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财经类】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市场经济模式

【财经类】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市场经济模式

【财经类】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市场经济模式
【财经类】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市场经济模式

案例22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市场经济模式

1、案例内容:

在人类经济发展的进程中,由于各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背景的差异,其社会制度也不同。但是,综观世界各国经济,可以发现它们还是有许多共性,其中,市场经济就是迄今为止世界大多数国家所采用的经济机制,不同的是,市场经济在不同的制度背景下的国家却显现出不同的特征

1.“野生植物”——美国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此种市场经济又称“个人资本主义”经济。它强调市场经济主体间按市场规律开展相对完全的自由竞争,通过优胜劣汰配置社会资源。政府主要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经济政策的法律,保证竞争秩序和市场活动的运行。这一模式的特点是:(1)国有经济的比重较低,一般在10 %以下。美国国有经济仅占国有经济比重的2 % ,国家所有制企业在全国资本构成中的比重仅为10 %;(2)政府对经济的管理突出显现为间接管理,主要通过调解市场参数来间接引导企业的经营活动,很少干预微观经济活动。美国是典型的现代市场经济国家,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经济环节以市场调节为主,政府干预居次要地位。美国没有专门从事综合经济规划的机构,也从不制定任何产业政策,其资源配置主要通过市场分散进行,经济活动中,有75~85 %的行业依赖市场竞争的力量生存和发展。美国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相对其它国家是弱的。因为对市场的调控主要是通过这样的渠道实现的:一是相当市场活动的“裁判员”,维护市场机制正常运转,保证竞争的公平和秩序。二是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解经济活动。财政政策是美国经济体系的“内在稳定器”。三是为企业的经营活动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培养科技人才,注入巨额科研经费。

2.“人工培育的植物”——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

亦称“莱茵模式”的互助资本主义。社会市场经济从50年代以来被德国经济学家和政治家当作社会保障网与自由竞争相辅相成的经济制度。其特点是: (1)认为市场的灵魂是竞争,但竞争不能采取自由的形式,而要公平竞争;(2)坚持社会的整体性原则,注重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3)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宏观管理,但干预和导引的倾向点在于维护社会平衡。社会市场经济是一种理想化的经济模式,其基本原则是竞争和秩序,社会发展与公平。用德国经济学家维利·克劳斯的话讲,“社会”的含义是指“一个有效的市场经济体制不仅要完成经济任务,而且还要完成一系列重要的社会保障任务”。社会市场经济包含两个密不可分的领域:一个是带来经济效率的市场,另一个是提供社会保障、社会公平和社会进步的社会福利政策领域。它是“市场效率和活动与高水平的社会保障之间的结合。”

3.“政府主导型”——日本市场经济模式

日本的市场经济模式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政府干预的力度和作用的范围都很大,并且与法国的经济模式有许多相似之处,即都是靠中央计划和市场机制共同协调经济。因此,一些研究日本经济的西方学者将日本的经济归结为“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模式。

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作为一个战败国无论在精神上还是经济上都濒临崩溃,当时同盟国驻日本的总司令部的成员E·阿克曼曾预言:如果日本今后30年的人口继续增加到一亿以上,那末,它只可能有以下两种结局之一:或者无限地依赖外援,生活水平将和1930──1934年时相等;或者走“自立”之路,但会面临无法克服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困难,国民生活将逐渐接近于仅能维持的水平。然而,情况恰恰相反,日本经过30年的努力之后,经济却取得了奇迹般的飞跃。1949──1973年期间,日本经济年平均增长率高达9·3%,高于美、英、原西德和法国经济的年平均增长率,1986年以后,西方经济陷入了滞胀,日本经济的年平均增长率有所下降,但仍高达3·8%,并仍高于上述国家。日本在战后能够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与日本所采用的经济模式直接相关。保罗·R·格雷戈里认为,日本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多方面的作用。即日本政府为经济增长和发展趋势提供了方向。国家有选择地进行干预,在保证不仅有高的投资效率,而且大投资适当地分配到能导致增长的部门方面,已成为一个重要的促进因素。

4.“从摇篮到墓地”——福利市场经济模式

福利市场经济模式是以福利为国家制度特征的市场经济国家采用的模式,主要存在于欧洲一些社会民主党或社会党执政的国家,如挪威、瑞典等,尤以瑞典模式最为典型。它是指以改良的社会民主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充分就业和社会平等为目标、在工人运动的推动下由社会民主党与工会共同奉行的一种市场经济发展模式。瑞典的市场经济是在基本实现了“从摇篮到墓地”的全面社会福利制度中实现。这一模式使得整个社会的生活质量都获得了极大的提高。据统计瑞典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居世界前列。在60年代时,在实行经济计划的英国、瑞典、挪威、荷兰、法国、日本六个国家里,日本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增长速度是最高的,但是到1970年时,它却只有瑞典人均产量的52%。1971年瑞典人均收入5100美元,比西欧国家的人均收入高3600美元。1974年瑞典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6720美元,为美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101%,1987年瑞典的人均收入高达14200,在发达国家中也名列前茅。

5.“市场社会主义”——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

市场社会主义作为一个术语,曾被用来指称某些经济学家(如兰格)为探讨社会主义制度下市场问题而提出的理论模式或形容原东欧等地区的社会主义国家(如南斯拉夫和匈牙利,甚至包括我们中国)所进行的以市场化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但是,有些经济学家认为社会主义不能实现与市场的有效结合。中国经历了14年的探索,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经济的优势结合起来。表现为在市场经济在所有制结构上,建立和完善了公有制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并存结构。国家鼓励个体、私营和其他非公有制成分发展,把它们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初级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但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和经营性资产中要占大多数或优势,并体现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上。在分配结构上,建立和完善了劳动分配为主体的多要素分配并存

结构。这种分配结构既强调资本、土地、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凭借所有权参与分配,又强调市场型按劳分配的机制和原则,同时政府又通过工资、奖金、税收、公共福利、社会保障等手段和机制,防止分配不公,调节个人收入的过分悬殊,以促进效率与公平的统一。在经济运行机制上,建立和完善了国家主导型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基础作用的同时,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建立强市场和强政府的“双强”格局,使国家的经济职能充分有效地行使。同时正确处理好中央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目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形成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运行机制。在对外开放上,建立和完善自力主导型的对外开放形态。中国积极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已形成了多层次、多领域、多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但是,在积极利用外国资金、技术、管理经验的同时,又强调独立自主和自力更生的原则,从而使中国的对外开放保持了独立的形态。(马艳等:《探索的变奏——21世纪制度创新背景下的比较经济学》,当代中国出版社2002年版;何国臣:《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市场经济模式评介》,载《理论界》2000 年第4 期。)

2、案例讨论:

(1)市场经济的模式千百万别,你认为在中国的现实情况下,那些国家的市场经济模式还有值得借鉴之处?

(2)1990年斯蒂格利茨发表《社会主义向何处去》一书,认为社会主义不能实现与市场的有效结合。社会主义的尝试,错在过度集权、产品质量下降、不能提供适当的激励和有效的选择、不具备充分的会计价格体系、缺乏竞争和创新。你对此有什么见解?

(3)美国欧洲日本为什么采取不同的市场经济模式

3、案例点评:

市场经济的基本体制与不同的社会制度相结合,会呈现不同的特点:

所有制结构不同,其市场经济的模式也不同。如美、德、日等国是以私有制为基本的经济制度,而中国的市场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的制度基础上,因此,市场经济的运行也不同。

收入分配方式不同,其市场经济的模式也不同。如美、德、日等多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是以效率为基本准则,对公平关注的相对少一些。而中国和瑞典等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更注重公平,通过社会保障制度进行大面积的收入分配再分配或转移支付,力图兼顾公平与效率。政府作用的范围和方式不同,其市场经济的模式也不同。在美国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中,虽然政府的作用也很作用,但公共职能的领域比较窄,作用范围比较小。而德国、日本等国的市场经济中政府作用的力度就比较大。新自由主义者威廉·罗勃凯把社会市场经济,比喻为“人工培育的植物”,把自由市场经济比喻为“野生的植物”。作为一种“野生植物”的自由市场经济所坚持的是自由主义,它所要求只是一个廉价的政府,“社会经济发展的守夜人”,而社会市场经济这株“人工培养的植物”则需要政府采取积极的法律规范和政策措施,来确保正常的竞争秩序,保障社会经济的顺利运行。中国是在进行了多年的计划经济之后转入市场经济的,其政府的作用和干预的程度都很大。与德国、日本比也有很大差异。

