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规气象资料-铜梁

常规气象资料-铜梁

1.1.1 气象分析

铜梁县除东南部属川东平行岭谷外,大部分地区属低山丘陵,中部区域(县城附近)为平坝、中低丘陵区,地势开阔平坦。

根据位于县城南部海拔283m的铜梁县气象站近年的定时观测资料,从全年统计看,主导风向为北风,风频约7.43%,次主导风向为西北风,风频7.23%,风向基本集中在NW-E 风向扇区,风频共占41.2%,静风频率较高,为34.42%。在各季中,春季的北风频率最高,为10.67%,静风频率最低,为25.33%,其风向特征与全年相似。夏季的北风频率高于春季为28.17%,风向偏西北,主导风向西北风频7.35%,NNW成为次主导风,频率为6.45%,冬季的静风频率接近秋季,N风为主导风9.03%,NE风为次主导风8.17%,风向偏东北。

各方位风速均匀,NE风和WSW风风速较小,SE风较大。各季中夏季风最大,秋季风最小,夏季SE风可达2.69m/s,秋季风则仅1.13m/s。铜梁县全年主导风向为北风,年平均风速为1.9m/s,年平均相对湿度82%。铜梁县风向、风速特征见表5.1-1,风向玫瑰图详见图5.3-1。

图5.3-1 各季及全年风向玫瑰图

表5.3-1 铜梁县风向频率、平均风速参数

方向

项目

N

NNE

NE

ENE

E

ESE

SE

SSE

S

SSW

SW

W

WNW

NW

NNW

C

风向频率% 10.67

7.33

5.11

6.00

7.56

3.87

5.33

1.56

2.00

2.44

4.22

0.67

2.44

2.44

8.22

4.89

25.33

平均风速m/s 2.15

1.94

1.48

1.74

1.85

1.82

2.08

1.14

1.89

2.46

1.95

1.33

1.82

2.00

1.92

2.59

风向频率% 4.52

2.37

6.02

6.24

4.52

4.52

6.88

3.87

2.80

4.52

4.09

2.15

2.15

3.01

7.53

6.67

28.17

平均风速m/s 2.14

1.36

1.54

1.66

2.05

2.19

2.69

2.33

2.46

1.76

2.05

1.40

2.30

1.85

2.49

2.55

风向频率% 5.59

3.23

3.87

3.66

1.94

2.80

1.94

2.32

1.94

4.30

1.51

3.01

1.72

8.82

6.45

42.15

平均风速m/s 1.81

1.47

1.33

1.41

1.89

1.57

1.69

1.56

1.13

1.89

1.80

1.71

1.71

1.25

1.63

1.67

风向频率% 9.03

6.02

8.17

3.44

6.45

2.58

3.23

0.86

1.08

3.01

1.08

1.72

1.29

4.73

4.09

41.72

平均风速m/s 1.69

1.39

1.40

1.90

1.67

2.08

2.33

2.50

1.20

1.79

1.71

1.20

1.50

1.33

1.68

1.60

风向频率% 7.43

4.72

5.80

4.82

5.58

3.20

4.55

2.06

2.28

2.98

3.52

1.36

2.33

2.11

7.32

5.53

平均风速m/s

1.9

1.6

1.4

1.6

1.8

1.9

2.0

1.9

1.7

1.9

1.9

1.4

1.8

1.6

1.9

2.1

3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

气象学复习资料

1、简述干洁空气的概念及其主要成分。 干洁空气是指大气中除去水汽、液体和固体微粒以外的整个混合气体,简称干空气。它的主要成分是氮、氧、氩、二氧化碳等,其容积含量占全部干洁空气的99.99%以上。其余还有少量的氢、氖、氪、氙、臭氧等。 2、虚温含义,它可直接测量吗? 在等压条件下,当干空气具湿空气密度时之温度即称为虚温,由此可知其代表干空气的温度,一般由Tv表示。定义虚温的用意在于,湿空气的分子量会随环境水气量改变而改变,使气体常数(R)成为变数,而较难正确计算出来。为使计算方便,所以利用干空气的气体常数来计算,因此定义虚温来代替湿空气的温度,如此就不用考虑变动的气体常数了,亦即可以处理掉复杂的水气效应,由此可知,虚温为水气的函数。因为实际观测环境大气所得的温度为湿空气温度,而所使用的气体常数为干空气气体常数(R),所以实际上状态方程(P=ρRT)(其中R=R*/md) 并不成立(因为其使用干空气气体常数(R),而温度却用湿空气的),所以为使其成立需使用虚温(即干空气之温度),如此才可使R与T均为干空气之值。由于虚温与实际观测之温度误差不算大(仍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因此目前大多数的人仍直接利用实际观测之温度来代替虚温。Tv=T+W/6。其中T为实际大气温度,W为饱和混合比值。表示虚温与实际温度之差距,等于露点温度所在的饱和混合比数值的六分之一。 3、从大气组成推导大气摩尔质量u=? 大气是混合气体,大气摩尔质量也就是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 4、体积相同、P和T相同的干湿空气重量是否一样? 干空气状态方程为:湿空气状态方程为

