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保证的一些体会

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保证的一些体会

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保证的一些体会
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保证的一些体会

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保证的一些体会

【摘要】随着医学检验技术的进步,大量先进仪器和技术的应用,临床实验在临床医学中的作用就显得日益重要,而这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要对临床检验分析前的质量进行有效的保证,电脑化、快速化、微量化、自动化、标准化的临床检验给临床提供了精确的结果,但是不管工作中哪一环节稍有疏漏都有可能带来很大的误差,而造成严重后果,特别是检验分析前的质量保证。本文首先分析了临床检验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其次,就如何有效加强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保证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关键词】临床检验;质量保证;检验分析

1 前言

随着医学检验技术的进步,大量先进仪器和技术的应用,临床实验在临床医学中的作用就显得日益重要,能够给患者带来极为科学、重要、有益的医疗信息,也便于评估、预防、治疗、诊断患者的健康状况。与此同时,临床检验报告单代表着医疗正式的医疗文书,具有一定的法律依据,需要认真对待,不得马虎。所以,务必要使得临床检验结果保持准确性。而这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要对临床检验分析前的质量进行有效的保证,电脑化、快速化、微量化、自动化、标准化的临床检验给临床提供了精确的结果,但是不管工作中哪一环节稍有疏漏都有可能带来很大的误差,而造成严重后果,特别是检验分析前的质量保证。下面笔者就从事临床检验工作30年来的一些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血常规的临床检验分析

血常规的临床检验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方法选取在本院进行血常规临床检验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120例,评价分析120例患者血常规检验结果,并对影响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结果标本采集、仪器、生理因素以及人为是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主要因素。结论血常规检查结果对于患者疾病诊断以及治疗相当重要,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应严格控制具体的检测过程,保证采集标本质量,严格控制采集剂量、采血时间,减少不必要的人为因素而导致的误差。 【关键词】血常规;检验;方法;末梢采血;静脉采血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分析研究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20例患者,男60例,女60例,年龄20~80岁,平均年龄(50±5.3)岁。 1.2检验仪器 血常规三分类分析仪,与之配套的稀释液,溶血剂,全血质控物,一次性20μl采血吸管,血细胞分析专用的真空采血管。 1.3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例行血常规检验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分析检验结果,并概括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 1.4检验方法 待受检者休息15min后,取肘部2ml静脉血存储于采血吸管中,颠倒几次均匀混合后,留作备用;采集末梢血时,应采用针刺左手无名指深约2~3mm,将20μl全血与0.5ml稀释液进行均匀混合,之后对吸管进行反复冲洗,均匀混合,分别采用血液分析仪的WD和PD膜进行分析,末梢血需放置3min后才可进行检测,所有的标本必须在2h内完成检测。 1.5检测标准 检测时,必须保证保仪器处于正常运转状态下,室内质控参数应控制在允许范围内,检测标准,以白细胞、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为标准。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实施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对比两种采血方法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梢血指标中的RBC、HCT、PLT、MCHC等与静脉血检测结果,组间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MCV值明显高于静脉血检测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经血常规临床检查,为之后的临床疾病诊断以及治疗提供可参考的科学依据。分析影响血常规检查结果的影响因素,分别为采集因素、仪器因素、生理因素以及人为因素等。比较静脉血以及末梢血检测结果,具体见表1。 表1比较末梢血以及静脉血检测结果 三、讨论 临床中血常规检验就是对血液中WBC、RBC及PCT等系统的量和质进行检测与分析。三

检验科分析前质量控制

检验科分析前质量控制 -陆晓柒 1、申请项目的选择。医生对申请检验项目的选择与结果的阳性预测 值与诊断特异性有关,合理的项目选择是现代循怔医学的要求,由 于临床医生对检验项目的选择习惯不同,不同病人要求检验的项目 不同,因此应在规范的基础上又有选择的灵活性。我们在设计申请 单时根据不同诊断价值进行分类,分成不同的诊断系列又进行高、中、低不同项目的组合,医生在选择项目时既直观又灵活。 2、患者的知情同意。各种检查的目的、标本的采集方法、可能的误差、收费等信息是患者应该知道的权利,有些项目涉及患者个人隐私,有些项目需要签署知情同意书,甚至医疗合同。医护人员往往 由于各种因素对此不够重视,有时甚至导致医患纠纷。对于住院患 者我们采用书面表格形式供患者了解并签字确认;门诊患者在申请 单上注明免责声明,采血窗口张贴收费标准、注意事项、有疑问时 当天提出免费复查及免责声明;某些检验项目在报告单上注明阳性 或阴性结果的临床意义、提示的价值,以免医生或患者做出错误的 判断。 3、标本采集前患者的准备。是实验室前质控的重要环节,包括生活 习惯与条件如饮食、饮酒、饮料、用药、劳动与运动、工作条件、 精神情绪、抽血时间、生理病理状况等。有资料显示一顿标准餐后 对生化指标造成的影响为5%-50%;大量饮酒后GGT升高一倍以上,TCHO、TG升高40%;长期坚持锻炼者血清中CK、AST、LDH升高;大 部分生化项目的日间变化在5%-10%,ALT在一天的生理变化达5%-30%,酸性磷酸酶日间变异达50%-100%。许多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因素患者不知道,甚至临床医生也不了解,因此抽血前的告知非常 重要。对此我们印制了包含标本采集前患者注意事项的宣传单,对 于住院患者作为住院须知发给患者,门诊病人在导医台,采血窗口,体液室窗口等张贴和发放,在检验申请单上标示注明,采血后再发 给一份。另外标本采集的时间相对固定,住院患者早晨7-8点,门 诊患者7-9点,尽量减少生理时差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4、标本采集时的姿势。人体在不同的姿势时水,电解质在血管和组 织的分布不同,对血液中的成分影响很大,如直立位时,水,电解 质从血管渗入组织,血液浓缩,血清蛋白,酶,血细胞压积,激素 等平均升高5%-8%,从直立位转入坐位需要15分钟的平衡。当 人体位置从坐位转入仰卧位,水,电解质重回血管,血液稀释,血

