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案例(最新)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案例(最新)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案例(最新)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案例(最新)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案例

梁、板、柱钢筋混凝土结构事故

骨料中含过量杂质事故案例图片

事故分析及原因

分析如下:屋面局部倒塌后曾对设计进行审查,未发现任何问题。在对施工方面进行

审查中发现以下问题:(1)、进深梁设计时为C20混凝土,施工时未留试块,事后鉴定其

强度等级只是C7.5 左右。在梁的断口处可清楚地看出沙石未洗净,骨料中混有鸽蛋大小的黏土块、石灰颗粒和树叶等杂质。(2)、混凝土采用的水泥是当地生产的400 号普通硅酸盐水泥,后经检验只达到350 号,施工时当作400 号水泥配制混凝土,导致混凝土的强度受

到一定影响。(3)、在进深梁断口处上发现偏在一侧,梁的受拉1/3 宽度内几乎没有钢筋,

这种主筋布置使梁在屋盖荷载作用下处于弯、剪、扭受力状态,使梁的支承处作用有扭力矩。(4)、对墙体进行检查,未发现有质量问题。

综合以上施工问题,可以认为进深梁的断裂主要由于该梁受有扭矩和剪力产生的较大剪

应力,而梁的混凝土强度又过低,导致梁发生剪切破坏的饿缘故。其中混凝土骨料含过量

的土块等有害杂质,又是混凝土强度过低的主要原因。

混凝土受冻或养护温度过低事故案例

某工程为三层砖混结构,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纵墙承重、灰土基础(图 2.13 )。施工后于当年10 月浇灌二层楼盖混凝土。全部主体结构于第二年 1 月完工。在 4 月间进行装修

工程时,发现各层大梁均有斜裂缝。其现象:裂缝多为斜向,倾角50°~60°,且多发

生在300mm 的钢箍间距内。近梁中部为竖向裂缝斜裂缝两端密集,中部稀少(值得注意的

是在纵筋截断处都有斜裂缝);其沿梁高度方向的位置较多地在中和轴以下,个别贯通梁高。裂缝宽度在梁端附近约0.5 ~1.2mm,近跨中约0.1 ~0.5mm;裂缝深度一般小于1/3 ,个别的

两端穿通;裂缝数量每根梁少则 4 根,多则22 根,一般为10~15 根。

混凝土受冻或养护温度过低事故案例图片

事故分析及原因

施工原因:浇灌二层梁板时,未采用专门养护措施,浇灌后2h 就在板面铺脚手板、堆

放砖块进行砌墙。11 月初浇灌三层现浇板时,室内温度为0~1°C,未采取保温措施。根

据试验资料,混凝土在21d 后的强度只达28d 理论强度值的42.5% ,一个月后才达到52%。

因此混凝土早期受冻是这起质量事故的重要原因。另外,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偏低(只有210kg/m3, 略少于225kg/m3 的最低值)也是因素之一。设计原因:其一是箍筋间距过大。《混

凝土结构设计规范》7.2.7 条规定,“当梁高为500mm且V﹥0.07fcbh0 时,梁中箍筋的最大

间距为200mm。”而本工程箍筋间距却为300mm,这就是斜裂缝多发生在箍筋之间的原因。

其二是是纵筋在梁跨中间截断。《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6.1.5 条规定,“纵向受拉钢筋不

宜在受拉区截断”。而本工程梁中部分纵向受拉钢筋在跨中截断,截断处都出现斜裂缝,这说明受拉钢筋对梁截面的抗剪能力起到一定作用,也说明规范的规定是最适合的。比较施工和设计原因,显然可见,施工中混凝土早期受冻是产生本工程质量事故的主要原因。

事故加固方案

由于梁上有大量斜裂缝,很容易发生脆性截面破坏,引起梁的断裂,故必须进行加固。加固方案是在原大梁外包一U 形截面梁,该梁按承受原来梁的的全部弯矩和剪力进行设计,并在U形截面梁的端部沿墙设置钢筋混凝土柱和基础,作为加固梁的支承。

混凝土初期收缩事故案例

某办公楼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达到预定混凝土强度拆除楼板模板时,发现板上有无数走向不规则的微细裂纹,如图 2.16 所示。裂缝宽0.05 ~0.15mm,有时上下贯

通,但其总体特征是板上裂纹多于板下裂纹

事故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查得施工时的气象条件是:上午9 时气温13°C,风速7m/s,相对湿度40%;中午温度15°C,风速13m/s(最大瞬时风速达18m/s),相对湿度29%;下午 5 时温度11°C,风速

11m/s,相对湿度39%。灌注混凝土就是在这种非常干燥的条件下进行的。由于异常干燥加

上强风影响,故使得混凝土在凝结后不久即出现裂纹。根据有关资料记载:当风速为16m/s 时,混凝土的蒸发速度为无风时的 4 倍;当相对湿度10%时,混凝土的蒸发速度为相对湿

度90%时的9 倍以上。根据这些参数推算,本工程在上述气象条件下的蒸发速度可达通常

条件的8~10 倍。因此,可以认为与大气接触的楼板上面受干燥空气和强风的影响成为产

生较多失水收缩裂纹的主因,而曾受模板保护的楼板下面这种失水收缩裂纹会比较少一点。经过对灌注楼板是预留的试块和对楼板承载能力进行试验,均能达到设计要求。这说明具有失水收缩的混凝土初期裂纹对楼板的承载力并无影响。但是为了建筑物的耐久性,还应使用树脂注入法进行补强。

混凝土麻面掉角蜂窝露筋和空洞事故案例

某剧场挑台平面和柱截面配筋如图 2.19 (a)、(b)所示。在14 根钢筋混凝土柱子中有

13 根有严重的蜂窝现象。具体情况是:柱全部侧面面积142m2,蜂窝面积有7.41 m2,占5.2%;

其中最严重的是K4,仅蜂窝中露筋面积就有0.56 m2。露筋位置在地面以上1m处,正是钢

筋的搭接部位(图 2.19c ) .

事故原因分析

混凝土灌注高度太高。7m多高的柱子在模板上未留灌注混凝土的洞口,倾倒混凝土时未用串筒、留管等设施,违反施工验收规范中关于“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不宜超过2m”及“柱子分段灌注高度不应大于 3.0m”的规定,使混凝土在灌注过程中已有离析现象。灌注混凝土厚度太厚,捣固要求不严。施工时未用振捣棒,而采用6m长的木杆捣固,并且错误地规定每次灌注厚度以一车混凝土为准(约厚40cm),灌注后捣固30 下即可。此规定违

反了施工验收规范中关于“柱子灌注厚度不得超过20cm”的界限。柱子钢筋搭接处的设

计净距太小,只有31~37.5mm,小于设计规范规定柱纵筋净距应≥50mm的要求。实际上有

的露筋处净距为0 或10mm。

剔除全部蜂窝四周的松散混凝土;用湿麻袋塞在凿剔面上,经24h 使混凝土湿透厚度至

少40~50mm;按照蜂窝尺寸支以有喇叭口的模板,如图 2.19 (e);灌注加有早强剂的C30 (旧混凝土为C20)豆石混凝土;养护14 昼夜;拆模后将喇叭口上的混凝土凿除。除以上

补强措施外,还应对柱进行超声波探伤,查明是否还有隐患。

事故处理方案

混凝土施工缝处理不当事故案例

某会议室门厅,屋面板为预制楼板,而大梁、圈梁、雨罩均为现浇C20钢筋混凝土构件(图 2.27 )。施工时,大梁混凝土先灌筑,圈梁、雨罩混凝土因故后浇灌,但却不适当地

将施工缝留在大梁梁端与圈梁交接处(图2.27 甲),而且施工缝处的混凝土没有妥善处理,又由于该处混凝土没有侧向限制而无法振捣,实际上形成松散的一堆。

施工缝留在梁端剪力最大部位;施工缝处混凝土强度等级显然不满足设计要求,甚至不足C10,严重影响梁端抗剪能力和粘着力强度;新旧混凝土无法连接。

事故原因分析

将梁端混凝土用工小心地凿成如图 2.27 乙所示形状,并将部分预制楼板,以加强梁端

的抗剪能力。

事故处理措施

混凝土受腐蚀事故案例

北京某旅馆的某区为一 6 层两跨连续梁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内框架结构,上铺预应力空心

楼板,房屋四周的底层和二层为490mm厚承重砖墙,二层以上为370mm厚承重砖墙。全楼

底层 5.0m 高,用作餐馆,底层以上层高 3.60m,用作客房。底层中间柱截面为圆形,直径

550mm,配置9 根直径为22 的二级钢筋纵向受力钢筋,¢6@200箍筋,如图 2.35 所示。柱

基础的底面积为 3.50m × 3.50m 的单柱钢筋混凝土阶梯形基础;四周承重墙为砖砌大放脚条

形基础,底部宽度 1.60m ,二者均以地基承载力fk=180Kn/m2( 持力土层为粘性土),并考虑

基础宽、深度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设计值算得。该房屋的一层钢筋混凝土工程在冬季进行

施工,为混凝土防冻而在浇筑混凝土时掺入了水泥用量3%的氯盐。该工程建成使用两年后,某日,突然在底层餐厅A 柱柱顶附近处,掉下一块约40mm直径的混凝土碎块。为防止

房屋倒塌,餐厅和旅馆不得不暂时停止营业,检查事故原因。

在该建筑物的结构设计中,对两跨连续梁施加于柱的荷载,均是按每跨50%的全部恒活荷载传递给柱估算的(另50%由承重墙承受),与理论上准确的两跨连续梁传递给柱的荷

载相比,少算25%的荷重。

事故原因分析

柱基础和承重墙基础虽均按fk=180Kn/m2 设计,但经复核,两侧承重墙下条形基础的计

算沉降估计45mm左右,显然大于钢筋混凝土柱下基础的计算沉降量(估计在34mm左右)。虽然,他们间的沉降差为11mm﹤0.002l=0.002 ×7000=14mm,是允许的;但是,由于支承连

