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浅谈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浅谈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浅谈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浅谈

网络教育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浅谈

学习中心:

层次:专科起点本科

专业:土木工程

年级:

学号:

学生: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13年 11 月 14 日

内容摘要

混凝土由于其具有经济、耐久、节能等众多优点,而成为重要的建筑材料,其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作为目前世界最大宗的人造建筑材料,其在给人类带来巨大文明进步的同时,也面临由此造成的严峻的资源、能源和环境问题。传统意义上的混凝土由于自身结构材料和使用环境的特点,还存在着严重的耐久性问题,已不能满足混凝土行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因此,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是实现混凝土环保化、节约化的积极有效措施。本文综述了耐久性对混凝土的重要意义,并着重分析了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主要因素。最后介绍了目前世界上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的研究结果以及目前国际上对混凝土的耐久性设计要求。

关键词:耐久性;混凝土;影响因素

目录

内容摘要 ........................................................................................................................... I 引言 . (1)

1 绪论 (2)

1.1 混凝土耐久性问题的提出 (2)

1.2 混凝土耐久性的概念 (2)

2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问题的分析 (3)

2.1 混凝土冻融破坏 (3)

2.1.1 破坏机理 (3)

2.1.2 影响因素 (4)

2.2 混凝土渗透破坏 (4)

2.2.1 破坏原因 (4)

2.2.2 影响因素 (5)

2.3 碱骨料反应 (5)

2.3.1 破坏原因 (5)

2.3.2 影响因素 (6)

2.4 混凝土的碳化 (6)

2.4.1 破坏原因 (6)

2.4.2 影响因素 (7)

2.5 钢筋锈蚀 (7)

2.5.1 破坏原因 (7)

2.5.2 影响因素 (8)

2.6 化学侵蚀 (8)

2.6.1 产生原因 (8)

2.6.2 影响因素 (9)

3 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措施 (10)

4 案例分析 (12)

5 结论与展望 (17)

参考文献 (18)

引言

混凝土结构在其服务使用期间应维持所需的强度和其他功能,混凝土结构还必须能经受住各种各样的侵蚀破坏,这常被称为混凝土具有耐久性。混凝土结构以其整体性好、耐久性好、可塑性强、维修费用少等优点广泛使用于整个20世纪,发现混凝土的耐久性问题则是在60至70年代。一些国家的混凝土桥使用了三四十年后,纷纷进入老化期,出现如结构混凝土的碳化、保护层剥落、裂缝的发展、钢筋锈蚀、渗透冻融破坏、混凝土集料的化学腐蚀等等。我国七十年代后期建造的混凝土桥梁亦发现有严重的开裂现象。因而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问题已成为各国结构工程师们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

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概括起来是指混凝土抵抗周围不利因素长期作用的性能。结构耐久性问题主要表现为:混凝土损伤;钢筋的锈蚀、脆化、疲劳、应力腐蚀;以及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粘结锚固作用的消弱等三个方面。从短期效果而言,这些问题影响结构的外观和使用功能;从长远看,则为降低结构安全度,成为发生事故的隐患,影响结构的使用寿命。因而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问题已成为各国结构工程师们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各国均提出各种解决方法,其中我国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中伟教授提出GHPC(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概念在该技术领域属于比较先进的观念。

1 绪论

1.1 混凝土耐久性问题的提出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正在从事着为世界所瞩目的大规模基本建设,而财力有限,能源短缺,资源并不丰富,因此科学合理设计,优质的施工质量来提高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及防腐性。延长结构使用寿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和任务。

强度和耐久性是混凝土结构的两个重要指标,因此以往工程中习惯上只重视混凝土的强度,或片面追求高强度而忽视混凝土的耐久性。混凝土的耐久性是使用期限内结构保证正常功能的能力,关系到结构物的使用寿命,随着结构物老化和环境污染加重,混凝土耐久性问题已引起了各主管和广大设计施工者们重视。

1.2 混凝土耐久性的概念

混凝土的耐久性是指混凝土在实际使用条件下抵抗各种破坏因素的作用,长期保持强度和外观完整性的能力。混凝土耐久性是指结构在规定的使用年限内,在各种环境条件作用下,不需要额外的费用加固处理而保持其安全性、正常使用和可接受的外观能力。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所包含的内容为:抗渗性,指混凝土抵抗液体和气体渗透的能力;抗冻性,指混凝土抵抗冰冻的能力;抗腐蚀性,指混凝土在各种侵蚀性液体和气体中,抵抗侵蚀的能力;混凝土的耐热性,指混凝土在高温作用下,内部结构不遭受破坏,强度不显著丧失,具有一定化学稳定性的性能;碱骨料反应,碱骨料反应条件是在混凝土配制时形成的,即配制的混凝土中只有足够的碱和反应性骨料,在混凝土浇筑后就会逐渐反应,在反应产物的数量吸水膨胀和内应力足以使混凝土开裂的时候,工程便开始出现裂缝。

2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问题的分析

如上一章所述,混凝土耐久性是指混凝土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抵抗各种破坏因素作用,长期保持强度和外观完整性的能力。主要包括抗冻性、抗渗透性、抗碱集料反应,抗腐蚀等几个方面。

本章将从冻融破坏、渗透破坏、碱骨料反应、混凝土的碳化、钢筋锈蚀、化学侵蚀六个方面对混凝土结构发生耐久性失效的原因及影响因素进行论述。

2.1 混凝土冻融破坏

混凝土冻融破坏是指混凝土在饱水或潮湿的状态下,由于环境中温度的正负变化,导致混凝土内部松弛产生疲劳应力,反复的冻融循环造成混凝土由表及里逐渐剥蚀的破坏现象。

混凝土发生冻融破坏后,破坏作用不断积累,裂缝不断扩大和深入,由外向里,直至混凝土破坏,而其现象就是从表层开始向内逐层剥落。当经过反复多次的冻融循环以后,损伤逐步积累不断扩大,发展成互相连通的裂缝,使混凝土的强度逐步降低,最终严重影响了结构的长期使用。

2.1.1 破坏机理

混凝土冻害机理的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有静水压假说、渗透压假说等。但由于混凝土结构冻害的复杂性,至今尚无公认的、完全反映混凝土冻害机理的理论。直至现在,被广大科研学者接受的最有价值的解释是静水压假说和渗透压假说的结合,这种结合奠定了混凝土抗冻性研究的理论基础。

(1) 静水压假说:硬化混凝土的孔隙有凝胶孔、毛细孔、空气泡等。各种孔隙之间的孔径差异很大。水转变为冰时体积膨胀9%,在冰冻过程中,混凝土孔隙中的部分孔溶液冰冻膨胀,迫使未结冰的孔溶液从结冰区向外迁移。孔溶液在可渗透的水泥浆体结构中移动,必须克服粘滞阻力,因而产生静水压,形成破坏应力。

静水压假说能解释成熟混凝土冰冻破坏的许多表现,它在引气混凝土方面的应用也较成功。但从水压力本质来理解它的作用应是瞬时性的,随着时间进展危险理应逐渐消失才对。然而试验说明:混凝土冰冻破坏有时随时间而日益剧烈、严重。在水泥浆冰冻时,水分的运动大多不像通常设想那样,远离冰冻地点而去,而恰恰是趋向冰冻地点;再次冰冻时的膨胀一般情形是随冷却速率增加而下降。这些都是静水压假说难以解释的。

(2) 渗透压假说:渗透压假说认为,由于混凝土孔溶液中含有钠、钾、钙等盐类,大孔中的部分溶液先结冰后,未冻溶液中盐的浓度上升,与周围较小孔隙中的溶液之间形成浓度差。这个浓度差的存在使小孔中溶液向已部分冻结的大孔迁移。即使是浓度为0的孔溶液,由于冰的饱和蒸汽压低于同温下水的饱和蒸汽压,小孔中的溶液也要向已部分冻结的大孔溶液中迁移。可见渗透压是孔溶液的盐浓度差和冰水饱和蒸汽压差共同形成的。

2.1.2 影响因素

对于影响混凝土冻融破坏的主要因素总结起来大致有以下四个方面:

(1)水灰比:水灰比越大,使凝土孔隙率越大,导致混凝土的吸水率增大,最终导致混凝土结构冻融破坏严重;

(2)孔结构和孔隙特征:连通毛细孔易吸水饱和,使混凝土冻害严重;若为封闭孔,则不易吸水,冻害就小;

(3)饱水度:若混凝土的孔隙非完全吸水饱和,冰冻过程产生的压力促使水分向孔隙处迁移,从而降低冰冻膨胀应力,对混凝土破坏作用就小;

