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似然比扫描法在长记忆时间序列均值多变点中 的应用

似然比扫描法在长记忆时间序列均值多变点中 的应用

似然比扫描法在长记忆时间序列均值多变点中 的应用
似然比扫描法在长记忆时间序列均值多变点中 的应用

再现方式对瞬时记忆的影响

系别:心理系班级:03级姓名:张凌波同组成员:刘家骥刘晓黎廖宗卿肖小溪试验日期:04,11,2 教师评定 再现方式对瞬时记忆的影响 摘要该实验以三种再现方式为自变量,观察被试对12个相互不重复的英文字母瞬时记忆正确的个数,借以研究瞬时记忆中全部报告、立即部分报告、延迟部分报告对记忆保存量的影响。得出结果:部分报告法测得的保存量都高于全部报告法的保存量,延时部分报告法测得的保存量小于立刻部分报告测得的保存量。并说明了人们一眼获得的信息多于他再现的信息,延迟会干扰被试再现瞬时记忆的内容。 关键词瞬时记忆全部报告立即部分报告延迟部分报告 1. 导言 美国心理学之父W.James于1890年在他的《心理学原理》一书中提出,记忆分为初级记忆和次级记忆两大部分,初级记忆是任何刺激(不管人们是否注意到)遗留下来的最初印象,这种印象会飞快的消失,它代表着现在的心理处于意识中,它代表着过去。相应的,初级记忆的内容很容易够得着,不费劲就可以提取,但提取次级记忆的内容则要求有意的、费劲的努力。 1960年前后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兴起,记忆的计算机模拟十分流行。心理学家把初级记忆类比为运算器,次级记忆类比为存储器,这样,导致了著名的记忆的计算机模拟模型:记忆的多重存储模型。 感觉贮存又叫感觉记忆或瞬时记忆。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一定数量的信息在感觉通道内迅速被登记并保留一瞬间的记忆。它是人类记忆信息加工的第一阶段。进入感觉器官的信息,完全按输入的原样,首先被登记在感觉记忆中。 感官记忆有两大特征:其一,对输入的讯息,贮存时间极短,如不及时加以处理传送至短期记忆很快就会消失。其二,每次能收录的讯息有限,即使刺激项目很多,但所能记忆者只是其中少数,无法记忆项目的全部。 在做记忆实验时,要求被试在识记材料以后凭记忆说出或写出他识记过的全部资料,再根据他回忆对的数量确定他的保存量,这种检查记忆效果的方法叫做再现法。G.Sperling在做瞬时记忆时发现被试在再现的过程中有遗忘现象,进而提出一个观点:一眼获得的信息多于再现的信息。为了验证这个假设,他又提出了部分报告的方法。部分报告法是再现法的一种形式,区别于全部报告法(识记后尽可能多的再现所有识记过的内容),它只要求再现当时指定的一部分,再由这一部分的保存量来估计获得信息的总量。例如,呈现的识记材料是12个英文字母,分3行排列,每行4个,呈现时间为50ms,要求被试注视速示器屏幕中间,但要同时掌握全部呈现材料。材料呈现后紧接着就呈现一个乐音,呈现的乐音分高中低三种。如果呈现的是中音,就要求被试说出第2行的英文字母,高音报告第1行,低音报告第3行。识记时被试看的是12个英文字母,每个字母被识记的可能是相等的,因此,任意要求他回忆哪一行的结果都可以代表其他各行的识记效果。如果第2行回忆对了3个,我们可以说第1行和第3行在回忆刚开始时记住的也是3个。他对全部材料的保存量是3×3=9个。 Sperling对全部报告法和部分报告法进行了比较,他让同一被试分别用两种方法识记难易相等的材料,结果,部分报告法测得的保存量都高于全部报告法的保存量。这是由于全部报告法延误了再现的时间,使一部分信息丧失了。这结果证实了他提出的假设。 为了进一步检验信息丧失的假设,Sperling还作了延迟的部分报告实验,就是在呈现识

第五章 时间序列的模型识别

第五章时间序列的模型识别 前面四章我们讨论了时间序列的平稳性问题、可逆性问题,关于线性平稳时间序列模型,引入了自相关系数和偏自相关系数,由此得到ARMA(p, q)统计特性。从本章开始,我们将运用数据开始进行时间序列的建模工作,其工作流程如下: 图5.1 建立时间序列模型流程图 在ARMA(p,q)的建模过程中,对于阶数(p,q)的确定,是建模中比较重要的步骤,也是比较困难的。需要说明的是,模型的识别和估计过程必然会交叉,所以,我们可以先估计一个比我们希望找到的阶数更高的模型,然后决定哪些方面可能被简化。在这里我们使用估计过程去完成一部分模型识别,但是这样得到的模型识别必然是不精确的,而且在模型识别阶段对于有关问题没有精确的公式可以利用,初步识别可以我们提供有关模型类型的试探性的考虑。 对于线性平稳时间序列模型来说,模型的识别问题就是确定ARMA(p,q)过程的阶数,从而判定模型的具体类别,为我们下一步进行模型的参数估计做准备。所采用的基本方法主要是依据样本的自相关系数(ACF)和偏自相关系数(PACF)初步判定其阶数,如果利用这种方法无法明确判定模型的类别,就需要借助诸如AIC、BIC 等信息准则。我们分别给出几种定阶方法,它们分别是(1)利用时间序列的相关特性,这是识别模型的基本理论依据。如果样本的自相关系数(ACF)在滞后q+1阶时突然截断,即在q处截尾,那么我们可以判定该序列为MA(q)序列。同样的道理,如果样本的偏自相关系数(PACF)在p处截尾,那么我们可以判定该序列为AR(p)序列。如果ACF和PACF 都不截尾,只是按指数衰减为零,则应判定该序列为ARMA(p,q)序列,此时阶次尚需作进一步的判断;(2)利用数理统计方法检验高阶模型新增加的参数是否近似为零,根据模型参数的置信区间是否含零来确定模型阶次,检验模型残差的相关特性等;(3)利用信息准则,确定一个与模型阶数有关