续梁的承重墙相对“软”(沉降量相对大)。而支承连续梁的柱相对“硬”(沉降量相对小),致使楼盖荷载往柱的方向调整,使得中间柱实际承受的荷载比设计值大而两侧承重墙实际承受的荷载比设计值要小。(1)和(2)项累计,柱实际承受的荷载将比设计值要大得多。

事故原因分析

柱虽按¢550 圆形截面钢筋混凝土受压构件设计,配置9 根直径为22 的二级钢筋纵向

钢筋,AS=3421mm,2 含钢率 1.44%,从截面承载力看是足够的,但箍筋配置不合理,表现

为箍筋截面过细、间距太大、未设置附加箍筋,也未按螺旋箍筋考虑,致使箍筋难以约束纵向受压力后的侧向压屈。

事故原因分析

底层混凝土工程是在冬季施工的,混凝土在浇筑是掺加了氯盐防冻剂,对混凝土有盐污

染作用,对混凝土中的钢筋腐蚀起催化作用。实际上,从底层柱破坏处的钢筋实况分析,

纵向钢筋和箍筋均已生锈,箍筋直径原为¢6,锈后实为¢5.2 左右,截面损失率约为25%。如此细又如此稀的箍筋难以承受柱端截面上9根直径为22的二级钢筋纵筋侧向压屈所产生

的横拉力,起结果必然是箍筋在其最薄弱处断裂,此断裂后的混凝土保护层剥落,混凝土

碎块下掉。

钢筋配置不当事故案例

某百货大楼一层橱窗上设置有挑出1200mm通长现浇钢筋混凝土雨篷,如图 2.36 (a)。

待到达混凝土设计强度拆模时,突然发生从雨篷根部折断的质量事故,呈门帘状如图 2.36 (b)。

事故分析

受力筋放错了位置(离模板只有20mm,如图 2.36c )所致。原来受力筋按设计布置,钢

筋工绑扎好后就离开了。打混凝土前,一些“好心人”看到雨篷钢筋浮搁在过梁箍筋上,

受力筋又放在雨篷顶部(传统的概念总以为受力筋就放在构件底面),就把受力筋临时改放

到过梁的箍筋里面,并贴着模板。打混凝土时,现场人员没有对受力筋位置进行检查,于

是发生上述事故。

施工时因钢筋位置配置引起事故案例

某工程框架柱的原设计截面及配筋如上图 a ,在绑扎柱基插筋时,错误地将两排 5 25

变成 3 25( 图b) 。此失误在柱基混凝土浇筑完毕后才发现。

事故案例处理方法

在柱的短边各补上 2 25 插筋。为保证新加插筋的锚固,在两个短边上各用 3 25 横筋与

短边 3 25 焊成一体,并将第二步台阶加高500mm。加高台阶时将原基础面凿毛、清洗、支模、浇筑提高一级的混凝土,并在新台阶面层铺设¢6@200钢筋网一层。原设计在柱底500mm

高度内加密箍筋,现增至1000mm。

水泥和骨料含有害物质事故案例

山西某厂有9 幢4 层砖混结构住宅,均采用预制空心楼板。该工程1984 年5 月开工,同

年底完成主体工程,翌年内部装修。在1985 年6 月进行工程质量检查时,发现其中一幢(12

号楼)有多处预制楼板起鼓、酥裂情况。随后,该楼楼板损坏愈来愈严重,其它四幢(11、13、16、17 号楼)也有相继不同程度地出现破坏迹象。

事故案例分析及原因

从预制板普遍破坏迹象看,主要是由于混凝土材料品质不良引起的,而且显然是因为混凝土内含有害物使材料逐渐发生物理化学变化引起体积膨胀所造成的。于是,从破坏最严

重的楼板以及尚未出厂的楼板上取样2000 余个,筛选10 %,再从中抽出部分样品作材料的

化学分析和岩相分析检验。检验时按粗骨料的不同颜色分类。由此可见,过量的游离SO3 (大大超过规定的含量标准1%~3.5 %,且SO3﹥1%的占总分析样的78.9 %)在混凝土凝

结硬化后继续与水化铝酸钙作用形成水化硫铝酸钙,未耗尽的石膏也可能在混凝土硬化后

继续生成水化硫铝酸钙,而水化硫铝酸钙生成时的体积约达原体积的 2.5 倍,这就是造成

预制板混凝土膨胀、酥裂、破坏乃至倒塌的主要内在原因。

混凝土碱骨料反应事故案例

北京某厂受热车间,建于1960 年,建成后常年处于40~50 °C的高温环境中,后发现

其混凝土墙面上有许多网状裂纹。经查当年混凝土所用原料为400 号矿渣水泥,混凝土水

泥用量410Kg/m3 配合比为水泥︰沙︰石︰水=1︰1.099 ︰3.58 ︰0.39 ,粗骨料为粒径5~

30mm的卵石,掺2%CaCl2( 氯盐) 和2%CaSO4·2H2O(石膏)的外加剂。

事故案例分析

为了确定此墙面的严重网状裂纹是否为碱—骨料反应所致,在裂纹处钻一直径70mm、长120mm 的混凝土圆柱芯体。将此芯体横向锯成若干磨光薄片,在反光显微镜下观察,发

现内部有许多网状裂缝(图 2.6 )。将此磨光薄片进行岩相分析,发现每个薄片含有6~11 枚粗骨料中有1~3 枚粗骨料含微晶石英和玉髓。将磨光薄片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并进行能谱

分析,发现骨料边缘的钾含量明显增加。表明碱在骨料边缘富集。但是,对芯体中的细骨

料鉴定表明没有活性矿物存在,为非活性矿物(它与粗骨料来自不同产地)该长露天堆场钢筋混凝土柱的混凝土保护层也严重剥落,钢筋严重锈蚀, 从剥落的混凝土中取得一些骨料进行岩相分析,其中也含有典型的活性矿物玉髓和微晶石英。因而,此柱的混凝土剥落和钢筋锈蚀可视作是碱- 骨料反应导致混凝土开裂,从而加剧钢筋锈蚀,而钢筋锈蚀又促使混凝土剥落这两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根据上述分析,可以证明上述墙面严重裂纹是由于碱- 骨料反应所引起的。

一、什么是水泥混凝土的碱骨料反应碱骨料反应是混凝土原材料中的水泥、外加剂、混合材和水中的碱(Na2O或K2O)与骨料中的活性成分反应,在混凝土浇筑成型后若干午( 数年

至二、三十年)逐渐反应,反应生成物吸水膨胀使混凝土产生内部应力,膨胀开裂、导致混凝土失去设计性能。由于活性骨料经搅拌后大体上呈均匀分布。所以一旦发生碱骨料反应、混凝土内各部分均产生膨胀应力,将混凝土自身胀裂、发展严重的只能拆除,无法补救,因而被称为混凝土的癌症。二、碱骨料反应的分类和机理 1 .碱硅酸反应1940 年美国加利

尼亚州公路局的斯坦敦,首先发现碱骨料反应问题,引起全世界混凝土工程界的重视,这种反应就是碱硅酸反应。碱硅酸反应是水泥中的碱与骨料中的活性氧化硅成分反应产生碱硅

酸盐凝胶或称碱硅凝胶,碱硅凝胶固体体积大于反应前的体积,而且有强烈的吸水性,吸水后膨胀引起混凝土内部膨胀应力,而且碱硅凝胶吸水后进一步促进碱骨料反应的发展、使混凝土内部膨胀应力增大,导致混凝土开裂。发展严重的会使混凝土结构崩溃。能与碱发生反应的活性氧化硅矿物有蛋白石、玉髓、鳞石英、方英石、火山玻璃及结晶有缺欠的石英

以及微晶、隐晶石英等,而这些活性矿物广泛存在于多种岩石中。因而迄今为止世界各国发生的碱骨科反应绝大多数为碱硅酸反应

事故案例分析背景

梁根断裂事故九

该工程某县公路段的机修车间(底层)和宿舍,为 2 层砖混结构,建筑面积556m2,屋

顶局部平面与剖面见图3-62 屋顶层的挑梁尺寸与配筋情况见图3-63 ,混凝土C18,在拆模

时发现7 根挑梁根部断裂。

事故九原因分析

1. 混凝土实际强度无试验资料,发现混凝土密实度很差,有很多空隙,当时的水灰比不是由试配决定的。

2. 挑梁的主要受力钢筋严重往下移位

3. 悬挑部分比设计要长

4. 屋面超厚,自重加大。

5. 拆模时间过早

事故九处理措施

1. 将墙上残剩的挑梁根部打掉500mm,露出全部钢筋

2. 在墙内100mm处将挑梁的主筋锯

断,重新焊接新的主筋 3. 修改设计,将悬挑结构改为全现浇

配筋错误事故十

山西某教学楼为现浇10 层框剪结构,长59.4m, 宽15.6m, 标准层高 3.6m, 地面以上高度

41.8m, 地上建筑面积9510m2,在第 4 和第5 层结构完成后,发现这两层柱的钢筋配错,其

中内跨柱少配钢筋44.53cm2,外跨柱少配13.15cm2

事故十原因分析

该工程第4,5 层柱的配筋相同,第6 层起配筋减少,施工时,误将 6 层的柱子断面用

于4,5 层,造成配筋错误。

事故十处理措施

加固构件:凿去4,5 层的保护层,露出柱四角的主筋和全部箍筋,用通长钢筋加固,加固直径,间距与原设计相同

空洞露筋事故十一

南京某单位办公大楼为 5 层现浇框架,其平面示意图见图3-90 ,2 层框架柱浇注后,

拆模时发现有 6 根柱存在空洞,烂根,露筋等严重缺陷,其缺陷情况见图3-91 ,92 ,93 事故十一原因分析

1. 柱浇注时分层厚度太大

2. 混凝土浇注后漏振或振捣不实

事故十一处理措施

由于空同,漏筋,烂根十分严重,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分析混凝土内部质量也得不到保证,因此决定立即全部拆除,绑扎钢筋后,重新浇注混凝土。

