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学读书报告怎么写

数学读书报告怎么写

数学读书报告怎么写
数学读书报告怎么写

数学建模读书报告

------读《数学中的美》(吴振奎、吴旻著)

五月中旬我阅读了吴振奎、吴旻两位先生所著的《数学中的美》一书,书中从简洁、和

谐、奇异三个方面记述了数学的各个分支中的美。书中包含了从初等数学到高等数学的各方

面知识。此书从哲学范畴出发,配以数学实例去解释数学潜在规律,探索运用美学原理指导

数学创造、发现的途径,这对数学的教、学、研究均有裨益;另外,通过数学美学的研究,

也就是对美学乃至哲学自身的一种丰富。此书中的数学思路新颖独特,读了之后对我的思维

拓展极有裨益。其中很多内容对学习数学建模,领悟数学思想很有帮助。现录读书笔记如下,

作为《数学建模》课程的结业作业。

引言

数学,如果正确的看,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

------罗素

最有益的即是最美的

------苏格拉底

数学能促进人们对美的特性:数值、比例、秩序等的认识。

------亚里士多德

人们对美认识的几种模式:

(1)美是绝对观念在具体事物和现象中的表现或体现;

(2)美是有意向的,从主观上认识事物的结果;

(3)美是生活的本质同作为美的尺度的人相比,或者同他的事迹需要、同他的理想和

关于美好生活观念相比较的结果;

(4)美是自然现象的自然属性.

美的基本类别(客观来源)有二:自然美和社会美.

美的社会形态也有二:艺术美和科学美(更确切的是科技美).艺术美是艺术家通过艺术形

象再现生活中的美;科学美主要指理论美,其内涵是指结构美和公式美.

黄金分割的问题::

1) 五角星里

2) 建筑业

3) 人体的黄金比例,人的肚脐是人体长的黄金分割点,而膝盖是人体肚脐以下部分的黄

金分割点

叶子在茎上的排布是呈螺旋状的,相邻的两片在与茎垂直的平面上的投影夹角是137度

28分.

犹太民族是个善于经营和智慧的民族,他们的经济学家巴特莱(pateler)在总结事物祝辞

时提出:正方形内切圆面积与正方形除去其内切圆后剩下的部分(四个角)面积比为78:22称

为宇宙大法则.

空气中的氮与氧之比为78:22:人的十个指头中利用率最高的只有两个:拇指与食指。人

身体成分中水分与其它物质的比为78:22.

任何特定的群体中,重要的因子通常只占少数,而不重要的因子则往往占少数.

曾有人问科学大师爱因斯坦(a.einstein):何谓世界第八奇迹?爱因斯坦答道:符合成长.

这个概念在经济活动中体现为”72法则”.在衡量收益公式中常数72是一个奇妙的数字: 资

本增加一倍的年数=72÷预期投资报酬率

或投资报酬率=72÷资本增加一年所需年数.

美女的数量化标准:

(1) 眼睛的宽度占眼睛所在面部位置的3/10;

(2) 下巴长度占脸长的1/5;

(3) 从眼珠到眼眉的距离是脸长的1/10;

(4) 从正面端详,眼珠竖长占脸长的1/14;

(5) 鼻部面积占脸整个面积的5%以下;

(6) 嘴站嘴所在脸部宽度的50%.

数学美的特征是什么?

概括起来讲有简洁性、和谐性和奇异性.具体地有: 简洁性:符号美,抽象美,统一美;

和谐美:和谐美,对称美,形式美;

奇异美:奇异美,有限美,神秘美(朦胧美),常数每.

一、数学的简洁性

数学简化了思维过程并使之更可靠. ------弗赖伊(t.c.fry) 算学中所谓美的问题,是指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而所谓美的解答,这是指对于困难和复

杂问题的简单回答.

------狄德罗

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画工之巧、地球质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不

可用数学表述.

------华罗庚

数学是上帝用来书写宇宙的文字. ------伽利略

数学中人们对于简洁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建立公理体系人们试图找出最少的几条(摒弃

任何多余的赘物);命题的证明人们力求严谨、简练(因而人们对某些命题证明不断地在改进);

计算方法尽量便捷、明快(因而人们不断地在探索计算方法的创新);??数学拒绝繁冗.

数学的简洁性在人们生活中屡见不鲜: 钱币种类只须有一分、贰分、伍分、一角、二角、五角、医院、二元、五元、十元、??,

就可以简单的致富任何数目的款项.

1. 符号美

数学也是一种语言,且是现存的结构与内容的结构与内容方面最完美的语言.??可以说,

自然用这个语言讲话;造世主已用它说过话,而世界的保护者继续用它讲话. ------c·戴尔曼

古代数学的漫长历程、今日数学的飞速发展;17世纪、18世纪欧洲数学的兴起、我国近

千年数学发展的缓慢,这些在某种程度上也都归咎于数学符号的运用得是否得当,简练、方

便的数学符号对于书写、运算、推理来讲,都是何等方便!

我们还指出一点:

数学符号的产生也对数学发展的背景有着致密的联系,同一概念开始往往运用不同的符

号表示,人们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对其进行鉴别已确定优势(实用性、方便性、简洁性等)------

这里面也蕴含一个审美的过程.

著名的”六人相识问题”(拉姆塞(ramsey)定理的特征): 任何6个人中必可从中找出3人,使得他们要么彼此都相识,要么彼此都不相识.

2. 抽象美

就其本质而言,数学使抽象的;世纪上他的抽象比逻辑的抽象更高一阶. ------g.chrystal 自然几乎不可能不对数学推理的美抱有偏爱.

------c.n.杨

数学虽不是研究现实事物的质,但任意事物必有量和形,,这样两种事物如有相同的量和

形,便可用相同的数学方法,因而数学必然也必须抽象.

物理、化学、工程乃至许多科学技术领域中的基本原理,都是用数学语言表达的.万有引

力的思想、历史上早就有之,但只有当牛顿用精确的数学公式表达时,才成为科学中最重要、

最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的产生与表达,也得益于黎曼(rimann)几何所

提供的数学框架和手段.

抽象的两种含义:

(1) 我们不容易想到(或意想不到)的;

(2) 我们无法体验到(或与现实脱节)的.

十七世纪,德国传教士鲍威特(j.bouvet)从中国将《易经》和两幅术士们绘制的“易

图”,带给了德国大数学家莱布尼茨,引起了莱布尼茨极大的兴趣.从而发明了二进制.

三维空间中任何两个几何体(从集合论的观点看)都组成相等(banach—tarski悖论).

数学的抽象美害在于它可以无矛盾的按照严格数学推理,得到一些我们无论如何也无法想象

的,或者是在现实空间认为是不可能的事实.

3、统一美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万物得一以生. ------古代道家语

数学科学史统一的一体,其组织的活力依赖于其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d.西尔伯特

世界的统一在于它的物质性.宇宙的统一性表现在为宇宙的统一美.因而能解释宇宙统一

的理论,即被认为是美的科学理论.

比大格拉斯认为宇宙统一于”数”;狄摩克利特(demokritos)认为宇宙统一于原子;柏拉

图(plato)认为宇宙统一于理念世界;中国古人认为宇宙通过阴阳五行,统一于太一;笛卡尔认

为宇宙统一于以太??

统一也是数学内涵的一个特征,古往今来人们一直都在探索它,并试图找到统一它们的办

法.

笛卡尔通过解析几何(即坐标方法)把几何学、代数学、逻辑学统一起来;

高斯从曲率的观点把欧几里得几何、罗巴契夫斯基几何和黎曼(g.f.b.riemann)几何统

一起来了;

克莱因(c.f.klein)用变换群的观点统一了19世纪发展起来的各种几何学(该理论认

为:不同的几何只不过是在相应的变换群下的一种不变量);

拓扑学在分析学、代数学、几何学中的渗透,特别是在微分几何种种空间,产生了所谓拓

扑空间的统一流形;

统一也是数学家们永远追求的目标之一.

数学中的联系绝非是一种巧合,而这恰恰反映了数学的本质.

布尔巴基(这是一大批优秀数学家组成的一个数学团体)的《数学原理》是迄今为止的全

部数学,且使之趋于统一的大胆、优秀尝试.

布尔巴基抽象出三种最基本的结构模型: 代数结构:可以通过合成规则定义,反映集合中元素间的运算关系;

序结构:由次序先后关系形成的结构;

拓扑结构:给空间提供一个抽象的数字表示,反映集合各元素间亲疏关系.