时间序列分析

1.1时间序列定义: 时间序列是指将某种现象某一个统计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各个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形成的序列. 构成要素:现象所属的时间,反映现象发展水平的指标数值.要素一:时间t;要素二:指标数值。 1.2时间序列的成分: 一个时间序列中往往由几种成分组成,通常假定是四种独立的成分——趋势T、循环C、季节S和不规则I。 T 趋势通常是长期因素影响的结果,如人口总量的变化、方法的变化等。 C任何时间间隔超过一年的,环绕趋势线的上、下波动,都可归结为时间序列的循环成分。S许多时间序列往往显示出在一年内有规则的运动,这通常由季节因素引起,因此称为季节成分。目前,可以称之为“季节性的周期”,年或者季节或者月份。 I时间序列的不规则成分是剩余的因素,它用来说明在分离了趋势、循环和季节成分后,时间序列值的偏差。不规则成分是由那些影响时间序列的短期的、不可预期的和不重复出现的因素引起的。它是随机的、无法预测的。 四个组成部分与观测值的关系可以用乘法模型或者加法模型或者综合。 1.3预测方法的选择与评估 方法P216 三种预测方法:移动平均法、加权移动平均法和指数平滑法。因为每一种方法的都是要“消除”由时间序列的不规则成分所引起的随机波动,所以它们被称为平滑方法。平滑方法对稳定的时间序列——即没有明显的趋势、循环和季节影响的时间序列——是合适的,这时平滑方法很适应时间序列的水平变化。但当有明显的趋势、循环和季节变差时,平滑方法将不能很好地起作用。 移动平均法使用时间序列中最近几个时期数据值的平均数作为下一个时期的预测值。移动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指数平滑法模型: 式中Ft+1——t+1期时间序列的预测值; Yt——t期时间序列的实际值; Ft——t期时间序列的预测值; α——平滑常数(0≤α≤1)。 均方误差是常用的(MSE) 标准误差定义为各测量值误差的平方和的平均值的平方根。 设n个测量值的误差为ε1、ε2……εn,则这组测量值的标准误差σ等于:

英语单词循环记忆法

单词循环记忆法 人脑有一个特点,对某个信息要反复刺激才能记住。循环记忆法,就是基于这点。它的诀窍,就是二二循环,在不断的快速循环记忆中记牢单词。我国在五十年代广泛推广俄语时,就是采用这个方法来达到俄语速成的。 一般的人,在叫熟练掌握它后,能每小时记住100个单词。有的人还可以记住150个单词。而我的平均速度,达到225个(曾表演过)。其具体步骤如下: 先根据自己的记忆力,将需背的单词分成若干组(为方便叙述,这里设为a,b,c,d,..组),平均每组4-6个单词。当然,这也要依单词难易而定。若单词较长,或词义教多,则每组单词少一点;反之,多一些。 然后: (1)学习A组,学完后,复习A组一次。(关于如何记,见后注意事项) (2)学习B组,再复习B组一次。 (3)把A、B组和起来复习一次。 (4)学习C组,复习C组。 (5)学习D组,复习D组。 (6)把C,D组和起来复习一次。 (7)复习A、B、C、D组一次。 (8)仿照前面七个步骤,学习,复习E、F、G、H组。 (9)把A、B、C、D、E、F、G、H组和起来再复习一次。 (10)再仿照前九个步骤,学习,复习I,J,K,L,M,N,O,P组。 (11)把A,B,C,....M,N,O,P组再和起来复习。 (12)按这种方法,学习,复习接下去的第17组---第32组。 (13)然后把这32组单词和起来复习一次。 (最好把以上记忆程序在纸上画下来,促进理解)

这样,若以每组6个单词记,则学了32组192个单词。整个过程中,每个单词对大脑都刺激了7次。从而记得比较牢。 注意事项: 1)精力必须集中,否者效率很低2)对于每个单词的字母组合及中文义,不必非得一次就记住(你也不可能办到),但要熟悉它们。在这个循环记忆法中,所有的单词是“看”的,而不是“记”的---不用记,很轻松的浏览单词就行。每次“看”单词,时间在2-5秒左右。 3)整个记忆过程一般在一个小时内,否则,效率会下降。 4)关于复习: 有关科学实验表明,当人脑第一次接触某个信息时,该信息在大脑里仅维持1毫秒的时间;第二次接触该信息,记忆维持1秒左右;第三次接触,维持一分钟左右;第四次接触,维持半个小时;第五次维持一、二个小时;第六次,维持七八个小时;第七次可维持十几个小时。若在第二天复习一次,则记忆可持续更久。 若以每“看”一次单词花时5秒记,则用以上方法在1个半小时内可把192个单词熟悉7次。且记忆效果良好。 记忆单词中,记忆占三分,方法占一分,而复习占六分。光学习,记忆而不复习,则劳而无功,甚至功亏一篑。建议白天复习后,晚上睡觉前再复习一次;第二天早上又复习一次,三天后再复习一次(或一个星期后复习一次)。这样才能记牢单词。 再罗嗦一次,记忆单词本身是个艰辛的过程,无捷径可走,需要反反复复不厌其烦的复习-----这是记忆单词最重要的环节! 附一: 人一天中的记忆力情况: 最佳短期记忆:上午10时最佳长期记忆:下午3时最差记忆时间:下午5时 附二: 关于前摄影响,后摄影响人脑记忆信息过程中,很容易受前面所记忆的信息的影响,这叫前摄影响;同时,也很容易受后来所记忆的信息的影响,这叫后摄影响。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对一篇文章,很容易记住开头,结尾的部分,而对中间的部分则教难记住。 因而复习单词宜在睡前,成为睡前的最后一件事,这样可避免后摄影响;或在早上,成为早上起来做的第一件事,这样避免前摄影响。 (本人总结:这方法非常好,我用这方法每天可以记100单词左右,头两遍按这个方法,

