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作物育种总结(1)

作物育种总结(1)

作物育种总结(1)
作物育种总结(1)

绪论

1.作物育种学:研究选育和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技术

2.作物育种学的基本任务:1)研究作物的性状及其遗传规律 2)搜集和创造种质资源

3)培育农作物的新品种 4)研究良种繁育的方法与技术3.作物育种学的性质:1)人工进化的科学 3)应用科学

2)以遗传学、进化论为主要基础理论的综合性科学

4.进化:现有的作物,都属于栽培植物,是由野生植物演变来的,这种演变发展过程,称为。

5.进化的基本因素:变异、遗传、选择

6.作物育种学的主要内容:1)育种目标的制订及实现目标的相应策略。

2)种质资源搜集、保存、研究、利用和创新。 3)选择的理论与方法。

4)人工创造变异的途径、方法和技术。 5)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与方法。

6)目标性状的遗传、鉴定及选育方法。 7)育种各阶段的田间试验技术

8)新品种的审定推广和种子生产。

7.作物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和经济条件下,根据自身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某种群体;这种群体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特性,在生物学、形态学及经济性状上的相对一致性,而与同一作物的其他群体在特征、特性上有所区别;这种群体在一定的地区种植,在产量、抗性、品质等方面等符合生产发展的需要。

8.品种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1)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2)改善产品品质

3)保持稳产性和产品品质 4)扩大种植面积

5)有利于耕作制度的改革和复种指数的提高

6)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及提高劳动生产率 7)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第一章作物繁殖方式与品种类型

1.有性繁殖根据花器构造及授粉方式的不同又分为:

(1)自花授粉作物:在自然条件下,同一株或同一朵花的花粉授于雌蕊而繁殖后代的作物。

主要栽培作物:禾谷类:水稻、小麦、大麦、燕麦

豆类:大豆、花生、豌豆、菜豆、绿豆、小豆、豇豆

其他作物:芝麻、烟草、马铃薯、茄子、辣椒、番茄、胡麻、亚麻

(2)异花授粉:雌蕊柱头接受异株或异花花粉授粉的称为异花授粉。以这种方式繁衍后代的作物称为异花授粉作物。

主要作物:①雌雄异株:菠菜、石刁柏、大麻、蛇麻

②雌雄同株异花:玉米、黄瓜、甜瓜、南瓜、西瓜、蓖麻

③雌雄同花自交不亲和:黑麦、甘薯、白菜、萝卜、洋白菜、白菜型油菜

④雌雄同花不同熟或雌雄蕊异长:荞麦、向日葵、葱、洋葱、芹菜、胡萝卜、甜菜、莴苣(3)常异花授粉作物:同时依靠自花和异花授粉两种方式繁殖后代的作物

主要栽培作物:高粱、棉花、谷子、蚕豆、甘蓝型油菜、芥菜型油菜

2.作物自然异交率的测定:作物的授粉方式主要是根据自然异交率的高低来划分的:

①自然异交率在 4% 以下的是典型的自花授粉作物;

②自然异交率在 50-100% 的是典型的异花授粉作物;

③常异花授粉作物的自然异交率介于二者之间。

3.自花授粉作物遗传特点:(1)一致性:群体同质,基因型纯合,基因型和表现型基本一致

♀AbcDfE ♂ AbcDfE

(2)遗传性相对稳定(3)自交不退化

自花授粉作物的基因型:个体间的基因型是同质的、纯合的,表现型是整齐一致的,

表现型和基因型是一致的。

4.异花授粉作物的遗传特点:(1)异质性(2)分离不稳定(3)自交显著退化。

异花授粉作物的基因型:

(1)开放授粉条件下:品种群体的基因型是高度杂合的,群体内个体间的基因型是异质的,因此,它们的表现型是多种多样的,且基因型和表现型不一致。(2)在一个封闭系统中:将保持遗传平衡状态。

5.作物品种的基本要求: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

6.纯系品种:是对突变或杂合基因型经过连续多代的自交加选择而得到的同质纯合群体。

7.杂交种品种:在严格选择亲本和控制授粉的条件下,产生的各类杂交组合的F1植株群体。

8.多系品种:由若干近等基因系的种子、按一定比例混合成的播种材料。

9..纯系品种的育种特点:①利用自然变异,采取自花授粉和单株选择相结合的育种方法。

②拓宽遗传变异范围,在大群体中进行单株选择。

10.杂种品种的育种特点:①包括自交系育种和杂交组合育种两个育种程序。

②对影响亲本繁殖和配置杂种产量的性状必须加强选择。

③需要建立相应的种子生产基地和供销体系。

11.无性系品种的育种特点:①利用芽变培育新品种。

②采用有性杂交和无性繁殖相结合的方法,固定优良性状和杂种优势。

第二章种质资源

1.种质资源的概念:具有一定种质或基因的生物类型,称为种质资源。

2.瓦维洛夫的作物起源中心学说:

(1)内容:作物起源中心:凡遗传类型有很大的多样性且较集中、具有地区特有变种性

状和近亲野生(栽培)类型的地区。

(2)作物起源中心有两个主要特征:基因的多样性和显性基因频率高,

(3)瓦维洛夫提出8个作物起源中心:

1)中国—东部亚洲中心:黍、高粱、裸粒无芒大麦、大豆2)印度中心:水稻

3)中亚细亚中心:普通小麦4)西部亚洲中心:一粒小麦、二粒小麦、黑麦、葡萄、苜蓿 5)地中海中心:甜菜 6)埃塞俄比亚中心

7)南美和中美中心:玉米、甘薯 8)南美中心:马铃薯、木薯

3.种质资源按育种实用价值分类:

(1)地方品种(农家品种):在局部地区内栽培的品种,多未经过现代育种技术的遗传修饰特点:有明显的缺点但具有独特的可利用的特性。

(2)主栽品种:指经过现代育种技术改良过的品种,包括自育或引进的品种。

特点:具有较好的丰产性和较广的适应性。

(3)原始栽培品种:指具有原始农业性状的类型,大多为现代栽培作物的原始种或参与种。

特点:多与杂草共生,有一技之长。但不良性状遗传率高。

(4)野生近缘种:包括作物的近缘野生种和有价值的野生植物。

特点:具有一般栽培作物欠缺的一些重要性状。

(5)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人类通过诱变、杂交等手段创造的各种突变体及其它育种材料。

特点:多具有某些缺点,但具有一些明显的优良性状。

4.种质资源的保存方法:①种植保存②贮藏保存:原理:迫使种子处于代谢作用的最低限度。

③离体保存:用试管保存植物的组织和细胞的培养物。原理:植物细胞的遗传全能性。

④基因文库技术。

5.种质资源的鉴定与研究的主要内容有:①特征、特性的观察与鉴定:在田间条件下观察

品种资源的植物学特征和农艺性状及生育特性。

②性状遗传特点研究:必须深入研究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性状相关、甚至进行基因定位、克隆等。

第三章育种目标

1.现代农业对作物品种的要求:育种目标:在一定地区的自然、耕作栽培和经济条件下,所

要育成的新品种应具备的优良性状的指标。

(1)高产:单位面积产量高,是主要目标(2)稳产(3)优质(4)适应机械化

2.制定育种目标的原则:1、立足当前,展望未来,富有预见性。2、突出重点,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3、明确具体性状,指标落实。4、必须面向特定的生态地区和栽培条件。

3.育种的主要目标:(一)高产源要足、库要大、流要畅

经济系数或收获指数(HI):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即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值。高产育种策略:(1)矮秆育种(2)理想株型育种:优良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集中在一

个植株上,获最高光能利用率,并将光合产物输送籽粒中,提高产量。(3)高光效育种:是指通过提高作物本身光合能力和降低呼吸消耗的生理指标而提高作物产量的育种方法。(二)优质-----品质:营养品质、加工品质、卫生品质和商品品质等。

(1)谷类作物:营养品质: 淀粉、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

加工品质: 水稻的糙米率、精米率等;小麦的出粉率、面筋的含量与质量等;卫生品质: 谷粒的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有害微生物等;商业品质:外观、色泽等。(2)油料作物:食用油品质: 油酸含量高,亚油酸富含维生素E,不利脂肪酸。

