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质滥用与物质依赖练习题

物质滥用与物质依赖练习题

物质滥用与物质依赖练习题
物质滥用与物质依赖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药物的耐受/耐受性

2.药物依赖

3.戒断反应

二、单选

1.阿片类物质属于()

A.中枢神经抑制剂B.中枢神经兴奋剂C.致幻剂D.挥发性溶剂

2.酒类物质属于()

A.中枢神经抑制剂B.中枢神经兴奋剂C.致幻剂D.挥发性溶剂

3.可卡因类物质属于()

A.中枢神经抑制剂

B.中枢神经兴奋剂

C.致幻剂 D.挥发性溶剂

4.丙酮属于()

A.中枢神经抑制剂B.中枢神经兴奋剂C.致幻剂D.挥发性溶剂5.我国的毒品不包括(E)

A.阿片类B.可卡因C.大麻D.兴奋剂E.酒精

6.下列不属于阿片类物质的是()

A.海洛因B.吗啡C.苯丙胺D.美沙酮E.丁丙诺啡7.下列不属于苯丙胺类兴奋剂的是()

A.安非他明B.冰毒C.MDMA D.匹莫林E.海洛因

8.吗啡和海洛因等短效药物的戒断反应的极期常出现于停药后()

A.8-12小时B.48-72小时C.4-7天D.8-10天E.12-24小时9.长期大量饮酒者如突然断酒,震颤谵妄常出现在断酒()

A.48小时后B.24小时后C.12小时后D.72小时后E.8小时后10.在临床上常用来缓解酒精依赖戒断症状的是()

A.苯二氮卓类B.小剂量抗精神病药物C.大剂量维生素

D.能量合剂E.新型抗抑郁药

11.单纯酒精戒断症状的处理正确的是()

A.一般不需要处理,或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

B.常规使用抗精神病药物预防精神症状

C.一般不需要补充维生素类药物

D.常规使用抗癫痫药物以预防癫痫发生

E.应长期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以防戒断症状反跳

12.关于精神活性物质滥用的认知行为治疗,哪条不是其主要目的()

A.改变导致适应不良行为的认知方式B.改变导致吸毒的行为方式

C.帮助病人应付急性或慢性渴求D.促进病人社会技能、强化不吸毒行为

E.缩短其急性脱毒期的时间

13.以下哪一项不是酒依赖的特征()

A.强烈的饮酒欲望B.耐受性增加C.难以控制自己的饮酒行为

D.无戒断症状E.明知饮酒会导致各种不良后果,仍坚持饮用

14.在终止饮酒2天后,患者出现激越症状,凭空听到其他病人称他是同性恋,而意识清晰,

定向力完整。患者出现的症状为()

A.精神分裂症B.震颤谵妄

C.酒精性幻觉症D.药物中毒E.焦虑障碍

15.关于镇静催眠药错误的是()

A.大致可分为巴比妥类和非巴比妥类

B.巴比妥类由于影响快动眼睡眠,停药后恶梦增加

C.巴比妥类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为:抗焦虑→镇静→催眠→麻醉→昏迷→死亡D.镇静催眠药一般不产生耐受性

E.巴比妥类和苯二氮卓类药物还有明显的抗癫痫作用

多选

1.精神活性物质又称为成瘾物质,能影响人类的()

A.情绪B.思维C.行为

D.改变意识状态E.提高智力

2.作为精神活性物质的“毒品”是指()

A.一类能影响人类精神活动的物质B.具有强烈的成瘾性

C.为社会禁止使用D.医疗上限制使用

E.癌症病人可常规使用

3.耐受性是指()

A.使用者的使用剂量越来越大B.使用原来剂量达不到所求效果

C.停止使用会出现明显的戒断症状D.增加用量才能取得所追求的效果

E.停止使用也不会有什么不适

4.戒断症状是指()

A.停止使用药物后所出现的特殊心理生理症状群

B.增加使用剂量后所出现的特殊心理生理症状群

C.减少使用药物后所出现的特殊心理生理症状群

D.换用其他药物后所出现的特殊心理生理症状群

E.改变使用途径后所出现的特殊心理生理症状群

5.依赖除了出现耐受性和戒断症状外,还具有以下行为特征()

A.在使用精神活性物质上失去控制B.将成瘾物质视为第一需要

C.虽出现社会、心理和躯体损害,但欲罢不能

D.具有复发倾向E.出现精神病性症状

6.下列哪些属于物质滥用所引起的后果()

A.酒后驾车肇事B.多次因醉酒不能按时上班C.经常酒后闹事D.大量吸烟导致严重肺心疾病E.因饮酒问题被单位多次开除

7.有关美沙酮替代治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替代时间一般不超过21天

B.逐日减量,只减不加

C.首日使用剂量可通过观察瞳孔、脉搏、血压及其他戒断症状来判定

D.一旦美沙酮减完后即可让病人出院

E.减量过程可以先快后慢

8.导致药物滥用的社会因素包括()

A.成瘾物质的可获得性B.家庭因素C.同伴影响、同伴间压力

D.文化背景E.社会环境等因素

9.阿片类药物的作用包括()

A.镇痛、镇静作用B.抑制呼吸、咳嗽中枢和胃肠蠕动

C.作用于中脑边缘系统,产生强烈的快感

D.兴奋呕吐中枢E.缩瞳作用

10.关于阿片类物质依赖的认知行为治疗,其目的在于()

A.改变导致适应不良行为的认知方式B.改变导致吸毒的行为方式

C.帮助病人应付急性或慢性渴求D.促进病人社会技能

E.强化病人不吸毒行为

11.下列不是急性酒精中毒表现的是()

A.冲动行为B.判断力及社交功能受损C.共济失调

D.酒精性震颤谵妄E.Korsakoff综合征

12.镇静催眠药中毒时可出现下列表现()

A.冲动或攻击行为B.情绪不稳C.说话含糊不清

D.共济失调E.眼球震颤

三、填空

1.吸毒中毒致死的两种主要原因是__ __ __ __、__ ___ __ 。

2.吸食阿片上瘾不易戒断的因素有__ __、____ ____、____ ___。

3.吸毒所致的最突出的精神障碍是______和思维障碍,吸毒者思维障碍主要表现为____ ____ ____ ___。

4.物质依赖性分为____ ____和____ _______。

5.对饮酒行为__ __是酒依赖的突出特征之一。

四、简答

1.简述大麻的危害性。

2.简述“嗜酒者人格”的主要特征。

3.简述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

4.试述阿片类物质依赖的替代治疗及其基本原则。

五、论述

1.试述你对酒精和烟草的认识。

2.试述导致药物滥用的原因。

毒品对青少年危害精选范文

毒品对青少年危害 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今年禁毒日的主题是“青少年与合成毒品”。据统计,在全国78.5万名吸毒人员中,35 岁以下人员占69%,毒品对青少年的危害令人堪忧,针对在校学生进行毒品预防的教育宣传具有重要意义。 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务院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具有成瘾性的毒品,分为麻醉品与精神药物两大类。 吸毒也称“药物滥用”,是指出于非医疗目的,通过注射、口服、鼻吸或其他能将毒品摄入人体的行为。而我们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心理发育时期,心理防线薄弱、好奇心强;是非判断能力、行为自控能力差;受同伴影响大。加之不法分子利用青少年的幼稚,常采用引诱、胁迫等手段;不良信息刺激,促使盲目模仿。以及对毒品的危害性和吸毒的违法性缺乏认识,使得青少年成为易受毒品侵袭的人群。 吸毒对青少年具有以下危害: 一、对青少年身体健康的危害 不同的毒品摄入体内,都会产生毒副反应和戒断症状,会导致体内重要系统及器官受损,一些疾病则会乘虚而入。如急慢性

