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生物选修全一册细胞质遗传

高中生物选修全一册细胞质遗传

高中生物选修全一册细胞质遗传
高中生物选修全一册细胞质遗传

第一节细胞质遗传

教学目的

1.细胞质遗传的概念和特点,以及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B:识记)。

2.细胞质遗传的物质基础是细胞质中的DNA(B:识记)。

3.细胞质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A:知道)。

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细胞质遗传的特点以及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

2.教学难点

(1)形成细胞质遗传特点的原因。

(2)细胞质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板书】

细胞质遗传的概念和特点

细胞质遗传细胞质遗传的物质基础

细胞质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选学)

【注解】

细胞核遗传(核遗传)由核基因控制

遗传

细胞质遗传由质基因控制

一、概念:真核生物由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控制的遗传现象

质体:包括白色体和叶绿体等

绿色叶:都含叶绿体

实例:紫茉莉质体遗传实验表现型白色叶:只含白色体

花斑叶:部分细胞含叶绿体,部分细胞只含白色体,

也有既含叶绿体又含白色体的。

结论:紫茉莉F1代植株的颜色完全取决于母本,与父本无关二、特点

(一)母系遗传:受精卵中细胞质主要来自卵细胞,由细胞质内遗传物质控制的性状由卵细胞传给子代

(二)杂交后代的性状不会出现一定的分离比:原始生殖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时,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是随机地、不均等地分配到子细胞中去

三、物质基础:细胞质(线粒体、叶绿体)中的DNA

四、应用

(一)原理:杂种优势

雄性不育系S(rr)

(二)三系配套雄性不育保持系N(rr)

雄性不育恢复系N(RR)

【同类题库】

细胞质遗传的概念和特点,以及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B:识记)

.(多选)关于花斑紫茉莉质体的遗传说法不正确的有(CD)

A.花斑紫茉莉植株的形成说明有丝分裂时细胞质基因也会不均等分配

B.部分卵细胞中没有与叶绿素合成有关的基因

C.花斑紫茉莉植株的枝条都表现为花斑性状

D.细胞质遗传也是由基因控制的,同样遵循遗传的三大定律

.在形成卵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质遗传物质的分配特点是(C)

①有规律分配②随机分配③均等分配④不均等分配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生物体的遗传是由(C)

A.细胞核遗传作用的结果B.由细胞质遗传作用的结果

C.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共同作用的结果D.外界环境条件变化而引起的结果

.细胞质内含有遗传物质的一组细胞器是(B)

A.中心体、白色体B.叶绿体、线粒体

C.内质网、叶绿体D.染色体、高尔基体

.子女的线粒体的特性总是表现出与母亲的一致,这说明该性状遗传属于(C)

A.伴性遗传B.完全显性遗传C.细胞质遗传D.不完全显性遗传.用花斑叶紫茉莉的花粉授于白色叶紫茉莉的雌蕊上所结种子长成的植株为(A)

A.白叶B.花斑叶C.绿叶D.三种都有

.将紫茉莉花斑植株上白色枝条的花粉授给花斑枝条的若干雌蕊,则F1的表现型有(C)A.1种B.2种C.3种D.4种

.紫罗兰的胚表皮颜色有黄色和深蓝色之别,相互杂交时,将胚表皮黄色的紫罗兰花纷传于胚表皮深蓝色的紫罗兰雌蕊,所得后代的胚表皮呈深蓝色;将胚表皮深蓝色的紫罗兰花纷传

于胚表皮黄色的紫罗兰雌蕊,所得后代的胚表皮呈黄色。紫罗兰胚表皮颜色的遗传属于(C)A.显性遗传B.伴性遗传C.细胞质遗传D.随机遗传

.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B)

A.一半来自母本,一半来自父本B.来自母本的多一些,来自父本的少一些C.来自父本的多一些,来自母本的少一些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下列有母系遗传性状的是(C)

A.紫茉莉花色的遗传B.棉花叶形的遗传C.高粱的雄性不育D.豌豆粒形的遗传.细胞质遗传的特点是无论正交或反交,F1总表现为母本性状,以下的解释中正确的是(A)A.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全部来自于卵细胞B.受精卵是在母本内发育的

C.细胞质遗传是一种无性繁殖D.具有细胞质遗传特点的生物都是纯合体.甲性状和乙性状为细胞质遗传。下列四种组合中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C)

①♀甲×♂乙→F1呈甲性状②♀甲×♂乙→F1呈乙性状

③♀乙×♂甲→F1呈甲性状④♀乙×♂甲→F1呈乙性状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在形成卵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质遗传的分配特点是(C)

①有规律分配②随机分配③均等分配④不均等分配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A.细胞质遗传是由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控制的

B.在减数分裂中,细胞质中的基因遵循孟德尔发现的定律

C.在细胞质遗传中,F1的性状完全由母本决定的

D.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含有少量的遗传物质,其遗传属于细胞质遗传

.以下关于细胞质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B)

A.由基因控制的,遵循遗传三大规律

B.由基因控制的,不遵循遗传三大规律

C.不受基因控制,两个亲本杂交,后代的性状没有一定的分离比

D.F1总是表现出母本的性状,故F1一定不会出现性状分离

.以下观点正确的是(B)

A.细胞质遗传无论正交还是反交F1的表现型总是一样

B.细胞核遗传无论正交还是反交F1的表现型总是一样

C.细胞核遗传正交与反交F1的表现型是不一样

D.F1的表现型只由环境因素决定

.下列哪组生物可具细胞质遗传现象?(A)

①紫茉莉②青蛙③牛④大肠杆菌⑤蓝藻⑥放线菌

A.①②③B.①④⑤C.④⑤⑥D.②③④

.将紫茉莉白色枝条上的花粉授给花斑枝条,则所结的种子发育成的植株颜色为(C)A.白色B.花斑C.白色、绿色、花斑D.难以确定

.关于细胞质遗传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B)

A.母系遗传B.杂交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C.不遵循孟氏定律D.杂交后代无规则的分离比

.如果以花斑紫茉莉为母本,接受绿色枝条上的花粉。则按质体种类的不同,母本产生的卵细胞的种类及比例为(D)

A.2种,1:1 B.3种,1:2:1 C.2种,3:1 D.3种,无一定的比例

.下列关于细胞质基因存在位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A.在某些细胞器的DNA上B.在某些细胞器的染色体上

C.在细胞核的染色体上D.在细胞核和细胞器的染色体上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B)

A.细胞质遗传无论正交和反交子一代的表现型一般相同

B.细胞核遗传无论正交和反交子一代的表现型一般相同

C.细胞核遗传无论正交和反交子一代的表现型一般不相同

D.细胞质遗传无论正交和反交子一代的表现型肯定相同

.下面是有关紫茉莉枝色遗传的杂交实验,根据实验结果所作的正确推测是(A)

①F1的枝色与母本接受何种类型的花粉无关②F1的枝色完全由母本的表现型决定③实验表明紫茉莉枝条绿色对白色为显性④紫茉莉枝条遗传符合基因分离定律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

.下列关于细胞质遗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C)

A.由基因控制,遵循遗传的三大定律B.由RNA控制,不遵循遗传的三大定律C.由基因控制,不遵循遗传的三大定律D.子代不会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细胞质遗传的物质基础是细胞质中的DNA(B:识记)

