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础会计教案——成本计算

基础会计教案——成本计算

基础会计教案——成本计算
基础会计教案——成本计算

第五节成本计算

教学内容:

1、成本计算的概念

2、成本费用的区别与联系

3、物资采购成本的计算

4、产品生产成本的计算

5、产品销售成本的计算

教学目标:

1、能区分成本与费用的关系

2、知道物资采购成本和产品制造成本的基本构成,学会主要费用的分配方法

3、理解并掌握产品制造成本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对成本与费用关系的理解

2、各种费用的分配方法

3、产品制造成本的计算

教学方法:

结合实例进行讲解,并给出业务题让学生自己练习。

授课时数:2课时

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企业生产的每个阶段都在不断的发生各种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耗费,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各种货币表现就称为费用。不同阶段发生的费用,按照一定的成本计算对象进行归集,就是该对象的成本。成本计算就是按成本计算对象归集和分配费用,分别计算各个成本计算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核算方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给大家讲授的主要内容。

新课讲授:

一、成本计算的概念

成本计算就是按成本计算对象归集和分配费用,分别计算各个成本计算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核算方法。

二、成本费用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成本是按一定对象所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了的费用。也就是说,生产成本是相对于一定的产品而言所发生的费用,是按照产品品种等成本计算对象对当期发生的费用进行归集而形成的。

区别:费用是资产的耗费,它与一定的会计期间相联系,而与生产哪一种产品无关;成本与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或商品相联系,而不论发生在哪一个会计期间。

三、物资采购成本的计算

(一)物资采购成本的内容

物资采购成本由买价和采购费用构成,其中采购费用包括运杂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整理挑选费用和国外进口物资应负担的进口关税等。为简化核算,采购人员的差旅费不计入材料物资采购成本,直接计入管理费用。

(二)物资采购成本的计算

公式:某种物资采购成本=该种物资的买价+应负担的采购费用

物资单位成本=物资采购成本÷物资数量

采购费用分配率=采购费用总额÷各种物资的重量(或买价)之和

某种物资应负担的采购费用=该种物资的重量(或买价)×采购费用分配率

例1、12月10日,从东风工厂购入甲材料10 000千克,买价98 000元;购入乙材料2 400千克,买价47 520元;购入丙材料15 000千克,买价72 000元。增值税计36 978.40元,用银行存款支付,材料尚未到达。

借:物资采购——A材料 98 000.00

——B材料 470520.00

——C材料 72 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6 978.40

贷:银行存款 254 498.40

例2、12月12日,用银行存款支付A、B、C三种材料运杂费5 480元。

运杂费按三种材料重量比例分配如下:

运杂费分配率=5480÷(10 000+2 400+15 000)=0.2

A材料应负担的运杂费=10 000×0.2=2 000(元)

B材料应负担的运杂费=2 400×0.2=480(元)

C材料应负担的运杂费=15 000×0.2=3 000(元)

根据分配结果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物资采购——A材料 2 000

——B 480

——C 3 000

贷:银行存款 5480

例3、12月12日,A、B、C三种材料并验收入库,结转物资采购成本。

A材料采购成本=98 000+2 000=100 000(元)

B材料采购成本=47 520+480=48 000(元)

C材料采购成本=72000+3 000=75 000(元)

借:原材料——A材料 100 000

——B材料 48 000

——C材料75 000

贷:物资采购——A材料 100 000

——B材

料 48 000

——C材料 75 000

四、产品成本的计算

(一)产品生产成本的内容

1、生产费用: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2、期间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二)产品生产成本的计算

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各种产品生产工时(或生产工人工资)之和

某种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种产品生产工时(或生产工人工资)×制造费用分配率

具体讲解内容见多媒体课件。

五、产品销售成本的计算

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数量×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

例:12月31日,结转本月产品销售成本,其中甲产品销售500件,单位成本190元,乙产品销售300件,单位生产成本120元。

甲产品销售成本=500×190=95 000(元)

乙产品销售成本=300×120=36 000(元)

借:主营业务成本——甲产品 95 000

——乙产品36 000

贷:库存商品——甲产品 95 000

——乙产品 36 000

巩固新课:

布置作业:练习成本计算。(详见配套习题)

