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乙肝病毒检测技术分析

乙肝病毒检测技术分析

乙肝病毒检测技术分析
乙肝病毒检测技术分析

乙肝病毒检测技术分析

【摘要】现代医学认为,乙肝是严重威胁人体健康的一种世界性传染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乙肝病毒,是导致人体患染乙肝病症的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进行传播。现代医疗技术条件下,针对乙肝病毒进行技术检测,是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的重要前提。

【关键词】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检测技术分析

近年来,由于人类生活环境的劣化,导致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疾病呈现多样化趋向。乙型病毒性肝炎,作为严重侵害人类健康的传染性疾病,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重要顽症,危害性极大。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研发,针对乙肝病毒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发展较快,为乙型肝炎的诊断、治疗和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本文结合乙型病毒性肝炎疾病的病理特征,对乙型肝炎病毒的检测技术进行了分析。

1乙型病毒性肝炎

乙型病毒性肝炎,又称乙肝,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的,可引发人体多种器官功能损害的一种传染性疾病。本病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行为等途径传播,主要侵犯儿童及青壮年人群,其临床表现为全身乏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肝大厌油以及肝功能异常,部分病例伴有黄疸和发热现象,少数病例病程迁延可发展成为肝硬化或肝癌。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特点为发病迟缓,以慢性型肝炎较为常见,也有很多乙肝病毒携带者无明显症状表现。乙肝没有固定流行期,散发型发病率高,传染性强,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命与健康的世界性传染疾病。

2乙肝病毒分析

乙肝病毒也叫乙型肝炎病毒,是指引起人类感染急性或慢性肝炎疾病的病毒,它是一种专一的嗜肝性DNA病毒,其传染性很强,人体一旦感染上乙肝病毒,肝脏就会发生炎性病变,肝细胞受损,对人体造成极大的危害。

乙肝病毒基因组长约3.2kb,为部分双链环状DNA,完整的乙肝病毒体型呈颗粒状,直径为42纳米,颗粒分为外壳和核心两部分。乙肝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于37℃下抗原性稳定,但在高温或高压环境中均可灭杀。

3乙肝病毒的检测内容

乙肝病毒DNA检测是判断乙肝病毒复制的常用手段。乙肝病毒的DNA为乙型肝炎病毒的主要成分,具有濡染性和复制性。临床上可操纵斑点杂交法和聚合酶链反应法从被浸染者的血清中检测到它。

乙肝检查结果对照表

1、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代表被乙肝病毒感染。(病毒数量) 2、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或抗-HBs)阳性:代表机体对乙肝病毒有抵抗力,能够杀灭乙肝病毒。(对病毒的抗体) 3、乙肝e抗原(HBeAg)阳性:代表乙肝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病毒复制性强弱) 4、乙肝e抗体(HBeAb或抗HBe)阳性:代表病毒复制相对减少,传染性弱。(同上) 5、乙肝核心抗体(HBcAb或抗HBc)阳性:代表感染了乙肝病毒或曾经感染过乙肝病毒已经痊愈。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临床意义(乙肝两对半) HBsAg 抗-HBs HBeAg 抗-HBe 抗-HBc 意义 + - - - - 急性HBV感染潜伏期 + - + - - 急性肝炎早期,传染性强 + - + - + 急性或慢性感染传染性强 + - - + + 急性或慢性感染后期传染性低 + - - - + 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HBV携带者 + + + - + HBsAg免疫复合物,新的不同亚型感染 + + + + + ①一种亚型的HBsAg及异型的抗HBs(常见) ②血清从HBsAg转化为抗HBs的过程(少见) - + - - + HBV感染,恢复期 - - - + + ①HBV感染已过 ②抗HBs出现前的窗口期 - + - + + HBV感染恢复期 - + - - - ①注射疫苗后

②遥远的过去感染 ③假阳性

乙肝“两对半”化验结果对照表 检查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最常用的血清学标志是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抗-HBe)及乙肝核心抗体(抗-HBc)共5项指标,故称“乙肝两对半”,其作用有三:1.判断有无HBV感染;2.判断HBV感染者传染性的大小;3.作为慢性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及疗效判断的依据之一,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结果及意义。 模式HBsAg 抗-HBs HBeAg 抗-HBe 抗-HBc 诊断结果临床意义 1 +- + -+ “大三阳” 表明有HBV感染且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较强 2 +- - + + “小三阳” 表明有HBV感染但病毒复制相对静止,传染性相对较弱 3 +- - - + 恢复初期表明有HBV感染但病毒复制相对静止,传染性相对较弱 4 - + - - + 恢复后期表明曾感染过HBV,但已产生保护性抗体,不具有传染性,也不需注射乙肝疫苗 5 - - - - + 恢复后期表明曾经感染过HBV 6 - + - - - 完全恢复表明注射乙肝疫苗后产生的保护性抗体,若未注射乙肝疫苗,则表明曾经感染过HBV,现已产生保护性抗体,不具有传染性,也不需要再注射乙肝疫苗。 说明:“乙肝两对半”仅反映HBV感染及复制情况并不能完全反映病情轻重,如“大三阳”病情不一定重,而“小三阳”病情不一轻。若要判断乙肝病情的轻重,除要检查“乙肝两对半”外,还应结合肝功能试验、肝纤维化指标及B超、CT表现才能准确判断当前病情。另外,若要更准确地判断HBV的复制状态及病人的传染性,还应做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的定量检查。 这个也可以看一下。