数学需要统一,而统一由历来为数学家们梦寐以求(对于其他学科也是如此).

数学中的巧合很多:比如e与π这两个看上去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的常数(超越数)的表达

.e和π的十进制小数中,平均每个十位,发现一次重合.另外π中会出现27 132,而e中又

会有31 415等数字排列.

圆锥曲线与物理或航天学中的三个宇宙速度问题有关:当物体运动分别达到该速度时,它

们的轨迹便是相应的原准曲线(大自然同大数学家一样,总是以通等重要性把理论与应用统一

起来): 我们还知道:三种几何学(欧几里得几何、罗巴切夫斯基几何、黎曼几何)可以在高斯曲率

的观点下统一成一种几何的三种不同情形.

二、数学美的和谐

所谓"数学的和谐"不仅是宇宙的特点,原子的特点,也是生命的特点,人的特点. ------高尔基

数学构造了人类智慧的最壮丽的纪念碑。

------t.thomson 宇宙概念常常在哲学家脑子里被表现为和谐------因为宇宙是和谐的.艺术的和谐人们

可以”感觉到”,数学以致科学的和谐人们同样可以”感觉”,有时甚至是直觉.

1. 和谐美

我指的是本质的美,它来自自然各部分的和谐的秩序,并且纯智力都能够领悟它. ------庞加莱数学的许多”艺术形式”是由精致的、”无噪声的”结果所组成的. ------r.w.哈明美是和谐的.和谐性也是数学美的特征之一.和谐即雅致、严谨或形式结

构的无矛盾性. 德国数学家康托尔创立了”集合论”,这是现代数学的基础,也是现代数学诞

生的标志. 1902年,英国数理逻辑学家罗素在《数学原理》中提出一个足以说明”集合论本身是自

相矛盾的”例子------罗素悖论: 试把集合分成两类:自己为自己元素者为甲类;自己不是自己元素者为乙类.

这样,一个集合要么属于甲,要么属于乙,二者必居其一,且仅居其一.

试问:乙类集合的全体属于哪一类?

若乙属于甲,,由甲的定义则有乙属于乙,这和乙属于甲矛盾;若乙属于乙,则仍以甲的定

义应该有乙属于甲也矛盾.

由于哲学观点不同,由此便产生了数学的几大派: 逻辑主义学派(代表者罗素、怀德海等);

直觉主义学派(代表人物科罗内可(l.kronecker)等);

形式主义学派(代表人物希尔伯特等).

人们意识到:如果说化学、物理学与生物学的结合,打开了生物学的大门的话,那么数学与

物理学的结合将揭开微宏观世界的奥秘.

2. 对称美

对称是一个广阔的主题,在艺术和自然两方面都意义重大.数学则是他的根本. ------h.weyl 虽然数学没有明显地提到善和美,但善和美也不能和数学完全分离.因为美德主要形式就

是秩序、匀称和确定性,这些正是数学所研究的原则. ------亚里士多德

自古以来,人们就已经讨论”对称原理”之一------左和右之间的对称.物理学定律一直

显示左右之间完全对称.这种对称在量子力学”中可以形成一种守恒定律,即宇称守恒,他和左

右对称原理完全相同.

英美几位物理学家日前提出的关于宇宙起源的新学说一鸣惊人:在五维空间按中存在我

们的宇宙和另外一个”隐藏’的宇宙(对称的宇宙).

新理论是由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和英国剑桥大学的物理学家们共同提出

的.它们认为,我们宇宙和一个隐藏的宇宙共同镶嵌在五维空间中.在我们的宇宙早期,这两个

宇宙发生了一次相撞事故,相撞产生的能量生成了我们宇宙中的物质和能量.

3. 形式美

只有音乐堪与数学媲美.

------a.h.怀德海

在形式数学中,每一步骤或为允许的,或为不正确的. ------j.w.图恩

毕达哥拉斯学派及其崇拜者还研究了多角数的美妙性质,比如他们发现: 每个死角数是两个相继三角数之和;

第n-1个三角数与第n个k角数之和为第n个k+1角数; ??????

17世纪初,法国业余数学家费马在研究多角性质是提出猜想: 每个正整数均可至多用三个三角数和、四个四角数和、??、k个k角数和表示. 我们再

来看看”幻方大王”弗里安逊(frianson)制作的九阶幻方,堪称一绝: 其性质:

(1) 虚线框出的带圆圈的25个数字,恰好构成一个五阶幻方(幻和值为205); 164);篇二:数学分析习作读书报告格式

云南大学

数学分析习作课读书报告

题目:一元函数与二元函数连续性的对比

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专

业:数学与应用数学姓名、学号:

任课教师:

时间:

摘要

讨论一元、二元函数连续性的对比,首先我们要讨论一元函数与二元函数的连续性的联

系,从函数连续性的定义和一些性质中找出与一元函数与二元函数连续性的关系,再从函数

连续性与极限、导数、微分的联系来分析一元函数与二元函数连续性的不同。如同极限一样,

二元函数的连续性问题要比一元函数要求更高,处理起来也更复杂,但是,一切从基本概念

出发,熟知连续性的定义和定理,参考一元函数连续性问题的解决方法,二元函数连续性问

题就不难解决。

关键词:

函数在一点的连续性

函数的左、右连续

间断点

导数

极限

偏导数

积分

以下为正文部分:小标题四号宋体字,其余均为小四号宋体字。撰写时请删除!

一、函数的连续性

函数在一点的连续性

(一)函数在x。连续,满足三个条件:

(1)函数?(x)在x。点点某领域u (x。,δ)内有定义

(2)lim?(x)存在

△x→x。

(3)lim?(x)=?(x。)

△x→x。

用增量形式表示连续性:lim[?(x。+△x)- ?(x。)]=lim△y=0 △x→0 △x→0 定义:设?(x)在x。及其领域内有定义,如果对于任意的ε﹥0,都有δ=δ(x。,ε)

﹥0,使当|x-x。|﹤δ时,有|?(x) -?(x。)|﹤ε成立,即lim?(x)= ?(x。),则称函数?(x)

在x=x。(或点x。)处连续。

x→x。

?(x)在点x。出处有定义,且?(x)在分界点x。的极限lim?(x)存在

x→x。

lim?(x) =(x。)

x→x。

所有初等函数在它的定义域内都连续

一个连续而另一个不连续的函数,其和、差一定不连续,但其积不然

例1.例设函数?(x)在(a,b)内每一点处的左、右极限都存在,又?x,y∈(a,b),

?(x?y

2)≤[?(x)+ ?(y)] (1) 21

证明 ?在(a,b)内连续

分析若想证明?(x)在(a,b)内连续,由题设即证

? x。∈(a,b),lim?(x)= lim?(x)= ?(x。) (2) x→x-。 x→x+。

即可,在式(1)中先令某一变量为x。(这是想当然的,因为定要考察?在x。处的情况,

不妨设x=x。),则得

?(x。?y

2)≤[?(x。)+ ?(y)] (3) 21

如果y在x0的左侧,即y<x0.则有

y﹤

即y与x。?y

2

x。?y

2x。?y2﹤x。 x。?y2均在x。的左侧。如此,y →x-。时,→x-。亦成立。在式(3)

中自然要想到令y →x-。,则得 lim?()≤[?(x。)+ lim?(y)] (4)

21

y →x-。 y →x-。令

a= lim?(y)

y →x-。

lim?(x。?y

2)=a

y →x-。

则式(4)表明

a≤?(x。) (5)同样,若在式(3)中令y →x+。,则当记b=lim?(y)

时,便有不等式 y →x-。

b≤1

2?(x。)+

21在式(1)中如果想办法令2x?yb?b≤?(x。) (6) =x。,这样x。便

成为x与y中间的点了,在式(1)

中令x?x。、y?y。,便会得到另一个不等式,为此,不妨令x=x。-h,y=y。+h,h>0.则

式(1)成为

?(x。)≤[?(x。-h)+ ?(x。+h)] (7) 21 令h?0.则式(7)成为

?(x。)≤

联立式(5)、(6)、(8)便得

a=b= ?(x。) 问题获证。

(二)、函数在一点的左(右)连续

1、函数?(x)在点x。左连续, 满足三个条件: 12??(a+b) (8)

(1)函数?(x)在x。点点某领域uˉ (x。,δ)=(x。-δ,x。)内有定义

(2)lim?(x)存在

△x→x-。

(3)lim?(x)=?(x。)

