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人民币国际化的认识

浅谈人民币国际化的认识

浅谈人民币国际化的认识
浅谈人民币国际化的认识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

学年论文

论文题目:浅谈人民币国际化的认识

专业班级: 13级国际金融与贸易2班

目录

一、引言--货币国际化的含义 (1)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由区域化到国际化 (1)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定义 (1)

三、东莞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一)可以计量的货币国际化收益.....................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其它类型的货币国际化收益.....................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成本................ 错误!未定义书签。(一)人民币国际化将使我国面临货币逆转的风险.......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人民币国际化将使我国政府宏观调控难度加大..... 错误!未定义书签。(三)人民币国际化将使我国政府宏观调控难度加大..... 错误!未定义书签。(四)人民币国际化将使我国货币政策的效果减弱甚至失效错误!未定义书签。(五)国际化战略...................................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总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11)

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浅谈人民币国际化的认识

古鹏峰

一、引言

强势经济会造就强势货币,中国经济通过近30年的超高速增长,使中国的国际收支规模和对外支付能力有了空前的提高,出口和外汇储备均为世界前列。如今我国已经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近期我国也推出了一系列关于人民币的改革措施,人民币走向储备货币的问题再次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如何正确认识人民币走向国际化这一重大国际金融战略,如何全面的了解这一战略的利与弊,如何利用当前的国际局势使这一战略更顺利的开展,扬利除弊,是本文要讨论的主要话题。本文首先简单的阐述了货币国际化的含义,随后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以及可能带来的利益与弊端。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实力持续增强,国际地位稳步提升,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中国虽然在经济、军事、外交等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想要成为真正的强国还缺少非常重要的一项——金融实力。无论是历史表明还是在理论分析,强国之所以“强”,不仅表现在军事强、经济强、政治强、外交强、文化强,更重要的表现是这个国家的金融强。具体地讲,就是必须要让这个国家的币“强”。目前中国就这一点还是有所欠缺的。“强币”既是一个“强国”强大政治经济实力的表现,同时也反过来巩固了“强国”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的地位,给其带来了巨大的的利益。以美国为例,1944年7月召开的“布雷顿森林会议”确立了美元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中心地位。这不仅为美国带来了可观的铸币税收,而且美国凭借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向他国无条件的借钱,而美国政府只需要开动印钞机就可以还清债务。在这种“中心—附属”关系中,拥有强势货币的一方几乎不用承担任何风险而获得收益;而处于弱势的一方或者承担汇率波动的冲击,或者付出极大的经济代价去维持汇率稳定。因此,只要币“弱”,不管实行哪种汇率制度,除非自身经济结构极其健全,否则难逃危机频发的宿命。如拉丁美洲多次遭遇的金融危机和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最初都是由货币危机所引起的。一系列的事实证明:“强国”有“强币”。

二、旅游业的定义和东莞旅游业的概况

(一)旅游业的定义

一、货币国际化的含义

货币国际化是指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对于货币的国际化概念的界定,按货币功能划分可以提供一个相对完善的框架。根据Kenen的定义,货币国际化是指一种货币的使用超出国界,在发行国境外可以同时被本国居民或非本国居民使用和持有。我们下面通过一张ChinnandFrankel编制的国际化货币的功能清单(见表1)来直观的阐释。

国际化货币功能

货币功能官方用途私人用途

价值储藏国际储备货币替代(私人美元化)和投资

交易媒介外汇干预载体货币贸易和金融交易结算

记账单位钉住的锚货币贸易和金融交易计价

资料来源:根据ChinnandFrankel(2005)和Kenen(1983)整理。

根据这份清单我们可以看出,一种国际化货币能为居民或非居民提供价值储藏、交易媒介和记账单位的功能。具体来讲,它可用于私人用途的货币替代、投资计价以及贸易和金融交易,同时也可用作官方储备、外汇干预的载体货币以及钉住汇率的锚货币。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由区域化到国际化

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中国一直积极参与建立区域金融架构。中国已经成为清迈倡议框架下最大的双边互换协议的资金供给者之一,同时也积极参与区域多边政策对话和经济监控机制。在现有的区域合作机制中,人民币在一定范围内可以用于双边互换协议的支付货币。截至2007年7月,在清迈倡议(见表2)框架之下,中国已经分别同日本、韩国、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签署了双边互换协议,总额达235亿美元。其中中国与日本、韩国、

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签署的互换协议使用本币支付,其他协议也能够使用美元支付。

表2中国和其他“东盟10+3”国家之间的双边互换协议(截至2007年7月)

BSA单向/双向货币协议总额状况

中国—泰国单向美元/泰铢20亿美元签署日期:2001-12-06

终止日期:2004-12-05

中国—日本双向人民币/日元

日元/人民币60亿美元签署日期:2002-03-28

中国—韩国双向人民币/韩元

韩元/人民币80亿美元签署日期:2002-06-24

中国—马来西亚单向美元/林吉特15亿美元签署日期:2002-10-09

中国—菲律宾单向人民币/比索20亿美元签署日期:2003-08-29

正日期:2007-04-30

中国—印尼单向人民币/卢比40亿美元签署日期:2003-12-30

修正日期:2006-10-17

资料来源:日本银行。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诱发的国际金融海啸席卷全球,给东亚各国经贸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东亚各国普遍认识到,只有通过加强货币金融合作提高各国金融的资源配置效率,才能有效抵御和化解金融海啸的消极影响。可以说,

国际金融风暴生客观上推动了包括货币互换在内的东亚货币合作的深化。2008年以来,东亚货币互换再次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国先后与韩国、香港、马来西亚、印尼等国以及区域外的白俄罗斯、阿根廷签署货币互换协议,总额达6500亿人民币。此外,货币互换的多边化版本区域外汇储备基金的筹集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基金规模从原定的800亿美元扩大至1200亿美元。

货币互换的拓展客观上推进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人民币的区域化是实现国际化的必要环节。我国通过与周边国家签署货币互换协议,促进周边国家在贸易活动中采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可以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部分实现人民币国际结算功能和储备功能,加快人民币成为区域主导货币的进程。目前在我国资本项目尚未实现自由兑换的情况下,人民币国际化选择以东亚地区为基础和平台,坚持从区域货币到国际货币的发展路径是一种现实的选择。

2008年12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广东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广西和云南与东盟的货物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此举一方面一定程度上降低出口企业的风险,减少企业经营成本有利于双边贸易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更将有利于人民币向国际化方向的推进。时隔3个半月,2009年4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上海和广东的广州、深圳、珠海、东莞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从货币互换到人民币用于国际贸易结算,人民币国际化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但总体上看,人民币仍然处于国际化的初级阶段。目前人民币在境外使用还局限于跨境流通,取决于人口的流动。真正的国际货币应该融入物流和资金流中去。另外,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人民币还只是一种交易符号,如无本金交割的人民币远期交易,不能用于结算,基本上与资金流隔绝。因此,人民币的国际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按照由区域到国际的战略思想不断前进。

