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系

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系

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系

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系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的二因素即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有用性,价值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联系:二者共处于商品的统一体中,互相依赖、互为条件、不可分割,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在一定条件下(商品交换成功)使用价值可以转化成价值。区别:二者是互相矛盾的,相互对立、相互排斥,二者的含义不同。使用价值是商品和劳动产品共有的属性;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了人与人的关系。使用价值解决商品的需要;价值解决商品交换的可能。商品生产者只有让出使用价值,才能获得价值。商品购买者只有付出价值才能取得使用价值。

商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是

商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是??是凝结在商品上无差别的人类劳动;能满足人类某种需求的属性 商品是什么??是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体,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货币什么时候出现?当金属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时候 货币为什么会出现?满足商品交换的需求 货币的演变过程是怎么样的?物物交换,扩大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货币 含义:冲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贵金属金银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点:价值大,体积小,易分割,难磨损,便于携带与保存 一、价值尺度 含义: 价格: 二、流通手段 含义: 商品流通: 纸币含义: 纸币和货币有什么区别? 通货紧缩: 影响: 通货膨胀:

含义危害 通货膨胀经济运行中出现 的全面、持续的 物价上涨的现 象。 物价上涨,纸币贬 值,购买力下降, 人民生活水平降 低,社会经济生活 持续混乱。 通货紧缩表现为物价全面 持续下跌,通常 伴随着经济衰退 出现。 物价下降,影响投 资者的信心和居民 的消费心理,对经 济的长远发展不 利。

人民币不贬值的意义 问题:人民币汇率究竟应不应该升?人民币升值以后又有哪些利弊? ◆1、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稳定。 ◆2、能扩大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平衡国际收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 健康发展。 ◆利:有利于中国进口、国内企业对外投资能力增强,有利于人才出国学 习和培训,中国百姓国际购买力增强、外在还本付息压力减轻 ◆弊:如果人民币升值,会引起我国物价总水平的降低,人民币汇率的的波 动,这对于我国当前存在的通货紧缩无疑是火上浇油。给中国的外贸出口造成极大的伤害,使我国的经济更加萧条,失业增加,经济增长缓慢,外汇储备减少,出口小于进口。还会使中国的农业受到重大的冲击,导致对

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价格与价值的关系辨析 关键词:价格价值辨析 摘要:传统价格理论认为,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即价值决定价格。然而运用这一理论解释某些经济现象时遇到了困难,分析发现,价格首先是交换价值的货币表现,然而交换价值并不等同于价值,因此价格也并非完全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商品是用于交换的物品。同时,提出“交换价值=自然价值+劳动价值”的公式和“负价值”的概念。 一、概念的提出 辨析价格和价值关系之前,先来解决概念问题,价格(Price)在现代社会的日常应用之中,价格一般指进行交易时,买方所需要付出的代价或付款。经济学角度来说,价格泛指买卖双方就买卖商品的订立的兑换比率,举例说:假如买卖过程中,商品甲换得两个单位的商品乙,一单位的商品甲的价格便为两单位的商品乙,而一单位的商品乙的价格则为半单位的商品甲。由于现代社会以金钱交换为主流的买卖方式,买卖双方其中一方会以金钱付款,因此商品的价格便可以以金钱作为单位,不同商品的价格亦因单位相同而能够比较。留意一件商品的价格,与其用途或传统观念的“价值”并无必然的直接关系。在经济学角度来说,一件商品的价格取决于商品的供应及需求,商品甲即使在用途上较商品乙