梁开裂事故四

某工程为混合结构,屋盖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梁跨度9m,为矩形截面,高800mm,宽400mm,混凝土为C18。配筋情况为:梁跨中受力钢筋 4 25 ,支座受力钢筋 2 18 ,浇筑

后14d 拆模,发现梁上由0.1-0.35mm 宽的裂缝

事故四原因分析

规定中大于8m的梁,拆模时的强度要达到100%才可以,而现实才达到80%,于是因强

度不足导致开裂。

事故四处理措施

检验发现裂缝没有明显开裂,不会影响结构的安全使用,所以可以采用环氧胶泥涂抹表面,封闭裂缝

大梁裂缝事故五

某车间12m钢筋混凝土屋面大梁,平卧生产,起吊后发现50%吊环附近混凝土局部压碎,吊环偏斜,混凝土裂缝,

1. 上翼缘裂缝吊环安装时箍筋被碰撞发生位移,未恢复原状,因此,平卧起吊是仅有

两个钢箍其作用。 2. 大梁腹板裂缝腹板侧向刚度本来很小,翼缘开裂后,上部梁的侧向刚度大为减少,所以引起腹板开裂 3. 吊环偏斜两台吊车的吊环受力不均匀,受力较大的吊环,残余变形也大,因此吊环发生偏斜。

事故五原因分析

事故五处理措施

对翼缘处的倾斜裂缝,凿去斜缝范围内的混凝土并凿成直槎,然后用C40细石混凝土重新浇筑养护

腹梁裂缝事故六

某煅工车间跨度10m,屋盖梁采用双坡T 形截面薄腹梁,共4 榀,其形状,尺寸与配筋见图3-42 ,梁内无弯起钢筋,混凝土设计强度C18,实际试块强度为1215N/mm2,在检查时发

现梁支座附近有斜裂缝出现,并不断增加和扩大。

事故六原因分析

原设计无弯起钢筋,箍筋断面及数量均不足实测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设计要求。

事故六处理措施

由于薄腹梁的承载能力不足,必须加固,加固方案在原有的薄腹梁上加钢筋混凝土,加固后的断面见图3-43 ,增设箍筋来承担斜截面强度,并配置纵向构造钢筋砼柱偏斜事故七

江苏某冷作车间为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柱距6m,跨度18m,主要构件为矩形柱,钢筋混凝土屋架,大型屋面板,吊屋面板时发现 1 根柱向内倾斜,柱顶向内位移50mm。

事故七原因分析

柱吊装后没有认真校正,当屋盖吊装时,发现了屋盖与柱连接处有错位,但未及时查明原因,直到吊装完后才发现有内倾现象

事故七处理措施

由于柱的偏差太大,必须进行纠正,纠偏方案有两个:一是大型屋面板与屋架焊接处割开后,再对柱纠偏;二是把屋架连同屋面板等整体顶起,然后对柱纠偏

楼板开裂事故三

某学校为 3 层混合结构,纵墙承重,外墙厚37cm,内墙厚24cm,灰土基础,楼盖为现

浇钢筋混凝土肋形楼盖,在装饰工程时发现大梁两侧的混凝土楼板上部普遍开裂,裂缝方向与大梁平行,凿开后发现负钢筋被踩下。

事故案例三原因分析

1. 施工方面 1 )浇筑混凝土时,把板中的负弯矩钢筋踩下,造成板与梁连接处附近出现通长裂缝 2 )混凝土每立方用量少于250kg 3)在第二层楼盖浇筑后没达到规定强度,就在

其上堆放施工工具,导致荷载超载。 4 )混凝土在冬季施工而没采取任何施工措施。 2. 设计方面 1 )对楼板的荷载计算错误 2 )梁箍筋间距太大

框架梁开裂事开裂事故案例二

某邻街建筑的底层为商店, 2 层以上为宿舍,是7 层现浇框架结构,纵向二跨,其第7 层平面图如图3-11 所示。室内粉饰时发现顶层纵向框架梁KJ-7,KJ-8 上有15 处裂缝,其

位置如3-11 ,裂缝情况见图3-12

事故案例二原因分析

1. 混凝土收缩

2. 施工图漏画附加的横向钢筋。

拆模过早引起的倒塌

事故概况某轻工厂为二层现浇框架结构, 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板. 施工单位在浇筑完首层

钢筋混凝土框架及吊装完一层楼板后, 继续施工第二层. 在开始吊装第二层预制板时, 为加快施工进度, 将第一层的大梁下的立柱拆除, 以便在底层同时进行装修, 结果在吊装二层预制板将近完成时, 发生倒塌, 当场压死多人, 造成重大事故. 原因分析事故发生后, 经调查分析, 倒塌的主要原因是底层大梁立柱及模板拆除过早. 在吊装二层预制板时, 梁的养护只有3 天, 强度还很低, 不能形成整体框架传力, 因而二层框架及预制板的重量及施工荷载由二

层大梁的立柱直接传给首层大梁, 而这时首层大梁的强度尚未完全达到设计的强度C20,经测定只有C12. 首层大梁承受不了二层结构自重及结构辎重而引起倒塌.

骨料中混入膨胀性矿物引起事故

某一市镇的乡办企业车间, 面积4600 平方米, 为3 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梁、柱为现

浇混凝土, 楼板为本镇预制产生产的多孔板. 于1986 年春开工, 同年8 月完成, 交付使用后

个月后即发现梁、柱等有多处爆裂, 中在67 个月以后, 又陆续发现在混凝土柱基, 柱子大梁根部混凝土爆裂, 其中严重的爆裂裂缝长达150 厘米, 有的已贯通大梁; 导致大梁折端. 原因

分析事故发生后, 取裂缝处碎片进行X 光分析, 结果指出主要的晶相为方镁石MgO, 此外还

有少量的生石灰石CaO,由此可以判定是方镁石及石灰石水化膨胀. 起源是乡镇施工企业为了节省资源, 采用了本乡耐火材料厂生产镁砂时所导致的废砂代替混凝土中的部分集料, 该厂以白云石[CaMg(CO3)2] 为原料, 煅烧生产耐火材料, 而废渣中含有MgO及CaO.结果引起事

故, 得不偿失.

混凝土受冻害事故

某省一综合加工楼, 五层楼, 砖混结构, 砖墙承重,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 在浇注混凝土时

正值冬季. 但施工队缺乏冬季施工措施, 在拆模后发现冻害严重. 具体表现在 1 板面混凝土

层剥落. 板面疏松用铁器或木板刮时, 表层纷纷剥落, 有的外露石子, 用手可以挪动, 结构疏松;2 混凝土强度严重不足. 原设计混凝土为C25,实测强度大都在C10~~~C13之间, 个别的仅

为C6,3 表面裂缝遍布, 参看图

混凝土受冻害原因分析

原因分析显然是混凝土在凝结硬化过程中受了冻害. 这从取样混凝土中, 发现骨料表面有明显的结冰痕迹. 混凝土的水化反应随着温度的减低而减弱, 水结冰则水化反应完全停止. 水的冰冻温度为0 度, 但在混凝土混合物中总有一些溶解物质, 水的结冰温度要低于

0 度, 约在-1~~~-4 度. 在低温环境中浇筑混凝土, 由于混凝土在硬化前受冻, 水化反应很弱,

同时新形成的水泥水化物的强度弱, 水结冰冻胀时, 内部结构遭到破坏. 因而强度严重不足.

某煅工厂车间屋面梁为12米跨度的T 型薄腹梁, 在车间建成后使用不久. 梁端头突然断裂, 造成厂房部分倒塌, 倒塌构件包括屋面大梁及大型面板.

因锚固长度不足而引起大梁折断

事故分析事故发生后到现场进行调查分析, 混凝土强度能满足设计要求. 从梁端断裂处看, 问题出在端部钢筋深入支座的锚固长度至少150毫米, 实际上不足50毫米, 梁端部至柱端

外边缘的距离为400 毫米, 实际上去只有140~~150毫米. 如图因此, 梁端支于柱顶上的部

分接近于素混凝土梁, 这是非常不可靠的. 加之本车间为锻工车间, 投产后锻锤的动力作用

对厂房振动力的影响大, 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大梁的负荷. 在这种情况下. 才引起了大梁的断裂

钢筋难以施工引起大量倒塌

某农村企业生产车间, 砖柱上搁置大梁, 施工完成后不久, 大梁就倒塌原因分析主要是

梁端支撑设计不当. 原设计现浇梁垫加一锚筋. 实际施工时, 锚筋很难插入砌体中, 因而改为局部扩大混凝土垫, 使之与圈梁相连并一起浇注. 因砖柱顶局部扩大, 施工时顺便先砌砖柱的扩大部分作为浇混凝土的侧模. 因砖逐皮外伸, 浇注混凝土时没有充分搞固, 因而很疏松. 砖无咬槎, 与混凝土结合力极差, 实际上起不到承载作用. 在大梁压力下, 砖先掉落, 疏松的混凝土也无足够承载力, 于是引起大梁倒塌

现浇梁柱铰接处理不妥引起裂缝、破损

某厂房横梁与柱铰接, 处理如图符合通常做法, 但投入使用后, 在铰接点附近发生裂缝也局部破坏原因分析钢筋X 形原意是只能受水平力而不能承受弯矩, 从而实现" 铰" 的功能, 但实际上, 这种做法有相当程度的嵌固作用. 当两边柱子有不均匀沉降时, 节点处梁端生产一角度变位, 使锚筋受拉, 梁端面与柱混凝土接触面受压而形成抵抗力矩. 若这种弯矩过大,则会使节点处开裂, 甚至局部破坏. 在要求铰接的条件较高时, 可改进节点做法, 如图. 这两种节点做法更接近理想铰接的形式, 构造也较简单, 施工也很方便. 梁柱间的间隙可视具体情况及梁、柱尺寸的大小而定

现浇梁柱铰接处理不妥引起裂缝、破损

人字折梁计算错误而倒塌

某库房为单层结构, 跨度10米, 长24.5 米, 采用砖墙承重, 屋面采用人字形折梁折梁间距

3.5 米, 在折梁上搁置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檩条, 每米放 3 根, 工30 根, 檩条上铺

85cm*60cm*5cm 的预制平板. 人字屋架结构及配筋如图当铺完屋面, 拆除折梁的模板及支

撑时. 屋盖倒塌

事故分析该工程愿意采用人字屋架, 形式上似拱, 因而在梁集中均匀配置8%18钢筋, 该工程实际上无拉杆, 两端又没有抗拉推力结构, 实际上是一个折线形钢筋混凝土斜梁. 则使强度严重不足, 承载力严重不足, 加上折梁曲折处受拉钢筋受拉边顺放, 在弯折处对受拉力

极为不利, 为规范所禁止. 折梁承载力不足, 构造又极不合理, 必然引起屋盖的破坏.