△x→x-。

用增量形式表示左连续性:lim[?(x。+△x)- ?(x。)]=lim△y=0 △x→0- △x→0- 2、函数?(x)在点x。右连续, 满足三个条件:

(1)函数?(x)在x。点点某领域u+(x。+δ,x。)有定义

(2)lim?(x)存在

△x→x+。

(3)lim?(x)=?(x。)

△x→x+。

用增量形式表示连续性:lim[?(x。+△x)- ?(x。)]=lim△y=0 △x→0+ △x→0+ 分段函数是刻画左右连续的最

好例证

例2 设

?sin2x,??xf(x)??2?3x?2x?k,?? limx?0, x?0,问k为何值时,?(x)在其定义域内事连续的?解:当x。?0时,

x?x。 ?(x)= ?(x。),所以,在x?0处,?(x)是连续的。当x?0 时,由于?(0)=k;且

lim

?lim ?(x)= x?0?x?0

lim

x?0?f(x)?limx?0?(3xsin2xx2?2; ?2x?k)?k, 所以,令k=2, 则?(x)在x?0处连续。

(三)、间断点及其分类

1、函数?(x)在x。间断,必出现如下三种情形之一;篇三:数学学习报告的写法

数学学习报告的写法

1、自学之后有哪些问题。

2、讨论、小组学习、展示课之后解决了哪

些问题,用哪些方法解决的。并对解决方法进行评价(方法应用的数学思想、局限性、

应用环境)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怎样解决,解决的效果。

3、习题课之后又有哪些新问题,是对哪部

分知识理解不够深刻。怎样解决的,并对方法评价。

4、记上典型例题,典型例题是对哪部分知

识的拓展和解释。篇四:数学读书报告

数学读书报告

看完了一本书,名叫《数学与艺术——无穷的碎片》.这本书包含了十个章节,参考文献以

及索引三大部分,是我从未见过的创新.

这本书深入浅出的介绍了许多数学与艺术相结合的内容,通过二百幅插图以及二十多幅

彩图,介绍了许多优秀作品和不少艺术家,数学家的奇闻趣事.

读完这本书,我得到了许多收获.比如,我知道了什么是四维图形.因为书上说:一维图形

是由一个点移动得来(长度),二维图形是由一维图形移动得来,三维图形是由二维图形移动

得来(体积),那么四维图形肯定是由三维图形移动得来的.而且,我还由此认识了超立方体,

他当然也是四维图形,或者说它是超三维图形.

比如,我还通过试验得知:一维图形有2个顶点,二维图形有4(2×2)个端点,三维图形有

8(2×2×2)个端点,四维图形有16(2×2×2×2)个端点.而这四个数,刚好功成了一条比值为

2的等比数列.这也证明了超立方体的16个端点与32条棱的性质,也能说明:这些□维图形之

间,有着奇妙的关系.

此外,我还知道了某个物体是否具有二片性.一般的,没有缺口的,没有皱褶的凸几何体

(例如球或鸡蛋形)具有两片性.然而,某些非凸的几何体也具有两片性,例如削去了有柄那一

半的甜瓜,或削去了有柄那一半的梨.

虽然这本书还有太多我不明白的东西,但是我仍然喜欢它.篇五:数学文化读书报告

数学文化读书报告

姓名:xxx

学号:xxxxxxx

电话号码:187xxxx 班级:xxxxxxxxx 浅谈“类比法“

姓名:学号: 班级:摘要:类比法,可以使我们充分开动脑筋,养成善

于思考、乐于思考、勇于思考的好习惯。

关键词:数学教学;类比;思维

类比法也叫“比较类推法”,是指由一类事物所具有的某种属性,可以推测与其类似的事

物也应具有这种属性的推理方法。其结论必须由实验来检验,类比对象间共有的属性越多,

则类比结论的可靠性越大。

类比法是一种创造性的数学思想方法。其作用就是“由此及彼”。如果把“此”看作是

前提,“彼”看作是结论,那么类比思维的过程就是一个推理过程。古典类比法认为,如果我

们在比较过程中发现被比较的对象有越来越多的共同点,并且知道其中一个对象有某种情况

而另一个对象还没有发现这个情况,这时候人们头脑就有理由进行类推,由此认定另一对象

也应有这个情况。现代类比法认为,类比之所以能够“由此及彼”,之间经过了一个归纳和演

绎程序即:从已知的某个或某些对象具有某情况,经

过归纳得出某类所有对象都具有这情况,然后再经过一个演绎得出另一个对象也具有这

个情况。现代类比法是“类推”。

类比在掌握数学概念、理解数学本质、探索解题方法等方面都有着不可忽视运用。开普

勒说:“我珍惜类比胜于任何别的东西,它是我最可依赖的老师,它能揭示自然界的秘密,在

数学中是最不可忽视的。”科学家都这么重视,我们就更应该重视。下面举例说明类比在初中

数学中的应用:

一、类比引入新知识

1.类比引入新概念

对数学概念的正确理解是学好数学的基础,是培养我们学生能力的先决条件。数学概念

不但是数学思维基础,也是数学思维的结果。课本上的概念有的非常简练、有的很抽象,这

给我们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带来了困难,从而造成学生数学能力的差异。因此,搞好概念

教学,让读者正确理解概念就会为他们学习其它数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用类比法引入新

概念,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新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数学中的许多概念有类似的地方,在新概

念的提出过程中,运用类比的方法,能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在教学中,被用于类比的旧

概念是学生所熟悉的。故学生容易从新旧事物的对比中接受新概念。如:“一元一次方

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教师在讲授“一元一次不等式”这一概念时,先让学生复习

“一元一次方程”这一概念。然后问,“如果我们将概念中的‘等式’换成‘不等式’会得到

什么样的概念呢?”让学生进行讨论,充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

性。新概念的建立,完全可以由学生自己完成。通过这样的类比设问,将对新概念下定

义的主动权完全交给了学生。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又如:“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教师在讲授“一元二次方程”这一概念

时,同样可以先复习“一元一次方程”这一概念。然后问,“如果我们将概念中的‘一次’换

成‘二次’会得到什么样的概念呢?甚至可以类比引入一元高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类比引出新定理

将类比用于定理的教学,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定理的理解和记忆,也可以使学生对所学

知识有个系统化的了解。

如:在讲授相似三角形时,由于“相似”与“全等”有很多类似的地方,便于使用类比

法。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可以通过与三角形全等的有关定理类比引出,而相似三角形的性

质定理也可以通过与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类比引出。

通过类比,以旧引新,使学生对新的概念、新的定理的理解会更深入、记忆也会更加牢

固,运用会更灵活。

二、类比联想

所谓类比联想,就是在联想的基础上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进行比较,找出它们之间

的共同点,进而受到新的启示,产生新的思路,从而产生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已知s2 +2s-1=0, t2 +2t-1=0(s≠t),求st+2s+2t的值。

思路分析:观察已知条件和所求代数式的外形,可联想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

系。类比题设构造一个以s和t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x2 +2x-1=0,然后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

根与系数的关系知s+t=-2,st=-1,从而很容易求出所求代数式的值:

st+2s+2t=st+2(s+t)=-1+2×(-2)=-5 一般来说类比联想解决问题的方法为:观察——类比——联想。

类比联想可分为三大类:形式类比—联想、结构类比—联想和幻想类比—联想。在解题

过程中为了寻找问题的解决线索,通常借助类比联想,从而达到启发思路的目的。因此,类

比联想在求解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解题教学中采用类比教学,可以达到梳理知识、归

纳题型、总结解题方法,这样做既有利于学生记忆和掌握所学知识,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联想思维的灵活性。

三、类比推理

所谓类比推理,是通过对两个研究对象的比较,根据它们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类似之处,推出它们在其它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类似的一种推理方法。相类比的两个对象的相同性愈多,则结论的可靠程度就愈大;相类比的两个对象的共有属性与推出属性之间的联系愈紧密,则结论的可靠程度就愈高。

