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系统辨识原理及其应用(第二章)

系统辨识原理及其应用(第二章)

神经网络动态系统辨识与控制

神经网络动态系统的辨识与控制 摘要: 本论文表明神经网络对非线性动态系统进行有效的辨识与控制。本论文的侧重点是辨识与控制模型,并论述了动态反向传播以及静态反向传播方法在参数调节中的作用。在所介绍的模型中,加法器与重复网络结构的内部相连很独特,所以很有必要将他们统一起来进行研究。由仿真结果可知辨识与自适应控制方案的提出是可行的。整篇论文中都介绍到基本的概念和定义,也涉及了必须提出的学术性问题, 简介 用数学系统理论处理动态系统的分析与合成在过去的五十年里已经被列为应用广泛的权威科学原理了。权威系统理论最先进的地方定义于基于线性代数以及复合变量理论的先进技术线性操作器以及线性常微分方程。由于动态系统的设计技术与它们的稳定特性密切相关,线性时间不变系统的充分必要条件在上世纪已经产生了,所以已经建立了动态系统的著名设计方法。相反,只要在系统对系统基础上就可以基本上建立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因此对于大部分系统没有同时满足稳定性、鲁棒性以及良好动态响应的设计程序并不希奇。 过去三十年来,对线性、非时变和具有不确定参数的对象进行辨识与自适应控制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在这些研究中辨识器和控制器的结构选取和保证整个系统全局稳定性的自适应调参规律的构成等,都是建立在线性系统理论基础上的[1]。在本论文中,我们感兴趣的是神经网络非线性动态系统的控制与辨识。由于很少有可以直接应用的非线性系统理论结果存在,所以必须密切关注这个问题以及辨识器和控制器结构的选择和调整参数适应性规则的通用性问题。 在人工神经网络领域里,有两类网络今年来最引人注目:它们是(1)多层神经网络(2)回归神经网络。多层神经网络被证实在解决模式辨识问题[2]-[5]上非常成功。而回归神经网络则经常用于联想记忆以及制约优化问题的解决[[6]-[9]。从系统理论的观点来看,多层网络呈现静态非线性映射,而回归网络则通过非线性动态反馈系统显现。尽管两种网络存在外观上的不同外,但是很有必要将他们用统一成更一般化的网络。事实上,笔者确信将来会越来越多的用到动态因素以及反馈,这导致包括两种网络的复杂系统的产生。这样,将两个网络统一起来就成为必要。在本文的第三章,这个观点会得到进一步的阐述。 本文用了三个主要目标。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目标是在未知非线性动态系统中为自适应控制利用神经网络提出辨识以及控制器结构。当未知参数线性系

系统辨识答案

1:修改课本p61的程序,并画出相应的图形; u =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z = Columns 1 through 11 0 0 Columns 12 through 16 HL =

0 0 0 ZL = c = a1 =

a2 = b1 = 1 b2 = 2:修改课本p63的程序,并画出相应的图形(V的取值范围为54-200); V = [, , , , , ]τ P = [, , , , , ]τ ZL = [, , , , , ]τ HL = c4 = alpha = beita = +004 3:表1中是在不同温度下测量同一热敏电阻的阻值, 70时根据测量值确定该电阻的数学模型,并求出当温度在C?

的电阻值。 要求用递推最小二乘求解: (a )设观测模型为 利用头两个数据给出 ?? ???===-0L T L L T L L z H P θH H P P 000)0()0(?)()()0(1 0 (b )写出最小二乘的递推公式; (c )利用Matlab 计算 T k a k b k )](),([)(?=θ 并画出相应的图形。 解:首先写成[][]?? ? ???=??????=+==a b t a b h h a bt k k z k k 1)()(12 θτ h θL L H z = T L L z z ],...,[1=z ,????? ???? ???=1 (112) 1 L L t t t H ,??????=a b θ 的形式。 利用头两个数据给出最小二乘的初值: ,126120.50??????=L H ?? ????=7907650L z 这样可以算得 i i v bt a y ++=

系统辨识

系统辨识理论综述 郭金虎 【摘要】全面论述了系统辨识理论的提出背景以及理论成果,总结了系统辨识理论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以及基本内容,并对其应用及发展做了全面的讨论。 【关键词】系统辨识;准则函数 1概述 系统辨识问题的提出是由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门学科的研究方法进一步趋向定量化,人们在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中,对所研究的复杂对象通常要求通过观测和计算来定量的判明其内在规律,为此必须建立所研究对象的数学模型,从而进行分析、设计、预测、控制的决策。例如,在化工过程中,要求确定其化学动力学和有关参数,已决定工程的反应速度;在热工过程中,要求确定如热交换器这样的分布参数的系统及动态参数;在生物系统方面,通常希望获得其较精确的数学模型,一般描述在生物群体系统的动态参数;为了控制环境污染,希望得到大气污染扩散模型和水质模型;为进行人口预报,做出相应的决策,要求建立人口增长的动态模型;对产品需求量、新型工业的增长规律这类经济系统,已经建立并继续要求建立其定量的描述模型。其他如结构或机械的振动、地质分析、气象预报等等,都涉及系统辨识和系统参数估计,这类要求正在不断扩大。 2系统辨识的基本原理 2.1系统辨识的定义和基本要素 实验和观测是人类了解客观世界的最根本手段。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中,利用通过实验和观测所得到的信息,或掌握所研究对象的特性,这种方式的含义即为“辨识”。关于系统辨识的定义,1962年,L.A.Zadeh 是这样提出的:“系统辨识就是在输入和输出数据观测的基础上,在指定的一组模型类中,确定一个与所测系统等价的模型”。1978年,L.Ljung 也给出了一个定义:“辨识既是按规定准则在一类模型中选择一个与数据拟合得最好的模型”。可用图2-1来说明辨识建模的思想。 0 G g G 等价准则系统原型 系统模型激励信号y g y e J u 图2-1 系统辨识的原理

