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高分子物理简答题

关于高分子物理简答题

第二章高分子的链结构1.聚合物的层次结构

聚合物的结构包括高分子的链结构和聚合物的凝聚态结构,高分子的链结构包括近程结构(一级结构)和远程结构(二级结构)。一级结构包括化学组成,结构单元连接方式,构型,支化于交联。二级结构包括高分子链大小(相对分子质量,均方末端距,均方半径)和分子链形态(构象,柔顺性)。三级结构属于凝聚态结构,包括晶态结构,非晶态结构,取向态结构,液晶态结构和织态结构。

2.结构单元的键接方式,

许多实验证明自由基或离子型聚合产物中大多数是头—尾键接的,链接方式对聚合物的性能有比较明显的影响。

例1:纤维要求分子链中单体单元排列规整,结晶性能好,强度高,便于抽丝和拉伸

例2:维尼纶纤维缩水性较大的根本原因:聚乙烯醇PVA做维尼纶只有头—尾键接才能使之与甲醛缩合生成聚乙烯醇缩甲醛。如果是头—头键接额,羟基就不易缩醛化,是产物中保留一部分羟基,羟基的数量太多会使纤维的强度下降。

3.聚合物的空间构型

概念:

结构单元为—CH2—CHR—型的高分子,在每一个结构单元中都有一个手性碳原子,这样,每一个链节就有两种旋光异构体,

高分子全部由一种旋光异构体键接而成称为全同立构,

由两种旋光异构单元交替键接,称为间同立构,

两种旋光异构单元完全无规键接时,则称为无规立构

全同立构和间同立构的高聚物有时统称为等规高聚物

高聚物中含有全同立构和间同立构的总的百分数是指等规度

由于内双键的基团在双键两侧排列的方向不同而有顺式构型与反式构型之分,他们称为几何异构体例:几何构型对聚合物的影响

聚丁二烯1,2-加成的全同立构或间同立构的聚丁二烯PB,由于结构规整,容易结晶,弹性很差,只能作为塑料使用;顺式1,4-聚丁二烯链的结构也比较规整,容易结晶,在室温下是一种弹性很好的橡胶,反式1,4-聚丁二烯分子链的结构也比较规整,容易结晶,在室温下是弹性很差的塑料。

4. 高分子共聚物

共聚物的序列结构常用参数平均序列长度L和嵌段数R。当R=100时表明是交替共聚,R=0时表明是嵌段共聚物

例1: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分子带有极性酯基是分子间作用力比聚苯乙稀PS大,因此在高温的流动性差,不宜采取注塑成型法加工。需将PMMA和少量PS共聚可以改善树脂的高温流动性,适用于注塑成型ps. 和少量的丙烯晴AN共聚后,其冲击强度,耐热性,耐化学腐蚀性都有所提高,可供制造耐油的机械零件

例2:ABS树脂在结构组成制备工艺上可提高产品的力学性能的方法

ABS树脂是丙烯晴,丁二烯和苯乙烯的三元共聚物。其中丙烯晴有CN基,能使聚合物耐化学腐蚀,提高制品的抗张强度和硬度;丁二烯使聚合物呈现橡胶状韧性,这是材料抗冲击强度增高的主要因素;苯乙烯的高分流动性能好,便与加工成型,而且可以改善制品表面光洁度.,ps. ABS是一类性能优良的热塑性塑料

例3:SBS在结构和组成上的特点及加工方法概述

用阴离子聚合法制得的苯乙烯与丁二烯的嵌段共聚物SBS树脂。丁二烯常温是一种橡胶,而聚苯乙烯是硬性塑料,两者不相容,因此SBS具有两项结构。聚丁二烯段形成连续的橡胶相,聚苯乙烯是热塑性的,聚苯乙烯起交联作用高温下可以破坏也可以重组,所以SBS是一种可以注塑方法进行加工而不需要硫化的橡胶。聚氨酯与其相似,统称热塑性弹性体。

5.高分子链的支化

例:为什么高压聚乙烯的冲击强度好于低压聚乙烯的冲击强度

支化对物理性能的影响有时相当显着,高压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LDPE)由于支化破坏了分子的规整性,使其结晶度大大降低,低压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HDPE)是线型分子,易于结晶,故在密度,熔点,结晶度和硬度方面都高于强者。分子链支化程度增加,分子间的距离增加,分子间的作用力减小,因而使拉伸强度降低,但冲击强度会提高。

6.高分子链的交联

支化高分子能够溶解,交联高分子不熔不熔,只有交联度不大的时候能在溶剂中溶胀。热固性塑料和硫化橡胶都是交联高分子

例:硫化橡胶

未经硫化交联的橡胶分子之间容易滑动,受力后会产生永久变形,不能回复原状,经硫化的橡胶分子间不能滑移,才有大的可逆弹性变形,所以橡胶一定要经过硫化变成交联结构后才能使用。交联度小的橡胶(含硫5%一下)弹性较好,交联度大的橡胶(含硫20%~30%)弹性就差,交联度再增加,机械强度和硬度都将增加,最终失去弹性而变脆。

7.高分子链的构象

概念:

构象:单间内旋转而产生的分子在空间的不同排列形态,由于热运动分子的构象在时刻改变,因此高分子的键的构象是统计性的,由此可知,这种构象是不固定的。

构型:大分子链中由化学键所固定的原子在空间的几何排列,这种排列是稳定的要改变构型必经过化学键的断裂和重组。构型包括单体单元的键合顺序,空间构型的规整性,支化度,交联度以及共聚物的组成及序列结构。

无规线团:单键内旋转是导致分子链呈蜷曲构象的原因,内旋转愈自由,蜷曲的趋势越大,我们称这种不规则的蜷曲高分子链的构象为无规线团。

理想链(理想柔性链,自由链接链):高分子键的一种理想化的简单模型,假定高分子的主链由足够多的不占体积的化学键自有链接而成,这些键的取向不受键角以及相邻旋转交的限制,没有位垒的障碍,在空间上的取向几率都相等。

自由旋转链:每个链都能在键角限制范围内自由旋转,不考虑空间位阻影响,有足够多的不占体积的化学键自有链接而成,这些键的取向受键角及相邻旋转交的限制,没有位垒障碍。

受阻旋转链:同自由旋转链,除不能自由旋转。

末端距:对于线性高分子,分子链的一端至另一端的直线距离即为末端距。

均方末端距:末端距的平方的平均值,通常用来表征高分子链的尺寸。

高斯链:把真实的高分子末端距模型化的一种由n个长度为l的统计单元组成,他的末端距大小分布符合高斯统计函数,这种假想链叫做高斯链

Ps.末端距的计算见附录

例1. 自由连接链和高斯链的区别

1).高斯链的统计单元为链段,自由链接链的链接单元为化学键

2).高斯链可以产生链段的回转和取向,自有链接连不能产生化学链的旋转和取向

3).高斯链是实际存在的,自有链接连是不存在的

4).高斯链研究高分子链的共性,自有链接链是理想化的。

例2.聚丙烯是否可以通过单键的内旋转由全同立构变成间同立构,为什么?

答:不可以。因为全同立构和间同立构是属于构型的范畴,构型是指分子中有化学键所固定的原子在空间的排列。单键的内旋转只会改变构象,而改变构型必须经过化学键的断裂才能实现。

例3.为什么只有柔性高分子链才适合做橡胶

答:橡胶具有高弹性,弹性模量很小,形变量很大的特点。只有处于蜷曲状态的长链分子才能在外力的作用下产生大形变,才能作为橡胶。蜷曲程度与柔性是相对应的,蜷曲程度越高,柔性越好,所以适合做香蕉的高分子必须具备相当程度的柔性。

例4.试述近程相互作用和远程相互作用的含义以及它们对高分子链构象以及柔性的影响

答:所谓“近程”和“远程”是根据沿大分子链的走向来区分的,并非为三维空间上的远和近。事实上,即使是沿高分子长链很远的枝节也会由于主链单间内旋转而在三维空间上相互靠的很近。近程相互排斥作用的存在使得实际高分子的内旋转受阻,是指在空间可能有的构象数远远小于自由内旋转的情况,受阻程度越大构象数就越少,高分子链的柔性就越小。远程相互作用可为斥力,也可称为引力。当大分子链中相距较远的原子或原子团由于单键的内旋转,可是其间的距离小于范德瓦尔斯半径而表现为斥力,大于范德瓦尔斯半径为引力,五轮哪种力都使单间内旋转受阻构象数减小,柔性下降,末端距变大。

例5. 分子链柔顺性大小顺序

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丙烯晴PAN,聚氯乙烯PVC

取代基极性越大,取代基之间的相互作用就越强,高分子链内旋转越困难,柔性越小。取代基的极性顺序为—CN>—CL—CH3—H,所以PE>PP>PVC>PAN

例6.请排出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

聚苯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和尼龙66,聚乙烯

尼龙66>据对苯甲酸乙二酯>聚苯乙烯>聚乙烯

尼龙66分子间能形成氢键,因此分子间作用力最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含有强极性基团,分子间作用力比较大,聚苯乙烯含有侧基,连段运动较困难,分子间作用力较小,聚乙烯是非极性分子,又不含侧基,分子间作用力最小。

