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左卡尼汀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体会

左卡尼汀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体会

左卡尼汀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体会

胡宇华;苗起芬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医药》

【年(卷),期】2009(004)009

【摘要】目的观察静脉注射左卡尼汀对慢性肾衰维持性血透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维持性血透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于每次血透后静脉推注左卡尼汀1.0 g,每周两次.疗程共4个月.而对照组静注生理盐水.治疗期间维持其他主要治疗方案不变.观察指标:用药前及用药4个月后观察治疗前后体力,精神状态,食欲,血红蛋白,血脂,透析过程中低血压、心绞痛.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体力,精神状态,食欲等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血红蛋白浓度增高.透析过程中低血压、心绞痛症状明显减轻,血脂改善.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 0.05) .结论应用左卡尼汀能改善患者的一般状况,降低透析低血压、心绞痛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页数】2页(156-157)

【关键词】左卡尼汀;血液透析;贫血;心绞痛

【作者】胡宇华;苗起芬

【作者单位】130051,长春市中心医院肾内科;130051,长春市中心医院肾内科【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

【相关文献】

1.左卡尼汀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应用的临床体会 [J], 朱云丽

2.左卡尼汀对血液透析患者贫血治疗的临床观察 [J], 秦应娟

血液透析治疗技术管理规范

附件6 血液透析治疗技术管理规范 (征求意见稿) 为规范血液透析治疗技术临床应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本规范。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生开展血液透析治疗技术的最低要求。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一)医疗机构开展血液透析治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以及由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许可从事肾内科疾病治疗医疗机构。 (三)具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临床治疗的血液透析设备。 (四)血液透析治疗应该具备相应的影像指导设备,如超声、CT或MRI等以及局部的温度监控设备。 (五)血液透析治疗应配备多功能监护仪,能进行心电、呼吸、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 (六)血液透析治疗室应具备心、肺、脑抢救复苏条件,有氧气通道、麻醉机、除颤器、吸引器等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品。 (七)有至少2名具有血液透析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医师,及经过肾内科相关知识和技术培训的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二、人员基本要求

(一)血液透析医师 1.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执业范围为开展本技术应用相关专业的本院在职医师。 2.有3年以上肾内科诊断治疗的临床工作经验,具有主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3.经过相应的血液透析治疗技术培训。 (二)参与血液透析的其他相关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需经过血液透析治疗技术相关专业系统培训。 三、技术管理基本要求 (一)严格遵守血液透析治疗技术操作规范和诊疗指南,正确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治疗手段、患者经济承受能力等综合判断,决定治疗方案。 (二)术者由具有相应血液透析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本院医师担任,术后制定合理的治疗与管理方案。 (三)实施血液透析治疗前,应当向患者和其家属告知治疗目的、治疗风险、治疗后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四)实施血液透析治疗后应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处理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五)建立健全血液透析治疗技术评估和随访制度,并按规定进行随访、记录。 (六)医疗机构及医师要按照有关规定,定期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评估,包括病例选择、治疗成功率、严重并发症、死亡病例、医疗事故发生情况、术后病人管理、病人生存质量、随访情况和病例质量等。

左卡尼汀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作用

左卡尼汀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作用 发表时间:2016-04-29T16:22:04.340Z 来源:《徐州医学院学报》2015年11月第35卷总第21期作者:孙又辉[导读] 江苏省沛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左卡尼汀是有效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可以更有效地改善心功能,缓解临床症状. 江苏省沛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221600 【摘要】目的:观察左卡尼汀治疗中、重度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将5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ACEI类、利尿剂、小剂量倍他乐克片(心功能IV级者心力衰竭控制后开始口服)、小剂量地高辛片等常规治疗左心衰竭;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左卡尼汀,14 d时观察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左卡尼汀组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总有效率达95%,心功能各指标改善均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左卡尼汀是有效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可以更有效地改善心功能,缓解临床症状,提高左室射血分数,且安全性好。 【关键词】左卡尼汀;心力衰竭;射血分数 一般中、重度慢性心力衰竭(CHF)常规治疗方案为:去除心力衰竭诱因和病因,使用ACEI类、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类等。本研究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左卡尼汀治疗中、重度CHF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入选标准 (1)均符合CHF的诊断标准,以收缩性心力衰竭为主,LVEF<50%,心功能III~IV级(按NYHA分级);(2)原发病为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以瓣膜关闭不全为主,瓣膜狭窄不显著)或扩张型心肌病;(3)入院前未服中药,已服中药者,停服中药1周后进入观察治疗;(4)排除急性心力衰竭、心动过缓、恶性心律失常、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合并肝肾肺脑功能衰竭、洋地黄中毒、严重感染等;(5)尚未规范使用ACEI类、利尿剂、β 受体阻滞剂、洋地黄类等。 1.2 一般资料 2013年5月—2015年5月,本研究入选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50例,其中男37例,女13例;年龄56-82岁;病程4-10年。心功能分级4级5例,3级17例,2级28例。随机均分为左卡尼汀组和常规治疗组各25例,左卡尼汀组中,男18例,女7例;年龄(66.16±10.8)岁,高血压10例,其中收缩压平均为13 2.36mmHg、舒张压81.43mmHg;糖尿病6例,其中空腹血糖(5.46±1.81)mmol.L-1;WBC: (7.36±2.24)×109/L。对照组中,男20例,女5例;年龄(65.62±10.54)岁,高血压8例,其中收缩压平均为129.87mmHg、舒张压80.79mmHg;糖尿病5例,其中空腹血糖(5.23±1.68)mmol.L-1;WBC:(7.51±2.26)×109/L。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均具可比性。 1.3方法 左卡尼汀组在常规抗心力衰竭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β受体拮抗剂、洋地黄等基础上,加用左卡尼汀, 12ml/d,分两次静滴,共14 d。常规治疗组仅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均以14 d为1个疗程。 1.5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常规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前的LVEF水平为(24.8 ±10.6)%,治疗后为(43.5 ±15.5)%;左卡尼汀组治疗前为(25.3 ±12.6)%,治疗后为(27.4 ±16.6)%。两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0.1708,P=0.7862),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12.2384,P=0.0001) 3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已经成为心血管医生所面临的重大难题。而心肌能量代谢失调是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理机制之一。减少过度的心肌能量消耗和改善心肌能量代谢可改善心衰预后。左卡尼汀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机体组织内的特殊氨基酸,为脂肪代谢所需[1]。其主要功能是促进脂类代谢,将长链脂肪酸带进线粒体基质,并促进其氧化分解为细胞提供能量。正常心肌能量供应60%-80%来自脂肪代谢。左卡尼汀是肌肉细胞尤其是心肌细胞的主要能量来源。能提高丙酮酸脱氢酶、细胞色素C还原酶、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活性,加速ATP的产生,有效地为心肌提供能量[2]。其治疗心衰主要是通过改善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减少心肌细胞因缺血缺氧而造成的坏死和纤维化的程度,修复受损心肌细胞,从而恢复心脏的正常功能。 本结果显示,左卡尼汀能显著提高老年心衰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及LVEF和二尖瓣血流最大流速E峰和A峰比值,有效改善老年心衰患者的左室射血功能,从而更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降低住院率,因此,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采用常规药物加左卡尼汀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为老年性难治性心衰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韦春望,陈孝治.左卡尼汀[J].中国新药杂志,2002,11(3):245-246. [2]张义平,韩跃刚,维东亮,等.左卡尼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6,18(2):101.

