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构造地质学-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构造地质学-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构造地质学-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构造地质学-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构造地质学

专业基础实验室

1.本实验室在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中的应用构造地质学是地质学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学科古老,而又极具生命力和创新性。不仅自身发展活跃迅速,而且促进并带动着相关学科的发展,是地质学的领军学科。

构造地质学是地学类学生最早接触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课程内容既包括对地表表层丰富多彩的构造地质现象的客观认识,分析确定不同构造要素的产出状态、分布特点、组合的几何学规律,也包括以固体力学和流变学为理论基础对不同构造及其组合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进而确定与区域构造动力的时空关系。

构造地质研究为揭示地壳变形及其发展演化,客观认识地壳结构构造特征,研究探索构造作用过程对沉积、岩浆、变质、成矿作用的控制均有重要意义。构造地质学以其丰富的内容,科学的理论、方法体系和与时俱进的开放思维,成功培养学生观察、研究、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创新意识的行之有效的基础课程。

构造地质学以实践性和理论探索性强为突出特点,根据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构建的构造地质实验室包括了力学基础、构造模型、构造标本、构造模拟实验四大部分,并将实验内容融

会贯通于教学课程,构成不同章节内容的自然组成部分,并以实验促进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予,同时在实践过程中,完成自我设计,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承担实验课程人员

●于在平教授

●周鼎武教授

●董云鹏教授

●罗金海副教授

3.本实验室所能够开出的实验目录

●力学基础实验

●不同构造要素示教

褶皱

断层

节理

●不同构造要素样品标本示教

不同类型褶皱样品

不同类型构造岩样品(主要包括糜棱岩和构造片岩)

不同类型面状构造样品

●构造模拟实验

1

4.本实验室现有主要设备与标本

●力学基础实验模型

板块动力学模型

节理形成组合模式

断层作用模型

单剪模型

褶皱几何学模型

叠加褶皱模型

●赤平投影模型

赤平投影网原理

赤平投影教板

●褶皱样品

相似褶皱(8件)

肠状褶皱(4件)

紧闭等斜褶皱(3件)

叠加褶皱(4件)

尖棱褶皱(2件)

剪切褶皱(5件)

脉体褶皱(7件)

片理褶皱(10件)

●糜棱岩样品

长英质糜棱岩(15件薄片,15件)

钙质糜棱岩(9件,9片)

2

基性糜棱岩(2件,2片)

●不同类型片理

面理样品(10件,10片)

面理叠加样品(6件)

面理置换样品(12件)

褶劈理样品(10件)

●线理样品

枢纽线理(7件)

矿物生长线理(2件)

皱纹线理(4件)

拉伸线理(2件)

●膝折构造样品(3件)

3

古生物学

专业基础实验室

1 本实验室在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古生物学是地质学知识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但是地史学、区域地质学、古生态学等课程的直接基础,更重要的是作为地质类学生最早接触的专业课程,正确传授生物发展演化观为地质思想和地质思维的建立打下良好的基础。

古生物学作为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诸多内容需要通过实践来理解,建立合理有效的教学实验体系,特别是综合性、设计性和设计性实践教学内容的实施将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

古生物学教学内容长期以介绍生物形态学为主,内容繁杂,描述过多。随着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变化,实验内容也应随之有新的设计。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原课程的部分内容压缩到实验课后,通过改革原有的实践内容和教学方法,全面提升学生对古生物学的理解。以生物构造含义和特征认识实习为出发点,了解标准化石的综合性质和特点,并通过生物与生活环境的联系,认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表现。在部分验证性实习和基础上,突出综合性、开放性的教学实践。特别是本实验室与本系脊椎动物陈列馆、无脊椎动物陈列馆结合,实施教师命题,学生完成的设计性、创新性实践教学环节,最终达到全

4

面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改变实践教学中学生从书本到标本的状况,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一些有普遍意义的命题,学生在阅读、思考与讨论的基础上开展讨论,以提高学生灵活性和主动性,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

总之,作为地质学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其实践课程在地质学人才培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实验室承担着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地质学》专业、《资源勘察工程》专业和《勘察技术与工程》专业相关课程的实践教学任务,教学计划所列必修实践课程外,本实验室全方位向学生开放,承担《地质学》专业本科生创新基金及其它本科生研究性学习计划的实验任务,实验室工作量饱满。

2 承担实验课程人员

●张云翔教授

●符俊辉教授

●张兴亮教授

●华洪副教授

●李永项工程师

3 本实验室所能够开出的实验名录

●化石的保存类型及石化作用

●资料选读生物的进化及主要学派介评

●纺锤虫亚目

5

●有孔虫

●四射珊瑚

●腕足动物门

●软体动物

●三叶虫

●介形虫

●笔石动物

●牙形刺

●哺乳动物(1)

●哺乳动物(2)

●非哺乳动物的其它脊椎动物

●植物

●轮藻

●孢粉

●古生物学综合实习

4 本实验室现有主要设备与标本

◆Olympus显微镜21台

◆显微镜底座28台

◆显微镜灯19台

◆BHB双筒生物显微镜 2台

◆实体显微镜照相系统1套

◆Nikon YS2-H生物显微镜10台

◆日立多媒体投影仪

6

◆实物投影仪

◆多媒体数字转换

化石类型:

纺锤虫:

7

珊瑚

8

9

古杯

腕足动物

10

软体动物

11

三叶虫及其他节肢动物

12

笔石动物

脊椎动物

13

植物

14

有孔虫

15

牙形石

软藻

16

17

构造地质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构造地质学考试复习重点 一、名称解析(20 分) 视倾角:视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间的夹角。 真倾角:指倾斜平面上的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之间的夹角。 侧伏向:线状构造所在平面指示线下倾的走向。 侧伏角:当线状构造包含在某一倾斜平面内,此线与该平面走向线间所夹之锐角为此线在那个面上的侧伏角。 倾伏向:倾斜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所指示的该直线下倾斜的方位,通常用方位角表示。倾伏角:倾斜直线与其水平投影线间所夹之锐角。 线应变:物体内部一点,在一定方向上的相邻指点排列成质线,质线上的相邻质点方向的相对位移造成线变形,对线变形的度量称为线应变。 剪应变:两条相互垂直的直线在变形后其夹角偏离直角的量称之为角剪切应变,其正切称为剪应变γ。 剪裂角:剪裂面与最大主应力σ 1 的夹角。 共轭剪裂角:两组共轭剪节理的夹角。 均匀应变:变形前后各质点的应变特征相同。 非均匀应变:变形前后各质点的变形特征不同。非均匀变形分连续变形与不连续变形两种。 应变椭球体:设想在变形前岩石中有一个半径为 1 的单位球体,均匀变形后成为一椭球体, 以这个椭球体来表示岩石的应变特点即应变椭球体。 共轴递进变形:在递进变形过程中,如果各增量应变椭球的主轴始终与有限应变椭球的主轴一致,这种变形叫共轴递进变形。 旋转变形:变形过程中平行于应变椭球体主应变轴方向的物质线方位发生了改变的变形:应变,称为旋转变形。 非旋转变形:变形过程中平行于应变椭球体主应变轴方向的物质线方位始终保持不变的变形,称为非旋转变形。 有限应变:物体变形的最终形状与初始状态对比发生的变化,称为有限应变。 劈理:劈理是一种潜伏在分裂面将岩石按一定的方向分割成平行密集的薄片或薄板的次生面状构造。 劈理域:劈理域通常指由层状硅酸盐或不容残余物质福集成的平行或交织状的薄条带或薄膜。透入性构造:指一个地质体中均匀连续弥漫整体的构造现象,反应地质体的整体发生了变形或变质作用。 非透入性构造:指那些仅仅产出于地质体局部或只影响其个别区段的构造,如节理断层之类连续劈理:凡岩石中矿物均匀分布,全部定向,或劈理域宽度极小,只能借助偏光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才能分辩劈理域和微劈理,均称为连续劈理。 不连续劈理:劈理域在岩石中具有明显的间隔,用肉眼就能鉴别劈理域和微劈石的劈理,称为不连续劈理。 拉伸线理:拉伸线理是拉长的岩石碎屑、砾石、鲕粒、矿物颗粒或集合体等平行排列而显示的现状构造A 型线理。 交面线理:交面线理是两组面理相交或层理相交的线理,长平行于同期褶皱的枢纽方向,B 型线理。 窗棂构造:窗棂构造是强硬层组成的形似一排棂柱的半圆柱状大型线状构造,棂柱表面有时被

构造地质学-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构造地质学 专业基础实验室 1.本实验室在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中的应用构造地质学是地质学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学科古老,而又极具生命力和创新性。不仅自身发展活跃迅速,而且促进并带动着相关学科的发展,是地质学的领军学科。 构造地质学是地学类学生最早接触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课程内容既包括对地表表层丰富多彩的构造地质现象的客观认识,分析确定不同构造要素的产出状态、分布特点、组合的几何学规律,也包括以固体力学和流变学为理论基础对不同构造及其组合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进而确定与区域构造动力的时空关系。 构造地质研究为揭示地壳变形及其发展演化,客观认识地 .

壳结构构造特征,研究探索构造作用过程对沉积、岩浆、变质、成矿作用的控制均有重要意义。构造地质学以其丰富的内容,科学的理论、方法体系和与时俱进的开放思维,成功培养学生观察、研究、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创新意识的行之有效的基础课程。 构造地质学以实践性和理论探索性强为突出特点,根据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构建的构造地质实验室包括了力学基础、构造模型、构造标本、构造模拟实验四大部分,并将实验内容融会贯通于教学课程,构成不同章节内容的自然组成部分,并以实验促进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予,同时在实践过程中,完成自我设计,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承担实验课程人员 于在平教授 .

●周鼎武教授 ●董云鹏教授 ●罗金海副教授 3.本实验室所能够开出的实验目录 ●力学基础实验 ●不同构造要素示教 褶皱 断层 节理 ●不同构造要素样品标本示教 不同类型褶皱样品 不同类型构造岩样品(主要包括糜棱岩和构造片岩) 不同类型面状构造样品 ●构造模拟实验 .

构造地质学考试简答题

1。什么是构造地质学 答:地质学中研究地质构造的一门分支学科。 2。构造地质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是什么 答: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地壳或岩石圈的地质构造。地质构造可由内或外动力地质作用形成,但构造地质学主要研究内动力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质构造的形态、产状、规模、形成条件、形成机制、分布和组合规律及其演化历史,并进而探讨产生地质构造的地壳运动方式、规律和动力来源。 3。何谓地质构造 答:所谓地质构造是指组成地壳的岩层或岩体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发生的变形和变位,从而形成诸如褶皱、节理、断层、劈理以及其它各种面状和线状构造等。 4。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方法。 答:研究方法处常规的地质研究方法外,还有以下几方面:(1)地质制图;(2)显微构造与组构的几何分析;(3)实验构造地质学(模拟实验)。 | 5。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意义。 答: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意义理论上在于阐明地质构造在空间上的相互关系和时间上的发育顺序,探讨地壳构造的演化和地壳运动的规律及其动力来源;而实践意义在于应用地质构造的客观指导产生实践,解决矿产分布、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震地质及环境地质等方面有关的问题。 6。沉积岩有哪些原生构造可以判别岩层的顶底面 答:(1)斜层理:每组细层理与层系顶部主层面呈截交关系,而与层系底部主层面呈收敛变缓关系,弧形层理凹向顶面,也即“上截下切”;(2)粒级层序:又叫递变层理,在一单层内,从底到顶粒度由粗变细递变,其厚度可由几厘米到几米。两相邻粒级层之间的下层面常受到冲刷,海退层位往往保存不完整。但也有海退层位保存完整者,即由底到顶由细到组;(3)波痕:可指示顶底面的波痕主要是对称型浪成波痕。这种波痕不论是原型还是其印模,都是波峰尖端指向岩层的顶面,波谷的圆形则是波谷凹向底面;(4)泥裂:又称干裂或示底构造,剖面上呈“V”字型,其尖端指向底。除此而外还有雨痕、冰雹痕及其印模,冲刷痕等,古生物化石的生长和埋藏状态,如叠层石凸出方向往往指向岩层的顶。 7。水平岩层有哪些特征 答:(1)地层未发生倒转的前提下,地质时代较新的岩层叠置在较老岩层之上,当地形切割轻微时,地面只出露最新岩层,如地形切割强烈,较老岩层出露于河谷、冲沟等低洼处,较新层分布在山顶或分水岭上;(2)出露和分布形态完全受地形控制,出露界线在地质图上表现为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或重合而不相交;(3)其厚度就是该岩层顶底面标高和底面标高之差;(4)出露宽度受岩层厚度及地面坡度的影响。 8。什么叫地质图规格齐全的地质图应包括哪些内容 答:地质图是用规定的符号、颜色或花纹将一定地区内的地质情况按比例投影并绘制到地形图或水系图上的图件。 )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申请考核制博士生招生工作办法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申请考核”制 博士生招生工作办法 为进一步深化博士研究生招生机制改革,选拔具有科研创新能力和专业学术潜质的优秀学生,扩大博士生导师的招生自主权,根据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文件精神,以及我校博士生入学“申请考核”制试行办法,特制订我系博士生入学“申请考核”制实施细则。 一、申请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已获得学历教育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者;应届硕士毕业生须在博士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 4.具有较强的语言能力,外语水平较高。须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外国语考试。 5.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并取得了一定科研成果。 6.身体健康状况符合我校规定的体检要求。 7.有两名与报考学科相关的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书面推荐。 二、申请材料: (1)《西北大学****年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