例7. 请排出结晶难易程度的排序

1)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和聚间苯二甲酸乙二酯,聚乙二酸乙二酯

2)尼龙66,尼龙1010

聚己二酸乙二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间苯二甲酸乙二酯,这是由于聚己二酸乙二酯的柔顺性好,聚间苯二甲酸乙二酯对称性不高,

尼龙66>尼龙1010尼龙66中氢键密度大于尼龙1010

第三章高分子溶液

1.聚合物溶解过程和溶剂选择

概念:

内聚能密度:内聚能是将一摩尔液体或固体分子汽化时所需要的能量,单位体积的内聚能即为内聚能密度。

δ溶度参数:溶度参数是内聚能密度的平方根。溶质与溶剂的溶度参数越接近越可能相互溶解。

冻胶:是由范德瓦尓斯力交联而成的,加热可以拆散范德瓦尓斯力的交联,使冻胶溶解。

凝胶:是高分子链之间以化学键形成的交联结构的溶胀体。

例1.聚合物的溶解过程

答:聚合物的溶解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先是溶剂分子深入聚合物内部,是聚合物体积膨胀,称为溶胀,然后才是高分子均匀分散在溶剂中形成完全溶解的分子分散的均相体系,对于交联聚合物,在与溶剂接触时也会发生溶胀,但因有交联的化学键束缚,不能再进一步使交联分子拆散,只能停留在溶胀阶段,不会溶解。

例2.聚合物的溶解度与分子量的关系:

溶解度与聚合物的分子量有关,分子量大的溶解度小,分子量小的溶解度大,对交联聚合物来说,交联度大的溶胀度小,交联度小的溶胀度大。

例3.非晶聚合物和结晶聚合物对溶解的影响

非晶聚合物的分子堆砌比较松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较弱,因此溶剂分子比较容易渗入聚合物内部使之溶胀和溶解。静态聚合物由于分析排列规整,堆砌紧密,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很强,以致溶剂分子深入聚合物内部非常困难,因此晶态聚合物的溶解比非晶态聚合物困难得多。

溶液的热力学性质

溶解过程的自发需要满足△Fm=△Hm-T△Sm<0

对于极性聚合物在极性溶剂中,由于高分子溶剂强烈相互作用,分子排列趋于混乱所以△Sm增加溶解时放热(△Hm<0)且使体系△Fm降低所以溶解过程能自发进行

非极性聚合物,溶解过程一般是吸热的(△Hm>0),故只有在升高温度T或者减小混合热△Hm才能使体系自发溶解。

非极性溶液的混合热△Hm的大小取决于溶度参数,如果两种液体溶度参数接近,则混合热越小,两种液体越能互相溶解。

Ps.聚丙烯腈不能溶解在溶度参数与他相接近的乙醇,甲醇,苯酚。乙二醇等溶剂中,这是因为这些溶剂的极性太弱了,只有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乙腈,二甲基亚砜,丙二腈才能使其溶解。丙酮不能溶解聚苯乙烯是丙酮极性太强而聚苯乙烯是弱极性的。可以得出结论,极性聚合物,不但要求它与溶剂的溶度参数中的非极性部分接近,还要求极性部分也接近才能溶解。注:如果溶质与溶剂间能形成

结晶性非极性聚合物的溶剂选择最困难,它的溶解包括两个过程:其一是结晶部分的熔融;其二是高分子与溶剂的混合,两者都是吸热的过程,所以要提高温度。除非生成氢键,因为氢键的生成是放热反应。

例1.溶剂的选择原则:

1)极性相近,要求溶剂的极性和高聚物极性相近,极性高聚物选择极性相当的溶剂;

2)溶度参数相近原则,参数越接近,溶解可能性越大,非晶态—非极性比较合适,对于晶态的非极性高聚物需加外界条件,对晶态极性不适用;

3)溶剂化原则(基团的相互作用)溶剂分子与高分子链之间相互吸引作用是高分子链与链之间相互分离导致高分子溶解于溶剂形成溶液。

理想溶液

概念:

理想溶液:是指溶液中溶质分子间溶剂分子间和溶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能都相等,溶解过程没有体积变化也没有焓的变化。

Huggins参数:是表示高分子溶液混合时相互作用能的变化

θ温度:是高分子溶液的一个参数,当T=θ时高分子溶液中的过量化学位为零,与理想溶液中溶剂的化学位没有偏差

θ条件:通过选择溶剂和温度使高分子溶液中溶剂的过量化学位为零的条件,这种条件称为θ条件或θ状态。

无扰状态:高分子在稀溶液中,一个高分子很难进入另一个高分子所占的区域,即每个高分子都有一个排斥体积。如果高分子链段和溶剂分子相互作用能大于高分子链段与高分子链段的相互作用能,则高分子被溶剂化而扩张,使高分子不能彼此接近,高分子的排斥体积就很大;如果高分子链段与溶剂分子相互作用能等于高分子链段与高分子链段的相互作用能。高分子与高分子可以与溶剂分子一样彼此接近,互相贯穿,这样排斥体积为零,相当于高分子处于无扰状态。这种状态的尺寸就称为无扰尺寸。

扩张因子:高分子在良溶剂中,由于溶剂化的作用,是卷曲的高分子链伸展,高分子的均方末端距和均方旋转半径扩大。扩张因子α是指高分子链的均方末端距或均方旋转半径与高分子链在θ状态下的均方末端距或均方旋转半径之比,它表示高分子链的扩张程度。

溶胀比:交联高聚物在溶胀平衡时的体积与溶胀前的体积之比

例1. 根据高分子的混合自由能,推导出其中溶剂的化学位变化,并讨论在什么条件下高分子溶液中溶剂的化学位变化,等与理想溶液中溶剂的化学位变化

答:见附录

例2. 高分子溶液在什么情况下与理想溶液的一些热力学性质相近

当T=θ时。高分子溶液中溶剂的过量化学位为零;χ1=1/2,高分子处于θ状态,此时高分子溶液与理想溶液的一些热力学性质相近。

例3. 什么是θ温度?当高于,低于或等于θ温度时,大分子的自然构象有何不同?为什么?

θ温度是高分子溶液的一个参数。当T=θ时,高分子溶液中溶剂△μ=0与理想溶液中的溶剂化学位没有偏差。当T>θ时,溶剂为高分子良溶剂,在良溶剂中,高分子链由于溶剂化而扩张,高分子线团伸展,当T<θ时,溶剂为高分子的不良溶剂,在不良溶剂中,高分子链由于溶剂化作用很弱,高分子链紧缩;当T=θ时,溶剂为高分子的θ溶剂,在θ溶剂中,高分子链段与高分子链段的相互作用能等于高分子链段与溶剂的相互作用能,高分子与高分子可以与溶剂分子一样彼此接近,互相贯穿,这样高分子链的排斥体积为零,相当与高分子链处于无干扰的无规线团。

例4.试举出可判定聚合物溶解性好坏的三种热力学参数,并讨论当它们分别为何值时,溶剂是良溶剂,θ溶剂,劣溶剂:

过量化学位△μ?,Huggins参数χ?,第二维利系数A?可以判定聚合物溶解性的好坏的三种热力学参数,△μ?<0,χ?<1/2,A?>0时为良溶剂;△μ?=0,χ?=1/2,,A?=0时为θ溶剂;

μ?>0,χ?>1/2,A?<0时为劣溶剂。

Ps.θ状态与真正的理想溶液还是有区别的,真正的理想溶液没有热效应,任何温度下都呈现理想行为,而在θ温度时的高分子稀溶液只是过量化学位等于0而已。偏摩尔混合热和偏摩尔混合熵都不是理想值,只是两者的非理想效应近似相互抵消。

例5.临界共溶温度:是聚合物溶解曲线极大处的温度就是Tc。溶质的分子量越大,溶液的临界共溶温度越高。当温度降至Tc一下某一定值时,就会分离成稀相和浓相,当体系分成两相最终达到相平衡时,每种组分在两相间扩散达到动态平衡,这就要求每种组分在两相间的化学未达到相等。相分离的起始点就是临界点,在临界点,两个相浓度相等。

简述荣章法测定聚合物的δ的原理和方法

溶胀法可以测定交联聚合物的平衡溶胀比,及交联聚合物达到溶胀平衡时的体积与溶胀前的体积之比。若交联聚合物与溶剂的溶度参数越接近,高分子与溶剂的相互作用愈大,及高分子溶剂化程度愈大,交联网链愈能充分伸展,是交联聚合物的平衡溶胀比增大,若用若干种不同溶度参数的溶剂溶胀聚合物,用溶胀法分别测定聚合物在这些溶剂中的平衡溶胀比,以平衡溶胀比对溶剂的溶度参数作图,找出平衡溶胀比极大值所对应的溶度参数,此溶度参数可作为交联聚合物的溶度参数。

