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气物理学复习资料

大气物理学复习资料

大气物理学复习资料
大气物理学复习资料

大气物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名词解释

第一章大气概述

1、干洁大气:通常把除水汽以外的纯净大气称为干结大气,也称干空气。

2、气溶胶:大气中悬浮着的各种固体和液体粒子。

3、气团:水平方向上物理属性比较均匀的巨大空气块。

4、气团变性:当气团移到新的下垫面时,它的性质会逐渐发生变化,在新的物理过程中获

得新的性质。

5、锋:冷暖性质不同的两种气团相对运动时,在其交界面处出现一个气象要素(温度、湿

度、风向、风速等)发生剧烈改变的过渡带称为锋。

6、冷锋:锋面在移动过程中,冷气团起主导作用,推动锋面向暖气团一侧移动。

7、暖锋:锋面在移动过程中,暖气团起主导作用,推动锋面向冷气团一侧移动。

8、准静止锋:冷暖气团势力相当,锋面很少移动,有时冷气团占主导地位,有时暖气团占

主导地位,使锋面处于来回摆动状态。

9、锢囚锋:当三种冷暖性质不同的气团(如暖气团、较冷气团、更冷气团)相遇时,可以

产生两个锋面,前面是暖锋,后面是冷锋,如果冷锋移动速度快,追上前方的暖锋,或两条冷锋迎面相遇,并逐渐合并起来,使地面完全被冷气团所占据,原来的暖气团被迫抬离地面,锢囚到高空,这种由两条锋相遇合并所形成的锋称为锢囚锋。

10、气温垂直递减率:在垂直方向上每变化100米,气温的变化值,并以温度随高度的升

高而降低为正值。

11、气温T: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12、混合比r:一定体积空气中,所含水汽质量和干空气质量之比。r=m v/m d

13、比湿q:一定体积空气中,所含水汽质量与湿空气质量之比。q=m v/(m v+m d)

14、水汽压e:大气中水汽的分压强称为水气压。

15、饱和水汽压e s:某一温度下,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时所具有的水汽压。

16、水汽密度(即绝对湿度)ρv:单位体积湿空气中含有的水汽质量。

17、相对湿度U w: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水汽和饱和水汽的摩尔分数之比称为水面的相

对湿度。

18、露点t d:湿空气中水汽含量和气压不变的条件下,气温降到对水面而言达到饱和时的

温度。

19、风:指空气相对于地面的水平运动。

20、云:悬浮在大气中的小水滴或冰晶微粒,或两者混合的可见聚合体,有时也包含一些较

大的雨滴、冰晶或雪粒,它底部不接触地面,有一定的厚度。

21、降水:指从云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或固态水。

22、降水量:是指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经融化后)的降水,未经蒸发、渗透、

流失而积聚到水平面上的水层深度,它以mm为单位。

23、气象能见距:指视力正常的人,在当时的天气条件下,能从天空背景中看到和辨认出目

标物(黑色、大小适度)的最大水平距离。能见距的记录以km单位。

24、能见度:透过大气能分辨远处目标物的程度,分为10个等级

25、虚温T v :同一压强下,干空气密度等于湿空气密度时,干空气应具有的温度。

第二章大气压力

1、大气压强或气压:物体表面单位面积所受的大气分子的压力称为大气压强或气压。

2、大气流体静力平衡:大气处于静止时垂直气压梯度力和重力相平衡。

3、重力位势:单位质量的空气通过任意路径由海平面上升到某一高度时克服重力所作的

功。

4、大气标高:气压、密度随高度的变化趋势。气压标高:指使气压减少到初始气压1/e倍

时所需要的高度增量。

5、等温大气:大气层的虚温(或温度)不随高度变化,称为等温大气。

6、多元大气:指气温(或虚温)是高度的线性函数的大气层。

7、均质大气:大气密度不随高度变化,而是整层都保持其海平面值的等密度大气模式,称

为均质大气。

8、标准大气:就是能够粗略地反映出周年、中纬度状况的,得到国际上承认的,假定的大

气温度、压力和密度的垂直分布。它的典型用途是作为压力高度计校准、飞机性能计算、飞机和火箭设计、弹道制表和气象制图的基准,假定空气服从使温度、压力和密度与位势发生关系的理想气体定律和流体静力学方程,在一个时期内,只能规定一个标准大气,这个标准大气,除相隔多年做修正外,不允许经常变动。

第三章大气热力学基础

1、干绝热过程:在绝热过程中,气块内的水汽始终未达到饱和,没有相变发生的过程。

2、位温:就是把空气块干绝热膨胀或压缩到标准气压(常取1000hpa)时应有的温度。

3、抬升凝结高度:湿空气块因绝热抬升而达到饱和的高度称为抬升凝结高度。

4、湿绝热过程:未饱和湿空气干绝热上升达到凝结高度以后,假如在上升过程中是绝热的,

全部凝结水都保留在气块内,当气块下沉时凝结的水分又会蒸发,仍然沿着绝热过程回到原来的状态,这个过程是可逆的。

5、假绝热过程:如果在饱和气块上升过程中,凝结物一旦形成便全部从气块中降落,并带

走一些热量(不过此热量极少),在气块下沉时必然会沿着干绝热过程变化,无法再回到原来的状态,这是一个开放系的不可逆过程,严格来说也不是绝热的。

6、焚风:气流过山后形成的干而暖的地方性风。

7、(掌握焚风形成原理,教材P139最后一段)

8、大气层结:一个地区上空大气温度和湿度的垂直分布。

9、路径曲线(状态曲线):空气块温度随气压(或高度)的变化曲线。

10、相当温度Te:系统经等压绝热蒸发过程成为湿空气(p,T,r)以前,绝对干燥的空气

所应具有的温度。是这个等压绝热蒸发过程中可能有过的最高温度。

11、湿球温度:在等压绝热过程中,系统内的液态水蒸发使空气降温而达到饱和时空气所具

有的温度,是这个过程中最低的温度。

12、假湿球温度:空气由原来的状态沿干绝热线上升,达到抬升凝结高度后再沿假绝热线下

降到原来的气压处,这时的温度。

13、假湿球位温:将假湿球温度沿假绝热线降到1000hpa处所具有的温度。

14、假相当位温:气块沿干绝热线上升,到达抬升凝结高度后按假绝热线上升,直到所有水

汽耗尽,再沿该假绝热线的渐近线——干绝热线下降到1000hpa处所应具有的温度。15、假相当温度:令气块干绝热上升,达到凝结高度后又按假绝热过程上升,直到所有水汽

耗尽,再沿干绝热过程下降到原来气压处所应有的温度。

16、静力稳定度(也称层结稳定度):层结大气所具有的影响空气团块垂直运动的特性。

第四章大气动力学

1、气压梯度力:单位质量的空气在气压场中由于气压分布不均而受到的力。

2、地转偏向力:因地球自转而使空气质点运动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3、惯性离心力:是物体做曲线运动时产生的,由运动轨迹的曲率中心沿曲率半径向外的作

用在物体上的力。

4、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再做相对运动时,接触面之间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