三、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收益

我们可以将货币国际化利益按不同的形式分为两个部分:一是通过相关数据的核算可以计量出来的经济利益,二是难以量化的经济利益以及超出经济范围的利益,货币国际化总利益即为二者之和。

1.可以计量的货币国际化收益

(1)国际铸币税收入

国际铸币税是指当一国货币国际化后,货币当局凭借其发行特权,从外国居民那里所获得的可量化的发行收益与发行成本之间的差额。货币发行收益巨大但发行成本却微不足道,国际铸币税收入相当可观。美国是国际铸币税的最大受益国,据专业人士计算计算,截至2002年年底美国获得的国际铸币税收益高达9530亿美元。目前我国拥有数额巨大的外汇储备,这实际相当于对发行国政府提供巨额无偿贷款,同时还要承担通货膨胀带来的风险,这是一种巨大的财富损失。如果人民币实现国际化,我国不仅可以减少因大量使用外汇而造成的财富流失,还可以通过向国外发行人民币筹集资金,获得国际铸币税收入。根据国内学者钟伟的测算,如果人民币的购买力在长期保持稳定,并且逐步推进人民币的区域化,那么人民币的铸币税收入可保持年均25亿美元左右。

(2)从境外储备资产的生产成本到金融运作的净收益

对铸币税的研究表明,货币当局可获收益的多少取决于它使人们持有货币或者其他资产的能力。这意味着当国外央行持有的境外储备资产主要以银行存款或国债等形式存在的时候,国际货币发行国必须为之提供一个正利息补偿,这种非零的生产成本减少了发行国的国际铸币税收益。进一步来讲,如果存在足够多种类的国际货币可供选择,或是持有储备资产的形式足够多样化,则国际铸币税收益可能因为竞争而消失殆尽。

事实上,国外央行持有的境外储备资产,无论是以存款形式还是以国债形式存在,都意味着为国际货币发行国的银行体系及其政府提供了巨额的资金来源,通过银行体系的资金引用和政府财政支出机制,这部分资金必将转换为可贷资金并带来收益。而且,国际货币所执行的交易媒介等职能必然通过发行国银行体系所提供的结算和支付服务来完成,这也为相关金融机构带来了佣金收入。

2.其它类型的货币国际化收益

货币国际化所带来的经济利益,远远不只是国际铸币税收益和运用境外储备资产投资的金融业收益,更多的是为国际货币发行国及其居民带来许多难以计量的实实在在的利益。例如,当本币成为国际货币以后,对外贸易活动受汇率风险的影响将大大减少,国际资本流动也会因交易成本降低而更加顺畅,从而使得实体经济和金融经济的运作效率有所提高。

(1)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我国的国际贸易和对外投资

绝大多数跨国货币收支,如国际贸易中的货款结算,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资金借贷和本息偿还,都是由国际货币来参与的。因此国际货币成为了一种紧缺的资源。而要得到这种资源,其他国家就必须与国际货币发行国进行贸易往来,开展经济合作。在对外经济往来中直接用本币计价、结算,十分快捷,有利于其对外经济往来的扩大。一国货币的国际化还给本国进出口商、投资者及消费者带来很多的便利,使其在从事国际经济交易中可以大范围的使用本币而免受外汇风险的困扰。对进出口商来说,汇率风险是他们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规避它的最好办法是用本币计价、结算。这样做,一方面能使该国进出口商免去了对外汇收支进行套期保值的成本支出;另一方面便于对国外进口商提供本币的出口信贷,从而进一步提升出口竞争力,扩大对外贸易和经济往来,货币国际化必将给发行国居民和企业的对外贸易创造便利条件,提高经济效益。

人民币国际化后,大部分国际贸易结算可以采取人民币进行交易,避免频繁的货币兑换所带来的交易成本。根据欧盟委员会估计,欧洲货币统一每年节省的货币兑换成本在400亿美元左右。由此可得,美国历年所节省的货币兑换费用是可观的。当然,人民币国际化后,我国居民出境旅游将更加便捷经济。我国政府在对发展中国家提供经济援助时,也可以提供人民币信贷。

此外,人民币国际化后,我国对外投资最大的障碍——外汇资金的供给问题也就不复存在了。国内投资商可以直接利用手中的人民币对外投资,投资能力将大大增强,同时也降低了由于汇率变动而导致的投资风险,投资收益有了进一步的保证。有利于我国海外直接投资的扩大,促进我国对外经贸活动和国家交流的发展,尤其是推动我国对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贸易和境外投资,加快我国企业“走出去”,提高我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

(2)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和政治声望

目前的国际金融体系中,由于不存在世界政府和世界中央银行,一些国家的货币同时担当着国际货币的角色。建立在一国或几国“国内货币国际化”基础上的国际货币本位制度,内在地规定了国际汇率制度的不平等性。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主要由美元、日元、欧元组成,是一种不对称的货币体系,发达国家由于掌握了货币话语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相反,发展中国家,由于具体历史的原因,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人民币的国际化减少国际货币体制的不完善对我国的影响,一旦人民币完全国际化后,中国就拥有了一种世界货币的发行和调节权,对全球经济活动的影响和发言权也将随之增加;一旦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增长也会做出重要的贡献。

货币的国际化往往意味着该货币发行国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地位的提高及在国际货币及金融政策协调中作用的加强,有利于增强一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人民币实现国际化后,中国就掌握了一种国际货币的发行权和调节权,将使那些使用人民币的国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对中国经济的一定依赖性,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经济政策变化也将对那些国家产生影响,从而加强中国的经济中心地位,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将具有更大的发言权,有利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综合竞争力的提升。此外,人民币的国际化可以优化世界货币结构,支持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多极化发展。人民币国际化后,成为国际结算的货币之一,可减少我国与世界各国经济贸易往来中对美元、欧元等国际货币的过分依赖,从而增强中国防范外部金融冲击和抵御“货币入侵”的能力。

货币国际化并不只带来了经济利益。人们对货币的追逐,表面上是对货币所代表的经济价值的肯定,实际上则是对隐藏在货币之后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乃至文化意识形态的某种自自愿的服从。因此货币国际化对于国际社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给货币发行国所带来的好处自然也是多层次的。

(3)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国际融资

由于发展中国家“原罪”的存在,发展中国家无法以本币从国外市场甚至是国内市场上错款和获得长期借款。(Eichengreen和Hausmann,1999年)。具体来说,就是无法以本币从国外市场上借款是导致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货币错配和期限错配的主要原因。对那些持有外币债务的国家来说,他们无法从总水平上降低货币敞口风险,因而大多数国内贷款者将不得不面对资产负债表上的货币不匹配问题,从而面临更大的外汇风险。

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后,经常项目出现赤字可以通过境外流入的资本进行融资,人民币汇率的波动与经常项目赤字的相关度将下降,美国在多年出现财政和经常项目“双赤字”的情况下经济仍然保持高速增长,一个很大的因素就是美元的国际中心货币地位。当然,对于经常项目赤字,还可以通过本币发行便利的进行融资,但是这种国际货币的特权不能滥用。同时,由于经常项目赤字的融资渠道更为宽泛,我国可以降低外汇储备水平,分流部分外汇储备资源以进行研究和开发投资。