Ps.增塑剂为了改善聚合物材料的成型加工性能和使用性能,通常在聚合物树脂中加入高沸点,低挥发性的小分子液体或低沸点固体,以降低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粘流温度,改善树脂流动性,降低粘度石制品有较好的柔韧性,和耐寒性。

第四章高分子的多组分体系

高分子的相容性

概念

高温临界共溶温度UCST:高温互容低温分相。

低温临界共溶温度LCST:低温互容高温分相。(曲线分析见附录)

临界胶束浓度:将嵌段共聚物溶解在小分子溶剂中,如果溶剂溶解共聚物前段时没有很强的选择性,那么嵌段共聚物的溶液性质与一般均聚物的溶液性质没有和大的差别。但如果溶剂对其中的某一嵌段具有很强的相互吸引作用,在固定温度改变浓度或固定浓度改变温度两种条件下,嵌段共聚物类似于小分子的表面活性剂,与溶剂作用强的嵌段倾向于与溶剂混合,而另一嵌段就倾向于与其它链的相似嵌段聚集在一起,形成胶束,形成胶束的临界条件被称为临界胶束浓度,和临界胶束温度。进一步增加浓度,这些胶束逐渐发生交叠,形成物理凝胶几乎不能流动,形成凝胶的临界浓度称为临界胶束浓度(静态光散射通过测定溶液中形成结构的平均分子量来估算是否形成了胶束)

Ps.UCST,LCST曲线见附录

第五章聚合物的非晶态

非晶态聚合物的结构模型

概念

无规线团模型:在非晶态聚合物本体中,分子链的构象与在溶液中的一样,成无规线团状,线团的尺寸在θ状态下高分子的尺寸相当,线团分子之间是任意相互贯穿和无规缠结的,前端的堆砌不存在任何有序的结构,因而非晶态聚合物在凝聚态结构上是均相的。

玻璃化转变:玻璃态和高弹态之间的转变称为玻璃化转变,对应的转变温度即玻璃化转变温度。

玻璃态:当非晶聚合物在较低的温度下受外力时,有与链段运动被冻结,只能使主链的键长和键角有微小的改变,因此从宏观上来说,聚合物形变是很小的,形变与受力的大小成正比,当外力除去后,形变能立刻回复。这种力学性质称虎克型弹性体,又称普弹体,非晶态聚合物处于具有普弹性的状态,称为玻璃态。

玻璃化温度:高聚物分子链开始运动或冻结的温度。它是非晶态高聚物作为塑料使用的最高温度,橡胶使用的最低温度。

高弹态:在聚合物受到外力时,分子链可以通过单键的内旋转和链段的改变构象以适应外力的作用,由于这种变形是外力作用促使聚合物主链发生内旋转的过程,它需要的外力显然比聚合物在玻璃态时变形所需外力要小得多,而变形量却大得多,这种性质叫做高弹性,它是非晶态聚合物处在高弹态下特有的力学特征。

粘流态:整个分子链运动,松弛时间缩短,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粘性流动,它是整个分子链互相滑动的宏观表现。形变不可逆外力除去后,形变不能再自发回复

自由体积理论:Fox和Flory提出,认为液体或固体物质,其体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被分子占据的体积;另一部分是未被占据的自由体积。后者以“孔穴”的形式分散于整个物质之中,正是由于自由体积的存在,分子链才可能发生运动。自由体积理论认为,当聚合物冷却时,起先自由体积逐渐减少,到某一温度时,自由体积达到一最低值,这是聚合物进入玻璃态。在玻璃态下,有与链段运动被冻结,自由体积也被冻结,并保持一恒定值,自由体积“孔穴”的大小及分布也将基本上维持固定。因此对任何聚合物,玻璃化温度就是自由体积达到某一临界值的温度,在这临界值一下,已经没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分子链构象的调整了。因而聚合物的玻璃态可视为等自由体积状态。不管什么聚合物,发生玻璃化转变时,自由体积分数都等于%。

Ps. WLF方程见附录

例1::无规线团模型的实验证据

1).橡胶的弹性理论完全是建立在无规线团模型基础上的,而且实验证明,橡胶的弹性模量和应力-温度系数关系并不随稀释剂的加入而有反常的改变,说明在非晶态下,分子链是完全无序的,并不存在可被进一步溶解或拆散的局部有序结构

2).在非晶聚合物的本体和溶液中,分别用高能辐射是高分子发生交联,实验结果并未发现本体体系中发生分子内教练的倾向比溶液中更大,说明本体中并不存在诸如紧缩的线团或折叠连那些局部有序的结构。

3)用X光小角散射的实验结果,提别有力的支持了无规线团。.对于分子量相同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试样,用不同的方法(光散射,X光散射和中子散射),不同条件下(本体或溶液中),测得分子的回转半径相近。并且本体的数据与θ溶剂氯代正丁烷的数据以及所得指向的斜率更为一致,证明非晶态本体中,分子的形态与它在θ溶剂中一样,它们的尺寸都是无扰尺寸

例2.两相球粒模型

1)模型包含了一个无序的粒间相,从而能为橡胶弹性变形的回缩力提供必要的构象熵,因而可以解释橡胶的弹性回缩力。

2)实验测得许多聚合物的非晶和结晶密度比按分子链成无规线团形态的完全无序的模型计算的密度高,说明有序的粒子相与无序的粒间相并存,两相中由于嵌段的堆砌情况有差别,导致了密度的差别。

3)模型例子中嵌段的有序堆砌,为洁净的迅速发展准备了条件,这就不难解释许多聚合物结晶速度很快的事实。

4)某些非晶态聚合物缓慢冷却或热处理后密度增加,电镜下还观察到球粒的增大,这可以用粒子相有序程度的增加和粒子相的扩大来解释。

例3.非晶态聚合物形变-温度曲线

如果取一块非晶聚合物试样,对它施加一恒定的力,观察试样发生的形变与温度的关系,我们将所得到的曲线称为形变-温度曲线或热机械曲线。当温度较低时,试样呈刚性固体状,在外力作用下只发生非常小的形变;温度升到某一范围后,式样的形变明显的增加,并随后,并在随后的温度区间达到一相对稳定的形变,在这一个区域中,试样变成柔软的弹性体,温度继续升高,形变基本上保持不变;温度再进一步升高,则形变量又逐渐加大,试样最后完全变成粘性流体。

Ps.形变温度曲线见附录

例4.试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说明非晶聚合物的三种力学状态和两种转变

在玻璃态下,由于温度较低,分子运动的能量很低,不足以克服主链内旋转的位垒,因此不足以激发起链段的运动,链段处于被冻结的状态,只有那些较小的运动单元,如侧基,支链和小链节能运动,当收到外力时,由于链段处于冻结状态,只能使主链的键长和键角有微小的改变,形变很小,当外力除去后形变能立刻回复。

随着温度的升高,分子热运动的能量增加,当达到某一温度Tg时,链段运动被激发,聚合物进入高弹态,在高弹态下,链段可以通过单键的内旋转和链段的运动不断地改变构象,但整个分子仍然不能运动。当受到外力时,分子链可以从蜷曲状态变为伸直状态,因而可发生较大形变。

温度继续升高,整个分子链也开始运动,聚合物进入粘流态,这时高聚物在外力作用下便发生粘性流动,它是整个分子链互相滑动的宏观表现,外力去除后,形变不能自发回复。

玻璃化转变就是链段有运动到冻结的转变,流动转变使整个分子链由冻结到运动的转变。

例5.为什么聚合物通常有一份相对确定的玻璃化温度,却没有一个确定的粘流温度

随着相对分子量的增加,玻璃化温度会升高,特别是在较低的相对分子质量范围内,这种影响较为明显,但是当相对分子质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玻璃化温度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很小。而聚合物的粘流温度是整个分子链开始运动的温度,相对分子质量对粘流温度的影响比较明显。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粘流温度就越高。聚合物具有多分散性,即聚合物是由一系列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同系物组成的,由于在高相对分子质量范围内,玻璃化温度与相对分子质量无关,因此聚合物具有一个明确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而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组份具有不同的粘流温度。因此具有多分散性的非晶态聚合物没有明晰的粘流温度,而往往是一个较宽的软化区域,在此温度区域内,均易于流动,可进行成型加工。

例6.简述测量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方法

膨胀剂法测定,及直接测量高聚物的体积或比容随温度的变化。从体积或比容对温度曲线两端的直线部分外推,其交点对应的温度为玻璃化温度作Tg

差热分析测量,其基本原理是在等速升温的条件下连续测定被测试样与惰性基准无之间的温度差△T,并以△T对试样温度T作图,即得差热曲线,曲线上出现一台阶,台阶处所对应的温度即为Tg。

例7. 影响玻璃化温度的因素

凡是能影响高分子链柔顺性的因素对Tg都有影响。

1.化学结构的影响

1). 主链结构:主链由饱和单键构成的聚合物,如—C—C—,—C—N—,—C—O—,—Si—O—等,因为分子链可以围绕单键进行内旋转所以Tg不太高。若没有极性取代基,Tg更低。Eg.聚二甲基硅氧烷Tg<聚甲醛Tg<聚乙烯Tg,聚二甲基硅氧烷是耐寒性较好的一种橡胶。若主链中引入苯基,联苯基,芳杂环等,分子链刚性增大,则玻璃化温度提高。Eg. 芳香族聚酯,聚碳酸酯,,聚苯醚等是一类耐热性较好的工程塑料。

