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据统计分析-第一次作业

数据统计分析-第一次作业

数据统计分析-第一次作业
数据统计分析-第一次作业

简答题:

1 什么是统计学?请结合自己的课题介绍统计学的内含

答:统计学是一门研究随机现象,以推断为特征的方法论科学,“由部分推及全体”的思想贯

穿于统计学的始终。具体地说,它是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分析反映事物总体信息的数字资料,并以此为依据,对总体特征进行推断的原理和方法;是关于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统计数据的科学,是一门认识方法论性质的科学,其目的是探索数据内在的数量规律性,以达到对客观事物的科学认识。

我的研究课题是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来研究微卫星方面的问题。本课题的研究最初就是用统计学的方法对不同基因组中的微卫星进行统计,分析微卫星与物种的相关性及联系。进行本课题的研究,首先,收集数据,在NCBI中下载多条基因组数据,之后,根据生物不同的特征,对数据进行分类及整理,接下来,运用统计学的相关概念比如相对密度、相对风度、回归方程等进行基因组中微卫星的分布的计算,之后,运用R语言作图,将微卫星的分布可视化,更深入地进行研究分析分布规律与生物功能及进化的联系。

2 举例说明总体,样本,参数,统计量,变量这几个概念

答:总体是包含所研究的全部个体(数据)的集合。

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

参数是用来描述总体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

统计量是用来描述样本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

变量是说明现象某种特征的概念。

比如欲调查某高校的2017届研究生毕业生就业率情况,那么该高校的所有2017届研究生毕业生则构成一个总体,其中的每一个研究生毕业生都是一个个体。

若从该高校的所有2017届研究生毕业生中按某种抽样规则抽出了100位毕业生,则这100位毕业生就构成了一个样本。

在这项调查中就业情况感兴趣,那么就业率就是一个变量。

通常关心某高校的2017届研究生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这里这个平均值就是一个参数。

只有样本的有关就业率的数据,用此样本计算的平均值就是统计量。

3 比较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的特点,指出各自适用情况

答:概率抽样:抽样时按一定的概率以随机原则抽取样本。每个单位别抽中的概率已知或

可以计算,当用样本对总体目标量进行估计时,要考虑到每个单位样本被抽到的概率。技术含量和成本都比较高。如果调查目的在于掌握和研究对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得到总体参数的置信区间,就使用概率抽样。

非概率抽样:操作简单,时效快,成本低,而且对于抽样中的统计学专业技术要求不是很高。它适合探索性的研究,调查结果用于发现问题,为更深入的数量分析提供准备。它同样使用市场调查中的概念测试(不需要调查结果投影到总体的情况)。

4 简述异众比率、四分位差、方差或标准差的适用场合

答:异众比率主要是衡量众数对一组数据的代表程度主要适合测度分类数据的离散程度;

四分位差主要适合于测度顺序数据的离散程度;

方差能够较好的反映出数据的离散程度,是实际中应用最广的离散程度测量值,标准差和方差基本上同时应用。

5 简述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的特点和应用场合。

答:众数主要用于测度分类数据的集中趋势,也适用于作为顺序数据以及数值型数据集中

趋势的测度值。一般情况下,只有在数据量较大的情况下,众数才有意义。

中位数主要用于测量顺序数据的集中趋势,适用于测量数值型数据的集中趋势,但不适用于分类数据。

平均数是集中趋势的最主要测度值,主要适用于数值型数据,而不适用于分类数据和顺序数据。

6 根据自己的经验体会举几个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的实例。

答:如某种仪器每月出现故障的次数、一本书一页中的印刷错误、某一医院在某一天内的

急诊病人数、某班某次的考试成绩、某地区成年男性的身高、某公司年销售量、同一车间产品的质量等。

7请解释中心极限定理并结合自身经验列举中心极限定理的应用场景

答:中心极限定理是概率论中讨论随机变量序列部分和分布渐近于正态分布的一类定理。这组定理是数理统计学和误差分析的理论基础,指出了大量随机变量累积分布函数逐点收敛到正态分布的积累分布函数的条件。它是概率论中最重要的一类定理,有广泛的实际应用背景。中心极限定理:设从均值为μ、方差为σ^2;(有限)的任意一个总体中抽取样本量为n的样本,当n充分大时,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近似服从均值为μ、方差为(σ^2)/n 的正态分布。中心极限定理则表明变量在分布上的特征.

例如对一千居民收入随机调查,发现无论低收入还是高收入都是少数,而中等收入占多数,即为正态分布.

计算题(要求使用R语言计算,列出计算过程中用到的R命令)

1 一种产品需要人工组装,现有三种可供选择的组装方法。为检验哪种方法更好,随机抽取15个工人,让他们分别用三种方法组装。下面是15个工人分别用三种方法在相同的时间内组装的产品数量:

应用统计分析课程作业(spss软件分析)

应用统计分析课程作业(SPSS中文)《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调查》

下表为所选题目的原始数据(截图为部分数据): 主要研究的问题: 原始数据中主要包括的数据有性别、生活费、手机价格、手机品牌、手机款式、购买手机优先考虑的因素等等。希望通过分析这些数据想要解决的问题:1.手机使用品牌的频数分布,即哪个品牌的手机最受到学生的喜爱。 2.手机更换频数的分布,目的是看出学生更换手机的集中趋势。 3.通过方差分析判断手机更换次数对手机满意度是否有显著影响。 4.通过列联表分析出生活费的多少对于手机品牌的选择是否有影响。 5.通过频数统计分析,绘制直方图同学购买手机的优先考虑因素。 6.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来比较男女生在手机品牌的选择上是否有差异。

