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鲁班的故事

鲁班的故事

鲁班的故事

鲁班的故事

中班

活动名称:故事《鲁班的故事》活动目标:1、欣赏故事,感受鲁班善于观察、爱动脑筋、敢于尝试的人物形象特征。2、产生向鲁班学习的愿望,懂得从小就要发现问题,多提问题,多动脑筋。活动准备:故事图片《鲁班造锯》。小锯子一把。收集鲁班图画书供幼儿阅读。活动重点:产生向鲁班学习的愿望。.活动难点:能感受到鲁班的人物形象特征。活动过程:教学过程故事导入,提问。一开始部分1、出示锯子,提问。——你见过这种工具吗?它有什么用?2、教师生动地讲述故事。3、引导幼儿思考:t:鲁班怎么会想到把锯子做成这种模样的?《鲁班造伞》的故事。1、谜语:远看像座庭,近看没有窗,上边直流水,下边有人行。2、教师生动讲述《鲁班造伞的故事》。——我国第一把伞是谁发明的?二基础部分3、看图讲述,提问。——没有伞,下雨时人们出门会怎样?鲁班看见孩子们头上顶

着荷叶,想到了什么?回家做了什么?人们夸奖鲁班,鲁班满意吗?他又是怎么做的?最后,鲁班造出了什么样的伞?4、提问。——听了两个故事,你觉得鲁班是个怎样的人?5、简单介绍鲁班及其他有关发明。鲁班—我国古代著名的木工。他发明了鲁班尺(曲尺)、锯、打钻孔、墨斗等一套木工使用的工具,创造了攻城的“云梯”、水战的“钩强”和滑翔的“木鹊”等,他被木工尊为“祖师”。三结束部分激励小朋友要向鲁班学习,从小爱动脑筋,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还要多动手做做、试试。产生向鲁班学习的愿望。聪明、爱动脑筋。了解鲁班及其有关发明。根据问题回答问题。鲁班。猜谜幼儿思考。锯子,做木工活的。认真听故事。教师活动幼儿活动

鲁迅故事三则

鲁迅故事三则 一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没的封建家庭,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亭,后改为豫才。他们家是一个学问世家,鲁迅也如此,在文学上,他给我们的贡献是极大的,他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三部,杂文集有《热风》《坟》《三闲集》《二心集》《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等,有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朝花夕拾”字面意思就是早上的花傍晚来捡,这是鲁迅的一部回忆性散文,共有十篇,原名教“旧事重提”。鲁迅自己把这部集子称作“从记忆中抄出来的”。然而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鲁迅对童年的记忆,让我们一起来走进鲁迅吧。 鲁迅的一生,虽然经历了人世的沧桑,看尽了世态的炎凉,但对于鲁迅的童年来说,是非常快乐的,七岁前的鲁迅有他自己的乐园和充满欢乐的伙伴,他的乐园就是我们本文所要学到的“百草园”,他在他的乐园里玩耍嬉戏,在不同的季节里他的乐园是充满不同的趣味的,春天摘桑葚呀,冬天捕鸟呀,等等。鲁迅小时候也是和大家一样要上学的,他刚满七岁就进了私塾,十二岁时就被送到三味书屋学习,他是很好学的,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他就会及时的弄明白,他还有点小淘气,他在学习中寻找乐趣,趁老师不留神就溜到三味书屋后面的小圆儿去玩。鲁迅的童年丰富而有趣,我相信你们的童年也一定很有趣吧,那么到底是你们的童年有趣还是鲁迅的童年有趣呢,我们现在就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 二则、《阿长与《山海经》》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有三部小说集一部散文诗集很多杂文集和一部散文集大家都已清楚,对于鲁迅的童年,我们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我们来进一步了解鲁迅的童年。 鲁迅的童年除了他的“百草园”这一乐园外,还有一个人是对他影响很大的,那就是他的保姆长妈妈,长妈妈是一个对鲁迅影响很大的人,在鲁迅的很多作品中都有提起她,长妈妈是一位粗俗,迷信,守旧,愚昧但真诚善良,忠厚的普通保姆形象,鲁迅对长妈妈是充满尊敬、内疚、感激和怀念,祝愿之情的。鲁迅小

鲁迅小时候的故事5篇

鲁迅小时候的故事 5 篇 篇一:鲁迅 小时候的故事
有一天, 鲁迅穿着一件破旧的衣服上理发院去理发。 理发师见他穿着很随便, 而且看起来很肮脏,觉得他好像是个乞丐,就随随便便地给他剪了头发。理了发 后,鲁迅从口袋里胡乱抓了一把钱交给理发师,便头也不回地走了。理发师仔细 一数,发现他多给了好多钱,简直乐开了怀。 一个多月后,鲁迅又来理发了。理发师认出他就是上回多给了钱的顾客,因 此对他十分客气,很小心地给他理发,还一直问他的意见,直到鲁迅感到满意为 止。谁知道付钱时,鲁迅却很认真地把钱数了又数,一个铜板也不多给。理发师 觉得很奇怪,便问他为什么。鲁迅笑着说:“先生,上回你胡乱地给我剪头发, 我就胡乱地付钱给你。这次你很认真地给我剪,所以我就很认真地付钱给你!” 理发师听了觉得很惭愧,连忙向鲁迅道歉。 篇二:鲁迅小时候的故事 鲁迅于1881年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破落的大家庭里。 绍兴是一个有着深 厚文化传统的地方,保留有众多的名胜,如古代治水英雄夏禹的陵墓,越王勾践 卧薪尝胆留下的遗迹,近代反清女杰秋瑾从容就义的轩亭口,等等。民间还有各 式各样的戏剧演出和传说故事。 乡亲们最津津乐道的是两个“鬼”: 一个是“带 复仇性的,比别的一切鬼魂更美,更强的鬼魂”——女吊;另一个是腰束草绳, 脚穿草鞋,手捏芭蕉扇,富有同情心的“无常”。乡土传统与民间文化,深深地 影响着鲁迅的一生。鲁迅从小就表现出活泼的性格。因为外祖母家在农村,鲁迅 也就有了一批农民小朋友, 一起在朦胧的月色下, 划着白色的小航船, 赶去看戏; 回家的路上, 肚子饿了, 就“偷”自家地里的豆煮了吃。 鲁迅还在叫做“百草园” 的后园里,发现了大自然的无穷趣味: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椹;蟋蟀弹琴,油 蛉低唱; 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的何首乌; 人首蛇身的“美女蛇”的传说…… 正是这样自由的童年生活,开发与培养了未来作家鲁迅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篇三:鲁迅小时候的故事 鲁迅十二岁在绍兴城读私塾的时候,父亲正患着重病,两个弟弟年纪尚幼,