短时记忆和瞬时记忆

短时记忆和瞬时记忆 刺激物体的信息接触到人的感觉器官,使得到暂时的存贮,这种存贮形式便叫做感觉登记。 感觉登记有不同的类型,如视觉登记、听觉登记等。 凡接触到感觉器官的信息,都成了登记的内容。 一个刺激的出现,从反射弧理论上来说总会作用到一个感受器上,它先刺激到器官形成感觉,这是记忆的第一步,感觉登记!感觉登记就像公司招聘收到的简历一样,它起的作用就是是否抓取这个简历进入下一个流程,他受刺激物的外在特征、自己的知识经验、器官的阈限等的影响!瞬时记忆限度的容量很大,最大能达到0.25秒20个bit,那么是几个字呢?请看下面的计算:每8个bit是一个字节——20个bit就是2.5个字节——2个字节就是一个汉字——20个bit就是1.25汉字——0.25秒就能记住1.25汉字——1秒就是5个汉字!结论就是瞬时记忆1s最多能记住5个汉字,我们即使是我们的常用汉字1s也不一定能说出5个,容量大显而易见!当然如果简历筛选过一遍后,我们会马上把内容忘了进入下一份简历的内容因此瞬时记忆的保存时间很短!瞬时记忆限度的容量很大,最大能达到0.25秒20个bit,那么是几个字呢?请看下面的计算:每8个bit是一个字节——20个bit就是2.5个字节——2个字节就是一个汉字——20个bit就是1.25汉字——0.25秒就能记住1.25汉字——1秒就是5个汉字!结论就是瞬时记忆1s最多能记住5个汉字,我们即使是我们的常用汉字1s也不一定能说出5个,容量

大显而易见!当然如果简历筛选过一遍后,我们会马上把内容忘了进入下一份简历的内容因此瞬时记忆的保存时间很短! 瞬时记忆的基本特点(1)瞬时记忆是外界刺激以感觉后象的形式在感觉通道内的登记,因此具有鲜明的形象性。 (2)斯波林用部分报告法的实验证明,瞬时记忆的容量很大,但保留的时间很短。 一般认为,瞬时记忆的容量为9---20比特;图像记忆保持的时间为0.25—1秒,声象记忆保持的时间可以超过1秒,但不会长于4秒。 (3)如果对瞬时记忆中的信息加以注意,可将信息转入短时记忆,否则信息便会消失。 短时记忆的基本特征信息保持的时间很短有人把短时记忆比作电话号码式记忆,意思是说,人们为了打电话,先查找号码,查到后立刻拨号,通完了话,号码也就随即忘掉,号码在短时记忆中就保持这样短的时间。 1959年美国学者彼得森夫妇(Petersonand Peterson)做了有关的实验。 他们编制了由3个辅音组成的字母表,如GKB,PST,RUD等,每次给被试听3个辅音字母后,立即让他们从某一个三位数开始作连续减3的运算,还要把结果报告出来,如从267开始连续减3,读出273,270、267……直到主试发出开始回忆字母的信号。 进行心算的目的是为了防止被试默默复述。

单词的六种记忆法——只要坚持80天,效果惊人!

单词的六种记忆法——只要坚持80天,效果惊人! 一. 读音规则记忆法 它就是按照元音字母、元音字母组合、辅音字母及辅音字母组合在开音节和闭音节的读音规律记忆。例如:ea,ee,er,ir,ur,or分别能发〔i:〕〔:〕〔:〕等。还有些固定的字母组合,例如:tion发〔t 〕,ture发〔t 〕,ing 发〔i 〕,ly发〔li〕,ty发〔ti〕和各种前缀、后缀,例如:a-,re-,un-,dis-,im-;-ed,-ing,-ly,-er,-or,-ful,-y等都有其比较固定的发音。掌握了这些规则,记单词时就不必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记忆了。 二. 字母变化记忆法 英语单词中以某个单词为基础,加、减、换、调一个字母就成了另一个新单词。具体方法如下: 1. 前面加字母。例如: is his,ear near / hear,read bread 2. 后面加字母。例如: hear heart,you your,plane planet 3. 中间加字母。例如: though through,tree three,for four 4. 减字母。例如: she he,close lose,start star 5. 换字母。例如: book look / cook,cake lake / wake / make / take 6. 调字母(即改变字母顺序)。例如:

blow bowl,sing sign,from form 三. 联想记忆法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根据所处的环境,所见到、所摸到的事物,联想相关的英语单词。例如:打球时联想到:ball,( play ) basketball ,( play ) football,( play ) volleyball,playground等等;吃饭时联想到:dining - room,( have ) breakfast,( have ) lunch,( have ) supper等等;睡觉时联想到:bed,bedroom,go to bed,sleep,go to sleep,fall asleep等等。如果长期坚持下支,效果就会很好。 四. 归类记忆法 在记忆过程中,把所学到的全部单词进行归纳、分类、整理,使其条理清晰,一目了解,然后再分别记忆。例如: 1. 按题材分类。例如:把名词分为生活用品、动物、植物、水果、食物、家庭成员、人体各部位、学习用具、学科、交通工具、地方场所、星期、月份、季节等;把动词分为系动词、助动词、行为运动词和情态动词,等等。 2. 按同音词分类。例如:see-sea,right-write,meet-meat 3. 按形近词分类。例如:three-there,four-your,quite-quiet 4. 按同义词分类。例如:big-large,hard-difficult,begin-start 5. 按反义词分类。例如:right-wrong,young-old,come-go 6. 按读音分类。例如:字母组合ea在eat,meat,teacher中读〔i:〕;而在bread,ready,heavy中读〔e〕;在great,break中读〔ei〕。这样不仅单词记住了,而且读音也掌握了。 五. 构词记忆法 掌握一些构词法知识,可以大大地增加自身的词汇量。英语构词法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单词循环记忆法