: 在T,V,P相同的情况下:,得出 V相同,所以 5、P=1010hPa,e=10hPa,t=27 ℃,求Tv(虚温)。 Tv=(1+0.378e/p)T= 301.1228 6、当气温为25 ℃,气压为1080hPa,相对湿度f=65%时,求e(水汽压)、E(饱和水汽压)、d(饱和差)、a(绝对湿度)、q(比湿)。 25℃时,饱和水汽压E=31.668,f=e/E,则 e=fE=65%*31.668=20.5842 d=E-e=31.668-20.5834=11.0838, a=289*e/T=289*20.5834/(25+273)=19.9625 q=0.622*e/P=0.0119 7、若相对湿度f,气压p不变,增温时,绝对湿度a和比湿q前后是否相同? 当温度升高时,饱和水汽压E要增大,而f不变,所以水汽压e也要增大,q是比湿,q=0.622e\P,P不变,e增大,所以q要增大。a是绝对湿度。即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的水汽量,也是增大的。 8、对流层的特征如何,为什么? 对流层有三个基本特征: (1)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由于对流层主要是从地面得到热量,因此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高山常年积雪,高空的云多为冰晶组成,就是这一特征的明显表现。 (2)垂直对流运动:由于地表面的不均匀加热,产生垂直对流运动。对流运动的强度主要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而不同。一般情况是:低纬较强,高纬较弱:夏季较强,冬季较弱。因此对流层的厚度从赤道向两极减小。 (3)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由于对流层受在表的影响很大,而地表面有海陆分异,地形起伏等差异,因此在对流层中,温度、湿度等的水平分布是不均匀的。 9、臭氧层形成过程及其作用怎样? 臭氧层的形成:臭氧层(ozone layer)是指大气中臭氧浓度较高的层次。一般指高度在10-50km之间的大气层,也有指20-30km之间臭氧浓度最大的大气层。即使在浓度最大处,臭氧对空气的体积比也只有百万分之几,因此它在大气中是痕量成分。将它折算到标准状态(气压为1013.25hPa,温度为273K),在整个大气层中,总累积厚度只有0.15-0.45cm。其含量虽少,却能吸收掉大部分的太阳紫外辐射,对人类和其他生物起着重要保护作用。臭氧

气象学复习资料004

气象学与气候学复习资料004 第三版 周淑贞主编 一.名词解释 1.副热带高压:副热带高压带受海陆沿纬圈分布的影响,常断裂成若干个高压单体,称副热 带高压。 2.副热带高压带:在南北半球副热带地区,经常维持着沿纬圈分布的高压带。 3.温室效应:大气逆辐射使地面因放射辐射而损耗的能量得到一定的补偿,这是大气对地面 的一种保温作用,这种作用称为温室效应(或保温效应、花房效应)。 4.干绝热直减率:干空气和未饱和的湿空气绝热上升单位距离时的温度降低值。 5.黑体:如果有某种物体对各种不同波长辐射的吸收率都等于一,也就是说,投射于其上的 辐射能全部被吸收,这种物体称为黑体。 6.自由对流高度:在某高度以下,空气块只能在冲击力的作用下强迫抬升,而当空气块上升 超过了这个高度,就可以从大气中获得不稳定能量而自由上升,这一高度就称为自 由对流高度。 7.干绝热过程:当升、降气块内部既没有发生水相变化,又没有与外界交换热量的过程,称 为干绝热过程。 8.相对湿度:空气中实际水汽压(e)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E)的比值,就是相对湿度。 9.绝对湿度:单位体积水汽中所含的水汽质量,即空气当中水汽的密度 10.太阳常数:在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1平方厘米面积内,1min内获得的太阳辐射 能量,称太阳常数。 11.气团:是指气象要素在水平分布上比较均匀的大范围空气团。 12.锋:由两种冷暖性质不同的气团相接触而成的、具有三度空间的天气系统就是锋。 13.气候:一个地区在太阳辐射、下垫面性质、大气环流和人类活动长时间作用下,在某一 个时段内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是时间尺度较长的大气过程。 14.气候系统:是一个包括大气圈、水圈、陆地表面、冰雪圈和生物圈在内的,能够决定气 候形成、气候分布和气候变化的统一的物理系统。 15.绝热垂直减温率:气块绝热上升单位距离时的温度降低值,称绝热垂直减温率,简称绝 热直减率。 16.大气稳定度:是指气块受任意方向扰动后,返回或远离原平衡位置的趋势和程度。 二.知识要点 1.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水汽,固体粒子。 2.干洁空气:除水汽、固体液体以外的混合气体,主要由氧气(20.95%)氮气(78.08%)和氩(0.93%)组成,还有能引起气温增高的微量气体二氧化碳、臭氧两种气体等。 3.对流层的主要特征: 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气温直减率0.65℃/100m. ②垂直对流运动:低纬较强,高纬较弱;夏季较强,冬季较弱。 ③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受海陆分异,地形起伏等差异影响,对流层中,温度、湿 度等的水平分布不均匀。 4.大气窗口的波段范围:8-12um(此波长处吸收率最小,透明度最大,故称“大气窗口”)。 5.大气中长波辐射的特点: ①太阳辐射中的直接辐射是作为定向的平行辐射进入大气的,而地面和大气辐射是