少,但亦能因为其供应量与需求比例小,而较商品乙有更高的价格。 价格本质是一种从属于价值并由价值决定的货币价值形式。价值的变动是价格变动的内在的、支配性的因素,是价格形成的基础。但是,由于商品的价格既是由商品本身的价值决定的,也是由货币本身的价值决定的,因而商品价格的变动不一定反映商品价值的变动,例如,在商品价值不变时,货币价值的变动就会引起商品价格的变动;同样,商品价值的变动也并不一定就会引起商品价格的变动,例如,在商品价值和货币价值按同一方向发生相同比例变动时,商品价值的变动并不引起商品价格的变动。因此,商品的价格虽然是表现价值的,但是,仍然存在着商品价格和商品价值不相一致的情况。在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价格随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动,直接围绕它的价值上下波动;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由于部门之间的竞争和利润的平均化,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商品价格随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动,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价格的职能表现在:1.标度职能,即价格所具有的表现商品价值量的度量标记。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劳动时间是商品的内在价值尺度,而货币是商品内在价值尺度的外部表现形式。货币的价值尺度的作用是借助价格来实现的,价格承担了表现社会劳动耗费的职能,成为从观念上表现商品价值

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

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

1、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 原理内容: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商品价值实现的基础。只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才成为商品 2、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 原理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与社会劳动产品生产率成反比。单位时间的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 3、完善我国的收入分配体制 原理内容:要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整顿和规范分配秩序,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重视解决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分扩大问题。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4、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原理内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市场

的调节作用并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所以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不仅要求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而且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知识运用:加强宏观控制、防止经济增长过热。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的稳健的财政政策。 5、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 原理内容:宏观调控是指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其主要目标有: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进行调节。 6、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原理内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国民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依靠加强管理、提高科技水平、优化经济结构、发展规模经济来提高经济效益。 7、正确处理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 原理内容:企业在提高经济效益的过程中必须兼顾社会和他人的合法权益,不得损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因此必须依法经营、保护环境、依

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是d

选题 1.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是:(D) A.它能生产出劳动产品 B.它能生产出供自身消费的产品 C.它能转移和保持自身的价值 D.它能创造出高于自身价值的价值 2.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是指:(B) A.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和生产价值的价值形成过程 B.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和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 C.生产价值的价值形成过程和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 D.抽象劳动形成价值的过程和具体劳动创造价值的过程 3.某企业工作日为12小时,原来的必要劳动时间为6小时。现在工作日长度不变,而将必要劳动时间从6小时缩短到3小时,那么企业的剩余价值率就会:(D ) A.从100%增加到150% B.从100%增加到200% C.从100%增加到250% D.从100%增加到300% 4.资本主义企业改进技术的直接动力是:(C)

A.追求绝对剩余价值 B.追求相对剩余价值 C.追求超额剩余价值 D.追求使用价值 5.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社会总产品的基本实现条件是:(C ) A.Ⅰ(c+v+m)=Ⅰ(v+△v+m/x)+Ⅱ(v+△v十m) B.Ⅱ(c+v+m)=Ⅰ(c+△c)十Ⅱ(c+△c) C.Ⅰ[v+△v+(m/x)]= Ⅱ(c+△c) D.Ⅱ[v+△v+m/x]=Ⅰ(c+△c) 6.一般地说,剩余价值率总是:(C) A.等于利润率 B.小于利润率 C.大于利润率 D.与利润率按相反方向变化 7.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B) A.部门内各企业竞争的结果 B.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C.各部门资本有机构成趋于一致的结果 D.各部门剩余价值率趋于一致的结果 8.平均利润形成以后,商品的市场价格:(B) A.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 B.围绕着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C.围绕着垄断价格上下波动 D.围绕着成本价格上下波动 9.由于对同一块土地连续增加投资,新投资的生产率高于劣等地的生产率而产生的超额利润称为:(D) A.绝对地租 B.垄断地租 C.级差地租Ⅰ D.级差地租Ⅱ 10.当前资本主义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 C) A.国际卡特尔 B.国际康采恩 C.混合联合公司和跨国公司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也就是有用性。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由物品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属性决定。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物)的关系。(如:苹果可以吃,是由这个苹果的化学成分决定的,是这个苹果的自然属性。)使用价值是一切有用的物品都具有的共同属性。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是商品的本质属性,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比较劳动量和交换劳动的社会经济关系。即体现了人与人的关系。 不同的商品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满足人们不同的需要,人们为了各自满足自己的需要,就要互相交换商品。要交换,就要确定交换的比例,一种商品能换多少另一种商品,(一只羊=两袋大米,还是十袋大米?)我们知道不同的商品使用价值不同,使用价值没法比较,(没法根据使用价值来确定交换的比例,要确定这个比例,就要找商品中同质的东西,(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具有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之所以能按一定的比例相互交换,是因为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共同的可以比较的东西。这种共同的,可以比较的东西就是商品生产中的无差别的人类抽象劳动力。无差别的人类抽象劳动凝结在商品中,就形成了商品的价值。价值解决了商品交换的比例。而商品的价值是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第二课要学习的。) 比如一个农民生产一堆黄瓜拿去街上卖,当然有价值。但是同样是另外一个农民,他生产的黄瓜不是为了卖钱,而是生产出来供自己使用,此时问你,这堆黄瓜有没有使用价值,有没有价值,答案很简单,有使用价值,因为给自己吃的黄瓜也具有解渴的功能,但是没有价值,因为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非商品绝对没有价值,只有商品和商品交换才涉及到劳动时间和劳动时间的比较,而不去交换的东西是没有必要探究背后的劳动实践。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从商品/物的角度来看:作为商品,它必须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二都缺一不可。作为商品,它的价值不能离开使用价值。价值是抽象的东西,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在具体的物质上面,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商品是用来交换的,没有任何使用价值的东西是没有人要的。作为商品,它的使用价值不能离开价值。凡是商品必然有价值,如果一个物品只有使用价值而无价值,也就不可能称其为商品。(从商品/物的角度来看)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我们常说的物美价廉就体现了二者的统一。 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必然有使用价值。 在一定的条件下,使用价值可以转换成价值。(商品交换成功) 从人的角度来看,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互相对立的,作为商品生产者或商品消费者不可能同时占有使用价值和价值。这是因为作为商品生产者为了得到商品的价值必须让渡使用价值,而作为消费者为了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必须付出价值,对双方当事人来说,对这一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都不能兼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这种矛盾对立,只有通过交换才能得到解决。