(4)混凝土自身强度:在相同的冰冻破坏应力作用下,混凝土强度越低,冻害程度就越高。

2.2 混凝土渗透破坏

混凝土结构的渗透破坏是指气体、液体或者离子等有害介质在混凝土中渗透、扩散或迁移,最终导致混凝土结构受到破坏。混凝土结构发生渗透破坏后,有害介质首先破坏结构表层混凝土,导致混凝土中发生钢筋锈蚀、碱骨料反应等变化,而这些变化多数伴随着体积的膨胀,膨胀产生的应力又使得混凝土进一步开裂,从而进一步加大混凝土的渗透性,使得有害介质的入侵更加迅速,导致混凝土结构循环往复产生更大范围的破坏。因此混凝土的渗透性给有害介质提供了入侵的通道,而有害介质与混凝土发生的破坏性反应则增大了混凝土的渗透性,两者相互促进,最终严重影响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

2.2.1 破坏原因

混凝土具有多种粒径的孔隙,连通的孔隙会成为气体、液体或有害介质进入混凝土的通道,导致混凝土破坏。

混凝土的渗透机理是水与混凝土表面接触时,压力差和毛细孔压力不断促使

水分向混凝土内部迁移。随着水分迁移的深入,水与毛细孔壁摩擦阻力增大,渗水速度随渗透深度的增加成比例下降。当水达到混凝土相反的一侧时,毛细孔压力就会改变方向,阻碍水分的渗出。若压力差大于孔壁摩擦阻力和毛细阻力,则水将从混凝土相反的一侧滴出;若压力差小于摩擦阻力和毛细孔阻力,则水的迁移为毛细孔迁移,此时的迁移速度取决于混凝土背水面水分的蒸发速度。

2.2.2 影响因素

影响混凝土渗透性的因素主要有水灰比、骨料最大粒径、混凝土养护方法、水泥品种、外加剂等因素。具体影响情况为:

(1)混凝土的水灰比会影响混凝土孔隙的大小和数量,进而直接影响混凝土结构的密实性。水灰比越小,混凝土越密实,其抗渗性越好,反之亦然。

(2)由于骨料和水泥浆的界面处易产生裂隙和较大骨料下方易形成孔穴,因此在水灰比相同时,混凝土骨料的最大粒径越大,其抗渗性能越差;

(3)蒸汽养护的混凝土,其抗渗性较潮湿养护的混凝土要差。在干燥条件下,混凝土早期失水过多,容易形成收缩裂缝,因而降低混凝土的抗渗性。而在潮湿环境中或水中硬化的混凝土,不但总孔隙率降低,而且孔径也较小。这就增加了混凝土密实性,提高了混凝土的抗渗性;

(4)水泥的品种、性质也影响混凝土的抗渗性能。水泥的细度越大,水泥硬化体孔隙率越小,强度就越高,则其抗渗性越好;

(5)在混凝土中掺入某些外加剂,如减水剂等,可减小水灰比,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因而可改善混凝土的密实性,即提高了混凝土的抗渗性能;

2.3 碱骨料反应

混凝土中的碱与混凝土中的活性骨料发生反应,生成膨胀性物质,导致混凝土发生膨胀破坏,称为碱骨料反应。这种反应引起明显的混凝土体积膨胀和开裂,改变混凝土的微结构,使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能明显下降,严重影响结构的安全使用性,而其反应一旦发生很难阻止,更不易修补和挽救,被称为混凝土的“癌症”。

2.3.1 破坏原因

碱骨料反应主要可分为碱与硅酸、碱与碳酸盐及碱与硅酸盐三种反应。

(1)碱-硅酸反应:是分布最广、研究最多的碱骨料反应,该反应是指混凝

土中的碱组分与骨料中的活性SiO2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其结果是导致骨料被侵蚀,生成碱-硅酸凝胶,并从周围介质中吸收水分而膨胀,导致混凝土开裂。

(2)碱-碳酸盐反应:是指混凝土中的碱与碳酸盐矿物产生化学反应引起混凝土的地图状开裂。碱-碳酸盐反应是孔溶液中的碱与骨料中的白云石之间的反应。这一反应不是发生在骨料颗粒与水泥砂浆的表面,而是发生在骨料颗粒的内部,水镁石Mg(OH)2晶体排列的压力和粘土吸水膨胀,引起混凝土的内部应力,导致混凝土开裂。

(3)碱-硅酸盐反应:是指混凝土中的碱与骨料中某些层状结构的硅酸盐发生反应,使层状硅酸盐层间间距增大,骨料发生膨胀,致使混凝土膨胀开裂。

2.3.2 影响因素

从碱骨料反应发生的条件出发,分析该种破坏的影响因素主要是:

(1)活性骨料:引起混凝土碱骨料反应的主要因素是混凝土中含有碱活性的骨料。因此在施工中尽量选择无碱活性的骨料,在不得不采用具有碱活性的骨料时,应严格控制混凝土中总的碱量;

(2)活性掺合料:掺用活性掺合料,如硅灰、矿渣、粉煤灰(高钙高碱粉煤灰除外)等,对碱骨料反应有明显的抑制效果。活性掺合料与混凝土结构中的碱起反应,反应产物均匀分散在混凝土中,而不是集中在骨料表面,不会发生有害的膨胀,从而降低了混凝土的含碱量,起到抑制碱骨料反应的作用;

(3)水分:碱骨料反应要有水分,如果没有水分,反应就会大为减少乃至完全停止。因此,要防止外界水分渗入混凝土结构中以减轻碱骨料反应的危害。2.4 混凝土的碳化

混凝土的碳化作用是指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渗透到混凝土内,与其碱性物质起化学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使混凝土碱度降低的过程,这一过程又称混凝土的中性化。

2.4.1 破坏原因

碳化的化学反应式为:

Ca(OH)

2+CO

2

=CaCO

3

↓+H

2

O

混凝土的碳化反应结果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反应生成碳酸钙和其他固态物质会堵塞在混凝土孔隙中,使混凝土的孔隙率下降,大孔减少,从而减弱了后续

CO2的扩散,使混凝土密实度提高;另一方面,孔隙中的Ca(OH)2浓度及PH值降低,导致钢筋脱钝而锈蚀。

2.4.2 影响因素

影响混凝土碳化的因素有很多,但概括其主要因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材料因素,另一方面是环境条件因素。

(1)材料方面:不同的水泥,其矿物组成、混合材量、外加剂、生料化学成分不同,直接影响水泥的活性和混凝土的碱度,对碳化速度有着重要的影响。一般而言,水泥中熟料越多,则混凝土的碳化速度越慢。不同的骨料品种和粒径级配不同,其内部孔隙结构差别很大,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密实性。其材质致密坚实,级配好的骨料混凝土,其碳化的速度较慢。水灰比的角度,在水泥用量一定的条件下,增大水灰比,其混凝土的孔隙率增加,密实度降低,渗透性增大,空气中的水分及有害物质较多的侵入混凝土内部,加快混凝土的碳化。

(2)环境条件:温度对混凝土碳化表现在当温度下降较大时,混凝土表面收缩产生拉力,一旦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使得混凝土表面开裂,为二氧化碳和水分渗入创造条件,加速混凝土碳化;另外,温度高时,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较大,为其余氢氧化钙反应提供了有利条件,阳光的照射加速了其反应的碳化速度。另外,影响混凝土碳化程度的因素还有养护方法和龄期,混凝土强度,相对湿度,CO2浓度等等。

2.5 钢筋锈蚀

混凝土中水泥水化后,会生成碱性的氢氧化钙,导致混凝土孔隙中的水分有很高的碱性,在钢筋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钝化膜,因此在正常情况下钢筋不会锈蚀;但钝化膜一旦破坏,在有足够水和氧气条件下会产生电化腐蚀。混凝土中钢筋一旦发生锈蚀,在钢筋表面生成一层疏松的锈蚀产物,同时向周围混凝土孔隙中扩散。混凝土中的钢筋锈蚀后,一方面会使钢筋有效截面减小,另一方面,锈蚀产物体积膨胀使混凝土保护层胀裂甚至脱落,钢筋混凝土之间的粘结作用下降。

2.5.1 破坏原因

混凝土中钢筋锈蚀的实质是电化学腐蚀。主要表现为钢筋在外部介质作用下发生电化学反应,逐步生成氢氧化铁(即铁锈)等,铁锈的体积会比原金属增大2~4倍,产生膨胀压力,造成混凝土顺筋裂缝,从而成为腐蚀介质渗入钢筋的通

道,加快结构的损坏。

2.5.2 影响因素

钢筋锈蚀的开始是从钢筋周围的钝化膜破坏开始的,因此影响混凝土结构钢筋锈蚀的因素主要有:

(1)混凝土液相pH值:钢筋锈蚀速度与混凝土液相pH值有密切关系。当pH 值大于10时,钢筋锈蚀速度很小;而当pH值小于4时,钢筋锈蚀速度急剧增加。

(2)混凝土密实度和保护层厚度:混凝土越密实,破坏性介质越不容易进入混凝土腐蚀钢筋;保护层厚度对钢筋锈蚀的影响呈线性关系,因此世界各国规范对保护层厚度都作了规定。

(3)水泥品种和掺合料:粉煤灰等矿物掺合料能降低混凝土的碱性,从而影响钢筋锈蚀破坏。

2.6 化学侵蚀

一些侵蚀性介质,比如酸、碱、硫酸盐、压力动水等,侵入混凝土,可能会造成混凝土的化学腐蚀。化学腐蚀主要有三类,分别为溶出性侵蚀、溶解性侵蚀和膨胀性侵蚀。

2.6.1 产生原因

(1)溶出性侵蚀:对于一些密实性较差、渗透性较大的混凝土,在一定压力的流动水中,水化产物Ca(OH)2会不断溶出并流失。Ca(OH)2的溶出使水化硅酸钙和水化铝酸钙失去稳定性而水解、溶出,这些水化产物的溶出使混凝土的强度不断降低。

(2)溶解性侵蚀:溶解性侵蚀分为酸侵蚀和碱侵蚀两类。当环境水的PH值小于6.5时,会对混凝土造成酸侵蚀;由于水泥的水化会生成碱性物质,因此混凝土中呈碱性,当碱在一定的浓度(15%以下)、温度(低于50℃)时,碱对混凝土的侵蚀作用很小,但是对于高浓度的碱溶液或者熔融状碱会对混凝土产生侵蚀作用。

(3)膨胀性侵蚀:硫酸盐与混凝土的水化产物发生化学反应,对混凝土产生膨胀破坏作用,是典型的膨胀性侵蚀。

2.6.2 影响因素

结构的密实程度和孔隙特征对混凝土化学侵蚀会有所影响;结构密实和孔隙封闭的混凝土,环境水不易侵入,故其抗侵蚀性较强。

3 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措施

根据对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主要因素的分析,就可以找出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主要技术途径。如上分析,要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必须降低混凝土的孔隙率,特别是毛细管孔隙率,最主要的方法是降低混凝土的拌和用水量。但如果纯粹的降低用水量,混凝土的工作性将随之降低,又会导致捣实成型共所困难,同样造成混凝土结构不致密,甚至出现蜂窝等宏观缺陷,不但混凝土强度降低,而且混凝土的耐久性也同时降低。目前提高混凝土耐久性基本有以下几种方法:

3.1 原材料的选择

水泥类材料的强度和工程性能,是通过水泥砂浆的凝结,硬化形成的,水泥石一旦受损,混凝土的耐久性就被破坏,因此水泥的选择需注意水泥品种的具体性能,选择碱含量小,水化热低,干缩性小,耐热性,抗水性,抗腐蚀性,抗冻性能好的水泥,并结合具体情况进行选择。水泥强度并非是决定混凝土强度和性能的唯一标准,如用较低标号水泥同样可以配制高标号混凝土。因此,工程中选择水泥强度的同时,需考虑其工程性能。

3.2集料与掺合料

集料的选择应考虑其碱活性,防止碱集料反应造成的危害,集料的耐蚀性和吸水性,同时选择合理的级配,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提高混凝土密实度;大量研究表明了掺粉煤灰,矿渣,硅粉等混合材能有效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改善混凝土内孔结构,填充内部空隙,提高密实度,高掺量混凝土还能抑制碱集料反应。

3.3 混凝土的设计应考虑耐久的要求

混凝土配比的设计配合比设计在满足混凝土强度,工作性的同时应考虑尽量减少水泥用量和用水量,降低水化热,减少收缩裂缝,提高密实度,采用合理的减水剂和引气剂,改善混凝土内部结构,掺入足量的混合料,提高混凝土耐久性能。

3.4混凝土工程施工应考虑结构耐久性

混凝土的拌制尽量采用二次搅拌法,裹砂法,裹砂石法等工艺,提高混凝土拌合料的和易性,保水性,提高混凝土强度,减少用水量;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振捣应控制混凝土的温度裂缝,收缩裂缝,施工裂缝,建立混凝土的浇筑振捣制度,提高混凝土密实度和抗渗性,重视混凝土振捣后的表面工序,并加强养护,以减少混凝土裂缝。混凝土的施工过程对控制构件外观裂缝,施工裂缝至关重要,应加强施工质量管理,特殊季节施工的混凝土结构,尚应采取特殊措施。

3.5 结构的日常维护

结构在使用阶段,应注意检测,维护和修理,对处于露天和恶劣环境下的基础设施工程更应如此,建立检测和评估体系,及时发现,及时修理,确保混凝土结构的正常使用。

4 案例分析

洋山深水港东海大桥结构耐久性分析

上海东海大桥工程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集装箱深水枢纽港的三大重要配套工程之一,为洋山深水港区集装箱陆路集疏运和供水、供电、通讯等需求提供服务,是我国第一座长距离跨海大桥。

大桥起始于上海南汇区芦潮港,北与沪芦高速公路相连,南跨杭州湾北部海域,直达浙江嵊泗县小洋山岛,全长32.5公里。按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的标准设计,桥宽31.5米,设计车速80公里/小时。大桥主体结构为混凝土结构,全桥混凝土用量约100万立方,设计使用寿命100年,于2005年5月建成通车

东海大桥面临的耐久性问题

东海大桥地处北亚热带南缘、东北季风盛行区,受季风影响冬冷夏热,四季分明,降水充沛,气候变化复杂,多年平均气温为15.8℃,海区全年盐度一般在10.00%~32.00%之间变化,属强混合型海区,海洋环境特征明显。

在海洋环境下混凝土结构的腐蚀荷载主要由气候和环境介质侵蚀引起。主要表现形式有钢筋锈蚀、冻融循环、盐类侵蚀、溶蚀、碱—集料反应和冲击磨损等。东海大桥位于典型的亚热带地区,严重的冻融破坏和浮冰的冲击磨损可不予考虑。镁盐、硫酸盐等盐类侵蚀和碱骨料反应破坏则可以通过控制混凝土组分来避免。这样钢筋锈蚀破坏就成为最主要的腐蚀荷载。

混凝土中钢筋锈蚀可由两种因素诱发:一是海水中Cl-侵蚀,二是大气中的CO2使混凝土中性化。国内外大量工程调查和科学研究结果表明,海洋环境下导致混凝土结构中钢筋锈蚀破坏的主要因素是Cl-进入混凝土中,并在钢筋表面集聚,促使钢筋产生电化学腐蚀。在东海大桥周边沿海码头调查中亦证实,海洋环境中混凝土的碳化速度远远低于Cl-渗透速度,中等质量的混凝土自然碳化速度平均为3mm/10年。因此,影响东海大桥结构混凝土耐久性的首要因素是混凝土中的Cl-渗透速度。

东海大桥结构的耐久性设计

构件暴露部位的划分

根据我国交通部《海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技术规范》(JTJ275-2000)有关条文规定,海水环境结构部位划分为大气区、浪溅区、水位变动区及水下区。

根据国内外海工混凝土的实践经验,混凝土结构中钢筋腐蚀最严重的是浪溅区,其它依次是水位变动区、大气区、水下区。长期处于水下的混凝土结构由于缺乏

供氧条件,钢筋腐蚀极为缓慢。因此,在东海大桥设计时应根据各构件所处的环境条件,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防腐蚀要求和措施

大桥结构构件的耐久性设计

大桥主结构(混凝土钻孔桩、承台、墩柱和箱梁等),根据所处的环境,取不同的保护层厚度,采用高性能混凝土为基本措施;对于混凝土保护层相对较小且位于浪溅或潮差区等部位,采用混凝土外保护涂层等附加措施。

结合结构设计对构件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要求,并考虑施工工艺和环境条件,对各部位混凝土采取的具体耐久性方案如表1。

表1 东海大桥海上段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方案

相应的施工工艺

为确保结构耐久性设计的实现,具有优良可靠的施工程序和工艺是必须的。东海大桥的混凝土工程在施工中依据浇筑部位的特点制定了合理的工序,采用了不少先进的技术和工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

1、钻孔灌注桩混凝土工程

(1)浇筑

采用两艘120型拌和船拌机拌制自密实混凝土,拌和时间不少于130s。而后由拌和船上的布料杆直接输送至孔上的导管中。输送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约38米,浇注时长6~10小时。

