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东华大学计算机病毒实验一引导型病毒实验报告

东华大学计算机病毒实验一引导型病毒实验报告

东华大学计算机病毒实验一引导型病毒实验报告
东华大学计算机病毒实验一引导型病毒实验报告

实验一引导型病毒实验

1.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了解引导区病毒的感染对象和感染特征,重点学习引导病毒的感染机制和恢复感染染毒文件的方法,提高汇编语言的使用能力。

2. 实验内容

本实验需要完成的内容如下:

引导阶段病毒由软盘感染硬盘实验。通过触发病毒,观察病毒发作的现象和步骤,学习病毒的感染机制;阅读和分析病毒的代码。

DOS运行时病毒由硬盘感染软盘的实现。通过触发病毒,观察病毒发作的现象和步骤,学习病毒的感染机制;阅读和分析病毒的代码。

3. 实验环境

VMWare Workstation 5.5.3

MS-DOS 7.10

4. 实验步骤与结果

第一步:

1、打开VMware Workstation,新建虚拟机,过程如下:

然后点next,点NEXT, 硬盘大小可自行分配,大概1G左右就ok,一直到完成为止。

第二步:

1.安装MYDOS

2.启动虚拟机电源,自动从虚拟软驱进入安装过程,一路点NEXT,AGREE到为虚拟机系统生成一块fat32的硬盘区,点击,然后reboot。

3.再次进入安装引导过程,一路点NEXT,AGREE到重写MBR 选yes,而后选择安装目录C:\dos71目录。在选择DOS commands only安装。并取消DOS add-on 的安装复选项。然后一路点NEXT,AGREE。

选择enable umb memory

在下一个页面里选择load both cd/dvd 和IDE/ATAPI

细胞融合实验报告

姓名班级 13级生命基地班学号同组者: 科目细胞生物学实验实验题目动物细胞融合 【实验题目】 动物细胞融合 【实验目的】 1.了解动物细胞融合的常用方法。 2.学习化学融合的基本操作过程。 3.观察动物细胞融合过程中细胞的行为与变化。 【实验材料与用品】 1、材料 鸡血红细胞 2、试剂 50%PEG、GKN溶液、Alsever’s细胞保存液、0.85%氯化钠溶液。 3、器材 倒置显微镜、离心机、载玻片、盖玻片、离心管、废液缸、滴管等。 【实验原理】 细胞融合是指在自发或者诱导条件下,两个或两个以上细胞合并为双核或者多核细胞的过程。目前人们已经发现有很多方法可以诱导细胞融合,包括:病毒诱导融合、化学诱导融和和电激诱导融合。 1、病毒诱导融合 仙台病毒、牛痘病毒、新城鸡瘟病毒和疱疹病毒等可以介导细胞的融时也可介导细胞与细胞的融合。用紫外线灭活后,这些病毒即可诱导细胞发生融合。 2、化学诱导融合 很多化学试剂能够诱导细胞融合,如聚乙二醇(PEG)、二甲基亚砜、山梨醇、甘油、溶血性卵磷脂、磷脂酰丝氨酸等。这些物质能够改变细胞膜脂质分子的排列,在去除这些物质之后,细胞膜趋向于恢复原有的有序结构。在恢复过程中想接触的细胞由于接口处脂质双分子层的相互亲和与表面张力,细胞膜融合,胞质流通,发生融合。化学诱导方法,操作方便,诱导融合的概率比较高,效果稳定,适用于动、植物细胞,但对细胞具有一定的毒性。PEG 是广泛使用的化学融合剂。 3、电激诱导融合

姓名班级 13级生命基地班学号同组者: 科目细胞生物学实验实验题目动物细胞融合 包括电诱导、激光诱导等。其中,电诱导是先使细胞在电场中极化成为偶极子,沿电力线排布成串,再利用高强度、短时程的电脉冲击破细胞膜,细胞膜的脂质分子发生重排,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两细胞发生融合。电诱导方法具有融合过程易控制、融合概率高、无毒性、作用机制明确、可重复性高等优点。 【实验步骤】 在本次实验中采用的是化学诱导融合的方法,利用PEG使鸡血红细胞发生融合。具体实验步骤如下: 1、取鸡血2ml+2mlAlsever液,再加入6mlAlsever液,混匀后制悬液(4℃保存)【老师已做好,可直接使用】 2、取(1)中悬液1ml+4ml的0.85%的NaCl溶液,进行以下三次离心处理: ①在1200r/min下离心5min,去掉上清液,再加入0.85%的NaCl溶液至5ml; ②1000-1200r/min下离心5min,去掉上清液,再加入0.85%的NaCl溶液至5ml; ③1000-1200r/min下离心7min 【因时间关系此次实验只离心一次】 3、将离心后的沉降血球(去上清后约0.1-0.2ml)加入GKN至1-2ml,使之成为10%的细胞悬液; 4、取上述10%的血球悬液1ml,加入3mlGKN液,使每毫升含血球15000000个; 5、分别取(4)1ml+0.5ml50%PEG,(4)0.5ml+0.5ml50%PEG,(4)0.5ml+1.0ml50%PEG,混匀滴片,编号分别为①②③号溶液。在常温下2-3min后,显微镜下观察。 【实验结果】 1、实验中可观察到两个和多个细胞发生质膜融合现象,可看到不同融合状态的细胞: ①两细胞的细胞膜相互接触、粘连; ②接触部分的细胞膜崩解,两细胞的细胞质相同,形成一个细胞质的通道,呈现哑铃状; ③通道扩大,两个细胞连成一体,呈现一个长椭圆形细胞; ④细胞融合完成形成含有双核或者多核的细胞,呈圆形。 比较典型的细胞融合时的形态如下图:

网络安全实验报告-冰河木马实验

网络安全实验报告 冰河木马实验 网络10-2班 XXX 08103635 一、实验目的 通过学习冰河木马远程控制软件的使用,熟悉使用木马进行网络攻击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内容 1、在计算机A上运行冰河木马客户端,学习其常用功能; 2、在局域网内另一台计算机B上种入冰河木马(服务器),用 计算机A控制计算机B; 3、打开杀毒软件查杀冰河木马; 4、再次在B上种入冰河木马,并手动删除冰河木马,修改注 册表和文件关联。 三、实验准备 1、在两台计算机上关闭杀毒软件; 2、下载冰河木马软件; 3、阅读冰河木马的关联文件。 四、实验要求 1、合理使用冰河木马,禁止恶意入侵他人电脑和网络; 2、了解冰河木马的主要功能; 3、记录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意外情况及

解决方法; 4、总结手动删除冰河木马的过程。 五、实验过程 作为一款流行的远程控制工具,在面世的初期,冰河就曾经以其简单的操作方法和强大的控制力令人胆寒,可以说达到了谈冰色变的地步。鉴于此,我们就选用冰河完成本次实验。 若要使用冰河进行攻击,则冰河的安装(是目标主机感染冰河)是首先必须要做的。 冰河控制工具中有三个文件:,,以及。 简单介绍冰河的使用。是监控端执行程序,可以用于监控远程计算机和配置服务器。是被监控端后台监控程序(运行一次即自动安装,开机自启动,可任意改名,运行时无任何提示)。运行后,该服务端程序直接进入内存,并把感染机的7626端口开放。而使用冰河客户端软件()的计算机可以对感染机进行远程控制。 冰河木马的使用: 1、自动跟踪目标机屏幕变化,同时可以完全模拟键盘及鼠标输入,即在同步被控端屏幕变化的同时,监控端的一切键盘及鼠标操作将反映在被控端屏幕(局域网适用)。 2、记录各种口令信息:包括开机口令、屏保口令、各种共享资源口令及绝大多数在对话框中出现的口令信息。 3、获取系统信息:包括计算机名、注册公司、当前用户、系统路径、操作系统版本、当前显示分辨率、物理及逻辑磁盘信息等多项系统数据。 4、限制系统功能:包括远程关机、远程重启计算机、锁定鼠标、锁定系统热键及锁定注册表等多项功能限制。 5、远程文件操作:包括创建、上传、下载、复制、伤处文件或目录、文件压缩、快速浏览文本文件、远程打开文件(正常方式、最小化、最大化、隐藏方式)等多项文件操作功能。 6、注册表操作:包括对主键的浏览、增删、复制、重命名和对键值的读写等所有注册表操作功能。

防火墙实验报告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实验(实习)报告 实验(实习)名称防火墙实验(实习)日期2012.12.6指导教师朱节中 专业10软件工程年级大三班次2姓名蔡叶文学号 20102344042 得分 【实验名称】 防火墙实验 【实验目的】 掌握防火墙的基本配置;掌握防火墙安全策略的配置。 【背景描述】 1.用接入广域网技术(NA T),将私有地址转化为合法IP地址。解决IP地址不足的问题,有效避免来自外部网络的攻击,隐藏并保护内部网络的计算机。 2.网络地址端口转换NAPT(Network Address Port Translation)是人们比较常用的一种NA T方式。它可以将中小型的网络隐藏在一个合法的IP地址后面,将内部连接映射到外部网络中的一个单独的IP地址上,同时在该地址上加上一个由NA T设备选定的TCP端口号。 3.地址绑定:为了防止内部人员进行非法IP盗用(例如盗用权限更高人员的IP地址,以获得权限外的信息),可以将内部网络的IP地址与MAC地址绑定,盗用者即使修改了IP 地址,也因MAC地址不匹配而盗用失败,而且由于网卡MAC地址的唯一确定性,可以根据MAC地址查出使用该MAC地址的网卡,进而查出非法盗用者。报文中的源MAC地址与IP地址对如果无法与防火墙中设置的MAC地址与IP地址对匹配,将无法通过防火墙。 4.抗攻击:锐捷防火墙能抵抗以下的恶意攻击:SYN Flood攻击;ICMP Flood攻击;Ping of Death 攻击;UDP Flood 攻击;PING SWEEP攻击;TCP端口扫描;UDP端口扫描;松散源路由攻击;严格源路由攻击;WinNuke攻击;smuef攻击;无标记攻击;圣诞树攻击;TSYN&FIN攻击;无确认FIN攻击;IP安全选项攻击;IP记录路由攻击;IP流攻击;IP时间戳攻击;Land攻击;tear drop攻击。 【小组分工】 组长:IP:192.168.10.200 管理员 :IP:172.16.5.4 策略管理员+日志审计员 :IP:172.16.5.3 日志审计员 :IP:172.16.5.2 策略管理员 :IP:172.16.5.1 配置管理员 【实验设备】 PC 五台 防火墙1台(RG-Wall60 每实验台一组) 跳线一条 【实验拓扑】

引导型病毒的机理和解析

引导型病毒的机理和解析

引导型计算机病毒的机理和解析 摘要:引导型病毒是什么,其技术发展,优缺点,特点以及来源,引导型病毒的机制,解析源于DOS高级版本以及Windows 9X的新型引导型病毒的结构,并提出引导型病毒的检测和防治方法。 关键词:引导区硬盘内存新型引导型病毒病毒结构防治 计算机病毒是指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程序代码。计算机病毒具有3个基本特性:感染性、潜伏性和表现性。换句话来说计算机病毒是人为的特制程序或指令程序,具有自我复制能力,并有一定的潜伏性、特定的触发性和很大的破坏性。 计算机病毒的种类繁多,按感染方式分为:引导型病毒、文件感染病毒和混合型病毒。引导型病毒感染硬盘主引导扇区或引导扇区以及软盘的引导扇区,如大麻、火炬、BREAK等病毒。 1 引导型病毒 1.1 简介 引导型病毒寄生在主引导区、引导区,病毒利用操作系统的引导模块放在某个固定的位置,并且控制权的转交方式是以物理位置为依