美国、日本、德国市场经济模式比较

(一)三种模式的共同点。

1.以私有制为主的混合经济,以私人垄断为主导。在美国。日本、德国经济中,国有部分约占1%一10%不等,合作社所有制、工会所有制等等分量更小,80%一90%以上均属私有制。而在私有制经济中,中小企业虽然在企业数量上占80%~90%甚至更多,在生产、销售、投资和就业等方面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它们毕竟是补充的和从属的。例如在日本制造业中的中小企业,60%以上同大企业有承包关系。在美国20万家工业公司中,最大的50家占了工业资产总额的49%。在日本,以营利为目的经营的法人企业(不包括金融、保险业)有175万家,其中资本额在10亿日元以上的公司只有2195家,仅占公司总数的0.13%,但他们占了全部法人企业资本总额的41.4%。在德国将近4.4万个工业企业中,千人以上的大企业只有1000个,占企业总数的2%,但它们却占了销售总额的44%。

2.社会经济机制方面,都以市场竞争为基本调节手段。在对待竞争的问题上,美国、日本、德国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三种模式的共同点,主要表现在下述两方面。一是都强调竞争的重要性,同时又都看到个人和企业(特别是私人垄断企业)有一种排斥竞争的本能,因此不能寄希望于自发存在的竞争秩序,而要重视建立人为的有秩序的竞争。二是认为,为了建立这种有序的竞争,不仅要直接制订若干必要的调整竞争秩序的立法,如美国的反托拉斯法、日本的禁止垄断法、德国的反对限制竞争法等,而且还要致力于间接地为建立有序竞争创造重要的条件,例如币值稳定、市场开放、契约自由等。

3.国家的社会经济职能相当接近。美国、日本、德国政府管理社会经济生活的基本思路主要出自两个方面:一是国家的任务主要是为整个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转创造框架条件,而不是自己直接从事经济生产活动;二是针对生产资料私有制和自发的市场竞争所必然带来的三大弊病(经济的周期性波动、经济结构的不协调以及社会的极大不公),以及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种种矛盾冲突,力争加以缓和。据此,提出了三个层次的社会经济政策目标。第一层次是社会政策目标,这就是所谓个人自由和社会和谐,这一目标可以称之为最高目标;第二层次是经济政策的一级目标,这里包括经济自由、社会保障和社会公正;第三层次是经济政策的二级目标,这是指通货币值稳定、充分就业、经济适度增长、国际收支平衡和分配公平等。

为了遵循上述基本思路和达到上述各个层次的社会经济政策目标,战后美国、日本、德国都发展或完善了一系列经济政策工具,包括竞争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增长政策、对外经济关系政策和社会政策等等。所谓国家的社会经济职能大大增强,主要就是通过这些具体的政策得到体现的。可以说,它特别集中地反映在一项指标上,即国家财政支出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战后比战前都数倍地提高了。1937年,美国的这一指标为8.5%,日本为11.6%,1952年联邦德国为15%;半个世纪之后,到了1988年,美国上升到了3663%,日本为32.9%,德国则为46.6%。自然,在运用这些政策工具时,虽然大方向一致,但各国在“配方”和“剂量”方面还是有不少差别的。

4.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和前途方面,日益相互接近、彼此靠拢。由于种种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美国、日本和德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各有其长处和短处。人们普遍认为,美国更多强调“自由”,而相对较少社会福利;德国比较重视社会福利,但相对缺乏“自由”;日本则两者

都不足。目前的发展趋势是,它们都将弥补自己的欠缺,三者的差异不是在扩大,而是在缩小。

美国、日本、德国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三种模式的发展前途。用美国学者威廉·E·哈拉尔的话来说,它们都在从“旧资本主义走向新资本主义”。这里的“旧”、“新”差别,归结为七个指标。第一个指标是经济进步的特点,“旧资本主义”是硬增长,“新资本主义”是巧增长;第二个指标是结构,即市场网络;第三个指票是决策的权力,“旧资本主义”是权力性的指挥,“新资本主义”是参与性领导;第四个指标是企业的价值观念,“旧资本主义”下企业只注重经济目标,而“新资本主义’下企业追求多重目标;第五个指标是管理的重点从业务管理转向战略性管理;第六个指标是将从利润为主的大企业转为民主的自由企业;最后第七个指标是世界体系将由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对抗转向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混合。

西方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已经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以中小企业为主的阶段(或者说自由竞争阶段);以私有大企业为主的阶段(或者说私人垄断阶段),大企业十大政府的阶段,即由大企业和大政府一起主导社会经济生活。这里的“大政府”,不仅是指政府机构和人员的规模数量比过去扩大而言,更重要的是指政府权力和职能的强化和扩大。然而,在这第三个发展阶段中的“大政府”,往往是官僚主义的。效率欠高的;“大企业”则是过分追求利润,既忽视社会责任感,又缺乏民主精神。现在,正在进人第四个发展阶段。它将依然是“大企业”+“大政府”,然而这里的“大企业”和“大政府”都将逐步比过去改善。西方市场经济但从大方向看,它们在继续进步。

(二)美国、日本、德国市场经济三种模式的不同点。

美国的市场经济,其实质内容主要是指,在四大经济主体(家庭、企业、银行和政府)相互之间的关系上,彼此施加于对方的限制较少,同时,对对方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也较小。例如,政府对企业,美国既没有象日本那样的计划与产业结构诱导政策,在环境保护、职工培训、解雇雇员等等方面对企业的限制也较轻;另一方面,对企业的扶植和补贴等等也相对较少。美国国家对家庭承担的责任也远不及欧洲,个人和家庭首先得靠个人的“自助”和“自救”。这种个人资本主义的优点是较少束缚,灵活性强,缺点则是人与人不和谐,过于冷漠。过度的所谓个人“自由”还使美国的社会问题相当严重:1960~1990年30年间,暴力犯罪率增长了560%,非婚生出生率增长了419O,离婚率增长了400O,青少年自杀率增长了200%,被捕人数达1100万人,吸毒者几百万人,如此等等。

德国(和欧洲)的市场经济,其实质内容主要是指,力求达到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兼顾。欧洲已经形成了一种可以为多数人所接受、又不大大削弱市场机制的环境;从对疾病、解雇、失业的保护直到养老金和住房保障这样一种完整的社会制度。此外,高税率还使社会有可能为教育、培训和基础设施作大量投资。人们提倡的劳资之间的伙伴关系改善了资本主义的形象。这种社会资本主义的缺点是有些国家已经陷入社会福利负担过度,由此而产生的对国家财政、对个人和企业积极进取精神的消极影响不可小视,高税率还促使资本外逃。

日本的市场经济,其实质内容主要是指,①从国家来说,全国的一切经济活动首先都着眼于厂家,因为在那里,人们的思维逻辑是:只有企业赚了利润,才可能增加投资,进而扩大生产能力和提高竞争能力,进而增加就业,再进而增加工资,最后结果是提高消费。②从企业来说,尽管国内着极其激烈的竞争,但日本经济还是处于一种专制的指挥结构之下。三菱、三井、住友、芙蓉、三和、第一劝业“六大系列”决定着产业政策的方针。这些“系列”大多比世界上最大的工业企业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还大,它们各自都拥有市场经济行各业——从基本材料工业到电子计算机服务,从建筑康乐恩到贸易公司。仅三菱一家就占日本社会总产值的7%。③从居民来说,由于经济片面地着眼于厂家,日本人民的消费水平没有达到他们本来可以达到的程度。由于奉行农业保护政策等原因,日本的消费物价平均比美国高40%。由于国家放任对房地产的投机,私人拥有自己住房的机会越来越少,购买一套公寓住房已从需

要五年工资上涨到目前需要八年工资。

在组织原理一类指标中,美国和日本的共同点是私有化程度都很高。然而,在美国,没有组成产业集团,日本却广泛存在产业集团,在上面提到的和其他的“系列”内部,60%~70%股份都属内部掌握,不进行买卖。因此,日本企业之间往往存在长期性关系,供给体制不象美国那样强度的以价格为主导,从这个意义上说,日本企业对市场的依赖程度不及美国那么高。此外,在主要生产要素方面,美国首先看重资本,日本还同时重视人力。