(2)《专家推荐书》。 (3)本科、硕士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4)《****年报考博士学位研究生政治审查表》。 (5)县级以上医院出具的体检合格的体检证明。 (6)网上报名完毕后打印的《博士学位研究生网上报名信息表》。 (7)外语水平证明材料复印件。 (8)已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复印件。 (9)硕士学位论文摘要。 三、指标分配 参照《地质学系研究生资助标准及招生指标分配办法(试行)》地质系发﹝2016﹞17 号执行。 四、待遇及其他要求 1、录取为非定向的博士研究生可享受学费全额资助及4000元/月的生活费资助; 2、考生报名时,需明确填报导师,如未填写,只能在复试阶段与具有招生指标的导师双向选择; 3、复试由导师或导师组以适当的方式组织进行; 4、录取为非定向的博士研究生必须赴国(境)外参加1次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才能获得学位论文答辩资格,如做口头报告,按地质

构造地质学综合复习.

《构造地质学》综合复习作业题 第一章 1、何为地质构造? 2、什么是构造地质学?共有哪些任务和基本研究方法? 3、什么是石油构造地质学?在石油地质勘查中的位置如何? 第二章 一、 1、岩层,地层、层理三者有何区别? 2、在垂向剖面中和地质图上海侵层位与海退层位有何表现? 3、什么是原始倾斜? 4、何为穿时现象? 5、水平岩层有何特征? 二、 1、什么是岩层产状三要素? 2、何为视倾角、视倾向?真倾角与视倾角如何换算? 3、“V”字形法则的内容和应用条件是什么? 三、 1、哪些标志可用于判断岩层的顶面和底面? 2、真厚度,铅直厚度、视厚度三者有何不同?

3、如何求取岩层的厚度、埋藏深度和露头宽度? 四、 1、整合与不整合反映在地壳运动性质上有何不同? 2、平行不整合与角度不整合有何异同? 3、嵌入不整合、超覆不整合,非整合各指什么? 4、何为古潜山? 5、哪些标志可用于确定不整合的存在? 6、怎样确定不整合的形成时代? 7、与不整合有关的油气圈闭有哪些基本类型? 第三章 一、 1、什么是内力?其与外力有何关系? 2、什么是应力?分为几种?怎样确定其正负? 二、 1、什么叫变形?什么叫应变? 2、线应变与扭应变的正负值是怎样规定的? 3、泊松效应指什么? 4、应变椭球体指什么? 三、

1、何为弹性、塑性? 2、岩石变形方式有哪几种? 3、均匀变形和非均匀变形有何特征?各包括哪几种变形方式? 4、什么是递进变形? 5、岩石变形可分为几个阶段? 6、弹性变形有何特征? 7、何为松弛?何为蠕变? 8、塑性变形有哪些基本的机制? 9、岩石的破裂方式有哪两种? 10、为什么剪裂角小于90°?它与哪些因素有关? 11、外界因素怎样影响岩石的力学性质和岩石的变形? 四、 1、何为构造应力场?通常用什么来表示? 2、在理想情况下,变形图像与应力网络有何对应关系? 3、边界条件包括哪些内容? 第四章 一、 1、什么是褶皱、背斜、向斜?它们之间有何关系? 2、褶皱有哪些基本要素?各表示什么?

中科院博士入学考试构造地质学重要知识点和论述题汇总..

中科院博士入学考试构造地质学重要知识点和论述题汇总 (一)补充简答题 1.简述如何确定褶皱在空间的方位? 答:褶皱在空间的方位可由褶皱的轴面产状、枢纽产状、两翼产状和翼间角确定。两翼和轴面的产状要测量其倾向和倾角。垂直面状要素的走向线向下所引的直线为倾斜线,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之间的夹角即为倾角,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向下所指岩层向下倾向的方向即为倾向。翼间角为褶皱正交剖面上两翼间的内夹角。圆弧形褶皱的翼间角是指过两翼两个拐点处的切线的夹角。枢纽产状要测量枢纽的倾伏和侧伏。倾伏包括倾伏向和倾伏角。前者指枢纽在直立面内的水平投影线所指枢纽向下的方向,后者指枢纽与其在直立面内的水平投影线之间的锐夹角。侧伏包括侧伏向和侧伏角,前者指轴面的走向线所指枢纽向下的方向,后者指枢纽与轴面的走向线之间的锐夹角。对于规模较小,出露完整的褶皱,可以从露头上直接测量以上各要素。对于规模较大,出露不完整的褶皱,往往需要系统测量其褶皱面的产状,然后通过计算方法或赤平投影方法才能较精确地确定其枢纽和轴面的产状。 2.简述重力滑动构造的基本结构。 答:重力滑动构造是由重力作用引发的滑动推覆构造,它是某些逆冲推覆构造的重要成因。重力滑动构造基本结构为:下伏系统、滑动面、润滑层、滑动系统。分带:后缘拉伸带、中部滑动带和前缘推挤带。形成条件为:一定的坡度;滑动系统要有一定的厚度和重量;应由软弱层和孔隙流体的参加。下伏系统构造较简单,基本保留了早期或基底构造的特征;滑动面沿原始地质界面(如层理面、不整合面、侵入体与围岩接触面)或破裂面发育,剖面和平面上均呈弧形,剖面上常呈犁式、铲式或勺形。润滑层能降低滑动摩擦力,使滑动系统长距离搬运,常由软弱岩层或面理化岩层构成,如泥岩层、煤层、膏岩层、片岩、片理化的蛇纹岩、辉绿岩等。中部滑动带岩层和构造比较复杂,往往为一系列互相叠置或切割的滑体、滑块,褶皱,断层发育。前缘推挤带常又一系列逆冲断层叠置而成,后缘拉伸带常出露下伏系统的岩层。 3.蠕变和塑性变形之间有哪些区别和联系? 答:两者的区别是:蠕变是岩石在一较小恒定应力的长期作用下发生的变形。塑性变形是岩石在超过其弹性极限的应力作用下发生的变形。蠕变是缓慢发生的,