基于最小二乘法的系统辨识的设计与开发(整理版)

---------------------------------------------------------------最新资料推荐------------------------------------------------------ 基于最小二乘法的系统辨识的设计与开发(整理版)课程(论文)题目: 基于最小二乘法的系统辨识摘要: 最小二乘法是一种经典的数据处理方法。 最小二乘的一次性完成辨识算法(也称批处理算法),他的特点是直接利用已经获得的所有(一批)观测数据进行运算处理。 在系统辨识领域中, 最小二乘法是一种得到广泛应用的估计方法, 可用于动态系统, 静态系统, 线性系统, 非线性系统。 在随机的环境下,利用最小二乘法时,并不要求观测数据提供其概率统计方面的信息,而其估计结果,却有相当好的统计特性。 关键词: 最小二乘法;系统辨识;参数估计 1 引言最小二乘理论是有高斯( K.F.Gauss)在 1795 年提出: 未知量的最大可能值是这样一个数值,它使各次实际观测值和计算值之间的差值的平方乘以度量其精度的数值以后的和最小。 这就是最小二乘法的最早思想。 最小二乘辨识方法提供一个估算方法,使之能得到一个在最小方差意义上与实验数据最好拟合的数学模型。 递推最小二乘法是在最小二乘法得到的观测数据的基础上,用新引入的数据对上一次估计的结果进行修正递推出下一个参数估计值,直到估计值达到满意的精确度为止。 1 / 10

对工程实践中测得的数据进行理论分析,用恰当的函数去模拟数据原型是一类十分重要的问题,最常用的逼近原则是让实测数据和估计数据之间的距离平方和最小,这即是最小二乘法。 最小二乘法是一种经典的数据处理方法。 在随机的环境下,利用最小二乘法时,并不要求观测数据提供其概率统计方面的信息,而其估计结果,却有相当好的统计特性。 2 最小二乘法的系统辨识设单输入单输出线性定常系统的差分方程为: 1),()()() 1()(01knkubkubnkxakxakxnn ( 1)上式中: )(ku为输入信号;)(kx为理论上的输出值。 )(kx只有通过观测才能得到,在观测过程中往往附加有随机干扰。 )(kx的观测值)(ky可表示为 ( 2)将式( 2)代入式( 1)得 1()()() 1()(101kubkubnkyakyakyn (3) 我们可能不知道)(kn的统计特性,在这种情况下,往往把)(kn看做均值为 0 的白噪声。 设 ( 4)则式( 3)可以写成 (5) 在测量)(ku时也有测量误差,系统内部也可能有噪声,应当

系统辨识第五章作业

摘要 系统辨识是描述各种各样系统运动规律的一种方法论,是研究系统的一种有效工具。利用这个工具可以对我们要研究的系统进行定量描述。随着现代控制理论的迅速发展,系统辨识得到迅速而蓬勃发展,并已经成功运用与多种工程应用领域。但针对有色噪声干扰系统,传统的辨识方法不能得到良好的参数估计,而工程上大多系统都为有色噪声干扰系统。有色噪声干扰系统的一类系统为广义输出误差模型,本文对白噪声和有色噪声两种噪声干扰下运用最小二乘法,递推最小二乘法分别比较噪声的不同,以及进一步得出最小二乘法的适用性。进一步研究广义最小二乘法对有色噪声系统辨识的改进。 关键词:系统辨识;白噪声;有色噪声;最小二乘;递推最小二乘;广义最小二乘 ABSTRACT the law of motion of the system identification is to describe the various system and an effective tool for the system. It also can be used to study quantitative description of the system.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control theory,the development of system identification has been rapid and vigorous , and has been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a variety of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However, the traditional identification methods can't get good parameter estimation in engineering systems for colored noise . Colored noise jamming system is for generalized output error model.under two kinds of noise of white noise and color noise ,by using the least square method and the recursive least square method ,respectively to compare the different noise, and to further