水泥过期和受潮案例一事故过程和原因

事故过程:此车间于1983 年10 月开工,当年12 月7 ~9 日浇筑完大梁混凝土,12 月26~29 日安装完屋盖预制板,接着进行屋面防水层施工;1984 年1 月3 日拆完大梁底模板

和支撑, 1 月4 日下午房屋全部倒塌并发现大梁压区混凝土被压碎。

分析倒塌原因如下:钢筋混凝土大梁原设计为C20混凝土。施工时,使用的是进场已

3 个多月并存放在潮湿地方已有部分硬块的325 号水泥。这种受潮水泥应通过试验按实际强度用于不重要的构件或砌筑砂浆,但施工单位却仍用于浇筑大梁,且采用人工搅拌和振捣,无严格配合比。致使大梁在混凝土浇筑28d 后(倒塌后)用回弹仪测定的平均抗压强度只

有5MPa左右;有些地方竟测不到回弹值。

在倒塌的大梁中,发现有断砖块和拳头大小的石块。

水泥过期和受潮案例一原因

大梁纵筋和箍筋的实际配置量少于设计需要(纵筋原设计为10¢22,实配7¢20,3 ¢22;箍筋原设计为¢8@250,实配¢6@300),分别仅及设计需要量的88%和47%。经按施

工时实际荷载复核,本倒塌事故是因施工中大梁混凝土强度过低,在大梁拆除底模后,其压区混凝土被压碎所引发,继而导致整个房屋倒塌。使用过期受潮水泥是主因,混凝土配比不严、振捣不实、配筋不足也是重要原因。

砖柱承载力不足引起的倒塌事故

某学校的教学楼, 二层砖混结构, 工程已接近完工, 在室内进行抹灰粉刷突然倒塌, 造成多人死亡工程概况该建筑的平面、立面、剖面、及主要尺寸如图. 教学楼为二层砖混结构, 基础为水泥沙浆砌筑的毛石基础, 墙厚180MM.顶头大教室中间深梁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梁. 三个月后拆除大梁底部支撑及模板, 开始装修发现墙体有较大变形, 工人用锤子将凸出

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案例分析____五个不同案例

案例一:青海省西宁市“04.27”边坡坍塌事故 一、事故简介 2007年4月27日,青海省西宁市银鹰金融保安护卫有限公司基地边坡支护工程施工现场发生一起坍塌事故,造成3人死亡、1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6O万元。 该工程拟建场地北侧为东西走向的自然山体,坡体高12~15m,长145m,自然边坡坡度1:0.5~1:0.7。边坡工程9 m以上部分设计为土钉喷锚支护,9m以下部分为毛石挡土墙,总面积为2000m2。其中毛石挡土墙部分于2007年3月2 1日由施工单位分包给私人劳务队(无法人资格和施工资质)进行施工。 4月27日上午,劳务队5名施工人员人工开挖北侧山体边坡东侧5 m X l m X 1.2 m毛石挡土墙基槽。下午16时左右,自然地面上方5 m处坡面突然坍塌,除在基槽东端作业的1人逃离之外,其余4人被坍塌土体掩埋。 根据事故调查和责任认定,对有关责任方作出以下处理:项目经理、现场监理工程师等责任人分别受到撤职、吊销执业资格等行政处罚;施工、监理等单位分别受到资质降级、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等行政处罚。 二、原因分析 1.直接原因 (1)施工地段地质条件复杂,经过调查,事故发生地点位于河谷区与丘陵区交接处,北侧为黄土覆盖的丘陵区,南侧为河谷地2级及3级基座阶地。上部土层为黄土层及红色泥岩夹变质砂砾,下部为黄土层黏土。局部有地下水渗透,导致地基不稳。 (2)施工单位在没有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情况下,盲目施工,也没有根据现场的地质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违反了自上而下分层修坡、分层施工工艺流程,从而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2.间接原因 (1)建设单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未作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且在未办理工程招投标、工程质量监督、工程安全监督、施工许可证的情况下组织开工建设。 (2)施工单位委派不具备项目经理执业资格的人员负责该工程的现场管理二项目部未编制挡土墙施工方案,没有对劳务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安全技术交底。在山体地质情况不明、没有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冒险作业。 (3)监理单位在监理过程中,对施工单位资料审查不严,对施工现场落实安全防护措施的监督不到位。 三、事故教训 1.《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明确规定建设二施工、监理和设计等单位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生产责任。参建各方认真履行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责任是确保安全生产的基本条件。 2.这起事故的发生,首先是施工单位没有根据《条例》的要求任命具备相应执业资格的人担任项目经理;其次是施工单位没有根据《条例》的要求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或安全技术措施。 3.监理单位没有根据《条例》的要求审查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专项施工方案或者安全技术措施是否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对于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监理单位没有要求施工单位予以整改。 四、专家点评 这是一起由于违反施工工艺流程,冒险施工引发的生产安全责任事故。事故的发生暴露了该工程从施工组织到技术管理、从建设单位到施工单位都没有真正重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工程质量事故处理程序

1、目的: 分析事故原因,落实处理措施,消除质量缺陷和隐患,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施工阶段工程质量事故的处理。 3、定义和术语: 一般质量事故——通常是指经济损失在5000-10万元额度内的质量事故。 重大质量事故——凡是有下列情况之者,可列为重大事故: ●建筑物、构筑物或其他主要结构倒塌者 ●超过规范规定或设计要求的基础严重不均匀沉降、建筑物倾斜、结构开裂或主体 强度严重不足,影响结构物的寿命,造成不可补救的永久性质量缺陷或事故。 4、程序概要:

5、程序细节: 监理工程师/A、B 施工单位/C 施工单位 监理工程师 设计单位/D

5 施工单位 施工单位 施工单位 /E 总监 总监 /F 、G 施工单位 6、 注解: 注1 调查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 ● 与事故有关的工程情况 ● 质量事故的详细情况,诸如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部位、性质、现状及 发展变化情况等。 ● 事故调查中有关的数据、资料 ● 质量事故原因分析与判断 ● 是否需要采取临时防护措施 ● 事故处理及缺陷补救的建议方案和措施 ● 事故涉及的有关人员和责任者的情况

6、注解(续): 注2制定的事故处理方案,应体现安全可靠、不留隐患、满足建筑物的使用要求、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等原则。如果一以一致认为不需要处理,必须经过充分的 分析和论证。 注3质量事故处理报告的内容包括 ●工程质量事故的情况 ●质量事故的调查与检查情况,包括调查的有关数据、资料 ●质量事故原因分析 ●质量事故处理的依据 ●质量缺陷处理方案及技术措施 ●实施质量处理中的有关原始数据、记录、资料 ●对处理结果的检查、鉴定和验收 ●结论意见 7、相关文件及表单 A、质量通知单 B、停工令 C、质量事故调查报告 D、质量事故处理方案 E、质量事故处理验收申请 F、复工令 G、质量事故处理报告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分析报告.doc