(2)养护

因钻孔灌注桩外围为钢护筒,厚度16mm,故不采取养护措施。 2、超长超大混凝2、土箱梁混凝土工程

(1)浇筑

海上现浇箱梁混凝土浇筑由一艘拌和船拌制砼,拌和时间不少于130s,首先由拌和船布料杆将砼输送至箱梁顶面,再由1台输送泵将砼输送至指定地点(垂直距离20~30米,水平距离10~160米),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捣实,薄层(每层厚度小于30cm)连续浇注,浇注时长5~8小时。

陆上预制箱梁混凝土浇筑由不少于6台搅拌运输车代替搅拌船,其它与海上浇筑类似

(2)养护

西引桥采用木模,具有较好的保温效果,浇注完成后覆盖一层塑料布进行保湿养生,待砼终凝后,撤去塑料布,覆盖两层湿土工布,专人定期洒水养生,模板拆

除后,在其表面喷养护剂。并在箱梁埋设传感器监测温度,控制内外温差小于15度。东引桥采用钢模,在其外喷聚胺脂保温材料进行保温,东引桥由工期较紧,采用蒸汽养生,采用4t蒸汽锅炉,设一根Φ133mm总管达到施工处,设三根Φ75mm 分管,箱内一根,间隔50cm设一3mm喷汽孔,箱顶二根,间隔1米设一根长15米的4分管,该管间隔50cm设一3mm喷汽孔。控制升温速度每小时不大于10度,降温每小时不大于3度,静养6~10小时,蒸养62~72小时,降温12~15小时,强度达到后继续养生不少于15天。

3、墩柱及超高桥塔混凝土工程

(1)混凝土浇筑

采用两台强制式搅拌机(90型、60型拌和机)拌制混凝土,每小时理论生产砼方量100方。拌和时间不少于130s。采用砼输送车输送,达到平台后采用一台60型输送泵输入墩身顶面

设串筒下料,自由高度小于2米,薄层连续浇注,插入式振捣器捣实。浇注时间3~8小时。

(2)混凝土养护

在模板外喷聚胺脂保温材料保温,浇注完成后在砼表面覆盖湿麻袋与土工布,专人养护,定期用淡水喷洒,埋设温度传感器监测温度,降温达到规定要求后拆除模板,模板拆除后立即喷养护剂,养护喷完后围挂二层土工布外包一层塑料布,进行保温保湿,养护期不少于15天。

4、承台及大体积主桥承台混凝土工程

(1)混凝土浇筑

引桥采用两台强制式搅拌机(90型、60型拌和机)拌制混凝土,每小时理论生产砼方量100方。主桥除采用上述搅拌机外,另用砼拌和船辅助生产,拌和时间不少于130s。采用砼输送车输送,达到平台后采用两台60型输送泵输入承台中,薄层(每层厚度不超过30cm)连续浇注,插入式振捣器捣实。引桥浇注时间6~10小时,主桥浇注时间12~24小时。

(2)混凝土养护

承台浇注收浆完成后,在砼的表面覆盖若干层麻袋及土工布保温保湿,在承台外侧喷聚胺脂保温材料进行保温。在砼内部设冷却水管降温,中间埋温度传感器,采用电脑监测温度,控制内外温差小于25度,砼表面覆盖麻袋与土工布,再盖一层塑料布与三色布保温保湿,表面保持1~2cm的水,防止承台失水,冬季施工时

合理安排工期,在0度与入模温度低于5度时停止施工,选择在气温较高的天气时施工,保温保湿措施同上。养生水采用淡水,养护期不少于15天

浅谈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问题

④ XXXXXXX(XX)现代远程教育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浅谈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问题 学习中心:XXXXXX 年级专业:函授XXX 专升本 学生姓名:XXX 学号:XXXXXXXXX 指导教师:X X X职称:副教授 导师单位:威海职业学院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论文完成时间:2012 年 6 月30 日

XXXXXXX(XX)现代远程教育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发给学员xxx 1.设计(论文)题目:浅谈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问题 2.学生完成设计(论文)期限:2012 年 1 月30 日至2012 年6 月30 日3.设计(论文)课题要求: 1)、重点论述提高我国中小型出口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2)、论文字数不少于6000字。 3)、论文要求结构完整,思路清晰,论据缺凿,论点明确,有说服力。 4)、要从安全角度分析,从各个方面去论述。 5)、针对论文所重点阐述的内容,广泛查阅相关资料,为论文的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提供有力的证据。 4.实验(上机、调研)部分要求内容: 如果条件具备,可深入企业进行实际调研,写出调研报告,为论文写作提供充分的素材 5.文献查阅要求: 广泛查阅与本文相关的文献材料,为论文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通知注意文献材料的真实性。 6.发出日期:2012 年 1 月30 日 7.学员完成日期:2012 年 6 月30 日 指导教师签名: 学生签名:

摘要 混凝土耐久性是指结构在规定的使用年限内,在各种环境条件作用下,不需要额外的费用加固处理而保持其安全性、正常使用和可接受的外观能力。影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因素有很多,本文通过从混凝土的渗透破坏、冻融破坏、侵蚀性介质的腐蚀、碱骨料反应、碳化和钢筋锈蚀六个方面论述了混凝土发生耐久性失效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对混凝土耐久性问题进行了研究。最终提出从混凝土材料的选择、结构设计和质量的生产控制三方面进行提高混土耐久性的处理措施。混凝土结构以其整体性好、耐久性好、可塑性强、维修费用少等优点广泛使用,随着混凝土结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大量的混凝土结构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提前失效,达不到预定的服役年限,混凝土耐久性发生失效现象日趋严重。 关键词:混凝土;耐久性;影响因素;措施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浅谈

网络教育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浅谈 学习中心: 层次:专科起点本科 专业:土木工程 年级: 学号: 学生: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2013 年11 月14 日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浅谈 内容摘要 混凝土由于其具有经济、耐久、节能等众多优点, 而成为重要的建筑材料, 其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作为目前世界最大宗的人造建筑材料, 其在给人类带来巨大文 明进步的同时 , 也面临由此造成的严峻的资源、能源和环境问题。传统意义上的混 凝土由于自身结构材料和使用环境的特点, 还存在着严重的耐久性问题, 已不能满足混凝土行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因此, 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是实现混凝土 环保化、节约化的积极有效措施。本文综述了耐久性对混凝土的重要意义, 并着重分析了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主要因素。最后介绍了目前世界上提高混凝土的耐久 性的研究结果以及目前国际上对混凝土的耐久性设计要求。 关键词:耐久性;混凝土;影响因素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浅谈 目录 内容摘 要 .................................................. ..................................................... ....................I 引言......................................... ......................................... ......................................... . 1 1 绪论......................................... ......................................... ......................................... . 2 1.1 混凝土耐久性问题的提出................................................... (2) 1.2 混凝土耐久性的概 念 .................................... ........................................ (2) 2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问题的分 析 ........................................... (3) 2.1 混凝土冻融破 坏 .................................... ........................................ (3) 2.1.1 破坏机 理 .......................... ............................. ............................. (3) 2.1.2 影响因 素 .......................... ............................. ............................. (4) 2.2 混凝土渗透破 坏 .................................... ........................................ (4) 2.2.1 破坏原 因 .......................... ............................. ............................. (4) 2.2.2 影响因 素 .......................... ............................. ............................. (5) 2.3 碱骨料反 应 ..................................... ........................................ (5) 2.3.1 破坏原 因 .......................... ............................. ............................. (5) 2.3.2 影响因 素 .......................... ............................. ............................. (6) 2.4 混凝土的碳 化 .................................... ........................................ (6) 2.4.1 破坏原 因 .......................... ............................. ............................. (6) 2.4.2 影响因 素 .......................... ............................. ............................. (7) 2.5 钢筋锈 蚀 ..................................... ........................................ (7) 2.5.1 破坏原 因 .......................... ............................. ............................. (7) 影响因 素 ..........................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浅析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浅析 摘要:根据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定义及其设计的主要内容,介绍了影响混凝土 结构耐久性的主要因素,阐述了现阶段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的目标和、设计方法、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现场检验以及混凝土结构使用阶段的检测和维护要求, 明确了通过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保证混凝土结构达到规定的设计使用年限。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使用年限 引言 混凝土结构或构件的裂缝及破坏是影响建筑使用年限的主要原因,而建筑的使用年限是 工程质量得以量化的集中表现。建筑的使用年限在量值上与混凝土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是相 同的。通过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来保证混凝土结构达到规定的设计使用年限,确保建筑拥 有合理的使用寿命。 一、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及其设计内容 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指的是在环境作用和正常维护、使用条件下,混凝土结构或构件在 设计使用年限内保持其适用性和安全性的能力[1]。混凝土结构失去其适用性和安全性能力的 极限状态表现为:钢筋混凝土构件表面出现锈胀裂缝;结构表面混凝土出现可见的酥裂、粉 化等。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就是通过经验方法及定量方法,确定结构所处的不同环境,提出 对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基本要求,确定构件中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明确不同环境条件 下的耐久性技术措施,提出结构使用阶段的检测与维护要求[2]。 二、影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主要因素 (一)混凝土自身特性影响 混凝土材料的质量是影响结构耐久性的一个主要内因。混凝土材料中混凝土的水胶比、 混凝土的密实度、氯离子含量和碱含量是混凝土材料质量影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主要因素。有效胶凝材料含量的不确定性,混凝土的密实度不足,以及氯离子达到一定浓度后引起的钢 筋脱钝和电化学腐蚀,都会严重影响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 混凝土构件的施工质量是影响结构耐久性的另外一个内因。钢筋混凝土构件中钢筋的保 护层厚度、混凝土密实度及现浇混凝土构件的养护是混凝土构件施工质量影响混凝土结构耐 久性的主要因素,钢筋混凝土构件中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太小,混凝土密实度的不足,新浇混 凝土的养护达不到相应的标准,也都会影响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 (二)混凝土结构所处环境作用的影响 直接与混凝土构件表面接触的局部环境作用是影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外因。环境类别 的不同,对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影响也不同。当结构和构件同时受到多种类别的环境作用时,均应考虑需满足各自单独作用下的耐久性要求[1]。 (1)一般环境带来的影响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分析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分析 摘要:耐久性是混凝土结构的重要指标之一,混凝土的耐久性是使用期内结构保证正常功能的能力,关系着结构物的使用寿命。文章分析了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问题,探讨了造成耐久性失效的原因,并针对耐久性问题提出了相关的防腐建议。 关键词:混凝土;耐久性;影响因素;措施 abstract: the durability of concrete structur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indexes, the durability of concrete structure is the use of the guarantee period of the normal functioning abilit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ervice life of structur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of the durability of the concrete structures, and probes into the causes of failure of cause durability, and in the light of the durability problem put forward relevant anti-corrosion suggestions. keywords: concrete; durability; influencing factors;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我国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问题不容忽视。我国人口众多,过去为及时解决居住需要和促进工业生产,建造过不少质量不高的民用房屋和工业厂房,现有建筑物老化现象相当严重。影响结构耐久性的因素很多。首先讨论了混凝土耐久性的概念,接着从影响混凝土结