7.通过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生活费与手机价格之间的关系。 1.通过spss的频数分析统计出各个手机品牌的用户个数,并画出直方图:

由此我们看出各个手机所占的百分比和累计百分比,从直方图中可以看出使用诺基亚的用户最多。 2.用同样的方法我们可以得出学生更换手机的频数分布直方图:

3.通过方差分析判断不同的手机更换次数对手机满意度是否有显著影响,所得

结果如下图所示: 由于概率p值(0.473)明显大于显著性水平,说明这几组数据的方差是相同的,满足方差分析的前提条件。 最后一列是F值对应的p值,其值为0.767。由于概率p值大于显著性水平,因此接收零假设,认为手机更换次数对手机满意度没有显著性影响。 4.列联表分析:spss中的列联表分析主要用于考察两两变量中是否具有相关性。在本例中,进行的是“生活费”和“手机品牌的”双因素交叉作用下的列联表分析,并研究“生活费”对“手机品牌”有无显著性影响,输出结果如下: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多元统计分析是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来研究解决多指标问题的理论和方法. 2、回归参数显著性检验是检验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是否著. 3、聚类分析就是分析如何对样品(或变量)进行量化分类的问题。通常聚类分析分为 Q型聚类和 R型聚类。 4、相应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寻求列联表行因素A 和列因素B 的基本分析特征和它们的最优联立表示。 5、因子分析把每个原始变量分解为两部分因素:一部分为公共因子,另一部分为特殊因子。 6、若 () (,), P x N αμα ∑=1,2,3….n且相互独立,则样本均值向量x服从的分布 为_x~N(μ,Σ/n)_。 二、简答 1、简述典型变量与典型相关系数的概念,并说明典型相关分析的基本思想。 在每组变量中找出变量的线性组合,使得两组的线性组合之间具有最大的相关系数。选取和最初挑选的这对线性组合不相关的线性组合,使其配对,并选取相关系数最大的一对,如此下去直到两组之间的相关性被提取完毕为止。被选出的线性组合配对称为典型变量,它们的相关系数称为典型相关系数。 2、简述相应分析的基本思想。 相应分析,是指对两个定性变量的多种水平进行分析。设有两组因素A和B,其中因素A包含r个水平,因素B包含c个水平。对这两组因素作随机抽样调查,得到一个rc的二维列联表,记为。要寻求列联表列因素A和行因素B的基本分析特征和最优列联表示。相应分析即是通过列联表的转换,使得因素A

和因素B 具有对等性,从而用相同的因子轴同时描述两个因素各个水平的情况。把两个因素的各个水平的状况同时反映到具有相同坐标轴的因子平面上,从而得到因素A 、B 的联系。 3、简述费希尔判别法的基本思想。 从k 个总体中抽取具有p 个指标的样品观测数据,借助方差分析的思想构造一个线性判别函数 系数: 确定的原则是使得总体之间区别最大,而使每个总体内部的离差最小。将新样品的p 个指标值代入线性判别函数式中求出 值,然后根据判别一定的规则,就可以判别新的样品属于哪个总体。 5、简述多元统计分析中协差阵检验的步骤 第一,提出待检验的假设 和H1; 第二,给出检验的统计量及其服从的分布; 第三,给定检验水平,查统计量的分布表,确定相应的临界值,从而得到否定域; 第四,根据样本观测值计算出统计量的值,看是否落入否定域中,以便对待判假设做出决策(拒绝或接受)。 协差阵的检验 检验0=ΣΣ 0p H =ΣI : /2 /21exp 2np n e tr n λ???? =-?? ? ???? S S 00p H =≠ΣΣI : /2 /2**1exp 2np n e tr n λ???? =-?? ? ???? S S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SAS作业审批稿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S A S 作业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5-9 设在某地区抽取了14块岩石标本,其中7块含矿,7块不含矿。对每块岩石测定了Cu,Ag,Bi三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得到的数据如表1。 表1 岩石化学成分的含量数据 (1)假定两类样本服从正态分布,使用广义平方距离判别法进行判别归类(先验概率取为相等,并假定两类样本的协方差阵相等); (2)今得一块标本,并测得其Cu,Ag,Bi的含量分别为2.95,2.15和1.54,试判断该标本是含矿还是不含矿? 问题求解 1 使用广义平方距离判别法对样本进行判别归类 用SAS软件中的DISCRIM过程进行判别归类。 SAS程序及结果如下。 data d59; input group x1-x3@@; cards; 1 2.58 0.9 0.95 1 2.9 1.23 1 1 3.55 1.15 1 1 2.35 1.15 0.79 1 3.54 1.85 0.79 1 2.7 2.23 1.3 1 2.7 1.7 0.48 2 2.25 1.98 1.06 2 2.16 1.8 1.06 2 2.3 3 1.7 4 1.1 2 1.96 1.48 1.04

2 1.94 1.4 1 2 3 1.3 1 2 2.78 1.7 1.48 ; proc print data =d59; run ; proc discrim data =d59 pool =yes distance list ; class group; var x1-x3; run ; 由输出结果可知,两总体间的广义平方距离为D 2=3.19774。还可知两个三元总体均值相等的检验结果:D =3.19774,F =3.10891,p =0.0756<0.10,故在显着性水平=0.10α时量总体的均值向量有显着差异,即认为讨论这两个三元总体的判别问题是有意义的。 线性判别函数为: 判别结果为含矿的6号样本错判为不含矿;不含矿的13号样本错判为含矿。 2 对给定样本判别归类 将Cu ,Ag ,Bi 的含量数值2.95、2.15、1.54分别代入线性判别函数得: 1244.674246.978882Y Y ==,。 贝叶斯判别的解{}***1, ,k D D D = 为 {}*|()(),,1, ,(1, ,)t t j D X Y X Y X j t j k t k =>≠==, 由于1244.6742246.97888Y Y =<=,因此待判的样品判为不含矿。 5-10 已知某研究对象分为三类,每个样品考察4项指标,各类的观测样品数分别为7,4,6;类外还有3个待判样品(所有观测数据见表2)。假定样本均来自正态总体。 表2 判别分类的数据