价值和使用价值举例

价值和使用价值举例 【篇一:价值和使用价值举例】 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区别 第一,二者的含义不同.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叫商品的使 用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叫价值. 第二,二者体现的关系不同.使用价值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价值体现 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即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第三,二者在商品中的地位不同.使用价值是一切有用物品的属性,因而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因而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第四,二者在商品中的作用不同.不同的使用价值决定了不同的商品需 要交换;而价值是商品交换的基础,决定了商品交换的比例. 看完就明白了 【篇二:价值和使用价值举例】 高一的学生第一次学习高中《经济生活》,就要面对两个非常抽象 的概念,“使用价值”与“价值”。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关于 商品的基本属性的两个概念,可以说是整个高中《经济生活》中最 难理解的一对概念,和《哲学生活》中矛盾的“对立统一”一样比较 抽象,尤其对高一新生,有一定的理解难度。 下面,我尝试着从生活化的角度,通俗的阐述这两个概念以及这两 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以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 商品的价值的含义是“价值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也就意味着,无论是一件什么样的商品,一辆宝马汽车或者是 一辆飞鸽自行车,在生产的过程中都耗费了人类的劳动,都是人类 辛苦劳动的结晶,当然在生产宝马或者生产飞鸽的过程中,劳动的 方式、强度等会有所差别,但是都是人类的劳动,为了便于比较衡量,我们把这种耗费的人类劳动看作是无差别的,在这种无差别的 劳动的前提下,我们就可以比较不同的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的大小,当然,商品耗费的劳动量的多少,我们用“价值量”来表示,在货币 产生之后,我们用“价格”来表示。如此就能理解,为什么一辆宝马 汽车的价格会比一辆飞鸽自行车的价格高?因为生产一辆宝马汽车 所耗费的人类劳动远远高于生产一辆飞鸽自行车所耗费的人类劳动。

商品与货币(选择题)

