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谭盾多媒体音乐的分析

对谭盾多媒体音乐的分析

对谭盾多媒体音乐的分析
对谭盾多媒体音乐的分析

对谭盾多媒体音乐的分析

213117004 曹鑫第一次接触谭盾的音乐是在大学时期,听到他的第一部作品就是《看戏》,当时在想:钢琴曲中怎么有这么怪、这么诡异的作品,看一下作者是中国作曲家—谭盾。随后去找他的一些作品,好奇是不是他的所有作品都是这种风格,也对谭盾有了粗略的了解。

谭盾,1957年出生于“音乐之乡”湖南长沙,自幼深受湖南长沙和湘西山区乡村民俗音乐的影响,特别是巫文化和楚文化的诡异和神秘,深深地打动着其少年的心灵。1978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赵行道、黎音海直至获得作曲硕士学位。早在大学时期,谭盾即为当时中央音乐学院著名的"四大才子"之一,也是当今世界上最活跃的作曲家之一,他被新闻界、艺术界称为“新潮音乐”“先锋派音乐”“崛起的一代”中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音乐跨越了古典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众多界限。

谭盾的作品体裁和题材都涉及了很多方面,如:交响乐《天地人》交响乐、《离骚》;歌剧《秦始皇》、《九歌》;室内乐《弦乐四重奏:风·雅·颂》、《鬼戏》(乐剧)、《六人协奏曲》;民乐《卧虎藏龙协奏曲》;协奏曲大提琴协奏曲《水火交融》;钢琴独奏曲《八幅水彩画的回忆:家》;打击乐《打击乐协奏曲》;武侠协奏曲系列《卧虎》(大提琴协奏曲)、《夜宴》(钢琴协奏曲);交响戏剧系列《红色天气预报》;有机音乐三部曲《水乐》、《纸乐》、《垚乐:大地之声》;人类音乐学史诗《地图》;建筑音乐水乐堂《天顶上的一滴水》;视觉音乐(展览及作品)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陶音·陶形》等。

1979年谭盾创作了第一部交响乐作品《离骚》,就因使用了鼓、萧等当时被认为是前卫的音响和技术而引起争议。1984年举行的“谭盾中国器乐作品专场音乐会”发表了《天影》等多首曲目,引起不少批评,却也震撼了当时的民乐界。由于坚持在声音、技术上的不断探索,他被认为是中国先锋音乐的重要代表人物。1989年,一首以自制乐器演奏的作品《九歌》问世后,谭盾终于在国际乐坛获得成功,并不断以令人惊奇的创作成为越来越被国际乐坛瞩目的重要作曲家。

谭盾总体的创作风格以创新为特色,以中国文化为底蕴。始终扎根于中国文化的沃土,并强调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在谭盾的“乐队剧场”里根据“人文艺术”的观点,音乐中演奏者要参加喊、唱,指挥也要参加念、唱,甚至听众也要参与演出。另外,高科技含量的注入也是谭盾作品的一个亮点。在多元化背景和复杂的音乐创作道路上他以反常规的音乐理念与中国文化底蕴相结合创造出了一条独特风格之路。不仅赢得了世界乐坛的认可,而且获得了当今最具影响的各种音乐大奖。

下面简单分析一下他的的多媒体音乐作品《地图》:

《地图》在音乐素材上,谭盾将影像中原汁原味的湖南湘西地区民间的传统音乐和湖南少数民族音乐的音乐素材与现场交响乐融为一体,是对中国湘楚文化、道家文化、巫文化、傩文化以及“天人合一”的哲学的引申和宣扬。

在第一乐章中作曲家首先运用湘西地区特有的“哭唱”这一音乐形式中的音乐素材作为整体音乐的主题,在每个乐章中以变奏的形式

不断的再现这一主题。主题音乐所表现的是湘西地区的少数民族妇女对人生命运的抗争和现实生活的无奈的一种边哭边唱的音乐形式。作曲家借用这一旋律为整首作品基石,来反映湖南湘西特有的民族风情与民族情感,这就为作品注入了民族的生命力。

作曲家在创作中还大胆的运用谐和与不谐和的对比,用人们熟悉的谐和音乐,即中国传统音乐配以不谐和的和声或者是乐器乐音以外的声音;还有以不谐和来模仿民族器乐演奏,这两种对立的效果在作曲家作品种交融在一起,使作品的音响效果更为丰富,音乐的表现力更加强烈,更为深入的体现了作曲家对音乐之根的理解,和对民族音乐之路的向往与追求。

《地图》是在原始的自然中进行交响乐的演奏。在作品中,谭盾大量的运用原始的音乐再现,将现实生活中的音乐原版与交响乐结合,如真实的人声演唱或者乐器演奏,配以交响乐,同时运用主奏乐器大提琴演奏原声音乐旋律的变奏,整个旋律线条都是以湘西民间音乐为素材,只是在音响效果,乐器演奏技巧和音乐织体布局上体现后现代风格。这种交响音乐演奏形式可以说在我国是开创了先河,这种音乐会形式可以使演奏这和观众更为深入的理解音乐。

同时谭盾运用了大型的影像设备,采用音像与乐队的结合,这大大的加深了交响乐队的演奏难度,但是同时可以使人们在听觉、视觉上全方位的感受音乐。在演奏方面,谭盾运用的许多后现代音乐中的一些乐器演奏方式,如用小提琴发出刺耳的噪音、用小号的号嘴单独吹奏、以及拍打乐器等方式来进行渲染和模仿。这些都是一些新的形

式。

《地图》是一部大型的交响乐作品,谭盾以中国民族传统音乐作为整首作品的创作基础,即作品的出发点定位于西方作曲技法的基础上,再融合中国传统音乐,这样就有别于他以前的作品。这种由西方转向东方音乐创作出发点的转变,使音乐更加具有生命力与感染力。“地图”本身是个名词,意思是人通过地图可以找到回家的路,找到想去的地方,而作品《地图》,谭盾用来隐喻为对于那些在音乐创作上迷路的人,应该以此受到启发:循着《地图》找回自己,创作出的音乐应该是跟自己本土文化有关的音乐。谭盾企图通过《地图》将自己本土最传统的音乐文化传播出去,让世界各地的人都能听到我们国家最本质的音响。

谭盾是国际乐坛上一颗闪亮的炫星,也是当今世界现代音乐的突出代表。在他的创作生涯中,他从不拘泥于一种风格的创作,作品从不被传统创作技法所束缚。但是,无论风格如何变化,最终都会为表达出他内心深处的本土文化而服务。特别是谭盾作品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对其成功极为重要。谭盾仍在前进,其音乐创作之路也仍会延续。而关于他的音乐批评的言论也仍会继续。这也正是那些真正能经受得起时代和社会考验的好音乐发展的必由之路。