分析前、中、后的质量保证

第一节分析前的质量的保证 分析前的质量保证包括临床医师正确选择检验项目、病人准备、标本采集及标本运送等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处理不好,均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一)临床医师正确选择检验项目 目前检验项目繁多,每一种试验都有其不同的临床意义,因此根据病有情需要正确选择检验项目是保证质量的第一步。要根据发病的时间和检验项目的敏感度、特异性来选择有关项目。除闰理原因以外,每种检验项目还受到生理因素以及该试验方法学的影响。因此要求临床医师对待遴选试验应有充分的了角,才能针对病人具体情况先择必须要的检验项目,使病人付出最低的费用,甩获得的每个结果都能在临床的诊断和治疗中以挥作用。 (二)病人准备 为了使检验结果有将近地用于临床,医务人员包括实验室工作人员应了解在标本收集前影响结果的非病理性因素。例如是否需要空腹采集标本,标本采集时间以及病人用药对检验结果有无影响等,提出要求病人予以配合和服从的内容,采取切实措施,保证采集的标本符合疾病的实际情况。 1.饮食对标本采集的影响:多数试验尤其血液化学测定,采血前应禁食12小时,因脂肪食物被吸收后可能形成脂血而造成光学干扰;同时食物成分也可改变血液成分,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例如高脂饮食后甘油三脂比空腹结果约高数倍。高糖馀食后血糖会升高,3小时后才能回复到病人原来空腹血糖水平。有报告对同一群体给标准餐,餐前餐后进行比较,观察到餐后血中葡萄糖、钙、磷、胆红素、尿酸和白蛋白含量的增加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活性也有增加。饮酒可使乳酸及尿酸升高。血脂检查、粪便隐血检查还需要患者素食三天后才采取标本。有些检测项目如全血细胞检查等不需要空腹采集标本。另外如让患者空腹时间过长超过16小时,也全使血清白蛋白、补体C3、转铁蛋白、葡萄糖含量下降,而血清胆红素因清除率减少而升高。 2.标本采集时间的影响血中不少物质有每日、每月的周期变化、因此应该知道标本采集时间。才能对每次结果进行比较,最好在同一时间采集标本,以减少由于不同时间采集标本所造成结果的波动。现已知有些检验结果出现昼夜周期性变化,如白细胞计数早晨较低而下午较高;ACTH胶皮质醇的分泌高峰在早晨,以后逐渐下降;入睡后生长激素短时间内达到高峰而此时皮质醇浓度最低;血清铁和胆红素在清晨最高;血钙中午最低,月周期变化以性激素最为明显。其它还有血胆固醇在经前最高,排卵期最低;血液纤维蛋白原经前升高;血清蛋白在排卵期降低。采集血标本做细菌培养时应在使用抗生素之前采血等。 3.体力活动对结果影响运动会引起血液成分的改变。轻度活动可引起民血糖升高,继之皮质醇及胰岛素上升,与肌肉有并的酶台CK、LD、AST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以CK最为明显。激烈运动或长时间持续运动后可使血中白细胞、尿素、肌酐及乳酯增高,碳酸氯根减少。因此必须嘱咐患者在安静状态或正常活动下收集标本。 4.药物的影响:药物对血、尿等成分的影响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一些药物可使体内某物质发生变化,例如ACTH、胆盐、氯丙嗪可使胆固醇浓度升高;肝素及甲状腺素使血中胆

临床检验方法学评价

临床检验方法学评价 目前,临床实验室中所使用的检验方法,多为常规分析方法,一般使用商品试剂,基本上可以满足临床检验的要求。由于作为常规分析方法的商品试剂种类繁多,其检验结果的质量也不相同,因此,临床实验室在建立新的检验方法时,应对该方法的基本性能进行评价,以掌握方法的特征,判断其能否满足使用要求。在选择方法并对其进行评价时,可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检验结果的可溯源性 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是临床医生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在临床实验室中如何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是每个检验人员必须关心的问题。通常,在检验过程中使用可溯源性校准品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前提,而参加室间质评价活动,可以发现实验室结果准确性的偏倚。 检验方法学分类包括:决定性方法(definitive method ):经详尽研究尚未发现不准确度或不确定性原因的方法;参考方法(reference method ):经详尽研究证实其不准确度与不精密度可以忽略的方法;常规方法(routine method ):可满足临床或其他目的需要的日常使用的方法。 标准物质又称参考物质(reference material ),是一类充分均匀,并具有一个(或多个)确定的特性值的材料或物质,用以校准仪器设备、

评价测量方法,或给其它物质赋值。标准物质的定值结果一般表示为:标准值±总不确定度。“标准物质证书“是介绍标准物质的技术文件,是研制单位向用户提出的质量保证书和使用说明。附有证书的标准物质称为有证标准物质(certified reference material, CRM ),其特性值由建立了溯源性的程序确定,使可溯源至准确复现的表示该特性值的计量单位,且每个标准值都附有给定置信水平的不确定度。 一级标准物质(primary reference material ):稳定、均一,采用高度准确、可靠的若干方法定值,可用于校准决定性方法及为二级标准物质定值。在我国,一级标准物质是测量准确度达到国内最高水平的有证标准物质,由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颁布并授权生产。如:人血清无机成分分析标准物质(GBW09135 )和血清胆固醇标准物质(GBW 09138 )。 二级标准物质(secondary reference material ):用一级标准物质校准,参考方法定值。如:红细胞微粒标准物质—GBW (E )090001 、胆红素标准物质—GBW ( E )090002 、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溶液标准物质—GBW (E )090004 和纯化血红蛋白标准物质—GBW (E )090011 。 校准物(calipator ):用二级标准物质校准,常规方法定值。用于对常规方法和仪器的校准。 质控物(control material ):具有与检测过程相适应的特性,其成份与检测样本的基质相同或相似。应使用充分均一和稳定的质控物,其瓶间变异必须小于监测系统预期的变异,其常规检测应有助于确

