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市级优质课导学案 九年级物理 沪科版 精心设计严格审核直接使用 (4)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市级优质课导学案 九年级物理 沪科版 精心设计严格审核直接使用 (4)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市级优质课导学案 九年级物理 沪科版 精心设计严格审核直接使用 (4)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市级优质课导学案 九年级物理 沪科版 精心设计严格审核直接使用 (4)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导学案

电阻的串联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1、 串联电路中电流有什么特点? I_____I 1_____I 2

2、 串联电路中电压有什么特点? U__ __U 1_____U 2

那么,在串联电路中,电阻又有什么特点呢?

二、达标导学

(一) 电阻的串联

1、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

电阻串联后,其总电阻会增大还是减小?

[猜想与假设]:

你的猜想是 猜想的依据是 问: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1)将一个定值电阻R 接在右图的A 、B 之间,闭

合开关、观察电流表的示数。

(2)将两个同样的定值电阻R 串联起来,接在右图

的A 、B 之间,合上开关前先预计一下电流表的示

数会发生什么变化,再合上开关。看看自己的预

测是否正确。闭合开关、观察电流表的示数。

[分析论证]

结合实验现象,充分交流讨论,得出结论:

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

都 (填“大”或“小”)

[思考] 这个结论还能不能用前面所学过的影响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的知识来解释呢?

2、理论推导:请同学们用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公式进行理论推导加以证明。

证明:

结论: 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 。1

数学表达式为:

[提问1]你如何理解总电阻?

依据所画出的电路图,连接电路,测量未知电阻R 的阻值(其中R

R 1=5Ω R 2=10Ω)。

测量结果:U = V ,I = A ,R =I U = = Ω 接着把R 1、R 2拿开,换成R=15Ω,测出电路中的U = V ,I = A 。

1、结果表明:如果用一个15Ω的电阻代替这两个电阻连入电路中,效果是 (填“相同”或“不同”)的。

2、结合《加油站》内容,对此,请发表你的看法。并与同学们交流。

(1)在上述探究中,R 可以叫做电阻R 1,R 2串联后的 。

(2)有些同学认为R 1,R 2串联后,电路中就有了R 1,R 2,R 三个电阻,你认为对吗?

[提问2] 上述结论是由两个电阻串联的电路推导出的,它适用于3个、4个、多

个电阻串联的情况吗?

(同学们自己进行推导,然后得出结论:)

当有n 个电阻R 1、R 2、R 3、…、R n 串联时,

总电阻 R=

[提问3] 当n 个阻值均为R 0的电阻串联时,其总电阻为多大呢?

[例1]:阻值为10Ω的R 1与阻值为15Ω的R 2串联后的总电阻是多少?若电源电压

为5V,则流过R 2的电流为多少?(要根据文字画出相应的简单电路图)

解:

[练1]:R 1与R 2串联后的总电阻是350欧,已知电阻R 1 =170Ω,则电阻R 2多少欧?若通过两电阻的电流是100mA ?则两电阻两端的电压分别是多少?电源电压多大?

(通过例1和练1训练学生运用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知识点一:; :电阻的串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串联,串得越多,总电阻越大) ①电流:I=I1=I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②电压:U=U1+U2(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 ③电阻:R=R1+R2(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如果n个等值电阻(R)串联,则有R总=nR 注: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都大,其原因是电阻串联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 ④分压作用:U1/U2=R1/R2(阻值越大的电阻分得电压越多,反之分得电压越少) ⑤比例关系:电流:I1∶I2=1∶1 例题:电阻为12Ω的电铃正常工作时的电压为6 V,若把它接在8 V的电路上,需要给它串联一个多大的电阻?(要求画出电路图,在图上标出有关物理量) 例题:把电阻R1=20Ω与电阻R2=15Ω串联起来接入电路中,流过R1、R2的电流之比是 __________,R1、R2两端的电压之比是_____________。 例题: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10V,闭合开关S后,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O.5A和6V。求:(1)通过R1的电流I1是多少? (2)马平同学在求R2的电阻值时,解题过程如下: 根据欧姆定律:R2=U/I=6V/0.5A=12Ω 请你指出马平同学在解题过程中存在的错误,并写出正确的 解题过程。 练习1.电阻R1和R2串联后接在电压为6 V的电源上,电阻R1=2Ω,R2=4Ω,求: (1)总电阻. (2)R1两端的电压.(要求画出电路图,在图上标出有关物理量) 2.如图所示的电路中,若电源电压保持6 V不变,电阻R1=10Ω,滑动变阻器R2的变化范围是O~20Ω.求: (1)欲使电压表的示数为4 V,则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多大?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是多大? (2)当滑动变阻器连人电路的电阻为20Ω时,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分别是多大? 3.把电阻R1=5Ω与电阻R2=15Ω串联起来接入电路中,流过R1、R2的电流之比是__________,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导学案 第十三章热和能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热现象。 【学习重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学习难点】:分子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 【预习检测】 1. 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⑴分子间有; ⑵分子在不停的做。 2. 扩散现象既可以在发生,还可以在中发生,也能够在中发生。 3. 为什么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了?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街上烤臭豆腐的小摊,人们远远就能闻到臭豆腐的味道,这属于现象,臭豆腐经烧烤后,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说明分子的热运动跟有关。 5. .建筑、装饰、装修等材料会散发甲醒、苯等有害气体而导致室内空气污染.成为头号“健康杀手”。此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 . 6. 固体、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虽然分子间有间隙,但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 7. 铁棍很难被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水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_。(均选填“引力”、“斥力”) 8. “破镜难圆”说明:当相邻分子间相距很远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将变_____________ 。 【共同探究】 ★学生活动一:演示气体扩散(课本图16.1—2)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放在密度较小的空气下面,倒过来行吗? 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活动二:演示液体扩散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硫酸铜溶液放在密度较小的清水下面,倒过来行吗? 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活动三:演示固体扩散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紧压在一起的铅片和金片在放置了5年后会互相渗入约1mm 深。 2、此实验说明了什么? 小结:扩散现象:相互接触的,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电阻的串联、并联和混联习题

