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法通则诉讼时效规定

民法通则诉讼时效规定

民法通则诉讼时效规定

《民法通则》规定了民事诉讼时效的相关规定。根据该法的第164条规定,民事诉讼的时效期间为三年,即自权利人知道或

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下面将就该法规的主要内容进行进一步的解释。

首先,民法通则对诉讼时效规定了一个总的期限,即三年。这意味着,无论何种事项,权利人必须在三年内提起诉讼,否则将对其的追索权利丧失。此外,该法还规定了特定情况下的时效期限。例如,对于因生命、健康受到损害的人提起的侵权行为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对于因违反合同义务引起的经济损失提起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这些特定情况下的诉讼时效期间,与总的诉讼时效期间是一致的。

其次,民法通则对民事诉讼时效的计算方式进行了规定。根据该法的第165条规定,民事诉讼的时效期间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这意味着,诉讼时效的计算是根据权利人是否知悉权利受到侵害而进行的。当权利人知悉权利受到侵害之日开始计算诉讼时效期间,如果权利人在知悉之日起三年内未提起诉讼,其追索权利将被认定为已经丧失。

最后,民法通则对特定情况下的诉讼时效进行了特别规定。例如,在因受伤或任何生命健康受到威胁的情况下,一般情况下,民法通则规定了以三年为诉讼时效期限。然而,对于没有完全知道自己的受伤还是健康威胁的人来说,时效期限由完全知道自己受害日期算起,这意味着,诉讼时效期限将顺延。

总而言之,《民法通则》对民事诉讼时效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它明确了三年为诉讼时效期限,并规定了特定情况下的诉讼时效期限。在计算诉讼时效期间方面,该法则明确了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并对特定情况下的诉讼时效进行了特别规定。这些规定的实施,可以维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与秩序的维护。

《民法通则》第135条 普通诉讼时效

《民法通则》第135条普通诉讼时效 《民法通则》第135条普通诉讼时效,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民法通则》第135条普通诉讼时效 第一百三十五条【普通诉讼时效】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相关法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2008年8月21日法释〔2008〕11号) 第一条当事人可以对债权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但对下列债权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一)支付存款本金及利息请求权; (二)兑付国债、金融债券以及向不特定对象发行的企业债券本息请求权; (三)基于投资关系产生的缴付出资请求权; (四)其他依法不适用诉讼时效规定的债权请求权。 第二条当事人违反法律规定,约定延长或者缩短诉讼时效期间、预先放弃诉讼时效利益的,人民法院不予认可。 第三条当事人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人民法院不应对诉讼时效问题进行释明及主动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进行裁判。 第四条当事人在一审期间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在二审期间提出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其基于新的证据能够证明对方当事人的请求权已过诉讼时效期间的情形除外。当事人未按照前款规定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申请再审或者提出再审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五条当事人约定同一债务分期履行的,诉讼时效期间从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 第六条未约定履行期限的合同,依照合同法第六十一条、第六十二条的规定,可以确定履行期限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不能确定履行期限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债权人要求债务人履行义务的宽限期届满之日起计算,但债务人在债权人第一次向其主张权利之时明确表示不履行义务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债务人明确表示不履行义务之日起计算。 第七条享有撤销权的当事人一方请求撤销合同的,应适用合同法第五十五条关于一年除斥期间的规定。对方当事人对撤销合同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合同被撤销,返还财产、赔偿损失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合同被撤销之日起计算。 第八条返还不当得利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当事人一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不当得利事实及对方当事人之日起计算。 第九条管理人因无因管理行为产生的给付必要管理费用、赔偿损失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从无因管理行为结束并且管理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本人之日起计算。本人因不当无因管理行为产生的赔偿损失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管理人及损害事实之日起计算。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民事审判工作中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若干问题的解