系统辨识理论及应用(课后题答案第三章3.2、3.3)国防工业出版社

1、系统辨识——连续系统传递函数——脉冲传递函数function h=Continuous_system_transferFcn(N,G,dt) % N——系统阶数 % G——采样数据(个数大于等于2N+1) % G为一维行向量 % dt——采样间隔 if nargin<3 errordlg('not enough input varibles','error hint'); else g_NN=zeros(N,N); for i=1:N g_NN(i,:)=G(i+1:i+1+N-1); end g_N=-G(1:N)'; a=inv(g_NN)*g_N; %% x的求解 syms x for i=1:N X(i)=x^i; end f=X*a+1; x=double(solve(f)); %%极点的求解 p=log(x)/dt; c_NN=zeros(N,N); for i=1:N c_NN(i,:)=x.^(i-1); end c_N=G(1:N)'; %%增益求解 k=inv(c_NN)*c_N; p k z=zeros(1,N); p=p'; k=k'; Continuous_TransferFcn=0; for i=1:N Continuous_TransferFcn=Continuous_TransferFcn+zpk(z(i),p(i),k(i)); end Continuous_TransferFcn end end

例题 3.1(P32) >>G=[0 0.1924 0.2122 0.1762]; >> N=2; >> dt=1; >> Continuous_system_transferFcn(N,G,dt) p = -0.4934 -0.7085 k = 1.6280 -1.6280 Continuous_TransferFcn = 0.35024 s --------------------- (s+0.4934) (s+0.7085) Continuous-time zero/pole/gain model. 习题3.2(P34) >> G=[0 0.196 0.443 0.624 0.748 0.831]; >> N=3; >> dt=0.2; >> Continuous_system_transferFcn(N,G,dt) p = -0.0633 -1.7846 -11.1860 k = 1.1249 -1.3399 0.2150 Continuous_TransferFcn = -0.08507 s (s-253.1) ------------------------------- (s+0.06329) (s+1.785) (s+11.19) Continuous-time zero/pole/gain model.

系统辨识

最小二乘法的系统辨识 摘要:在研究一个控制系统过程中,建立系统的模型十分必要。因此,系统辨识在控制系统的研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了系统辨识的最小二乘方法,最小二乘法的一次完成过程进行了推导,最小二乘法的一次完成的缺陷在于对于有色噪声并没有很好的辨识效果。其中系统辨识在工程中的应用非常广泛,系统辨识的方法有很多种,最小二乘法是一种应用极其广泛的系统辨识方法,阐述了动态系统模型的建立及其最小二乘法在系统辨识中的应用,并通过实例分析最小二乘法应用于直流调速系统的系统辨识。 关键词:系统辨识、最小二乘法 一、系统辨识的定义 系统辨识、状态估计和控制理论是现代控制理论三个相互渗透的环节。1962年,L.A.zadeh给出“辨识”的定义为:系统辨识是在对输入和输出观测的基础上,在指定的一类系统中,确定一个与被识别的系统等价的系统。[1]最先提出了系统辨识的定义。 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学建模对科学研究及指导及生产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给一个系统建立数学模型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工作,其中关键的一个环节是系统辨识。系统辨识就是研究如何利用系统的输入、输出信号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7]系统数学模型是系统输入、输出及其相关变量间的数学关系式,它描述系统输入、输出及相关变量之间相互影响、变化的规律性。换句话说,系统辨识就是从系统的运算和实验数据建立系统的模型(模型结构和参数)。系统辨识的三要素:数据、模型类和准则。系统辨识的基本原理:在输入输出的基础上,从一类系统中确定一个与所测系统等价的系统。[2] 二、最小二乘法的引出 最小二乘法是1795年高斯在预测星体运行轨道最先提出的,它奠定了最小二乘估计理论的基础.到了20世纪60年代瑞典学者Austron把这个方法用于动态系统的辨识中,在这种辨识方法中,首先给出模型类型,在该类型下确定系统模型的最优参数。 我们可以将所研究的对象按照对其了解的程度分成白箱、灰箱和黑箱。于其内部结构、机制只了解一部分,对于其内部运行规律并不十分清楚,这样的研究对象通常称之为“灰箱”;如果我们对于研究对象的内部结构、内部机制及运行规律均一无所知的话,则把这样的研究对象称之为“黑箱”。研究灰箱和黑箱时,将研究的对象看作是一个系统,通过建立该系统的模型,对模型参数进行辨识来确定该系统的运行规律。对于动态系统辨识的方法有很多,但其中应用最广泛,辨识效果良好的就是最小二乘辨识方法,研究最小二乘法在系统辨识中的应用具有现实的、广泛的意义。[4]

系统辨识中的实际问题

第四章 系统辨识中的实际问题 §4 —1 辨识的实验设计 一、系统辨识的实验信号 实验数据是辨识的基础,只有高质量的数据才能得出良好的数学模型,而且实验数据如果不能满足起码的要求,辨识根本得不出解。 系统辨识学科是在数理统计的时间序列分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两者的区别在于系统辨识的对象存在着人为的激励(控制)作用,而时序分析则没有。因此,前者能通过施加激励信号u(k)达到获得较好辩识结果的目的(即实验信号的设计),而后者不能。 (一) 系统辨识对实验信号的最起码的要求 为了辨识动态系统,激励信号u 必须在观测的周期内对系统的动态持续地激励。满足辨识对激励信号最起码的要求的持续激励信号应具备的条件称“持续激励条件”,分以下四种情况讨论: 1. 连续的非参数模型辨识(辩识频率特性) 如果系统通频带的上下限为 ωmin ≤ ω ≤ ωmax ,要求输入信号的功率密度谱在此范围内不等于零。 ) () ()}({)}({)(ωωωj U j Y t u F t y F j G = =