.含有细胞质基因的是(D)

①染色体②核糖体③线粒体④叶绿体⑤质粒

A.①B.③④C.②③④D.③④⑤

.对生物性状的控制,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C)

A.只有细胞核基因控制B.只有细胞质基因控制

C.细胞核基因与细胞质基因共同控制D.以上三项均可

.控制生物性状遗传的物质可存在于(B)

A.染色体、核糖体、中心体B.染色体、线粒体、叶绿体

C.核糖体、线粒体、叶绿体D.染色体、线粒体、中心体

.下列哪两种细胞器有自己独立的遗传物质,可进行自我复制?(C)

A.叶绿体,中心体B.核糖体,高尔基体C.线粒体,叶绿体D.线粒体,核糖体.下列哪组细胞器在遗传上有一定的自主性(D)

A.细胞核、叶绿体B.细胞核、线粒体C.核糖体、叶绿体D.叶绿体、线粒体.下列关于细胞质基因的存在位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B)

A.存在于细胞质内的某些细胞器的染色体上B.存在于细胞质内的某些细胞器的DNA上C.存在于细胞质和细胞核内D.存在于染色体上

.水稻的雄蕊是否可育,是由细胞核和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共同控制的,这种情况下水稻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是(C)

A.DNA和RNA B.RNA C.DNA D.DNA或RNA

.控制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的物质分别是(A)

A.DNA、DNA B.DNA、RNA C.RNA、RNA D.RNA、DNA

.控制生物细胞质遗传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下列哪组结构中?(D)

①细胞核②核糖体③内质网④高尔基体⑤线粒体⑥质体

A.①②④B.①⑤⑥C.①②③D.⑤⑥

.科学家在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植物叶绿体的超薄切片时,发现在叶绿体的基质中有长度为20.5nm左右的细纤维,此种纤维用何种酶处理会消失?(C)

A.纤维素酶B.蛋白酶C.DNA酶D.脂肪酶

细胞质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A:知道)

.某农场不慎将保持系N(rr)和恢复系N(RR)种到了一块地里,则恢复系上可获得的种子的基因型为(A)

A.N(RR),N(Rr)B.S(rr),S(Rr)

C.N(Rr),S(rr)D.N(rr),N(Rr)

.保持系的特点是(A)

A.既能使母本结实,又能使后代保持不育特性

B.质基因是不育基因,核基因为可育基因

C.质基因是可育基因,核基因为不育基因

D.A、B、C都对

.在杂交育种中的三系配套是指(D)

A.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和杂交系配套使用B.恢复系、保持系和杂交系配套使用

C.雄性不育系、恢复系和杂交系配套使用D.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配套使用.某农场在对水稻进行三系配套育种时,不慎把保持系和恢复系种到了一块实验田中,则在恢复系上可获得的种子胚和胚乳的基因型为(C)

A.N(Rr)、N(rr);N(RRr)、N(Rrr)B.N(RR)、N(Rr);N(Rrr)、N(RRr)C.N(Rr)、N(RR);N(RRr)、N(RRR)D.N(RR)、N(rr);N(RRr)、N(rrr).袁隆平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他研究成功的水稻杂交技术为我国水稻的高产,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该技术利用了植物的“雄性不育”。植物为什么会发生雄性不育现象呢?研究表明,它们的雄蕊是否可育,是由细胞核和细胞质中的基因共同作用的。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都含有决定雄蕊是否可育的基因。其中,细胞核的不育基因用r来表示,可育基因用R来表示;细胞质的不育基因用S来表示,可育基因用N来表示。在上述四种基因关系中,细胞核可育基因R能抑制细胞质不育基因S的表达。因此,当细胞核可育基因R存在时,植株都表现为雄性可育。当细胞质基因为可育基因N时,无论细胞核基因为可育还是不育基因,植株都表现为雄性可育。只有当细胞核不育基因(rr)与细胞质不育基因S同时存在时,

植株才表现为雄性不育。其完整的基因型表示为:S (rr),基因型图解为:

(1)请画出水稻雄性可育的所有基因型图解:

(2)如母本基因型为S(Rr),父本为N(rr),请写出杂交后代可能的基因型及雄性不育的比例。

【学科内综合】

.决定大肠杆菌性状的全部遗传信息存在于它的(D)

A.核区中 B.细胞核和细胞质中

C.DNA分子和RNA分子中 D.DNA分子中

.(多选)有关细胞核和细胞质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AD)

A.细胞质遗传中,两亲本杂交的后代也可能会出现性状分离

B.红绿色盲遗传不表现为盂德尔遗传的分离比,属于细胞质遗传

C.遗传物质分别是DNA和RNA

D.胡萝卜根组织培养的繁殖过程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母系遗传现象出现的原因是(D)

A.X染色体上的大多数基因在Y染色体上找不到等位基因

B.后代的X染色体都是由母体传来的

C.母体体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基因

D.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

.控制下列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传递,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有(AB)

A.大肠杆菌中抗青霉素性状的遗传 B.紫茉莉枝条的绿色和白色性状的遗传C.人类的苯丙酮尿症的遗传 D.豌豆果皮和种皮性状的遗传

.(多选)控制下列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传递,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是(BD)

A.人类的色盲B.紫茉莉枝条的绿色和白色性状的遗传C.豌豆种皮形状和子叶颜色的遗传D.细菌的抗药性、抗生素生成等性状的遗传

.(多选)控制下列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传递,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有(AB)

A.大肠杆菌中抗表霉素性状的遗传 B.紫茉莉枝条的绿色和白色性状的遗传C.人类的苯丙酮尿症 D.玉米果皮和种皮性状的遗传

.下列关系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C)

A.两者共同控制着生物的遗传 B.前者是染色体上的DNA控制的遗传

C.后者是细胞质中的RNA控制的遗传 D.两者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细胞质基因与细胞核基因的不同之处是(D)

A.具有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B.基因按分离定律遗传

C.基因结构分为编码区和非编码区D.基因不均等分配

.在某些性状的遗传研究中,不论正交还是反交,F1所表现的性状相同。控制这些性状的基因是(C)

A.常染色体基因和性染色体基因 B.细胞质基因

C.只能是常染色体基因 D.只能是性染色体基因

.在卵式生殖中,有些性状总是由母本传给后代,这种现象的最好解释是(A)

A.细胞质遗传B.细胞核遗传C.母本的基因呈显性D.父本的基因呈显性

.紫茉莉枝叶颜色的遗传属于细胞质遗传,其遗传物质的载体是(B)

A.线粒体B.叶绿体C.线粒体和叶绿体D.线粒体或叶绿体.在一块栽种红果番茄的田地里,农民发现有一株番茄的一枝条上结出黄色番茄,这是因为该枝条发生了(B)

A.细胞质遗传B.基因突变C.基因重组D.染色体变异.下列遗传性状属于母系遗传的是(D)

A.紫茉莉花色的遗传B.人类色盲的遗传

C.豌豆株高的遗传D.紫茉莉茎色的遗传

.细胞核基因能够①储存②传递和③表达遗传信息,也能④发生突变。与之相比,细胞质基因具有的功能为(C)