主链中含有孤立双键的高分子链都比较柔顺,所以Tg都比较低,。

2)取代基团的空间位阻和侧链的柔性:单取代乙烯聚合物中,随着取代基提及的增大,分子链的内旋转维族增加,Tg将升高。如果季碳原子上作对称双取代,则主链内旋转位垒反而比单取代时小,链柔顺性回升,因而Tg下降。Eg. 聚异丁烯PIB的Tg比聚丙烯PP低,聚偏二氯乙烯PVDC比聚氟乙PVC 烯低,聚偏二氯乙烯PVDC比聚氯乙烯PVC低。

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类的侧基增大Tg反而下降,这是因为它的侧基是柔性的,侧基越大柔性越大,相当于起了增塑剂的作用,使Tg下降。Ps.间同聚合物比全同聚合物Tg高。

3). 分子间力的影响:旁侧基团的极性,对分子链的内旋转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侧基极性越强,Tg越高。Eg聚乙烯引入弱极性基团—CH3后,聚丙烯Tg低于聚乙烯,若在聚丙烯加入—Cl,或—OH或,—CN后Tg越来越大。

2.其他因素的影响

1)共聚与共混(Fox方程见附录)

无规共聚物的Tg介于两种聚合物组分单体的均聚物的Tg之间,随聚合物的组成变化,其Tg值在两均聚物Tg之间做线性或非线性的变化

交替共聚物,它可以看做是两种单体组成一个重复单元的均聚物,因此仍然只有一个Tg。

嵌段或接枝共聚物与共混的情况相似,决定性因素是两组分均聚物是否相容。相容,只有一个Tg,介于两种组分均聚物的Tg之间;不相容,两相各有一个Tg,其值接近于组分均聚物的Tg;部分相容,则发生Tg内移,即两个相的Tg都想彼此靠拢的方向移动。

2)交联

随着交联点密度的增加,聚合物的自由体积减少,分子链的活动受到约束的程度也增加,相邻交联点之间的平均链长变小所以交联作用使Tg升高

3)分子量

分子量的增加使Tg增加,特别是当分子量较低时,这种影响更为明显,当分子量超过一定程度以后,Tg随分子量的增加就不明显了。

分子量很小的时候,线性非晶态高聚物只有玻璃态和粘流态:分子量适中时,存在玻璃态高弹态,粘流态;分子量很大时很难进入粘流态。

图像见附录

3.外界条件的影响

1)升温速度

升温(或降温)速率加快测得的Tg向高温方向移动,反之,升温(或降温)速率减慢,测的聚合物的Tg向低温方向移动。

2)外力

单向的外力促使链段运动因而使Tg降低,外力越大Tg降低越多。(取向)

3)围压力

随着聚合物周围流体静压力的增加,许多聚合物Tg线性地升高

4)测量的频率

由于玻璃化转变是一个松弛过程,外力作用的速度不同将引起转变点的移动。用动态方法测量的玻璃化温度Tg通常要比静态膨胀剂法测得的Tg高,而且Tg随测量频率v增加而升高。

例8. 试解释下列各组聚合物玻璃化温度的差异的原因:

1)聚乙烯和聚丙烯

2) 聚氯乙烯和聚偏二氯乙烯

3)聚丙烯酸甲酯和聚丙烯酸乙酯

4)顺式聚丁二烯和1,2-聚丁二烯

答1)聚乙烯主链上不带侧基,单间内旋转的位垒低,聚丙烯带有一个侧基—CH3,分子链内旋转位阻增加,Tg升高。

2)聚氯乙烯是单取代,分子极性大,分子间作用力强,内旋转困难,而聚偏氯乙烯是对称双取代,分子极性部分抵消,而且分子链之间的距离增大,主链内旋转位垒降低,Tg下降。

3)由于聚丙烯酸酯类的侧基是柔性的,侧基分子链越长,则柔顺性也越大,而且分子间距离也会增大,分子间相互作用减弱,故前者Tg高。

4)顺式1,4-聚丁二烯含有孤立双键,主链单键旋转位垒很低,Tg较低,而1,2-聚丁二烯的主链由饱和C-C单键组成,且带有较大的侧基,柔性下降,Tg升高。

例9.如果某种聚合物玻璃化温度低于室温,通常可用作橡胶,而聚乙烯的玻璃化温度接近零下70度,却只能做塑料,为什么?

具有较低的玻璃化温度值是聚合物用做橡胶材料材料的结构特征之一,而能够产生想较高弹性必须具备另一结构特征,就是在常温下不易结晶。聚乙烯由于分子结构简单、对称性高、分子链柔性好,常温下极易结晶,而且结晶度又高。虽然其玻璃化温度很低,常温下非晶区处于高弹态,但是在晶格的束缚下,链段难以运动,在外力作用下呈现不出高弹形变,因此也不能用做橡胶。正是由于其结晶特性,在其熔点以下均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即较高的强度,因此可用作塑料。

例10 .将聚乙烯进行氯化,随着氯化度的增加,氯化聚乙烯的玻璃化温度上升,但当氯化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玻璃化温度反而随着氯化度的增加而降低,为什么

聚乙烯分子是飞机型的,通过氯化引入氯原子后,变成了极性分子。氯化反应主要是氯原子取代氯原子的取代反应。在氯化初期,主要是发生一取代反应。随着取代的氯原子数目增多,分子的极性增强,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增强,同时随着取代氯原子的增多空间位阻效应也越来越明显,阻碍分子链的内旋转。因此分子链的刚性增大,玻璃化温度升高。当绿化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发生二取代反应,即已经发生已取代的叔碳原子上的氢原子再被氯原子取代。如果氯原子在同一碳原子上作对称取代,则极性部分会部分抵消,分子链之间距离也会增大,导致分子间力下降,分子链柔性反而上升,随着氯化反映的进行,氯原子在分子链上对称分布的比例增加,导致分子链柔性增大,玻璃化温度反而下降。

非晶态聚合物的黏性流动

概念

牛顿流体:粘度不随剪切应力和剪切速率的大小而改变,始终保持常数的流体,通常为牛顿流体,低分子液体和高分子稀溶液属于这一类

非牛顿流体:大多数聚合物熔体和浓溶液,其粘度随剪切变稀的流体

剪切粘度:聚合物熔体和浓溶液都属于非牛顿流体,其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不成正比,其粘度有剪切速率依赖性。

零切粘度:在低剪切速率时,非牛顿流可以表现出牛顿性,及剪切速率趋于零时可得到牛顿粘度,亦称零切速率粘度

拉伸粘度:这种流动产生的速度梯度场是横向速度梯度场,即速度梯度的方向与流动方向相垂直。在另一些情况下,液体流动可产生纵向的速度梯度场,其速度梯度的方向与流动方向一致,这种流动成为拉伸流动。

表观粘度:对剪切应力和剪切速率之比已不再是常数的非牛顿流体,仍与牛顿年度相类比,取此比值定义为表观粘度。

熔融指数:在一定温度下,熔融状态下的高聚物在一定的载荷下,十分钟内从规定的直径和长度标准毛细管中流出的重量,也称熔体流动速率。

爬杆现象(weissenberg效应):对于牛顿体,由于离心作用,液面将是凹形,而对与粘弹性流体,却向杆中心流动,并沿杆向上爬,液面成凸形,甚至在实验杆旋转速率很低时也可以观察到这一现象。

挤出物胀大现象:如果非牛顿流体被迫从一个大容器流进一根毛细管,再从毛细管流出时,可发现射流的直径比毛细管的直径大,对于牛对流体它了依赖于雷诺准数

例1. 为什么合成聚合物要控制相对分子质量

相对分子质量对聚合物的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都有重要影响。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则机械性能越高,但是,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增加后,分子间的作用力也增强,聚合物的流动温度和熔体粘度也上升,从而使聚合物的加工变得困难。因此,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宜过大,应兼顾使用和加工两方面的要求,对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进行控制。

例2. .影响粘流温度的因素

1.分子链柔顺性好,粘流温度越低;分子链越刚性,粘流温度越高。分子间作用力越大(极性),粘流温度越高,分子间作用力(极性)越小,粘流温度越低。

2.分子量的影响,分子量越大粘流温度越高,因为分子运动时分子量越大内摩擦阻力越大,使得位移运动越不易进行,粘流温度就要提高。

3.外力大小和外力作用时间:外力增大实质上是更多的抵消着分子链沿着外力方向的热运动,提高链段沿外力方向向前跃迁的几率,使分子链的重心有效的发生位移。因此有外力时,在较低温度下即可发生流动。