2. 连续的参数模型辨识 被辩识的连续传函为 ,共包含(m+n+1)个参数 对于u(t)的每一个频率成分ωi 的谐波,对应的频率响应有一个实部R(ωi )和一个虚部Im(ωi ),由此对应两个关系式(方程),能解出两个未知参数。因此,为辩识(m+n+1)个参数,持续激励信号至少应包含: j ≥( m+n+1 )/2 个不同的频率成分。 3. 离散的脉冲响应 g(τ)的辨识 g(τ) ;τ = 0,1,..m ,假设过程稳定,当 τ > m 时 g(τ)= 0 。由维纳—何甫方程有: R uy (τ )=∑ g(σ)R uu (τ - σ) 式(4-1-1) 由上式得出(m+1)个方程的方程组: 上式表达成矩阵形式 φuy = φuu G 式(4-1-2) 可解出 G = φuu -1 φuy 式(4-1-3) G s b b s b s a s a s m m n n ()= ++++++0111 R R R m R R R m R R R m R m R m R g g g m uy uy uy uu uu uu uu uu uu uu uu uu ()()()() () ()()()()() ()()()()()010******** ????????????=----??? ????????????????? ??? ??

系统辨识—最小二乘法汇总

最小二乘法参数辨识 201403027 摘要:系统辨识在工程中的应用非常广泛,系统辨识的方法有很多种,最小 二乘法是一种应用极其广泛的系统辨识方法.阐述了动态系统模型的建立及其最小二乘法在系统辨识中的应用,并通过实例分析说明了最小二乘法应用于系统辨识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最小二乘法;系统辨识;动态系统 Abstract: System identification in engineering is widely used, system identification methods there are many ways, least squares method is a very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 of system identification method and the least squares method elaborated establish a dynamic system models in System Identification applications and examples analyzed by the least squares method is applied to illustrate the importance of system identification. Keywords: Least Squares; system identification; dynamic system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对于未知对象的探索也越来越深入.我们所研究的对象,可以依据对其了解的程度分为三种类型:白箱、灰箱和黑箱.如果我们对于研究对象的内部结构、内部机制了解很深入的话,这样的研究对象通常称之为“白箱”;而有的研究对象,我们对于其内部结构、机制只了解一部分,对于其内部运行规律并不十分清楚,这样的研究对象通常称之为“灰箱”;如果我们对于研究对象的内部结构、内部机制及运行规律均一无所知的话,则把这样的研究对象称之为“黑箱”.研究灰箱和黑箱时,将研究的对象看作是一个系统,通过建立该系统的模型,对模型参数进行辨识来确定该系统的运行规律.对于动态系统辨识的方法有很多,但其中应用最广泛,辨识 效果良好的就是最小二乘辨识方法,研究最小二乘法在系统辨识中的应用具有现实的、广泛的意义. 1.1 系统辨识简介 系统辨识是根据系统的输入输出时间函数来确定描述系统行为的数学模型。现代控制理论中的一个分支。通过辨识建立数学模型的目的是估计表征系统行为的重要参数,建立一个能模仿真实系统行为的模型,用当前可测量的系统的输入和输出预测系统输出的未来演变,以及设计控制器。对系统进行分析的主要问题是根据输入时间函数和系统的特性来确定输出信号。对系统进行控制的主要问题是根据系统的特性设计控制输入,使输出满足预先规定的要求。而系统辨识所研究的问题恰好是这些问题的逆问题。通常,预先给定一个模型类μ={M}(即给定一类已知结构的模型),一类输入信号u和等价准则J=L(y,yM)(一般情况下,J是误差函数,是过程输出y和模型输出yM的一个泛函);然后选择使误差函数J达到最小的模型,作为辨识所要求的结果。系统辨识包括两个方面:结构辨识和参数估计。在实际的辨识过程中,随着使用的方法不同,结构辨识和参数估计这两个方面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可以交织在一起进行的。 1.2系统辨识的目的 在提出和解决一个辨识问题时,明确最终使用模型的目的是至关重要的。它对模型类(模型结构)、输入信号和等价准则的选择都有很大的影响。通过辨识建立数学模型通常有四个目的。 ①估计具有特定物理意义的参数有些表征系统行为的重要参数是难以直接测量的,例如在生理、生态、环境、经济等系统中就常有这种情况。这就需要通过能观测到的输入输出数据,用辨识的方法去估计那些参数。 ②仿真仿真的核心是要建立一个能模仿真实系统行为的模型。用于系统分析的仿真模型要求能真实反映系统的特性。用于系统设计的仿真,则强调设计参数能正确地符合它本身的物理意义。 ③预测这是辨识的一个重要应用方面,其目的是用迄今为止系统的可测量的输入和输出去预测系统输出的未来的演变。例如最常见的气象预报,洪水预报,其他如太阳黑子预报,市场价格的预测,河流污染物含量的预测等。预测模型辨识的等价准则主要是使预测误差平方和最小。只要预测误差小就是好的预测