A.①②③B.①②C.①②③④D.①②④

.白色体与叶绿体相比,主要的区别在于它不具有(B)

A.双层膜结构B.基粒和色素C.基因D.基粒和基因.线粒体、叶绿体的DNA与细胞核DNA相比较,都能完成(D)

①自我复制②转录③翻译

A.只有①B.只有①②C.只有②③D.①②③

.指出下列遗传现象各属于何种遗传:

(1)豚鼠黑毛(B)与白毛(b)杂交实验,正交与反交的结果,F1均为白毛。属于。

(2)红毛马(R)与白毛马(r)杂交实验,正交和反交的结果,F1均为红毛、白毛掺杂的混花毛马。属于遗传。

(3)圆形茄子(R)与长形茄子(r)杂交实验,正交和反交的结果,F1均为椭圆形茄子(灯泡状)。属于遗传。

[(1)细胞核、完全显性(2)细胞核、共显性(3)细胞核、不完全显性]

.下图表示的是甲、乙两个家庭中两种遗传病的发病情况。分析回答:甲、乙最可能的遗传方式分别是(D)

A.甲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乙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B.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乙为伴Y染色体遗传

C.甲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乙为伴Y染色体遗传

D.甲为细胞质遗传、乙为伴Y染色体遗传

.下图所示为某植物体的杂交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A和a是位于上的一对

等位基因,属于遗传。判断的依据

是。

(2)H和L所控制的遗传属于遗传。判断的依据是。(3)若用正交F1与乙(父本)连续回交

20代,第20代的各种性状仍和甲表现一致。此现象说明:。

[(1)同源染色体细胞核亲本正交或反交所获后代的基因型相同(2)细胞质亲本正交或反交所获后代的基因与母本一致(3)细胞质基因也有自我复制的能力,复制后通过卵细胞独立地遗传给后代]

.下图中甲、乙、丙、丁为四个家族的遗传系谱图,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四个遗传系谱图中,可以肯定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上的是。(2)四个遗传系谱图中,致病基因不可能是显性基因的是。

(3)四个遗传系谱图中,致病基因最可能不符合孟德尔的遗传定律的是,这病的遗传特点是:。

[(1)甲、丙(2)乙、丙(3)丁;母系遗传,后代不出现一定的分离比]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 第一章 无茵操作技术实践 第二节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教案 苏教版选修1.doc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第一章无茵操作技术实践第二节植物 组织培养技术教案苏教版选修1 1.简述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和过程。(重难点) 2.了解MS基本培养基贮备液的配制方法。(重点) 3.举例说出使用的激素及其对脱分化、再分化的作用。(难点) 1.植物组织培养 (1)概念:在无菌和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诱导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等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技术。 (2)原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是指植物体的每个体细胞都携带来自受精卵的完整基因组,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 2.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 (1)脱分化:由已经分化的植物细胞或组织产生愈伤组织的过程。 (2)再分化:在一定条件下继续培养脱分化的愈伤组织可以重新诱导根、芽等器官的分化。 [合作探讨] 探讨1:同一株植物不同部位的细胞经培养获得的愈伤组织基因组成一定相同吗? 提示:不一定相同,如取的是花粉,是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的,获得的愈伤组织染色体数是体细胞的一半,所以与体细胞形成的愈伤组织基因组成不同。 探讨2:同微生物培养基的配方相比,MS培养基的配方有哪些明显的不同? 提示:微生物培养基以有机营养为主。而MS培养基则需提供大量无机营养,主要包括

植物生长必需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 探讨3:马铃薯长期种植,产量会降低而且易感染病毒,要想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应该怎样培育无病毒的马铃薯? 提示:长期进行无性繁殖的植物,只有根尖和茎尖中几乎无病毒,因此可利用马铃薯的茎尖或根尖进行植物组织培养获得无病毒的马铃薯植株。 [思维升华] 1.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 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外植体)――→脱分化愈伤组织――→再分化 根、芽或胚状体―→新个体。 (1)愈伤组织与根尖分生组织的异同: (1)使用顺序的比较 (2)使用比例的比较

高中生物选修1课本问题详解

专题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课题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一、果酒的制作是否成功 发酵后取样,通过嗅味和品尝进行初步鉴定。此外,还可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并用重铬酸钾检验酒精的存在。如果实验结果不理想,请学生分析失败原因,然后重新制作。 二、果醋的制作是否成功 首先通过观察菌膜的形成、嗅味和品尝进行初步鉴定,再通过检测和比较醋酸发酵前后的pH作进一步的鉴定。此外,还可以通过在显微镜下观察发酵液中是否有醋酸菌,并统计其数量作进一步鉴定。 三、旁栏思考题 1.你认为应该先冲洗葡萄还是先除去枝梗?为什么? 答:应该先冲洗,然后再除去枝梗,以避免除去枝梗时引起葡萄破损,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 2.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防止发酵液被污染? 提示:需要从发酵制作的过程进行全面的考虑。例如,榨汁机、发酵装置要清洗干净;每次排气时只需拧松瓶盖、不要完全揭开瓶盖等。 3.制葡萄酒时,为什么要将温度控制在18~25 ℃?制葡萄醋时,为什么要将温度控制在30~35 ℃? 答:温度是酵母菌生长和发酵的重要条件。20 ℃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因此需要将温度控制在其最适温度范围内。而醋酸菌是嗜温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 ℃,因此要将温度控制在30~35 ℃。 4.制葡萄醋时,为什么要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 答:醋酸菌是好氧菌,在将酒精变为醋酸时需要氧的参与,因此要适时向发酵液中充气。 四、[资料]发酵装置的设计讨论题 请分析此装置中的充气口、排气口和出料口分别有哪些作用。为什么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结合果酒、果醋的制作原理,你认为应该如何使用这个发酵装置? 答:充气口是在醋酸发酵时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用的;排气口是在酒精发酵时用来排出CO2的;出料口是用来取样的。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其目的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其作用类似巴斯德的鹅颈瓶。使用该装置制酒时,应该关闭充气口;制醋时,应将充气口连接气泵,输入氧气。 五、练习 2.提示:大规模生产时需要进行更为全面周详的考虑,如原料的来源与选择、菌种的培育与选择、发酵的设备、发酵条件的自动化控制,以及如何严格控制杂菌污染;等等。此外,无论是葡萄酒或葡萄醋,实验时所检测的发酵液,并非商品意义上的产品。在实际生产中还需沉淀过滤、灭菌装瓶等获得成品酒或醋。葡萄酒还需在一定设施和条件下(如橡木桶和地窖)进行后续发酵,以获得特定的风味和色泽。 课题2 腐乳的制作 一、是否完成腐乳的制作 学生是否完成腐乳的制作依据是:能够合理地选择实验材料与用具;前期发酵后豆腐的表面长有菌丝,后期发酵制作基本没有杂菌的污染。 二、腐乳质量的评价 制作成功的腐乳应该具有以下特点:色泽基本一致、味道鲜美、咸淡适口、无异味、块形整齐、厚薄均匀、质地细腻、无杂质。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知识点总结(详细)知识分享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知识点总结(详细)