速记单词 单词循环记忆法 人脑有一个特点,对某个信息要反复刺激才能记住。循环记忆法,就是基于这点。它的诀窍,就是二二循环,在不断的快速循环记忆中记牢单词。我国在五十年代广泛推广俄语时,就是采用这个方法来达到俄语速成的。 一般的人,在叫熟练掌握它后,能每小时记住100个单词。有的人还可以记住150个单词。而我的平均速度,达到225个(曾表演过)。其具体步骤如下: 先根据自己的记忆力,将需背的单词分成若干组(为方便叙述,这里设为a,b,c,d,....组),平均每组4-6个单词。当然,这也要依单词难易而定。若单词较长,或词义教多,则每组单词少一点;反之,多一些。 然后: (1)学习A组,学完后,复习A组一次。(关于如何记,见后注意事项) (2)学习B组,再复习B组一次。 (3)把A、B组和起来复习一次。 (4)学习C组,复习C组。 (5)学习D组,复习D组。 (6)把C,D组和起来复习一次。 (7)复习A、B、C、D组一次。 (8)仿照前面七个步骤,学习,复习E、F、G、H组。 (9)把A、B、C、D、E、F、G、H组和起来再复习一次。 (10)再仿照前九个步骤,学习,复习I,J,K,L,M,N,O,P组。 (11)把A,B,C,........M,N,O,P 组再和起来复习。 (12)按这种方法,学习,复习接下去的第17组---第32组。 (13)然后把这32组单词和起来复习一次。 (最好把以上记忆程序在纸上画下来,促进理解) 这样,若以每组6个单词记,则学了32组192个单词。整个过程中,每个单词对大脑都刺激了7次。从而记得比较牢。 注意事项: 1)精力必须集中,否者效率很低 2)对于每个单词的字母组合及中文义,不必非得一次就记住(你也不可能办到),但要熟悉它们。在这个循环记忆法中,所有的单词是“看”的,而不是“记”的---不用记,很轻松的浏览

不同报告方法的瞬时记忆容量---DAYING

不同报告方法的瞬时记忆容量 学号姓名班级 摘要本实验选用········学院心理学10级本科生为被试进行了瞬时记忆保存量测量。实验采用sperling的研究范式,即分别使用全部报告法、部分报告法、延迟部分报告法进行测量。结果发现:全部报告法确实一般只能记住4—5个,但是全部报告法所保持的信息要比部分报告法多。 关键词瞬时记忆全部报告法部分报告法延迟报告法 1 引言 研究瞬时记忆的方法主要有再现法和再认法。再现法是早期瞬时记忆研究的主要方法。根据再现的方法不同又分为全部报告法和部分报告法。全部报告法要求被试在识记完材料后尽量将识记的全部项目再现出来。但此方法不能用于研究刺激呈现在几十毫秒的情况。而部分报告法的特点是要求被试在识记完材料后,将指定的部分项目再现出来,再根据这一部分的结果估算出保存的总量。它避免了由于呈现时间短暂、回忆材料过多及其它干扰和遗忘因素对瞬时记忆保持量的影响。斯柏灵(Sperling 1960)采用全部报告法和部分报告法对瞬时记忆的保持量进行了研究。他使用的实验材料是字母(3×4矩阵),呈现时间为50毫秒。实验结果表明:全部报告法一般只能识记4~5个,而部分报告法所保持的信息要比全部报告法要多。 另外Sperling还做了延迟部分报告法实验。结果发现,延迟时间逐渐增加时回忆成绩逐渐下降。当超过0.5秒时,部分报告法与全部报告法的回忆成绩基本相同,而当延迟超过1秒时两种报告法就没有什么差别了。 实验目的是为了验证Sperling的实验结果;学习和掌握瞬时记忆的研究方法。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学院10级心理学本科生12名同学,4名男生,8名女生,均视力正常。 2.2 仪器与材料 2.2.1 仪器:PsyTech-EP2009型心理实验台。 2.2.2 材料:大写的英文字母,字母间无关联,每张3行,每行 4个字母,即3×4的矩阵材料共20张。 2.3 实验程序 2.3.1 双击桌面“心仪心理实验平台”图标,弹出登录窗口。对首次登录者请先注册用户;对已做过实验者用已有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双击“电脑实验”,打开PsyTech-EP2009型心理实验台主界面。选中左侧实验列表中的“不同报告方法的瞬时记忆容量”,右边呈现实验说明。单击“进入实验”弹出“指导语”窗口。实验者可进行参数设置(或使用默认值)、练习等,也可以单击“开始实验”按钮直接进行实验。 2.3.2 指导语共3种: (1)全部报告法:实验开始后,屏幕中央将呈现3行大写的英文字母,每行4个。呈现的时间很短,你要尽可能地记住它们。当字母消失后,请你将看到的英文字母输入到下面的文本框中,记住多少就输入多少,顺序不限。按回车键确认后再次进入下一次实验。实验将进行很多次。当你明白了实验要求后,请点击下面的“开始实验”按钮开始。(2)部分报告法:实验开始后,屏幕中央将呈现3行大写的英文字母,每行4个。呈现的时间很短,你要尽可能地记住它们。当字母消失后,将提示你需要回忆的行数。请将你看到的该行英文字母输入到下

瞬时记忆(心理学实验报告)