(4)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缓解高额外汇储备压力

中国外汇储备持续增长,截止到目前为止已突破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增加导致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人民币升值会对我国贸易及加工业产生不利影响,而汇率稳定则贸易顺差更大,进而人民币升值压力更大,国际利益冲突也将加剧。解决这一两难困境的有效方法就是人民币国际化。虽然说高额的外汇储备有利于维护国家的对外信誉,但本国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并不会因为外汇储备的增加而有相同比例的提高,反倒是持有成本增加不少。人民币国际化后,中国的清偿力将可以用人民币来实现,这样将大大减少对外汇储备的需求,也有利于缓解人民币的升值压力。

四、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成本

人民币国际化是一把“双刃剑”。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人民币国际化可以给中国带来丰厚收益,对中国各项事业的发展都有着不可估量效用。但是中国在获得上述利益的同时,也需付出一定的代价和成本。

(1)人民币国际化将使我国面临货币逆转的风险

铸币税的区域延伸表现为货币职能延伸到发行国范围之外获得货币发行收益。在国际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高速流动的条件下,货币国际化在理论上存在可逆转性。这意味着货币国际化在带给发行国利益的同时,也使发行国承担者着巨大的风险。信用货币的国际竞争力主要取决于经济体对该货币的信心与预期,最终取决于这种货币的运行效能。信心与预期具有“双向强化”特征。对货币国际交易媒介能力的乐观预期使强币更强,进而使国际铸币税收益扩大;对货币国际交易信心的不足导致对该货币国际地位的悲观预期,从而影响其国际地位。在国际货币多元化格局中,在国际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流动效率充足,能够支持货币迅速转换的条件下,当一种国际货币的国际竞争力预期悲观时,货币持有者会通过资本市场或者货币市场在不同得储备货币之间迅速转换。这种国家货币在国际资本市场或货币市场上的可选择性决定了货币国际化的可逆转性——经济体可以选择一种货币,也可以放弃它而转向另一种预期乐观的货币作为国际清偿手段。国际货币市场上的风险溢价及其引起的货币与资本套利行为是国际货币可逆转性的最佳诠释。

另外,国际货币的选择,会由于货币替代问题,带来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不对称甚至货币政策的作用方向完全相反。这一点在美元化国家表现的淋漓尽致。美元化相当于美元化国家放弃了货币主权而达成了暂时的货币统一,但由于经济实体政治的独立性及其经济周期的差别性,决定了货币一体化国家之间的利益不一致。货币发行国为了自己的利益难以全面照顾美元化国家的利益,甚至所制定的货币政策带来美元化国家的利益损失,只要货币接受国与货币发行国处于经济运行的非一体化状态,这种情况就必然存在。

当货币区域内出现极度的利益不均与成本分配不公时,货币合作收益就难以弥补为合作而支付的成本,原来的利益均衡就会被打破,一种新的合作形式(不合作)就成为新的选择,拥有政治独立的国家政府则会重新选择货币,货币国际化的逆转就不可避免了。国际货币的逆转必然给无论货币发行国还是货币接受国都会带来巨大损失,对于货币发行国而言,货币国际化逆转是百害而无一例的,而对于接受国而言,放弃一种货币作为清偿货币或媒介货币,理性选择的结果可能是获得更大的收益。

(2)人民币国际化将使我国政府宏观调控难度加大

在封闭经济条件下,一国经济政策只受国内经济变量的影响,货币政策所调控的也只是国内经济;而开放经济下,外部经济变量也将对国内经济产生影响。人民币国际化将使得资本国际间流动变得更加容易,流通成本更低,这就为投资资本提供了更大的空间。资本流动将对我国资本市场利率产生影响,资本流入会增加对人民币的需求,在保持货币政策稳定的情况下,市场利率面临上升压力。同样,资本的流动也会引起外汇储备的变动,进而引起人民币汇率波动。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政府的货币政策将受到影响,国内宏观调控的效果也将大打折扣。例如,为了应对国内发生的通货膨胀而实施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提高市场利率时,国内商业银行可以方便地从境外借入大量的人民币资金以满足客户的借款需求,其他逐利资本也将迅速流入;相反,当施行宽松的货币政策、降低利率时,又会引起大量资本外逃,极大地抵消货币政策的效果,加大宏观调控的难度。

(3)人民币国际化将使我国面临更大的货币需求和汇率波动

一国货币成为国际货币后,其货币将被许多国家储存和使用。一旦国外货币需求的偏好发生变化,将会导致国内货币供需发生波动。此外,由于一国货币国际化后,将允许外国居民获得本币资产,外国居民如果大量购买本国资产,资本的大量内流就可能导致本国货币升值,这将影响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影响贸易收支的平衡。人民币在境外大规模流通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民币汇率产生压力,增大人民币汇率稳定的难度。当人民币离岸市场形成后,将对国内的人民币汇率形成重要的参照,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将更为复杂,准确地评估人民币均衡汇率水平和影响人民币汇率长期因素的难度更大,干预人民币汇率也就较为困难。

(4)人民币国际化将使我国货币政策的效果减弱甚至失效

一国货币的国际化会影响发行国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的效果,降低本国货币当局控制基础货币、调控国内经济的能力。国际货币作为本国的货币和作为国际货币的职能有时候会发生冲突。货币国际化之后,本国货币与国际金融之间的一体化程度将增强,这样,国内的货币政策将面临更加严重的“内外均衡的冲突”问题。货币政策的调整与实施将受到国际因素的制约,货币政策的制订,不能仅考虑国内经济发展状况,还要顾及世界经济的发展周期。有关国家为稳定本国货

币将人民币视作为锚货币,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会发生相应变化,货币政策操作

的难度将大大增加,中央银行很难确定货币政策调整的适当时机。

储备货币发行国不时发现在实施国内货币政策时会受到国外本币持有额的

钳制。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国际上持有其货币的数量越大,国内金融政策执行的

难度就越大。同时,由于取消了货币壁垒,经济危机、通货膨胀可随时传递到国内。

五、总结

总而言之,一国货币国际化像一把双刃剑,既给该国带来各种成本,同时也

给该国带来诸多利益,但是国际化带来的利益远远大于成本。更为重要的是,国

际货币发行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具有较大的话语权,这种话语权意味着制定或修

改国际事务处理规则方面的巨大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对此,国际货币基金组

织和世界银行集团等国际金融组织的实践提供了很好的证明。而那些国际政治热

点问题的背后屡屡浮现的美元货币交易的影子,则再三提醒我们:“美元这种制

度工具,实实在在有着对于其他国家制度和文化‘侵入’的味道”。正是在这层

意义上,货币国际化近年来一直被视为国家竞争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我们揭

开国际货币面纱,重新审视其背后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社会制度甚至文化冲

突时,或许不得不承认,谋求货币国际化的动力已不仅仅源自于对经济利益的追逐,从某种程度上讲,欧元的崛起以及新兴国家对本国货币国际化战略的执著,也可以理解为捍卫自身利益、抵制国际货币“先驱者”的一种努力,认识到这一