统计学第1-2章作业参考答案

第1-2章作业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1、政治算术学派的代表人物是(B)A.凯特勒B.威廉·配第C.康令D.阿亨瓦尔 2、统计学研究对象的重要特点是(A)A.数量性B.总体性C.社会性D.具体性 3、就总体单位而言(C)A.只能有一个标志B.只能有一个指标 C.可以有多个标志D.可以有多个指标 4、要了解某班50名学生的学习情况,则总体是(A)A.50名学生B.每一个学生 C.50名学生的学习成绩D.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 5、对某地区所有工业企业的职工情况进行研究,总体单位是(A)A.每个职工B.每个企业C.每个个数的职工D.全部工业企业 6、某生产班组四名工人月工资收入分别是3200元、3250元、3320元和3560元,这四个数字是(B)A.变量B.变量值C.数量标志D.数量指标 7、某工业企业工人的技术等级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和五级,这里的“技术等级”是(B)A.数量标志B.品质标志C.数量指标D.质量指标 8、职工人数是一个(A)变量。 A.离散型B.连续型C.有时是离散型有时是连续型D.无法判断 9、一项调查是否属于全面调查,关键看其是否(B)A.对调查对象的各方面都进行调查B.对组成调查总体的所有单位逐一进行调查C.制定统计调查方案D.采用多种调查方法 10、制定统计调查方案,首先要明确(D)A.统计调查对象B.统计调查单位C.统计调查项目D.统计调查目的11、经常调查与一时调查是按(B)来划分的。 A.调查组织形式B.登记事物连续性C.调查方法D.调查对象包括范围12、下列属于经常调查的是(D)A.对2011年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 B.对近几年来居民消费价格变动情况进行一次摸底调查 C.对全国人口每隔10年进行一次普查D.按月上报的钢铁产量 13、对某地区饮食业从业人员的身体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是该地区饮食业的(C)A.全部营业网点B.每个营业网点C.所有从业人员D.每个从业人员14、某市工商企业2011年生产经营成果的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2012年1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B)A.一日B.一个月C.一年D.一年零一个月 15、调查时间的含义是(A)A.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B.进行调查的时间 C.调查工作期限D.调查资料报送的时间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课后答案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课后答案 第五章 聚类分析 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有何区别 答:即根据一定的判别准则,判定一个样本归属于哪一类。具体而言,设有n 个样本,对每个样本测得p 项指标(变量)的数据,已知每个样本属于k 个类别(或总体)中的某一类,通过找出一个最优的划分,使得不同类别的样本尽可能地区别开,并判别该样本属于哪个总体。聚类分析是分析如何对样品(或变量)进行量化分类的问题。在聚类之前,我们并不知道总体,而是通过一次次的聚类,使相近的样品(或变量)聚合形成总体。通俗来讲,判别分析是在已知有多少类及是什么类的情况下进行分类,而聚类分析是在不知道类的情况下进行分类。 试述系统聚类的基本思想。 答:系统聚类的基本思想是:距离相近的样品(或变量)先聚成类,距离相远的后聚成类,过程一直进行下去,每个样品(或变量)总能聚到合适的类中。 对样品和变量进行聚类分析时, 所构造的统计量分别是什么简要说明为什么这样构造 答:对样品进行聚类分析时,用距离来测定样品之间的相似程度。因为我们把n 个样本看作p 维空间的n 个点。点之间的距离即可代表样品间的相似度。常用的距离为 (一)闵可夫斯基距离:1/1 ()() p q q ij ik jk k d q X X ==-∑ q 取不同值,分为 (1)绝对距离(1q =) 1 (1)p ij ik jk k d X X ==-∑ (2)欧氏距离(2q =) 2 1/21 (2)()p ij ik jk k d X X ==-∑ (3)切比雪夫距离(q =∞) 1()max ij ik jk k p d X X ≤≤∞=- (二)马氏距离 (三)兰氏距离 2 1()()()ij i j i j d M -'=--X X ΣX X 11()p ik jk ij k ik jk X X d L p X X =-=+∑

03第三篇 多元统计分析作业题

第三篇 多元统计分析作业题 1 证明题 1)已知ψ==A X E X Z T T T ,这里用到关系1-ψ=E A 。以二变量为例证明: 12*-Λ=ψ=A X A X Z T T T 1)(-=T T A X 。 式中X 为标准化原始变量矩阵,A 为载荷矩阵,Z 为非标准化主成分得分,Z *为标准化的因子得分,E 为单位化特征向量构成的矩阵即正交矩阵,Ψ为特征根的平方根的倒数构成的对角阵,Λ为特征根构成的对角阵,对于二变量有 ?????? ??=ψ21 /10 /1λλ, ?? ? ???=Λ21 00λλ. 2)对于二变量因子模型,我们有 ?? ?++=++=222221122 112211111εεu f a f a x u f a f a x . 试以 x 1为例证明1 2 22==+j x j j u h σ ,这里∑== p k kj j a h 1 2 22 21 211a a +=。 2 计算题 1)现有一组古生物腕足动物贝壳标本的两个变量:长度x 1和宽度x 2。所测数据如下(表2.1)。 要求: ① 利用Excel 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 ② 借助SPSS 对该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并计算结果与Excel 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理解各个表格所给参数的含义。 ③ 用本例数据验证证明题?的推导结果。 表2.1 古生物腕足动物贝壳标本数据 样品编号 长度x 1 宽度x 2 样品编号 长度x 1 宽度x 2 1 3 2 14 12 10 2 4 10 15 12 11 3 6 5 16 13 6 4 6 8 17 13 14 5 6 10 18 13 15 6 7 2 19 13 17 7 7 13 20 14 7 8 8 9 21 15 13 9 9 5 22 17 13