类比推理的一般步骤:先找出两类对象之间可以确切表述的相似特征,然后用一类对象的已知特征去推测另一类对象的特征,从而得出一个结论。

大学生《活着》读书报告

大学生《活着》读书报告 “活着,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在大学尘土飞扬的图书馆里,找到一本古旧泛黄的书,是余华的《活着》,很早就听过这本书的大名,却一直没有机会细读,不料,却是这么一本很薄的书,作者余华以近乎冰冷的语调给我们叙述了一个在我看来并不正常的故事: 主人公福贵曾是一个风光一时的小地主,整天无所事事,吃喝嫖赌,不务正业,结果一次赌场失利,把家产全部输光,一百多亩地一夜之间成了别人的财产,从此,家道一落千丈,父亲也被气死,福贵成了名副其实的败家子,从此,他与母亲、妻子、女儿相依为命,过着与以前大相庭径的农民生活。 本来这样也没什么,正如家珍说的:“只要你以后不赌就好了。”母亲也安慰他:“人只要活得高兴,穷也不怕。”可是祸不单行,福贵上街去给累倒的母亲抓药,却意外被国名党抓去当壮丁,整天在炮弹中穿梭,爬在死人堆里,两年后才得以辗转回到家乡,家乡此时已物是人非,母亲已经离世,但善良的妻子仍在家中等着他,辛苦把两个孩子拉扯大。 本以为一家人历经磨难,终于可以安安稳稳过日子,可好景不长,儿子上小学,因抽血救县长老婆失血过多而死,家珍也应劳累

过度倒下,可怜的大女儿是个哑巴,却命好嫁了个好人,但生孩子是却难产而死,不久女婿也因意外事故死亡,而唯一相依为命的孙子苦根却因多吃豆子噎死……整个家就像在一夜之间被飓风扫过,只留下了福贵一个人和一头名叫福贵的牛…… 借用作者在本书的序言中的一段话:“《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的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因为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他们活着时一起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死去时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与此同时,《活着》还讲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讲述了眼泪的广阔和丰富;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福贵亲手埋葬了六个他至亲至爱的人,“往后的日子我只能一个人过了,我总想着自己日子也不长了,谁知一过又过了这些年……我是有时侯想想伤心,有时候想想又很踏实,家里人全是我送的葬,全是我亲手埋的,到了有一天我腿一伸,也不用担心谁了。”在历经了那么多另人难以想象的苦难之后,他学会了忍受,忍受生 活的重压。在很多人看来,福贵是最有理由死去的人物,就连作者自己也说:“我见到的这个世界上对生命最尊重的一个人,他拥有比别人多很多死去的理由,可是他活着。这个人就是福贵”。的确,福贵拥有比别人多更多死去的理由,但他仍然活着,他经历了一家四代人的生离死别,无以名状的痛苦,经历了从兴旺的六口之家到孤家寡人,可他仍然活着,和一头和他一样衰老的老牛相互陪伴,

大学生读书报告模板

大学生读书报告模板 篇一:大学读书报告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读书报告 (20XX----20XX学年第二学期) 题目《大学》读书报告 学院阿里巴巴商学院 专业班级物流131 学号学生姓名任课教师余龙进杭州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编制 2 3 读后感范文 读《美德书》所想到的 摘要:威廉·贝内特从圣经、哲学、寓言、童话、历史、诗歌、小说等人类文化资源库中精心遴选美德故事汇编成的《美德书》,是一本指导孩子们向善学习的读物。作者把关于美德的故事分为九类:同情、责任、友谊、工作、勇气、毅力、诚实、忠诚、自律。《美德 4 书》从简单通俗的小故事开始,吸引孩子们的注意,由浅入深、形象地对美德作深入的探索。在《美德书》中,德育内容所依托的是故事化的语言,让孩子在故事中受到感染,从故事中榜样人物的身上习得良好品质。《美德书》展

现了在价值多元的浪潮下对德育的审慎的思考,是对德育本真的坚持和对德育发展道路的追寻。 关键词:《美德书》善道德公德私德 一 德称美,而不称善,此译名与西方哲学相合,也与中国古代的人学不矛盾。中国古人称善者,其实指的人的心地:诚实、厚道、仁慈,有道德,是所谓德善;与西方哲人之称善者,颇异其趣。西方哲人所说的善,是good,是好,又定义为快乐、有利、无害,更抽象为理智、理性、智慧,很明显,是所谓智善。如果把智称为善,德则应称为美。 中国自宋代相传至今的《三字经》,起首即曰:“人之初,性本善”,此处的善只能理解为诚实、厚道,显然不能理解为理智、智慧,初生之儿难言有智慧,说诚实或许还差不太多。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们的智慧增长了,却很可能变得愈来愈不诚实、不厚道,甚至愈来愈狡猾、奸诈而更不“善”了,这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德与善的矛盾:人之初,性本善;人及长,反不善了。还是西方哲人的称智为善,称德为美更贴切:随着岁月增长,智进美退。 按照西方哲理中的进化论的观点看人类历史,人类的智慧的确是愈来愈“善”了,是进化了,但德呢?人类的德是否也随着进化了呢?历史给出的回答似乎不是这样:人类的德并没有进化,甚至还可以说是愈来愈退化了、丧失了。

数学文化读书报告

《数学文化》读书报告 (一)数学是什么 数学是什么?正如科学是什么、系统是什么、精神是什么、文化是什么、生命是什么等问题一样,都是众说纷纭的问题。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知道一些,但就是说不清楚,不仅是我们这种学了十几年数学的新手说不上来,就连那学了几十年的老学者也不一定能说得明白,数学的高深可见一斑。 ①有人说,从工作领域来看,数学是技术,数学是逻辑,数学是科学,数学是艺术,数学是文化;有人说,从数学的对象来看,数学研究计算,数学研究数和量,数学研究模型,数学研究无穷;还有人说,从社会价值看,数学是语言,数学是工具,数学是框架,数学是符号游戏…… 这些看法都有其道理,但没有一个观点可以充分说明现代数学研究的全部特点。②数学源自于古希腊,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科学。透过抽象化和逻辑推理的使用,由计数、计算、量度和对物体形状及运动的观察中产生。数学的基本要素是:逻辑和直观、分析和推理、共性和个性。③按照大卫·希尔伯特的观点:1.数学是研究抽象形式与关系的领域;2.数学对象如果追根溯源的话,应该来自我们经验的现实世界,然而,从一开始,抽象及推广两种有效的方法就一直在起作用,因此,大部分数学概念是由一些比较基本的概念衍生出来的;3.数学同时是“在”(being)的科学也是“为”(doing)的科学;4.数学的不朽性。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数学本身的特质是唯一的,是亘古不变的,我们应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不断加深对数学的理解与认识。 (二)数学之美 “数学,如果正确的看,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无上的美”,罗素说。数学—人类进化过程中创造的学问,它是智慧的积累、知识的升华、技巧的创新,其中也自然不乏美。因为数学正是在不断追求美的过程中发展的。诚然,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正是人类不断追求“美”、创造“美”的结晶。

市级课题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课题工作报告记录

市级课题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课题工作报告记录

————————————————————————————————作者:————————————————————————————————日期:

《新媒体时代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 课题工作报告 水天坪小学课题组 《新媒体时代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是我校于2015年3月申报的市级重点课题的子课题(课题批准号:2015-0015)。2015年3月至今,在县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镇教管中心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学校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下,课题组对这一课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现将研究工作的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三话回顾课题工作 (一)一话----多管齐下,保障课题实施 1.组织保障机制:从课题的立项、申报以来,学校领导、科研处对本课题的研究非常重视,针对本次市级课题提出了“科研兴校,以研促教”的口号。由校长牵头,形成了以科研处为中心,教研组长为主研人员,全校教师为参研人员的课题研究小组。 2.制度保障机制:学校制定了课题管理、学习、研讨出勤制度,激励制度,定期组织现场观摩交流活动,开展论文、课例评比,展示优秀成果和先进经验,以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3.人员保障机制:学校聘请县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的专家谢胜勇、敖小华为指导,镇教育管理中心教研员彭绍普老师为研究顾问,教科室主任(县级骨干教师)彭大荣为课题带头人,课题主研人员也由县级骨干教师曾国琼、付淑芳等担任,保证了课题的研究能力。 4.资料设备、科研手段以及经费保障机制:我校建有图书室,有良好的文献研究条件;有良好网络计算机系统设施设备,对课题的资料查询、数据分析,对课题资料的上传共享,教师之间的信息互动等提供有力技术支撑;有专项的课题研究经费,鼓励调动教师参与课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于在课题研究工作中成绩突出的教师实行重奖,提高研究质量,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5.时间保障机制:本实验分三个阶段,即: 第一阶段(2015年3月—2015年5月)课题理论论证、申报阶段。