Ps.聚合物的粘流温度是成型加工的下限温度,聚合物的分解温度成型加工的上线温度。

例3.影响聚合物熔体粘度的因素

1)温度的影响,粘流温度以上,温度升高,熔体自由体积增加,链段活动能力增加,分子间作用力减弱,聚合物流动性增大,所以熔体粘度随温度的升高以指数方向降低。

2)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影响:聚合物的黏性流动是分子链重心沿流动方向发生位移和链间相互滑移的结果分子量越大,一个分子链包含的连段数目就越多,为实现重心偏移,需要完成的链段协同位移次数就越多,因此聚合物熔体剪切粘度随分子量的升高而增加,分子量大的流动性就差。

3)支化的影响,支链不太长时,链支化对熔体粘度不大;如果支链长到足以相互缠结影响显着。

例4.试述温度和剪切速率对聚合物剪切粘度的影响,并讨论不同柔性聚合物的剪切粘度对温度和剪切速率的依赖性差异。

聚合物的剪切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在通常的剪切速率范围内,聚合物的剪切粘度也是随剪切速率的增大而降低的。只有在极低和极高的剪切速率下,聚合物的粘度才不随剪切速率的变化而变化。

不同柔性的聚合物的剪切粘度对温度的剪切速率的依赖性是不同的,柔性分子链在剪切力的作用下容易沿外力方向取向使粘度明显下降;而刚性高分子则下降的很不明显

刚性高分子的粘流活化能大,其剪切粘度对温度极为敏感,随着温度的升高,剪切粘度明显下降;而柔性高分子的粘流活化能小,其剪切粘度随温度的变化较小。

例5 .牛顿流体,胀塑性流体,假塑性流体和宾汉流体的流动曲线

图及文字见附录

聚合物的取向态

概念

取向:在一定条件下,如外力,流动等,相当数量的高分子链段取向过程是,一种分子的有序化过程,而热运动却使分子趋向紊乱无序,即所谓的取向过程。

取向的高分子材料一般可分两类:一类是单轴取向一类是双轴取向

取向过程是一种分子的有序化过程,而热运动却使分子趋向紊乱无序即所谓解取向过程。

影响取向的因素:

1.温度T>Tf 取向能力增强—解取向能力强;Tg

2.拉伸化:拉伸使取向度增大

3.结构:柔顺性越好越易取向

4.应力

5.模具

第六章聚合物的结晶态

结晶原因

1.链的规整性,主链含有手性中心的,,如果手性中心的构型是完全无规的,使高分子链的对称性和规整性被破坏,这样的高分子不能结晶。Eg聚三氯乙烯,虽有手性碳,又不是等规高聚物,却有相当强的结晶能力。无规聚乙酸乙烯酯不能结晶,水解到的聚乙烯醇却能结晶,羟基的体积不太大,而又具有较强的极性缘故。无规聚乙烯也有微弱结晶能力,近似于间同立构结构,有利于结晶

2. 链的对称性,高分子链结构对称性越高,越容易结晶。Eg。对称取代的稀类聚合物如偏二氯乙烯、聚异丁烯,主链上含有杂原子的聚合物如聚甲醛、聚氯醚,芳香聚酯等仍属聚合物,所以能结晶。

3.共聚支化和交联,无规共聚通常会破坏连的对称性和规整性,从而使结晶能力降低甚至完全丧失。

支化使链的对称性和规整性受到破坏,使结晶能力降低。例如高压法得到的支化聚乙烯结晶能力小于低压法制得的线性聚乙烯。

交联限制了链的活动性。轻度交联时,还能结晶,例如轻度交联的聚乙烯和天然橡胶。随着交联度增加,聚合物便迅速失去结晶能力。

分子间力也往往使链柔性降低,影响结晶能力。但是分子间能形成氢键,则有利于结晶结构的稳定。结晶条件

1.高分子链的构象要处于能量最低的状态。

2.链与链之间要平行排列,而且能紧密堆砌。

晶胞:按照晶体内部的同期性和对称性划分出来的形状和大小完全和相同的平行六面体,代表晶体结构的基本重复单元。

球晶:当结晶性的聚合物从浓溶液中析出,或从熔体冷却结晶时,在无应力或流动的情况下,都倾向于生成这种更为复杂的结晶,它呈现圆球形,故名球晶。

黑十字消光图像是聚合物球晶的双这是性质和对称性的反应。当保持起偏器和检偏器的位置不变,而将样品沿其平面方向转动时,球晶的黑十字消光图像不变,这一事实表明,聚合物球晶的确是球形的,并且意味着最大折射率方向即分子链的方向,必定是平行或垂直于半径方向的。Ps.分子链也取垂直于晶片方向排列,因而分子链总是与球晶的半径相垂直的。

表征方法1)偏光显微镜2)电子显微镜。

结晶性聚合物的球晶和单晶

单晶:指聚合物体系中只有一个晶核,最后只生成一个晶体。形成条件:极稀溶液中缓慢结晶。

特征:1)有一定的几何外形,2)短程和长程单一有序,3)各向异性,4)链取向垂直表面

球晶:结晶性高聚物从浓溶液中析出,或从熔体冷却结晶时,在不存在应力和流动的情况下,都倾向于生成球晶;

伸直链片晶,是在极高的压力下进行熔融结晶或对熔体结晶加压热处理;

串晶,是在溶液中强烈搅拌下高温结晶形成的。

Avrami方程用于聚合物结晶过程

三维生长(块、球状晶体)均相成核:4 异相成核:3

二维生长(片状晶体)均相成核:3 异相成核:2

一维生长(针状晶体)均相成核:2 异相成核:1

结晶聚合物的结构模型

缨状微束模型:主要从实验事实出发,认为结晶聚合物中,晶区和非晶区互相穿插,同时存在,在晶区中,分子链互相平行排列形成的规整结构,但晶区尺寸很小,一根分子链可以同时穿过几个晶区和非晶区,晶区在通常情况下是无规取向的:而在非晶区中,分子链的堆砌是完全无序的。这个模型有时也会被称为两相模型。图见附录

聚合物的结晶过程方式

均相成核:在熔体中,高分子链依靠热运动而形成而形成有序排列的键束而成核的。

异相成核:由外界引入的杂质或自身残留的晶种作为晶核形成结晶的。

过程:晶核的形成和晶核的生长。

异相成核可以在较高的温度下发生,而均相成核只有在较低的温度下才能发生。因为温度过高,分子的热运动过于剧烈,晶核不易形成,或形成的晶核不稳定,容易被分子热运动所破坏。随着温度的降低,均相成核的速度逐渐增大。结晶的生长过程取决于链段向晶核扩散和规整堆积的速度,随着温度的降低,熔体的粘度增大,链段的活动能力降低,晶体生长速度下降。

Ps.通常只有在熔点与玻璃化温度之间聚合物的本体结晶才能发生。

结晶速度的测定方法:

1)成核速度—用偏光显微镜、电镜直接观察单位时间内形成晶核数目。

2)结晶生长速度—用偏光显微镜法、小角激光散射法测定球晶半径随时间的增大速度,即球晶的径向生长速度。

3)结晶总速度——用膨胀剂法、光学解偏振法等测定结晶过程进行到一半所需的时间倒数作为结晶总速度。

膨胀计法:

膨胀计法是研究结晶过程的经典方法,该法利用聚合物结晶时分子链作规整紧密堆砌时,发生体积变化,跟踪结晶过程中的体积收缩,来研究结晶过程。方法是将聚合物与惰性的跟踪液体装入一膨胀剂中,加热到聚合物的熔点以上,是聚合物全部成为非晶态熔体,然后将膨胀剂移入预先控制好的恒温槽中,是聚合物迅速冷却到预定的温度,观察膨胀计毛细管内液柱的高度随时间的变化,便可考虑结晶情况。

图解见附录

影响结晶的因素

1.结构:柔顺性好的易结晶,刚性的不易结晶

2.共聚:降低了结晶的能力

3.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大,难结晶

4.杂质:晶核,成核剂。

5.温度:解见附录

聚合物的熔融和熔点:

1.结晶温度对熔点的影响:

由于在较低的温度下结晶时,分子链的活动能力较差,形成的晶体较不完善,完善的程度差别也较大,显然这样的晶体将在较低的温度下被破坏,及熔点较低,同时熔融温度范围也必然较宽;在较高的温度下结晶时,分子链活动能力较强,形成的结晶比较完善,完善程度的差别也较小,因而晶体的熔点较高而熔限较窄。

2.晶片厚度对熔点的影响:

晶体的熔点随着镜片厚度的增加而升高。退火使结晶度增加,熔点变高;淬火使结晶度减小,熔点变低。加入成核剂也会使结晶度减小。

3.拉伸对聚合物熔点的影响:

因为要使聚合物能自动的进行结晶,必须使结晶过程自由能的变化小于零,△F<0.而

△F =△H—T△S无论任何物质从非晶态到晶态,其中分子的排列是从无序到有序的过程,熵总是减小的,△S<0.要使△F<0,必须使△H<0,而且|△H|>T|△S|。某些聚合物从非晶相到晶相,|△S|很大,而结晶的热效应△H却很小,要使|△H|>T|△S|只有两种可能性:1)降低T,2)降低|△S|。但过分降低温度则分子活动有困难,可能变成玻璃态而不结晶,所以应设法降低|△S|。再结晶前对聚合物进行拉伸,使高分子链在非晶相中已经具有一定有序性,这样,结晶时相应的|△S|也就小了,使结晶能够进行。所以对结晶性聚合物,拉伸有利于结晶,例如天然橡胶在常温下结晶需要几十年,而拉伸只要几秒就能结晶,除去外力则结晶立即融化。