(3)纤维作物:棉花品质:主要是棉纤维长度、强度、成熟度、细度和整齐度加工品质指标。(三)稳产(四)生育期适宜(五)适应机械化需要

第四章引种和选择育种

1.引种:指从外地或外国引进新植物、新作物、新品种、品系以及供研究用的各种遗传资源材料。 2 驯化:人类对植物适应新的地理环境能力的利用和改造。

3.引种是驯化的前提,驯化是引种的客观需要。

4.气候相似论基本要点:地区之间在影响作物生长的主要气候因素上,应相似到足以保证

作物品种相互引种成功时,引种才有成功的可能性。

5.引种的生态条件和生态型相似性原理:1)生态环境2)生态型和生态型种类①生态型:指在同一物种变种范围内,在生物学特性、形态特征等方面均与当地的主要生态条件相适应,遗传结构也基本相似的作物类型。3)生态适应性4)生态区:在一定地区范围内,具有大致相同环境条件,包括自然环境和耕作栽培条件,对一种作物具有大致相同的生态环境的地区。

6.一般来说,生态条件相似的地区引入品种是易于成功

在相同生态型之间相互引种比较容易成功,不同生态型之间相互引种有一定的困难。

7.影响引种成功的因素:1)温度2)光照3)纬度4)海拔5)栽培水平、耕作制度、土壤情况6)植物的发育特性:在植物的发育过程中,存在着对温度、日照反应不同的发育阶段,即感温(春化)阶段和感光阶段:①感温阶段:植物要求有一定温度、水分、营养物质等条件的总体作用。其中,温度条件起着主导作用。②感光阶段:植物要求有光照、黑暗、温度、水、营养等条件的综合作用。其中,温度主导作用。光照和黑暗条件起着主导和决定性作用。

8.A:根据作物对光照长度的要求不同,可将作物分为三种类型:(1)长日照作物:小麦、大麦、黑麦、燕麦、甜菜、油菜 (2)短日照作物:水稻、玉米、高粱、棉花、大麻、马铃薯(3)中间性作物:番茄、辣椒

B:根据作物对温度和光照要求的不同,可将其分为:(1)低温长日照作物:如小麦、大麦、油菜等(2)高温短日照作物:如水稻、玉米

9.作物不同类型引种后的生长变化规律:

引种方式长日照作物短日照作物

北种南引生育期长(迟熟),营养生长好,植

株高、穗粒增大,或不抽穗开花发育快(早熟),营养生长不良,植株、穗、粒小,生殖生长受阻

南种北引发育快(早熟),营养生长不良,植

株、穗、粒小,低产,易冻害生育期长(迟熟),营养生长好,植株高、穗粒增大,或不抽穗开花

10.植物驯化的原理核心内容是改造植物的遗传保守特性,使其适应新的环境。

11.选择育种(系统育种):指对现有品种群体中出现的自然变异进行性状鉴定、选择

并通过品系比较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育种途径。

12.选择育种的基本原理:

A、纯系学说的主要内容:(1)在自花授粉作物原始品种群体中,通过单株选择繁殖,可以分离出若干个不同的纯系,并且这样的选择是有效的。(2)从同一纯系内继续选择是无效的。B作物品种自然变异原因:(1)自然变异:自然异交引起的基因重组(天然杂交)

(2)自然突变:来自自然因素、气象(温度降雨量)、宇宙射线、土壤理化特性。

(3)剩余变异:有些品种育成时,有些性状并未纯合,尤其是一些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以致在推广后仍然发生一些分离;有些性状在推广到新地区后,在新的生态条件下暴露出其中的变异。

13.性状选择的基本方法:(1)混合选择:从品种群体中选择目标性状基本相似的个体,混合后加以繁殖,与原品种进行比较,从而培育新的品种。

(2)单株选择:从品种群体中选择优良的个体,分别脱粒保存,第二年分别各种一小区,根据各小区植株的表现来鉴定上年当选个体的优劣,并据此淘汰不良个体的后代。

14.鉴定的方法:(1)直接鉴定:对被鉴定的性状直接进行鉴定。

间接鉴定:是根据与目标性状有高度相关的性状表现来鉴定该目标性状。

(2)田间鉴定:是将试验材料种于大田,进行各种性状的直接鉴定。

实验室鉴定:是对作物品质性状及生理生化指标在实验室内进行的鉴定。

(3)自然鉴定:是在试验田里对试验材料的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的抗(耐)性等进行的直接鉴定。诱发鉴定:是在人工创造诱发条件下, 对试验材料进行抗(耐)性等的鉴定。

(4)当地鉴定:试验材料在当地条件下进行鉴定。异地鉴定:试验材料种植到异地进行的鉴定。鉴定是选择的依据,对育种有时起到关键的作用

15.选择的育种程序:单株选择和纯系育种程序

(1)单株选择法:一个单株就是一个基因型,中选单株形成了一个谱系故又叫系谱选择法和基因型选择法。单株选择法分一次单株选择法和多次单株选择法。

第五章杂交育种

1.杂交育种:不同品种间杂交获得杂种,继而在杂种后代进行选择以育成符合生产要求的

新品种,称杂交育种。

2.杂种亲本的选配(一)杂交育种分类(根据遗传原则):1)组合育种:将分属于不同品种、控制不同性状的优良基因随机结合后形成不同的基因组合,再通过定向选择育成集双亲优良性状于一体的新品种。2)超亲育种:将双亲控制同一性状的不同微效基因积累于同一杂种个体中,形成在该性状上超越任一亲本的类型。 3)亲本选配

3.亲本选配的原则:1)互补原则:双亲都具有较多的优点,没有突出的缺点,在主要性状上优缺点尽可能互补。2)适应性原则:亲本之一最好为当地推广的优良品种。

3)遗传差异原则:杂交亲本间在生态型和亲缘关系上差异较大。

4)配合力原则:杂交亲本应具有较好的配合力。

一般配合力:某一亲本与其他若干亲本杂交,杂种后代在某数量性状上的平均表现

特殊配合力:两个特定材料杂交组配后代在某个数量性状的表现。

4.杂交方式:A:单交:两个亲本进行杂交。

B:复交:包含三个或三个以上亲本,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的杂交

1)三交:三个品种间的杂交(单交F1或其它世代杂种与另一品种杂交)2)双交:是指两个单交F1的再杂交3)四交:指用四个亲本的连续杂交法4)聚合杂交:是指通过一系列杂交将若干个亲本品种的优良基因聚合在一起。

5.杂种后代的选择

(一)系谱法:自杂种第一次分离世代(单交F2复交F1)开始选株,分别种成株行,每株行成为一个系统(株系),以后各世代在优良系统中连续选单株,直到选出优良一致系统,升级进行产量试验。

工作要点:1)杂种F1代-----②选择:去假杂种;淘汰有严重缺点的组合。

2)杂种第二代(F2)-选择的关键世代②选择:淘汰不良组合,在优良组合中选优良单株。3)杂种第三代(F3)—对入选F2单株进一步鉴定和选择的重要世代。

内容:选拔优良株系,从优良株系中选择优良单株。

4)杂种第四代(F4)—选拔优良一致的系统

选株:选拔上应依综合性状表现,从优良系统群中选系统,再从优良系统中选单株。

5)杂种第五世代(F5)及其以后世代

6.杂种各世代选择效果与依据:(1)同一世代不同性状遗传力不同。

(2)同一性状在不同世代的遗传力不同,选择效果不同。

(3)同一世代的同一性状的个体和群体选择效果不同。

选择:首先选组合,再在优良组合中选优良株系,最后在优系中选优株。

(二)混合法(三)衍生系统法-------衍生(派生)系统:F2(F3)单株繁衍的后代群体。A:方法:1)单株选择:在第一个分离世代(单交F2),针对遗传力高的性状单株成系。

2)派生系统混合种收;3)淘汰不良派生系统;4)系统内选单株成系;5)选拔优系升级:(四)单籽粒传法:自杂种的第一次分离世代F2开始,从每一株上随机取一粒种子混合组成下一代(F3)群体,如此进行数代,直到纯合化达到要求时(F5或F6),再按株(穗)收获,下年种成株(穗)行,从中选择优良株(穗)系混收(株行数等于F2群体植株数)。进行产量比较试验。