有关鲁迅的故事爱好与励志名言

有关鲁迅的爱好、故事和励志名言 一、鲁迅的嗜好 鲁迅有很多嗜好。比如爱给人起绰号这个从小养成的习性,至老都未能改。早在三味书屋读书时,有一项功课叫“对课”,他的成绩不错,屡受塾师寿镜吾先生的称赞。有一回,一个同学偷看了先生的对课题目是“独角兽”,就悄悄问他对什么好,鲁迅说:“对‘四眼狗’好了。”孰料那人竟真以此回答寿先生,先生是近视眼,正戴着眼镜,听了自然大怒,而他则在一旁以书遮眼,憋不住笑出声来。鲁迅的观察力可谓尖锐,他把女生的哭状起了个惟妙惟肖的称呼——“四条”,因为女生一哭,眼泪、鼻涕齐下也!不是四条吗?他在北大讲课,当时北大有位青年教授叫川岛,留了个学生头,他便给人家起了个绰号“一撮毛”,见面时还亲切地叫他“一撮毛哥哥”,真是搞笑的能手!而且他竟把爱人许广平叫做“害马”,甚至在给母亲写信时也派上用场,说:母亲放心,害马现在很好…… 鲁迅认真勤奋读书的故事 二、鲁迅认真读书的故事 鲁迅的书桌上刻着一个小小的早字,鲁迅先生小时候因为有一次上学迟到,结果被老师处罚了。知耻而后勇,他感到很惭愧,就在自己的书桌上刻了一个小小的“早”字。应该是表示强调的意思,怕自己还迟到吧。另外,现在像鲁迅先生小时候这样的孩子是越来越少了。还是那句话,知耻而后勇。可是现在的孩子,别说孩子了,成人能做到这句话的又有几个呢?鲁迅的成功,有一个重要的秘诀,就是珍惜时间。鲁迅十二岁在绍兴城读私塾的时候,父亲正患着重病,两个弟弟年纪尚幼,鲁迅不仅经常上当铺,跑药店,还得帮助母亲做家务;为免影响学业,他必须作好精确的时间安排。 此后,鲁迅几乎每天都在挤时间。他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挤,总是有的。」鲁迅读书的兴趣十分广泛,又喜欢写作,他对于民间艺术,特别是传说、绘画,也深切爱好;正因为他广泛涉猎,多方面学习,所以时间对他来说,实在非常重要。他一生多病,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都不好,但他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才肯罢休。 三、鲁迅的幽默(史飞翔) 生活中的鲁迅不乏幽默、风趣,有时还很时髦。 鲁迅不太讲究穿着。他爱穿长袍,经常不修边幅,穿着一件长衫在灰尘中行走,有点像他笔下的孔乙己。鲁迅不爱理发,一忙起来数月不理。朋友开玩笑道:“豫才,你的‘地球’怎么还不削一削?多难看!”鲁迅一本正经地回答:“噢!我掏腰包,你们好看!” 鲁迅爱吃零食,比如糖和小花生,他也常拿这些东西招待客人。夫人许广平提到鲁迅的嗜好时说:“糖也喜欢吃,但是总爱买三四角钱一磅的廉价糖。”一次,有朋友从河南给鲁迅带来两包柿霜糖,许广平告诉鲁迅,这糖用柿霜做成,如果嘴角上生些小疮之类,用柿霜糖一搽就好。鲁迅已经吃了一大半,听说后赶紧把剩下的糖收好,以备将来药用。不料到了晚上,鲁迅又觉得生疮的时候毕竟很少,不如趁新鲜吃一点受用。鲁迅在广州期间,寓所里备有两种烟,给自己备的是“彩凤”之类的次等货,给朋友或学生抽的却往往是“美丽”牌之类较好的香烟。鲁

关于鲁迅的文章

关于鲁迅的文章 鲁迅于1881年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破落的大家庭里,他 小时候有着什么故事呢?本人今天就为大家带来鲁迅小时候的 短篇故事,欢迎阅读。 篇一:鲁迅小时候的故事 鲁迅在三味书屋读书时的三个故事: 一、他曾制作一张书签,中间竖写“读书三到:心到,口到,眼到”10个字,夹在书页里。读书时,读一遍书,自 上而下盖书签上一个字。这个办法同学们很赞赏,大家都仿效起来。 二、有的同学整天只想玩,常常背着老师拉别人一起玩。鲁迅为防止同学影响自己的学习,就在书桌的左上角贴了一张三寸长二寸阔的红纸条,纸条上写着“君子自重”4个字。 三、鲁迅读书时,还要帮助家里做些事,特别是为父亲的病经常上当铺跑药店。有一次,因多做了些家务,读书迟到了,受到老师的责备,他就在书桌的右下角用小刀刻了个“早”字,用以鞭策自己。此后,他就再没有迟到一次。 篇二:鲁迅小时候的故事 鲁迅于1881年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破落的大家庭里。绍兴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传统的地方,保留有众多的名胜,如古代治水英雄夏禹的陵墓,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留下的遗迹,近代反清女杰秋瑾从容就义的轩亭口,等等。民间还有各式各样的戏剧演出和传说故事。乡亲们最津津乐道的是两个“鬼”:一个是“带复仇性的,比别的一切鬼魂更美,更强的鬼魂”——女吊;另一个是腰束草绳,脚穿草鞋,手捏芭蕉扇,富有同 情心的“无常”。乡土传统与民间文化,深深地影响着鲁迅的

一生。鲁迅从小就表现出活泼的性格。因为外祖母家在农村,鲁迅也就有了一批农民小朋友,一起在朦胧的月色下,划着白色的小航船,赶去看戏;回家的路上,肚子饿了,就“偷”自 家地里的豆煮了吃。鲁迅还在叫做“百草园”的后园里,发现了大自然的无穷趣味: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椹;蟋蟀弹琴, 油蛉低唱;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的何首乌;人首蛇身的“美女蛇”的传说……正是这样自由的童年生活,开发与培养了未来作家鲁迅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篇三:鲁迅小时候的故事 鲁迅十二岁在绍兴城读私塾的时候,父亲正患着重病,两个弟弟年纪尚幼,鲁迅不仅经常上当铺,跑药店,还得帮助母亲做家务;为免影响学业,他必须作好精确的时间安排。 此后,鲁迅几乎每天都在挤时间,他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挤,总是有的。”鲁迅读书的兴趣十分广泛,又喜欢写作,他对于民间艺术,特别是传说、绘画,也深切爱好;正因为他广泛涉猎,多方面学习,所以时间对他 来说,实在非常重要。他一生多病,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都不好,但他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才肯罢休。 在鲁迅的眼中,时间就如同生命。“美国人说,时间就是金钱。但我想:时间就是性命。倘若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因此,鲁迅最讨厌那些“成天东家跑跑,西家坐坐,说长道短”的人,在他忙于工作的时候,如果有人来找他聊天或闲扯,即使是很要好的朋友,他也会毫不客气地对人家说:“唉,你又来了,就没有别的事好做吗? 篇四:鲁迅小时候的故事 有一次,小鲁迅和伙伴们看完社戏,大家一起摇着小