检验分析前质量保证

业务学习资料 患者准备、原始样本采集与运送 患者准备、原始样本采集、运送属于检验分析前阶段中的几个环节,分析前阶段又称检验前过程(pre-examinationprocess),分析前阶段按时间顺序该阶段始于来自临床医师的申请,包括检验要求、患者准备、原始样本采集、运送到实验室并在实验室内部的传递,至检验分析过程开始时结束。 保证检验项目申请的科学、合理性;根据临床医师的检验要求,患者的病情正确准备;原始样本的正确采集及运送是分析前阶段质量保证的主要内容。 这一阶段质量保证的目的:在于保证所提供的检验信息对临床医师用于患者诊断、治疗时的有效性、可靠性。也就是说这一阶段质量保证工作是为保证检验结果能真实、客观地反映患者当前病情或健康状态所应采取的必要保证措施。 举一个例子:如一个溶血的血清标本,即使用最好的方法、技术最熟练的人员去检测,其钾的测定值一定是增高的。对该标本来说,此结果是准确的,因它反映了血清中钾的真实含量,但对患者来说,此信息是无效的,因为此结果并不反映患者当前病情变化,因为血钾增高是由溶血引起,而不是病情变化引起的。所以分析前阶段质量保证是临床实验室质量认证体系中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之一,是保证检验信息正确、有效的先决条件,而检验信息的有效性是检验工作的目的也是检验质量重要内涵之一。检验信息的不正确、不可靠不仅会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还可能对临床诊治产生误导,延误对患者及时诊治。 一、检验项目的正确选择 检验项目选择是否正确,是检验信息是否有用的前提。临床实验室向临床提供的信息如下。 1.诊断信息。 2.治疗信息。 3.患者病情转归的信息。 4.预防信息。 5.人体健康状况评估的信息。 6.其他。 医疗机构临床医师要求临床实验室主要是前三方面的信息;预防信息及人体健康状况评估的信息除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外往往还由防疫部门、体检部门、采供血等部门临床实验室提供。本章重点谈的虽是医疗机构检验项目选择问题,其原则基本上也适用其他部门。二、患者的准备 患者的准备、标本的采集、保存、送检实际上是分析前阶段"标本流"的管理。 所谓"标本流"指的是从标本的采集开始,经保存、输送、分析前处理、分析、分析后留验直至销毁处理的整个过程。对临床实验室而言,"标本流"是一种特殊的"物流”,它既与检验质量密切相关,也与生物安全密切相关。临床实验室的活动,主要的就是和标本打交道,所以"标本流"的管理是质量管理中的核心问题之一。 患者的准备是保证送检标本质量的内在条件及前提要求。而保证送检标本的质量是这一阶段质量保证工作的核心。 (一)患者状态 患者状态是影响检验结果的内在的生物因素,包括固定的和可变的两个方面。

检验标本分析前质量保证.

[ 10-07-14 09:15:00 ] 作者:万广伟编辑:studa090420 【关键词】质量保证分析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检验方法也向更加快捷的方向发展,使实验室做出的报告更具有可靠性和准确性,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差错和误差。笔者从多方面做了一些探讨,让误差和差错降到最低,以便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可靠的检验数据。现就临床检验标本分析前谈几点看法。 1 患者的准备 送检标本质量高低,是否具有代表性,直接关系到检测结果的正确可靠和能否真实客观地反映患者当前的病情,所以患者的准备是分析前质量管理首先应注意的问题。 1.1患者状态原则上患者应平静,休息状态下采集标本,特别是血液标本。患者处于激动、兴奋、恐惧状态时,可使血红蛋白白细胞增高。运动后由于能量消耗,体液丢失,剧烈呼吸可造成许多检验结果的变化,如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等成分的变化。 1.2 患者饮食进食后一定时间内可使血液中许多化学成分发生变化。由于人们饮食的多样性生理功能又不完全相同。控制这一因素的最好办法是空腹采血,但并非空腹时间越长越好。延长空腹时间,病人处于空腹时间过久会使血糖、蛋白质降低,胆红素可能升高。有研究指出,一顿标准餐后,可使血中甘油三酯增高50%,血糖增高15%。进食高糖食物可引起血糖增高;进食高蛋白或高核酸食物,可引起血中尿素氮及尿酸增高;进食高脂肪食物可引起甘油三酯的大幅度增高。饱餐后采集的血液标本其血清常出现乳糜状,影响许多检测结果的正确性。一些饮料如咖啡可使淀粉酶、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等升高。饮食也可影响尿、便检查。如进食富含葡萄糖的食物,可引起一过性尿糖阳性。进食动物血、肉、内脏及富含铁质的蔬菜时可引起化学法检测便潜血的假阳性。 1.3 药物影响所有药物都会对病人的某些检测项目的结果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某些药物通过药理作用来影响检测结果。如某些甲状腺制剂能促进糖的吸收,还可加速胆固醇转变为胆酸因而造成血糖增高和胆固醇降低。有些药物对检测方法产生影响,如有的药物有颜色影响比色结果,有的药物参与化学反映,对利用氧化还原法的测定由一定影响,有的药物可抑制酶的活性,造成酶测定结果的降低。为减少这种干扰,在做某种检测时应暂时停用对结果可能产生影响的药物,如不能停用则解释结果时要考虑可能产生的影响。 1.4 患者准备的控制要获得高质量的标本,需要医生护士患者的共同配合,首先做好解释工作,向患者说明该项检测的目的及注意事项。消除对抽血特别在抽脑脊液、胸腹水及骨髓穿刺时的恐惧和紧张,使之能够很好地配合。 2 标本的采集 2.1 采集时间的要求 2.1.1最具代表性的时间原则上晨起空腹时采集标本,因为尽可能减少昼夜节律带来的影响。易于与正常参考范围作比较,便于日常工作。