第六章回交育种

1.轮回亲本:用于多次回交的亲本;非轮回亲:只在第一次杂交时应用的亲本。

2.受体亲本:有利性状(目标性状)的接受者;供体亲本:目标性状的提供者。

3.回交育种的特点(*):1)回交育种的优点:a.群体较小,方向易控,准确性高。

b.只要目标性状能得到发展,在任何环境下都可以进行回交育种工作(异地、异季加代)。

c.育成的品种容易被生产者所接受。

2)回交育种的缺点:a.对原品种的改进度小。b.目标性状要有较高的遗传力且便于识别鉴定。否则效果不佳。c.每回交一次需做大量的人工去雄授粉工作。

4.回交育种方法:1)亲本的选择2)回交育种程序3)回交的次数4)回交中所需的植株数 5)回交育种的其他形式

第七章诱变育种

1.诱变育种的特点*:a.诱变频率高,变异范围广;b.改良作物个别单一性状比较有效;

c.诱发的变异较易稳定,可以缩短育种年限

2.常用物理诱变剂及其处理方法

物理诱变剂的种类:A:诱变处理的材料 B:辐射处理的方法1)外照射2)内照射

C:辐射处理的剂量和剂量率1)计量单位2)剂量率(吸收剂量率)

D:辐射诱变的剂量1)作物的辐射敏感性:a.不同作物间辐射敏感性差异很大

b.不同的组织和细胞对辐射的敏感性不同

c.处理前后的环境条件也影响诱变效果

d.辐射敏感性与染色体的倍数性有关

半致死剂量(LD50):辐射后引起50%个体死亡的剂量。半致矮剂量(D50):苗高降低到对照的一半所需的剂量。临界剂量:辐射后成活率40%的剂量。

3.化学诱变剂的类别:1)烷化剂。2)叠氮化钠(NaN3)Z121017。3)碱基类似物。

4.化学诱变剂处理方法:1)浸泡法2)注射法3)涂抹法4)熏蒸法

5.诱变育种的工作程序:1)确立目标性状、选择处理材料2)材料选择3)诱变剂和剂量的选择4)处理群体的大小5)处理材料的种植和选择

第八章远缘杂交育种

1.远缘杂交:将植物分类学上用于不同种、属或亲缘关系更远的植物类型间进行的杂交,称为。

2.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性的方法:1)亲本选择与组配2)染色体预先加倍法3)桥梁(媒介)法4)采用特殊的授粉5)理化因素处理6)植物组织培养

3.杂种夭亡、不育的克服方法:1)幼胚的离体培养2)杂种染色体加倍3)回交法4)延长杂种的生育期5)其他方法

第十章杂种优势利用

1.杂种优势表现的特点:1)复杂多样性

★内缘优势—植物自身基因的内在杂合性产生的优势。

★外缘优势—由双亲杂交而产生的杂合性引起的杂种优势。

2.杂种优势的度量:1)中亲优势也叫超中优势 2)超亲优势也叫高亲优势 3)超标优势

第十一章雄性不育杂交品种选育

1.雄性不育的类型及其遗传特点※:

三种类型:1)细胞质雄性不育类型。遗传特性:有保无恢,玉米。

2)核质互作型不育类型(N- Cms)。遗传特点:不育系既有保持系又有恢复系。

3)细胞核雄性不育类型(NMS)。遗传特点:有恢无保。

4)光温敏型细胞核雄性不育类型(N-E ms)。短日低温敏不育类型。

2.雄性不育的形态差异(★)

正常植株花药:黄色肥大饱满;很多成熟花粉;能充分裂开将花粉散出。

不育株花药:色浅瘦小干瘪;无花粉或无正常花粉;花药不开裂,无花粉散出。

3.雄性不育的细胞学特征(★)

正常植株花粉粒:内容物充实饱满、形状大小一致、数量多、典染色呈黑褐色。

不育株花粉粒:无内容物(淀粉粒)、畸形皱缩不规则、典染色呈透明状。

各种排序算法的总结和比较

各种排序算法的总结和比较 1 快速排序(QuickSort) 快速排序是一个就地排序,分而治之,大规模递归的算法。从本质上来说,它是归并排序的就地版本。快速排序可以由下面四步组成。 (1)如果不多于1个数据,直接返回。 (2)一般选择序列最左边的值作为支点数据。(3)将序列分成2部分,一部分都大于支点数据,另外一部分都小于支点数据。 (4)对两边利用递归排序数列。 快速排序比大部分排序算法都要快。尽管我们可以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写出比快速排序快的算法,但是就通常情况而言,没有比它更快的了。快速排序是递归的,对于内存非常有限的机器来说,它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2 归并排序(MergeSort)

归并排序先分解要排序的序列,从1分成2,2分成4,依次分解,当分解到只有1个一组的时候,就可以排序这些分组,然后依次合并回原来的序列中,这样就可以排序所有数据。合并排序比堆排序稍微快一点,但是需要比堆排序多一倍的内存空间,因为它需要一个额外的数组。 3 堆排序(HeapSort) 堆排序适合于数据量非常大的场合(百万数据)。 堆排序不需要大量的递归或者多维的暂存数组。这对于数据量非常巨大的序列是合适的。比如超过数百万条记录,因为快速排序,归并排序都使用递归来设计算法,在数据量非常大的时候,可能会发生堆栈溢出错误。 堆排序会将所有的数据建成一个堆,最大的数据在堆顶,然后将堆顶数据和序列的最后一个数据交换。接下来再次重建堆,交换数据,依次下去,就可以排序所有的数据。

Shell排序通过将数据分成不同的组,先对每一组进行排序,然后再对所有的元素进行一次插入排序,以减少数据交换和移动的次数。平均效率是O(nlogn)。其中分组的合理性会对算法产生重要的影响。现在多用D.E.Knuth的分组方法。 Shell排序比冒泡排序快5倍,比插入排序大致快2倍。Shell排序比起QuickSort,MergeSort,HeapSort慢很多。但是它相对比较简单,它适合于数据量在5000以下并且速度并不是特别重要的场合。它对于数据量较小的数列重复排序是非常好的。 5 插入排序(InsertSort) 插入排序通过把序列中的值插入一个已经排序好的序列中,直到该序列的结束。插入排序是对冒泡排序的改进。它比冒泡排序快2倍。一般不用在数据大于1000的场合下使用插入排序,或者重复排序超过200数据项的序列。

(整理)遗传育种学考试总结

一 1.进化的基本要素 变异、遗传、选择 2.品种 具有在特定条件表现为不妨碍利用的优良、适应、整齐、稳定和特异性的家养动植物群体。 3.良种 是指在适应的地区,采用优良的栽培技术,能够生产出高产、优质,并能适时供应产品的品种。 二 1.园艺植物的繁殖方式分为(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类。 2.有性繁殖 是指经过雌雄配子结合,形成种子繁殖后代的方式。 3.无性繁殖 是指没有发生受精作用的繁殖方式 三 1.无性融合生殖的概念,无性融合生殖是有性繁殖还是无性繁殖? 无性融合生殖:是未经授粉受精或有授粉但没有发生精卵融合过程而产生有生活力种胚的生殖方式。属于无性繁殖。 2.有性繁殖植物根据授粉习性可以分为(自花授粉)和(异花授粉)植物。 3.自花授粉、异花授粉、自交的概念。 自花授粉:雌蕊接受同一花朵的花粉叫作自花授粉。以自花授粉为主的植物叫作自花授粉植物又叫自交植物。 异花授粉:在自然状态下雌蕊通过接受其他花朵的花粉受精繁殖后代的植物称为异花授粉植物,又叫作异交植物。 自交:指来自同一个体的雌雄配子的结合或具有相同基因型个体间的交配或来自同一无性繁殖系的个体间的交配。 4.判断对错:黄瓜雌雄异花同株,同株上的雄花给雌花授粉,A.属于自花授粉 B.属于自交。选A 5.判断对错:营养系品种内个体株间授粉属于自交。错 6.自花授粉植株通常以自然异交率(5%)作为自花授粉的上限;常自花授粉植物自然异交率通常在5~50%之间 7.自花授粉植物的花朵是(完全花),花器官结构有(花冠隔离型)和(粉药包围型)两种类型。 8.自花授粉植物和常自花授粉植物经常会出现自交或近交衰退的现象。 错误。自花授粉植物和常自花授粉植物在遗传上纯合程度很高,一般不携有致死或半致死基因,因而不发生近交或自交衰退现象。 9.自然异交率为52%属于哪种植物?属于自由授粉,自由授粉植物又称常异交植物。 四 1.植物可以按群体内遗传的同型和异型以及组成个体遗传的纯合性和杂合性把品种分为(同型纯合)、(同型杂合)、(异型纯合)、(异型杂合)四类。 2.种的选育包含两个相互关联的步骤:一是(自交系选育);二是(配合力测定)。