选修3 基因工程的概念 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格的设计,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又叫做DNA重组技术。 操作水平:DNA分子水平 原理:基因重组 优点:1.突破物种界限 2.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特性 (一)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 1.“分子手术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 (1)来源: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 (2)功能:能够识别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的切点切割,因此具有专一性。 (3)作用的化学键:切割磷酸二酯键 (4)结果:经限制酶切割产生的DNA片段末端通常有两种形式:黏性末端和平末端。 2.“分子缝合针”——DNA连接酶 (1)作用:将两个具有相同粘性末端的DNA片段连接起来,形成重组DNA (2)连接的化学键:磷酸二酯键 (3)与DNA聚合酶作用的异同: DNA聚合酶只能将单个核苷酸加到已有的核苷酸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 DNA连接酶是连接两个DNA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 (1)载体具备的条件:①能在受体细胞中复制并稳定保存。 ②具有一至多个限制酶切点,供外源DNA片段插入。 ③具有标记基因,供重组DNA的鉴定和选择。 (2)最常用的载体是质粒,它是一种环状DNA分子。 (3)其它载体:噬菌体、动植物病毒 (二)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第一步:目的基因的获取 1.从基因文库中获取(不知道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的情况下采用) 2.人工合成。常用方法有:(1)反转录法(已经获得mRNA的情况下采用) (2)化学合成法(知道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基因比较小的情况下采用)

苏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 第一章 无菌操作技术实践 单元测试

2019-2019学年苏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第一章无菌操作技术实践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刚果红染色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不需用氯化钠溶液洗去浮色 B. 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可在培养皿中先加入1mlCR溶液后加入100ml培养基 C. 纤维素分解菌菌落周围出现刚果红 D. 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长期培养刚果红有可能被其他微生物分解形成透明圈 2.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培养基中添加蔗糖的目的是提供营养和调节渗透压 B. 培养基中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影响愈伤组织的生长和分化 C. 离体器官或组织的细胞通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 D. 同一株绿色开花植物不同部位的细胞经培养获得的愈伤组织基因型相同 3.欲分离筛选出能分泌脂肪酶的细菌,应选择下列固体培养基(仅列出了碳氮源)中的() A. 蛋白胨、柠檬酸铁铵 B. 植物油、牛肉膏 C. 植物油、硫酸铵 D. 葡萄糖、蛋白胨 4.下列有关微生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病毒的致病性是由衣壳决定的 B. 微生物的繁殖方式都是二分裂 C. 诱变育种可以达到人工控制微生物代谢的目的 D. 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是其自身生长繁殖所必需的 5.下面与发酵工程有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发酵罐中必须通入无菌空气 B. 不经处理排放的废弃培养液是一种污染物 C. 培育新菌种,可用于分解更多种类的有机污染物 D. 发酵工程在医药工业、食品工业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均有广泛应用 6.下列对月季花药培养的有关认识,错误的是() A. 材料的选择与培养基的组成影响花药培养的成功率 B. 选择花药时最常用的方法是醋酸洋红法 C. 幼小植株形成前不需要光照 D. 培养形成的愈伤组织可继续在原培养基中分化形成植株 7.对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选择培养时,应将锥形瓶固定在_____振荡培养一段时间,直到培养液变_ ___时为止.() A. 桌子上红色 B. 温箱里产生透明圈 C. 窗台上清澈 D. 摇床上混浊 8.“分离土壤中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实验,配制LB全营养培养基的目的是() A. 作为实验组,分离尿素分解菌 B. 作为对照组,检测培养基灭菌是否彻底

全国卷高中生物选修一知识点

高中生物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 专题一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课题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1、发酵:通过微生物技术的培养来生产大量代谢产物的过程。 2、有氧发酵:醋酸发酵谷氨酸发酵·无氧发酵:酒精发酵乳酸发酵 3、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型微生物真菌·酵母菌的生殖方式:出芽生殖(主要) 分裂生殖孢子生殖 4、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C6H12O6+6O2→6CO2+6H2O 5、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酒精发酵。C6H12O6→2C2H5OH+2CO2 6、20℃左右最适宜酵母菌繁殖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 7、在葡萄酒自然发酵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附着在葡萄皮表面的野生型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随着酒精 浓度的提高,红葡萄皮的色素也进入发酵液,使葡萄酒呈现深红色.在缺氧呈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都因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到制约。 8、醋酸菌是单细胞细菌(原核生物),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生殖方式为二分裂 9、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 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2C2H5OH+4O2→CH3COOH+6H2O 10、控制发酵条件的作用①醋酸菌对氧气的含量特别敏感,当进行深层发酵时,即使只是短时间中断通入 氧气,也会引起醋酸菌死亡。②醋酸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控制好发酵温度,使发酵时间缩短,又减少杂菌污染的机会。③有两条途径生成醋酸:直接氧化和以酒精为底物的氧化。 11、实验流程: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果酒(→醋酸发酵→果醋) 12、酒精检验: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以用重铬酸钾来检验。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反 应呈现灰绿色。先在试管中加入发酵液2mL,再滴入物质的量浓度为3mol/L的H2SO43滴,振荡混匀,最后滴加常温下饱和的重铬酸钾溶液3滴,振荡试管,观察颜色 13、充气口是在醋酸发酵时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用的;排气口是在酒精发酵 时用来排出二氧化碳的;出料口是用来取样的。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 的胶管与瓶身相连接,其目的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开口向下的目的 是有利于二氧化碳的排出。使用该装置制酒时,应该关闭充气口;制醋时, 应该充气口连接气泵,输入氧气。 疑难解答 (1)你认为应该先冲洗葡萄还是先除去枝梗?为什么? 应该先冲洗,然后再除去枝梗,以避免除去枝梗时引起葡萄破损,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 (2)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防止发酵液被污染? 如:要先冲洗葡萄,再除去枝梗;榨汁机、发酵装置要清洗干净,并进行酒精消毒;每次排气时只需拧松瓶盖,不要完全揭开瓶盖等。 (3)制葡萄酒时,为什么要将温度控制在18~25℃?制葡萄醋时,为什么要将温度控制在30~

完整word版高中生物教材选修一必背汇总资料

知识点总结高中生物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专题一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课题一、果酒菌种:附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真菌,兼性厌氧,主要出芽生殖还有1 孢子生殖)2、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 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酒精发酵。 呈酸性(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而25~℃),发酵液缺氧 3、制酒条件:温度(18 其他微生物无法适应这一环境)。 4、葡萄酒呈现深红色的原因:红葡萄皮的色素进入发酵液。 5、果醋菌种:醋酸菌(原核生物),代谢类型异养需氧型。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有两条途径生成醋酸:当氧气、糖源6→O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CHOH+225 CHCOOH+HO23℃。30~35、制醋条件:①深层发酵时,短时间不通氧,醋酸菌死亡。②温度:7 8、流程: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醋酸发酵果醋果酒 、装置:充气口制酒时关闭;制醋时,连续输入氧气。9排气口长而弯曲的胶管目的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开口向下的目的是排出酒精发酵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出料口是用来取样检测。空间的目的是让酵母菌先有氧呼葡萄汁只装2/31/3,留吸进行繁殖。次,目的是排二氧化碳;制醋、若用瓶子做装置:制酒时,要每天拧松瓶盖1024~时,将瓶口打开,盖上纱布。.11、所有用具清洗后晾干或清洗后用70%的酒精消毒。 先冲洗葡萄再除去枝梗,以避免除去枝梗时引起葡萄破损,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 12、酒精检验:酸性(3mol/L的HSO)重铬酸钾→灰绿色。醋酸检验:嗅味和品尝42(比较pH) 13、从哪些方面防止发酵液被污染? 榨汁机要清洗干净,并晾干。发酵瓶要清洗干净,用体积分数70%的酒精消毒,或用洗洁精洗涤。装入葡萄汁后,封闭充气口。 课题二腐乳的制作 1、菌种:多种微生物如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主要是毛霉(真菌,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孢子生殖。)传统制作毛霉来自空气;现代生产将优质毛霉菌种直接接种在豆腐上。 2、原理: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

