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1.公开合谋的常见实施机制有哪些?

1.共同成本手册与多产品定价公式。:前者保证价格基准的同一性,后者可以给不同型号的产品定价

2交货定价:指支付的价格等于指定位置的价格加上该位置到客户位置的运费

3零售价格维持:是指销售商给零售商规定的销售产品价格的下线。

4最惠国待遇条款:销售商不会以更低的价格销售给其他人

5.竞争一致条款:厂商承诺与竞争对手的价格一致。

6分割市场与固定市场份额:分配给每一个厂商一定的购买者或地区。

2.形成及维持合谋的因素有哪些?

市场集中度:市场集中度越高越容易形成合谋,企业成本:企业成本之间的差异增大了合谋的难度。多市场接触:多市场竞争容易维持合谋。信息的非对称性:信息不对称是达成合谋困难。需求弹性,需求弹性小有利于合谋。产品同质:产品同质时达成合谋容易。行业协会:提供了信息交换平台。订单性质:大额订单有很强的背叛激励。

5.经济全球化对市场结构变化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一.经济全球化与市场集中度:

1.经济全球化提高了市场集中度市场规模扩大加速企业扩张,导致市场集中度提高

2.经济全球化降低了市场集中度。经济全球化促使国际分工发展和生产方式的转变,使市场集中度降低。

二:1.提高了进入壁垒,市场规模与企业规模扩张,必然提高行业的进入壁垒。2.降低了进入壁垒。专业化分工深化,柔性生产方式,技术革新,金融市场全球化降低了进入壁垒。三。提高了产品差异化。经济全球化导致竞争加剧,提高了产品差异化。

1.简述价格歧视的条件和类型。

条件:1.企业必须拥有一定的市场势力2.企业必须了解或者能够

推断消费者的购买意愿3.企业必须能够阻止或限制转卖行为。

类型:一级价格歧视:是指垄断企业向每个消费者索取其愿意为单位产品支付的最高价格,从而获取了全部消费者剩余。二级价格歧视:也称为非线性定价。企业通过诱导消费者在企业提供的不同消费组合之间选择来实行价格歧视。三级价格歧视:是指垄断者对同一产品在不同的市场上收取不同的价格,或者对不同的人收取不同的价格。

2.简述常见的非线性定价方法

两段式价格:由和购买数量无关的固定费用和基于购买数量的可变费用构成。多段式价格:企业可向消费者提供多种不同的收费安排供其选择。

3.什么是产品差异?如何分类?

产品差异:产业内相互竞争的企业所生产的具有不完全替代关系的产品状态.

分类:

1.水平差异。指产品在空间上的差异产品之间一些特征增加,其他一些特征减少

2.垂直差异。也称质量差异,消费者对质量偏好的次序是一致的,认为较高的质量更好。

3.服务差异。厂商在售前售中售后提供服务质量的差异。

4.信息差异。消费者和厂商之间信息不对称,对产品认识产生差异。

4.如何区分水平差异和垂直差异?

水平差异仅仅考虑在产品质量不变的前提下,产品不同特征的组合变换。垂直差异则不然,所有消费者对于某些特征的偏好次序是一致的。

5.什么是纵向一体化和纵向约束?

纵向一体化:是指企业在供产销方面实行纵向渗透和扩张,实现在同一产品链上的延伸。

纵向约束:也称纵向限制,指生产商通过控制或影响销售商,以维持其市场力量或限制竞争对手的各种行为。

6.厂商实施纵向一体化和纵向约束的动机是什么?

纵向一体化的动机:

1.降低交易成本

2.降低资产专用性投资的风险

3.解决有限信息和不确定性问题

4.提高投入品选择效率

5.消除市场垄断势力

6.实施价格歧视

7.保证重要投入品的供应

8.消除外部性

9.避免政府干预

纵向约束的动机:

1。避免双重垄断加价。为是销售商的行为符合制造商的利益,制造商会实施纵向约束防止二次加价。

2.避免销售商之间的搭便车。多个销售为同一制造商销售产品,搭便车容易出现

3.避免制造商之间的搭便车。多个制造商生产相同产品,搭便车容易出现

4.解决因销售商之间缺乏协调而产生的外部性问题。制造商协调销售商之间的竞争方式来实现产品销售目标。

1.什么是进入壁垒?什么是经济性进入壁垒和反垄断进入壁垒?

进入壁垒:可使在位厂商获得超额利润却不会引起新厂商的进入。

经济性进入壁垒:是指进入厂商必须负担,在位厂商不需要负担或过去也没有负担的一种成本.

反垄断进入壁垒:是指相对于同样成本的及时进入生产的社会福利,阻碍进入,减少福利的一种成本。

3.厂商实施掠夺性定价理性吗

掠夺性定价又称驱逐对手定价,意思是某企业为了把对手挤出市场,而采取降低价格的策略。

一:掠夺者和对手成本相同的情况下,掠夺期间,掠夺方将比其

效率期的对手损失要多,消费者在掠夺的进行过程中将获利,并不是理性策略。

二:掠夺者拥有一定优势的情况下,使潜在进入者对高成本厂商产生低成本类型的推断,那么掠夺性定价就是一种理性策略

4.什么是搭售?如何对其分类?

搭售:是指消费者购买一种商品时必须同时购买另外一种商品。

分类:捆绑:指购买品和搭卖品以固定比例搭配销售,分为纯捆绑和混合捆绑;动态捆绑:消费者购买一种商品,必须购买与该商品相关的另外一种商品的所有数量。

5.厂商如何提高对手成本?

1.控制或操纵对手的投入资源。厂商垄断对手需要的资源来提高对手成本

2.借助立法与规则。通过影响关于资源使用的立法合规则提高对手成本

3.提高共同成本。厂商通过提高共同成本是进入无利可图。

6.简述国际战略联盟的内涵和类型

内涵:国际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企业或跨国公司为了实现特定的战略目标而结成的合作伙伴关系。类型:

1.长期合同。在长期合同中企业的关系是相对稳定的。

2.合同性合作。包括许可证制度,特许经营,管理服务协议

3.合作性协会。在企业遇到市场失灵时更好的合作模式。

4.非股权联营。针对特定项目的联合行动。

第六章

1.什么是产业关联?产业关联有哪些方式?

产业关联:是指产业间以各种投入产品和产出品为连接纽带的技术经济联系

方式:

1.单向联系与多向联系

2.顺向联系与逆向联系

3.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

2.投入产出法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可以用投入产出法分析产业关联?

把经济体系中各个部门之间表现为投入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的数量分析方法。

为什么:产业联系的广度可以用直接消耗系数来考察与度量:

产业间联系的深度要通过计算投入产出表各列中各自的流量(即产业间的直接消耗)在总的直接消耗中所占比重的大小来度量。

3.解释直接消耗系数,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的含义,推导完全消耗系数和间接消耗系数。

直接消耗系数,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生产第j产品部门的单位总产出所直接消耗的第i产品部门产出或服务的价值量。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是指j产品部门每生产一个单位最终产品,对i部门产品的完全消耗量(直接消耗和间接消耗之和。)

4.什么是产业感应系数和影响力系数?为什么他们可以用来衡量产业间的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

感应系数:又称为产业推动系数,是指国民经济各个产业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某一产业部门由此而受到的需求感应程度。

影响力系数:反映国民经济某一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所产生的需求波及程度。

为什么:单一的影响力分析和感应度分析不能判断一个产业在这两个方面的综合效果。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将产业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结合起来,就可以对不同产业更加精确的判断和区分,并可将产业划分成不同的产业群,为产业政策提供指导

5.举例说明投入产出分析的主要应用

一、结构分析

二、经济分析

三、企业投入产出分析

第七章

1.如何理解产业结构的基本含义?