GIS专业的学校排名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学校排名(前面的字母是专业等级)A+ 武汉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 A 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矿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东北师范大学 B+(18个)中国海洋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兰州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中南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新疆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福州大学,同济大学,河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成都理工大学,云南师范大学 B(17)新疆大学,长江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西南大学,兰州交通大学,河海大学,西北大学,西北师范大学,长安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吉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东华理工学院,湖北大学,河南理工大学 C(11个)云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山西农业大学,西南林学院,江西理工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湖南科技大学,山东可见大学,青海师范大学,西安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https://www.doczj.com/doc/c8886794.html,/xxzx/2004/index.asp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https://www.doczj.com/doc/c8886794.html,/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https://www.doczj.com/doc/c8886794.html,/new/index.php 成都理工大学https://www.doczj.com/doc/c8886794.html,/ 石家庄经济学院https://www.doczj.com/doc/c8886794.html,/ 长安大学https://www.doczj.com/doc/c8886794.html,/ 中国矿业大学https://www.doczj.com/doc/c8886794.html,/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https://www.doczj.com/doc/c8886794.html,/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https://www.doczj.com/doc/c8886794.html,:8080/www/ 西安石油大学https://www.doczj.com/doc/c8886794.html,/index.jsp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https://www.doczj.com/doc/c8886794.html,/ 北京大学地质博物馆https://www.doczj.com/doc/c8886794.html,/index.asp 南京大学地学院https://www.doczj.com/doc/c8886794.html,/ab/dili/NJ-Geoscience.htm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http://202.117.105.63/jxyd/models/cn/index.htm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https://www.doczj.com/doc/c8886794.html,/ 台湾大学地质科学系暨研究所https://www.doczj.com/doc/c8886794.html,.tw/ 台湾师范大学地球科学系https://www.doczj.com/doc/c8886794.html,.tw/home/ 中南大学地学与环境工程学院http://202.197.67.197/dxy/index.asp 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学院https://www.doczj.com/doc/c8886794.html,/ 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https://www.doczj.com/doc/c8886794.html,/chs/ 中国海洋大学https://www.doczj.com/doc/c8886794.html,/index.htm

《构造地质学》考试大纲研究生入学考试

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构造地质学》考试大纲 本《构造地质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大学地质学各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构造地质学是地质学的三大重要支柱学科之一,也是地质学各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课程。构造地质学研究固体地球岩石圈围结构构造、形成演化过程及规律,并为找矿勘探、能源开发、地震减灾、优化地质环境等提供科学依据。构造地质学以地壳和岩石圈物质的结构构造演化为中心,以研究岩石的变形和形成机制为主,结合其它方法,在中小尺度上研究岩石圈的组成、构造现象的演变规律。研究容主要包括地层层序构造、力学分析基础、褶皱、节理、断层、劈理与线理、岩浆岩体构造、板块构造基础、地质图、极射赤平投影等容。要求考生准确掌握构造地质学各种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基本掌握野外与室研究方法、理解应变椭球体、掌握应变分析方法,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具体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一、考试容 (一)地层的基本产状与层序的判别 1. 地层产状的要素与测量方法 2. 地层层序的正常与倒转 3. 地层层序的判别准则 4. 地层的连续与缺失 5. 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 6. 地层在地质图上的投影与V字形法则 (二)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 1. 外力、力、应力概念 2. 应力状态、应力莫尔圆、应力轨迹图 3. 岩石破裂准则 4. 应变椭球体、弗林(Flinn)图解、变形分析 5. 影响岩石力学性质与变形的因素 (三)褶皱 1.褶皱的概念及褶皱的各项要素 2.褶皱轴面和枢纽产状的测定 3.褶皱几何形态的各种描述方法、褶皱的分类 4. 褶皱的形成机制及成因类型特征 5. 褶皱各种组合形式的特点及形成机制 6. 影响褶皱的主要因素 7. 褶皱形成时限 (四)节理 1.节理的分类、节理性质类型及特点 2.节理力学性质分析、节理的分期与配套

地质学系

2012年地质学系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方案一、招生单位复试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王康 组员:赖绍聪张小莉董云鹏张兴亮陈丹玲王家鼎任战利 二、各二级学科复试分数线 总体上按照一级学科(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考生初试总分分别排序划线。 其中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下属的2个主要方向:油气方向(矿产普查与勘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油气田开发工程)、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方向考生,进一步根据通过国家分数线的人数之间的比例,进行切割复试人数,相应分别依据初试总分排序划线。 单科成绩的要求按照教育部的有关规定执行。复试规模按招生规模的120%来确定(单独考试考生、少数民族骨干计划考生不占招生规模,专业学位计划单列)。 注:合计参加复试人数96人 三、参加复试人员名单(分专业) 能源地质学 朱韧之刘稳航郑茜李先军黄冲胡苗杜欣

地球化学 陈晓雪 构造地质学 徐世潮杨源祯张航张继杨晨艺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王星 固体地球物理学 刘秀婷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李兆雨郭晓俊代金龙白雪见敖文昊熊潇张力董治斌王亚伟王博耿雯庞强马凯靳梦琪寇均益高路恒刘喜强柯先启翟亚若董阳阳张路周玉娟张颀悦高胜牛元哲陈浩李翔薛宇泽贾献松李拴成罗春艳令伟伟刘东星 矿产普查与勘探 李坤白廖晓马玉龙牛宁雒婉莹卓鱼周李蒙沈孝秀李子元张小龙江猛樊文静李良星刘传美王磊葛政廷刘明博雷盼盼郭科赵晓辰章志明袁龙豆霜白升芦建军师学耀张伟冯诗海王锋庆文望刁雨薇董欣邢高哲张祯韦乐乐郭佩李长志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苏海伦 油气田开发工程 秦京彭叙凯郝栋王丹周迅王琨张茜 地质工程 张齐齐王延寿盖海龙 专业学位:地质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金祥松吴璠徐鹏晔周锴孙恺王栋李硕李彬吴光辉王守营吴逸影朱立雷云王若沣皮锴鸿郭星 四、复试工作流程及原则 按照学校《西北大学2012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通知》的有关规定执行 1、复试内容 (1)笔试科目