试论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检测

试论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及其检测 摘要:混凝土结构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工程结构,因此对现有混凝土结构及正在建设的混凝土结构进行的耐久性检测与评估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结合作者的工作实际对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检测与评估过程进行讨论。 1、前言 混凝土结构在土木工程中得到应用以来,它的诸多优点已经得到充分体现,因此混凝土结构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结构。虽然混凝土结构具有寿命长和较长时间无需维护的特点,但任何结构在长期的自然环境和使用环境的双重作用下,其功能将逐步衰减,这是一个不可逆的客观规律。混凝土结构在外部因素及其自身内在因素作用下,其安全性和使用功能都将有所下降。在这种情况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问题就日益突出。 从混凝土应用于土木工程至今,大量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提前失效,达不到预定的服役年限;这其中有的是由于结构设计的抗力不足造成的,有的是由于使用荷载的不利变化引起的,但更多的是由于结构的耐久性不足导致的;特别是沿海及近海地区的混凝土结构,由于海洋环境对混凝土的腐蚀,导致钢筋锈蚀而使结构发生早期损坏,丧失了结构的耐久性能,已成为实际工程中的重要问题。早期损坏的结构需要花费大量的财力进行维修补强,甚至造成停工停产的巨大经济损失。 所谓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是指混凝土结构在自然环境、使用环境及材料内部因素的作用下,在设计要求的目标使用期内,不需要花费大量资金加固处理而保持其安全、使用功能和外观要求的能力。国内外经验表明,混凝土对环境作用的抗力不够只是一个方面,施工质量差则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多种环境侵蚀会损害混凝土耐久性,但其中最主要的是钢筋锈蚀应起的混凝土开裂、剥落,钢筋断面减小,粘结力丧失,最终导致混凝土结构破坏,缩短使用寿命。 在施工、设计、维护等都会影响混凝土耐久性。常见的施工问题如混凝土质量不合格、钢筋保护层厚度不足都有可能导致钢筋提前锈蚀。另外,在混凝土结构的使用过程中,由于没有合理的维护而造成结构耐久性的降低也是不容忽视的,如对结构的碰撞、磨损以及使用环境的劣化,都会使混凝土结构无法达到预定的使用年限。 一位美国学者通过调查研究得出工程质量风险管理费用的“五倍定律”:对新建项目在钢筋防护方面在五个不同阶段的投资,每推迟一个阶段进行防护,其投入的资金分别是上一阶段的五倍。这四个阶段是建设阶段,始锈阶段,涨裂阶段,破坏阶段。所以对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检测与评估就显示出其重要性与必要性。我们国家现在正是进入大规模建设的阶段,在建设阶段投入必要的资金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必要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控制,将大大减少后期对建筑维护的投资,真正做到使用寿命设计。 2、影响混凝土材料耐久性的机理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影响因素

浅谈影响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主要因素及防护措施随着混凝土的广泛应用,混凝土的耐久性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了,在实际工程中,混凝土工程质量的优劣对整个工程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混凝土结构以其整体性好、耐久性好、可塑性强、维修费用少等优点广泛使用于整个20世纪,发现混凝土的耐久性问题则是在60至70年代。一些发达国家的混凝土桥使用了三四十年后,纷纷进入老化期。人们始料不及的是混凝土材料在不利的环境、运用条件下,出现了一系列影响结构耐久性的物理、化学现象,如结构混凝土的碳化、保护层剥落、裂缝的发展、钢筋锈蚀、渗透冻融破坏、混凝土集料的化学腐蚀等等。我国七十年代后期建造的混凝土桥梁亦发现有严重的开裂现象。因而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问题已成为结构工程师们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 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概括起来是指混凝土抵抗周围不利因素长期作用的性能。结构耐久性问题主要表现为:混凝土损伤;钢筋的锈蚀、脆化、疲劳、应力腐蚀;以及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粘结锚固作用的消弱等三个方面。从短期效果而言,这些问题影响结构的外观和使用功能;从长远看,则为降低结构安全度,成为发生事故的隐患,影响结构的使用寿命。下面从影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主要因素和提高耐久性的技术措施两个方面来探讨混凝土的耐久性问题。 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主要因素有这么几点: (1)抗冻失效。 原因:混凝土的抗冻性等级过低。寒冷地区,有较长的冰冻期,渗入到混凝土中的水结冰又融化,如此反复,使混凝土的裂缝不断扩大,导致结构慢性破坏作用。冻融的结果,加剧了碱-骨料反应、盐腐蚀的破坏作用。碱-骨料反应、盐腐蚀、冻融作用是混凝土结构的三大主要破坏因素,都因水进入混凝土内部引起。混凝土结构是多孔的,在塑性期或硬化初期会因水分蒸发造成早期开裂。在以后的使用过程中,早期产生的裂缝会随着反复荷载的冲击逐渐扩展。如果没有完善的防水系统,带有腐蚀性物质的水就会从孔隙渗入到混凝土中和从裂缝中流入到混凝土中。在混凝土内部产生的损害,它导致混凝土性质改变。 处理方法:1,调整配合比方法。主要适用于在0℃左右的混凝土施工。具体做法:①选择适当品种的水泥是提高混凝土抗冻的重要手段。试验结果表明,应使用早强硅酸盐水泥。该水泥水化热较大,且在早期放出强度最高,一般3d抗压