左卡尼汀的临床作用

左卡尼汀的临床作用 摘要 左旋卡尼汀是一种水溶性氨基酸,其主要功用是运载长链脂肪酸进入线粒体参与反响,同时以腺什三磷酸盐(ATP)的方式提供能量。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由于摄食缺乏,恶心呕吐,消化吸收不良,合成减少及透析中丧失,可呈现左卡尼汀缺乏,其乏可影响线粒体对游离脂肪酸的氧化,致使脂类在胞浆中汇集,不能进入三梭酸循环,惹起能量缺乏,同时由于乙酞辅酶A在线粒体集聚,对细胞产生毒性作用。MHD患者若左卡尼汀缺乏临床上可呈现骨骼肌病、心肌病、心律失常、血脂异常、肌肉痉挛、营养不良及透析低血压等,使透析耐受性降低,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目录 摘要 (1) 第一章、左卡尼汀的药理作用 (3) 第二章、临床实验 (3) 2.1心血管疾病 (3) 2.1.1心绞痛 (3) 2.1.2心肌梗死 (4) 2.1.3心力衰竭 (4) 致谢 (5) 参考文献 (6)

第一章、左卡尼汀的药理作用 左卡尼汀的主要功用是促进脂类代谢,在低氧、缺血时,脂酞-CoA堆积,线粒体内的长链脂酞卡尼汀也堆积,游离卡尼汀因大量耗费而减低。缺血低氧招致ATP程度降落,细胞膜和亚细胞膜通透性升高,堆积的脂酞-CoA可致膜构造改变,膜相崩解而招致细胞死亡。另外,低氧时以糖无氧酵解为主,脂肪酸等堆积招致酸中毒,离子紊乱,细胞自溶死亡。足够量的游离卡尼汀可使堆积的脂酞-CoA进入线粒体内,减少其对腺嘌吟核昔酸转位酶的抑止,使氧化磷酸化得以顺利停止。左卡尼汀是肌肉细胞特别是心肌细胞的主要能量来源,脑、’肾等许多组织器官亦主要靠脂肪酸氧化供能。卡尼汀还能增加NADH细胞色素C复原酶、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活性、加速ATP的产生,参与某些药物的解毒作用。关于各种组织缺血低氧,左卡尼汀经过增加能量产生而进步组织器官的供能。左卡尼汀的其他功用有:中等长链脂肪酸的氧化作用;脂肪酸过氧化物酶的氧化作用; 对分离的辅酶A和游离辅酶A二者比率的缓冲作用,从酮类物质、丙酮酸、氨基酸(包括支链氨基酸)中产生能量,去除过高辅酶A的毒性,调节血中氨浓度。当缺乏卡尼汀时,临床上可呈现肌张力减退、肌溶解、肌痉挛、胰岛素抵御、心律失常等。 第二章、临床实验 2.1心血管疾病 人类心肌细胞所需能量60%~80%来自于脂肪代谢。因此,补充左卡尼汀可促进心肌细胞内脂肪酸的氧化合成,为心脏提供更充足的能量,具有心肌维护作用。左卡尼汀还具有直接正性肌力、扩张冠脉、改善血活动力学等作用,能够改善心功用,减少心绞痛发作,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死率,增强缺血一再灌注心肌中糖的有氧氧化,促进再灌注心肌恢复从脂肪酸氧化获取能量,降低自在基含量,减轻再灌注损伤。 2.1.1心绞痛 将9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对照组44例。两组常规应用硝酸酷类、日受体阻滞剂、肠溶阿司匹林、钙拮抗剂、低分子肝素等。