据,而不是以引导型病毒寄生在主引导区、引导区,病毒利用操作系统的引导模块放在某个固定的位置,并且控制权的转交方式是以物理位置为依据,而不是以操作系统引导区的内容为依据,因而病毒占据该物理位置即可获得控制权,而将真正的引导区内容搬家转移,待病毒程序执行后,将控制权交给真正的引导区内容,使得这个带病毒的系统看似正常运转,而病毒已隐藏在系统中并伺机传染、发作。 引导型病毒进入系统,一定要通过启动过程。在无病毒环境下使用的软盘或硬盘,即使它已感染引导区病毒,也不会进入系统并进行传染,但是,只要用感染引导区病毒的磁盘引导系统,就会使病毒程序进入内存,形成病毒环境。 1.2 计算机启动过程 在分析引导型病毒之前,必须清楚正常的系统启动过程。上电或复位后,ROM_BIOS的初始化程序完成相应的硬件诊断,并设置

灰鸽子实验报告

实 验 报 告 实验名称灰鸽子木马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网络安全 院系部:信息技术系专业班级:网络101 学生姓名:学号:20100901099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目的] 1、了解灰鸽子是一个集多种控制方法于一体的木马病毒。 [内容及要求] 1、练习软件的哪些功能,自己总结 2、通过实验了解灰鸽子是一款的远程控制软件。 3、熟悉使用木马进行网络攻击的原理和方法。 [试验环境] 虚拟机下安装组建一个局域网,2台安装了win2000/win2003/XP系统的电脑,灰鸽子木马软件。 二、实验方法与步骤: (1)打开虚拟机,开启windows server 2003 A 与 windows server 2003 B ,将其网络设备器设置在同一局域网内(例vmnet2)

(2)打开灰鸽子,并查看本机IP地址: (3)点击配置服务程序,新建一个木马病毒:

密码可设置也可不设置 (3)将生产的木马病毒设法放入目标主机,并使其运行: (原始木马样子) (4)目标主机运行后,本机灰鸽子显示其登录: 我们可对目标及进行,下载上传等基本运行 (5)还可以进行更深层次的控制,例如屏幕捕捉与控制,广播,关机开机,注册表的编辑等(看红框标识处):

(6)灰鸽子木马的伪装,木马捆绑器: 现今社会杀毒软件的辨识度已然很高,而人们的警惕度也越来越 高,木马若想成功的被目标主机运行,必然要做一定的伪装

生成一个可执行文件,虽然风险乜很高,但不失为一种方法! (6)木马分离器: 三、使用心得 (1)熟悉灰鸽子之后,我们了解了木马的强大以及危害之处,如何防范木马,是当今信息社会的一种不可不重视的问题。 计算机病毒泛滥尤以木马病毒为甚。木马病毒是一种远程控制程 序,“黑客”利用计算机系统和软件的漏洞将一段程序植入远端电脑后,可以借助其配套的控制程序来远程控制中毒

网络安全实验报告

网络安全实验报告 务书 一、目的与要求根据实验内容的要求和实验安排,要求学生在掌握网络信息安全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设计出相应的软件,并且熟练地运用各种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和手段,发现并解决各类安全问题,维护网络及操作系统的安全。 二、主要内容实验一加密认证通信系统实现设计实现一个通信系统,双方可以通过消息和文件通信,用户可选择一种加密算法和认证算法,对消息和文件进行加密通信和完整性验证。(要实现认证和加密,工具和语言不限,可以直接调用现有模块,认证和加密不限)实验二 综合扫描及安全评估利用常见的一些扫描工具可以检测本系统及其它系统是否存在漏洞等安全隐患,给出全面而完善的评估报告,帮助管理员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而采取有力措施予以弥补,从而提高系统的安全性能。实验三 网络攻防技术矛与盾的关系告诉我们,在研究网络安全技术时,只着眼于安全防范技术是远远不够的,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因此,很有必要同时研究攻击与防范技术,才能更有效地解决各种威胁。实验四 Windows系统安全配置方案作为网络节点,操作系统安全成为网络信息安全首先应予考虑的事务,然而人们往往忽视了OS的安

全性。其实,OS的安全不只体现在密码口令上,这仅仅是最基本的一个方面。除此之外,服务、端口、共享资源以及各种应用都很有可能存在着安全隐患,因此,应采取相应措施设置完善的本地安全策略,并使用防病毒软件、防火墙软件甚至入侵检测软件来加强系统的安全。其中实验一要求编程实现,可直接调用相关功能函数完成。实验二至实验四可在机房的网络信息安全综合实验系统上完成。 三、进度计划序号设计(实验)内容完成时间备注1接受任务,查阅文献,开始实现密码算法和认证算法第一天2完成加密认证通信系统第二至七天3上午完成综合扫描及安全评估实验,下午进行网络攻防实验第八天4上午完成网络攻防实验,下午进行系统安全配置实验第九天5撰写实验报告并验收第天 四、实验成果要求 1、要求程序能正常运行,并实现任务书要求功能。 2、完成实验报告,要求格式规范,内容具体而翔实,应体现自身所作的工作,注重对设计思路的归纳和对问题解决过程的总结。 五、考核方式平时成绩+程序验收+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xx 年6 月13 日实验报告题目: 网络信息安全综合实验院系: 计算机系班级:

引导型病毒的机理和解析

引导型计算机病毒的机理和解析 摘要:引导型病毒是什么,其技术发展,优缺点,特点以及来源,引导型病毒的机制,解析源于DOS高级版本以及Windows 9X的新型引导型病毒的结构,并提出引导型病毒的检测和防治方法。 关键词:引导区硬盘内存新型引导型病毒病毒结构防治 计算机病毒是指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程序代码。计算机病毒具有3个基本特性:感染性、潜伏性和表现性。换句话来说计算机病毒是人为的特制程序或指令程序,具有自我复制能力,并有一定的潜伏性、特定的触发性和很大的破坏性。 计算机病毒的种类繁多,按感染方式分为:引导型病毒、文件感染病毒和混合型病毒。引导型病毒感染硬盘主引导扇区或引导扇区以及软盘的引导扇区,如大麻、火炬、BREAK等病毒。 1 引导型病毒 1.1 简介 引导型病毒寄生在主引导区、引导区,病毒利用操作系统的引导模块放在某个固定的位置,并且控制权的转交方式是以物理位置为依据,而不是以引导型病毒寄生在主引导区、引导区,病毒利用操作系统的引导模块放在某个固定的位置,并且控制权的转交方式是以物理位置为依据,而不是以操作系统引导区的内容为依据,因而病毒占