临河一职电工基础课程导学案 课题:电阻的串联、并联和混联习题主备人田乐备课时间2013-04-21 备课组组长签字教研组长签字一填空题 1.将l0和20两个电阻串联,总电阻是__________Ω。若通过它们的电流是 0.3A,则两电阻两端的总电压是__________V。 2.把R1=15和R2=5两个电阻并联接到6V电源上,等效电阻是 __________ Ω,通过R1电阻的电流是__________A。 3,某灯泡额定电压是24 V,正常发光时灯丝电阻为16Ω,若想使该灯泡在电源 电压为36V的电路中正常发光,可在电路中串联一个阻值为___________的电阻 4.有4Ω和6Ω两个电阻.将它们串联后的总电阻是___________Ω;将它们并 联后的总电阻是________Ω. 5.将两个电阻串联,R l=2R2,则通过R1、R2的电流之比为________,R1、R2 两端的电压之比为___________ 6.两个等值电阻,串联后总电阻为R1,并联后总电阻为R2,则R1:R2= _______ 7.已知:R1=R2=R3=2 Ω,在某一电路中,R1先与R2串联,再与R3并联,其 等效电阻的阻值为_______Ω. 8.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_________________,写成数学表达式是 _____________ ;串联电路中的电流______________ ,写成数学表达式是 _________________ ;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________________,写成数 学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 9. n个相等的电阻R串联,其等效电阻等于______;n个相等的电阻R并联, 其等效电阻等于___________. 10.有n个相同的电阻R,若把其中2个电阻串联起来,其等效电阻为 ;若把其中3个电阻串联起来,其等效电阻为________;若把n个电阻都串 联起来,其等效电阻应为_________ 11.电阻R1和R2串联后的总电阻为10Ω,已知R1=4Ω,则R2= ______Ω,它们并联后的总电阻为_______Ω. 二选择题 1.两电阻的阻值分别为10和20,它们串联的总电阻为 ( ) A.6.7Ω B.10 Ω C.20Ω D. 30Ω 2..两个组织分别为6Ω和3Ω的电阻,串联接在9V的电源两端,闭合开关后,电路中的电流为( ) A.6A B.3A C.1A D.0.5A A3AB5AC1A 6.下图所示的是一个电路时的电表示数,请你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流表的读数是2.3A B.电压表的示数是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全册 共75页)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全册) 13.1分子热运动 预习案 学习目标 1.准确理解分子间的运动规律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熟练掌握探究分子运动的方法。 3.以极度热情参与课堂,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学习重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学习难点:分子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 预习检测 1. 扩散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⑴分子间有;⑵分子在不停的做。 2. 扩散现象既可以在发生,还可以在中发生,也能够在中发生。 3. 为什么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了?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街上烤臭豆腐的小摊,人们远远就能闻到臭豆腐的味道,这属于现象,臭豆腐经烧烤后,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说明分子的热运动跟有关。 5. .建筑、装饰、装修等材料会散发甲醒、苯等有害气体而导致室内空气污染.成为头号“健康杀手”。此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 . 6. 固体、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虽然分子间有间隙,但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 7. 铁棍很难被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水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_。(均选填“引力”、“斥力”) 8. “破镜难圆”说明:当相邻分子间相距很远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将变_____________ 。 探究案

活动探究一:演示气体扩散(课本图13.1—2)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放在密度较小的空气下面,倒过来行吗? 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探究二:演示液体扩散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硫酸铜溶液放在密度较小的清水下面,倒过来行吗? 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探究三:演示固体扩散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紧压在一起的铅片和金片在放置了5年后会互相渗入约1mm 深。 2、此实验说明了什么? 小结:扩散现象:相互接触的,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扩散现象说明:⑴分子间有; ⑵分子在不停的做。 活动探究四:影响物体扩散快慢的因素 1、气体、液体、固体三种状态的物体所组成的物体的分子会运动吗? 2、它们运动的快慢与什么有关?你的猜想是:______________。 3、试一试:在生活中找出一些证据支持你的猜想。 各小组派代表讲解并交流达成共识。 气体: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液体: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固体: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我们在大扫除的时候,看见灰尘在空气中飞舞,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中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探究五:阅读分子间的作用力 1、图13.1-5能说明什么?