浅谈如何做好临床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浅谈如何做好临床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发表时间:2017-07-04T10:52:32.597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5月上第9期作者:宋艳萍 [导读] 临床检验分析的质量控制过程主要有三个阶段,即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 潍坊市潍城区人民医院,山东潍坊 261021 摘要:作为检验质量控制中一个十分关键的环节,要想做好临床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除了需要医生、护士和检验科室人员等的通力合作和沟通以外,还需要临床检验分析各环节的准确无误。本文分析检验单填写、患者准备以及标本的采集等环节对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影响,以说明质量控制的重要性,从而确保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关键词:临床检验;标本;质量控制 临床检验分析的质量控制过程主要有三个阶段,即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现在的检验质量控制把传统方法与各种高科技相结合,很大程度保证了临床检验数据的准确性,有效性,从而达到迅速诊断疾病的目的,并为快速治疗提供了保障。随着医学的进步与发展,以及患者对检查结果可靠性的要求,临床检验也必需向更高效、更优质、更精确的要求迈进。 1 正确填写申请单 检验申请单作为临床检验的第一步,要求医生正确、全面、清楚地填写,且必须字迹清晰具有可读性。申请单中要写明患者姓名,性别等基础信息,以及住院号、诊断以及标本来源,特殊情况下还需附带简单病历或特殊情况说明等资料。通常情况下,一份标本配一张或者多张申请单,但在做糖耐检查时可多份标本仅附一张申请单[1]。在填写申请单时一定要避免错填、漏填、字迹不清,甚至忽视等情况,如果出现上述情况,会使检验人员遗漏重要信息,在检验时难以全方位了解患者信息,导致医生不能根据患者的检验结果作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出现误诊。因此,准确、恰当地填写检验申请单非常重要,所以应重视申请单的填写,是提高临床检验质量控制的前提。 2 患者准备 患者在检查前的准备是送检标本质量保证的前提,这样有利于避免一些干扰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在做普通检查前通常要求病人生活处于安静状态,饮食处于常规状态。许多指标,如过度空腹、过量饮酒、吸烟、亢奋、情绪激动或恐惧等都可能对某些检查结果产生影响。当患者过量运动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酸激酶、乳酸等指标会短时间升高,同时会引起血液中K、Na、Ca、血清蛋白和血糖等的变化。由此可见,采血前不能做过大的活动,应当处于较好休息状态。饮食中蛋白质含量过高会引起尿素、甘油三脂、尿酸、血糖等增高,因此,检查前晚饭不宜吃高蛋白食物,如果食用过含有动物血液的食物,会导致粪隐血假阳性。故在做检验前,要对进食进行严格控制[2]。服用药物或者过度疲劳、熬夜都会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血浆游离脂肪酸的增加大多由于患者在检查前饮用了含咖啡因的饮料,增加的原因是由于肾上腺和脑组织释放的儿茶酚胺。综上所述,患者在采集标本时应最大程度避免出现以上情况,如果由于某些特殊原因无法避免,必须在申请单上进行注明,以便检验人员客观解释检验结果。 3 标本的采集 标本的采集是分析前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单靠检验室是很难控制这一环节的,临床诊断反馈的不满意结果,其中有70%归根结底都是标本质量不合格造成的,标本采集环节的质量控制直接影响检验结果对患者病情的客观反映,甚至可能误导诊断[3]。因此,正确地采集标本是整个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 3.1 血液标本的采集 常规操作时,应注意如下几点:(1)操作时要采用严格的无菌技术,做到“三查七对”;(2)核对申请单所写是否与标签一致;(3)采血前要求患者减少活动,休息20分钟后方可进行采血;(4)采血的最佳姿势是坐位或卧位,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确保患者安全;(5)采集前应当向患者解释清楚相关流程和原理,以消除患者的疑虑和恐惧;(6)采血带压迫时间不宜超过1.5分钟,也不宜过紧或使劲拍打穿刺部位;(7)相关器材一定要符合检验要求;(8)采集时要避免溶血和标本的污染;(9)采集血常规标本后,必须立即晃动5~10次,晃动时不可用力过猛,随后应立即送检,如果不能及时送检分析,就需要采取一定的保存措施,最常见的方法是冷藏,将血样放入温度为2℃~8℃的冰箱内,可保存时间12小时左右。 3.2 尿液标本的采集 常规采集应注意以下几点:(1)标本以早晨新鲜的尿液为宜,且采集中段尿液;(2)采集时要避免粪便、经血或阴道分泌物的污染;(3)样品中要避免化学物质的干扰;(4)尿液标本需在采集后的2小时以内送检,时间过长会发生细菌繁殖,使蛋白质变性、细胞溶解;(5)采集到的尿液标本不宜处于强光下,从而避免尿胆原等物质发生分解或氧化而减少。 3.3 粪便标本的采集 (1)标本量不宜过大,通常为15~30mg,标本应该盛装于干燥有盖的标本盒内,且1小时内送检;(2)为保证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应取带有脓血和黏液的部分;(3)标本采集时要避免尿液的混入,也不能从尿布上直接取粪便标本,因为尿液可使粪中柔弱的原虫致死,能使粪中胰蛋白酶活性检查结果增高;(4)检测项目为隐血试验时,检验前3 天禁止大量服用含有维生素C的食物或药品,同时要求病人禁食动物血、肉、肝脏及富含叶绿素的食物以及铁剂、铋剂等,避免出现假阳性反应干扰检验结果。 3.4 标本的运送及保存 检测标本的保存和运送也是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之一,在运送和保存的过程中,应注意:(1)标本是具有生物危害的物品,运送时一定要避免破损泄漏;(2)采用微生物培养的办法检验标本可以避免标本的污染;(3)转运过程中需严格执行相关处理制度;(4)实验室在进行标本接收程序时要完成接收登记,做好相关记录并对标本进行验收;(5)如果不能及时检验,对剩余的标本要做到在适宜的温度下保存;(6)对于血液标本要进血浆和血清的及时分离,并保存于合适的温度。 3.5 标本的签收 病人的标本从采集到运送都有一些列的标准,所有操作均应按照标准进行,其中标本的签收也有相应的标准[4]。签收记录的内容包括标本的来源、属性、检查项目,标本采集和运送是否合乎要求等,标本送出人员和标本接受人员都要做认真的记录并签字。 4 结语 综上所述,分析前质量控制是获得可靠检验结果的重要保证。临床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包括,患者的准备,以及标本的采集和运送,要