气象科普知识资料大全

气象科普知识资料大全 气象科普知识资料大全 气象是研究大气现象和气象预测的科学,它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天气对我们的出行、衣着和农作物生长等 都有重要影响。为了帮助大家了解气象的基本知识,下面将为您介绍 一些关于气象的重要概念和现象。 1. 大气层结构 大气层结构分为四个主要部分: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和热层。对流层是大部分天气现象和人类活动的发生地,平流层是其中的上一层,在这里飞机和风筝可以自由飞行。臭氧层位于平流层之上,能够 有效阻止过多的紫外线射入地球,保护生物免受伤害。热层是大气的 最外层,温度逐渐升高,因此也被称为“热层”。 2. 气温和气压 气温是指空气中分子的热运动引起的热量,通常以摄氏度(℃) 表示。气压是指单位面积上垂直于该面积的力,常用单位是帕斯卡(Pa)。气温和气压分布不均匀,呈现出不同的气候和天气特征。 3. 湿度和降水 湿度是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度量,通常以相对湿度(RH)表示。 相对湿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空气中所含湿气与该温度下空气所能容纳 最大湿气量的比值。当空气饱和时,相对湿度达到100%。降水是指水

分从大气中凝结为水滴或固体形式(如雨、雪、雾等)并落到地面上 的过程。 4. 云和天气现象 云是由水蒸气凝结而成的小水滴或冰晶的集合体,主要分为低云、中云和高云三类。低云通常在海拔0-2千米之间形成,中云在2-7千 米之间,高云在7-13千米之间。天气现象包括晴天、阴天、多云、雨天、雪天等,这些天气现象的变化与云的类型和气压分布密切相关。 5. 风和风力 风是空气流动的现象,产生风的原因有两个主要因素:温度差异 和气压梯度。风的强度一般用风速来描述,单位是米每秒(m/s)。气 象学中常用的风力等级是根据风速范围确定的,从0级(无风)到12 级(飓风)。 通过了解以上的基本概念和现象,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预测天 气状况。同时,掌握这些气象知识可以帮助我们合理安排日常活动, 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安全。希望这些科普知识对您有所帮助!

气象学考试资料重点整理

气象学考试资料重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大气 一、名词解释 1.农业气象学 是研究农业生产与环境气象条件相互关系和作用的学科,由农业科学和大气科学交叉、渗透形成。 2.气象要素 表示大气属性和大气现象的物理量,三大气象要素为:气温,气压和空气湿度。 3.温室效应 指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之后,也同时向所有方向,包括向地面发射辐射,对地面起保暖增温作用。 4.温度直减率 表示空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的数值。 二、简答题 1、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天气是以气象要素值和天气现象表征的瞬时或较短时期的大气状况;气候则是指一个地区多年的大气状况,包括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通过各种气象要素的统计量来表示。 2、大气的组成? 干洁大气、水汽和气溶胶粒子。 3、季节更替的温度标准? 入春标准:连续5天平均气温超过10摄氏度; 入夏标准:连续5天平均气温超过22摄氏度; 入秋标准:连续5天平均气温低于22摄氏度; 入冬标准:连续五天平均气温低于10摄氏度 4、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说出对流层的主要特征? 共5层,从低到高依次往上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散逸层。 对流层特征: ①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水汽都集中在这一层。 ②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5℃。 ③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④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如:温度、湿度、二氧化碳等的水平分布不均。 5、雾霾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可吸入颗粒的主要来源有哪些?长春的雾霾主要是由什么造成的? 1)成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

2)来源:汽车尾气、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冬季燃煤供暖、建筑工 地和道路交通扬尘 3)长春雾霾主要原因: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秸秆焚烧、冬季燃煤。