4.高分子链结构对熔点影响:

1).通常可以跟据高分子链的柔顺性来推测其熔融熵,进而考虑他对聚合物熔点的影响。

①对于等规烯类聚合物,

当聚乙烯的次甲基规则的被某一烷基取代时,即为等规聚α-烯烃,由于主链内旋转位阻增加,分子链的柔顺性降低,熔点升高。例如聚乙烯,聚丙烯,聚3-=甲基-1-丁烯,聚3,3-二甲基-1-丁烯。

但由于这类聚合物在结晶中均采取螺旋构象,当正烷基侧链的长度增加时,影响了链间的紧密堆砌,使熔点下降。例如聚丙烯、聚-1-丁烯、聚1-戊烯,聚1-已烯,侧链长度继续增加,由于重新出现有序性的堆砌,使熔点回升。

当取代基为庞大基团时,由于内旋转的空间位阻,使分子链的刚性增加,从而减小熔融熵,使熔点升高。这类取代基造成的空间位阻越大,熔点升高越多。

②脂肪族聚酯,聚酰胺,聚氨酯和聚脲

聚酯的低熔点一般认为是由较高的熔融造成的,因为在酯基中,C-O 键的内旋转位阻较C-C键小,增加了连的柔顺性。这几类聚合物的熔点随重复单元长度的变化的总趋势上,还都呈现一中锯齿形变化特征,这种现象可能和氢键的几率与结构单元中碳原子数的奇偶有关;也可能是由不同晶体结构引起的,即重复单元中碳原子数奇偶而交替变化。

③主链含苯环或其他刚性结构的聚合物

主链上含有环装结构或共轭结构的聚合物,都使链的刚性大大增加,这类基团包括次苯基,联苯基,萘基等,这些聚合物都具有较低的熔融熵,因而具有比其对应的饱和脂肪链聚合物高的多的熔点。高分子主链上的对本撑单元能特别有效地使主链变得坚硬,因而使熔点升高。

④其他聚合物:二烯类的1,4-聚合物都具有较低的熔点,这可能是其连上孤立双键造成的特别好的链柔顺性和较小的分子间非极性相互作用,导致较大的熔融熵和较小的熔融热的结果。它的顺势结构比反式结构聚合物具有更低的熔点,因为反式聚合物的链取全反式构象,在晶体中可做更为紧密的堆砌,从而得到更大的熔融热。

结晶度大小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

1.力学性能

当非晶区处在橡胶态时,聚合物的模量随着结晶度的增加而升高。在玻璃化温度以上,结晶度的增加是分子间的作用力增加,因而抗张强度提高,但断裂伸长减小;在玻璃化温度以下,聚合物随结晶度增加而变得很脆,抗张强度下降。而且结晶度的增加可以使蠕变和应力松弛降低。

2.密度与光学性质

晶区中的分子链排列规整,其密度大于非晶区,因而随着结晶度的增加,聚合物的密度增大。

物质的折光率与密度有关,因此聚合物在晶区与非晶区的折光率显然不同。光线通过结晶聚合物时,在景区界面上必然发生折射和反射,不能直接通过。所以两相并存的结晶聚合物通常呈乳白色不透明,例如聚乙烯、尼龙等。当结晶度减小时,透明度增加。那些完全非晶的聚合物通常是透明的,如有机玻璃、聚苯乙烯等。

3.热性能

作为塑料使用的聚合物来说,在不结晶或结晶度低时,最高使用温度是玻璃化温度。当结晶度达到40%以上后,晶区互相连接,形成贯穿整个材料的连续相,因此在Tg以上,仍不至软化,其最高使用温度可以提高到结晶熔点。

4.其他性能

由于结晶中分子链作规整密堆积,与非晶区相比,他能更好地阻挡各种溶剂的渗入。因此,聚合物结晶度的高低,将影响一系列与此有关的性能,如耐溶剂性,对气体、蒸汽或液体的渗透性,化学反应活性等。

例1.由什么事实可以证明结晶高聚物中由非晶态结构。

1)从结晶聚合物大角X射线图上衍射花样和弥散环同时出现可以得证

2)一般测得结晶聚合物的密度总是低于由晶胞参数计算的完全结晶的密度。如PE实测—,而从晶胞参数计算出密度=cm3,可见存在非晶态。

例2.简述高分子结晶的特点。

1)高分子晶体属于分子晶体。已知小分子右分子晶体、原子晶体和离子晶体,而高分子仅有分子晶体,且仅是分子链的一部分形成晶体。

2)高分子晶体的熔点Tm定义为晶体全部融化的温度,Tm虽是一级相转变点,但却是一个范围,称为熔限,高分子的Tm与结晶温度Tc有关。

3)高分子链细而长,如此严重的几何不对称性,是的高分子链结晶得到的晶体只能属于较低级晶系,如单斜与正交晶系。

4)高分子的结晶是通过链段的协同运动排入晶格的。由于链段运动有强烈的温度,时间依赖性,所以高分子结晶也具有很强的对温度、时间的依赖性。如把结晶性高分子熔体骤冷可得到非晶或结晶度很低的的晶体;而慢冷却,甚至进行热处理,得到的则是高结晶度的大晶粒的聚集体。高分子结晶对温度的依赖性表现为结晶有一定的温度范围,且在这个温度范围)内,存在一个结晶速度最快的温度。

5)有结晶度的概念,当结晶性高聚物达到结晶温度时,即处于Tg—Tm之间,开始结晶。由于高分子结构的复杂性,使得高聚物的结晶要比小分子晶体有更多的缺陷,所以结晶总是很不完善,是一种晶区与非晶区共存的体系,所以结晶聚合物实际上是“半结晶聚合物。

6)高聚物的结晶过程分一次结晶和二次结晶。Avrami方程再结晶后期与实验的偏离及等温结晶曲线上出现两个台阶,都表明二次结晶的客观存在。

例3.为什么拉伸能提高聚合物结晶:

未拉伸时,高分子链呈现无规线团构象,分子链形成有序结构的能力较差;拉伸时分子链被拉直,分子链相互平行的概率变大,有利于将更多地链段排入到晶格中去,从而使高分子的结晶度得到提高。

例4.将熔融态的聚乙烯P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和聚苯乙烯PS淬冷到室温,PE是半透明的,而{PET和PS是透明的为什么。

当光线通过物体时,若全部通过,则此物体是透明的,若光线全部被吸收,则此物体是黑色的。对于高聚物结晶态结构,总是晶区和非晶区共存,而晶区与非晶区的密度不同,物质的折射率又与密度有关,因此,高聚物的晶区和非晶区折射率不同。当光线通过高聚物时,在景区界面必然发生折射反射和散射,不能直接通过,故两相并存的结晶高聚物通常呈乳白色,不透明或半透明,如聚乙烯、尼龙等。当结晶度减小时,透明度增加。对于完全非晶的高聚物,光线能通过,通常是透明的,如有机玻璃,聚苯乙烯等。另外结晶性高聚物通常呈乳白色,不透明或半透明,如聚乙烯,尼龙等。另外结晶性高聚物要满足

充要条件才能结晶,否则是不可能的。PE由于结晶能力特别强,用液氮将其熔体淬冷也得不到完全非晶体,总是晶区与非晶区共存,因而呈现半透明。PET是结晶能力较弱的聚合物,将其熔体淬冷,由于无足够的时间使其链段排入晶格,结果得到的是非晶态而成透明性。PS没加任何说明都认为是无规立构。无规立构的PS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结晶所以呈现透明性。

例5.何为聚合物取向?取向对聚合物性能有何影响?

