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桐的外形特点与品种简介

海桐的外形特点与品种简介

海桐的外形特点与品种简介
海桐的外形特点与品种简介

海桐的外形特点与品种简介

海桐(详情介绍)为海桐花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成株高为6米左右,四季常绿。由于海桐的根、叶子及种子均可入药,经济价值非常高,并且海桐对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有着较强的抗性,所以很适合在化工厂种植。

海桐(详情介绍)

海桐的嫩枝被褐色柔毛,有皮孔。叶聚生于枝顶,二年生,革质,嫩时上下两面有柔毛,以后变秃净,倒卵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4-9厘米,宽1.5-4厘米,上面深绿色,发亮、干后暗晦无光,先端圆形或钝,常微凹入或为微心形,基部窄楔形,侧脉6-8对,在靠近边缘处相结合,有时因侧脉间的支脉较明显而呈多脉状,网脉稍明显,网眼细小,全缘,干后反卷,叶柄长达2厘米。

中文学名:海桐

拉丁学名:pittosporumtobira

别称:海桐花、山矾、七里香、宝珠香、山瑞香

二名法:pittosporum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蔷薇目

亚目:虎耳草亚目

科:海桐科

属:海桐花属

种:海桐

分布区域:中国江苏南部、浙江、福建、台湾、广东等地;朝鲜、日本亦有分布

谷子品种介绍新

中国(山西)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 谷子品种 1、晋谷21号化控简化间苗谷子: 品种来源:山西省农科院谷子研究所 该技术特点是选择晋谷21号优良品种,利用化学制剂处理部分谷种与正常谷种按一定比例混匀后播种,当幼苗长到两叶时,一部分幼苗渐渐自然死亡,留下部分幼苗正常生长,从而达到免间或少间苗的目的,能有效减少养分消耗,培育壮苗。具有省工节资、操作简便利于提高产量等特点。 操作要点及产量表现: 该技术要求整地质量要高,避免粗糙大坷垃地和特别干旱地使用。今年,我们示范推广谷子化控间苗技术1000亩,通过试验达到了预期目标,按每亩节省2-3个工,每工25元计,每亩节约工费50—75元,从阳曲县候村、泥屯试验示范情况看,正常亩产量可达到250—300公斤。 2、张杂谷3号国审品种 品种来源:河北张家口农科院 特征特性:生育期115天,单株有效分蘖0-2个,茎高122.4cm,茎粗0.63cm,穗长23.4cm,穗粗2.7cm,棍棒穗型。黄谷黄米,抗逆性较强,高抗谷锈病,谷瘟病,纹枯病,白发病,线虫病。抗旱、抗病、抗倒、适应性强,适应面广、高产稳产、米质优适口性好。 产量表现:太原市清徐示范产量305公斤 3、张杂谷5号 品种来源河北省张家口市农科院 特征特性生育期125天,单秆无蘖。成株茎高178.7cm,穗长32cm,穗粗2.0cm,棍棒穗型。单株粒重29.1g,千粒重3.1g,白谷黄米。表现

抗逆性较强,高抗白发病,线虫病。抗旱、抗倒、适应性强、高产稳产、米质特优适口性好。 产量表现:太原市清徐示范亩产310公斤。 4、晋谷34号国审品种 品种来源:省农科院遗传所 一、特征特性该品种幼苗绿色,无分蘖,苗期生长整齐,长势强,茎秆粗壮坚韧,主茎高150cm,穗长30cm,穗型呈纺锤形,穗码松紧度适中,短刚毛,黄谷黄米,穗重19.1克,穗粒重16.1克,出谷率%,千粒重3.2克。耐旱,抗倒,抗红叶病,高抗谷瘟病,后期不早衰,成熟时为绿叶黄谷穗,在太原地区生育期125天。 二、营养品质该品种品质优良,其小米营养丰富,米粒鲜黄,香味浓郁,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测中心测定,小米蛋白质含量为%,脂肪含量%,维生素100g,直链淀粉%,胶稠度132mm,糊化温度,品质与对照晋谷21号相当,2001年3月在全国第四次优质米品质鉴评上荣获国家一级优质米称号。 三、产量表现阳曲示范亩产300公斤以上 四、栽培要点一般以5月上、中旬播种为宜,亩留苗密度~万株,播前施足底肥,及早定苗,中耕锄草,适时追肥。 五、适宜范围适合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及山西省春播中、晚熟区种植。 5、晋谷36号国审品种 品种来源:省农科院遗传所 一、特征特性该品种幼苗深紫色,无分蘖,主茎高150cm,穗长26cm,穗型呈纺锤形,穗码紧度适中,短刚毛,黄谷黄米,穗重18.6g,穗粒重15.2g,千粒重3.0g,耐旱,抗倒,抗红叶病、黑穗病、白发病,后期不早衰,绿叶成熟。太原地区生育期125天。 二、产量表现阳曲示范亩产300公斤以上 三、营养品质该品种品质优良,米粒鲜黄,小米蛋白质含量为%,脂肪含量%,维生素kg,直链淀粉%,胶稠度110mm,糊化温度,达到国家一级优质米标准。

