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连锁遗传规律(习题)

连锁遗传规律(习题)

连锁遗传规律(习题)
连锁遗传规律(习题)

第四章连锁遗传规律(习题)

1. 在果蝇中,显性性连锁棒眼基因B在染色体图57的基因座位上,隐性淡红眼基因car

在62基因座位上。在+car//B+ x +car//Y的1000子代中,各种表现型及基因型分别是多少?

2. 基因a和b之间的图距是20个单位。在ab//++ x ab//ab杂交后代中仅发现18%的重

组体,问基因a和b之间的双交换值是多少?

3. 在小麦中,Th//tH基因型的植株自交,其数目最少的子代类型为全部子代群体的

0.25%,那么T和H两基因间的图距是多少?

4. 两个连锁群如图: A B D E F当都为相引连锁时,配子

10 20 25 5 15

Aef占AaBbDdEeFf杂种所形成的总配子的比例是多少?

5. 设果蝇有三对连锁基因,顺序为ABD,AB间为19个遗传单位,BD间为20个遗传单

位,符合系数为0.6。若基因型为AbD//aBd的雌果蝇与基因型abd//abd的雄果蝇杂交。问1000个子代果蝇中基因型种类及数目如何?

6. 假定三基因的顺序为ABD,且A、B间的距离是30个遗传单位,B、D间是20个遗传单位,

如果在无干扰情况下ABD/ abd个体预期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列是多少?

7. 有下一个杂交结果如图:

AABB×aabb

AaBb

A B A bb aaB aabb

580 162 168 90

问:基因间是否连锁?为什么?若连锁,A与B间的距离是多少?

8. 玉米第9染色体三个基因连锁图 64 69 79 假如一点发生交换,其邻近

a b c

区段的交换便不再发生。写出杂合体+++/abc所产生的各种配子类型和比例?

9. 一株三基因A、B、C全杂合的植株与一株三基因隐性纯合植株杂交,得下列结果:

ABC 325 aBc 305

ABC 128 abc 142

aBC 36 Abc 34

ABc 17 abC 13

问:a. 三基因是否连锁?b. 杂种亲本的基因型是相引还是相斥?c. 基因的排列顺序

如何?d. 基因间的距离是多少?e. 是否有干扰,符合系数是多少?

10. 有一杂交试验获得如下结果:

AaBb×aabb

Aabb aaBb AaBb aabb

42% 42% 8% 8%

问:a. 发生交换和没发生交换的配子是哪些?b. 两基因间的遗传距离是多少?c.

在这两基因区段内减数分裂前期I非姊妹染色单体发生交换的孢母细胞百分率是多少?

11. 当一杂合体与三隐性基因纯合个体测交时得到下列结果:

AaBbDd ×aabbdd

AaBbDd 47 aaBbDd 43

AaBbdd 201 aaBbdd 207

AabbDd 207 aabbDd 205

Aabbdd 43 aabbdd 47

问:a. 这三对基因是否连锁?b. 如果连锁,交换值是多少?

16. 已知玉米中有两对等位基因Lg(有叶舌)lg(无叶舌)和Gl(正常叶)gl(油光

叶)。两对基因的杂合体自交,后代中产生四种表现型,其中无叶舌,油光叶的植株占16%。问:这两对基因表现的是独立基因遗产还是连锁基因遗传?如果两对基因连锁,交换值是多少?

17. 在AaBbCc×aabbcc测交后代中,得下列结果:

AaBbCc 200 AabbCc 20 aaBbCc 20

aabbCc 200 AaBbcc 200 Aabbcc 20

aaBbcc 20 aabbcc 200

试确定这三个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第四章 连锁遗传规律和性连锁参考答案

第四章连锁遗传规律和性连锁 1.试述交换值、连锁强度和基因之间距离三者的关系。 答:交换值是指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有关基因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的频率,或等于交换型配子占总配子数的百分率。交换值的幅度经常变动在0~50%之间。交换值越接近0%,说明连锁强度越大,两个连锁的非等位基因之间发生交换的孢母细胞数越少。当交换值越接近50%,连锁强度越小,两个连锁的非等位基因之间发生交换的孢母细胞数越多。由于交换值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所以通常以这个数值表示两个基因在同一染色体上的相对距离,或称遗传距离。交换值越大,连锁基因间的距离越远;交换值越小,连锁基因间的距离越近。 2.试述连锁遗传与独立遗传的表现特征及细胞学基础。 答:① 独立遗传的表现特征:如两对相对性状表现独立遗传且无互作,那么将两对具有相对性状差异的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其F1表现其亲本的显性性状,F1自交F2产生四种类型:亲本型:重组型:重组型:亲本型,其比例分别为9:3:3:1。如将F1与双隐性亲本测交,其测交后代的四种类型比例应为1:1:1:1。如为n对独立基因,则F2表现型比例为(3:1)n的展开。 独立遗传的细胞学基础是:控制两对或n对性状的两对或n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每对同源染色体上的每一对等位基因发生分离,而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之间可以自由组合。 ②连锁遗传的表现特征:如两对相对性状表现不完全连锁,那么将两对具有相对性状差异的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其F1表现其亲本的显性性状,F1自交F2产生四种类型:亲本型、重组型、重组型、亲本型,但其比例不符合9:3:3:1,而是亲本型组合的实际数多于该比例的理论数,重组型组合的实际数少于理论数。如将F1与双隐性亲本测交,其测交后代形成的四种配子的比例也不符合1:1:1:1,而是两种亲型配子多,且数目大致相等,两种重组型配子少,且数目也大致相等。 连锁遗传的细胞学基础是: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同源染色体上形成两个非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同源染色体上的两个非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各对同源染色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的对应区段间会发生交换,由于发生交换而引起同源染色体非等位基因间的重组,从而打破原有的连锁关系,出现新的重组类型。由于F1植株的小孢母细胞数和大孢母细胞数是大量的,通常是一部分孢母细胞内,一对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交换发生在某两对连锁基因相连区段内;而另一部分孢母细胞内该两对连锁基因相连区段内不发生交换。由于后者产生的配子全是亲本型的,前者产生的配子一半是亲型,一半是重组型,所以就整个F1植株而言,重组型的配子数就自然少于1:1:1:1的理论数了。 3.大麦中,带壳(N)对裸粒(n)、散穗(L)对密穗(l)为显性。今以带壳、散穗与裸粒、密穗的纯种杂交,F1表现如何?让F1与双隐性纯合体测交,其后代为:带壳、散穗201株,裸粒、散穗18株,带壳、密穗 20株,裸粒、密穗203株。试问,这两对基因是否连锁?交换值是多少?要使F2出现纯合的裸粒散穗 20株,至少要种多少株? 答:F1表现为带壳散穗(NnLl)。 F2不符合9:3:3:1的分离比例,亲本组合数目多,而重组类型数目少,所以这两对