气象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引论 第二节气候系统概述 气候系统是一个包括大气圈、水圈、陆地表面、冰雪圈和生物圈在内的,能够决定气候形成、气候分布和气候变化的统一的物理系统。 一、大气圈概述 大气圈是气候系统中最活跃、变化最大的组成部分。 1)大气圈的组成: 大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组成的,此外,还悬浮由一些固体杂质和液体微粒; 大气的气体组成成分:主要成分——氮、氧、氩,99.96%;微量气体成分——二氧化碳、臭氧、甲烷等; 干洁空气:90km以下可以看成是分子量为28.97的“单一成分”的气体; 大气中的氧气:大气中的氧是一切生命所必须的,这是因为动物和植物都要进行呼吸,都要在氧化作用中得到热能以维持生命 大气中臭氧的形成、分布与作用: 大气中的臭氧主要是由于在太阳的短波辐射下,通过光化学作用,氧分子分解成氧原子后再和另外的氧分子结合而成的,另外有机物的氧化和雷电的作用也能形成臭氧,臭氧可以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使臭氧层增暖,影响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从而对地球大气环流和气候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大气中的氮气:大气中的氮气能够冲淡氧气,使氧气不至太浓,氧化作用不过于激烈,大量的氮气可以通过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固定到土壤中,成为植物体内不可缺少的养料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碳等都是温室气体,它们对太阳辐射吸收甚少,但却能强烈地吸收地面辐射,同时又向周围空气和地面放射长波辐射。因此它们都有使空气和地面增温的效应。 大气中的水汽:大气中的水汽来自江、河、湖、海及潮湿物体表面的水分蒸发和植物蒸腾,并借助空气的垂直交换向上传输。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夏季多于冬季,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水汽可以凝结或凝华为水滴或冰晶,成为淡水的主要来源。 大气气溶胶粒子:大气中悬浮的多种固体微粒和液体微粒,统称大气气溶胶粒子。固体微粒有的来源于自然界,如火山喷发的烟尘,被风吹起的土壤颗粒,海水飞溅扬入大气后而被蒸发的盐粒,细菌、微生物、孢子花粉,流星燃烧所产生的细小微粒和宇宙尘埃等;有的是由于人类活动,如燃烧物质排放至空气中的大量烟粒等。它们多集中于大气的底层。它们可以成为水汽凝结的核心,对云、雾的形成起重要作用。同时固体颗粒能散射、漫射和吸收一部分太阳辐射,也能减少地面长波辐射的外逸,对地面和空气温度有一定影响,并会使大气的能见度变坏。液体微粒是指悬浮在大气中的水滴和冰晶等水汽凝结物。它们常聚集在一起,以云、雾形式出现,不仅使能见度变坏,还能减弱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对气候有很大影响。 2)大气的结构: 大气的上界:物理上界——1200km;着眼于大气密度,约2000-3000km。 大气的垂直分层:观测证明,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物理性质是有显著差异 的。根据温度、成分等物理性质,同时考虑到大气的垂直运动等情况,可 将大气分为五层: (1)对流层(地面——对流层顶) 对流层是大气的最下层,它的下界为地面,集中3/4大气,90%水汽,日 常所见的大气现象均发生在此层,也是对人类生活、产生最有影响的层次。 对流层有三个特点: ①气温随着高度而降低:由于对流层主要是从地面得到热量,因此气温随 高度增加而降低。高度每增加100m,气温则下降约0.65℃,这称为气 温直减率,通常以γ表示:γ=0.65℃/100m ②垂直对流运动:由于地表面的不均匀加热,产生垂直对流运动。对流的 强度主要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而不同。一般情况是:低纬较强,高纬较弱; 夏季较强,冬季较弱。因此对流层的厚度从赤道向两极减小。 低纬度:对流强,对流层较厚,平均厚度为17-18km,

气象资料数据

气象资料数据 以“气象资料数据”为题,写一篇 3000的中文文章 气象资料数据指的是气象部门收集、记录、回收、分析和利用的包括物理参数、化学物质、气象要素、生态变量、大气污染等在室外环境中数值化反映的空间分布和时变特征的数据。气象资料数据是系统描述气象系统非常重要的一种资料,它是气象研究、气象服务、气象应用等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 气象资料数据被广泛运用于气象研究和气象服务工作中,对提高气象预报准确度,提前预警进行防御、抗降雨量等气象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气象资料数据可以用来分析、研究天气系统的结构特征、相互作用及其变化规律,从而为气象预报提供精确的预报依据;据此来探讨气象灾害预测的方法和规律;对气象要素的变化趋势进行研究,有助于气象灾害预防、防灾减灾;还可以为社会经济工作提供有效的参考,为科学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 气象资料数据主要收集的内容是气象要素的实况数据、站点测量的数据、大气污染的实况数据、气候变化相关的模式计算数据以及卫星观测数据等。在气象研究中,需要收集和分析有关气象要素的数据,包括温度、温差、露点温度、湿度、气压、风速、风向、能见度、降水量、云量、云高、云顶高度、雪深、雪均值、总云量等,这些数据包括实况数据和预报数据。收集这些气象资料数据之后,就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分析和加工处理,以决定所需的决策或规划。 气象资料数据的提取和加工涉及到许多分支学科,包括物理测量

技术、数据采集技术、数据库管理技术、信息处理技术、测量监控技术、GIS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因此,要正确收集利用气象资料数据,必须具备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 气象资料数据收集方式有多种,有直接测量方式、远程遥感技术、数据融合等等。其中,直接测量方式是目前收集气象数据较常见的方法,它包括地面观测和卫星实况观测等,是最重要的气象资料数据收集方法,它获取的气象资料数据更加准确可靠。 此外,还有各种形式的气象数据库,可以根据需要查询数据。气象数据库可以长期储存、收集分析气象资料数据,以备查阅和利用。 气象资料数据的收集和加工是气象预测、研究和服务的重要基础,它极大地丰富了气象学科的资料,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科学意义。只有收集准确、及时的气象资料数据,才能更有效、准确地反映气象变化,更好地分析气象系统的特征、发展趋势,从而更好地了解大气环境和气象灾害的起因以及发展趋势,为气象预报提供准确的信息,从而更有效地增强预测能力,准确判断气象灾害,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社会经济发展质量。