左卡尼汀临床应用

左卡尼汀临床应用 注射用左卡尼汀【临床药学讨论版】 国家级五类新药全科用药 适应症: ●肾脏疾病---肾炎,肾脏衰竭,血液透析患者 ●心血管疾病---急,慢性心功能衰竭,心绞痛,心股梗死,心律失常,高脂血症及低血压. ●胃肠外营养 ●原发及继发性卡尼汀缺乏 ●骨骼疾病----骨痛,肌痉挛. 左卡尼汀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机体组织内的特殊氨基酸,其主要是促进脂类代谢,进行β一氧化,产生ATP供能。临床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相关并发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的辅助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广阔市场前景。 2 临床应用 2.1 心血管疾病人类心肌细胞所需能量60%~80%来自于脂肪代谢,因此补充左卡尼汀可促进心肌细胞内脂肪酸的氧化分解,为心脏提供更充足的能量,具有心肌保护作用。左卡尼汀还具有直接正性肌力、扩张冠脉、改善血流动力学等作用,可以改善心功能、减少心绞痛发作,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死率,增强缺血再灌注心肌中糖的有氧氧化,促进再灌注心肌恢复从脂肪酸氧化获取能量,降低自由基含量,减轻再灌注损伤。 2.1.1 心绞痛江志平等[2]对稳定性劳力性心绞痛患者运动耐量的研究表明,应用左卡尼汀治疗12周,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用量明显减少,心肌缺血减轻,运动耐量显著改善。夏华玲等[3]选择46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伴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加用左卡尼汀,另一组应用硝酸酯类药物作为对照,服药4周。结果发现左卡尼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肯定,并与硝酸酯类药相似,且可还降低血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升高高密度脂蛋白。 2.1.2 心肌梗死左淑波等[4]报道17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且发病24h内住院存活超过24h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其中治疗组86例,对照组88例,治疗组于心肌梗死后24~48h内给予左卡尼汀10g,分4次静脉滴注,此后,在整个监护期间剂量减半,药剂量为每日4—6g。其他治疗如溶栓、阿司匹林、肝素、硝酸盐、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两组基本相似。结果显示,心衰发生率治疗组较对照组减少11.1%,有显著差异性,表明左卡尼汀对减少心衰的发生有明显作用,而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2.1.3 心力衰竭心肌细胞能量代谢失调是慢性充血性心衰的病理机制之一,减少过度的心肌能量消耗和改善心肌能量代谢可改善心衰预后。喻文琴[5]选择92例慢性心衰患者,在两组均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利尿剂和

左卡尼汀的临床应用进展

左卡尼汀的临床应用进展 发表时间:2012-02-09T13:29:55.46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40期供稿作者:黄群 [导读] 左卡尼汀又称左旋肉碱,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机体组织内的特殊氨基酸,是脂肪酸代谢的必需辅助因子。 黄群(大港油田总医院天津大港 300000) 【中图分类号】R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40-0036-03 【摘要】左卡尼汀又称左旋肉碱,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机体组织内的特殊氨基酸,是脂肪酸代谢的必需辅助因子,它能促进脂肪酸经?-氧化进入三羧酸循环,产生能量,与机体的器官、组织代谢密切相关,卡尼汀能调节乙酰CoA与CoA的比例,从而激活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的活性,促进葡萄糖的代谢。同时还有调节线粒体内乙酰COA\COA比值,刺激肝脏生酮过程,其主要是促进脂类代谢,促进蛋白质降解、抗氧化和刺激糖原异生作用。作为细胞中的一种天然组分,其重要性已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左旋卡尼汀的相对分子质量小162.2,水溶性好,不与血浆蛋白结合,易在透析过程中被清除。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长期透析过程中由于左旋卡尼汀摄入的减少、内源性合成减少、血液透析清除等多种原因,出现继发性左旋卡尼汀缺乏性紊乱,表现为心肌症、脑病、透析性低血压、肌肉疼痛乏力、血脂异常、促红细胞生成素抵抗性贫血等等。临床多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相关并发症肾性贫血、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毒性肝炎等疾病的辅助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广阔市场前景。 【关键词】左卡尼汀药代动力学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左卡尼汀 (L—carnitine),化学名L一3一羟一4一三甲氨基丁酸,又称左旋肉碱,1905年由俄国科学家从肌肉提取物中发现的一种具有左旋性生物活性的物质,它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机体组织内的特殊氨基酸,是脂肪酸代谢的必需辅助因子,是人体长链脂肪酸代谢产生能量所必需的一种物质。它能促进脂肪酸经?-氧化进入三羧酸循环,产生能量,与机体的器官、组织代谢密切相关[1]。随着对其药理作用研究的不断进展,左卡尼汀在临床上的应用也日趋广泛,现将左卡尼汀的药代动力学、药理、临床应用及其进展综述如下。 1 药代动力学 左卡尼汀是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化合物,常以盐酸盐的形式存在,为水溶性季铵类化合物,分布在肌肉、心肌、骨骼肌的含量较高,主要在肝、肾、脑中合成,左卡尼汀不与血浆蛋白结合,生物半衰期为l7h,其排泄途径取决于给药途径,静脉注射12h内,从尿中回收大约7%,24h内大约8%;口服给药尿中回收10%。 2 药理作用 左卡尼汀在心脏和骨骼肌中含量高,大部分以游离状态存在。其首要功能是促进脂类代谢[2],长链脂肪酸在线粒体内代谢的主要过程是?-氧化。卡尼汀通过在线粒体外膜上的卡尼汀脂酰转移酶I和内膜内侧的卡尼汀脂酰转移酶Ⅱ作用下,使脂酰辅酶A(CoA)在线粒体酶的作用下进行?-氧化,当左卡尼汀转运脂肪进人线粒体的同时,它又将?-氧化的产物—乙酰基运出线粒体,减少乙酰基在线粒体中与游离脂酰CoA结合,从而提高线粒体中CoA的水平,有利于脂肪的进一步分解。卡尼汀能调节乙酰CoA与CoA的比例,从而激活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的活性,促进葡萄糖的代谢。同时还有调节线粒体内乙酰COA\COA比值,刺激肝脏生酮过程,促进蛋白质降解、抗氧化和刺激糖原异生作用。当缺乏卡尼汀时,临床上可出现肌张力减退、肌溶解、肌痉挛,胰岛素抵抗、心律失常等。 3 临床应用 3.1心血管疾病 人类心肌细胞所需能量60%-80%来自于脂肪代谢,因此补充左卡尼汀可促进心肌细胞内脂肪酸的氧化分解,为心脏提供更充足的能量,具有心肌保护作用。左卡尼汀还具有直接正性肌力、扩张冠脉、改善血流动力学等作用,可以改善心功能、减少心绞痛发作,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死率,增强缺血再灌注心肌中糖的有氧氧化,促进再灌注心肌恢复从脂肪酸氧化获取能量,降低自由基含量,减轻再灌注损伤。 3.1.1心肌梗死 Sir等[3]报道5l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组与对照组发生心绞痛的比例分别为 17.16%和36%,发生心律失常分别为13.4%和28.0%,均具高度统计学意义,提示左卡尼汀对心肌梗死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显示,左卡尼汀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射血分数、收缩末期容积和舒张末期容积在治疗后均无显著差异,提示左卡尼汀并不能改善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室功能。左淑波等[4]报道17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且发病24h内住院存活超过24h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治疗加组,其中治疗组86例,对照组88例,治疗组于心肌梗死后24-48h内给予左卡尼汀,监护期间剂量减半,给药剂量为每日4-6g。其他治疗如溶栓、阿司匹林、肝素、硝酸盐、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两组基本相似。结果显示,心衰发生率治疗组较对照组减少11.1%,有显著差异性,表明左卡尼汀对减少心衰的发生有明显作用,而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3.1.2心绞痛心肌局部缺血时心肌细胞内左卡尼汀含量减少40%以上,及时补充左卡尼汀对缺血性心脏病有一定疗效。慢性心绞痛患者予常规治疗加口服左卡尼汀5-6g/d,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加安慰剂,1天后治疗组心功能和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且常规治疗心脏病的药物用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发生心功能衰竭和死亡者也明显减少。夏华玲等[5]选择46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伴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加用左卡尼汀,另一组应用硝酸酯类药物作为对照,服药4周。结果发现左卡尼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肯定,并与硝酸酯类药相似,且可还降低血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升高高密度脂蛋白。 3.1.3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细胞能量代谢失调是慢性充血性心衰的病理机制之一,减少过度的心肌能量消耗和改善心肌能量代谢可改善心衰预后。喻文琴[6]选择92例慢性心衰患者,在两组均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利尿剂和或洋地黄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2例,以左卡尼汀3.0g加入0.9%氯化钠溶液 100ml,静脉滴注,1次/d,15天后改为口服制剂,1.0g,3 次/d,总疗程共3个月,3个月后,治疗组比对照组超声心动图示左室射血分数显著提高,临床心功能明显改善。 Rizos[7]报道37例扩张型心肌病引起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常规治疗加口服左卡尼汀2g/d,对照组33例予常规治疗加安慰剂,3天后治疗组死亡l例,对照组死亡6例。结果表明治疗组存活期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5),治疗组临床症状较对照组有明显减轻。实验研究证明,丙酰化左卡尼汀能明显改善充血性心力衰竭模型鼠的左室功能,治疗后内质膜腺苷酰环化酶活性、内质膜Na+-K+-ATP酶活性和内质膜依赖Na+摄Ca2+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 3.1.4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心肌损害急性中、重度有机磷毒合并心肌损害,易加重病情影响愈后。徐向阳等[8]把118例中、重度有机磷