浅谈抗乙型肝炎病毒核苷类似物的耐药机制

浅谈抗乙型肝炎病毒核苷类似物的耐药机制 摘要:目的:对拉米夫定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产生耐药性的机制及临床对策进行了归纳总结。方法:检索近年文献,综述评价。结果: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感染存在广泛的耐药变异。结论:目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感染药物的疗效不甚理想,应根据每例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多途径、多靶点的综合疗法治疗。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拉米夫定;耐药机制;综合疗法;核苷类似物 拉米夫定作为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一线药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随着临床的长期应用,HBV变异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地暴露出来。本文就其作用机制、耐药变异及临床对策等方面问题进行阐述。 1 拉米夫定的药物作用机制 拉米夫定主要通过抑制HBV-DNA多聚酶达到抑制HBV-DNA复制的作用。拉米夫定在细胞内磷酸化成为拉米夫定三磷酸盐(L-TP),并以环腺苷磷酸形式通过HBV多聚酶嵌入到病毒DNA中,与胞苷酸竞争性掺入HBV-DNA链的合成,导致DNA链合成中止。在乙肝病毒的复制过程中,前基因组RNA作为模板逆转录全长的HBV-DNA负股,这一步与逆转录病毒类似。拉米夫定同时也是逆转录酶抑制剂,能有效阻止病毒核酸的合成。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同时,还可以抑制肝纤维化和改善肝功能[1],多层面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组织,减少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2,3]。但是,拉米夫定对细胞核内HBV的cccDNA没有作用,故难以彻底消除HBV,当停药后,核内cccDNA又继续进行复制,因而需长期用药治疗。 2 乙型肝炎病毒对拉米夫定的耐药机制 2.1 HBV对核苷(酸)类似物耐药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在人体内HBV的复制很快,每天可产生1012~1013个新的病毒颗粒,在HBV 复制周期中涉及逆转录环节,而HBV的逆转录酶缺乏校正功能,因此,在HBV每一个复制周期中,HBV变异率也较高,每个碱基的错配概率约10-50,故HBV变异较为常见,变异率比其它DNA病毒大约要高10倍左右。 2.2 HBV 耐药的类型 2.2.1 基因耐药(genotypic resistance),指HBV基因组某些位点发生变异而导致耐药。这种变异与耐药性有直接因果关系,通过检测特异性变异位点的核苷酸序列可推断HBV耐药性。 2.2.2 表型耐药(phenotyaic resistance),即用体外细胞培养方式,直接测定某种

乙肝六项检测的临床意义

乙肝六项检测的临床意义 乙肝六项是指乙肝血清标志物6项检测,一般医院只检测乙肝5项,俗称"乙肝两对半"。乙肝病毒是一种脱氧核糖核酸。感染人体后可有3种抗原及相应的3种抗体,表面抗原,用HBsAg表示,核心抗原,用HBcAg表示,e抗原,用HBeAg表示。人体感染乙肝病毒后3种相应的抗体,即表面抗体(抗-HBs)、核心抗体(抗-HBc)、e抗体(抗-Hbe)。 由于人体免疫功能强弱不一,乙肝病毒在人体内复制千差万别,乙肝6项可呈现20多种不同脑感的阳性组合模式,介绍10种常见的模式(+阳性 -阴性) 五项指标12345678910 HBsAg + + + + - + + - - - 抗-HBs - - - - + - - + - - HBeAg + - - - - + - - - - 抗-HBe - - - + - - + + + - 抗-HBc + + - + - - - - + + 第一种俗称"大三阳"。说明病毒不断在体内复制繁殖,传染性强。如果ALT也增高者,应及时治疗;家庭成员也应查肝功和乙肝系列,如果检测结果都为阴性者,应尽快注射乙肝疫苗。 第二种说明有病毒复制繁殖,有传染性;如果是由"大三阳"转变而来,肝功正常,且无症状,说明病毒复制趋于停止,传染性变小,病程处于稳定阶段。

第三种较常见,我国有HBsAg阳性者达1.2亿之多。其意义有以下四种: 一,可能为乙肝病毒携带者,本人不发病,但有传染性; 二,可能为已发病,但为乙肝早期,有传染性;三,可能由"大三阳"转变而来,提示病毒复制趋于停止,传染性变小; 四.可能为病毒核心部分DNA与肝细胞核心部分合为一体,已无传染性。 第四种俗称"小三阳"。说明病毒复制停止或复制受到抑制,传染性小或无。 第五种病毒感染后或注射乙肝疫苗后,病毒被清除病已有免疫力,无传染性。 第六种俗称"双阳",说明是乙肝病毒感染早期,传染性很强。 第七种是乙肝恢复期或慢性乙肝携带者。仍有一定传染性,但易转阴。第八--十种说明虽曾感染过乙肝病毒,但已产生免疫力,无传染性。

浅析乙肝病毒基因突变检测及治疗(一)