力。

5、内摩擦力:气层之间产生的一种牵制力,它通过湍流交换作用使空气流速发生改变,也

称湍流摩擦力。

6、外摩擦力:下垫面对空气运动的阻力,方向与空气运动方向相反。大小与空气运动的速

度和摩擦力系数成正比。

7、热雷雨:指气团内因下垫面(森林、沙地、湖泊等)受热不均匀,由热力抬升作用形成

的雷雨。

8、地转风:在自由大气中,平直等压线情况下,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达到平衡时,

空气的等速直线水平运动。

9、梯度风:在自由大气中,不计摩擦力的影响,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地转偏向力及惯性

离心力,三里达到平衡时,空气的等速水平的圆周运动。

10、旋转风:在忽略科氏力的情况下,(当大气梯度力大,惯性离心力大(旋转半径小)),

对于自由大气中的匀速曲线运动水平气压梯度力与离心力二者的平衡称为旋转平衡,相应的空气运动称旋转风。或旋衡风。

11、热成风:地转风在铅直方向上的速度矢量差。

计算题可能出处:

1、(切记哈,可能考原题哦)重点复习例题:P33 例

P41 例

P163 例

2、课后所做的习题及补充题。

第二部分章末小结

第一章小结

1、大气演化的三个阶段及各自组分

1)干结大气的的定义及组成成分

2)CO2、臭氧的来源和作用

3)气溶胶的定义、来源、作用

2、大气垂直分层(成分、压力、电离、温度)

1)气温垂直递减率γ的定义和计算

2)气团、气团变性、锋、冷锋、暖锋、准静止锋、锢囚锋

3、温湿参量定义及计算

风、云、降水量、气象能见距的定义

4、能独立推导湿空气状态方程。虚温的概念、意义及相关计算

第二章小结

1、 通常可认为大气受到的重力和垂直方向的气压梯度力是平衡的,即处于静力平衡状态。

于是得到大气静力学方程:

2、 结合湿空气状态方程,可得到压高公式:

3、将单位质量的单位质量物体通过任意路经径从海平面上升到某一高度克服重力所做的功称为重力位势,

(J/kg )

(gpm )

将位势高度代替几何高度,则压高公式简化成:

气压标高、密度标高与大气标高

4、引入三种大气模式,得到不同情况下大气的压强随高度的分布。 (1)等温大气T v =C

将T v 替换成t

v ,ln 替换为lg 得拉普拉斯压高方程:

?

?=Φz

dz g 01

)ln (

-??-=Z

H ρρ?

??

??

?--=P H Z Z P P 1212exp 2

1

21'

012ln ln P P H P P g T R Z Z P v d =?=

-2

1

12lg )15.2731(18410P P

t Z Z v ?+

?=-

它主要用于海平面气压的订正。 压高公式主要应用于几方面: (1)海平面气压订正。

(2)气压测高。根据不同高度两点的气压和它们之间的平均气温,来求两点的高度差。比如,已知山顶、山脚处的气压、气温即可求出山的高度。 (3)求气层的平均气温(压高平均气温)

第三章小结

1、讨论大气中的热力过程时,以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形式为基本出发点,并讨论了广泛应用热力学函数熵S 、焓H 和吉布斯函数G 。

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在大气中的应用形式,熵、比熵、焓、比焓、吉布斯函数、化学势等的基本表达形式和式中各项物理含义。等熵过程为绝热可逆过程,等焓过程为绝热等压过程。

2、空气的多种热力过程中,以干绝热过程及湿绝热过程(可逆饱和绝热过程)最为重要,它们都是可逆过程。在假绝热过程中,凝结物一旦形成便完全降落,是不可逆的。空气块垂直上升时,湿绝热过程和假绝热过程的减温率差异很小,故常用假绝热过程的垂直减温率作为湿绝热减温率。

(1)概念:干绝热过程、湿绝热过程、假绝热过程、位温、假相当位温、焚风(包括解释原理)

(2)掌握:泊松公式应用,位温计算,位温垂直分布与大气垂直减温率关系,抬升凝结高度计算,干湿绝热减温率关系。

3、研究大气热力学问题常用图解法。我国台站上广泛使用的是温度对数压力图即埃玛图,它是用来分析预报雷雨、冰雹、飑线等强对流天气的一种基本图表。各种图解上都有等温线、

??

????-

=?

2

1

'

12exp Z Z v d

T dZ R g P P ??

?

???--=v d T Z Z R g P P )(exp 12'

012

等压线、干绝热线、湿(假)绝热线及饱和等比湿线五组基本曲线。

(1)掌握:埃玛图的构造,利用埃玛图确定比湿、饱和比湿、水汽压、饱和水汽压、抬升凝结高度、求等压面厚度和虚温、位温、假相当位温等。

(2)概念:路径曲线、层结曲线、相当温度、湿球温度、假湿球温度、假湿球位温、假相当温度、假相当位温,各温湿参量的大小关系和保守性。

4、处于静力平衡的大气层中,其温度和湿度的垂直分布关系到对流运动是否发展,这种特性称为大气的静力稳定度。通常用“气块法”根据其垂直位移时气块温度的个别变化率和环境大气的垂直减温率判断薄气层的稳定度,分为绝对稳定、绝对不稳定及条件不稳定三种形态。

对于厚气层或整层大气的稳定度,根据不稳定能量的大小和正负,可将气层分成绝对不稳定、绝对稳定和潜在不稳定(包括真潜和假潜)三种类型。有外力抬升时,真潜不稳定的气层很快发展成对流运动。

(1)概念:气块法,静力稳定度,自由对流高度、平衡高度、潜在不稳定、真潜、假潜、对流凝结高度、CAPE、CIN

(2)薄层大气静力稳定度判据(γ与Γ,γd和γs判据,θ与θse判据)分为绝对稳定、绝对不稳定及条件不稳定三种形态;厚气层或整层大气的稳定度(不稳定能量判据)分成绝对不稳定、绝对稳定和潜在不稳定(包括真潜和假潜)三种类型;热对流的预报;

5、影响气层稳定度的因子很多,整层气层的抬升和下沉,高空冷暖平流,垂直混合等作用都会使层结发生变化,改变稳定度。

整层气层的下沉伴随水平辐散将会趋向于稳定或不稳定度有所增加;而整层气层被抬升时,若气层下湿上干则下部先达到饱和,则会趋于不稳定。这种原来稳定的气层,由于被抬升到凝结高度以上而变成不稳定,称为对流性不稳定,它也是一种潜在的不稳定。若气层上湿下干,则会趋于稳定,称为对流性稳定。

(1)概念:对流性不稳定、对流性稳定、对流性中性

(2)对流性不稳定判据,下沉逆温判据,整层气层升降稳定度变化

大气物理学题库答案

大气物理学题库答案

1.氮气、氧气、氩气(或N2、O2、Ar)