九年级物理上册 5 欧姆定律(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精讲精练 (新版)教科版

初中物理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考点精讲】 1. 电阻的串联 (1)串联电路的特点 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即R =+R R 12。 ①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都大; ②串联电阻的个数增加,总电阻也增大; ③几个阻值相同的电阻(设每个阻值为R 0)串联后的总电阻0nR R =; ④串联的电阻中,某个分电阻增大,总电阻也一定增大。 (2)串联电路的分压作用 在串联电路中,由于电流处处相等,根据欧姆定律I U R =,也可以把串联电路的电流关系写成:U R U R =11=U R 22,变形可得U U R R U U R R 111212 ==或。可以理解为串联电路中,各个电阻分得的电压与各电阻的阻值成正比。 2. 电阻的并联 (1)并联电路的特点 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用公式可表示为: 111112R R R R n =+++…。 ①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都小; ②并联电阻的个数增加,总电阻减小; ③并联的电阻中,某个分电阻增大,总电阻也一定增大。 (2)关于并联电路的几个特殊结论 ①两个电阻并联后的总电阻R R R R R =+1212 ; ②几个阻值相同的电阻(设每个阻值为R 0)并联后的总电阻R R n = 0; ③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分配和电阻成反比: I I R R 1221 =。 【典例精析】 例题1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 1的阻值是R 2的4倍,闭合开关S 后,通过R 1的电流为I 1,通过R 2的电流为I 2,电路总电流为I 。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I 1:I 2=4:1 B. I 1:I =1:5 C. I :I 2=5:1 D. I 1:I =4:5 思路导航:此电路为并联电路,为等压分流电路,电流的分配和电阻成反比。因为R 1的阻值是R 2的4倍,即R 1:R 2=4:1,所以I 1:I 2=1:4,所以可排除A 选项;利用赋值法,设I 1=1,I 2=4,则I =5,所以I 1:I =1:5,B 选项正确,D 选项错误;I :I 1=5:1,C 选项错误。 答案:B 例题2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阻R 1和R 2串联接在AB 两端,电压表并联接在R 1两端。已知R 1=10Ω,R 2=20Ω,电压表示数为2.5V ,则AB 两端的电压U =_______V 。 思路导航:电阻R 1和R 2串联接在AB 两端,根据 “串联电路中各电阻分得的电压跟它的阻值成正比”,即U 1U 2=R 1R 2得,U 2=R 2R 1U 1=20Ω10Ω ×2.5V=5V ,则AB 两端的总电压U =U 1+U 2=2.5V+5V =7.5V 。 答案:7.5 例题3 (广东中考)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为6V 且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R 标有“50Ω 2A ”字样。 (1)将滑片P 移到最右端,闭合S 1,断开S 2,求电流表的示数I 1。 (2)保持滑片P 在最右端,闭合S 1、S 2,电流表示数I =5 I 1,求R 2的阻值。 (3)将滑片P 移至某一位置,闭合S 1、S 2,电流表示数为0.68A ,求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 思路导航:(1)闭合S 1,断开S 2,通过R 1的电流I 1=U R 1=6V 50Ω =0.12A (2)闭合S 1、S 2,R 1和R 2并联,所以U 1=U 2=U =6V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1、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1=l0Ω,R2=20Ω,当开关s断开时,电流表示数为0.6A;当s闭合时,电压表示数是多少伏?电流表示数为多少安?电路的总电阻又是多少? 2、如图所示,当开关S闭合后,滑动变阻器滑片p在B端时,电压表示数为9V,电流表示数为0.l5A;滑片P在中点c时电压表的示数为6V。 求:(1)滑动交阻器R1的最大阻值;(2)电源电压和R2的阻值. 3.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6V不变·当开关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6A,当开关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1.OA.求电阻R1和R2的阻值· 4.电阻R1、R2串联接在电路中,R1两端的电压为3V,R2两端的电压为9V,并且有 R1 十R2=600Ω。求:(1)电路总电压;(2)电路申的电流;(3)电阻 R1和R2的阻值。 5.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后,滑动变 理器R0的滑片P在移动过程中,电压表的示数变化范围为0~4V,电流表的示数变化范围为0·5~lA,求从(1)R的阻值;(2)R0的最大阻值;(3)电源电压·