山东优质小麦品种简介

(一)豫麦34号 1、品种来源:郑州市农科所于1982年以矮丰3号╳(孟201╳中株特)为母本,以豫麦2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原名郑农7号,1994年省品审会审定通过命名为豫麦34号,1995年10月获全国第二届农业博览会银奖。 2、特征特性:属弱春性大穗早熟品种。白粒、角质,分蘖力中等,千粒重40—50克,穗粒数28—30粒,株高80cm左右,稳产性好,抗倒伏力强,抗干热风,高抗条锈和叶锈病,中抗白粉病,高感叶枯病。 3、品质状况:蛋白质含量15.41%,湿面筋32.1%,沉降值55.1ml,吸水率62.6%,面团形成时间8.1分,稳定时间10.3分,面包体积732cm3 ,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规定的面包小麦标准。 4、适宜地区及栽培技术:适宜河南省北中部中高产地区中晚茬种植,中北部地区播期以10月15日左右为宜,南部地区亦相应推迟。播量每亩7—8公斤,返青、齐穗期注意喷洒粉锈宁、磷酸二氢钾及氧化乐果。 (二)豫麦35号 1、品种来源:内乡县农科所用(绵阳84—27╳内乡82C6)F1╳豫麦17杂交选育而成,原名内乡184,1995年省品审会审定通过命名为豫麦35号。 2、特征特性:属弱春性中早熟品种,分蘖力强,千粒重42克,穗粒数45粒,株高75cm,籽粒白色,角质、粗秆抗倒,高抗条锈、土传花叶病,中抗白粉病、纹枯病、赤霉病、叶锈病。 3、品质状况:属面包用优质小麦,蛋白质含量15.38%,湿面筋33.72%,沉降值38.5ml,吸水率53.6%。面团形成时间7.2分,稳定时间13分,面包体积788cm3。 4、适宜地区及栽培技术:适宜亩产300—500kg水平的高肥水地种植。播期10月10日—30日,每亩产量5—8公斤,重施有机肥,氮、磷、钾、锌配合,高产麦田在小麦生育中后期注意土壤墒情,保证高产需水要求,小麦齐穗至灌浆初期,叶面混合喷施粉锈宁、多菌灵等,可起到防病,促进籽粒灌浆,提高粒重的作用。 (三)豫麦47号 1、品种来源:河南省农科院小麦所于1988年引进新乡市农科所的宝丰7228╳百泉源3199F1代种子经过多年连续单株选择育成,原名丰优3号,1995年获第二届全国农业博览会铜奖,1997年省品审会审定通过命名豫麦47号。 2、特征特性:为弱春性多穗型中早熟品种,千粒重40克,株高75cm左右,分蘖成穗率高,成熟落黄好,耐穗发芽。长芒、白壳、白粒、角质,中抗条锈病、叶锈病、纹枯病,中感叶枯病、白粉病。 3、品质状况:蛋白质含量15.68—15.80%,沉降值43.4ml,湿面筋37.8—42.8%,吸水率62.4—63.5%,面团形成时间7.5分,稳定时间13分,评价值68,面包体积771cm3,达到优质面包小麦品质标准。 4、适宜地区及栽培技术:适于豫中北中晚茬中上等以上肥力地块种植,中部地区播期为10月中、下旬,最佳播期为10月15日前后,播量每亩6—7kg,晚播适当加大播量,在管理上应施足底肥,适当补充磷、钾肥,为在较高的产量水平下达到优质,追肥应掌握氮肥后移原则,一般可在3月中、下旬追尿素5—7kg,灌浆期应注意防治蚜虫。 (四)高优503 1、品种来源:从河北省引进,1995年获第二届全国农业博览会铜奖,在河南省新乡市、濮阳市有一定的种植面积。 2、特征特性:属半冬性、幼苗壮、分蘖强,株高85—90cm,茎秆弹性好,叶片上冲,粒角质,千粒重40g,表现抗纹枯病、条锈病、白粉病、叶枯病,在豫北地区一般亩产400—550公斤。 3、品质状况:容重828克左右,蛋白质含量16.5%,湿面筋含量34%,沉降值46.4ml,吸水率59%,面团形成时间5.8分,稳定时间13分,评价值64,面包体积715cm3,面包评分87.6,属优质面包小麦。 4、栽培技术:可在黄淮麦区早茬示范种植。该品种分蘖力强,播量不宜过大,适播期10月1日—10日,播量应掌握在5—7公斤为宜;亩施粗肥3—5方,碳铵50—60kg或尿素35公斤,磷肥25公斤,春节前适追肥,拔节后一般不再追肥,以防贪青晚熟。 (五)济南17 原代号924142,是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临汾5064为母本,鲁麦13为父本有性杂交,选育而成。1994年4月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 特征特性:冬性,幼苗半匍匐,抗寒性好,分蘖力强,成穗率高(47%),亩穗数可达60万,属多穗品种;株型紧凑、叶片上冲,长势和长相好;株高75厘米左右,秆强抗倒;中早熟(较鲁麦14号早熟2天),熟相好;穗纺缍型,穗粒数30—50粒,顶芒,白壳,白粒,角质,千粒重38—42克。据多年测定,籽粒蛋白质含量15%左右(1978年测定17.8%),湿面筋33.5%—39.7%,沉降值39.8—54.7ml,面团稳定时间9—28min,面包体积800—950ml。其综合品质达到美国和加拿大优质小麦品质指标。可用其生产高档水饺、面包、面条(方

冀谷18品种介绍

富硒优质保健谷子新品种“冀谷18” (1)品种来源: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以“谷研4号”为母本,“高39”为父本,采用杂交方法育成,原名“冀优1号”,出圃代号“98481”,2003年通过全国谷子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 (2)特征特性:该品种幼苗绿色,夏播生育期86天,株高106.7厘米,穗长17.8厘米,纺锤型穗,松紧适中。单穗重12.1克,穗粒重9.70克,在亩留苗5.0万的情况下,亩成穗4.56万,成穗率91.2%,在同期参试品种中成穗率最高。出谷率80.2%,出米率78.5%。黄谷,米色浅黄,适口性好,千粒重为3.0克。抗逆性较强,在两年22点次的国家谷子品种试验中表现1级抗倒,2级抗旱,对谷锈病、谷瘟病、纹枯病抗性较强,均为1级,抗红叶病、线虫病、白发病。米色浅黄,一致性上等,煮粥省火、粘香,品质较好。2001年在“全国第四届食用粟品质检测鉴评会”上评为一级优质米。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测中心检测,小米含粗蛋白质11.3%,粗脂肪3.66%,直链淀粉16.74%,胶稠度144毫米,碱消指数2.3,VB1 5.86mg/kg ,VE 10.51mg/kg ,硒180.1ppb,铁24.86mg/kg,锌22.41mg/kg。医学研究表明,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抗氧化、提高人体免疫力、防治大骨节病、克山病和癌症等作用。冀谷18小米含硒180.1ppb,是一般品种的2倍左右。 (3)产量表现: 2001~2002年参加国家谷子品种试验(华北夏谷区组),两年22点次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50.2公斤,较对照豫谷5号增产10.54%。2001~2002年还跨生态区参加了国家谷子品种试验西北春谷区中熟组试验,两年平均亩产296.4公斤,与