2. 原始大气、次生大气、现代大气 3. 基尔霍夫定律、普朗克定律、斯蒂芬-玻尔兹曼定律、维恩定律。 4. 核化(或填异质核化)、凝结、碰并、连锁; 5. 水云、冰云、混合云; 6. 色; 7. 爱根核,大核,巨核; 8. 增加空气中的水汽、降温。 9. CO2、O3; 10. 瑞利散射, 米散射, 几何光学散射; 11. 宇宙射线 地壳αβγ射线作用 大气中放射性元素 12. 低气压、高气压、低压槽、高压脊、鞍型气压场 13. Kirchhoff (或基尔霍夫) 14. 紫外光、红外光 15. 辐射平衡、热量平衡, 潜热 、感热,太阳辐射,大气 。 16. 高压、低压 17. 冷却、增湿、冷却、增湿 18. 日地平均距离大气上界 19. 比湿 、 混合比 、 水汽密度 、 露点 、 相对湿度 。 20. 状态(变化)、 层结 。 21. 对流层 、平流层 、 中层、热层 、外层。 22. 绝热上升膨胀冷却 、辐射冷却、平流冷却 、 混合冷却 。(降温过程很多,写出其中四种即可) 23. 0>??z θ 、 0

大气物理辐射课后习题Word版

习题 1、由太阳常数λ,0S =1367 W/m 2,请计算:①太阳表面的辐射出射度;②全太阳表面的辐 射通量;③整个地球得到的太阳辐射通量占太阳发射辐射通量的份数。 ①辐射出射度(P66):辐射通量密度(W/m 2 ) 任意距离处太阳的总辐射通量不变: ()() 2200200 2 211 2 2 8 72 441.496101367 6.96106.31610s s s s s r F d S d S F r m Wm m Wm ππ--Φ===??= ?≈? ② ()22 8722644 3.1415926 6.9610 6.316103.8410s s s r F m Wm W π-Φ==?????=? ③ ()2 6 2 2 2610 3.1415926 6.371013673.844510 4.5310e s m Wm r S W π--???= Φ?=? 答案:①6.3107 W/m 2 ;②3.7 1026 W ;③4.510 10 , 约占20亿分之一。 2、设大气上界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在近日点时(d 1=1.47108km )为S 1,在远日点 时(d 2=1.52108 km )为S2,求其相对变化值 1 2 1S S S -是多大。 答案:6.5% 同1(1):

221122122 11 2 1222 2 4414141.471 1.5210.93530.0647 d S d S S S S S S d d ππππ=-=-=- =- ≈-= 3、有一圆形云体,直径为2km ,云体中心正在某地上空1km 处。如果能把云底表面视为7℃ 的黑体,且不考虑云下气层的削弱,求此云在该地表面上的辐照度。174W/m 2 云体:余弦弦辐射体+立体角 根据: 202/4 cos cos sin 2 T F L d L d d L π π πθθθθ?π=Ω == ??? 又由绝对黑体有4T F T L σπ== 所以此云在该地表面上的辐照度为 ()4 482 2 1 5.66961072732 174T E Wm σ--= =???+= 4、设太阳表面为温度5800K 的黑体,地球大气上界表面为300K 的黑体,在日地平均距离 d 0=1.50×108 km 时,求大气上界处波长=10m 的太阳单色辐照度及地球的单色辐射出射度。 答案:0.286 Wm 2 m 1 ,31.2 Wm

初二物理 8.4 大气压所有知识点及例题

第八章第三节大气压强 一、必背知识点 ◆大气压强的定义:大气对浸入其中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例1:用嘴吸装矿泉水的空塑料瓶的瓶口,瓶会变塌.空塑料瓶变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2:下列现象中没有利用大气压强的是() A.把药液注射进肌肉里B.用吸管吸瓶中的饮料 C.茶壶上留有小孔D.利用离心水泵抽水 ◆大气压的利用:吸管吸水,水泵抽水,吸盘 ◆马德堡半球实验的意义: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其他实验:①瓶吞鸡蛋②纸片托水等等。 ◆托里拆利实验: (1)现象:玻璃试管内的水银高出液面760mm (2)结论:此时的大气压强等于760mm水银产生的压强 (3)意义:托里拆利实验既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又测出了大气压的值 注意:①玻璃管的粗细与测量结果无关 ②在实验中应竖直放置,如果玻璃管倾斜,则管内水银柱长度将,水银柱竖直高度将。 ③将玻璃管向上提或者向下压,管内外的高度差_________。 ④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的玻璃试管长度为10.336m。解释 例3:在托里拆利实验中,玻璃管内液柱的高度取决于() A 外界的大气压强 B 外界大气压强和管粗细 C 外界大气压强和液体密度 D 外界大气压强和玻璃管的倾斜度 ◆标准大气压为:1个标准大气压相当于760mm水银产生的压强,为1.013×105 Pa。 ◆大气压的变化:空气越稀薄,大气压强越小。海拔越高,大气压强越小。 注意:①大气的密度不是均匀的,所以大气压的值是不固定的。我们只能用托里拆利实验测出某个地点在某个时刻的压强 ②大气压与天气有密切的关系 ◆大气压与液体沸点的关系:大气压强与液体的沸点成正比 例4:下列说法正确的事() A 大气压随高度的减小而均匀减小 B 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升高 C 高度越高,大气压越小D高山上做不熟饭,是因为高山上的温度太低 二、经典试题 1、____ 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_____ 实验第一次测出了大气压强的数值。 2、下列现象中,不是利用大气压强的是:() A.钢笔吸墨水B.用吸管吸饮料 C.抽水机把水从低处抽往高处D.用高压锅煮食物 3、登山运动员徒手攀登海拔较高的山峰,在继续攀登海拔4 000m以上高度时,尽管经过充足的休息后再爬, 但是越往上爬越感觉到乏力,出现头晕、耳鸣和恶心等现象,其主要原因() A.山峰陡峭,人体能量消耗大B.高处气温太低

大气物理学复习 ()

大气物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名词解释 第一章大气概述 1、干洁大气:通常把除水汽以外的纯净大气称为干结大气,也称干空气。 2、气溶胶:大气中悬浮着的各种固体和液体粒子。 3、气团:水平方向上物理属性比较均匀的巨大空气块。 4、气团变性:当气团移到新的下垫面时,它的性质会逐渐发生变化,在新的物理过程中 获得新的性质。 5、锋:冷暖性质不同的两种气团相对运动时,在其交界面处出现一个气象要素(温度、 湿度、风向、风速等)发生剧烈改变的过渡带称为锋。 6、冷锋:锋面在移动过程中,冷气团起主导作用,推动锋面向暖气团一侧移动。 7、暖锋:锋面在移动过程中,暖气团起主导作用,推动锋面向冷气团一侧移动。 8、准静止锋:冷暖气团势力相当,锋面很少移动,有时冷气团占主导地位,有时暖气团 占主导地位,使锋面处于来回摆动状态。 9、锢囚锋:当三种冷暖性质不同的气团(如暖气团、较冷气团、更冷气团)相遇时,可 以产生两个锋面,前面是暖锋,后面是冷锋,如果冷锋移动速度快,追上前方的暖锋,或两条冷锋迎面相遇,并逐渐合并起来,使地面完全被冷气团所占据,原来的暖气团被迫抬离地面,锢囚到高空,这种由两条锋相遇合并所形成的锋称为锢囚锋。10、气温垂直递减率:在垂直方向上每变化100米,气温的变化值,并以温度随高度 的升高而降低为正值。 11、气温T: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12、混合比r:一定体积空气中,所含水汽质量和干空气质量之比。r=m v/m d 13、比湿q:一定体积空气中,所含水汽质量与湿空气质量之比。q=m v/(m v+m d) 14、水汽压e:大气中水汽的分压强称为水气压。 15、饱和水汽压e s:某一温度下,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时所具有的水汽压。 16、水汽密度(即绝对湿度)ρv:单位体积湿空气中含有的水汽质量。