生物选修本全一册测试题

生物选修本全一册测试题 ---(生物选修本全一册测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题1分,共40分。每小题给出的 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固的 B.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剂机制所坚持的 C.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 D.内环境稳态不能坚持,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逼 2、下列植物中属于C4植物的是() ①水稻②小麦③玉米④大豆⑤高粱⑥马铃薯⑦甘蔗⑧菠菜 A、③⑤⑦ B、①②⑧ C、①③⑤ D、②④⑦ 3、下列有关C4和C3植物的描述,错误的是 A.C3植物维管束鞘细胞中含有叶绿体 B.C4植物维管束鞘细胞中含有叶绿体 C.C3植物叶肉细胞中含有叶绿体 D.C4植物叶肉细胞中含有叶绿体 4、下列哪种物质的形成与内质网及上面的核糖体、高尔基体和线粒体都有关( ) A、血红蛋白 B、呼吸氧化酶 C、胃蛋白酶原 D、性激素 5、下列结构中不可能与内质网直截了当相连的是() A、线粒体 B、核糖体 C、高尔基体 D、核膜 6、人体代谢终产物中的水的排出途径是() ①皮肤②肺③直肠④肾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用动物细胞工程技术猎取单克隆抗体,下列实验步骤中错误的是 A.将抗原注入小鼠体内,获得能产生抗体的B淋巴细胞 B.用纤维素酶处理B淋巴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 C.用聚乙二醇作诱导剂,促使能产生抗体的B淋巴细胞与小鼠骨髓细胞融合D.选择杂交瘤细胞,并从中选出能产生所需抗体的细胞群,培养后提取单克隆抗体 8、完成与内环境之间的信息传递的膜是() A、细胞膜 B、核膜 C、高尔基体膜 D、内质网膜 9、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一类疾病是 A. 病原体感染机体而引发的疾病,有传染性 B. 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发的疾病、无传染性

高中生物选修一重要的知识总结

高中生物选修一重要的知识总结高中生物选修一重要的知识总结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纤维素,一种由葡萄糖首尾相连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是地球上含量最丰富的多糖类物质。 纤维素与纤维素酶: (1)棉花是自然界中纤维素含量最高的天然产物,木材、作物秸秆等也富含纤维素。 (2)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前两种酶使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第三种酶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纤维素最终被水解成葡萄糖,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营养。 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 (1)筛选方法:刚果红染色法。能够通过颜色反应直接对微生物进行筛选。 (2)刚果红染色法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原理: 刚果红是一种染料,它可以与像纤维素这样的多糖物质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和水解后的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当我们在含有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时,刚果红能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 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刚果红-纤维素的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实验流程:

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此步是否需要,应根据样品中目的菌株数量的多少来确定)→梯度稀释→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挑选产生透明圈的菌落 (1)土壤采集选择富含纤维素的环境。 (2)刚果红染色法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步骤倒平板操作、制备菌悬液、涂布平板 (3)刚果红染色法种类 一种是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另一种是在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 课题延伸: 对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进行了初步的筛选后,只是分离纯化的第一步,为确定得到的是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要进行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实验,纤维素酶的发酵方法有液体发酵和固体发酵两种。纤维素酶的测定方法,一般是对纤维素酶分解滤纸等纤维素后所产生的葡萄糖进行定量的测定。 菊花的组织培养 细胞分化:在生物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出现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离体的植物组织或细胞,在培养了一段时间以后,会通过细胞分裂,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的细胞排列疏松而无规则,是一种高度液泡化的呈无定形状态的薄壁细胞。 由高度分化的植物组织或细胞产生愈伤组织的过程,称为植物细胞的`脱分化,或者叫做去分化。脱分化产生的愈伤组织继续进行培养,又可以重新分化成根或芽等器官,这个过程叫做再分化。再分化形成的试管苗,移栽到地里,可以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 植物细胞工程:具有某种生物全套遗传信息的任何一个活细胞,都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能力,即每个生物细胞都具有全能性。但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知识点总结(详细)

选修3 基因工程的概念 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格的设计,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又叫做DNA 重组技术。 操作水平:DNA分子水平 原理:基因重组 优点:1.突破物种界限 2.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特性 (一)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 1.“分子手术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 (1)来源: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 (2)功能:能够识别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的切点切割,因此具有专一性。 (3)作用的化学键:切割磷酸二酯键 (4)结果:经限制酶切割产生的DNA片段末端通常有两种形式:黏性末端和平末端。 2.“分子缝合针”——DNA连接酶 (1)作用:将两个具有相同粘性末端的DNA片段连接起来,形成重组DNA (2)连接的化学键:磷酸二酯键 (3)与DNA聚合酶作用的异同: DNA聚合酶只能将单个核苷酸加到已有的核苷酸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 (1)载体具备的条件:①能在受体细胞中复制并稳定保存。 ②具有一至多个限制酶切点,供外源DNA片段插入。 ③具有标记基因,供重组DNA的鉴定和选择。 (2)最常用的载体是质粒,它是一种环状DNA分子。 (3)其它载体:噬菌体、动植物病毒 (二)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第一步:目的基因的获取 1.从基因文库中获取(不知道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的情况下采用) 2.人工合成。常用方法有:(1)反转录法(已经获得mRNA的情况下采用) (2)化学合成法(知道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基因比较小的情况下采用) 3.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知道目的基因两端的核苷酸序列、基因比较大的情况下采用) (1)PCR的含义: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片段的核酸合成技术。 (2)目的:获取大量的目的基因 (3)原理:DNA双链复制 (4)过程:第一步:变性,加热至90~95℃DNA解链为单链;(高温解旋) 第二步:复性,冷却到55~60℃,引物与两条单链DNA结合; 第三步:延伸,加热至70~75℃,热稳定DNA聚合酶从引物起始进行互补链的合成。 (5)特点:指数(2n)形式扩增 第二步: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核心) 1.目的: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至下一代,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