肝炎、肺炎、败血症、心脏及肾脏功能衰竭、各种皮肤病、脑损害、中毒性精神病等。当一个人吸毒成瘾后(海洛因甚至只吸一次就可以成瘾),一旦中止使用便会产生下列多种身体上的不适,如肌肉疼痛、腹痛、流泪、流涕、焦虑、失眠等,使用者无法从精神上和身体上摆脱对毒品的依赖。大剂量使用海洛因后还可以引起呼吸衰竭致死。由于注射器、针头、溶液、药品的污染,以及共用注射器,可使注射吸毒者感染各种传染病,如肝炎、艾滋病等。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吸毒者因使用不洁注射器而被感染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的,感染率高达22%-68%。卫生部、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发布的《2005年中国艾滋病疫情与防治工作进展》显示,吸毒人群中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占现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总数的44.3%,经注射吸毒感染的比例居艾滋病传播途径的首位。 二、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长期吸毒可以使吸毒者沉湎于虚幻的自我体验中而不能自拔,丧失对人际交往的兴趣,丧失对生活的热爱,在精神上越来越堕落,成为毒品的奴隶。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学习对他们来说再也没有意义,支撑他们空空驱壳的唯一目的便是设法获得毒品。当没有钱购买毒品时,就会不择手段地去偷、去抢、去卖淫,他们极易铤而走险。毒品扭曲了人的灵魂。使上瘾者人格低下,

(完整版)青少年吸毒五大原因

青少年吸毒五大原因 1、好奇心理 青少年以为吸毒新奇,刺激,好奇心驱使他染上毒品,特别是曾经吸过烟的青少年,极易染上毒品. 2、炫耀心理 为了寻求自己行为价值的分量,为了在群体中自我炫耀,以获得在群体中同伴的肯定. 3、交友不慎 青少年有集群倾向,在成绩差或行为不良的青少年群体中,往往看到同伙吸毒,自己也跟着吸,以此与群体保持一致. 4、缺乏对毒品危害性的认识 因为头脑比较简单,对事物的缺乏分析判断。把毒品与日常香烟混淆,认为随时可吸可戒并不可怕。 5、家庭环境影响 青少年吸毒者大多是在家庭不和谐的环境中,走向吸毒之路的。没有温暖、关爱的家庭,不是父母离异,就是长期不在身边教育,孩子根本没有享受过什么叫家庭的关爱。 青少年吸毒的主要原因 尽管我国已经加大了禁毒、戒毒的力度,但我国的吸毒人群仍在不断增加。人们不禁要问,他们为什么要吸毒? 1 对毒品的常识、危害认识不足

前面我们说到,87%的吸毒者在滥用毒品之前对毒品知识了解很少甚至根本不了解,72%的吸毒者不知道吸毒是一种违法行为。有的人认为吸毒不过像吸香烟一样,虽然总说吸烟有害,还不是有那么多人吸烟嘛!吸毒不可怕,想抽就抽,玩够了就不抽了。等到成瘾后,他们才发现不想玩已经不行了。吸毒就是这样,当体会到毒品的危害时,已经悔之晚矣!更何况如今新型毒品大量出现。 2 错误地认为吸毒是一种时尚 有些吸毒者对毒品有一种近乎荒唐的想法,他们认为吸毒是一种高级的享受,吸得起毒代表自己有身份、有钱。吸毒者中甚至流行这样一句话:“看一个人是否有钱,不能看他开多好的车、住多好的房子,而要看他是否吸得起毒。”在这种错误认识的影响下,不少通过自己努力致富的年轻人开始吸毒,最终倾家荡产。 3 受伙伴压力的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行为较多地受到与其关系密切者的影响,尤其是对心理还未成熟的青少年,这种伙伴影响的力量可能会远远超过老师、父母的说教。如果某位同学的很多伙伴吸毒,而惟独他不吸,他就会与朋友有疏离感。朋友们也会不断地劝他,甚至手把手地教他吸毒。在朋友的“热心”帮助下,他很快就把持不住自己,开始吸毒。大多数吸毒者第一次获得毒品是从朋友处获得的,很多吸毒者都有拉新手吸毒的经历。在吸毒者中有这样一句话:“有仇不报,拉他上道”,非常耐人寻味。 4 出于好奇心理

如何避免药物滥用

如何避免药物滥用 精神科颜正芳主治医师 林太太从念国中二年级的儿子书包中搜出一包压得扁扁的香烟,气极败坏地责问儿子从何处来?儿子却抿着嘴一句话也不答,转身就走……「怎么年纪小小就学会抽烟?我真是不敢想象!」林太太红着眼睛向医师求助。 近年来不论从各种流行病学研究或是刑案统计,烟酒、安非他命、镇静剂、海洛英等药物滥用问题都有年轻化的趋势,也就是现代台湾的家长从国中,甚至国小开始就得开始担心自己的孩子会接触到上述药物了。依据本土研究的成果、临床经验和国内外文献,笔者在本网站上提出下列十点建议,作为家长们预防子女药物滥用的参考并推广: (1)父母亲以身作则,不吸烟不喝酒:儿童青少年阶段中,父母亲的行为往往是孩子认同、模仿的对象,如果父母亲本身就是烟不离手酒不离口,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早已埋下「烟酒不是坏东西」的印象,更何况自己抽烟喝酒,管教起孩子谈何说服力?如果家长本身真的难以戒除瘾头,建议在家居外使用,降低孩子接触的机会。 (2)了解孩子的个人特质,因材施教:部份年轻孩子天生气质倾向于好奇、好接触新奇事物、冲动、缺乏主见,或是不擅沟通,另凭借顺从团体表示合群,这些都是容易药物滥用的先天气质,如果家长能及早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否有这些特质,就能以适当方法导引孩子往正面发展。 (3)及早发现孩子精神状态之偏差,协助就医:至今已有数种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被发现合并有药物滥用的机会较高,包括行为偏差疾患、忧郁症、焦虑症、注意力不足过动症候群等,所以家长若能早点发现孩子是否有上列疾病之症状,带至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门诊求诊,对于预防孩子日后发展成药物滥用将会有所帮助。 (4)让孩子了解药物滥用的副作用:许多研究都发现,如果个案愈觉得药物滥用对自己有好处、愈不认为有啥副作用,则药物用的倾向愈大。所以家长应把握任何机会教育孩子,药物滥用对身心健康的负面影响,降低孩子对于药物的可接受性。 (5)注意孩子来往的朋友和出入的场所有无药物滥用之情形:青少年时期孩子认同的对象从父母、师长转向同侪,渴望获得朋友的接纳,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在朋友的影响下接触烟酒或非法药物。另一方面,诸如电动玩具店、保龄球馆等场所中民众抽烟比例较高,孩子若在没有家长陪伴指导情况下出入频繁,耳濡目染,自然抽烟机会升高。 (6)掌握孩子零用钱的流向:在某项研究中发现,有抽烟喝酒的青少年拥有较多的零用钱。虽然这项结果的因果关系未定,但零用钱一多,孩子可用于基本消费外的余钱也增加,用去买烟酒非法药物的机会自然增加。