在资本市场一类指标中,总的说来美国比日本发达。美国资本市场的特点是证券化,日本在这方面相对不及;美国的银行制度市场化程度比日本高,且比日本更发达,但日本银行的集中程度高于美国;美国证券市场的重要性比日本突出。

在劳动市场一类指标中,美国就业稳定性低,流动性高,一人一生变换工作七八次,日本则相反,一人一生只变换工作一二次;在劳资关系方面,美国带有敌对性,而日本具有合作化;工资差距美国比日本大。

在企业内部一类指标中,美国企业的首要目标是利润,而日本要注重增长、市场份额和稳定就业;在企业内部,美国经营者往往扮演独裁者的角色,而日本经营者遵循协商规则。

最后第五类指标涉及政府政策。在美国,总的说来政府政策对企业的作用是有限的、合作的,而在日本,政府作用是有力的、合作的;美国的反垄断政策比日本强,贸易政策比日本开放,而在产业政策方面日本比美国强有力,美国几乎没有什么产业政策。综上所述,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把美国称之为私人垄断主导型的市场经济,把日本称为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而把德国称之为社会市场经济。

在中国的市场经济模式中,当然是价格—竞争机制发挥重要作用,但同时国家经济的控制力作用和政府管理的作用又特别强大。对此,国外学界带有批判含义的观点很多,所谓指称中国是“权威资本主义”(AuthoritarianCapitalism)的提法就是由此而来的。国内学界的批评声音也不少,最尖锐的意见认为这种状况并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我认为,问题可能不这样简单。

黑格尔有一个重要命题:一切现实存在都是合理的。在这里,我想借用著名的“瓦格纳定理”来对中国市场经济模式的存在合理性加以说明。19世纪70年代,德国经济学家瓦格纳发现,一个国家一旦全面进入工业化发展过程,政府经济部门在数量和比例上都有一种扩大现象,公共财政将不断膨胀,国家经济力量和政府管理不断强化……。瓦格纳预言,这种趋势作为规律性现象,将在未来50年—100年后仍然发生作用。对这种趋势的原因,瓦格纳讲了几个基本理由:大规模产业发展要求公共基础设施发展扩大;市场竞争激烈要求公共福利项目增加;经济垄断力量活跃要求强化市场管理;工业化导致农村破产要求政府的全面帮助,等等。在“瓦格纳定理”发表后,先后有若干著名经济学家(包括诺贝尔奖得主萨缪尔逊)用英国工业革命、二战后美国的发展情况和60年代后英美德三国的比较发展作过经验数据的验证,结论是,尽管实际情况非常曲折复杂,但“瓦格纳定理”的一般趋势是存在的。

在计划经济时期,我们虽然建立了国家工业化基础体系,但正是改革开放和市场化改革,才撬动了中国工业化的全面高速发展。在这个新的发展环境下,瓦格纳所讲的国家经济力量和政府管理不断强化的种种情况,在中国也可以找到存在的根据。此外,中国还将长期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的城乡协调与区域发展协调、国土资源与环境保护、建立创

新型国家、国家经济安全、控制庞大人口的增长、市场秩序的维护,以及谋划全球发展战略等方面的任务很重。可以说,“瓦格纳定理”在中国存在的理由,可能更加充分。

进一步考察就会发现,在改革开放后长达30年的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中,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国家主导的工业化高效积累。中国现代工业发展的一个最基本瓶颈就是资本积累匮乏。在计划经济时期,政府通过同农产品的不等价交换进行了初期积累,建立了国家工业化基础体系。改革开放引入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和价格机制,开始了工业化全面展开的历史进程。现在看,虽然新时期进行资本积累的方式很多,但获得最重要资本积累的主要方式,一个是依靠从国外引入资金,另一个就是通过土地积累,即政府和开发商通过低价征用土地获得大量资金。这种依靠土地积累所获得的资本总量,要远比从国外引入资金大得多,有研究机构测算其总量超过20万亿元人民币。已有研究数据表明,改革开放以来,各级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收益已经超过财政预算的35%以上。尽管这种积累方式对许多补偿不足的失地农民来说是不平等的,其所带来的后续社会矛盾也非常棘手,但谁也不能否认,正是倚赖这个极其巨大的土地资本积累,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才能得以如此迅猛地发展,GDP才能得以保持长期持续高速增长的水平。而这种土地资本积累的制度条件,就是建国以来坚持一贯的土地国有化制度——这实际上是公有制为主体的最坚硬基础。如果不是这样,我们在改革开放后就推倒这个制度,实行土地私有化改造,把土地所有权完全放到私人手中。这样做市场自由化程度肯定很高,市场竞争会更加充分,但推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成本就会十分高昂,获得今天这样的工业化发展成果也一定会花费更为长久的时间。

——国家管理资源、能源产业与经济稳定。一个国家的资源、能源产业是工业化发展的基础经济部门,其发展和供求状况既对下游产业的微观运行发生重要作用,又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宏观运行和国家经济安全产生重要影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这个经济部门由国家完全垄断,进行统一国有化经营。市场改革后,这个经济部门的发展面临两种选择,一个是产业进入完全竞争领域,进行彻底的市场化改造,由国内外私人资本承担投资、开发主体(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化改革都作了这种选择);另一个是不改变国家的经济控制和政府管理,但对原有国有化经营体制进行制度改造。我们选择了后者。事实证明,这种选择是有合理性的。改革后的产业能力和企业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不少企业集团进入了世界百强。特别是国有企业在政府统筹管理下,发挥着国民经济宏观稳定的战略职能,在保持稳定增长中承担了重要的社会责任,并为下游企业提供了价格相对便宜的初级产品,实际上是国家对全部工业化成本的补贴(这个重要成本因素不能忽视)。此外,在国内民营资本还无力大规模地进入发展阶段,由国家资本优势控股还可以避免国外大公司、大资本的战略控制。

——政府的强大经济组织力量。中国进入现代市场经济有两个先天不足,一个是制度性问题,一个是公共产品问题。从制度性问题看,中国没有重商主义传统和比较发达的近代工商业社会基础,计划体制又完全排斥市场经济活动。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不是自下而上自发地进行,而是执政党自觉改变观念,由政府推动自上而下有组织地进行市场化改革。这种政府组织行为包括提出改革方针、让出市场活动领域、缩减计划定价比例、改造国有企业、提供市场机制运行制度平台、管理市场秩序,等等。可以说,在中国,市场这个“看不见的手”是由政府这个“看得见的手”扶植起来的。如果不是这样,市场化改革一开始就高举私有化旗帜,完全依靠私人主体自发进行,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就可能完全是另外一种结果了。从公共产品问题看,中国幅员辽阔,市场经济全面启动,有效提供公共产品的问题非常突出。大型港口谁来建造?现代交通网络谁来筹办?基本农田水利设施谁来投入?大

江大河谁来治理?国土规划谁来主持?环境污染谁来整治?等等。当然,按照科斯原理,这些公共产品也可以在厘清产权的条件下由私人提供。但几乎毋庸争议的是,如果用这种方式提供公共产品,其交易成本一定会大得多,至少社会基础设施水平决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改革开放30年,政府运用强大的经济组织力量,为市场发展提供了规模宏大、配套完备的公共产品,为中国经济的持久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对一种市场经济发展模式的最好评价,不是学理的论证,而是发展成果的证实。仅以GDP计算的国家经济总量为例,1978年拥有9亿多人口的中国经济总量按照当时汇率计算只有1350亿美元,2007年则达到34110亿美元,增长了25.26倍。在“金砖四国”的比较中,1990年中国的GDP只有3546亿美元,是俄罗斯经济总量的61.23%,巴西的76.12%,仅仅比印度多377亿美元。2006年中国的GDP为26847亿美元,分别是俄罗斯、巴西、印度的3.66倍、4.32倍和3.35倍,同德国并列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毫无疑问,中国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世界各国及地区区域划分完整版