鲁迅的故事

鲁迅的故事 龚如君搜集整理 1.鲁迅先生的轶闻趣事 鲁迅对对联 少年时代的鲁迅在上私塾时,先生就教他们作对。一次,塾师寿镜吾老先生出了上联“独角兽”,让学生们对下联。立时塾房活跃起夹了,有的孩子对出“九头鸟”,有的孩子对出“三脚蟾”,有的孩子对出“百足蟹”等等,惟独周樟寿(鲁迅原名)一语不发,等课堂上平静下来后,他站起对出“比目鱼”。课堂立时悄然,没有再应对的了。寿老先生在—一评论了前者之后,最后称赞周樟寿对得最好。因为“独非数字却有一”的意思,而“比”也非数字,却相当于“二”。两者虽俱无数字却都有数的含义,真是恰到好处。 经老师的点拨,同伴们佩服得五体投地,樟寿虽小却语惊四座。 鲁迅理发 有一天,鲁迅穿着一件破旧的衣服上理发院去理发。理发师见他穿着很随便,而且看起来很肮脏,觉得他好像是个乞丐,就随随便便地给他剪了头发。理了发后,鲁迅从口袋里胡乱抓了一把钱交给理发师,便头也不回地走了。理发师仔细一数,发现他多给了好多钱,简直乐开了怀。 一个多月后,鲁迅又来理发了。理发师认出他就是上回多给了钱的顾客,因此对他十分客气,很小心地给他理发,还一直问他的意见,直到鲁迅感到满意为止。谁知道付钱时,鲁迅却很认真地把钱数了又数,一个铜板也不多给。理发师觉得很奇怪,便问他为什么。鲁迅笑着说:“先生,上回你胡乱地给我剪头发,我就胡乱地付钱给你。这次你很认真地给我剪,所以我就很认真地付钱给你!” 理发师听了觉得很惭愧,连忙向鲁迅道歉。 2.鲁迅先生的生活情趣 鲁迅先生十分珍惜时间,却从不把参加体育活动和搞各种有益的文化活动看作是浪费生命,恰恰相反,他把培养多方面的爱好和兴趣看作是增长知识,变换方式积极休息的手段。 种花。鲁迅一生喜爱花草,即使没有栽种的地方,也爱在书桌上摆一盆绿色的生命。少年时,鲁迅就读了许多有关花木的书籍,像《花镜》、《兰惠同心录》、《广群芳谱》等。中年的鲁迅最爱丁香花和木槿花。1923年,鲁迅居住在北京西三条胡同一个四合院,就种了好几株白色和紫色的丁香花。夏秋之夜,每当夜深人静,他独自徘徊在花下,闻着略带苦涩的香气,以求解除疲劳。1924年秋天,鲁迅在西安讲学时,下榻处窗外有一丛盛开的白木槿花,他对花凝视良久,想构思一部《杨贵妃》的剧本。晚年,鲁迅定居在上海大陆新村9号时,还特地在前院种上了夹竹桃、石榴、紫荆、桃花等花木。 看戏。鲁迅先生从小爱看绍兴的戏文。有一次,他还在民间演的目连戏中自告奋勇地扮演了一个角色。1924年夏赴西安讲课时,专程去看古老剧种秦腔的演出。鲁迅晚年定居上海后,在繁忙的写作之余,他最大的娱乐就是观剧、看电影。鲁迅常同许广平一起,携带海婴去剧院看有趣、有教育意义的新戏。他不仅看,且多有评论。 篆刻。鲁迅先生喜好篆刻,虽刻印不多,却具备了较深的艺术功底。他少年时代,因叔父周芹候研究篆刻,耳濡目染他学会了刻印的本领。1899年,鲁迅在南京读书时,就曾刻过“戎马书生”、“文章误我”、“夏剑生”等印章。在鲁迅的著作中,《蜕龛印存(代)》是鲁迅论述篆刻的唯一的珍贵资料。它也是我国印学宝库中难得的理论之作。

鲁班的故事

鲁班的故事 有一天,鲁班正在帮助邻居修缮房屋,从外地来了一个牵着马,穿戴像模像样的人找他。鲁班一问,原来是一大户人家要盖新宅院,派人来请他去领班的。来人说:“俺这个主人走南闯北,做过生意,当过官,经多见广,他是在这周围百八十里打听,工匠数你最巧,才来请的。”他告诉鲁班:“主人要求新宅子建在龙凤山前,四进院子,大门朝南,二门朝东,中间是腰楼,后院堂楼二层五间,最东头那一间是三层方楼,二至三年建成。”最后问鲁班:“敢不敢接这个活?”鲁班一口答应下来,来人留下地址骑上马就走了。 施工的地方离家较远,习惯外出的鲁班准备准备就背着工具、行李离开了家。半路上,天就黑了,只好找个村庄住下。这家有祖孙二人,家里很穷。吃晚饭时,一张陈旧的地八仙桌,三个小板凳,其中一个还是三条腿。吃完饭拉呱时,忽然一阵风把门吹开,灯也被吹灭了。老人一边点灯一边说:“嘿!白天有野狗撞开门,我拿顶门杠撵它,随手放到院子里啦!”鲁班赶忙出去找到顶门杠,才把门关好顶上。原来古代,平常人家不论是大门、屋门,都是单扇门。所说的“扇”当时是指由竹苇杂木制成的门,是用木棍来顶的,大家俗称“顶门杠”。第二天,鲁班刚要走,下起了雨,真是人不留人,天留人,只有再多待天。他是个闲不住的人,想给小板凳补上条腿,见墙旮旯里有根不长的木棍,但拾掇出来一看,边上被虫子啮蚀了一个洞。鲁班用斧砍凿剜,也没有找到虫子。木棍有了凹窝,不能用了,他生气把它放在饭桌上。不经意,木头的凹窝扣在了凿上。去抽凿时,又被凿把挡住。这一抽一挡,使他联想到昨天晚上手扶“门框”顶门时,曾想过:“如不用顶门杠,也能关上门,狗撞不开,风刮不进有多好!”两件事一联系,他立刻动手比着带凹窝的木头形状,又做了同样的一根,然后一根扣在门框上,一根扣在门边上,关上门对齐,让小伙子拿条木向里一插,门就开不开了。鲁班不由得喊了一声“管!”接着加工了一下,分别固定好,这样既安全又方便的“插