教学总结:“成本计算”虽然是“七大”会计核算方法之一,但产品成本的计算与核算是由“成本会计”课程具体讲解,本次课只是给学生一个感性认识,既有利于巩固对“基本经济业务”核算的掌握,又为“成本会计”的开设奠定基础。

云南财经大学基础会计课后习题答案-第五章---成本计算汇编

第五章成本计算 一、单项选择题 1.成本属于价值的范畴,是新增( )。 A.成本的组成部分 B.资产价值的组成部分。 C.利润的组成部分 D.费用的组成部分 2.就所有会计期间费用和成本的累计发生额而言,( )。 A.费用等于成本 B.费用小于成本 C.费用大于成本 D.费用与成本没有关系 3.下列各项中,属于制造业企业费用要素的是 ( )。 A.制造费用 B.直接人工费 C.折旧费用 D.直接材料费 4.下列内容不属于材料采购成本的构成项目的是 ( )。 A.材料的买价 B.外地运杂费 C.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 D.采购机构经费 5.产品制造成本的成本项目中不包括 ( )。 A.直接材料 B.直接人工 C.制造费用 D.生产费用 6.进行预提费用的核算,是为了正确地划分 ( )。 A.生产经营费用与非生产经营费用的界限 B.生产费用与期间费用的界限 C.各个月份费用的界限 D.不同产品费用的界限 7.决定商品价格,同时也影响商品竞争能力的基本条件是 ( )。A.商品的外观 B.商品的数量 C.商品的成本 D.商品的生产周期 8.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当可以直接确定某种费用是为某项经营活动产生时,我们称这种费用为该成本计算对象的 ( )。 A.生产费用 B.直接费用 C.间接费用 D.期间费用 9.下列各项费用中,不能直接记入“生产成本”账户的是()。A.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材料费用 B.生产工人的工资 C.生产工人的福利费 D.车间管理人员的薪酬 10.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当可以直接确定某种费用是为了某项经营活动产生时,将这种费用称为该成本计算对象的()。 A.生产费用 B.直接费用 C.间接费用 D.期间费用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内容构成材料采购成本的有 ( )。 A.材料的买价 B.采购费用 C.增值税进项税额 D.采购机构经费 E.采购人员的差旅费2.可以用来作为分配材料采购费用标准的有 ( )。 A.材料的买价 B.材料的重量 C.材料的种类 D.材料的体积 E.以上各项均可以

基础会计教案—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

第四章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 【教学重点、难点】 筹集、供应、生产、销售、利润核算过程中各种经济业务的处理。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结合实际业务进行讲授,同时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并给出实际业务让学生练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给出学生实际业务题,如:某日,A投资者以30万元向企业投资,款项存入银行,作为会计我们应如何进行账务处理? 新课讲授: 第一节企业筹集资金的核算 筹集资金的账户设置:(重点) 1、“实收资本”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用来核算企业所有者投入资本的增减变动情况。 借方登记按法定程序减少的资本数额,贷方登记实际收到的投资额,期末余额在贷方表示投入资本的实有数。 例如:1日收到国家投入资本500 000元,存入银行。 借:银行存款 500 000 贷:实收资本——国家资本 500 000 2、“资本公积”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用来核算企业因接受捐赠等而引起的投资者公共积累资本的增减变动情况。 借方登记按规定转赠注册资本的数额,贷方登记因接受捐赠等原因而增加的资本公积数额,期末贷方余额表示资本公积的节余数。 例如:3日收到外商捐赠的设备一台,价值120 000元。 借:固定资产 120000 贷:资本公积 120000 3、“短期借款”账户(负债类账户) 用来核算企业从银行借入的偿还期在一年以内的各种借款的增减变动情况。 借方登记到期偿还的借款,贷方登记借入的各种短期借款,期末贷方余额表示尚未偿还的短期借款。 例如:5日,向银行借入为期六个月的借款50000元,存入银行存款户。 借:银行存款 50000 贷:短期借款 50000 4、“长期借款”账户(负债类账户)