诉讼时效相关规定:民法通则、民通意见、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

《民法通则》 第七章诉讼时效 第一百三十五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一百三十六条下列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 (一)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 (二)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 (三)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 (四)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 第一百三十七条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 第一百三十八条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当事人自愿履行的,不受诉讼时效限制。 第一百三十九条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诉讼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第一百四十条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第一百四十一条法律对诉讼时效另有规定的,依照法律规定。 《民通意见》 六、诉讼时效 165.在民法通则实施前,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民事权利被侵害,民法通则实施后,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的诉讼时效期间,应当适用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五条和第一百三十六条的规定,从1987年1月1日起算。 166.民法通则实施前,民事权利被侵害超过二十年的,民法通则实施后,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的诉讼时效期间,分别为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五条规定的二年或者第一百三十六条规定的一年,从1987年1月1日起算。 167.民法通则实施后,属于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五条规定的二年诉讼时效期间,权利人自权利被侵害时起的第十八年后至第二十年期间才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的,或者属于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六条规定的一年诉讼时效期间,权利人自权利被侵害时起的第十九年后至二十年期间才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的,提起诉讼请求的权利,应当在权利被侵害之日起的二十年内行使;超过二十年的,不予保护。 168.人身损害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伤害明显的,从受伤害之日起算;伤害当时未曾发现,后经检查确诊并能证明是由侵害引起的,从伤势确诊之日起算。 169.权利人由于客观的障碍在法定诉讼时效期间不能行使请求权的,属于民法

民事诉讼时效规定的67条完美总结(2014年版)

【重磅】民事诉讼时效规定的67条完美总结(2014年版) 一、一审相关时效(28项) 1-1 诉讼时效普通2年诉讼时效。自权利人知道或应该知道权利受侵害之日起算。(民法通则135条) 1年诉讼时效。身体收到伤害要求赔偿的、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延付或拒付租金的、寄存财物被丢失或毁损的。(民法通则136条) 3年诉讼时效。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环境保护法42条) 4年诉讼时效。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口合同提出诉讼或仲裁的。(合同法129条) 最长诉讼时效。从权利受侵害之日起20年。(民法通则137条) 1-2 申请财产保全诉前财产保全。法院应在48小时内作出裁定,裁定保全的,应立即执行(申请人必须提供担保)。申请人应该在采取保全措施后30日内起诉。(民诉101条)诉中财产保全。情况紧急的,法院应在48小时内作出裁定,裁定保全的,应该立即执行。(民诉100条) 对财产保全或先予执行裁定不服的,可以申请复议一次。(民诉108条) 1-3 申请证据保全诉前证据保全。商标法58条规定,法院必须在接到申请后48小时内作出裁定,同意的立即执行,申请人应在采取保全措施后15日内起诉。(商标法58条)诉中证据保全。民诉没有规定诉前证据保全,诉中申请证据保全,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7日提出。证据保全未规定当事人有权申请复议。(证据规定23条) 1-4立案法院应在收到起诉状或口头起诉后7日内立案,立案庭应在决定立案的3日内移送审判庭。(审限若干规定第6、7条) 1-5 申请先于执行 法院应当在受理案件后终审判决前采取(民诉意见106条) 1-6 公告送达国内。适用于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用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的。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60天的,视为送达。(民诉92条) 涉外。适用于不能用其他方式送达的。自公告之日期满3个月。(民诉267条) 1-7国内。法院应在立案之日起5日内将起诉转副本送达被告,被告收到之日起15

民法通则诉讼时效规定

民法通则诉讼时效规定 《民法通则》规定了民事诉讼时效的相关规定。根据该法的第164条规定,民事诉讼的时效期间为三年,即自权利人知道或 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下面将就该法规的主要内容进行进一步的解释。 首先,民法通则对诉讼时效规定了一个总的期限,即三年。这意味着,无论何种事项,权利人必须在三年内提起诉讼,否则将对其的追索权利丧失。此外,该法还规定了特定情况下的时效期限。例如,对于因生命、健康受到损害的人提起的侵权行为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对于因违反合同义务引起的经济损失提起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这些特定情况下的诉讼时效期间,与总的诉讼时效期间是一致的。 其次,民法通则对民事诉讼时效的计算方式进行了规定。根据该法的第165条规定,民事诉讼的时效期间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这意味着,诉讼时效的计算是根据权利人是否知悉权利受到侵害而进行的。当权利人知悉权利受到侵害之日开始计算诉讼时效期间,如果权利人在知悉之日起三年内未提起诉讼,其追索权利将被认定为已经丧失。 最后,民法通则对特定情况下的诉讼时效进行了特别规定。例如,在因受伤或任何生命健康受到威胁的情况下,一般情况下,民法通则规定了以三年为诉讼时效期限。然而,对于没有完全知道自己的受伤还是健康威胁的人来说,时效期限由完全知道自己受害日期算起,这意味着,诉讼时效期限将顺延。