大学生读书报告格式

大学生读书报告范文 读书报告的格式 读书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内容提要:概括性地归纳书的主要内容,包括作者陈述的基本观点(最好不超过 300字) (2)心得评论:对该书的评价与思考;对其主题的看法与认识,或反驳作者的观点,或 提出创造性的见解,或将本书与类似书籍做比较分析,总之要写出独特的思考和体悟。 (3)结语:提出问题、表达期许、归纳全文。 (4)参考书目:读书报告中曾参阅哪些书籍、杂志、或其他资料,具体格式参见附录。 读书报告格式 1.用纸:标准a4纸, 页面设置:上2.5cm下2.5cm;左2.5cm右2.5cm 字间距:标准行间距:1.5倍行距;字数:3000字左右 2、封面设置 报告题目:2号楷体-gb2312 副标题:4号楷体字 班级名称:2号楷体-gb2312 学号、姓名:4号楷体字 3、正文 正文小四号宋体 页眉:用五号宋体,居中排列,每字间空一格。 页眉内容:“致远学堂读书报告” 页脚:用五号宋体,居中排列,页脚内容为页码。 4、参考文献格式 (1)著作类 一般著作 规则:作者(或主编、编):《著作名称》(版次),出版者及出版年份,页码。 范例:马克昌主编:《刑罚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51页。 译著类 规则:[国别]作者(或主编、编),译者译:《著作名称》(版次),出版者及出版年份, 页码。 范例:(美)罗伯特·考特、托马斯·成伦著,张军等译:《法和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68页。 (2)期刊类 规则:作者:《文章名》,载《期刊名》年份及期数。 范例:陈正云、戴欣:《略论侵犯著作权犯罪》,载《法学研究》1995年第3期。 (3)报纸类 规则:作者:《文章名》,载《报纸名》某年某月某日第几版。 范例:胡坚编译:《如此逻辑:窃不算偷?》,载《电脑报》1997年12月12日第1版。 (4)网页类 规则a:作者:《文章名》,载网站某年某月某日。篇二:读书报告模式及范文 1读书报告模式 一、读书报告有没有一定的格式 对初学写读书报告的同学来说,老师会介绍一般的格式给他们,让他们有所遵循。只要

数学文化试题及答案

、在东方,最早把rational number翻译成有理数的是: (2.00分) A.俄罗斯人 B.日本人 C.中国人 D.印度人 2、“万物皆数”是谁提出 (2.00分) A.笛卡尔 B.欧几里得 C.阿基米德 D.毕达哥拉斯 3、平面运动不包括 (2.00分) A.反射 B.平移 C.旋转 D.折射 4、罗巴切夫斯基几何改变了欧式几何的第()公设。 (2.00分) A.三 B.一 C.五 D.二 5、四色猜想的提出者是哪国人: (2.00分) A.法国 B.英国 C.美国 D.中国 6、两个量的比相等是哪位数学家定义的: (2.00分) A.欧多克索斯 B.阿契塔 C.A和B D.以上都不是 7、()指出函数不连续时也可能进行定积分。 (2.00分) A.柯西 B.费曼 C.黎曼 D.牛顿 8、数学发展史上爆发过几次数学危机 (2.00分) A.一 B.二 C.三 D.四 9、毕达哥拉斯“万物皆数”中数是指: (2.00分)

A.法则 B.实数 C.有理数 D.自然数 10、下面哪一项不是黄金分割点 (2.00分) A.印堂 B.肚脐 C.膝盖 D.肘关节 11、南开大学每年出的杂志,收录数学文化课的学生优秀读书报告,叫做:() (2.00分) A.数学之美 B.数学与文化 C.数学文化课文集 D.数学 12、()关于化归提出了“烧水”的例子。 (2.00分) A.波利亚 B.笛卡尔 C.高斯 D.庞加莱 13、可以完全铺满地面的正多边形不包括 (2.00分) A.正方形 B.正三角形 C.正五边形 D.正六边形 14、“物不知数”的问题出自哪部著作 (2.00分) A.《九章算术》 B.《海岛算经》 C.《孙子算经》 D.《五经算术》 15、在()中,过直线外一点找不到平行线。 (2.00分) A.黎曼几何 B.双曲几何 C.欧氏几何 D.以上都不对 16、根号2不能表示成整数比引发()数学危机 (2.00分) A.第一次 B.第二次 C.第三次 D.第四次 17、首先提出公理化方法的局限性的人是 (2.00分) A.伽罗瓦

大学生读书报告范文

大学生读书报告范文 导读:本文是关于大学生读书报告范文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大学生《活着》读书报告】 “活着,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在大学尘土飞扬的图书馆里,找到一本古旧泛黄的书,是余华的《活着》,很早就听过这本书的大名,却一直没有机会细读,不料,却是这么一本很薄的书,作者余华以近乎冰冷的语调给我们叙述了一个在我看来并不正常的故事: 主人公福贵曾是一个风光一时的小地主,整天无所事事,吃喝嫖赌,不务正业,结果一次赌场失利,把家产全部输光,一百多亩地一夜之间成了别人的财产,从此,家道一落千丈,父亲也被气死,福贵成了名副其实的败家子,从此,他与母亲、妻子、女儿相依为命,过着与以前大相庭径的农民生活。 本来这样也没什么,正如家珍说的:“只要你以后不赌就好了。”母亲也安慰他:“人只要活得高兴,穷也不怕。”可是祸不单行,福贵上街去给累倒的母亲抓药,却意外被国名党抓去当壮丁,整天在炮弹中穿梭,爬在死人堆里,两年后才得以辗转回到家乡,家乡此时已物是人非,母亲已经离世,但善良的妻子仍在家中等着他,辛苦把两

个孩子拉扯大。 本以为一家人历经磨难,终于可以安安稳稳过日子,可好景不长,儿子上小学,因抽血救县长老婆失血过多而死,家珍也应劳累过度倒下,可怜的大女儿是个哑巴,却命好嫁了个好人,但生孩子是却难产而死,不久女婿也因意外事故死亡,而唯一相依为命的孙子苦根却因多吃豆子噎死……整个家就像在一夜之间被飓风扫过,只留下了福贵一个人和一头名叫福贵的牛…… 借用作者在本书的序言中的一段话:“《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的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因为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他们活着时一起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死去时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与此同时,《活着》还讲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讲述了眼泪的广阔和丰富;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福贵亲手埋葬了六个他至亲至爱的人,“往后的日子我只能一个人过了,我总想着自己日子也不长了,谁知一过又过了这些年……我是有时侯想想伤心,有时候想想又很踏实,家里人全是我送的葬,全是我亲手埋的,到了有一天我腿一伸,也不用担心谁了。”在历经了那么多另人难以想象的苦难之后,他学会了忍受,忍受生活的重压。在很多人看来,福贵是最有理由死去的人物,就连作者自己也说:“我见到的这个世界上对生命最尊重的一个人,他拥有比别人多很多死去的理由,可是他活着。这个人就是福贵”。的确,福贵拥有比别人多

读书心得 《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读后感 精选5篇

读书心得《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读后感 精选5篇 (一) 本学期有幸阅读了《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这一本书,细细翻阅,什么是文化呢?书上台湾作家龙应台关于文化曾这样说:“什么是文化?它是随便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他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文化其实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他人、对待自己、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那什么又是数学文化呢?书上这样提到,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文化具有传统性、渗透性、哲学性、美学性和自我完善性等特征,进行数学文化教育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教学观、促进学生深刻理解数学的本质,发展理性精神。 我们可以类似地用比较通俗的语言来谈数学文化,当你看到一个数学定理的时候,你会浮现出古人的身影,产生敬畏之心吗?在你思考问题时,你是否关注他的数量是常量还是变量?在一连串的变换之后问题得解,你会由衷地感叹数学之美吗?在碰到一桩随机事件,如购买彩票,你会习惯性地看中奖的概率有多少吗?