是指国民经济活动中产业之间形成的技术经济联系与联系方式

2.简述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不考啊不考

产业结构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与一定的历史背景相联系。产业结构理论是人们将经济分析深入到产业结构层次,在进行“产业结构”分析和“产业结构政策”实践的探索过程中逐步产生、发展起来的。

1. 经济分析深入到产生结构层次导致产业结构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2. 产业结构政策的实践加速了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3.简述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

1.工业化发展阶段规律

2.主导产业转换规律

3.三次产业比重变动规律

1.从工业化发展的阶段来看,产业结构的演进有如下几个阶段:前工业化时期、工业化初期、工业化中期、工业化后期和后工业化时期五个阶段。

2.从主导产业的转换过程来看,产业结构的演进有以基础工业为重心的重化工业为主导、低度加工型的工业为主导、高度加工组装型工业为主导、第三产业为主导、信息产业为主导等几个阶段。

3.从三大产业的内在变动来看,产业结构的演进是沿着以第一产业为主导到第二产业为主导,再到第三产业为主导的方向发展的。

4.简述配第克拉克定律,库兹涅茨法则,霍夫曼定律,刘易斯的二元结构转变理论,罗斯托的主导产业理论,,赤松要的雁行形态理论。

配第:

随着全社会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就业人口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时,就业人口便大量向第三产业转移。人们称这种由人均收入变化引起产业结构变化的规律为配第—克拉克定律。

库兹涅茨人均收入影响论:

库兹涅茨在继承配第和克拉克等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较彻底的考察。他依据人均国内生产

总值份额基准,考察了总产值变动和就业人口结构变动的规律,揭示了产业结构变动的总方向,从而进一步证明了配第—克拉克定律。他发现的这种变动规律,即产业结构的变动受人均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被称为库兹涅茨人均收入影响论。

霍夫曼工业化经验法则:如果将消费资料工业净产值与资本资料工业净产值之比成为霍夫曼系数,霍夫曼定律表明,随着工业化的进程,霍夫曼系数是不断下降的。

刘易斯:认为整个经济是由弱小的现代工业部门和强大的传统农业部门组成,发展中国家可以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丰富这一优势,加速经济发展。

罗斯托主导产业扩散效应理论和经济成长阶段论:提出了主导产业扩散效应理论和经济成长阶段理论。他认为,无论在任何时期,经济增长之所以能够保持,是因为为数不多的主导部门迅速扩大的结果,而且这种扩大又产生了具有重要意义的对其他产业部门的作用。根据技术标准把经济成长阶段化分为六个阶段。

赤松要雁行形态理论:产业结构演进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与国际市场相适应。一国的经济发展需要有完善的内贸与外贸相结合的全方位的产业结构。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对此提出了一个著名的“雁行形态理论”。这一理论要求将本国产业发展与国际市场密切联系起来,使产业结构国际化。

5.产业结构优化的含义和内容是什么?

含义:是指各个产业协调发展,产业总体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

内容:产业结构高度化:产业结构高度化主要是指产业结构从低水平状态向高水平状态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合理化主要是指产业与产业之间协调能力的加强和关联水平的提高的动态过程,

6.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判定标准是什么?

1.与标准结构的差异。标准发展模式反映了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因而可以判断一个产业结构是否合理

2.与市场的适应程度。只有在各个产业供求基本平衡时,产业结构才是合理的。

3.产业间的均衡比例关系。在特定技术水平下,各产业间投入产出关系是一定的,表现出来产业比例关系是一定的。

4.对资源的合理利用。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可以通过资源是否合理利用来判定

5.可持续发展。合理的产业结构应当首先强调可持续发展。

7.简述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含义和特征

含义:是指产业结构从低水平状态向高水平状态发展的动态过程。

特征:1.产业结构发展沿着第一二三产业优势地位顺向递进的方向演进。2.产业结构发展沿着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分别占优势地位顺向递进的方向演进3.产业结构发展沿着低附加值产业向高附加值产业的方向演进4.产业结构发展沿着低加工度产业优势地位向高加工度产业占优势地位的方向演进。

8.分析说明中国目前应选择哪些产业作为主导产业?

第八章

1.分别说明产业联系、生产链和局域生产系统的含义。

产业联系:主要指产业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物质、信息等的交换和流动,它对产业区位选择和地方企业集群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生产链:能够在某种商品或服务的生产过程中增加价值的一系列相互作用、彼此联系的基本活动集合。

局域生产系统:生产要素在局部范围流动形成。

2.简述韦伯集群理论的内容。

韦伯把影响工业区位的经济因素分为区域因素和位置因素。认为实际对区位起作用的区域因素主要是运输成本(运费)与劳动成本(工资),实际上对区位因素起作用的位置因素包括集聚因素和分散因素。他试图以等差费用曲线作为分析工具来确定产业集聚程度。(集聚是自发的,是一种理论上的集聚)

3.简述增长极理论的内容。

增长极概念最早由帕鲁提出。增长极理论是一种合成理论,是指那些通过解释区域发展过程,说明增长中的经济中心诱使周围地区实现经济增长的各种假说。侧重于“推动性产业—集聚—经济增长”的研究。

4.简述区域比较优势理论的内容。

区域比较优势理论认为,不同区域之间资源的配置效益存在差异,产生差异的原因有两类,一是区域之间外部经济的差异,二是区域之间生产要素比较优势的差异。当区域之间存在比较效益差异时,在“资源趋向效益,效益吸引资源”的原则指导下,产业势必在效益高的区位形成集聚,这就是产业集聚的区域比较优势原理。

5.简述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内容。

弗农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美国跨国公司生产与贸易的地理扩散为对象,用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来解释国际生产与贸易,并赋予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以空间维度。20世纪90年代,瑞典学者重新用产品生命周期分析了产业集聚问题。认为企业对某一地区的依赖程度按照企业所属部门的不同,以及企业大小的不同而有极大的差异。

6.主流经济学对空间和专业化分工有哪些新认识?

第九章

1.简述产业网络的含义与产业区的灵活性特征。

灵活性特征:一方面,区内单个企业的生产总是集中于有限的产品和过程,形成专业化的特点,专业化的分工生产是与生产的技术可分性以及垂直分离的生产组织方式相关的;另一方面,区内的中小企业在互相竞争的同时互相联系、互相协作和补充,区域作为一个集体,其生产是相当灵活和多样性的。

2.简述新产业区理论的主要概念。

根植性,机构稠密性,创造性,区域创新网络(P185)

3.简述划分新产业区类型的主要依据?

政府干预程度,所有权集中程度以及内源力、竞争力和协作程度(P186)

第十章

1,简述反垄断法的概念,立法目的和保护对象。

答;概念;反垄断法是指国家调整企业垄断活动或其他限制竞争行为的有关实体法和程序法。

立法目的;是为了维,护中小企业利益,防止经济力量的过度集中,维护自由,公正的竞争机制,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保护对象;反垄断法保护参与经济交往的一般企业的经济行为自由,保护一般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护这两方当事人的自由和权利免遭拥有强大经济实力的垄断企业或寡占企业的侵害。

2,简述美国反托拉斯法的主要内容。

答;

3,我国《反垄断法》的宗旨和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宗旨;预防和制止垄断行为,保护市场公平竞争,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维护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健康发展。

主要任务;对垄断行为的预防和制止,即防止市场上出现垄断,并对合法的垄断企业进行监督,防止它们滥用市场优势地位。

4,我国的《反垄断法》还有哪些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

答;一,管制性产业的垄断问题;通过简单地适用例外条文将管制性产业全部排排除适用《反垄断法》,或是将《反垄断法》统一适用于所有管制性产业都不合适。

二,行政垄断问题;《反垄断法》采用的模式对各种主体立法模式对各种主体的限制竞争行为一体适用《反垄断法》,以体现官民平等的精神不符。还有,《反垄断法》对行政垄断起不到应有的约束作用。