浅谈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

建议提高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指标二滩拱坝原设计最大主压应力为8.6Mpa,运行几年后,实测的最大压应力达11.9Mpa,为原设计的1.38倍,而拉应力原设计为-0.90Mpa,运行几年后实测的最大拉应力达-3.56Mpa,为原设计的3.95倍;以上情况告诉我们,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必须要有足够余量,抗拉强度更要有富余量。建议提高混凝土强度指标我国原拱坝设计规范:混凝土的强度除以最大主压应力,等于4(即为安全系数,龄期90d,试件尺寸20cm立方体),如果试件尺寸为15cm立方体,则应取安全系数K 4.2;现时我国一些高拱坝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安全系数取K 4,试件尺寸15cm立方体,龄期180d,安全系数比90d龄期的还要小。建议提高混凝土强度指标根据二滩大坝实际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反馈折算成 15cm立方体试件的抗压强度,分别计算180d和90d 龄期的设计最大主压应力和实测的最大压应力的安全系数,计算结果:提高混凝土耐久性指标抗冻指标抗渗指标极限拉伸值水胶比提高混凝土抗冻指标在北方气温低,至少应取F300或更高些,正如前面介绍的,苏联的萨扬舒申斯克坝抗冻指标F400,而瑞士的莫瓦桑坝为F1000,康特拉坝为F5000,混凝土中掺适量的引气剂,含气量达到4~5%,是容易达到高抗冻融指标的。有引气的混凝土,冻融300次循环,其相对动弹性模量仍还在95%以上,而没有引气的混凝土在冻融75次以后,其相对动弹性模量下降到规定的60%。提高混凝土抗冻指标掺引气剂混凝土还有减少碱骨料反应引起膨胀的功能,可以提高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作用;试验表明,掺气的混凝土不仅可以提高其抗冻

融能力,而且还可提高其抗渗能力,如混凝土中含气量达 4.8%时,其渗透系数只有没掺气剂混凝土的1/5。提高混凝土抗渗指标康特拉坝(220m高),对混凝土抗渗要求为:2倍水头作用下,试件不渗水,相当于W40以上。美国规定混凝土渗透系数K 1.5×10-9cm/s,相当于我国抗渗指标W12。建议我国对于高拱坝混凝土的抗渗指标应大于W12,对于引水建筑物中与水接触的混凝土抗渗指标也应达到W12。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值影响因素很多,特别是骨料的类别影响大,如灰岩骨料的混凝土,它的极限拉件值90d龄期可大于1.2×10-4,二滩的正长岩骨料混凝土的极限拉件值90d龄期的(1.07-1.17)×10-4;但有的玄武岩骨料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值,180d 龄期也难达到大于1.1×10-4。建议高拱坝混凝土90d龄期的极限拉伸值≥1.0×10-4。控制水胶比国外一些高拱坝混凝土的水胶比0.50;美国ACI建议:暴露在淡水中混凝土的水灰比≯0.48,暴露在海水中混凝土的水灰比≯0.44。为了保证高拱坝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建议必须严格控制水胶比 0.50,发电引水隧洞混凝土的水胶比,也不要超过0.50。不同骨料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影响强度影响极限拉伸值影响弹性模量影响徐变度影响线胀系数骨料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碎石比河卵石混凝土强度提高10%,河卵石的比表面积约为碎石的80%,因此碎石混凝土要比河卵石混凝土多用胶凝材料。骨料的母岩湿抗压强度要为混凝土配合比强度的1.5倍和大于60MPa。骨料对混凝土极限拉伸值的影响石灰岩骨料混凝土比二滩正长岩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值约高5%,比河卵石混凝土极限拉伸值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方法与寿命预测研究进展_金伟良

文章编号:1000-6869(2007)01-0007-07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方法与寿命预测研究进展 金伟良,吕清芳,赵羽习,干伟忠 (浙江大学结构工程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27) 摘要:由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定义入手,首先评述现有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方法,提出耐久性设计的发展应结合结构全生命周期成本(SLCC)的理念;其次总结了结构耐久性的评估和寿命预测方法的研究现状,认为耐久性的评估与寿命预测需要研究确立反映结构使用寿命的耐久性指标,并建立基于动态评估方法的寿命评估体系;最后提出上述方面发展领域尚待解决的一些基本问题,包括:界定给定环境和使用要求下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失效极限状态;确定表征材料与结构耐久特征的指标与参数;建立耐久性动态检测数据分析理论等。关键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结构全生命周期成本(S LCC);综述中图分类号:TU375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durability design and life prediction of concrete structures JI N Weiliang,L B Qingfang,ZHAO Yuxi,GAN Weizhong (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 310027,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starts with the definition of concrete -struc tural durability.Then it presents that durability design method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the theory of Structural Life -Cycle C ost(SLC C)based on the survey of the recent durability design theories.Moreover,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valuation and life prediction of durable concre te structures are summarized,which makes it necessary to determine a durability index reflecting service life and a dynamic life -assessment https://www.doczj.com/doc/c711202461.html,st,several basic problems in this domain are brought forth,including definition of durability limit state for c oncrete structures under given environmental condition and usage require ment,determination of inde xes and parameters representing the durability characters of materials as well as structures and establishment of theory for analysis of durability dynamic detection data.Keywords:concrete structure;durability;structural life -cycle cost(SLCC);summary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氯盐侵蚀环境的混凝 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评估基础理论研究0(50538070) 资助。 作者简介:金伟良(1961) ),男,浙江大学结构工程研究所所 长,教授。 收稿日期:2006年8月 0 概述 混凝土结构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结构形式,由于混凝土结构材料自身和使用环境的特点,使混凝土 结构不可避免地存在耐久性问题。自混凝土结构问世 以来,大量的混凝土结构提前失效大多源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不足。当前欧美等发达国家每年用于已有工程的维修费用都已占到当年土建费用总支出的1/2以上。我国在役以混凝土为主体的结构在数量上居于绝对支配地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问题更加突出,存在着/南锈北冻0的耐久性破坏特征。5中国腐蚀调查报告6[1]指出,建筑部门的腐蚀年损失约为1000亿人民币,其经济损失以及对社会安定性的冲击力之大不言而喻。 随着我国东部地区经济的持续增长和西部大开发发展战略的实施,我国正以前所未有的巨大投资进行 7 第28卷第1期建 筑 结 构 学 报 Vol 128,No 112007年2月 Journal of Building Structures Feb 12007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论文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探析 摘要:混凝土耐久性是指混凝土在使用条件下,抵抗周围环境中各种因素长期作用而不破坏的能力。本文分析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影响因素,探讨了提高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措施。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 abstract: the durability of concrete is refers to the concrete in the use of conditions, the resistance of various factors in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without destroying long-term effects of abilit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durability of concrete structure, and probes into the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durability of concrete construction. keywords: concrete; structure; durability 中图分类号:tv3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混凝土耐久性是指混凝土在使用条件下,抵抗周围环境中各种因素长期作用而不破坏的能力。环境对混凝土结构的物理化学作用以及混凝土结构抵御环境作用的能力,是影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因素,对现有混凝土结构进行的耐久性检测与评估十分重要。 曾有调查表明 ,国内大多数工业建筑在使用25一30年后即需大修 ,处于严酷环境下的建筑物的使用寿命仅15 一20年 ,桥梁、港口等基础设施工程尤其严重。许多工程建成后几年就出现钢