一、工程实例分析 济南某五层砌体结构住宅楼位于小清河旁,平面呈“一”字形,东西长37m,南北宽9m,建筑面积1721m,采用无埋深筏板基础。在建筑场地平整后,先铺C10素混凝土垫层,厚100mm、在其上浇筑C20的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筏板厚300mm,在筏板基础上砌砖墙。当主体工程施工至第五层时,发现东起第五开间中部筏板基础南北向整块横向断裂。经检查,从勘察报告、设计(依据勘察报告)和施工中均找不到原因,而是未处理好地基勘察、基础处理和建筑总平面的关系。对该楼地基土层重新进行勘察,新查明的地基土层和历史变迁如下: (1)表层为杂填土,西半部厚度1.1~2.4m,东半部厚度2.4~5.5m。 (2)第二层为稻壳灰及淤泥层土,其中稻壳灰占70%~80%。淤泥极为弱:孔隙比高达e =2.12~2.60; 液性指数IL=1.57~2.47;天然重度很小,仅为γ=14.3~15.2kN/m3,标准压缩系数a1-2=2.05MPa-1,属于超高压缩性土,厚度2.0~2.9m,分布在场地西半部,杂填土下面。(3)第三层为淤泥层.厚度为1.3~1.5m。此淤泥层也分布在场地西半部,场地东半部无此淤泥软弱土层。 (4)第四层为份土及粉细砂层,场地内普遍分布,层厚4~5m,土质良好。 (5)经深入调查得知该场地原为一南北长70m、东西宽40~50m的水塘。附近餐饮业用户用稻壳作燃料后将稻灰倾倒在塘内,不久塘被填平,还曾用作烧砖窑场。该工程开工前半年多方平整场地修建住宅楼。由于该楼西半部置于原水塘内,东半部位于塘外岸上,塘内外土质突变是造成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受力不合理断裂,从而导致上部结构破坏的主要原因。本人参与下曾提供四个处理方案进行比较: 方案一,将住宅楼五层全部拆至四层,并在四层顶部,加设钢筋混凝土封闭圈梁。 方案二,在方案一的基础上,东半部场地土质较好,东部四间仍修复至五层。 方案三,保留住宅楼为五层,自上至下拆除基础开裂这一开间,将一幢楼房分成东、西两幢楼。这样处理后,减小了建筑物的长高比.相对增加建筑物的刚度;并使东西两幢楼可以自由沉降。 方案四,暂缓处理,待进一步沉降观测后,再分析处理。 上述四个方案各有利弊。经多次研究讨论,最后采用卸荷处理方案,即将原设计建造的五层住宅楼,全部拆至四层,即采用方案一。后又进一步卸荷,将住宅楼全部拆成至三层。在该住宅楼已使用多年,观察到该按原来筏板基础断裂的裂缝已经稳定,没有再继续发展。住户已放心,消除了忧虑。但由于这一事故处理,拆除两层楼房,损失建筑面积40%。如不用卸荷处理方案,改用锚杆静压桩加固场地西半部软弱地基,则可在保证住宅楼安全的前提下,保持住宅楼五层不变。 地基与基础质量,对建筑物的安全使用和耐久性影响甚大。基础或地基的质量事故,常常带来地面的塌陷、各种梁的拉裂、墙体开裂、柱子倾斜等。轻则使人对建筑有不安全感,重则影响建筑物的使用,甚至于危及人们的生命。 据有关单位对43起房屋过大不均匀沉降原因调查分析得知,属于设计不周者占21%,属于施工问题者占70%,属于使用单位管理不善者占9%。由此可见,尽管事故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注意施工质量,则是避免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 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多方面原因往往会出现一些裂缝,因此,鉴别裂缝、分析裂缝、控制裂缝的产生和发展,并对裂缝的产生进行有效的防治,对保证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及正常使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外荷载引起的裂缝:外荷载作用下产生的结构裂缝一般具有很强的规律性,通过计算分析就可以读出正确的结论。如:矩形楼板板面裂缝成环状,沿框架梁分布,板底裂缝成十字或

建筑工程质量缺陷事故分析及处理习题集.doc

《建筑工程质量缺陷事故分析及处理》习题集一、填空题 1.建筑工程质量四要素是指:(技术)、(管理)、(素质)、(社会环境)。 2.二级重大事故是指死亡(10-29)人,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不满(300万元)者。 3.属于受力因素和施工因素的,多以(物理)性缺陷为主。 4.混凝土的微裂中沿骨料和水泥石界面的微裂缝,呈月牙形,两端尖细中间宽粗,称(粘结)裂缝。 5.凝土中最小水泥用量为(300kg/m3) 6.钢材的腐蚀分为(大气腐蚀)、(介质腐蚀)、(应力腐蚀)。 7.一级重大事故是指死亡(30)人以上,直接经济损失(300万元)以上者。 8.属于材料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多以(化学)性缺陷为主。 9.当梁的截面尺寸很大时,施工缝可留在梁底(与柱交接)处。 10.钢结构的失稳主要发生在(轴压)、(压弯)、和(受弯)构件。 11.一般抹灰层有三层,分别是指(底层)、(中层)、和(面层)。 12.砖砌体中长度小于(25mm)的错缝为通缝,连续(4)皮通缝为不合格。 13.浇筑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方案有(全面分层)、(分段分层)和)(斜面分层)。 14.混凝土的初期收缩是由于(水分蒸发)而产生的。

15.拼装后模板间的接缝宽度不大于(2.5mm) 16.基础的沉降由(瞬时)沉降,(固结)沉降和(次固)沉降组成。 17.屋面开裂常见裂缝有(结构)裂缝,(防水层温度)裂缝和(防水层施工)裂缝。 18.抹灰设置垂直度,平整度与厚度的标志为(标筋)。 19.工程地质勘察可分为(初步)勘察和(详细)勘察。 20.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优先选择(粉煤灰)水泥。 21.钢材的质量取决于(冶炼浇铸)和(轧制)过程式中的质量控制。 22.三级重大事故是死亡(3-9)人,重伤(20)人以上,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以上,不满(100万元)者。 23.混凝土中最大水灰比不小于(0.6) 24.常见建筑工程中的土体滑动有(深基基础槽的变位滑动)和(滑坡)。 二、名词解释 1.钢材的冷脆:指钢材随温度降低,其逆性和韧性逐渐降低(即钢材逐渐变脆)现象。 2.流砂:土粒失去自重,处于悬浮状态,土的抗剪强度等于零,土粒能随着渗流水的一起流动的现象。 3.泛霜:当焙烧石900℃时,生成氧气钙Ca0和氧气镁Mg0,遇水易消解成风霜状散在砖块表面。 4.潜水:指在地表以下第一个连续分布的稳定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水的重力水,由雨水的河水补充给,水位有季节变化。 5.混凝土的冬季施工:凡根据当地多年气温资料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d 稳定低于5℃时,就应采取冬期施工的技术措施进行混凝土施工。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案例分析论文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案例分析论文 马佳栋 31201102017 11建筑工程技术 某市玻璃厂1999 年4月为增加生产规模扩建厂房,在原来天然坡度约22°的岩石地表平整场地,即在原地表向下开挖近5m,并距水厂原蓄水池3m左右,该蓄水池长12m、宽 9m、深8.2m,容水约900m3.玻璃厂及水厂厂方为安全起见,通过熟人介绍,请了一高级工程师对玻璃厂扩建开挖坡角是否会影响水厂蓄水池安全作一技术鉴定。该高工在其出具的书面技术鉴定中认定:“该水池地基基础稳定,不可能产生滑移形成滑坡影响安全;可以从距水池3m处按5%开挖放坡,开挖时沿水池边先打槽隔开,用小药量浅孔爆破,只要施工得当,不会影响水池安全;平整场地后,沿陡坡砌筑条石护坡;……本人负该鉴定的技术法律责任”。最后还盖了县勘察设计室的“图纸专用章”予以认可。 工程于7月初按此方案平基结束后,就开始厂房工程施工,至9月6日建成完工。然而,就在9月7日下午5时许,边坡岩体突然崩塌,岩体及水流砸毁新建厂房两榀屋架,其中的工人3死5伤,酿成了一起重大伤亡事故。 该工程边坡岩体属于裂隙发育、遇水可以软化的软质岩石,虽然属于中小型工程,但环境条件复杂,施工爆破、水池渗漏、坡体卸荷变形等不确定的不利影响因素甚多,在没有基本的勘察设计资料的前提下采用直立边坡,破坏了原边坡的稳定坡角,而且未采用任何有效的支挡结构措施,该边坡失稳是必然会发生的。若有正确的工程鉴定,并严格按基建程序办事,采用经过勘察设计的岩石锚桩(或锚杆)挡墙和做好水池防渗处理措施则是能够有效保证工程边坡安全的。 该高工的“技术鉴定”内容过于简略,分析评价肤浅、武断,未明确指出及贯彻执行现行勘察设计技术规范规定的技术原则及技术方法,主要结论建议缺乏技术依据,尽管其中有关地基施工中关于松动爆破和开槽减震的建议是正确的,也是有针对性的,但未经设计计算的有关边坡稳定的结论是不恰当的。有关用条石挡墙护坡的建议也不是该工程边坡条件下能确保边坡安全的有效支挡结构技术措施,而有关采用坡度为1:0.05的放坡建议,则更是没有贯彻现行规范的基本规定,缺少相应的论证分析,它的误导为该工程事故埋下了安全隐患。该“技术鉴定”虽然盖有县勘察设计室的“图纸专用章”,但却无一般勘察、设计单位通常执行的“审核”、“批准”等技术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从技术鉴定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施工因素的分析及处理(新版)

Enhance the initiative and predictability of work safety, take precautions, and comprehensively solve the problems of work safety.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施工因素的分 析及处理(新版)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施工因素的分析及处理 (新版) 导语: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转变观念,开拓创新,统筹规划,增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做到未雨绸缪,综合解决安全生产问题。文档可用作电子存档或实体印刷,使用时请详细阅读条款。 摘要: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是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责任过失造成工程倒塌或者报废、机械设备破坏、安全设备失当,造成人身伤亡或者重大经济损失的事故。对于质量事故的处理,一要现场查看;二要调查事故原因,确定事故性质,制定处理方案;三要进行事故处理。 关键词:质量事故分析处理 一、造成质量事故的施工因素 1、建筑材料及建筑制品质量不良 承重结构材料质量不合格,会导致结构承载能力下降,造成结构裂缝,甚至倒塌。例如,钢筋物理力学性能不良使钢筋混凝土结构产生过大的裂缝或产生脆性断裂破坏,水泥安定性不合格造成结构混凝土爆裂;水泥受潮、过期、结块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甚至于出现裂缝导致构件或结构破坏;防水材料的质量不良导致渗漏、耐热度差、流淌等质量缺陷。保温、隔热材料、装饰材料等等质量问题也都

会直接或间接地造成工程质量事故。 2、人的因素 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缺乏基本的施工理论知识而造成事故的情况也很多。例如: (1)由于对土压力的作用缺少认识,采用不适当的回填基坑方法,而造成基础位移或基础裂缝。 (2)对简支梁和连续梁的基本概念模糊。如某单屋厂房为预制地梁,施工时用预制地梁的钢筋现浇成连续梁,造成地梁在支座处附近出现裂缝。 (3)对预制构件使用和施工时的受力区别认识不清。如预制桩使用时为受压构件,施工中为受弯、压弯、拉弯构件,施工操作稍不注意,就易使桩开裂或折断。其他如柱、屋架都有类似的问题。 (4)对砖砌体在施工中的稳定性认识不足,考虑不周。如山墙在大风或脚手架震动下倒塌。 (5)对装配式结构施工中的整体稳定认识不足。如装配多层框架接头混凝土没浇或浇后强度还没达到要求,就施工上层结构而造成事故。 (6)对悬挑结构的倾覆或折断问题缺乏认识。常因拆模过早而发