潼南区主要气象灾害及防御对策

潼南区主要气象灾害及防御对策 本文主要结合重庆市潼南区气象观测资料,分析探讨了潼南区干旱、暴雨、大风、冰雹以及低温冷冻等主要气象灾害特点及其影响,最后提出几点灾害防御对策,以供有关部门借鉴。 标签:潼南区;气象灾害;影响;防御对策 重慶市潼南区地处长江上游地区、重庆西北部,境内为盆地浅丘地区,海拔处于300-450m之间;潼南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降水量丰富,年平均气温17.5℃;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123.0h,年均降雨量为991.3mm。受全球大气候及潼南区地理区域环境影响,潼南干旱、暴雨、大风、冰雹及低温冷冻等气象灾害发生越来越频繁,这些气象灾害在很大程度上对当地农业生产、城市交通、工业经济等均带来极大影响,尤其是农业影响最大。所以,对潼南区主要气象灾害进行分析,并积极探索出科学有效防御对策,对于降低气象灾害带来危害,推动地方经济稳定、持续发展具有特别重要意义。 一、潼南区主要气象灾害 1.干旱。根据干旱出现时间不同,潼南区可分为春旱、夏旱、伏旱、秋旱、秋旱、冬旱等类型;春旱出现在2月下旬-4月;夏旱常出现在4月下旬-6月;伏旱主要在6月下旬-9月上旬;冬旱在11月下旬-次年2月。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为伏旱,达90%以上,对当地农业生产及人们正常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如2006年盛夏,重庆市潼南遭遇五十年一遇特大干旱,受灾区域达11个乡镇及283个村。潼南降雨量比常年同期减少95%以上,个别乡镇近三个月没有下一滴雨。持续高温干旱天气,使整个潼南近8000处水利工程严重受损,导致农业大幅减产,群众及牲畜饮水困难,严重影响到人们正常生产生活。 2.暴雨。潼南区暴雨洪涝灾害通常发生在5-9月,其中7月份出现频率最高。潼南区暴雨极易引发河水猛涨,造成洪涝、山体滑坡等灾害,尤其是洪涝灾害发生频繁,具备季节性强、危害性大等特点,常常致使城镇、农田及村庄被淹,给广大群众的生命财产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2013年6月30日8时至7月1日8时潼南遭遇1959年来最强暴雨。潼南12个乡镇累计降雨量均达200mm以上,降雨最大的米心镇吉家村达到324mm。崇龛、柏梓等10个乡镇出现严重洪涝灾害,受灾最严重崇龛镇几乎全部被淹,给当地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据相关资料统计,此次暴雨导致潼南29.5万人受灾,带来经济损失高达5亿元。 3.风雹。风雹是指大风和冰雹2类灾害,大风主要指的是瞬时风力达到七级(风速13.9m/s)以上的强风,潼南年平均大风日数为1.5d左右,大风会导致树木折断,致使房屋倒塌,农作物倒伏受灾,电力、交通、通讯设施受损及人畜伤亡等严重灾害。冰雹属一种固态降水,通常指由强对流天气系统所产生的气象灾害,冰雹、大风常常与雷雨天气同时出现,该类灾害具备突发性强、持续时间短及危害性大等特征。潼南区冰雹一般出现在4-9月。虽说冰雹天气持续时间较短,

常规气象资料-铜梁

1.1.1 气象分析 铜梁县除东南部属川东平行岭谷外,大部分地区属低山丘陵,中部区域(县城附近)为平坝、中低丘陵区,地势开阔平坦。 根据位于县城南部海拔283m的铜梁县气象站近年的定时观测资料,从全年统计看,主导风向为北风,风频约7.43%,次主导风向为西北风,风频7.23%,风向基本集中在NW-E 风向扇区,风频共占41.2%,静风频率较高,为34.42%。在各季中,春季的北风频率最高,为10.67%,静风频率最低,为25.33%,其风向特征与全年相似。夏季的北风频率高于春季为28.17%,风向偏西北,主导风向西北风频7.35%,NNW成为次主导风,频率为6.45%,冬季的静风频率接近秋季,N风为主导风9.03%,NE风为次主导风8.17%,风向偏东北。 各方位风速均匀,NE风和WSW风风速较小,SE风较大。各季中夏季风最大,秋季风最小,夏季SE风可达2.69m/s,秋季风则仅1.13m/s。铜梁县全年主导风向为北风,年平均风速为1.9m/s,年平均相对湿度82%。铜梁县风向、风速特征见表5.1-1,风向玫瑰图详见图5.3-1。 图5.3-1 各季及全年风向玫瑰图 表5.3-1 铜梁县风向频率、平均风速参数 方向 项目 N NNE NE ENE E ESE SE SSE S SSW SW

W WNW NW NNW C 春 风向频率% 10.67 7.33 5.11 6.00 7.56 3.87 5.33 1.56 2.00 2.44 4.22 0.67 2.44 2.44 8.22 4.89 25.33 平均风速m/s 2.15 1.94 1.48 1.74 1.85 1.82 2.08 1.14 1.89 2.46 1.95 1.33 1.82 2.00 1.92 2.59