最新高中生物选修三教学计划

2016-2017学年度高二生物选修三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生物虽然是理科学生的必考科目,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在学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对本学科学习态度不端正,基础知识掌握不够、不牢,在新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涉及到以往的知识内容,经常出现漠然的状态;不过,由于已经是高二下学期,虽然在时间和精力的分配上最少,但多数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有所增强;在课堂上能与老师互动,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主要是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本模块的内容包括基因工程、克隆技术、胚胎工程、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生态工程五部分。本模块以专题的形式着重介绍现代生物科学和技术中一些重要领域的研究热点、发展趋势与应用前景,以开拓学生视野,增强科技意识,激发学生探索生命奥秘和热爱生物科学的情感,为进一步学习现代生物学奠定基础。由于本模块所涉及的领域属于高科技的内容,技术复杂且进展迅速,学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有深入的理解,因此在介绍各种生物技术时,更侧重技术的生物学原理。关于各工程的具体操作技术则从简,不做重点,只让学生作一般性了解。 教学内容的设计思路和呈现方式: 1.设计思路 教学内容的设计思路的惟一依据是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本模块的具体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其中有若干重要方面是必须遵循的。它们是:以学习专题方式来呈现。即基因工程、克隆技术(本教材改为细胞工程,内容标准不变)、胚胎工程、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生态工程。尽管前四个专题存在互相联系与渗透的关系,但仍各自作为独立的专题来学习。具体内容标准规定的学习目标(用行为动词表述)应予遵循。五个专题合起来,具体内容标准为17项。即在知识性目标上以了解水平为主;在情感性目标上以经历(感受)水平为主;技能性目标体现在活动建议中,主要是参观、调查、资料收集、交流讨论、专题综述等。所以这样规定,是因为内容均属现代生物科技的前沿,已经很深了,宜实事求是、量力而行。活动建议部分,只能加强,不应削弱。因此,教学内容的设计思路,是在贯彻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上述三方面的原则要求下,突出以下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知识点汇总

生物选修1知识点总结 专题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课题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补充知识】发酵 1.概念:利用微生物或其他生物的细胞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繁殖或积累其代谢产物的过程。 2.类型: (1)根据是否需要氧气分为:需氧发酵和厌氧发酵。 (2)根据产生的产物可分为:酒精发酵、乳酸发酵、醋酸发酵等。 一.基础知识 (一)果酒制作的原理 1.菌种是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新陈代谢类型异养兼性厌氧型,有氧时,进行有氧呼吸, 大量繁殖,反应式为:C 6H 12O 6+6H 2O+6O 2 →6CO 2+12H 2O+能量;无氧时, 能进行酒精发酵,反应式为:C 6H 12O 6→2C 2H 5OH+2CO 2+能量。 酶 酶

2.酵母菌繁殖的最适温度20℃左右,酒精发酵一般控制在18~25℃。 3.自然发酵过程中,起作用的主要是附着于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也可以在 果汁中加入人工培养的酵母菌。(二)果醋制作的原理 1.菌种是醋酸菌,属于原核生物,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只有在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命活动。变酸的酒表面观察到的菌膜就是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形成的。 2.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 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反应简式为C 2H 5OH+O 2→CH 3COOH+H 2O 。 3.醋酸菌的最适合生长温度为30~35℃。 4.菌种来源:到生产食醋的工厂或菌种保藏中心购买,或从食醋中分离醋酸菌。二.实验设计 1.流程图 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醋酸发酵 ↓↓ 果酒 果醋 2.制作实例 (1)实验材料葡萄、榨汁机、纱布、醋酸菌(或醋曲)、发酵瓶(如右图)、气泵、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等。 (2)实验步骤 酶

高中生物选修一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中生物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知识点总结专题一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课题一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1、发酵:通过微生物技术的培养来生产大量代谢产物的过程。 2、有氧发酵:醋酸发酵谷氨酸发酵·无氧发酵:酒精发酵乳酸发酵 3 4、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 C6H12O6+6O2→6CO2+6H2O 5、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酒精发酵。 C6H12O6→2C2H5OH+2CO2 6、20℃左右最适宜酵母菌繁殖 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 7、在葡萄酒自然发酵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附着在葡萄皮表面的野生型酵母菌. 在发酵过程中,随着酒精浓度的提高,红葡萄皮的色素也进入发酵液,使葡萄酒呈现深红色. 在缺氧呈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都因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到制约。 8

9、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2C2H5OH+4O2→CH3COOH+6H2O 10、控制发酵条件的作用 ①醋酸菌对氧气的含量特别敏感,当进行深层发酵时,即使只是短时间中断通入氧气,也会引起醋酸菌死亡。 ②醋酸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控制好发酵温度,使发酵时间缩短,又减少杂菌污染的机会。 ③有两条途径生成醋酸:直接氧化和以酒精为底物的氧化。 11、实验流程: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果酒(→醋酸发酵→果醋) 12、酒精检验: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以用重铬酸钾来检验。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先在试管中加入发酵液2mL,再滴入物质的量浓度为3mol/L的H2SO43滴,振荡混匀,最后滴加常温下饱和的重铬酸钾溶液3滴,振荡试管,观察颜色 13、充气口是在醋酸发酵时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用的;排气口是在酒精发酵时用来排出二氧化碳的;出料口是用来取样的。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相连接,其目的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开口向下的目的是有利于二氧化碳的排出。使用该装置制酒时,应该关闭充气口;制醋时,应该充气口连接气泵,输入氧气.

高中生物选修一知识点总结全

上海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概念辨析 1.原核细胞都有细胞壁吗? 原核细胞中支原体是最小最简单的细胞,无细胞壁。 2.真核生物一定有细胞核、染色体吗?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高等植物成熟筛管细胞等没有细胞核,也无染色体。 3.“霉菌”一定是真核生物吗? 链霉菌是一种放线菌,属于原核生物。 4.糖类的元素组成主要是C、H、O? 糖类元素组成只有C、H、O。 5.真核生物都有线粒体吗? 蛔虫没有线粒体只进行无氧呼吸。 6.只有有线粒体才能进行有氧呼吸吗? 需氧型的细菌等也能进行有氧呼吸,发生在细胞膜内表面上。 7.只有有叶绿体才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吗? 蓝藻等含有光合色素也能进行光合作用。 8.绿色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吗? 植物的根尖细胞等就没有叶绿体。 9.细胞液是细胞内液吗? 细胞液是指液泡内的液体,细胞内液是细胞内的液体,包括细胞质基质、细胞器及细胞核中的液体。 10.原生质层和原生质一样吗? 原生质层是指具有大液泡的植物细胞的细胞膜、液泡膜以及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不包括细胞核与细胞液。原生质是指细胞内的全部生命物质,包括膜、质、核。 11.生物膜是指生物体内所有膜结构吗? 生物膜是指细胞内的所有膜结构,巩膜、虹膜等生物体内的膜就不是生物膜。 12.主动运输一定是逆浓度梯度吗? 逆浓度梯度的运输方式一定是主动运输,但有时候也表现为顺浓度梯度,比如刚吃完饭后肠道内葡萄糖的吸收。 13.ATP是生物体所有生命活动的直接能量来源吗? 细胞中绝大多数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都是由ATP直接提供的,体内有些合成反应,不一定都直接利用ATP功能,还可以利用其他三磷酸核苷。 14.呼吸作用是呼吸吗? 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的有机物经一系列氧化分解,最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其他产物,并释放出能量合成ATP的过程。呼吸是指生物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包括肺的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15.丙酮酸和丙酮是一回事吗? 丙酮酸(C3H4O3)是细胞呼吸第一阶段的产物,丙酮(C3H6O)常作为一种有机溶剂用于有机物的提取。 16.高等植物无氧呼吸产物一定是酒精和CO2吗? 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玉米的胚等无氧呼吸产物是乳酸。 17.酵母菌只进行出芽生殖吗? 酵母菌在营养充足时进行出芽生殖,营养贫乏时进行有性生殖。 18.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都生成了ATP了吗? 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了,只有一少部分转移到ATP中去了。 19.光合作用过程只消耗水吗?