世界各国及地区区域划 分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世界各国及地区区域划分 世界上共有224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国家为193个,地区为31个。其中: 亚洲(48个国家) 东亚:中国、蒙古、朝鲜、韩国、日本(5) 东南亚:菲律宾、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文莱、新加坡、印度尼西亚、东帝汶(11) 南亚: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马尔代夫(7) 中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5) 西亚:阿富汗、伊拉克、伊朗、叙利亚、约旦、黎巴嫩、以色列、巴勒斯坦、沙特阿拉伯、巴林、卡塔尔、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联酋)、阿曼、也门、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土耳其、塞浦路斯(20) 欧洲(43个国家/1个地区) 北欧:芬兰、瑞典、挪威、冰岛、丹麦、法罗群岛(丹)(6) 东欧: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白俄罗斯、俄罗斯、乌克兰、摩尔多瓦(7) 中欧: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德国、奥地利、瑞士、列支敦士登(8)西欧:英国、爱尔兰、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摩纳哥(7) 南欧: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塞尔维亚、马其顿、阿尔巴尼亚、希腊、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和墨塞哥维那、意大利、梵蒂冈、圣马力诺、马耳他、西班牙、葡萄牙、安道尔(16) 非洲(53个国家/6个地区) 北非:埃及、利比亚、苏丹、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亚速尔群岛(葡)、马德拉群岛(葡)(8) 东非: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索马里、吉布提、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塞舌尔(10) 中非:乍得、中非、喀麦隆、赤道几内亚、加蓬、刚果共和国(即:刚果(布))、刚果民主共和国(即:刚果(金))、圣多美及普林西比(8) 西非:毛里塔尼亚、西撒哈拉(注:未独立)、塞内加尔、冈比亚、马里、布基纳法索、几内亚、几内亚比绍、佛得角、塞拉利昂、利比里亚、科特迪瓦、加纳、多哥、贝宁、尼日尔、加那利群岛(西)(18) 南非:赞比亚、安哥拉、津巴布韦、马拉维、莫桑比克、博茨瓦纳、纳米比亚、南非、斯威士兰、莱索托、马达加斯加、科摩罗、毛里求斯、留尼旺(法)、圣赫勒拿(英)(15) 大洋洲(14个国家/10个地区) 澳大利亚、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瓦努阿图、密克罗尼西亚、马绍尔群岛、帕劳、瑙鲁、基里巴斯、图瓦卢、萨摩亚、斐济群岛、汤加、库克群岛(新)、关岛(美)、新喀里多尼亚(法)、法属波利尼西亚、皮特凯恩岛(英)、瓦利斯与富图纳(法)、纽埃(新)、托克劳(新)、美属萨摩亚、北马里亚纳(美) 北美洲(23个国家/13个地区) 北美:加拿大、美国、墨西哥、格陵兰(丹)(4) 中美洲:危地马拉、伯利兹、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7)

世界各国家和地区表

世界各国家和地区表 亚洲 Asia 国旗国家名称首都 中华人民共和国 China 北京 Beijing 巴林 Bahrain 麦纳麦 Manama 韩国 Korea 汉城 Seoul 黎巴嫩 Lebanon 贝鲁特Beirut 尼泊尔 Nepal 加德满都Katmandu 泰国 Thailand 曼谷 Bangkok 巴基斯坦Pakistan 伊斯兰堡Islamabad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United Arab Emirates 阿布扎哈 Abu Dhabi 不丹Bhutan 廷布 Thimpu 阿曼 Oman 马斯喀特 Muscat 阿塞拜疆 Azerbaijan 巴库 Baku 朝鲜 North Korea 平壤 Pyongyang 菲律宾Philippines 马尼拉Manila 柬埔寨 Cambodia 金边Phnom Penh 卡塔尔 Qatar 多哈 Doha 吉尔吉斯斯坦 Kyrgyzstan 比什凯克 Biskek 马尔代夫 Maldives 马累 Male 马来西亚 Malaysia 吉隆坡 Kuala Lumpur 蒙古 Mongolia 乌兰巴托 Ulan Bator 沙特阿拉伯 Saudi Arabia 利雅得 Riyadh 塞浦路斯 Cyprus 尼科西亚 Nicosia 文莱 Brunei 斯里八家湾市 Bandar Seri 老挝Laos 万象Vientiane 日本 Japan 东京 Tokyo 土库曼斯坦 Turkmenistan 阿什哈巴德 Ashkhabad 土耳其 Turkey 安卡拉 Ankara 哈萨克斯坦 Kazakhstan 阿斯塔纳 Astana 巴勒斯坦国Palestine **** 塔吉克斯坦 Tadzhikistan 杜尚别 Dushanbe 格鲁吉亚 Georgia 第比利斯 Tbilisi 科威特 Kuwait 科威特城 Kuwait City 叙利亚 Syria 大马士革 Damascus 印度 India 新德里 New Delhi 印度尼西亚 Indonesia 雅加达 Jakarta 亚美尼亚 Armenia 埃里温 Yerevan 阿富汗 Afghanistan 喀布尔 Kabul

关于西方经济模式与中国经济模式的一些比较

关于西方经济模式与中国经济模式的一些比较 财科所2013会计博士孙明成 美国的次贷危机和金融危机,引发人们对市场经济模式选择的深层思考,反映在世界各国的报刊上出现了不少醒目的标题,如:"金融危机重创英美模式"、"美国发展模式将发生重大转折"、"中国模式给世界带来启迪";还有的从社会制度层面论述市场经济模式问题,如:"自由资本主义制度走上末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观察是正确的",等等。在这些标题下,我认为只有全面地认识资本主义制度,认识其本质才能有效得出结论。从根本上说金融危机仍然是由于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引发的。也就是说,只要有资本主义这种制度存在,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就是不可避免的,一定会不定期的发生。只是在在新的形式下又有其新的表现而已。 一、金融垄断必然导致金融危机 金融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特征是生产资本的全球化;资本主义经济的金融化。从而出现了银行、保险、金融市场在质和量两个方面的扩张等,从而保证资本的流动性。在当代资本全球化的有力推动下,资本主义企业实现了空前规模的积聚。全球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形成。最后,信息技术深入到所有生产部门,其中包括服务部门,推动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连续化,IT技术的爆炸性发展,加速了金融垄断的形成。 金融垄断资本主义的潜在危害性。相对于实体经济而言,金融经

济具有虚拟化、泡沫化的弊端。虚拟经济本身具有脆弱性。一但金融资本出现问题会很快席卷到实体经济领域对各国的经济造成巨大的伤害。在这场金融危机中提到的更多的词是次贷、金融衍生品等与金融、资本相关的词。充分凸显了金融资本在当前社会中的巨大的作用。同以往相比,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最深刻变化是在金融领域。金融垄断资本无所不在的事实使得资本主义发展到了新的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在这个阶段要想看清资本主义就必须懂得金融垄断资本主义。金融垄断资本在资本主义各国已经无所不在,并随全球化的扩展迅速向全世界蔓延。作为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重要组成部分的金融资本通过金融全球化打通金融资本在全球流动的障碍,一方面控制全球经济,另一方面利用其资金优势在各个国家进行投机,赚取超额投机收益。在金融越来越成为现代经济命脉的情况下,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全球化使国际垄断资本有了一个控制全球经济的最重要的杠杆,从而通过控制金融,把整个世界经济体系牢固地置于自己的掌控之中。2008年金融危机向全球的扩展表明,资本主义已进入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形成高度虚拟化、泡沫化的经济王国,全球化的世界已经日益置身于金融垄断资本的掌控之中。 二、生产社会化与私人占有的矛盾是经济及金融危机的根源 此次全球金融危机肇始于美国的次贷危机,表面上看是美国经济中虚拟经济比重过大,银行违背了从业的最基本法则,将资金贷给了许多没有能力还贷的人,投放在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上的大量资金无法及时回流,造成了银行资金周转的困难。但是从本质上看,金融危机

世界各国市场经济模式

世界各国市场经济模式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市场经济模式 在人类经济发展的进程中,由于各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背景的差异,其社会制度也不同。但是,综观世界各国经济,可以发现它们还是有许多共性,其中,市场经济就是至今为止世界大多数国家所采用的经济体制,不同的是,市场经济在不同的制度背景下的国家却显现出不同的特征。 1.“野生植物”——美国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此种市场经济又称“个人资本主义”经济。它强调市场经济主体间按市场规律开展相对完全的自由竞争,通过优胜劣汰配置社会资源。政府主要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经济政策的法律,保证竞争秩序和市场活动的运行。这一模式的特点是:①国有经济的比重较低,一般在10%以下,美国国有经济仅占国家经济比重的2%,国家所有制企业在全国资本构成中的比重仅为10%;②政府对经济的管理突出显现为间接管理,主要通过调解市场参数来间接引导企业的经营活动,很少干预微观经济活动。美国是典型的现代市场经济国家,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经济环节以市场调节为主,政府干预局次要地位。美国没有专门从事综合经济规划的机构,也从不制定任何产业政策,其资源配置主要通过市场分散进行,经济活动中,有75~85%的行业依赖市场竞争的力量生存和发展。美国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相对其他国家是弱的。因为对市场的调控主要是通过这样的渠道实现的:一是充当市场活动的“裁判员”,维护市场机制正常运转,保证竞争的公