据该物理位置即可获得控制权,而将真正的引导区内容搬家转移,待病毒程序执行后,将控制权交给真正的引导区内容,使得这个带病毒的系统看似正常运转,而病毒已隐藏在系统中并伺机传染、发作。 引导型病毒进入系统,一定要通过启动过程。在无病毒环境下使用的软盘或硬盘,即使它已感染引导区病毒,也不会进入系统并进行传染,但是,只要用感染引导区病毒的磁盘引导系统,就会使病毒程序进入内存,形成病毒环境。 1.2 计算机启动过程 在分析引导型病毒之前,必须清楚正常的系统启动过程。上电或复位后,ROM_BIOS的初始化程序完成相应的硬件诊断,并设置ROM_BIOS中断和参数,调用INT19H自举。注意ROM_BIOS初始化程序已设置了BIOS中断。 对于硬盘启动,自举程序将硬盘物理第1扇(主引导记录)读到内存首址为0:7C00的区域处,开始执行硬盘主引导区程序,找到激活分区,并将该分区首扇(引导区)也读到0:7C00处(自身下移),

第一组COM病毒实验报告

COM病毒实验报告 我们小组已经成功的实现了COM病毒感染实验。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由于是初次配置Dos环境,我们遇到了很多问题,也花了很多时间去解决问题,因此,我们在此写出我们整个配置过程的主要步骤及其遇到的问题。 一.配置MS-Dos 1. 新建一个虚拟机 2. 用虚拟机的软驱载入,安装程序的第一个镜像 DOS71_1.IMG (在安装时设备里面没有floppy时只需add一下就好,选择物理软盘驱动器) 3.此时MS-DOS虚拟机处于半安装状态,然后开始命令配置 先创建一个文件夹tmp md tmp 复制软盘A的文件到C copy A:\ C:\tmp 关机 shutdown -s 4.用虚拟机的软驱载入安装程序的第二个镜像 DOS71_2.IMG 复制软盘A的文件到C copy A:\ C:\tmp 5.开始配置 先进入到tmp文件夹下 运行setup.bat (在此运行过程中,出现死机,原因不明,最后通过重启解决此问题) 6. 然后一路next和ok完成配置 二.安装MASM611 1.下载MASM611(里面包括5个DISK) 2.在虚拟机里面通过映射到磁盘(我们所做实验为Z盘),在映射过程中,特别注意把只读属性去掉,然后把下载的MASM611拷贝到此磁盘 3.打开MS-DOS系统,进入到MASM611下的DISK1文件目录下 4.开始安装 运行命令 setup.exe 5.在安装过程中,特别注意在第二次选项时应选择MS-DOS/Microsoft

Windows,否则无法使用link链接命令 6.其它一律按默认值点击确定,安装成功 三.实验过程 1.在使用MASM611前,应在MASM611目录下进行路径的配置(这点要特别注意) 路径配置命令 set PATH=C:\DOS71;..;C:\MASM611\BIN; 2.编译链接test文件(test文件是正常文件),在此实验中,链接后需要把test.exe改为https://www.doczj.com/doc/d45541716.html,文件 编译test文件时出错 unmatched block nesting:main(解决方法:在test 文件中加入一句与main匹配的代码main endp) 3.运行test文件(命令为https://www.doczj.com/doc/d45541716.html,),运行成功,显示字符串:This a simple com program for a test 4.编译链接virus文件(virus文件为病毒),此时virus.exe文件已经生成 编译virus文件时出错 invalid character in file(解决方法:在相应的出错处加上分号;) 6.新建一个文件del.txt 命令 echo aaa >del.txt 7.查看MASM611下的文件目录,此时可以看到del.txt文件 8.运行virus.exe,成功后出现字符串 You are infected by a simple com virus,(但在运行该命令时,系统有时会死机,原因不明,最后解决方法,强制关掉MS-DOS系统后重新启动) 9.然后运行https://www.doczj.com/doc/d45541716.html,,此时运行结果为 You are infected by a simple com virus 以及相关的乱码等等 10.此时在MASM611目录下查找刚刚新建的文件del.txt,可以发现del.txt不 见了,并且https://www.doczj.com/doc/d45541716.html,文件变大 11.实验结束,病毒virus文件成功感染test文件

实验报告

组网配置实验报告 参赛队名:西南交通大学1队完成时间:17:30 1.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模拟校园网络内部的具体功能和三层结构: a.模拟网络的3层结构如下: 核心层——负责进行数据的快速转发。 汇聚层——负责汇集分散的接入点,进行数据交换,提供流量控制和用户管理功能。 接入层——负责提供各种类型用户的接入,在有需要时提供用户流量控制功能。 路由采用RG-R1700,用模块化结构设计,具有1个网络/语音模块插槽,支持种类丰富、功能齐全、高密度的网络/语音模块,可实现更多的组合应用。采用64位的微处理器技术,CPU为Motorola PowerPC 8248,主频高达到266MHz,固化两个10/100M快速以太口,2个高速同步口;提供丰富的网络安全特性,支持哑终端接入服务器功能;提供完备的冗余备份解决方案,支持VoIP特性、IP 组播协议,支持IPv4/IPv6,有丰富的QoS特性。 核心层采用RG-S3760-24,硬件支持IPv4/IPv6双协议栈多层线速交换和功能特性,为IPv6网络之间的通信提供了丰富的Tunnel技术,并提供了丰富而完善的路由协议,内在的安全防御机制和用户管理能力,更可有效防止和控制病毒传播和网络攻击,控制非法用户接入和使用网络,保证合法用户合理化使用网络资源,充分保障网络安全、网络合理化使用和运营;提供了多种形式的管理工具如SNMP、Telnet、Web和Console口等。 汇聚层采用RG-S3550-24,硬件支持多层交换,提供二到七层的智能的流分类和完善的服务质量(QoS)以及组播管理特性,支持完善的路由协议,并可以根据网络实际使用环境,实施灵活多样的安全控制策略,可有效防止和控制病毒传播和网络攻击,控制非法用户使用网络,保证合法用户合理使用网络资源,充分保障网络安全和网络合理化使用和运营。可通过SNMP、Telnet、Web和Console 口等多种方式提供丰富的管理。 接入层采用STAR-S2126G,是一款高性能、高安全、可堆叠的网管型以太网交换机。基于高背板的全线速设计,提供智能流分类和完善的服务质量(QoS)以及组播管理特性,使其在企业级网络多种应用中,实施灵活多样的ACL访问控制和安全防范;同时,配合灵活的堆叠功能,使得本地高密度端口可随时被智能集中管理,方便较大规模网络用户在接入层的数据集中管理;另外,针对不同的管理手段,分别提供了SNMP、Telnet、Web和Console口等多种管理方式。