数据结构 各种排序算法

数据结构各种排序算法总结 2009-08-19 11:09 计算机排序与人进行排序的不同:计算机程序不能象人一样通览所有的数据,只能根据计算机的"比较"原理,在同一时间内对两个队员进行比较,这是算法的一种"短视"。 1. 冒泡排序 BubbleSort 最简单的一个 public void bubbleSort() { int out, in; for(out=nElems-1; out>0; out--) // outer loop (backward) for(in=0; in a[in+1] ) // out of order? swap(in, in+1); // swap them } // end bubbleSort() 效率:O(N2) 2. 选择排序 selectSort public void selectionSort() { int out, in, min; for(out=0; out

swap(out, min); // swap them } // end for(out) } // end selectionSort() 效率:O(N2) 3. 插入排序 insertSort 在插入排序中,一组数据在某个时刻实局部有序的,为在冒泡和选择排序中实完全有序的。 public void insertionSort() { int in, out; for(out=1; out0 && a[in-1] >= temp) // until one is smaller, { a[in] = a[in-1]; // shift item to right --in; // go left one position } a[in] = temp; // insert marked item } // end for } // end insertionSort() 效率:比冒泡排序快一倍,比选择排序略快,但也是O(N2) 如果数据基本有序,几乎需要O(N)的时间

生物育种知识总结及典型例题

生物育种知识归类 一、育种知识详解 根据高中阶段所学习遗传变异的内容,可归纳以下育种方法有: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植物激素育种等。 1、杂交育种 (1)原理:基因重组 (2)方法:连续自交,不断选种。(不同个体间杂交产生后代,然后连续自交,筛选所需纯合子) (3)优点:使同种生物的不同优良性状集中于同一个个体,具有预见性。 (4)缺点:育种年限长,需连续自交才能选育出需要的优良性状。 例题:已知小麦的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锈病(R)对易染锈病(r)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现有高秆抗锈病、矮秆易染病两纯系品种。要求使用杂交育种的方法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操作方法:①让纯种的高秆抗锈病和矮秆易染锈病小麦杂交得F1 ;②让F1自交得F2 ; ③选F2中矮秆抗锈病小麦自交得F3;④留F3中未出现性状分离的矮秆抗病个体,对于F3中出现性状分离的再重复③④步骤 2、诱变育种 (1)原理:基因突变 (2)方法: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γ射线、紫外线、中子、激光、电离辐射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硫酸二乙脂、秋水仙素等各种化学药剂)或空间诱变育种(用宇宙强辐射、微重力等条件)来处理生物。(所处理的生物材料必须是正在进行细胞分裂的细胞、组织、器官或生物。) (3)优点:能提高变异频率,加速育种进程,可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创造人类需要的变异类型,从中选择培育出优良的生物品种;变异范围广。 (4)缺点:有利变异少,须大量处理材料;诱变的方向和性质不能控制。改良数量性状效果较差,具有盲目性。 (4)举例:青霉素高产菌株、太空椒、高产小麦、“彩色小麦”等。 3、多倍体育种 (1)原理: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加倍) (2)方法: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3)优点:可培育出自然界中没有的新品种,且培育出的植物茎秆粗大,叶片、果实和种子较大,糖类、蛋白质营养含量高。 (4)缺点:结实率低,发育延迟。 (5)举例:三倍体无子西瓜、八倍体小黑麦 ①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 a.三倍体西瓜种子种下去后,为什么要授以二倍体西瓜的花粉? 西瓜三倍体植株是由于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紊乱,未形成正常生殖细胞,因而不能形成种子。但在三倍体植株上授以二倍体西瓜花粉后,花粉在柱头上萌发的过程中,将自身的色氨酸转变为吲哚乙酸的酶体系分泌到西瓜三倍体植株的子房中去,引起子房合成大量的生长素;其次,二倍体西瓜花粉本身的少量生长素,在授粉后也可扩散到子房中去,这两种来源的生长素均能使子房发育成果实(三倍体无籽西瓜)。 b.如果用二倍体西瓜作母本、四倍体西瓜作父本,即进行反交,则会使珠被发育形成的种皮厚硬,从而影响无子西瓜的品质。 4、单倍体育种 (1)原理:染色体变异,组织培养 (2)方法: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再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 (3)优点: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加速育种进程。

植物育种学复习资料总结知识点

1、品种:经人类培育选择和创造的、经济性状及农业生物学特性符合生产和消费要求的遗传上相似而稳定的植物群体。 2、园艺植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与繁殖园艺植物优良品种的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3、种质;决定生物性状遗传,能把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后代的遗传物质。 4、种质资源(遗传资源);具有种质并能繁殖的生物体的统称 5、无性繁殖:生物不是通过有性生殖,而是利用营养器官或体细胞等繁殖后代的繁殖方式。 6、有性繁殖;生物通过有性过程产生的雌雄胚子结合,形成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繁殖后代,有完整的个体发育周期 7、无融合生殖:指一种近似有性繁殖由无融合生殖胚发育成植株的无性繁殖方式。 8、自花授粉;在自然条件下,雄蕊的花粉一般不借助外力即可直接授到本花雌蕊的柱头上,一般自然异交率在5%以内。 9、异花授粉;在天然授粉情况下,雌蕊主要依靠异株或同株异花的花粉完成授粉、受精。天 然异交率50%以上。 10、品质性状;需要改良的性状称为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与品质有关的性状为品质性状。 11、目标性状;各类作物品种都具有一系列性状,其中特别需要改良的性状称为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这些性状又各有其组成因素及生理生化基础。 12、育种目标:对所要育成品种的要求,所要育成的新品种在一定自然、生产及经济条件下 的地区栽培时,应具备的一系列优良性状的指标。 13、选择差;当对某一数量性状进行选择时,入选群体与原始群体平均值将有一定差距为选 择差 14、饰变;由环境条件(土壤、气候、栽培措施)变化引起的变异 15、芽变:指发生在芽内分生组织细胞中的突变,属于体细胞突变的一种。 16、选择育种;利用手段从植物群体中选取符合育种目标的类型,经过比较鉴定从而培育出新品种的方法 17、芽变选种;利用发生变异的枝、芽进行无性繁殖。使之性状固定,通过比较鉴定,选出 优系,培育成新品种的选择。 18、实生选种;针对实生繁殖的群体为改进其经济性状,提高品质而进行的选种育种 19、引种驯化;将一种植物从现有的分布区域或栽培区域人为的迁到其它地区种植的过程,也就是从外地引进本地尚未栽培的新的植物种类、类型与品种。 21、分子标记;基于DNA水平多态性的遗传标记,它通过检测基因组的一批识别位点来估测基因组的变异性或多样性。 22、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借助于目标基因紧密连锁的遗传标记基因分析鉴定分离群体中含有 目标基因的个体,以提高选择的效率,即采用标记辅助选择手段,减少育种 过程中的盲目性,从而加速育种的进程。 23、自交不亲和性;两性花植物雌雄性器官正常,在不同基因型的株间授粉能正常结籽,但花期自交不能结籽或结籽率极低的特性。 24、自交不亲和系;通过连续多代的自交选择,可育成自交不亲和性特点且能稳定遗传的自交系 25、杂交不亲和性;远缘杂交表现不能结籽或结籽不正常的现象 26、自交系;由一个单株经过连续数代自交和严格选择而产生的性状整齐一致,基因型纯合,遗传性稳定的自交后代系统 27、自交衰退;异化授粉植物在进行连续多代自交后会出现生理机能的衰退,表现为长势弱,抗性差,产量低。 28、体细胞杂交(原生质体融合);不同植物的原生质体相互融合形成杂种细胞,在经过人