生物遗传题解题技巧

遗传规律题解题技巧浅谈 遗传规律是高中生物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容,是高考的必考点,下面就遗传规律题解题技巧谈谈粗浅认识。 技巧一:生物性状遗传方式的判断: 准确判断生物性状的遗传方式是解遗传规律题的前提。 1.细胞质遗传、细胞核遗传的判断 [例题]下表为果蝇三个不同的突变品系与野生型正交和反交的实验结果。 第①组控制果蝇突变型的基因属于遗传;第②组控制果蝇突变型的基因属于遗传;第③组控制果蝇突变型的基因属于遗传。 分析:生物性状遗传方式的判断,首先是区分生物性状遗传是细胞质遗传还是细胞核遗传,方法是通过正交和反交实验来判断。如果正交和反交实验结果性状一致且无性别上的不同,则该生物性状属于细胞核遗传中常染色体遗传;如果正交和反交实验结果不一致且有性别上的不同,则该生物性状属于细胞核遗传中性染色体遗传;如果正交和反交实验结果不一致且具有母系遗传的特点,则该生物性状属于细胞质遗传。答案:细胞核中常染色体细胞核中性染色体细胞质 2.细胞核遗传方式的判断:下面以人类单基因遗传病为例来说明 1.典型特征

1.1确定显隐性:隐性—父母不患病而孩子患病,即“无中生有为隐性”; 显性—父母患病孩子不患病,即“有中生无为显性”。 [例题1]分析下列遗传图解,判断患病性状的显隐性。 分析:甲、乙是“无中生有为隐性”;丙、丁是“有中生无为显性”。 答案:甲、乙中患病性状是隐性,丙、丁中患病性状是显性。 1.2确定遗传病是常染色体遗传病还是X染色体遗传病 类型特点 常染色体隐性无中生有,女儿患病 常染色体显性有中生无,女儿正常 X染色体隐性母患子必患,女患父必患 X染色体显性父患女必患,子患母必患 Y染色体遗传病男性患病 分析与答案:甲中的患病性状一定是常染色体隐性;乙中的患病性状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也可能是X染色体隐性;丙中的患病性状一定是常染色体显性;丁中的患病性状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也可能是X染色体显性。 [例题3] 根据下图判断:甲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__染色体上,属于__________遗传病;乙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__染色体上,属于__________遗传病。

第三章 连锁遗传补充习题

第三章连锁遗传补充习题 1.对下列叙述给以评论: (1)交换导致重组类型的形成。 (2)座位在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不能独立分配。 (3)在一条染色体上两个基因间的重组值就代表它们之间的距离。 (4)交换发生在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一定区段的交叉百分数与遗传交换的百分数是一致的 2 小鼠的白化病是由于隐性基因c和d的纯合化,或两基因都纯合化的结果,C-D-表现正常毛色。假设杂种(CcDd)雄鼠与一双隐性白化体(ccdd)雌鼠交配,产生148只白化体和52只有色子代,问这两个基因座位是否连锁?根据是什么? 3.在家兔中,基因B和C相互任凭产生皮毛颜色,B-C-个体是黑色,bbC-个体是棕色,B-和bbcc个体是白化体,有资料证明它们是连锁的。在一组测交中,杂种雄兔与双隐性白化雌兔杂交,产生的子代中有65只黑兔、34只棕色兔和101只白化兔 (1)杂种亲本的连锁基因排列状态如何?(2)计算两基因座位之间的图距。 (3)杂种雄兔的两个亲本基因型如何? 4.人类椭圆形细胞增多证是一种遗传病,是它的正常等位基因的显性,座位在第1号染色体上,距Rh座位20个图距单位。下面系谱表现有关Rh因子和椭圆细胞增多病在一个家庭3代中的连续遗传。黑色表示椭圆形细胞增多症患者。 (1)写出家系中每个成员的基因型。(2)Ⅱ-2个体连锁状态(相引或相斥) (3)世代Ⅲ中的哪一个个体是重组类型 5.果蝇的黄身是性连锁,是野生型灰身的隐性,朱红眼也是性连锁,是红眼的隐性。黄身与朱红眼的重组值是28%。残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如果纯合黄身、红眼、长翅的雌蝇与纯合灰身、朱红眼、残翅的雄蝇杂交,F1代雌蝇与黄身、朱红眼、残翅的雄蝇交配,子代的表型及比例如何? 6.人类血友病的隐性基因和红绿色盲基因在X染色体上相距10个单位。ABO血型基因位于第9染色体上,下个正常的男人具有AB血型,与一个正常的AB血型的妇女(她的母亲是色盲目性,父亲是血友病)结婚,他们生了好几个孩子。 (1他们的第一个孩子是色盲的机会是多少? (2)他们的第二个孩子是一个男孩,其具有A血型并患有血友病和色盲目性的机率是多少?(3 第三个孩子和双亲一样(正常,具有AB血型)的机率是多少? 7. 3个双因子杂合体植物进行自花授粉,下面资料是它们自交产生的双隐性子代的频率。根