毒品对青少年危害

毒品对青少年危害 6月26日就是国际禁毒日,今年禁毒日的主题就是“青少年与合成毒品”。据统计,在全国78.5万名吸毒人员中,35 岁以下人员占69%,毒品对青少年的危害令人堪忧,针对在校学生进行毒品预防的教育宣传具有重要意义。 毒品就是指鸦片、海洛因、不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务院规定管制的其她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与精神药品。具有成瘾性的毒品,分为麻醉品与精神药物两大类。 吸毒也称“药物滥用”,就是指出于非医疗目的,通过注射、口服、鼻吸或其她能将毒品摄入人体的行为。而我们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心理发育时期,心理防线薄弱、好奇心强;就是非判断能力、行为自控能力差;受同伴影响大。加之不法分子利用青少年的幼稚,常采用引诱、胁迫等手段;不良信息刺激,促使盲目模仿。以及对毒品的危害性与吸毒的违法性缺乏认识,使得青少年成为易受毒品侵袭的人群。 吸毒对青少年具有以下危害: 一、对青少年身体健康的危害 不同的毒品摄入体内,都会产生毒副反应与戒断症状,会导致体内重要系统及器官受损,一些疾病则会乘虚而入。如急慢性肝

炎、肺炎、败血症、心脏及肾脏功能衰竭、各种皮肤病、脑损害、中毒性精神病等。当一个人吸毒成瘾后(海洛因甚至只吸一次就可以成瘾),一旦中止使用便会产生下列多种身体上的不适,如肌肉疼痛、腹痛、流泪、流涕、焦虑、失眠等,使用者无法从精神上与身体上摆脱对毒品的依赖。大剂量使用海洛因后还可以引起呼吸衰竭致死。由于注射器、针头、溶液、药品的污染,以及共用注射器,可使注射吸毒者感染各种传染病,如肝炎、艾滋病等。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吸毒者因使用不洁注射器而被感染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的,感染率高达22%-68%。卫生部、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与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发布的《2005年中国艾滋病疫情与防治工作进展》显示,吸毒人群中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与病人,占现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与病人总数的44、3%,经注射吸毒感染的比例居艾滋病传播途径的首位。 二、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长期吸毒可以使吸毒者沉湎于虚幻的自我体验中而不能自拔,丧失对人际交往的兴趣,丧失对生活的热爱,在精神上越来越堕落,成为毒品的奴隶。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学习对她们来说再也没有意义,支撑她们空空驱壳的唯一目的便就是设法获得毒品。当没有钱购买毒品时,就会不择手段地去偷、去抢、去卖淫,她们极易铤而走险。毒品扭曲了人的灵魂。使上瘾者人格低下,丧失了人

精神活性物质(试题)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试题 一、名词解释: 1. 精神活性物质: 答案:【是指能够影响人类情绪、行为、改变意识状态、并有致依赖作用的一类化学物质,人们使用这些物质的目的在于取得或保持某些特使的心理、生理状态。】 2. 戒断综合症: 答案:【戒断状态指停止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后出现的特殊心理症候群,一般表现为与所使用物质的药理作用相反的症状。】 3.依赖综合症 答案:【依赖是指带有强制性的渴求、追求、与不间断的使用某种药物,以取得特定的心理效应,并借以避免断药时的戒断综合征这样的一种精神状态。包括精神依赖和躯体依赖。】 二、判断题: 1.酒精不属于精神活性物质。(╳) 2. 长期大量饮酒者如突然断酒,震颤谵妄常出现在戒酒的第24小时。(╳) 3.大麻的主要成分是Δ9四氢大麻酚。(√) 4. “冰毒”是指甲基苯丙胺,属于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 5. 耐受性是指停止使用会出现明显的戒断症状。(╳) 6. 戒断症状是指增加使用剂量后所出现的特殊心理生理症状群。(╳) 7. 阿片类物质依赖的替代治疗是指利用与毒品有相似作用的药物来替代毒品,以减轻戒断症状的严重程度,使病人能较好的耐受。(√) 8. 药物滥用的原因完全是因为文化背景、社会环境等因素造成。(╳)

9. 镇静催眠药中毒时可出现共济失调、言语不清。(√) 10. 海洛因是属于苯丙胺类兴奋剂的一种。(╳) 三、单项选择题 1、药物依赖是指【A】 A、对药物强烈的渴求 B、对药物的需要 C、躯体依赖 D、精神依赖 E、服药后获得的特殊快感 2、在引起药瘾的因素中,以下哪项是错误的【E】 A、药物的可获得性 B、遗传素质 C、人格的易感性 D、社会文化因素 E、人主观因素 3、药物依赖形成的机制中哪项是不可能的【C】 A、代谢耐药性和细胞耐药性 B、受体学说 C、脑敏感学说 D、戒断综合征的废用性增敏假说 E、生物胺学说 4、下列哪项不是吗啡镇痛药成瘾的精神症状【B】 A、情结果低落、消沉、易激惹 B、痴呆 C、用成瘾药后情绪高涨、活跃 D、记忆力下降 E、人格改变 5、关于戒断综合征一般的表现哪项是错误的【C】 A、情绪改变 B、幻觉或错觉