平和秩序。二是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解经济活动。财政政策是美国经济体系的“内在稳定器”。三是为企业的经营活动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培养科技人才,注入巨额科研经费。 2.“人工培育的植物”——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 亦称“莱茵模式”的互助资本主义。社会市场经济从50年代以来被德国经济学家和政治家当作社会保障网于自由竞争相辅相成的经济制度。其特点是:①认为市场的灵魂是竞争,但竞争不能采取自由的形式,而要公平竞争;②坚持社会的整体性原则,注重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③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宏观管理,但干预和引导的倾向点在于维护社会平衡。社会市场经济是一种理想化的经济模式,其基本原则是竞争和秩序,社会发展与公平。社会市场经济包含两个密不可分的领域;一个是带来经济效益市场,另一个是提供社会保障、社会公平和社会进步的社会福利政策领域。它是“市场效率和活动与高水平的社会保障之间的结合。” 3.”政府主导型“——日本市场经济模式 日本的市场经济模式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政府干预的力度和作用的范围都很大,并且与法国的经济模式有许多相似之处,即都是靠中央计划和市场机制共同协调经济。因此,一些研究日本经济的西方学者将日本的经济归结为“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模式。 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作为一个战败国无论在精神上还

全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及分布

世界上共有224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国家为193个,地区为31个。其中:亚洲(48个国家) 东亚:中国、蒙古、朝鲜、韩国、日本(5) 东南亚:菲律宾、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文莱、新加坡、印度尼西亚、 东帝汶(11) 南亚: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马尔代夫(7) 中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5) 西亚:阿富汗、伊拉克、伊朗、叙利亚、约旦、黎巴嫩、以色列、巴勒斯坦、沙特阿拉伯、巴林、卡塔尔、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联酋)、阿曼、也门、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土耳其、塞浦路斯(20) 注:锡金现已并入印度成为其一个邦,所以这里不出现,详细请看: 欧洲(43个国家/1个地区) 北欧:芬兰、瑞典、挪威、冰岛、丹麦法罗群岛(丹)(6)

东欧: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白俄罗斯、俄罗斯、乌克兰、摩尔多瓦(7) 中欧: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德国、奥地利、瑞士、列支敦士登(8) 西欧:英国、爱尔兰、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摩纳哥(7) 南欧: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塞尔维亚、马其顿、阿尔巴尼亚、希腊、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和墨塞哥维那 意大利、梵蒂冈、圣马力诺、马耳他、西班牙、葡萄牙、安道尔(16) 非洲(53个国家/6个地区) 北非:埃及、利比亚、苏丹、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亚速尔群岛(葡)、马德拉群岛(葡)(8) 东非: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索马里、吉布提、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塞舌尔(10) 中非:乍得、中非、喀麦隆、赤道几内亚、加蓬、刚果共和国(即:刚果(布))、刚果民主共和国(即:刚果(金))、圣多美及普林西比(8)

混合经济是当前世界现代经济模式

混合经济是当前世界现代经济模式 郑酋午第三次科技革命促使世界经济走向公私混合的有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的新时代,可以把这种经济简称为混合经(mixedeconomy)。那么,什么叫混合经济呢?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某些特征并存的一种经济制度,或某一特定社会制度下经济体制中各种不同因素的混合。从公私混合的角度来看,现代经济是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与社会化经济的混合,社会化经济在生产上是指国有企业,在收入与消费上是指公共卫生、房租低廉的住宅和社会安全与福利开支等,混合经济就是指生产上、收入与消费上的公私混合经济;从配置资源的角度看,市场经济体制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配置资源、调节经济运行,在这一经济体制中,同时也运用了计划这一调控手段,国家采用指标、综合平衡的办法,对宏观经济活动进行预测、规划和指导,规范微观经济使之符合宏观经济发展目标,引导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市场与计划在一种经济体制范围内的这种结合,也意味着一种混合经济的形成。现代世界经济正处于这种混合经济模式之中。 (一)西方国家的经济已处于发达的公私混合经济阶段 在200多年的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英、美、法、德等

西方国家都经历了资本主义和混合经济两种形态,资本主义又经过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这样说,也就意味着工业社会已经到了三个阶段,从经济的角度来说,第一阶段是自由资本主义阶段、第二阶段是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第三阶段是混合经济阶段。 西方国家现在的经济已处于发达的公私混合经济阶段。从二战后到现在这些国家国有化企业一度有很大的发展,但私营部门的公司始终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当然各国的实际情况又有些不同,英国自19世纪末以来,其经济像许 多西方国家一样,已不是原先那种单一的私人资本主义经济,而是成长起社会化的公共经济,出现了公私经济并存的新格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工党政府进行了大规模的国有化运动,在1945-1951年的艾德礼政府时期,国家出资买下了英格兰银行,接管了钢铁、煤炭、电力、公用事业、邮政、通讯、铁路、民用航空和所有的内陆交通部门。1964年10月威尔逊工党政府执政后,又掀起第二次国有化高潮,把不久前被保守党政府私有化的钢铁工业重新实行国有化,将公路运输的骨干企业、部分港口和机场收归国有。威尔逊-卡拉汉工党政府在1975-1979年执政期间所实施的第三次国有化 高潮,不仅继续扩大“夕阳工业”的国有化范围,还积极推进对新兴工业与高科技产业的国有化试验。1977 年工党政府成立了“英国宇航公司”,将英国飞

全球工业化模式

全球工业化模式(资料) 英美模式 市场经济基础上的内生型模式 世界各国由于经济发展的背景和起始条件不同,因此工业化特点各不相同,并形成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模式。综观世界各国工业化的道路可以发现,英国、美国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内生型工业可以归结为一种模式;其后,有德国、日本模式,特点是以较完善的市场机制为前提,通过强有力的政府干预和军事力量实现工业化;此外,新兴工业化国家和东亚模式的工业化道路自成体系,具有明显的特点。 虽然英国和美国的工业化进程在时间上并不一致(英国是在19世纪上半叶以工业革命为开端掀起工业化浪潮,美国则在19世纪末开始工业化),但是,两者的工业化的动力机制具有类似性,都是依靠市场方式自发推进工业发展,是在经济系统内生地实现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转变的。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自由放任”一直指引着英国的工业化进程。可以将英国的工业化路径总结为:“自由放任”(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市场经济完善,出口扩大———部门利润率变化(以毛纺工业为代表的工业利益大于传统农业部门利益)———生产结构转变的需求———圈地运动(土地 产权和农业经营方式、生产组织的变化;为工业提供原料和廉价劳动力)———资本积累———工业革命(技术革新)———以纺织为先导的工业部门的扩张———工业化向其他行业的进一步扩散———经济结构的变化———实现工业化。美国的工业化可以看作是英国工业化模式的延伸。不过,美国作为稍后工业化的国家,在吸收英国的市场经验基础上,政府强有力的指导政策也具有一定作用。更重要的是,美国的工业化不但建立在市场基础上,而且是以工厂体制和生产组织的内部创新为起点和动力的,形成了“股份有限公司”、“通用制”等适合企业发展的大型生产组织,从而在较短时间内聚集资源,实现社会化大生产,以机器工业代替了手工劳动的生产方式,从而完成了工业化。 德日模式 在不利的国内外环境下,通过政府主导的赶超政策实现工业化 德国、日本的工业化道路被认为具有类似性,都是在强调一系列政策重点的基础上,通过政府主导型模式推进工业化。 1871年德国统一后,仅仅用了30年时间,就完成了工业化,并成为工业强国,居欧洲之首,世界第二,重要原因就是德国政府在工业化和经济发展中起了巨大作用。为实现国家经济发展,德国在社会军事组织基础上建立了强有力的政府官僚体系,成为实现产业保护、统一市场、投资科技的有效组织基础。在英、美已经实现工业化的压力下,德国通过强有力政府干预、通过适当的保护政策很快实现了经济赶超。 日本的工业化也是在政府强制基础上实现的。明治维新后,政府一方面通过大力引进西方先进科技,加速本国工业发展,实行出口导向型政策促进本国工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注重发展教育科技,并在政府干预下迅速改革