题目瞬时记忆 姓名:虞结琴 班级:10级人力2班 学号:2010950077 摘要1、研究的问题:本次实验主要是为了证实瞬时记忆现象及其性质,了解部分报告法和延迟报告法。2、研究过程:6人一组在实验仪器的帮助下,对被试的瞬时记忆进行测量,并记下其瞬时记忆的实验数据。小组每人各当一次被试和主试,严格按照实验指导进行实验,详细记录了各自的实验数据。3、研究结果:分别求出立即和延迟报告的平均值。 关键词瞬时记忆部分报告法延迟报告法 1 引言感觉记忆也叫感觉登记,瞬时记忆,是指感觉刺激停止之后所保持的瞬间映像。它作用的时间很短,转瞬消失。此实验是关于视觉的感觉记忆,也叫图像记忆,是指视觉刺激停止后,视觉系统对信息的瞬间保持,一般保持时间在0.25秒至1秒。这种记忆虽然为时短暂,但它为人们感知事物的连续性提供了可能,是产生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的前提条件。因此,对瞬时记忆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部分报告法虽然在识记时仍要求被试记住全部内容,但在再现时却只要求再现当时指定的一部分,再由这一部分的保存量来估计获得信息的总量。 2方法 2.1被试 选取安徽财经大学10人力资源管理系(2)班的六位同学作为被试。各被试生

理各项指标正常,视力正常。 2.2实验仪器 EP2004型心理实验台及EP801速示仪,卡片42张,注视卡片1张,笔、纸若干。 2.3程序 1.从实验卡片中任取30张,随机分成3组,把每组的卡片号码写在记录纸上,交给被试作反应记录纸(要求回忆行数不要写上),另一张记录纸上主试要写上要求被试记忆的行数。 2.将主机与附机EP801连接好,按<运行/待机>键。 3.主试根据屏显内容设置:联机模式→瞬时记忆→学号→姓名→A视场(1秒)→间隔(10秒)→次数(10),把注视卡片插入B视场,把第一组中第1张卡片插入A视场,对被试讲完指导语后,按<确定>键,主机背后绿色指示灯亮,提示被试可以实验。实验开始后,主试在屏幕上“”指着间隔时,按事先排好的顺序更换卡片。 4.指导语为:现在让你看一组卡片,每张卡片上面有三行数字和英文字母,因为时间很短,请你要集中精力看,每看过一张卡片后我会立即要求你写出其中一行的数字和字母,我讲1你就在记录纸上把第1行内容写下来,讲2你就在记录纸上把第2行内容写下来,依次类推,动作要快。 5.被试见绿色指示灯后,眼睛靠近观察窗口,看注视卡片,按<确定>键测试开始,依据主试要求,回忆并写下数字和字母,直至做满10次,鸣响,黄色指示灯亮,测试暂时结束,被试休息2分钟。 6.主试选再做一次,按相同方法,继续进行下一组测试,共做3组(30张卡片中每行要求写10次),此为立即报告法,接下来做延迟报告法,方法与立即报

艾宾浩斯记忆法教学文稿

艾宾浩斯记忆法

复习点的确定 1.第一个记忆周期:5分钟 2.第二个记忆周期:30分钟 3.第三个记忆周期:12小时 4.第四个记忆周期:1天 5.第五个记忆周期:2天 6.第六个记忆周期:4天 7.第七个记忆周期:7天 8.第八个记忆周期:15天 背诵方法 1.初记单词时需要记忆的内容: a)单词外观,b)单词的中文释义,c)单词的记忆法 2.每个list的具体背诵过程(每个list按12页,每页10个单词计): a) 背完一页(大约5分钟),立即返回该页第一个单词开始复习(大约几十秒) b) 按上面方法背完1~6页(大约在30分钟),回到第1页开始复习(两三分钟) c) 按上面同样方法背完7~12页,一个list结束 d) 相当于每个list被分为12个小的单元,每个小的单元自成一个复习系统;每6个小单元组成一个大单元,2个大单元各自成为一个复习系统。背一个list总共需要一小时左右的时间。 复习过程 a) 复习方法:遮住中文释义,尽力回忆该单词的意思,几遍下来都记不住的单词可以做记号重点记忆。 b) 复习一个list所需的时间为20分钟以内

c) 当天的list最好在中午之前背完,大约12小时之后(最好睡觉前)复习当天所背的list d) 在其后的1,2,4,7,15天后分别复习当日所背的list e)复习的原则 时间间隔:30秒 1分钟 5分钟 30分钟 1小时 8小时 1天 2天 6天 31天 重学节省诵读时间百分数:58.2 44.2 35.8 33.7 27.8 25.4 21.1 复习点的确定 人的记忆周期分为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两种。 第一个记忆周期是 5分钟 第二个记忆周期是30分钟 第三个记忆周期是12小时 这三个记忆周期属于短期记忆的范畴。 下面是几个比较重要的周期。 第四个记忆周期是 1天 第五个记忆周期是 2天 第六个记忆周期是 4天 第七个记忆周期是 7天 第八个记忆周期是15天 以上的8个周期应用于背词法,作为一个大的背词的循环的8个复习点,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背单词的效率 背单词就找个小本子窄窄的那种,每页中间对折左边英文右边中文,每天背100个,分5组每组20个,每一个看过留下读音和拼写的印象,基本上5~8分钟一组,全部5组大概看30分钟,最好不要超过40分钟,然后再从第一组再看,每天一百个新的,看过的按记忆周期在第2、4、7、15天重新复习,基本每天进行的300~400个单词记忆。 注意事项