有关河南省小麦生产状况的调查报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社会调查报告

姓名:吴高杰 学号:10014040 关于河南省小麦生产状况的调查报告 实习时间:2010年3月7日 实习地点:偃师市大口种子推广站 实习主要内容:调查河南小麦生产状况 河南是小麦生产大省,近几年国家和省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使我省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小麦总产、单产连续六年创历史新高。为了充分发挥小麦品种的增产作用,引导各地合理选择和利用品种,我们在今年全省小麦品种考察的基础上,提出2009年全省秋播小麦品种布局利用意见,供各地选择和利用小麦品种时参考。 一、品种利用情况 据十八个市种子部门汇总统计,全省在生产上利用的品种有92个,其中种植面积超过10万亩以上的品种有57个,超过100万亩以上的品种有15个,超过500万亩以上的品种有6个。 (一)种植面积500万亩以上的品种 种植面积在500万亩以上的品种依次是:矮抗58面积1325.0万亩,比去年增加560万亩,增幅73.2%;郑麦9023面积709万亩,比去年减少238万亩,减幅25.2%;豫麦49-198(含豫麦49)面积676万亩,比去年增加109万亩,增幅19.2%;周麦18面积626万亩,比去年减少220万亩,减幅26.0%;郑麦366面积552万亩,比去年增加384万亩,增幅228.8%;西农979面积513万亩,比去年增加307万亩,增幅149%。 (二)种植面积100-500万亩的品种 种植面积100~500万亩的品种依次是:周麦16面积438万亩,比去年减少15万亩,减幅3.3%;众麦1号面积278万亩,比去年增加100万亩,增幅56.9%;偃展4110面积271万亩,比去年减少12万亩,减幅4.3%;新麦18面积230万亩,比去年减少275万亩,减幅54.4%;新麦19面积219万亩,比去年增加57

稻谷副产品的介绍

稻谷副产品加工 肌醇 肌醇(inositol )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B族中的一种,肌醇和胆碱一样是亲脂肪性的维生素,又称为环己六醇,白色晶体粉末(无结晶水),风化性结晶(含二分子结晶水)。有9种立体异构体,其中有医用价值的消旋体,可促进细胞新代、助长发育、增进食欲,用于治疗肝脂肪过多症、肝硬化症。 动物、微生物的生长因子。分子式(CHOH)6。又称环己六醇,广泛分布在动物和植物体。最早从心肌和肝脏中分离得到。环己六醇在自然界存在有多个顺、反异构体,但有价值的、天然存在的异构体为顺-1 ,2 ,3 ,5-反-4,6-环己六醇,结构式如上。在80℃以上从水或乙酸中得到的肌醇为白色晶体,熔点253℃,密度1.752 克/厘米3(15℃),味甜,溶于水和乙酸,无旋光性。可由玉米浸泡液中提取。主要用于治疗肝硬变、肝炎、脂肪肝、血中胆固醇过高等症。 亦称环己六醇。在化学上可看作是环己烷的多元烃基衍生物。在理论上有9种可能的异构体,通常在自然界中发现的有4种,分别称为D-chiro-inositol、L-chiro-inositol、肌肉肌醇(myo-inosi-tol)和鲨肌醇(scyllo-inositol)。其中在自然界最常见的是肌肉肌醇。D-chiro-inositol和L-chiro-inositol量虽少,但分布很广,多数可成为甲醚。肌醇在椰子、鲨鱼、哺乳类尿中可找到。一般来说肌醇虽分布很广,但对它的代途径或生理机能还不十分清楚。 亦称消旋肌醇(meso-ino-sitol)。最初在肌肉中发现,后来已在微生物、动物中广泛发现。几乎所有生物都含有游离态或结合态的肌醇。在植物和鸟类有核红血球中作为六磷酸肌醇是以六磷酸酯形式存在的。较此化合物磷酸基数目少的化合物同样分布在植物和动物中,另外游离态的肌醇主要存在于肌肉、心脏、肺脏、肝脏中,是磷脂的一种磷脂酰肌醇的组成成分。肌肉肌醇是鸟类、哺乳类的必需营养源,缺乏肌肉肌醇,例如小鼠可引起脱毛、大鼠可引起眼周围异常等症状。大鼠可大量代肌醇,但尿中排量并不多。鲨鱼似乎能把肌醇转变成为一种贮藏能量的物质。是生命素I的成分之一。 功效:降低胆固醇;促进健康毛发的生长,防止脱发;预防湿疹;帮助体脂肪的再分配(重新分布);有镇静作用。 缺乏症:湿疹。 富含肌醇的食物 动物肝脏、啤酒酵母、白花豆(lima bean)、牛脑和牛心、美国甜瓜、葡萄柚、葡萄干、麦芽、未精制的糖蜜、花生、甘蓝菜。 营养补品 6个以大豆为主要成分的卵磷脂肪囊中含有肌醇和胆碱各244mg。 粉末状卵磷脂可溶解在液体中。大多数复合维生素B制剂中含有100mg的肌醇和胆碱。 一般每日的摄取量是250~500mg。 副作用:未发现有副作用。 肌醇之敌:水、磺胺药剂、雌激素、食品加工、酒精、咖啡。 建议: 服用肌醇时,必须和胆碱及其他B族的维生素同时服用。 常喝咖啡的人要多摄取肌醇。 服用卵磷脂的人最好摄取已经过螯合作用的钙,以维持体磷和钙的平衡,因为肌醇和