中科院大学-构造地质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1.1应变椭圆:在二维应变中,初始为单位半径的圆,经均匀变形后为一椭圆。 1.2石香肠构造:是不同力学性质的岩系互层受到垂直或近垂直岩层挤压时形成的,软弱层被压向两侧塑性流动,强硬层被拉伸、以致拉断,构成剖面上形态各异,平面上平行排列的长条块段状,即石香肠。 1.3窗棂构造:由强硬层组成的形似一排棂柱状的大型线状构造,他代表横向上挤压缩短。 1.4褶劈理:发育于具有先存次生面理的岩石中,它是一组切过先存次生面理的差异性平行滑动面。 1.5伸展褶劈理:是褶劈理的一种,韧性剪切带内发育的晚期褶劈理,与糜棱面理成小角度(约35°)相交,其运动方向反映沿糜棱面理的伸展方向,所以叫伸展褶劈理 1.6.A-线理:是指与物质运动方向平行的线理。由于其与最大应变主轴A轴一致,顾又称A 型线理,如拉伸线理,矿物生长线理。 1.7.S-C-C’面理:S-C面理:组构是一种普遍发育于韧性剪切带中的构造组合形式,即由S面理和C 面理组成。其中,S面理是先于C面理的挤压面理,C面理是形成稍晚的剪切面理。 1.8A型褶皱:指褶皱枢纽与A线理平行的褶皱,常发育于强烈韧性剪切带中。褶皱轴与a线理具有等同的运动学意义,即指示物质运动方向。 1.9鞘褶皱:是特殊的A褶皱,因形似刀鞘而得名,是韧性剪切带的标志性构造之一,其规模一般几米到几百米,有的可达数公里。大多呈扁圆状、舌状或圆筒状,多数为不对称褶皱,沿剪切方向拉的很长。 1.10.眼球构造:强硬的碎斑(porphyroclast)与其周缘的弱的基质的动态重结晶的集合体或优选定向,形成不对称的眼球构造。可分为σ型和δ型。残斑的拖尾指示剪切方向。 1.11压力影构造:是矿物生长线理的另一种表现,常产出于低级变质岩中。压力影构造由岩石中相对刚性的物体及其两侧(或四周)在变形中发育的同构造纤维矿物组成 1.12雪球构造:剪切带中常伴随同构造期的石榴石等轴矿物的变斑晶(porphyroblast)在剪切作用过程中生长,即边旋转边生长,类似于滚雪球,形成螺旋式尾巴,指示相反剪切方向。 1.13双重逆冲构造:它由顶板逆冲断层与底板逆冲断层及夹于其中的一套叠瓦式逆冲断层和断夹块组合而成。 1.14转换断层(transform fault): 岩石圈板块沿转换断层相对运动,但板块体积恒定不变。转换断层具平移剪切断层性质,但与平移断层不同,后者在全断层线上均有相对运动。但转换断层只在错开的两个洋中脊之间有相对运动;在洋中脊外侧因运动的方向和速度均相同,断层线并无活动特征 1.15剪应变(shear strain):在二维应变中,某直线与由它顺时针转90o所成直角在变形后的改变量ψ的正切叫该直线的

西北大学校史

西北大学文学院的贾三强教授,有一个理想,那就是有那么一天,可以中兴西北大学的文学院。毕竟对于这个培养出贾平凹、王刚、何西来、雷抒雁……等等一大批文化界名人的地方,它已经沉默了许久。 西北大学经管院的任保平教授的一个愿望,就是能够在西北大学再培养出一批如张曙光、张唯迎、魏杰、刘世锦……那样的经济学家。 西北大学考古学的王建新教授,当他提出率先在中国考古界提出“三位一体”的理论时,在他身后,依然是要思考着如何让西北大学的考古重新恢复“两大一院”的声威。 西北大学的舒德干教授,这个在《自然》、《科学》以第一作者发表10篇论文的大学者,在北京的高校出重金挖他时,他说了一句话:我爱西北大学。 ………… 西北大学,这所中国西北最早的国立综合大学,坐落在西安六百年古老明城墙下,到今天已经走过了105年。 当1901年,西太后慈禧一夜狂奔几百里,惶惶乎如丧家之犬从北京城一路逃到13朝古都西安时,她终于明白,应该颁发昭令废科举,办新式学堂,维新变革才能拯救国家。当她回到北京城的第二年,陕西,这个西北重镇,第一所大学堂建立了。第一任校长是当时称呼为总办叫吴树棻的清朝光绪年间的进士。10年之后,陕西大学堂正式改名为西北大学,原籍河南沁阳出生西安的张凤翙大都督出任西北大学创设会会长。原陕西省法政学堂校长钱鸿钧成为西北大学第一任正式校长。 只可惜,在风雨飘荡中的旧中国,也是今日变换大王旗,乱烘烘你方下场,我上场。当张凤翙因为政见与袁世凯不合被调离陕西后,新来的都督为了推行袁大总统的命令,其中一条居然是要停办西北大学。这一停就是10年。等到河南军阀刘镇华入主陕西,为收取民心,提出要重办西北大学时,已经是1924年。仅仅过了两年,刘振华为了恢复自身在陕西的统治,围困西安达8个月之久,史称“两虎守长安”的壮举中,西北大学遭受灭顶之灾,以至时任校长的王凤仪去上海北京措款时,一去不回。西北大学先是降格为中山学院,接着又成了一所中学。 这一停,又快要10年。1937年,日本人来了,为给中国留一点读书的种子,北京的大学向内地里避乱,北大,清华,南开跑到了西南,有了西南联合大学。北平大学,北洋工学院,北平师大就跑到了西安,成立了西北临时联合大学,而后又称国立西北大学。以后又迁到汉中的城固。只是当时组合的三校却是矛盾不断,纠纷常常,貌合而神不合,终究没有取得西南联大的成绩。 到了抗日胜利,也该是各奔前程的时候了,有的就回到北京,成为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有的回到天津,成了天津大学的祖辈。而有的却是回到西安,改了个名字,在原来东北大学内迁西安的校址上大大方方的办起了国立西北大学。 第 I 条

西北大学2013-2016年复试分数线

西北大学2013-2016年复试分数线汇总西北大学2013-2016年各专业复试分数线分析(近三年各专业复试分数线) 学院专业2013 2014 2015 2016 近三年复试 平均分公共管理 学院公共经济学无无351 招1人推 1人 351 公共管理 学院 政治学理论382 378 334 332 348 公共管理 学院 国际政治无327 346 337 342 公共管理 学院 高等教育学328 345 351 334 343 公共管理 学院 应用心理学328 331 339 358 349 公共管理 学院 管理科学与工程无推免1人373 373 373 公共管理 学院 行政管理360 342 335 368 352 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 理 无无346 346 346

公共管理 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357 360 招2人推 2人 359 359 公共管理 学院 社会保障350 346 341 349 345 公共管理 学院 图书馆学371 345 351 383 367 公共管理 学院 档案学358 342 341 353 347 经济管理 学院 理论经济学345 330 330 337 334 经济管理 学院 应用经济学359 348 337 349 343 经济管理 学院 管理学356 345 339 360 350 经济管理 学院 金融硕士340 330 345 327 336 艺术学院美术学349 327 国家线362 362 艺术学院艺术学理论349 327 国家线377 377 艺术学院美术国家线国家线国家线336 336 艺术学院工业设计工程国家线国家线国家线333 333 文学院美学372 369 343 403 373