园艺育种学复习总结

绪论 1.品种:是经人类培育选择创造的、经济性状及农业生物学特性符合生产和消费需要,在一定的栽培条件下,依据形态学、细胞学、化学等特异性可以和其他群体相区别,个体间的主要性状相对相似,以适当的繁殖方式(有性的或无性的)能保持其重要特性的一个栽培植物群体。 2.作物品种的特性 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适应性、优良性; 3.良种: 优良品种,指在适应的地区,采用优良的栽培技术,能够生产出高产、优质,并能适时供应产品的品种。 4.良种作用 (1)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2)改进产品品质; (3)提高抗逆性,增强适应性和稳产性; (4)有利于耕作制度改革,提高复种指数; (5)扩大园艺植物种植面积; (6)有利于农业机械化、集约化管理及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一章:育种目标与对象 1.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

(1)生物产量指一定时间内,单位面积内全部光合产物的总量。 (2)经济产量指其中作为商品利用部分的收获量。经济系数=经济产量/生物产量 2. 园艺植物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 (1)产量 (2)品质 (3)成熟期 (4)对环境胁迫的适应性 (5)对病虫害的抗耐性 (6)对保护地栽培的适应性 3.育种目标与目标性状 (1)育种目标: 对所要育成的品种的要求;如高产稳产、优质、适应性强、抗病虫害和 除草剂、不同成熟期、适应机械化生产等。 (2)目标性状: 所要育成的新品种在一定的自然、生产及经济条件下的地区栽培时应具备的一系列优良性状指标 第二章:园艺植物的繁殖习性、品种类别和育种特点 1.自花授粉:雌蕊接受同一花朵的花粉 自花授粉植物:由同一朵花花粉传播到同朵花的雌蕊

柱头上,或由同株的花粉传播到同株的雌蕊柱头上进行传粉而繁殖后代的植物。又称自交植物。(异交率<5%)。 自花授粉植物有:豆科、菊科、茄科等大多数蔬菜花卉植物。 自花受粉植物花器结构和开花习性特点: (1)雌雄同在的完全花,花瓣没有色彩、缺少香味(2)花器保护严密,外来花粉不易进入 (3)花瓣多无鲜艳色彩和特殊芳香,多在清晨或夜间开放,不利于昆虫传粉 (4)雌雄蕊长度相仿或雄蕊较长、雌蕊较短,花药开裂部位仅靠柱头,有利于自花受粉 (5)花粉不多,不利于风媒传粉 (6)雌雄蕊同期成熟,甚至开花前已授粉(闭花授粉) 两种形式:①花冠隔离型,如小麦、燕麦,豌豆、豇豆等; ②粉药分离型,如番茄、莴苣等 2、异花授粉植物 异花授粉植物:通过不同植株花朵的花粉进行传粉而繁殖后代的植物,又叫异交植物。(天然异交

数据结构-各类排序算法总结

数据结构-各类排序算法总结 原文转自: https://www.doczj.com/doc/cf8349970.html,/zjf280441589/article/details/38387103各类排序算法总结 一. 排序的基本概念 排序(Sorting)是计算机程序设计中的一种重要操作,其功能是对一个数据元素集合或序列重新排列成一个按数据元素 某个项值有序的序列。 有n 个记录的序列{R1,R2,…,Rn},其相应关键字的序列是{K1,K2,…,Kn},相应的下标序列为1,2,…,n。通过排序,要求找出当前下标序列1,2,…,n 的一种排列p1,p2,…,pn,使得相应关键字满足如下的非递减(或非递增)关系,即:Kp1≤Kp2≤…≤Kpn,这样就得到一个按关键字有序的记录序列{Rp1,Rp2,…,Rpn}。 作为排序依据的数据项称为“排序码”,也即数据元素的关键码。若关键码是主关键码,则对于任意待排序序列,经排序后得到的结果是唯一的;若关键码是次关键码,排序结果可

能不唯一。实现排序的基本操作有两个: (1)“比较”序列中两个关键字的大小; (2)“移动”记录。 若对任意的数据元素序列,使用某个排序方法,对它按关键码进行排序:若相同关键码元素间的位置关系,排序前与排序后保持一致,称此排序方法是稳定的;而不能保持一致的排序方法则称为不稳定的。 二.插入类排序 1.直接插入排序直接插入排序是最简单的插入类排序。仅有一个记录的表总是有序的,因此,对n 个记录的表,可从第二个记录开始直到第n 个记录,逐个向有序表中进行插入操作,从而得到n个记录按关键码有序的表。它是利用顺序查找实现“在R[1..i-1]中查找R[i]的插入位置”的插入排序。

植物细胞工程(四)育种方法的总结

高二生物选修三《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学案编号:5 第二节植物细胞工程(三)——育种方法的总结 编制:李绒审核:李绒审批________ . 班组姓名组评师评________ 【学习目标】 1、总结植物细胞工程的相关内容 2、总结育种方法(用对比的方法对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等从育种原理、过程等方面进行总结) 【使用说明】认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完成自主学习,复习必修ⅡP46-47中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P79-81中诱变育种的相关内容完成育种方法的归纳总结。 【自主学习】 一、复习回顾 (一)细胞全能性 1、概念: 2、具有全能性的原因: 3、体现全能性的条件: 4、全能性的高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1、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 2、植物组织培养最常用的材料: 3、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 4、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植物细胞培养 1、植物细胞培养原理: 2、植物细胞培养的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勇敢的承认自己不知道的事情,才能学习并进步。 二、育种方法的归纳总结 三、跟踪训练 1、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这两对基因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要培育出基因型为aabb的新品种,最简捷的方法是() A.单倍体育种 B.杂交育种 C.人工诱变育种 D.细胞工程育种 2、农业生产中植物生长素已被广泛使用。下列各项,与植物生长素应用无关的是() A.培育无籽番茄B.棉花保蕾、保铃C.延长种子寿命D.促进插枝生根 3、能够使植物体表达动物蛋白的育种方法是() A.单倍体育种B.杂交育种 C.基因工程育种D.多倍体育种 4、现有黑色短毛兔和白色长毛兔,要育出黑色长毛兔。理论上可采用的技术是()①杂交育种②基因工程③诱变育种④克隆技术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5、甘薯品种是杂合体。块根、种子、叶片和茎均可用于繁殖,但为保持某甘薯品种的特性,下列不能用于繁殖的器官是() A.种子 B.块根 C.叶片 D.茎 6、桃的果实成熟时,果肉与果皮粘连的称为粘皮,不粘连的称为离皮;果肉与果核粘连的称为粘核,不粘连的称为离核。已知离皮(A)对粘皮(a)为显性,离核(B)对粘核(b)为显性。现将粘皮、离核的桃(甲)