中国民族民间歌曲欣赏论文

浅谈汉族民间音乐的分类及其艺术特征与情感传播姓名:钟彩霞专业:学前教育班级:15级2班 汉族民间音乐文化源远流长,被人们广泛传播,一代一代传承与发展,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歌曲中承载着人们的情感与期望,薪火相传,可以说是人们生活的精神支柱。 汉族民间音乐分为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间器乐五部分。 1.民间歌曲 民间歌曲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它以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方式生存与民间,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经受着人民群众集体的筛选、改造、加工和提炼。因此,流传至今的民歌集结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身份、不同经历的人民群众集体的智慧、情感体验和音乐艺术的情感表达方式。汉族民歌主要划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三类。在此我重点说说山歌。 山歌多在野外歌唱,环境空旷,不受劳动的限制,歌唱者可以无拘无束地抒发内心情绪,因此,山歌的特点一般是节奏比较自由,音调比较悠长,在演唱时,往往可以根据歌唱者当时的情感需要,时而延长、时而缩短它的节奏,曲调也有自由的变化。 客家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客家山歌是客家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客家山歌是客家人表情达意的特殊方式,它承载着客家人真挚的思想感情。在客家山歌中,数量最多、最精彩的是爱情题材的山歌。歌者大多数是不识字的耕夫农妇,歌声缘情而发,天真而又直率,艰辛的劳动和朴实无华的生活是他们创作的灵感

来源。客家爱情山歌语言生动朴素,贯穿歌中的感情真挚热烈,抒发了客家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慕和思念之情,表现爱情的悲欢离合。他们借山歌来表达对爱情的追求和向往,例如,青年男女初次相识,互相有了好感,男方会用山歌试探对方的心意:“十八老妹嘀嘀亲,浑水 过河不知深,丢个石子试深浅,唱支山歌试妹心。”他们还借山歌表 达对爱情的坚贞和执着。又如:“生要恋还死要恋,不怕刀枪架眼前。杀头好比风吹帽,坐监好比游花园。”这首山歌直接表现爱情中的男 女为了爱情不怕死不怕受折磨,为了两个人的爱情敢于冲破一切势力,敢于用热血和生命为代价,生死都要相爱的信念,去追求诚挚的爱情,这就是他们冲破封建罗网的最直接呐喊。 2.民间歌舞 我国汉族民间歌舞的主要种类有:秧歌、花灯、花鼓、采茶。东 北秧歌是中国北方地区汉族劳动人民长期创造积累的艺术财富,它起源于插秧耕田的劳动生活,又和古代祭祀农神祈求丰收,祈福禳灾时所唱的颂歌、禳歌有关,由一般的演唱秧歌发展到今天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汉族民间歌舞。东北秧歌同其它民族舞蹈一样,具有独特的风格和动律特点。东北秧歌的上身动律以及手巾花的各种舞法等都展现了东北秧歌的风格特征,并反映了东北人民豪爽、泼辣、热情的个性。“东北秧歌在风格上以热情、火爆、泼辣、幽默著称。动作既 哏又俏,既稳又浪,而且稳中有浪,浪中有哏,哏中有俏,刚柔结合,不能扭扭捏捏缠绵无力。”体现其风格的要素主要有韵律、体态、动作、节奏、服饰、道具。韵律、体态和手巾花集合在一体的动作结合

谭盾的音乐作品风格分析

谭盾的音乐作品风格分析 谭盾的生平简介 谭盾,作曲家,1958年出生,湖南人。1986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生院,同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博士。他是中央音乐学院“四大才子”之一,在校时创作的第一弦乐四重奏《风·雅·颂》运用民间曲调,中国宫廷音乐,庙堂赞歌等原始素材,给人清新、别致的感觉,获得了1983年德里斯顿·韦伯尔作曲比赛二等奖。被新闻界、艺术界称为“新潮音乐”、“先锋派音乐”、“崛起的一代”中的代表人物之一,到美国后,数家知名乐团聘他为乐团作曲,并出任BBC交响乐团(苏格兰)驻团作曲兼副指挥,1988年在美国举办了个人作品音乐会,这是中国音乐家在美国首次举办的音乐会。 1995年,吴子牛导演反映中国人民抗日的影片《南京大屠杀》,邀请谭盾为影片作曲。1997年,谭盾为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纪念活动所作的《天·地·人》再一次震动了中国乐坛,乐曲展示了中国历史悠久和领土的完整,表达了世界华人对统一的企盼。2000年,谭盾为李安电影《卧虎藏龙》配乐,拿下第七十三届奥斯卡最佳电影音乐、第二十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原创电影音乐、第二十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原创电影歌曲(月光爱人)、第五十四届英国学院奖最佳音乐、第二十六届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最佳音乐、第五十八届金球奖最佳电影音乐、第三十七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原创电影音乐等无数奖项,也因此获得了世界性声誉。此后,大导演和大制作纷至沓来,谭盾的音乐才华也得以一次次地展现。2003年张艺谋的《英雄》虽然褒贬不一,但仍凭谭盾的音乐无可争议地夺得第二十二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原创电影音乐奖项。2006年,冯小刚的古装大戏再次邀请谭盾“坐镇”,经管影片本身难以讨好观众,但音乐却是一个亮点。事实再次证明了这个世界级电影配乐大师的功力。 谭盾的音乐风格特点

民族音乐欣赏心得体会

民族音乐欣赏心得体会 这学期学了《少数民族音乐赏析》这门课程。虽然只有短短的八周课程。可是真的学到了挺多的知识。虽然现在已经是大二的后半学期了,在新疆待了快两年了,但是新疆的地域特色,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一直是一无所知。 老实说,跟其他同学一样,我也很少认真听选修课,但是这个课我听起来还是比较认真的。因为感觉这个讲的挺有意思的,每天上完课之后很疲惫,晚上还可以听听不同风格的音乐,放松一下,感觉挺好。我知道了新疆有7个自治州6个自治县5个直辖市,知道了,南疆北疆以天山为划分等一些基本常识。 记得老师说过一首歌,刀郎的新疆好,其中有一句歌词是:弹起你的冬不拉啊。在一次演唱时,有人说冬不拉不能代表新疆的乐器,于是改成了:弹起你的热瓦普啊。因为冬不拉是一种哈萨克族民间流行的弹拨乐器。音箱是用松木或桦木制成,或扁平或瓢形,琴杆细长,上面有8—10个品位,两根丝弦或钢丝弦,可奏出三至八度的和音。演奏的基本方法是弹与挑,一般弹用于重拍,挑用于轻拍。这是哈萨克族人民喜爱的一种艺术表演形式,他们用冬不拉伴奏,自弹自唱。在音乐上可分为歌唱性和说唱性两种,歌唱性有固定的唱词,旋律悠扬、宽广、而明快,擅长演奏哈萨克族民间的