【精选】0544《SPSS统计分析与应用》作业二

《SPSS统计分析与应用》作业答案2 一、首先对变量gpa进行正态分布检验 正态性检验 Kolmogorov-Smirnov a Shapiro-Wilk 统计量df Sig. 统计量df Sig. respondent's gpa .123 24 .200*.941 24 .169 a. Lilliefors 显著水平修正 *. 这是真实显著水平的下限。 从K-S检验及Q-Q图可以看出,Sig值等于0.2,大于0.05,所以gpa的分布可以认为是正态的,因此对gpa进行均值T检验是可靠的。 单样本T检验的结果如下: 单个样本检验 检验值 = 3 t df Sig.(双侧) 均值差值差分的 95% 置信区间下限上限 respondent's gpa -.104 23 .918 -.01083 -.2261 .2044 可知Sig值等于0.918,因此认为总体gpa的平均值与3没有显著差异。 独立样本T-检验的结果如下: 独立样本检验

由Levene检验的结果可知,男、女性的gpa满足方差齐性,t检验的Sig值为0.117,大于0.05,因此认为男性和女性的gpa没有显著差异。 根据信仰类型对gpa进行方差分析,结果为: 方差齐性检验 respondent's gpa Levene 统计量df1 df2 显著性 .241 3 20 .867 说明不同信仰类型的gpa满足方差齐性。因此可以进行方差分析。 ANOVA respondent's gpa 平方和df 均方 F 显著性 组间.769 3 .256 .985 .420 组内 5.207 20 .260 总数 5.976 23 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Sig值为0.42,大于0.05,因此认为不同信仰的被访者的gpa没有显著差异。 二、分别对当前工资与受教育水平、初始工资、本单位工作经历、以前工作经历和年龄进行偏相关分析,其余变量作为控制变量,结果如下: 相关性 控制变量Current Salary Months since Hire Previous Experience (months) & Years & Beginning Salary & Educational Level (years) Current Salary 相关性 1.000 .219 显著性(双侧). .000 df 0 467 Months since Hire 相关性.219 1.000 显著性(双侧).000 . df 467 0 相关性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习题解答_第五章

第五章 聚类分析 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有何区别 答:即根据一定的判别准则,判定一个样本归属于哪一类。具体而言,设有n 个样本,对每个样本测得p 项指标(变量)的数据,已知每个样本属于k 个类别(或总体)中的某一类,通过找出一个最优的划分,使得不同类别的样本尽可能地区别开,并判别该样本属于哪个总体。聚类分析是分析如何对样品(或变量)进行量化分类的问题。在聚类之前,我们并不知道总体,而是通过一次次的聚类,使相近的样品(或变量)聚合形成总体。通俗来讲,判别分析是在已知有多少类及是什么类的情况下进行分类,而聚类分析是在不知道类的情况下进行分类。 试述系统聚类的基本思想。 答:系统聚类的基本思想是:距离相近的样品(或变量)先聚成类,距离相远的后聚成类,过程一直进行下去,每个样品(或变量)总能聚到合适的类中。 对样品和变量进行聚类分析时, 所构造的统计量分别是什么简要说明为什么这样构造 答:对样品进行聚类分析时,用距离来测定样品之间的相似程度。因为我们把n 个样本看作p 维空间的n 个点。点之间的距离即可代表样品间的相似度。常用的距离为 (一)闵可夫斯基距离:1/1 ()() p q q ij ik jk k d q X X ==-∑ q 取不同值,分为 (1)绝对距离(1q =) 1 (1)p ij ik jk k d X X ==-∑ (2)欧氏距离(2q =) 21/2 1 (2)() p ij ik jk k d X X ==-∑ (3)切比雪夫距离(q =∞) 1()max ij ik jk k p d X X ≤≤∞=- (二)马氏距离 (三)兰氏距离 对变量的相似性,我们更多地要了解变量的变化趋势或变化方向,因此用相关性进行衡量。 将变量看作p 维空间的向量,一般用 2 1()()()ij i j i j d M -'=--X X ΣX X 11()p ik jk ij k ik jk X X d L p X X =-=+∑

matlab与应用多元统计分析

多元统计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 摘要:许多实际问题往往需要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建立合适的统计模型,过去一般采用SAS 、SPSS软件分析,本文给出 Matlab软件在多元统计分析上的应用, 主要介绍Matlab 在聚类分析、判别分析、主成份分析上的应用,文中均给以实例, 结果令人满意。 关键词:Matlab软件;聚类分析;主成份分析 Research for application of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 Abstract:Many practice question sometimes need Statistical Analysis to data.,and establish appropriate Statistical model SAS and SPSS software were commonly used in foretime ,this paper give the application of Matlab software in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mostly introduce the application of Matlab software in priciple component analysis and cluster analysis and differentiate analysis.The example are given in writing and the result are satisfaction. Key words: Matlab software; cluster analysis; priciple component analysis 0 引言 许多实际问题往往需要对数据进行多元统计分析, 建立合适的模型, 在多元统计分析方面, 常用的软件有SAS 、SPSS 、S-PLUS等。我们在这里给出Matlab在多元统计分析上的应用, 在较早的版本中, 统计功能不那么强大, 而在Matlab6.x版本中, 仅在统计工具中的功能函数就达200多个, 功能已足以赶超任何其他专用的统计软件,在应用上Matlab具有其他软件不可比拟的操作简单,接口方便, 扩充能力强等优势, 再加上Matlab的应用范围广泛, 因此可以预见其在统计应用上越来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下面用实例给出Matlab 在聚类分析、主成份分析上的应用。 1 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法是一门多元统计分类法,其目的是把分类对象按一定规则分成若干类,所分成的类是根据数据本身的特征确定的。聚类分析法根据变量(或样品或指标)的属性或特征的相似性,用数学方法把他们逐步地划类,最后得到一个能反映样品之间或指标之间亲疏关系的客观分类系统图,称为谱系聚类图。 聚类分析的步骤有:数据变换,计算n个样品的两两间的距离,先分为一类,在剩下的n-1个样品计算距离,按照不同距离最小的原则,增加分类的个数,减少所需要分类的样品的个数,循环进行下去,直到类的总个数为1时止。根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SAS作业第六章资料