2018遗传基本定律经典习题汇编

2018遗传基本定律经典习题汇编 1.【2017海南卷】遗传学上的平衡种群是指在理想状态下,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不再改变的大种群。某哺乳动物的平衡种群中,栗色毛和黑色毛由常染色体上的1对等位基因控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多对黑色个体交配,每对的子代均为黑色,则说明黑色为显性 B.观察该种群,若新生的栗色个体多于黑色个体,则说明栗色为显性 C.若该种群栗色与黑色个体的数目相等,则说明显隐性基因频率不等 D.选择1对栗色个体交配,若子代全部表现为栗色,则说明栗色为隐性 【解析】多对黑色个体交配,每对的子代均为黑色,黑色可能为显性或隐性,A错误;新生的栗色个体多于黑色个体,不能说明显隐性,B错误;显隐性基因频率相等,则显性个体数量大于隐性个体数量,故若该种群栗色与黑色个体的数目相等,则说明隐性基因频率大于显性基因频率,C正确;1对栗色个体交配,若子代全部表现为栗色,栗色可能为显性也可能为隐性,D错误。 【答案】C 2.【2017新课标Ⅱ卷】若某哺乳动物毛色由3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独立分配的等位基因决定,其中A基因编码的酶可使黄色素转化为褐色素;B基因编码的酶可使该褐色素转化为黑色素;D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完全抑制A基因的表达;相应的隐性等位基因a、b、d的表达产物没有上述功能。若用两个纯合黄色品种的动物作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黄色,F2中毛色表现型出现了黄∶褐∶黑=52∶3∶9的数量比,则杂交亲本的组合是() A.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 B.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C.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D.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解析】由题可以直接看出F2中毛色表现型出现了黄∶褐∶黑=52∶3∶9的数量比,F2为52+3+9=64份,可以推出F1产生雌雄配子各8种,即F1的基因型为三杂AaBbDd,只有D符合。 【答案】D 3.【2017新课标Ⅰ卷】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雄蝇中有1/8为白眼残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亲本雌蝇的基因型是BbX R X r B.F1中出现长翅雄蝇的概率为3/16 C.雌、雄亲本产生含X r配子的比例相同 D.白眼残翅雌蝇可形成基因型为bX r的极体 { 【解析】长翅与长翅交配,后代出现残翅,则长翅均为杂合子(Bb),子一代中残翅占1/4,而子一代雄性中出现1/8为白眼残翅,则雄性中残翅果蝇占1/2,所以亲本雌性为红眼长翅的双杂合子,亲本雌蝇的基因型为BbX R X r,A正确;F1中出现长翅雄果蝇的概率为3/4×1/2=3/8,B错误;亲本基因型为BbX R X r和BbX r Y,则各含有一个X r 基因,产生含X r配子的比例相同,C正确;白眼残翅雌蝇的基因型为bbX r X r,为纯合子,配子的基因型即卵细

第四章 连锁遗传规律

第一节性状连锁遗传的表现 ●性状连锁遗传现象的发现 最早是由Bateson等于1906在香豌豆的两对性状杂交试验中首先发现的。 ●Bateson等的香豌豆实验 实验一: P 紫花、长花粉粒× 红花、圆花粉粒 PPLL ↓ ppll 紫花、长花粉粒 F 1 PpLl ↓ ? 紫、长紫、圆红、长红、圆总数 F 2 P_L_ P_ll ppL_ ppll 实际个体数 4831 390 393 1338 6952 按9:3:3:1推 算的理论数 3910.5 1303.5 1303.5 434.5 6952 从上图看出,F2代也出现四种表现型,但二种新组合的表现型比理论推算少得多,即象亲本组合的实际数偏多,而重新组合的实际数偏少。 实验二: P 紫花、圆花粉粒× 红花、长花粉粒 PPll ↓ ppLL 紫花、长花粉粒 F 1 PpLl ↓? 紫、长紫、圆红、长红、圆总数 F 2 P_L_ P_ll ppL_ ppll

实际个体数 226 95 97 1 419 按9:3:3:1推 算的理论数235.8 78.5 78.5 26.2 419 这二个试验的结果都不能用独立分配规律来解释。 ●连锁遗传的定义 中常有连系在一起遗传的倾向,称为原来为同一亲本所具有的两个状性,F 2 连锁遗传。(图4-1) ●相引相(coupling phase)和相斥相(repulsion phase) ○相引相:甲乙二个显性性状连系在一起遗传,甲乙两个隐性性状连系在一起遗传的杂交组合,称相引相。 ○相斥相:甲显性和乙隐性性状连系在一起遗传,乙显和甲隐连系在一起遗传的杂交组合,称为相斥相。 虽然也表现4种表型,但不符合9:3:3:1比例,亲本组合的偏多重新F 2 组合的偏少。不符合独立分配规律。 例果蝇杂交实验:首先获得纯种作亲本 ♂灰身残翅×黑身长翅♀ BBvv bbVV ↓ ♂灰长×黑翅 BbVv bbvv

典型遗传题

典型遗传题班级姓名 1.现有三个纯合品系的某自花传粉植物:紫花、红花和白花,用这3个品系做杂交实验,结果如下,结合实验结果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紫花和红花性状受_______对基因控制,甲组杂交亲本的表现 型是__________。 (2)将乙组和丙组F1代紫花进行杂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 (3)从丙组F1植株上收获共3200粒种子,将所有种子单独种植(自 交),理论上有_______植株能产生红花后代。 (4)请从题干的三个纯合品系中选择亲本为实验材料,通过一次杂 交实验鉴别出丙组F2中的杂合白花植株。 ①实验步骤: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 ②结果分析:若子代____________ ______,则为杂合白花植株。 2.果蝇的某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N,n)控制,其中一个基因在纯合时能使合子致死(注:NN,X N X N,X N Y等均视为纯合子)。有人用一对果蝇杂交,得到F1代果蝇共185只,其中雄蝇63只。 (1)控制这一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 ___染色体上,成活果蝇的基因型共有____ ___种。 (2)F1代雌蝇仅有一种表现型,则致死基因是,F1代雌蝇基因型为。(3)F1代雌蝇共有两种表现型,则致死基因是。让F1代果蝇随机交配,理论上F2代成活个体构成的种群中基因N的频率为。 3. 某二倍体蛾类,性染色体组成雌、雄分别为ZZ、ZW。其茧的颜色白色和黄色 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B和b,D和d)共同控制,显性基因D控 制以白色素为前体物合成黄色色素的某种酶的合成,而显性基因B存在时可抑制 D基因的表达。请据图回答: (1)该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原因是。结黄茧的基因型有__ _种。 (2)若要确定结黄茧雄蛾的基因型是否为杂合子,最好应该选择基因型为__ _的个体与之交配。其杂交结果若,则结黄茧雄蛾为杂合子。若,则结黄茧雄蛾为纯合子。 (3)若基因型分别为BbZ D W和BbZ D Z d的两个杂合雌雄蛾交配,子代出现结白色茧蛾的概率是。4.某植物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是雌雄同株的二倍体。请分析回答: (l)该植物的种皮颜色由两对基因(A/a和B/b)控制, 基因A控制黑色素的合成,且AA和Aa效应相同, 基因B控制颜色的深度(BB使色素颜色完全消失,Bb 使色素颜色淡化)。下图1表示两纯合亲本杂交得到的 子代表现型情况。①A与a、B与b两对等位基因的遗 传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 律。两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 ___。F2 代中种皮为白色的个体中杂合子占的比例为___ ____。 ②若用F1代植株作母本进行测交实验,所得子代植株所结种子的种皮表现型比例为黑色:黄褐色:白色=______。 (2)该种植物的普通植株因抗旱能力弱致使产量低下,为了提高抗旱性,有人利用从近缘物种得到的抗旱基因(R)成功培育出具有高抗旱性的转基因植株。实验者从具有高抗旱性的转基因植株中筛选出体细胞含有两个R基因