铜仁市一次局地大暴雨天气的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铜仁市一次局地大暴雨天气的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方标;严小冬;龙俐;罗晓松;陈关清 【摘要】为了探明局地大暴雨天气的发生原因和发展过程,降低其给农业生产带 来的损失,提高大暴雨天气的预报准确率,利用铜仁市气象局新一代多普勒雷达观测资料结合各县(区)气象观测站的常规气象资料及地面雨量观测记录数据对贵州省铜仁市中东部2013年9月10日的局地大暴雨天气雷达回波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在混合降水云系中,分散积层混合型回波在较长时间内聚集稳定、少动,并呈“准静止状态”和“列车效应”的回波现象,是导致局地大暴雨天气发生的主要原因。2)在混合降水回波中存在多个对流回波柱、且强回波核位于云体中下部的回波垂直结构特性是识别、判断局地大暴雨天气的重要特征。3)在暴雨发生前,对流层的辐合强度和厚度增强,并出现高层辐散;在降水减弱阶段,低层辐合减弱并逐渐变为辐散,高层辐散也逐渐减弱最后转为整体下沉的回波径向速度特征反映了局地暴雨天气的演变发展过程。%In order to explore the occurrence reason and development prdess of torrential rain,so as to decrease the loss brought by local torrential rain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increase the forecast accuracy of torrential rain,the authors used a new Doppler weather radar data,and combined with conventional meteorological data and rainfall observation records to analyze a local rainstorm weather process on September 10,2013 in the middle part of Tongren ,Guizhou.Results:1)The direct reason for the heavy rain weather in some areas of Tongren was low trough,low vortex deepening,low vortex shear line and the West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and stable less dynamic barrier eastward and ground cold air intrusion.2)In the mixture of rain

重庆市铜梁区农业气候资源分析

重庆市铜梁区农业气候资源分析 陈建美;刘飞;刘晓冉;张琦;刘思梦 【摘要】利用1987-2017年铜梁区逐日平均气温、降水量等气象资料,统计铜梁区农业气候生产潜力,分析铜梁区光能、热能、水资源以及气象灾害情况.结果表明,近31年铜梁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雨热同季,无霜期长,区域性气候有所差异,便于发展立体农业.区境内海拔低于400 m的地区可适宜发展一些对光温条件要求较低的热带作物、果品、林木等,其余地区可发展喜温作物.%Using the meteorological data of daily average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in Tongliang district from 1987 to 2017,the potential of agricultural climate in Tongliang district was calculated and the light,heat,water resources and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in Tongliang district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the past 31 years,there was no cold in winter,no heat in summer,abundant rainfall,rain and heat in the same season,long frost-free period and regional climate,thus facilit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ree-dimensional agriculture.Areas within the district below 400 m altitude may be suitable for developing tropical crops,fruit and forest with lower requirements on light and temperature,and other areas can develop thermophilic crops,for thermophilic crops can also meet the requirements.【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8(046)010 【总页数】3页(P134-135,139)

气象观测资料调查

5.气象观测资料调査 (1)熟悉气象观测资料调査的基本原则 气象观测资料的调查要求与项目的评价等级有关,还与评价范围内地形复杂程度、水平流场是否均匀一致、污染物排放是否连续稳定有关。 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包括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 对于各级评价项目,均应调查评价范围20年以上的主要气候统计资料。包括年平均风速和风向玫瑰图,最大风速与月平均风速,年平均气温,极端气温与月平均气温,年平均相对湿度,年均降水重, 降水量极值,日照等。 对丁•一、二级评价项目,还应调查逐日、逐次的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及其他气象观测资料。 (2)熟悉一级评价项目气象观测资料调査要求 1•两种情况 (1)评价范围小于50km条件下,须调查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并按选取的模式要求,补充调査必需的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 (2)评价范围大于50km条件下,须调查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 2.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调查要求 调查距离项目最近的地面气象观测站,近5年内的至少连续3年的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如果地面气象观测站与项目的距离超过50km,并且地面站与评价范围的地理特征不一致,还需要进行补充地面气象观测。 3.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调查要求:调查距离项目最近的高空气象探测站,近5年内的至少连续3年的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如果高空气象探测站与项目的距离超过50km,高空气象资料可采用中尺度气象模式模拟的50km内的格点气象资料。 (3)掌握二级评价项目气象观测资料调查要求 气象观测资料调査基本要求同一级评价项目。对应的气象观测资料年限要求为近3年内的至少连续1年的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高空气象探测资料。 (4)熟悉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调査的主要内容 1.地面气象观测资料 (1)时次:根据所调查地面气象观测站的类别,并遵循先基准站、次基本站、后一般站的原则,收集每日实际逐次观测资料。 (2)常规调查项目:时间(年、月、日、时)、风向(以角度或按16个方位表示)、风速、干球温度、低云量、总云量。

重庆市气候与气象灾害

重庆市气候与气象灾害

系列1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重庆市气候与气象灾害 第一章气候 第一节气候特征 重庆市位于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之间过渡地带的四川盆地的西南部。地跨东经105°11′-110°12′,北纬28°10′-32°15′,东与陕西、湖北、湖南交界,南靠贵州,西、北面与四川接壤。东西长约470千米,南北