XX医院检验科质量控制方案及流程

检验科质量控制方案及流程 一、质控内容:从临床医生申请实验开始至实验室完成检测,以及登记和发出报告的全过程中一系列保证实验质量的方法和措施,包括分析前质量控制、分析中质量控制和分析后质量控制。卫生部临检中心组织的室间质评。 二、质控方案: (一)血细胞分析的质量控制 1、分析前质量控制 (1)上岗前应清楚工作程序,仔细阅读仪器说明书并通晓仪器操作规程及仪器维护。 (2)仪器的校准:首先,lH750长期使用原装配套试剂和标准液,每年对仪器校准一次。同时,测新鲜血样,并用此血样结果校准其他血球仪并作记录。 (3)仪器的质控:每日先用lH750的配套质控品测WBC.RBC.Hb.PLT四项作日间质控,用多规则(1 2SD警告、2 2SD失控、1 3SD失控、10X失控)判定,如在控,正常进行标本测量工作,如失控需分析原因纠正后再进行标本测量工作,并作记录和绘制质控图。同时,每日测新鲜血样一个,用此血样对比其他血细胞分析仪结果, 结果差率小于总误差。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表1-2-17。 (4)比对:WBC.RBC.Hb.PLT四项按检验项目检测系统间的比对程序每季度比对一次。要求结果偏差不超过1/2PT,参照(CLIA'88)见《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P80表1-2-18 (5)室间质评——参与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室间质评活动并及时分析结果。 (6)标本的采集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保证标本质量。 2、分析中质量控制 检测前标本要充分混匀,严格按操作规程上机检测。 3、分析后质量控制 发报告前认真核对每项结果,不明原因异常结果与临床沟通并作记录。凡WBC<3.5×109/L 或>20.0×109/L、RBC<3.0×1012/L、HGB<100g/L、PLT<100×109/L或>400×109/L的结果无明显诱因者,复查并涂片镜检,组长审核。 附血涂片及分类的质量控制:a推制薄厚适宜、分布均匀有头体尾无空泡的血涂片并迅速干燥 b 尽快染色并根据温度控制染液浓度 c 分类时选择体尾交界处并遵循一定方向连续进行如“城垛式”,不遗漏和重复视野并全部记录白细胞 d 计数100个细胞。 (二)尿液分析及显微镜检查的质量控制 1、分析前质量控制 (1)上岗前应仔细阅读仪器说明书,熟悉仪器操作规程及仪器维护。 (2)标本的采集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宜新鲜随机中段尿,避免污染,不加防腐剂保正标本质量。 (3)尿液分析质控程序(标准条每日一次,质控物同批号每周一次) 1.用质控物进行质控 超出质控范围在质控范围内 进行第2步开始进行标本测定 检查质控物是否失效、是否正确储存、是否污染 是这些问题没有明确说明

临床检验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

临床检验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 检查标准1:贯彻落实《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临床实验室集中设置,统一管理,资源共享。实验室管理统一标准,统一质控,保证质量。 考核方法与改进措施:①加强对科室员工各项规章制度、规定、业务知识的学习,并建立教育及培训档案,工作人员持证上岗;②严格执行《××省医院检验科建设与管理规范(试行)》,建立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并实施记录;③建立生物安全制度,并实施记录;④加强污物、标本、放射用品处理及各种危险品管理,各项操作符合规范;⑤按照上级要求,临床检验实验室集中设置; ⑥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及质量保证体系;⑦新开展的检验项目严格按照准入审批程序,严格执行卫生部《临床检验操作规程》;⑧科室生物安全小组.技术督察小组、质量检查小组分工检查,每两周检查一次,做好记录,总结分析形成文字并向科主任汇报;科委会将检查结果反馈至相关实验室,并限期改进;相关实验室制定改进计划及方案,上报科委会批准;相关检查小组负责监督其进展,并在以后的检查报告中随时体现,直至改进到位。 检查标准2:临床实验室布局与流程安全、合理,符合医院感染控制和生物安全要求。 考核方法与改进措施:①实验室布局合理,清洁区、半污染、污染区划分明确;②工作流程安全合理,符合医院感染控制的要求;③不断完善工作室通风设施,做好观察记录,保障温湿度符合工作要求;④相关实验室配备二级以上生物安全柜;⑤不断完善各工作室非手触式洗手装置,配备个人防护用具、消毒用品及设备;⑥严格按照要求做好空气、工作台和地面消毒工作并记录; ⑦静脉采血严格执行一人一针一巾一带,质控小组不定期抽查执行情况。 检查标准3:开展检验项目符合卫生行政部门公布的目录,不开展淘汰和未经批准的项目。特殊实验室取得审批许可。 考核方法与改进措施:①严格遵守检查项目的准入制度,保证所有检验项目是经国家批准准入,日常检查项目齐全,满足临床需要;②在取得验收和准