不同报告方法的瞬时记忆

不同报告法对瞬时记忆容量的影响 师范一班 10110330123 摘要实验测量了完全报告法、部分报告法和延迟部分报告法三种不同报告法的瞬时记忆容量,探究瞬时记忆的过程及影响因素。利用计算机及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测量了20名大二学生对三种不同报告法的瞬时记忆容量。实验结果发现:全部报告法的保存量在4~5个左右,部分报告法所保持的信息明显比全部报告法多;延迟时间逐渐增加时回忆成绩逐渐下降,当延迟超过1000毫秒时全部报告和部分报告两种报告法的成绩就不存在明显差异了。 关键词完全报告法部分报告法延迟部分报告法瞬时记忆容量 1 引言 记忆是大脑系统活动的过程,一般可分为识记、保持和重现三个阶段。识记,就是通过感觉器官将外界信息留在脑子里;保持,是将识记下来的信息,短期或长期地留在脑子里,使其暂时不遗忘或者许久不遗忘;重现,包括两种情况,凡是识记过的事物,当其重新出现在自己面前时,有一种似曾相识的熟悉之感,甚至能明确地把它辨认出来,称作再认;凡是识记过的事物不在自己面前,仍能将它表现出来,称作再现。因此,重现就是指在人们需要时,能把已识记过的材料从大脑里重新分辨并提取出来的过程。 信息论的观点--根据记忆过程中信息保持的时间长短不同,将记忆分为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两个保持阶段。并通过一系列实验,进一步将这两个阶段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和永久记忆四种。其中瞬时记忆又称感觉登记或感觉记忆,是认知心理学用来说明人的感觉作用和记忆形成的术语。刺激物体的信息接触到人的感觉器管,使得到暂时的存贮,这种存贮形式便叫做感觉登记。感觉登记有不同的类型,如视觉登记、听觉登记等。凡接触到感觉器官的信息,都成了登记的内容。相对短时记忆而言,感觉登记保持的信息量较大,但它们都处于相对的未经加工的原始状态。如果人不予注意,感觉登记的信息便很快丧失,所以保持时间相当短。其重要作用在于把环境刺激保持一定时间,以便进行更精细加工。信息来源与去路:信息接待室——几乎进入感官的所有信息都能被登记;只有受到特别注意或模式识别的信息,才能转入短时记忆,并在那里赋予意义。容量与保持时间图像记忆:保持时间0.25-1秒,容量为9-20个bit(项目);声象记忆:保持时间大约2秒,不长于4秒,容量为5个bit。 研究瞬时记忆的方法主要有再现法和再认法。再现法是早期瞬时记忆研究的主要方法。根据再现的方法不同又分为全部报告法和部分报告法。全部报告法要求被试在识记完材料后尽量将识记的全部项目再现出来。但此方法不能用于研究刺激呈现在几十毫秒的情况。而部分报告法的特点是要求被试在识记完材料后,将指定的部分项目再现出来,再根据这一部分的结果估算出保存的总量。它避免了由于呈现时间短暂、回忆材料过多及其它干扰和遗忘因素对瞬时记忆保持量的影响。 斯柏林(Sperling,1960)采用全部报告法和部分报告法对瞬时记忆的保持量进行了研究。斯珀林创造的是部分报告法实验,对确认瞬时记忆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他先是采用全部报告法,他使用的实验材料是字母(3×4矩阵),用速示器给被试看一张有12个字母的卡片,卡片分上、中、下3行,每行4个字母,卡片呈现时间为50ms。然后被试要立即将全部记住的字母报告出来。结果发现,被试一般只能报告出4-5个字母。斯珀林为了查明究竟是被试没有看清字母还是看到后又忘记了,则创造了一种新的实验方法,称为部分报告法实验。它只要求被试将记住的东西的一部分报告出来,而不是报告全部。这种部分报告法

基于长短期记忆循环神经网络的股票风险预测方法与系统

基于长短期记忆循环神经网络的股票风险预测方法与系统 一背景 1.1股票风险预测 股票投资具有相当高的风险性,如何预测股票下行风险,从而制定合理的投资组合策略,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股票风险一般可用波动率来衡量,传统方法利用历史数据来构造模型预测未来波动率,如ARCH模型和GARCH模型。这一方法假设金融数据是稳态随机过程,因而未来风险与历史风险在统计意义上一致。这一假设显然过于粗糙,因为不论是市场环境还是股票发行者的经营状况都会随着时间发生显著变化,用历史数据对未来进行预测本身具有极大风险。为提高风险预测的准确性和实时性,需要在基于历史数据建模的同时,快速学习当前市场和标的股票的动态特性。本发明提出利用长短期记忆循环神经网络来实现这一方案。 1.2长短期记忆循环神经网络 循环神经网络(Recurrent Neural Network, RNN) 是处理序列数据的有力工具。传统神经网络模型假设输入到网络中的各个数据片段是互相独立的,因而无法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建模。在循环神经网络中,一个序列当前的输出不仅依赖于当前输入,同时也依赖前一时刻的网络状态,这意味着这一网络可以对历史输入信息和系统状态信息进行记忆,并基于当前网络所处的状态计算当前输出。循环神经网络通过在隐藏层节点间加入反馈回路来实现,如下图所示,其中左侧图表示网络的拓朴结构,右侧图表示按时间序展列开后的网络(T表示输入序列长度)。 (a) 网络结构(b) 按时间序列展开后的等价网络 图1. 循环神经网络

图1所示的RNN结构可以记忆历史信息,但记忆时间极短,一般不超过5个输入。为解决这一问题,人们提出基于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 LSTM)的RNN网络。这一网络引入若干个阈值变量来控制记忆被刷新的速度。如图2所示,其中左侧图是RNN 的基本框架,右侧图是一个代表隐藏节点的LSTM。 图2. 基于LSTM的RNN模型 在基于LSTM的RNN中,每个隐层节点由一个LSTM构成。每个LSTM接收一个输入,给出一个输出,并在一个记忆单元中记住当前系统状态。不同于传统RNN,LSTM引入了三个门变量,如下所示: 1)输入门:表示是否允许信息加入到记忆单元中。如果该值为1(门开),则允许输入,如果为0(门关),则不允许,这样就可以摒弃掉一些无用的输入信息。 2)遗忘门:表示是否保留当前隐层节点存储的历史信息,如果该值为1(门开),则保留,如果为0(门关),则清空当前节点所存储的历史信息。 3)输出门:表示是否将当前节点输出值是否输出给下一层(下一个隐层或者输出层),如果该值为1(门开),则当前节点的输出值将作用于下一层,如果为0(门关),则丢弃该信息。 1.3 金融数据的可预测性 20世纪年代以来,金融计量学者开始关注金融序列是否具有长记忆性的问题。现有的国内外文献研究发现,成熟开放的股票市场收益不存在显著的长记忆性,但在一些新兴的证券市场这一特征却比较明显。时间序列的长期记忆性是指收益率序列的自相关函数既不是按