左卡尼汀在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中的作用--译

系统阐述和综合分析左卡尼汀(L-Carnitine)在心血 管疾病二级预防中的作用 摘要: 目的:采用安慰剂和对照法对比评估左卡尼汀在心肌梗死的治疗中的应用,观察其对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影响。 方法:通过系统阐述和综合分析13个对照组实验,旨在评估左卡尼汀在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心绞痛、心力衰竭和心肌梗死中,和安慰剂组、对照组相比的有效性。这些实验数据主要来源于Ovid MEDLINE,PubMed, and Excerpta Medica (Embase)数据库收录的2012年3月1日到2012年8月31日之间的数据。 结果:和安慰剂组、对照组相比,左卡尼汀使死亡率显著减少27%(优势比,0.73; 95%置信区间,0.54-0.99;P=.05;风险率(RR):0.78; 95%可信区间,0.60-1.00; P=.05),室性心律失常显著减少65%(RR:0.35;95%置信区间,0.21-0.58;P <0.0001),心绞痛显著减少40%(RR:0.35;95%置信区间,0.21-0.58;P <0.00001),心力衰竭的发展(RR:0.85;95%置信区间,0.67-1.09;P=.21)和心肌梗死(RR:0.78;95%可信区间,0.41-1.48;P=.45)没有减少 结论:和安慰剂组、对照组比,左卡尼汀可以使死亡率显著减少27%,室性心律失常减少%65,心绞痛减少40%。在现代采用大规模的随机对照实验深入研究经济、安全的治疗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方法,包括经皮冠状动脉注射、抗血小板治疗、阻断剂、他汀类药物,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s), ω- 3脂肪酸,心脏康复等,虽然这些都显著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但是心血管不良反应仍旧频繁发生。使用左卡尼汀来提高游离脂肪酸水平和葡萄糖氧化水平来改善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从而提高心脏健康。 左卡尼汀是一种季胺类化合物,能够将自由脂肪酸运输到线粒体,提高氧化磷酸化水平,为心肌供应能量。而且,