天。冬季多云雾是重庆市的一大特点,12月(或1月)的阴天平均达20-23天,雾日多达3-7天,因此有“雾重庆”之称 二)日出、日落方向东南季风秋季东南季风逐渐退出 受所处纬度的影响,各地面气象观测站日出、日落方向并不一致,而是随季节变化在一定的范围内周而复始变化,纬度低的地区变化幅度较纬度高的地区变化幅度小。重庆市纬度最低的地面气象观测站——秀山国家一般气象站日出、日落方向的变化幅度为东、西向53.8度范围,纬度最高的地面气象观测站——城口国家基本气象站日出、日落方向的变化幅度为东、西向56度范围。 在变化幅度差别不大的情况下,为了统一控制标准、便于规划管理,重庆市境内的35座地面气象观测站日出、日落方向本规划均按东、西向56度范围 控制 重庆市气象台站探测环境土地利用空间管制专项规划(说明书) . 8 . 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8.10 站名类别障碍物名称 观测场中心距地1.5米高处围栏1.5米高处 围栏地面处 隶属 单位建成(或出现) 时间所在方位(°) 视宽角(°) 最高仰角 (°) 斜距(米)最高仰角(°) 视宽角(°) 最高仰角(°) 开始终止 江津 国家基本气象站 沿江花园14.8 32.6 17.8 8.2 554.3 8.3 18.0 89.12 外部2007年1月1日聂帅纪念馆 85.9 88.4 2.5 11.4 210.6 11.8 2.5 89.67 外部1990年1月1日值班室293.0 325.0 32.0 4.8 22.0 6.0 60.0 89.96 内部2006年1月1日 树 325.0 358.0 33.0 8.1 16.0 10.2 75.0 89.97 外部不详 綦江 国家基本气象站河畔名居+江南茗都(商住楼) 318.4 101.8 143.4 13.7 64.5 15.9 153.6 89.91 外部2005年4月1日华上新天+树+景泰楼(商住楼) 134.0 244.1 110.1 20.0 48.5 23.5 140.0 89.93 外部1994年6月1日綦江县气象局住宅楼244.1 318.4 74.3 47.1 21.8 60.5 102.6 89.98 内部1996年

《农业气象学》复习资料(有答案)

《农业气象学》复习资料(有答案) 《农业气象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太阳辐射——太阳时刻不断地向周围空间放射巨大的能量,称为太阳辐射能,简称太阳辐射。 2、蒸发速率——单位时间从单位面积上蒸发的水量。 3、辐射通量——单位时间通过任意面积上的辐射能量。 4、空气绝热变化——一块空气在没有热量收支时,由于环境气压的变化,引起气块体积改变而导致温度变化称为空气绝热变化。 5、水汽压——空气中由水汽所产生的分压强。 6、降水——从云中降落到地面的水汽凝结物。 7、天气——一定地区短时间内大气状况(风、云、雨、雪、冷、暖、晴、阴等)及其变化的总称。 8、小气候——任何一个地区内,由于其下垫面性质的不同,从而在小范围内形成的与大气候不同特点的气候称为小气候。 9、水平地转偏向力——因地球自转使空气质点运动方向发生改变的力称为水平地转偏向力。 10、生物学零度——维持生物生长发育的生物学下限温度。 11、季风——由于海陆之间的热力差异,产生的以年为周期在大陆与海洋之间大范围地区盛行的随季节而改变的风称为季风。 12、大气温室效应——大气中CO2等温室气体的存在,其选择吸收作用犹如温室覆盖的玻璃一样,阻挡了地面向外的辐射,增强了大气逆辐射,对地面有保温和增温作用。 13、太阳光能利用率——单位面积上作物产量燃烧所放出的热能与作物生长期中所接受的太阳辐射能的百分比。 14、干绝热变化——干空气或未饱和的湿空气,在绝热上升或绝热下降过程中的温度变化称为干绝热变化。 15、相对湿度——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温下饱和水汽压的比值。 16、气旋——是中心气压比四周低的水平旋涡。

17、雾——当近地气层的温度下降到露点温度以下,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冰晶,弥漫在空气中,使能见度<1km的现象。 18、梯度风——自由大气中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惯性离心力达到相互平衡时的风称为梯度风。 19、气候系统——指包括大气圈、水圈、陆地表面、冰雪圈和生物圈在内的,能决定气候形成、气候分布和气候变化的统一的物理系统。 20、活动温度——高于生物学下限温度的日平均温度。 21、干洁大气——大气中,除去水汽和其他悬浮在大气中的固、液态质粒以外的整个混合气体称为干洁大气。 22、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表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23、大气逆辐射——大气辐射有一部分向上进入宇宙空间,有一部分向下到达地面,这 一部分辐射因与地面辐射的方向相反。 24、温度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的差值称为温度日较差。 25、比湿——在一团湿空气中,水汽的质量与该团空气的总质量的比值。 26、降水量——从大气降水降落到地面后未经蒸发、渗透和径流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水层厚度。 27、霜冻——在植物生长季节内,由于土壤表面、植物表面及近地气层的温度降到0度以下,引起植物体冻伤害的现象。 28、气压——地球表面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大气柱的重量称为大气压强,简称气压。 29、农业气候资源——指一个地区的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所提供的自然物质和能源,是对农业生产发展的潜在支持能力。它包括光资源、热资源、水资源、气资源等。 30、有效温度——活动温度与生物学下限温度的差值。 31、大气污染——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使局部、甚至全球