一、选择题Ⅰ(在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1 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是() A 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 B 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 C 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 D 国内经济和国际经济 2 商品经济是() A 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 B 为他人而生产的经济形式 C 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 D 存在于一切社会的经济形式 3 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是() A 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私有制 B 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改变自身的性质 C 从低级社会经济形态发展到高级社会经济形态 D 先进社会经济制度取代落后社会经济制度 4 推动社会变革最根本的动力是() A 生产方式的变革 B 生产力的发展 C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5 资本主义经济细胞和包含资本主义一切矛盾的萌芽的是() A 劳动产品的出现 B 雇佣劳动的存在 C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存在 D 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的存在 6 商品价值的大小是由() A 商品的价值量决定的B 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C 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D 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7 价值是商品的() A 自然属性B 社会属性C 物质属性D 一般属性 8 在一切社会里,社会财富都是由() A 价值构成的B 各种各样的使用价值构成的 C 资本构成的D 货币构成的 9 商品的二因素是对立统一的,这对矛盾的解决有赖于() A 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B 货币的出现并充当交换媒介 C 商品交换的实现D 商品物质实体的消亡 10 商品的二因素是由() A 商品的自然属性决定的B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C 生产资料私有制决定的D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决定的 11 商品的本质属性是() A 使用价值B 交换价值 C 价值D 使用价值和价值 12 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是() A 抽象劳动B 具体劳动C 脑力劳动D 体力劳动 13 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 A 自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B 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本主义私有制 C 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主义公有制 D 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及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 14 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 A 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B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 C 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D 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对立 15 两种不同的商品可以按一定比例互相交换的原因,在于它们() A 有不同的使用价值B 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 C 对人们有共同的效用D 在生产中都耗费了一般人类劳动 16 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对这句话应理解为() A 商品不可能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B 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 C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D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 17 交换价值是一种使用价值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它的基础或内容是() A 商品B 货币C 使用价值D 价值 18 价值的实体是() A 具体劳动B 抽象劳动C 私人劳动D 社会劳动 19 在商品生产中,生产资料的价值借助于生产者的() A 具体劳动而增殖B 具体劳动而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使用价值问题

使用价值问题 一、使用价值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 考察使用价值是如何产生的也许是理解使用价值性质的一个恰当方法。实际生活中一个明显的事实是,物品的使用价值总是相对于人的需要 来说的,因而是在人与物之间需要与被需要的关系中产生的,离开了 这种关系,物品就无所谓使用价值。例如,粮食的使用价值是在粮食 满足人吃的需要的关系中产生的,音乐的使用价值是在音乐满足人听 的需要的关系中产生的,离开了这些关系,粮食、音乐等等就都无所 谓使用价值。而人的需要既能够是由客观的生理因素产生的,也能够 是由主观的心理因素产生的。(1)前者如对粮食的需要,后者如对音乐 的需要。前一类需要能够称之为物质的需要,后一类需要能够称之为 精神的需要。根据物品满足人的需要的方式的不同,还可将其区分为 生活资料、消费品和生产资料、资本品或投资品。前者是直接地满足 人的需要,后者则是间接地满足人的需要。(2)正因为使用价值是在物 品满足人的需要的关系中产生的,所以,它就只有在这种关系中即消 费中才能得到实现,并具有实际的意义。(3) 关于使用价值的性质,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古典学派把使用价 值定义为物品满足人类需要的客观属性。马克思继承了古典学派的这 个看法,他指出,“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4)边际主义者 把使用价值称为效用,并把效用定义为人们消费物品时获得的满足感。现代西方主流派经济学家大都承袭了边际主义者的这个看法。两个定义,一个把使用价值或效用看作物品的客观属性,另一个把使用价值 或效用看作人们对物品的主观感受,分歧不可谓不大。但是如果仔细 考察这两个定义,就不难发现,两者有一个重要的共同点,即都把使 用价值或效用看作消费者和消费品、消费主体和消费客体之间的关系,因而实际上都把使用价值或效用归结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物品所具 有的物理、化学等等方面的自然属性是客观存有的,但是,如果离开 了物品满足人的需要的关系,物品的这些属性就仅仅单纯的自然属性,而不具有使用价值的意义。人的主观感受是一种主观存有,但是如果