遗传系谱图典型例题

伴性遗传例题 例1: 某家庭中有的成员患丙种遗传病(设显性基因B、隐性基因b), 有的成员患丁种遗传病(设显性基因A、隐性基因a),如下图所示。现已查明II6不携带致病基因 写出下列两个体的基因型 Ⅲ8__________Ⅲ9__________。 答案:aaXBXB或aaXBXb AA XbY或AaXbY 例2.为了说明近亲结婚的危害性,某医生向学员分析讲解了下列有白化病和色盲两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设白化病的致病基因为a,色盲的致病基因为b。请回答: (1)写出下列个体可能的基因型:Ⅲ8 ,Ⅲ10 。 (2)若Ⅲ8与Ⅲ10结婚,生育子女只患白化病或色盲一种遗传病的概率是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 (3)若Ⅲ9和Ⅲ7结婚,子女中可能患的遗传病及发病的概率是。 答案:(1)aaXBXB 或aaXBXb AAXbY 或AaXbY (2)5/12 1/12 (3)只患色盲1/12 只患白化7/24 两病兼发1/24 例3. 下图是人类某一家族遗传病甲和遗传病乙的系谱图(设甲病由A、a这对等位基因控制,乙病由B、b 这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甲乙两种遗传病至少有一种是伴性遗传病。请分析回答: (1)控制甲病的基因位于_______染色体上,属于______性基因。控制乙病的基因位于_________染色体上,属于________性基因。 (2)写出第Ⅰ世代个体1和第Ⅱ世代个体5可能的基因型是Ⅰ1__________________,Ⅱ5______________(看2、5、10)_

(3)若Ⅲ8和Ⅲ10结婚生下一个女孩,该女孩同时患两病的几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X 隐常显(2)BBXaY或BbXaY BbXAXa (3)1/8 例4:(2010年江苏卷29)遗传工作者在进行遗传病调查时发现了一个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系谱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所有概率用分数表示): 问题(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 (2):乙病的遗传方式不可能是 问题(3):如果II-4、II-6不携带致病基因,按照甲、乙两种遗传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请计算:①双胞胎(IV-1与IV-2)同时患有甲种遗传病的概率是。 ②双胞胎中男孩(IV-1)同时患有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女孩(IV-2)同时患有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 答案:(1)常染色体隐性(2)伴X显性遗传(3)①1/1296 ②1/36 0 ;

高中生物必刷经典题专题1.2遗传规律(能力提升)(含解析)(必修2)

遗传规律 1.人的血友病属伴性遗传病,苯丙酮尿症属常染色体遗传病。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下一个两病皆患的男孩,如果他们再生一个女孩,该女孩表现正常的概率是 A.9/16 B.3/4 C.3/16 D.1/4 2.下列有关遗传规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非等位基因之间一定能发生自由组合 B.若两对基因可独立遗传,则显性杂合子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一定是9∶3∶3∶1 C.人类的红绿色盲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D.只根据杂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比为3∶1,无法确定基因位于何种染色体上 3.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半乳糖血症的女儿和一个正常的儿子。若这个儿子与一个半乳糖血症携带者的女性结婚,他们所生子女中,理论上患半乳糖血症女儿的可能性是 A.1/12 B.1/8 C.1/6 D.1/3 4.人群中甲病(A/a基因控制)和乙病(B/b基因控制)均为单基因遗传病,其中有一种病为伴性遗传病。已知人群中每100人中有一个甲病患者,下面的系谱图中Ⅱ3无甲病致病基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I1和I2生一个正常女孩的概率为3/8 B.Ⅱ6产生的配子基因组成为AX B的概率为5/11 C.Ⅱ3和Ⅱ4生一个只患一种病的孩子的概率为1/4 D.Ⅲ7和Ⅲ8生一个两病兼患的孩子的概率为1/48 5.某植物花色有白色和蓝色两种,花色由等位基因A/a、B/b控制,其中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基因 B、b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与花色的关系如图所示。基因型为AAX B X B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X b Y的个体杂交 得到F1,F1雌雄个体杂交得到F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蓝花个体的基因型有aaX B Y、aaX B X B、aaX B X b三种

连锁互换定律

连锁与互换定律 1、连锁遗传:原来在亲本中组合在一起的两个性状在F2中有连在一起遗传的倾向,称连锁遗传。连锁相包括互引相(AB、ab)、互斥相(Ab、aB)。 2、亲本型:与两亲本相同的性状表现型称为亲本型;不同的称为重组型。 3、完全连锁遗传:仅有亲本型,缺少重组型,eg:仅见于雄果蝇、雌家蚕。 4、不完全连锁遗传:在连锁遗传的同时发生性状的交换和重组;绝大多数生物为不完全连锁遗传。 5、利用测交法验证连锁遗传现象: 特点:连锁遗传的表现为: 两个亲本型配子数是相等,> 50%; 两个重组型配子数相等,< 50%。 亲组合类型多, 重组合类型出现少 6、交换值(Cv):指不完全连锁的两基因间发生交换的频率(百分率,平均次数) 。 重组值(Rf):不完全连锁的双杂合体产生的重组型配子数占总配子数的比率(百分率)。 通常又把交换值称为重组值。但严格说,交换值不能等同于重组值,因为若两个基因座之间相距较远,其间发生偶数次多重交换时,结果不形成重组型配子,用重组值代表交换值会造成偏低的估计。