三,《反垄断法》的执法体制问题

四,《反垄断法》相关规定需要进一步明确含义,说明标准,具体解释。

5,简述竞争政策的国际协调的必要性与我国的应有对策。

答;必要性;我国是一个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国际竞争力不强,还没有制定竞争法典的发展中国家,面对经济全球化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应尽快根据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阶段制定相应的政策措

施,以期在全球竞争极其国际协调中争取尽可能多的经济利益。

我国对策;一,尽快建立和完善我国有关竞争和跨国竞争的法律体系。;①认真执行《反垄断法》,并设立独立的执法机构。②尽快制定我国的《跨国并购审查法》,以规范跨国公司对我国企业的并购行为。③尽快制定《中国海外企业投资法》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④建立完善相关其他法律。

二,加强竞争政策的国际协调。;加强对发达国家对外投资及跨国并购审查制度和法律的研究,吸收其先进经验,与经济联系比较密切的国家加强关于竞争政策的双边协调。另一方面,积极参与各种国际组织关于竞争政策的多边协调,是国际协议能够反映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第十一章

1.产业规制的依据是什么?

依据:1.自然垄断2.信息不对称3.破坏性竞争4.合理再分配

2.产业规制的类型和主要工具是什么?

类型:直接规制(经济性规制,社会性规制)间接规制

工具:经济性规制工具(进入规制;价格规制;质量规制)社会性规制工具(直接限制;行政手段;经济手段;信息提供与公开)间接规制工具(反垄断法)

3.分析自然垄断产业的特征,如何认识对自然垄断产业的规制?

自然垄断产业:如果全行业产量由单个厂商生产时成本最低,那么该产业就是自然垄断产业。

分析:对单一产品而言,规模经济尽管是自然垄断的充分条件,但不是自然垄断的必要条件,所以决定自然垄断的最本质特征是成本的劣加性。对于复合产品而言,劣加性和规模经济的差异变得更大,范围经济决定的成本劣加性才是多产品生产自然垄断的本质特征。

如何认识规制:为了达到避免破坏性竞争的目的,给特定企业以垄断供应权或垄断经营权,使之承担稳定的产品或服务提供义务。

4.什么是激励性规则?实施激励性规则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激励性规制:给被规制企业提供金融激励,诱导被规制企业实施

某种行动,以实现规制目标。

方法:区域间竞争,特许投标制,价格上限规制,社会契约制。

第十二章

1.产业政策的含义是什么?如何理解产业政策的作用?

产业政策:是特定国家在特定时期所执行的一种政府经济政策,是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存在的政治变量,是各国政府所执行的一项基本经济政策。

作用:1.弥补市场失灵的缺陷,有效配置资源;2.实现超常规发展,发挥后发优势,缩短赶超时间;3.保护幼稚产业,增强国家实力和产业国际竞争力;4.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度化,实现衰退产业的平稳调整;5.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趋利避害,保障国家的经济安全。

2.产业政策的目标、内容和手段有哪些?

目标:经济起飞阶段(实现经济振兴和经济赶超);经济发展阶段(实现产业结构高度化、合理化和增强本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经济成熟阶段(维护市场竞争的公平有序、产业的均衡发展、保持经济稳定)

内容:产业组织政策:包括反垄断政策,公共规制政策,维护公平竞争政策

产业结构政策:包括主导产业选择政策,战略产业扶植政策,衰退产业调整政策

产业技术政策:包括产业技术进步的主导性政策,组织政策,刺激性政策

产业布局政策:地区发展重点的选择,产业集中发展策略的制定

手段:直接干预手段(直接规制和政府的行政干预);间接干预手段(经济杠杆干预(财政手段,金融手段,政府订购)和信息诱导(发展计划,政府信息发布))

3.主导产业的特征有哪些?如何选择主导产业?如何调整衰退产业?

主导产业:是指在产业结构中助于主体地位,发挥引导和支撑作用的产业。

特征:1.能引入创新,能够创造出新的市场需求;2.形成持续的高增长率,能够迅速吸引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创造更多的附加价值;3.具有较强的扩散效应,对其他产业的增长有直接或间接的诱发作用。

选择:1.产业关联基准(选择关联强度较大,能对其前向后向产业起较大带动作用的产业)2.需求收入弹性基准(优先发展收入弹性较大的产业)3.生产率上升率基准(最具备生产率提高潜力的产业)4.过密环境基准和丰富劳动内容基准(满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产业,能为劳动者提供舒适安全和稳定劳动场所的产业)如何调整:具体措施(1.加速设备折旧2.促进转产3.市场保护、援助4.技术援助5.人员的转岗培训6.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具体路径(1.产业升级2.区位调整3.资源重组4.产业转换)

4.战略产业的扶植政策有哪些?

1.贸易保护政策

2.经济、法律、行政措施

3.战略产业调整政策

4.实现产业结构高度化的政策

政府积极干预,增强对战略产业的要素投入与资源投入

5.如何看待产业技术政策的地位?产业技术政策的发展趋势如何?

地位:1.产业技术政策是产业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产业组织政策、产业结构政策和产业布局政策是并列关系。

2.对特定产业而言,产业技术政策在产业的幼小期和衰退期便具有决定其前途和命运的影响力。

3.在未来的国际经济竞争中,能否运用政府职能,弥补市场失灵的缺陷,有效地促进技术创新将成为检验各国政府能力的尺度之一。

4.总之,不善于运用产业技术政策的政府,必将在经济与政治上陷入被动和落伍。

发展趋势:产业技术政策是适应经济发展对技术进步的要求而产生的,技术的进步又会不断对产业政策提出新的要求。90年代以来,各国产业技术政策总体上出现了三大趋势:

一是政策的目标体系越来越丰富、完善;

二是政策措施和手段越来越具体、务实;三是突出了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性。

(完整word版)产业经济学课后题

产业经济学课后答案 第一章 (一)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顾名思义就是产业,即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具有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组成的集合或系统。具体来说,产业经济学研究的是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规律、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产业与产业之间互动联系的规律以及产业在空间区域中的分布规律等。 (四)产业经济学有哪些研究方法? 1.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2.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3.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4.统计分析与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5.博弈论的分析方法; 6.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 7.案例研究方法; 8.系统动力学方法。 第二章 (三)什么是“马歇尔冲突”? “马歇尔冲突” 即大规模生产能为企业带来规模经济性,使这些企业的产品单位成本不断下降、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其结果必然导致市场结构中的垄断因素不断增强,而垄断的形成又必然阻碍竞争机制在资源合理配置中所发挥的作用,使经济丧失活力,从而扼杀自由竞争。面对这一矛盾,马歇尔试图用任何企业的发展都有的“生成—发展—衰退”过程来说明垄断是不会无限蔓延的,规模经济和竞争是可以获得某种均衡的。 (五)何谓“有效竞争”?它有哪些判断标准? 1940年克拉克的有效竞争概念的提出,对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和体系的建立产生了重大影响。所谓有效竞争,简单说就是既有利于维护竞争又有利于发挥规模经济作用的竞争格