混合拍子,伴奏、合奏、独奏都能应用自如,是冬不拉弹唱艺术在音乐上的主要特征。人们把即席作词演唱歌者称为“阿肯”,意即游唱诗人。曲调分为歌唱性和说唱性两种,节奏多用混合拍子。可奏出三度、四度、五度、六度和八度的和音。音量较小,一股用于自弹自唱、独奏和合奏等。热瓦甫,又称热瓦普、拉瓦波、喇巴卜。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弹弦乐器。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相传创制于十四世纪。毛拉·艾斯木吐拉穆吉孜《乐师史》中记载,热瓦普起源于南疆喀什。民间流传的喀什热瓦普,全长130厘米。 民间歌曲,是各少数民族用以表达思想、感情、意志和愿望的艺术形式。许多少数民族地区被称誉为歌海、音乐之乡。歌声伴随着他们的劳动生产、社交、娱乐等活动。他们在放牧、从事农业生产时唱歌,婚礼或丧葬时唱歌,谈情说爱,思念故土时也唱歌。许多民族都有歌唱节日,如壮族的歌、回及撒拉等族的花儿会、苗族的龙船节及绕三灵、侗族的采桑节对歌、布依族的老鹰坡歌会、族的温泉水边赛歌节、瑶族的耍歌堂、彝族的火把节等。情歌在少数民族民歌中占有很大比例,或在草原、山野、森林或在月光下、火塘边、公房(供男女青年社交活动的房屋),都荡漾着优美动听的歌声。 在我国新疆西南部,在那雪山冰峰高耸的帕米尔高原上,居住着勤劳、勇敢、有悠久历史与文化传统的塔吉克族人民。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鉴赏课教案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鉴赏课教案 一、教材分析: “感受体验音乐的民族文化特征,认识理解音乐与人民生活、劳动习俗的关系”,是《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在《音乐鉴赏》模块中的一项重要学习内容。本课是湘版《音乐鉴赏》模块中的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的第一节内容。这节内容以中国少数民族的民歌为切入点,在音乐鉴赏和探究活动中,不但让高中学生进一步体验我国不同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和韵味,而且能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进行初步的研究,树立平等、多元的文化价值观。 本课介绍的六首音乐作品分别为蒙古族、藏族、朝鲜族、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常用的歌曲或乐曲,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典型性。因作品较多,可选择《辽阔的草原》、《酒歌》、《牡丹汗》、《歌唱美丽的家乡》作为重点鉴赏的曲目,《纺织谣》、《一杯酒》作浏览性欣赏。 由于学生平时较少接触少数民族的音乐,对少数民族的音乐兴趣不大,所以,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除了选教材规定鉴赏的曲目外,还应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具有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的流行曲或舞蹈给学生欣赏。因此,可选择了腾格尔演唱的歌曲《蒙古人》、解晓东用通俗唱法演绎的《掀起你的盖头来》、藏族舞蹈《金色的太阳》等作为补充的教学内容。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音乐基础薄弱,喜欢音乐但是根本不了解音乐,对于音乐鉴赏的内容多数不感兴趣,偏向于东西方的流行音乐与歌唱,导课的内容与方式多需要图音或歌舞的影像资料,以及流行唱法演绎的音乐作品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果进入内涵较高的鉴赏课需要音乐知识的补充学习。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认真听赏本课的音乐作品,辨别本课不同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1)能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讨部分音乐作品中的民族风格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并与全班同学一起交流、归纳。 (2)能独立搜集我国少数民族人文、地理、风俗等方面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在班上交流介绍或演唱、演奏,加深对音乐与人民社会生活、劳动习俗等关系的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拓宽音乐视野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 四、教学重点: 1、聆听体验《辽阔的草原》、《酒歌》、《牡丹汗》、《歌唱美丽的家乡》。 2、理解音乐作品的节奏特点。 五、教学难点: 理解我国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特点。 六、教学方法: 聆听体验法、对比听辩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讨论法等。 七、教具准备:电教化多媒体设备 八、课时数:一课时 九、教学过程:

学习《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的心得体会

学习《xx民族民间音乐赏析》的心得体会 本学期我选修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一课,在黄老师的教导下,我对中国各民族的传统音乐有了初步的了解,艺术素养与艺术鉴赏能力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通过这次选修课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下面我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其实在我选择选修课的时候只是为了修够我所需的学分,并不太在意学的是什么。 我本人是所谓的没有音乐细胞的人,对于音乐的了解仅仅局限在对音乐的兴趣上,认为好听就听,而不能对其有深刻的认识,如音乐中所包含的感情,展现了什么样的意境,富含什么样的寓意等,那是我们无法体会出来的。 之所以会选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也算是一种巧合吧。谁知,竟由一开始的硬着头皮来上课,到盼着每周三的晚上来上课,最后,课程将结束时,竟飘飘然,感觉自己对音乐有了新的认识,似乎也可以尝试着去理解音乐,触摸音乐。 大千世界最不能缺少的是声音,而声音中最美妙的是音乐。音乐是世界上所有声音的诠释,是社会生活的调味剂。没有音乐世界将枯燥乏味,生活也将死气沉沉,没有活力。因此音乐丰富我们的生活,陶冶了我们的情操。经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使我对音乐的观点有了新的改变。通过对音乐鉴赏课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音乐有了一个全新的理解,而且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在选中国民族音乐鉴赏课之前,我认为音乐只是用来听的。其实不然,音乐的功能不只是这些,所谓的音乐,广义上来说就是任何一种艺术的、令人愉快的、神圣的或其他什么方式排列起来的声音就是音乐。 它是一种符号,声音符号,表达人的所思所想,是人们思想的载体之一;是有目的的,是有内涵的,其中隐含了作者的生活体验,思想情怀;它能用有组织的旋律和节奏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和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因为是鉴赏课,所以我除了老师上课放的乐曲以外,我自己还特地在网上下载了一些比较传统的民族音乐来欣赏。例如《高山流水》、《百鸟朝凤》、《春江花月夜》等等。