电流做功的快慢 1、小红同学把一个标有"220V4OW"字样的灯泡接人110V的电源上,这时灯泡的实际电功率将减小到_____________W. 2、lkW·h电可以使1OOW的电烙铁正常工作_______h,可以便40W的灯泡正常工作_________h。 3、在某段电路上每通过lC的电荷量时,电流所做的功如果是lJ,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就是_______. 4、有一盏"220V25W"的电灯,在额定电压下正常工作,在lmin内电流做的功是_______. 5、一只电能表上标有"220V 5A 5OHz”的字样,接在电压是220V的电路中,这只电能表最多可以接入标有"P2220-40"字样的白炽灯____________盏。 6、判别电灯亮度的主要根据是( ) A、电压 B、电流 C、电功 D、实际电功率 7、两个分别标有"220V6OW"和"220V25W"字样的灯泡,如果将它们并联接在220V的电路中,则( ) A、电阻大的灯泡较亮 B、额定功率大的灯泡较亮 C、两个灯泡一样亮 D、额定功率小的灯泡较亮 8、家庭电路中,已有两盏灯正常发光,如果再使用一个电熨斗,则该电路的( ) A、总电流变小 B、总电流变大 C、总电压变大 D、总电阻变大 9、将一个标有"6V3W"的灯泡接入某电路中,测得通过它的电流为0.4A,那么该灯的( ) A、实际功率小于3W B、实际功率等于3W C、实际功率大于3W D、无法判断 10、分别标有"220V4OW"和"220V6OW"字样的甲、乙两盏电灯,若将它们串联起来仍接在220V的电路中,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甲灯亮些 B、乙灯亮些 C、两灯一样亮 D、无法判定 11、两个额定功率都是60W的灯泡,第一个灯泡的额定电压是220V,第二个灯泡的额定电压是110V,它们分别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则( ) A、第一个灯泡较亮 B、第二个灯泡较亮 C、通过灯泡电流较大的亮 D、两个灯泡一样亮 12、两只额定电压相同的灯泡串联后接入电路,亮度不同·下列正确的是( ) A、较亮灯泡的额定功率较大 B、较亮灯泡两端的电压较小 C、较亮灯泡中通过的电流较大 D、较亮灯泡的电阻较大 13、家庭电路中导线连接处如果接触不好,往往会在那里发热,出现危险·为什么? 14、实验探究:废灯泡的学问 (1)灯泡的灯丝断了,把它摇一摇,让灯丝再搭上,这样的灯泡还能用吗? (2)如果把这种灯泡接太原电路,它的亮度有变化吗? (3)这种灯泡下次烧断时,一般会出现在什么位置? 15、小李同学家里一台电冰箱的工作电阻为20Ω,工作电流为0.5A,你能估算出这台电冰箱的电功率吗?有位同学这样算:P=I2R=(0.5A)2×20Ω=5W.你觉得他算的对吗?

九年级物理导学案(全册)

九年级物理导学案(全册)

课题:宇宙和微观世界 序号:1 导学目标知识点: 1、知道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 2、初步了解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初步了解原子结构。 3、初步了解纳米技术及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课时:1课时 导学方法:讨论法、启发、 导学过程: 一、课前导学: 1、宇宙由__________组成,太阳周围有__________大行星,地球在离太阳较近的__________轨道上公转。天文学上发现的__________现象表明宇宙无限大,一束光穿过银河系要________________时间。 2、物质由__________组成,__________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__________,分子不停地做__________。 3、固体分子排列__________,作用力,液体分子没有固定位置,分子间作用力__________,气体分子间距__________,分子间作用力__________。

4、状态改变,物体体积改变,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原子结构与太阳系类似,中心是__________,周围有__________绕核运动,原子的这种构成方式称为______________。 6、1nm=__________m,纳米技术的研究对象是一小堆分子或单个的原子、分子,纳米尺度在____________范围内。 二、课堂导学: 1、小明在学了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知识后,猜想:分子是一个挨一个还是彼此有距离呢?为了探究这个问题就设计了如下实验:先用一只小量筒分别量出50ml水和酒精,然后分别倒入另一只大量筒中测出总体积为94ml。 (1)请根据小明的实验帮他设计出实验记录表格。 (2)由以上实验可得出什么结论? (3)你对小明的实验方案有什么改进? 2、物质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根本原因是当温度改变时,_________________。不同物质热

最新电阻串联并联混联题目(有答案)

3.3 电阻串联电路 一、填空题 1.把5个10 Ω的电阻串联起来,其等效电阻为_____。 50Ω; 2.一个2Ω电阻和一个3Ω电阻串联,已知通过2Ω电阻两端电压是4V,则3Ω电阻两端电压是______,通过3Ω电阻的电流是______。 6V;2A 3.有两个电阻R1和R2,已知R2=4R1,若它们串联在电路中,则电阻两端的电压之比U1 :U2=____,流过电阻的电流之比I1:I2=______,它们消耗的功率之比P 1:P2=______。 1:4;1:1;1:4 4.在电工测量中,广泛应用______方法扩大电流表的量程。 串联电阻; 二、选择题 1.在图3-6所示电路中,开关S闭合与断开时,电阻R上流过的电流之比为4 :1,则R的阻值为( )。 A.40 Ω B.20 Ω C.60 Ω D.80 Ω A