2016全国青少年中学生禁毒知识题库及答案分析

1 氯胺酮的别称的是 A.疯药 B.狂欢 C.K粉 正确答案:C 2 我们从电视或书本上读到的“大烟”(毒品)指什么? A.鸦片 B.冰毒 C.摇头丸 D.可卡因 正确答案:A 3 以下不是合成毒品是 A.摇头丸 B.大麻 C.冰毒 D.甲卡西酮 正确答案:B 4 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虎门销烟”中销毁的是哪个烟? A.香烟 B.大麻 C.鸦片 D.可卡因 正确答案:C 5 合成毒品“麻古”是泰语的音译,其主要成分是 A.甲基苯丙胺 B.大麻 C.鸦片 D.可卡因 正确答案:A 6 “金三角”是指位于东南亚的( )边境地区的三角地带 A.泰国、缅甸、老挝 B.越南、老挝、柬埔寨 C.伊朗、阿富汗、伊拉克 D.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 正确答案:A 7 “银三角”是指拉丁美洲毒品产量集中的( )等国家和巴西所在的安第斯山和亚马逊 地区,该地区主要出产的毒品原植物是古柯和大麻。 A.拉脱维亚、智利、阿根廷 B.古巴、拉脱维亚、玻利维亚 C.智利、阿根廷、巴西 D.哥伦比亚、秘鲁、玻利维亚 正确答案:D 8 在中国下列哪一种物品是毒品? A.香烟 B.茶叶 C.大麻 D.酒 正确答案:C 9 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 A.心理治疗是帮助成瘾者戒毒的有效方法之一 B.冷火鸡疗法是海洛因成瘾者戒毒的方法之一 C.美沙酮替代治疗能帮助冰毒成瘾者戒断毒瘾 D.杜冷丁是一种药品 正确答案:C 10 可卡因的原植物是( ),曾经是古代美洲原住民的提神草 A.北美仙人球 B.阿拉伯茶 C.烟草 D.古柯 正确答案:D 11 2015年我国破获的互联网涉毒案件为( )起 A.150 B.1500 C.15000 D.150000 正确答案:C

第15章物质滥用患者的护理 作者 叶樱媛.pps

【第15章】物質濫用患者的護理 作者/葉櫻媛 學習目標 1.敘述物質濫用、物質依賴、物質戒斷的定義 2.敘述台灣地區物質濫用的流行概況及嚴重程度 3.敘述精神作用物質對大腦的影響 4.識別物質濫用的病因 5.識別各種物質濫用可能產生身體、心理、戒斷症狀及合併症 6.敘述物質濫用的治療方式 7.列舉物質濫用病患護理評估之重點 8.列舉物質濫用患者可能出現的護理診斷 9.列舉物質濫用患者的護理措施 10.描述預防物質濫用的方法 11.了解我國藥物濫用與管制的相關法規

第一節導論

壹、定義 所謂「物質」是指一種藥物,此藥物的化學性質會改變生物體的功能或結構。而精神作用物質則是只不當使用化學物質時,會使各體的情緒、知覺或意識產生改變,可能造成個人或社會功能明顯損失。 一、物質濫用:再同一年期間內出現下列行為表現之一項(或一項以上)。 (一)反覆使用物質,以致無法實踐工作、學業或家庭的主要角色。 (二)對身體有害的狀況下仍繼續使用物質。 (三)屢次捲入與物質使用有關的法律糾紛中。(四)即使使用藥物已產生個人、社會或人際問題,仍持續物質的使用。

二、物質依賴 同一期間內出現以下至少三項症狀或行為表現。(一)耐受性。 (二)戒斷症狀。 (三)物質的攝取比個人意願為更大量或更長期。(四)對戒除物質有多次不成功的努力。 (五)花費許多時間在尋找或取得藥物。 (六)因為對物質的渴望而放棄或減少重要的社會、職業或娛樂活動。 (七)因為物質使用,雖持續或重複發生身體或心理問題,但仍繼續使用物質。

三、物質戒斷 (一)由於停止或減少原先規則使用的某種物質,而發展出此物質特定的症候群。 (二)此物質特定的症候群導致臨床上重大損害或痛苦,或社會、職業其他重要領域的功能損害。

12 种滥用药物

12 种滥用药物 根据联合国毒品与犯罪署(UNODC)的报告,药物的滥用正朝着新品种、新市场转型。来自加利福利亚大学的Mooney 教授总结了一些新型、常见药物滥用的危害、临床表现及救治方法。 这些新型的滥用药物包括:“浴盐”、人工大麻、墨西哥鼠尾草、methoxetamine、芬太尼、合成哌嗪类、右美沙芬、摇头丸(莫莉)、Kratom、合成类固醇类、含可待因的镇咳糖浆,甚至能量饮料。了解这些最新型的滥用,有助于在临床实践时更好的鉴别和处理。 “浴盐” “浴盐”,外观白色、灰白色或者无色晶体,它们迷惑性的标签使其可以免于监测。咽食、鼻吸、烟吸是常用的吸食手段。它们在市面上有许多别的名字,其成分都是来自于卡西酮类似物,临床效果类似于安非他明等兴奋药。 其主要作用是拟交感作用,如脉搏血压升高、出汗、焦虑等。针对其拟交感作用和精神状态改变,临床上可利用苯二氮卓的镇静作用支持治疗。隔绝声音视

觉刺激的安静环境有助于控制出现的幻觉症状。焦虑、精神症状可以通过精神安定类药物来控制。 合成大麻 合成大麻类是作用类似于大麻的草本植物提取物。市场上以 Spice、K2、Chill Zones、Sensation 等名字流通。合成大麻含有的化学成分主要起精神活性作用。通常是像烟草样吸食,其液态产品在电子烟中时受到欢迎。合成大麻化学结构上和 THC(四氢大麻酚)并不相似,由于其在尿检中无法检出而被认为是“安全”的。 这类化合物和大麻相比有更强的欣快感、放松感、药效多样,包括和大麻相比更强的欣快感、松弛感,严重的妄想、幻觉、自残。有报道的严重临床后果有心动过速、呕吐、癫痫发作、心肌缺血。隔绝刺激的安静环境、支持治疗、苯二氮卓镇静有助于改善其症状。 墨西哥鼠尾草