系统辨识研究综述

系统辨识研究综述 摘要:本文综述了系统辨识的发展与研究内容,对现有的系统辨识方法进行了介绍并分析其不足,进一步引出了把神经网络、遗传算法、模糊逻辑、小波网络知识应用于系统辨识得到的一些新型辨识方法。并对基于T-S模型的模糊系统辨识进行了介绍。文章最后对系统辨识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系统辨识;建模;神经网络;遗传算法;模糊逻辑;小波网络;T-S 模型 1.系统辨识的发展和基本概念 1.1系统辨识发展 现代控制论是控制工程新的理论基础。辨识、状态估计和控制理论是现代控制论三个相互渗透的领域。辨识和状态估计离不开控制理论的支持;控制理论的应用又几乎不能没有辨识和状态估计。 而现代控制论的实际应用不能脱离被控对象的动态特性,且所用的数学模型需要选择一种使用方便的描述形式。但很多情况下建立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并非易事,尤其是实际的物理或工程对象,它们的机理复杂且含有各种噪声,使建立数学模型更加困难。系统辨识就是应此需要而形成的一门学科。 系统辨识和系统参数估计是六十年代开始迅速发展起来的。1960年,在莫斯科召开的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IFCA)学术会议上,只有很少几篇文章涉及系统辨识和系统参数估计问题。然而,在此后,人们对这一学科给予了很大的注意,有关系统辨识的理论和应用的讨论日益增多。七十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的开发和普及,系统辨识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了一门非常活跃的学科。 1.2系统辨识基本概念的概述 系统辨识是建模的一种方法。不同的学科领域,对应着不同的数学模型,从某种意义上讲,不同学科的发展过程就是建立它的数学模型的过程。建立数学模型有两种方法:即解析法和系统辨识。 L. A. Zadeh于1962年给辨识提出了这样的定义:“辨识就是在输入和输出数据的基础上,从一组给定的模型类中,确定一个与所测系统等价的模型。”当然按照Zadeh的定义,寻找一个与实际过程完全等价的模型无疑是非常困难的。根据实用性观点,对模型的要求并非如此苛刻。1974年,P. E. ykhoff给出辨识的定义“辨识问题可以归结为用一个模型来表示客观系统(或将要构造的系统) 本质为: 特征的一种演算,并用这个模型把对客观系统的理解表示成有用的形式。而1978

系统辨识综述

系统辨识方法综述 摘要 在自然和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中,系统的设计、系统的定量分析、系统综合及系统控制,以及对未来行为的预测,都需要知道系统的动态特性。在研究一个控制系统过程中,建立系统的模型十分必要。因此,系统辨识在控制系统的研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论述了用于系统辨识的多种方法,重点论证了经典系统辨识方法中运用最广泛的的最小二乘法及其优缺点,引出了将遗传算法、模糊逻辑、多层递阶等知识应用于系统辨识得到的一些现代系统辨识方法,最后总结了系统辨识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字:系统辨识;最小二乘法;遗传算法;模糊逻辑;多层递阶 Abstract In many fields of natural and social science, the design of the system,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system, the synthesis of the system and the control of the system, as well as the prediction of the future behavior, all need to know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ystem. It is very necessary to establish a system model in the process of studying a control system. Therefore, system identific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esearch of control system. This paper discusses several methods for system identification, the key argument is that the classical system identification methods using the least squares method and it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nd leads to the genetic algorithm, fuzzy logic, multi hierarchical knowledge application in system identification of some modern system identification method. Finally,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system identification in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Keywords:System identification; least square method; genetic algorithm; fuzzy logic; multi hierarchy 第一章系统辨识概述 系统辨识是研究建立系统数学模型的理论和方法。系统辨识是建模的一种方法,不同的学科领域,对应着不同的数学模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同学科的发展过程就是建立他的数学模型的过程。辨识问题可以归结为用一个模型来表示客观系统(或将要构造的系统)本质牲征的一种演算,并用这个模型把对客观系统的理解表示成有用的形式。当然也可以有另外的描述,辨识有三个要素:数据,模型类和准则。辨识就是按照一个准则在一组模型类中