如何利用循环记忆法在一个小时内背100个英语单词

如何利用循环记忆法在一个小时内背100个英语单词?28 如何利用循环记忆法在一个小时内背100个英语单词? 一个小时背100个英语单词,可能对很多人来说是天方夜谭,似乎那只有天才才能办到的事情。但实际上只要运用科学而简单的方法来记忆,其实大多数的普通人都可以办到。循环记忆法就是这么一种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 (H.Ebbinghaus) 所发现的遗忘规律曲线而设计的记忆英语单词的简捷方法。 我们是一群留学归来的海归,我们当年就是使用这套循环记忆法,用比较少的时间,轻松积累了足够多的单词量,考大学,考研究生,考托福,考GRE,最终出国留学,在国外学习、生活和工作了十几年。遗憾的是我们当年还没有这样一套现成的英语单词卡片的产品,只能靠自己一个个单词去抄写和制作成卡片,很花时间。今天我们愿意将自己成功的经验跟大家分享,并制作成英语单词卡片以方便大家学习。 艾宾浩斯的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根据他的实验结果绘成描述遗忘进程的曲线,即著名的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 由上图可见,遗忘在头两天内迅速增加,但在两天后趋于平缓。所以,循环记忆法正是根据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来设计的:在记忆完成的开始时间内安排较密集的复习,而越往后,复习时间间隔就越长。

以下是用循环记忆法背英语单词的具体方法(见图1): 1)将你的桌面收拾干净,将80或160个单词卡片每5个一组,整齐排放在桌子上如下图。开始时可以只记忆80个单词,以后觉得有能力时,再增加到100个、120个、140个、160个。一般人用循环记忆法,80个英语单词用不到一小时便可记完,160个英语单词则要一个多小时。 2)先记第一小组5个单词。每个单词先看英语拼法,然后看背面中文意思、词性和音标,如果环境允许,可以大声读出来。此时可以结合词根、前后缀、关联想象等方法协助记忆。只要能到达“再认”的程度即可,也就是看了英语单词,能知道其中文意思、词性和读法。以后对于要求较高的同学,可以再反过来,看到中文后,写出其英文拼法来。但在开始时不必这样。记住了一个后再记下一个。记完5个单词后停止,然后回头将这5个单词复习一遍。直至全部记住。 3)然后用同样的方法记第二小组5个单词并复习。每两小组单词(10个单词)记忆完毕后,立即循环回去复习这两个小组单词。每两个小组为一个中组。这是第二次复习。“逢二循环”是这种方法的规则。 4)重复 2)3)两步,记忆第三、四两个小组的10个单词并复习之。然后将这两个中组的20个单词复习一遍。这是第三次复习。 5)重复2)3)4)步,记忆第二个中组的20个单词。每两个中组为一个大组。然后将这个大组的40个单词复习一遍。这是第四次复习。 6)重复2)3)4)5)步,记忆第二个大组的40个单词。然后将已经记完的两个大组的80个单词复习一遍。这是第五次复习。

不同报告方法的瞬时记忆容量

不同报告方法的瞬时记忆容量 梁晓婷1115020126 (山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心理系,11150201班,山西 041000) 摘要瞬时记忆是感觉刺激停止后所保持的瞬时映像,保持时间很短。本实验以山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心理系33名大二学生为被试,采用sperling 的研究范式,来测定被试对随机呈现的大写字母的瞬时记忆容量。结果表明不同报告方式对瞬时记忆容量有非常显著影响。 关键词瞬时记忆;报告方式;全部报告法;部分报告法;延迟报告法 1引言 瞬时记忆,又称感觉记忆,是感觉刺激停止后所保持的瞬时映像,由于它的作用时间极其短暂,似乎只有瞬间的储存,所以称其为瞬时记忆。它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是一种原始的感觉形式,是记忆系统在对外界信息进行进一步前的暂时登记。 在有关瞬时记忆的研究中发现,瞬时记忆中的信息存储方式和其输入形式是一样的(Atkinson & Shiffrin ,1968),即信息的编码形式主要依赖于信息的物理特征,因而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和单一性。研究者认为,感觉记忆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它的容量几乎容纳了所有进入感觉器官的信息,但其中大部分信息因来不及加工而迅速消退,只有一部分由于注意而得到进一步加工,且保持时间只有0.5~3秒(Sperling,1960)。 在感觉记忆的中,心理学家研究最多的是视觉形象的储存(iconic memory)与听觉回声的贮存(echoic memory)。视觉的感觉记忆叫图像记忆,这是指视觉的器官能识别刺激的形象特征,并保持一个生动的视觉图像。斯伯林(Sperling,1960)利用实验证实了视觉器官的这种编码功能。 关于研究瞬时记忆的方法,起初使用的是全部报告法,是测量被试依次识记完材料后尽量将识记的全部项目再现出来,但实际上,即使被试记住了某个刺激,在报告时也总存在遗忘,尤其在研究刺激呈现几十毫秒的情况下。针对传统方法的一些缺点,斯伯林设计了部分报告法,运用随机原理,要求被试在识记完材料