临床检验15个质量控制指标

附件4 临床检验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2015年版) 一、标本类型错误率 定义:类型不符合要求的标本数占同期标本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标本类型错误率= ×100% 意义:反映所采集标本的类型是否符合要求,是检验前的重要质量指标。标本类型符合要求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前提条件。 二、标本容器错误率 定义:采集容器不符合要求的标本数占同期标本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标本容器错误率= ×100% 意义:反映用于采集标本的容器是否符合要求,是检验前的重要质量指标。 三、标本采集量错误率 定义:采集量不符合要求的标本数占同期标本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标本采集量错误率= ×100%

意义:反映标本采集量是否正确,是检验前的重要质量指标。标本采集量不足或过多都可能影响检验结果。 四、血培养污染率 定义:污染的血培养标本数占同期血培养标本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血培养污染率= ×100% 意义:反映血培养过程是否操作正确,是检验前的重要质量指标。 五、抗凝标本凝集率 定义:凝集的标本数占同期需抗凝的标本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抗凝标本凝集率= ×100% 意义:反映标本采集过程抗凝剂是否正确使用的情况,是检验前的重要质量指标。 六、检验前周转时间中位数 定义:检验前周转时间是指从标本采集到实验室接收标本的时间(以分钟为单位)。检验前周转时间中位数,是指将检验前周转时间由长到短排序后取其中位数。 计算公式: 检验前周转时间中位数=X(n+1)/2, n 为奇数 检验前周转时间中位数=(X n/2+X n/2+1)/2,n为偶数 注:n为检验标本数,X为检验前周转时间。

临床检验师工作总结

临床检验师工作总结 xx 年度检验科个人年终总结 xx 年,在医院领导和主任正确领导下,同事的帮助下,我们齐心协力,围绕医院中心工作,结合科室的工作特质,树立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在工作上积极主动,求真务实,踏实苦干,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全科素质,能够积极配合主任做好检验科的各项工作。在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存在一定问题。现总结如下: 1. 思想政治方面 积极要求进步,认真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参加医院的各项政治活动和业务学习。坚持政治理论学习与业务学习相结合,提高自身思想认识和服务技能,,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大局意识,勇于实践,敢于创新。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围绕我院改革发展大局,认真完成医院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为人作风正派,不对人说三道四,不打小报告,不对上级决策妄加评论。顾全大局,和同事能和睦相处,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在生活上都能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在部分地区困难群众要求帮助时,虽然 我的工资也不高,但还是积极伸出援助之手,慷慨解囊。2 医德医风和医疗

质量方 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待每一个前来检查的病人,都能做到“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 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吃苦耐劳,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工作作风和勤恳努力的精神状态。对不符合检验质量的标本,要求病人重新留取,并和病人说明原因,取得病人的认可。对病人提出要求解释化验结果的问题,都能积极配合临床,按照院里临床医生的要求,不做任何解释工作。严格组织纪律观念,做到早上班,迟下班,不迟到、不早退、不串岗。无接受病人吃请和收受红包、礼品、回扣的现象,无医疗事故。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能及时纠正和改正,时刻与各科室保持联系,发现两次因病人标本留取有问题,并及时通知到相关科室,要求重新留取标本再做检验,避免了差错事故的发生。在工作上,注重各种知识的学习与积累,坚持独立思考,大胆实践,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为人正直,心胸坦荡,坚持追求工作的高标准、高效率、严要求。业务能力比较强,已能胜任本职工作,爱岗敬业。 3 .业务工作和学习方面: 积极参加医院和科室组织的各种业务学习,通过学习与回顾,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今年下半年在学习和工作任务比较繁重的现实情 况下,能积极主动的配合韦主任和同事按时完成工作,能很好的端正自己的

8检验分析前中后的质量控制及流程

检验分析前、中、后的质量控制及流程 1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该阶段是从体检科开出检验单、患者准备、原始标本的采集、储存、运输直至检验科验收、检验等全过程。 1.1准确打印检验申请单:各科工作人员要根据受检者所选择的检验项目,打印检验条形码,字迹要清晰可读,内容包括写明患者姓名、年龄、性别、所检项目、条形码号及条形码。如果这些内容一旦被漏填、忽视、错填或者填写不清,都会使检验人员在检验操作过程不能全面获取受检者信息,以至于不能对结果做出正确的判断,出现错报、漏报、误诊等情况。 1.2受检者准备:此项工作可以确保送检的标本质量,避免一些生理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例如当受检者处于兴奋、激动、恐惧状态时,可导致白细胞、血红蛋白增高。受检者运动时,可以导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酸激酶等一时增高,而且还可以引起血中钠、钾、钙以及清蛋白、血糖等指标的变化;高蛋白饮食可引起尿素、三酰甘油、尿酸、血糖等增高;另外服用药物以及疲劳、熬夜、饮酒等都会影响测定结果的准性和可靠性。所以当采集受检者标本时应尽可能的规避上述情况。如果确要检验,而又存在上述情况应该在检验申请单上注明,从而方便检验人员客观地解释检验结果。 1.3标本采集注意事项:正常情况下,对受检者进行采集标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核对检验申请单所填写与标签是否一致