系统辨识课件

第一章 目的:建立数学模型 1. 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不知道,复杂,无法用已知的定理、定律来推导→辨识 我们可以得到观测资料→辨识 辨识概念:如何从受到随即干扰的局部观测资料出发,用计算机进行处理,确定系统或过程的数学模型。 §1.1 过程和模型 1. 过程:工程系统、生物学系统、社会经济学系统等,工业生产过程。 数学模型是反映系统有关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组数学描述,在一般情况下,系统模型表征了该系统的输入输出之间的关系,建立数学模型就是确立这种关系。系统辨识就是建立这种关系的一种理论和方法。 黑箱意味着存在一些未知东西。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在人们认识的一定阶段,对于任何客体,我们总是有着许多情况不了解,还不能控制。把待认识的客体称为黑箱。 基本出发点:根据黑箱所表现出来的输入输出信息,建立与黑箱等价的过程外特征模型。 2.模型 1)模型含义:(1)表征过程的因果关系 (2)描述过程的运动规律 (3)把过程本质的部分压缩成有用的描述形式 模型所反映的内容将因其使用的目的而不同 模型:按照过程的目的所作的一种近似的描述

)()(.^ k z k z s a ?→? “几行必然”处处相等 2)模型表现的形式 图表——非参数模型,脉冲响应,频率响应 数学模型:用数学结构形式反映实际过程的行为特性 (差分方程、代数方程、微分方程、状态方程) 3)数学模型分类 线性与非线性、静态与动态、确定性与随机性 线性系统与关于参数空间线性的区别 2cx bx a y ++= y 与x 非线性,系统是非线性的,但y 对于参数对a 、b 、c 是线性的(参数空间特性)。 本质线性与非本质线性 把非线性模型——→线性模型 (本质线性) 2 1a 2a 1A Y L L = 21a a A 、、是参数,21L L 、是输入 2211log a log a logA logy L L ++= (22110 u a u a a y ++=) (处理必须是单调的,不会产生新的极点) 本书模型:集中参数、离散、定常、线性动态、随机 增加数学模型类型 [1.2.1] 3. 建模方法 ①机理建模(理论模型) 利用各种定理建立模型—→理论建模—→白箱理论 简单过程建模 ②辨识建模—→实验建模—→黑箱建模 精度高 [举例]1.2.2 ③灰箱建模 ①+② 原则:目的性、实在性、可辨识性、悭吝性(节省原理) §1.2辨识的定义 就是在输入和输出的基础上,从一组给定的模型类中,确定一个与所测系统等价的模型。 数据:辨识的基础(数据的获取必须引起重视) 三大要素 模型类:辨识的范围 准则:等价原理(准则必须重视) [例 1.2.2] 辨识也可以说是在某种准则的意义下,从一定模型中选出一个与数据拟合最好的模型。

系统辨识

数字控制理论与设计上机报告 一、背景知识 辨识是通过测量得到的动态系统输入/输出数据确定系统的模型。设计和实现高性能的控制系统需要系统模型。多数实际情况中,我们需要能够直接辨识动态(控制)模型的方法。主要采用的是辨识离散时间参数化动态模型的方法。 二、实验目的。 1、学会使用递归最小二乘法(RLS)与递归增广最小二乘法(RELS)进行系统辨识。 2、理解上述两种方法的异同并验证辨识得到的模型,加深对数字控制理论的理解。 三、实验原理 1、系统辨识 本次实验采用的是Ⅰ型辨识方法——基于白化预测误差的辨识方法。 辨识采样离散时间参数化动态模型的方法是最适合设计和调试数字控制系统的方法。系统辨识是一种确定系统动态模型的实验方法,它包含有四个步骤: ⑴在设定的实验条件下采集输入/输出数据; ⑵选择或估计模型结构(复杂度); ⑶估计模型参数; ⑷验证辨识模型(结构和参数值)。 一个完整的系统辨识算法必须包含以上四个步骤,每个步骤使用的方法取决于期望模型的类型(参数化的还是非参数化的、连续时间的还是离散时间的)以及实验条件(如对噪声的假设、开环或闭环辨识)。模型验证是判断辨识模型是否有效的关键一步。由于获取高质量辨识模型的参数估计算法和实验方法并非唯一,并且获得的模型也不是总能够通过验证测试。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重新考虑辨识算法、模型复杂度和实验条件,系统辨识应视为一种反复过程。 2、验证模型 主要验证基于白化预测误差的方法辨识得到的模型,验证方法的准则如下:

⑴ 选择的对象+扰动结构是否正确,即能否代表实际系统; ⑵ 选择的多项式()()()1 1 1 A q B q C q ---、、的阶数和d (时延)的值是否正确。 验证方法基于以上准则,由以下几步构成: ⑴ 为辨识模型创建一个I/O 文件(使用和原系统一样的输入序列); ⑵ 为辨识模型创建一个预测误差文件(最少100个采样值); ⑶ 测试预测误差序列(即预测残差序列)的白度(不相关性)。 四、实验内容 1、Session LS1-1 打开T0.mat 文件,将已经测量得到的数据T0.mat 装载入工作空间。 输入plot(u)及plot(y)观察系统输入u 及输出y 的波形,如下图所示: input u