浅析乙肝病毒基因突变检测及治疗(一) 一、概况 由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低和卫生资源溃乏,造成乙肝泛滥。据统计:我国有乙肝病毒携带者约1.5亿、慢性迁延性肝炎约2500万、慢性活动性肝炎约1000万、重症肝炎约150万、肝硬化约100万和肝癌16~30万。肝硬化和肝癌80%以上是由乙肝病毒引起,而且80%左右来源于家族性垂直传播、与病人接触而感染机率很少。乙肝传染病已被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列为重点监控的疾病之一。 乙型肝炎病毒(HBV)属嗜肝病毒科,基因结构复杂,根据HBV-DNA核苷酸序列异质性≧8%为一种基因型的规定,HBV目前分为A~H8个基因型,其中A、B、C、F4个基因型存在不同的亚型,且分布呈区域性。由于其在复制过程中HBV-DNA聚合酶缺乏校正功能,导致易于变异,有报导HBV的基因型与基因型变异可能与HBV相关性肝癌的发生发展有关。HBV 变异给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预后带来了新问题,不同基因型的基因变异、临床表现及对抗病毒、肝移植等的治疗反应存在差异。 二、变异及区域 HBV受自然压力、个体免疫力和药物治疗作用出现变异。HBV有四个开放阅读框架(ORE)即S、C、P、X区。 1、C区变异:用基因芯片检测HBV前C区和C基因启动子(BCP)区4位点突变,发现前C 区A1896、前C区A1814、BCP区nt176 2、BCP区nt1764突变检出率分别是58.57%、12.86%、54.29%、52.86%。突变的发生依次是慢重肝、慢乙肝重度、中度、轻度,血清病毒标志是HBeAg(-)HBeAb(+)、HBV-DNA定量在104-106copy/ml之间的突变发生率最高。可以解释小三阳DNA阳性之原因:HBeAg前C区A1896位的G变异成A,密码子UGG变为终止UAG,使HBeAg不能合成,但不影响病毒复制。 2、S区变异:前S1有识别功能,前S2是介导受体进入功能。前S区的变异可能是病毒逃避宿主免疫的一种方法,前S区的变异决定不同的HBV亚型。124、131位变异或122-124间插入变异可改变S抗原决定簇的构型,致HBsAg假阴性。145、141、126、133位氨基酸的改变,用常规试剂仍可检出HBsAg,但可能削弱HBsAg的无免疫性,使高效价的乙肝免疫球蛋白或接种诱生的HBsAb难与变异株的HBsAg结合,缺乏中和特性,使HBsAg与HBsAb 同时阳性。在HBV-DNA阳性时,无论是乙肝病毒基因变异株或野毒株,前S1抗原是判断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重要指标。 3、P区变异:用微孔板核酸杂交法检测乙肝病毒P基因区变异,突变位点主要位于HBV-DNA 聚合的区域(YMDD),M1(蛋氨酸)可被VC(缬氨酸)或IC(异亮氨酸)替代。研究用拉米夫啶(LMV)治疗慢性乙肝而发生耐药的有关变异可见:LMV本身可引起HBV的变异即YMDD变异,用LMV四周后50-70%的病人出现YMDD变异。 4、X区变异:HBV-X蛋白对信号转导通路及细胞凋亡有影响,X蛋白对核转运影响和对线粒体直接作用。X区变异引起X蛋白(HBXAg)过度表达,激活体内癌基因和抑制抑癌基因,导致肝癌的发生。有报导: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癌组织及癌周组织中HBV-X基因,检出率分别为68%和77%。

两对半检查是用来判断是否感染乙肝或粗略估计病毒复制水平的初步检查

两对半检查是用来判断是否感染乙肝或粗略估计病毒复制水平的初步检查, 乙肝两对半吸头 两对半对于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参考性不大。而肝功能是衡量肝脏是否有肝细胞坏死或炎症存在的重要检查,其中转氨酶是重中之重,治疗需要以肝功能为重要参考指标。HBVDNA检查是判断如何治疗的参考依据,同时也对传染性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一般DNA越高,传染性越强,也需要同肝功能一起检查。 乙肝两对半中 1(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为已经感染病毒的标志,并不反映病毒有无复制、复制程度、传染性强弱 2(HBsAb-乙肝病毒表面抗体)为中和性抗体标志,是否康复或是否有抵抗力的主要标志。乙肝疫苗接种者,若仅此项阳性,应视为乙肝疫苗接种后正常现象;感染乙肝病毒后依靠自身免疫力清除乙肝病毒的人体内也会产生乙肝表面抗体,这是一种好现象 3(HBeAg-乙肝病毒e抗原)为病毒复制标志。持续阳性3个月以上则有慢性化倾向 4(HBeAb-乙肝病毒e抗体)为病毒复制停止标志。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较弱,但并非完全没有传染性 5(HBcAb-乙肝病毒核心抗体)为曾经感染过或正在感染者都会出现的标志。核心抗体IGM是新近感染或病毒复制标志,核心抗体IgG是感染后就会产生的,对于辅助两对半检查有一定意义。 乙肝前S1抗原三病毒复制的另一个指标,人体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最早的免疫应答就是针对前S1抗原的。由于前S1抗原的出现在HBV感染的最早期,因而可以起到早期诊断的作用。 由于核心抗原在血中不易测到,目前试剂盒也不过关,所以还剩两对半抗原抗体,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乙肝两对半”检查,或称“乙肝五项”检查。 编辑本段乙肝两对半正常值 乙肝两对半检查分为定性检查和定量检查,在定性检查和定量检查中,乙肝两对半正常值是不同的。 在乙肝两对半定性检查中,检查结果通常用“+”或“-”号来表示,“+”号表示阳性,“-”号表示阴性。乙肝两对半正常值是“-”阴性,说明血清中检测不到这项乙肝病毒标志物。 在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查中,乙肝两对半正常值为①HBsAg:<0.5ng/ml(毫微克/毫升) ②HBsAb:<=10MIU/ml[米尤(音)/毫升] ③HBeAg<=0.5PEI U/ml ④HBeAb:当HBeAb定量<=0.2PEI U/ml ⑤HBcAb:<=0.9PEI U/ml。 编辑本段临床意义 以下是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即常说的乙肝五项或称两对半)的临床意义: 序号HBsAg HBsAb HBeAg HBeAb HBcAb临床意义 9种常见模式