育种学总结

鱼类育种学 第一章绪论 1.物种:是具有一定的形态和生理特征以及一定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元,也是物种繁殖和进化的基本单元。 2.育种:就是应用各种遗传学方法,改造生物的遗传结构,以培养出高产优质的品种。 3.品种:由同一祖先通过人工选育而来的、具有一定形态特征和生产性状的群体,可用于生产或作为遗传学研究的材料。 4.原种:指取自定名模式种采集水域或取自其他天然水域并用于养(增)殖(栽培)生产的野生水生动、植物种,以及用于选育种的原始亲本。 具备性状:①具有供种水域中该物种的典型表现②具有供种水域中该物种的核型及生化遗传性状③具有供种水域中该物种的经济性状④符合有关水生动、植物种的国家标准 5.种群:同一物种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占据某一特定空间的一群个体所组成的群集。 6.品系:起源于共同祖先的一群个体。 7.良种:指生长快、品质好、抗逆性强、性状稳定和适应一定地区自然条件并用于养(增)殖(栽培)生产的水生动、植物。具备性状:①优良经济性状遗传稳定在95%以上 ②其它表型性状遗传稳定在95%以上 8.品种必须具备的条件: ⑴相似的形态特征⑵较高的经济性状⑶稳定的遗传性能⑷一定的数量 9.品种的分类:自然品种人工品种过渡品种 (1)自然品种:又叫原始品种。它通过长期自然选择和若干无意识的人工选择而形成。这种品种能很好地适应当地环境条件,所以也可叫地方品种。 (2)人工品种:又叫育成品种。它主要通过有意识的人工选择而形成,具有高产的特点或具有某些特殊的品质(如观赏,抗寒,抗病)。 (3)过渡品种:过渡品种是介于原始品种与育成品种之间的中间类型,它是由原始品种经过某种程度的人工改良而产生的。 10.育种的总目标:高产、稳产、优质和低消耗 具体目标:(1)食物转化率(2)生长率(3)抗性(4)繁殖力(5)肉质 (6)成熟年龄(7)回捕率(8)起捕率(9)适应性(10)观赏性 第二章选择育种 1.选择虽然是选育种的有效方法,可选择本身不能产生新基因。 2.选择育种:又称系统育种,它是对一个原始材料或品种群体实行有目的,有计划地反复选择淘汰,而分离出几个有差异的系统。 3.选择育种的根据是品种纯度的相对性和利用原始材料或品种群体中遗传变异。 4.可遗传的变异包括两个方面:突变基因重组 基因重组主要发生在天然杂交或人工杂交中。杂交后,父母本控制性状的基因在受精卵中重新组合。突变是指突然出现的,偶然发生的可遗传的变异,一般指基因突变,是染色体上一定位点上发生的化学变化,又叫点突变,它是外界理化因素或生物体内某些诱发因素的作用。 5.选择的作用:(1)控制变异的发展方向(2)促进变异积累加强(3)创造新的品质

最新电大《遗传育种学》期末考试答案精品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1

三一文库(https://www.doczj.com/doc/cf8349970.html,)*电大考试* 2036【遗传育种学】重点必须复习资料遗传育种学重点必须复习资料上篇遗传学 绪论 名词解释: 遗传:子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子代各个体之间的相同,称为遗传。 变异:子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子代各个体之间的不相同,称为变异。 生物进化: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生物体不适应的被淘汰,适应的生存并繁殖下去,称为生物进化。 基因型:把从亲代获得的某一性状的遗传基础的总和称为基因型。 表现型:把生物表现出来的性状或全部性状的总和称为表现型。 填空题: 遗传学是研究生物的科学。(遗传和变异) 世界公认的遗传学的奠基人是。他做过8年的实验。(孟德尔豌豆杂交) 美国的在对果蝇的遗传研究中,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发现了规律。(摩尔根连锁遗传) 1953年和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的研究,提出模式理论。(瓦特森克里克DNA分子结构) 第一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名词解释: 细胞膜:也称原生质膜或质膜,是一层柔软并富有弹性的半渗透性薄膜。 细胞质:是指质膜内环绕着细胞核外围的原生质,呈胶体溶液,内有许多蛋白质分子、脂肪、溶解在内的氨基酸分子和电解质,在细胞质中还包含着各种细胞器。 细胞核:细胞核一般为圆球形,由核膜、核质、核仁、染色质等部分组成。是遗传物质的主要场所,对指导细胞发育和控制性状遗传起着主导作用。 染色质:核质中的一些容易被碱性染料着色的物质,叫染色质。 染色体: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在细胞核中有特定形态特征,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形态结构表现出一系列规律性变化的重要的遗传物质。 着丝粒:又称主缢痕。细胞分裂时,纺锤丝附着的区域。同源染色体:形态和结构相同的一对染色体,称为同源染色体。 非同源染色体:一对染色体与另一对形态结构不同的染色体,互称为非同源染色体。 有丝分裂:植物细胞中一种最普遍的分裂方式,是真核细胞繁殖的基本方式。 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分生在生殖细胞产生过程中。经过两次有丝分裂,由一个细胞形成四个子细胞,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因而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 联会:减数分裂中,在偶线期同源染色体的配对,称为联会。 双受精:授粉后,一个精核同卵结合,形成二倍体的合子,将来发育成胚;另一精核同两个极核结合,形成一个三倍体的核,将来发育成胚乳。这一过程称为双受精。直感现象:在三倍体的胚乳的性状上,由于精核的影响而直接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这种现象称为胚乳直感或花粉直感。 无性世代:从受精卵发育成一个完整的绿色植株,这是孢子体的无性世代。 有性世代:雌雄配子体的形成标志着植物进入生命周期的有性世代,称为配子体世代。 世代交替:是指无性世代与有性世代的交替。从受精卵发育成一个完整的绿色植株,这是孢子体的无性世代。雌雄配子体的形成标志着植物进入生命周期的有性世代,雌雄配子受精结合以后,就完成了有性世代,又进入无性世代。 填空题: 生物界除了和这类最简单的生物具有前细胞形态外,所有的植物、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噬菌体) 细胞是由、和三部分组成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植物细胞壁上有许多称为的微孔,它们是相邻细胞的联系通道。(胞间连丝) 当细胞分裂时,核内的便卷缩而呈现为一定数目和形态的染色体。(染色质) 和实际上是同一物质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所表现的不同形态。(染色质染色体)每条染色体的两个臂之间是。(着丝点) 有随体的染色体,随体前端缢缩部分,染色较浅,称为。 (次缢痕) 来自父母本形态结构相同的一对染色体,称为。(同源 染色体) 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和个别性叫做。(染色体组型或核 型) 细胞分裂有和两种。(无丝分裂有丝分裂) 细胞两次分裂之间的一段时期称为。(分裂间期) 减数分裂是在时形成过程中发生的一种特殊方式的有丝 分裂。(性母细胞成熟配子) 减数分裂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同源染色体在配对(联会)。 (前期I) 减数分裂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复制和分裂一次,而连续分 裂两次。(染色体细胞) 联会时,每对同源染色体的两成员之间可能发生。(遗 传物质的交换) 精子的形成是由精巢中的,经过几次有丝分裂后长大成 为,然后经过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产生两个染色体数 目减半的,再经过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产生个精细 胞。(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4) 所谓双受精,是指一个精核与结合,形成二倍体的,将 来发育成;另一个精核与结合,形成一个三倍体核,将 来发育成。(卵合子胚两个极核胚乳) 单项选择题: 关于植物的细胞核,错误的叙述是()。D A核由核膜、核质和核仁三部分组成B核质中容易被碱性 染料着色的物质叫染色质 C细胞核是遗传物质集聚的主要场所D细胞核与核外的交 流通道靠胞间连丝 从功能上看,线粒体是细胞的()。B A光合作用中心B氧化作用和呼吸作用中心 C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场所D分泌贮藏各种物质的场所 线粒体不具备()。D A氧化磷酸化作用的能力B遗传的功能 C独立合成蛋白质的能力D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并 释放氧气的功能 关于植物的细胞核,错误的叙述是()。D A核由核膜、核质和核仁三部分组成B核质中容易被碱性 染料着色的物质叫染色质 C细胞核是遗传物质集聚的主要场所D细胞核与核外的交 流通道是胞间连丝 关于细胞膜,错误的叙述是()。B A细胞膜也称原生质膜B细胞膜是渗透性膜,膜内外物质 可以自由出入 C细胞膜可以调节和维持细胞内微环境的相对稳定D细胞 膜柔软并富有弹性 在细胞分裂的间期()。A A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染色质,看不到染色体 B细胞核内出现细长而卷曲的染色体细线 C染色体的螺旋结构逐渐消失 D细胞内出现清晰可见的纺锤体 有丝分裂的过程先是()。A A细胞核分裂,后是细胞质分裂B细胞质分裂,后是细胞 核分裂 C细胞核拉长,缢裂成两部分,接着细胞质分裂 D细胞质分裂,接着细胞核拉长,缢裂成两部分 描述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的是()。B A进行核物质的复制B每一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为2 C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纺锤体中央的赤道面上D此时染 色体缩得最短最粗 同源染色体配对,出现联会现象是在()。B A细线期B偶线期C粗线期D双线期 所谓四分体是指()。D A因为二价体实际上已经包含了四条染色单体,称为四分 体 B二价体分开,实现了染色体数目的减半 C二价体被几个交叉联结在一起 D减数分裂末期形成四个子细胞 有丝分裂的过程先是()。A A细胞核分裂,后是细胞质分裂B细胞质分裂,后是细胞 核分裂 C细胞核拉长,缢裂成两部分,接着细胞质分裂 D细胞质分裂,接着细胞核拉长,缢裂成两部分 在细胞分裂的前期()。D A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染色质,看不到染色体 B核内物质进行复制,核的呼吸作用很低 C核仁和核膜消失D每个染色体有两条染色单体 螺线体是染色质的()。B A一级结构B二级结构C三级结构D四级结构 细胞核中看不到染色体的结构,看到的只是染色质,这 细胞处在()。D A分裂前期B中期C后期D间期 染色体的螺旋结构在到达两极后逐渐消失,核膜、核仁 出现,这是在细胞分裂的()。D A前期B中期C间期D末期 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出现交换是在()。C A细线期B偶线期C粗线期D双线期 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分向两极,n对染色体,组合方 式有()。A A2nBn2C3nDn3 经减数分裂形成花粉粒的是()。B A孢原细胞B小孢子母细胞C大孢子母细胞D极核 减数分裂间期的S期()。C A合成全部染色体DNAB合成50%的染色体DNA C时间比有丝分裂间期的S期长D时间比有丝分裂间期的 S期短 减数分裂前期I的偶线期()。A A各同源染色体配对,出现联会现象B非姐妹染色单体之 间出现交换 C二价体缩短加粗D可以见到端化现象 减数分裂鉴定染色体数目的最好时期是()。C A粗线期B细线期C终变期到中期ID末期I 玉米的小孢子母细胞为()。A A2nB.nC.3nD4n 玉米的雌配子体是()。D A由小孢子母细胞发育而来的B孢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 反足细胞和助细胞的统称 C由花粉在柱头上发芽形成的D有8个单倍体核的胚囊 花粉粒是由()。A A小孢子发育而来的B大孢子母细胞发育而来的 C精核发育而来的D管核发育而来的 成熟的花粉粒含有()。B A8个单倍体核B3个单倍体核 C3个反足细胞D2个助细胞和1个中央细胞 玉米的雌配子体是()。D A由小孢子母细胞发育而来的B孢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 反足细胞和助细胞的统称 C由花粉在柱头上发芽形成的D有8个单倍体核的胚囊 简答题: 简述植物根尖涂抹压片观察染色体数目、形态的实验步 骤。 答:(1)培养幼根,进行预处理(预处理可用0.2%秋 水仙碱水溶液或对二氯苯饱和水溶液等);(2)固定(可 以使用卡诺固定液,即3份无水酒精,加1份冰醋酸); (3)水解(1N盐酸);(4)染色(醋酸洋红)、涂抹 压片;(5)观察。 简要说明减数分裂的遗传学意义。 答:生物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雌雄配子各具半数的染色 体(n),当雌雄配子结合形成合子时,又恢复为全数染 色体(2n),保证了亲代与子代间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性。 其次,同源染色体分向两极是随机的,n对染色体,就有 2n种自由组合方式。使子细胞间在染色体组成上可能出 现多种多样的组合。此外,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 体之间的片段还可能发生交换,增加了差异的复杂性, 为生物变异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有利于生物的适应 与进化,并为人工选择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简要介绍染色体的四级结构模型。 答:染色体的四级结构模型:染色体的一级结构是核小 体,是四种组蛋白各两分子组成的八聚体;核小体之间 由连接丝连接,核小体长链螺旋盘绕成螺旋体,为中空 管状的螺线体;螺线体进一步螺旋化和卷曲形成圆筒状 结构,称为超螺线体;超螺线体再次折叠和螺旋化,形 成染色体。 第二章分离规律 名词解释: 相对性状:是指不同品种间表现相对差异的一对性状。 杂交:不同品种间交配,称为杂交。 自交:一般指自花授粉。 正交与反交:一般杂交时,如果将A×B称为正交,则将 B×A称为反交。 性状分离:通过F1自交,在F2群体中,既出现显性性 状个体,又出现隐性性状的个体,这种现象称为性状分 离。 显性性状: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中,在F1代表现出 来的性状,称为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中,在F1代不表现 出来,而到F2代才表现出来的性状,称为隐性性状。 基因型:是指生物个体的基因组成,是决定表现型的遗 传基础。 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的一切性状,包括形态特 征和生理特征等。 纯合体:由相同的显性基因或相同的隐性基因组成的基 因型叫做纯合体。 杂合体:由一个显性基因和一个相对的隐性基因组成的 基因型叫做杂合体。 测交:杂种一代与隐性纯合体亲本交配,称为测交。 基因座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称为基因座位。 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上的一对基因, 称为等位基因。 完全显性: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后,F1表现显性现状,其 显性性状表现程度与亲本一致,称为完全显性。 不完全显性:是指F1代不表现显性亲本的性状,而表现 为双亲的中间类型,称为不完全显性。 共显性:是指双亲的性状同时在后代个体上表现出来。 回交:杂种后代与亲本之一进行杂交。