谭盾《地图》赏析

题一、从谭盾的《地图》谈谈中西合璧的音乐作品 1)《地图》介绍: 作曲家——谭盾,湖南长沙人,中国著名作曲家和指挥家。《地图》是谭 盾于2002年创作的一部大提琴及多媒体交响协奏曲,全名为《地图——寻回消失中的根籁(湘西日记十篇)》,是谭盾赴湘西土家族、苗族、侗族采风,在 用摄像机记录下这些乡间音乐时得到启发,创作而成。全曲分为九个乐章: “傩戏与哭唱”、“吹木叶”、“打溜子”、“苗唢呐”、“飞歌”、“间奏曲:听音寻路”、“石歌”、“舌歌”和“芦笙”。每个乐章都配有与标题描 述相关的视频,都是采风时所录,不加任何加工,与交响乐团交相呼应。 2)作品中运用了哪些中国民间音乐元素,谭盾如何将其与西方交响融合? 1.取材于民间:在音乐中能听出由交响乐器演奏的河水声、风声、石头声 等大自然的声音。第五章“飞歌”中视频中苗族姑娘与现场演奏的大提琴交相 呼应对歌,第八章“舌歌”的旋律也是出自侗族姑娘演唱的歌谣,第九章“芦笙”也是源于侗族的原始音乐。 2.西方交响模仿民间曲调:第一章“傩戏与哭唱”中,有唢呐的声音,又 像是笛子的音色,这些却是由交响乐曲演奏出来的,尤其是大提琴模仿的哭腔,更是惟妙惟肖;第二章“吹木叶”中的风声,鸟叫声和落叶声则是弦乐、打击乐、管乐之间的交流,小提琴和大提琴又模仿起了吹叶子的声音,热闹且自然;第七章“石歌”中管弦乐器和小石头配合演奏,让人们见识了管弦乐器的可能 性 3)对此类尝试的看法,赞成与否或其他?请说明原因: 我赞同谭盾这次在《地图》中所做的尝试。 1.多媒体的尝试:这次的多媒体式交响乐给予了交响乐新的定义,加入了 声像记录片。整部作品以少数民族音乐为主题,在屏幕上播放与这些民族音乐 相关的视频,让乐曲主题不再是交响乐队,交响乐团也只是为视频中的民间音 乐做伴奏,让作品表达更充分,带给人们一个缤纷多彩的视听盛宴。这种视听 结合的音乐也将会是当代文化艺术发展的一种趋势 2.创作理念的坚持:谭盾一直以来都坚持着想要结合中西方音乐,融合传 统与现代的理念,在《地图》中他完美的实现了这一点,《地图》包含了中国 现代音乐的两种文化特性,既具有西方现代音乐的影子,又保留了中国传统文 化的精髓,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打破传统框架的限制,冲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谭盾以音乐方式保存中国传统文化,把中国最民间的原生态艺术与西方文 化加工糅合在一起,为我们展开了一条更宽广的艺术之路。 3.多媒体与乐团的融合不佳:在我认真的看完整部乐曲后,印象最深的却 是大屏幕上放映的画面音乐,那少女动人的飞歌,神奇的石头音乐,而其中的 大提琴也只是将少女的飞歌重复了一遍,略显仓促。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鉴赏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鉴赏 摘要:我国音乐文化多元一体,规模庞大,而民族音乐是我国音乐文化的根本所在,其来源丰富多样,特点显著,风格各异,曲调绚丽,是我国古老音乐文化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民族民间音乐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来源于生产劳动和生活,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民族灵魂的载体,它具有丰富多样的品种和鲜明的民族特色以及风格,它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更是值得人们去欣赏和研究。站在世界多元文化发展的今天,以怎样的眼光和态度来面对民族民间音乐? 一、认识民族民间音乐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国各族人民通过生活实践创造了极其丰富的,具有我国特色的民族音乐,它体现了中华的民族气质和民族精神,是我国古老文化中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也是世界音乐宝库中的一枝奇葩。我国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艺术的精华,根植于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土壤之中,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造就了独特的民族音乐。 所谓民族民间音乐,是指一个民族在自身历史进程中用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来表达情感、生活的音乐。它是有根音乐,既然是有根,就意味有着生命力,所以被长期广泛流传,它的形成和发展与人们的劳动生活息息相关,体现一个民族在某个生活阶段的心理和情感,(1)如中国的民歌,最初在远古时代,人们在集体劳动为了拼命而发出的呐喊声以及表达心情愉快时发出的欢呼声,这都是最初形成的民歌。虽然当时没有一些文字将其准确记载,但是通过人们在劳动反复吟唱、口传心授,已形成一个“歌谣”。(2)又如情歌的形成专家认为是一个民族的青年男女在劳动之余表情达意时哼的歌,青年男女通过这些简单,朗朗上口的“歌”来表白自己的心声,倾听对方的心灵反映。(3)如后来的说唱音乐、戏曲、歌舞这都是在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后来由于有了文字的记载,于是民间艺人又将文学、音乐、表演结合在一起,有些在用地方方言演唱……这些说明民族民间音乐源于生活,所以具有最真实朴质的情感,具有庞大的群众基础,从而支撑它发展到今天,随着历史长河不断向前,不断创造出亮光。 我国民族民间音乐有着非常鲜明的特点:1.乡土性。所谓乡土性,也叫地方性或地域性。

【zl】谭盾《地图》赏析926

谭盾《地图》赏析 题一、从谭盾的《地图》谈谈中西合璧的音乐作品 1)《地图》推荐: 作曲家——谭盾,湖南长沙人,中国著名作曲家和指挥家。《地图》是谭盾于2002年创作的一部大提琴及多媒体交响协奏曲,全名为《地图——寻回消失中的根籁(湘西日记十篇)》,是谭盾赴湘西土家族、苗族、侗族采风,在用摄像机记录下这些乡间音乐时得到启发,创作而成。全曲分为九个乐章:“傩戏与哭唱”、“吹木叶”、“打溜子”、“苗唢呐”、“飞歌”、“间奏曲:听音寻路”、“石歌”、“舌歌”和“芦笙”。每个乐章都配有与标题描述相关的视频,都是采风时所录,不加任何加工,与交响乐团交相呼应。. 2)作品中运用了哪些中国民间音乐元素,谭盾如何将其与西方交响融合? 1.取材于民间:在音乐中能听出由交响乐器演奏的河水声、风声、石头声等大自然的声音。第五章“飞歌”中视频中苗族姑娘与现场演奏的大提琴交相呼应对歌,第八章“舌歌”的旋律也是出自侗族姑娘演唱的歌谣,第九章“芦笙”也是源于侗族的原始音乐。. 2.西方交响模仿民间曲调:第一章“傩戏与哭唱”中,有唢呐的声音,又像是笛子的音色,这些却是由交响乐曲演奏出来的,尤其是大提琴模仿的哭腔,更是惟妙惟肖。第二章“吹木叶”中的风声,鸟叫声和落叶声则是弦乐、打击乐、管乐之间的交流,小提琴和大提琴又模仿起了吹叶子的声音,热闹且自然。第七章“石歌”中管弦乐器和小石头配合演奏,让人们见识了管弦乐器的可能性. 3)对此类尝试的看法,赞成与否或其他?请说明原因: 我赞同谭盾这次在《地图》中所做的尝试。 1.多媒体的尝试:这次的多媒体式交响乐给予了交响乐新的定义,加入了声像记录片。整部作品以少数民族音乐为主题,在屏幕上播放与这些民族音乐相关的视频,让乐曲主题不再是交响乐队,交响乐团也只是为视频中的民间音乐做伴奏,让作品表达更十足,带给人们一个缤纷多彩的视听盛宴。这种视听结合的音乐也将会是当代文化艺术发展的一种趋势. 2.创作理念的坚持:谭盾一直以来都坚持着想要结合中西方音乐,融合传统与现代的理念,在《地图》中他完美的实现了这一点,《地图》包含了中国现代音乐的两种文化特性,既具有西方现代音乐的影子,又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打破传统框架的限制,冲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谭盾以音乐方式保存中国传统文化,把中国最民间的原生态艺术与西方文化加工糅合在一起,为我们展开了一条更宽广的艺术之路。. 3.多媒体与乐团的融合不佳:在我认真的看完整部乐曲后,印象最深的却是大屏幕上放映的画面音乐,那少女动人的飞歌,神奇的石头音乐,而其中的大提琴也只是将少女的飞歌重复了一遍,略显仓促。. 1 / 1