作文范文之作文鲁班怎么发明的锯子400字

作文鲁班怎么发明的锯子400字 【篇一:鲁班发明锯子的故事】 鲁班发明锯子的故事 鲁班在我国古代一个很聪明的木匠。有一次,鲁班上山砍树。鲁班 拉了一把长在山上的一种野草,一下子手就被划破了。鲁班很奇怪,小小的一根草为什么这样锋利?他把草折下来细心观察,发现草的 两边都长有许多小细齿,他的手就是被这些小齿划破的。既然小草 的齿可以划破我的手,那带有很多小齿的铁条应该可以锯断大树吧。于是,在他的想法加上金属工匠的帮助下,鲁班做出了简陋的锯去 锯树,果然又快又省力,锯就这样发明了。从这个故事都可以得到 这样的一个启发:实践出真知,钻研出智慧。 【篇二:古代名人鲁班发明锯子的故事】 古代名人鲁班发明锯子的故事鲁班:姬姓,公输氏,名班,人称 公输盘、公输般、班输,尊称公输子。汉族,东周鲁地(东鲁今属 山东滕州)人,因为他是鲁地人,故又称鲁班或者鲁般,惯称“鲁班”。大约生于周敬王十三年(公元前507年),卒于周贞定王二十五 年(公元前444年)。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出色的发明家,两千多年以来,他的名字和有关他的故事,一直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流传。我国 的土木工匠们都尊称他为祖师。 以下是鲁班发明锯子流传甚广的传说之一,作者不详,近代有人以 这传说认为鲁班是运用“仿生学”的先驱: 相传鲁班接受建筑一座巨大宫殿的任务。需要很多木料,鲁班让徒 弟们上山砍伐树木。徒弟们用斧头砍伐,效率低下。工匠们天天起 早贪黑拚命去干,也砍伐不了多少树木,使工程进度一拖再拖,眼 看着工程期限越来越近,鲁班甚是着急。为此,他决定亲自上山寨 看砍伐树木的情况。上山时,他无意中抓了一把山上长的一种野草,手被划伤了。鲁班觉得很奇怪,一根柔软的小草为何能割破手?于 是摘下了一片叶子来细心观察,发现叶子两边长着许多小细齿,用 手轻轻一摸,这些小细齿非常锋利,鲁班了解到就是这些小细齿划 破他的手。后来,鲁班又看到一条大蝗虫在一株草上啃吃叶子,两 颗大板牙非常锋利,一开一合,很快就吃下一大片,这也引起了鲁 班的好奇心,他抓住一只蝗虫,仔细观察蝗虫口部的结构,发现蝗 虫的两颗大板牙上同样排列着许多小细齿,蝗虫正是靠这些小细齿

鲁迅成功的故事

鲁迅成功的故事 1: 因着鲁迅先生笔下那充满童趣的“百草园”与令人敬畏的“三味书屋”,我喜欢上了文字。《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我的记忆里深深的扎了根,承载了我青少年时就喜欢文学的梦。因为崇拜鲁迅先生,绍兴之行就成了一次寻梦之旅;来到了百草园,探寻诞生 大文豪鲁迅先生之地的魅力,完成了一个夙愿。 走进鲁迅故里,恍惚如隔世。 1、现实的“百草园” 穿过几条窄巷,仄过几扇窄门与木格长窗,来到了百草园,进入大先生童年的空间。眼前的百草园,杂草丛生,显然因疏于管理而缺乏生气,眼前出现了菜园,有几株稀稀落落的蔬菜,已全然没有鲁迅先生儿时的那番有趣的景象。透过一些古铜色的格子窗,院墙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字迹,隐约可见。我站在栅栏前,认真地读着小时候就背诵滚瓜烂熟的鲁迅先生文字,心生怅然。 梦已不在,眼前物是人非,空生几多感慨。院子有一盘静默的石井栏,井口很小,水很浅,全然不同于北方。游人穿梭,皆漠然地从旁边匆匆而过,显然忽略了它的存在,而我却独自徘徊于石井栏边,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招呼伙伴们前来观看,伙伴们显然没有多大的兴致,脚步匆匆地奔向下一个处所。 很难想象,眼前这个满目荒芜的园子,竟是鲁迅先生儿时的乐园。“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的趣味。”读着这样美文美句,依然有一种美美的滋味。我仿佛看到大先生儿时生动活泼的样子,无忧无虑地跟小伙伴们一起,在百草园里嬉戏,每一个场景都藏着童趣,如诗如梦。恍惚中,园子里的树木鲜活了,在阳光下舞蹈,舞姿翩翩,蔓藤绿茵,雀儿叽喳;虫鸣在耳畔生动,孩子们或采桑椹和覆盆子,或捉蟋蟀玩斑蟊……时而挖何首乌,时而摘木莲藤的果实。夏天在树阴下纳凉,听虫吟蝉鸣;冬天在雪地上,捕麻雀,拍雪人,塑雪 罗汉,在雪景里生动。“百草园”的花香鸟语,短墙根处的蹒跚着呀呀学步的小生灵,多有情趣啊。 “Helen,该走了!”爱人的喊声,惊醒了我的白日梦。一个梦境逝去,那“紫红的桑葚,酸甜的覆盆子,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有些已面目全非,有些已难觅踪迹,只有凭借流淌着鲁迅先生心扉的文字,追忆大先生心里那份浓厚的生活情趣了。 “A 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从百草园的侧门穿过,进到一 个小院,院子里有三个铜像,一位老奶奶舒适的坐在一把竹椅子上,手里摇着一把蒲扇,仿佛在讲着什么,对面小凳上坐着一个儿童,两手托着下巴,认真地聆听着,旁边静静地

幼儿园大班教案:鲁班造锯

幼儿园大班教案:鲁班造锯 目标: 1、启发幼儿运用比较观察的方法找出两种物体的共同特征,获得现实生活中仿生现象的有关经验。 2、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引起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关注。 准备: 1、每组一份操作材料:带锯齿的茅草,放大镜,粉笔。 2、匹配图片人手一份。 3、锯子一把,故事图两幅。 过程: 一、引导幼儿感知茅草有锯齿的特点。 1、出示茅草,要求幼儿轻轻地摸一摸,用放大镜仔细地看一看,小心地在粉笔上划一划,找一找茅草的什么地方很特别。 2、引导幼儿进行第一次操作活动。讨论:你发现茅草的什么地方很特别?茅草的边缘有什么?像什么? 3、有的小朋友发现茅草的边缘有一排小锯齿,是不是这样呢?我们来仔细观察一下。 4、幼儿再次观察、操作,教师巡回指导,重点引导幼儿观察茅草边缘锋利的小锯齿。 5、刚才你们都发现了茅草很特别的地方,真聪明。古