价值与使用价值系列测试题

价值与使用价值系列测试题 1.马克思在研究商品时,之所以考察商品的使用价值,因为使用价值是(2000年考研第4题)( ) A.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 B.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条件 C.满足人们需要的物质实体 D.商品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在商品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的价值是借助于生产者的(1994年考研理科第3题)() A.具体劳动而增值 B.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 C.抽象劳动而增值 D.抽象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 3.投入某种物质商品生产过程中的活动量不变,如果劳动生产率提高,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之间,两者的变化表现为(1994年考研理科第4题)() A.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不变 B.商品数量不变,价值量增大 C.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减少 D.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增大 4 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2002考研理科第4题)() A. 剩余价值学说 B. 生产价格理论 C. 劳动二重性学说 D. 劳动力商品理论 5.作为商品的计算机软件,其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1996年考研理科第3题)() A.软件磁盘本身 B.软件的有用性 C.购买软件的货币 D.应用软件的计算机 6.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它是在一(1995年考研理科第4题)() A.同类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B.不同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C.商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D.商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6.个别劳动的社会性质,通过(2002年文科考研第4题) A.商品约有用性来体现 B. 商品的广告传播来体现 C. 商品的交换来体现 D. 商品质量的鉴定来体现 7. 商品的本质因素是(或者说,商品区别产品的本质属性是) A.使用价值B.价值C.交换价值D. 价格 8. 在商品经济中,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的支出必须借助于 A.具体劳动B.剩余劳动

、交换价值、使用价值和价格的关系

再论价值、交换价值、使用价值和价格的关系 作者:范存会 我国当前存在两大流派的经济学理论,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笔者认为西方经济学的概念欠妥,实际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也是西方经济学界在19世纪发展起来的,但是俄国和中国等国家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为了把马克思主义这一作为执政党——共产党执政理论指导的政治经济理论,和其他西方经济学派区别开来,我国才有了以上的区别。西方经济学引入我国。经历了一个逐步认识的过程,最早被引入的是计量经济学,因为计量经济学有更多的数学和统计学成分,意识形态方面引起的冲突少,并且看起来更科学。对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区别已经有许多讨论,但是从根本上看,对于价值从而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不同理解是争论的根源。消费者为了获得某种商品的使用价值,在市场上进行交换,于是商品的交换价值就表现为商品的价格。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对于创造商品价值的根源进行分析,发现了价值规律,揭示资本主义难以调和的根本矛盾,得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归宿。西方经济学理论更倾向于对于商品交换的供求过程进行分析,通过数学化的完善,通过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检验、修正和发展,得出了较为完善的市场经济理论体系。由于后者更多的集中在对于经济实践过程的研究,因此更具有可操作性。只要是发展市场经济,以前得出的许多理论能够作为我国经济决策的参考。两种经济理论如果从意识形态角度分析,是不可调和的,但是二者作为经济理论,又存在着一些必然联系。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的价值、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概念 高级汉语词典中对于价值是这样定义的“商品的一种属性,其大小取决于生产这件商品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多少。”这个价值概念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一个基本观点。马克思认为价值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在商品中的凝结,价值实体是抽象劳动。只有人类劳动才会凝结成价值。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将商品定义为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经济社会包括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两种基本形态。马克思认为只有活劳动才创造价值,活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商品的使用价值是通过交换满足他人需要,体现商品的自然属性。具体劳动创造了商品的使用价值,体现为商品有用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是使用价值在交换时进行量比较的基础。生产资料的价值是借助生产者的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 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量成正比,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商品价值量的变化,归根到底是由劳动量的变化引起的。劳动生产率的改变,并不直接改变商品的价值量,而仅仅是改变生产单位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而影响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马克思进一步认为,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因为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劳动,它不仅是价值的源泉,而且是大于它自身价值的源泉; 马克思还曾经提出,“劳动产品对别人是否有用,它的产品是否能够满足别人的需要,只有在商品交换中才能得到证明。”“没有一物可以是价值而不是使用物品。如果物没有用,那末其中包含的劳动也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在商品的交换关系或交换价值中表现出来的共同的东西,也就是商品的价值。”“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这个比例随着时间和地点的不同而不断改变。” 商品的剩余价值和价格 马克思认为,剩余价值和它的表现形式利润、利息、地租等,根本来源都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土地、机器设备、自然资源等非劳动要素,不管如何先进,如何丰富,都不是剩余价值的源泉,也不是价值的源泉。 根据以上对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概括,可以看出商品的价值是变化的而不是固定的。如果某