中国经典民族音乐鉴赏

《中国经典民族音乐鉴赏》赏析心得在这学期我选修了《中国经典民族音乐鉴赏》这个课程。之所以选它是因为,音乐欣赏是培养和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发展我们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 在这几讲中,我随着老师见识到了各种的民族乐器,欣赏到了各种古典的民族音乐。比如琵琶曲《十面埋伏》、《春江花月夜》;古筝演奏的《高山流水》、《渔舟唱晚》;扬琴独奏《彝族舞曲》;唢呐吹奏的《百鸟朝凤》;竹笛演奏的《苏州行》;扬琴弹奏的《步步高》等等。当然在这些乐曲中有我很喜爱的几首民乐。 唢呐独奏曲之一就是《百鸟朝凤》这首曲子。原是流行于山东、河南、河北等地的民间乐曲。它以热情欢快的旋律与百鸟和鸣之声,表现了生气勃勃的大自然景象。1953年春,由山东省菏泽专区代表队作为唢呐独奏参加全国会演,受到热烈欢迎。 自《百鸟朝凤》搬上舞台以来,经过了多次加工改编。原在民间流传的《百鸟朝凤》,乐曲结构松散,没有高潮,即兴发挥时,公鸡啼晓、母鸡生蛋,甚至连小孩的哭叫声等都随意加入。当《百鸟朝凤》被选为参加第四届世界青年联欢节演出节目时,经民间乐手任同祥在专业音乐工作者协助下进行加工,针对原曲缺陷,压缩鸟叫声,删去鸡叫声,并设计了一个运用特殊循环换气法长音技巧的华彩乐句,扩充了快板尾段,使全曲在热烈欢腾的气氛中结束。后在第四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荣获民间音乐比赛银质奖。七十年代,在任同祥演奏的基础上,又设计了一个呈现百鸟齐鸣

意境的引子,以加强音乐性,还扩充了华彩乐句,使用快速双吐演奏技巧,使乐曲更为完整。 神话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凤凰只是一只很不起眼的小鸟,羽毛也很平常,丝毫不象传说中的那般光彩夺目。但它有一个优点:它很勤劳,不像别的鸟那样吃饱了就知道玩,而是从早到晚忙个不停,将别的鸟扔掉的果实都一颗一颗捡起来,收藏在洞里。 有些鸟说:“这有什么意思呀?这不是财迷精,大傻瓜吗?”可别小看了这种贮藏食物的行为,到了一定的时候,他可发挥大用处了! 果然,有一年,森林大旱。鸟儿们觅不到食物,都饿得头昏眼花,快支撑不下去了。这时,凤凰急忙打开山洞,把自己多年积存下来的干果和草籽拿出来分给大家,和大家共渡难关。 旱灾过后,为了感谢凤凰的救命之恩,鸟儿们都从自己身上选了一根最漂亮的羽毛拔下来,制成了一件光彩耀眼的百鸟衣献给凤凰,并一致推举它为鸟王。 以后,每逢凤凰生日之时,四面八方的鸟儿都会飞来向凤凰表示祝贺,这就是百鸟朝凤。 民乐步步高 《步步高》是广东音乐名家吕文成的代表作,旋律轻快激昂,层层递增,富有动力,给人以奋发上进的积极意义。 步步高:吕文成的代表作,是一首颇有特色的广东名乐。乐谱出自1938年沈允升著的《琴弦乐谱》,在当时已很流行。

学习《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的心得体会

学习《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的心得体会 本学期我选修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一课,在黄老师的教导下,我对中国各民族的传统音乐有了初步的了解,艺术素养与艺术鉴赏能力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通过这次选修课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下面我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其实在我选择选修课的时候只是为了修够我所需的学分,并不太在意学的是什么。我本人是所谓的没有音乐细胞的人,对于音乐的了解仅仅局限在对音乐的兴趣上,认为好听就听,而不能对其有深刻的认识,如音乐中所包含的感情,展现了什么样的意境,富含什么样的寓意等,那是我们无法体会出来的。 之所以会选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也算是一种巧合吧。谁知,竟由一开始的硬着头皮来上课,到盼着每周三的晚上来上课,最后,课程将结束时,竟飘飘然,感觉自己对音乐有了新的认识,似乎也可以尝试着去理解音乐,触摸音乐。 大千世界最不能缺少的是声音,而声音中最美妙的是音乐。音乐是世界上所有声音的诠释,是社会生活的调味剂。没有音乐世界将枯燥乏味,生活也将死气沉沉,没有活力。因此音乐丰富我们的生活,陶冶了我们的情操。经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使我对音乐的观点有了新的改变。通过对音乐鉴赏课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音乐有了一个全新的理解,而且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在选中国民族音乐鉴赏课之前,我认为音乐只是用来听的。其实不然,音乐的功能不只是这些,所谓的音乐,广义上来说就是任何一种艺术的、令人愉快的、神圣的或其他什么方式排列起来的声音就是音乐。它是一种符号,声音符号,表达人的所思所想,是人们思想的载体之一;是有目的的,是有内涵的,其中隐含了作者的生活体验,思想情怀;它能用有组织的旋律和节奏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和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

民族音乐欣赏

摘要中国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民族文化之一,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深刻内涵和丰富内容。欣赏民族音乐要深层次的真正地理解民族音乐的内涵、特点、价值、历史、现状等。[1]然而,如今我们大多数人却盲目的追求流行音乐,对祖国的优秀音乐文化的了解却微乎其微! 关键词民族;音乐;文化 民族音乐是我们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文明中创造的优秀民族文化之一。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博大深远的文化背景以及众多民族和人口,逐步形成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深刻内涵和

丰富内容的民族音乐,体现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在世界音乐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1] 以前我认为民族音乐欣赏就是简单地了解一下民族音乐,会唱几首,听几曲去欣赏它们。就像如今我们对音乐的欣赏都是浅层次的、盲目的!自从上了第一节课后,我发现其实并不是那么简单的!要想真正的认识民族音乐,我们必须从历史背景开始,去发掘它们的背景、作者、特色、历史价值……从而真正的理解民族音乐的内涵。 中国民族音乐分为: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民间器乐、民间说唱音乐和民间戏曲音乐。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民歌约有30万首左右,民族民间器乐约有200余种,独奏、重奏、合奏难以数计,曲艺约有200多个曲种。民族器乐分类有吹奏、弹拨、拉弦、打击乐器,曲式结构大多以曲牌为基础,段落性很强。[2]中国民族音乐具有其鲜明的特点: 首先,从音乐的构成上来说,中国音乐是由指宫、商、角、徵、羽这五个音