时候也有一个聪明人,他的名字叫鲁班。 二、引导幼儿运用比较观察的方法找出两种物体的共同特征,获得有关仿生现象的初步经验。 1、出示挂图,有表情的讲述故事《鲁班造锯》 2、提问:鲁班发明了什么?锯子有什么用?他是怎么发明的?锯子和茅草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小结:鲁班受到茅草的启发,发明了比茅草更加锋利的锯子。事实上,我们今天见到的许多机器和工具也是受一些动物或植物的启发才造出来的。不信,我们来看一看。 3、出示匹配图片,引导幼儿比较观察,找出两种物体的共同特征,并连线匹配。 小结:大自然中的事物真奇妙,瞧,鸟会飞,鸭会游,蝙蝠会使用超声波,鱼儿能自由地生活在水中,人们仿照它们的特点,制造出了对我们人类非常有用的飞机,船、雷达和潜水艇。 三、通过竞猜游戏,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引起幼儿关注周围事物的兴趣。 1、教师说出一种人造物,请幼儿猜一猜它是受哪种动物的启发而发明的。 渔网 母子雨衣 电鼻子

鲁迅的革命事迹五篇600字

鲁迅的革命事迹五篇600字 关于鲁迅的革命事迹的作文1 现在绍兴旅游业很红火,而且绝大部大部分都是冲着鲁迅去的,是什么吸引着大家呢?我百思不得其解,直到有一天,我拜读了鲁迅的故事,深深地被他的爱国主义精神感动着。 他的爱国主义精神表现在敢于与旧势力决裂。“我以我血荐轩辕”是鲁迅愿将热血献给国家和民族的誓言。他同情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毅然到日本求医,来医治人们肉体上的创伤。当看到中国人目睹自己的同胞被日本人迫害却麻木不仁时,他决定医从文,医治人们的灵魂。他放弃了指日可待的金饭碗,走上了一条充满风险的荆棘路。他以笔为武器,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新文化运动中去,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将。 这其实也与鲁迅小时候的生活环境有关系,鲁迅是时代造就出来的。因为他小时候生活很贫穷,每天晚睡早起,为病重的父亲抓药,为母亲做家务。所以他理解穷人,也同情他们,才有了爱国主义精神。 今天,我们的童年比鲁迅小时候不知要好多少倍。幸福来之不易,是成千上万的革命先烈用热血换来的。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首先要学习鲁迅这种爱国主义精神,热爱家庭、热爱民族,热爱国家,热爱生活。其次要学好本领,用知识武装自己。如果人人都能这样,我们的社会会更加美好,我们的社会会更加和谐,更加美好。游人如织,鲁迅精神永放光芒! 关于鲁迅的革命事迹的作文2

先生,你用你黑色的双眸窥破黑暗,用坚强的笔杆撑起民族的脊梁,用深刻的笔调撕破虚糜的现实和历史,洞开未来。你是民族魂。 读《狂人日记》,疯人呓语道出吃人真相。用病态的人反映病态的现实。在病态的现实面前,你看着不济的国家,无知的、被禁锢的、心甘情愿接受迫害的大众痛惜不已。你能如何?区区一个人能改变整个民族、整个国家吗?开始你学医,希望治好国人的生理之疾;后来你毅然弃医从文,只因为开化当时愚昧的民众。你试着用纸笔开出拯救民族危亡的药方!力挽狂澜! 病的人太多了,不病的人太少了;病的太久了,治愈的时间太少了。寡不敌众。你以冷峻的眼光蠡测病情、用尖锐的笔调把病情公之于众。可又不能过分直白,因为有太多的人要利用世人的病啊。于是讽刺、反语是你常用的利器。 狂人病了么,怕鲁迅就是那狂人罢。怕那群革命人士就是一群中国的狂人。他们要叫国人睁开那双迷蒙的病眼,看看落后的国家。 你是在那个时代才能出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然而,哪个时代不需要你这样的民族魂呢? 关于鲁迅的革命事迹的作文3 “我以我血荐轩辕”是你最宏伟的志向。历史随着水流点点推移,你的声音却永垂不朽。 也许,在你的心中只有人民吧。 你生活在黑暗,迂腐的社会里,也惟有这样,才让你目睹低层贫困人民的生活。起初,为了拯救别压迫的人民,你选择了学医,用所谓的“救死扶伤”来救助贫困的人们。然而,时间向你证明了你的

《鲁迅爱书的故事》(含习题)

鲁迅爱书的故事 鲁迅小的时候,爱买书,爱看书,爱抄书,把书看作宝贝一样。 还在进“三味书屋”前,他在自己的启蒙老师——一位远房叔祖父那里看了不带图的书。这位老师曾经告诉他,有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怪物……可惜一时找不到了。这么一部有趣的书,可把鲁迅吸引住了。他念念不忘,梦寐以求,把他的保姆长妈妈也感动了。长妈妈不识字,她探亲回来时,就设法给鲁迅买回了这部书。一见面,长妈妈把一包书递给鲁迅,高兴地说:“哥儿,有画的《山海经》,我给你买来了!” 一听这消息,鲁迅欣喜若狂,赶紧把书接过来,打开纸包看了起来。 这是鲁迅最初得到的心爱的书。后来,识字渐渐多起来了,他就自己攒钱买书。过年,鲁迅得到压岁钱后,总是舍不得花,攒起来买书看。 鲁迅小时候,不仅酷爱读书,而且还喜欢抄书,他抄过很多书。显然,抄书使他受益匪浅。他的记忆力那么好,读过的书经久不忘,这与他抄书的爱好是密切相连的。 鲁迅小时候对书籍特别爱护。他买回书来,一定要仔细检查,发现有污迹,或者装订有问题,一定要到书店去调换。有些线装书,很容易脱线,他就自己动手改换封面,重新装订。 看书的时候,他总是把桌子擦得干干净净,看看手指脏不脏。脏桌子上是不放书的,脏手是不翻书的。他最恨用中指或食指在书页上一刮,使书角翘起来,再捏住它翻页的习惯。他还特意为自己准备了一只箱子,把各种各样的书整整齐齐地放在里面,箱子里还放了樟脑丸,防止虫蛀。 鲁迅小时候养成的爱书如宝的好习惯,贯穿了他的一生。他读过的书浩如烟海。他购置的书,仅据《鲁迅日记》上的“书账统计”,从1912年至1939年,就有九千多册。他收藏的书,总是捆扎得井井有条。鲁迅一生清贫,最大的财产,就是他的这些宝贵的藏书了。 1.填空组词。 喜出()()()()不紊 浩如()()()()以求 2.填空。