冰河木马 病毒 入侵与防范 详细实验报告 图文教程

目录 简介 (1) 工作原理 (1) 步骤流程 (5) 功能 (18) 清除方法 (19) 结论 (20)

简介 冰河木马开发于1999年,在设计之初,开发者的本意是编写一个功能强大的远程控制软件。但一经推出,就依靠其强大的功能成为了黑客们发动入侵的工具,并结束了国外木马一统天下的局面,成为国产木马的标志和代名词。 在2006年之前,冰河在国内一直是不可动摇的领军木马,在国内没用过冰河的人等于没用过木马,由此可见冰河木马在国内的影响力之巨大。目的:远程访问、控制。选择:可人为制造受害者和寻找"养马场",选择前者的基本上可省略扫描的步骤。 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冰河是最有名的木马了,就连刚接触电脑的用户也听说过它。虽然许多杀毒软件可以查杀它,但国内仍有几十万中冰河的电脑存在!作为木马,冰河创造了最多人使用、最多人中弹的奇迹!现在网上又出现了许多的冰河变种程序,我们这里介绍的是其标准版,掌握了如何清除标准版,再来对付变种冰河就很容易了。 冰河的服务器端程序为G-server.exe,客户端程序为G-client.exe,默认连接端口为7626。一旦运行G-server,那么该程序就会在C:/Windows/system目录下生成Kernel32.exe和sysexplr.exe,并删除自身。Kernel32.exe在系统启动时自动加载运行,sysexplr.exe和TXT文件关联。即使你删除了Kernel32.exe,但只要你打开TXT 文件,sysexplr.exe就会被激活,它将再次生成Kernel32.exe,于是冰河又回来了!这就是冰河屡删不止的原因。 工作原理 冰河木马是用C++Builder写的,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我将用相对比较简单的VB来说明它,其中涉及到一些WinSock编程和Windows API的知识,如果你不是很了解的话,请去查阅相关的资料。 一、基础篇(揭开木马的神秘面纱) 无论大家把木马看得多神秘,也无论木马能实现多么强大的功能,木马,其实质只是一个网络客户/服务程序。那么,就让我们从网络客户/服务程序的编写开始。 1.基本概念: 网络客户/服务模式的原理是一台主机提供服务(服务器),另一台主机接受服务(客户机)。作为服务器的主机一般会打开一个默认的端口并进行监听(Listen), 如果有客户机向服务器的这一端口提出连接请求(Connect Request), 服务器上的相应程序就会自动运行,来应答客户机的请求,这个程序我们称为守护进程(UNIX的术语,不过已经被移植到了MS系统上)。对于冰河,被控制端就成为一台服务器,控制端则是一台客户机, G_server.exe是守护进程, G_client是客户端应用程序。(这一点经常有人混淆,而且往往会给自己种了木马!)

计算机病毒的防范的实验报告

计算机病毒的防范 随着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伴随而来的计算机病毒传播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随因特网的流行,有些计算机病毒借助网络爆发流行,如CIH计算机病毒、“爱虫”病毒等,它们与以往的计算机病毒相比具有一些新的特点,给广大计算机用户带来了极大的损失。 当计算机系统或文件染有计算机病毒时,需要检测和消除。但是,计算机病毒一旦破坏了没有副本的文件,便无法医治。隐性计算机病毒和多态性计算机病毒更使人难以检测。在与计算机病毒的对抗中,如果能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就能使系统不染毒,或者染毒后能减少损失。 计算机病毒防范,是指通过建立合理的计算机病毒防范体系和制度,及时发现计算机病毒侵入,并采取有效的手段阻止计算机病毒的传播和破坏,恢复受影响的计算机系统和数据。 计算机病毒利用读写文件能进行感染,利用驻留内存、截取中断向量等方式能进行传染和破坏。预防计算机病毒就是要监视、跟踪系统内类似的操作,提供对系统的保护,最大限度地避免各种计算机病毒的传染破坏。 计算机病毒的工作方式是可以分类的,防杀计算机病毒软件就是针对已归纳总结出的这几类计算机病毒工作方式来进行防范的。当被分析过的已知计算机病毒出现时,由于其工作方式早已被记录在案,防杀计算机病毒软件能识别出来;当未曾被分析过的计算机病毒出现时,如果其工作方式仍可被归入已知的工作方式,则这种计算机病毒能被反病毒软件所捕获。这也就是采取积极防御措施的计算机病毒防范方法优越于传统方法的地方。 计算机病毒防范工作,首先是防范体系的建设和制度的建立。没有一个完善的防范体系,一切防范措施都将滞后于计算机病毒的危害。 计算机病毒防范体系的建设是一个社会性的工作,不是一两个人、一两家企业能够实现的,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充分利用所有能够利用的资源,形成广泛的、全社会的计算机病毒防范体系网络。 一.计算机病毒的技术预防措施 下面总结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供参考。 1、新购置的计算机硬软件系统的测试 新购置的计算机是有可能携带计算机病毒的。因此,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要用检测计算机病毒软件检查已知计算机病毒,用人工检测方法检查未知计算机病毒,并经过证实没有计算机病毒感染和破坏迹象后再使用。