组成的五声调式为基础的音乐。[2] 其次,在音乐的表现形式上,中国音乐注重旋律的表现性。在艺术风格上,中国音乐讲究旋律的韵味处理,强调形散神不散。 再次,在古代,音乐一般都离不开舞蹈,我们常常看古装电视剧也会发现里面或多或少都会有民族音乐和舞蹈的结合。从现代音乐角度来看,歌曲的歌词大都是押韵的,可以说一首好的歌词也是一首好的诗歌。[2] 中国民族音乐的价值主要体现在: 第一,具有婉转迂回的曲线美,更具有深刻的表情意义。它不同西方音乐以旋律、和声、复调共同完成音乐的表现内容,经过长期充分的发展,形成了人们独特的单声音乐审美观念。 第二,具有重情、重自娱、重意的音乐审美特质,我们重视其价值功能和表现特征,因此赢得了世界听众的欢迎。[1] 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 古时期:中华民族音乐的蒙昧时期早于华夏族的始祖神轩辕黄帝两千余年。 夏、商时期:夏商两代是奴隶制社会时期。这时的乐舞已经渐渐脱离原始氏族乐舞为氏族共有的特点。 西周、东周时期:周代时期民间音乐生活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音乐文化高度发达。 秦、汉时期:秦汉时开始出现“乐府”。它继承了周代对采风制度,搜集、整理改变民间音乐,也继承了大量乐工在宴享、郊祀、朝贺等场合演奏。这些用作演唱的歌词,被称为乐府诗。乐府,后来又被引申为泛指各种入乐或不入乐的歌词,甚至一些戏曲和气越也都称之为乐府。汉代主要的歌曲形式是相和歌。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由相和歌发展起来的清商乐在北方得到曹魏政权的重视,设置清商署。两晋之交的战乱使清商乐流入南方,与南方的吴歌、西曲融合。在北魏时,这种南北融合的清商乐又回到北方,从而成为流传全国的重要乐种。[3] 其实,我们的生活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民族音乐,如同生命里的步伐一般与我们同行。而我们欣赏民族音乐就如同品味生活,让人感受其中的各种喜怒哀乐。因此欣赏民族音乐可以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在我们欣赏音乐的过程中,音乐所展现的内涵、历史、价值等会极大地感染我们,我们的性格和爱好也会在音乐欣赏中得到影响! 总之,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发现民族音乐风格因地区时间差异而不同,这也是它们的魅力所在,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通过民族音乐的相互沟通,让我们的世界不停的发展,永葆生机! 参考文献: [1] 中国民族音乐鉴赏 [2] 民族器乐欣赏

民族民间音乐赏析结课论文

陇东道情皮影的前世今生 摘要:陇东皮影艺术是陇源大地上的一朵奇葩,它有浓郁的地方民间特色。陇东地区的皮影戏文化丰富多彩,尤其源于道教的环县道情皮影更是名传国内外,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保护名录。陇东庆阳的皮影制作工艺具有与众不同的艺术造型特点,显示了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浓厚的装饰风格。 关键词:陇东道情皮影甘肃环县文化 环县道情皮影戏,又名陇东道情,流行于甘肃东部的庆阳环县及其周边地区。当地人称之为皮影戏“小戏”,本地人将由人装扮演唱的秦腔称为“大戏”,将用影人表演的道情皮影戏称为戏等,是现存的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表演形式。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开展,环县道情皮影戏也逐渐进入各界专家、学者的研究视野,使得环县道情皮影戏得到了多视角的深入研究,并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了许多新资料。本文对陇东道情皮影的历史发展进行综述。 一、前世——历史渊源 陇东道情是从道观中的道教音乐演变而来,故考察陇东道情的由来,当从道教开始述说。道教是从原始巫教中脱胎出来的,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将夏商周以来的巫史文化、神仙方术、民俗信仰、神话传说综合起来,吸收了儒家、墨家、道家、阴阳家等诸学派之所长,形成多层次的宗教体系和独具特色的道教文化。其中,音乐成为表达宗教信仰,宣传教理、教义的重要手段。道情渊源于古代道观音乐,它原是道士传经布道和募化时所唱的歌曲,后来发展成为抒情、叙事的民间说唱。它是在道教宣传教理教义的活动中自然产生的。元代燕南芝庵指出“三教所唱,各有所尚,道家唱情,僧家唱性,儒家唱礼。”明代朱权说“道家所唱者,……慨感古今,有乐道徜徉之情,故曰道情。”可见道情是道教世俗化的艺术表现形式,道教是道情产生的思想和文化基础。 新编《环县志》在“环县道情皮影戏”一节中说:“环县道情源于渔鼓道情,约于清初传入本县。清末至民国时,经民间艺人长期艺术实践,使其不断发展提高,自成一家,形成了今日之具有独特风格的地方道情剧种。”为什么称作“渔鼓道情”呢?因为渔鼓和简板为道情象征性乐器。《环县志》关于环县道情皮影的渊源,与段建成先生在《试淡陇剧艺术》一文中的观点基本是一致的。他说:“到了明、清,在原来的基础上(指渔鼓道情)又逐渐吸收了本地民间音乐的一些特点,增加了二胡弦(应是四胡弦)带有地方特色的乐器和鼓锣等打击乐器,衍变为成熟的陇东道情。”段先生这里所说的“陇东道情”,实为陇东道情皮影,这是目前我看到的关于环县道情皮影历史最长的论述,说明环县道情皮影也只有

智慧树中国民族音乐鉴赏

第一章 1 【多选题】(2分) 传统音乐包括以下哪几个类型 A. 民间音乐 B. 宫廷音乐 C. 文人音乐 D.宗教音乐 ABCD 2 【多选题】(2分) 文人音乐主要是指哪一类音乐 A.文人自度曲 B.宴乐 C.古琴音乐 D.朝会乐 AC 3 【单选题】(2分) 春秋战国时期,墨家主张的音乐观念是A.礼乐B.天籁之音C.非乐D.道法自然 C 4 【多选题】(2分) 宫廷音乐是指下面哪一种音乐形态 A.祭祀乐B.宴乐 C.朝会乐D.国风 ABC 5 【多选题】(2分) 下面哪个观点属于孔子的音乐思想A.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B.礼乐C.大音希声D.声无哀乐 AB 第二章 1 【单选题】(2分)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民间音乐 A.民间歌曲 B. 宫廷音乐 C. 民间歌舞 D.说唱音乐 正确答案:B 2 【多选题】(2分) 民间歌曲包括以下哪三项A.苏州弹词B.号子C.山歌D.小调 正确答案:BCD 3 【单选题】(2分) 一般用“节奏的律动性”来形容哪一类民间歌曲A.京剧B.劳动号子C.山歌 D.小调 正确答案:B 4 【单选题】(2分) “孟姜女调”属于下列哪一种小调类别A.谣曲 B.插秧山歌C.吟唱调D.时调 正确答案:D 5 【单选题】(2分)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小调的是A.茉莉花调B.花儿C.摇篮曲D.对花调 正确答案:B 第三章 1 云南省丽江市主要是哪个民族的聚居地 A.纳西族B.白族C.傈僳族D.普米族正确答案:A 2 蒙古族中最具有特色的有以下哪些音乐A.长调B.呼麦C.冬不拉弹唱D.十二木卡姆小调正确答案:AB 3 侗族大歌是一种什么样的歌唱方式A.单声部B.多声部C.有伴奏D.个人歌唱正确答案:B 4 《在那东山顶上》属于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的民歌A.彝族 B.纳西族 C.回族D.藏族正确答案:D 5 青春棚音乐文化属于下列哪个民族(或支系的)民歌A.白族B.汉族C.彝族D.他留人正确答案:CD 第四章 1 乐舞类音乐是指舞蹈与谁的结合A.歌唱B.器乐C.体育D.风俗 正确答案:B 2 采茶歌舞主要流行在我国哪几个省份A.福建B.安徽C.山东 D.河南 正确答案:AB 3 维吾尔族的十二木卡姆属于以下哪一类A.歌舞类B.乐舞类C.综合类歌舞D.器乐

