6、比和比例及其应用; 7、工程问题; 8、行程问题(相遇、追及、流水问题); 9、行程问题与工程问题; 10、复习与检测; 11、有理数的分类、数轴、绝对值; 12、有理数的运算; 13、整式、整式的加减运算; 14、图形认识初步; 15、总复习及检测。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论语?阳货》

初升高衔接班考试题(答案)

初升高衔接班考试题 考生姓名___________ 考试得分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不等式31<+x 的解为(C) .A 2x 或2-x 或1-≤x .D 1≥x 或1-+x x 的解为(D) .A 0=x .B 0x 7.122 11++-等于(A) .A 0 .B 222+ .C 222- .D 12- 8.化简 120 1211119 1201 (3) 212 311 21++ ++ +++ ++ +的结果为(B) .A 11 .B 10 .C 12 .D 1120- 9.0>x 时2 29 ,x x + 取得最小值时x 等于(B) .A 3 .B 3 .C 1 .D 9

10.已知z y x ,,为非零实数,代数式xyz xyz z z y y x x +++的值所组成的集合是,M 则下列 判断正确的是(D) .A M ?0 .B M ∈2 .C M ?-4 .D M ∈4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1.若),0(012722≠=+-y y xy x 则 y x x +的值为(5 443或) 12.等腰ABC ?中AB BC ,8,=和AC 的长是关于x 的方程0102=+-m x x 的两根,则m 的值为(2516或) 13.对任意实数,x 都有012>++ax ax 恒成立,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40<≤a ) 14.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②) ①}{;0∈φ②}{;0≠ ?φ③}{}{;)1,0(1,0?④}{}{.),(),(a b b a = 15.函数2,1x x +中最大函数的最小值为(2 5 1-) 三、解答题(共75分) 16.(本小题满分12分)设,0,0=++≠c b a abc 求)11()11()11(b a c c a b c b a +++++的值 .(3-) 17.(本小题满分12分)解方程组.12 521???? ?=-=-++y x y x (???==315 y x ) 18.(本小题满分12分)设y x ,是关于m 的方程0622=++-a am m 的两个实根,求 22)1()1(-+-y x 的最小值.(8) 19.(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集合}{,4,433,2-22-+-+=x x x x M 若,2M ∈求 .x (23或-) 20.(本小题满分13分)设三个实数a 、b 、c 满足,1,4 2-=++= c b a ac b 求b 的范围.

初升高英语衔接班第4讲

【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 初升高英语衔接班第4讲 非谓语动词之动词不定式 二. 重、难点 (一)非谓语动词概述 动词在句中除充当谓语外,还可以起名词、形容词或副词的作用。在句中充当主语、宾语、表语、补语、定语和状语。这就是动词的非谓语形式。当句中需要用某种动作作主语、宾语或作某种修饰、说明的成分时,就要用这种形式。动词非谓语形式有三种:动词不定式to do,分词(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和动名词,动词非谓语形式不随主语的人称和数的变化而变化,故又称为非限定性动词。 动词非谓语形式仍具有动词的一般特征,可以带有宾语、状语等构成短语。 (二)动词不定式 动词不定式能起名词、形容词和副词作用,充当谓语以外的各种成分。 1. 作主语:不定式可以直接放在句首做一句话的主语,如: To learn English is not an easy thing . 学习英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也可以用it作形式主语,而将不定式充当的真正主语放在后面。如: It is important to protect our environment . 保护环境是重要的。 2. 作宾语:很多动词后面都可带不定式作宾语,如want , decide , agree , would like , hope , wish等。如: He wants to visit Nanjing . 他要参观南京。 Mary decided to go alone . 玛丽决定一个人去。 3. 作宾语补足语:这样的动词有want , would like , wish , ask , tell , expect等,但我们需要注意有的动词后带不带“to”的不定式作宾语补足语。如“使役动词”:let , have , make+ 宾语+do,感官动词hear / see / feel / notice …+宾语+do,另外,感官动词还可以加doing作宾语补足语,这时我们要知道与加不带to的不定式之间的区别。如: I expect you to write to me . 我盼望你给我来信。 I asked him to show me his new dictionary . 我要他给我看看他的新词典。 The landlord made my grandfather work in the field all day . 地主以前让我祖父整天在田里干活。 I often hear her sing when I am free . 当我有空时常听她唱歌。 4. 作表语:如: My hope is to become an artist . 我的愿望是成为一名艺术家。 The young man seems to be a college graduate . 那个年轻人好像是个大学毕业生。 To see is to believe . 百闻不如一见。(眼见为实) She was seen to enter the hall . 有人看见她到大厅里去了。 注意此句用的是see的被动语态,它的主动语态是see sb. do sth.的短语,这种在主动 语态中不带to的不定式作宾补的动词,在被动中要还原to。 5. 作定语:动词不定式作定语时,不定式所表示的动作与其所修饰的中心词之间一般有三种关系: (1)动宾关系:即动词不定式所表示的动作与其所修饰的中心词之间具有逻辑上的动