总而言之,《民法通则》对民事诉讼时效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它明确了三年为诉讼时效期限,并规定了特定情况下的诉讼时效期限。在计算诉讼时效期间方面,该法则明确了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并对特定情况下的诉讼时效进行了特别规定。这些规定的实施,可以维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与秩序的维护。

我国的民事诉讼时效制度

我国的民事诉讼时效制度 民事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法律规定保障权利人通过诉讼实现请求权的有效期限。当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他人侵犯时,权利人就有权请求人民法院通过诉讼程序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保护权利人的合法利益。但是,人民法律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并不是没有时间的限制,我国《民法通则》中规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就是人民法院保护公民、法人的民事权利的法定时间。 诉讼时效分为一般诉讼时效和特别诉讼时效。我国《民法通则》,中规定了三个时效期间。《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五条规定有二年的时效期间,《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六条规定有一年的时效期间,和《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七条规定有二十年的时效期间。《民法通则》中所规定的二年、一年和二十年三个时效期间,究竟是一般诉讼时效还是特别诉讼时效,我国法学界对这一个问题的认识是不一致的。第一种意见认为,一般诉讼时效是指民法典统一规分的、当法律无其他特别规定时,都应遵照执行的时效期限。而特别诉讼时效是由法律、法令、单行法规等特别规定的诉讼时效期限。因而他们认为《民法通则》中所规定的二年、一年和二十年的时效期间都是一般诉讼时效。第二种意见认为,《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五条规定的二年时效和《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七条规定的二十年时效才是一般诉讼时,而第一百三十六条规定的一年时效则是特别诉讼时效。第三种意见认为,《民法通则》中规定的二年和一年才是诉讼时效,而第一百三十条中规定的二十年期间,既不是一般诉讼时效,也不是特别诉讼时效,它根本不是诉讼时效。笔者认为,在上述的三种意见中第二种意见是较为可取的。 一般诉讼时效通常在民法典中加以规定的因为民法典是普通法,可在全国范围内适用一切民事法律关系。特别诉讼时效通常在法律、单行法规中加以规定,因为单行法律和法规属特别法,只能适用特定范围的民事法律关系。但判别一般诉讼时效和特别诉讼时效,应该按照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来加以确定,而不宜按照诉讼时效是在何种法律文件中规定来进行区分。 一般诉讼时效,是适用一切民事法律关系的诉讼时效。除法律、法规另有特别规定外,其他一切民事法律关系都应遵照执行一般诉讼时效期间。这就是说,一般诉讼时效除不适用有特别诉讼时效规定的那些民事法律关系外,其他一切没有特别诉讼时效规定的民事法律关系都能适用。《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五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

民事诉讼法起诉时效新规定是怎样的-

民事诉讼法起诉时效新规定是怎样 的? 第二条民法总则施行之日,诉讼时效期间尚未满民法通则规定的二年或者一年,当事人主张适用民法总则关于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规定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第三条民法总则施行前,民法通则规定的二年或者一年诉讼时效期间已经届满,当事人主张适用民法总则关于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规定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在民事诉讼法案件中我们通常都会接触到这样的一个名词起诉时效,很多人对于这一名词还不是很了解。如果过了起诉时效还没有行使权力,就表示不再追究。民事诉讼法起诉时效也是可以中断、延长的,在什么情形下是可以的呢?以及民事诉讼法起诉时效新规定是怎样的?那么下面笔者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民事诉讼法起诉时效新规定。 民事诉讼法起诉时效新规定是怎样的? 一、诉讼时效的概念

(一)时效与诉讼时效 时效,是指一定的事实状态持续地达到一定期间而发生一定财产法效果的法律事实。时效是一种期限,但与一般期限由当事人约定不同,时效是法定的。时效依其适用的权利和法律效果区分,可分为取得时效和消灭时效,取得时效也称占有时效,是适用于物权的时效,我国法律没有规定。消灭时效,也称诉讼时效,是债权人怠于行使权利持续到法定期间,其公力救济权归于消灭的时效。我国民法通则等民事法律规范规定的时效,就是属于诉讼时效。 (二)诉讼时效的特征 1、诉讼时效属于法律事实。就时效对民事法律关系的效果而言,时效能导致权利的消灭,应属法律事实。时效的期间经过不受当事人意志的控制,就此而言,时效属于事件。 2、诉讼时效属于强制期间。诉讼时效期间由法律强行规定,当事人不得约定更改或预先抛弃,所以时效期间属法定期间。 3、诉讼时效的效果是期间与事实的结合。诉讼时效期间须与一定的事实状态结合才发生一定的效果,亦即无一定事实状态与之结合,无时效效果的存在。故时效法律效果的发生须与一定事实状态并存而构成法律要件,就此而言,时效又属法律要件。