网络攻防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模板

【实验目的】(简要描述实验目的) 采用免杀、混淆等技术的恶意代码有可能突破安全软件的防护而运行在目标主机中。即使用户感受到系统出现异常,但是仅仅通过杀毒软件等也无法检测与根除恶意代码,此时需要用户凭借其它系统工具和对操作系统的了解对恶意代码手工查杀。本实验假设在已经确定木马进程的前提下,要求学生借助进程检测和注册表检测等系统工具,终止木马进程运行,消除木马程序造成的影响,从而实现手工查杀恶意代码的过程。 【实验结果及分析】(需要有结果截图) 一、恶意代码手工查杀实验 1、虚拟机快照 为防止虚拟机破坏后无法恢复,应先将干净的虚拟机进行快照设置。点击菜单“虚拟机”“快照”“拍摄快照”,创建一个干净的虚拟机快照。 2.创建被感染的系统环境 由于恶意代码采用了免杀技术,因此能够成功绕过防病毒等安全软件检测,等用户感到系统异常时,通常恶意代码已经在主机系统内加载运行。为了尽量模拟一个逼真的用户环境,我们在搭建好的虚拟机中运行木马宿主程序 “radar0.exe”。运行完后,可以看见,“radar0.exe”自动删除。

3.木马进程的定位 用户对系统的熟悉程度决定了发现系统异常继而查找恶意代码的早晚。在本例中,明显可以感受到系统运行速度变慢,打开任务管理器,可以观察到有一个“陌生”的进程(非系统进程或安装软件进程)“wdfmgr.exe”占用CPU比率很高。 为了确定该进程为木马进程,可以通过查找该进程的静态属性如创建时间、

开发公司、大小等,以及通过对该进程强制终止是否重启等现象综合判断。在本例中,“Wdfmgr.exe”为木马radar.exe运行后新派生的木马进程。 4.记录程序行为 打开工具“ProcMon.exe”,为其新增过滤规则“Process Name”“is”“wdfmgr.exe”,然后开始监控。点击“Add”将过滤规则加入,可以看到ProcMon开始监控“wdfmgr.exe”进程的行为。需要注意的是,有时为了保证观察到的行为完备性,会先启动ProcMon工具,然后再启动被监控进程。 为了分别观察该进程对文件系统和注册表的操作,点击菜单 “Tools”“File Summary”,观察对文件系统的修改。

木马攻防感想

木马攻防的感想 前言 木马技术是最常见的网络攻击手段之一,它对网络环境中计算机信息资源造成了很大的危害。文中介绍了木马程序的概念、基本原理和分类,针对常见的木马攻击方式提出了一些防范措施。 木马的危害,在于它能够远程控制你的电脑。当你成为“肉鸡”的时候,别人(控制端)就可以进入你的电脑,偷看你的文件、*密码、甚至用你的QQ发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给你的好友,木马大量出现,在于它有着直接的商业利益。一旦你的网上银行密码被盗,哭都来不及了。正因为如此,现在木马越繁殖越多,大有“野火烧不尽”之势。木马与病毒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危害越来越大。 【关键词】:木马程序、攻击手段、防范技术、木马的危害

一、木马概述 1.木马的定义及特征 1.1木马的定义 在古罗马的战争中,古罗马人利用一只巨大的木马,麻痹敌人,赢得了战役的胜利,成为一段历史佳话。而在当今的网络世界里,也有这样一种被称做木马的程序,它为自己带上伪装的面具,悄悄地潜入用户的系统,进行着不可告人的行动。 有关木马的定义有很多种,作者认为,木马是一种在远程计算机之间建立起连接,使远程计算机能够通过网络控制本地计算机的程序,它的运行遵照TCP/IP协议,由于它像间谍一样潜入用户的电脑,为其他人的攻击打开后门,与战争中的“木马”战术十分相似,因而得名木马程序。 木马程序一般由两部分组成的,分别是Server(服务)端程序和Client(客户)端程序。其中Server 端程序安装在被控制计算机上,Client端程序安装在控制计算机上,Server端程序和Client端程序建立起连接就可以实现对远程计算机的控制了。 首先,服务器端程序获得本地计算机的最高操作权限,当本地计算机连入网络后,客户端程序可以与服务器端程序直接建立起连接,并可以向服务器端程序发送各种基本的操作请求,并由服务器端程序完成这些请求,也就实现了对本地计算机的控制。 因为木马发挥作用必须要求服务器端程序和客户端程序同时存在,所以必须要求本地机器感染服务器端程序,服务器端程序是可执行程序,可以直接传播,也可以隐含在其他的可执行程序中传播,但木马本身不具备繁殖性和自动感染的功能。 1.2木马的特征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上有上千种木马程序。虽然这些程序使用不同的程序设计语言进行编制,在不同的环境下运行,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但是它们有着许多共同的特征。 (1)隐蔽性