试论知识商品的使用价值、价值与价格(一)

试论知识商品的使用价值、价值与价格(一) 摘要:知识商品具有知识产品的一般属性,又具有区别于非商品性知识产品的特殊属性。知识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其赋予使用者的生产超额利润的能力;知识商品价值的承担者,不是知识的使用价值,而是知识商品的使用价值;知识商品的生命周期决定其价值转移与补偿周期;原创性知识商品的价值量由其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决定l复制性知识商品的价值量等于原创性知识商品价值摊销额与生产复制品时新增价值量的总和。 关键词:知识商品;使用价值;价值;价格 一、知识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规定性 知识产品的使用价值在于能够降低或消除人们对主客观世界认识的不确定性,即其所具有的认知功能。知识商品的使用价值则不在于其所具有的认知功能,而在于通过其认知功能的发挥,可以使知识商品的拥有者获得一种生产超额利润或超额收益的能力。知识商品赋予其拥有者生产超额利润或超额收益的能力越强,知识商品所具有的使用价值量就越大;反之,知识商品赋予其拥有者生产超额利润或超额收益的能力越弱,知识商品所具有的使用价值量就越小。具有直接经济效益的应用性知识产品之所以能成为市场交易的对象,不具有直接经济效益的理论性知识产品之所以不能成为市场交易的对象,其因盖源于此。 勿庸置疑,知识产品一经产出,就会作为构成人类认识长河的一个个环节持续地存在下去,其使用价值不会随时间的推移而消失1].知识商品则有所不同。虽然其所具有的其他非商品性知识产品也同样具有的认知功能这一使用价值不会随时间的推移而消失,但其具有而其他非商品性知识产品却不具有的生产超额利润能力这一使用价值则会随时间的推移而消失。这是因为,知识商品赋予其拥有者的生产超额利润的能力,是与拥有者对该知识商品的独占相关联的,一旦拥有者对知识商品的独占格局被打破,知识商品转化为共享知识产品,超额利润转化为一般利润,存续下去的只是作为一般知识产品的使用价值。知识商品的使用价值不仅会因独占转为共享而丧失,还会因具有更大使用价值的同类新知识商品的面世而部分丧失甚至完全丧失。如果新知识商品只能部分替代原知识商品,原知识商品便只是部分丧失其使用价值,表现为生产超额利润或超额收益能力的降低;如果新知识商品可完全替代原知识商品,原知识商品便会完全丧失其使用价值,不再具有生产超额利润或超额收益的能力。 知识商品使用价值量的状态,取决于两大因素:一是领先程度的高低;二是独占性的强弱。其中任一因素的变动都会引起知识商品使用价值量的变动,任一因素的消失都会导致知识商品使用价值的丧失。既然知识商品的使用价值决定于拥有者所获得的生产超额利润的能力,那么,拥有者通过知识商品的使用所获得的生产超额利润能力的强弱便成为衡量知识商品使用价值量大小的尺度。因为知识商品生产超额利润的能力是潜在的,无法被人们的感官直接感知的,所以只能根据知识商品实际带来的超额利润量的多寡对知识商品使用价值量的大小进行度量。也就是说,知识商品赋予其拥有者生产超额利润能力的强弱是衡量知识商品使用价值量的内在尺度,拥有者通过该种能力的运用所实际获得的超额利润量的多寡则是衡量知识商品使用价值量的外在尺度。应该看到,内在尺度与外在尺度,总的说来是一致的,但也存在差异。其原因在于,拥有者所获得的超额利润量不仅与知识商品使用价值量的大小相关,也与生产工具、劳动者、劳动对象、组织与管理等其他投入要素的状态相关,当人们用实际所获得的超额利润量去度量某知识商品使用价值量时,就可能发生高估或低估知识商品使用价值量的问题。为了使度量值尽可能准确,无疑应设法剔除其他投入因素对超额利润或超额收益量的影响。 二、知识商品价值与价值增殖的特殊规定性 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承担者。知识商品作为商品的组成部分,其使用价值同样是其价值的承担者。但把握知识商品价值的承担者时,有两点需要指出:一是知识商品价值的承担者不是知识的使用价值,而是知识商品的使用价值。