初升高衔接教材

中学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 目 录 引 入 乘法公式 第一讲 因式分解 1. 1 提取公因式 1. 2. 公式法(平方差,完全平方,立方和,立方差) 1. 3分组分解法 1. 4十字相乘法(重、难点) 1. 5关于x 的二次三项式ax2+bx+c(a≠0)的因式分解. 第二讲 函数与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 根的判别式 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 2.2 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y =ax 2+bx +c 的图象和性质 二次函数的三种表示方式 二次函数的简单应用 第三讲 三角形的“四心” 乘法公式 我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了下列一些乘法公式: (1)平方差公式 22()()a b a b a b +-=-; (2)完全平方公式 222()2a b a ab b ±=±+. 我们还可以通过证明得到下列一些乘法公式: (1)立方和公式 2233()()a b a ab b a b +-+=+; (2)立方差公式 2233()()a b a ab b a b -++=-; (3)三数和平方公式 2222()2()a b c a b c ab bc ac ++=+++++; (4)两数和立方公式 33223()33a b a a b ab b +=+++; (5)两数差立方公式 33223()33a b a a b ab b -=-+-. 对上面列出的五个公式,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去证明. 例1 计算:22(1)(1)(1)(1)x x x x x x +--+++.

解法一:原式=2222(1)(1)x x x ??-+-?? =242(1)(1)x x x -++ =61x -. 解法二:原式=22(1)(1)(1)(1)x x x x x x +-+-++ =33(1)(1)x x +- =61x -. 例2 已知4a b c ++=,4ab bc ac ++=,求222a b c ++的值. 解: 2222()2()8a b c a b c ab bc ac ++=++-++=. 练 习 1.填空: (1) 221111()9423 a b b a -=+( ); (2)(4m + 22)164(m m =++ ); (3 ) 2222(2)4(a b c a b c +-=+++ ). 2.选择题: (1)若2 12 x mx k ++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k 等于 ( ) (A )2m (B )214m (C )213 m (D )2116m (2)不论a ,b 为何实数,22248a b a b +--+的值 ( ) (A )总是正数 (B )总是负数 (C )可以是零 (D )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 第一讲 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的主要方法有:十字相乘法、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 另外还应了解求根法及待定系数法. 1.十字相乘法 例1 分解因式: (1)x 2-3x +2; (2)x 2+4x -12; (3)22()x a b xy aby -++; (4)1xy x y -+-. 解:(1)如图1.1-1,将二次项x 2分解成图中的两个x 的积,再将常数项 2分解成-1与-2的乘积,而图中的对角线上的两个数乘积的和为-3x ,就是 x 2-3x +2中的一次项,所以,有

初升高衔接班

前言 初中生经过中考的奋力拼搏,刚跨入高中,都有十足的信心、旺盛的求知欲,都有把高中课程学好的愿望。但经过一段时间,他们普遍感觉高中数学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易学,而是太枯燥、乏味、抽象、晦涩,有些章节如听天书。在做习题、课外练习时,又是磕磕碰碰、跌跌撞撞,常常感到茫然一片,不知从何下手。相当部分学生进入数学学习的“困难期”,数学成绩出现严重的滑坡现象。渐渐地他们认为数学神秘莫测,从而产生畏惧感,动摇了学好数学的信心,甚至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根源还在于初、高中数学教学上的衔接问题。下面就对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些原因加以分析、总结。希望同学们认真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搞好自己的数学学习。 1 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初、高中的数学语言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语言、函数语言以及以后要学习到的逻辑运算语言、空间立体几何等。 2 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阶段,很多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分式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即使是思维非常灵活的平面几何问题,也对线段相等、角相等,分别确定了各自的思维套路。因此,初中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高要求。当然,能力的发展是渐进的,不是一朝一夕的。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故而导致成绩下降。高一新生一定要能从经验型抽象思维向理论型抽象思维过渡,最后还需初步形成辩证型思维。 3现有初高中数学知识存在“脱节”。立方和与差的公式初中已删去不讲,而高中的运算还在用;因式分解初中一般只限于二次项且系数为“1”的分解,对系数不为“1”的涉及不多,但高中教材许多化简求值都要用到,如解方程、不等式等;二次根式中对分子、分母有理化初中不作要求,而分子、分母有理化是高中函数、不等式常用的解题技巧;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与二次方程的联系,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在初中不作要求,此类题目仅限于简单常规运算和难度不大的应用题型,而在高中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与二次方程相互转化被视为重要内容,高中教材却未安排专门的讲授。 为了有效搞好初高中数学衔接,本篇讲义共28课时初高中课时比例约为1:5,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方程与不等式;第二部分:集合与函数的概念。旨在为高中数学学习提供一个优良的基础。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