民法诉讼时效汇总

诉讼时效为1年的: 1、《民法通则》第136条下列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 (一)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 (二)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 (三)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 (四)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 2、《海商法》第257条第1款就海上货物运输向承运人要求赔偿的请求 权,时效期间为一年,自承运人交付或者应当交付货物之日起计算;在时效期, 间内或者时效期间届满后,被认定为负有责任的人向第三人提起追偿请求的,时效期间为九十日,自追偿请求人解决原赔偿请求之日起或者收到受理对其本 人提起诉讼的法院的起诉状副本之日起计算。 3、《海商法》第260条有关海上拖航合同的请求权,时效期间为一年,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4、《海商法》第263条有关共同海损分摊的请求权,时效期间为一年, 自理算结束之日起计算。 5、《拍卖法》第61条第3款因拍卖标的存在瑕疵未声明的,请求赔偿的 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之日

起计算。诉讼时效为2年的: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2、《合同法解(一)》第6条技术合同争议当事人的权利受到侵害的事实: 发生在合同法实施之前,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至合同法实施之日超过一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尚未超过一年的,其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二年。 3、《专利法》第62条侵犯专利权的诉讼时效为二年,自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得知或者应当得知侵权行为之日起计算。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至专利权授予前使用该发明未支付适当使用费的,专利人要求支付使用费的诉讼时效为二年,自专利权人得知或者应当得知他人使其发明之日起计算,但是,专利权人于专利权授予之日前即已得知或者应当得知的,自专利权授予之日起计算。 4、《商标案件解释》第18条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诉讼时效为二年,自商标注册人或者利害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侵权行为之日起计算。商标注册人或者利害关系人超过二年起诉的,如果侵权行为在起诉时仍在持续,在该注 册商标专用权有效期限内,人民法院应当判决被告停止侵权行为,侵权损害赔偿数额应当自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起诉之日起向前推算二年计算。 5、《著作权纠纷解释》第28条侵犯著作权的诉讼时效为二年,自著作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侵权行为之日起计算。权利人超过二年起诉的,如果侵权

在民法通则中民事诉讼时效为多少年

If we really want to know our state of mind, we should first look at our actions.悉心整理助您一臂(页眉可删)在民法通则中民事诉讼时效为多少年 通常情况下是二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35条规定的:“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特殊时效一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36条规定:“下列时效为一年⑴、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⑵、出售质量不合规格的商品未声明的;⑶、延付或拒付租金的。 民事诉讼时效是自知道权利被侵害当日开始算起,但是在民事诉讼时效期间内发生不可抗力因素的,可以申请中止或者中断诉讼时效。可是一旦中止或者中断事由失效后,民事诉讼时效会正常计算。下面由为您详细介绍民事诉讼时效为多少年,我们应该避免在民事诉讼时效。 一、民事诉讼时效为多少年

所谓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就丧失了胜诉权的法律制度。虽然起诉法院会受理,但法院查明超过诉讼时效,会判决驳回. .我国的诉讼时效,有如下四类 1、通常情况下是二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35条规定的:“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特殊时效一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36条规定:“下列时效为一年: ⑴、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 ⑵、出售质量不合规格的商品未声明的; ⑶、延付或拒付租金的; ⑷、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被损坏的。”其他还有如《担保法》中规定的“连带责任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债权人有权自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内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等。 3、特殊时效三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二条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3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到污染损害起时计算。

民事诉讼时效的规定是怎样的

民事诉讼时效的规定是怎样的 2017年10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八条对诉讼时效的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而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特殊的诉讼时效规定,如1年时效、4年时效等等,法律中规定最长的诉讼时效则为20年。 一、民事诉讼时效的规定是怎样的 2017年10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八条对诉讼时效的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 1年诉讼时效。身体收到伤害要求赔偿的、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延付或拒付租金的、寄存财物被丢失或毁损的。(民法通则136条) 3年诉讼时效。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环境保护法42条)