最新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前三大城市排名

最新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前三大城市排名(中英文对照) 以下是截止到2007年10月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前三大城市,前三大城市主要依据城市的人口、规模、经济地位综合评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前三大城市与上个世纪相比发生了变化,例如上世纪天津曾为中国的第三大城市,现今已被广州所取代,印度的第一大城市曾为加尔各答,但随着孟买城市的不断扩张和宝莱坞的兴盛,孟买已经成为印度无可厚非的第一大城市。有些国家和地区的第三大城市已经完全没有城市的概念,因此仅列前两位。 东亚和东南亚: 中国China——第一大城市:上海Shanghai;第二大城市:北京Beijing;第三大城市:广州Guangzhou 西藏Tibet——第一大城市:拉萨Lhasa;第二大城市:日喀则Xigaze;第三大城市:昌都Qamdo 内蒙古Inner Mongolia——第一大城市:包头Baotou;第二大城市:呼和浩特Hohhot;第三大城市:赤峰Chifeng 台湾Taiwan——第一大城市:台北Taipei;第二大城市:高雄Kaohsiung;第三大城市:台中Taichung 蒙古Mongolia——第一大城市:乌兰巴托Ulan Bator;第二大城市:达尔汗Darhan 朝鲜North Korea——第一大城市:平壤Pyongyang;第二大城市:咸兴Hamhung;第三大城市:清津Chongjin 韩国South Korea——第一大城市:首尔Seoul;第二大城市:釜山Pusan;第三大城市:大丘Taegu 日本Japan——第一大城市:东京Tokyo;第二大城市:大阪Osaka;第三大城市:横滨Yokohama 越南Vietnam——第一大城市:胡志明市(也称西贡)Ho Chi Minh City(Saigon);第二大城市:河内Hanoi;第三大城市:海防Haiphong 老挝Laos——第一大城市:万象Vientiane;第二大城市:沙湾拿吉Savannakhet;第三大城市:琅勃拉邦Luang Prabang 柬埔寨Cambodia——第一大城市:金边Phnom Penh;第二大城市:马德望Battambang;第三大城市:暹粒Siem Reap 泰国Thailand——第一大城市:曼谷Bangkok;第二大城市:清迈Chiang Mai;第三大城市:呵叻Nakhon Ratchasima 缅甸Myanmar——第一大城市:仰光Yangon;第二大城市:曼德勒Mandalay;第三大城市:勃生Pathein 马来西亚Malaysia——第一大城市:吉隆坡Kuala Lumpur;第二大城市:新山Johor Baharu;第三大城市:怡保Ipoh 沙捞越Sarawak——第一大城市:古晋Kuching;第二大城市:米里Miri;第三大城市:泗务Sibu 沙巴Sabah——第一大城市:亚庇(也称哥打基纳巴卢)Kota Kinabalu;第二大城市:山打根Sandakan;第三大城市:斗湖Tawau 文莱Brunei——第一大城市:斯里巴加湾市Bandar Seri Begawan;第二大城市:马来弈Kuala Belait 印尼Indonesia——第一大城市:雅加达Jakarta;第二大城市:泗水(也称苏腊巴亚)Surabaya;第三大城市:万隆Bandung 东帝汶East Timor——第一大城市:帝力Dili;第二大城市:包考Baucau 菲律宾Philippines——第一大城市:马尼拉Manila;第二大城市:达沃Davao;第三大城市:宿务Cebu 南亚: 尼泊尔Nepal——第一大城市:加德满都Kathmandu;第二大城市:帕坦(也称勒利德布尔)Patan (Lalitpur);第三大城市:比拉德讷格尔Biratnagar 不丹Bhutan——第一大城市:廷布Thimphu;第二大城市:普那卡Punakha 孟加拉国Bangladesh——第一大城市:达卡Dhaka;第二大城市:吉大港Chittagong;第三大城市:库尔纳Khulna 印度India——第一大城市:孟买Mumbai;第二大城市:德里Delhi;第三大城市:加尔各答Calcutta 斯里兰卡Sri Lanka——第一大城市:科伦坡Colombo;第二大城市:康提Kandy;第三大城市:贾夫纳Jaffna 巴基斯坦Pakistan——第一大城市:卡拉奇Karachi;第二大城市:拉合尔Lahore;第三大城市:费

(完整版)全世界国家名称汇总

东亚:中国、蒙古、朝鲜、韩国、日本(5) 东南亚:菲律宾、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文莱、新加坡、印度尼西亚、东帝汶(11) 南亚: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马尔代夫(7) 中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5) 西亚:阿富汗、伊拉克、伊朗、叙利亚、约旦、黎巴嫩、以色列、巴勒斯坦、沙特阿拉伯、巴林、卡塔尔、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联酋)、阿曼、也门、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土耳其、塞浦路斯(20) 欧洲:现共有45个国家和地区(不包括原苏联版图上亚洲地区的几个共和国)。 按地理位置通常分为西欧、北欧、中欧、东欧和南欧5个地区。 西欧:包括英国、爱尔兰、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摩纳哥7 个国家。 北欧:包括挪威、瑞典、芬兰、丹麦、冰岛5个国家,以及法罗群岛(内部自治)。 中欧:包括德国、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奥地利、列支敦士登、瑞士等8 个国家。 东欧:包括俄罗斯、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白俄罗斯、乌克兰、摩尔多瓦7 个国家。 南欧:位于阿尔卑斯山以南,包括三大半岛上的国家,有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南斯拉夫、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马其顿、阿尔巴尼亚、希腊、意大利、圣马力诺、梵蒂冈、西班牙、葡萄牙、安道尔、摩纳哥和马耳他。共17个国家。 此外还包括土耳其的西北角。 非洲共有53个国家和6个地区,分别是: 北非(6/2):埃及、利比亚、苏丹、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亚速尔群岛(葡)、马德拉群岛(葡) 东非(10):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索马里、吉布提、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塞舌尔 中非(8):乍得、中非、喀麦隆、赤道几内亚、加蓬、刚果(布)、刚果(金)、圣多美和普林西比 西非(16/2):毛里塔尼亚、塞内加尔、冈比亚、马里、布基纳法索、几内亚、几内亚比绍、佛得角、塞拉利昂、利比里亚、科特迪瓦、加纳、多哥、贝宁、尼日尔、尼日利亚/西撒哈拉、加那利群岛(西) 南非(13/2):赞比亚、安哥拉、津巴布韦、马拉维、莫桑比克、博茨瓦纳、纳米比亚、南非、斯威士兰、莱索托、马达加斯加、科摩罗、毛里求斯/留尼汪(法)、圣赫勒拿(英) 大洋洲(14个国家/10个地区) 14个独立国家:澳大利亚、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瓦努阿图、密克罗尼西亚、马绍尔群岛、帕劳、瑙鲁、基里巴斯、图瓦卢、萨摩亚、斐济群岛、汤加 10个地区:库克群岛(新)、关岛(美)、新喀里多尼亚(法)、法属波利尼西亚、皮特凯恩岛(英)、瓦利斯与富图纳(法)、纽埃(新)、托克劳(新)、美属萨摩亚、北马里亚纳(美)

世界各国消费模式比较

世界各国消费模式比较 消费模式不仅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有重要推动作用,同时也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本文通过比较一些典型国家消费模式的特征,探求适合我国国情的消费模式。 一、世界各国消费模式的特征比较 (一)消费方式比较 消费观念、消费工具和消费制度构成了一定的社会消费方式。由于消费观念、消费工具和消费制度差异,消费方式各不相同。 从发达国家看,由于社会保障和社会信用机制完善,消费方式以信贷消费为主,其本质是超前消费,这一点在欧美国家表现得尤为突出。 稳定的社会环境、发达的金融机构、完善的信用体系、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等诸多因素,使美国超前消费观念不断强化,信用消费飞速发展。与美国不同,欧洲个人消费多以银行卡为主,以持卡人存款为保障,并与持卡人支票账户相联,结账时银行从持卡人账上主动扣除,大部分是百分之百扣除。但由于欧美乃至全球消费方式正在趋同,欧洲也出现了大量信贷消费。 同为发达国家,日本在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上又与西方国家不同,90%左右的人习惯于用现金作为支付手段。 发展中国家一般以现金消费方式为主。 (二)消费水平比较 消费率是衡量一国消费水平的重要指标。人均国民收入在3万美元以上的美、日、英、澳等发达国家,其消费率一般保持在75%—85%的区间水平上,同时保持基本稳定状态。而人均国民收入在2000—5000美元之间的经济转型国家(俄罗斯)和发展中国家(中国、巴西)消费率明显低于发达国家,处于55%—75%的区间水平上。收入水平差距必然带来消费率水平的显著差异。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与发达国家相对稳定的消费率水平相比,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的消费率水平近年来都呈现出比较显著的下降倾向,一定程度上说明在发展过程中,消费率水平的下降具有一定客观性和阶段性。第二,中国的消费率水平不仅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也低于低收入国家和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三)消费结构比较