园艺植物育种学复习总结.docx

园艺植物育种学复习 绪论 第一节植物的进化与遗传改良 1.达尔文主义者认为所有生物进化决定于三个基本因素:变异、遗传和选择。 2.种群:进化的基木单位,种群中能进行生荊的个体所含有的全部遗传信息的总和称为基因库 3.物种是隔离的种群,新物种主要是山亚种在一定隔离条件下形成的 4.突变和杂交所实现的基因重组毘进化的根本原因 5.选择的基础在于差别繁殖,造成种群内基因频率发生改变,隔离促进了新类型的形成 6.遗传和变异是进化的内因和基础,选择决定进化的发展方向。 7.所有作物都是起源于其相应的野生植物 8.人工进化:人工发现和创造变界并进行选择的进化。选择的主体是人,发展有利变异和人工选择下有利变异 积累 9.八大栽培植物起源中心,现在的栽培植物都是由野生类型,经人工驯化、培育和选择而成。 10.栽培植物进化速度比野生植物要快得多,原因:(2)人工选择的结果:(2)农业生产水平提高和栽培环境 大大改善使得有利于人类需求的变异来源增多 11.遗传改良:指作物品种的改良。通过改良植物遗传特性,使之更加符合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育种活动。 12.将优势性状集合在一起,其表达的环境也要相应满足才能实现。 第二节品种的概念和作物良种的作用 1?品种:cultivar,简作cv.,是经人类培育选择创造的、经济性状及农业生物学特性符合生产和消费要求,在一定的栽培条件下,依据形态学、细胞学、化学等特异性可以和其他群体相区别,个体间的主要性状相对相似(?致性),以适当的繁殖方式(有性或无性)能保持其重要特性(稳定性)的一个栽培植物群体。品种不是植物学分类单位,白菜品种'油冬儿'(中文使用单引号表明品种): Brassica campestris L. ssp. chinensis(L.) Makino var. communis Tsen et Lee cv. Youdonger] 2?作物品种的待性:(1)待界性:至少有一个以上明显不同于其他品种的可辨认标志性状;只是个别性状与原品种不同的群体,习惯上称之为该品种的品系。(2)一致性:除可以预见的变异外,经过繁殖,H相关的特征或特性一致。(3)稳定性:品种经过反复繁殖后其相关特征保持和对不变。(4)地区性(5)时间性3?作物良种的作用:(1)提高单位面枳产最;(2)改进产品品质;(3)提高抗病虫誉能力,减少农药污染; (4)增强适应性和抗逆性,节约能源,扩大种植地区和种植面积;(5)延长产品的供应和利用时期;(6)有利于耕作制度的改革和机械化的发展,适应集约化管理、节约劳力,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一章育种目标与育种途径 第一节现代植物育种的主要目标及其特点 1?育种目标(breeding objective):所要育成的新品种在-?定自然、生产及经济条件下的地区栽培时,应具备的一系列优良性状的指标。(1)高产稳产一一植物育种的基本口标:(2)品质优良一一重耍口标;(3)适应性强:选育出抗逆性强、适合保护地栽培的品种;(4)抗病虫和除草剂:为了保持产量稳定,采用具有持久抗性的品种:(5)不同成熟期:满足周年供应市场的需要;(6)适于现代化生产 2.育种目标的特点:(1)育种目标的多样性;(2)预见品种的高效性;(3)供应市场的季节性:选育极早熟批注[0H1]:正体 批注[0H2]:正体,Y大写