基础会计教案—成本计算

第五节成本计算 【教学重点、难点】 1、对成本与费用关系的理解 2、各种费用的分配方法 3、产品制造成本的计算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结合实例进行讲解,并给出业务题让学生自己练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企业生产的每个阶段都在不断的发生各种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耗费,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各种货币表现就称为费用。不同阶段发生的费用,按照一定的成本计算对象进行归集,就是该对象的成本。成本计算就是按成本计算对象归集和分配费用,分别计算各个成本计算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核算方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给大家讲授的主要内容。 新课讲授: 一、成本计算的概念 成本计算就是按成本计算对象归集和分配费用,分别计算各个成本计算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核算方法。 二、成本费用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成本是按一定对象所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了的费用。也就是说,生产成本是相对于一定的产品而言所发生的费用,是按照产品品种等成本计算对象对当期发生的费用进行归集而形成的。 区别:费用是资产的耗费,它与一定的会计期间相联系,而与生产哪一种产品无关;成本与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或商品相联系,而不论发生在哪一个会计期间。 三、物资采购成本的计算

(一)物资采购成本的内容 物资采购成本由买价和采购费用构成,其中采购费用包括运杂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整理挑选费用和国外进口物资应负担的进口关税等。为简化核算,采购人员的差旅费不计入材料物资采购成本,直接计入管理费用。 (二)物资采购成本的计算 公式:某种物资采购成本=该种物资的买价+应负担的采购费用 物资单位成本=物资采购成本÷物资数量 采购费用分配率=采购费用总额÷各种物资的重量(或买价)之和 某种物资应负担的采购费用=该种物资的重量(或买价)×采购费用分配率 例1、12月10日,从东风工厂购入甲材料10 000千克,买价98 000元;购入乙材料2 400千克,买价47 520元;购入丙材料15 000千克,买价72 000元。增值税计36 978.40元,用银行存款支付,材料尚未到达。 借:物资采购——A材料 98 000.00 ——B材料 470520.00 ——C材料 72 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6 978.40 贷:银行存款 254 498.40 例2、12月12日,用银行存款支付A、B、C三种材料运杂费5 480元。 运杂费按三种材料重量比例分配如下: 运杂费分配率=5480÷(10 000+2 400+15 000)=0.2 A材料应负担的运杂费=10 000×0.2=2 000(元) B材料应负担的运杂费=2 400×0.2=480(元) C材料应负担的运杂费=15 000×0.2=3 000(元) 根据分配结果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物资采购——A材料 2 000

基础会计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费用中,应计入产品成本的是( ) A提取的车间管理人员福利费B医务和福利部门人员的工资 C劳动保险费D广告费 2、下列费用中,不应记入产品成本的有() A直接材料费B直接人工费 C期间费用D制造费用 3、“材料采购”账户的余额表示()。 A库存材料成本B尚欠供货单位的账款 C在途材料成本D购入材料成本 4、下列账户中,期末无余额的是( ) A“生产成本”账户B“营业外收入”账户 C“应付职工薪酬”账户D“盈余公积”账户 5、引起资产内部两个项目此增彼减而资产总额不变的经济业务是() A用银行存款偿还借款B收到投资者货币投资 C收到外单位前欠货款D用银行存款支付投资者利润 6、下列经济业务中,会引起一项负债减少,而另一项负债增加的经济业务是()。 A用银行存款购买原材料B以银行存款偿还银行借款 C以银行借款偿还应付账款D将银行借款存入银行 7、( )科目反映年度实现的利润(或发生的亏损)与本年分配的利润(或弥补的亏损)的结算情况。 A“利润分配” B“未分配利润” C“本年利润”D“盈余公积” 8、企业各个生产单位(分厂、车间)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办公设备折旧费是( ) A管理费用B其他直接支出 C财务费用D制造费用 9、企业进行年终利润结转后,可能有余额的账户是( ) A生产成本B所得税 C销售收入D财务费用 10、反映固定资产因磨损而减少的价值账户是()。 A“固定资产”B“累计折旧” C“财务费用”D“管理费用” 11、供应过程是制造业企业日常生产经营过程所经历的()。 A.最后一阶段 B.第一个阶段 C.中间阶段 D.第二阶段 12、一般纳税人企业的“材料采购”账户借方记录采购过程中发生的()。 A.采购材料的采购成本 B.采购人员的工资 C.采购材料的进项税额 D.采购人员的差旅费 13、制造企业外购材料时支付的增值税应计入“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核算。 A. 进项税额 B. 销项税额 C. 已交税金 D. 进项税额转出 14、购买单位在材料采购业务之前按合同先向供应单位预付购货款时,形成了()。 A.负债 B.债务 C.债权 D.权益