构造地质学试卷

一、名词解释(20分,每小题2分) 1. 递进变形; 2. 枢纽; 3. 张节理; 4. 地垒与地堑; 5. 水平断距; 6. 飞来峰和构造窗; 7. 叶理; 8. 流线; 9. 韧性剪切带;10. 应变 二、填空(15分,每空1分) 1. 岩层的接触关系包括()、()和角度不整合; 2. 岩层的产状要素包括()、()和(); 3. 兰姆赛(Ramsay)依据褶皱横截面上等倾斜线型式和褶皱岩层厚度将褶皱划分为()类()型;4、逆冲推覆构造是由倾角小于()的低缓逆冲断层面及上盘推覆距离大于()的推覆体或逆冲席体构成的外来岩块组合构成的构造型式; 5. 劈理可以划分为()、()和()等基本类型; 6. 水平岩曾是指倾角小于()的岩层; 7. 面状构造的倾向为300°,倾角为50°,用方位角法表示为();用象限角法表示为()。 三、简答题(20分,每题4分) 1.简述现代活动断层的标志。 2.简述纵弯褶皱作用与横弯褶皱作用的区别。 3.简述角度不整合的特点及其研究意义。 4.什么是叠加褶皱,简述其基本类型。 5.绘图说明走滑断层与转换断层的区别。 四、论述题(25分) 1.沉积岩地区如何确定断层的存在(9分); 2.里卡德(Richard)褶皱位态分类的原则、划分哪几 种褶皱类型、各种类型由什么特点?(10分) 3.用莫尔圆绘图表示双轴应力状态,并说明其物理意 义(6分) 一、名词解释(20分,每小题2分) 1.递进变形:从初始状态至最终状态之间,岩石变形 的全过程,用于理解和描述变形过程(演化)。 2. 枢纽:同一褶皱面上最大弯曲点的连线,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曲线;可以是水平线,也可以是倾斜线。 3. 张节理:张节理是由张应力产生的垂直于最大拉伸方向产生的节理。 4. 地垒与地堑:在水平拉伸变形条件下形成的正断层一般是高角度的(倾角60°±)。共轭出现的正断层相向或相背倾斜,并在运动过程中导致断块体相对上升和下降,从而形成地堑和地垒。 5. 水平地层断距:在垂直于被断岩层走向的剖面上,测得断层两盘上相当层之间的水平距离。 6. 飞来峰和构造窗:逆冲断层或推覆构造,均是由老的地层组成的异地岩块,叠置于由年轻地层组成的原地岩块之上,并因侵蚀作用造成一系列飞来峰和构造窗。 7. 叶理:岩石内透入性要素的面状排列。 8. 流线:主要是针状、柱状、长条状矿物(角闪石、辉石、长石等)、长条状析离体和捕掳体等长轴呈定向平行排列称为流线。 9. 韧性剪切带:一些断层不见断层面,但可见明显位移,称为韧性断层或韧性剪切带,它们形成于地壳深部层次。 10. 应变:在应力作用下物体形状和大小的改变量。 二、填空(15分,每空1分) 1. 岩层的接触关系包括(整合)、(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 2. 岩层的产状要素包括(走向)、(倾向)和(倾角); 3. 兰姆赛(Ramsay)依据褶皱横截面上等倾斜线型式和褶皱岩层厚度将褶皱划分为(III)类(V)型; 4、逆冲推覆构造是由倾角小于(30°)的低缓逆冲断层面及上盘推覆距离大于(5km)的推覆体或逆冲席体构成的外来岩块组合构成的构造型式; 5. 劈理可以划分为(破劈理)、(板劈理)和(褶劈理)等基本类型; 6. 水平岩是指倾角小于(5°)的岩层; 7. 面状构造的倾向为300°,倾角为50°,用方位角法表示为(300°∠50°);用象限角法表示为(N60°W, 50°W 或N)。 三、简答题(20分,每题4分) 1.简述现代活动断层的标志。 切穿第四纪沉积物;温泉;河流转向;河流阶地;地震。 2.简述纵弯褶皱作用与横弯褶皱作用的区别。 1.作用力方向与变形岩层之间的关系。 2.岩层厚度变化。 3.简述角度不整合的特点及其研究意义。 上下两套地层之间有明显的沉积间断,造成地层的缺失;上下两套地层的岩性和岩相常常有很大差异;生物演化具有不连续性;上下两套地层之间的沉积间断或从未沉积,或沉积后剥蚀;不整合面上常常有因长期风化形成的底砾岩和一些特殊的矿产(铝土矿等);上下两套地层产状不同;上覆岩层的底部层位覆盖在下伏岩层的不同层位上;上下两套地层经历了不同的演化历史。角度不整合形成历史包括下降、沉积→褶皱等变形、变质、岩浆侵入、隆起、沉积间断、–遭受剥蚀→下降、再沉积。理论意义:反映上、下地层空间的相互关系和时间上的发展顺;构造层划分的重要标志;岩石地层单元划分的重要参考;古地理,古构造演变的研究。实际意义:不整合面与矿产关系密切——铁、锰、磷、铝土矿,岩浆热液型矿床,石油、天然气。 4.什么是叠加褶皱,简述其基本类型。 叠加褶皱又称重褶皱,是已经褶皱的岩层再次弯曲变形而形成的褶皱。 类型I—穹-盆式:晚期滑褶皱的滑动方向与早期褶皱的轴面平行或低角度相交,但与早期褶皱的枢纽高角

构造地质学期末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

1、地质构造:组成地壳或岩石圈的岩层或岩体等,在内外地质动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各种变形 2、构造地质学:研究地壳上各级各类地质构造的发生、发展、演化及其与矿产分布、地震、工程稳定性、环境演化等的关系的一门学科。 3、面状构造产状要素:走向、倾向、倾角。 走向:某一倾斜构造面和任意水平面的交线。倾向:在构造面上,沿倾斜面引出垂直走向线的直线,称倾斜线,倾斜现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向下倾斜一段的方位角 倾角:构造面上的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投影线之间的夹角 4、方位角法:倾向+倾角(45 °∠ 30 ° 5、象限角法:走向+倾角+倾向(N30°E, 45 ° SE 6、线状构造产状要素:倾伏、侧伏。 7、倾伏:倾伏向+倾伏角,如:330 °∠ 20 °或 N30°W,20° 8、侧伏:侧伏角+侧伏向/构造面产状,如: 20°S/N30°E,45 °SE 。 注意:学会将方位角换成象限角 9、水平岩层与倾斜岩层的区别:①水平岩层:老下新上,沟谷老,山脊新。倾斜岩层:在没有发生倒转的前提下,顺着岩层的倾向,岩层的时代由老到新排列;②水平岩层:地质界限随着地形等高线的弯曲而弯曲。倾斜岩层在野外和地形地质图上呈条带状分布,切割地形等高线;③水平岩层的厚度等于岩层顶面和底面的标高差;④水平岩层露头宽度的变化受岩层厚度和地面坡度的影响。(地缓而宽大,地陡而窄小。倾斜岩层:横穿沟谷的岩层倾角越大,岩层的条带越接近条带状,若岩层的倾角越小,则岩层越弯曲。