常用的物质滥用及相关障碍评估量表

常用的物质滥用及相关障碍评估量表 (一)GAME问卷 该问卷一共有四道题,其中被试若有三道题回答“是”,则就很有可能有酒精或药物依赖的问题,若只有一两道题回答“是”,也有一定的酒精或药物滥用的可能性。 (二)酒精使用障碍识别测验 该测验共10道题,每道题共有5个选项,每个选项的分值范围为0—4,被试的得分超过8分或8分以上则与有害的或危险的饮酒有关,若女性的得分在13或13分以上,男性的得分在15或15分以上则表明可能有酒精依赖。目前AUDIT是唯一用于筛查危险饮酒和有害饮酒的量表, 此量表在世界进行过多中心的信度、效度测定,证明可靠性较高,已在世界上广泛应用。 (三)密执安酒精依赖筛选表 该量表是由赛尔泽1975年编制的,主要用途是在人群中筛选出可能有酒精滥用及酒精依赖问题的对象。MAST共25道问题,要求回答“是”“否”,可以自评也可以他评。 MAST有两个作用:一是测量与饮酒有关的问题,二是用于诊断及筛选。Skinner曾对MAST用大样本做过广泛的临床研究,发现MAST的内部一致性为0.90,不同的计分系统的一致性为0.93—0.99,JacoDson也做过类似的研究,认为MAST有较好的一致性和真实性。 (四)法克斯特朗烟碱依赖量表 该量表是目前公认的评价个体对烟碱依赖程度的量化评定方法。该量表包括6个问题,最终根据分数来判定被试对烟碱是属于轻度依赖、中度依赖还是重度依赖。该量表还可以作为选择治疗手段的参考。 (五)心理健康评定量表—物质滥用 该量表由童辉杰教授编制,有一定的信度和效度。他是在一年内对131名大学生进行了多种测量,从而取得聚合效度与区分效度资料。物质滥用分量表与MMPI中的变态、精神衰弱、精神分裂、轻躁狂;与CPI中的自我控制、好印象、内外向;特质焦虑;贝克抑郁测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EPQ中的各分量表进行了相关系数的比较。

青少年药物滥用现状及影响因素探讨

青少年药物滥用现状及影响因素探讨 发表时间:2018-07-18T16:46:41.577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18年5期作者:包雪梅[导读] 本文简述目前青少年药物的滥用现状,列举了影响青少年药物滥用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了相关的预防措施。 烟台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山东省烟台市 264670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心青少年的用药问题,近来,药物滥用低龄化,特别是青少年身上问题比较严重。滥用药物,就算治好了病,也会使身体每况愈下,降低机体的抵抗力,百害而无一利。本文简述目前青少年药物的滥用现状,列举了影响青少年药物 滥用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了相关的预防措施,希望能改善目前青少年的用药情况。 关键词:青少年;药物滥用;现状;预防措施1.引言 近年来,药物滥用的多元化和年轻化趋势愈加明显,青少年药物滥用已成为当今世界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青少年时期是成长的关键时期,因为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正处于发育阶段,容易被各种因素影响。而青少年的药物滥用行为会导致严重的身体损害和抑郁、自杀意图与自杀尝试等心理问题,甚至会产生各种违法犯罪行为,造成巨大的社会问题。因此,了解青少年的药物滥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可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应的预防政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2.青少年药物滥用现状 2014年国家药物滥用监测数据显示,2014年新发生药物滥用者中年龄≤20岁者占10.6%,21~30岁者占49.4%,提示药物滥用者存在明显的年轻化趋势,且以无业、低学历、未婚男性为主。而国外的研究也显示,药物滥用以18~25岁的青少年为主。 调查显示,青少年除吸烟、饮酒外成瘾物质使用率为1.85%~23.4%。广东省12~19岁学生中,非医疗目的使用阿片类药物和镇静类药物的学生分别有7.5%和4.8%。我国西南某省13.5%的学生曾有过吸毒行为,其中有40.9%的工读学生和 2.5%的普通中学生曾使用过毒品。南通市大学生曾经使用过毒品者占3.6%,曾在无医生指导的情况下使用过镇静催眠类药物者占11.7%。2014 年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显示,九~十二年级学生有23.4%曾使用过非法药物;美国的全国药物使用和健康调查数据显示,12~17 岁青少年中有15.1%对阿片类药物存在滥用和依赖行为。国外青少年非医疗目的使用处方药及非处方药的行为发生率为6.2%~20.0%;而我国也出现青少年非医疗目的使用“止咳水”和复方甘草片等精神活性药物的现象。 因合成毒品具有兴奋、致幻等特殊功效,被越来越多的药物滥用者喜爱和追捧,青少年合成毒品的滥用形势日益严峻。在2014年国家药物滥用监测数据中,合成毒品的滥用率为45.2%,且46.1%的滥用者开始滥用毒品年龄<25岁。合成毒品会给大脑神经元造成不可逆的损害,还会导致打架、抢劫等暴力犯罪及自伤、自残、自杀等问题,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3.影响青少年药物滥用的主要因素3.1心理因素 研究显示,青少年药物滥用的原因主要包括好奇、追求欣快感和刺激等;而拥有以自我为中心、自觉孤独、抑郁、敌意、易冲动和情绪起伏较大等人格的青少年发生药物滥用的可能性会相应的增加。青少年的身心尚未发育成熟,缺乏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弱,但又对自身的控制能力过于的自信,出于好奇、追求时髦、满足虚荣心或盲目的从众心理,易发生药物滥用行为。学习、待业、失业及紧张的家庭关系、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等产生的压力,会使很多心理承受不足的青少年试图用成瘾性物质来麻痹自己,用这种消极、逃避的方式来缓解心理压力。 3.2认识程度和应对态度 调查发现,认为非医疗目的使用处方药或者非处方药不会危及健康或不清楚的中学生有34.33%,而认为非医疗目的使用药物无危害的中学生更有可能出现非医疗目的的用药行为,可见对具有依赖性的药物危险性的认知缺乏是引发非医疗目的药物使用行为的重要危险因素。青少年防毒、反毒意识薄弱,对于药物滥用的危害没有一个深刻清醒的认识,更有甚者将药物滥用行为看成是一种很“潮”的表现,或认为能够瘦身、提升性能力等;而且青少年过分地高估了自己的控制能力,天真地认为自己能够对抗毒瘾,导致盲目吸毒、成为“瘾君子”。 3.3社会因素 不良的社会环境如不良的学校风气及同伴的药物滥用行为是致使青少年药物滥用的危险因素。网吧、KTV、酒吧等娱乐场所的兴起,为青少年药物滥用提供了场所。不良的学校风气如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恶劣,以及打架、吸毒等不良行为,会使青少年药物滥用行为的概率大幅增加。同时,青少年强烈的从众心理使他们极易被同学和同伴等影响,一旦在同学或同伴中出现药物滥用行为,药物滥用行为就会迅速地扩张。 3.4家庭因素 家庭因素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有药物滥用史的家庭对药物滥用的容忍度和接受度明显高于没有药物滥用的家庭,因此父母或者家人中有药物滥用行为是导致青少年药物滥用的一个重要诱因;家庭关系矛盾突出者发生非医疗目的用药的行为是家庭和睦者的2.48倍。因为家庭关系不好,青少年往往会选择通过药物来逃避现实或者缓解压力,增加了青少年的药物滥用率;研究也发现,单亲或者离异家庭的青少年比双亲家庭更容易发生药物的滥用,因为家庭结构破裂,青少年得不到应用的关怀和照顾,也无法得到正常的教育,在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痛苦下,选择了“嗑药”;父母的文化程度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父母文化程度越高,青少年发生药物滥用的几率就越低;最后,还与家庭的教育方式有关,过度的溺爱、过分的保护、或者是过分的严苛都容易导致青少年的药物滥用,并且他们与父母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所以,父母一定要采取一种科学的方式来教育孩子,这样才能够有效避免青少年的药物滥用。 3.5吸烟、饮酒 研究显示,青少年吸烟率为 13.9% ~24.0%,4.7% ~ 11.6%的中学生在 13 岁前就尝试过吸烟;而青少年的饮酒率更高达33.2% ~68.9%,43.2%~ 47.6% 的学生初次饮酒年龄<13岁。研究发现,目前有吸烟、饮酒行为的青少年,或曾有吸烟、饮酒经历的青少年,更易发生药物滥用。 4.青少年药物滥用的预防措施