浅谈藏医对乙型肝炎的治疗

浅谈藏医对乙型肝炎的治疗 发表时间:2019-04-11T10:42:09.970Z 来源:《医师在线》2019年2月4期作者:龚晓伟 [导读]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以肝脏炎症坏死为主,可引起多种器官的损坏。 龚晓伟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藏医院;云南迪庆674499) 【摘要】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以肝脏炎症坏死为主,可引起多种器官的损坏。在国内外均位居各种常见病、多发病之首,主要侵害儿童及青少年。其发病因素繁多,病理机制复杂,治疗甚为棘手,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到目前为止,除了以早期的疫苗接种进行有效预防外,在临床治疗方面,以现代医学为主的各种医学在治疗乙型肝炎时都没有一种理想的药物或方法。如何有效治疗乙型肝炎已经成为有待解决和迫在眉睫的问题,国内外医学界一直致力于研究乙型肝炎的病因病理及其治疗方法,并作为共同攻关的医学研究课题。 【关键词】藏医,乙型肝炎,治疗 [ 中图分类号 ]R2 [ 文献标号 ]A [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4-0148-01 一藏医对乙肝的认识 1.1乙型肝炎在藏医学中属于“赤巴”病的范畴,藏医名为“青乃丹吾” ,是18种肝脏疾病之一。《四部医典》说:“青乃丹吾患后无觉察,失眠乏力身重无食欲,贫血肌肉日益渐削瘦。”患者自感肝区不适或胀痛,夜不能寐,身体有沉重感,懒惰倦怠,无食欲,部分患者可出现头晕、吐泻,肤色呈现灰黄或淡紫,消化力弱,身体日渐瘦弱。藏医认为,人体五脏六腑是一个整体。若单纯治肝,即使病毒复制得以短时控制,由于相应器官的功能未得到改善,病毒很容易卷土重来。因此四步阶梯疗法强调对胃、胆、肝的全面调理和治疗,注重对人体多脏腑和“精、气、神、血”的调整,抑制病毒再复制感染,以整体的思路治疗乙肝。 1.2乙型肝炎的病因,即外因和内因,外因“巴尔巴达”与现代医学中所说的HBV病毒相通。而内因中“血微生虫”则是现代医学中所说的肝细胞。 1.3乙肝病毒的传染途径和病变乙肝病毒常见的传播方式有:1)血源性传播:接受被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也就是说病毒或被病毒污染的物品直接或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等进入血液,才会导致感染。2)母婴传播:乙肝病毒能通过胎盘传播(宫内传播),或在孕妇分娩时从产道传播(围产期传播)。3)医源性传播:如医疗器械被乙肝病毒污染而未经消毒或处理不当可造成传播。4)性接触传播:不洁性行为、同性恋性接触及夫妻之间性生活未采取防护措施。另外长期与乙肝患者共同饮食或居住而病毒(“巴尔巴达”)经过口鼻或体表的毛孔进入体内。“巴尔巴达”病毒或乙肝病毒进入人体后,侵袭肝细胞,在其中复制繁殖,最后肝细胞亦受到损害,引起坏死和炎症等综合反应。 1.4乙型肝炎的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没有症状和体征。肝功能正常,但是表面抗原阳性,不论是“大三阳”或是“小三阳”,也不论HBV DNA阳性或阴性。它占乙肝感染者中的大多数。全身症状有常感到体力不支、容易疲劳、打不起精神、进食减少。有一部分患者感染后出现黄疸和肝区疼痛、尿液颜色变深、食欲不振、恶心、厌油、上腹部不适等。病情较重时首先肝脏肿大,然后脾脏也肿大。如果慢性炎症长期不愈,反复发作,肝内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肝脏质地变硬,形成肝硬化。晚期由于大量肝细胞破坏,纤维组织收缩,肝脏可缩小。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早期,脾脏多无明显肿大,以后可因脾脏网状内皮系统增生,以及门静脉高压,脾脏淤血,引起脾脏肿大。持续性进行性脾脏肿大提示肝硬化。 二、乙型肝炎的治疗方法 2.1藏医对所有疾病的治疗方法有饮食、起居、药物、外治四种,乙型肝炎也不例外。该病属于“年乃”,最终侵害于肝脏,因此应以清除体内传染物、加强免疫力、保护肝功能来治疗。 饮食方面以清淡、易消化为主。严禁吸烟和饮酒,不易多吃刺激性的食物、甜性食物和乳类产品。 起居方面合理休息,不易激烈活动,保持积极的心态与乐观的情绪。 药物治疗有两种方法,即平息法和泻药法。 首先,现在临床上都用平息法。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验证理论的正确性,针对HBV“年乃”病毒的“年觉葛巴” 两种新药。“年觉葛巴”主要有清除体内HBV“年乃”病毒的作用。“嘎那葛巴”主要有清除体内的HBV“年乃”病毒的同时有帮助消化和保护肝功能的作用。在实际治疗过程中肝功能正常者连续服用10日左右“年觉葛巴”,每日两次服用,10日后中午加服“嘎那葛巴”。这样连续服用4个月后做一次乙肝五项和肝功能复查。一百多名乙肝患者服用以上药物后,除了个别人外,大部分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不少人彻底治愈(乙肝五项中表面抗体以外其余都转阴,肝功能正常)。肝功能不正常者用上述两种药的同时应根据病情来加服七味红花散、九味牛黄散和久松石丸等,以达到解毒护肝,早日康复的作用。 其次,泻药法。泻药法的作用从疗效上远远超过平息法。一般来讲,龙病、赤巴病、培根病三大系统是一切疾病的源头,也就是一切疾病的病因。在医续和各类藏医学资料中,龙病系统的治疗在原则上需要用热量和营养进行治疗,赤巴病用下泻法,培根病用催吐法进行。《四部医典》第一部总则本第三章中道:赤巴依于肝胆,处于身体的中部。因此肝脏是赤巴所工作的场所,它们的关系是所依和能依的关系。在《四部医典》二十九章中说:所依和能依的增盛或耗损的治疗方法是一致的。在治疗肝病时必须用治疗赤巴的原则。因此,对赤巴下泻治疗时也有必要对肝脏进行下泻疗法。但目前藏医界中除了丹送扎巴先生以外无人使用下泻疗法。 2.2 “四步阶梯”治疗法 第一步:激活免疫系统,修复再生细胞;免疫耐受是乙肝治疗的一大难题,乙肝病毒进入人体后,免疫平衡被打破,机体对其不能产生有效抗体,甚至出现免疫耐受,“四步阶梯”疗法的第一步就是修复再生细胞,不断激活免疫系统,提高人体免疫能力。第二步:杀灭乙肝病毒;四步阶梯疗法选用青藏高原纯净、药用成分高、生物活性强的藏药材,促使人体自身产生内源性干扰素,进入肝细胞后杀灭乙肝病毒。所用药材安全无毒副作用,不会对肝产生“再损伤”,符合藏医 “治肝不伤肝”的理论。第三步:治肝养肝;“四步阶梯”疗法选用促进肝细胞生长的药物,在抗击乙肝病毒的同时,利用高原植物药中的有益成分养肝护肝,达到边治边养的目的。第四步:提升人体脏腑机