智慧树 中国民族音乐鉴赏

1 【多选题】(2分) 传统音乐包括以下哪几个类型? A. 民间音乐 B. 宫廷音乐 C. 文人音乐 D. 宗教音乐 ABCD 2 【多选题】(2分) 文人音乐主要是指哪一类音乐? A. 文人自度曲 B. 宴乐 C. 古琴音乐 D. 朝会乐 AC 3 【单选题】(2分) 春秋战国时期,墨家主张的音乐观念是? A. 礼乐 B. 天籁之音 C. 非乐 D. 道法自然 C 4 【多选题】(2分) 宫廷音乐是指下面哪一种音乐形态? A. 祭祀乐 B. 宴乐 C. 朝会乐 D. 国风 ABC 5 【多选题】(2分) 下面哪个观点属于孔子的音乐思想? A.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B. 礼乐 C. 大音希声 D. 声无哀乐 AB 第二章 1 【单选题】(2分)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民间音乐? A. 民间歌曲 B. 宫廷音乐 C. 民间歌舞 D. 说唱音乐 正确答案:B 2 【多选题】(2分) 民间歌曲包括以下哪三项? A. 苏州弹词 B. 号子 C. 山歌 D. 小调 正确答案:BCD 3 【单选题】(2分) 一般用“节奏的律动性”来形容哪一类民间歌曲? A. 京剧 B. 劳动号子 C. 山歌 D. 小调 正确答案:B 4 【单选题】(2分) “孟姜女调”属于下列哪一种小调类别? A. 谣曲 B. 插秧山歌 C. 吟唱调 D. 时调 正确答案:D 5 【单选题】(2分)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小调的是? A. 茉莉花调 B. 花儿 C. 摇篮曲 D. 对花调 正确答案:B 第三章 1 云南省丽江市主要是哪个民族的聚居地? A. 纳西族 B. 白族 C. 傈僳族 D. 普米族正确答案:A 2 蒙古族中最具有特色的有以下哪些音乐? A. 长调 B. 呼麦 C. 冬不拉弹唱 D. 十二木卡姆小调正确答案:AB 3 侗族大歌是一种什么样的歌唱方式? A. 单声部 B. 多声部 C. 有伴奏 D. 个人歌唱正确答案:B 4 《在那东山顶上》属于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的民歌? A. 彝族 B. 纳西族 C. 回族 D. 藏族正确答案:D 5 青春棚音乐文化属于下列哪个民族(或支系的)民歌? A. 白族 B. 汉族 C. 彝族 D. 他留人正确答案:CD

谭盾 地图

昨天,在作曲系的一个同学那里“看了”谭盾《地图》音乐会,有些触动。 与大多数人一样,我对现代音乐(或说“新潮音乐”)一向不大感兴趣。因为在正常的音乐环境下,这些都显得过于尖锐不协和。时常令人如坐针毡。虽然听说这种音乐能将人一下子带到某种境界,但我时常怀疑某些人的心理,是不是为了趋时而说些违心的话。因为就我听现代音乐的经验,能将我一下子带到某种境界的时候几乎没有。当然,这或许是本人的欣赏水平不到吧。我还听说听现代音乐要到现场听,那样才会出现上面所说的效果。可是,新音乐节那阵子听的现场也不少,可感觉上还是平平。而且,我听到更多人的评价是无法理解。像我这种状态还不算太坏吧? 如此看来我要继续误解现代音乐了、、、、、、 当然,我并非想一下子就将我对新音乐的改观说成是这一次看碟的感动。只是觉得这一次触动大些罢了。它仿佛在告诉我,现代音乐并不是高等数学,天花乱坠而又言之无物。每一种离奇的音响都应有某种诠释。风俗文化,或是哲学思考。在他的音乐里体现的更多的似乎是一种对应,一种融合。《地图》包括九个乐章:1、《傩戏与哭嫁》2、《吹木叶》3、《打溜子》4、《苗唢呐》5、《飞歌》6、《间奏曲:听音寻路》7、《石鼓》8、《舌歌》9、《芦笙》。每一个乐章都配有与标题描述相关的视频音响,这些都是谭盾采风录下来的。它们不加任何加工地放出来,与谭盾指挥的乐队音响承接呼应,共同构成《地图》的音乐。也许是西洋管弦乐队太有气势了吧。感觉这些音响视频里突然注入了某种大气。突然感觉民间的东西,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土得掉渣的东西,怎么突然变得这么可爱,这么有凝聚力了呢?这种凝聚力对于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来说当然直接来源于他们对这些文化的热爱,但对于我们这些旁观者来说,则或许更多的感觉是谭盾赋予了它们生命。而且这种赋予很谦虚,他并没有用那种别人惯常用的手法,学习民间音乐,然后提炼成自己的东西,那是文人阶层对民间音乐的态度。谭盾在这里并没有改一个音,因为是直接播放视频音响,所以谈不上是那种传统的提炼加工,但他写了令人信服的“连接部”。他似乎在用这样一种方式来向我们介绍我们的民族民间音乐。显然,他的“介绍”成功了,原本叫人看了想睡觉的土得掉渣的远古风俗叫人重又拾起了精神。不过又有人说他盗用了民间的音乐为自己撑门面,但我觉得我们要感谢谭盾,他并没有盗用。谭盾让我们看的是他采风的录像,不加任何加工地放出来,这本身就是一种宣传,加上叫人信服的“连接部”给它添的色,更让人把注意力集中到屏幕中显示的质朴或是神秘的民间风俗中去。民间的东西只有让更多的人了解喜欢,才能避免沦为博物馆的保护文物,失去它的生命。 钱仁平老师在《谭盾有什么好》那篇文章中说:“事实上,我也认为《地图》是一部成功之作,甚至是谭盾新千年以来写得最好的作品,连…之一?都可以不加。但我的看法很简单,就是作曲技术好!具体一点,就是…连接部?写得好!、、、、、、”。不过,“连接部”写得好固然需要作曲技法的娴熟,但我觉得真正让人觉得它好的原因是那些风俗文化。是风俗文化让它具有了某种它应当有的内涵。我想,谭盾真正让人佩服的是他恰当地选择了这些民俗文化的音响,并将它们恰当地连接起来。这种“寻根的的路子”显然比那种空谈技法要来得近人心。让一堆音响在那里紧张地打架,还不如像谭盾那样将它们纳入某种文化的诠释当中。 而“寻根”又带来了某种淡淡的愁绪。间奏曲《听音寻路》与第七乐章《石鼓》之间有一段解说,说作者多年前到一个地方采风,见到一个老人能用石头敲打出各种节奏与音响。并且,每次将石头抛向空中掉下来都会自然地摆成《易经》的某个图案,令谭盾很惊奇。多年以后再去的时候,老人早已带着他的“绝技”逝去了,于是作《石鼓》以示纪念。人们对于这种审美取向的艺术作品不免有偏爱。所以,对于这样的作品,我想只要看过的人都会喜欢的。不过请注意,是“看着听”,因为那些原始的民俗民间音乐都是配有录像的。 还有一点我要说的是,其实我最喜欢的是第五乐章《飞歌》,是苗族的“飞歌”但不是我们熟悉的那首。字幕介绍飞歌是苗族的情歌,由于山高谷深之类地理因素,情人间往往在相隔很远的两个山头间对唱情歌。方言演唱,没有字幕。录像里,羞涩的少女唱着山歌。乐队沉默,大提与少女互诉衷肠。很显然,大提代表的是少女的情人。说互诉衷肠或许有些不妥。因为大提多数时候是跟着少女的歌声走,作一些深情的附和与应答。很怜爱,很温柔。但给人一种欲哭的感觉。不觉中,眼角已有些湿润,我想我是被这种纯净之爱感动了。拉大提的是个外国人,很投入,他在拉这一段的时候似乎也哭了。这令我想起了“看”谭盾指挥