局。其中,政府的公共政策将成为协调两者关系的主要方法或手段。梅森将以往有关有效竞争的定义和实现有效竞争的条件的论述,归纳为两大类基本的有效竞争标准:一是将能够维护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的形成的条件归纳为市场结构标准;二是将从市场绩效角度来判断竞争有效性的标准归为市场绩效标准。这就是有效竞争标准的二分法。 继梅森的研究之后,一些经济学家将有效竞争的标准从二分法扩展为三分法,即市场结构标准、市场行为标准和市场绩效标准,并采用三分法概括了判断有效竞争的标准。 (七)试述产业组织理论的芝加哥学派的主要观点 产业组织理论的芝加哥学派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对哈佛学派的批判中崛起的,其代表人物是施蒂格勒、德姆塞茨、布罗曾、波斯纳等。芝加哥学派在理论上继承了奈特以来芝加哥传统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信奉自由市场经济中竞争机制的作用,强调新古典学派价格理论在产业活动分析中的适用性,坚持认为产业组织及公共政策问题仍然应该通过价格理论的视角来研究,力图重新把价格理论中完全竞争和垄断这两个传统概念作为剖析产业组织问题的基本概念,从而与哈佛学派在方法论上形成鲜明对照。其主要观点如下: 1.即使市场中存在着某些垄断势力或不完全竞争,只要不存在政府的进入规制,长期的竞争均衡状态在现实中也是能够成立的。 2.即使市场是垄断的或高集中寡占,只要市场绩效是良好的,政府规制就没有必要。 3.高集中产业中的高利润率与其说是资源配置非效率的指标,倒不如说是生产效率的结果。 4.除了政府的进入规制以外,由于真正的进入壁垒在实际中几乎不存在,因此市场中的现存企业都面临着潜在进入者的竞争压力。 5.除个别部门,芝加哥学派在原则上反对政府以各种形式对市场结构的干预,主张放松反托拉斯法的实施和政府规制政策。 (九)产业组织理论的新奥地利学派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产业组织的新奥地利学派在理论上的成就,是建立在门格尔(Carl Menger)、庞巴维克(Eugen Von Bohnbawark)始创的奥地利经济学派的传统思想和方法之上,其代表人物是米瑟斯(L.Mises)、哈耶克(F.A.Hayek)、里奇(W.O.Reckie)、阿门塔诺(D.T.Armentano)、罗斯巴德(M.N.Rothbard)等人。其主要观点如下: 1.认为经济生活的手段和目的之间的关系并非一成不变,而要受有创造性的人的行为的

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产业经济学习题及答案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习题) 一、名词解释 1.产业2.产业组织3.产业结构4.产业关联5.产业政策6.淘汰产业7.新兴产业8.生产要素分类法9.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 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产业: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具有的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的集合或系统。 2.产业组织:生产同一类(严格地说,是生产具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的企业在同一市场上集合而成的同一产业内各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构,该结构决定了企业规模经济效益的实现与企业竞争活力的发挥之间的平衡。 3.产业结构:产业与产业之间的数量关系结构及技术经济联系方式,产业结构的变化主要由需求结构、生产结构、就业结构和贸易结构及其关联机制的变化体现出来。4.产业关联:最终产品产业与生产这些最终产品所投入的中间产品产业之间以及这些中间产品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和数量结构联系,是产业结构最主要的表现特征之一。 5.产业政策:国家或地区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或社会目的,应用产业经济学的原理,以全产业为对象所实施的能够影响产业发展进程的一整套政策的总称。 6.淘汰产业: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由于技术老化、需求萎缩、成本上升、长期亏损而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而退出市场的产业。7.新兴产业:由于科技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出现了已经度过了幼年生命危险期的新的细分产业,这些新的细分产业的产品在技术工艺、用途、生产方式、用料或其他方面与原有产业的产品有较大不同。8.生产要素分类法:按照劳动、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比重或对各生产要素的依赖程度对产业进行划分的分类法。可以将全部生产部门划分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

产业经济学习题整合(含答案)

第一章 一、单选题 1.产业经济学研究的领域是()。 A.国民经济总量 B.企业 C.家庭 D.产业 正确答案是:d 产业经济学以产业为研究对象,研究同一产业内部企业的运行以及不同产业之间的联系。 2.最早提出“组织”是第四生产要素的是()。 A.萨伊 B.贝恩 C.马歇尔 D.斯蒂格勒 正确答案是:c 产业组织理论起源于马歇尔在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马歇尔在该书中,在讨论生产要素问题时,丰富了萨伊的生产三要素(劳动、资本和土地)理论,提出了第四生产要素:组织。

3.()书的出版,标志着哈佛学派正式形成。 A.张伯伦的《垄断竞争理论》 B.施蒂格勒的《产业组织》 C.罗宾逊夫人的《不完全竞争经济学》 D.贝恩的《产业组织》 正确答案是:d 贝恩在1959年出版的《产业组织》一书,当时被认为是产业组织理论的代表作。同时,也标志着产业组织理论的正式形成。 4.()学派被称为“效率主义者”。 A.哈佛学派 B.芝加哥学派 C.新制度学派 D.新奥地利学派 正确答案是:b 1968年,施蒂格勒也出版了《产业组织》一书,在该书中,他特别注重判断集中及定价的结果是否提高了效率,而不是像结构主义学派那样只重视是否阻碍了竞争。布罗曾也指出,兼并未必反竞争;高利润率并不一定是垄断定价的结果,而完全有可能是高效率的结果。由于芝加哥学派极为注重效率标准,人们也称芝加哥学派为“效率学派”。

5.将产业划分为幼小产业、新兴产业、朝阳产业、衰退产业等是属于()分类方法。 A.技术关联分类法 B.钱纳里—泰勒分类法 C.产业生命周期分类法 D.生产流程分类法 正确答案是:c 产业生命周期分类法。它是根据产业发展所处的不同阶段进行产业分类的方法。按照这种方法,在特定时期内,可将产业划分为幼小产业、成长产业、成熟产业、衰退产业和淘汰产业等类型。 6.关于“哈佛学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贝恩出版的《产业组织》一书,是该学派的代表作 B.其主要贡献是建立了“结构—行为—绩效”分析框架 C.也被称为“结构主义学派” D.该学派强调市场行为对市场结构和市场绩效的决定作用 正确答案是:d 由于哈佛学派十分强调市场结构对市场行为和市场效果的决定作用,为此,产业组织理论研究者把哈佛学派称为“结构主义学派”。

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产业经济学习题及答案易结构及其关联机制的变化体现出来。 ,(产业关联:最终产品产业与生产这些最 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习题) 终产品所投入的中间产品产业之间以及这一、名词解释 些中间产品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和数量结,(产业 2(产业组织 3(产业结构 4(产 构联系,是产业结构最主要的表现特征之业关联 5(产业政策 6(淘汰产业 7(新兴 一。 产业 8(生产要素分类法 9(产业发展阶段 ,(产业政策:国家或地区政府为了实现一分类法 定的经济目的或社会目的,应用产业经济学 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习题参考答的原理,以全产业为对象所实施的能够影响案) 产业发展进程的一整套政策的总称。一、名词解释 : 6(淘汰产业: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由于,(产业: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具有的相互技术老化、需求萎缩、成本上升、长期亏损作用的经济活动的集合或系统。而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而退出市场的产业。 ,(产业组织:生产同一类(严格地说,是7(新兴产业:由于科技的发展和生产力水生产具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的企业在同平的提高,出现了已经度过了幼年生命危险一市场上集合而成的同一产业内各企业之期的新的细分产业,这些新的细分产业的产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构,该结构决定了企业品在技术工艺、用途、生产方式、用料或其规模经济效益的实现与企业竞争活力的发他方面与原有产业的产品有较大不同。挥之间的平衡。 8(生产要素分类法:按照劳动、资本、技,(产业结构:产业与产业之间的数量关系术等生产要素的比重或对各生产要素的依结构及技术经济联系方式,产业结构的变化赖程度对产业进行划分的分类