建筑工程事故案例分析

建筑工程事故案例分析 近期在统计众多事故过程中发现,多起死亡事故中,受害人戴了安全帽,但还是被物体打击或头部撞击地面致死。 究其原因,竟然是没有系下颚带造成的。 案例一:某建筑施工工地,一名戴着未系下颚带的安全帽的工人从起重机吊起的空心砖框下经过时,钢筋空心砖框将空心砖挤压破碎,其中一块空心砖碎块将这名工人的安全帽打翻掉落,另一块碎块砸中其头部,经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案例二:某建筑施工工地,一名戴着未系下颚带的安全帽的工人负责在起重机下将竹笆捆扎后悬挂到吊钩上,当竹笆吊起后,突然一片竹笆掉落下来,正好砸中其安全帽帽舌,将安全帽打翻在地,这名工人本能地后退时,不慎跌倒,后脑撞击地面,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案例三:某建筑施工工地,一名戴着未系下颚带的安全帽的工人在1.5米左右高的脚手架上作业时,不慎坠落地面,坠落过程中安全帽离开头部,该工人后脑部直接撞击地面,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佩戴、使用”;国家标准《安全帽》规定,产品说明必须声明“为充分发挥保护力,安全帽佩戴时必须按头围的大小调整帽箍并系紧下颏带”。 在监督检查中发现戴安全帽不系下颚带的行为时,可以责令立即消除或者限期消除隐患,生产经营单位拒不执行的,新的《安全生产法》第九十九条的规定,责令生产经营单位停产停业整顿,并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新《安全生产法》第九十六条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未改正的,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一万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四)未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的; 如果用人单位未按规定 提供劳动防护用品

工程质量事故处理与分析

工程质量事故处理与分析 班级:建工1302 姓名:郑建 学号:201330257 组员:郑建蒋磊

第一章绪论 1.1 概述 1.1.1什么是工程质量事故 工程质量事故,是指由于建设管理、监理、勘测、设计、咨询、施工、材料、设备等原因造成工程质量不符合规程、规范和合同规定的质量标准,影响使用寿命和对工程安全运行造成隐患及危害的事件。 1.1.2事故的定性 (1)质量不合格根据我国GB/T1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规定,凡工程产品没有满足某个规定的要求,就称之为质量不合格;而没有满足某个预期使用要求或合理期望的要求,成为质量缺陷。 (2)质量问题凡是工程质量不合格,必须进行返修,加固或报废处理,由此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低于5000元的称为质量问题。 (3)质量事故凡是工程质量不合格,必须进行返修,加固或报废处理,由此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5000以上的成为质量事故。 1.1.3特点 工程质量事故具有复杂性、严重性、可变性、和多发性的特点。 1.1.4事故分类 分类标准 建设工程质量事故的分类方法有多种,既可按造成损失严重程度划分,又可按其产生的原因划分,也可按其造成的后果或事故责任区分。 说明:《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列》已经2007年3月28日国务院第172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7年6月1日起施行。国务院1989年3月29日公布的《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和1991年2月22 日公布的《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同时废止。 同时经2007年9月18日第138次建设部常务会议审议,建设部颁布第 161号部长令,决定废止《工程建设重大事故报告和调查程序规定》(建设部令第3号,1989年9月30日发布);.《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建设部令

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及事故处理

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具有严重性、复杂性、可变性、多发性和不同程度的可以挽救性的特点 复杂性:发地质勘察不认真、未处理好不均匀地基 盲目套用图纸 在结构方案不正确、计算简图与实际不符、荷载取值过小、内力分析错误、结构 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差 施工偷工减料、不按图施工(WZF)、施工质量低劣 建筑材料及制品不合格、未考虑异常天气的影响 业主拖欠工程款等* 可变性:事故随时间、湿度、温度、荷载的变化而变化 发展方向:1、趋于安全稳定;2、发展破坏 可以挽救性:只要做到五正常:正常的勘察、设计、材料、施工、使用,不可能出现很大的事故,仅仅由于疏忽大意而造成的事故,大多数是完全可以处理的. 不同程度的可以挽救性是指比拆除重建要节省相当的费用与工期* 可以处理的含义:比拆掉重建要节省大量的资金、缩短相当的工期 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结果: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质量事故、安全问题和安全事故的频发,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重大的经济损失,极大地限制了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影响了社会安定、人民的生活。 粗放的管理和野蛮施工,增加了成本、降低了效益。 低劣的建筑质量给人民和社会带来无穷的后患。 无序的竞争无法提高建筑队伍的竞争力,在不久的将来无法与国际先进的企业竞争。解决方案: 对目前由于全民素质不高、文化技术水平低下而产生的质量问题、质量事故,要善于处理: 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 争取设计、监理的支持; 争取业主的谅解; 尽量少返工,争取不返工; 处理方案应尽量照顾施工单位; 处理问题或事故过程中教育有关人员,使其今后决不再发生类似问题或事故 质量问题,质量事故处理原则: 确保人身安全的原则;满足结构承载力的原则;满足结构使用要求的原则;处理费用低廉的原则;处理工期短的原则;施工方便的原则;汲取教训的原则;得到提高 的原则。 个别桩承载力不足的处理:当承台下桩数较多时,若仅某桩承载力不够,一般不必补桩,竖向承载力一般可以满足(由设计院复核) 若缺陷桩为中心桩,由设计院复核桩承台抗冲切抗弯,若不满足,加厚桩承台即可若缺陷桩为边桩或角桩,可能引起承台倾斜,不需作任何处理,利用底层墙下地梁即可防止桩承台的倾斜。 济南红庙小学:地基为软饱和土,压缩性很高;应该高重部分建成后过一段时间再建低轻部分;由于社会原因,相邻高重、低轻建筑物必须同时施工,造成低轻建筑物严重开裂;防止办法:1、分期施工;2、若必须同时施工,加大低轻建筑物的整体刚度;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等级划分-新版.doc

质量事故等级划分 国家现行对工程质量通常采用按造成损失严重程度进行分类,其基本分类如下: 1)一般质量事故:凡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一般质量事故 a直接经济损失在5000元(含5000元)以上,不满50000元的;b影响使用功能和工程结构安全,造成永久质量缺陷的。 2)严重质量事故:凡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严重事故 a直接经济损失在50000元(含50000元)以上,不满10万元的;b严重影响使用工程或工程接否安全,存在重大质量隐患的; c事故性质恶劣或造成2人以下重伤的。 3)重大质量事故:凡具备下类条件之一者为重大事故,属建设工程重 大事故范畴。 a工程倒塌或报废; b由于质量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或重伤3人以上; c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

按国家规定建设工程重大事故分为四个等级。工程建设过程中或由于勘察设计、监理、施工等过失造成工程质量低劣,而在交付使用后发生的 重大质量事故,或因工程质量达不到合格标准,而需要加固、返工或报废,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的重大质量事故。此外,由于施工安全 问题,如施工脚手、平台倒塌,机械倾覆,触电、火灾等造成建设工程 重大事故。建设工程重大事故分为以下四级: a凡造成死亡30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300万元以上为一级; b凡造成死亡10人以上29人以下或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不满300万元为二级; c凡造成死亡3人以上9人以下或重伤20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以上,不满100万元为三级; d凡造成死亡2人以上或重伤3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不满30万元为四级。 4)特别重大事故:凡具备国务院发布的《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 规定》所列发生一次死亡30人及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达500万元及起以上,或其他性质特别严重, 上述影响三个之一均属特别重大事故。 5)直接经济损失在5000元以下的列为质量问题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施工因素的分析及处理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施工因素的分析及处理摘要: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是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责任过失造成工程倒塌或者报废、机械设备破坏、安全设备失当,造成人身伤亡或者重大经济损失的事故。对于质量事故的处理,一要现场查看;二要调查事故原因,确定事故性质,制定处理方案;三要进行事故处理。 关键词:质量事故分析处理 一、造成质量事故的施工因素 1、建筑材料及建筑制品质量不良 承重结构材料质量不合格,会导致结构承载能力下降,造成结构裂缝,甚至倒塌。例如,钢筋物理力学性能不良使钢筋混凝土结构产生过大的裂缝或产生脆性断裂破坏,水泥安定性不合格造成结构混凝土爆裂;水泥受潮、过期、结块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甚至于出现裂缝导致构件或结构破坏;防水材料的质量不良导致渗漏、

耐热度差、流淌等质量缺陷。保温、隔热材料、装饰材料等等质量 问题也都会直接或间接地造成工程质量事故。 2、人的因素 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缺乏基本的施工理论知识而造成事故的情况也 很多。例如: (1)由于对土压力的作用缺少认识,采用不适当的回填基坑方法, 而造成基础位移或基础裂缝。 (2)对简支梁和连续梁的基本概念模糊。如某单屋厂房为预制地梁,施工时用预制地梁的钢筋现浇成连续梁,造成地梁在支座处附近出 现裂缝。 (3)对预制构件使用和施工时的受力区别认识不清。如预制桩使用 时为受压构件,施工中为受弯、压弯、拉弯构件,施工操作稍不注意,就易使桩开裂或折断。其他如柱、屋架都有类似的问题。

(4)对砖砌体在施工中的稳定性认识不足,考虑不周。如山墙在大 风或脚手架震动下倒塌。 (5)对装配式结构施工中的整体稳定认识不足。如装配多层框架接 头混凝土没浇或浇后强度还没达到要求,就施工上层结构而造成事故。 (6)对悬挑结构的倾覆或折断问题缺乏认识。常因拆模过早而发生 事故。 (7)对模板或支架的受力特点认识不足,造成模板工程结构方案不 合理,安装不当,刚度不够,整体稳定性不好,而造成楼板、顶板、大梁倒塌。 (8)对施工中楼面超载要领不清或根本没有,其主要原因还是对结 构设计理论不太懂,对楼面设计活荷载没有量的认识。因此,构件、材料随意堆放,稍不注意就要出现超载的断裂、倒塌事故。