2.标明“100Ω/40 W" 和“100Ω/25 W"的两个电阻串联时允许加的最大电压是()。 A.40 V B.70 V C.140 V D.100 V D 3.把一个“1.5 V/2 A”的小灯泡接到3V的电源上,要使小灯泡正常发光,应串联分压电阻,则分压电阻的大小为( )。 A.1.5Ω B.0.75Ω C.3 Ω D.4.5 Ω B 三、简答与计算 1.电阻的串联主要应用在哪些方面? 2.已知R1=4 Ω,R2=6Ω,现把R1、R2两个电阻串联后接入6 V 的电源中。试求:(1) 电路的总电阻R; (2) 电路中的电流I; (3) R1、R2两端的电压U1与U2; (4) R2消耗的功率P2。 3.4 电阻并联电路 一、填空题 1.把5个10 Ω的电阻并联起来,其等效电阻为_____。 2Ω;

初中九年级物理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课时提升作业(十八)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30分钟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4分,共16分) 1.一个阻值为1Ω的电阻与一个阻值为1000Ω的电阻并联,其总电阻为( ) A.大于1000Ω B.大于1Ω且小于1000Ω C.小于1Ω D.无法确定 【解析】选C。本题考查电阻的并联。因为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小于其中的任意一个电阻的阻值。故选C。 2.(2013·巴中中考)把n个阻值相等的定值电阻串联时,总阻值为R1;如果把它们并联时,总阻值为R2。则R1∶R2等于( ) A.n2 B.n C. D. 【解析】选A。本题考查电阻串、并联的综合运用。设每一个电阻的阻值为R,n 个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联,总电阻R1=nR;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并联,总电阻R2=;所以R1∶R2=nR∶=n2∶1。故选A。 3.如图所示,R 1=5Ω,R2=10Ω,则电压表、示数之比是( ) A.1∶2 B.2∶1 C.1∶3 D.3∶1 【解析】选C。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分压规律。由电路图可看出:电压表测量电阻R 1两端的电压U1,电压表测量R1与R2串联后的总电压U;根据串联电路

电压与电阻的关系可得:===;又因为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为U=U1+U2;则电压U1与U的比为=。故选C。 4.驾驶员醉酒后驾车要负刑事责任。酒精测试仪可检 测驾驶员是否酒后驾车,它的原理图如图所示。图中 R1为定值电阻,酒精气体传感器R2的电阻随酒精气体 浓度的增大而减小。驾驶员呼出的酒精气体浓度越大, 测试仪的( ) A.电流表示数不变 B.电流表示数越大 C.酒精气体传感器R2两端的电压越大 D.定值电阻R1两端的电压不变 【解析】选B。本题综合考查欧姆定律的应用。因为酒精气体传感器R2的电阻随酒精气体浓度的增大而减小,所以驾驶员呼出的酒精气体浓度越大,酒精气体传感器R2的电阻就越小,电路中的总电阻减小,电源电压不变,所以电路中的电流越大,定值电阻R1两端的电压越大,则酒精气体传感器R2两端的电压越小,故选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14分) 5.(2014·咸阳公刘中学期末)两电阻R1和R2并联后接在电路中,R1∶R2=1∶3,若R1中电流为0.6A,则R2中电流为A。 【解析】本题考查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和欧姆定律的应用。两电阻R1和R2并联,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根据欧姆定律可得:I1R1=I2R2,则R2中电流:I2=I1=×I1=×0.6A=0.2A。 答案:0.2

新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导学案全册

第十三章热和能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班级姓名组别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热现象。 【学习重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学习难点】:分子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 【课本预习】 物质的构成 1、常见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 构成的。如果把分子看成球形的,一般的直径只有,通常以为单位来量度。 2、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到这些、。 分子热运动。 1、的现象,叫做。 2、现象可以在之间发生,也可以在 之间发生。 3、现象等大量事实表明,。越高,运动越剧烈。 4、的运动跟有关,所以这种 叫做。 分子间的作用力 1、两个铅柱没有被重物拉开,主要是因为铅柱的 。之间的使得和 的不致,因而和能保持一定的。 2、现象还可以看出,物体的不是紧密地 ,而是彼此之间。但压缩和 很困难,这是因为。 3、之间既有又有。当被时,的距离变小,表现为;当被时, 间的距离变大,表现为。的距离小,不容易被和,具有一定的和。 4、相距,就变得十分的,可以 。相距很远,彼此之间几乎没有, 因此,具有,容易被 5、通常之间的比的小,比的大;之间的比的小,没有 ,运动。这样的结构使得,没有确定的,具。 6、常见的是由大量的、构成的; 内的在不停地做;之间存在和 。 【预习检测】 1. 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⑴分子间有; ⑵分子在不停的做。