浅谈如何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浅谈如何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发表时间:2009-12-29T11:34:07.170Z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年11月下旬刊供稿作者:刘俊 [导读] 我国人口众多,过去为及时解决居住需要和促进工业生产,建造过不少质量不高的民用房屋和工业厂房 刘俊(龙江县房地产管理局) 摘要:通过对影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几方面因素的分析,结合现有的施工经验,阐述如何提高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措施。 关键词:耐久性碱-集料反应腐蚀高性能砼 1 混凝土工程中的耐久性问题 我国人口众多,过去为及时解决居住需要和促进工业生产,建造过不少质量不高的民用房屋和工业厂房。结构设计虽然采用可靠度理论计算,实质上仅能满足安全可靠指标的要求,而对耐久性要求考虑不足,且由于忽视维修保养,现有建筑物老化现象相当严重。 2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问题的分析 混凝土耐久性问题,是指结构在所使用的环境下,由于内部原因或外部原因引起结构的长期演变,最终使混凝土丧失使用能力。即所为的耐久性失效,耐久性失效的原因很多,有抗冻失效,碱-集料反应失效,化学腐蚀失效,钢筋锈蚀造成结构破坏等。下面作具体分析。 2.1 混凝土的冻融破坏结构处于冰点以下环境时,部分混凝土内孔隙中的水将结冰,产生体积膨胀,过冷的水发生迁移,形成各种压力,当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导致混凝土的破坏。混凝土发生冻融破坏的最显著的特征是表面剥落,严重时可以露出石子。混凝土的抗冻性能与混凝土内部的孔结构和气泡含量多少密切相关。孔越少越小,破坏作用越小,封闭气泡越多,抗冻性越好。影响混凝土抗冻性的因素,除了孔结构和含气量外,还包括:混凝土的饱和度,水灰比,混凝土的龄期,集料的孔隙率及其间的含水率等。 2.2 混凝土的碱-集料反应混凝土的碱-集料反应,是指混凝土中的碱与集料中活性组分发生的化学反应,引起混凝土的膨胀,开裂,甚至破坏。因反应的因素在混凝土内部,其危害作用往往是不能根冶的,是混凝土工程中的一大隐患。许多国家因碱-集料反应不得不拆除大坝,桥梁,海堤和学校,造成巨大损失,国内工程中也有碱-集料反应损害的类似报道,一些立交桥,铁道轨枕等发生不同程度的膨胀破坏。混凝土碱-集料反应需具备三个条件,即有相当数量的碱,相应的活性集料,水份。反应通常有三种类型:碱-硅酸反应,碱-碳酸盐反应,慢膨胀型碱-硅酸盐反应,避免碱-集料反应的方法可采用:①尽量避免采用活性集料;②限制混凝土的碱含量;③掺用混合材。 2.3 化学侵蚀当混凝土结构处在有侵蚀性介质作用的环境时,会引起水泥石发生一系列化学,物理与物化变化,而逐步受到侵蚀,严重的使水泥石强度降低,以至破坏。常见的化学侵蚀可分为淡水腐蚀,一般酸性水腐蚀,碳酸腐蚀,硫酸盐腐蚀,镁盐腐蚀五类。淡水的冲刷,会溶解水泥石中的组分,使水泥石孔隙增加,密实度降低,从而进一步造成对水泥石的破坏;研究表明,当水泥石中的氧化钙溶出5%时,强度下降7%,当溶出24%时,强度下降29%,因此,淡水冲刷会对水工建筑有一定影响;而当水中溶有一些酸类时,水泥石就受到溶淅和化学溶解双重作用,腐蚀明显加速,这类侵蚀常发生在化工厂;碳酸对混凝土的影响主要为:在溶淅水泥石的同时,破坏混凝土内的碱环境,降低水泥水化产物的稳定性,影响水泥石的致密度,造成对混凝土的侵蚀;硫酸盐的腐蚀则表现为SO42-离子深入混凝土内与水泥组分反应,生成物体积膨胀开裂造成损坏;海水中由于存在多种离子,侵蚀形式较为复杂,但主要是由于镁盐使硬化水泥石的结构组分分解,同时硫酸盐作用会造成对水泥石的损坏,而氧化镁沉淀会堵塞混凝土孔隙,会使海水侵蚀有所缓和。 2.4 钢筋的锈蚀钢筋的锈蚀,其一表现为钢筋在外部介质作用下发生电化反应,逐步生成氢氧化铁等即铁锈,其体积比原金属增大2-4倍,造成混凝土顺筋裂缝,从而成为腐蚀介质渗入钢筋的通道,加快结构的损坏。氢氧化铁在强碱溶液中会形成稳定的保护层,阻止钢筋的锈蚀,但碱环境被破坏或减弱,则会造成钢筋的锈蚀,如混凝土的碳化或中性化。造成混凝土碳化和中性化的原因,主要是混凝土的密实度即抗渗性不足,酸性气体(如CO2,SO2,H2S,HCL,NO2)渗入混凝土内与氢氧化钙作用;其二,氯离子对钢筋表面钝化膜有特殊的破坏作用,当混凝土中氯含量超过标准时,钢筋会锈蚀,而水和氧的存在是钢筋被腐蚀的必要条件,因此,若混凝土开裂,造成水和氧的通道,则钢筋锈蚀加速,促成混凝土裂缝进一步开展,混凝土保护层剥落,最终使构件失去承载力。 2.5 使用方面的因素。有些旧建筑物已经使用好几十年了,已满足不了现代发展的使用要求,这些建筑物经常处于超负荷运转中,由于费用等因素的影响使用单位往往忽视对建筑物早期的防腐处理和必要的维修加固,缩短了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3 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措施 3.1 原材料的选择 3.1.1 水泥水泥类材料的强度和工程性能,是通过水泥砂浆的凝结,硬化形成的,水泥石一旦受损,混凝土的耐久性就被破坏,因此水泥的选择需注意水泥品种的具体性能,选择碱含量小,水化热低,干缩性小,耐热性,抗水性,抗腐蚀性,抗冻性能好的水泥,并结合具体情况进行选择。水泥强度并非是决定混凝土强度和性能的唯一标准,如用较低标号水泥同样可以配制高标号混凝土。因此,工程中选择水泥强度的同时,需考虑其工程性能,有时,其工程性能比强度更重要。 3.1.2 集料与掺合料集料的选择应考虑其碱活性,防止碱集料反应造成的危害,集料的耐蚀性和吸水性,同时选择合理的级配,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提高混凝土密实度;大量研究表明了掺粉煤灰,矿渣,硅粉等混合材能有效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改善混凝土内孔结构,填充内部空隙,提高密实度,高掺量混凝土还能抑制碱集料反应,因而掺混合材混凝土,是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有效措施。即近年来发展的高性能混凝土。 3.2 混凝土的设计应考虑耐久的要求混凝土配比的设计配合比设计在满足混凝土强度,工作性的同时应考虑尽量减少水泥用量和用水量,降低水化热,减少收缩裂缝,提高密实度,采用合理的减水剂和引气剂,改善混凝土内部结构,掺入足量的混合料,提高混凝土耐久性能。结构构件应按其使用环境设计相应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预防外界介质渗入内部腐蚀钢筋。结构的节点构造设计也应考虑构件受局部损坏后的整体耐久能力。结构设计尚应控制混凝土的裂缝的开裂宽度。 3.3 混凝土工程施工应考虑结构耐久性混凝土的拌制尽量采用二次搅拌法,裹砂法,裹砂石法等工艺,提高混凝土拌合料的和易性,保水性,提高混凝土强度,减少用水量;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振捣应控制混凝土的温度裂缝,收缩裂缝,施工裂缝,建立混凝土的浇筑振捣制度,提高混凝土密实度和抗渗性,重视混凝土振捣后的表面工序,并加强养护,以减少混凝土裂缝。混凝土的施工过程对控制构件外观裂缝,施工裂缝至关重要,应加强施工质量管理,特殊季节施工的混凝土结构,尚应采取特殊措施。 3.4 使用阶段的检查和维护。过去建成的大量工程已经过早老化,而且以往的设计标准较低,房屋的维修问题十分突出。由于维修费用不到位,造成工程安全隐患,并在以后需支出更多的大修费用。因此定期的检查和维护是非常必要的,这对混凝土结构的适用性和耐久

土木工程毕业论文浅谈钢筋锈蚀对钢筋混凝土桥梁耐久性的影响

浅谈钢筋锈蚀对钢筋混凝土桥梁耐久性的影响 论文摘要:钢筋锈蚀是造成钢筋混凝土桥梁耐久性损伤的最主要和最直接因素,也是混凝土桥梁耐久性破坏的主要形式之一。本文从锈蚀机理、影响因素和影响后果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性讨论。 钢筋锈蚀是一个比较普遍、并且严重威胁结构安全的耐久性问题。它在影响结构物耐久性因素中,占据主导地位。美国、英国、德国和日本等国每年均花费巨资用于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修复,其中钢筋锈蚀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我国也有相当数量的钢筋混凝土桥梁相继进入老化期,钢筋锈蚀的研究和防治显得非常重要。 钢筋锈蚀是造成钢筋混凝土桥梁耐久性损伤的最主要和最直接因素,也是混凝土桥梁耐久性破坏的主要形式之一。钢筋锈蚀对桥梁结构的破坏分为三个时期:前期是钢筋表面局部锈蚀出现锈斑、锈片等;中期是钢筋整个表面锈蚀,并产生膨胀,与保护层脱离,发生层裂;后期表现为钢筋铁锈进一步膨胀,混凝土本身发生破坏,出现顺筋胀裂,混凝土脱离,直至钢筋不断锈蚀,有效截面不断减小,桥梁结构承载力不断下降,钢筋混凝土构件丧失基本承载能力。 一、钢筋混凝土桥梁中钢筋锈蚀机理 正常情况下,由于初始混凝土的高碱性,钢筋混凝土桥梁结构力筋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钝化膜,使其处于钝化状态。但随着环境介质的侵入,钝化膜逐渐遭到破坏,从而导致腐蚀的发