对谭盾多媒体音乐的分析

对谭盾多媒体音乐的分析 213117004 曹鑫第一次接触谭盾的音乐是在大学时期,听到他的第一部作品就是《看戏》,当时在想:钢琴曲中怎么有这么怪、这么诡异的作品,看一下作者是中国作曲家—谭盾。随后去找他的一些作品,好奇是不是他的所有作品都是这种风格,也对谭盾有了粗略的了解。 谭盾,1957年出生于“音乐之乡”湖南长沙,自幼深受湖南长沙和湘西山区乡村民俗音乐的影响,特别是巫文化和楚文化的诡异和神秘,深深地打动着其少年的心灵。1978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赵行道、黎音海直至获得作曲硕士学位。早在大学时期,谭盾即为当时中央音乐学院著名的"四大才子"之一,也是当今世界上最活跃的作曲家之一,他被新闻界、艺术界称为“新潮音乐”“先锋派音乐”“崛起的一代”中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音乐跨越了古典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众多界限。 谭盾的作品体裁和题材都涉及了很多方面,如:交响乐《天地人》交响乐、《离骚》;歌剧《秦始皇》、《九歌》;室内乐《弦乐四重奏:风·雅·颂》、《鬼戏》(乐剧)、《六人协奏曲》;民乐《卧虎藏龙协奏曲》;协奏曲大提琴协奏曲《水火交融》;钢琴独奏曲《八幅水彩画的回忆:家》;打击乐《打击乐协奏曲》;武侠协奏曲系列《卧虎》(大提琴协奏曲)、《夜宴》(钢琴协奏曲);交响戏剧系列《红色天气预报》;有机音乐三部曲《水乐》、《纸乐》、《垚乐:大地之声》;人类音乐学史诗《地图》;建筑音乐水乐堂《天顶上的一滴水》;视觉音乐(展览及作品)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陶音·陶形》等。

1979年谭盾创作了第一部交响乐作品《离骚》,就因使用了鼓、萧等当时被认为是前卫的音响和技术而引起争议。1984年举行的“谭盾中国器乐作品专场音乐会”发表了《天影》等多首曲目,引起不少批评,却也震撼了当时的民乐界。由于坚持在声音、技术上的不断探索,他被认为是中国先锋音乐的重要代表人物。1989年,一首以自制乐器演奏的作品《九歌》问世后,谭盾终于在国际乐坛获得成功,并不断以令人惊奇的创作成为越来越被国际乐坛瞩目的重要作曲家。 谭盾总体的创作风格以创新为特色,以中国文化为底蕴。始终扎根于中国文化的沃土,并强调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在谭盾的“乐队剧场”里根据“人文艺术”的观点,音乐中演奏者要参加喊、唱,指挥也要参加念、唱,甚至听众也要参与演出。另外,高科技含量的注入也是谭盾作品的一个亮点。在多元化背景和复杂的音乐创作道路上他以反常规的音乐理念与中国文化底蕴相结合创造出了一条独特风格之路。不仅赢得了世界乐坛的认可,而且获得了当今最具影响的各种音乐大奖。 下面简单分析一下他的的多媒体音乐作品《地图》: 《地图》在音乐素材上,谭盾将影像中原汁原味的湖南湘西地区民间的传统音乐和湖南少数民族音乐的音乐素材与现场交响乐融为一体,是对中国湘楚文化、道家文化、巫文化、傩文化以及“天人合一”的哲学的引申和宣扬。 在第一乐章中作曲家首先运用湘西地区特有的“哭唱”这一音乐形式中的音乐素材作为整体音乐的主题,在每个乐章中以变奏的形式

2020年中国民族音乐作品鉴赏期末考试

2020年中国民族音乐作品鉴赏期末考试 1. _______又名河南梆子,是梆子腔传入河南,与当地民间音乐结合而成的剧种。 豫剧 2. 二胡有几根琴弦?() 二 3. 表达途径较曲折,表现方法较细腻,形式较规整”,这句话概括以下哪种民间音乐形式较合适() 号子 4. 劳动号子最常用、最有特色的演唱形式为() 一领众和 5. 道家学派对音乐的态度是() 大音希声 6. 下列哪个不属于劳动号子的基本功能() 戏剧性 7. 唐玄宗将“小部音声”设立于以下哪一个音乐机构中() 梨园 8. 十二木卡姆”是()的大型套曲艺术 维吾尔族 9. 目前周代乐器见于记载的数量约为() 70余种 10. 东周以来,王室文化逐渐下移为诸侯文化,并由此形成了三个新的文化中心是()鲁、宋、楚 11. 曾侯乙墓葬出图的乐器数量为() 125件 12. 音乐的带腔性属于哪个乐系的音乐特点? 中国乐系 13. 欧美说唱音乐的源头是什么? 黑人音乐

14. 湖南省舞阳县出土的贾湖骨笛共计()支。 18 15. 三分损益法的详细记载最早见于___________ 《管子》 16. 中国古代音乐在宋元时期出现巨大转折,()走向繁荣 市民音乐 17. 下列不属于民歌的一般特点的是() 小众化 18. 萧友梅创作的《》可以称得上是我国第一部按照西方模式所写的管弦乐曲,曾经萧友梅指挥北京大学传习所管弦乐队在北京演奏。 《新霓裳舞衣曲》 19. 我国最早的乐器分类法——八音分类法 20. 琵琶曲十面埋伏描写的是垓下大战的情景。 21. 花鼓灯中的锣鼓乐的三大件是什么? 锣、钹、花鼓 22. 京剧唱腔以()为主。 西皮、二黄 23. 以下哪些属于我国民间音乐的概念范畴 花儿、小调、昆曲《牡丹亭》 24. 情商乐包含()。 吴歌西曲 25. 以下哪些属于蒙古族的艺术形式? 长调短调呼麦 26. 青海山歌《上去高山望平川》,属于高腔山歌。这种山歌在当地被称为山曲。 错 27. 戏曲的基本表演形式为唱、念、坐、弹。 错 28. 新疆民歌《阿拉木汗》中的阿拉木汗是我国藏族。 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