聚合物在外力作用下,分子链、链段、和结晶聚合物中的晶粒等结构单元沿着外力方向择优排列,称为取向。

聚合物沿取向方向的拉伸强度、模量、冲击强度都显着增加,而与取向垂直的方向上则降低。取向是高分子材料发生光的双折射现象。取向通常还是材料玻璃化温度升高,对结晶性的高聚物,则密度和结晶度也会升高,因而提高了高分子材料的使用温度。

例6.列举集中测定高聚物取向度的常用方法和原理

声波传播法——声波传播速度在分子主链方向比垂直于主链的方向快得多,因为在主链方向上,震动在原子间传递是靠化学键来实现的,而在垂直于主链的方向上原子间只有弱得多的分子间力。

光学双折射法——通常直接用两个互相垂直方向上折射率之差△n作为衡量取向度的指标

广角X射线衍射法——在拉伸取向过程中,随取向度的增加,环形衍射变成圆弧并逐渐缩短,最后变为衍射点,以圆弧的长度的倒数可以作为微晶取向度的量度。

液晶:某系物质的结晶受热熔融或被溶剂溶解之后,虽然失去固态物质的刚性,则获得液态物质的流动性,却仍然部分的保存着晶态物质分子的有序排列,从而在物质性质上呈现各向异性,形成一种兼有晶体和液体部分性质的过度状态,这种中间状态称为液晶态,处在这种状态下的物质为液晶。

第七章聚合物的屈服和断裂

概念

强迫高弹形变:玻璃态聚合物在大外力作用下发生的大形变,其本质与橡胶的高弹形变一样,但表现的形式有差别,为了与普通的高弹形变区别开来,通常称为强迫高弹形变。

一. 聚合物的拉伸行为

1.玻璃态聚合物的拉伸,应力应变曲线分析,见附录

2.聚合物的高弹性

1)橡胶物质具有很大的形变量,因此橡胶物质的弹性形变称为高弹形变。橡胶在伸长时会放热,回缩时会吸热,而且伸长时的热效应随伸长率的增加而增加,这个现象通常称为热弹效应,橡胶类物质的弹性模量水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2)长链大分子是聚合物产生高弹性的基本条件。并且能发展高弹性橡胶类化合物还应具备以下结构特点:分子具有较好的柔性,分子间相互作用较弱,分子之间形成交联,常温下不易结晶。

3)外力作用在橡胶上,一方面使橡胶的内能发生变化,另一方面使橡胶的熵发生变化。或者说,橡胶的张力是由于形变中内能的变化和熵的变化。或者说,橡胶的张力是由于形变中内能的变化和熵的变化引起的。

4)等温形变过程中内能保持不变的弹性体为理想高弹体。理想高弹体拉伸时,只引起熵变。或者说,只有熵的变化对理想高弹体的弹性有贡献,因此也称这种弹性为熵弹性。

玻璃态聚合物的强迫高弹形变

1).强迫高弹形变发生条件:必须满足断裂应力大于屈服应力。

2).温度对高弹形变的影响,若温度太低低于Tb则断裂应力小于屈服应力,即发生强迫高弹形变之前,试样已经被拉断了为脆性断裂。玻璃态聚合物只有处在Tb到Tg之间的温度范围内,发生冷拉,才能在外力作用下实现强迫高弹形变,发生韧性断裂,强迫高弹形变是塑料有韧性的原因,Tb是塑料的最低使用温度。

3).作用力的速度对强迫高弹形变的影响,若速度太快,强迫高弹形变来不及发生,会发生翠星断裂。若拉伸速度过慢,则线性玻璃态高聚物会发生一部分粘性流动。

4).结构对强迫高弹性的影响:聚合物分子链不能太柔软也不能太刚性。

5).分子量对强迫高弹形变的影响:分子量较小的聚合物在玻璃态时堆砌也比较紧密,使聚合物呈现脆性,Tb与Tg很接近,只有分子量增大到一定程度后Tb与Tg才能拉开。

3.聚合物的拉伸

结晶聚合物拉伸过程应力应变曲线分析见附录。

结晶聚合物的拉伸和玻璃态聚合物拉伸的异同处

相同点:现象上,两种拉伸过程都经历弹性形变、屈服成颈、发展大形变以及应变硬化等阶段,拉伸的后阶段材料都呈现强烈的各向异性,断裂前的大形变在室温时都不能自发回复,而加热后却都能恢复原状,因而本质上两种拉伸过程造成的大形变都是高弹形变。通常把他们统称为冷拉

不同点:它们可被冷拉的温度范围不同,玻璃态聚合物的冷拉区间是Tb至Tg,而结晶聚合物却在Tg 至Tm间被冷拉。更主要的本质差别在于晶态聚合物的拉伸过程随着比玻璃态聚合物拉伸过程复杂得多的分子凝聚态结构的变化,后者只发生分子链的取向,不发生相变,而前者还包含有结晶的破坏、取向和再结晶等过程。

4.硬弹性材料的拉伸

在较高的拉伸应力场中结晶时,可以得到具有很高弹性的纤维或薄膜材料,而其弹性模量比一般橡胶却要高得多因而称为硬弹性材料。

这类材料拉伸时不会出现成颈现象,因而继续拉伸时,应力会继续以比较缓慢的速度上升,而且,到达一定形变量后,移去载荷形变可以自发回复,虽然在拉伸曲线与回复曲线之间形成较大的滞后圈,但弹性回复率有时可高达98%

滞后环:由橡胶的拉伸-压缩循环的应力-应变曲线所构成的闭合曲线常常称为“滞后环”

图线分析见附录。

5.应变诱发塑料—橡胶转变

这是某些嵌段共聚物及其相应均聚物组成的共混物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有的应变软化现象。例如,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当,当其中塑料相和橡胶相的组成接近1:1时,材料在室温下像塑料,其拉伸起先与一般塑料的冷拉现象相似。在应变越5%处发生屈服成颈,随后细颈逐渐发展,应力几乎不变而应变不断增加,直到细颈发展完成,此时应变约200%,进一步拉伸,细颈被均匀拉伸,应力可进一步升高,最大应变可高达500%,甚至更高。可是如果移去外力,这种大的形变却能迅速基本回复,而不像一般塑料强迫高弹性需要要加热到Tg或Tm附近才能回复。而且,如果接着进行第二次拉伸,则开始发生大形变所需要的外力比第一次拉伸要小得多,试样也不再发生屈服和细颈过程,而是与一般交联橡胶的拉伸过程相似,材料呈现高弹性。两次拉伸的曲线确实分别为非常典型的塑料冷拉和橡胶拉伸曲线,从以上现象可以判断,在第一次拉伸超过屈服点后,试样从塑料逐渐转变成橡胶,这种现象叫做应变诱发塑料—橡胶形变。

室温下放置较长时间,又能恢复拉伸前的塑料性质。

二.聚合物的屈服行为

拉伸过程中,脆性聚合物在断裂前,试样并没有明显的变化,断裂面一般与拉伸方向垂直,断裂面也很光洁;而韧性聚合物拉伸至屈服点时。常可以看到试样上出现与拉伸方向成大约45度角倾斜的剪切滑移变形带,或者在材料内部形成与拉伸放行倾斜一定角度的“剪切带”

一般来说,韧性材料拉伸时斜截面上的最大切应力首先达到材料的剪切强度,因此试样上首先出现与拉伸方向成45度角的剪切滑移变形带。

对于脆性材料情况则同,在最大切应力达到剪切强度之前,正应力已超过材料的拉伸强度,因此试样来不及发生屈服就断裂了。最大法应力发生在横截面上,所以发生这种脆性断裂时,试样的断面与拉

伸方向垂直。一般脆性材料有较高的压缩强度,的所以在受到单向压缩时,材料通常沿45度方向发生破裂。

真应力应变曲线,图像分析见附录

真应力拉伸曲线讨论的是:

拉伸应力下聚合物材料的屈服,这是发生屈服的最简单形式,这种单拉伸情况下,considere作图法可作为材料是否发生,屈服,成颈,冷拉的依据

三.聚合物断裂理论和强度理论

1.微裂纹:是聚合物特有的一种形态学特征。它是聚合物在张应力的作用下,出现于材料的缺陷或薄弱处,与主应力方向相垂直的长条形微细凹槽。由于光线在微裂纹表面发生全发射,它在透明塑料中呈现为肉眼可见的明亮条纹,也成为银纹。

微裂纹与裂缝之间的另一点不同是它有可逆性,在压力或在Tg以上退火时微裂纹能回缩和消失。

2.应力发白:橡胶增韧的塑料,像高抗冲聚苯乙烯,ABS树脂等,它们在拉伸变形或弯曲变形或受冲击破坏时试样有发白现象,这种发白现象称为应力发白。这也是材料受力后出现了微裂纹体,与很多热塑性塑料类似。发白的区域就是无数微裂纹体的总和,由于微裂纹体的密度与熟知的密度不同,折光率也不同,所以显得发白。

3.聚合物的理论强度

理想拉伸强度2×10?即使高度取向的结晶聚合物,它的拉伸强度也要比这个理想值小几十倍。这是因为没有一个试样的结构能在它受力时,所有链在同一截面上同时被拉断。

聚合物在外力作用发生破坏时,首先发生在未取向部分的氢键和范德瓦尓斯力的破坏,随后应力集中到链取向的主链上,导致分子链的断裂并最终导致整个材料的断裂。

四。影响聚合物实际强度的因素

1,高分子本身的影响:

1)增加分子极性或产生氢键可以使强度提高。

2)主链含有芳杂环的聚合物,其强度和模量都比脂肪族主链的高,因此新型的工程塑料大都是主链含芳杂环的。

3)分子链支化程度增加,是分子之间的距离增加,分子间作用力减小,因而聚合物的拉伸强度会降低,但冲击强度会提高

4)适度的交联可以有效地增加分子链间的联系,使分子链不易发生相对滑移。随着交联度的增加,往往不易发生大的形变,强度增高。

5)分子量对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的影响也有一些差别。分子量低时,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都低,随着分子量的增大,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都会提高。但是当分子量超过一定的数值后,拉伸强度的变化就不大了,冲击强度继续增大。