重庆气象站分布

重庆市气象台站探测环境土地利用空间管制专项规划(说明书) . I . 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8.10 目 录 一、 重庆市国家气象站 ............................................................................................ 1 (一) 地面气象观测站 ....................................................................................... 1 (二) 高空气象探测站 ....................................................................................... 1 (三) 天气雷达站 ............................................................................................... 1 二、 地面气象观测站现状概况 ................................................................................ 1 (一) 龙宝国家基准气候站 ............................................................................... 1 (二) 酉阳国家基准气候站 ............................................................................... 1 (三) 沙坪坝国家基本气象站............................................................................ 1 (四) 合川国家基本气象站 ............................................................................... 2 (五) 长寿国家基本气象站 ............................................................................... 2 (六) 大足国家基本气象站 ............................................................................... 2 (七) 江津国家基本气象站 ............................................................................... 2 (八) 綦江国家基本气象站 ............................................................................... 2 (九) 丰都国家基本气象站 ............................................................................... 2 (十) 梁平国家基本气象站 ............................................................................... 2 (十一) 城口国家基本气象站............................................................................ 2 (十二) 奉节国家基本气象站. (2) (十三) 黔江国家基本气象站 ........................................................................... 2 (十四) 彭水国家基本气象站 ........................................................................... 3 (十五) 北碚国家一般气象站 ........................................................................... 3 (十六) 渝北国家一般气象站 ........................................................................... 3 (十七) 璧山国家一般气象站 ........................................................................... 3 (十八) 铜梁国家一般气象站 ........................................................................... 3 (十九) 潼南国家一般气象站 ........................................................................... 3 (二十) 荣昌国家一般气象站 ........................................................................... 3 (二十一) 永川国家一般气象站 ........................................................................ 3 (二十二) 巴南国家一般气象站 ........................................................................ 3 (二十三) 万盛国家一般气象站 ........................................................................ 3 (二十四) 涪陵国家一般气象站 ........................................................................ 4 (二十五) 垫江国家一般气象站 ........................................................................ 4 (二十六) 南川国家一般气象站 ........................................................................ 4 (二十七) 武隆国家一般气象站 ........................................................................ 4 (二十八) 天城国家一般气象站 ........................................................................ 4 (二十九) 忠县国家一般气象站 ........................................................................ 4 (三十) 开县国家一般气象站 (4)

延安市气象条件

延安市气象条件 气象条件 延安市气候属高原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受季风环流、地理位置和 地形的综合影响,春季干旱多风,有寒流出现;夏季温热、干旱、雨 涝相间,多雷阵雨,秋季凉爽多雨,气温下降快,霜期早;冬季寒冷 枯燥,持续时间长。 延安市宝塔区地处暖温带温和半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温度℃,一月平均气温℃,七月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延安市极端最低气温℃。〕最热月平均相对湿度 72%;年日照 2472 小时,年降水量 550mm,57%集中在 7~9月。一日最大降雨量,一小时最大降雨量。平均早霜 始于 10 月中旬,晚霜终于四月上旬,无霜期 152 天。主要灾害性气候 有干旱、霜冻、冰雹等。夏天平均大气压。全年主导风 向为东南风,占年频率的 24%。年平均风速,最大风速。年最大降水量:741.0mm. 全年雷暴日数: 30.5 天; 最大冻土深度为790mm,最大积雪深度170mm。 平均海拔高度。

1、延安市位于陕北南半部,地处北纬35°21~′37°31,′东经107° 41~′110° 31之′间,属高原大陆性季风气候。北连榆林市,南接关中咸阳、铜川、渭南三市,东隔黄河与山西省临汾市、吕梁市相望,西依子午岭与甘肃省庆阳市为邻,辖 1 区 12 县。延安古称延州,历来 是陕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城区处于宝塔山、清凉 山、凤凰山三山鼎峙,延河、汾川河二水交汇之处的位置,成为兵家必争 之地,有“塞上咽喉〞、“军事重镇〞之称,被誉为“三秦锁钥,五 路襟喉〞。延安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 24 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宝塔区经济社会开展迅速,社会秩序和谐稳定。宝塔区委、区政 府坚持“产业富民、工商强区、城市带动、工程拉动、超常开展、建 设小康〞的开展思路,走农业产业化、工业新型化、城乡一体化、经 济民营化的路子,经济持续增长,社会和谐稳定。预计2007 年,完成生产总值 120.3 亿元,完成区属工业生产总值 21.3 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6 亿元,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 14 亿元,完成财政收 入 12.6 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 6.1 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到达 2656 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 9600 元。连续五年经济总量居全市各县区之首,2004 至 2006 年连续三年在全省县域经济普查中,位居第二。 农村主导产业开发效益突显。“林果、草畜、棚栽〞是宝塔区农村 的三大主导产业。该区按照“做强林果业、壮大草畜业、提高棚载业〞的思路,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全区林果面积累计到达31 万亩,产量突破 16 万吨,优果率达 65%,实现收入 2.56 亿元,果农人均增 收 1186 元,宝塔“山地苹果〞已成为陕西知名品牌。草畜业走以牛为主、多种养殖并重的开展路子,牛、猪、鸡饲养量分别到达 4.5 万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