②采血最好以坐位或卧位,从而确保安全。③止血带压迫时间不宜过紧、过长,也不要用力拍打穿刺部,采血人员应在穿刺入血管后立即放松止血带。④采集标本的器材一定要符合实验要求。 ⑤避免血标本的溶血和标本的污染。 2分析中的质量控制 该阶段是从接受标本开始,主要包括维护仪器、准备试剂以及分析过程中质量控制等,直至检测结果出来。 2.1维护仪器:良好仪器是确保检验结果的关键。所以,必须加强仪器的维护。检验仪器维护要按规定做好日保养、周保养、月保养以及季保养,使仪器终始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检验仪器在更换部件时一定要做好书面保养记,从而有利用仪器发生故障时方便查询。 2.2准备试剂:检测项目的试剂一定要按流程操作,要按试剂说明书来配制。暂时不用的试剂必须迅速放回冰,以防止试剂挥发,对平时不经常使用的试要观察其稳定性,对不符合检验要求的试剂要及时更换。 2.3分析过程中质量控制:临床检验作为一项以实验为基础的工作,一定要建立和完善客观全面的质量管理体,从而使检验分析的全过程中都处于规范受控的状态,这样才能使检验结果客观、准确、及时。 一是要确保仪器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做好室内、室间质控,一旦出现失控情况必须要有失控的调查记录及改正措施。

《检验前样品的质量控制》培训考核试题及答案

《检验前采样质量控制》培训考核试题及答案 一、多选题 * 1. 实验室检查的全过程质量管理包括:() A.分析前(正确答案) B.分析中(正确答案) C.分析后(正确答案) 2. 分析前质量控制主要包括:() A.患者的准备(正确答案) B.样本的采集(正确答案) C.样本的储存(正确答案) D.样本的运送(正确答案) E.样本的处理(正确答案) F.己知的和需考虑的生物因素和干扰因素(正确答案) 3. 样本采集前下列患者状态对检验结果有影响的是:() A.是否空腹(正确答案) B.精神状况(正确答案) C.体力活动(正确答案) D.使用药物(正确答案)

4. 下列哪些检验项目属指定时间采集样本() 尿蛋白定量(正确答案) B.葡萄糖耐量试验(正确答案) C.尿常规 D.血常规 5. 采集静脉血时,止血带压迫静脉时间过长,可引起下列哪些检验项目结果升高() A.乳酸(正确答案) +(正确答案) +(正确答案) E.肌酸激酶(正确答案) 6. 采集血样本时,下列哪种情况可引起溶血() A.采血器具无菌、干燥、洁净 B.用力抽吸和推注(正确答案) C.化学污染(正确答案) D.细菌污染(正确答案) 7. 下列应及时保温送检的样本是:() A.淋球菌检查样本(正确答案)

B.脑膜炎奈瑟氏菌(正确答案) C.生化检测样本 D.血常规检查样本 8. 送检样本时需同时提供的患者身份识别信息包括:() A.姓名(正确答案) B.性别(正确答案) C.年龄(正确答案) D.其他有效识别身份的编号(正确答案) 9. 送检样本时需同时提供的患者的病历信息包括:() A.科别、床号、病历号(正确答案) B.临床诊断(正确答案) C.样本类型(正确答案) D.样本的采集日期和时间(正确答案) E.申请者姓名(正确答案) F.申请日期(正确答案) 二、单选题* 10. 采集血液样本后未及时送检,可引起:() A.血糖降低,乳酸和丙酮酸升高(正确答案) B.血糖升高,乳酸和丙酮酸降低

临床检验质量管理要求(精)

临床检验质量管理要求 一.基本概念 1.临床实验室又称医学实验室 对从人体处获得的各种标本进行生物学的、微生物学的、免疫学的、化学的、免疫血液学的、血液学的、生物物理学的、细胞学的、病理学的、或其他的检验,为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或对健康状况评估提供信息。这些检验包括测定、测量、或者说明有无各类物质或微生物。这是临床检验或医学检验的定义。从事这项工作的实验室即临床实验室或医学实验室。若某机构只进行收集或处理标本,或者只是一个收发中心,这些只是较大实验室工作或系统的一部分,这不是实验室。实验室也提供检验涉及的各方面的咨询服务,包括对检验结果的解释,和进一步作合适检查的建议。 2.临床实验室(包括所有进行收费检验出示报告的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的质量目标 使检验结果最好地符合病人实际情况;及时地发出检验报告;并依据检验结果结合病人临床状况,主动为临床诊断提供咨询。这即是当今国际标准化(ISO)对质量广义定义“满足需求和期望”在实验室中的体现。 3.质量管理体系 建立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达到这些目标的体系为质量管理体系(ISO9000定义)。在医院内实验室和医院所有科室、部门,按照院长的质量目标都是全院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个分支;实验室按照自身工作的特点,明确实验室的质量目标,完善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质量管理,保证日常工作实现质量目标。若实验室是一个社会上独立的实体,它的服务直接面向社会上的病人、医生和医院,他们是实验室的客户。为了达到质量目标,它也必须建立自己的质量管理体系,向客户直接承诺实现质量目标。 4.质量管理 用于质量管理体系的一组完整的过程为质量管理(ISO 9000定义)。在临床检验质量管理体系中,质量管理涉及检验的整个过程的每一阶段、每一方面具体管理内容。例如:病人准备,标本采集,分析检验,结果复核,报告方式等都有质量管理。对实验室聘用人员的使用、培训、教育和管理;仪器、试剂和各种消耗品的使用和管理;检验方法的选择和证实等;简言之,实验室日常运行涉及的每一方面都有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中致力于实现质量要求的措施、方法等为质量控制。 质量管理中致力于提供实现质量要求信任的证实的活动称为质量保证。 2000年起ISO 9000文件不再使用“质量保证”一词。在临床检验中多以“质量