4年诉讼时效。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口合同提出诉讼或仲裁的。(合同法129条) 最长诉讼时效。从权利受侵害之日起20年。(民法通则137条) 二、民事诉讼委托朋友可以吗 可以委托自己的朋友代自己去应诉 要求有授权委托书。 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诉讼代理人。 不能成为代理人的情形包括无民事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有可能损害被代理人利益的人,以及人民法院认为不适合担任代理人的人。 私法自治,民诉中可委托朋友作为自己的工作人员代理诉讼。 《民事诉讼法》第五十八条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诉讼代理人。 下列人员可以被委托为诉讼代理人: (一)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 (二)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工作人员;

(三)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 在《民法总则》颁布实施之前,我国的民事纠纷诉讼时效为2年,而在此之后诉讼时效就改为了3年。若超过了规定的诉讼时效再去法院起诉的话,不存在诉讼时效中止或中断的情况,那么当事人就会丧失胜诉权,这也提醒当事人在自身利益受到损害之后,能够积极的维权。

民法通则对建筑工程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诉讼时效

民法通则对建筑工程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诉讼时效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诉讼时效问题备受关注。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是一种重要的社会保险制度,它为建筑工程从业人员提供了必要的保障和赔偿。然而,由于建筑工程涉及的复杂性和风险性问题较多,人身意外伤害的发生并不鲜见。建筑工程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诉讼时效问题成为了关注焦点。 一、建筑工程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的意义 建筑工程是现代都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乎城市的面貌和形象,更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建筑工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如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事故、材料设备的质量问题等,造成人身意外伤害的情况时有发生。建筑工程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是对建筑从业者进行一种必要的保障和补偿措施,有利于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鼓励劳动者更好地投身建设事业。 二、民法通则对建筑工程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诉讼时效的规定 在我国民法通则中,关于建筑工程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诉讼时效的规定主要体现在《民法通则》第九编中。根据民法通则的相关规定,建筑工程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诉讼时效一般为一至三年,具体时间由受益人提出赔偿请求之日起计算。 三、建筑工程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诉讼时效规定的意义

规定建筑工程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诉讼时效有利于保险公司合理安排经济赔偿的时间,保障受益人的权益。也有利于对有关人员进行及时的定责和赔偿,减少纠纷的发生。这一规定还有助于规范建筑工程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的诉讼程序,提高司法效率,维护社会秩序。 四、建筑工程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诉讼时效规定的不足与完善 虽然民法通则对建筑工程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诉讼时效做出了一定规定,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建筑工程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诉讼时效的统一规定可能无法充分考虑到各种复杂的情况,个别责任方可能会受到影响。另在特殊情况下,受害人有时难以在规定的时效内提起诉讼,这对他们的合法权益造成了一定损失。 为了完善建筑工程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诉讼时效的规定,有必要在具体操作中进一步细化规定,区分不同类型的责任方,在适当情况下延长时效,同时也必须加强对诉讼时效的监督和管理。在实践中,相关部门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适时进行调整和改进,确保规定的贯彻执行更具操作性和有效性。 五、建筑工程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诉讼时效的判例分析 为了更好地理解建筑工程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诉讼时效规定的具体操作和适用,下面给出一些相关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建筑工程发生人身意外伤害,受害人在规定的诉讼时效内