点对于我们探讨人民币国际化问题或许可以有所启发。

参考文献

[1] 杨秀章.Word 2000中文版使用速成.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2] Peter Weverka. Diane Poremsky.中文Word 2002专家.北京:机械

工业出版社,2002 [3]姜岩,覆岩离层注浆控制矿山开采沉陷[J], 山东泰安: 山东科技大学, 2000。

[4]王五,原油提炼方法,https://www.doczj.com/doc/ca10612484.html,/,2005。

=

浅谈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

浅谈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 摘要:一场华尔街的金融危机使我们看到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必要性,一个国家的兴盛强大为人民币走向国际奠定了基础。我们要正视问题的存在,但更需要的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人民币国际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也许路途坎坷,前途却是光明的。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国际储备;货币政策 中图分类号:F0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585 (2009) 12-0000-01 2008年美国爆发了一场影响全球的金融危机,这场危机迅速蔓延到世界的各个角落,渐渐转变成一次资本主义自上个世纪30年代以来爆发的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中国也不能独善其身,我们2万亿的外汇(以美元为主)储备大幅缩水。这使得我们认识到现在的国际货币体系——美元作为主要国际货币储备背后的一系列问题。于是,在今年4月2日伦敦召开的G20峰会上,我央行行长周小川提出了“超主权货币”的概念,旨在改变单一依赖美元机制,当然这一提议目前行不通,但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应该加快汇率体制改革,正视外汇储备问题。美国通过发行美元转嫁危机,巨大的损失使得我们必须调整当前的储备体系,来避免紧盯美元带来更大的损失。人民币国际化就成为必然趋势,所以我想谈谈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些小问题,及其发展趋势之我见。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现阶段取得的成绩 (一)货币互换协议,包括以下内容:2008年12月4日,中国与俄罗斯就加快两国在贸易中改用本国货币结算进行了磋商;12日,中国人民银行和韩国银行签署了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两国通过本币互换可相互提供规模为1800亿元人民币的短期流动性支持。 2009年2月8日,中国与马来西亚签订的互换协议规模为800亿元人民币/400亿林吉特。 2009年3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和白俄罗斯共和国国家银行宣布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目的是通过推动双边贸易及投资促进两国经济增长。该协议互换规模为200亿元人民币/8万亿白俄罗斯卢布。协议实施有效期3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 2009年3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和印度尼西亚银行宣布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目的是支持双边贸易及直接投资以促进经济增长,并为稳定金融市场提供短期流动性。该协议互换规模为1000亿元人民币/175万亿印尼卢比。协议实施有效期3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 2009年3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和阿根廷中央银行29日在这里签署了700亿元等值人民币的货币互换框架协议,这是迄今中国和拉美国家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金融交易。根据该框架协议,阿根廷从中国进口商品时可以使用人民币,不必再使用美元作为交易的中介货币。 (二)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4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形势下,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对于推动我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经贸关系发展,规避汇率风险,改善贸易条件,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 从货币理论的角度来看,一国的货币要成为国际货币,其货币职能必须国际化,与其作为一国国内货币的职能有所不同,必须具备一系列政治、经济等方面

人民币国际化论文介绍

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货币银行学论文 题目:人民币国际化 学院: 姓名: 学号: 专业: 班级: 指导教师: 二零一四年六月

【内容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程度加深以及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币国际化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人民币能否真正走向国际化,人民币走向国际化能给经济带来怎样的提升又会带来怎样的经济问题成为大众所关注的重点。然而如何正确认识人民币走向国际化这一重大国际金融战略,如何全面的了解这一战略的利与弊,如何利用当前的国际局势使这一战略更顺利的开展,扬利除弊,是我们正在面临的关键问题。本文首先简单的阐述了货币国际化的含义,随后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然性以及可能带来的利益与弊端,最后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选择,对人民币国际化问题进行总结。【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必然性利与弊 一、前言 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国际贸易地位不断提高、人民币国内外币值的长期稳定,以及中国政府在亚洲金融危机中表现出来的高度责任感等因素使人民币的国际声誉大大提高,周边许多国家居民逐渐认可并接受人民币作为交易和结算货币,人民币逐渐走出国门在境外流通。 二、货币国际化的含义 货币国际化是指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对于货币的国际化概念的界定,按货币功能划分可以提供一个相对完善的框架。货币国际化是指一种货币的使用超出国界,在发行国境外可以同时被本国居民或非本国居民

使用和持有。 一种国际化货币能为居民或非居民提供价值储藏、交易媒介和记账单位的功能。具体来讲,它可用于私人用途的货币替代、投资计价以及贸易和金融交易,同时也可用作官方储备、外汇干预的载体货币以及钉住汇率的锚货币。 三、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然性 (一)中国经济的崛起 一国货币走向国际化首先是由该国的经济基本面决定的,较大的经济规模和持续的增长趋势、较高的经济开放度以及在世界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国家都能够获得交易者对该国货币的需求,并最终使得该货币成为国际货币①。中国已经形成了大国经济的特点,经济实现了持续20多年的高速增长,以GDP为代表的国民经济实力说明人民币已经具备了国际化所需要的强大经济后盾。当然,如果中国的这种经济增长是可持续的,那么国际经济参与者和普通公众对于人民币的信心就增强,人民币的普遍性也会大大提高,成为国际通货。(二)中国经济国际化 据统计,中国的出口连续5年高速增长,年平均增幅超过20%,按美元计算的出口额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近40%。中国已的的确确成为一个高度的出口依赖国,或者说一个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国家。人民币作为这个巨大的外向型经济体的交易媒介,已受到来自全世界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前所未有的追捧。如果说一国国内经济规模不足以证明

浅谈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经济发展到特定程度的表现,人民币向国际货币发展的过程。我国政府自2008年提出人民币国际化以来,开始着力制定政策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也暴露了大量中国金融发展的问题。中国金融市场自由化程度不够高,人民币汇率缺乏弹性,一些国家警惕中国的崛起,特别是人民币国际化可能动摇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针对这些问题,浅谈一下个人所想的一些应对措施。 关键词:国际化;发展问题;应对措施 一、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现状 (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 国务院常务会议2009年4月8日正式决定,在上海和广州、深圳、珠海、东莞等城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这将迈开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关键一步,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地位的逐步提升。而上海多功能金融中心的形成,特别是金融市场体系的完善将为推进人民币国际结算试点、逐步走向国际化提供基础支持,有助于提升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成为未来国际货币多元化中的“一极”。 2011年8月23日,人民银行、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和银监会联合发布《关于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地区的通知》,明确河北、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南、贵州、陕西、甘肃、青海和宁夏省(自治区)的企业可以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吉林省、黑龙江省、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企业开展出口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境外地域范围,从毗邻国家扩展到境外所有国家和地区。至此,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境内地域范围扩大至全国。 (二)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 2015年10月8日,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一期)成功上线运行,CIPS分两期建设:一期主要采用实施全额结算方式,为跨境贸易、跨境投融资和其他跨境人民币业务提供清算、结算服务;二期将采用更为节约流动性的混合结算方式,提