山东目前推广的主要小麦品种及其优缺点

山东目前推广的主要小麦品种及其优缺点 文章摘要粮食安全保障是我国社会经济能否快速、稳定、持续发展的关键。小麦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山东是我国小麦的主产区。山东省的气候、土壤适合优质小麦生产。 关键词小麦山东品种栽培 一、山东省气候条件 山东省气候温和,雨量集中,四季分明,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偏南风,炎热多雨,冬季多偏北风,寒冷干燥;春季天气多变,干旱少雨多风沙;秋季天气晴爽,冷暖适中。我国小麦品质区划研究和生产示范结果表明,山东省的气候、土壤适合优质强筋和中筋小麦生产。 二、山东省主要推广小麦品种及特性 山东省的小麦以优质专用为目标,主要集中在这两类小麦上。现将部分优质专用小麦品种介绍如下: 强筋类品种: 1.济麦20号(原代号955159) 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选育而成。2003年9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鲁农审字[2003]029号。2004年10月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04011。2004和2005年均被农业部列为主推品种。 (1)特征特性 冬性,幼苗半匍匐,苗色深绿,叶片较窄,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穗层整齐,2000-2002年两年山东省区域试验平均:亩最大分蘖102.7万个,亩有效穗44.0万穗,成穗率42.8%;生育期237天,熟相中等;株高76.8厘米,穗粒数33粒,千粒重38.6克,容重781.1克/升。株型紧凑,叶片上冲,叶耳紫色,旗叶中长、挺直。抽穗后,茎、叶、穗蜡质重。穗型纺锤,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较饱满,硬质。抗倒伏性中等。经抗病性鉴定:中感条锈,高抗叶锈病,感白粉病。(2)产量表现 2000-2002年参加了山东省小麦高肥乙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507.05公斤,比对照鲁麦14号减产0.78%,2002-2003年高肥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13.37公斤,比对照鲁麦14号增产8.69%。 (3)品质性状 2003年生产试验,山东省种子站统一取样,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试结果:粗蛋白含量13.23%,湿面筋29.3%,沉降值37.1ml,吸水率58.4%,形成时间8分钟,稳定时间14.9分钟,软化度30FU。 2003年国家黄淮北片区试,由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混样分析,粗蛋白含量14.25%,湿面筋含量31.6%,沉降值54.2 ml,面团吸水率56.4%,形成时间4.9 分钟,稳定时间28.6分钟,最大抗延阻力586BU,拉伸面积126cm2。 (4)栽培技术要点 在全省中、高肥水条件下作为强筋类小麦品种推广利用。适宜肥沃的棕壤、褐土、砂姜黑土及土质粘重的潮土(淤土)种植;在适宜播期范围内早播,最佳播期范围为9月28日-10月15日。鲁西北及鲁北地区适播期9月28日-10月8日;鲁西南和鲁南地区可适当晚播,以10月5-15日为宜。每亩基本苗10-15万,越冬时合理群体为计划亩穗数的1.4-1.6倍,最终成穗38-42万。施足基肥,浇好

冀谷41抗烯禾啶谷子品种介绍

冀谷41抗烯禾啶谷子品种介绍 冀谷41是采用杂交方法选育的抗烯禾啶谷子优良新品种,黄谷黄米,采用专利技术(专利号:ZL2004 1 0058088.9)可以通过喷洒除草剂进行间苗、除草,栽培省时省工。 1、品种特征特性:幼苗绿色,在华北两作制地区夏播生育期86天,在东北地区春播110-122天左右,属于中早熟类型;夏播株高105 cm左右,春播株高120 cm左右,属于中矮秆类型。纺锤穗,穗子松紧适中;穗长20-30cm,千粒重2.92g;自然鉴定1级抗旱,抗谷瘟病和白发病,中感谷锈病。 2、品质:黄谷黄米,适口性较好。 3、产量表现:2016年同时参加全国谷子新品种区域适应性联合鉴定华北夏谷组和东北春谷组试验,在华北夏谷组四省14个试验点亩产量253.3—515.4公斤,平均376.2公斤,较不抗除草剂的高产对照豫谷18增产3.03%;在东北组试验中, 四省区11个试验点平均亩产量382.2公斤,较不抗除草剂的高产对照九谷11号增产6.1%,其中9个试验点较对照增产,其中在吉林省5个试验点全部较对照增产,平均亩产量398.2公斤,较对照九谷11号增产11%。 4、适宜种植区域:适宜河北、河南、山东、新疆泽普夏播及辽宁、吉林、内蒙、山西、陕西、黑龙江肇源、新疆昌吉、伯乐春播种植。该品种属于中早熟、中矮秆类型,可与幼林间作,在华北两作制地区也可在油葵收获后种植。 5、简要栽培技术: (1)播种期:该品种属于夏播中早熟类型,在晋冀鲁豫夏谷区适宜播期6月15日-7月5日,最晚7月20日播种仍能成熟;冀中南太行山区、冀东燕山地区、北京、豫西及山东丘陵山区、山西晋中、辽宁南部春谷区种植适宜播期5月10日至6月10日;在辽宁西部、内蒙古和吉林春播适宜播期4月25日至5月10日。 (2)播种量与适宜留苗密度:每亩播种量350克,在正确使用配套除草剂的情况下,不需要人工间苗。该品种有较强的自身调节能力,每亩留苗3-5万株产量差异不显著。 (3)间苗、除草剂使用:在谷子3-5叶期,杂草2-4叶期,每亩使用与谷种配套的谷阔清40-50毫升混配12.5%烯禾啶80-100毫升,对水20-30公斤,杀灭双子叶及单子叶杂草。注意两种除草剂都要在无风晴天喷施,防止飘散到其它谷田和其它作物上,垄内和垄间都要均匀喷施。注意喷施除草剂前后严格用洗衣粉洗净喷雾器。 (4)水肥管理:施足底肥,氮磷钾复合肥50公斤,有条件的可增施一些农家肥。谷子封垄前结合浇水每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灌浆中期可喷施钾肥。降雨较少时,有水浇条件的可在孕穗期、开花灌浆期浇水1-2次。 (5)主要病虫害防控:间苗后采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喷施苗基部防治钻心虫,隔7天再防1次;出现谷瘟病时用40%克瘟散乳油500~800倍液或6%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发生褐条病时用72%农用链霉素叶面喷施,隔7天再防1次;用10%吡虫啉2000倍液防治蚜虫,4.5%高效氯氰菊酯1500-2000倍防治粘虫。