2. 扩散现象既可以在发生,还可以在中发生,也能够在中发生。 3. 为什么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了?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街上烤臭豆腐的小摊,人们远远就能闻到臭豆腐的味道,这属于现象,臭豆腐经烧烤后,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说明分子的热运动跟有关。 5. .建筑、装饰、装修等材料会散发甲醒、苯等有害气体而导致室内空气污染.成为头号“健康杀手”。此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 . 6. 固体、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虽然分子间有间隙,但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 7. 铁棍很难被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水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_。(均选填“引力”、“斥力”) 8. “破镜难圆”说明:当相邻分子间相距很远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将变_____________ 。 【共同探究】 ★学生活动一:演示气体扩散(课本图16.1—2)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放在密度较小的空气下面,倒过来行吗? 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活动二:演示液体扩散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硫酸铜溶液放在密度较小的清水下面,倒过来行吗? 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活动三:演示固体扩散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紧压在一起的铅片和金片在放置了5年后会互相渗入约1mm 深。 2、此实验说明了什么? 小结:扩散现象:相互接触的,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扩散现象说明:⑴分子间有; ⑵分子在不停的做。 ★学生活动四:影响物体扩散快慢的因素 1、气体、液体、固体三种状态的物体所组成的物体的分子会运动吗? 2、它们运动的快慢与什么有关?你的猜想是:______________。 3、试一试:在生活中找出一些证据支持你的猜想。 各小组派代表讲解并交流达成共识。 气体: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液体: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固体: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我们在大扫除的时候,看见灰尘在空气中飞舞,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中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版九年级物理全册15.4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学案无答案新版沪科版

2019版九年级物理全册15.4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学案无答案新版沪科版【目标导学】: 1.回顾并熟悉电阻的影响因素: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 2.知道总电阻的概念,理解总电阻和分电阻之间的“等效替代”关系 3.了解电路状态的不变,会利用欧姆定律推导出串并联总电阻与分电阻的关系 4.会利用串并联电路总电阻和分电阻的关系去正确分析电路 【重点导引】: 1.理解“电路状态不变”,理解总电阻和分电阻之间的“等效替代”关系 2.会利用欧姆定律推导出串并联总电阻与分电阻的关系 【课前导问】: 思考1: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思考2:在八年级学习“物体的重心”、“合力与分力”的概念时,我们介绍过“等效替代”的思想;那么通过预习,“总电阻与分电阻”你如何理解? 【课堂导学】: 一、总电阻与分电阻: 如图电路,接入同一电源,且电源电压保持不变。若甲乙丙三图电阻分别接入电路AB之间,若电流表示数相同,(即电路的状态不变): 则电阻R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与R1和R2共同阻碍作用相同,即“等效”,则R为R1和R2的等效电阻或总电阻。 故总电阻与分电阻的关系:等效替代

二、电阻的串联: 思考3:两个(或几个)电阻串联之后的总电阻比参与串联的各个分电阻大些还是小些? 1.你的猜想: 2.实验设计: 3.实验过程: 4.实验结论: 理论推导:试根据串联电路电流和电压特点和欧姆定律推导:R= R1+R2; 拓展:若n个相同电阻,阻值都为R0,若将它们串联接入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其总电阻为多少? 例1:如图所示电路,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左或向右移动,总电阻 如何变化?你能观察到三个电表是如何变化? 三、电阻的并联: 思考4:两个(或几个)电阻并之后的总电阻比参与串联的各个分电阻大些还是小些? 1.你的猜想: 2.实验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导学案全册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导学案全 册 word文档,精心编排整理,均可修改 你的满意,我的安心

第十三章热和能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班级姓名组别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热现象。 【学习重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学习难点】:分子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 【预习检测】 1. 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⑴分子间 有; ⑵分子在不停的做。 2. 扩散现象既可以在发生,还可以在中发生,也能够 在中发生。 3. 为什么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了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街上烤臭豆腐的小摊,人们远远就能闻到臭豆腐的味道,这属 于现象,臭豆腐经烧烤后,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 动,说明分子的热运动跟有关。 5. 建筑、装饰、装修等材料会散发甲醒、苯等有害气体而导致室内空气污染.成为头号“健康杀手”。此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 . 6. 固体、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 的。虽然分子间有间隙,但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 7. 铁棍很难被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水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_。(均选填“引力”、“斥力”) 8. “破镜难圆”说明:当相邻分子间相距很远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将变 _____________ 。 【共同探究】 ★学生活动一:演示气体扩散(课本图—2)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放在密度较小的空气下面,倒过来行吗 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活动二:演示液体扩散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硫酸铜溶液放在密度较小的清水下面,倒过来行吗 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阻的串联、并联和混联.

第五节电阻的串联、并联和混联 一、电阻串联电路 定义:电阻的串联一一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阻依次联接起来,使电流只有一条通路, 如图1-5-1。 (一)串联电路的特点 a 6+ u-ad 图1-5-1电阻串联电路 (1)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2)电路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 U U1 U2 U3 (3)总电阻 R R1 R2 R3 结论: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之和。 (4)电压分配 I 5 ;I R U2 ; R2 I 土; R3 ;I丄 Rn U1 U2U3U n I R R3 I Rn 结论:串联电路中各电阻两端的电压与它的阻值成正比。 若两个电阻串联,贝y 1U I R R? R1R2 .. U1U ;U 2U R,1 R2R1 R2 (5)功率分配 旦旦旦旦 R R2R3R n 结论:串联电路中各电阻消耗的功率与它的阻值成正比。 又因P P P2 P3 所以,串联电路总功率等于各电阻上消耗的功率之和。 (二)串联电路的应用 1 ?获得大阻值电阻:总电阻。 2.限流:总电流。 3 .分压:电压分配。 4.扩大电压表的量程:分压。 例2:有一只电流表,满刻度电流I g= 100 A,表头线圈电阻R g= 1 k ,若将它改装成10V的电压表,应串联多大的电阻?