7、连锁群:不能进行自由组合的基因群(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群)。 特点:一种生物连锁群的数目与染色体的对数是一致的。即有n对染色体就有n个连锁群。 8、染色体作图:把染色体的多种基因相互之间的排列顺序确定下来。 连锁遗传的特征 1)摩尔根连锁互换是经典遗传学第三定律,是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的补充; 2)发生在两对或以上基因间,且基因在染色体上线性排列; 3)连锁基因发生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4)减数分裂偶线期,同源染色体联会,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是形成重组型的分子基础; 5)两对基因座间距离越大,交换概率越大、连锁性越弱; 6)完全交换即为自由组合,完全不交换即为完全连锁情形; 染色体作图(基因定位)方法包括两点测交法和三点测交法计算基因间相对距离(1)非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排列的直线距离与基因间的互换率大小有关; (2)遗传学上规定,以互换率的1%作为一个遗传单位将基因定位在一条直线上。两点测交的局限性:1.工作量大,需要作三次杂交,三次测交。

第四章 连锁遗传和性连锁遗传学课后答案

第四章连锁遗传和性连锁 1.试述交换值、连锁强度和基因之间距离三者的关系。 答:交换值是指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有关基因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的频率,或等于交换型配子占总配子数的百分率。交换值的幅度经常变动在0~50%之间。交换值越接近0%,说明连锁强度越大,两个连锁的非等位基因之间发生交换的孢母细胞数越少。当交换值越接近50%,连锁强度越小,两个连锁的非等位基因之间发生交换的孢母细胞数越多。由于交换值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所以通常以这个数值表示两个基因在同一染色体上的相对距离,或称遗传距离。交换值越大,连锁基因间的距离越远;交换值越小,连锁基因间的距离越近。 2.在大麦中,带壳(N)对裸粒(n)、散穗(L)对密穗(l)为显性。 今以带壳、散穗与裸粒、密穗的纯种杂交,F1表现如何?让F1与双隐纯合体测交,其后代为: 带壳、散穗 201株裸粒、散穗 18株 带壳、密穗 20株裸粒、密穗 203株 试问,这2对基因是否连锁?交换值是多少?要使F2出现纯合的裸粒散穗20株,至少应中多少株? 答:F1表现为带壳散穗(NnLl)。 测交后代不符合1:1:1:1的分离比例,亲本组合数目多,而重组类型数目少,所以这两对基因为不完全连锁。 交换值% =((18+20)/(201+18+20+203))×100%=8.6%

F1的两种重组配子Nl和nL各为8.6% / 2=4.3%,亲本型配子NL和nl各为(1-8.6%) /2=45.7%; 在F2群体中出现纯合类型nnLL基因型的比例为: 4.3%×4.3%=18.49/10000, 因此,根据方程18.49/10000=20/X计算出,X=10817,故要使F2出现纯合的裸粒散穗20株,至少应种10817株。 3. 在杂合体ABy/abY,a和b之间的交换值为6%,b和y之间的交 换值为10%。在没有干扰的条件下,这个杂合体自交,能产生几种类型的配子;在符合系数为0.26时,配子的比例如何? 答:这个杂合体自交,能产生ABy、abY、aBy、AbY、ABY、aby、Aby、aBY 8种类型的配子。 在符合系数为0.26时,其实际双交换值为: 0.26×0.06×0.1×100=0.156%,故其配子的比例为:ABy42.078: abY42.078:aBy2.922:AbY2.922:ABY4.922:aby4.922:Aby0.078:aBY0.078。 3.设某植物的3个基因t、h、f依次位于同一染色体上,已知t-h 相距14cM,现有如下杂交:+++/thf×thf/thf。问:①符合系数为1时,后代基因型为thf/thf的比例是多少?②符合系数为0时,后代基因型为thf/thf的比例是多少? 答:①1/8 ②1/2 5.a、b、c 3个基因都位于同一染色体上,让其杂合体与纯隐性亲本测交,得到下列结果:

历年高考真题遗传题经典题型分类汇总(含答案)

历年高考真题遗传类基本题型总结 一、表格形式的试题 1.(2005年)已知果蝇中,灰身与黑身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直毛与分叉毛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F表示,隐性基因用f表示)。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得到以下子代类 灰身、直毛灰身、分叉毛黑身、直毛黑身、分叉毛雌蝇3/4 0 1/4 0 雄蝇3/8 3/8 1/8 1/8 请回答: (1)控制灰身与黑身的基因位于;控制直毛与分叉毛的基因位于。 (2)亲代果蝇的表现型为、。 (3)亲代果蝇的基因为、。 (4)子代表现型为灰身直毛的雌蝇中,纯合体与杂合体的比例为。 (5)子代雄蝇中,灰身分叉毛的基因型为、;黑身直毛的基因型为。 2.石刁柏(俗称芦笋,2n=20)号称“蔬菜之王”,属于XY型性别决定植物,雄株产量明显高于雌株。石刁柏种群中抗病和不抗病受基因A 、a控制,窄叶和阔叶受B、b控制。两株石刁柏杂交,子代中各种性状比例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分析回答: (1)运用的方法对上述遗传现象进行分析,可判断基因A 、a位于染色体上,基因B、b位于染色体上。 (2)亲代基因型为♀,♂。子代表现型为不抗病阔叶的雌株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为。 3.(10卷)已知桃树中,树体乔化与矮化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D、d控制),蟠桃果形与圆桃果形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H、h控制),蟠挑对圆桃为显性,下表是桃树两个杂交组合的试验统计数据:亲本组合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株数 组别表现型乔化蟠桃乔化园桃矮化蠕桃矮化园桃 甲乔化蟠桃×矮化园桃41 0 0 42 乙乔化蟠桃×乔化园桃30 13 0 14 (1)根据组别的结果,可判断桃树树体的显性性状为。 (2)甲组的两个亲本基因型分别为。 (3)根据甲组的杂交结果可判断,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台定律。理由是:如果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台定律,则甲纽的杂交后代应出现种表现型。比例应为。 4.(11年卷)二倍体结球甘蓝的紫色叶对绿色叶为显性,控制该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分别位于3号和8号染色体上。下表是纯合甘蓝杂交试验的统计数据: 请回答: (1)结球甘蓝叶性状的有遗传遵循____定律。 (2)表中组合①的两个亲本基因型为____,理论上组合①的F2紫色叶植株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 (3)表中组合②的亲本中,紫色叶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若组合②的F1与绿色叶甘蓝杂交,理论上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 (4)请用竖线(|)表示相关染色体,用点(·)表示相关基因位置,在右图圆