大气压强知识点总结

大气压强知识点总结 大气压强知识点总结 1、大气压强是存在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大气压强是存在的。(覆杯实验、吸管、吸盘、输液器。) 概念: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有压强,这个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流动性和重力) 2、大气压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 ●[托里拆利实验] 1.实验原理:P=ρgh外界大气给水银面的压强等于管内水银给水银面的压强,液面受到上下的压强平衡。 2.步骤:如图甲、乙、丙 实验过程: (1)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在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760mm。 (2)逐渐倾斜玻璃管,管内水银柱的竖直高度不变。 (3)继续倾斜玻璃管,当倾斜到一定程度,管内充满水银,说明管内确实没有空气,而管外液面上受到的大气压强,正是大气压强支持着管内760mm高的汞柱,也就是大气压跟760mm高的汞柱产生的压强相等。 (4)用内径不同的玻璃管和长短不同的玻璃管重做这个实验(或同时做,把它们并列在一起对比),可以发现水银柱的竖直高度不变。说明大

气压强与玻璃管的粗细、长短无关。 (5)将长玻璃管一端用橡皮塞塞紧封闭,往管中注满红色水,用手 指堵住另一端,把玻璃管倒插在水中,松开手指。观察现象并提问学生:“如把顶端橡皮塞拔去,在外部大气压强作用下,水柱会不会从管顶喷出?”然后演示验证,从而消除一些片面认识,加深理解。 (6)通常人们把高760毫米汞柱所产生的压强,作为1个标准大气 压值约为1.013×Pa 3.原理分析:在管内与管外液面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为液体不动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压强平衡。即向上的大气压=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4.结论:大气压=760mmHg =76cmHg =1.01×105Pa (其值随着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 说明: ①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若未灌满,则测量结果偏小。 ②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为10.3m。 ④托里拆利实验时,若管内有少许空气,水银柱高度将改变,实验结果偏小。 ⑤玻璃管倾斜,液柱变长,但垂直高度不变,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⑥玻璃管上提,液柱不变,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⑦水银槽中水银的多少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⑧玻璃管的粗细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⑨不小心玻璃管顶部弄破,会出现什么现象?像喷泉一样喷出吗?答:

大气试题库_有答案)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试题库 一、选择题(每小题4个选项中,只有1项符合答案要求,错选、多选,该题不给分) 1.以下对地球大气层结构的论述中,错误的是(D )。 A. 对流层的厚度随地球纬度的增加而降低。 B. 暖层空气处于高度的电离状态,故存在着大量的离子和电子。 C. 平流层的气温几乎不随高度变化。 D. 中间层的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该层空气不会产生强烈的对流运动。 2. 目前,我国排放大气污染物最多的是(B)。 A. 工业生产。 B. 化石燃料的燃烧。 C. 交通运输。 D. 生态环境破坏。 3. 烟囱上部大气是不稳定的大气、而下部是稳定的大气时,烟羽的形状呈(D)。 A. 平展型。 B. 波浪型(翻卷型)。 C. 漫烟型(熏蒸型)。 D. 爬升型(屋脊型)。 4. 尘粒的自由沉降速度与(D )的成反比。 A.尘粒的密度。 B. 气体的密度。 C. 尘粒的粒径。 D. 气体的粘度。 5.处理一定流量的气体,采用(A)净化时,耗用的能量为最小。 A. 重力除尘装置。 B. 惯性除尘装置。

C. 离心力除尘装置。 D. 洗涤式除尘装置。 6. 电除尘装置发生电晕闭塞现象的主要原因是(D )。 A. 烟尘的电阻率小于104Ω·cm。 B. 烟尘的电阻率大于1011Ω·cm。 C. 烟气温度太高或者太低。 D. 烟气含尘浓度太高。 7. 在以下关于德易希方程式的论述中,错误的是(B )。 A. 德易希方程式概括了分级除尘效率与集尘板面积、气体流量和粉尘驱进速度之间的 关系。 B. 当粒子的粒径相同且驱进速度也相同时,德易希方程式可作为除尘总效率的近似估 算式。 C. 当粒子的粒径相同且驱进速度不超过气流速度的10~20%时,德易希方程式可作 为除尘总效率的近似估算式。 D. 德易希方程式说明100%的分级除尘效率是不可能的。 8.直接应用斯托克斯公式计算含尘气流阻力的前提是(A )。 A.颗粒雷诺数Re p≤1,颗粒直径大于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 B.1<Re p<500,颗粒直径大于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 C.500<Re p<2×105,颗粒直径大于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 D.颗粒雷诺数Re p≤1,颗粒直径小于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 9.在以下有关填料塔的论述中,错误的是(B)。 A. 产生“塔壁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塔径与填料尺寸的比值太小。 B. 填料塔是一种具有固定相界面的吸收设备。 C. 当烟气中含有悬浮颗粒物时,填料塔中的填料容易堵塞。 D. 填料塔运行时的空塔气速一定要小于液泛气速。 10. 在以下有关气体吸附穿透曲线的论述中,错误的是(C )。 A.穿透曲线表示吸附床处理气体量与出口气体中污染物浓度之间的函数关系。 B.穿透曲线的形状取决于固定吸附床的操作条件。 C.穿透曲线表示吸附床床层厚度与出口气体中污染物浓度之间的函数关系。 D.穿透曲线斜率的大小可以反映吸附过程速率的快慢。 11.在以下石灰或石灰石湿式洗涤法烟气脱硫的化学反应式中,(C)是对吸

大气压强知识点总结,初中物理大气压强知识点总结

大气压强知识点总结,初中物理大气压强知识点总结 熟记标准大气压值:支持76cm水银柱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 还要掌握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常见考法 本部分属于理解层次的考点,近几年中考试题对这部分的考查,基本以两种方式出现,一是综合性不高的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题,侧重基础知识的考查;一是综合性较高的计算题。 误区提醒 1. “大气压”与“气压”(或部分气体压强)是有区别的,如高压锅内的气压——指部分气体压强。高压锅外称大气压。 2. 托里拆利实验需注意: ①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若未灌满,则测量结果偏小。 ②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为10.3 m。 ③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高度差不变,将玻璃管倾斜,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典型例题】 例析: 压强 一、压强 1.压强:(1)压力:

①产生原因:由于物体相互接触挤压而产生的力。②压力是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③方向:垂直于受力面。 ④压力与重力的关系:力的产生原因不一定是由于重力引起的,所以压力大小不一定等于重力。只有当物体放置于水平地面上时压力才等于重力。 (2)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一个物理量,它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 (3)压强的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4)公式:P=F/S。式中P表示压强,单位是帕斯卡;F表示压力,单位是牛顿;S表示受力面积,单位是平方米。 (5)国际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1Pa=lN/m2,其物理意义是:lm2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N。 2.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1)增大压强的方法:①增大压力:②减小受力面积。(2)减小压强的方法:①减小压力:②增大受力面积。 二、液体压强 1.液体压强的特点 (1)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同种液体中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同种液体中,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大。 (4)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2.液体压强的大小

大气物理课题目

第一单元(1-4章) 课堂练习1(大气学) 1、已知空气温度为26.4℃,露点为9.3℃,际水汽压(e ),饱和水汽压(E ),相对湿度(f )。如果露点不变,空气温度变高了,则答案将怎样变化?如果气温不变,露点变高了,则答案又将怎样变化? 解:将露点温度τ=9.3℃代入马格努斯公式,即求得水汽压e 7.459.3 2359.36.111011.7()e ?+=?=百帕 将空气温度代入马格努斯公式,即得饱和水汽压E 7.4526.4 23526.46.111034.4E ?+=?=(百帕) 相对湿度 100%34%e f E =?= 如果τ不变,空气温度变高了,则饱和水汽压E 要变大,相对湿度f 要变小。反之,如果气温不变,露点τ变高了,则与露点相对应的水汽压就要增高,所以相对湿度f 要变大。 2、在热带沙漠常常温度高达45℃或更高,而相对湿度却低达2%,而在极地,温度降低到零下40℃或更低,相对湿度近100%,试问哪个地区绝对湿度大,大多少倍? 解:分别求出温度45℃与-40℃时的饱和水汽压E 与她们的实际水汽压e

7.4545 235457.45235406.111096.246.11100.1896.240.02 1.925()0.1810.18() E E ?+?-=?==?==?==?=热(-40) 极热极(百帕) (百帕) e 百帕e 百帕 则 331.93217217 1.31(/) 273450.18 2172170.17(/)27340e a T e a T ===+= ==-热极克米克米 热带沙漠地区约大7.7倍。 3、已知气温为23.7℃,绝对湿度为14.13/克米,求e 、 E 、f 、τ、饱和差。 解:水汽压e 7.4523.7 23523.7(27323.7)14.1 19.3() 2172176.111029.3()100%66% T a e E e f E ?++?====?==?=百帕百帕 由e 值从马格奴斯公式可求得τ值 7.452356.1110e τ τ?+=?

初中物理压强、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知识点总结教程文件

初中物理压强、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知识点总结 一、知识要点 (一)压力与压强的区别和联系见下表: (二)液体的压强: 1、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是: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

同一深度,向各方向的压强都相等;深度增加,液体的压强也增大;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2、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叫做连通器。连通器的特点是:当连通器里的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在同一高度。常见的连通器的实例:涵洞、茶壶、锅炉水位计等。 3、计算液体压强的公式是 p=ρgh 其中ρ是液体的密度,g=9.8牛/千克,h是液体的深度.4、连通器 (1)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 (2)连通器里的水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水面总保持相平,这是由于水不流动时,必须使连通器底部的液片左、右两侧受到的压强大小相等. (3)船闸的工作利用了连通器的原理. (三)大气压强:、 1、定义: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 2、大气压产生的原因:空气受重力的作用,空气又有流动性,因此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位置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相等; (3)证明大气压存在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3、 首次准确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一标准 大气压等于76cm 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约为Pa 10013.15?。 4、标准大气压强:大气压强不但随高度变化,在同一地点也不 是固定不变的,通常把1、01325×105 Pa 的大气压强叫做标准 大气压强,它相当于760mm 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计算过程为 p=ρ水银gh=13、6×103kg/m3×9、8N/kg ×0、76m=1、 013×105Pa ;标准大气压强的值在一般计算中常取1、01×105 Pa ,在粗略计算中还可以取作105Pa 。 (四)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 气体、液体都具有流动性,因此被称作流体。 2. 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二、重点、难点剖析 (一)重力和压力的区别:可以从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大小、 方向、作用点等方面来比较。 (二)注意正确地判断受力面积:压强公式S F p =中的S 是受力面 积,而不是物体的表面积,关键看所讨论的压力是靠哪一个面承 受,而不一定是受压物体的表面积,代入数据计算时要注意各物 理量单位的对应。

大气物理学题目及答案(84题)

大气物理学题目及答案 (84题)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大气物理学(32+19+33=84题) 一、单项选择题: 1、陆地下垫面的热量差额主要是指__________。(C) A:下垫面与大气之间的热量交换 B:下垫面上的蒸发与凝结 C:地面辐射差额 D:土壤的性质 2、对流层与平流层交界处,有一个厚约__________公里的过渡层,叫对流层顶。 (A) A.1-2 B.10 C.0.2-0.3 D.5 3、如果已知本站气压、海拔高度和气柱的__________,就可以用压高公式求算海平面气压。(C) A.相对湿度 B.气压垂直递减率 C.平均温度 D.垂直高度 4、大气的稳定度决定于该气团的层结,层结不稳定是__________。 (C) A.γ=γd B.γ<γd C.γ>γd D、γ=γd=0 5、常在T-lnP图上见到,自由对流高度以上的正不稳定能量面积大于其下面的负的不稳定能量面积,这种情况叫__________。(A) A.真潜不稳定型 B.假不稳定型 C.绝对不稳定型 D.绝对稳定型 6、在叙述云块上升过程中的降温时,有时讲绝热降温,有时讲膨胀降温,这两种说法__________。(C) A.完全一样 B.完全不一样 C.基本一样 D.基本不一样 7、大气中的臭氧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B)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热层 8、目前一般把PH值小于__________的降水都称为酸雨。(B) A、4.0 B、5.6 C、6.5 D、7.0 9、测量空气湿度的最基本方法是__________。(B)

大气物理学题目与标准答案.docx

大气物理学 (32+19+33=84 题 ) 一、单项选择题: 1、陆地下垫面的热量差额主要是指__________。(C) A:下垫面与大气之间的热量交换B:下垫面上的蒸发与凝结 C:地面辐射差额D:土壤的性质 2、对流层与平流层交界处,有一个厚约 __________公里的过渡层,叫对流层顶。( A ) .10C 3、如果已知本站气压、海拔高度和气柱的__________,就可以用压高公式求算 海平面气压。 ( C ) A. 相对湿度 B.气压垂直递减率 C.平均温度 D.垂直高度 4、大气的稳定度决定于该气团的层结,层结不稳定是__________。 ( C ) A. γ =γ d B.γ <γ d C.γ>γd D、γ =γd=0 5、常在 T-lnP 图上见到,自由对流高度以上的正不稳定能量面积大于其下面的 负的不稳定能量面积 , 这种情况叫 __________。( A ) A. 真潜不稳定型 B.假不稳定型 C.绝对不稳定型 D.绝对稳定型 6、在叙述云块上升过程中的降温时,有时讲绝热降温,有时讲膨胀降温,这两 种说法 __________。( C ) A. 完全一样 B.完全不一样 C.基本一样 D.基本不一样 7、大气中的臭氧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 B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热层 8、目前一般把PH值小于 __________的降水都称为酸雨。( B ) A、B、 C 、 D 、 9、测量空气湿度的最基本方法是__________。( B ) A、干湿表法 B、称重法 C、疑结法 D、吸收法 10、一定体积内空气中含有的水汽质量和干空气质量的比值定义为__________。( B ) A、绝对湿度 B、混合比 C 、比湿D、相对湿度