人教版高中政治选修二专题3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主要模式第4课时练习题

第4课时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主要模式 【学习目标】明确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模式的主要特点,分析这些模式形成的原因,对这些模式作出比较和评价。 一、不同模式的主要特点 1.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历了__________的市场经济和有________的市场经济两个阶段。 2.由于各国政府干预的________等不同,当前西方国家的市场经济呈现出不同的模式。比较典型的有以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国家为代表的三种市场经济模式。 3.各种典型的市场经济模式。 (1)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的主要特点 ①__________占绝对主导,__________比重小。 ②____________集中程度高,垄断性强。 ③市场自发调节作用很大,国家干预少。 ④__________的自由开放程度高、流动性大,就业竞争压力大。 (2)以德国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的主要特点 ①__________体制特征明显,注重____________和国家调节的结合。 ②强调社会保障。 (3)以日本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的主要特点 ①在强调__________的同时,特别强化________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②鼓励员工参与企业事务,培养员工对企业的___________。 二、各种模式形成的原因 1.各国市场经济模式的形成受到本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2.美国市场经济模式形成的主要原因。 美国市场经济模式的形成,主要受其传统的________和20世纪70年代经济“______”等因素的影响。 3.德国市场经济模式形成的主要原因。 德国市场经济模式的形成主要受战后______________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4.日本市场经济模式形成的主要原因。 日本市场经济模式的形成主要受日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等因素的影响。 三、西方现代市场经济模式的比较与评价 1.在市场发挥作用的大小、政府干预程度和社会保障水平三个方面,三种市场经济模式 2.三种市场经济模式的优缺点。 (1)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 优点:强调发挥______的作用,好处在于______少,有利于激发企业活力。缺点:由于

世界上有多少个国家和地区

世界上有多少个国家和地区 世界上共有224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国家为193个,地区为31个。其中:亚洲(48个国家)东亚:中国、蒙古、朝鲜、韩国、日本(5)东南亚:菲律宾、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文莱、新加坡、印度尼西亚、东帝汶(11)南亚: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马尔代夫(7)中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5)西亚:阿富汗、伊拉克、伊朗、叙利亚、约旦、黎巴嫩、以色列、巴勒斯坦、沙特阿拉伯、巴林、卡塔尔、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联酋)、阿曼、也门、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土耳其、塞浦路斯(20)注:锡金现已并入印度成为其一个邦,所以这里不出现,详细请看:欧洲(43个国家/1个地区)北欧:芬兰、瑞典、挪威、冰岛、丹麦法罗群岛(丹)(6)东欧: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白俄罗斯、俄罗斯、乌克兰、摩尔多瓦(7)中欧: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德国、奥地利、瑞士、 列支敦士登(8)西欧:英国、爱尔兰、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摩纳哥(7)南欧:罗马尼亚、 保加利亚、塞尔维亚、马其顿、阿尔巴尼亚、希腊、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和墨塞哥维那意 大利、梵蒂冈、圣马力诺、马耳他、西班牙、葡萄牙、安道尔(16)非洲(53个国家/6个地区)北非:埃及、利比亚、苏丹、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亚速尔群岛(葡)、马德拉群岛(葡)(8)东非: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索马里、吉布提、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塞舌尔(10)中非:乍得、中非、喀麦隆、赤道几内亚、加蓬、刚果共和国(即:刚果(布))、刚果民主共和国(即:刚果(金))、圣多美及普林西比(8)西非:毛里塔尼亚、西撒哈拉(注:未独立,详细请看:)、塞 内加尔、冈比亚、马里、布基纳法索、几内亚、几内亚比绍、佛得角、塞拉利昂、利比里亚、科特迪瓦、 加纳、多哥、贝宁、尼日尔、加那利群岛(西)(18)南非:赞比亚、安哥拉、津巴布韦、马拉维、莫 桑比克、博茨瓦纳、纳米比亚、南非、斯威士兰、莱索托、马达加斯加、科摩罗、毛里求斯、留尼旺(法)、圣赫勒拿(英)(15)大洋洲(14个国家/10个地区)澳大利亚、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 所罗门群岛、瓦努阿图、密克罗尼西亚、马绍尔群岛、帕劳、瑙鲁、基里巴斯、图瓦卢、萨摩亚、斐济群岛、汤加、库克群岛(新)、关岛(美)、新喀里多尼亚(法)、法属波利尼西亚、皮特凯恩岛(英)、 瓦利斯与富图纳(法)、纽埃(新)、托克劳(新)、美属萨摩亚、北马里亚纳(美)北美洲(23个国 家/13个地区)北美:加拿大、美国、墨西哥、格陵兰(丹)(4)中美洲:危地马拉、伯利兹、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7)加勒比海地区:巴哈马、古巴、牙买加、海地、多 米尼加共和国、安提瓜和巴布达、圣基茨和尼维斯、多米尼克、圣卢西亚、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格林 纳达、巴巴多斯、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波多黎各(美)、英属维尔京群岛、美属维尔京群岛、安圭拉(英)、蒙特塞拉特(英)、瓜德罗普(法)、马提尼克(法)、荷属安的列斯、阿鲁巴(荷)、特克斯 和凯科斯群岛(英)、开曼群岛(英)、百慕大(英)(25)南美洲(12个国家/1个地区)北部: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法属圭亚那、苏里南(5)中西部: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3)东部: 巴西(1)南部:智利、阿根廷、乌拉圭、巴拉圭(4) 网友回答 世界七大洲中,除南极洲外,都有国家分布,目前共有220多个政区单位,其中独立国家169个,其余 为尚未独立的地区。各大洲的国家分布是不均衡的,非洲的国家最多,达51个,其次是亚洲(39个),

世界国家地区表

世界国家地区表 国家或地区首都 或首府 面积 (平方公里) 电话 区号 时差 Country Or Region Capital Area(sq.km) Area Code Time Diff. 亚洲Asia 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9600000 86 0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Beijing 蒙古国乌兰巴托1566500 976 0 Mongolia Ulan Bator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 国 平壤122762 850 +1:00 the Democratic People's Republic of Korea Pyongyang 韩国首尔99237 82 +1:00 the Republic of Korea Seoul 日本东京377800 81 +1:00 Japan Tokyo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万象236800 856 -1:00 the Lao People's Democratic Republic Vientiane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河内329556 84 -1:00 the Socialist Republic of Vietnam Hanoi 柬埔寨金边181035 855 -1:00 Cambodia Phnom Penh 缅甸联邦仰光676581 95 -1:30 the Union of Myanmar Yangon 泰国曼谷513115 66 -1:00 the Kingdom of Thailand Bangkok

马来西亚吉隆坡329758 60 -0:30 Malaysia Kuala Lumpur 新加坡共和国新加坡641 65 -0:30 the Republic of Singapore Singapore City 文莱斯里巴加湾市5765 673 0 Brunei Bandar Seri Begawan 菲律宾共和国马尼拉299700 63 0 the Republic of the Philippines Manila 印度尼西亚共和国雅加达1904443 62 -1:00 the Republic of Indonesia Jakarta 东帝汶帝力14874 670 +1:00 East Timor Dili 尼泊尔王国加德满都147181 977 -2:30 the Kingdom of Nepal Kathmandu 锡金甘托克7100 3592 -2:30 Sikkim Gangtok 不丹王国延布46000 975 -2:00 the kingdom of Bhutan Thimphu 孟加拉人民共和国达卡143998 880 -2:00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Bangladesh Dhaka 印度共和国新德里2974700 91 -2:30 the Republic of India New Delhi 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 共和国 科伦坡65610 94 -2:30 the Democratic Socialist Republic of Sri Lanka Colombo 马尔代夫共和国马累298 960 -2:30 the Republic of Maldives Male