两种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五项指标的结果对比

两种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五项指标的结果 对比 作者:龙青文,何建军,马家驹,何秀琳,肖金平 【关键词】酶联;血清乳胶;定性分析 [关键词]酶联;血清乳胶;定性分析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e 抗原(HBsAg)、e抗体(HBeAb)、核心抗体(HBcAb)的检测在许多方面如诊断乙肝判断愈后、筛选献血员、乙肝的流行病学调查、判断人群对乙型肝炎的免疫水平,对食品、保育及饮水管理行业人员定期进行健康体检等起着重要的作用。故选择一种特异、敏感、稳定的实验室检测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的五项指标显得尤为重要。现将56例检测者血清同时用酶联免疫法和血清乳胶层析法对比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56例受检者中,男29例,女27例,最大年龄72岁,最小年龄29岁,平均年龄46岁;来自健康体检人群15例,其中13例检测具有阳性结果,2例各项指标均为阴性、另41例为门诊检查结果有阳性的患者,均系血清标本。

1.2 方法酶联免疫法用乙型肝炎病毒(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诊断试剂盒,由上海华泰生物工程实业有限公司生产,48人份,批号20040503,按说明书操作。乙肝两对半血清/血浆乳胶层析法检测试剂板由ACONLaboratories.Inc.SanDiegoCA92121USA提供,批号200407029,按说明书操作。 1.3 质量控制酶联免疫法每项检测项目均设阴、阳性对照各2孔,每空加入阴性对照(或阳性对照)各1滴,并设有空白对照1孔。乳胶层析法各项检删项目均设质控区(C)。 1.4 检测结果判定标准:酶联免疫法是根据颜色的变化,作定性分析。此法HBsAg、HBsAb、HBeAg呈黄色为阳性反应,无色为阴性反应,阳性对照为黄色,阴性对照为无色。HBeAb、HBcAb无色为阳性,黄色为阴性,阳性对照为无色,阴性对照为黄色。乳胶层析法HBsAG、HBsAb、HBeAg在测试区内(T)出现一条红色条带则是阳性结果,不出现红色条带则为阴性。HBeAb、HBcAb结果则相反,强阳性标本测试区内(T)将没有红色条带,弱阳性标本测试区内(T)将有一条非常弱的红色条带,阴性标本测试区(T)将会出现明显的红色条带。无论相应的待测物质是否存在于标本中,质控区(C)都会出现红色条带。两种检测方法结果对比分析用卡方检验两两比较进行统计学处理。

乙肝五项详细对照表及肝功能检查指标(一目了然版)

乙肝五项指标 表面抗原(HBsAg)--------------------------- 表示体内是否存在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或HBsAb)----------------------- 说明体内是否产生抗体e抗原(HBeAg)-------------------------- 说明病毒是否复制及具有传染性e抗体(抗HBe或HBeAb)--------------------- 说明病毒复制是否受到抑制核心抗体(抗HBc或HBcAb)--------------------- 说明是否感染过乙肝病毒 (注:核心抗原(HBcAg)一般检查不出来,所以只能看到五项检查结果。) 9种常见模式 1 - - - - - 过去和现在未感染过HBV。 2 - - - - + (1)既往感染未能测出抗-HBs;(2)恢复期HBsAg已消,抗-HBs尚未出现;(3)无症状HBsAg携带着。 3 - - - + + (1)既往感染过HBV;(2)急性HBV感染恢复期; (3)少数标本仍有传染性。①HBV 感染已过;②抗HBs出现前的窗口期。HBeAg在乙型肝炎潜伏期的后期出现,略晚于HBsAg的出现,而消失较早,与HBV-DNA密切相关。其临床意义为:(1)可作为急性乙肝辅助诊断和预后指标,急性乙肝进入恢复期常随HBsAg的消失而消失。如果急性乙肝发病后3-4个月,HBeAg由阳转阴,抗-HBE出现,表示预后良好.起病3-6个月,仍HBeAg(+),可能是急性肝炎转为慢性的最早证据。(2)有助于判断乙肝患者或HBV携带者的传染性强弱。HBeAg存在于HBsAg阳性者血清中,说明血液中有Dane颗粒,多数HBV-DNA阳性,三者消长基本呈平行关系。所以HBeAg(+)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抗-HBe(+)者一般传染性较低。但若血清HBV-DNA(+),可能有HBV变异株存在,仍有一定的传染性;(3)HBeAg阳性提示HBV在体内复制。HBeAg消失前后出现抗-HBe,此时期称为血清转换期,即由HBV复制期转为非复制期。出现抗-HBe常提示HBV增殖减弱或终止。但如果HBV基因的前C区核苷酸序列改变阻止了HBeAg的形成,血循环中仍有HBV存在,肝病可能继续发展,并逐步演变成肝硬化;(4)在出现原发性肝癌时,HBeAg检出率下降,而抗-HBe,a-FP增高.故在HBsAg(+)的肝硬化病人中,抗-HBe(+),a-FP增高,提示早期肝癌的可能; (5)母婴传播中,孕妇分娩时HBeAg(+)可能扩大母婴之间的传播率。 4 - + - - - (1)注射过乙肝苗有免疫;(2)既往感染;③假阳性。 5 - + - + + 急性HBV感后康复。