诉讼时效特殊年限规定.doc

1. [1 年] ①《民法通则》第136条下列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一)身体受到伤害要求 赔偿的;(二)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三)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四)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②《海商法》第257条第1款就海上货物运输向 承运人要求赔偿的请求权,时效期间为一年,自承运人交付或者应当交付货物之日起计算;在时效期间内或者时效期间届满后,被认定为负有责任的人向第三人提起追偿请求的,时 效期间为九十日,自追偿请求人解决原赔偿请求之日起或者收到受理对其本人提起诉讼的法院的起诉状副本之日起计算。③《海商法》第260条有关海上拖航合同的请求权, 时效期间为一年,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④《海商法》第263 条有关共同海损分摊I的请求权,时效期间为一年,自理算结束之日起计算。⑤《拍卖法》第61条第3款因拍卖标的存在瑕疵未声明的,请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计算。 2. [2 年] ①《民法通则》第135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②《合同法解(一)》第6条技术合同争议当事人的权利受到侵害 的事实发生在合同法实施之前,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至合同法实施之日超过一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尚未超过一年的,其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二年。 ③《专利法》第62条侵犯专利权的诉讼时效为二年,自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得知或者应当得知侵权行为之日起计算。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至专利权授予前使用该发明未支付适当使用费的,专利权人要求支 付使用费的诉讼时效为二年,自专利权人得知或者应当得知他人使用其发明之日起计算,但是,专利权人于专利权授予之日前即已得知或者应当得知的,自专利权授予之日起计算。 ④《商标案件解释》第18条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诉讼时效为二年,自商标注册人或者利 害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侵权行为之日起计算。商标注册人或者利害关系人超过二年起诉 的,如果侵权行为在起诉时仍在持续,在该注册商标专用权有效期限内,人民法院应当判决 被告停止侵权行为,侵权损害赔偿数额应当自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起诉之日起向前推算二年计算。 ⑤《著作权纠纷解释》第28条侵犯著作权的诉讼时效为二年,自著作权人知道 或者应当知道侵权行为之日起计算。权利人超过二年起诉的,如果侵权行为在起诉时仍在持 续,在该著作权保护期内,人民法院应当判决被告停止侵权行为;侵权损害赔偿数额应当自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起诉之日起向前推算二年计算。⑥《国家赔偿法》第32条第1款赔偿请求人请求国家赔偿的时效为两年,自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时的行为被依法确 认为违法之日起计算,但被羁押期间不计算在内。⑦《海商法》第257条第2款有关航 次租船合同的请求权,时效期间为二年,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⑧《海商法》第258条就海上旅客运输向承运人要求赔偿的请求权,时效期间为二年,分别依照下列规定计算:(一)有关旅客人身伤害的请求权,自旅客离船或者应当离船之 日起计算;(二)有关旅客死亡的请求权,发生在运送期间的,自旅客应当离船之日 起计算;因运送期间内的伤害而导致旅客离船后死亡的,自旅客死亡之日起计算,但是此期

民事诉讼法期间规定

民事诉讼法期间规定 新民事诉讼法:第八十二条【期间种类和期间计算】第七十五条期间包括法定期间和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间。期间以时、日、月、年计算。期间开始的时和日,不计算在期间内。期间届满的最后一日是节假日的,以节假日后的第一日为期间届满的日期。期间不包括在途时间,诉讼文书在期满前交邮的,不算过期。 【为您推荐】赣榆县律师简阳市律师库尔勒市律师浠水县律师高县律师铜鼓县律师富顺县律师 本文主要是针对常用的▲民事诉讼法期间规定 这一问题的详细讲解。在现实生活中,我国法律规定的 民事诉讼案件的时效是有关的权利人在规定的法定期限不 适用自己的合法权利下,依照有关的法律规定其案件的胜诉权完全灭失的情况。 下文是网站小编为您介绍下列问题。 ▲民事诉讼法定期间规定 1、普通2年诉讼时效 自权利人知道或应该知道权利受侵害之日起算。(民法 通则135条) 2、1年诉讼时效身体收到伤害要求赔偿的、出售质量不

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延付或拒付租金的、寄存财物被丢失或毁损的。(民法通则136条) 3、3年诉讼时效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环境保护法42条) 4、4年诉讼时效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口合同提出诉讼或仲裁的。(合同法129条) 5、最长诉讼时效从权利受侵害之日起20年。(民法通则137条) 6、第三人撤销之诉6个月 第三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提起撤销之诉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民事权益受到损害之日起6个月内,向作出生效判决、裁定、调解书的人民法院提出。(民诉解释292条)(民诉法56条) 7、对指定监护不服的起诉 被指定的监护人不服指定,应当自接到通知之日起30日内向人民法院提出异议。(民诉解释351条) 8、部分特别程序的异议期限 对人民法院作出的确认调解协议、准许实现担保物权的裁定,当事人有异议的,应当自收到裁定之日起15日内提出;利害关系人有异议的,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民事权益受到侵害之日起6个月内提出。(民诉解释374条) 【选民资格案件】公民不服选举委员会对选民资格的申诉所