浅谈左卡尼汀在泌尿内科疾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浅谈左卡尼汀在泌尿内科疾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发表时间:2016-05-18T14:12:49.093Z 来源:《健康前沿》2016年1月作者:韩琨琳王丹 [导读] 左卡尼汀又称为左旋肉毒碱,其为人体可合成的内源性物质,分子量约为161.2,成人体内约有20g左右,主要分布在心肌、骨骼肌中。 韩琨琳大连医科大学 116044 王丹大连市第五人民医院 116021 左卡尼汀(L-carnitine,LC),又称为左旋肉毒碱,其为人体可合成的内源性物质,分子量约为161.2,成人体内约有20g左右,主要分布在心肌、骨骼肌中。由于其改善心肌代谢、心肌能量供应的作用,主要应用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治疗中。随着人们对LC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其应用范围可扩大至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男性、消化系统等的疾病治疗过程中。在泌尿内科疾病的治疗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近年来左卡尼汀在泌尿内科疾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作浅要的综述。 1.LC在泌尿内科的临床应用 1.1肾性贫血 由于慢性肾脏疾病或其他肾脏疾病导致的肾脏功能异常。引起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减少,红细胞代谢加快、不稳定性增高。应用LC可以提高红细胞的膜稳定性,抑制红细胞的周期缩短【1】,此为用于治疗肾性贫血的主要机制。并且LC的使用可降低常规用药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的用量,提高效益【2】,其机制为降低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抵抗作用【3】。 1.2血液透析并发症 对于急性肾损伤、慢性肾衰竭,肾脏替代治疗是最直接且有效的方法,主要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和肾移植。其中以血液透析应用最为广泛和常见,但血液透析也常会伴发一些并发症,临床上予以对应的预防和治疗,其中就包括LC的使用。 1.2.1血液透析性贫血 在透析过程中,由于仪器等的原因,可能会发生少量红细胞膜的破裂溶血,并且由于LC分子量为较小,透析过程中从血液中大量流失。应用LC可以提高红细胞膜的稳定性【1】.补充流失的LC,缓解血液透析引起的贫血加重。 1.2.2血液透析低血压 由于血液透析将血液中的毒素等分子清除,渗透压发生改变,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低血压,会降低透析治疗的效果。LC可以改善血压的降低,维持血压的稳定,付文静等【4】,通过对照试验,显示LC有利于心血管的稳定,保持血压的稳定。 1.2.3血液透析营养不良 对于血液透析出现的营养不良,张海燕等【5】对使用LC患者的研究发现血白蛋白(P<0.05)和血红蛋白(P<0.01)显著升高,血浆丙二醛(MDA)相对下降(P<0.01),由于其可抑制氧自由基的产生,因此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氧化物歧化酶平均值显著上升(P<0.01)。同时,LC本身的缺乏也会导致营养不良,可能与其氧自由基产生增加有关。 1.2.4血脂异常 近一半的透析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血脂异常。LC可降低血中甘油三酯和脂蛋白a,可能与其生理作用有关,将长链脂肪酸携入线粒体,促其氧化分解,后将产生的短链脂酰基携出。因此,缓解脂肪代谢紊乱。但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应尽量选用注射剂,有研究提示,口服LC后,LC可在肠道菌群作用下,使TMAO水平升高,TMAO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可能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1.2.5微炎症 透析出现微炎症的患者,可以利用其抑制氧自由基产生的抗氧化作用,减少细胞的损伤与炎性反应,喻业安等【7】通过研究发现LC 可降低透析患者多种炎症因子,改善微炎症。 1.3肾结石 结石的形成会造成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损伤,氧自由基也可对其造成损伤。利用LC抑制氧自由基的作用,可以减小结石、氧自由基对其的损伤,其次LC改善肾的代谢与功能可以抑制结石的进一步形成。 1.4急性肾脏衰竭 急性肾损伤患者的血肌酐和尿素氮会进行性升高,血钾升高,PH值和碳酸氢钙降低,龙涛【9】研究发现使用LC的急性肾损伤患者,其血肌酐、尿素氮均可得到改善,有利于肾功能的好转。 1.5慢性肾脏疾病 近年国宏伟,在LC与疏血通合用中,观察组患者血肌酐、尿素氮、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提示能够有效改善肾功不全患者的肾功能。或与前列地尔合用,观察组C反应蛋白下降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24小时尿蛋白、血肌酐、尿素氮均较前降低(P<0.05)。提示临床上可进一步推广使用。 1.6心肾综合征 对于慢性心衰导致的心肾综合征患者,治疗时联合左卡尼汀,能够通过改善心肌、脏器的代谢,进一步改善心肾功能,降低心衰指数BNP浓度,降低肾小球滤过率功能指数CysC浓度。提示LC可以用于心肾综合征治疗时的联合用药。 1.7周围神经病变 周围神经病变可能是由于尿毒症患者毒性物质积蓄导致周围神经损伤造成。血中LC浓度升高可以使蓄积的脂酰辅酶进入线粒体内,降低腺嘌呤核苷酸转换酶的抑制作用,改善神经细胞代谢和能量供应,进一步恢复其正常功能。 参考文献: 1.路明,游茂翔.左卡尼汀联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慢性贫血[J].中国当代医学,2011,18(3):15 2.易湛苗,董淑杰,翟所迪,等.左卡尼汀及其衍生物临床应用的循证证据及评价[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3,10(2):71-74. 3.付文静,张沛,邓英辉,等.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低血压患者的治疗观察[J].山东医药,2011,51(40):97-98.