《锯是怎样发明的》教学设计稿

《锯是怎样发明的》教学设计 太平小学教师 教材简释 《锯是怎样发明的》是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第九册中的一篇讲读课文。它讲述了鲁班从小草划破手指中得到启发,发明了锯的传说故事。文章语言通俗易懂,重点之处在于引导学生理解鲁班从小草划破手指这样的平凡小事中提出疑问,并通过仔细观察,展开想象、动手改进,从而发明创造了新的劳动工具。使学生感受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学习鲁班善于观察思考的创造精神。 学情分析 聋生由于听力上的障碍,导致其语言积累少,语言表达混乱。学习有意观察不持久,通常依靠视觉所获得的形象和表象来进行思维,思维具有明显的形象性和片面性。因此,对于本课中鲁班如何通过仔细观察小草,认真思考,比对并改进劳动工具这一过程,就不能很好地理解。 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依据“以读为本”“尊重个性”“自主合作”的理念,采用交流合作、集中反馈的教学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放手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和合作学习来体会文章的科学内涵,训练发言聋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其语文素养。 目标预设 知识与技能: 1.读懂长句,理解句子的意思,了解鲁班是怎样受到启发,从而发明锯子的。 2.能背诵、默写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过程与方法: 通过析读文本,展开讨论,了解鲁班是怎样通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勇于实践,从而发明锯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文本的学习感悟,使学生受到科学教育,懂得只有善思爱想,才能有所创造。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鲁班是怎样通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勇于实践,从而发明锯的。懂得只有善思多想,才能有所创造。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设计思路 语文学习应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感受文本,在感悟与思考中有所启发,有所收获。因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强调一个“读”与“思”,让学生在读中想像,在读中思考,从而走近人物,走进文本情境中,与文本产生深刻共鸣。与此同时,训练发展聋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 本课第二课时的设计思路为:一、画锯齿,了解锯的特性;二、自主探究,对文本进行质疑;三、分析文本,了解发明历程;四、延伸文本,进行科学教育引导。 教学过程 一.画锯齿,了解锯的特性 1.读课题,点明“锯”。 2.学生间互相展示自己所画的不同形状的锯。 3.关注“锯”的基本特性:锯齿。 请学生简述锯齿的形状及作用。 二.质疑文本,呼应课题 1.对于“锯”,你有什么样的疑问?(学生交流,教师给予板书) 2.“是呀!锯是谁发明的呢?他是怎样发明了锯的。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踏上当年的发明之旅。” 【通过课前“画一画”活动,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到锯齿的形状及作用,为后文学习“小草”与锯之间的联系打下基础。同时点题思考,由学生自主质疑,板书问题,从而创设了课堂研究的良好基调,化文本学习为学生的自主需求。】 三.探究“锯”的发明 1.学习定位:课文哪些自然段讲述了锯的发明呢?(课文第三、四自然段)2.自由读课文第三、四小节。 (一)仔细观察,发现小齿 1.师生交流:是什么启发鲁班发明了锯?(小草) 2.出示小草图,这是棵怎样的小草?课文的哪一句话告诉了我们? 3.出示句子,读句:“鲁班仔细一看,发现小草的叶边上有许多小草” 4.体会“仔细一看”“发现”,比较“看到”。 (1)指名演示“仔细一看”理解看得认真,看得全面。 (2)“发现”是有研究地,并且从看中有了一定的收获。再次说明是在“仔细观察”

鲁迅的小故事作文

鲁迅的小故事作文 本文是关于鲁迅的话题作文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导语:鲁迅的作品给我们带来的许多的感触,小编收集有关鲁迅的故事的作文,欢迎阅读。 第一篇:鲁迅的故事 童年时代,鲁迅常跟母亲住到绍兴乡下安桥头外婆家里,后来又到皇甫庄大舅父家里寄居。安桥头、黄甫庄都在绍兴昌安门外水乡,宽狭纵横的河流静静地流过村边。鲁迅喜欢到乡下去,他把那里看作是自由的天地,崭新的世界。因为在这里不仅可以免读深奥难懂的《四书》、《五经》,还可以同农民的孩子自由自在地生活在一起,到密如蛛网的河上去划船、捉鱼、钓虾,去欣赏带着点点渔火的水上夜景,或者到岸上去放鹅、牧牛、摘罗汉豆,呼吸清新的空气…… 每逢村子里演社戏的时候,鲁迅就和小伙伴们一起摇船儿来到半个在岸上、半个在湖里的戏台前面,看武功演员翻筋斗。有时,他还和农民的孩子一起学演戏、扮小鬼。他们在脸上涂上几笔彩画,手握一杆杆钢叉跃上台去,愉快地玩耍着。 农村,对少年时代的鲁迅是很有吸引力的。在这片自由的天地里,鲁迅不仅学到了许多社会知识和生产知识,还和农民家的小朋友建立了深厚的友谊,逐渐了解了农民勤劳、质朴的性格,同时也看到了旧

社会阶段压迫、阶级剥削的血淋淋的事实。鲁迅和农民的孩子常念诵的一首渔歌中,就有这样的悲惨的句子:“一日七升,一日八升,两日勿落(两天不下河打渔),饿得发白;一日七升,一日八升,两日勿落,要哭出声。”这些对鲁迅的思想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鲁迅知道农民“是毕生受着压迫的,很多苦痛,和花鸟并不一样”。 第二篇:鲁迅的故事 六年级的语文课,有好几篇与鲁迅相关的课文,例如《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等,这些文章文笔优美,语言精简,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鲁迅小时候是怎么学习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家来到了位于绍兴的三味书屋。 鲁迅小时候学习的地方就在自家院子旁,叫“三味书屋”,鲁迅每天都和几位同学一起学习,一起玩耍,还请了一位叫寿镜吾的先生教书。寿先生为人正直,教书有方,在当地小有名气。 书屋里面共有五张桌子和一张茶几,中间的一张桌子是老师寿镜吾的,上面摆着一把戒尺;其余四套桌椅则是与学生一起学习的“伙伴”,散布在教室的四个角落;而那张茶几,则摆在老师桌子的后方,上面有一幅山水画。左上角的一张木桌就是鲁迅曾经学习的地方。据说以前鲁迅的位置是靠近大门的,但是一下课就有几位同学在门旁跑来跑去,非常顽皮,他觉得太吵,影响了他的学习和休息,于是他就要求换座位。 在鲁迅书桌的右下方刻了个“早”字,这个字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原来有一次,鲁迅因为贪睡迟到了,被先生用戒尺打了手掌心。