民事诉讼时效规定

民事诉讼时效规定 一、一审期间 第一、诉讼时效 1普通2年诉讼时效。自权利人知道或应该知道权利受侵害之日起算。《民法通则》 第135条 21年诉讼时效。身体收到伤害要求赔偿的、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延付或拒付租金的、寄存财物被丢失或毁损的。《民法通则》第136条 33年诉讼时效。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环境保护法》第42条 44年诉讼时效。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口合同提出诉讼或仲裁的。《合同法》第129条 5最长诉讼时效。从权利受侵害之日起20年。《民法通则》第137条 第二、申请财产保全 1诉前财产保全。法院接受申请后,应在48小时内作出裁定,裁定保全的,应立即执行申请人必须提供担保。申请人应该在采取保全措施后30日内起诉或者申请仲裁。《民诉》第101条 2诉中财产保全。人民法院接受申请后,情况紧急的,应在48小时内作出裁定,裁定保全的,应该立即执行。《民诉》第100条 3对财产保全或先予执行裁定不服的,可以申请复议一次。《民诉》第108条 4诉中证据保全。当事人依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保全证据,不得迟于 举证期限届满前7日。《证据规定》第23条 第三、立案 法院应在收到起诉状或口头起诉后7日内立案,立案庭应在决定立案的3日内移送审 判庭。《审限若干规定》第6、7条 第四、公告送达 1国内。适用于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用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的。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 60天的,视为送达。《民诉》第92条 2涉外。适用于不能用其他方式送达的。自公告之日期满3个月。《民诉》第267条

第五、答辩期 1国内。法院应在立案之日起5日内将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被告应在收到之日起15 日内答辩,法院收到答辩状之日起5日内发送原告。《民诉》第125条,不提出答辩不影 响案件的审理。 2涉外。答辩期30日,并可申请延长。《民诉》第268条 第六、管辖权异议 应在答辩期间内提出,法院应在收到异议之日起15日内作出书面裁定。对该裁定不 服的,可以向上级法院提出上诉。《民诉》第127条。 合议庭人员通知 合议庭组成人员确定后,应当在3日内告知当事人。《民诉》第128条 第七、举证期限 举证期限可以由双方协商并经法院认可;由法院指定举证期限的,普通程序不少于30日,但经双方当事人同意,可以少于30日,前述举证时限届满后,基于特定事实法院酌 情要求提供证据或反证的期限,不受30日限制;简易程序可以少于30日,当事人协商不 超过15日。从收到受理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次日计算。《证据规定》第33条,《举证时 限规定通知》第1、2条,《简易程序》第22条 第八、简易转普通后举证期限 简易程序转为普通程序的,应该补足不少于30日的举证期限,但在征得当事人同意 后可以少于30日。《举证时限规定通知》第2条 第九、管辖权异议后举证期限 当事人在一审答辩期内提出管辖权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在驳回当事人管辖权异议的 裁定生效后,依照《证据规定》第33条第3款的规定,重新指定不少于30日的举证期限。但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人民法院可以指定少于30日的举证期限。《举证时限规定通知》第3条 第十、法院调查证据反证期间 人民法院依职权调查收集的证据提出相反证据的举证期限问题。人民法院依照《证据 规定》第15条调查收集的证据在庭审中出示后,当事人要求提供相反证据的,人民法院 可以酌情确定相应的举证期限。《举证时限规定通知》第4条 第十一、法院委托调查

民法总则诉讼时效规定是几年

Don't let the future you hate your present self and perplex everyone, but success is only worthy of brave action. 悉心整理助您一臂(页眉可删) 民法总则诉讼时效规定是几年 民法总则诉讼时效规定是三年,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民法总则诉讼时效规定是几年 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第一百八十九条当事人约定同一债务分期履行的,诉讼时效期间自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 第一百九十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对其法定代理人的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自该法定代理终止之日起计算。 第一百九十一条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自受害人年满十八周岁之日起计算。 第一百九十二条诉讼时效期间届满的,义务人可以提出不履行义务的抗辩。 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义务人同意履行的,不得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抗辩;义务人已自愿履行的,不得请求返还。 第一百九十三条人民法院不得主动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第一百九十四条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下列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 (一)不可抗力; (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 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丧失代理权; (三)继承开始后未确定继承人或者遗产管理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