法。可以将全主要由需求结构、生产结构、就业结构和贸部生产部门划分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 1 集型产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第二章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答9(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按照产业发展所案) 处的不同阶段进行产业分类的一种方法。按一、名词解释 照这种分类法划分的常见产业有幼小产业、1(产业组织:指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新兴产业、朝阳产业、夕阳产业、衰退产业、或者市场关系。 2(市场行为:是指企业在充分考虑市场供淘汰产业等等。 求条件和其他企业的基础上,所采取的各种 第二章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习 策略行为。 题) 3(有效竞争:既有利于维护竞争又有利于一、名词解释: 发挥规模经济作用的竞争格局。 1(产业组织 2(市场行为 3(有效竞争 4(市4(市场结构:对市场内竞争程度以及价格场结构 5(市场绩效 形成等产生战略性影响的市场组织的特征。五、简答题 5(市场绩效:在一定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1(简述可竞争市场理论的主要内容。 为条件下市场运行的最终经济效果。 2(什么是“马歇尔冲突”, 五、简答题 3(简述产业组织理论的渊源。 1(简述可竞争市场理论的主要内容。六、论述题 答案要点: 1.如何理解竞争机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

产业经济课后习题答案

(一)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二)如何理解产业经济学的学科体系? (三)学习产业经济学的意义是什么? (四)产业经济学有哪些研究方法? (五)产业的涵义有哪些? (六)管理文化对产业经济的作用有哪些? (一)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顾名思义就是产业,即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具有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组成的集合或系统。具体来说,产业经济学研究的是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规律、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产业与产业之间互动联系的规律以及产业在空间区域中的分布规律等。 (二)如何理解产业经济学的学科体系? 产业经济学从产生到现在已经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其学科体系已经比较完善。从国内外学者对产业经济的研究来看,与产业经济学研究的各个具体对象相对应,产业经济学的学科领域一般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产业组织理论(2)产业结构理论 (3)产业关联理论(4)产业布局理论 (5)产业发展理论(6)产业政策研究 (三)学习产业经济学的意义是什么? (一)理论意义 1.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有利于统一的经济学体系的建立; 2.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有利于经济学和管理学的沟通; 3.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有利于应用经济学的学科建设。 (二)实践意义 1.研究产业经济学,有利于建立有效的产业组织结构; 2.研究产业经济学,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 3.研究产业经济学,有利于产业的合理布局。 (三)现实意义 1.研究产业经济学,正确把握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成因及趋势,为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对我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促使我国经济建设的两个转变具有特别的现实意义。 2.过去产业布局失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对产业布局的客观规律认识不足,所以要杜绝这些弊病的重演,就必须加深对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和理解。由此可见,研究产业经济学也是当今中国经济建设的现实需要。 (四)产业经济学有哪些研究方法? 1.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2.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3.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4.统计分析与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5.博弈论的分析方法; 6.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 7.案例研究方法; 8.系统动力学方法。 (五)产业的涵义有哪些? 1.产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 2.产业是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 3.产业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 4.产业是介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 5.产业的含义具有多层次性; 6.产业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内涵不断充实,其外延不断扩展。 (六)管理文化对产业经济的作用有哪些? 1.管理文化在产业经济中的地位:管理文化与产业运行的同步性;管理文化对产业发展的先导性;管理文化在产业经济中的动力性;管理文化在产业发展中的创造性。 2.管理文化对产业经济作用的方式: 从广义上看,管理文化一般通过价值观念、技术形态、生活方式和精神的物化等几个方面,从不同层次和角度,对产业经济活动和实践的主体发挥其特有的功能作用。其作用方式,归纳起来有四个:渗透式、导向式、桥梁式、转化式等。这些方式相互交叉、辐射和促进,使管理文化体现出产业经济功能。 3.管理文化对产业经济的影响范围:管理文化对产业组织的影响;管理文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管理文化对产业政策的影响;管理文化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一)试分析产业组织理论所考察的组织与其他经济理论中组织概念的区别。 (二)如何理解竞争机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进步的最大动因? (三)什么是“马歇尔冲突”? (四)简述产业组织理论的渊源。 (五)何谓“有效竞争”?它有哪些判断标准? (六)哈佛学派是如何将市场结构作为分析重点,来构筑他们的结构主义政策论的? (七)试述产业组织理论的芝加哥学派的主要观点。 (八)简述可竞争市场理论的主要内容。 (九)产业组织理论的新奥地利学派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十)博弈论在产业组织理论有哪些应用价值? (一)试分析产业组织理论所考察的组织与其他经济理论中组织概念的区别。 组织这一概念通常包括三种含义:第一,指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和形式予以编制,如作为企业管理职能之一的组织,某项工程建设或某项活动的组织等。在这里,组织通常是作动词用。第二,指形成的形式。如各种党派、团体、企业、学校、医院、家庭、军队和国家政权等。第三,指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如市场专业化和分工

产业经济学课后答案

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 1.什么是产业,如何理解产业的含义? 首先,产业是社会分工和生产力不断发展的产物。产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它随社会分工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社会分工的发展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促成了产业的产生和发展。 其次,产业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内涵不断充实,其外延不断扩展。(由重农学派流行时期专指农业,扩展到资本主义工业高度发展时期主要指工业,在扩展到近代以后可以包括农业、工业、服务业三大产业及其细分产业。到了今天,凡是具有投入产出活动的产业和部门都可以列入产业的范畴。 第三,产业的含义具有多样性。产业是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分工形式的表现,是一个多层次的经济系统。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社会分工的主导形式的转换和社会分工不断向深层次的发展形成了具有多层次的产业范畴。 第四,产业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即同一产业的经济活动均具有这样或那样相同或相似的性质。(如:需求角度上是指具有同类或相互密切竞争关系和替代关系的产品或服务;供给角度上是指具有类似生产技术、生产过程、生产工艺等特征的物质生产活动或类似经济性质的服务活动。) 第五,产业是结语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因为它研究的既不是国民经济总量,也不是企业和家庭的经济行为,产业经济的研究对象是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企业经济活动组成的集合。) 2.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产业经济学是研究具有某些相同特征的经济组织集团的发展规律及其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产业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产业,具体来说就是研究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相互作用关系

的规律、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产业与产业之间互动联系规律以及产业在空间区域中的分布规律等,例如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布局、产业发展、产业政策等。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正是从产业出发来揭示产业的发展和变化、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产业与产业之间的相互联系等诸如此类产业本身所特有的经济规律。 3.如何理解产业经济学的学科体系? 有中国特色的产业经济学科体系一般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层次,阐述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意义、方法、形成发展以理论基础。说明产业经济学主要是研究产业领域中有关人的经济行为的组织、结构、管理、对象、发展规律等的应用经济学。第二层次,阐述产业经济学是一门融合了经济学、管理学与文化学基本理论的应用性经济学科。就学科性质而言,它属于应用经济学的范畴。第三层次,构成本书的主体部分,包括组织、结构、管理、发展四大块。产业组织是指生产同一类产品的企业在统一市场上集合而成的、同一产业内各企业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结构;产业结构是指产业与产业之间的数量关系结构及技术经济联系方式,研究产业结构一般要研究产业之间的定量关联方式和产业的空间结构即产业布局。产业管理是指国家或地区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或社会目的、应用产业经济学原理,以全产业为对象所实施的能够影响产业发展进程的一整套管理措施的总称。产业发展是指某一单个产业从诞生到被淘汰或进一步更新的全过程以及其对其他产业演变的影响过程,其包括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发展周期、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等。第四层次,阐述产业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人为为人”。研究产业经济学,要以“人为为人”的思想为指导。一切经济行为首先是人的行为,所以对人的行为规律的研究也就成了现代经济管理中的核心问题,产业经济学也不例外。 4.学习产业经济学的意义是什么?