左卡尼汀治疗心力衰竭----效果假设

左卡尼汀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使用左卡尼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选取98例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使用常规利尿、强心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左卡尼汀药物。治疗前后后,通过6min步行实验来观察患者左心室收缩末期(LVESV)、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以及步行距离,对两组药物疗效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LVESV、LVEDV以及步行距离均无明显变化,而在治疗结束后,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左卡尼汀治疗心力衰竭能够显著提升临床疗效,改善患者心功能。 【关键词】左卡尼汀;心力衰竭;临床疗效 随着生活及工作压力的不断上升,心力衰竭逐渐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临床病症。心理衰竭的发病原因目前已经确定,心肌损伤、心肌结构变化以及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都会导致心室泵血[1]。根据心力衰竭病情的延展,可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且慢性心力衰竭比较常见。在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中,使用强心、利尿以及血管扩充等方法,能够改善患者的病情,随着医药水平的不断发展,左卡尼汀在治疗心力衰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研究左卡尼汀药物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本研究选取了96例心力衰竭患者,现将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了我院于2015年6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96例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心力衰竭临床诊断标准,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8例,男28例,女20例,年龄48~81岁,平均年龄(65.2±4.5)岁,其中冠心病25例,心肌病12例,高血压合并心脏病11例。对照组48例,男27例,女21例,年龄47~83岁,平均年龄(66.2±4.1)岁,其中冠心病24例,心肌病12例,高血压合并心脏病12例。对比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症类型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排除与纳入标准 (1)患者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为成年心力衰竭者;所有患者均自愿接受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2)排除标准:患者之前服用过其他药物的患者;合并有严重脏器损伤以及脏器功能缺失的患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低血压、心率异常、精神障碍患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组前均使用常规检查方法对患者的并发程度、病情类别进行分析。对照组治疗方法上使用现代化的心理衰竭治疗手段,包括对患者进行合理的用药,如对病情较轻以及中等病情的患者使用利尿剂、肾素、洋地黄制剂等药物,缓解患者心力衰竭的情况,对于部分重症患者,则应用多巴胺以及多巴酚丁胺等提升肌力的药物来提升患者的生命体征[3]。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常规治疗药物的基础上,加用左卡尼汀3.0g,将药物与0.9%氯化钠溶液100ml混合,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采取静脉滴注的给药方法,药物的用量为1次/d,为患者连续用药7d。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电图、心率、血压等情况,根据患者治疗情况适当调整药物的用量。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1)在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对使用心脏彩超对患者进行检查,测试患者6min步行后左心室收缩末期(LVESV)、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以及步行距离。(2)对患者治疗后

血液净化技术管理规范

血液净化及介入肾脏病技术管理规范 为规范血液净化技术的临床应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本规范为技术审核机构对医疗机构申请临床应用血液净化技术进行技术审核的依据,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开展血液净化技术的基本要求。 本规范所称血液净化技术,指通过体外循环、借助各种净化装置清除体内代谢废物、血液中的毒素或毒物,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和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一系列治疗方法,以达到血液净化的目的。血液净化技术,包括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液透析滤过、血浆置换、血液灌流、免疫吸附、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等技术。 一、区域规划设置要求 开展血液净化技术的医疗机构设置应根据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人口分布等因素综合考虑、合理布局。省辖市城区每20万人口可设立1所开展血液净化技术的医疗机构,县及县级市每20~30万人口可设立1所开展血液净化技术的医疗机构。 新开展血液净化技术的医疗机构,原则上与已准入开展血液净化技术医疗机构间的直线距离大于5公里。 二、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一)分区布局 1、血液透析室应当包括透析治疗区、水处理区、治疗室、候诊区、接诊区、办公区、污洗间、处置间、更衣室和库房等基本功能区域。各功能区域应当合理布局,清洁区、污染区及其通

道必须区分,清洁区包括透析治疗区、治疗室、水处理区和库房等,污染区主要包括污洗间、处置间。 2、透析治疗区由若干透析单元组成。每个透析单元由一台透析机和一张透析床(椅)组成,每个透析单元面积不少于平方米,床(椅)间距不小于米。 3、血液透析室应当设置10个以上透析单元。 4、水处理区面积应为水处理机占地面积的倍以上,地面承重应符合设备要求,地面进行防水处理并设置地漏,水处理设备应避免日光直射。 5、血液透析室应设置护士站,护士站应便于对患者实施观察及技术操作。 6、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梅毒螺旋体及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患者应当分别在各自隔离透析治疗间或隔离透析治疗区进行专机血液透析,治疗间或者治疗区、血液透析机相互不能混用。艾滋病、开放性结核病及烈性传染病患者应按照传染病防治法要求进行集中规范管理。 (二)设施设备 1、血液透析室应当配备符合规定的透析机、水处理装置、抢救基本设备(抢救车、心电监护、除颤仪、简易呼吸器)、供氧装置、中心负压装置或可移动负压抽吸装置、双路供电系统、电子计算机网络设备和通风设备。 2、血液透析室使用的医疗设备、医疗耗材、医疗用品等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并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使用和管理。 3、具有较强的肾衰竭治疗工作基础和血液净化相关急、慢

血液透析原理及临床应用

血液透析原理及临床应用 血液透析原理 血液透析原理及其临床应用 南京总医院,解放军肾病研究所。 季大玺 一血液透析的原理 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通过其生物物理机制,完成对溶质及水的清除和转运,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弥散(Diffusion)、对流(Convection)及吸附(Absorption)清除血液中各种内源性和外源性"毒素";通过超滤(Ultrafiltration)和渗透(Osmosis)清除体内潴留的水分,同时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失衡,使机体内环境接近正常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1. 溶质转运 a. 弥散转运 溶质依靠浓度梯度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称此现象为弥散。溶质的弥散转运能源来自溶质的分子或微粒自身的不规则运动(布朗运动)。在两种溶液之间放置半透膜,溶质通过半透膜从高浓度溶液向低浓度溶液中运动,称为透析。这种运动的动力是浓度梯度。HD的溶质交换主要是通过弥散转运来完成的。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向透析液侧移动,从而减轻尿毒症症状;透析液中钙离子和碱基移入血液中,以补充血液的不足。为叙述方便,一般提到的是净物质转运,实际上通过膜的溶质交换是双向性的。 b. 对流转运 溶质伴随含有该溶质的溶剂一起通过半透膜的移动,称对流。溶质和溶剂一起移动是磨擦力作用的结果。不受溶质分子量和其浓度梯度差的影响。跨膜的动力是膜两侧的水压差,即所谓溶质牵引作用(Solvent Drag)。HD和血液过滤(Hemofiltration,HF)时,水分从血液侧向透析侧或滤液侧移动(超滤)时,同时携带水分中的溶质通过透析膜。超滤液中的溶质转运,就是通过对流的原理进行的。反映溶质在超滤时可被滤过膜清除的指标是筛选系数,它是超滤液中某溶质的浓度除以其血中浓度。因此,利用对流清除溶质的效果主要由超滤率和膜对此溶质筛选系数决定。 c. 吸附 吸附是通过正负电荷的相互作用或范德华(Van der Wassls)力和透析膜表面的亲水性基团选择性吸附某些蛋白质、毒物及药物(如b2-M、补体、炎症介质、内毒素等)。膜吸附蛋白质后可使溶质的扩散清除率降低。在血液透析过程中,血液中某些异常升高的蛋白质、毒物和药物等选择性地吸附于透析膜表面,使这些致病物质被清除,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左卡尼汀口服液说明