鲁班的经典传说故事简短一点

鲁班的经典传说故事简短一点 鲁班的名字实际上已经成为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象征,人们把古代劳动人民的集体创造和发明也都集中到他的身上。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有关于鲁班的传说故事,欢迎感兴趣的朋友阅读。 鲁班的传说故事:土堆亭故事鲁班的徒弟承建了鲁国一个贵族的自家花园,画好图纸去找鲁班,鲁班看见图纸没有说话,顺手拿起块饼走到屋外放到几根草茎上,草茎摇晃了几下,便被饼压倒了。徒弟明白了师傅的用意,把亭子的木柱改成了石柱。等上亭子盖时,徒弟又犯了难,这么大的亭盖雕刻得很漂亮,可是怎么样才能放上去呢?于是,徒弟星夜兼程去找在外地的师傅求教。见到师傅,鲁班不慌不忙地让徒弟先吃饭,徒弟哪能吃得下去,鲁班也不劝他,端起两碗米饭倒在桌子上,把四根筷子插在米里,又把一只空碗倒扣在刚刚露出的筷子头上面。徒弟看了一会,搓着双手笑了。鲁班说:这叫土堆亭。徒弟按照师傅的指点,回去之后运土把四根石柱囤在中间,顺着土坡拽上亭盖,再把土运走,就把亭子建好了。 鲁班的传说故事:鱼抬梁故事鲁班常年在外,看见匠人遇到困难,他都能想出绝妙办法,帮助解决问题。有一次,他从卖鱼的摊贩那里听说,当地一位工匠正在建一座宗庙,好不容易找到一根做大梁的木料,不曾想,却偏偏让徒弟给截短了,正发愁呢。鲁班找到那位工匠,拱手道:打扰了,俺是鱼日村的木匠,看师傅有愁事,究竟

为何?匠人叹了口气说出了原委。鲁班看了一眼桌上还没有动筷的鱼说:你看鱼都快凉了,再难的事情也得先吃饭吧。匠人忙起身施礼道:你看,我慢待了远道的客人,你稍微等一下,我去打点酒咱一块吃。匠人回来却不见了客人,再看桌上的鱼,两只碗里各放着一条,鱼尾朝向外,鱼嘴相对,中间用根筷子把两个鱼嘴串在了一起,突然悟道:哎呀,这不是鱼抬梁吗!匠人想着遇到了高人,再一想,鱼和日合起来是鲁字,来人不是别人,正是鲁班师傅。他呼喊着鲁班的名字,向路人打听鲁班的踪迹,但早已不知去向。鱼抬梁不仅解决了大梁尺寸不够的难题,还使得整个建筑更加美观。匠人们高兴地赞叹道:鲁班师傅真是巧夺天工啊! 鲁班的传说故事:鲁班抛斧砍椽头故事传说,曲阜城内建孔庙大成殿时,有成百上千的人在这里干活,每次开饭时都会有一位白胡子老头在里面吃饭,但谁也不知道他是谁。当验收工程时,发现殿脊西山顶上露着一块木头,是一块忘记锯掉的木椽头。正当大家为难时,那个白胡子老头过来了,只见他拿起斧子朝着椽头抛了上去,不偏不斜齐刷刷把那块木头砍了下来,在场的人都很惊讶,围过来问他的来历,老人也不答话转身就走,工匠们紧追不舍,老人只好停下脚步说:不用赶了,去问问鲁班就能知道。工匠们不相信,老远得跟着他,结果走到东门外的涧水沟旁不见了,却看见考槃涧的石碑一块,于是这里建起了一座鲁班庙,成了工匠们前来祭祀鲁班的圣地。现在,明故城东护城河中段可以看到鲁班祖庙宅遗址的石碑,东关社区还有一条背街南北小巷就叫鲁班巷。

关于鲁迅的名人故事

关于鲁迅的名人故事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篇一:关于名人读书的故事 关于名人读书的故事 ◎鲁迅嚼辣椒驱寒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王亚南苦读成才 王亚南小时候胸有大志,酷爱读书。他在读中学时,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读书,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条脚锯短半尺,成为三脚床。每天读到深夜,

疲劳时上床去睡一觉后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脚方向倾斜过去,他一下子被惊醒过来,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读。天天如此,从未间断。结果他年年都取得优异的成绩,被誉为班内的三杰之一。他由于少年时勤奋刻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杰出的经济学家。 ◎郭沫若的读书方法。 郭沫若曾写过一副读书联:“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意思是说,读书要靠平时下功夫,不能一心血来潮就加班加点搞突出。要想获得成功,必须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决不能时而勤奋时而懈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华罗庚的读书方法。 华罗庚把读书过程归结为“由厚到薄”、“由薄到厚”两个阶段。 当你对书的内容真正有了透彻的了解,抓住了全书的要点,掌握全书的精神实质后,读书就由厚变薄了,范文TOP100愈是懂得透彻,就愈有薄的感觉。如果在读书过程中,你对各章节又

作深入的探讨,在每页上加添注解,补充参考资料,那么,书又会愈读愈厚。因此,读书就是由厚到薄,又由薄到厚的双向过程 篇二:关于名人读书的故事 关于名人读书的故事 施洋搓脚夜读 二·七大罢工著名的工人领袖施洋,幼年家道贫寒,买不起灯油。村里有一座叫隆兴观的古庙,庙里点有一盏长明灯,他就在古庙里读书。冬季寒冷,脚冻得难受。起初他不时地站起来跺脚,后来觉得这样浪费时间,便削了一根圆滑的木棍,放在脚底下,一边读书一边来回用脚搓木棍,搓暖了脚,他又能安心读书了。 鲁迅卖奖章 鲁迅在南京江南水师学堂读书时,因考试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没有戴此奖章,作为炫耀自己的凭证,而是拿到鼓楼大街把它卖了,买回几本心爱的书和一串红辣椒。每当