11 I 、电阻并联电路 电阻的并联:把若干个电阻一端连在一起,另一端连接在一起,如图 1-5-3。 A A 尬 r* --- L 卜 --------- ---------- [ [ — - I 】 ----------------- N A _ A 0+ u —u 何 (b ) 图1-5-3 电阻并联电路 (一)并联电路的特点 (1)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U 1 U 2 U 3 (2 ) 电路中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的电流之和 I I 1 I 2 1 3 (3) 总电阻 设电压为U ,根据欧姆定律,则 1 = U ; I U ; I U ; I U R 丨1 R R 2 R n 所以 1 1 1 1 1 R 瓦 瓦 R 3 R n 结论: 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个电阻的倒数之和。 (4) 电流分配 U =丨1 R 1 = I 2 R 2= I 3 R 3 结论:并联电路中通过各个电阻的电流与它的阻值成反比。 当只有两个电阻并联时 R.1 R 2 U g =R g I g = 1 k 100 A = 0.1 V 串联电压需分压 U U g (10 0.1) V 9.9V 串联阻值 U U g 10 0.1 R 6 k I lg 100 10 6 解:表头流过最大电流时,表头两端的电压 图1-5-2 例2串联电路的应用

初中物理电阻的串并联

第四节 电阻的串并联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和推导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和计算公式 2、会利用串联、并联电路特点的知识、解答和计算简单的电路问题 【教学重点】 串联和并联电路总电阻的计算公式及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串并联电阻和它们的总电阻之间“等效替代”的关系;理解利用欧姆定律和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电流关系理论推导总电阻与各个分电阻的数值关系 【教学过程】 1 电阻的串联:串联电阻的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阻之和。 在实验室做实验时,用一个电阻R 来 代替R1=5Ω R2=10Ω电阻的串联,使原来的电路变成图2所示的样子,并且代替以后电路的电流和总电压保持不变。这个代替串联电阻而使电路的状态不变的电阻R 称之为串联电阻R1R2的总电阻。R1和R2叫R 的分电阻。 1.1公式:R=R 1+R 2+R 3+……Rn 1.2 串联电路中的欧姆定律: 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都相等: I=I 1=I 2=I 3=……In 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U=U 1+U 2+U 3+……Un 理论推导: 由欧姆定律和串联电流关系可得:111U R I = 222U R I = 由串联电压关系得:12=+U U U 总 所以121212==U U U U U R R R I I I I +=+=+总总

由于在串联电路中:12I I = 所以根据欧姆定律得:1212 U U R R = 分压定律:串联电路中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与其电阻成正比 2 电阻的并联: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倒数之和。 2.1公式:1/R=1/R 1+1/R 2+1/R 3+……1/Rn 2.2并联电路中的欧姆定律: 并联电路中总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电流之和:I=I 1+I 2+I 3+……In 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都相等:U=U 1=U 2=U 3=……Un 理论推导: 由欧姆定律可得:11U I R = 22U I R = U I R =总总 由并联电流特点:12=+I I I 总 12=U U U R R R +总 12 111=R R R +总 由于R1R2并联,U 1=U 2 根据欧姆定律:1122I R I R = 整理可得:1221 I R I R = 分流定律:并联电路中,流过各支路的电流与其电阻成反比 【典型例题】 1.一个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流为0.5A ,电阻为9Ω,现把它接入10V 的电路中,为使它能正常工作,应______ 联一个阻值为______Ω的电阻。 2.把电阻R 1=5Ω与电阻R 2=15Ω串联起来接入电路中,流过R 1、R 2的电流之比是_____,R 1、R 2两端的电压之比 是_______。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二十章 电与磁复习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十章电与磁复习 【复习目标】 1.知道磁场、地磁场的概念,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2.知道磁感线是假想的曲线,会作磁感线的图。 3.知道电流的磁效应,会用安培定则来判断通电螺线管的两端各自对应哪个磁极。4.知道电磁铁的特点及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 5.知道磁场对通电导线有力的作用以及电磁感应现象,会区分电动机和发电机。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对照复习目标,本章你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加强?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知识板块一自主梳理、构建本章知识网络

电与磁??????????????????? ? ?????????????磁场 ? ?? ? ? ? ? ?? ? ???磁现象???????磁性:物体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 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一个磁体有且只有两个磁极:北(N )极和南(S )极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磁化:物体在磁场或电流的作用下获得磁性的现象磁场?????物质性:客观存在于磁体周围,看不见、摸不着,能使小磁针偏转方向:物理学中把小磁针在磁场中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规定为该点磁场的方向强弱:越靠近磁极的地方磁性越强磁感线?????定义:为了方便、形象地描述磁场而人为引入的带箭头的曲线疏密:磁感线的疏密表示磁场的强弱地磁场电生磁???????电流的磁效应?????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奥斯特第一个发现了电与磁之间的联系方向:磁场的方向跟电流方向有关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磁场的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磁极用安培定则判断应用:电磁铁、电磁继电器电动机?????工作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基本构造:转子、定子换向器:及时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使线圈能持续转动作用: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生活中的电动机磁生电?????????电磁感应现象?????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磁场方向、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方向发电机??? ????工作原理:电磁感应现象基本构造:转子、定子作用: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交流电:大小和方向周期性变化的电流交流电频率:电流在每秒内周期性变化的次数,我国交流电 的频率为50 Hz