基础会计教案——成本计算

第五节成本计算 教学内容: 1、成本计算的概念 2、成本费用的区别与联系 3、物资采购成本的计算 4、产品生产成本的计算 5、产品销售成本的计算 教学目标: 1、能区分成本与费用的关系 2、知道物资采购成本和产品制造成本的基本构成,学会主要费用的分配方法 3、理解并掌握产品制造成本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对成本与费用关系的理解 2、各种费用的分配方法 3、产品制造成本的计算 教学方法: 结合实例进行讲解,并给出业务题让学生自己练习。 授课时数:2课时 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企业生产的每个阶段都在不断的发生各种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耗费,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各种货币表现就称为费用。不同阶段发生的费用,按照一定的成本计算对象进行归集,就是该对象的成本。成本计算就是按成本计算对象归集和分配费用,分别计算各个成本计算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核算方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给大家讲授的主要内容。

新课讲授: 一、成本计算的概念 成本计算就是按成本计算对象归集和分配费用,分别计算各个成本计算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核算方法。 二、成本费用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成本是按一定对象所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了的费用。也就是说,生产成本是相对于一定的产品而言所发生的费用,是按照产品品种等成本计算对象对当期发生的费用进行归集而形成的。 区别:费用是资产的耗费,它与一定的会计期间相联系,而与生产哪一种产品无关;成本与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或商品相联系,而不论发生在哪一个会计期间。 三、物资采购成本的计算 (一)物资采购成本的内容 物资采购成本由买价和采购费用构成,其中采购费用包括运杂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整理挑选费用和国外进口物资应负担的进口关税等。为简化核算,采购人员的差旅费不计入材料物资采购成本,直接计入管理费用。 (二)物资采购成本的计算 公式:某种物资采购成本=该种物资的买价+应负担的采购费用 物资单位成本=物资采购成本÷物资数量 采购费用分配率=采购费用总额÷各种物资的重量(或买价)之和 某种物资应负担的采购费用=该种物资的重量(或买价)×采购费用分配率 例1、12月10日,从东风工厂购入甲材料10 000千克,买价98 000元;购入乙材料2 400千克,买价47 520元;购入丙材料15 000千克,买价72 000元。增值税计36 978.40元,用银行存款支付,材料尚未到达。 借:物资采购——A材料 98 000.00 ——B材料 470520.00 ——C材料 72 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6 978.40

《基础会计》复习题

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 一、单项选择题 1.购入材料的运杂费应记入( )。 A.材料采购成本 B.产品成本 C.制造费用 D.期间费用 2.“生产成本”账户的期末借方余额表示( )。 A.完工产品成本 B.期末在产品成本 C.本月生产费用合计 D.库存产成品成本 3.下列项目中属于营业外收入的有( )。 A.销售产品的收入 B.销售材料的收入 C.提供劳务的收入 D.罚款收入 4.年末结转后,“利润分配”账户的贷方余额表示( )。 A.利润分配总额 B.未弥补亏损 C.未分配利润 D.实现的利润总额 5.企业生产的产品完工,应将其制造成本转入()。 A、主营业务成本 B、本年利润 C、库存商品 D、原材料 6.企业预付材料款时,应借记(). A、材料采购 B、应收账款 C、预付账款 D、原材料 7.下列各项目中,应计入“制造费用”账户的是()。 A.生产产品耗用的材料 B.机器设备的折旧费 C.生产工人的工资 D.行政管理人员的工资 8.下列项目中,不属于管理费用的有()。 A、车间管理人员工资 B、厂部管理人员工资 C、厂部耗用材料 D、厂部办公用房的租金 9.月末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应贷记()科目。 A、营业费用 B、固定资产 C、生产成本 D、累计折旧 10.结转产品销售成本时,应借记()科目。 A、主营业务成本 B、生产成本 C、库存商品 D、主营业务收入 11.下列项目中不属于利润分配形式的有()。 A、应付投资者利润 B、提取公积金 C、所得税 D、未分配利润 三、判断题 1.“材料采购”账户的借方余额表示在途材料。 ( )