生物遗传规律经典编辑题型情况总结

2013高考生物遗传规律经典题型总结 一、基因分离及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题型 (一)基础知识 1、基因型为Aa的植物体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数量是 A.雌配子∶雄配子=1∶1 B.雄配子比雌配子多 C.雄配子∶雌配子=3∶1 D.雄配子A∶雌配子a=1∶3 2.孟德尔利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遗传的两大定律。其中,在研究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的假设是 A.F1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产生四种表现型不同的后代,比例为9∶3∶3∶1 B.F1形成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F1产生四种比例相等的配子C.F1产生数目、种类相等的雌雄配子,且结合几率相等 D.F1测交将产生四种表现型的后代,比例为1∶1∶1∶1 3.如图是对某种遗传病在双胞胎中共同发病率的调查结果。a、b分别代表异卵双胞胎和同卵双胞胎中两者均发病的百分比。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同卵双胞胎比异卵双胞胎更易同时发病 B.同卵双胞胎同时发病的概率受非遗传因素影响 C.异卵双胞胎中一方患病时,另一方可能患病 D.同卵双胞胎中一方患病时,另一方也患病 (二)根据一个亲本或一个细胞的基因型,求解相应配子的种类或数目 1.一个基因型为AaBb(假设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后: (1)可以产生_________个精子,_________种精子。 (2)如果产生了一个基因组成为ab的精子,则另外3个精子基因组成分别是____________。 (3)如果要产生基因组成为AB和Ab的两种精子,至少需要________个精原细胞。 2. 一个基因型为AaBb(假设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雄性动物,经过减数分裂后: (1)可以产生________种精子,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产生一个基因组成为ab的精子的概率是____________ (三)根据两个亲本的基因型,求解杂交后代基因型、表现型的种类或比例 1、在常染色体上的A、B、C三个基因分别对a、b、c完全显性。用隐性性状个体与显性纯合个体杂交得F1, F 1测交结果为aabbcc∶

(完整版)第四章连锁遗传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连锁遗传习题及答案(陈耀锋) 思考题 1.试述完全连锁和不完全连锁遗传的特点及规律。 2.简述两对基因连锁遗传和独立遗传的表现特征。 3.简述四分子分析与着丝粒作图的基本原理。 4.何谓同配性别和异配性别,在XX-XY和ZZ-ZW两种性别决定中有何不同? 5.何谓限性遗传和从性遗传。 6.a、b两基因位点的染色体距离为10个遗传单位,假定有1000个孢母细胞的基因型为Ab/aB,试求在减数分裂中,有多少个孢母细胞可能在a、b两基因之间发生交换,能形成哪几种配子?其比例如何? 7.在玉米中,茎秆红色(G)对绿色(g)显性,高秆(H)对矮秆(h)显性,用纯合的红色、高秆品系与纯合的绿色、矮秆品系杂交,F1为红色、高秆,F1与纯合隐性亲本绿色、矮秆品系测交,得到下列子代: 红色、高秆265株;绿色、矮秆275株;红色、矮秆31株;绿色、高秆29株 试问:1)这两对基因是否连锁?若连锁,交换值是多少? 2)若红色、高秆的F1代自交,F2代中出现纯合的红色、矮秆个体的机率是多少?8.已知连锁遗传的基因t、r的交换值为20%,1)试写出杂合体Tr/tR与隐性纯合个体测交,测交子代的基因型和比例。2)杂合体Tr/tR自交,自交子代中TTRR个体出现的几率。9.家鸡的羽色只要有c和o基因两者纯合或任何一个处于纯合状态就表现白色,有色要有两个显性基因C和O同时存在。今有一基因型为CCoo的雌性个体与一基因型为ccOO 的雄性个体交配,子一代为有色个体,子一代与双隐性个体ccoo测交,测交子代中有色个体68只,白色个体204只,问o-c基因之间有连锁吗?如有连锁,交换值是多少?10.番茄的三个突变基因o(扁圆果实)、p(茸毛果)、s(复合花序)位于第二染色体上,用这三对基因完全杂合的杂种F1个体与三对基因隐性纯合的个体进行测交,得到了下列结果: 测交子代表现型数目 +++73 ++s 348 +p + 2 +p s 96 o++110 o +s 2 o p+306 o p s 63 总数1000 1)确定这三个基因在第二染色体上的顺序和距离。 2)计算符合系数。 11.已知连锁遗传杂合体Abc/aBC中,a、b之间的交换值为20%,b、c基因之间的交换值为10%,在无干扰情况下,杂合体自交产生8种类型的配子。问:

高考遗传典型例题知识点总结

遗传题核心: 一、遗传解题一般步骤: 第一步:判断性状的显隐性 1、自交法: 确定显隐性性状的首选方法,通过观察其后代有无性状分离来确定性状的显隐性。 方法:相同性状亲本杂交→后代出现不同性状→隐性性状→亲本都为杂合子。即表现型相同的亲本进行杂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这种方法对于常染色体遗传,伴X遗传都适用。其原理是看杂合子的表现型,杂合子表现出来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 2、杂交法: 让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亲本相交,通过观察后代的表现型来确定性状的显隐性。 方法:⑴不同性状的亲代杂交→后代只出现一种性状→显性性状→具这一性状的亲本为显性纯合子。即表现型不同的亲本杂交,F1的表现型相同,则F1表现出来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这种判断方法适用于常染色体遗传,也适用于伴X遗传。其原理是孟德尔的显性性状的定义。如范例1中可以根据此法由第三组杂交试验结果推知显性性状是圆粒。 ⑵判断突变性状的显隐性时,可选用突变型和野生型进行正交和反交,观察子代的性状表现即可推知 正交:野生型雌性×突变型雄性;反交:野生型雄性×突变型雌性。 若正反交的子代都是突变型或突变型多于野生型且与性别无关,则突变型为显性性状; 若正反交的子代都是野生型或野生型多于突变型且与性别无关,则野生型为显性性状。 3、假设法: 通用方法,特别是自交法和杂交法无法判断的,均可用此法。考虑各种情况,通过设定基因来探究后代的表现型是否符合题意(与题目中提供的事实作比较)来确定性状的显隐性。 方法:两个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子代只表现一个亲本的性状,则这个性状为显性;若子代表现出两个亲本的性状,可用假设法判断。在运用假设法判断显隐性性状时,若出现假设与题目中提供的事实相符的情况时,要注意两种性状同时做假设或对同一性状做两种假设,切不可只根据一种假设做出片面的结论。但若假设与题目中提供的事实不相符时,则不必再做另一假设,可予以直接判断。 4、口诀法: 遗传系谱图题等,采用口诀: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物为显性。如正常父母生了一个色盲男孩,色盲为隐性,正常的为显性,倘若口诀没法用,则根据遗传病的特点进行初步推断;第二步:确定基因在何种染色体上 1、若未知显隐性的,则利用正交反交结果确定。 正反交结果一致的,则基因在常染色体上,或X、Y的同源区段; 正反交结果不一致,且不属于总是跟母本一致那种(细胞质遗传),则基因在X染色体上。 附:正反交法在遗传方式判断中的应用:以果蝇的体色(灰身对黑身为显性)遗传为例(1).细胞核遗传中的常染色体遗传:如人类的并指、白化病,果蝇的体色遗传等。

遗传定律典型题

1、下列关于人类探索遗传奥秘历程中的科学实验 方法及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A、孟德尔在研究豌豆杂交实验时,运用了假说-- -演绎法 B、萨顿根据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平行关系,类比 推理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C、赫尔希和蔡斯利用肺炎双球菌研究遗传物质时, 运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D、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构 建物理模型的方法 2、从S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出的DNA,与R型活 菌混合培养,R型活菌繁殖的后代有少量S型菌体,这些S型菌体的后代均是S型,这个实验表明DNA () A、分子结构相对稳定 B、能够指导R型细菌的蛋白质合成 C、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是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的物质 3、在一对等位基因中,一定相同的是() A、氢键数目 B、碱基数目 C、遗传信息 D、基本骨架 4、某DNA分子中A+T占整个DNA分子碱基总数的44%,其中一条链上的G占该链碱基总数21%,那么,对应的另一条互补链上的G占该链碱基总数 的比例是() A、35% B、29% C、28% D、21% 5、在一个密闭的容器里,用含有同位素13C的脱 氧核甘酸合成一个DNA分子,然后加入普通的含 12C的脱氧核苷酸,经n次复制后,所得DNA分子 中含12C的脱氧核苷酸链数与含13C的脱氧核苷酸 链数之比是() A、 2n:1 B、(2n-2):n C、(2n-2):2 D、(2n-1):1 6、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A、缺镁培养液培养的番茄幼苗对红光的吸收减少 B、适宜光照下,植物吸收CO2的总量等于固定 CO2的总量 C、离体的叶绿体基质中添加ATP、[H]和CO2后, 可完成暗反应 D、光照条件下,叶绿体中ADP从叶绿体基质向类 囊体薄膜方向移动 7、科学家在研究光合作用时进行了以下实验:在 某种绿藻培养液中通入14CO2,再给予不同的光照 时间后从培养液中提取并分析放射性物质。预测 实验结果是() A、光照时间越长,固定产生的三碳化合物越多 B、在一定时间内光照时间越长,产生的放射性物 质的种类越多C、无论光照时间长短,放射性物质都会分布在叶 绿体的类囊体膜上 D、三碳化合物中不存在放射性 8、下列关于“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 叙述中,正确的是() A、装片制作的正确顺序是:解离---染色---漂洗 ----制片 B、视野内可以看到某个细胞分裂的连续变化过程 C、看到的根尖细胞都正在分裂 D、看到的分生区细胞大多具有完整的细胞核 9、图1中,ab表示一个细胞周期,cd表示另一 个细胞周期。图2中,按箭头方向表示细胞周期。从图中所示结果分析其细胞周期,不正确的是 () 图1 图2 A 、图1中的a、图2 中的B—A细胞正在进行DNA复制 B、图1中的b、图2中的A—B会出现染色体数 目加倍的时期的 C、图1、图2中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同 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D、根据在细胞周期中阻断DNA复制的原理,可以 控制癌细胞的增生 10、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中不一定存在同源染色体 B、细胞分化导致基因选择性表达,细胞种类增多 C、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细胞癌变不受基因控制 D、白化病人由于黑色素细胞衰老,酪氨酸酶活性 降低因而头发变白 11、下列有关染色体及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 是() A、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Y染色体都比X染色体 短小 B、一般情况下,双亲表现正常,不可能生出患红 绿色盲的女儿 C、含X染色体的配子是雌配子,含Y染色体的配 子是雄配子 D、各种生物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可分为性染色体和 常染色体染色体 12、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一个家 庭中父母色觉正常,生了一个为XXY的孩子。不 考虑基因突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孩子色觉正常,则出现的异常配子不会来自 父亲 B、若孩子色觉正常,则出现的异常配子不会来自 母亲