商品的含义和基本属性

商品的含义和基本属性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掌握商品的含义和基本属性 2、掌握商品与物品、商品与劳动产品的区别与联系;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2使学生经历分析思考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3让学生能够初步树立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式,透过形形色色的商品现象看到商品的本质。 【教学重难点】商品的含义和基本属性 【教学方法】举例法,讨论法,阅读法,讲解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 (一)导入新课 老师请同学们看一样东西,这是朋友送给我的小礼物,下面请同学们回答:这是什么?(提问)好,同学们回答的都对,它既是手机、小礼物,也是个小东西、小物品。试想,如果我把这对手机拿到市场上去卖,那它又是什么?(商品)商品是经济常识中的一个最基本的概念,所以我们第一课就来学习有关商品知识。首先,同学们迅速翻看教材。 (二)讲授新课 一.商品的定义。 (提问)请同学们举例说明什么是商品? (学生)人们从商店或农贸市场买来的粮食、蔬菜、鸡蛋和肉;从百货商店买来的电视机、录音机、书和本;工人买来的机器、设备和原材料;农民买来的化肥、农药和拖 拉机……总之,凡是用钱买来东西都是商品。 (提问)你们能从、蔬菜、衣服、农药、化肥、钢笔、书籍等物品中说出为什么称它们为商品吗?换句话说,商品必须具备什么条件?(目的:由具体到抽象,让学生自己 归纳出商品的定义。) (同学答)凡是商品都必须是劳动产品。如我们买来的粮食、蔬菜、衣服、鞋帽,农民购买化肥、农药,工厂购买机器、设备,都是工人或农民的劳动产品。 (教师讲解)同学甲说的对,凡是商品都必须是劳动产品,但劳动产品就一定是商品吗?(多媒体展示)劳动产品也不都是商品。。如农民种的粮食、蔬菜,留着自己用的部分就不是商品。如果农民生产10000斤粮食,卖出6000斤,剩下1000斤自己吃,3000斤送给邻居。这1000斤粮食就不是商品。 同学们回答正确。通过讨论,我们可归纳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凡是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板书) 劳动产品必须用于交换才是商品(板书) 可见,商品的定义是:“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一件物品要想成为商品,必须满足两个条件,首先它必须是劳动产品,人们在它身上付出了体力或者脑力劳动。其次,它必须用于交换,这个交换指市场交换。交换的状态可以理解为正在交换和准备交换。(举例)下面我们通过几个例子来深化商品的概念。 (多媒体展示: 想一想:元旦,同学们互送礼物,大李把自己做的玩具送给了小明,小明到商店买了玩具,然后把玩具送给了大李。这里三次出现的玩具都是代表商品么?为什么?