鲁迅有许多有趣的小故事

鲁迅有许多有趣的小故事 鲁迅本身就是一个会说幽默和笑话的能手。日本占领东北以后,国民党反动政权依赖美国,宣传美国是如何地主持“公道”。鲁迅先生为揭穿这一骗局,说了个小故事:“我们乡下有个阔佬,许多人都想攀附他,甚至以同他谈过话为荣。一天,一个要饭的喜形于色,说是阔佬同他讲话了。许多人围住他,追问究竟。他说:…我站在门口,阔佬出来了。他对我说:滚开去!?”听故事的人哈哈大笑。国民党对美国主子摇尾乞怜的丑态被揭露无遗。 有一天,鲁迅穿着一件破旧的衣服上理发院去理发。理发师见他穿着很随便,而且看起来很肮脏,觉得他好像是个乞丐,就随随便便地给他剪了头发。理了发后,鲁迅从口袋里胡乱抓了一把钱交给理发师,便头也不回地走了。理发师仔细一数,发现他多给了好多钱,简直乐开了怀。 一个多月后,鲁迅又来理发了。理发师认出他就是上回多给了钱的顾客,因此对他十分客气,很小心地给他理发,还一直问他的意见,直到鲁迅感到满意为止。谁知道付钱时,鲁迅却很认真地把钱数了又数,一个铜板也不多给。理发师觉得很奇怪,便问他为什么。鲁迅笑着说:“先生,上回你胡乱地给我剪头发,我就胡乱地付钱给你。这次你很认真地给我剪,所以我就很认真地付钱给你!” 理发师听了觉得很惭愧,连忙向鲁迅道歉。 还有 在三味书屋读书的那个年龄段,鲁迅还跟随母亲到乡下外婆家小住。鲁迅的外婆家,是在绍兴乡下,叫安桥村。这个村庄离海不远,极为偏僻。有条小河从村中流淌而过,把全村分为南北两半。当时全村大约有三十户人家,大半姓鲁,靠种田和打鱼为生的占多数,有很少一部分人经营副业——做酒,并开一家很小的商店。鲁迅是在春天扫墓后,随母亲前去的。就是在这里,鲁迅见识了许多更新鲜的风景和玩法儿,看到听到了“社戏”。很幸运,鲁迅能有这样新奇广阔的天地。 因为鲁迅从城里来,算是远客和贵客,所以村里有很多小朋友得到父母允许,减少了日常劳作的份量,尽情地陪着迅哥儿玩耍。玩的方式很有趣,比如掘蚯蚓伏河边钓虾呀,或是一同去放牛呀,而最大的乐事却是看社戏了。有一回,他们去邻村赵庄看戏,鲁迅日后是这样回忆的:“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待到母亲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两人一枝,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背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正是对船头的一丛松林,..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就真在眼前了。最惹眼的是屹立在庄外临河的空地上的一座戏台,模糊在远外的月夜中,和空间几乎分不出界限,我疑心画上见过的仙境,就在这里出现了。..” 鲁迅13岁的那一年因祖父下狱,他和弟弟被安插到离城有三十多里的皇甫庄大舅父的家中避难。 鲁迅这次来到舅父家中,景况和从前完全不同了,自此免不了要受一些冷淡。但是,劳动者和他们的孩子们却到处都是一样,他们依然是那么热烈,那么殷勤,前来接待从远道来避难的小客人。乡下的春天依然是美好的,罱泥船停满了河面,河两岸是青青的麦田,田埂上长着绿油油的罗汉豆。白天,大人们都到河里和田间工作去了,鲁迅就和孩子们一同玩耍,或是钓鱼,或是剥着罗汉豆。在皇甫庄和小皋埠这一带的农民主要的副业就是捕鱼。深夜,鱼儿都游出来了,吃食的吃食,游动的游动,捕鱼的人也在这时出动。二更以后,虾子也开始出来了。捉虾的人就划着小船,带着海兜去捞虾。天亮后,他们才吃一点冷饭团,到镇上去卖鱼虾,卖完了鱼虾才回来睡觉。但凡有一点闲时间,他们也不歇下来,而是筹划着演戏,在做戏时一显他们出色的本领。 在当时绍兴一带农村里,演戏的日子,简直多到数不清。正月的初九、初十是“灯头戏”;三月里,有“东岳大帝”生日,至迟不过二十八日就要演戏;五月十六日“王爷(土地)菩萨生日”,六月十七日“包爷爷生日”,都要演戏。七月十六日,“刘猛将军”的生日,农民们说他是“刘备的儿子”,因为到田间捉虾蜢跌死的,更要演戏。八月里,九月里,一直到年底,还要演出不少的戏。演戏和他们的生活好像是分不开的。其实,他们演戏的目的倒不尽是为了给菩萨看的,不过是借此以表示自己的愿望:人口和牲畜的平安,五谷丰收,安居乐业的和平生活;——虽然,现实的生活并不如他们所预期的那样。农民们总在迎神赛会这个属于自己的狂欢和示威的节日里显示才能、智慧和力量。队伍接连排成好几里路长,人群像滚滚的浪潮,席卷过一个村庄又一个村庄。在队伍的上空招展着红的,绿的,黄的,以及各种颜

小学数学数学故事墨子与鲁班的故事

墨子与鲁班的故事 再说这春秋战国乃百家争鸣、百“子”并立的热闹时期,内中单道一位姓墨名翟人称墨子的先生。墨子是主张“非攻”的,是当时“绿色和平组织的领导者”,他与咱中国工程技术的祖师爷鲁班倒有过一段过节。 鲁班是当时有名的能工巧匠,会造各种器械,后来楚王把他延揽了去,造了攻城的云梯,准备攻宋。 墨子一听,立即从鲁国出发,走了十天十夜,鞋都走没了,就用破衣服裹一下脚。到得楚地,就给楚王做了番比喻,说了番道理。他说,你们楚国地方广阔,宋国才一点点;楚国物产丰富,而宋国还比较贫困,何必去攻宋呢?不有点像一个富人去偷穷邻居一样可笑吗? 楚王回答说,对是对,但现在鲁班高级工程师已经为寡人造了云梯了,一定要攻宋,没办法啦。 墨子笑道,那不要紧,我就和鲁先生演练一下,来一次沙盘演习。咱要是斗败了,掉脸就开路。 于是墨子解了衣带做一个城的模样,和鲁班演习起攻守之策。鲁工改变了9次攻城的战术,墨子都把他挡了回去。鲁班的攻城器械用完了,而墨老先生的守御办法还富富有余。 鲁班这时有些不起好心,对楚王说,我想还有最后一个办法。谁知墨子微微一笑说,鲁先生的意思是让楚杀掉我,可惜迟了,我的弟子早已拿着守城器械在宋国恭候您的大驾呢。 这一场化干戈为玉帛的故事说明墨子和鲁班都有相当丰富的几何知识。试想想,没有几何方面的认识,城墙的建造,距离、高低、土方等测量,器械的修造,又怎么可能呢?要知道,当时建筑中已开始绘制平面图,图上有建筑物的墙线、名称和墙之间的距离等等。 墨子他老人家不仅实践上数得着,理论上也独树一帜,有相当水平。《墨子》就是一本包含着逻辑学、力学、光学和几何学等方面内容的典籍。墨老先生用严格的逻辑方法来说明几何概念,这种做法和古希腊亚里斯多德有些相似。而“亚先生”正是形式逻辑的鼻祖。 《墨子》中有19条数学方面的内容,许多是与现代的观念一致的。当然不可避免地要提到矩形和圆,我们曾说过这是人类最早认识的图形。“方,柱隅四杂也”,墨子在这里所矩形说成是四条直边、四个直角构成的图形,完全准确、严密。对于圆,他是这样说的:“圆,一中同长也。”中,就是圆心。几乎不要解释大家都明白,它和我们现在圆的定义是多么的一致!不但有定义,而且有圆的作法,“圆,规写文也”,就是说圆是用圆规画出的,终点与起点相重合(“交”)的曲线。 《墨子》中还读到了分割问题,把一个物体从中间分开弃去一半,从剩余的一半中再弃去一半,如此分割下去,最后剩下一个不能分割的“端”,也就是一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