各大常用排序方法

//1. 希尔排序, 时间复杂度:O(nlogn)~ O(n^2) // 另称:缩小增量排序(Diminishing Increment Sort) void ShellSort(int v[],int n) { int gap, i, j, temp; for(gap=n/2; gap>0; gap /= 2) /* 设置排序的步长,步长gap每次减半,直到减到1 */ { for(i=gap; i=0) && (v[j]>v[j+gap]); j -= gap ) /* 比较相距gap远的两个元素的大小,根据排序方向决定如何调换 */ { temp = v[j]; v[j] = v[j+gap]; v[j+gap] = temp; } } } } //2. 二分插入, void HalfInsertSort(int a[], int len) { int i, j, temp; int low, high, mid; for (i=1; i temp) /* 如果中间元素比但前元素大,当前元素要插入到中间元素的左侧 */ { high = mid-1;

} else /* 如果中间元素比当前元素小,但前元素要插入到中间元素的右侧 */ { low = mid+1; } } /* 找到当前元素的位置,在low和high之间 */ for (j=i-1; j>high; j--)/* 元素后移 */ { a[j+1] = a[j]; } a[high+1] = temp; /* 插入 */ } } //3. 插入排序 //3.1 直接插入排序, 时间复杂度:O(n^2) void StraightInsertionSort(int input[],int len) { int i, j, temp; for (i=1; i=0 && input[j]>temp; j--) /* 从当前元素的上一个元素开始查找合适的位置 */ { input[j+1] = input[j]; /* 一边找一边移动元素 */ input[j] = temp; } } } //3.2 带哨兵的直接排序, 时间复杂度:O(n^2) /* * 带哨兵的直接插入排序,数组的第一个元素不用于存储有效数据 * 将input[0]作为哨兵,可以避免判定input[j]中,数组是否越界 * 因为在j--的过程中,当j减小到0时,变成了input[0]与input[0] * 自身进行比较,很明显这个时候说明位置i之前的数字都比input[i]小

高中生物育种知识归纳总结

高中生物育种知识归纳总结 发表时间:2013-01-21T17:03:51.390Z 来源:《新校园》理论版2012年第9期供稿作者:高洪斌[导读] 生物育种是指人们按照自己的意愿,依据不同的育种原理,有目的、有计划地获得人们所需要的生物新品种。这实际就是要改变生物的表现型。 高洪斌(扎兰屯第一中学,内蒙古呼伦贝尔162650) 生物育种是指人们按照自己的意愿,依据不同的育种原理,有目的、有计划地获得人们所需要的生物新品种。这实际就是要改变生物的表现型。生物的表现型是由基因和环境所共同控制的。但是环境所改变的表现型是不能遗传的,所以要想得到新品种就必须想办法改变生物的基因。改变生物的基因可以通过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三种方法。因而生物育种可以依据这不同的原理划分为三类。 一、基因突变的育种方法 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自然界中的抗病、抗虫等性状归根结底都来源于基因突变。但在自然突变中,突变的频率很低,而且大多数都是有害的。为了能获得人们想要的性状,就要想办法提高突变的频率。可以用射线照射等方法提高突变频率,这样的育种方法叫做诱变育种。诱变育种可以得到从来没有的性状,因而可以大幅度地改良生物性状。但是突变是不定向的,并且大多数是有害的,所以为了得到人们想要的个体,就必须大量处理样本。 诱变育种中最常见的就是太空育种。太空育种即航天育种,也称空间诱变育种,是将作物种子或诱变材料搭乘返回式卫星或高空气球送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诱变作用,使种子产生变异,再返回地面培育作物新品种的育种新技术。太空育种已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通过太空育种,培育出了一批新的突变类型和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例如,水稻种子经卫星搭载,获得了植株高、分孽力强、穗型大籽粒饱满和生育期短的性状变异。太空椒的果实比在陆地上培育的果实要大得多,口味、重量和外形也发生了变化。 二、基因重组的育种方法 1.杂交育种 杂交育种是指指遗传性状不同的种、类型或品种间进行有性杂交产生杂种,继而对杂种加以选择培育,创造新品种的方法。 杂交育种可以得到杂合子,然后利用杂合子的杂种优势来获得高产、生存力强等性状。但由于杂种个体自交会发生性状分离,因此不能通过自交来持续获得此性状。根据杂种优势的原理,通过育种手段的改进和创新,可以使农(畜)产品获得显著增长。这方面以杂种玉米的应用为最早,成绩也最显著,一般可增产20%以上。 杂交育种还可以通过杂交使两个亲本的优良性状集中到一个个体上。比如使抗病低产和不抗病高产的两种亲本杂交,得到子一代就会同时具有两个亲本的性状,再通过自交、筛选等步骤,就可以获得纯合的抗病高产的个体。杂交育种优点是操作简单,缺点是育种周期太长。杂交育种最重要的应用就是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和李振声小偃系列杂交小麦。 2.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又称基因拼接技术和DNA 重组技术,是以分子遗传学为理论基础,以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的现代方法为手段,将不同来源的基因按预先设计的蓝图,在体外构建杂种DNA 分子,然后导入活细胞,以改变生物原有的遗传特性、获得新品种、生产新产品。基因工程技术为基因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手段。基因工程育种有优点是可以定向地改变基因,从而定向改变生物的性状,缺点是难操作,目的基因不好获得。运用基因工程技术,不但可以培养优质、高产、抗性好的农作物及畜、禽新品种,还可以培养出具有特殊用途的动、植物等。比如转入人胰岛素基因的大肠杆菌,就可以为人类生产胰岛素,这样就大大降低了胰岛素的成本。 三、染色体变异的育种方法 1.单倍体育种 单倍体育种是植物育种手段之一,是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如花药离体培养等)诱导产生单倍体植株,再通过某种手段使染色体组加倍(如用秋水仙素、低温诱导处理),从而使植物恢复正常染色体数。单倍体是具有体细胞染色体数为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的生物个体。单倍体植株经染色体加倍后,在一个世代中即可出现纯合的二倍体,从中选出的优良纯合系后代不分离,表现整齐一致。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育种周期短,缺点是容易不育。中国首先应用单倍体育种法改良作物品种,已培育成了一些烟草、水稻、小麦等优良品种。 2.多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利用人工诱变或自然变异等,通过细胞染色体组加倍获得多倍体育种材料,用以选育符合人们需要的优良品种。最常用、最有效的多倍体育种方法是用秋水仙素或低温诱导来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秋水仙素能抑制细胞有丝分裂时形成纺锤体,但不影响染色体的复制,使细胞不能形成两个子细胞,而染色数目加倍。多倍体育种的优点是育种周期短,缺点是难操作。多倍体育种比较常见的例子就是无籽西瓜。 3.植物体细胞杂交 植物体细胞杂交又称原生质体融合是指将植物不同种、属,甚至科间的原生质体通过人工方法诱导融合,然后进行离体培养,使其再生杂种植株的技术。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未脱壁的两个细胞是很难融合的,植物细胞只有在脱去细胞壁成为原生质体后才能融合,所以植物的细胞融合也称为原生质体融合。植物体细胞杂交和杂交育种不同的是,它可以在亲缘关系较远的个体间进行,打破了生物间的生殖隔离。由于新个体得到了两个亲本的全部遗传物质,所以为异缘多倍体。但由于现在科学水平的限制,我们还不能控制新个体性状的表现。较常见的例子是“白菜—甘蓝”,同白菜相比,它具有生长期短、耐热性强和易储藏等优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