6-10 今有6个铅弹头,用“中子活化”方法测得7种微量元素的含量数据(见表1)。 (1) 试用多种系统聚类法对6个弹头进行分类;并比较分类结果; (2) 试用多种方法对7种微量元素进行分类。 问题求解 1对6个弹头进行分类 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变换,样品间距离定义为欧式距离,系统聚类的方法分别使用类平均法(A VE )、中间距离法(MID )、可变类平均法(FLE )和离差平方合法(WARD )。使用SAS 软件CLUSTER 过程对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程序见附录1)。 1.1类平均法 图1 类平均聚类法相关矩阵特征值图 图2 类平均聚类分析法聚类历史图 由图2可知,NCL=1时半偏R 2最大且伪F 统计量在NCL=2,5时和伪t 方统计量在NCL=1,4时较大。因此,将6个弹头分为两类{}{}(2) (2) 121,2,4,6,3,5G G ==。SAS 绘制的谱系聚类图如图 3所示。

图3 类平均聚类分析法谱系聚类图 1.2中间距离法 图4 中间距离聚类法相关矩阵特征值图 图5 中间距离聚类法聚类历史图 由图5可知,中间距离法与类平均法结果一致。因此,也将6个弹头分为两类 {}{}(2)(2) 121,2,4,6,3,5G G ==。 SAS 绘制的谱系聚类图如图6所示。

图6中间距离聚类法谱系聚类图 1.3可变类平均法 图7可变类平均聚类法分析结果图 图8 可变类平均聚类法聚类历史图 由图8可知,可变类平均法(=0.25 β-)输出结果与前两种方法稍有不同,NCL=1时半偏R2最大且伪F统计量在NCL=2时次大,NCL=5时最大;而伪t方统计量在NCL=1时最大。因此,分

统计分析软件应用(题库)

统计分析软件应用 一、判断题 1.spss可以读取excle格式的数据文件和文本文件。 2.当我们新建一个spss数据文件时,首先应在数据编辑器窗口中的数据视图中输入个案,然后再在变量视图中定义变量。 3.Spss允许同时创建或打开多个查看器窗口。 4.Spss两配对样本T检验中,两配对样本数据存放在同一个变量列上。 5.如果把“年龄”变量的缺失值指定为“99”,则如果某个被调查者的年龄回答为“300”,则就用99岁来代替。 6.Spss两独立样本T检验中,两个样本的样本容量是必须相同的。 7.如果一次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共收回1000份问卷,两个同学建立spss数据文件各完成了500份问卷的录入工作,为便于对这次抽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首先应该将两个数据文件进行横向合并。 8.Spss文件的变量名的首字符可以是汉字、字母和数字。 9.当变量分布不对称时,偏度值小于0为负偏,密度函数曲线有一条长尾拖在右边。 10.假设某数值变量服从正态分布,将其进行标准化处理后,如果某观测值标准化值小于-3,可认为是异常值。 11.对于所选答案不需要排序的多项选择题可采用多选项分类法进行分解 12.对多项选择题进行频数分析的spss操作步骤是:【分析】→【描述统计】→【频率】 13方差分析中,控制变量应为分类型变量。 14.pearson简单相关系数r 的绝对值接近0时,说明两变量没有相关关系。 15.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中,对回归方程的F检验和对回归系数的T检验的作用是相同的。 二、案例分析题 1.某工厂改进了技术,调查者随机抽取了15名工人,调查他们在工艺改进前后生产100件产品的时间, 数据如下表,试在5%显著性水平下,检验零件加工时间是否显著减少? 以下是用spss成对样本T检验的输出结果,请填写表中的空格,并根据输出结果回答零件加工时间是否显著减少。

多元统计分析重点归纳.归纳.docx

多元统计分析重点宿舍版 第一讲:多元统计方法及应用;多元统计方法分类(按变量、模型、因变量等) 多元统计分析应用 选择题:①数据或结构性简化运用的方法有:多元回归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 ②分类和组合运用的方法有:判别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 ③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运用的方法有:多元回归,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 ④预测与决策运用的方法有:多元回归,判别分析,聚类分析 ⑤横贯数据:{因果模型(因变量数):多元回归,判别分析相依模型(变量测度):因子分析,聚类分析 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选择题:①多元统计方法的分类:1)按测量数据的来源分为:横贯数据(同一时间不同案例的观测数据),纵观数据(同样案例在不同时间的多次观测数据) 2)按变量的测度等级(数据类型)分为:类别(非测量型)变量,数值型(测量型)变量 3)按分析模型的属性分为:因果模型,相依模型 4)按模型中因变量的数量分为:单因变量模型,多因变量模型,多层因果模型 第二讲:计算均值、协差阵、相关阵;相互独立性 第三讲:主成分定义、应用及基本思想,主成分性质,主成分分析步骤 主成分定义:何谓主成分分析 就是将原来的多个指标(变量)线性组合成几个新的相互无关的综合指标(主成分),并使新的综合指标尽可能多地反映原来的指标信息。 主成分分析的应用 :(1)数据的压缩、结构的简化;(2)样品的综合评价,排序 主成分分析概述——思想:①(1)把给定的一组变量X1,X2,…XP ,通过线性变换,转换为一组不相关的变量Y1,Y2,…YP 。(2)在这种变换中,保持变量的总方差(X1,X2,…Xp 的方差之和)不变,同时,使Y1具有最大方差,称为第一主成分;Y2具有次大方差,称为第二主成分。依次类推,原来有P 个变量,就可以转换出P 个主