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实验报告

实验三网站规划书撰写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网站规划的主要内容 2、掌握网站规划的要点 3、能够撰写专业的网站规划书 二、实验内容 网站规划是从网站开发目标到实际运用过程的全盘谋略与策划,是企业实施电子商务网站建设最重要的环节。网站规划既有战略性内容,也有战术性内容,对网站建设起到计划与指导的作用。在建立网站前应进行必要的市场分析,明确建设网站的目的,确定网站的功能、规模、投入费用等。只有详细的规划,才能避免在网站建设中出现的很多问题,使网站建设能顺利进行。 思考题: 1、网站规划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一、建设网站前的市场分析 1、相关行业的市场是怎样的,有什么样的特点,是否能够在互联网上开展公司业务。 2、市场主要竞争者分析,竞争对手上网情况及其网站规划、功能作用。 3、公司自身条件分析、公司概况、市场优势,可以利用网站提升哪些竞争力,建设网站的能力(费用、技术、人力等)。 二、建设网站目的及功能定位1、为什么要建网站,是为了宣传产品,进行电子商务,还是建行业性网站?是企业的需要还是市场开拓的延伸?2、整合公司资源,确定网站功能。根据公司的需要和计划,确定网站的功能:产品宣传型、网上营销型、客户服务型、电子商务型等。3、根据网站功能,确定网站应达到的目的作用。 三、网站技术解决方案根据网站的功能确定网站技术解决方案。1、租用虚拟主机的配置。2、网站安全性措施,防黑、防病毒方案。3、相关程序开发。如网页程序ASP、JSP、CGI、数据库程序等。 四、网站内容规划1、根据网站的目的和功能规划网站内容,一般企业网站应包括:公司简介、产品介绍、服务项目、价格信息、联系方式、网上定单等基本内容。2、电子商务类网站要提供会员注册、详细的商品服务信息、信息搜索查询、定单确认、付款、相关帮助等。3、如果网站栏目比较多,则考虑采用网站编程专人负责相关内容。注意:网站内容是网站吸引浏览者最重要的因素,无内容或不实用的信息不会吸引匆匆浏览的访客。可事先对人们希望阅读的信息进行调查,并在网站发布后调查人们对网站内容的满意度,以及时调整网站内容。 五、网页设计1、网页设计一般要与企业整体形象一致,要符合CI规范。要注意网页色彩、图片的应用及版面规划,保持网页的整体一致性。2、新技术的采用要考虑主要目标访问群体的分布地域、年龄阶层、网络速度、阅读习惯等。3、制定网页改版计划,如半年到一年时间进行较大规模改版等。 六、网站维护1、服务器及相关软硬件的维护,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评估,制定响应时间。2、数据库维护,有效地利用数据是网站维护的重要内容,因此数据库的维护要受到重视。3、及时进行网站内容的更新、调整等。4、制定相关网站维护的规定,将网站维护制度化、规范化。 七、网站测试网站发布前要进行细致周密的测试,以保证正常浏览和使用。主要测试内容有:1、服务器稳定性、安全性。2、程序及数据库测试。3、网页兼容性测试,如浏览器、显示器。4、根据需要进行其他测试。 八、网站发布与推广1、网站测试后进行发布的公关,广告等活动。2、搜索引掣登记等。 九、网站建设日程表各项规划任务的开始完成时间,负责人等。 十、费用明细各项事宜所需费用清单。 2、试为“格兰仕微波炉电子商务网站”拟定设计规划书。

防病毒实验报告_王宝

防病毒实验报告 姓名:王宝 学号:08103663 班级:信安10-1班 指导教师:朱长征 2013.7

实验一PE结构分析及DOS病毒感染与清除 一、实验目的 1.熟悉PE文件结构 2.掌握DOS系统下.EXE文件病毒感染与清除方法 二、实验要求 1.实验之前认真准备,编写好源程序。 2.实验中认真调试程序,对运行结果进行分析,注意程序的正确性和健壮性的验证。 3.不断积累程序的调试方法。 三、实验内容 1)手工或编程从user32.dll中获得MessageBoxA的函数地址;1、打开lordPE软件,查找user32.dll,找到如下图: 图 1

2、右击点载入到PE文件编辑器 3、点击目录,查看目录表信息 4、用软件给出的文件位置计算器就可以得到MessageBoxA的一些信息如下:

如此就可以得到MessageBoxA的VA。又因为,文件中的地址与内存中表示不同,它是用偏移量(File offset)来表示的。在SoftICE和W32Dasm下显示的地址值是内存地址(memory offset),或称之为虚拟地址(Virual Address,VA)。而十六进制工具里,如:Hiew、Hex Workshop等显示的地址就是文件地址,称之为偏移量(File offset) 或物理地址(RAW offset)。所以偏移地址就是物理地址。这样就得到了MessageBoxA的地址了。

2)查阅资料,结合第2章内容,根据PE结构编写一个小的工具软件,或者用PE Explorer、PEditor、Stud_PE等工具软件查看、分析PE 文件格式。针对PE文件格式,请思考:Win32病毒感染PE文件,须对该文件作哪些修改; PE的总体结构如下表所示: DOS MZ header部分是DOS时代遗留的产物,是PE文件的一个遗传基因,一个Win32程序如果在DOS下也是可以执行,只是提示:“This

实验1-木马病毒攻防

南昌航空大学实验报告 二〇一三年十一月八日 课程名称:信息安全实验名称:实验1木马攻击与防范 班级:xxx 姓名:xxx 同组人: 指导教师评定:签名: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木马的练习,使读者理解和掌握木马传播和运行的机制;通过手动删除木马,掌握检查木马和删除木马的技巧,学会防御木马的相关知识,加深对木马的安全防范意识。 二、实验原理 木马的全称为特洛伊木马,源自古希腊神话。木马是隐藏在正常程序中的具有特殊功能的恶意代码,是具备破坏、删除和修改文件、发送密码、记录键盘、实施DOS攻击甚至完全控制计算机等特殊功能的后门程序。它隐藏在目标计算机里,可以随计算机自动启动并在某一端口监听来自控制端的控制信息。 1.木马的特性 木马程序为了实现其特殊功能,一般应该具有以下性质: (1)伪装性(2)隐藏性(3)破坏性(4)窃密性 2.木马的入侵途径 木马入侵的主要途径是通过一定的欺骗方法,如更改图标、把木马文件与普通文件合并,欺骗被攻击者下载并执行做了手脚的木马程序,就会把木马安装到被攻击者的计算机中。木马也可以通过Script、ActiveX及ASP、CGI交互脚本的方式入侵,攻击者可以利用浏览器的漏洞诱导上网者单击网页,这样浏览器就会自动执行脚本,实现木马的下载和安装。木马还可以利用系统的一些漏洞入侵,获得控制权限,然后在被攻击的服务器上安装并运行木马。3.木马的种类 (1)按照木马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4个阶段:第1代木马是伪装型病毒;第2代木马是网络传播型木马;第3代木马在连接方式上有了改进,利用了端口反弹技术,例如灰鸽子木马;第4代木马在进程隐藏方面做了较大改动,让木马服务器端运行时没有进程,网络操作插入到系统进程或者应用进程中完成,例如广外男生木马。 (2)按照功能分类,木马又可以分为:破坏型木马;密码发送型木马;服务型木马;DOS 攻击型木马;代理型木马;远程控制型木马。 4.木马的工作原理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木马的传统连接技术、反弹端口技术和线程插入技术。 (1)木马的传统连接技术;C/S木马原理如图1-1所示。第1代和第2代木马都采用的是C/S连接方式,这都属于客户端主动连接方式。服务器端的远程主机开放监听端目等待外部的连接,当入侵者需要与远程主机连接时,便主动发出连接请求,从而建立连接。 (2)木马的反弹端口技术;随着防火墙技术的发展,它可以有效拦截采用传统连接方式。但防火墙对内部发起的连接请求则认为是正常连接,第3代和第4代“反弹式”木马就是利用这个缺点,其服务器端程序主动发起对外连接请求,再通过某些方式连接到木马的客户端,如图1-2和图1-3所示。