商品与产品的区别

产品和商品的区别 商品目前主要有以下三种不同的定义: 1、商品是为交换而生产(或用于交换)的对他人或社会有用的劳动产品。 2、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3、商品是经过交换且非进入使用过程的劳动产品。 产品(Product)是用来满足人们需求和欲望的物体或无形的载体。能够提供给市场,被人们使用和消费,并能满足人们某种需求的任何东西,包括有形的物品、无形的服务、组织、观念或它们的组合。 产品一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核心产品、形式产品、延伸产品。 核心产品是指整体产品提供给购买者的直接利益和效用; 形式产品是指产品在市场上出现的物质实体外形,包括产品的品质、特征、造型、商标和包装等; 延伸产品是指整体产品提供给顾客的一系列附加利益,包括运送、安装、维修、保证等在消费领域给予消费者的好处。 商品(Commodity /Goods)具备经济的和金融的两种意义。 经济意义上的商品指专门用来交换的产品,即生产者本身并不消费,而是用来向其他生产者交换自己需要的其他产品。在社会化大生产时代,几乎所有工业产品和绝大部分农产品都属于商品。金融意义上的商品实际上是指商品期货,即标准化的商品远期合约。 产品过程的结果就是产品(Product)。任何过程的结果都是产品,所以说“产品”是一个广义的概念。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把“产品”分为四种通用的类别: 服务(如运输): 服务通常是无形的,并且是在供方和顾客接触面上至少需要完成一项活动的结果。服务的提供可涉及,例如:在顾客提供的有形产品(如:维修的汽车)上所完成的活动;在顾客提供的无形产品(如:为准备税款申报书所需的收益表)上所完成的活动;无形产品的交付(如:知识传授方面的信息提供);为顾客创造氛围(如:在宾馆和饭店)。软件(如计算机程序、字典): 软件由信息组成,通常是无形产品并可以方法、论文或程序的形式存在。 硬件(如发动机机械零件):硬件通常是有形产品,其量具有计数的特性。 流程性材料(如润滑油):流程性材料通常是有形产品,其量具有连续的特性。硬件和流程性材料经常被称之为货物。 许多产品由不同类别的产品构成,服务、软件、硬件或流程性材料的区分取决于其主导成份。例如:外供产品“汽车”是由硬件(如:轮胎)、流程性材料(如:燃料、冷却液)、软件(如:发动机控制软件、驾驶员手册)和服务(如:销售人员所做的操作说明)所组成。 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商品的定义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自然资源以及非劳动产品也进入交换领域,因此现代经济学家在原定义的基础上对商品

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

1、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 原理内容: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商品价值实现的基础。只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才成为商品 2、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 原理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与社会劳动产品生产率成反比。单位时间的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 3、完善我国的收入分配体制 原理内容:要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整顿和规范分配秩序,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重视解决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分扩大问题。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4、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原理内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市场的调节作用并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所以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不仅要求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而且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知识运用:加强宏观控制、防止经济增长过热。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的稳健的财政政策。 5、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 原理内容:宏观调控是指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其主要目标有: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进行调节。 6、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原理内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国民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依靠加强管理、提高科技水平、优化经济结构、发展规模经济来提高经济效益。 7、正确处理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 原理内容:企业在提高经济效益的过程中必须兼顾社会和他人的合法权益,不得损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因此必须依法经营、保护环境、依法纳税、搞正当竞争。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是目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利益的关系。 8、企业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和出发点 原理内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性。企业经济效益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才能增强综合国力,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9、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原理内容: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农业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是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与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农业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障。 知识运用:“三农”问题是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10、发展两高一优农业 原理内容:面对我国农业发展的严峻形势,要彻底改变我国农业基础薄弱的现状,必须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道路。①靠政策。即稳定和完善党在农村的各项基本政策。

商品的二因素分为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的二因素分为使用价值和价值 使用价值是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商品不仅具有使用价值,而且具有交换价值,即它能够用于交换别的商品并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数量上的关系或比例。不同商品之所以能够相互比较,并按一定比例进行交换,是由于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中都凝结了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这种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因此,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交换价值是由价值决定的。商品的二因素,从表面上看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在本质上则是使用价值和价值。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也是商品所特有的属性,体现了商品生产者相互比较和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价值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作为商品的二因素之一,价值是商品最本质的因素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 对立性:第一,对同一商品生产者或消费者来说,同一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不可兼得。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使用价值,而是为了价值,但要取得价值就必须生产使用价值;而且必须把生产出来的具有使用价值的商品卖出去,才能从购买者那里实现商品的价值。从购买者来说,他所需要的则是商品的使用价值,但要想获得使用价值就必须支付相应的价值。 第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不论什么社会,使用价值总是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不反映人们的生产关系,不随社会形态变化而变化。而是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价值则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人们按价值相互交换商品,实质上是相互交换自己的劳动,所以价值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 第三,使用价值是一切有用物品包括商品所共有的属性,是永恒的范畴;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属性,是商品经济的范畴,因而是历史的范畴。 统一性: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使用价值与价值是统一的。二者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缺一就不成其为商品。 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就不会有价值;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劳动二重性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