浅析人民币国际化

浅析人民币国际化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伴随而来的是我国外汇储备迅速增加,这有利于我国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同时,由于我国外汇储备形式单一,给保值增值与安全带来了潜在隐患。从历史角度看。任何国家要成为世界强国,在国际上有充足的话语权,其既要拥有强大的政治军事实力,还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而一国经济实力的强大,则体现在其货币的实力——成为世界货币。因而,人民币国际化不仅是现实的要求,而且是我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利弊;路径选择 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由于美国经济一蹶不振,持续处于低谷,美元的购买力受到动摇。同时。欧元区又陷入于债务危机。经济持续低迷,欧元的生命力受到各界的怀疑。日本在经历3·11大地震之后。经济也受到重创。美元、欧元、日元这3大主要国际货币发行国的经济基本面都不容乐观,世界经济进入低谷。此时。在现有的多元化汇率制度的牙买加国际货币体系下,各国在汇率方面的协同合作很少,各自为本国的利益来调节汇率。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历史趋势 二战以后,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及军事实力建立起美元与黄金挂钩并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因此长期占据着主要世界货币的地位,主导着国际货币秩序的变化。由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在缺陷——特里芬难题。即为满足世界经济增长对国际支付手段和储备货币的增长需要。美元的供应应当不断地增长;而美元供给的不断增长,又会导致美元同黄金的兑换性日益难以维持,布雷顿森林体系最终瓦解。然而,这并没有改变美元作为主要世界货币的地位。在新的国际货币体系下——牙买加体系。美元凭借其无可比拟的经济政治实力及先入为主的优势,仍然占据着主要世界货币的地位,成为世界各个国家的主要外汇储备。承担着世界贸易的主要交易媒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迅猛发展。国际地位显著提高。然而,为了保证我国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我国在以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下采取强制性的结售汇制度,因此我国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其中大部分是以美元计价的资产。形式较为单一的外汇储备模式给我国外汇储备的安全性带来了潜在危险,其易受国际上汇率波动及其他世界经济重大事件的影响。同时,我国发展经济从根本上是为了振兴中华民族,使我国成为世界性的强国。纵观历来各世界主要强国的历史可知,世界性强国的主权货币一般都是主要的世界货币,承担着世界贸易的主要媒介。一个国家经济政治实力的强大助长了其发行的主权货币强势。而一国发行主权货币的强势反过来促进该国经济政治实力的增长。改革开放为我们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经济基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我们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精神动力。不论是从现实角度,还是从历史角度来看,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是我国人民的历史选择。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

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和障碍

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和障碍 班级:17金融数学 学号:2017106142 姓名:余佳欣

人民币国际化是人民币逐渐从中国的主权货币发展成为主要国际货币的过程。在当前“一超多元”的国际货币格局下,人民币想要打破国际市场对美元、欧元(1.1202, 0.0019, 0.17%)的使用惯性、路径依赖,获得广泛使用的网络效应,最终实现与中国经济和贸易地位相匹配的货币地位,仍然需要经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历史进程。 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流通的范围不仅仅局限于中国境内,而是可以在境外流通,从而在国际间发挥记账单位、交易媒介、支付手段和价值贮藏手段职能,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及市场干预工具的过程。 近些年来,在我国与周边国家的边境贸易中,人民币已经被普遍作为了支付和结算的硬通货,尤其是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已经有官方正式承认和公开宣布人民币为自由兑换货币。人民币国际化指数现状 1.人民币国际化调整巩固,RII触底后强势反弹。2017年,全球经济形势复苏向好,贸易与投资回暖,发达经济体增长势头巩固,新兴市场企稳回升。中国经济在转型升级的压力下保持稳健,新动能更加强劲,增长表现好于预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一年内连续四次上调中国GDP增速预测。综合国力提升,改革开放有序推进,夯实了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基础。市场需求企稳回升,摆脱“恐慌”回归理性,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内源动力。在此基础上,跨境人民币使用政策体系以及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为人民币跨境与离岸使用创造了便利条件。总体来看,2017年人民币国际化逐渐消化前期负面冲击与预期,在波动中显著回升,在全球货币体系中保持稳定地位。截至2017年4季度,人民币国际化指数(RII)为3.13(图1),同比上升44.80%,强势反弹,基本回归至2015年水平。

人民币国际化的利与弊分析

人民币国际化的利与弊分析 从当今国际上的经济发展趋势来看,各国之间的经济竞争就是货币之间的竞争。人民币国际化不但是中国经济日益发展的重要标志,更是经济实力日益加强的象征。人民币国际化不但有利于改变中国“贸易大国,货币小国”的现状,还有利于增加铸币收入,增强中国国际收支调节的能力,进一步促进中国经济贸易发展。 标签:人民币国际化;利弊;汇率;货币政策 1 人民币国际化现状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目前人民币虽然可以在境外流通,这并不代表人人民币已经完全国际化,但人民币境外流通的不断扩大最终必然会使人民币国际化,使其成为世界货币。 根据《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3》指出,截至2012年第四季度,中国的人民币国际化指数已经达到0.87,相较于前年的0.58增长了49%。虽然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处在高速增长阶段,但在国际使用方面人民币仍处在起步阶段。 2 人民币国际化的利弊分析 2.1 人民币国际化的有利方面 (1)有利于加强国际收支调节的能力,平衡中国经济。目前中国有一定量的外汇储备,其实质就是对外国政府的巨额贷款,而且面临着通货膨胀及国家风险。人民币国际化后可以实现货币之间的替代,中国利用资金又有了新的方法,这样既可以降低国际储备的数额,而且又可以减少中国因为使用其他国家的货币而引起的资源的流失。人民币的国际化有利于我国摆脱“米德困境”问题,即我国为了保持外部平衡,从而牺牲内部平衡,如通货膨胀率,国内充分就业率等问题。 (2)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国际货币体系朝着稳定与公正方向发展。美国次贷危机之所以能够引发全球金融危机的最重要原因就是美元是国际间的主要货币。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主要由发达国家主导,而发展中国家处于被动的地位。而人民币国际化不但有利于各国储备在币种上进行风险的分散,而且使发展中国家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将维护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和公正。 (3)有利于减少汇率风险,促进中国国际贸易的发展。汇率变动将增加国内对外贸易企业的风险,汇率的波动会对企业的经营产生不利的影响。人民币国际化后,在对外贸易活动中可以使用本国货币计价与结算,企业所面临的汇率风险也将变小,这可以促进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人民币国际化的程度越高,中国所面临的汇率风险也就越小,中国的经济会更进一步增长。