电阻的串联与并联 教案设计(鲁科版)

电阻的串联与并联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和推导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和计算公式。 2.会利用串联、并联电路特点的知识,解答和计算简单的电路问题 【教学重点】 串联和并联电路总电阻的计算公式及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 用“等效替代”的观点分析串联和并联电路。 【教学准备】 实验器材(每组学生电源1个、相同阻值的电阻6只、电流表1只、开关一只、导线若干)。【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1.串联电路中电流有什么特点?I_____I1_____I2 2.串联电路中电压有什么特点?U____U1_____U2 那么,在串联电路中,电阻又有什么特点呢? (二)电阻的串联 1.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 电阻串联后,其总电阻会增大还是减小? 猜想与假设: 教师充分收集学生的种种猜想与假设。 问: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1)将一个定值电阻R接在如图所示的A、B之间,闭合开关、观察电流表的示数。

(2)将两个同样的定值电阻R串联起来,接在如图所示的A、B之间,闭合开关、观察电流表的示数。 (3)在A、B之间换上三个串联着的同样阻值的电阻R,合上开关前先预计一下电流表的示数会发生什么变化,再合上开关。看看自己的预测是否正确。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等效替代”法) 分析论证: (学生结合实验现象,充分交流讨论,得出结论。) 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大。 (通过以上实验探究,让学生经历从猜想与假设到实验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同学之间的协作意识。) 思考:这个结论还能不能用前面所学过的知识来解释呢?(引导学生复习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然后分析,将电阻串联,相当于是增加了导体的长度,所以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大。) (三)电阻的并联 复习提问: 1.并联电路中电流有什么特点?I_____I1_____I2 2.并联电路中电压有什么特点?U____U1_____U2 3.串联电路中电阻有什么特点?(总电阻大于任何一个电阻;电阻的串联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 思考:电阻的并联,相当于增加了什么?电阻并联后的总电阻是增大了还是减小了? 实验探究(参照探究串联电阻的思路和步骤进行实验探究。)

初中物理串联和并联电路练习题(免费下载)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练习题 一、选择题 1.电阻R1、R2、R3串联在电路中。已知R1=10Ω、R3=5Ω,R1两端的电压为6V,R2两端的电压为12V,则() A.电路中的电流为0.6A B.电阻R2的阻值为20ΩC.三只电阻两端的总电压为21V D.电阻R3消耗的电功率为3.6W 2、如图1所示,电源和电压表都是好的,当滑片由a滑到b的过程中,电压表的示数都为U,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处接线断开B.触头P开路C.a、b间电阻丝开路D.b处接线开路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阻A与阻值无穷大的电阻B并联,电阻不变B.电阻A与导线B(不计电阻)并联,总电阻为零 C.并联电路中任一支路的电阻都大于总电阻D.并联电路某一支路开路,总电阻为无穷大 4.三根相同的电热丝分别全部串联和全部并联,它们发出相同的热量,所需通电时间之比为() A.9∶1 B.1∶9C.3∶1D.1∶3 5.在图8所示的电路中。U=12V,若电压表的示数也是12V,这说明可能() A.灯泡L开路B.电阻R1、R2中有开路发生C.电阻R1、R2中有短路发生D.灯泡L和电阻R1都发生了开路 二、填空题 6.电阻R1、R2、R3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10所示,若将它们串联后接入电路,则它们的电压之比U1∶U2∶U3=______。它们的电功率之比P1∶P2∶P3=______。 7.在如图11所示的电路中,已知R2=R4,A、C间电压U AC=15V,B、D间电压U BD=7V,则A、E 间U AE=______。 8.若将标称值分别为“100W、100Ω”和“2W、200Ω”的电阻串联后作为一个用电器使用,其总额定功率为______W,在电路中两电阻两端的电压之比为______,两电阻的实际功率之比为_____。 9.A灯的额定电流是B灯额定电流的3倍,而额定功率相等。串联接在电路上后,A灯的实际功率是B灯实际功率的______倍。 10.三只灯泡并联接在200V的电源上,总电流为2A,第三只灯泡的功率为100W,且R2=2R1,则第一只、第二只灯泡的功率分别为______W、______W。 三、计算题 11.在图15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U恒定不变,当S闭合时R1消耗的电功率为9W,当S断开时R1消耗的电功率为4W,求: (1)电阻R1与R2的比值是多大?(2)S断开时,电阻R2消耗的电功率是多少?(3)S闭合与断开时,流过电阻R1的电流之比是多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