左卡尼汀口服液属口服溶液剂。可用于防治左卡尼汀缺乏,如慢性肾衰病人因血液透析所致的左卡尼汀缺乏;改善心肌缺血,抗心绞痛等。临床表现如心肌病、骨骼肌病(痛)、心律失常、高脂血症,以及低血压和透析中肌痉挛等。 编辑本段概述 【药品名称】 通用名:左卡尼汀口服液 英文名:Levocarnitine Oral Solution 剂型:口服溶液剂 【成分】左卡尼汀。 化学名称:(R)一3一羧基一2一羟基一N,N,N一三甲基一1一丙胺氢氧化物,内盐。 分子式:C7H15N03 分子量:161.20 【性状】本品为无色的澄明液体;微香,味甜。 【药理毒理】左卡尼汀是哺乳动物能量代谢中必需的体内天然物质,其主要功能是促进脂类代谢。在缺血、缺氧时,脂酰-CoA堆积,线粒体内的长链脂酰卡尼汀也堆积,游离卡尼汀因大量消耗而降低。缺血、缺氧导致ATP水平下降,细胞膜和亚细胞膜通透性升高,堆积的脂酰CoA可致膜结构改变,膜相崩解而导致细胞死亡。另外,缺氧时以糖无氧酵解为主,脂肪酸等堆积导致酸中毒,离子紊乱,细胞自溶死亡。足够量的游离卡尼汀可以使堆积的脂酰-CoA进入线粒体内,减少其对腺嘌呤核苷酸转位酶的抑制,使氧化磷酸化得以顺利进行。左卡尼汀是肌肉细胞尤其是心肌细胞的主要能量来源,脑、肾等许多组织器官亦主要靠脂肪酸氧化供能。卡尼汀还能增加NADH细胞色素C还原酶、细胞色素C氧化酶的活性、加速ATP的产生,参与某些药物的解毒作用。对于各种组织缺氧缺血,左卡尼汀通过增加能量产生而提高组织器官的供能。左卡尼汀其他功能有:中等长链脂肪酸的氧化作用;脂肪酸过氧化物酶的氧化作用;对结合性辅酶A和游离辅酶A二者比率的缓冲作用;从酮类物质、丙酮酸、氨基酸(包括支链氨基酸)中产生能量,去除过高辅酶A的毒性,调节血中氨浓度。致突变试验表明:用组胺酸缺陷型鼠伤寒沙门氏菌,啤酒酵母菌和繁殖酵母菌没有发现左卡尼汀致突变。用以评价该化合物致癌作用的长期动物试验尚未进行。生殖力毒性研究表明,对大鼠和兔子给予人的剂量的3.8倍,本品对胎儿繁殖力无损害或毒性。 编辑本段药理作用 【药代动力学】一次口服0.5g,健康受试者血浆最大浓度为48.5umol/L。单一口服或静脉给予左卡尼汀0.5-2g,对健康受试者,其生物半衰期为2-15小时。左卡尼汀不与血浆蛋白结合。左卡尼汀的排泄途径取决于给药的途径,静脉注射12小时内从尿中回收大约70%,24小时内大约80%。口服给药,尿中回收10%。 【适应症】用于防治左卡尼汀缺乏。如慢性肾衰病人因血液透析所致的左卡尼汀缺乏;改善心肌缺血,抗心绞痛等。临床表现如心肌病、骨骼肌病(痛)、心律失常、高脂血症,以及低血压和透析中肌痉挛等。

左卡尼汀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体会

左卡尼汀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体会 【摘要】目的观察静脉注射左卡尼汀对慢性肾衰维持性血透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维持性血透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于每次血透后静脉推注左卡尼汀1.0 g,每周两次。疗程共4个月。而对照组静注生理盐水。治疗期间维持其他主要治疗方案不变。观察指标:用药前及用药4个月后观察治疗前后体力,精神状态,食欲,血红蛋白,血脂,透析过程中低血压、心绞痛。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体力,精神状态,食欲等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血红蛋白浓度增高。透析过程中低血压、心绞痛症状明显减轻,血脂改善。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应用左卡尼汀能改善患者的一般状况,降低透析低血压、心绞痛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左卡尼汀;血液透析;贫血;心绞痛 左卡尼汀是细胞的一种基本成分,是一种具备多种生理作用的化合物。正常人体左卡尼汀的来源主要是从食物中摄取,肝脏和肾脏中合成。肾功能衰竭时内源性合成减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由于摄食不足,恶心呕吐,消化吸收不良,合成减少及透析中丢失,可出现左卡尼汀缺乏,导致心肌和其他肌肉病变,影响心肌收缩力,导致患者体力,精神状态,食欲下降,在透析过程中经常出现低血压、胸闷、心悸、乏力甚至心绞痛等症状。本院采用左卡尼汀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观察4个月。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08年1 月至2008 年5 月慢性肾衰维持性血透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其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4 2.6±10.6)岁,透析时间1~30个月(平均15个月)。对照组30例,其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41.7±11.6)岁,透析时间2~35个月(平均20个月)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透析时间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均使用德国费森尤斯透析机,尼普洛三醋酸空心纤维透析器。每次透析4.5 h,每周2~3次。 1.2 方法治疗组采用左卡尼汀1.0 g 加入20 ml 生理盐水于每次血透后静脉推注,每周两次。疗程共4个月。而对照组静注20 ml 生理盐水。两组皆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观察指标:观察治疗前后体力,精神状态,食欲,胸闷,透析中低血压,心绞痛的发生及变化及血红蛋白,血脂。 1.3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 表示,采用t检验,P<0.05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组