浅析人民币国际化之利弊

湖南商学院学年论文 题目浅析人民币国际化之利弊学生姓名穆方程 学号111210270 学院财政金融学院 专业班级金融1105班 指导教师曹秋菊 职称教授 2014 年 4 月

浅析人民币国际化之利弊 [内容摘要]货币国际化是一国经济高度发达、高度开放、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的结果。人民币国际化是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国际地位逐步提高所带来的必然结果,也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重要方面。人民币国际化可以使中国获益良多。然而,人民币国际化也会产生宏观经济政策失灵等诸多弊端。因此,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起步阶段,认识人民币国际化的利弊,寻找合理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之道尤为重要。[关键词] 人民币;国际化;利与弊;对策 [ABSTRACT] Currency internationalization is the result of a country’s highly developed, highly open and a leading position in the world.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RMB is Chines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nternational status gradually increase brought about by the inevitable result. It also is the important aspect of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reform.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can make benefit from China. However,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RMB will also produce the disadvantages, such as the macroeconomic policy failure. Therefore, in the beginning stages of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know the pros and cons of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RMB, to find reasonable ways to promote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process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KEY WORDS]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Suggestions

人民币国际化之路漫长回顾近年来的一些标志性事件

人民币国际化之路漫长回顾近年来的一些标志性事件:2007年东盟10国以及日本、中国和韩国的财长达成建设区域性外汇储备一揽子货币体系协议,明确人民币是亚洲最重要货币之一的地位;2008年12月,国务院正式确定对广东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广西和云南与东盟的货物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直到4月2日,中国央行6个国家和地区的央行及货币当局签署了总额达6500亿人民币的货币互换协议,被视为人民币国际化又迈出关键性一步。 “金融危机使得与中国进行货币互换的国家多了一种支付手段,也为人民币区域化、甚至国际化创造了更好的条件。”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说。 但是,专家指出,必须清醒认识到人民币的区域化、国际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仅要求中国与贸易伙伴的经贸关系更加紧密,更要求中国能够以大国的风度在经济上维护区域活力、在政治上维护区域稳定。人民币国际化只能是中国硬实力不断提高后水到渠成的结果。对于一些人预计的“十年后人民币将成为能和欧元平起平坐的国际货币”,也许我们应该保持清醒头脑。 中国建设银行高级研究员赵庆明引用了“日元国际化”的例子。日本当年制定了很详细的“货币国际化”规划,包括推进日元在进出口和大宗贸易结算中的使用,现在日元已经成为国际主要货币之一。但是和美元、欧元的地位比起来,日元的地位还是不够高。“日本制定了这么详尽的战略,但现在的结果也是差强人意。同样,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也会很艰难,也会遇到很多外部的阻力。”他说,稳定的货币币值对于国际化非常重要。中国近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造成了我国外汇占款的被动增加,人民币发行量的增多势必导致货币购买力的下降。虽然央行可以通过各种货币政策回收和对冲流动性,但是这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人民币长期贬值的压力就会一直存在,而这显然不利于人民币币值的稳定和国际化。 光大银行策略分析师黄学军指出,一国货币在全球市场所占的比重大小取决于该国的经济及市场规模、经济开放程度、该国货币的升值比重以及其汇率波动幅度。他表示,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主要由市场决定,人民币是否有吸引力、是否享有足够的定价权都将受到考量。“尽管随着我国企业的定价能力不断增强,使用人民币进行国际结算将逐渐被越来越多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所接受,如东南亚、中东、南美、俄罗斯和印度等。但相对来说,欧美和日本地区的人民币国际结算需求较弱,人民币被这些地区接受将经历一个比较长的过程。”他说。 而人民币在中国周边地区的区域化也面临着很多技术和机制上的挑战。目前,边境贸易中的人民币结算多以现金为主,而现金结算中非正规金融机构的参与程度比较高,风险很大。“随着贸易量的增长和整个地区的资金流的增长,非正规金融机构所暴露出的问题也在增多。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更应加大正规金融机构在结算中的参与度,促进人民币区域化的硬件建设。”赵庆明说。

新形势下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进程及对策

摘要 美国次贷危机使得当前以美元和浮动汇率为代表的国际货币体系受到人们的拷问,认为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导致全球金融失衡的根本原因。欧债危机也挑战了欧元区整体的稳定性,由于其联盟国家的债务负担过重导致国家破产,使其在全球货币体系当中的角色受到挑战,从而导致欧元持续走软。 反观此次金融危机中,中国的金融体系保持着相对的稳健和安全,为世界各国早日摆脱金融危机、走出困境做出了巨大贡献。抓住这一历史机遇,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显得极为迫切。 本文对人民币在国际金融生态环境这一新形势下的人民币国际化展开研究。从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入手:理论上从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着手分析,实证上定量分析人民币国际化的现有建树以及存在的一些障碍。最后总结出在新形势下的人民币国际化需要注意的问题:1.深化金融市场改革,加快金融体制改革;2.建立风险监测体系,构建风险管理体系;3.资本项目开发应当循序渐进,步步为营; 4.促进区域经济交流,加强区域货币合作; 5.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提供有利的政治保障。 关键词国际金融危机货币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

Abstract Subprime crisis made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based on the US dollar and flexible exchange rate be questioned by the world. People thought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centered on US dollar is the root cause. The crisis happened in Europe is also a challenge to the Euro zone, his allied country went bankrupt because of the heavy debt. Now the status of Euro is in descend. In contrast, the financial crisis, China's financial system remained relatively healthy and safety, for the world to get rid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and made tremendous contributions to the out of the woods. Seize this historic opportunity, steadily push forward the internationalisation of the renminbi becomes extremely urg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From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empirical study,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conditions of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empirically analyzes the existing achievements and obstacles of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Finally, it summarizes the problems that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needs to pay attention to: 1 perfect financial market reform, 2 construction risk management system, 3 capital project development should be gradual and step by step; 4 to promote regional economic exchanges and strengthen regional monetary cooperation; 5 To play the leading role of the government, to provide favorable political security. Keywords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urrency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目录