浅谈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原因分析

浅谈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原因分析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的各项制度都在不断完善,在建筑领域上更是颁布了许多新条例、新标准、新规范,为我们在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提高工程质量等方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工程质量粗糙、低劣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质量事故时有发生,质量通病经常出现,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就常见工程质量事故发生的原因做以简单论述。 关键词:工程质量事故产生原因控制措施处理方法 一、违背基本建设法规 1、违反基本建设程序。程序是工程项目建设过程及其客观规律的反映,但有些工程不按基建程序办事,例如未做好调查分析就拍板定案;未搞清地质情况就仓促开工;边设计、边施工;无图施工;不经竣工验收就交付使用等若干现象,致使不少工程项目留有严重隐患,房屋倒塌也常有发生。它常是导致重大工程质量事故的重要原因。 2、违反有关法规和工程合同的规定。例如,无证设计;无资质队伍施工;超级设计;越级施工;工程招投标中的不公平竞争;超常规的低价中标;施工图设计文件未按规定进行审查,施工单位擅自转包、层层分包;施工图设计文件未按规定进行审查,施工单位擅自修改设计,不按设计图施工等。 二、地质勘察原因 诸如未认真进行地质勘察或勘察时钻探深度、间距、范围不符合规定要求,地质勘察报告不详细、不准确、不能全面反映实际的地基情况等,从而使得地下情况,或对基岩起伏,土层分布误判,或未查清地下软土层、滑坡、墓穴、孔洞等地质构造,或对场地土类类别判断错误,地下水位评价不清等。它们均会导致采用不恰当或错误的基础方案,造成地基不均匀沉降、失稳使上部结构或墙体开裂、或引发建筑物倾斜、倒塌等质量事故。 三、对不均匀地基处理不当 对软弱土、冲填土、杂填土、湿陷性黄土等不均匀地基未进行处理或处理不当,均是导致重大质量事故的原因。必须根据不同地基的工程特性,按照地基处理应与上部结构相结合,使其共同工作的原则,从地基处理、设计措施、结构措施、防水措施、施工措施等方面综合考虑,加以治理。 四、设计问题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案例分析论文

大连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专科生毕业大作业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案例分析学习中心;邢台技师学院学习中心 层次;高中起点专科 专业;工程管理 年级;2009年秋季 学号;090004202239 学生;曹瑞超 指导教师;高金祥 完成时间;2011年6月12日

摘要:在参加工程建设工作在对工程质量事故鉴定工作中,我阅览一些典型的工程质量事故案例和我个人所经历工程质量安全案列。这些案例涉及基本建设程序、工程建设当中一些事故,工程地质勘察、工程设计、工程施工、材料供应以及质量检测等各方面。现在列举一些,供大家参考运用。 关键词:安全质量事故实例 案例一: 我市某工厂新建一生活区,共14 幢七层砖混结构住宅(其中10幢为条形建筑,4幢为点式建筑)。在工程建设前,厂方委托一家工程地质勘察单位按要求对建筑地基进行了详细的勘察。工程于一九九三年至一九九四年相继开工,一九九五年至一九九六年相继建成完工。一年后在未曾使用之前,相继发现10幢条形建筑中的6幢建筑的部分墙体开裂,裂缝多为斜向裂缝,从一楼到七楼均有出现,且部分有呈外倾之势;3幢点式住宅发生整体倾斜。后来经仔细观察分析,出现问题的9幢建筑均产生严重的地基不均匀沉降,最大沉降差达160mm 以上,房屋漏水严重。 事故发生后,有关部门对该工程质量事故进行了鉴定,审查了工程的有关勘察、设计、施工资料,对工程地质又进行了详细的补勘。经查明,在该厂修建生活区的地下有一古河道通过,古河道沟谷内沉积了淤泥层,该淤泥层系新近沉积物,土质特别柔软,属于高压缩性、低承载力土层,且厚度较大,在建筑基底附加压力作用下,产生较大的沉降。凡古河道通过的9栋建筑物均产生了严重的地基不均匀沉降,均需要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生活区内其它建筑物(古河道未通过)均未出现类似情况。该工程地质勘察单位在对工程地质进行详勘时,对所勘察的数据(如淤泥质土的标准贯入度仅为3,而其它地方为 7~12)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地下土层出现了较低承载力的现象未引起重视,轻易的对地基土进行分类判定,将淤泥定为淤泥质粉土,提出其承载力为 100kN, Es为4Mpa.设计单位根据地质勘察报告,设计基础为浅基础,宽度为2800mm,每延米设计荷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分析复习材料

复习材料 1、砌体的裂缝有哪几类,主要特点是什么。 1. 荷载裂缝:包括受压裂缝、受弯裂缝、局部受压裂缝、受拉裂缝以及受剪裂缝。由荷载引起,反应了砌体的承载力不足或稳定性不够;荷载裂缝的出现,表明砌体承载力安全度不够,应及时进行加固。 2 温度裂缝温度变化所引起的裂缝,在砌体裂缝中所占的比例是最大的。温度裂缝的特点: 一般对称分布;温度裂缝始自房屋的顶层,偶尔才向下发展;温度裂缝经一年后即可稳定,不再扩展。 2、钢结构的防火防护方法主要有哪些?至少答出3 条 1)紧贴包裹法采用防火涂料紧贴钢结构的外露表面,将钢构件包裹起来。 2)空心包裹法采用防火板、石膏板、蛭石板、硅酸钙盖板、珍珠岩板将钢构件包裹起来。 3)实心包裹法一般采用混凝土,将钢结构浇注在其中。 钢结构防火方法的选择以构件的耐火极限要求为依据,防火涂料是最为流行的做法。 3、混凝土结构工程常用的加固方法有哪些? 答:常用的混凝土加固方法有:1)加大断面法2)喷射混凝土法3)粘钢补强法4)焊接钢筋或钢板法5)锚接钢板法6)预应力加固法7)其他加固方法,如,增设支点法;另加平行受力构件;增加圈梁、拉杆等 4、什么事孔洞事故?造成孔洞事故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1)施工工艺错误,诸如混凝土自由下落高度过大,混凝土运输浇灌方法不当等造成 混凝土离析,石子成堆。 2)不按规定的施工顺序和施工工艺认真操作、漏振等 3)在钢筋密集处或预留孔洞和埋件处,混凝土浇筑不畅通,不能充满模板而形成孔洞 4)模板严重跑浆,形成特大蜂窝、孔洞 5)混凝土石子太大,被密集的钢筋挡住 6)混凝土有泥块和杂物掺入,或将大块件料具、木块落入混凝土中 7)不按规定下料,或一次下料过多 一、单项选择题: 1、挂网喷浆不适合(A)。 A. 墙体严重酥碱,或油污不易消除; B.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隔墙 C. 各类空心砖墙 D. 使用砂浆标号过大的墙体 2、钢材化学成分缺陷的检测仪器不包括(A)。 A. CT扫描; B.色谱仪 C.光谱仪 D.核磁共振 3、以下哪种防火涂料属于膨胀型防火涂料(B)。 A. 普通型防火涂料 B.超薄防火涂料

工程质量事故的处理程序

工程质量事故的处理程序 1、质量事故处理的程序 工程质量事故处理的一般程序如图所示。 (1)事故调查 事故调查包括事故情况与性质;涉及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各部门;并与使用条件和周边环境等各个方面有关。一般可分为初步调查,详细调查和补充调查。 初步调查主要针对工程事故情况、设计文件、施工内业资料、使用情况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根据初步调查结果,判别事故的危害程度,确定是否需采取临时支护措施,以确

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并对事故处理提出初步处理意见。 详细调查是在初步调查的基础上,认为有必要时,进一步对设计文件进行计算复核与审查,对施工进行检测确定是否符合设计文件要求,以及对建筑物进行专项观测与测量。 补充调查是在已有调查资料还不能满足工程事故分析处理时,需增加的项目,一般需做某些结构试验与补充测试,如工程地质补充勘察,结构、材料的性能补充检测,载荷试验等。 (2)原因分析 在完成事故调查的基础上,对事故的性质、类别、危害程度以及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为事故处理提供必须的依据。原因分析时,往往会存在原因的多样性和综合性,要正确区别分清同类事故的各种不同原因,通过详细的计算与分析、鉴别找到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在综合原因分析中,除确定事故的主要原因外,应正确评估相关原因对工程质量事故的影响,以便能采取切实有效的综合加固修复方法。(3)调查后的处理 根据调查与分析形成的报告,应提出对工程质量事故是否需进行修复处理、加固处理或不作处理的建议。 2、修复加固处理的原则 建筑工程事故修复加固处理应满足下列原则: (1)技术方案切合实际,满足现行相关规范要求。