产业经济学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 1.产业:具有*种同类属性的具有的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的集合或系统。 2.产业组织:生产同一类〔严格地说,是生产具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的企业在同一市场上集合而成的同一产业各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构造,该构造决定了企业规模经济效益的实现与企业竞争活力的发挥之间的平衡。 3.产业构造:产业与产业之间的数量关系构造及技术经济联系方式,产业构造的变化主要由需求构造、生产构造、就业构造和贸易构造及其关联机制的变化表达出来。 4.产业关联:最终产品产业与生产这些最终产品所投入的中间产品产业之间以及这些中间产品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和数量构造联系,是产业构造最主要的表现特征之一。 5.产业政策:国家或地区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或社会目的,应用产业经济学的原理,以全产业为对象所实施的能够影响产业开展进程的一整套政策的总称。 6.淘汰产业:产业开展到一定阶段,由于技术老化、需求萎缩、本钱上升、长期亏损而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而退出市场的产业。 7.新兴产业:由于科技的开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出现了已经度过了幼年生命危险期的新的细分产业,这些新的细分产业的产品在技术工艺、用途、生产方式、用料或其他方面与原有产业的产品有较大不同。8.生产要素分类法:按照劳动、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比重或对各生产要素的依赖程度对产业进展划分的分类法。可以将全部生产部门划分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 9.产业开展阶段分类法:按照产业开展所处的不同阶段进展产业分类的一种方法。按照这种分类法划分的常见产业有幼小产业、新兴产业、产业、夕阳产业、衰退产业、淘汰产业等等。 第三章产业主体――企业〔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生产函数:是描述在生产技术状况给定的条件下,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与产品的产出量之间的物质数量关系的函数式。 2. 厂商:被认为具有经济理性,它们具备有用的信息、精于计算、孜孜不倦地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即所谓“经济人〞假定); 3.企业:或厂商被看作是在市场经济中业已存在的、完全有效运转的、为赚取利润而从事商品生产活动的一个完整的经济单位,它可以是一个个体生产者,也可以是一家规模巨大的公司。 4.团队生产:产出属于一个队,而且它还不是每个分成员的分产出之和。 5.资产专用性:是指当一项耐久性投资被用于支持*些特定的交易时,所投人的资产就具有专用性。 6.围经济:存在于单个企业的联合产出超过两个各自生产一种产品的企业所能到达的产量之时(假定两个企业得到的投人物相等)。 7.人本主义:日本企业经营实践的各种具体方法的背后,有一种潜在的、超越文化与国界的企业经营原理,伊丹敬之教授把此原理称为“人本主义〞,“人本主义是与资本主义相对的广义词,它表达于企业的经营方法之中。如果说,资本主义是以钱为根本的东西的话,则是以人为根本来组织经济和经营活动的。〞8.交易本钱:进展交易谈判,签订交易契约也要支付一定的费用。例如,雇主到市场上采购原材料、招聘工人,需要花费时间、需要发现价格、需要讨价还价、需要冒花费本钱而购置不到原材料和劳动力或虽已购置到却不适用的风险,当然他还需要签订交易合约并对合约的执行进展监视等等。 9.资产专用性:是指当一项耐久性投资被用于支持*些特定的交易时,所投人的资产就具有专用性。10.企业:其概念是不断开展的,由原来单纯的生产、经营单位渐渐加上了独立经营、自主经营、法人资格等本质规定性。当然,这些概念有的虽然在当时的条件下具有一定的开创性,并对后来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五、简答题 1. 按照科斯的观点,试简要论述什么是企业.

产业经济学王俊豪课后答案

产业经济学王俊豪课后答案【篇一:产业经济学(王俊豪)第三章复习题答案】 >1. 简述一般集中与市场集中的区别和联系。 答:一般集中和市场集中都表示少数大企业占有了较大部分资源的 现象,都对市场竞争状态有一定影响。但是二者所描述的范围与意 义不同。 一般集中度表示在整个国民经济或全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最大的 企业所占比重的指标。意味着少数大企业的部分高级管理者对整个 社会经济事务拥有较高的影响力。市场集中描述特定市场中卖者或 买者的集中程度,直接影响特定市场的竞争状态和效率。需要指出 的事,一般集中度并不必然与市场集中度相关,也就是说较高的一 般集中度并不意味着市场竞争性的缺失。 2. 辨析市场集中度与产业集中度的区别和联系。 答:市场集中度描述市场的集中程度,而产业集中度描述产业的集 中程度。大多数人认为产业与市场是同义语,那么产业集中度就是 市场集中度。部分人认为产业集中度特指供给方面“具有使用相同原 材料、相同工艺技术”的企业群中大企业的集中程度,此时产业集中 度不同于市场集中度。不过“具有使用相同原材料、相同工艺技术” 的企业相互间转换产品品种的能力较强,企业之间具有一定的替代性,因而产业集中度对市场集中度有较大的影响。 3. 使用多种集中度指标,试计算某产业集中度。答:略举几例如下: 4. 试列举一些高集中度产业、中等集中度产业和低集中度产业。 答:在不同国家或不同学期,不同学者对划分高集中度产业、中集 中度产业、低集中度产业没有统一的标准。一般认为,大型民用客机、汽车制造业等产业属于高集中度产业,服装制造、采掘等产业 属于中等集中度产业,餐饮、酒店服务等产业属于低集中度产业。 5.试列举在不同国家具有不同市场集中度的某一产业,说明产生 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 答:下表描述了2003年世界主要产钢国家粗钢产业集中度。韩国、意大利 等国粗钢产业集中度很高,印度、德国、巴西、日本等国较高,而 中国很低。 各国之间市场容量的差异以及影响企业规模的其他因素是导致各国 产业集中度出现一定差异的根本原因,例如技术原因或者基本条件

产业经济学第三版课后答案

产业经济学第三版课后答案 【篇一: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ss=txt>1.共同成本手册与多产品定价公式。:前者保证价格基准的 同一性,后者可以给不同型号的产品定价 2交货定价:指支付的价格等于指定位置的价格加上该位置到客户 位置的运费 3零售价格维持:是指销售商给零售商规定的销售产品价格的下线。 4最惠国待遇条款:销售商不会以更低的价格销售给其他人 5.竞争一致条款:厂商承诺与竞争对手的价格一致。 6分割市场与固定市场份额:分配给每一个厂商一定的购买者或地区。 2. 形成及维持合谋的因素有哪些? 市场集中度:市场集中度越高越容易形成合谋,企业成本:企业成 本之间的差异增大了合谋的难度。多市场接触:多市场竞争容易维 持合谋。信息的非对称性:信息不对称是达成合谋困难。需求弹性,需求弹性小有利于合谋。产品同质:产品同质时达成合谋容易。行 业协会:提供了信息交换平台。订单性质:大额订单有很强的背叛 激励。 5.经济全球化对市场结构变化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一.经济全球化与市场集中度: 1.经济全球化提高了市场集中度市场规模扩大加速企业扩张,导致 市场集中度提高 2.经济全球化降低了市场集中度。经济全球化促使国际分工发展和 生产方式的转变,使市场集中度降低。 二:1.提高了进入壁垒,市场规模与企业规模扩张,必然提高行业 的进入壁垒。2.降低了进入壁垒。专业化分工深化,柔性生产方式,技术革新,金融市场全球化降低了进入壁垒。三。提高了产品差异化。经济全球化导致竞争加剧,提高了产品差异化。 1.简述价格歧视的条件和类型。 条件:1.企业必须拥有一定的市场势力2.企业必须了解或者能够推 断消费者的购买意愿3.企业必须能够阻止或限制转卖行为。 类型:一级价格歧视:是指垄断企业向每个消费者索取其愿意为单 位产品支付的最高价格,从而获取了全部消费者剩余。二级价格歧视:也称为非线性定价。企业通过诱导消费者在企业提供的不同消

产业经济学课后练习答案(考试范围整理)