人民币国际化问题

浅析人民币国际化 财管062(工商064)何晓丽06800409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国际经济联系的加深和货币信誉的进一步提高,到21世纪中期,在国际社会中人民币可能被一些国家正式列为国际结算货币,也可能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之一。有更多的国家和地区持有更多的人民币资产,无疑有利于我国扩大国际交往,增进国际经济合作能力,可能更广泛地利用国际经济资源,为世界经济的发展作出自己的应有贡献。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利与弊现状对策 【一】人民币国际化利弊: 第一,利的方面: (一)有利于扩大国际交往,增进国际经济合作能力,可能更广泛地利用国际经济资源,为世界经济的发展作出自己的应有贡献。 (二)有利于我国调整外汇储备的总量及结构。随着人民币被普遍接受,更多的国际贸易将采用人民币作为报价货币和结算货币,国际投资当中我们也可以使用人民币来进行投资.而不再过度依赖美元、日元或德国马克、欧元等外汇储备。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可以适当降低外汇储备的规模,避免外汇:储备过多占用国内资源。 (三)有利于国际、国内商品市场的价格接轨,给国内企业及进出口商及时准确的价格信号,从而优化资源配置。在一定意义上说,人民币国际化也为我国货币供应量的控制带来更大的空间,可以缓和货币供给和需求的压力,增加货币政策的影响力。 (四)有利于提升中国国际地位,增强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美元、欧元、日元等货币之所以能够充当国际货币,是美国、欧盟、日本经济实力强大和国际信用地位较高的充分体现。人民币实现国际化后,中国就拥有了一种世界货币的发行和调节权,对全球经济活动的影响和发言权也将随之增加。同时,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可以改变目前处于被支配的地位,减少国际货币体制对中国的不利影响。 (五)有利于减少汇价风险,促进中国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使外贸企业持有大量外币债权和债务。由于货币敞口风险较大,汇价波动会对企业经营产生一定影响。人民币国际化后,对外贸易和投资可以使用本国货币计价和结算,企业所面临的汇率风险也将随之减小,这可以进一步促进中国对外贸易和投资的发展。同时,也会促进人民币计价的债券等金融市场的发展。

人民币国际化问题概述 外文文献翻译

文献出处:Eichengreen B, Kawai M. Issues for Renminbi Internationalization: An Overview[J]. 2014. 原文 Issues for Renminbi Internationalization: An Overview Barry Eichengreen; Masahiro Kawai Abstract: This paper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the potential international role of the renminbi (RMB). Reviewing the current state, the paper finds that much progress has been made on RMB settl ements for trade involving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PRC) and on RMB-denominated bond issuance in Hong Kong, China, but that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is still limited due to capital account controls. It argues that a high degree of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requires significant capital account liberalization, which in turn would call for greater exchange rate flexibility so that the central bank can enjoy monetary policy autonomy. This, however, would pose a challenge for PRC authorities as hasty capital account liberalization could expose its financial markets to the risk of crisis. The paper also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institutional reforms to make the RMB a truly international reserve currency. Keywords: renminbi, yuan, international monetary policy, currency internationalization, foreign exchange, capital account liberalization, financial market

人民币国际化的困难与对策

摘要:历史的必然性见证着各个时代的兴衰更替,而人民币作为商品经济时代的重要工具其地位也在日益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随着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经济全球化席卷全球,再加上亚投行,金砖银行的相继成立,以及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等事件,人民币的职能已不仅仅是本国内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而是更应该进一步迈向国际,走得更远,带动世界经济共同发展的国际化货币,然而不得不承认的是,这条道路始终是任重而道远。就目前所面临的金融市场体系不完善、高端技术人才缺失,大国干预等问题就是不得不考虑的,所以建立完善的体系、大力培养创新人才、与大国友好建交便显得尤为重要,也是人民币国际化道路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存在的问题;应对的措施 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市场体系不完善,资源有效配置不足 目前我国金融市场体系不完善,资源有效配置不足,市场不能在配置资源方面起到决定性作用,这样一来,市场决定的价格,价格引导的供需方面也就存在了挑战。正如人们所熟知的那样,金融市场上的价格,利率是决定性因素中央银行本是通过利率调节货币供给总量,但是其中的核心步骤是中央银行施行的利率政策能否通过一系列传导机制而真正作用于市场利率,在这段进程中存在的最大问题仍然是中央银行在制定和执行利率政策时还缺乏独立性,权力的事实界定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二)法律体系与经济发展存在摩擦,权力独立性不强 尽管说经济基础决定法律这个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保障经济行为的有效实施。但是经济与法律除了本身存在的内在联系性外,还存在一些由于法律的滞后性与经济的复杂性不相容造就的一些相互影响的制约性问题。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步步向前,也必将带来金融风险的成倍性增加,宏观调控的难度也会空前增加,在这种新局势的冲击下,我国的经融监管体系的推陈出新方面也将面临新时代的严峻挑战。货币国际化将使一国的金融风险增加,这就要求该国政府要有很强的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但我国的金融监管体系尚不完善,①应对经济变化的新发展明显经验不足。 (三)信用体系不健全,信息相匹配程度不高 任何一国的货币要成为国际货币,信用体系的构建都是不可或缺的一步,同时也要让金融机构与老百姓的信息相匹配,因为当今的社会信用而不是以完全意义之上的道德水平作为衡量标准,而是以一种特殊的商品形式而存在。人民币与这种特殊商品在原则上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我们面临的却是信用体系不健全,国际化道路步履维艰。 (四)高端金融人才缺失,培养方案创新性不够 生活是日新月异的,经济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自然也会随着生活的变化而日益复杂多样起来。而且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便是金融管理制度的创新性存在不足和金融高端人才培养方面缺乏相当程度的创新性。 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健全金融体系,优化资源配置 在人民币国际化旅程的不断完善中,人们也必然要求放松对人民币的管制,让商业银行能根据境内外各金融市场人民币供求情况配置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并缩小套利空间,2012年6月8日和7月6日,我国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及浮动期间区间经历了两次调整,其中允许存款利率利率上浮被视为完成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惊险一跃”。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鼓励在国外开设分支机构。积极推进金融中心建设,将上海建设成为国际性金融中心。让利率市场化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也让市场最大程度的发挥资源配置的功能(二)发挥市场作用,健全监督体系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及展望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及展望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及前景展望 班级:13级金融5班 姓名:肖冬201322380515 魏兴201322380513 牛粲201322380524 孙浩宇201322380518 作业评价得分表 项目及分值占比A(90-100) B(80-89) C(60-79) D(0-59) 总分结构合理 格式规范(20%) 文字通顺 逻辑清楚(20%) 数据真实, 计算正确(20%) 问题揭示真实 优化建议可信(20%)

PPT汇报简洁清楚 回答问题流利准确(20%) 内容摘要 2008年金融危机显示出旧的货币体系已经开始不能适应当前的格局,中国综合国力的快速发展,人民币在危机中优秀的表现,已经在昭示人民币也应该成为国际货币。从2008年开始,中国政府开始着手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一直到今天,人民币国际化脚步不断加快,取得了许许多多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人民币将要加入特别提款权的消息传出后,更加坚定了人们对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的信心。本文旨在通过对人民币进程的研究来发现其发展中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以对人民币发展前景有一个更好的展望。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本币互换跨境结算离岸市场