连锁遗传规律习题

第四章连锁遗传规律(习题) 1. 在果蝇中,显性性连锁棒眼基因B在染色体图57的基因座位上,隐性淡红眼基因car 在62基因座位上。在+car//B+ x +car//Y的1000子代中,各种表现型及基因型分别是多少? 2. 基因a和b之间的图距是20个单位。在ab//++ x ab//ab杂交后代中仅发现18%的重 组体,问基因a和b之间的双交换值是多少? 3. 在小麦中,Th//tH基因型的植株自交,其数目最少的子代类型为全部子代群体的0.25%, 那么T和H两基因间的图距是多少? 4. 两个连锁群如图: A B D E F当都为相引连锁时,配子 10 20 25 5 15 Aef占AaBbDdEeFf杂种所形成的总配子的比例是多少? 5. 设果蝇有三对连锁基因,顺序为ABD,AB间为19个遗传单位,BD间为20个遗传单位, 符合系数为0.6。若基因型为AbD//aBd的雌果蝇与基因型abd//abd的雄果蝇杂交。问1000个子代果蝇中基因型种类及数目如何? 6. 假定三基因的顺序为ABD,且A、B间的距离是30个遗传单位,B、D间是20个遗传单位, 如果在无干扰情况下ABD/ abd个体预期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列是多少? 7. 有下一个杂交结果如图: AABB×aabb ↓ AaBb ↓ A B A bb aaB aabb 580 162 168 90 问:基因间是否连锁?为什么?若连锁,A与B间的距离是多少? 8. 玉米第9染色体三个基因连锁图 64 69 79 假如一点发生交换,其邻近 a b c 区段的交换便不再发生。写出杂合体+++/abc所产生的各种配子类型和比例? 9. 一株三基因A、B、C全杂合的植株与一株三基因隐性纯合植株杂交,得下列结果: ABC 325 aBc 305 ABC 128 abc 142 aBC 36 Abc 34 ABc 17 abC 13 问:a. 三基因是否连锁?b. 杂种亲本的基因型是相引还是相斥?c. 基因的排列顺序

遗传学第二,第三章课后习题答案

遗传学综合试题 班级:09生1 姓名:李学梅学号:20091052106 综合试题(A)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 1. 遗传学: 2. 染色体: 3. 连锁遗传图(遗传图谱): 4.剂量效应: 5.转导: 6.测交: 7.从性遗传(sex-influenced inheritance): 8.遗传平衡、基因平衡定律: 9.物理图谱: 10.Mendel: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 真核生物mRNA最初转录产物必须经过加工才能成为有功能的mRNA。加工过程包括在5’端加(),在3’端加()。 2研究生物的遗传特征从亲代到子代的遗传规律的科学称为()。 3.作图函数表示重组率与()的关系。 4. 基因型方差可进一步分解为加性方差,()方差和()方差。 5在经典遗传学中,基因既是()的基本单位,也是()的基本单位。 6、细胞中形态和功能相同的一对染色体称为()。 7.QTL作图一般要经过(),(),(),()等几个过程。 8. 作统计分析在基因互作中,积加作用、隐性上位作用和抑制作用在F2代的分离比例分别是( ) 、( ) 和( ) 。 9. 在同一地块中同时种植P1、P2、F1、F2、B1和B2等6个世代,测得某性状的方差VF1=2.5,VF2=11.6,VB1=7.4,VB2=8.1。则该性状的广义遗传力为( ) ,狭义遗传力为( ) 。 10. 、在小群体中由于随机抽样而引起的基因频率的随机波动称为 ( )。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你认为正确的,在括号中打“√”, 你认为错误的,在括号中打“×”。) 1、在正常的情况下,50个卵母细胞将产生200个成熟的单倍体卵。() 2、已知生物的tRNA种类在 40种以上,而氨基酸的种类只有20种,由一种以上的tRNA转运一种氨基酸的现象称简并。()

遗传三大规律

第三章连锁遗传与性连锁 一、名词解释(每题1分) 1.相引相(相引组) 2.相斥相(相斥组) 3.连锁遗传现象 4.完全连锁 5.不完全连锁 6.交换 7.交换值 二、填空题: 6. 番茄中,桃皮果对光皮果为显性,圆形果对长形果为显性。用双隐性个体与双杂合个体测交得到下列结果,光皮圆果24、光皮长果246、桃皮圆果266、桃皮长果24。 a、杂合体亲本的基因连锁是相引还是相斥?。 b、这两个基因的交换率为。 7. 兔子的花斑基因对白色是显性,短毛对长毛是显性,一个花斑短毛兔纯种与长毛白色兔纯种杂交,F1与长毛白色兔回交,产生26只花斑长毛兔、144只长毛白色兔、157只花斑短毛兔和23只白色短毛兔,这两对基因间的重组值为。 三、选择题: 1.某一植物中,以AABBDD×aabbdd杂交,F1再与三隐性亲本测交,获得的Ft 数据为:ABD20;abd20;abD20;ABd20;Abd5;aBD5;aBd5;AbD5;从这些数据看出ABD是()。 (1)AB 连锁,D独立;(2)AD 连锁,B独立; (3)BD 连锁,A独立(4)ABD 都连锁 2.A和B是连锁在一条染色体上的两个非等位基因,彼此间的交换值是14%,现有AaBb杂种,试问产生Ab重组配子的比例是多少?() (1)14%(2)7%(3)3.5%(4)28% 1.遗传的基本规律是研究生物在传种接代过程中() A.染色体的传递规律 B.相对性状的传递规律 C.基因的传递规律 D.基因型的传递规律 2.下列各对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狗的短毛和狗的卷毛 B.羊的黑毛和兔的白毛 C.果蝇的红眼和果蝇的棒眼 D.人的右利手和人的左利手 3.一对正常夫妇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男孩,再生一个正常孩子的几率是() A. 75% B. 25% C. 12.5% D. 37.5% 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两个纯合子的后代必是纯合子 B.两个杂合子的后代必是杂合子 C.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 D.杂合子自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5、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等位基因片断产生交换和重组一般发生在 A、细线期 B、偶线期 C、粗线期 D、双线期 E、终变期 7.已知某两对连锁基因的重组率为24%,说明在该二对基因间发生交换的孢母细胞数占全部孢母细胞的() (1)24%(2)50%(3)76%(4)48% 9.在相引组中, F2亲本型性状比自由组合中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