(2)安全可靠,满足使用或生产要求。(3)经济合理,具有良好的性价比。(4)施工方便,可操作性。 (5)具有良好的耐久性。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案例分析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案例分析 建筑工程质量是众多的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结果,虽然不同的质量事故原因不同,但典型的质量事故在某些因素上又可能有共性,通过典型案例介绍,建造师可以了解质量管理 中的重点。 1、某单位科研楼屋面工程质量事故案例 (1)案例介绍 某单位科研楼工程,框架结构,地上2层,建筑面积10266㎡,2008年7月20日开工,2010年5月20日竣工。本工程屋面采用卷材防水,防水保护层采用水泥预制砖。在连 续潮湿高温的天气下,防水卷材和屋面砖发生了鼓起和变形。 (2)事故原因 经过现场勘探和屋面构造做法分析,可能有以下几方面原因所致: 1)本屋面工程保温材料的施工采用正置式保温方法,即把保温层置于屋面防水层与结 构层之间。保温材料被密闭在屋面防水层内部,由于天气潮湿防水层下面的湿气不能得到及 时的排出,气体膨胀从而造成防水卷材起鼓。 2)屋面构造复杂,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未按要求检查排气管道是否通畅,部分排气管道堵塞,致使防水层下部空间湿气膨胀又不能及时排出,造成防水层和屋面砖起鼓开裂。 3)由于屋面砖的起鼓对屋面防水卷材产生拉力(屋面砖和防水卷材之间通过水泥砂浆 粘接),造成屋面防水卷材被拉裂,导致屋面渗漏的现象发生,同时也造成防水卷材的使用 年限大大降低及经济上的重大损失。 (3)处理方法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上述原因分析,采用了以下修复方案: 1)将起鼓部位的屋面砖取下,苏童被堵塞的排气管道。 2)对拉裂的防水层进行修复,并进行24h蓄水试验。 3)按照规范要求对起鼓部位的屋面砖留置分格缝,并在缝内嵌沥青砂,即给屋面砖留有一定的变形空间。 4)按照规范要求对起鼓的屋面砖与女儿墙相交部位留置伸缩缝,并在缝内镶嵌沥青砂。 5)各道工序完成后按照规范要求进行24h蓄水试验。 (4)实施效果 针对该工程屋面砖大面积起鼓问题,经细致研究后,按照国家有关规范标准编制维修 方案,严格依照方案进行施工,对屋面砖留置分格缝,女儿墙根部与屋面砖相交处设置伸缩缝,缝内镶嵌沥青砂,压光;整改后经24h蓄水试验屋面未出现渗漏。经过一个冬季、雨季后,屋面砖未出现起鼓。 (5)案例分析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未及时发现排气管道被堵塞,防水层下部湿气无法及时排出,导致保温层内部水气膨胀,防水层被拉裂和屋面砖起鼓开裂。 屋面排汽管道应按照《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02)中第 4.3.20条的规定执行:排气屋面排气道应纵横贯通,不得堵塞。排气管应安装牢固,位置正确,封闭严密。 该工程在施工中设置的分格面积不标准,为了防止上述问题的发生,应按照《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02)中第4.3.14条的规定执行:块体材料保护层应留设分格缝,分格面积不宜大于100㎡,分格缝宽度不宜小于20mm。刚性保护层与女儿墙、山墙之间应 预留宽度为30mm的缝隙,并用密封材料嵌填严密。 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落实施工作业的技术、质量、安全 等方面的交底。 施工管理人员应尽到其管理责任,严格施工程序的检查和验收,不能把不合格质量带入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分析及处理(范文)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施工因素的分析及处理 一、造成质量事故的施工因素 1、建筑材料及建筑制品质量不良承重结构材料质量不合格,会导致结构承载能力下降,造成结构裂缝,甚至倒塌。例如,钢筋物理力学性能不良使钢筋混凝土结构产生过大的裂缝或产生脆性断裂破坏,水泥安定性不合格造成结构混凝土爆裂;水泥受潮、过期、结块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甚至于出现裂缝导致构件或结构破坏;防水材料的质量不良导致渗漏、耐热度差、流淌等质量缺陷。保温、隔热材料、装饰材料等等质量问题也都会直接或间接地造成工程质量事故。 2、人的因素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缺乏基本的施工理论知识而造成事故的情况也很多。例如: (1)由于对土压力的作用缺少认识,采用不适当的回填基坑方法,而造成基础位移或基础裂缝。 (2)对简支梁和连续梁的基本概念模糊。如某单屋厂房为预制地梁,施工时用预制地梁的钢筋现浇成连续梁,造成地梁在支座处附近出现裂缝。 (3)对预制构件使用和施工时的受力区别认识不清。如预制桩使用时为受压构件,施工中为受弯、压弯、拉弯构件,施工操作稍不注意,就易使桩开裂或折断。其他如柱、屋架都有类似的问题。 4)对砖砌体在施工中的稳定性认识不足,考虑不周。如山墙在 大风或脚手架震动下倒塌 (5)对装配式结构施工中的整体稳定认识不足。如装配多层框架接头混凝土没浇或浇后强度还没达到要求,就施工上层结构而造成事故。

(6)对悬挑结构的倾覆或折断问题缺乏认识。常因拆模过早而发生事故。 (7)对模板或支架的受力特点认识不足,造成模板工程结构方案不合理,安装不当,刚度不够,整体稳定性不好,而造成楼板、顶板、大梁倒塌。 (8)对施工中楼面超载要领不清或根本没有,其主要原因还是对结构设计理论不太懂,对楼面设计活荷载没有量的认识。因此,构件、材料随意堆放,稍不注意就要出现超载的断裂、倒塌事故。 (9)脚手架或井字架设置不当。有的外脚手架和井字架失稳倒塌;有的里脚手架的构造和布置不合理,造成楼板出现过大的变形和裂缝。 (10)不懂得对施工现场原有建筑物的保护和采取保护措施。如有的在基坑开挖时,破坏了已有建筑的地基;有的采用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方法,造成已有建筑地基下沉加大等。 3、管理问题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有纯技术问题造成的,但通过大量的事故调查研究和分析得知,绝大多数的事故的发生不单纯是技术问题,还有技术管理问题和施工组织管理问题。具体表现为下列几方面: 1)工地上缺乏熟练的、称职的施工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而且 技术人员更换频繁 (2)没有建立各级技术责任制,技术工作没有实行统一领导和分级管理,造成一些工作重复劳动,甚至出现一些无人管的真空地带,而造成事故。 (3)图纸不经会审,仓促施工。例如,建筑图与结构图有矛盾,以及建筑结构方案与施工条件有矛盾等。如果这些矛盾没有妥善解决就仓促施工,往往酿成事故。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分析实例

建筑质量事故分析实例最近几年来,在对工程质量事故鉴定工作中,我收集了一些典型的工程质量事故案例。这些案例涉及基本建设程序、工程地质勘察、工程设计、工程施工、材料供应以及质量检测等各方面。现列举一部分,供大家参考。 案例一: 某工厂新建一生活区,共14 幢七层砖混结构住宅(其中10幢为条形建筑,4幢为点式建筑)。在工程建设前,厂方委托一家工程地质勘察单位按要求对建筑地基进行了详细的勘察。工程于一九九三年至一九九四年相继开工,一九九五年至一九九六年相继建成完工。一年后在未曾使用之前,相继发现10幢条形建筑中的6幢建筑的部分墙体开裂,裂缝多为斜向裂缝,从一楼到七楼均有出现,且部分有呈外倾之势;3幢点式住宅发生整体倾斜。后来经仔细观察分析,出现问题的9幢建筑均产生严重的地基不均匀沉降,最大沉降差达160mm 以上。 事故发生后,有关部门对该工程质量事故进行了鉴定,审查了工程的有关勘察、设计、施工资料,对工程地质又进行了详细的补勘。经查明,在该厂修建生活区的地下有一古河道通过,古河道沟谷内沉积了淤泥层,该淤泥层系新近沉积物,土质特别柔软,属于高压缩性、低承载力土层,且厚度较大,在建筑基底附加压力作用下,产生较大的沉降。凡古河道通过的9栋建筑物均产生了严重的地基不均匀沉降,均需要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生活区内其它建筑物(古河道未通过)均未出现类似情况。该工程地质勘察单位在对工程地质进行详勘时,对所勘察的数据(如淤泥质土的标准贯入度仅为3,而其它地方为 7~12)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地下土层出现了较低承载力的现象未引起重视,轻易的对地基土进行分类判定,将淤泥定为淤泥质粉土,提出其承载力为 100kN, Es为4Mpa.设计单位根据地质勘察报告,设计基础为浅基础,宽度为2800mm,每延米设计荷载为270kN,其埋深为- 1.4m~2m左右。该工程后经地基加固处理后投入正常使用,但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经法院审理判决,工程地质勘察单位向厂方赔偿经济损失329万元。

建筑工程安全事故案例分析(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建筑工程安全事故案例分 析(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3235-90 建筑工程安全事故案例分析(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建筑行业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飞速发展的同时,随之而来的各类建筑工程事故也是层出不穷,安全问题越来越成为我们建筑行业在工程建设中不可忽略的因素。 然而,造成建筑工程事故的原因最主要的两个方面就是建筑物本身质量低下和施工方的不合理操作,分析如下: 1、工程中的缺陷,是由人为的(勘察、设计、施工、建材使用)或自然的(地质、气候)原因,在建筑物的正常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承载力、耐久力、整体稳定性的种种不足的统称。它按照严重程度不同,又可分为三类: (1)轻微缺陷。它们并不影响建筑物的近期使用,

也不影响建筑结构的承载力、刚度及其完整性,但却有碍观瞻或影响耐久性。例如地面不平整,地面混凝土龟裂,混凝土表面局部缺浆、起砂,钢板上划痕、夹渣等。 (2)使用缺陷。它们虽然不影响建筑结构的承载力。却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或使结构的使用性能下降。有时候还会使人有不舒适和不安全感。大多是由于施工不合理和建筑材料使用不合理或者偷工减料造成的。例如屋面和地下室渗漏,装饰物受损,梁的挠度偏大,墙体因温度差出现斜向或竖向裂纹等。 (3)危及承载力缺陷。它们表现为采用材料的强度不足,或表现为结构件截面尺寸不够,或表现为连接构造质量低劣,例如混凝土振捣固实,配筋欠缺,钢结构焊缝有裂纹,咬边现象。地基发生过大的沉降速率等。这类缺陷威胁到结构的承载力和稳定性,如不及时消除。可能导致局部或整体的破坏。 三类缺陷可能是显露的,如屋面渗透;也可能是隐蔽的,如配筋不足,等等在隐蔽部位建筑材料使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