我国优质强筋小麦主要品种

我国优质强筋小麦主要品种 优质小麦是指品质优良具有专门加工用途的小麦。按照国标,优质小麦分为两类,即优质强筋小麦和优质弱筋小麦。优质强筋小麦品种的种植面积和产量约占优质小麦的90%以上,是优质小麦发展的重点。 优质强筋小麦是指面筋数量较高、筋力较强的小麦,主要用于加工制作面包、拉面和饺子等要求面粉筋力很强的食品。国家优质强筋小麦标准与普通小麦标准相比,主要增加了以下指标:小麦粗蛋白、湿面筋、面团稳定时间、降落数值和烘焙评分,这些指标主要是衡量小麦面筋值的含量及质量、小麦蛋白质含量、发酵品质(降落数值)和加工面包食品的质量。 多年来,各地科研机构研制和培育的优质强筋小麦品种很多,但推广种植形成规模的品种相对较少。主要有“藁城8901”、“豫麦34”、“高优503”、“济南17”、“野猫”、“格来尼”和“辽春10号”、“小偃54”、“烟农15”、“烟农19”、“滋麦12”、“皖麦33”、“皖麦38”和“中优9507”等。具体如下: (1)“藁城8901”:河北藁城农科所培育。硬质白冬小麦,种植区域主要在河北中部地区的石家庄、保定,特别是石家庄市下属的藁城县以大面积推广种植“8901”为主。2002年5月在山东泰安举行的优质小麦会议中,被评为优质强筋小麦品质第一名。2002年,由于授粉季节降雨,“8901”整体品质下降,面粉厂普遍反映,2002年产“8901”品质低于“豫麦34”。 (2)“豫麦34”:郑州市农科所1982年选育。该品种品质好且产量几乎赶上普通小麦,因此,农民种植积极性高,品种推广种植的区域较广。河南中部郑州、许昌,北部新乡、濮阳、安阳、焦作,东部开封、商丘及周边邯郸、菏泽等地区种植面积较大。河南中北部地区一般在10月15日左右播种。 (3)“高优503”:河北省农科所选育。豫北地区种植较多,而且集中在新乡、濮阳、安阳、邯郸和邢台等地区。 (4)“郑州9023”: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培育,属于硬质冬小麦,大多种植在河南省黄河南部的几个地市,北部新乡和焦作等地区也有种植。 (5)“济南17”: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是山东种植面积最大的优质强筋小麦品种,深受广东一些面粉厂的欢迎。 (6)“小偃54”:属于硬质冬小麦,是前几年河南省的优质小麦中质量最好的。近年来,品种退化,品质有所降低,该品种亩产相对较低,种植面积和产量近几年急剧减少。

我国优质强筋小麦主要品种介绍

我国优质强筋小麦主要品种介绍 更新时间:2007年10月22日来源: 优质小麦是指品质优良具有专门加工用途的小麦。按照国标,优质小麦分为两类,即优质强筋小麦和优质弱筋小麦。优质强筋小麦品种的种植面积和产量约占优质小麦的90%以上,是优质小麦发展的重点。 优质强筋小麦是指面筋数量较高、筋力较强的小麦,主要用于加工制作面包、拉面和饺子等要求面粉筋力很强的食品。国家优质强筋小麦标准与普通小麦标准相比,主要增加了以下指标:小麦粗蛋白、湿面筋、面团稳定时间、降落数值和烘焙评分,这些指标主要是衡量小麦面筋值的含量及质量、小麦蛋白质含量、发酵品质(降落数值)和加工面包食品的质量。 多年来,各地科研机构研制和培育的优质强筋小麦品种很多,但推广种植形成规模的品种相对较少。主要有 “藁城8901 ”、 “豫麦34 ”、 “高优503 ”、 “济南17 ”、 “野猫 ”、 “格来尼

”和 “辽春10号 ”、 “小偃54 ”、 “烟农15 ”、 “烟农19 ”、“滋麦12 ”、 “皖麦33 ”、 “皖麦38 ”和 “中优9507 ”等。具体如下: (1) “藁城8901 ”:河北藁城农科所培育。硬质白冬小麦,种植区域主要在河北中部地区的石家庄、保定,特别是石家庄市下属的藁城县以大面积推广种植 “8901

”为主。2002年5月在山东泰安举行的优质小麦会议中,被评为优质强筋小麦品质第一名。2002年,由于授粉季节降雨, “8901 ”整体品质下降,面粉厂普遍反映,2002年产 “8901 ”品质低于 “豫麦34 ”。 (2) “豫麦34 ”:郑州市农科所1982年选育。该品种品质好且产量几乎赶上普通小麦,因此,农民种植积极性高,品种推广种植的区域较广。河南中部郑州、许昌,北部新乡、濮阳、安阳、焦作,东部开封、商丘及周边邯郸、菏泽等地区种植面积较大。河南中北部地区一般在10月15日左右播种。 (3) “高优503 ”:河北省农科所选育。豫北地区种植较多,而且集中在新乡、濮阳、安阳、邯郸和邢台等地区。 (4) “郑州9023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培育,属于硬质冬小麦,大多种植在河南省黄河南部的几个地市,北部新乡和焦作等地区也有种植。 (5)