初中物理压强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压强、液体压强与大气压强知识点总结 一、知识要点 (一)压力与压强的区别与联系见下表: (二)液体的压强: 1、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就是: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

同一深度,向各方向的压强都相等;深度增加,液体的压强也增大;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2、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叫做连通器。连通器的特点就是:当连通器里的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在同一高度。常见的连通器的实例:涵洞、茶壶、锅炉水位计等。 3、计算液体压强的公式就是 p=ρgh 其中ρ就是液体的密度,g=9.8牛/千克,h就是液体的深度. 4、连通器 (1)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 (2)连通器里的水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水面总保持相平,这就是由于水不流动时,必须使连通器底部的液片左、右两侧受到的压强大小相等. (3)船闸的工作利用了连通器的原理. (三)大气压强:、 1、定义: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 2、大气压产生的原因:空气受重力的作用,空气又有流动性,因此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位置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相等; (3)证明大气压存在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3、首次准确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就是:托里拆利实验。一标

准大气压等于76cm 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约为Pa 10013.15?。 4、标准大气压强:大气压强不但随高度变化,在同一地点也不就是固定不变的,通常把1、01325×105 Pa 的大气压强叫做标准大气压强,它相当于760mm 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计算过程为p=ρ水银gh=13、6×103kg/m3×9、8N/kg ×0、76m=1、013×105Pa;标准大气压强的值在一般计算中常取1、01×105 Pa,在粗略计算中还可以取作105Pa 。 (四)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 气体、液体都具有流动性,因此被称作流体。 2、 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二、重点、难点剖析 (一)重力与压力的区别:可以从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大小、方向、作用点等方面来比较。 (二)注意正确地判断受力面积:压强公式S F p =中的S 就是受力面积, 而不就是物体的表面积,关键瞧所讨论的压力就是靠哪一个面承受,而不一定就是受压物体的表面积,代入数据计算时要注意各物理量单位的对应。 (三)知道液体压强的特征:由于液体受到重力作用,因此在液体内

(完整版)初中物理大气压强习题(附有答案)

大气压强练习题 一、填空题 1.著名的_________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________实验第一次测定了大气压强的数值.一标准大气压相当于____厘米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合________帕,约________帕. 2.(05沈阳市(课改区))把钢笔水吸入笔囊中是利用了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3.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如果把玻璃管倾斜一定角度,玻璃管内水银柱的长度将_______;水银柱的高度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已知实验室所在地大气压为1标准大气压,在如图所示的托里拆利实验 中,管内水银上方为真空,则管内A点的压强为_______毫米汞柱,槽内B点 的压强为_______毫米汞柱. 5.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不小心管内进入了一点空气,测得的结果是730 毫米汞柱,而当时实际大气压的值是756毫米汞柱,那么管中水银面上方空气的压强是 ________毫米汞柱. 6.做托里拆利实验,玻璃管内灌入的液体是_______.若管内灌入的是水,当玻璃管倒置在水里,要求管顶出现真空,玻璃管至少要约_____米;若管内灌入的是煤油,则玻璃管至少要约 _____米.(ρ油=0.8×103kg/m3)(在一标准大气压下) 7.(04湖南郴州)在标准大气压(1.0l×l05Pa)下,面积为20m2的房顶上表面受到的大气压力的大小为____________N. 8.(05安徽省)在玻璃瓶内装一些水,用一个插有两端开口细管的塞子将瓶口塞 紧,如图所示,从细管的上端向瓶内用力吹气,当停止吹气后,你将看到的现 象是,你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9.(04重庆北碚)某同学在实验室里读出水银气压计的示数为74cm,当地大气压 强的大小为____________Pa(g=10N/kg,水银的密度为13.6×103㎏/m3),由此 可知,当地位置比海平面________选填"高"或"低")。 10.(04福州)在海拔3000m以上的高原地区,汽车发动机的冷却水容易沸腾,是因为高原地区气压_______1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__________100℃。而人在该地区吸气困难,与在平原相比,吸气时肺的容积要扩张得更 ______些,肺内的气压要变得更 _______ 些。11.(05贵阳)高压锅是人们喜欢的节能、节时的炊具。再使用时,由于锅内气体的压强比外界大气压高,所以水的_________提高,食物可以很快煮熟。 12.(04芜湖)煮牛奶时,为了保持牛奶的营养成分,不能用高温煮沸。为此,人们制造了一种"低压锅"。用这种锅煮牛奶,可以使牛奶里的水不到100℃就沸腾。这种"低压锅"的物理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 13.酒精的沸点是78.5℃,如果测出酒精的沸点是78℃,则当地的大气压________于76cmHg. 14.(05天津市)若高压锅盖的面积约为450cm2,当锅内蒸气的压强达到1.6个标准大气压时,锅盖与锅体间的拉力为________N(已知外界大气压为1个标准大气压,1个标准大气压的值可近似取105Pa)。 15.(04福建宁德)注射器内封闭着一定质量的空气,在温度一定时,注射筒内空气体积减小,压强将___________.(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16.(04湖北黄冈)保温瓶中热水不满而盖紧瓶塞,过一段时间,瓶塞不易 拔出。此现象表明:体积一定时,气体的温度______,气体的压强____ __。假定外界大气压为1.0×105Pa,瓶口截面积为10cm2,拔出瓶塞至少需 要的力量是20N,则瓶内气体压强是_____. 17.如图所示,用手握着两张纸,让纸自然下垂.在两张纸的中间向下吹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试卷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试卷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大气物理学课程试卷(A卷) 本试卷共 3 页;考试时间 120 分钟;任课教师杨素英;安俊琳出卷时间2013年4月院专业年级班 学号姓名得分 注意:1、所有答案以写在答题纸上为准。 2、本页与答题页均需要填写班级、学号、姓名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40分) 1、夏季控制我国南方的副热带高压是暖高压,属于();冬季控制我国北方的蒙古高压是冷高压,属于()。 A、浅薄系统,浅薄系统 B、深厚系统,浅薄系统 C、深厚系统,深厚系统 D、浅薄系统,深厚系统 2、判断整层气层静力学稳定度时,上干下湿的气层属于(),下干上湿的气层属于()。 A、对流性不稳定,对流性稳定 B、对流性稳定,对流性不稳定 C、对流性不稳定,对流性不稳定 D、不能判断 3、通常长波辐射与短波辐射的分界线为。 A、0.1μm B、2μm C、10μm D、4μm 4、如果一个黑体吸收的辐射能大于其放射的辐射能,则该黑体的温度将。 A、下降 B、上升 C、没有变化 5、大气静力学方程也近似适用于。 A、静止大气 B、一般运动的大气 C、强对流运动大气 6、大气对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吸收长波辐射的主要气体是,其次是和。 A、水汽、氧气、氮气 B、臭氧、水汽、二氧化碳 C、氧气、水汽、臭氧 D、水汽、二氧化碳、臭氧 第 1 页共3 页第2 页共3 页