乙肝检测的意义

正确理解乙肝实验室检测结果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实验室检测是目前国内最为常用的检验项目,也是医患纠纷产生较多的领域之一。正确理解和解释乙肝实验室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对于这些检验项目的实际应用有重要价值。下面就几个方面重点谈一谈。 一、乙肝“两对半”检查的意义 国内人群中,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前出生的,乙肝病毒的感染率超过了10%,因而时至今日,乙肝“两对半”仍是目前国内医院最常用的乙肝病毒感染检测的血清标志物,也是医生和患者经常挂在嘴上的检验项目。在很多时候,甚至是体检,都会用到这些检验项目。乙肝“两对半”顾名思义,就是有五项判断乙肝感染的乙肝病毒抗原及其抗体的检验指标,即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抗HBe)和乙肝核心抗体(抗HBc)等。尽管这五项指标使用得非常多,但对其真正的含义,由于认识过程的原因,仍有不少误解。 1.HBsAg HBsAg于1963年由Blumberg在澳大利亚土著人血中发现,称为澳大利亚抗原(即以前所谓的“澳抗”),后又称为肝炎相关抗原(HAA),1974年正式定名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简称为HBsAg),存在于HBV的外壳部分。HBsAg有一个特异的共同抗原决定簇“a”和至少两个亚型决定簇“d/y”和“w/r”,最常见的血清型为adw、adr和ayw。我国绝大多数地区以adr为主,adw次之(于长江以南诸省与adr混存);新疆、西藏、内蒙古自治区的本地民族几乎全为ayw。血清中检出HBsAg是乙型肝炎的早期诊断指标之一,出现于患者血清转氨酶(ALT)升高前2—8周,至恢复期HBsAg滴度逐步降低乃至消失,抗HBs出现。但有部分患者HBsAg在血清中可持续存在,原因可能是编码HBsAg的HBV的s区段和肝细胞DNA整合。在这种情况下,即使HBV已从人体内消除,肝细胞仍能不断地复制HBsAg。 HBV感染后,大部分人没有临床表现,但在血中可检出HBsAg,这类人通常称为HBsAg携带者。在我国这类人超过1亿,其中大部分将持续携带HBsAg数年、数十年乃至终身而无临床症状;小部分人在平衡被打破后,可发展为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甚至肝硬化、肝癌。 HBV感染后绝大多数感染者外周血中可出现HBsAg,含量在5ng~600μg/ml之间。据文献报道,到目前为止在献血员中所发现的HBsAg 携带者最低含量为0.2 ng/ml。含量高者可达2000μg/ml以上。但有少部分HBV感染者血清HBsAg测定为阴性,如暴发性乙型肝炎、HBV的S基因发生变异等。急性重症乙型肝炎,肝细胞中以合成HBcAg为主,很少或不合成HBsAg,从而使外周血中无HBsAg。HBV的前S/S基因编码HBsAg,构成病毒外膜,根据所带亚型决定簇的不同分为adw、adr、ayw和ayr。a决定簇具有很高的免疫原性,在HBV的自然感染或注射HBsAg 疫苗可引起抗HBs应答。如S基因145密码子变异使得其原来的甘氨酸被精氨酸替代时,可致a决定簇的抗原性发生改变,使机体产生的抗体对变异株无作用,且可引起HBV感染患者血清中同时出现HBsAg和抗HBs。同时乙肝疫苗接种也不能有效预防此类变异病毒的感染。乙型肝炎病毒S基因的变异有自然变异和逃避免疫变异,变异可发生在多个部位,而且几处突变可同时存在,这些变异有助于病毒携带状态的持续存在。近来,有研究表明,前S1区丢失突变(氨基酸58~118)是引起HBsAg阴性的HBV感染的重要原因,S启动子位于前S1,是合成HBsAg的调节元件,前S1的丢失突变则会影响S启动子的功能,进而影响HBsAg的合成。 HBsAg不仅存在于血液中,而且还存在于许多体液和分泌物中,如唾液、尿液、乳汁、精液等。 目前国内最常用的HBsAg免疫测定方法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其次是放射免疫试验(RIA)。ELISA简单、方便、快速,测定下限进口试剂盒可达0.2 ng/ml,国产试剂盒目前也能达到0.5 ng/ml。 RIA因其试剂半衰期短、废物难于处理等,使用已很受局限。血清HBsAg仅为HBV感染的标志。由于其在血液中多为不含病毒颗粒的空壳,故而不反映病毒有无复制、复制程度、传染性强弱及预后。 2.抗HBs 急性乙型肝炎病人处于恢复期后,随着HBsAg的逐步消失,血清中出现抗HBs。抗HBs是一种中和抗体,其能在体内存在相当长的时间。以HBsAg作为疫苗免疫机体产生的抗HBs,对HBV的感染具有保护性免疫作用。10mIU/m1抗HBs为对HBV具有免疫力的临界水平。低于此值,说明免疫失败。乙肝疫苗接种者,体内血循环中除了抗HBs外,不应出现其它乙肝病毒感染血清免疫学标志物,如抗HBe、抗HBc等。一旦出现除抗HBs以外的标志物,则应视为既往HBV感染。 一般情况下,血清中抗HBs和HBsAg不同时存在,若同时检出,可能为抗HBs产生的早期,或属于不同亚型的HBV感染,或由HBV的S基因变异所致。 3.HBeAg HBeAg为HBcAg的可溶性成份,两者约有75%共同的氨基酸序列,但二级结构不同,各有特异的抗原决定簇,因而在细胞水平其体液免疫应答是不同的。其在血清中的出现时间稍后于HBsAg,一般血清HBeAg阳性者,HBsAg亦为阳性。有研究表明,当乙肝病毒的前核心区发生点突变时,可使得HBeAg无法表达,表现为血清HBeAg或抗HBe测定持续为阴性,但血清HBsAg或HBV DNA可