最新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册)课时配套练习全集

【推荐】2020年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册) 课时练习汇总 课时达标训练(二)细胞中的元素和无机化合物 (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关于组成生物体化学元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Ca、Mg属于大量元素,Fe、Zn属于微量元素 B.生物体内的任何一种元素都可以在无机自然界中找到 C.不同生物组成元素的种类差别很大,而含量基本相同 D.O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2.(2015·延边汪清中学高一期中)当生物体新陈代谢旺盛、生长迅速时,生物体内() A.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与此无关 B.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会降低 C.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会升高 D.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不变 3.世界卫生组织已将骨质疏松症确定为是继心血管疾病之后的第二个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其致病原因主要是钙流失和钙吸收能力下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无机盐离子对于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B.生物体内的无机盐离子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 C.生物体内的钙都以碳酸钙的形式存在 D.血液中的钙含量过低会导致肌肉抽搐 4.(上海高考改编)生长在含盐量高、干旱土壤中的盐生植物,通过在细胞中贮存大量的Na+而促进细胞吸收水分,该现象说明细胞中Na+参与() A.调节渗透压B.组成体内化合物 C.维持正常pH D.提供能量 5.下列关于细胞中含水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环境中不同种生物细胞中含水量一般相等 B.同一生物体中,不同组织细胞中含水量基本相同 C.萌发的种子中的含水量高于休眠种子中的含水量 D.同一生物体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期含水量基本无差异 6.结合下列曲线,判断有关无机物在生物体内含量的说法,错误的是() A.曲线①可表示人一生中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随年龄的变化 B.曲线②可以表示细胞呼吸速率随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的变化 C.曲线③可以表示一粒新鲜的玉米种子在烘箱中被烘干的过程中,其内无机盐的相对含量变化 D.曲线①可以表示人从幼年到成年体内水含量的变化 7.2014年3月22日是第22个“世界水日”,宣传的主题是“水与能源”。水污染、水资源短缺导致的水危机日趋严重,研究表明,80%的疾病是由水污染引起的。下列有关生物体内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水在病变细胞中以结合水和自由水的形式存在 B.生物体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水的含量不同

(完整版)高中生物选修三教材原文考点

一、1 1、由于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因此又叫DNA重组技术,即指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格的设计,并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等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从而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人物产品。 2、限制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分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 3、两类DNA连接酶:大肠杆菌→E.coliDNA 连接酶→互补黏性末端 T4唑菌体→T4DNA连接酶→两者皆可,平末端效率较低。 4、质粒作为载体将基因送入细胞中,质粒是一种裸露的、结构简单,独立于细菌非核DNA之外并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很小的双链环状DNA分子。质粒DNA分子上有一个至多个限制酶切割位点供外浮DNA片段(基因)插入其中。质粒进入受体细胞后自我复制或整合到染色体DNA随其同步复制。 5.基因工程中使用的载体除质粒外,还有λ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等。 —、2 1、基因工程主要有四个步骤: 目的基因的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2、PCR是多聚酶链式反应的缩写,PCR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片段的核酸合成技术,PCR是利用DNA双链复制的原理,将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不断地加以复制促其数量指数方式增加。 3、基因表达载体: 目的基因 启动子:位于基因的首端,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 终止子:位于基因的尾端,也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段片段 标记基因:是为了鉴别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 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转化),并且可以遗传给下一代,同时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转化)。 4、 (1)导入目的基因(植物):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花粉管通道法(中国独创) (2)导入目的基因(动物or受精卵)操作顺序:表达载体提纯.(DNA浓度1~3μg/mL)----→取卵受精----→显微注射仪显微注射(目的基因)----→胚胎早期培养----→移植 (2)导入目的基因(微生物) 原核生物优点:繁殖快、多为单细胞、遗传物质相对较少 大肠杆菌转化方法:Ca2+ 处理细胞----→使细胞处于能吸收周围环境中DNA分子的生理状态(感受真细胞) ----→重组表述载体DNA分子溶于缓冲液中与感受态细胞混合----→一定温度下促进感受态细胞吸收DNA分子。 5、 (1)检验目的基因插入 DNA分子杂交技术:提取转基因生物基因组DNA----→在含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上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以此为探针与基因组DNA杂交----→显系杂交带证明目的基因 (2)检验MRNA转录:用标记的目的基因作探针和MRNA杂交 (3)检验蛋白质翻译:抗原—抗体杂交 (4)个体生物学水平鉴定:抗虫抗病接种试验

高中生物选修全一册光合作用

第一节光合作用 教学目的 1.光能在叶绿体中如何转换成电能,电能如何转换成NADPH和ATP中的活跃化学能,以及NADPH和ATP中的活跃化学能如何转换成储存在糖类等有机物中的稳定化学能(A:知道)。 2.C3植物与C4植物在叶片结构上的区别和C4植物光合作用作用的特点(B:识记),C4植物固定CO2能力明显增高的原因(A:知道)。 3.光合作用效率的的概念以及提高农作物光合作用效率的主要措施和原理(A:知道)。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光能在叶绿体中如何转换成储存在糖类等有机物中的稳定化学能。 (2)提高农作物光合作用效率的主要措施和原理。 2.教学难点 (1)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 (2)C4植物光合作用的特点。 教学过程 【板书】 光能转换成电能 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电能转换成活跃化学能 活跃化学能转换成稳定化学能 C3植物与C4植物的概念 光合作用C3植物与C4植物C3植物与C4植物在叶片结构的特点 C3途径与C4途径(选学) 光照强弱的控制 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二氧化碳的控制 必需矿质元素的供应 【注解】 一、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

(一)光能转换成电能(叶绿体类囊体膜上) 1. 吸收光能的色素:大多数叶绿素a ,全部的叶绿素b 和类胡萝卜素(吸收、传递光能) 2. 吸收的光能传递给: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 3. 转换光能的色素是: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 (二)电能转换成活跃化学能(叶绿体类囊体膜上) 1. NADP ++H ++2e ?→?酶 NADPH 2. ADP+Pi+能量(电能)?→?酶 ATP (三)活跃化学能转换成稳定化学能(叶绿体基质中) 激发态:高能,易失电子 叶绿体a 的状态 (失电子态):不稳定,强氧化剂 稳态:低能,从水中夺取电子后恢复稳定 二、C3植物和C4植物 (根据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暗反应的不同,把绿色植物分为C3植物和C4植物,两者的光反应过程完全相同,进行的场所也相同。) 植物类型 C3植物 C4植物 举例 典型的温带植物:如水稻、小麦、大麦、大豆、烟草、马铃薯等 典型的热带或亚热带植物: 如玉米、高梁、甘蔗、苋菜等 叶片的解剖 结构 维管束鞘及周围无“花环型”的解剖结构 维管束鞘及周围有“花环型”的解剖结构 叶绿体类型 只有一种类型:位于叶肉细胞中(有基粒) 有两种类型:叶肉细胞的叶绿体(有基粒);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无基粒) CO 2的固定 途径 C3循环途径 C3和C4两个循环途径,它们在空间和时间上是分开的 CO 2的最初一种五碳糖(C5);C3 最初受体:一种三碳酸(PEP ),后继受体:C5;