7、在T-lnP中,气块温度随高度的变化曲线称为曲线,周围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变化曲线称为()曲线()。 A、层结状态 B、状态层结 C、层结层结 8、晴朗的天空蔚蓝色的原因是。 A、波长较长的辐射能比波长较短的更容易被散射 B、波长较短的辐射能比波长较长的更容易被散射 C、不同波长的辐射能散射能力相同 D、除蓝色以外,其他颜色的光被大气吸收 9、如果地球表面没有大气层,则地面温度与现在地面温度相比会。 A、冷一些 B、暖一些 C、没有变化 10、起始温度相同的一饱和气块和一干空气块,均被抬升1公里后温度较高的是。 A、干空气块 B、饱和气块 11、条件性不稳定是指大气层结对是不稳定的,而对是稳定的。 A、饱和气块未饱和气块 B、未饱和气块饱和气块 C、饱和气块饱和气块 D、未饱和气块未饱和气块 12、用能量法判定气层稳定度时,当上升气块的路径曲线始终在层结曲线的右边时,该气层为;而当上升气块的路径曲线始终在层结曲线的左边时,该气层为。 A、绝对不稳定型绝对稳定型 B、绝对稳定型绝对不稳定型 C、潜在不稳定型绝对稳定型 D、潜在不稳定型绝对不稳定型 13、各向同性时,辐射通亮密度E和辐射率L之间的关系为。 A、E= πL B、无法确定 C、L= πE 14、水汽主要集中在大气中的。 A、平流层 B、热层 C、中层 D、对流层 15、平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递增是由于的作用。 A、CO 2 B、H 2 O C、O 3 16、内含液态水的湿空气块从山顶下降,它的温度。 A、先按γ d 变化,再按γ s 变化 B、先按γ s 变化,再按γ d 变化 C、一直按γ d 变化D、一直按γ s 变化 根据下列湿度参量,回答17-20题A、相对湿度

关于大气物理学题库答案修订稿

关于大气物理学题库答 案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大气物理学题库答案一、选择题

二、 填空题 1. 氮气、氧气、氩气(或N 2、O 2、Ar ) 2. 原始大气、次生大气、现代大气 3. 基尔霍夫定律、普朗克定律、斯蒂芬-玻尔兹曼定律、维恩定律。 4. 核化(或填异质核化)、凝结、碰并、连锁; 5. 水云、冰云、混合云; 6. 色; 7. 爱根核,大核,巨核; 8. 增加空气中的水汽、降温。 9. CO2、O3; 10. 瑞利散射, 米散射, 几何光学散射; 11. 宇宙射线 地壳αβγ射线作用 大气中放射性元素 12. 低气压、高气压、低压槽、高压脊、鞍型气压场 13. Kirchhoff (或基尔霍夫) 14. 紫外光、红外光 15. 辐射平衡、热量平衡, 潜热 、感热,太阳辐射,大气 。 16. 高压、低压 17. 冷却、增湿、冷却、增湿

18. 日地平均距离大气上界 19. 比湿 、 混合比 、 水汽密度 、 露点 、 相对湿度 。 20. 状态(变化)、 层结 。 21. 对流层 、平流层 、 中层、热层 、外层。 22. 绝热上升膨胀冷却 、辐射冷却、平流冷却 、 混合冷却 。(降温过程很 多,写出其中四种即可) 23. 0>??z θ、 0

(完整版)初中物理压强知识点:影响大气压强的因素

初中物理压强知识点:影响大气压强的因素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影响大气压强的因素: ①温度:温度越高,空气分子运动的越强烈,压强越大; ②密度:密度越大,表示单位体积内空气质量越大,压强越大; ③海拔高度:海拔高度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压强就越小。 PV=nRT克拉伯龙方程式通常用下式表示:PV=nRT?… ① P表示压强、V表示气体体积、n 表示物质的量、T表示绝对温度、R表示气体常数。所有气体R值均相同。如果压强、温度和体积都采用国际单位,R=8。314帕米3/摩尔K。如果压强为大气压,体积为升,则R=0。0814大气压升/摩尔K。R 为常数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

已知标准状况下,1mol理想气体的体积约为22。4L 把p=101325Pa, T=273。15K, n=1mol, V=22。4L 代进去 得到R约为8314帕升/摩尔K 玻尔兹曼常数的定义就是k=R/Na 因为n=m/M、p =m/v所以克拉伯龙方程式也可写成以下两种形式: pv=mRT/M????.②和pM=p RT??… ③ 以A、B两种气体来进行讨论。 在相同T、P、V时: 根据①式:nA=nB 摩尔质量之比=分子量之比=密度之比=相对密度)。若mA=mB则MA=MB。 在相同T P时: 体积之比=摩尔质量的反比;两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摩尔质量的反比) 物质的量之比=气体密度的反比;两气体的体积之比=气体密度的反比)。 在相同T V时: ---- 精选公文范文

----------------------- 精选公文范文----------------------- 摩尔质量的反比;两气体的压强之比=气体分子量的反比)。 阿佛加德罗定律推论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大气物理学题目及答案(84题)

大气物理学(32+19+33=84题) 一、单项选择题: 1、陆地下垫面的热量差额主要是指。( C ) A:下垫面与大气之间的热量交换 B:下垫面上的蒸发与凝 结 C:地面辐射差额 D:土壤的性质 2、对流层与平流层交界处,有一个厚约公里的过渡层,叫对流 层顶。 ( A ) A.1-2 B.10 C.0.2-0.3 D.5 3、如果已知本站气压、海拔高度和气柱的,就可以用压高公式 求算海平面气压。( C ) A.相对湿度 B.气压垂直递减率 C.平均温度 D.垂直高度 4、大气的稳定度决定于该气团的层结,层结不稳定是。 ( C ) A.γ=γd B.γ<γd C.γ>γd D、 γ=γ0 5、常在图上见到,自由对流高度以上的正不稳定能量面积大于 其下面的负的不稳定能量面积,这种情况叫。( A ) A.真潜不稳定型 B.假不稳定型 C.绝对不稳定型 D.绝对稳定型 6、在叙述云块上升过程中的降温时,有时讲绝热降温,有时讲 膨胀降温,这两种说法。( C ) A.完全一样 B.完全不一样 C.基本一样 D.基 本不一样