第七章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选择题 (一)A型题 1.我国的毒品不包括 A.阿片类 B.可卡因 C.大麻 D.兴奋剂 E.酒精 2.下列不属于阿片类物质的是 A.海洛因 B.吗啡 C.苯丙胺 D.美沙酮 E.丁丙诺啡 3.吗啡和海洛因等短效药物的戒断反应的极期常出现于停药后 A.8-12小时 B.48-72小时 C.4-7天 D.8-10天 E.12-24小时 4.酒精在体内的主要代谢部位是 A.肝脏 B.肾脏 C.脾脏 D.胃肠道 E.呼吸道 5.有关酒精的代谢吸收,下面错误的是: A.主要在小肠上部吸收 B.主要代谢场所在肝脏 C.最终代谢产物是乙醛 D.代谢中需要一些酶及辅酶参加 E.参与酒精代谢的是乙醛脱氢酶系统和微粒体乙醇氧化系统 6.长期大量饮酒者如突然断酒,震颤谵妄常出现在断酒 A.48小时后 B.24小时后 C.12小时后 D.72小时后 E.8小时后 7.在临床上常用来缓解酒精依赖戒断症状的是 A.苯二氮卓类 B.小剂量抗精神病药物 C.大剂量维生素 D.能量合剂 E.新型抗抑郁药 8.单纯酒精戒断症状的处理正确的是 A.一般不需要处理,或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 B.常规使用抗精神病药物预防精神症状 C.一般不需要补充维生素类药物 D.常规使用抗癫痫药物以预防癫痫发生 E.应长期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以防戒断症状反跳 9.下列不符合酒精性震颤谵妄的是 A.在戒酒后发生 B.有意识障碍 C.有大量的感知异常 D.全身肌肉有粗大的震颤 E.症状多迁延,可持续数月 10.酒精戒断反应哪项论述不正确 A.一般在停饮后48小时左右出现震颤谵妄 B.多在停饮后12-48小时出现癫痫发作 C.单纯戒断反应可有短暂的幻觉、妄想 D.复杂的戒断反应包括癫痫、震颤谵妄、幻觉症、人格改变等 E.戒断性幻觉的特点与精神分裂症的幻觉性质不同 11.关于精神活性物质滥用的认知行为治疗,哪条不是其主要目的 A.改变导致适应不良行为的认知方式 B.改变导致吸毒的行为方式 C.帮助病人应付急性或慢性渴求 D.促进病人社会技能、强化不吸毒行为 E.缩短其急性脱毒期的时间 12.下列不属于苯丙胺类兴奋剂的是 A.安非他明 B.冰毒 C.MDMA D.匹莫林 E.海洛因 13.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世界上每年死于与烟草有关疾病的人数是 A.400万 B.40万 C.4000万 D.200万 E.1000万 14.大麻中所含精神活性物质最主要成分是: A.Δ9四氢大麻酚 B.咖啡因 C.海洛因 D.MDMA E.多巴胺 15.男,55岁,有长期饮酒史,近期出现情绪低沉,想死,由家属送来急诊,当时呼吸有明 显酒味。对这样有自杀意图的酒依赖者,最合适的处理是

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教学案例

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教学案例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毒品的种类以及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的危害。 2、懂得一些自我保护的常识和远离毒品的方法,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自觉采用一些有效方法预防和抵制毒品侵害。 3、培养团队精神,培养爱心和社会责任感。 二、指导思想与理论基础 毒品预防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为此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生的毒品预防教育工作的通知》,专门制定的《中小学生毒品预防专题教育大纲》,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情趣,增强预防毒品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掌握自我保护的知识,珍爱生命,拒绝毒品。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成长阶段,他们单纯,天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敢于实践。然而他们涉世不深,又由于受心理年龄特点的制约,使他们辨别是非能力、自我防范能力、自控能力、抗拒诱惑的能力不强,易于偏执自信、好冲动、爱冒险,最容易受不良行为、习惯侵蚀,对毒品的无知、好奇,是许多青少年走上吸毒道路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防患于未然,预防和禁毒,必须从少年儿童抓起,在青少年中大力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是让毒品远离青少年的有效途径之一。毒品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严重社会问题,尤其值得关注的是,青少年吸毒现象日益严重。据有关资料统计,在我国,青少年吸毒人数呈上升趋势,正在向低龄化发展,青少年已成为毒品侵害的高危人群,他们正处于青春期,要么因为不知道,要么因为好奇,要么因为叛逆的心理,要么因为结交了不良朋友等,很容易沾染毒品,染上吸毒恶习。青少年吸毒不但严

重损害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还会诱发大量刑事犯罪案件,影响社会稳定。对中小学生进行毒品预防专题教育势在必行。 三、教材分析: 印刷材料《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分发给每位学生。其内容包括毒品的有关常识,毒品的危害,预防毒品侵害的有效方法,《刑法》、《禁毒法》的有关规定,以及涉毒的大案、要案的案例分析。 四、学生分析: 中学生具有好胜、好强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心理和认知发展的规律,学生更愿意亲身去感悟,去获取知识,他们不喜欢枯燥的说教,却喜欢活动,渴望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一个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在活动中去体验。通过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及社会责任感。 五、设计理念: 观看多媒体播放有关毒品的画面,及“毒瘾”患者痛不欲生情景的画面,然后让学生扮演“医生”,来帮助吸毒者戒毒,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都活动起来,在了解到毒品的难以戒除这一特性后,知道这个“医生”不好当,从而转向我们的主题——预防为主。同学们畅所欲言,充分发挥其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获取新知识——了解毒品及其危害,告诫学生,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来完成教学目标。教学实录 第一部分认识毒品 一、视频导入,了解毒品。 1、警方资料,鸦片、海洛因、冰毒、摇头丸、大麻、K 粉等; 2、一些吸毒者自伤、自残、自杀的图片 3、播放片段,有关吸毒者因筹集毒资而走上贪污公款,或盗窃、抢劫、贩 毒等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问题一:什么是毒品? 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介绍 根据《刑法》第357条的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它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毒品包含了很多种,是一个庞大的家族。 出示资料,让学生了解