生。 力筋发生锈蚀需要三大基本要素: (一)力筋表面钝化膜的破坏; (二)充足氧的供应; (三)适宜的湿度(RH=60~80%)。 三个要素缺一不可,第一要素为诱发条件,而腐蚀速度则取 决于氧气及水分的供应。 钢筋的锈蚀一般为电化学锈蚀。发生电化学锈蚀必须具备3 个条件: 1、在钢筋表面形成电位差; 2、在阴极部位钢筋表面存在足够的氧气和水; 3、在阳极区,使阳极部位的钢筋表面处于活化状态,即钢筋 表面的钝化膜遭到破坏。 在氧气和水的共同作用下,钢筋表面不断失去电子发生电化 学反应,逐渐被锈蚀,在钢筋表面生成红锈,引起混凝土开 裂。 对于钢筋混凝土桥梁,在一般环境条件下,钢筋的锈蚀通常 由两种作用引起:一种是混凝土碳化作用;一种是氯离子的侵蚀。二氧化碳和氯离子对混凝土本身都没有严重的破坏作用,但是这 两种环境物质都是混凝土中钢筋钝化膜破坏的最重要又最常遇到 的环境介质:混凝土碳化使混凝土孔隙溶液中的Ca(OH)2含量逐 渐减少,PH值逐渐下降,钝化膜逐渐变得不再稳定以至于完全被 破坏,使钢筋处于脱钝状态;周围环境中的氯离子从混凝土表面 逐渐渗入到混凝土内部,当到达钢筋表面的混凝土孔溶液中的游 离氯离子浓度超过一定值(临界浓度)时,即使混凝土碱度再高,pH值大于11.5值,Cl-也能破坏钝化膜,从而使钢筋发生锈蚀。 氯盐引起钢筋锈蚀的发展速度很快,远比碳化锈蚀严重,这种情 况常发生在近海或海洋环境以及冬季经常使用除冰盐的环境。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 1.1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问题的重要性 钢筋混凝土结构结合了钢筋与混凝土的优点,造价较低,且一直被认为是一种非常耐久性的结构形式,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然而,从混凝土应用于建筑工程至今的150年间,大量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提前失效,达不到预定的服役年限。这其中有的是由于结构设计的抗力不足造成的,有的是由于使用荷载的不利变化造成的,但更多的是由于结构的耐久性不足导致的。特别是沿海及近海地区的混凝土结构,由于海洋环境对混凝土的腐蚀,尤其是钢筋的锈蚀而造成结构的早期损坏,丧失了结构的耐久性能,已成为实际工程中的重要问题。早期损坏的结构需要花费大量的财力进行维修补强,甚至造成停工停产的巨大经济损失。耐久性失效是导致混凝土结构在正常使用状态下失效的最主要原因。 国内外统计资料表明,由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病害而导致的损失是巨大的,并且耐久性问题越来越严重。结构耐久性造成的损失大大超过了人们的估计。国外学者曾用“五倍定律”形象地描述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的重要性,即设计阶段对钢筋防护方面节省1美元,那么就意味着:发现钢筋锈蚀时采取措施将追加维修费5美元;混凝土表面顺筋开裂时采取措施将追加维修费25美元;严重破坏时采取措施将追加维修费125美元。 因此,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也是迫切需要加以解决的问题,通过开展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研究,一方面能对已有的建筑结构物进行科学的耐久性评定和剩余寿命预测,以选择对其正确的处理方法;另一方面可对新建项目进行耐久性设计,揭示影响结构寿命的内部与外部因素,从而提高工程的设计水平和施工质量。因此,它既有服务于服役结构的现实意义,又有指导待建结构进行耐久性设计的理论意义,同时,对于丰富和发展钢筋混凝土结构可靠度理论也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正因为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问题如此重要,近年来世界各国均越来越重视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问题,众多的研究者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展开了研究,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而材料层面的成果尤为显著。迄今为止,已经形成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框架,如图1-1所示。本章将着重介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中成熟的相关研究成果。 图1-1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框架 ?????????????????????????????????????????????????耐久性评估耐久性设计结构层次构件承载力的变化粘结性能衰退模型混凝土锈胀开裂模型构件层次钢筋锈蚀碱-集料反应冻融破坏氯盐腐蚀混凝土碳化材料层次工业环境土壤环境海洋环境大气环境环境层次混凝土结构耐久性

浅谈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

浅谈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 摘要:通过对混凝土耐久性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主要技术措施。 关键词:混凝土,耐久性.影响因素,措施 1前言 混凝土结构以其整体性好、耐久性好、可塑性强、维修费用少等优点广泛使用于整个20世纪,发现混凝土的耐久性问题则是在60至70年代。一些发达国家的混凝土桥使用了三四十年后,纷纷进入老化期。人们始料不及的是混凝土材料在不利的环境、运用条件下,出现了一系列影响结构耐久性的物理、化学现象,如结构混凝土的碳化、保护层剥落、裂缝的发展、钢筋锈蚀、渗透冻融破坏、混凝土集料的化学腐蚀等等。我国七十年代后期建造的混凝土桥梁亦发现有严重的开裂现象。因而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问题已成为结构工

程师们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 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概括起来是指混凝土抵抗周围不利因素长期作用的性能。结构耐久性问题主要表现为:混凝土损伤;钢筋的锈蚀、脆化、疲劳、应力腐蚀;以及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粘结锚固作用的消弱等三个方面。从短期效果而言,这些问题影响结构的外观和使用功能;从长远看,则为降低结构安全度,成为发生事故的隐患,影响结构的使用寿命。下面从影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主要因素和提高耐久性的技术措施两个方面来探讨混凝土的耐久性问题。 2影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主要因素 (1)混凝土的材质。 混凝土是碎石、砂、水泥和水拌合后凝硬而成。这些材料的优劣直接影响到硬化后混凝土的质量(包括密实度和强度等),好质量的材料将为工程使用期混凝土的耐久性打下良

好的基础。近年来由于基本建设的迅猛发展,施工中往往忽略对材质的要求,工地上只检查混凝土试件的强度作为材质的唯一标准。岂知不合规格的材料,将导致混凝土收缩徐变量大大增加,初始裂缝大量产生,这对混凝土结构安全将是一严重隐患。 (2)混凝土的密实性。 混凝土的内部缺陷(不密实),使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易受各种不利因素的侵袭,主要有如下几种形式: ①渗透:当混凝土不密实,空气和水容易渗入,水中有害物质就易对混凝土产生化学侵蚀,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 ②碳化:混凝土中因水泥石含有氢氧化钙而呈碱性,在钢筋表面形成碱性薄膜而保护钢筋免遭酸性介质的侵蚀,起到了“钝化”保护作用。但当混凝土密实度低,空气中水和C02渗入,形成碳酸,尽管其酸性很弱,也能中和氢氧化钙使钢筋锈蚀,这一过程成称混凝土的“碳化”。 ③冻融破坏:混凝土不密实,体内渗入的水量大,低温时水结冰体积膨胀产生压力,从内部破坏混凝土的微观结构,

浅谈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

浅谈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我国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结构形式,其耐久性对我国的土建工程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调查表明,国内大多数建筑物在使用20到30年后即需大修,处于严酷环境下的建筑物使用寿命甚至不足20年。耐久性不足所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我们必须予以重视。文章浅述了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因素,并提出一些改善措施。 标签:耐久性;影响因素;措施分析 结构的耐久性是指:在正常使用和正常维护的情况下,结构构件具有足够的耐久性能,以抵抗锈蚀及风化等作用。目前,钢筋混凝土结构在世界范围内应用及其广泛,由其耐久性不足而造成的损失更是不容忽视。因此,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探讨,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 1 影响钢筋混凝土耐久性的因素 混凝土结构的性能劣化,在大多数情况下,并非是由力学因素直接引起,而是源于自然环境、使用环境、结构材料内部因素间的物理化学作用。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因素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起。 1.1 混凝土的碳化 混凝土是由砂、石、水泥、水按照一定配合比配合拌制的。水泥水化产生大量水化热,将混凝土中参与反应后剩余的水份蒸发出来。这使得混凝土内部存在了微小的空隙,形成一定的渗透通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混凝土间隙,与水作用形成碳酸,并与水泥水化产生碱性物质反应,生成碳酸钙等物质;在自由水的作用下,碳酸钙逐渐沉淀在混凝土内部的空穴中,即为混凝土的碳化。一般情况下,混凝土碳化对混凝土本身没有很大的危害,反而会使其强度有所提高。但相反,混凝土碳化却会使结构内部的碱性环境破坏,PH值降低,钢筋锈蚀发生得愈加容易。 1.2 钢筋锈蚀 一般情况下,混凝土中的高碱性环境可以使钢筋表面形成一层惰性的水化氧化铁薄膜。该薄膜性质稳定,可以阻止钢筋的锈蚀。通常,当这一薄膜保持完整时,钢筋就有着良好的抗锈蚀能力。然而,当混凝土碳化深度到达钢筋表面,高碱性环境破坏,钢筋保护层附近的PH值降低,氧化铁薄膜就会破坏。同样,氯离子与氧离子的作用亦会破坏氧化铁薄膜。从而使得钢筋锈蚀很快开始并发展。 1.3 冻融循环 混凝土是一种多孔隙的复合材料。通过毛细作用,外部水分沿着混凝土中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