3.人民币币值稳定,表现优秀,夺人眼球。货币要想国际化,货币的自身是否优秀是最主要的。近年来人民币越来越受到全球关注。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由于人民币始终不贬值,很好的稳定了亚洲乃至世界的严峻金融形势。人民币的影响力和信誉迅速提升。著名经济学家,欧元之父蒙代尔曾经说过说人民币可能成为亚洲区域货币领袖。而在08年金融危机中,人民币的表现也格外夺人眼球,其币值稳定,汇率稳中有升,世界人民对人民币的前景乐观看好。这说明人民币本身已经具有国际化的条件。 三.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2008年金融危机,凸显了美元霸权结构的不合理性,使中国乃至世界受到巨大损失。因此中国开始尝试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以应对金融危机,打破美元不合理的霸权地位。人民币国际化要求人民币能够有流入国际市场,进而才能成为国际上的结算货币,计价货币,储备货币等。我们可以通过了解人民币向国外流出的主要渠道了解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现如今具体有本币互换、跨境人民币结算、人民币离岸市场三个渠道来支撑人民币流出国外。 (一)本币互换 本币互换又可以称为货币掉期、货币互换,指在同一期限内,根据约定的汇率,将一定数额的货币和另一种货币进行互换,增加对方的外汇储备以应对不测之需。是国家出于提高两国的外汇储备,以平衡两种货币的供需,稳定汇率,防止(特别在金融危机条件下)出现外汇市场的混乱。 2008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已与韩国、中国香港、马来西亚、白俄罗斯、俄罗斯、印度尼西亚、阿根廷、冰岛、新加坡、新西兰、乌兹别克斯坦、蒙古国、哈萨克斯坦、泰国、巴基斯坦、欧元区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货币当局签署了总额为3.2万多亿元人民币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数据来源: wind 资讯 央行人民币互换 数据来源:Wind资讯 央行人民币货币互换规模 13-Q1 13-Q2 13-Q3 13-Q4 14-Q1 14-Q2 14-Q3 14-Q4 15-Q1 15-Q2 15-Q3 12-Q4 16000 16000 18000180002000020000220002200024000240002600026000280002800030000300003200032000

人民币国际化利弊

人民币国际化的利弊分析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特里芬难题,货币替代,政策两难,机遇 摘要: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不断深入,人民币国际化问题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学者们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含义、条件以及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途径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形成了很多有价值的的成果,其中也包括对人民币国际化利弊的两面性阐述。在以往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进一步对该问题作了具体的解析。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含义 货币国际化是指一种货币在国际范围内发挥价值尺度、支付手段、价值储备等货币功能,最终成为被国际市场广泛使用和持有的国际货币的过程。关于人民币国际化,国内学者有不同意见。一种观点认为,它指人民币具有国际货币职能,因此,在人民币还未成为自由兑换货币的情况下,不具备国际货币资格,至于人民币目前在部分周边国家和地区流通,属非制度性安排,是区域内国际经济贸易便利化之举。另一种观点认为,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趋势,因此,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长期过程,目前人民币在部分周边国家和地区流通,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开始。也有学者认为,1996年12月人民币实现在经常项目下可自由兑换,标志着人民币开始向国际化迈进,或者说人民币国际化趋势已正式开始。本人的观点是,人民币国际化指人民币从走向国际化趋势开始,最终成为可自由兑换的具国际货币职能的世界货币。 事实上,自20世纪90年代起,人民币已在部分周边国家和地区开始使用,且范围逐渐扩大,人民币已部分充当交易货币和国际清算手段。近些年,在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边境贸易中,人民币已被普遍作为支付和结算的硬通货,人民币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货币可自由兑换,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甚至可以全境或局部通用,有的国家和地区官方已正式宣布人民币为可自由兑换货币并公布人民币的外汇牌价。特别是在东南亚地区,人民币已享有“第二美元”的待遇,许多居民把它作为一种重要的储藏手段。以上种种迹象表明,人民币国际化至少可以说区域国际化趋势已开始呈现。但是,我们更应看到,目前人民币国际化还处于初步阶段,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和地区流通与真正意义上履行国际货币职能尚有较大差距。一般来说,一国货币要真正成为国际货币,首先必须是完全可自由兑换,即在资本项目下也是可以自由兑换的,这是一个基本条件,很显然,人民币目前尚做不到这一点。其次,在衡量货币国际化程度的各项指标中,人民币在境外除作为支付手段和结算货币之外,其他指标都很弱。再次,人民币在境外流通最多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是东南亚,而东南亚地区的经济总量在全球经济贸易中所占份额相当有限。此外,人民币在部分周边国家和地区流通仅仅是一种自发行为,具有民间性质,还不是官方所作的正式的制度性安排。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必要性 在国内改革开放、向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稳步迈进的背景下,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货币走向国际化具有客观必要性。改革开放30年来的政策极大地改变了我国的经济面貌,市场经济观念深入人心。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只有主动调整自己,融人世界经济大循环中,才不至于再次失去历史性机会。金融体制改革是我国经济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市场金融体系必定是开放的体系,货币的可兑换性是这个体系的应有之义。顺应自然,创造条件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可以说是我们的历史选择。在今后的20多年内,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及实力将名列世界前茅,但要使我国角逐国际市场,成为世界性经济大国,必须解决人民币的可兑换问题,进而使之成为国际货币。人民币逐步国际化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深化

人民币国际化的必要性与发展现状

人民币国际化的必要性与发展现状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给各国造成了惨痛的损失,而由此也引发了对国际金融体制改革的呼声。近日,美联储通过增加美国货币供给刺激美国经济的量化宽松政策,使得国际油价、金价等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均告涨价,国际热钱也纷纷涌向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给这些国家造成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的压力。所有这一切使得人们的眼光又聚焦在了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这一问题上来。由于美元所拥有的国际储备货币的霸权地位,其内部经济的风吹草动都会给世界经济带来巨大影响。为了防范和减少外部经济环境对我国造成的不良影响,加快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显得格外重要。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减少外汇储备损失 我国长年的贸易顺差使我国积累了巨额的外汇储备,其中以美元计价的资产比重达到70%以上。这无疑使得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成为美国信贷危机的“人质”。近日,美国持续实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引起美元贬值,稀释其对外债务。这种以邻为壑的做法使得我国的外汇储备面临大幅缩水的风险。因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成为当务之急,以人民币作为贸易计价和结算货币,能够有效的减少和降低我国外汇储备所面临的外汇风险。 (二)降低中国企业所面临的外汇风险

我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计价与结算大部分都是以美元进行的,这增加了中国企业面临的汇率风险、汇兑成本和进行外汇避险的交易成本。美元汇率的大幅波动使得我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面临不小的挑战。人民币国际化意味着更多的外贸和金融交易将由人民币计价和结算,中国企业面对的汇率风险将降低。 (三)敦促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 人民币国际化必须实现人民币的流出和回流。我们可以通过跨境贸易结算,货币互换等措施成功实现人民币的流出,而对于人民币的回流则更依赖于国内金融体制的进一步改革与完善。国际化货币回流的一种重要渠道是资本市场,也就是允许外国投资者投资购买人民币证券。从而,发达的资本市场,特别是债券市场的发展是货币国际化的坚实基础。这些都对我国的金融体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四)提升国际地位,获得更大的政治经济话语权 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在国际经济和金融领域,中国的发言权和影响力还远不能与之相称,这很大程度上与人民币缺乏国际地位有关。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将使用人民币参与国际交往,这对于区域经济发展以及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我国将在世界经济交往中获得更大的政治经济话语权,更好的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路径与现状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长远路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