娱乐场所青少年毒品滥用成因及对策分析

娱乐场所青少年毒品滥用成因及对策分析 [摘要]文章首先指出了娱乐歌舞场所青少年使用毒品造成的相关危害;其次,分析了导致欧盟国家娱乐歌舞场所青少年毒品滥用的成因;最后,简要介绍欧盟国家在预防和减少娱乐歌舞场所青少年毒品滥用,以及降低毒品滥用导致的相关危害方面所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欧盟;娱乐场所;青少年;毒品滥用 一、娱乐场所毒品滥用的危害 众所周知,毒品滥用可能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后果。其中包括急性健康问题(如丧失知觉)和长期的健康隐患(如毒品成瘾和对大脑组织的破坏等)、过激行为和暴力、不安全的性行为、使用毒品之后驾车肇事等。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显示,使用迷魂药亚甲二氧基甲基安非他明和其他替环安非他明对人体造成的近期影响包括食欲不振、口干、心跳过速、潮红等;长期影响则包括失眠、抑郁和头痛等。① 二、欧盟国家娱乐歌舞场所毒品滥用成因分析 大量研究表明,毒品使用行为与特定的个体和环境因素息息相关,而且很大程度上是个体特质和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以下将简要从外部因素和个人因素两方面分析影响欧盟国家青少年在娱乐歌舞场所滥用毒品的原因。 (一)环境因素 特定的外部环境因素在某种程度上对毒品滥用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这些因素包括,毒品是否容易获得、周围的人群是否大多吸食毒品选择吸食毒品是否与某种特定的社交活动紧密联系等。而娱乐歌舞场所恰好大多具备这些诱因。此外,移动的日渐便利使得人口在欧盟成员国之间的流动日益频繁,增大了青少年参与各国举办的歌舞集会的机会。而盛大的音乐集会往往会伴随着狂欢,饮酒和尝试使用各种娱乐毒品的行为来“尽兴”,随之也提高了尝试和吸食毒品的可能性。 (二)个人因素 娱乐场所毒品滥用高发不仅仅是外界环境的诱发,个体因素也必须予以考虑。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收入情况等其他个人因素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青少年人大多具有尝试新事物的特性,对某种行为可能导致的后果缺乏考虑,同时青少年人群体的“跟风”行为,都可能促使该群体较之其他群体更易受到毒品的诱惑而使用毒品。 三、欧盟国家娱乐场所青少年毒品滥用的应对措施

酗酒和物质滥用的夫妻行为治疗

酗酒和物质滥用的夫妻行为治疗 如果患者有意摆脱这种行为并且其爱人表示支持,BCT就会为病人和其爱人一起安排日常的“自制契约”。提高病人的交流技巧增加积极活动。 关于的BCT研究,它支持三种结论。 一,它可以更有效的控制酗酒和物质滥用行为,有更少的依赖性,有更好的人际关系,并降低了离婚率。 二,家庭暴力减少。 三,费用有限,且不受其他治疗方法的影响。但它是药物机制存在的几个案例之一,虽然BCT有更强的研究支持但他让然未被广 泛使用。 25年前相关的国际机制为它在治疗酗酒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而欢呼,并要求用控制研究发来检测这些研究方法。 目前,BCT是一种不错的家庭理疗方法,他的益处是具有强大的理论支持。这篇文章描写了典型的BCT治疗方法并在BCT研究结果方面给予了概括。首先是酗酒,其次是近来更多的工作集中在BCT的物质滥用,本文努力传播最新的临床研究发现然后由医生应用于酗酒和物质滥用的病人。 一,目的:工作致力于增加戒瘾的关系因素。病人可以在更愉快更有凝聚力的关系中更好的交流,降低复发率。 物质滥用病人及其爱人在BCT中被视为是一体的。在物质滥用病人寻求帮助不久之后,夫妻开始BCT治疗。

二.BCT治疗方法 BCT发现物质滥用病人与爱人在自我节制方面建立支持。临床专家在病人声明不想酗酒和物质滥用的时候,会制定一个日常的节制契约,其爱人表示支持病人保持这种限制,爱人提供的饮食摄取和言语激励是这个契约的一部分,他(她)将专家提供的日常契约中的行为记录在日历上。合作双方协定不谈论过去饮酒历史和恐惧,以避免物质依赖冲突,导致旧病复发。在每个BCT治疗的开始,专家考察日历上的自制契约来了解夫妻双方在各自的部分做得怎么样。如果契约上需要12步会议和物质过滤器,他们仍然表在日历上被重复查看。日历提供了一个前进发展记录在每一期都会有的口头奖励。夫妻严格执行契约来凸显他的重要性,让专家们注意到夫妻是怎样执行契约的。使用一系列的行为分配任务,BCT增加积极的感觉,分享活动过程和建设性的交流,因为这些人际关系因素对自我节制是有益处的。在Caring Day活动中,夫妻双方每天做一件特别的事去关心对方。当存在物质滥用的家庭停止了分享活动。计划和实施分享奖励活动很重要,他与积极的结果联系在一起。每个活动必须包含夫妻双方也可以是他们和孩子或其他成年人,可以在家里或外面。训练交流技能可以帮助夫妻处理人际关系中的紧张性刺激,这可以减少复发危险。防止旧病复发是BCT的最终活动。在BCT治疗末期,每对夫妻顶一个后续复原计划,由咨询服务部审查,并在2年中跟随访问。 三.关于夫妻行为治疗与酗酒的研究 一系列的研究比较了BCT治疗的病人和个体治疗的病人在饮酒和

2017年青少年禁毒知识竞赛练习题有答案

2017年青少年禁毒知识竞赛练习题有答案 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在括号内。) 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禁烟令是(A)年颁布的。 A、1729年 B、1479年 C、1839年 D、1950年 2、1834年至1839年间,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利用输入鸦片,每年平均从我国掠走白银(D)多万两以上。 A、100 B、200 C、300 D、400 3、发生在(B)的虎门销烟是世界禁毒史上的一次壮举,沉重打击了殖民主义者利用鸦片对我国的侵略。 A、1837年6月 B、1839年6月 C、1840年6月 4、鸦片类毒品主要有(ABCD) A、鸦片 B、可待因 C、海洛因 D、吗啡 E、摇头丸 5、1987年6月12日,联合国在维也纳召开了有138个国家参加的“麻醉品滥用和非法贩运问题部长级会议”,会上确定每年(B)为“国际禁毒日”。 A、4月26日 B、6月26日 C、10月26日 6、“禁绝毒品,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A)同志在“全国禁毒展览”上的亲笔题词。 A、江泽民 B、毛泽东 C、胡锦涛 7、我国提出的禁毒工作“四禁并举、堵源截流、严格执法、标本兼治”的方针中,“四禁”指(ABCD) A、禁种 B、禁贩 C、禁吸D禁制E、禁运 8、以下哪四种毒品属于麻醉剂类毒品(A) A、海洛因、鸦片、杜冷丁、美沙酮