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可能更多地去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导致现在的学生只会解答数学题而不知数学家的故事而从中汲取精神,不知感受数学之妙而从中体验审美,不知感受数学思想而从中学习思考,以至于未来不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理解生活、创造生活,那么我们就如同教动物做数学题的杂耍表演,而不是数学教育更何谈延申数学文化的传承。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是不是应该通过各种形式来渗透数学文化呢?那么又该如何去渗透呢? 在这段时间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我们是否可以通过以下的方法来渐渐渗透数学文化呢? 一、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中渗透数学文化 一个好的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主动参与的兴趣,使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积极投入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之中,从而能够顺利地突出这节课的重点,突破难点。利用数学文化中的一些趣味故事正能很好地帮助我们创设问题情境。数学教育故事的运用,也能激发学生的爱数学之“情”。例如:在学习“用数对确定位置”时,我们可以先讲解数学家笛卡尔发明数对和直角坐标系的过程,笛卡尔生病躺在床上静静的思考用什么方法,如何把“点”和“数”联系起来,这时发现一只蜘蛛在左右拉丝,他想可以把蜘蛛看

数学文化读书报告

数学文化读书报告姓名:xxx 学号:xxxxxxx 电话号码:187xxxx

班级:xxxxxxxxx 浅谈“类比法“ 姓名:学号: 班级: 摘要:类比法,可以使我们充分开动脑筋,养成善于思考、乐于思考、勇于思考的好习惯。 关键词:数学教学;类比;思维 类比法也叫“比较类推法”,是指由一类事物所具有的某种属性,可以推测与其类似的事物也应具有这种属性的推理方法。其结论必须由实验来检验,类比对象间共有的属性越多,则类比结论的可靠性越大。 类比法是一种创造性的数学思想方法。其作用就是“由此及彼”。如果把“此”看作是前提,“彼”看作是结论,那么类比思维的过程就是一个推理过程。古典类比法认为,如果我们在比较过程中发现被比较的对象有越来越多的共同点,并且知道其中一个对象有某种情况而另一个对象还没有发现这个情况,这时候人们头脑就有理由进行类推,由此认定另一对象也应有这个情况。现代类比法认为,类比之所以能够“由此及彼”,之间经过了一个归纳和演绎程序即:从已知的某个或某些对象具有某情况,经

过归纳得出某类所有对象都具有这情况,然后再经过一个演绎得出另一个对象也具有这个情况。现代类比法是“类推”。 类比在掌握数学概念、理解数学本质、探索解题方法等方面都有着不可忽视运用。开普勒说:“我珍惜类比胜于任何别的东西,它是我最可依赖的老师,它能揭示自然界的秘密,在数学中是最不可忽视的。”科学家都这么重视,我们就更应该重视。下面举例说明类比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 一、类比引入新知识 1.类比引入新概念 对数学概念的正确理解是学好数学的基础,是培养我们学生能力的先决条件。数学概念不但是数学思维基础,也是数学思维的结果。课本上的概念有的非常简练、有的很抽象,这给我们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带来了困难,从而造成学生数学能力的差异。因此,搞好概念教学,让读者正确理解概念就会为他们学习其它数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用类比法引入新概念,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新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数学中的许多概念有类似的地方,在新概念的提出过程中,运用类比的方法,能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在教学中,被用于类比的旧概念是学生所熟悉的。故学生容易从新旧事物的对比中接受新概念。 如:“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教师在讲授“一元一次不等式”这一概念时,先让学生复习“一元一次方程”这一概念。然后问,“如果我们将概念中的‘等式’换成‘不等式’会得到什么样的概念呢?”让学生进行讨论,充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

大学生读书报告七篇

大学生读书报告七篇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原名为《旧事重提》。 我最喜欢的一篇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它描述了鲁迅先生儿时在家时在百草园得到的乐趣,以及在三味书屋读书时的乏味生活。 在文中,充分描绘出百草园这个荒原充满着无限的乐趣,那儿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这里无疑不是一座儿童的乐园,无一不充满生气,无一不充满快乐,难怪鲁迅先生喜欢这儿了。 当鲁迅先生到了要上学的时候了,家里将他送进了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的老师的家的书房。 进了三味书屋,鲁迅先生开始了乏味的学生生涯,“每天只读书,正午识字,晚上对课”,这便是鲁迅先生的工作。鲁迅先生和同窗们经常到屋后的园里去玩,但人去多了,时间久了,就会被老师叫回来,继续读书,远远不及在百草园里自由、快活。 通过将百草园与三味书屋比较,让我感觉到小时候的童年是那么美好、愉快,现在,我是在接受教育的时候了,自然会有些不高兴,但是,应该用美的眼睛去观察生活,才会

发现美。 鲁迅先生上的是私塾,一天下来几乎没有时间玩耍,束缚了学生爱玩的天性;而我们现在上的学校,每节课下课都会有时间玩,又玩了,又学了,也还算得上自由。跟三味书屋比起来,我们像在天堂。 鲁迅先生在这篇文章里,揭示了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私塾教育的尖刻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我觉得,让儿童接受教育的同时,也应该让他们玩好。 《朝花夕拾》是鲁迅在受到政府的压迫、“学者”们的排挤,又历经战乱后写下的回忆。作者在这样纷扰中寻出一点空闲来,委实不易,目前是这么离奇,心里是这么芜杂。一个人到了只剩下回忆的时候,生涯大概总算是无聊了,但有时竟会连回忆也没有。 对往事的回忆,只是现实生活的一点安慰,而每一个美好的回忆又都有一个悲惨的结局:百草园和绣像摹本卖掉了,长妈妈也匆匆告别了人世,本应是激发人们的爱心的《二十四孝图》背后,却隐藏了谋人性命,教人看的丑恶祸心。去留学,并且碰到了一位令自己敬仰的师长,却因为感受到医治人的精神比医治身体病症更重要而离别了,在学校办事兼教书,实在勤快的可以的老友范爱农,终究摆脱不了贫困潦倒落水而逝的命运。

大学生读书报告格式

大学生读书报告文 读书报告的格式 读书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容: (1)容提要:概括性地归纳书的主要容,包括作者述的基本观点(最好不超过300字) (2)心得评论:对该书的评价与思考;对其主题的看法与认识,或反驳作者的观点,或 提出创造性的见解,或将本书与类似书籍做比较分析,总之要写出独特的思考和体悟。 (3)结语:提出问题、表达期许、归纳全文。 (4)参考书目:读书报告中曾参阅哪些书籍、杂志、或其他资料,具体格式参见附录。 读书报告格式 1.用纸:标准a4纸, 页面设置:上2.5cm下2.5cm;左2.5cm右2.5cm 字间距:标准行间距:1.5倍行距;字数:3000字左右 2、封面设置 报告题目:2号楷体-gb2312 副标题:4号楷体字 班级名称:2号楷体-gb2312 学号、姓名:4号楷体字 3、正文 正文小四号宋体 页眉:用五号宋体,居中排列,每字间空一格。 页眉容:"致远学堂读书报告" 页脚:用五号宋体,居中排列,页脚容为页码。 4、参考文献格式 (1)著作类 一般著作 规则:作者(或主编、编):《著作名称》(版次),出版者及出版年份,页码。 例:马克昌主编:《刑罚通论》,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51页。 译著类 规则:[国别]作者(或主编、编),译者译:《著作名称》(版次),出版者及出版年份, 页码。 例:(美)罗伯特·考特、托马斯·成伦著,军等译:《法和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上 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68页。 (2)期刊类 规则:作者:《文章名》,载《期刊名》年份及期数。 例:正云、戴欣:《略论侵犯著作权犯罪》,载《法学研究》1995年第3期。 (3)报纸类 规则:作者:《文章名》,载《报纸名》某年某月某日第几版。 例:坚编译:《如此逻辑:窃不算偷?》,载《电脑报》1997年12月12日第1版。 (4)网页类 规则a:作者:《文章名》,载某年某月某日。篇二:读书报告模式及文 1读书报告模式 一、读书报告有没有一定的格式 对初学写读书报告的同学来说,老师会介绍一般的格式给他们,让他们有所遵循。只要 有书名、有作者,其它可集中读后感来写。最花费笔墨的是容概要,其作用是让别人知道你

大学3000字读书报告3篇(完整版)

大学3000字读书报告3篇 大学3000字读书报告3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句我们都已不陌生,大学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至善,如: 上善若水,所谓至善就是要容纳一切,只求给与不求回报,在达到一定境界是不浮躁、平心静气的思考问题,才会有所收获。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而现在的教育大多仅局限于格物、至知,教育注重知识的获得,强调知识的重要性,以分数为评判指标就是其外显现象,无视意诚正心,之后的修身就更不必谈了。在我看来,现代大学生有两大弊病: 一是功利化。二是道德败坏。人们追名逐利,比如讨好权利较大的老师,或者如当时的动机不纯。而无益于自身的事却不会浪费时间。功利化的时代吧大学引向了功利化的方向,外界对人才的评判也无暇顾及道德方面的问题。有人说应该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这也不是毫无依据的,现代大学生道德的缺失的确让人大跌眼镜,投毒案、泼硫酸等等这些因道德缺失而造成的悲剧不一而足。皆自明也强调了人首先要自己弘扬光明的品德,所谓人之初,性本善,古人都相信性善论,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因此呼吁人们加以弘扬。君子无所不用其极,品德高尚的人不会满足与目前的道德状况,而会不断准求更高的境界,每天都是自己更新到的,达到日日新。 止于至善,那么究竟怎样才达到至善呢?黄鸟知道该栖息在何处,而作为人,又怎样才算达到至善呢,在发扬美德时保持谨慎,做国君