时间序列模型归纳总结复习

时间序列模型归纳总结复习 随机时间序列分析的几个基本概念 一、随机过程(Stochastic Process) 定义 设(Ω,F,P )是概率空间,T 是给定的参数集,如果对于任意t ∈T ,都有一定义在(Ω,F ,P )上的随机变量X(t,ω)与之对应,则称随机变量族{X(t,ω),t ∈T}为随机过程。简记为{X(t,),t ∈T}或{X t ,t ∈T }或X T 离散参数的随机过程也称为随机序列或(随机)时间序列。 上述定义可简单理解成: 随机过程是一簇随机变量{X t ,t ∈T},其中T 表示时间t 的变动范围,对每个固定的时刻t 而言,X t 是一普通的随机变量,这些随机变量的全体就构成一个随机过程。 当t={0,±1,±2,…}时,即时刻t 只取整数时,随机过程{X t ,t ∈T}可写成如下形式,{X t ,t=0,±1,±2,…}。此类随机过程X t 是离散时间t 的随机函数,称它为随机序列或时间序列。 对于一个连续时间的随机过程的等间隔采样序列,即{X t ,t=0,±1,±2,…}就是一个离散随机序列。 二、时间序列的概率分布和数值特征 1、时间序列的概率分布 一个时间序列便是一个无限维的随机向量。一个无限维随机向量X=(…,X-1,X0,X1,…)/的概率分布应当用一个无限维概率分布描述。根据柯尔莫哥夫定理,一个时间序列的概率分布可以用它有限维分布簇来描述。 时间序列所有的一维分布是:…,F-1(·),F0(·),F1(·),… 所有二维分布是:Fij(·,·), i ,j=0,±1,±2,…,(i ≠j) 一个时间序列的所有有限维分布簇的全体,称为该序列的有限维分布簇。 2、时间序列的均值函数 一个时间序列的均值函数是指: () t t t EX XdF X μ∞ -∞ ==? 其中EXt 表示在t 固定时对随机变量Xt 的求均值,它只一维分布簇中的分布函数Ft(·)有关。 3、时间序列的协方差函数与自相关函数 与随机变量之间的协方差相似,时间序列的协方差函数定义为:

单词的循环重复记忆法

新东方GRE词汇循环重复记忆法(30天为一周期) 第1 2 3 4 5 6 7 8 9天 1、2 3、4 5、6 7、8 9、10 11、12 13、14 15、16 17、18 1、2 3、4 5、6 7、8 9、10 11、12 13、14 15、16 3、4 5、6 1、2 3、4 5、6 7、8 9、10 11、12 7、8 9、10 11、12 13、14 1、2 3、4 15、16 17、18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20 21、22 23、24 25、26 27、28 29、30 31、32 33、34 35、36 17、18 19、20 21、22 23、24 25、26 27、28 29、30 31、32 33、34 13、14 15、16 17、18 19、20 21、22 23、24 25、26 27、28 29、30 5、6 7、8 9、10 11、12 13、14 15、16 17、18 19、20 21、22 19、20 21、22 23、24 25、26 27、28 1、2 3、4 5、6 7、8 29、30 31、32 33、34 35、36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37、38 39、40 41、42 43、44 35、36 37、38 39、40 41、42 43、44 31、32 33、34 35、36 37、38 39、40 41、42 43、44 23、24 25、26 27、28 29、30 31、32 33、34 35、36 37、38 39、40 9、10 11、12 13、14 15、16 17、18 19、20 21、22 23、24 25、26 37、38 39、40 41、42 1、2 3、4 5、6 7、8 9、10 11、12 43、44 43、44 41、42 43、44 37、38 39、40

不同报告方法的瞬时记忆容量实验报告.docx(2)

不同报告方法记忆容量的差异 (2011-09-07 22:02:03) 标签: 实验报告 摘要本实验采用全部报告法、部分报告法、延迟部分报告法三种不同方法探究瞬时记 忆的容量差异。被试是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2年级学生6人。实验结果表明:三种不同报告法对记忆的保存量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材料呈现时间为50ms和100ms之间结果差别很大。结论:本实验结果与斯帕林实验结果有出入。 关键词全部报告法部分报告法延迟部分报告法记忆容量 1 引言 瞬时记忆又称感觉登记或感觉记忆,是认知心理学用来说明人的感觉作用和记忆形成的术语。刺激物体的信息接触到人的感觉器管,使得到暂时的存贮,这种存贮形式便叫做感觉登记。感觉登记有不同的类型,如视觉登记、听觉登记等。凡接触到感觉器官的信息,都成了登记的内容。相对短时记忆而言,感觉登记保持的信息量较大,但它们都处于相对地未经加工的原始状态。如果人不予注意,感觉登记的信息便很快丧失,所以保持时间相当短。其重要作用在于把环境刺激保持一定时间,以便进行更精细加工。 早期瞬时记忆的研究方法是再认法,根据再现的方法不同又分为全部报告法、部分报告法。全部报告法要求被试熟记材料后,尽量将识记的全部项目报告出来。但此项目不能用于研究刺激呈现几十毫秒以上的情况。而部分报告发的特点是要求被试在识记材料后将指定的部分项目再现出来,再根据这一部分结果估算出保存的总量。他可以避免由于呈现时间短、回忆材料过多及其他干扰和遗忘因素对瞬时记忆保持量的影响。 斯帕林(Sperling,1996)使用字母(3×4矩阵)的实验材料,呈现时间为50毫秒,采用全部报告法和部分报告法对瞬时记忆保持量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全部报告法一般只能识记4-5个,而部分报告法所保存的信息要比全部报告法要多。斯帕林在做延迟报告法时发现延迟时间逐渐增加时,回忆成绩逐渐下降。当超过0.5秒时,部分报告法与全部报告法成绩基本相同;当延迟超过1秒时,两种报告法就没什么差别了。 本实验是在PsyTech 心理实验系统上用大写的英文字母,字母间无关联,每张 3行,每行 4个字母,即 3×4的矩阵材料共30张。实验开始后屏幕随机呈现 3×4的字母矩阵,每呈现完一张都提示被试回忆并报告识记过的字母。共3种方法,即全部报告法、部分报告法和延迟部分报告法。被试根据参数中设定的报告方法及相应的指导语,回忆并输入识记的字母。被试是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2年级学生6人。目的是比较不同报告方法的瞬时记忆容量差异。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2年级学生8人,年龄在20岁左右,无视觉障碍。2.2 仪器和材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