10、倾斜岩层的厚度:真厚度(h=铅直厚度(H×cosα(真厚度永远小于或等于铅直厚度 11视厚度(h’=铅直厚度(H×cosβ(真厚度永远小于视厚度 12、V字形法则:①岩层的倾向与地面的坡向相反时,岩层的界限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同,即“相反相同”,但岩层界限弯曲的曲率小于地形等高线的曲率;②当岩层的倾向与地面的坡向相同时,岩层的倾角大于地面坡度角时,岩层的露头界限与地向等高线成相反方向,即“相同相反”;③当岩层的倾向与地面的坡向相同时,岩层倾角小于地面坡度角时,岩层界限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同,即“相同相同”,岩层界限弯曲的曲率大于地形等高线的曲率。 13、平行不整合接触特征:1假整合面上下两套岩层的产状,在大范围内彼此平行排列;2缺失部分地层有两种情况:一是缺失地层没有沉积,二是缺失地层沉积了,后经地壳上升被剥蚀掉了;3不整合面上、下地层之间有古生物间断;4在不整合面之上地层的底部常存在有由下部老地层组成的底砾岩;5在起伏不平的风化壳上,往往有特殊的风化残余矿产。 14、平行不整合接触形成过程:下降接受沉寂-----上升遭受剥蚀-------在下降接受新的沉积。 15、角度不整合形成过程:沉积盆地下降接受沉寂-----在地壳运动的影响下发生褶皱、断裂,往往有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相伴生,同时隆起上升遭受风化剥蚀-----在下降接受新的沉积。 角度不整合接触特征:1不整合面上下新老岩层之间的产状明显不同,两者呈角度接触;2不整合面上线新老岩层之间缺失某一时代的地层,存在明显的沉积间断;3在不整合面上常发育有底砾岩和古风化残余矿产;4由于长期的沉积间断,不整合面上线新老岩层的沉积条件发生变化,造成两套岩层的岩性和岩相明显差异;5不整合面以下的老岩层的变形要比上覆的年轻地层相对强烈复杂,两套岩层中的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往往明显不同。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构造地质学》教案 第五章(7、8)褶皱 ●本章共2次课堂讲授:褶皱几何学、褶皱成因分析 (一)褶皱几何学 第一节褶皱和褶皱要素 ?基本类型 ?背、向形和中性褶皱 ?要素 ●(轴面形态图) 第二节褶皱的描述 ●横剖面与正交剖面 ?转折端形态 ●圆弧/尖棱/箱状/挠曲 ?翼间角 ●平缓/开阔/中常/紧闭/等斜 ?枢纽 ●直线或曲线状,受地形影响,水平直线状枢纽褶皱在平面地质图上也可以表现为闭 合形态 ?褶皱的大小 ●波幅-中间线-枢纽 ●波长-相同拐点之间的距离 ?褶皱的对称性 ●二翼不等长时为不对称褶皱,分为S、Z、M型(顺着枢纽倾伏方向观察) ?褶皱平面轮廓 ●等轴——长宽比接近1;1,穹隆、盆地 ●短轴——长宽比3:1 ●线状——长宽比>>3:1

?褶轴及产状确定 ●圆柱状褶被 ●褶轴产状确定 ◆直接测量 ◆利用β图解 ?轴面确定 ●轴面是枢纽的连面 ●对称轴面为褶皱两翼平分面●也可以根据轴迹通过作图确定?褶皱位态分类 褶皱位态分类图解

?根据岩层厚度变化的分类 ●平行褶皱 ●相似褶皱 ?根据各褶被面之间的几何关系 ●协调褶皱 ●不协调褶皱,底辟构造 ?Ramsay 褶皱形态分类 ●等倾斜线方法 ●三类五型 ●意义:精确测定褶皱几何形态,查明细节,预测层内和层间褶皱样式的变化, 帮助分析褶皱成因机制 第五节褶皱组合型式 ?Alpino-type ●全型褶皱 ●线状,带状分布、走向平行于构造带 ●背、向同等发育,布满全区 ●构成复背、向斜:正扇型或反扇型 ?Jura-type ●过渡型 ●隔挡/隔槽(梳状/箱状) ●背向斜发育强度不同 ●产于造山带前陆 ●滑脱作用 ●薄皮构造 ?German-type fold ●卵圆形穹隆,短轴背斜/长垣 ●断续发育于地台盖层中 ●北美称作平原式褶皱 ●独立产出或组合成雁列式 第六节叠加褶皱的基本型式

我国五大地质流派及代表人物

中国五大地质构造学派 来源:李胜斌的日志 大地构造是地球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主要研究地球的构造、演化及其运动变形和发展规律等问题的学科,是研究地球科学的基础理论之一,不仅对深入认识地球发展史和地壳、岩石圈运动史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研究成矿条件、地表成因及预测矿产资源等都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中国地处环太平洋构造带和特提斯构造带的丁字接合处,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地构造特征。“波浪状镶嵌构造学说”、“地质力学”、“多旋回构造”、“地洼说”和“断块构造说”是老一辈地质学家对我国大地构造特征的总结,被称为“中国五大地质构造学派”。 一、波浪状镶嵌构造学说——张伯声 二、地质力学——李四光 三、多旋回构造运动说——黄汲清 四、断块构造学说——张文佑 五、地洼说——陈国达 “波浪状镶嵌构造”学说的创始人张伯声院士是我校已故的中国乃至全世界著名地质科学家 之一,为我国的地质科研和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因此“波浪状镶嵌构造”学说是本节的重点。 一、“波浪状镶嵌构造” 学说 (一)“波浪状镶嵌构造”学说创始人张伯声院士生平简介张伯声院士,1903 年6月23日出生于河南省荥阳县乔楼村,1994年4月4日下午5时在西安逝世。1926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学校,以优异成绩被保送赴美留学,先后在威斯康辛大学和芝加哥大学化学系学习,192 8年获芝加哥大学化学系学士学位,后又在芝加哥大学和斯坦福大学地质系研究部攻读地质学。1930年回国,先后在焦作工学院、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河南大学和北洋工学院任地质学和岩矿学教授。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张伯声教授随同北洋工学院从天津迁到陕西,先后在西安临时大学、西北联合大学,西北工学院和西北大学任教。抗战胜利后,原北洋工学院的教师纷纷返回天津,但他则认为,秦岭需要他,西北需要他,毅然跟随西北大学迁回西安,出任西北大学地质系主任。解放后,张伯声院士以极大的热情投入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1956年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任西北大学副校长。1980年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同年11月调任西安地质学院长。张伯声院士为地质教育和地质科学研究工作整整奋斗了64年之久,献出了他的毕生精力,为党、为人民做出了杰出贡献。 张伯声教授被公认为陕西省最有影响的教育家之一。他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国民经济发展服务。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是他一贯的教育思想。 1951 年,国家亟需一批石油地质人才,拟在3年内连续招生2000名专修科大学生,