世界各国市场经济模式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市场经济模式 在人类经济发展的进程中,由于各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背景的差异,其社会制度也不同。但是,综观世界各国经济,可以发现它们还是有许多共性,其中,市场经济就是至今为止世界大多数国家所采用的经济体制,不同的是,市场经济在不同的制度背景下的国家却显现出不同的特征。 1.“野生植物”——美国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此种市场经济又称“个人资本主义”经济。它强调市场经济主体间按市场规律开展相对完全的自由竞争,通过优胜劣汰配置社会资源。政府主要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经济政策的法律,保证竞争秩序和市场活动的运行。这一模式的特点是:①国有经济的比重较低,一般在10%以下,美国国有经济仅占国家经济比重的2%,国家所有制企业在全国资本构成中的比重仅为10%; ②政府对经济的管理突出显现为间接管理,主要通过调解市场参数来间接引导企业的经营活动,很少干预微观经济活动。美国是典型的现代市场经济国家,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经济环节以市场调节为主,政府干预局次要地位。美国没有专门从事综合经济规划的机构,也从不制定任何产业政策,其资源配置主要通过市场分散进行,经济活动中,有75~85%的行业依赖市场竞争的力量生存和发展。美国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相对其他国家是弱的。因为对市场的调控主要是通过这样的渠道实现的:一是充当市场活动的“裁判员”,维护市场机制正常运转,保证竞争的

公平和秩序。二是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解经济活动。财政政策是美国经济体系的“内在稳定器”。三是为企业的经营活动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培养科技人才,注入巨额科研经费。 2.“人工培育的植物”——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 亦称“莱茵模式”的互助资本主义。社会市场经济从50年代以来被德国经济学家和政治家当作社会保障网于自由竞争相辅相成的经济制度。其特点是:①认为市场的灵魂是竞争,但竞争不能采取自由的形式,而要公平竞争;②坚持社会的整体性原则,注重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③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宏观管理,但干预和引导的倾向点在于维护社会平衡。社会市场经济是一种理想化的经济模式,其基本原则是竞争和秩序,社会发展与公平。社会市场经济包含两个密不可分的领域;一个是带来经济效益市场,另一个是提供社会保障、社会公平和社会进步的社会福利政策领域。它是“市场效率和活动与高水平的社会保障之间的结合。” 3.”政府主导型“——日本市场经济模式 日本的市场经济模式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政府干预的力度和作用的范围都很大,并且与法国的经济模式有许多相似之处,即都是靠中央计划和市场机制共同协调经济。因此,一些研究日本经济的西方学者将日本的经济归结为“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模式。 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作为一个战败国无论在精神上还

全世界一共有224个国家和地区

全世界一共有224个国家和地区,在这些国家中,有的对中国充满崇拜和敬仰,有的却总想借中国的名字搞点事情,满世界的刷存在感。 我们对非洲的国家了解的比较少,不过前几年,有两个非洲小国因为中国打起来了,特别吸引眼球。其中一个名叫冈比亚的小国,在美国大放厥词,2007年,在美国访问的冈比亚总统叶海亚·贾梅与乔治·布什会谈中表示,一旦台海局势发生变化,冈比亚将出兵中国攻击中国沿海经济区,以防止台海局势扩大化。叶海亚-贾梅声称,冈比亚只需派遣1000人左右的海军陆战队就可以完全遏制中国的军事行动。另一个叫贝宁的小国则说,冈比亚动一下试试,信不信分分钟先灭你。 贝宁是什么国家? 贝宁是个穷国,人口1000多万,蜗居在11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GDP还不到中国的十分之一,全球倒数。在历史上,贝宁是殖民主义停靠的站,是欧洲贩卖黑奴的地方。二战前,贝宁曾先后被德国和法国殖民,一直到二战后法国分身无力,贝宁才得到了独立的机会。

获得重生的贝宁依然很乱,没有任何国家愿意帮助它,只有中国,尽心尽力的帮助贝宁,无偿给予贝宁医疗、水利、交通等方面的援助,这让贝宁很是感动,对中国几乎是“盲目”的崇拜。其实贝宁本土资源还是很丰富的,不仅石油满地,就连金矿也是数不胜数。 贝宁抱着一地资源却无从下手,由于技术的落后,贝宁不得不请求法国人帮忙,法国在殖民贝宁的时候还会帮忙,现在法国撤出了贝宁,让贝宁陷入了开发难关上,这个时候中国又站了出来,派了专业技术人员来贝宁指导,解决了贝宁的开发难关。 这些年来,中国对贝宁的帮助也很大,中国对贝宁援助的项目涵盖农业、水坝、交通等,几乎涉及到贝宁生活的方方面面。还帮助贝宁修了很多路,修了通讯设施,很多大型项目也是中国帮忙的。 贝宁的一座城市矗立着“中国文化中心”,可见中国在贝宁心中的位置。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专题三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的兴起与主要模式讲义

专题三 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的兴起与主要模式 [考点展示]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和影响;凯恩斯革命的主要内容、影响和实质;新自由主义的基本主张及影响;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三种典型模式的主要特点;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模式的比较与评价。 一、罗斯福新政 内容整顿金融业、恢复和稳定农业、复兴工业、建立宽泛的社会保障 影响①缓解了美国的社会矛盾,使生产力得到恢复和发展,维护了资本主义制度,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国家与垄断组织相结合的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得以形成 ②“以巨额财政赤字刺激经济发展”的方针为美国此后连年加剧的通货膨胀和扩大的财政赤字播下了种子 ③对其他西方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刺激了凯恩斯经济学的产生 二、全面把握凯恩斯革命 内容①凯恩斯认为,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

拓展凯恩斯主义的困境与新自由主义的兴起 在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滞胀”现象的出现,使主张国家干预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遇到极大的挑战,促进了新自由主义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兴起。 典例1 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指出:“如果财政部把用过的瓶子塞满钞票,而把塞满钞票的瓶子放在已开采过的矿井中,然后,用城市垃圾把矿井填平,并且听任私有企业根据自由放任的原则把钞票再挖出来,那么,失业问题便不会存在,而且在受到由此而造成的反响的推动下,社会的实际收入和资本财富很可能要比现在多出很多……挖窟窿总比什么都不做要好。” (1)概括上述材料所揭示的理论观点,并对该观点进行评析。 (2)凯恩斯在上述材料中的理论观点对当前我国经济实践有什么启示? 答案(1)①理论观点:通过扩大财政支出来增加投资,扩大有效需求,促进就业,实现经济增长。②评析:凯恩斯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对缓和与摆脱经济

当代世界与经济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 2 分,共10 分) 1. 冷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发展最基本的特征是_____ A.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更加猖獗 B. 社会主义国家力量遭到很大削弱 C. 多极化趋势不断发展 D. 总体趋向缓和,但动荡因素很多 2. 亚太地区有组织的经济合作正式起步是—— A.1989 年11 月在澳大利亚堪培拉举行的亚太经济合作部长会议 B.1991 年11 月在汉城举行有中国参加的亚太经济合作部长会议 C.1993 年6 月正式启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名称 D.1993 年11 月美国西雅图非正式首脑会议的召开 3. 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阶级结构中兴起的新中间阶层主要是指—— A. 小手工业者、商人 B. 经理资本家 C. 中等资产阶级 D. 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自由职业者 4.. 战后确立美元在资本主义世界金融领域享有中心地位的是______ A. 《华盛顿协定》B 《布鲁塞尔议定书》C 《布雷顿森林协议》 D ..《罗马条约》 5.. 亚非国家历史上第一次在没有西方国家参加的情况下自主召开的国际会议是 ________ A. 万隆会议 B 开罗会议C雅加达 D 曼谷会议 二、不定项选择<每小题2 分,共10 分> 1. 西方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有________ A. 保障个人权利原则 B. 主权在民原则 C.分权制衡原则 D 代议原则 2.20 世纪60 年代,世界格局发生的重大变化可以概括为________ A 旧的两极格局已经崩溃瓦解 B. 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发生了变化 C. 第二世界开始崛起 D. 美苏合作主宰世界 3 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获得较快发展是多方面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 ________ A. 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经济的快速增长 B. 社会生产关系领域进行了重大调整 C. 国内外环境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外部条件 D. 掠夺第二世界的廉价原材料 4. 关于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_________ A. 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制度比较复杂,呈多种类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