血液透析技术临床应用质量控制指标(2019年版)

XX市血液透析技术临床应用 质量控制指标 (2019年版) 一、血液透析医患比 定义:从事血液透析工作固定在岗(本院)医师总数占同期接受血液透析患者总例次数(1000人次)的比例。 计算公式: 血液透析医患比=从事血液透析固定岗位(本院)医师总数 同期接受血液透析患者总例次数(1000人次) ×100% 意义:反映同期血液透析医患配比情况,属于血液透析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二、血液透析医护比 定义:从事血液透析工作固定在岗(本院)医师总数占同期固定在岗(本院)的护士(师)的总数比例。 计算公式: 血液透析医护比=从事血液透析工作固定岗位(本院)医师总数 同期固定在岗(本院)的护士(师)的总数 ×100% 意义:反映同期血液透析治疗医护资源配比情况,属于血液透析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三、血液透析技师与透析机比例 定义:从事血液透析工作固定在岗(本院)技师总数占同期固定血透机(本院)总数比例。 计算公式: 血液透析技师与透析机比例=从事血液透析工作固定岗位(本院)技师总数 同期固定血透机(本院)总数 ×100%

意义:反映从事血液透析技师与血透机的配比情况,属于血液透析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四、隧道型导管比例 定义:确定时段的血液透析患者中,以隧道型导管为血管通路的患者总数与同期接受血液透析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隧道型导管 比例=确定时段的以隧道型导管为血管通路的患者总数 同期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总数 ×100% 意义:反映血管通路的类型情况,属于血液透析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五、传染性疾病比例 定义:确定时段的血液透析患者中,血清标记物(HBV,HCV,HIV,TP)为阳性的患者总数与同期接受血液透析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传染性疾病 比例= 确定时段的血清标记物(HBV,HCV,HIV,TP) 为阳性的患者总数 同期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总数 ×100% 意义:反映血液透析患者中传染性疾病患者比例情况,属于血液透析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六、血液透析急性过敏反应发生率 定义:确定时段的血液透析患者中,发生急性过敏反应的患者总数占同期接受血液透析患者总数比例。 计算公式: 血液透析急性过敏反应发生率= 确定时段的血液透析患者中 发生急性过敏反应的患者总数 同期接受血液透析患者总数 ×100% 意义:反映血液透析过程中急性过敏反应发生情况,属

左卡尼汀对心血管系统疾病作用分析

左卡尼汀对心血管系统疾病作用分析 发表时间:2018-05-18T15:28:24.547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6期作者:赵冬梅南景龙白原 [导读] 现如今,心血管系统疾病已经成为了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药物和介入治疗是当前最佳的治疗方法。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0 摘要:目的分析左卡尼汀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发挥的作用。方法将900例病患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为试验与对照,试验组包括474例病患,对照组包括426例病患;利用Revman 4. 2 软件来系统评价左卡尼汀对心血管疾病进行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结果总共进行了3个RCT试验,通过Meta得出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与左心室收张末期心室容积存在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试验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进行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尚可,但是由于所采取的评价指标对结果的评价有限,因 此,应该进行全方位的系统评价和分析。 关键词:左卡尼汀;心血管系统疾病;作用;分析 现如今,心血管系统疾病已经成为了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药物和介入治疗是当前最佳的治疗方法。大多数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药物均是通过降低血管活性、控制心率和促进血液流动来发挥效用的。其中,左卡尼汀作为一种在人体中天然存在的胺类化合物具备促进脂类代谢的功能。基于此,文中重点分析了左卡尼汀对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作用。 1.资料和方法 1.1纳入标准 1.1.1研究类型 将临床上采用左卡尼汀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全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作为研究对象,不管应用盲法与否。 1.1.2干预对策 试验组给予左卡尼汀配合常规治疗的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或者是配合使用安慰剂的方法。常规治疗就是指针对患有心脏病的病患而构建的一种常规治疗方案,比方说,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利尿剂、钙离子拮抗剂以及β受体阻滞剂等其它治疗心脏病药物的应用和治疗手段等[1]。 1.1.3疗效判定指标 将EDV、ESV、EF作为判定疗效的指标。 1.2资料来源 选取1995年9月-2010 年9月在我国期刊网上公开发表的同左卡尼汀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所发挥的效用相关的资料。 1.3质量评价 第一,是否采取了随机对照试验(RCT)分配方式,分配方法正确与否;第二,是否对盲法加以应用,盲法正确与否;第三,研究数据的基线是否相似;第四,实验对照是否加用了安慰剂;第五,结果数据是否完整。若达到了上述质量标准,就不会产生偏倚,评定为A 级;倘若上述标准中的任何一条或者是几条不完全满足,产生偏倚的机率为中等,评定为B级;如果上述标准中的一条或者是几条全都不满足,就意味着此项研究产生偏倚的机率较大,评定为C级。 1.4排除标准 首先,未设置对照组;其次,试验设计不到位,比方说,诊断不明确、疗效判定不标准、样本资料不完整等;再次,统计方法不合理。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WMD、OR作为主要合并统计量。应用Revman4. 2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指标:异质性表示为(P)、使用WMD计算连续变量资料、95 %可信区间表示为(95 % CI)。 2.结果 2.1比较两组左心室EF 异质性P < 0. 00001,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WMD是1. 48,95%CI[1. 37,1. 59 ],P = 0. 46,合并统计量检验 P <0. 01。因此,试验组射血分数少于对照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