矿物学专业试验室介绍-西北大学

矿物学 专业基础实验室 1 本实验室在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矿物是构成固体地球物质(包括岩石、矿石和多种地质体)的最基本的物质单元,因此是所有地质及其相关科学的基础。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一方面,矿物及其包括矿物在内的地球物质成分的研究为探讨固体地球的特征(根据晶体结构、成分、热状态和动力学过程)提供了许多新的数据,不仅为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的理论奠定了基础,而且在某些实际应用中(包括地球资源的评价、自然灾害的预报等方面)也是必不可少的;另一方面,新型矿物材料的不断开发和在工业、农业和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也极大的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空间。因此,世界不同国家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工业部门和国家实验室对于包括矿物在内的地球物质的研究、应用矿物学的研究都结予了很大的重视。 结晶学和矿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很多内容都是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的,同时,地质体中矿物又不是孤立存在的,而且不同条件下形成的同一种矿物又存在一定的差异同一种矿物在不同的条件下形成时特点又不完全相同。因此,建立合理有效的教学实验体系,特别是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教学内容的实施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 矿物学教学长期以来停留在矿物形态和物理性质的描述上,内容繁杂难记。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都有所调整,通过改革原有的教学思路和实践方法,在部分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突出综合性、开放性和实用性的教学实践,抓住结晶学与矿物学中矿物化学组成、晶体结构、形态、物理性质及成因产状之间的内在联系,改变过去实践教学中从课本到标本的孤立的矿物形态和物性描述为分析再验证、观察再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一实践教学环节中,本系矿物陈列室、岩石陈列室、岩石学实验室(包括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矿床学实验室和宝玉石实验室为最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将本学科的最新研究动态介绍给学生,并给出一些命题,学生在阅读、思考和讨论的基础上进行课堂辩论。 矿物学作为地质及相关科学的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实践教学在地质学人才培养中发挥这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实验室承担着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地质学》专业、《资源勘察工程》专业和《勘察技术与工程》专业相关课程的实践教学任务,除教学计划所列必修实践课程外,本实验室及相关“矿物陈列室”全方位向学生开放,承担《地质学》专业本科生创新基金及其他本科生研究性学习计划的实验任务,实验室工作量饱满。 2 承担实验课程人员 ●刘良教授 ●刘养杰教授 ●陈丹玲教授

构造地质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 拉分盆地:走滑断层系中拉伸形成的断陷盆地,其短边为正断层,长边为走滑断层。 2. 断弯褶皱:逆冲岩层在爬升断坡过程中引起的褶皱作用。 3. 应变椭球体:为了形象的描述岩石的应变形态,常设想在变形前后岩石中有一个半径为1的单位球体,均匀变形后成为一个托球,以这个椭球体的形态和方位来表示岩石的应变状态,这个椭球体即应变椭球体。 4. 应力场:物体内各点的应力状态在物体占据的空间内组成的总体。 构造应力场:由构造作用造成的应力场。 5. 应力莫尔圆:在应力分析中,一种重要的图解方法,能完整的代表一点的应力状态。 6. 窗棂构造:强硬层组成的形似一排棂柱的半圆柱状大型浅状构造。 7. 拉伸线理:拉长的岩石碎屑、砾石、鲕粒、矿物颗粒或集合体近于平行排列而显示的线状构造。 矿物生长线理:由针状、柱状或板状矿物顺其长轴定向排列而成。 8. 构造序列:不同时期的构造群按其发育的顺序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9. 构造置换:岩石中的一种构造在后期变形中或通过递进变形过程被另一种构造所代替的想象。 10. 剪节理:由剪应力产生的破裂面。 11. 均匀变形:物体内各点的应变特征相同的变形。 12. 劈理的域构造:岩石中劈理域和微劈石相间的平行排列构造。 13. S-C组构:韧性剪切带内常发育两种面理: a. 剪切带内面理(s) b. 糜棱岩面理(c) 随着剪应变加大,剪切带内面理(s)逐渐接近以致平行于糜棱岩面理(c)。 14. 花状构造:剖面上一条走滑断层自下而上成花状撒开。 15. 石香肠构造:不同力学性质互层的岩系受到垂直或近垂直岩层挤压时形成的。 16. 褶皱枢纽:同一褶皱面上最大弯曲点的连线。 脊线:同一褶皱面上沿着脊形最高点的连线。 17. 断展褶皱作用:与下伏逆冲的断坡密切相关,不过褶皱形成于逆冲断层终端,是在断坡形成同时或近于同时发生的。 18. 位错蠕变:高温下的变形机制,当温度T>0.3Tm(Tm为熔融温度)时,恢复作用显得重要起来,位错可以比较自由的扩展且从一个滑移面攀移到另一个滑移面。 19. 节理系:在一次构造作用的统一构造应力场中形成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节理组,则构成节理系。 20. 递进变形:在变形过程中,物体从初始状态变化到最终状态的过程是一个由许许多多微量应变的逐次叠加过程,这种变形的发展过程称为递进变形。 21. 变质核杂岩:被构造上拆离及伸展的未变质沉积盖层所覆盖的,呈孤立的平缓穹形或拱形,强烈变形的变质岩和侵入岩构成的隆起。 22. 应变椭球:见3题。 23. 糜棱岩:塑性变形的产物,并由塑性变形导致明显重结晶及强烈优选方位,具有流动构造。 24. 褶皱轴:从几何学观点来看,转折端浑圆的褶皱面,可看作一条直线通过自身移动而构成的一个曲面,这种褶皱称为圆柱状褶皱,这条直线称为褶皱轴。 25. 逆冲双重构造:由顶板逆冲断层与底板逆冲断层及夹于其中的一套叠瓦式逆冲断层和断夹块组合而成。 26. 稳态蠕变:应变速率近于常量的蠕变称为稳态蠕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