2018-2019年度河南省种子协会小麦品种比较试验汇总结果(

组别序 号 品种名称 比CK 晚熟 (天) 亩产 (kg) 比CK 增减 (%) 增产 点数 增产 点率 (%) 严重 倒伏 点率 (%) 总 位 次 条 锈 病 叶 锈 病 白 粉 病 纹 枯 病 赤 霉 病 南部组1瑞泽918-1.0 464.0 11.2 7100.0 0.0 1MR MR MR MS HS 南部组2偃高162 1.0 463.2 11.0 7100.0 0.0 2MR HR MR MS HS 南部组3丰皇98 2.1 461.7 10.7 7 100.0 0.0 3MR MS MS MS HS 南部组4联邦6号 2.4 454.6 9.0 685.7 0.0 4MR MR MR MS HS 南部组5方麦1660.6 453.7 8.8 571.4 0.0 5MS HR MS MS HS 南部组6硕麦9号 1.1 448.4 7.5 571.4 0.0 6MS MR MR MS HS 南部组7裕麦168 1.1 447.2 7.2 571.4 0.0 7MR HR MR HR MS 南部组8漯丰916-1.3 445.3 6.7 685.7 0.0 8HS MS MR MS HS 南部组9中植09140.6 439.6 5.4 685.7 0.0 9MR MR MR HS HS 南部组10西农132 1.7 434.3 4.1 342.9 0.0 10MR HR MR MR MS 南部组11西农66 2.1 431.9 3.5 685.7 0.0 11MR HR MR MS HS 南部组12天民1860.9 431.3 3.4 571.4 0.0 12HS MS MS MS HS 南部组13信麦2180.0 426.2 2.2 571.4 0.0 13MS MS MS MS HS 南部组14泛育麦27 2.1 423.7 1.6 457.1 0.0 14MS MS MR HR MS 南部组15春华999 1.6 423.1 1.4 457.1 0.0 15MS MS MS MS MS 南部组1609(24)3- 1-4 0.6 422.0 1.2 457.1 0.0 16MS HR MS MS HS 南部组17保群1050.4 418.0 0.2 457.1 0.0 17MR MR MR MS HS 南部组18赛德麦6040.4 417.6 0.1 342.9 0.0 18MS MR MR MR HS 南部组19先麦160.1 416.9 -0.1 457.1 0.0 19MS MR MR MS MS 南部组20仁麦36 2.9 415.1 -0.5 342.9 0.0 20MR HR MR MS HS 南部组21金粒829-0.4 412.9 -1.0 457.1 0.0 21MR HR MS MR MS 南部组22连麦5号0.1 411.9 -1.3 457.1 0.0 22MR HR MS HR MS 南部组23西农151 2.3 410.8 -1.5 342.9 0.0 23MR HR MR MS HS 南部组24封育麦6号0.3 409.8 -1.8 342.9 0.0 24MS MS MR MS HS 南部组25濮麦137 2.0 407.1 -2.4 342.9 0.0 25MS MS MR MS HS 南部组26森科506 2.7 406.6 -2.5 457.1 0.0 26MR HR MS MS HS

强筋小麦品种简介

龙麦30(龙97-7146)品种名称: 龙麦30(龙97-7146) 审定编号: 蒙认麦2006001号,2004年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黑审麦2004001。 品种来源: 海拉尔农垦(集团)农牧业管理部,黑龙江省农科院育种所小麦室,以龙90—05098为母本,龙90—06351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 幼苗:幼苗直立,生长慢。植株:株高85—90cm,秆强,分蘖及成穗能力强。穗:纺锤型穗,长芒,穗层整齐。籽粒:红色,子粒饱满,角质粒,千粒重在35—38g左右。品质:2005年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蛋白质含量15.9%,湿面筋含量34.4%,沉降值47.33ml,吸水率62.0%,面团稳定时间12.5分钟,最大抗延阻力477.3EU,延伸性19.6cm,降落值310S,面包体积780ml,面包评分76.5。 产量表现: 2005年参加内蒙古东部旱作小麦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33.69kg/亩,比对照龙麦26增产12.24%,平均生育期89天,比对照龙麦26早4天。 栽培要点: 种植密度42—45万株/亩;一般施纯N 4—5kg/亩,纯P2O5 4—5kg/亩,纯K2O 2—3kg/亩较为适宜。N肥的追肥方式以2/3作底肥,1/3作种肥和后期叶面追施。 种植区域: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岭北地区种植。 师栾02-1 审定编号:国审麦2007016 品种名称:师栾02-1 选育单位:河北师范大学、栾城县原种场 品种来源:9411/9430 省级审定情况:2004年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半冬性,中熟,成熟期比对照石4185晚1天左右。幼苗匍匐,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株高72厘米左右,株型紧凑,叶色浅绿,叶小上举,穗层整齐。穗纺锤型,护颖有短绒毛,长芒,白壳,白粒,籽粒饱满,角质。平均亩穗数45.0万穗,穗粒数33.0粒,千粒重35.2克。春季抗寒性一般,旗叶干尖重,后期早衰。茎秆有腊质,弹性好,抗倒伏。抗寒性鉴定:抗寒性中等。抗病性鉴定:中抗纹枯病,中感赤霉病,高感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秆锈病。2005年、2006年分别测定混合样:容重803克/升、786克/升,蛋白质(干基)含量16.30%、16.88%,湿面筋含量32.3%、33.3%,沉降值51.7毫升、61.3毫升,吸水率59.2%、59.4%,稳定时间14.8分钟、15.2分钟,最大抗延阻力654E.U、700E.U,拉伸面积163平方厘米、180平方厘米,面包体积760平方厘米、828平方厘米,面包评分85分、92分。 产量表现:2004~2005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北片水地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91.7公斤,比对照石4185增产0.14%;2005~2006年度续试,平均亩产491.5公斤,比对照石4185减产1.21%。2006~2007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60.9公斤,比对照石4185增产1.74%。 栽培要点:适宜播期10月上中旬,每亩适宜基本苗10万~15万苗,后期注意防治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等。 9369洲元.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7040号 选育单位:山东洲元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冀谷33谷子品种介绍