B、海洛因、杜冷丁、美沙酮、冰毒 C、海洛因、吗啡、摇头丸、鸦片 9、国务院《强制戒毒办法》规定:对吸食、注射毒品成瘾人员进行强制戒毒的期限为(B) A、1--2个月 B、3--6个月 C、1--3年 10、吸毒上瘾又称药物依赖,它具有三个特征(ABC) A、药物耐受性 B、生理依赖性 C、心理依赖性 D、行为怪异性 11、目前,在我国吸毒成瘾者强制戒毒后又复吸的应(C) A、重新强制戒毒 B、实行自愿戒毒 C、实行劳动教养 D、自愿戒毒和劳动教养相结合 12、对在所内贩毒、吸毒的劳教人员,以及纵容、包庇或为其提供毒品者应当(C) A、严厉批评 B、耐心说服教育 C、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严厉查处 13、我国目前发现的70%以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主要感染途径是(C) A、母婴传播 B、性接触 C、注射毒品 D、输血 14、郑某在南方某地购得15克海洛因藏在家中准备自己吸食,后被公安机关查获,郑某的行为构成了什么罪(B) A、贩卖毒品罪 B、非法持有毒品罪 C、不构成犯罪 15、利用未成年人运输毒品的按照《刑法》规定如何处罚(C) A、以教唆罪论处 B、以运输毒品罪处罚 C、以运输毒品罪从重处罚 16、毒瘾是可以戒除的,关键在于个人的(B)

10第三章7物质滥用与依赖

药物与物质依赖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物质依赖的危害 第三节物质滥用的理论解释 第四节常见的物质滥用与依赖 第一节概述 物质滥用与依赖是指精神活性物质不当使用引起的成瘾行为。 据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UNODC)报告:2010年大约2.3亿人至少使用过一次非法药物,占世界成人人口的5%,其中有依赖性的人达到2700万,1%的成年人死亡与消费毒品有关。全球每年用于吸毒者治疗的费用高达2500亿美元,占全球GDP的近0.4%, 一、基本概念 (一)精神活性物质(psychoactive substances) (二)依赖(dependence) (三)滥用(abuse) (四)耐受性(tolerance) (五)戒断状态(withdrawal state) (一)精神活性物质(psychoactive substances) 又称物质或成瘾物质(substances),是指能够影响人的心境、情绪、行为,改变意识状态,并可导致依赖作用的一类化学物质。 具有很强成瘾性并在社会上禁止使用的化学物质。 毒品(如鸦片类、大麻类、兴奋剂和致幻剂等) 非毒品(如酒、烟草、镇静催眠药等) 成瘾物质 (二)依赖(dependence) 是一组认知、行为和生理症状群,表明个体尽管明白使用成瘾物质会带来明显的问题,但还在继续使用,自我用药的结果导致了耐受性增加、戒断症状和强制性觅药行为。 传统分类: 躯体依赖(physical dependence) 心理依赖(psychological dependence) 生理依赖 精神依赖 躯体依赖(physical dependence) 躯体依赖,是由于反复用药所造成的一种病理性适应状态,表现为耐受性增加和戒断症状。心理依赖(psychological dependence) 心理依赖是吸食者产生一种愉快满足的或欣快的感觉,因而为寻求这种感觉而反复使用药物,表现出渴求状态(craving)。 (三)滥用(abuse) 在ICD-10分类系统中被称为有害使用(harmful use),是一种适应不良方式,由于反复使用药物导致了明显的不良后果。“滥用”强调的是导致不良后果的行为。 (四)耐受性(tolerance) 是一种状态,指药物使用者必须增加使用剂量方能获得所需效果,或使用原来的剂量则达不到使用者所追求的效果。

青少年毒品犯罪案例剖析

篇一:青少年吸毒犯罪案例(573字) 4月15日下午,记者见到了小美(化名)。今年才满18周岁的小美,头发金黄色,穿着时髦,左手腕部有纹身。她来自青墩农村,是家中独生女。因容留他人吸毒,小美被盐都法院判处拘役三个月。 “听人说这个没有瘾,还能减肥。我就‘溜’了几次。”“溜冰”是许多年轻人对吸食冰毒的通俗叫法。去年11月、12月和今年1月,小美先后三次购买冰毒吸食。第一次吸食时,小美忐忑不安。那次吸过,她两天没吃饭,“感觉到饿,就是没有食欲。口干,不想睡觉,就通宵上网。第二天上班时没精神。” 初中毕业后,小美帮人家卖过餐具、鞋子、化妆品等,做过咖啡店营业员,都因工资低,频频换工作。后来,她在市区一家KTV做服务员,在那里她认识了提供冰毒的阿娟(另案处理)。在小美的租住处,小美和阿娟先后三次吸食,每次花费在300元左右。 直到被民警抓获,小美才感到害怕。在法院审理阶段,小美从法官那里了解到了冰毒的危害,“听得我冷汗直冒。早知道这些,打死我都不会碰的。” 从小受父母娇惯的小美,事发后一直是母亲帮她处理有关事情。“至今没敢告诉爸爸,怕他受不了。”现在,小美在学习化妆,她想自己开一个小店,“这辈子都不会再碰那东西了。” 篇二:青少年吸毒犯罪案例(842字) 为追求新潮和酷感,3个90后女孩竟想出了用吸食毒品作为庆祝生日的方式,还邀请了3个男孩一起到宾馆来“分享”毒品。长寿区检察院近日透露,经该院提起公诉,这3个女孩因犯容留他人吸毒罪,已于1月7日被法院分别判处拘役5个月。 今年20岁的小丽,和同龄的小馨,以及21岁的小红,是很要好的朋友,3人都没有正式职业。去年10月24日是小丽的生日。为了能让这个生日过得刺激、够酷,小丽和姐妹们竟有了一起吸毒庆祝的想法。于是,小丽将自己的身份证和100元钱交给小馨和小红,拜托两人帮自己到长寿区某宾馆开一间房。她还神秘地暗示姐妹们“晚上有好节目”。 小馨和小红来到宾馆后,用小丽的身份证和两人各自的身份证一起开了一间房,并交了100元房费,小红还帮忙垫付了100元押金。当天下午,小丽和两个姐妹邀约另外3个90后男孩,一起来到宾馆房间为小丽庆贺生日。期间,6个人一起吸食了冰毒。第二天凌晨,小丽被公安机关捉获,小馨和小红也很快落网。 据小丽交代,吸食冰毒是她们早就计划好的庆贺生日的方式。几人以前也偶尔吸食毒品,这次过生日,“分享”毒品更是不可或缺的一种“交流方式”,也是一种“酷”的表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