数学建模多元统计分析

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 多元统计分析作业题。 二、实验目的 (一)了解并掌握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的基本原理和简单解法。 (二)学会使用matlab编写程序进行因子分析,求得特征值、特征向量、载荷矩阵等值。(三)学会使用排序、元胞数组、图像表示最后的结果,使结果更加直观。 三、实验内容与要求

四、实验原理与步骤 (一)第一题: 1、实验原理: 因子分析简介: (1) 1.1 基本因子分析模型 设p维总体x=(x1,x2,....,xp)'的均值为u=(u1,u2,....,u3)',因子分析的一般模型为 x1=u1+a11f1+a12f2+........+a1mfm+ε 1 x2=u2+a21f1+a22f2+........+a2mfm+ε 2 ......... xp=up+ap1f1+fp2f2+..........+apmfm+εp 其中,f1,f2,.....,fm为m个公共因子;εi是变量xi(i=1,2,.....,p)所独有的特殊因子,他们都是不可观测的隐变量。称aij(i=1,2,.....,p;j=1,2,.....,m)为变量xi的公共因子fi上的载荷,它反映了公共因子对变量的重要程度,对解释公共因子具有重要的作用。上式可以写为矩阵形式 x=u+Af+ε

其中A=(aij)pxm 称为因子载荷矩阵;f=(f1,f2,....,fm)'为公共因子向量;ε=(ε1,ε2,.....εp)称为特殊因子向量 (2) 1.2 共性方差与特殊方差 xi的方差var(xi)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公共因子对xi方差的贡献,称为共性方差;一个是特殊因子对xi方差的贡献,称为特殊方差。每个原始变量的方差都被分成了共性方差和特殊方差两部分。 (3) 1.3 因子旋转 因子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对公共因子给出符合实际意义的合理解释,解释的依据就是因子载荷阵的个列元素的取值。当因子载荷阵某一列上各元素的绝对值差距较大时,并且绝对值大的元素较少时,则该公共因子就易于解释,反之,公共因子的解释就比较困难。此时可以考虑对因子和因子载荷进行旋转(例如正交旋转),使得旋转后的因子载荷阵的各列元素的绝对值尽可能量两极分化,这样就使得因子的解释变得容易。 因子旋转方法有正交旋转和斜交旋转两种,这里只介绍一种普遍使用的正交旋转法:最大方差旋转。这种旋转方法的目的是使因子载荷阵每列上的各元素的绝对值(或平方值)尽可能地向两极分化,即少数元素的绝对值(或平方值)取尽可能大的值,而其他元素尽量接近于0. (4) 1.4 因子得分 在对公共因子做出合理解释后,有时还需要求出各观测所对应的各个公共因子的得分,就比如我们知道某个女孩是一个美女,可能很多人更关心该给她的脸蛋、身材等各打多少分,常用的求因子得分的方法有加权最小二乘法和回归法。 注意:因子载荷矩阵和得分矩阵的区别: 因子载荷矩阵是各个原始变量的因子表达式的系数,表达提取的公因子对原始变量的影响程度。因子得分矩阵表示各项指标变量与提取的公因子之间的关系,在某一公因子上得分高,表明该指标与该公因子之间关系越密切。简单说,通过因子载荷矩阵可以得到原始指标变量的线性组合,如X1=a11*F1+a12*F2+a13*F3,其中X1为指标变量1,a11、a12、a13分别为与变量X1在同一行的因子载荷,F1、F2、F3分别为提取的公因子;通过因子得分矩阵可以得到公因子的线性组合,如F1=a11*X1+a21*X2+a31*X3,字母代表的意义同上。 (5) 1.5 因子分析中的Heywood(海伍德)现象 如果x的各个分量都已经标准化了,则其方差=1。即共性方差与特殊方差的和为1。也就是说共性方差与特殊方差均大于0,并且小于1。但在实际进行参数估计的时候,共性方差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习题解答-主成分分析

主成分分析 6.1 试述主成分分析的基本思想。 答:我们处理的问题多是多指标变量问题,由于多个变量之间往往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相关性,人们希望能通过线性组合的方式从这些指标中尽可能快的提取信息。当第一个组合不能提取止。这就是主成分分析的基本思想。 6.2 主成分分析的作用体现在何处? 答:一般说来,在主成分分析适用的场合,用较少的主成分就可以得到较多的信息量。以各个主成分为分量,就得到一个更低维的随机向量;主成分分析的作用就是在降低数据“维数” 6.3 简述主成分分析中累积贡献率的具体含义。 答:主成分分析把p 个原始变量12,, ,p X X X 的总方差()tr Σ分解成了p 个相互独立的变量p 个主成分的,忽略 一些带有较小方差的主成分将不会给总方差带来太大的影响。这里我们()m p <个主成分,则称1 1 p m m k k k k ψλλ ===∑∑ 为主成分1, ,m Y Y 的累计贡献率,累计贡献率表明1,,m Y Y 综合12,, ,p X X X 的能力。通常取m ,使得累计贡 献率达到一个较高的百分数(如85%以上)。 答:这个说法是正确的。 即原变量方差之和等于新的变量的方差之和 6.5 试述根据协差阵进行主成分分析和根据相关阵进行主成分分析的区别。 答:从相关阵求得的主成分与协差阵求得的主成分一般情况是不相同的。从协方差矩阵出发的,其结果受变量单位的影响。主成分倾向于多归纳方差大的变量的信息,对于方差小的变量就可能体现得不够,也存在“大数吃小数”的问题。实际表明,这种差异有时很大。我 6.6 已知X =()’的协差阵为 试进行主成分分析。 解:=0 计算得 当 时 ,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作业