HBV-DNAPCR检测规程

1 目的 规范LightCycler荧光PCR检测仪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DNA)的检验工作,指导检验人员正确进行乙肝病毒核酸定量的检测,保证检验结果的质量。 2 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LightCycler荧光PCR检测仪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DNA) 3 试剂 中山大学达安基因公司乙肝病毒(HBV)核酸扩增荧光检测试剂盒 4 仪器 Roche LightCycler荧光PCR检测仪 高速台式冷冻离心机 微量加样器(覆盖1-1000μl) 5 样品处理 样品处理按《PCR实验室标本处理规程》进行收集和处理,具体操作见本规程附录1和附录2。 6 测定 6.1 PCR扩增 6.1.1 打开稳压器电源,再打开计算机电源。 6.1.2 打开扩增仪电源,按仪器操作规程进入扩增循环条件设定。 6.1.3 将循环条件设定为: 6.1.4 检查反应管是否盖紧,以免荧光物质泄漏污染仪器。 6.1.5 将待反应的PCR反应管放入扩增仪中,并根据实际情况和仪器操作规程在程序中定好反应孔位置。

6.1.6 关闭扩增仪盖,按仪器操作规程开始循环。

6.1.7 扩增结束后关闭扩增仪电源,取出PCR反应管,密封放入垃圾桶。 6.2 产物分析 6.2.1 条件设置:反应结束后自动保存检测数据文件,调整荧光数值为F1/F2。点击Quantification读取结果。 6.2.2 基线的确定:取3~8个循环的荧光信号。 6.2.3 噪声容限(阈值):调节在阴性质控品以上,要求在Step3:Analysis下相关性r值<-0.97,接近-1.0。 6.2.4 对照标准:保证阴性质控品的Ct值不出现任何数值(默认为40)。 6.2.5 最后记录仪器自动分析计算出的未知标本数值(M),关闭计算机。 7结果判断 7.1 如果Ct值=40,则实验样品的UU DNA含量(基因拷贝数/ml)<1×103。 7.2 如果Ct值<40,则实验样品的UU DNA含量(基因拷贝数/ml)= M 7.3 检测样本中核酸阳性时,按实际结果报告;对可疑结果应复查,需要时与临床联系。 8 注意事项 8.1 各标本沸水浴时间误差不超过1分钟。 8.2 加样时每加完一个要立即盖上封闭好离心管。 9 支持性文件 9.1 《乙型肝炎病毒核酸扩增荧光定量检测试剂盒操作说明书》 8.2 《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工作规范》 10 质量记录

乙肝五项对照表

乙肝五项要称为乙肝两对半,包括乙肝表面抗原(用HBSAg表示)、乙肝表面抗体(用抗-HBS表示)、e抗原(用HBeAg表示)、e抗体(用抗-HBe表示)、核心抗体(用抗-HBc表示)。乙肝五项检查,便是抽出患者静脉血,检测血液中乙肝病毒的血清学标志。但是,很多人看不懂乙肝五项检查结果。那么,乙肝五项检查结果该怎么看呢? 乙肝五项指标详解: 1、HBsAg(乙肝表面抗原) 它是乙肝病毒的外壳物质,本身没有传染性。它的阳性往往提示有完整的病毒颗粒存在。 2、抗一HBs(乙肝表面抗体,HbsAb) 它是HBV自然感染人恢复期出现的抗体,此时HBsAg自然消失了。它的存在提示人对乙肝有了抵抗力,不会再得乙型肝炎了。我国有27.42%的人口有此抗体。 3 、HBeAg(乙型肝炎e抗原) 它产生于病毒内部,可分泌血液中,e抗原阳性提示病毒有活动,乙肝病毒复制速度很快,而且是具有传染性的指标。 4 、抗~HBe(乙肝e抗体,HBeAb) 是人体针对e抗原产生的一种蛋白物质,阳性结果提示病毒的传染性变弱,病情已处于恢复阶段。但另一种情况可能是乙肝病毒发生了变异,此时血清中无HBeAg,但可产生抗一HBe,出现这种情况就需要查HBV—DNA来判定是否还有病毒存在。 5 、抗一HBc(乙肝核心抗体,HbcAb) 这种抗体分IgM和lgG两种:抗HBc—IgM阳性提示病毒活动,有传染性;抗HBc—IgG阳性提示为以往感染,无传染性,不需抗病毒治疗。 乙肝五项指标阳性的含义: 1、乙肝五项指标第1阳性:表示是乙肝病毒感染者,伴有第35项阳性就是大三阳,伴有45项阳性就是小三阳。但不论上述何种情况,只要伴有第2项阳性就表示乙肝在恢复期,趋于痊愈。 2、乙肝五项指标第2项阳性:表示乙肝已痊愈或有效接种乙肝疫苗后。伴第5项阳性意思差不多。 3、乙肝五项指标第3、4项阳性:极少见,建议重新复查。伴有第1项和第5项表示大三阳或小三阳。 4、乙肝五项指标第5项阳性:在潜伏期肝炎患者,隐匿性肝炎患者,乙肝病毒携带者,痊愈患者,接种疫苗后的健康人中都可能出现单五阳,单五阳不可大意,建议去查查有无肝炎、丙肝,是否是病毒携带者等。第五项阳性代表的意义没有针对性,所以伴有其他阳性时可以忽略不看,多作为其他项的辅助判断项。 乙肝五项指标全阴性说明机体没有被乙肝病毒感染过。但是人体也没有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力。这类人群在流行病学中被称为“乙肝易感人群”,即一旦接触或被病毒感染就很容易发病。所以乙肝五项全阴性者应积极地接种乙肝疫苗,使体内产生乙肝抗体(抗-HBs),就不怕乙肝传染了。 乙肝五项检查的正常结果: 乙肝五项检查有很多结果,正常的结果有以下三种: 一、乙肝五项全部阴性