要仁爱,所谓仁者无敌,仁这一儒家思想之所以受到君王的重视不无道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君王之所以能使民众拥护,成为民众的榜样,是因为君王能尊重贤人、亲近亲人,使百姓得到恩惠。作为臣子要恭敬,这在另一方面也体现出臣子在办事或者言语上不可僭越。做子女的要孝顺,做父母要慈爱,在于他人交往是要讲信用,所有这些概括起来无非就是说每个人都应该做好本分的事。而如何达到到的完善的境界呢?这就如同学习,首先是态度,态度决定了是否主动钻研学习,然后还要有一种学无止境的思想,促使自己不断进行钻研以提升自己的水平。知本。孔子以审理案子为例,做到大畏民志便是知本,在我看来,此处所说的知本有两层含义,其一是尽本分,审理案件的人的本分就是公平公正,是人满意,能扬善除恶,第二层含义是要知道事情本来的样子,使真相大白。从学习的角度来说,学生首先得知道自己的本分,其次在追寻学问是要穷尽其根本,直至完全弄明白为止。 格物的目的是至知。而至知的前提是格物,何谓格物致知?格物就是接触食物而彻底穷尽他的道理,至知就是获得知识。在格物的过程中不应只满足于前人所得的现成答案,要用自己所得的只是在对食物进行探究,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贵在坚持。最终会至知。学习不要仅局限于书本,在书本教授的知识的掌握上要进行更深层次的钻研,直至没有一点疑惑,这就算是获得知识了。要通过已不断的探索以求突破原有知识的局限性。对知识的追不能停歇的,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在科学技术及认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认识又该与时俱进,才不至于让知识变成死水,而是变成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清泉。

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读书报告模板

硕士研究生读书报告 题目 作者姓名 作者学号 指导教师 学科专业 所在学院软件学院 提交日期二○年月

The Effect Of The Requirements Analysis On The System Design Major Subject: Software Engineering Advisor: ××× By ××× Zhejiang University, P.R. China 2009

摘要 本文重点探讨了软件开发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软件需求问题。软件开发人员及用户往往容易忽略沟通的重要性,导致软件开发出来后,不能很好地满足用户的需要,造成人力、物力和资源的浪费,还使软件性能深受影响。所以在软件开发前期对软件需求的分析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以软件需求工程的角度并具体从软件需求开发、软件需求管理来阐述需求分析在系统设计中的影响和作用。 关键词:软件需求,需求分析,系统设计

Abstract The paper discuss the important problem in software development——requirements analysis. Developer and user always ignore the communication, it causes directly the software does not meet the good demands of the user ,and cost a lot of time and money. Moreover, it affect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oftware. So, the requirements analysis is important in the early time of the development.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 the requirements analysis’s influence on the system design from requirements develop, requirement management, requirement program. Keywords:software requirement, requirement analysis, system design

最新小学数学文化和数学阅读课堂心得体会

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文化和数学阅读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体会 2018年10月13日,我参加了由辉县市教育局组织第二届全国“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文化与数学阅读”,聆听了南欲晓老师题为《数学阅读课的探索》的知识讲座,王老师精彩的讲解演绎,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绘本的独特魅力。同时我认识到了绘本教学的特性,它不同于单一的故事教学,绘本让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在绘本故事中,不仅孩子们的想象力、表达力得到了发展,孩子们爱上了绘本。孩子们是在情景中学习的,绘本创造了优质的学习情境,学生不再是一味的去听,而是让学生沉浸其中,主动地去思考、去想象。就像南欲晓老师说的:“绘本是满足孩子需要的典范,绘本教学包含在早期阅读中,早期阅读是包含在语言教学中,要把儿童为主的学习融合在绘本教学之中。当故事成为孩子的一种成长方式,当阅读成为教师的一种教学方式,书成了我们不离不弃的朋友。而随着更多精美、优秀的绘本映入我们的眼帘时,我们着实爱上了它。 由辉县市三里屯小学校长张敏执教的二年级绘本《小鸡搬家》,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讲述农场里的小鸡通过几次有趣的搬家。绘本文字简单,图画以鲜亮的暖色为主调,小鸡搬家让孩子对小鸡的家园周长有了很好的认识。

张艳芳老师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让学生学习表演。首先,带领学生一起欣赏《倒霉蛋布拉德》,让学生体验布拉德的境遇;然后让学生阅读接下来故事,引发学生的思考,最后推出可以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让自己变得幸运起来。听这样的课简直就是一种享受,听课过程中我也像孩子般有一种跃跃欲试参与讨论的感觉。 易博老师的示范课《避开恶猫的方法》,以绘本故事情节为主线开展活动,通过此活动让学生感受什么是一一对应,让孩子们心中对一一对应有了实践上的理解,并且学会了用一一对应解决身边的难题,应用于实践生活,细细品味从书中发现许多的智慧。 许淑一老师的示范课《过去人如何数数的》通过有趣的绘本,让学生去了解数字的背景,通过学生间生成的问题,解决问题,对比各种数字的特征,让学生自主深化了解古代数字。并且通过对比引出主线,十进制计数法,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由来,自然而然的学到关于十进制计数法的知识。让学生学会提问,学会发现,学会学习,这是我对本次学习最大的体会。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大道理》读书报告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大道理》读书报告 这是一本探讨小学数学中核心概念的文集。本书通过对现行小学数学教材进行评议和建议,进而推进数学教学改革,为建设中国特色的数学教育添砖加瓦。最初的教材研究者是张奠宙教授联合杭州师范大学的巩子坤教授,他们从专家的角度对各版本的小学数学教材进行了分析和建议,基于两位教授缺乏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经验,为了直接听取小学数学实践者的声音又邀请了小学数学教研员任敏龙老师、资深教师张园一起进行座谈和交流,最后由殷文娣将谈话记录成文,反复修改,才最终有了这样的一本力求从不同侧面对小学数学核心概念做深度剖析的教学研究著作。 本书内容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关于“数”“文字”与“方程”;第二部分关于“除法”“分数”和“比”;第三部分关于图形与几何;第四部分其他。共提出了28个课题,每个课题都从原始文稿、一线回声、数方夜谈三方面进行展开。既从理论层面进行解读,又能结合课堂实际经验,许多建议和观点,真的是为我们一线老师点亮了方向,让我们对数学思想、数学核心等在课堂上的具体应用有了明确的方向指导。 作为常年工作在一线的老师,在学习某一部分教材时,我们也总是希望孩子们能尽可能的理解,而并不是单单的记

住,因此,刨根问底、追根溯源也常常用来形容数学老师。比如说,在初次接触到分数时,我们就要知道分数的前世今生,为什么要有分数?分数是一种数吗?它有大小吗?它表示什么意思?如何读写?等等问题,相信当这一个个的问题孩子们都能顺利了解了,才能说孩子认识了分数,而不是只是背一下概念,训练几个题目而已。 在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内容里,出现了一个画面:有几个人用等距离打了结的绳子测量一个箱子的边长。图的旁边附文字:剩下的绳子不足一节,怎么记?这个问题提的非常好,可惜没有回答。其实该情境要解决的问题是:在以一节绳子作为单位长度的前提下,用分数表示剩余的那个尾部的长。也就是剩余部分的长度是一节长度的几分之几。接下来教材设计了分物体的情境,一块月饼平均分给两个同学,每人平均分到()块。从数的历史来看,最早产生的数是自然数,后来在度量和平均分时出现不能得到整数结果的情况,因此产生了分数。也就是说,分数是在实际度量与平均分中产生的,可教材的编排却只强调了“平均分”而忽视了度量。例如,一节绳子的长度是12厘米,剩下的绳子不足一节,那么先进行度量,看看它的长度是多少?如果剩下的长度是5厘米的话,就可以说剩下的长度是一节绳子的十二分之五。也可以理解为5除以12,得到剩下的绳子是十二分之五节。