计算机病毒实验报告

计算机病毒实验报告 ——windows病毒实验 姓名:张艳秋 学号:081300607 班级:信安0802 指导老师:韦俊银 实验日期:2011.5.27

实验内容 1.PE文件感染实验(选) 2.暴风一号病毒 3.VBS病毒产生 4.宏病毒实验(选)

PE文件感染实验 实验目的 了解pe病毒的感染过程 实验环境 硬件设备 PC机一台(建议虚拟机) 软件工具 Office Word 2007 实验步骤 一:参照病毒感染PE文件的7个步骤,记录病毒是如何感染文件(文字和截屏形式) 病毒感染文件过程(以感染文件ebookcode.exe为例): 重定位,获得所有API地址: …… 通过软件Stud_PE可查看可执行文件ebookcode.exe的结构可查看文件内容: 1.判断目标文件开始的两个字节是否为“MZ”:

2.判断PE文件标记“PE”: 3.判断感染标记,如果已被感染过则跳出继续执行宿主程序,否则继续: 4.读取IMAGE_FILE_HEADER的NumberOfSections域,获得Data Directory (数据目录)的个数,(每个数据目录信息占8个字节): 5.得到节表起始位置。(数据目录的偏移地址+数据目录占用的字节数=节表起始位置):

6.得到节表的末尾偏移(紧接其后用于写入一个新的病毒节信息)节表起始位置+节的个数*(每个节表占用的字节数28H)=节表的末尾偏移 7.开始写入节表,感染文件: 二:在掌握Stud_PE工具的基础上,比较文件感染前后有哪些变化。 感染前:

感染后: 由上两图可以看出,感染前后有4处发生了变化: 1:PE文件头中入口点: 感染病毒后ebookedit.exe程序的入口点变成了病毒文件的入口点 2:PointerToRawData域值,即该文件的偏移量发生了变化; 3:imag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4:sections的数量发生了变化。 由.exe文件感染前后变化可知,PE病毒感染过程即在文件中添加一个新节,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校园网的组建与应用 摘要: 本文针对实验室的设备环境,对校园网的组网方式进行了研究和模拟,并最终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校园网组网方案。 实验中我们对路由器、交换机等组网基础设备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关于路由器,我们实现了本地基本配置,并分别使用路由器的串口和以太网口实现了不同网段的网络互联,对路由器静态及动态路由机制进行了探究。关于交换机,我们实现了VLAN的划分以及不同VLAN间的相互通信,对广播风暴现象的产生原理及解决方案进行了特定的实验。综合两者的功能,我们对多种网络拓扑结构进行了分析,讨论和改进。最后通过实验和模拟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校园网组建方案。 在此方案中,我们在实现了网络互通的情况下,我们进行了IP地址的划分,IP地址利用DHCP进行自动分配。并根据模拟实际,对不同的主机进行VLAN划分,同时保证不同VLAN间的相互访问与特定VLAN的保护与单向访问。同时构建内部防火墙保证校园网与外部的安全访问。构建了完整可靠的网络之后,依据校园网的功能和服务需求,我们搭建了FTP服务器,用于提供基础的网络服务。 限于实验室条件的限制,我们的方案并不是完全能够适用于现实的。但是,通过实验使我们对校园网乃至更大的网络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目录

一、前言 随着信息的调整膨胀,全球信息已经进入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时代。作为科技先导的教育行业,计算机校园网已是教育进行科研和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手段。近几年、校园网已经取得很大的发展,中国教育科研网投入运营,全国多所高校校园网络开通联网。 随着学校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很多学校已经逐渐开始将学校的管理和教学过程向电子化方向发展,校园网的有无以及水平的高低也将成为评价学校及学生选择学校的新的标准之一,此时,校园网上的应用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它在促进学习的同时掌握丰富的计算机及网络信息知识,毫无疑问,这是学生综合素质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基于先进的网络平台和其上的应用系统,将极大的促进学校教育的现代化进程,实现高水平的教学和管理。 学校目前正加紧对信息化教育的规划和建设。开展的校园网络建设,旨在推动学校信息化建设,其最终建设目标是将建设成为一个借助信息化教育和管理手段的高水平的智能化、数字化的教学园区网络,最终完成统一软件资源平台的构建,实现统一网络管理、统一软件资源系统,并保证将来可扩展骨干网络节点互联带宽为10G,为用户提供高速接入网络,并实现网络远程教学、在线服务、教育资源共享等各种应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从事管理、教学和科学研究等工作。最终达到在网络方面,更好的对众多网络使用及数据资源的安全控制,同时具有高性能,高效率,不间断的服务,方便的对网络中所有设备和应用进行有效的时事控制和管理。 二、综述 2.1 概述 从物理意义上来说,校园网就是一种局域网。校园网是各类型网络中一大分支,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及代表性。作为新技术的发祥地,学校、尤其是高等院校,和网络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作为“高新技术孵化器”的高校,是知识、人才的高地,资源十分丰富,比其他行业更渴求网络新技术、网络新应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