冀谷33谷子优良品种 冀谷33是采用杂交方法选育的抗咪唑啉酮类除草剂的谷子优良品种,黄谷黄米,采用专利技术(专利号:ZL2004 10058088.9)可以通过喷洒除草剂进行间苗、除草,栽培省时省工。 1、特征特性:该品种幼苗绿色,生育期89天,比对照冀谷19晚1天。株高129.68cm。在亩留苗4.0万的情况下,成穗率91.75% ;纺锤穗,松紧适中;穗长20.97cm,单穗重14.15g,穗粒重11.92g;千粒重2.54g;出谷率84.27 %,出米率78.09%;黄谷黄米。抗倒性1级,谷瘟病抗性为2级,谷锈病抗性为3级,纹枯病抗性为3级,白发病、红叶病、线虫病发病率分别为0.09%、0.48%、0.41%,蛀茎率1.94 %。米质二级。 3、产量表现:2011~2012 年参加华北夏谷组谷子品种区域试验,19点次增产,4 点次减产,两年平均亩产319.5公斤,比对照增产5.88%。2012 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25.88公斤,比对照增产5.38%。 4、适宜区域:在河北、山东、河南三省两作制地区夏播及丘陵山地春播,同时可在辽宁中南部春播种植。 5、栽培要点: (1)播种期:土地平整,麦茬要求灭茬2遍,在冀鲁豫夏谷区适宜播期为6月15-25日,行距35-40厘米,亩播种量500克;冀中南太行山区适宜播期5月20-6月10日;山西晋中、辽宁南部春谷区种植适宜播期5月15-5月30日;春播行距40厘米,亩播种量可酌减。 (2)留苗密度:适宜亩留苗4-5万株(40厘米行距,每尺单行留苗9-11株),掌握好播种量化学间苗后基本达到合理留苗密度。 (3)间苗、除草剂使用:在谷子3-5叶期,杂草2-4叶期,每亩使用与种子配套的4%甲氧咪草烟75-80ml,兑水20-30公斤(东北地区每亩喷施与谷种配套的谷阔清40-50毫升混配12.5%的烯禾啶80-100 毫升,兑水20-30公斤)田间喷雾,实现化学间苗,并杀灭单子叶及双子叶杂草,垄内和垄间均要喷施,注意除草剂要在无风晴天喷施,防止飘散到其它谷田和其它作物上,喷施除草剂前后严格用洗衣粉洗净喷雾器。 (4)水肥管理:施足底肥,氮磷钾复合肥50公斤,有条件的可增施一些农家肥。谷子封垄前结合浇水每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灌浆中期可喷施钾肥。降雨较少时,有水浇条件的可在孕穗期、开花灌浆期浇水1-2次。 (5)主要病虫害防控:间苗后采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喷施苗基部防治钻心虫,隔7天再防1次;出现谷瘟病时用40%克瘟散乳油500~800倍液或6%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发生褐条病时用72%农用链霉素叶面喷施,隔7天再防1次;用10%吡虫啉2000倍液防治蚜虫,4.5%高效氯氰菊酯1500-2000倍防治粘虫。

冀谷39抗新型除草剂谷子新品种

冀谷39使用说明 冀谷39是采用杂交方法最新选育的优质抗咪唑啉酮类兼抗烟嘧磺隆除草剂谷子新品种,2015年12月通过河北省鉴定,2016年参加全国谷子新品种联合鉴定东北组试验,表现良好。 1、品种特征特性:幼苗绿色,在华北两作制地区夏播生育期93天,株高120cm,穗长17.8cm,单穗重18.05g,穗粒重15.86g;千粒重3.08g;在辽宁吉林春播生育期115-125天。区域试验自然鉴定,1级抗旱,抗谷瘟病、纹枯病,中抗谷锈病、白发病。 2、品质:米色金黄,适口性好,商品性显著优于一般夏谷品种。 3、产量表现:2014-2015年参加华北夏播谷子新品种联合鉴定试验,平均每亩产量387.1kg,较对照冀谷31增产9.37%,生产试验平均每亩产量419.4公斤,较对照冀谷31增产10.06%。2015年在本所新品种对比试验中,平均每亩产量431.7kg,较不抗除草剂的高产对照豫谷18增产7.9%。2016年参加全国谷子新品种区域适应性联合鉴定东北组试验,四省区11个试验点7个试验点表现增产,11点平均每亩产量360.1公斤,较不抗除草剂的高产对照九谷11号相当,其中在吉林省5个试验点和邻近的内蒙古通辽试验点平均亩产量348公斤,较对照九谷11号增产1.4%。 4、适宜种植区域:适宜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南部、新疆南疆夏谷区及北京、河北省东部、山西省中部、辽宁省沈阳以南、吉林省大部分平原区、新疆昌吉州以南春谷区种植。 5、简要栽培技术 (1)播种期:在晋冀鲁豫夏谷区适宜播期6月15日-25日,冀中南太行山区、冀东燕山地区、北京、豫西及山东丘陵山区、山西晋中、辽宁南部春谷区种植适宜播期5月10日至6月5日;在辽宁西部和吉林春播适宜播期4月25日至5月10日前。 (2)播种量与适宜留苗密度每亩播种量750克,在正确使用配套除草剂的情况下,不需要人工间苗。该品种有较强的自身调节能力,每亩留苗3-5万株产量差异不显著。 (3)配套除草剂使用在谷子3-5叶期,杂草2-4叶期,每亩使用与种子配套的 5%的咪唑乙烟酸40-50克,兑水20-30公斤,田间喷雾,实现化学间苗,并杀灭单子叶及双子叶杂草,垄内和垄间均要喷施,注意除草剂要在无风晴天喷施,防止飘散到其它谷田和其它作物上,喷施除草剂前后严格用洗衣粉洗净喷雾器。 (4)水肥管理:施足底肥,氮磷钾复合肥50公斤,有条件的可增施一些农家肥。谷子封垄前结合浇水每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灌浆中期可喷施钾肥。降雨较少时,有水浇条件的可在孕穗期、开花灌浆期浇水1-2次。 (5)主要病虫害防控:间苗后采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喷施苗基部防治钻心虫,隔7天再防1次;出现谷瘟病时用40%克瘟散乳油500~800倍液或6%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发生褐条病时用72%农用链霉素叶面喷施,隔7天再防1次;用10%吡虫啉2000倍液防治蚜虫,4.5%高效氯氰菊酯1500-2000倍防治粘虫。 风险提示: 1、5%咪唑乙烟酸,为本品专用间苗、除草剂,严禁用于其它谷子田,同时严禁将其他除草剂用于本品种,否则会造成田间绝收。 2、在有效积温不足2800℃或者海拔500米以上地区慎用。 3、在谷锈病严重发生区域慎用。