机会的数学读书报告

《机会的数学》读后感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生活中处处可见的实例,化抽象为具体,向我们讲授外表形形色色但本质仍为数学原理的道理,尽显作者的大家风范,也让读者印象深刻。这就是我初读这本书的体会。 本书通过对“偶然性”、“机遇”这些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现象的讨论,通俗地介绍了数学中的概率和统计知识,介绍了收集和分析数据的方法。数学知识起源于生活。例如古典概率的概念来源于生活中的赌博事件,就是将“概率事件进行量化”,而一谈到数量化,就属于数学的研究领域,所以这本书的名字叫《机会的数学》。在本书中包含数学的两大分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大体上说,前者属于机遇数量化的理论基础,而后者则是其应用。书目的展开就是一个由理论到实践应用的过程。这本书能讲一些概率统计概念的来源,阐明数学并不是凭空想象的学科,有助于我们真正理解和应用数学。没有数学公式,用最简单的语言阐述了大数定律、误差估计、显著性检验、拟合优度检验、相关系数这些概念,用生活的道理去解释数学知识,通俗直观,让这本书充满故事的趣味。 数学,我们常常会把它看成是一种高深玄妙脱离实际的东西。的确,数学里研究的形形色色的模型、运算、关系等等都是高度抽象的,这些抽象东西就是让我们理解概率统计的症结所在。在这本书中,为了更好的便于我们读者理解,陈院士说数学的任何抽象都是根植于现实的,而并非凭空的想象。至于所谓的模型,也不过是把一大类本质

一样但外表各异的问题表述成一种规格化的格式而已,它虽然是一种抽象,但有丰富的实际内涵,例如书中讲述抽样概率时候用盒子模型来举例。同时,为了化抽象为具体,作者尽量将高度抽象的数字本身,例如“3”结合实例来分析,例如“3本书”、“3头牛”等,符号本身不能表达什么意思,但结合事物后就会产生意义,让我们从抽象世界走到现实生活,容易理解。 同时,从这本书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许多优秀人物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素质。从《机会的数学》看统计科学发展的历史,是一个个科学家不断出现、不断崛起、不断失败、不断成功的历史,作者把他们如颗颗珍珠连缀成美丽的项链,让统计科学的桂冠闪烁着他们生命和灵感的光芒。从这本有着统计历史意味的教科书中,我们掌握统计知识的同时,又了解统计的发展,掌握统计发展的时代特色。也能向为统计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前辈们致敬,他们身上散发出的科学家的光辉点在时间的冲刷下越加闪亮,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和广大科研工作者学习的标榜。 生活实例才是最形象的语言,在本书中,数学道理不过于注重体现在书本上的字母公式,而是反馈在生活中只言片语,知识源于生活又指导生活,让我对数学尤其是数理统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如威尔斯所说:“统计的思维方法,就像读和写的能力一样,将来有一天会成为效率公民的必备能力”。 读完这本书,我对许多数学知识的理解更深了一层,由以前单单停留在书面理论上到能联想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思考,我想这就是

《大学》读书报告

有句话应该是这样说的,所谓的名著就是大家都说应该去读,但谁也没有去读的作品。这么说应该是有夸大的成分,但有一个名字我想在座的各位都相当的熟悉,只是不知道诸位看过这本书没有,它的名字叫做《大学》。是的,我们都在读大学,但此大学非彼大学,我今天要说的是位列四书(据说是曾子,子思,孔子,孟子四子所著之书)之首的《大学》。 孔老夫子一生所行持,实际上就是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奔走呼吁,这是有当时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的,这里不具体阐述了。此外,孔老夫子本人,他是有深厚的内修功底的。因为他首先应是“修身”的典范,所谓“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否则,若没有内在和外在完美的统一,他的思想就不可能在漫长的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长河中不断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虽然,《大学》是孔子的学生曾参整理成文,但后人认为《经一章》是孔子的原话记录,《传十章》一般认为是对“经”的解读。本人认为,“传”十章,主要是曾子老先生为“经”一章寻找理论依据。大凡有人提出一种学说或理论观点,除了引用大量事证外,一般都需要有说服世人的权威著作或言论作为理证,表示有古圣先贤的传承为依。这样更加令人可信可依可行。即使引用大量古贤言论,只能是一种论据,并不表示能够完全解读作者本人治世理念的全部内核,更深度的信息不一定借用古人的话就能完全透露出来,况且“传”十章所引用资料更多是从社会功能性方面去注解的。 《大学》是中国古代典籍名篇之一,原是《礼记》中的一篇。朱熹说:《大学》是“外有以及其规模之大,而内有以尽其节目之详者也。”并将其概述为“三纲八目”。《大学》的特点就是有纲领有条目,有规模有节次;它由纲到目,由个人到国家,循序渐进的为我们展示了中国古代人们所追求的道德修养。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向新,在于使人的道德达到最完善的境界。这就是《大学》的纲领,作为《大学》的开篇目,它为我们培养完美道德指明方向。其次是《大学》中的八条目。“致知在格物”说的是要想获得知识,按事物的规律办事,就得先认识、研究事物,将其放在适当的位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条理、有计划的行事,达到最佳效果。“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这句话的意思是所谓使意念真诚,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我将其通俗的理解为诚心诚意的为人处事,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别人。“修身在正其心者”,一个人想修养自身就必须端正自己的心态,只要端正好了自己的心态,才能理智地对待每一件事,才能合理的做好每一件事。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句话是说,上自一国君王,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在《大学》中,修身养性被一再强调是做人的根本,它在人们心目中载有很重要的地位;我觉得它已成为那时人们衡量一个人的道德的标准;也是一个人由个人自身的修养到管理家族、管理国家外部提升的一个关键点。“身修而后家齐”就说明这一点。“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知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这句话的大意是:所谓治好自家在于先修养好自己,是因为人们会有种种感情和认识偏差;对于自己或亲爱或轻贱或厌恶或敬畏或同情的人,往往都会有过分的偏向。所以,要想“齐家”还是要先修养好自己。 关于治国,《大学》中强调治国要有治国原则,即治国者要慎德;有了孝悌慈幼等标准,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就可以推己及人实施挈矩之道。 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挈矩之道也。”治国者不能与民争财,不能与民同欲;治国者必须要知道财货不是本不是宝,只有善和善人才是宝;国家得到有贤智的人才能治理,排斥贤智者,不能包有子孙和人民。“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所以,做国君的人有正道:必定遵循忠诚侠义,以获得天下,若骄奢放纵,便会失去天下!所以,做国君的人有正道:必定遵循忠诚侠义,以获得天下,若骄奢放纵,便会失去天下! “《大学》这部书是古代大学教学的法则。”朱熹如是说,确实!在我看来,《大学》教给

大学生读书报告格式及

大学生读书报告格式及范文 读书报告的格式 读书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内容提要:概括性地归纳书的主要内容,包括作者陈述的基本观点(最好不超过300字) (2)心得评论:对该书的评价与思考;对其主题的看法与认识,或反驳作者的观点,或提出创造性的见解,或将本书与类似书籍做比较分析,总之要写出独特的思考和体悟。 (3)结语:提出问题、表达期许、归纳全文。 (4)参考书目:读书报告中曾参阅哪些书籍、杂志、或其他资料,具体格式参见附录。 读书报告格式 1.用纸:标准A4纸, 页面设置:上2.5cm下2.5cm;左2.5cm右2.5cm 字间距:标准行间距:1.5倍行距;字数:3000字左右 2、封面设置 报告题目:2号楷体-GB2312 副标题:4号楷体字 班级名称:2号楷体-GB2312 学号、姓名:4号楷体字 3、正文 正文小四号宋体 页眉:用五号宋体,居中排列,每字间空一格。 页眉内容:“致远学堂读书报告” 页脚:用五号宋体,居中排列,页脚内容为页码。

4、参考文献格式 (1)著作类 一般著作 规则:作者(或主编、编):《著作名称》(版次),出版者及出版年份,页码。 范例:马克昌主编:《刑罚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51页。 译著类 规则:[国别]作者(或主编、编),译者译:《著作名称》(版次),出版者及出版年份,页码。 范例:(美)罗伯特·考特、托马斯·成伦著,张军等译:《法和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68页。 (2)期刊类 规则:作者:《文章名》,载《期刊名》年份及期数。 范例:陈正云、戴欣:《略论侵犯著作权犯罪》,载《法学研究》1995年第3期。 (3)报纸类 规则:作者:《文章名》,载《报纸名》某年某月某日第几版。 范例:胡坚编译:《如此逻辑:窃不算偷?》,载《电脑报》1997年12月12日第1版。 (4)网页类 规则A:作者:《文章名》,载网站某年某月某日。 范例:季华:《浅论侵犯著作权罪“未经著作权人许可”的含义》,2004年12月3日。 大学生读书报告范文: 【摘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