多元统计分析 实验报告实验课程名称多元统计分析 实验项目名称多元统计理论的计算机实现年级 2013 专业应用统计学 学生姓名侯杰 成绩

理学院 实验时间:2015 年05月07日学生所在学院:理学院专业:应用统计学班级:9131137001

代码及运行结果分析 1、均值检验 问题重述:某医生观察了16名正常人的24小时动态心电图,分析出早晨3小时各小时的低频心电频谱值(LF)、高频心电频谱值(HF),数据见压缩包,试分析这两个指标的各次重复测定均值向量是否有显著差异。 代码如下: Tsq.test<-function(data,alpha=0.05){ data<-as.matrix(read.table("ch37.csv",header=TRUE,sep=",")) #读取数据xdat<-data[,2:4]; xbar<-apply(xdat,2,mean); #计算LF指标的均值 ydat<-data[,5:7]; ybar<-apply(ydat,2,mean); #计算HF指标数据 xcov<-cov(xdat); #计算LF样本协差阵 ycov<-cov(ydat); #计算HF样本协差阵 sinv<-solve(xcov+ycov);#求逆矩阵 Tsq<-(16+16-2)*t(sqrt(16*16/(16+16)*(xbar-ybar)))%*%sinv%*%sqrt(16*16/(16+16)*(xbar-ybar)); #计算T统计量 Fstat<-((16+16-2)-3+1)/((16+16-2)*3)*Tsq; #计算F统计量 pvalue<-as.numeric(1-pf(Fstat,3,16+16-3-1)); cat("p值=",pvalue,"\n"); if(pvalue>0.05) #结果输出 cat('均值向量不存在差异') else cat('均值向量存在差异'); } 运行结果及分析: 通过运行程序,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果: >Tsq.test() p值= 1.632028e-14 均值向量存在差异 即LF与HF这两个指标的各次重复测定均值向量存在显著差异。 2、判别分析 问题重述:银行的贷款部门需要判别每个客户的信用好坏(是否未履行还贷责任),以决定

多元统计分析上机作业

多远统计上机作业 指标的原始数据取自《中国统计年鉴, 1995》和《中国教育统计年鉴, 1995》除以各地区相应的人口数得到十项指标值见表 1。其中: X1 X2 X3 X4 X5 X6:为每百万人口高等院校数; :为每十万人口高等院校毕业生数; :为每十万人口高等院校招生数; :为每十万人口高等院校在校生数; :为每十万人口高等院校教职工数; :为每十万人口高等院校专职教师数; X7: 为高级职称占专职教师的比例; X8 :为平均每所高等院校的在校生数; X9 :为国家财政预算内普通高教经费占 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X10: 为生均教育经费。 表 1 我国各地区普通高等教育发展状况数据 地区X1X2X3X4X5X6X7X8X9X10北京 5.96310461155793131944.362615 2.2013631上海 3.39234308103549816135.023052.9012665天津 2.3515722971329510938.403031.869385陕西 1.35811113641505830.452699 1.227881辽宁 1.50881284211445834.302808.547733吉林 1.67861203701535833.532215.767480黑龙江 1.1763932961174435.222528.588570湖北 1.0567922971154332.892835.667262江苏.9564942871023931.543008.397786广东.693971205612434.502988.3711355四川.564057177612332.623149.557693山东.575864181572232.953202.286805甘肃.714262190662628.132657.737282湖南.744261194612433.062618.476477浙江.864271204662629.942363.257704新疆 1.2947732651144625.932060.375719福建 1.045371218632629.012099.297106山西.855365218763025.632555.435580河北.814366188612329.822313.315704安徽.593547146462032.832488.335628云南.663640130441928.551974.489106江西.774363194672328.812515.344085海南.703351165471827.342344.287928内蒙古.844348171652927.652032.325581西藏 1.692645137753312.10810 1.0014199河南.553246130441728.412341.305714广西.602843129391731.932146.245139宁夏 1.394862208773422.701500.425377贵州.64233293371628.121469.345415青海 1.483846151633017.871024.387368

几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1]

第2章聚类分析及其应用实例 2. 1聚类分析简介 聚类分析是根据“物以类聚”的道理,对样品或指标进行分类的一种多元统 计分析方法,它们讨论的对象是大量的样品,要求能合理地按各自的特性來进行合理的分类,没有任何模式可供参考或依循,即是在没有先验知识的情况下进行的[']。 聚类分析方法有很多,按不同的分类方式,有不同的分类。按聚类方法的不 同可分为以下几种: (1)系统聚类法:对所在的指标进行分类,每一次将最相似的两个数据合并 成一类,合并之后和其他数据的距离会重新计算,这个步骤会不断重复下去直至所有指标合并成一类,并类的过程可用一张谱系聚类图描述. (2)调优法(动态聚类法):所谓调优法,从表面意思就可以看出是在对n 个对象初步分类后,根据分类后的信息损失尽可能小的原则对分类进行择优调整,直到分类合理为止. (3)有序样品聚类法:在很多实际问题中,所谓的样品都是相互独立的个体, 因此可以平等的划分。但是有序样品聚类法的存在就是因为在另外一些实际问题中,样品之间是存在着某种联系而在分类中是不允许打乱顺序的。有序样品聚类法开始时将所有样品归为一类,然后根据某种分类准则将其分为二类等等,一直往下分类下去直至满足分类要求。它的思想正好与系统聚类法的相反。 (4)模糊聚类法:利用模糊聚集理论来处理分类问题,它对经济领域中具有 模糊特征的两态数据或多态数据具有明显的分类效果. (5)图论聚类法:在处理分类问题中独创性的引入了图论中最小支撑树的概