7、大气中的臭氧主要分布在:。( B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热层 8、目前一般把值小于的降水都称为酸雨。( B ) A、4.0 B、5.6 C、6.5 D、7.0 9、测量空气湿度的最基本方法是。( B ) A、干湿表法 B、称重法 C、疑结法 D、吸收法 10、一定体积内空气中含有的水汽质量和干空气质量的比值定义为。( B ) A、绝对湿度 B、混合比 C、比湿 D、相对湿度 11、水汽与湿空气的质量比定义为。( C ) A、绝对湿度 B、混合比 C、比湿 D、相对湿度 12、大气的相对湿度一般不超过。( B ) A、100% B、101% C、102% D、105% 13、气溶胶按尺度大小分为三类,其中爱根核半径小于( B ) A、<0.01μm B、<0.1μm C、介于 0.01μm~0.1μm D、介于0.1μm ~1.0μm E、>1.01.0μm 14、观测表明,随着海拨高度的增加,气压值按指数减少,海拔

大气污染复习题与答案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综合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120分) 1、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很多,按其存在状态可概括为两大类:气溶胶状污染物和气态污染物。 2、按人们的社会活动功能不同,大气人为污染源主要有三方面:燃料燃烧、 工业生产过程、交通运输。 3、环境空气质量分为三级;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为三类;一类区执行 一级标准;二类区执行二级标准;三类区执行三级标准。 4、煤的元素分析常用的基准主要有水分、灰分、挥发分 和固定碳四种。 5、理论空气量是指单位燃料按燃烧反应方程式完全燃烧所需要的空气量,它由氮气、氧气的组成决定。 一般把超过理论空气量多供给的空气量称为空气过剩量,过剩空气系数是指实际空气量与理论空气量之比。 6、燃料完全燃烧所必需的条件有适量的空气、足够的温度、 、必要的燃烧时间、燃料与空气的充分混合。通常把温度、时间 和湍流度称为燃烧过程的“三T” 7、空燃比定义为单位质量燃料燃烧所需的空气质量,它可以由燃烧方程式直接求得。 8 9、燃烧烟气分为干烟气、湿烟气;燃烧烟气中的水蒸气主要来自三方面:燃料中

氢燃烧后的水蒸气、燃料中水、理论空气量带入。 10、实际烟气体积等于理论烟气体积、过剩烟气体积之和。 11、用显微镜法观测颗粒时,得到投影径、几何当量径、物理当量径三种粒径。 13、粉尘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粉尘密度,安息角与滑动角、比表面积、含水量、湿润性、荷电性和导电性、粘附性及自然性和爆炸性等几种(任意说出四种)。 14 三项。 15、驰豫时间为颗粒-气体系统的一个基本特征参数,它的物理意义为:由于流体 阻力 使颗粒的速度减小到它的初速度1/e的时所需的时间。 16、目前常用的除尘器主要有机械除尘器、静电除尘器、袋式除尘器、 湿式除尘器等四大类。惯性除尘器在除尘过程中除借助惯性力的作用外,还利用了重力和离心力的作用。 17、机械式除尘器通常指利用质量力(重力、惯性力和离心力等)的作用使颗粒物 与气流分 离的装置,包括重力沉降室、惯性除尘器和旋风除尘器等。 18、在旋风除尘器内,气流的运动非常复杂,为研究方便,通常将气体在除尘器 内的运动分解为 三个速度分量,即切向速度、径向速度、轴向速度。切向速度是决定气流速度大 小的主要速度分量。外涡旋的切向速度反比于旋转半径,内涡旋的切向速度正比

大气物理学题库

大气物理学题库(没答案) 选择题 1. 下列各项中属于大气常定成分的是( A )。 A、水汽(H20)B 氧气(02)C、氯氟烃(CFCs) D、臭氧(03) 2. 用绝对温标表示的人体平均温度大约为( D )o A、-236 K B 0 K C 100 K D、310 K #由右图回答3-6题 3.图上字母标在对流层的是( E ); 4.图上字母标在平流层顶的是( C ); 5.图上字母标在平流层的是( D ); 6.图上字母标在热层的是( A )o 7.有A、B两气柱,A气柱的平均温度比B气柱的高,假设地面气压都一样,则在同 度z处,必有(A)o A、p A p B B、p A p B 8. 通常长波辐射与短波辐射的分界线为(B)o A、0.1m B、1m C、4 卩m 9. 如果地球表面没有大气层,则地面温度会比现在( A、暖一些 B、冷一些 10. 一日的最低温度通常出现在(A)o A、日出前后 B、子夜 C、下午 11. 晴朗的天空为蓝色的原因是(A)o A、波长较短的辐射能比波长较长的更容易被散射 B、波长较长的辐射能比波长较短的更容易被散射 C、不同波长的辐射能散射是一样的 D、除了蓝色以外,其它颜色的光被大气吸收了 12. 起始温度相同的一饱和气块和一干气块,均被抬升 C P A P B D、10 m B )o C 一样 D、傍晚 1公里后温度较高的是(A)o

A、饱和气块 B、干气块 C、温度仍相同

13. 地球大气平流层(Stratosphere)里,含量最大的气体成分是(C)。 A、臭氧(03) B、氧气(02) C、氮气(N2) D、二氧化碳(CQ) 14.在大气中垂直向上,哪一个气象要素是一直减小的?(B) A、温度 B、水汽 C、气压 D、风 15.造成南极平流层臭氧洞的物质是:(D) A、二氧化硫 B、甲烷 C、一氧化碳 D、氟氯碳化物 16.某气块等压降温时, 下列湿度参量中随之增大的是B o A.露点温度 B.相对湿度 C.混合比 17. 有关气块的叙述,正确的是D。 A.上升时,因膨胀而增温 B.上升时,因压缩而降温 C. 下降时,因膨胀而降温 D.下降时,因压缩而增温 18. 气压随高度递减率最大是在A。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层D、热层 19. 下列哪一项出现时,通常表示空气的相对湿度大(A) A.干球温度与湿球温度的差很大 B.干球温度与湿球温度的差很小 C.空气中的混合比大 D.空气中的水汽压大 20. 饱和气块在绝热上升过程中,叙述正确的是: A。 A.位温保守 B.水汽压保守 C.假相当位温保守 D.温度保守 由下列三图所示的干、湿绝热线和层结曲线回答8~9题: 21. 干气块抬升后温度高于环境温度的是图________ 。 22. 表示绝对不稳定的是图________ 。 23. 洁净大气中对红外辐射吸收能力从强到弱的正确顺序是A A.水汽、二氧化碳、臭氧 B.二氧化碳、臭氧、水汽 C.臭氧、水汽、二氧化碳 D.水汽、臭氧、二氧化碳 E. 二氧化碳、水汽、臭氧 24. 在B过程中,所有的凝结物全部从气块中降落。 A.干绝热 B.假绝热 C.可逆的湿绝热 D.可逆 25. 未饱和湿空气干绝热上升达到凝结高度以后,如果此饱和气块继续上升,则 气块的温度递减率将C干绝热递减率d。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无法判断 26. 逆温层指的是温度随高度A的某层大气。 A.降低 B.升高 C.不变 D.视具体情况而定 27. 路边孤立着一盏路灯,随着你离开越来越远,灯光渐暗,这可用A解释。 A.维恩位移定律 B.辐射平衡原理 C. 平方反比关系 D.斯蒂芬一玻尔兹曼定律 28. 具有初始温度为27C的干空气微团,绝热地从1000百帕上升到500百帕,它的终止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