系统辨识介绍

系统辨识 系统辨识是研究如何用实验研究分析的办法来建立待求系统数学模型的一门学科。Zadeh(1962)指出:“系统辨识是在输入和输出数据的基础上,从一类模型中确定一个与所观测系统等价的模型”。Ljung(1978)也给出如下定义:“系统辨识有三个要素——数据、模型类和准则,即根据某一准则,利用实测数据,在模型类中选取一个拟合得最好的模型”。实际上,系统的数学模型就是对该系统动态本质的一种数学描述,它向人们提示该实际系统运行中的有关动态信息。但系统的数学模型总比真实系统要简单些,因此,它仅是真实系统降低了复杂程度但仍保留其主要特征的一种近似数学描述。 建立数学模型通常有两种方法,即机理分析建模和实验分析建模。机理分析建模就是根据系统内部的物理和化学过程,概括其内部变化规律,导出其反映系统动态行为并表征其输入输出关系的数学方程(即机理模型)。但有些复杂过程,人们对其复杂机理和内部变化规律尚未完全掌握(如高炉和转炉的冶炼过程等)。因此,用实验分析方法获得表征过程动态行为的输入输出数据,以建立统计模型,实际上是系统辨识的主要方面,它可适用于任何结构的复杂过程。 系统辨识的主要步骤和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辨识目的 根据对系统模型应用场合的不同,对建模要求也有所不同。例如,对理论模型参数的检验及故障检测和诊断用的模型则要求建得精确些。而对于过程控制和自适应控制等用的模型的精度则可降低一些,因为这类模型所关心的主要是控制效果的好坏,而不是所估计的模型参数是否收敛到真值。 2、验前知识 验前知识是在进行辨识模型之前对系统机理和操作条件、建模目的等了解的统称。有些场合为了获得足够的验前知识还要对系统进行一些预备性的实验,以便获得一些必要的系统参数,如系统中主要的时间常数和纯滞后时间,是否存在非线性,参数是否随时间变化,允许输入输出幅度和过程中的噪声水平等。 3、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的主要内容是选择和决定:输入信号的类型、产生方法、引入点、采样周期、在线或离线辨识、信号的滤波等。由于实际中对实验条件存在种种限制,如对输入和输出的幅度、功率、变化率的限制,最大采样速度的限制,实验进行时间、次数或能够取得的和用于建模的样本总个数的限制等。因此,怎样在这些限制条件下设计实验,以便在尽可能短的时间获得尽可能多的能反映系统本质特性的有用信息,是实验设计的中心任务。 4、模型类别的确定 为确定模型类别,需要在验前知识的基础上做必要的假定,即确定系统数学模型的具体表达形式。一般是根据对象的性质和控制的方法决定用微分方程还是用差分方程,脉冲响应函数还是用状态方程,线性模型还是非线性模型,定常参数模型还是时变参数模型,随机模型还是确定性模型,单一模型还是多层混杂模型等等,这就是所谓模型类别的确定问题。数学模型的具体表达形式确定后,才能进一步确定系统模型的参数。

系统辨识综述

系统辨识课程综述 作者姓名:王瑶 专业名称:控制工程 班级:研硕15-8班

系统辨识课程综述 摘要 系统辨识是研究建立系统数学模型的理论与方法。虽然数学建模有很长的研究历史,但是形成系统辨识学科的历史才几十年在这短斩的几十年里,系统辨识得到了充足的发展,一些新的辨识方法相继问世,其理论与应用成果覆盖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而人工神经网络的系统辨识方法的应用也越来越多,遍及各个领域。本文简单介绍了系统辨识的基本原理,系统辨识的一些经典方法以及现代的系统辨识方法,其中着重介绍了基于神经网络的系统辨识方法:首先对神经网络系统便是方法与经典辨识法进行对比,显示出其优越性,然后再通过对改进后的算法具体加以说明,最后展望了神经网络系统辨识法的发展方向。 关键字:系统辨识;神经网络;辨识方法 0引言 辨识、状态估计和控制理论是现代控制理论三个相互渗透的领域。辨识和状态估计离不开控制理论的支持,控制理论的应用又几乎不能没有辨识和状态估计技术。随着控制过程复杂性的提高,控制理论的应用日益广泛,但其实际应用不能脱离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是不知道的,或者在正常运行期间模型的参数可能发生变化,因此利用控制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时,首先需要建立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所以说系统辨识是自动化控制的一门基础学科。 图1.1系统辨识、控制理论与状态估计三者之间的关系 随着社会的进步 ,越来越多的实际系统变成了具有不确定性的复杂系统 ,经典的系统辨识方法在这些系统中应用 ,体现出以下的不足 : (1) 在某些动态系统中 ,系统的输入常常无法保证 ,但是最小二乘法的系统辨

系统辨识第1讲

《系统辨识》第1讲要点 ●引言 课程名称:系统辨识(System Identification) 现代控制论:辨识、状态估计和控制理论 什么是辨识(Identification)? System Identification系统辩识,又译为“系统识别”和“系统同定”,目前尚无公认的统一定义。《中国大百科全书》中记述为:系统辩识是根据系统的输入/输出时间函数,确定系统行为的数学模型,是现代控制理论的一个分支(中国大百科自动控制卷486-488页)。 (1) 辨识是研究建立系统或生产过程数学模型的一种理论和方法。 (2) 辨识是从含有噪声的测量数据(输入、输出数据)中提取被研究 对象数学模型的一种统计方法。 (3) 辨识模型是对象输入输出特性在某种准则意义下的一种近似。近 似的程度取决于人们对系统先验知识的认识和对数据集性质的了 解程度,以及所选用的辨识方法是否合理。 (4) 辨识技术帮助人们在表征被研究的对象、现象或系统、过程的复 杂因果关系时,尽可能准确地确立它们之间的定量依存关系。 (5) 辨识是一种实验统计的建模方法。