高中生物选修1(人教版)教材中全部问题的答案

专题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课题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一、课题目标 说明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原理,设计制作果酒和果醋的装置,完成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二、课题重点与难点 课题重点:说明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设计制作装置,制作出果酒和果醋。 课题难点:制作过程中发酵条件的控制。 三、基础知识分析 (一)果酒制作的原理知识要点:1. 酵母菌的兼性厌氧生活方式;2.发酵需要的适宜条件;3.传统发酵技术所使用的酵母菌的来源。 (二)果醋制作的原理 知识要点:1.酒变醋的原理;2.控制发酵条件的作用;3.制醋所利用的醋酸菌的来源。 四、实验案例制作葡萄酒和葡萄醋 建议将实验安排在秋季的9月或10月进行。在这段时间内进行实验,有如下优点:(1)正值收获季节,葡萄的价格便宜,品种多样;(2)此时葡萄上的酵母菌数量多且生活力强,发酵酿酒的效果好;(3)温度适宜,发酵现象非常明显。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对发酵瓶、纱布、榨汁机、盛葡萄汁的器皿等实验用具进行清洗并消毒。先用温水反复冲洗几次,再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擦拭消毒,晾干待用。2. 取葡萄500 g,去除枝梗和腐烂的子粒。 3. 用清水冲洗葡萄1~2遍除去污物,注意不要反复多次冲洗。 4. 用榨汁机榨取葡萄汁后,将其装入发酵瓶中(装置参见教材图1-4b),或将葡萄打成浆后,用洁净的纱布过滤至发酵瓶中,盖好瓶盖。如果没有合适的发酵装置,可以用500 mL的塑料瓶替代,但注入的果汁量不要超过塑料瓶总体积的2/3。 5. 将发酵瓶置于适宜的温度下发酵。 6. 由于发酵旺盛期CO2的产量非常大,因此需要及时排气,防止发酵瓶爆裂。如果使用简易的发酵装置,如瓶子(最好选用塑料瓶),每天要拧松瓶盖2~4次,进行排气。 7. 10 d以后,可以开始进行取样检验工作。例如,可以检验酒味、酒精的含量、进行酵母菌的镜检等工作。 8. 当果酒制成以后,可以在发酵液中加入醋酸菌或醋曲,然后将装置转移至30~35 ℃的条件下发酵,适时向发酵液中充气。如果找不到醋酸菌菌种或醋曲,可尝试自然接种,但效果不是很好。如果没有充气装置,可以将瓶盖打开,在瓶口盖上纱布,以减少空气中尘土等的污染。 五、课题成果评价 (一)果酒的制作是否成功 发酵后取样,通过嗅味和品尝进行初步鉴定。此外,还可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并用重铬酸钾检验酒精的存在。如果实验结果不理想,请学生分析失败原因,然后重新制作。 (二)果醋的制作是否成功 首先通过观察菌膜的形成、嗅味和品尝进行初步鉴定,再通过检测和比较醋酸发酵前后的pH作进一步的鉴定。此外,还可以通过在显微镜下观察发酵液中是否有醋酸菌,并统计其数量作进一步鉴定。 六、答案和提示:(一)旁栏思考题 1.你认为应该先冲洗葡萄还是先除去枝梗?为什么?答:应该先冲洗,然后再除去枝梗,以避免除去枝梗时引起葡萄破损,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

高中生物教材选修一必背

高中生物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 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课题一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1、果酒菌种:附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真菌,兼性厌氧,主要出芽生殖还有孢子生殖) 2、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 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酒精发酵。 3、制酒条件:温度(18~25℃),发酵液缺氧 呈酸性(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而其他微生物无法适应这一环境)。 4、葡萄酒呈现深红色的原因:红葡萄皮的色素进入发酵液。 5、果醋菌种:醋酸菌(原核生物),代谢类型异养需氧型。 6、有两条途径生成醋酸: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C 2H 5OH +O 2→CH 3COOH +H 2O 7、制醋条件:①深层发酵时,短时间不通氧,醋酸菌死亡。②温度:30~35℃。 8、流程: 9、装置:充气口制酒时关闭;制醋时,连续输入氧气。 排气口长而弯曲的胶管目的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开口 向下的目的是排出酒精发酵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出料口是用来 取样检测。 葡萄汁只装2/3,留1/3空间的目的是让酵母菌先有氧呼 吸进行繁殖。 10、若用瓶子做装置:制酒时,要每天拧松瓶盖2~4次,目的是排二氧化碳;制醋时,将瓶口打开,盖上纱布。 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醋酸发酵 果酒 果醋

11、所有用具清洗后晾干或清洗后用70%的酒精消毒。 先冲洗葡萄再除去枝梗,以避免除去枝梗时引起葡萄破损,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 12、酒精检验:酸性(3mol/L的H2SO4)重铬酸钾→灰绿色。醋酸检验:嗅味和品尝(比较pH) 13、从哪些方面防止发酵液被污染? 榨汁机要清洗干净,并晾干。发酵瓶要清洗干净,用体积分数70%的酒精消毒,或用洗洁精洗涤。装入葡萄汁后,封闭充气口。 课题二腐乳的制作 1、菌种:多种微生物如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主要是毛霉(真菌,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孢子生殖。)传统制作毛霉来自空气;现代生产将优质毛霉菌种直接接种在豆腐上。 2、原理: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3、实验流程: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加盐之前为前期发酵,目的是创造条件让毛霉生长,使毛霉形成菌膜包住豆腐使腐乳成型。后期发酵主要是酶与微生物协同作用,生成腐乳的香气。) 4、所用豆腐的含水量为70%左右,水分过多则腐乳不易成形。豆腐生长的白毛是毛霉的白色菌丝。 5、温度:15~18℃。 6、加盐:逐层加盐,随着层数的加高而增加盐量,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控制盐的用量(豆腐:盐=5:1):盐的浓度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可能导致豆腐腐败变质;盐的浓度过高会影响腐乳的口味。 食盐的作用:1.抑制微生物生长,避免腐败变质2.析出水分,是豆腐变硬 3.调味 7、卤汤:由酒及各种香辛料配制而成的。 8、卤汤中酒的含量:12%左右。作用:1.防止杂菌污染 2.赋予腐乳风味3.酒精含量过高,对蛋白酶的抑制作用也越大,使腐乳成熟期延长;酒精含量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生长,导致豆腐腐败。 9、香辛料的作用:1.调味 2.杀菌 10、防止杂菌污染的措施:①玻璃瓶,洗净后用沸水消毒。②加卤汤后,用胶条将瓶口密封。③封瓶时,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 11、影响腐乳风味的因素:盐、酒、香辛料、豆腐含水量。 12、腐乳外部致密的“皮”是前期发酵时在豆腐表面上生长的毛霉菌丝,它能形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