2019年山东省农业主推技术和主导品种

附件 2015年山东省农业主推技术和主导品种 一、主推技术(53项) (一)小麦技术(6项) 1.冬小麦宽幅精播高产栽培技术 2.小麦氮肥后移高产栽培技术 3.小麦规范化播种技术 4.冬小麦精播、半精播高产栽培技术 5.小麦深松免耕镇压节水栽培技术 6.冬小麦-夏玉米节水省肥高产高效技术 (二)玉米技术(5项) 1.玉米“一增四改”技术 2.玉米精量播种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3.夏玉米高产简化栽培技术 4.玉米适期晚收增产技术 5.夏玉米超高产关键栽培技术 (三)水稻技术(2项) 1.水稻盘育机插秧技术 2.水稻旱育稀植综合高产栽培技术 (四)大豆技术(1项) 大豆窄行密植技术 (五)花生技术(3项)

1.花生单粒精播节本增效高产栽培技术 2.花生高产稳产综合配套技术 3.夏直播花生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六)棉花技术(3项) 1.棉花轻简化生产关键技术 2.抗虫棉超高产栽培技术 3.棉田套作高效种植技术 (七)蔬菜技术(10项) 1.蔬菜集约化嫁接育苗技术 2.日光温室蔬菜安全高效生产关键技术 3.食用菌菌渣基质化和肥料化利用关键技术 4.早春马铃薯早熟、丰产、高效覆盖栽培技术 5.葱、姜、蒜优质高效安全生产关键技术 6.韭菜优质安全栽培关键技术 7.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防治技术 8.设施蔬菜连作障碍防控关键技术 9.食用菌夏季高效安全生产关键技术 10.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关键技术 (八)果茶技术(10项) 1.苹果矮砧密植集约栽培技术 2.果园壁蜂授粉技术 3.甜樱桃防霜避雨栽培技术

4.苹果郁闭园改造技术 5.甜樱桃矮化栽培技术 6.名优桃品质提升技术 7.苹果氮肥总量控制追肥后移技术 8.茶树越冬防护技术 9.名优茶生产加工技术 10.大棚养蚕消毒防病技术 (九)其他技术(11项) 1.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2.新型包膜控释肥施用技术 3.水肥一体化技术 4.园艺作物病虫绿色防控技术 5.玉米“一防双减”技术 6.农田节水与旱作农业技术 7.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 8.沼渣沼液综合利用技术 9.土壤有机质提升技术 10.缓控释肥“种肥同播”机械化技术 11.菜田土壤消毒技术 (十)应急技术(2项) 1.小麦赤霉病防治技术

(整理)强筋小麦品种简介

龙麦30(龙97-7146) 品种名称:龙麦30(龙97-7146) 审定编号: 蒙认麦2006001号,2004年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黑审麦2004001。 品种来源:海拉尔农垦(集团)农牧业管理部,黑龙江省农科院育种所小麦室,以龙90—05098为母本,龙90—06351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幼苗:幼苗直立,生长慢。植株:株高85—90cm,秆强,分蘖及成穗能力强。穗:纺锤型穗,长芒,穗层整齐。籽粒:红色,子粒饱满,角质粒,千粒重在35—38g左右。品质:2005年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蛋白质含量15.9%,湿面筋含量34.4%,沉降值47.33ml,吸水率62.0%,面团稳定时间12.5分钟,最大抗延阻力477.3EU,延伸性19.6cm,降落值310S,面包体积780ml,面包评分76.5。 产量表现: 2005年参加内蒙古东部旱作小麦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33.69kg/亩,比对照龙麦26增产12.24%,平均生育期89天,比对照龙麦26早4天。 栽培要点: 种植密度42—45万株/亩;一般施纯N 4—5kg/亩,纯P2O5 4—5kg/亩,纯K2O 2—3kg/亩较为适宜。N肥的追肥方式以2/3作底肥,1/3作种肥和后期叶面追施。 种植区域: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岭北地区种植。 师栾02-1 审定编号:国审麦2007016 品种名称:师栾02-1 选育单位:河北师范大学、栾城县原种场 品种来源:9411/9430 省级审定情况:2004年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半冬性,中熟,成熟期比对照石4185晚1天左右。幼苗匍匐,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株高72厘米左右,株型紧凑,叶色浅绿,叶小上举,穗层整齐。穗纺锤型,护颖有短绒毛,长芒,白壳,白粒,籽粒饱满,角质。平均亩穗数45.0万穗,穗粒数33.0粒,千粒重35.2克。春季抗寒性一般,旗叶干尖重,后期早衰。茎秆有腊质,弹性好,抗倒伏。抗寒性鉴定:抗寒性中等。抗病性鉴定:中抗纹枯病,中感赤霉病,高感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秆锈病。2005年、2006年分别测定混合样:容重803克/升、786克/升,蛋白质(干基)含量16.30%、16.88%,湿面筋含量32.3%、33.3%,沉降值51.7毫升、61.3毫升,吸水率59.2%、59.4%,稳定时间14.8分钟、15.2分钟,最大抗延阻力654E.U、700E.U,拉伸面积163平方厘米、180平方厘米,面包体积760平方厘米、828平方厘米,面包评分85分、92分。 产量表现:2004~2005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北片水地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91.7公斤,比对照石4185增产0.14%;2005~2006年度续试,平均亩产491.5公斤,比对照石4185减产1.21%。2006~2007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60.9公斤,比对照石4185增产1.74%。栽培要点:适宜播期10月上中旬,每亩适宜基本苗10万~15万苗,后期注意防治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等。 洲元9369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7040号 选育单位:山东洲元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PH82-2-2为母本,866-34为父本杂交,系统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半冬性,幼苗半匍匐。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生育期241天,比潍麦8号早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