通俗地说,系统辩识是研究怎样利用对未知系统的试验数据或在线运行数据(输入/输出数据)建立描述系统的数学模型的科学。钱学森把系统广义概括为“依一定顺序相互联系着的一组事物”。“系统辩识” 是“系统分析”和“控制系统设计”的逆问题。基于实际系统的复杂性,描述其特性的数学模型具有“近似性”和“非唯一性”;辩识方法亦有多样性。没有绝对好的数学模型和绝对好的辩识方法。什么是较好的模型?依据辩识的不同目的,有不同答案。一般说,能够满足目的要求的,比较简单的模型,是较好的模型。 ●课程内容 第一部分:理论教学(共54学时) 第1章辨识的一些基本概念(3学时)内容:系统和模型概念、建模方法、辨识定义、辨识问题的 表达形式、辨识算法的基本原理、误差准则、辨识的内 容和步骤、辨识的应用。 第 2 章随机信号的描述与分析(3学时)内容:随机过程的基本知识、相关函数、协方差函数、谱密度 函数、线性过程在随机输入下的响应、白噪声及其产生 方法、M序列及其性质。 第 3章过程的数学描述(3学时)内容:连续系统的输入输出模型、离散系统的输入输出模型、 数学模型之间的等价变换、噪声模型及其分类。

自动化2011级系统辨识大作业 王万秋

系统辨识大作业 班级:自动化1101班 姓名:王万秋 学号:11052204

第一题 模仿index3,搭建如下的单输入-单输出系统的差分方程 )()2()1()2()1()(2121k V k u b k u b k z a k z a k z +-+-=-+-+ )2()1()()(321-+-+=k v c k v c k v c k V 取真值1 1.4a =、20.8a =、0.11=b 、20.5b =、10.6c =、2.12=c 和3.03=c ,输入信号采用4阶M 序列,幅值为1。当)(k v 的均值为0,方差分别为0.1和0.5的高斯噪声时,分别用一般最小二乘法、递推最小二乘法和增广递推最小二乘法估计参数θ。并通过对三种方法的辨识结果的分析和比较,说明上述三种参数辨识方法的优缺点。(15分) 利用simulink 搭建的模型框图如下: 一般最小二乘法程序: u=UY(1:450,1)'; %输入矩阵 z=UY(1:450,2)'; %输出矩阵 H=zeros(400,4); for i=1:400 H(i,1)=-z(i+1);

H(i,2)=-z(i); H(i,3)=u(i+1); H(i,4)=u(i); end theta=inv(H'*H)*H'*(z(3:402))' 递推最小二乘法程序代码: u=UY(1:450,1)'; %输入矩阵 z=UY(1:450,2)'; %输出矩阵 P=100*eye(4); %估计方差 Pstore=zeros(4,401); Pstore(:,1)=[P(1,1),P(2,2),P(3,3),P(4,4)]; Theta=zeros(4,401); %参数的估计值,存放中间过程估值 Theta(:,1)=[3;3;3;3]; K=[10;10;10;10]; for i=3:402 h=[-z(i-1);-z(i-2);u(i-1);u(i-2)]; K=P*h*inv(h'*P*h+1); Theta(:,i-1)=Theta(:,i-2)+K*(z(i)-h'*Theta(:,i-2)); P=(eye(4)-K*h')*P; Pstore(:,i-1)=[P(1,1),P(2,2),P(3,3),P(4,4)]; end i=1:401; theta = Theta(:,length(Theta(1,:))) subplot(2,1,1) plot(i,Theta(1,:),i,Theta(2,:),i,Theta(3,:),i,Theta(4,:)) title('递推最小二乘的估计值过度情况') legend('a1','a2','b1','b2') subplot(2,1,2) plot(i,Pstore(1,:),i,Pstore(2,:),i,Pstore(3,:),i,Pstore(4,:)) title('递推最小二乘估计方差过度情况') legend('a1','a2','b1','b2') 增广递推最小二乘法程序代码: u=UY(1:450,1)'; %输入矩阵 z=UY(1:450,2)'; %输出矩阵 v=UY(1:450,3)'; %噪声矩阵 P=100*eye(6); %估计方差 Pstore=zeros(6,300); Pstore(:,1)=[P(1,1),P(2,2),P(3,3),P(4,4),P(5,5),P(6,6)]; Theta=zeros(6,300); %参数的估计值,存放中间过程估值 Theta(:,1)=[3;3;3;3;3;3]; K=[10;10;10;10;10;10]; for i=3:30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