产业经济学课后练习答案(考试范围整理) 1.研究产业经济学的意义 有助于理解经济现象 有利于指导企业制定合理有效竞争策略 有利于用正确的理论来指导公共政策的 制定,从而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有利于丰富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从微观 到中观,到宏观的完整体系 2.产业分类法(第6页)(一)生产结构分类法 马克思的两大部类分类法: 生产生产资料部类(第Ⅰ部类) 生产消费资料部类(第Ⅱ部类) 农轻重产业分类法: 以物质生产的不同特点为标准 霍夫曼的产业分类法: 消费资料产业资本资料产业其他产业 (二)三次产业分类法 三次产业分类法以人们生产活动的发展阶段性为主要依据,以资本的流向为主要标准,把产业分为三个层次。 (三)标准产业分类法 权威性、统一性、完整性、实用性 联合国分类标准(ISIC) 中国标准产业分类 (四)其他分类法 生产要素集约分类法: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 产业地位分类法:基础产业、瓶颈产业、支柱产业、主导产业、战略产业 产业发展状况分类法: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长线产业和短线产

业、夕阳产业和朝阳产业 1.马歇尔冲突 大规模生产能为企业带来规模经济性,使这些企业的产品单位成本不断下降、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其结果必然导致市场结构中的垄断因素不断增强,而垄断的形成又必然阻碍竞争机制在资源合理配置中所发挥的作用,使经济丧失活力,从而扼杀自由竞争。 2.结构-行为-绩效含义和哈佛学派政策主张 结构决定企业在市场中的行为,行为又决定绩效。为获得理想的绩效,最重要的是通过产业组织政策来调整和改善不合理的结构。 哈佛学派政策主张采取企业分割、禁止兼并等直接作用于市场结构的产业组织政策来形成和维护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 3.芝加哥学派政策主张 坚信唯有自由企业制度和自由的市场竞争秩序,才是提高产业活动的效率性、保证消费者福利最大化的基本条件。他们对政府在众多领域的市场干预政策的必要性持怀疑态度,认为应尽可能减少政府对产业活动的介入,以扩大企业和私人自由的经济活动范围。反对政府以各种形式对市场结构的干预。 4.可竞争市场理论主要内容 良好的生产效率和技术效率等市场绩效,在传统哈佛学派的理想的市场结构以外仍然是可以实现的,而无需众多竞争企业的存在。 可竞争市场理论是以完全可竞争市场及沉没成本(Sunk cost)等概念的分析为中心,来推导可持续的有效率的产业 组织的基本态势及其内生的形成过程。 潜在竞争压力的存在迫使现存企业无论处在何种市场结构形态中都只能遵循可维持定价原则,而完全可竞争市场的均衡,就是在现存企业的价格和市场地位的可持续(Sustainable)条件下达到的。这时,有效率的产业组织成为一种内生的结果。 可竞争市场理论依据:也是新古典经济学的均衡分析方法,并强调长期分析。 可竞争市场理论,在近似完全的可竞争市场中,自由放任政策比

产业经济学的课后复习答案解析

《产业经济学》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1章企业:目标、结构与组织 1.什么是企业?为什么会存在企业?企业为什么不能代替市场? 答:企业是现代社会中最为重要和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据统计,2009年企业为全球81%的人口提供工作机会,构成全球经济力量的90%,创造了全球生产总值的94%。在全球100大经济体中,51个是企业,49个是国家。 交易成本的存在,导致了单纯依靠市场的价格机制很有可能导致市场参与者在某些方面产生很高的成本,从而影响生产和交易的效率,如获取相关的价格信息、根据信息签订合约并有效执行合约以及规避市场风险等。企业通过内部交易来取代市场交易,以此来减少交易成本,这就是企业会存在的根本原因。 2.有哪些机制可以对企业偏离利润最大化的目标进行纠偏?为什么? 答:内部的监督激励机制。通过适当的薪酬设计,让管理者能够在抵御风险的同时,又能给予管理者适当的激励,让股东与管理者的利益在某种程度上达到平衡。很多企业管理者的薪酬往往都由两部分组成,除了固定工资之外,另外很大一部分都会根据企业在不同时期内的盈利而上下波动。 外部的市场机制。主要可以分为三类:第一,劳动力市场机制。第二,产品市场机制。第三,资本市场机制。 3.纵向一体化与资产专用性的关系是什么? 答:纵向一体化在解决资产专用性所带来的机会主义行为的同时,自身也会带来其他的激励问题。市场采购的一个优势,在于可以通过市场竞争来以较低的价格获得质量更高的产品,但是在纵向一体化之后市场采购变成了企业内部采购。市场竞争压力的缺失,往往会导致内部供应产品的质量下降,最终给整个企业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现实的市场中,企业往往会在完全的纵向一体化和完全的纵向分离之间选择一些相对均衡的做法。一种被称之为逐步一体化(tapped integration),即部分生产要素从市场中的独立供应商购买,另一部分生产要素从子公司内部采购。这种方法的好处是既可以避免其他企业机会主义行为,同时又让内部生产部门保持一定的竞争压力。另一种常见的策略是特许经营(franchising),从快餐到服装设计的众多行业都采用了这种方法。在特许经营的模式下,母公司来提供专用性投资,同时特许经营者又可以保留自身的大部分利益,从而可以有效地激励其努力提高效率。最后一种常见的中间做法是构建企业集团,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就是日本企业。以丰田为代表的日本大企业,没有采取纵向一体化的手段来规避资产专用性带来的问题,而是选择与供应商建立一种长期合作的非正式关系,在长期合约的基础通过构建非正式的企业联盟和集

产业经济学第三版(苏东水)课后习题及答案完整版

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 (一)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顾名思义就是产业,即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具有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组成的集合或系统。具体来说,产业经济学研究的是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规律、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产业与产业之间互动联系的规律以及产业在空间区域中的分布规律等。(二)如何理解产业经济学的学科体系? 产业经济学从产生到现在已经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其学科体系已经比较完善。从国内外学者对产业经济的研究来看,与产业经济学研究的各个具体对象相对应,产业经济学的学科领域一般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产业组织理论(2)产业结构理论 (3)产业关联理论(4)产业布局理论 (5)产业发展理论(6)产业政策研究 (三)学习产业经济学的意义是什么? (1)理论意义 1.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有利于统一的经济学体系的建立; 2.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有利于经济学和管理学的沟通; 3.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有利于应用经济学的学科建设。 (2)实践意义 1. 研究产业经济学,有利于建立有效的产业组织结构; 2. 研究产业经济学,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 3. 研究产业经济学,有利于产业的合理布局。 (3)现实意义 1. 研究产业经济学,正确把握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成因及趋势,为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对我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促使我国经济建设的两个转变具有特别的现实意义。 2. 过去产业布局失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对产业布局的客观规律认识不足,所以要杜绝这些弊病的重演,就必须加深对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和理解。由此可见,研究产业经济学也是当今中国经济建设的现实需要。 (四)产业经济学有哪些研究方法? 1.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2.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3. 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4. 统计分析与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5. 博弈论的分析方法; 6. 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 7. 案例研究方法; 8. 系统动力学方法。 (五)产业的涵义有哪些? 1. 产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 2. 产业是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 3. 产业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 4. 产业是介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 5. 产业的含义具有多层次性; 6. 产业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内涵不断充实,其外延不断扩展。 (六)管理文化对产业经济的作用有哪些? 1. 管理文化在产业经济中的地位:管理文化与产业运行的同步性;管理文化对产业发展的先导性;管理文化在产业经济中的动力性;管理文化在产业发展中的创造性。 2. 管理文化对产业经济作用的方式: 从广义上看,管理文化一般通过价值观念、技术形态、生活方式和精神的物化等几个方面,从不同层次和角度,对产业经济活动和实践的主体发挥其特有的功能作用。其作用方式,归纳起来