2.结晶和取向的影响

结晶度增加,对提高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弹性模量都有好处。

对结晶聚合物的冲击强度影响更大的是聚合物的球晶结构,,如果在缓慢的冷却和退火中生成了大球晶的话,那么聚合物的冲击强度就要显着下降,因此,有些结晶性聚合物在成型过程中加入成核剂,使他生成微晶而不生成球晶,以提高聚合物的冲击强度。

因为取向后高分子链顺着外力的方向平行地排列了起来,使断裂时,破坏主价键的比例大大增加,而主价键的强度比范德华力的强度高20倍左右。另外取向后可以阻碍裂缝向纵深扩展,这是要拉断它就得用比较大的力气。

3.应力集中的影响

应力集中:如果材料存在缺陷,受力时材料内部的应力平均分布状态将发生变化,是缺陷附近局部范围内的应力急剧地增加,远远超过应力平均值,这种现象称为应力集中。

应力集中的原理表明,缺陷的形状不同,应力集中系数也不同,锐口的缺陷的应力集中系数比钝口要大得多

4.增塑剂的影响

增塑剂的加入对聚合物起了稀释作用,减小了分子链之间的作用力,因而强度降低,强度的降低值与增塑剂的加入量约成正比,另一方面,由于增塑剂使链段运动能力增强,故随着增塑剂含量的增加,材料的冲击强度提高。

5填料的影响

1)粉状填料:例如木粉加于酚醛树脂,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可以不降低材料的拉伸强度,而大幅度提高它的冲击强度,因为木粉能吸收一部分冲击能量,起阻尼作用。

2)纤维状填料

为了进一步提高热塑性塑料的强度,也以短玻璃纤维为增强填料,这样得到的增强材料称为玻璃增强材料。冲击强度可能降低,但缺口敏感性有明显改善,热变形温度也有较大提高。

纤维增强塑料的强度与填料本身的强度有关,也与聚合物和纤维之间的粘着力有关。

6.共聚和共混的影响

共聚可以综合两种以上均聚物的性能,如在苯乙烯中引入丙烯晴单体进行共聚,所得共聚物的拉伸和冲击强度都提高了。还可以进一步引入丁二烯单体进行接枝共聚,所得高抗冲聚苯乙烯和ABS树脂,则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冲击强度。

共混是一种很好的改性手段,共混物常常具有比原来组分更为优越的使用性能。用丁腈橡胶与AS树脂共混的方法制ABS树脂,他们的共同点都是达到了用橡胶使塑料增韧的效果。

7.外力作用速度和温度的影响

由于聚合物是粘弹性材料,它的破坏过程也是一种松弛过程,因此外力作用速度与温度对聚合物的强度有显着的影响。在冲击实验中,温度对材料冲击强度的影响也是很大的,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聚合物的冲击强度逐渐增加,到接近Tg时,冲击强度迅速增加,并且不同品种之间的差别缩小对于结晶聚合物,如果其Tg在室温以下,则必然有较高的冲击强度,因为非晶部分在室温下处于高弹态,起了增韧作用。

第八章高聚物的高弹性与粘弹性

1.高弹性的热力学分析。见附录

结果表明,在相当宽的伸长范围和温度范围内,张力和温度之间一直保持良好的线性关系,直线的斜率随伸长率的增加而增加,而且各直线外推到T=0时,几乎都通过坐标的原点,即(αμ/αl)约等于0,说明橡胶拉伸时,内能几乎不变,主要引起熵的变化。就是说,在外力作用下,橡胶的分子链由原来的蜷曲状态变为伸展状态,熵值由大变小,终态是一种不稳定的体系,当外力除去后就会自发地回复到初态,这就说明了为什么橡胶的高弹形变是可回复的。高弹形变时(αμ/αl)约等于0,我们称这种弹性体为“理想高弹体”,即理想高弹体拉伸时,只引起熵变,这种理想高弹体的弹性称为“熵弹性”。2.高弹性的分子理论

Ps. 仿射网络模型分析图见附录

3.交联网络的溶胀

交联高聚物在溶胀平衡时的体积与溶胀前的体积之比为溶胀平衡度Q,根据热力学和橡胶弹性统计理论可以推导出橡胶的平衡溶胀方程,对于交联度不高的聚合物,Mc很大,在良溶剂中Q很大,此时可以使用近似的平衡溶胀方程,如果知道了容积的摩尔体积V1和聚合物-溶剂相互作用参数χ1,通过平衡溶胀方程,测得Q值后就可以求出网络交联点之间的相对分子质量M才值,或者是已知的Mc,从溶胀度Q的测定就可以估计χ1值。

4.聚合物的应力松弛—粘弹性

1)蠕变:蠕变就是指在一定的温度和较小的恒定外力作用下,材料的形变随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大的现象。聚合物在蠕变过程中的形变包括普弹形变,高弹形变和粘性流动。由于结构的差异,线性聚合物与交联聚合物的蠕变行为有所不同,温度对聚合物的蠕变行为有重要影响,此外,蠕变行为也与外力的大小和频率有关

蠕变的过程包括三种形变:普弹形变、高弹形变、粘性流动。

聚合物的蠕变曲线见附录。

蠕变与温度高低和外力大小有关,温度过低,外力太小,蠕变很小而且慢,在短时间内不易察觉;温度过高,外力过大形变发展过快,有感觉不出蠕变的现象;在适当的外力作用下,通常在聚合物的Tg 以上不远,链段在外力下可以运动,但运动时受到内摩擦又较大,只能缓慢运动,则可以观察到较明显的蠕变现象。

主链含芳杂环的刚性链聚合物,具有较好的抗蠕变性能,因而称为广泛应用的工程塑料。对蠕变比较严重的材料,使用时则需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橡胶采用硫化交联的方法来防止由蠕变产生分子间滑移而造成的不可逆形变。

蠕变曲线见附录

2)应力松弛,所谓应力松弛,是在恒定温度和形变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聚合物内部的应力随时间而逐渐衰减的现象,经过足够长的时间,线性高聚物的应力可以松弛到零,对于交联高聚物,由于分子间不能滑移,所以应力不会松弛到零,只能松弛到某一数值。温度对聚合物的应力松弛行为有重要的影响。

应力松弛的原因:当聚合物一开始被拉长时,其中分子处于不平衡的构象,要逐渐过渡到平衡构象,也就是链段顺着外力的方向运动以减小或消除内部的应力,只有在玻璃化温度附近,应力松弛现象比较明显。

应力松弛曲线见附录

3)滞后现象,高聚物在交变应力作用下,形变落后于应力变化的现象称为之后现象。高聚物的之后现象与其本身的化学结构有关,一半刚性分子的滞后现象,柔性分子的滞后现象严重。滞后现象还受到外力作用的影响,如果外力作用的频率很低或很高,滞后现象都很小,只有外力作用的频率不太高时,才出现较明显的滞后现象。温度对滞后现象有重要影响,在Tg上下几十度的范围内,滞后现象严重。

滞后曲线见附录

4)力学损耗:高聚物在交变应力作用下,如果形变的变化落后于应力的变化,发生滞后现象,则每一循环变化中就要消耗功,称为力学损耗,有时也称内耗。大小用tanδ表示,受温度频率和材料影响。

①内耗与聚合物本身结构有关,柔性聚合物内耗小,刚性的聚合物内耗大;侧基大的内耗大,侧基小的,内耗小。内耗较大的橡胶,吸收冲击能量较大,回弹性就较差。

②内耗与温度的关系,在Tg以下,聚合物的形变主要是键长和键角的变化,δ很小所以内耗很小;温度升高向高弹态过渡了,连段开始运动,粘度很大,摩擦阻力较大,δ较大,内耗也大;温度进一步升高,虽然形变大,但链段运动比较自由,δ也小了。因此在玻璃化转变区域会出现一个内耗的极大值,称为内耗峰。

内耗图像见附录

DMA弹性模量的计算方法。见附录

5.粘弹性的力学性质

Maxwell模型,voigt模型见附录

6.时温等效原理

1)时温等效原理:从高分子运动的松弛性质已经知道,要使高分子链段具有足够大的活动性,从而使聚合物表现出高弹形变;或者要使整个高分子能够移动而显示出粘性流动,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温度升高,松弛时间可以缩短。因此,同一个力学松弛现象,既可在较高的温度下,在较短的时间内观察到,也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较长的时间内观察到。因此升高温度与延长观察时间对分子运动是等效的,对于聚合

物的黏弹行为也是等效的,这个等效性可以借助与一个转换因子αt来实现,及借助于转换因子可以将在某一温度下测定的力学数据,变成另一个温度下的力学数据。这就是时温等效原理。

时温等效位移因子的计算见附录

Boltazmann叠加原理:这个原理指出,聚合物力学松弛行为是整个历史上各种松弛过程的线性加和。对于蠕变过程,整个负荷对聚合物的形变的贡献是独立的,总的蠕变是各个负荷引起的蠕变的线性加和;对于应力松弛,每个应变对聚合物的应力松弛的贡献也是独立的,聚合物的总应力等于历史上诸应变引起的应力松弛过程的线性加和。

叠加原理图线见附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