2.因为制造费用是产品成本的一个组成部分,因而属于直接费用。 ( ) 3.“制造费用”账户的借方发生额应于期末时采用一定的方法分配计入产品成本。( ) 4.所得税也是企业的一项费用。 ( ) 5.企业从银行借入短期借款所支付的利息,应计入“财务费用”账户。( ) 6.企业购入固定资产的实际成本包括买价、增值税额、运杂费、包装费等。( ) 7.“累计折旧”账户的贷方登记折旧额的增加,借方登记折旧的减少,因此,属于负债账户。() 8.企业财务成果就是企业生产和销售产品所取得的利润。() 9.在采购过程中支付的各项采购费用,不构成材料的采购成本,所以将其记入“管理费用”账户。() 10.企业销售产品时未收到销售款,但相关的经济利益已确认能够流入企业,也应作为销售收入的实现处理。()。 11.“生产成本”账户属于成本类账户,期末一定没有余额()。 12.生产完工的产品入库结转产品制造成本时,应借记“主营业务成本”,贷记“生产成本”。 13.“营业外支出”账户期末一般没有余额。()。 14.如果本期生产的产品全部销售,可直接借记“主营业务成本”,贷记“生产成本”。 15.预收的销货款,可以直接作为收入确认。() 五、计算题 1.某工业企业2006年2月购进A、B两种材料,有关资料如下表: 要求:按材料的重量分配运杂费,计算A、B材料的采购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2.某工业企业生产A、B两种产品。A产品期初在产品成本为1 400元,本月发生材料费用35 000元,生产工人工资5 000元,月末在产品成本为1 000元,A产品本月完工400

基础会计习题 (1)

第五章预测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 1.企业根据现有的经济条件和掌握的历史资料以及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对生产经营活动的未来发展趋势和状况进行的预计和测算的过程,就是管理会计的()。 A.经营决策 B.经营预测 C.生产决策 D.生产预测 2.下列各项中,属于因果预测分析法的是()。 A.趋势平均法 B.移动平均法 C.指标建立法 D.平滑指数法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定量分析法的是()。 A.判断分析法 B.算术平均法 C.回归分析法 D.平滑指数法 4.通过函询方式,在互不通气的前提下向若干经济专家分别征求意见的方法是()。 A.专家函询法 B.专家小组法 C.专家个人意见集合法 D.特尔菲法 5.下列各种销售预测方法中,属于没有考虑远近期销售业务量对未来销售状况会产生不同影响的方法是()。 A.移动平均法 B.算术平均法 C.加权平均法 D.平滑指数法 6.下列各项中,不能按照统一的方法直接确定各期权数值的方法是()。 A.移动平均法 B.趋势平均法 C.加权平均法 D.平滑指数法 7.在采用平滑指数法进行近期销售预测时,应选择的指数是()。 A.固定的平滑指数 B.较小的平滑指数 C.较大的平滑指数 D.任意数值的平滑指数 8.因果预测分析法下用于建立预测模型的“回归分析法”与趋势外推法所采用的“修正的时间序列回归法”的回归系数计算公式()。

A.完全相同 B.完全不同 C.大致相同 D.大致不同 9.在下列产品寿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中,产品销售量急剧下降的现象通常发生在()。 A.萌芽期 B.成长期 C.成熟期 D.衰退期 10.目标利润一经确定,就要纳入预算系统中的()。 A.编制体系 B.执行体系 C.指导体系 D.控制体系 11.利润敏感性分析是研究当制约利润的有关因素发生某种变化的时候对利润所产生影响的一种()。 A.判断分析法 B.趋势外推法 C.定量分析法 D.定性分析法 12.下列各项中,其利润敏感度等于经营杠杆系数的百分之一的指标是()。A.单价 B.单位变动成本 C.固定成本 D.销售量 13.在利用平滑指数法对销量波动较大的产品进行预测时,应选择()。A.固定的平滑指数 B.较小的平滑指数 C.较大的平滑指数 D.任意数值的平滑指数 14.某企业每月固定成本2 000元,单价20元,计划销售产品500件,欲实现目标利润1 000元,其单位变动成本应为()。 A.12元/件 B.13元/件 C.14元/件 D.15元/件 15.在管理会计中,按目标利润预测的目标成本应当等于()。 A.预计总产值与目标利润之差 B.预计销售收入与目标利润之差 C.预计销售收入与预计总成本之差 D.变动成本总额与固定成本总额之和 二、多项选择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