高灵敏乙肝病毒检测的临床意义

· 临床论著· 高灵敏度HBV DNA 检测指导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的临床意义 邵国辉 闫香芹 陈合民 张雷 孙敏 孙瑜 【摘要】 目的 探讨高灵敏度HBV DNA 检测对于指导HBV DNA 低载量慢性乙型肝炎(CHB )患者抗病毒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应用国产试剂检测结果低于检测下限(< 103 IU/ml )的拟停药组112例患者和拟用药组48例患者共160份血清标本采用COBAS Amplicor 系统再次进行检测,并与HBsAg 定量结果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 经国产试剂检测结果低于检测下限(<103 IU/ml )的160份血清经COBAS Amplicor 系统再次检测有52例(32.50%)标本HBV DNA > 103 IU/ml ,高于高灵敏度HBV DNA 检测下限(20 IU/ml )的标本共115份(占71.88%)。拟停药组患者HBV DNA ≥ 20 IU/ml 者有72例(占64.29%);拟用药组患者中有19例HBV DNA > 103 IU/ml ,43例≥ 20 IU/ml (占89.58%)。应用COBAS 试剂检测HBV DNA 不同载量组别与HBsAg 浓度对数值均呈显著正相关(P < 0.01)。结论 对国产试剂检测HBV DNA 低载量患者应进一步做高灵敏的定量PCR 试剂检测,可更好地指导患者初始应用或停用核苷(酸)类药物。 【关键词】肝炎病毒,乙型;荧光定量PCR ;COBAS Amplicor 系统;临床应用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high sensitivity HBV DNA detec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antiviral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Shao Guohui, Yan Xiangqin, Chen Hemin, Zhang Lei, Sun Min, Sun Yu. The First Inpatient Area of the Infectious Diseases Hospital of Jining, Shandong Province, Jining 272031,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Shao Guohui, Email: 1652564281@https://www.doczj.com/doc/d27151132.html, 【Abstract 】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high sensitive HBV DNA detection for the antiviral treatment of the chronic hepatitis B (CHB) patients with HBV DNA low viral load. Methods Total of 160 sera specimens separated from 112 cases of quasi discontinuation group which were detected lower than the detection line (< 103 IU/ml) and 48 cases of quasi treatment group detected by domestic reagent were tested again using COBAS Amplicor system and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of quantitative HBsAg. Results There were 52 (32.5%) cases with HBV DNA quantitative value > 103 IU/ml by Amplicor COBAS system out of 160 serum samples lower than the detection line (103 IU/ml) detected by domestic reagent, 115 (71.88%) samples were detected higher than the high sensitive HBV DNA detection line (20 IU/ml). And 72 (64.29%) cases of the withdrawal group were detected than 20 IU/ml; in the treatment group, 19 cases were detected higher than 103 IU/ml, 43 (89.58%) cases were detected ≥ 20 IU/ml in quasi treatment group.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different HBV DNA load groups by COBAS reagent detection and HBsAg concentration logarithm value (P < 0.01). Conclusions High sensitive quantitative PCR should be furtherly conducted for HBV DNA low load patients to guide the initial application or discontinuation of nucleos(t)ide drugs. 【Key words 】Hepatitis B virus;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 COBAS Amplicor system; Clinical application DOI :10.3877/cma.j.issn.1674-1358. 2016. 01. 010 基金项目:山东省济宁市科技项目编号(No. 2013jnnk09)作者单位:272031 济宁市,山东省济宁市传染病医院一病区通讯作者:邵国辉,Email :1652564281@https://www.doczj.com/doc/d27151132.html, 为探求核苷(酸)类药物安全停药的相关指标,本研究对于国产试剂HBV DNA 低于检测下限的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B ,CHB )患者在停 药前进行了高灵敏HBV DNA 检测。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应用COBAS Amplicor 系统检测高灵敏HBV DNA 对于HBV DNA 低载量CHB 患者更具意义。为探讨高灵敏HBV DNA 检测在HBV DNA 低载量患者中的应用,本研究对160例应用国产试剂检测HBV DNA 低于检测线的血清应用COBAS Amplicor 系统再次检测并与HBsAg 定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乙肝化验结果对照表

乙肝“两对半”化验结果对照表 检查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最常用的血清学标志是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E抗原(HBSAg)、乙肝E抗体(抗-HBE)及乙肝核心抗体(抗-HBC)共5项指标,故称“乙肝两对半”,其作用有三:1、判断有无HBV感染; 2、判断HBV感染者传染性的大小; 3、作为慢性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及疗效判断的依据之一,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结果及意义。 1 + - + - + “大三阳”表明有HBV感染且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较强 2 + - - + + “小三阳”表明有HBV感染,但病毒复制相对静止,传染性相对较弱 3 + - - - + 恢复初期,表明有HBV感染,但病毒复制相对静止,传染性相对较弱 4 - + - - + 恢复后期,表明曾感染过HBV,但已产生保护性抗体,不具有传染性,也不需注射乙肝疫苗 5 - - - - + 恢复后期,表明曾经感染过HBV 6 - + - - - 完全恢复,表明注射乙肝疫苗后产生的保护性抗体,若未注射乙肝疫苗,则表明曾经感染过HBV,现已产生保护性抗体,不具有传染性,也不需要再注射乙肝疫苗。 说明:“乙肝两对半”仅反映HB感染及复制情况并不能完全反映病情轻重,如“大三阳”病情不一定重,而“小三阳”病情不一定轻,若要判断乙肝病情的轻重,除要检查“乙肝两对半”外,还应结合肝功能试验、肝纤维化指标及B超,CT表现才能准确判断当前病情。另外,若要更准确地判断HBV的复制状态及病人的传染性,还应做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的定量检查。 这个也可以看一下。 乙肝五项检查 表面抗原(HBSAg)体内是否存在乙肝病毒 表面抗体(抗-HBS)是否有保护性 E抗原(HBEAg)病毒是否复制及具有传染性 E抗体(抗-HBE)病毒复制是否受到抑制 核心抗体(抗-HBC)+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