检验分析前阶段的质量控制

检验分析前阶段的质量控制 (作者: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 ) 【摘要】在检验的质量控制中,检验前质量控制是其中的重要部分,一些细 节不容忽视,必须规范操作,才能有合格的检验标本。 【关键词】检验前准备符合质量 分析前阶段,又称检验前过程(pre-exam in atio nprocess ) £015189:2003《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中定义:分析前阶段按时间顺序,该阶段始于来自临床医师的申请,包括检验要求、患者的准备、原始样本米集、运送到实验室并在实验内部的传递,至检验分析过程开始的结束。[1]检测分析的前阶段质量保证,是临床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中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之一。 临床医师合理选择实验项目是使检验结果发挥临床价值的前提。例如,有些水肿患者,尿蛋白有可能达到十?卅,但肾功能却是正常的,这时尿蛋白检测是首选。医师在申请检验时务必考虑采样时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以免造成对治疗的误导。例如,血清胆碱酯酶活力在浓药中毒初期可能会是正常值,随着浓药在体内的吸收,会进一步降低甚至为零值。所以需要与临床医师及时沟通。临床医师在填写检验申请单时务必注明患者的姓

名、年龄、性别、门诊号(住院号或其他标记号)、送检科室、送检标本类型、申请检验项目、申请医师姓名、申请日期、有特殊病史或有可能干扰检查结果的服药史尽量注明。外送标本还必须注明本单位名称及联系方式。 ㈠患者的准备 患者的准备至关重要,是保证送检标本质量的内在条件及前提要 求。患者的情绪、运动、生理变化为内在因素;饮食、药物的影响为 外在因素。例如,餐后血脂可升咼50%血糖可升咼80%咼蛋白饮食会使氨、尿酸、尿素值升高。运动影响也比较大,可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等一过性升高。劳累、受冷、热空气刺激,往往可见白细胞的升高,昼夜生理也有变化。如下图: 部分血液成分昼夜生理变化 药物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也比较大,下面列举了一些常用药物: 维生素C对部分检验结果的影响 ㈡标本的正确采集 送检标本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基于两个基本原则[2] : 1、必须满足结果正确性的各项要求。2)检测结果必须能真实、客观地反映患者当前的病情。每个检验人员都必须记住“用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标本进行检验,不如不进行这项检验”。 1 、建议

血常规的临床检验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c7430413.html, 血常规的临床检验分析 作者:周联华 来源:《养生保健指南》2015年第08期 【摘要】目的分析血常规的临床检验数据,提升血常规临床检测数据的精确性和真实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接诊的110例血常规患者的临床检验数据,评估临床数据结果,分析影响检验结果的原因。结果通过研究发现,影响血常规检验的原因分为:样本采集、检测仪器、生理原因、人为要素。结论在血常规临床检验过程中,为了确保血检验的综合质量,应当严格把控样本采集质量,规范仪器操作,降低人为因素所造成的不必要误差。 【关键词】血常规;临床检验;分析 血液检验过程中,血常规是最常见的方式。血常规主要检验步骤包括白细胞检查、红细胞检查、血红蛋白、血小板数量检查。通过查看细胞数量和形状变化,来诊断相应的血液疾病[1]。血常规检查做为当前临床医学最为常用的方法,其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本 次论文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我院接诊的110例血常规患者的临床检验数据,评价其临床数据结果,总结影响血常规检查原因,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接诊的110例血常规检查患者,患者年龄分布21-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 49±4.3)岁。其中男性患者65例,女性患者45例,患者均无其它血液疾病,各项生命特征良好。所有患者无论年龄、性别、生命特征、 血液疾病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以性。 1.2 检验仪器 检验过程中所采用的仪器为,血常规3分类分析仪、血液分析仪配套稀释液、溶血剂、全血质控物,一次性20μl血液采集管、血红细胞真空采血管。

检验科质量控制流程

检验科质量控制流程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LINDA on December 15, 2012.

检验分析前、中、后的质量控制及流程 1.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该阶段是从临床医生开出检验单、患者准备、原始标本的采集、储存、运输直至检验室验收、检验等全过程。 ?准确填写检验申请单:医生要准确无误地填写申请单,字迹要清晰可读,写明患者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病案号、诊断以及标本来源,有时还要附有简单的病历,特殊悄况说明等临床资料。如果这些内容一旦被漏填、忽视、错填或者填写不清,都会使检验人员在检验操作过程不能全面获取患者信息,以至于不能根据患者生理变化对检验结果做出正确的判断,出现错报、漏报、误诊等悄况。 ?患者准备:此项工作可以确保送检的标本质量,避免一些生理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 响。例如,当患者处于兴奋、激动、恐惧状态时,可导致白细胞、血红蛋口增高;患者运动时,可以导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酸激酶等一时增高;而且还可以引起血中钠、钾、钙以及清蛋口、血糖等指标的变化;高蛋口饮食可引起尿素、三酰甘油、尿酸、血糖等增高;另外服用药物以及疲劳、熬夜、饮酒等都会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幕性。所以,当采集患者标本时应尽可能的规避上述悄况。如果确要检验,而乂存在上述悄况,应该在检验申请单上注明,从而方便检验人员客观地解释检验结果。 ?标本釆集注意事项:正常悄况下,对患者进行釆集标本,要注意以下儿个方面: ①核对检验申请单所填写与标签是否一致;②采血最好以坐位或卧位,从而确保安全;③ 止血带压迫时间不宜过紧、过长,也不要用力拍打穿刺部位,检验人员应在穿刺入血管后立即放松止血带;④采集标本的器材一定要符合实验要求;⑤避免血标本的溶血和标本的污染。 2.分析中的质量控制 该阶段是从接受标本开始,主要包括维护仪器、准备试剂以及分析过程中质量控制等,直至检测结果出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