念。 (6)聚类预报法:顾名思义,就是用聚类分析的方法来在各个领域中进行预 报。在多元统计分析中,判别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都可以用来做预报,但是在 一些异常数据面前,这些方法做的预报都不是很准确,方法也不好准确的实施, 而聚类预报则很好的解决了这一点。可以预见,聚类预报法经过更深入的研究后,一定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按聚类对象的不同,聚类分析可分为2型[对样品(CASES)聚类]与型[对 变量(V ARIABLE)聚类],两种聚类在方法和步骤上都基本相同. 2. 2聚类分析方法介绍 数学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是否受欢迎,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它能不能适用于大型 6 第2章聚类分析及.11;应用实例 计算的问题。图论聚类法、基于等价关系的聚类方法和谱系聚类法在大型问题中 难以快速有效处理数据而应用甚少。基于目标函数的聚类方法因其设计简单,在 实际生活中被广泛运用,其主要思想是将问题转换为带约束条件的非线性优化, 这样就可以运用完备的线性最优化知识解决问题,而且这种方法也易于在计算机 上实现。而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基于目标函数的聚类方法必定会成为 研究的热点。 2. 2. 1谱系聚类方法 在待分析样本数较小时,通常采用谱系聚类方法(系统聚类法)。谱系聚类法 是按距离准则来对样本进行分类的,例如我们要将样本集X中的《个样本划分为C

多元统计分析作业一(第四题)

课程名称:多元统计回归分析 实验项目:多元方差分析 实验类型:验证性 学生学号: 学生姓名: 学生班级: 课程教师: 实验日期: 2016-04-18

.995 1832.265(b) 2.000 17.000 .000 .995 3664.530 1.000 距跟踪 Wilks 的 .005 1832.265(b) 2.000 17.000 .000 .995 3664.530 1.000 Lambda Hotelling 215.561 1832.265(b) 2.000 17.000 .000 .995 3664.530 1.000 的跟踪 Roy 的最 215.561 1832.265(b) 2.000 17.000 .000 .995 3664.530 1.000 大根 A Pillai 的 .901 7.378 4.000 36.000 .000 .450 29.511 .991 跟踪 Wilks 的 .101 18.305(b) 4.000 34.000 .000 .683 73.221 1.000 Lambda Hotelling 8.930 35.720 4.000 32.000 .000 .817 142.882 1.000 的跟踪 Roy 的最 8.928 80.356(c) 2.000 18.000 .000 .899 160.712 1.000 大根 B Pillai 的 .205 2.198(b) 2.000 17.000 .142 .205 4.397 .386 跟踪 Wilks 的 .795 2.198(b) 2.000 17.000 .142 .205 4.397 .386 Lambda Hotelling .259 2.198(b) 2.000 17.000 .142 .205 4.397 .386 的跟踪 Roy 的最 .259 2.198(b) 2.000 17.000 .142 .205 4.397 .386 大根

生物统计学作业操作步骤及分析3

第一次作业 习题2.5 某地100例30~40岁健康男子血清总胆固醇(mol/L)测定结果如下: 4.77 3.37 6.14 3.95 3.56 4.23 4.31 4.71 5.69 4.12 4.56 4.37 5.39 6.30 5.21 7.22 5.54 3.93 5.21 6.51 5.18 5.77 4.79 5.12 5.20 5.10 4.70 4.74 3.50 4.69 4.38 4.89 6.25 5.32 4.50 4.63 3.61 4.44 4.43 4.25 4.03 5.85 4.09 3.35 4.08 4.79 5.30 4.97 3.18 3.97 5.16 5.10 5.85 4.79 5.34 4.24 4.32 4.77 6.36 6.38 4.88 5.55 3.04 4.55 3.35 4.87 4.17 5.85 5.16 5.09 4.52 4.38 4.31 4.58 5.72 6.55 4.76 4.61 4.17 4.03 4.47 3.40 3.91 2.70 4.60 4.09 5.96 5.48 4.40 4.55 5.38 3.89 4.60 4.47 3.64 4.34 5.18 6.14 3.24 4.90 试根据所给资料编制次数分布表. 解:1.求全距7.22-2.70=4.52(mol/L) 2.确定组数和组距组数10 组距=4.52/10=0.452(mol/L)取组距为0.5(mol/L) 3.确定组限和组中值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6.5~ 7.0~ 习题2.7 根据习题2.5的资料,计算平均数、标准差和变异系数。 习题2.8 根据习题2.5的资料,计算中位数,并与平均数进行比较。 习题2.9 某海水养殖场进行贻贝单养和贻贝与海带混养的对比试验,收获时各随机抽取50绳测其毛重(kg),结果分别如下: 单养50绳重量数据: 45,45,33,53,36,45,42,43,29,25,47,50,43,49,36,30,39,44,35,38,46,51,42,38,51,45,41,51,50,47, 44,43,46,55,42,27,42,35,46,53,32,41,48,50,51,46,41,34,44,46;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