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1.公开合谋的常见实施机制有哪些? 1.共同成本手册与多产品定价公式。:前者保证价格基准的同一性,后者可以给不同型号的产品定价 2交货定价:指支付的价格等于指定位置的价格加上该位置到客户位置的运费 3零售价格维持:是指销售商给零售商规定的销售产品价格的下线。 4最惠国待遇条款:销售商不会以更低的价格销售给其他人 5.竞争一致条款:厂商承诺与竞争对手的价格一致。 6分割市场与固定市场份额:分配给每一个厂商一定的购买者或地区。 2.形成及维持合谋的因素有哪些? 市场集中度:市场集中度越高越容易形成合谋,企业成本:企业成本之间的差异增大了合谋的难度。多市场接触:多市场竞争容易维持合谋。信息的非对称性:信息不对称是达成合谋困难。需求弹性,需求弹性小有利于合谋。产品同质:产品同质时达成合谋容易。行业协会:提供了信息交换平台。订单性质:大额订单有很强的背叛激励。 5.经济全球化对市场结构变化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一.经济全球化与市场集中度: 1.经济全球化提高了市场集中度市场规模扩大加速企业扩张,导致市场集中度提高 2.经济全球化降低了市场集中度。经济全球化促使国际分工发展和生产方式的转变,使市场集中度降低。 二:1.提高了进入壁垒,市场规模与企业规模扩张,必然提高行业的进入壁垒。2.降低了进入壁垒。专业化分工深化,柔性生产方式,技术革新,金融市场全球化降低了进入壁垒。三。提高了产品差异化。经济全球化导致竞争加剧,提高了产品差异化。 1.简述价格歧视的条件和类型。 条件:1.企业必须拥有一定的市场势力2.企业必须了解或者能够推断消费者的购买意愿3.企业必须能够阻止或限制转卖行为。 类型:一级价格歧视:是指垄断企业向每个消费者索取其愿意为单位产品支付的最高价格,从而获取了全部消费者剩余。二级价格歧视:也称为非线性定价。企业通过诱导消费者在企业提供的不同消费组合之间选择来实行价格歧视。三级价格歧视:是指垄断者对同一产品在不同的市场上收取不同的价格,或者对不同的人收取不同的价格。 两段式价格:由和购买数量无关的固定费用和基于购买数量的可变费用构成。多段式价格:企业可向消费者提供多种不同的收费安排供其选择。 3.什么是产品差异?如何分类? 产品差异:产业内相互竞争的企业所生产的具有不完全替代关系的产品状态. 分类: 1.水平差异。指产品在空间上的差异产品之间一些特征增加,其他一些特征减少 2.垂直差异。也称质量差异,消费者对质量偏好的次序是一致的,认为较高的质量更好。 3.服务差异。厂商在售前售中售后提供服务质量的差异。 4.信息差异。消费者和厂商之间信息不对称,对产品认识产生差异。 4.如何区分水平差异和垂直差异? 水平差异仅仅考虑在产品质量不变的前提下,产品不同特征的组合变换。垂直差异则不然,所有消费者对于某些特征的偏好次序是一致的。 5.什么是纵向一体化和纵向约束? 纵向一体化:是指企业在供产销方面实行纵向渗透和扩张,实现在同一产品链上的延伸。 纵向约束:也称纵向限制,指生产商通过控制或影响销售商,以维持其市场力量或限制竞争对手的各种行为。

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产业经济学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习题)一、名词解释 1.产业2.产业组织3.产业结构4.产业关联5.产业政策6.淘汰产业7.新兴产业8.生产要素分类法9.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 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产业: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具有的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的集合或系统。 2.产业组织:生产同一类(严格地说,是生产具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的企业在同一市场上集合而成的同一产业内各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构,该结构决定了企业规模经济效益的实现与企业竞争活力的发挥之间的平衡。 3.产业结构:产业与产业之间的数量关系结构及技术经济联系方式,产业结构的变化主要由需求结构、生产结构、就业结构和贸易结构及其关联机制的变化体现出来。4.产业关联:最终产品产业与生产这些最终产品所投入的中间产品产业之间以及这些中间产品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和数量结构联系,是产业结构最主要的表现特征之一。 5.产业政策:国家或地区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或社会目的,应用产业经济学的原理,以全产业为对象所实施的能够影响产业发展进程的一整套政策的总称。6.淘汰产业: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由于技术老化、需求萎缩、成本上升、长期亏损而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而退出市场的产业。7.新兴产业:由于科技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出现了已经度过了幼年生命危险期的新的细分产业,这些新的细分产业的产品在技术工艺、用途、生产方式、用料或其他方面与原有产业的产品有较大不同。8.生产要素分类法:按照劳动、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比重或对各生产要素的依赖程度对产业进行划分的分类法。可以将全部生产部门划分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

产业经济学课后答案(doc 84页)

产业经济学(第二版苏东水)课后答案 第一章 (一)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顾名思义就是产业,即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具有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组成的集合或系统。具体来说,产业经济学研究的是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规律、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产业与产业之间互动联系的规律以及产业在空间区域中的分布规律等。 (二)如何理解产业经济学的学科体系? 产业经济学从产生到现在已经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其学科体系已经比较完善。从国内外学者对产业经济的研究来看,与产业经济学研究的各个具体对象相对应,产业经济学的学科领域一般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产业组织理论(2)产业结构理论 (3)产业关联理论(4)产业布局理论 (5)产业发展理论(6)产业政策研究 (三)学习产业经济学的意义是什么? (一)理论意义 1.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有利于统一的经济学体系的建立;

2.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有利于经济学和管理学的沟通; 3.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有利于应用经济学的学科建设。 (二)实践意义 1.研究产业经济学,有利于建立有效的产业组织结构; 2.研究产业经济学,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 3.研究产业经济学,有利于产业的合理布局。 (三)现实意义 1.研究产业经济学,正确把握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成因及趋势,为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对我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促使我国经济建设的两个转变具有特别的现实意义。 2.过去产业布局失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对产业布局的客观规律认识不足,所以要杜绝这些弊病的重演,就必须加深对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和理解。由此可见,研究产业经济学也是当今中国经济建设的现实需要。 (四)产业经济学有哪些研究方法? 1.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2.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3.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4.统计分析与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集答案解析

产业经济学习题及答案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习题〕 一、名词解释 1.产业2.产业组织3.产业构造4.产业关联5.产业政策6.淘汰产业7.新兴产业8.生产要素分类法9.产业开展阶段分类法 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产业: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具有的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的集合或系统。 2.产业组织:生产同一类〔严格地说,是生产具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的企业在同一市场上集合而成的同一产业内各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构造,该构造决定了企业规模经济效益的实现与企业竞争活力的发挥之间的平衡。 3.产业构造:产业与产业之间的数量关系构造及技术经济联系方式,产业构造的变化主要由需求构造、生产构造、就业构造和贸易构造及其关联机制的变化表达出来。4.产业关联:最终产品产业与生产这些最终产品所投入的中间产品产业之间以及这些中间产品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和数量构造联系,是产业构造最主要的表现特征之一。 5.产业政策:国家或地区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或社会目的,应用产业经济学的原理,以全产业为对象所实施的能够影响产业开展进程的一整套政策的总称。 6.淘汰产业:产业开展到一定阶段,由于技术老化、需求萎缩、本钱上升、长期亏损而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而退出市场的产业。7.新兴产业:由于科技的开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出现了已经度过了幼年生命危险期的新的细分产业,这些新的细分产业的产品在技术工艺、用途、生产方式、用料或其他方面与原有产业的产品有较大不同。8.生产要素分类法:按照劳动、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比重或对各生产要素的依赖程度对产业进展划分的分类法。可以将全部生产部门划分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