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低聚异麦芽糖改性及抑菌作用初探(精)

低聚异麦芽糖改性及抑菌作用初探(精)

低聚异麦芽糖改性及抑菌作用初探

车晓彬冯莉谢长丽

(山东鲁抗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济宁,272021)

摘要:本文利用低聚异麦芽糖抑菌试验证明,除青霉外,对其它菌无效果,通过对低聚异麦芽糖进行改性研究,其抑菌证明,改性的1%低聚异麦芽糖溶液,使病原真菌无法生长,抑菌率达100%,而灰霉的抑菌效果>50%。

关键词:低聚异麦芽糖改性抑菌

1、概述

低聚异麦芽糖(Isomaltaligosaccharides)是指葡萄糖之间至少有一个以上以α(1→6)糖苷键结合而成的单糖数在2-10不等的一类低聚糖,又称分枝低聚糖。其结构为:

低聚异麦芽糖有一定的甜度,约为蔗糖的50%,且甜味柔和醇美,可以用来替代部分蔗糖食品的甜度,改善其味质;它的黏度与相同浓度蔗糖溶液很接近,食品加工易操作,对于糖果、糕点等的组织与物性无不良影响;它耐热、耐酸性极佳,浓度50%糖浆在pH=3、120℃下长时间加热不会分解,应用到饮料、罐头及高温处理或低pH食品,可以保持其功能与特性;低聚异麦芽糖保持水分不易蒸发,对各种食品的湿润与维持其品质效果好,并能抑制蔗糖的结晶形成,这对面包类、甜点心等以淀粉为主体的食品,稍加存放即行硬化者,添加低聚异麦芽

=0.75,比蔗糖糖浆因能防止淀粉老化而延长食品的保存时间;它的水性活度A

w

(0.85)、高麦芽糖浆(0.85)、葡萄糖浆(0.77)的都低,而一般的细菌、酵母、霉菌在A

<0.8的环境中均不能生长,这意味着低聚异麦芽糖具有较佳的防腐效

w

果,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由于低聚异麦芽糖所含糖分子末端为还原基团,与蛋

白质或氨基酸共热会发生美拉德反应而产生褐变着色,着色程度的深浅与糖浓度有关,并与共热的蛋白质或氨基酸的种类、pH值、加热温度及时间长短有关,所以,采用低聚异麦芽糖加工各种食品时,应考虑到上述各种因素的配合。

它具有难发酵性,所以很难为酵母及乳酸菌利用,因而添加到发酵食品中不会被破坏,仍然可发挥作用。低聚异麦芽糖有较强的抗龋齿性,是因为它不为链球菌作用,若与蔗糖混用能强烈抑制由蔗糖生成葡聚糖,而起到保护牙齿的作用。日本的光冈知足等人研究证实:低聚异麦芽糖是良好的双歧杆菌增殖因子,每天服用一定数量的低聚异麦芽糖,例如15-20g,能促进肠内双歧杆菌大量繁殖,抑制有害菌的生长,从根本上增强了人体的免疫力。

鉴于低聚异麦芽糖的上述功能特性,该糖是一种新型的优良的食品添加剂,可广泛应用于饮料、乳制品、糖果、糕点、果酱、蜂蜜以及营养口服液等各种食品。由于数量太少,它的功能性不能明显表现出来,所以,人们多年来追求大量地生产这种低聚糖。随着微生物酶工程深入研究的发展,大工业生产这种低聚糖才成为可能。低聚异麦芽糖于1982年由日本林原生化研究所开发成功,1985年,由昭和产业公司首先推入市场。目前,日本有多家公司生产这种低聚糖,年产量超过10000吨。一直以来,日本在这方面的研究、开发与应用位居世界前列,而美国、德国目前极少报道。在我国,对低聚异麦芽糖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因此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我国是农业大国,淀粉原料极为丰富,用玉米、大米、甘薯等均可作为原料,采用酶工程技术生产新型低聚糖。因此,低聚异麦芽糖在我国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它的研究生产必将促进我国保健食品的发展,并可望在其它领域有进一步的研究、开发。

目前,低聚异麦芽糖主要用于食品工业,其它领域尚未报道。对于低聚异麦芽糖,一般的细菌、酵母、霉菌都不能利用,况且,它又具有良好的成膜性、高保湿性和无毒副作用,如果能够利用到果品、蔬菜、鲜花等保鲜上,它将成为一种新型的绿色保鲜剂。大量资料上报道甲壳低聚糖可以用于水果保鲜,效果较好。但是,甲壳低聚糖的制备工艺复杂,成本较高,而低聚异麦芽糖的生产工艺较简单,成本低。为此,低聚异麦芽糖用于果品、蔬菜、鲜花等保鲜上,如获得成功,将会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因此,我们进行了低聚异麦芽糖改性及抑菌实验研究。

2、低聚异麦芽糖抑菌作用

2.1实验材料及方法

2.1.1材料

(1)常用病原菌:

青霉(peni)、西瓜枯萎菌(Fon)、苹果炭疽菌(c.gly)、聚端孢、茄子菌(v.dal)、番茄叶霉菌(Ful)、立枯丝核(Rhizo)、灰霉(Botory)

(2)培养基:PDA

(3)仪器:LS-B35L型立式压力蒸汽灭菌锅(江阴滨江医疗设备厂)、DH5000型电热恒温培养箱(天津泰斯仪器有限公司)、无菌台

2.1.2方法:

(1)带菌滤纸片制备:取培养5天上述病原菌斜面,注入5ml无菌水,冲洗孢子液,倒入灭菌后的空培养皿中,取灭过菌的滤纸片,浸泡在孢子液2min,备用。

(2)低聚异麦芽糖抑菌作用

不同的培养基制备:

A: 水 + 2%琼脂

B: 水 + 2%琼脂 + 2%葡萄糖

C: 水 + 2%琼脂 + 2%低聚异麦芽糖

将上述制备的A、B、C培养基灭菌,倒平皿。将(1)中的灭菌滤纸片放入皿中央,28℃下培养,96小时后测定菌落大小。每实验重复三次。

(3)低聚异麦芽糖膜对病原菌的作用

a:取灭菌过的10%、20%、30%、40%、50%低聚异麦芽糖溶液1ml,涂布于PDA 平皿培养基上,接入含菌的滤纸片,28℃培养,96小时后测定菌落大小并记录生长情况。

b:同a一样,将涂布低聚异麦芽糖溶液于培养皿中,置于30℃恒温培养箱,鼓风干燥。两天后,使其表面水分蒸发形成一层低聚异麦芽糖膜,再接含菌滤纸片,28℃培养,96小时后测定菌落大小并记录生长情况。

2.2结果及分析:

2.2.1低聚异麦芽糖抑菌作用

由表1可以看出:各病原菌在含2%葡萄糖的培养基上生长最快,其营养利用率较高,菌落直径略大,在含2%低聚异麦芽糖的培养基上生长情况与不含碳源的培养基基本相当,且观察过程中发现,培养相同时间时,含2%低聚异麦芽糖培养基上菌丝普遍稀疏,不饱满,孢子成熟晚,其正常生命周期明显推迟。因此,可看出:低聚异麦芽糖可作为真菌碳源而被利用,但利用率极低,这是由于该三碳以上的低聚异麦芽糖纯度为90%,它不易被微生物利用,其中10%的低聚异麦芽二糖可被某些微生物利用。

2.2.2低聚异麦芽糖膜对病原菌的作用

由a实验以湿平皿接种,培养96h后观察,发现各处理与CK生长情况基本相当,无明显区别。这说明低聚异麦芽糖溶液在培养基表面并没有起到抑制真菌生长的作用,这是由于其溶液具有流动性,不能阻断病原菌对PDA培养基中营养吸收。由b实验,培养96h后,其菌落直径见表2。

由表2可知:青霉菌在30%以上浓度的低聚异麦芽糖膜表面不生长,而在10%和20%有较弱生长,其余各菌在各处理平皿中均有生长,但菌落直径均小于CK

且观察发现其菌丝生长稀疏。这是由于低聚异麦芽糖溶液在自由水挥发后能形成一种透明的网孔状膜,既起到一种机械屏障的作用,又防止病原菌与营养物接触,浓度越高其网孔小致密大。故青霉菌在30%浓度以上不生长,而对于灰霉等较强病原菌可以通过网孔而插入吸收营养,使屏障作用减弱。

2.3讨论

由以上实验可得结论:

1、低聚异麦芽糖可作为真菌的碳源而被利用,但利用率较低。

2、不同浓度低聚异麦芽糖溶液涂布PDA平皿时,若不使自由水挥发,无抑制作用,而烘干后,低聚异麦芽糖成膜,可起到一定的机械屏障作用,但效果不明显。

由于低聚异麦芽糖具有良好的成膜性和保水性,但其本身抑制病原菌并不理想,鉴于此我们开展了对低聚异麦芽糖的改性,使其糖侧链带上活性基团,以期达到抑菌杀菌作用。

3、低聚异麦芽糖的改性初探

3.1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1)菌种及培养基:同2.2.1。

(2)试剂:葡萄糖、乙醇、低聚异麦芽糖(甘肃)、氢氧化钠溶液(10mol/L)、改性剂(有机酸)、脱改性剂(醇类)

(3)仪器:FA2004N型电子天平(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LS-B35L型立式压力蒸汽灭菌锅(江阴滨江医疗设备厂)、DH5000型电热恒温培养箱(天津泰斯仪器有限公司)、循环水式真空泵、RE-52AA旋转蒸发器(上海嘉鹏科技有限公司)、无菌台、酸度计、磁力搅拌器。

3.1.2方法:

(1)改性方法:称取5g低聚异麦芽糖,溶于水—乙醇溶液(1:1 v/v)中,加入10mol/LNaOH溶液10ml,常温(25℃)搅拌30min后,加入5g改性剂搅拌反应,每1h测定一次pH值,每间隔2h加入10mol/L的NaOH调节pH>8,每间隔2h加入5g改性剂,共20g,恒温搅拌反应8h,调至pH=7~8,50℃浓缩干燥,再用2~3倍体积的改性剂浸泡10min,过滤后于45℃的恒温箱中烘干得米黄色

粉末成品。60℃改性方法同上。

(2)改性低聚糖定性检测:采用红外光谱法测定改性后低聚异麦芽糖的活性官能团。

(3)改性低聚异麦芽糖抑菌作用:将常温和60℃下改性物配成5%水溶液,灭菌待用。取病原菌孢子液0.3ml涂布于PDA平皿培养基上,将牛津杯对称放置,分别加入0.2ml的两种改性溶液,28℃培养,观测其抑菌圈大小,CK为5%未改性低聚异麦芽糖溶液。各处理重复三次。

(4)改性物中其它物质对菌体的作用:

a:NaCl对菌体作用:配置10%改性物溶液(常温和60℃),10%低聚异麦芽糖溶液和8%NaCl溶液各30ml,分别取0.2ml加入牛津杯对照比较抑菌圈大小,实验方法同(3)。

b:改性剂对菌体作用:配置1%改性剂溶液pH=7,5%的改性低聚异麦芽糖溶液,5%低聚异麦芽糖溶液各30ml,分别取0.2ml加入牛津杯对照比较抑菌圈大小,实验方法同(3)。

(5)改性物成膜后对菌体的作用:

将改性物分别配成1%、2%、3%的水溶液,灭菌后,各取1ml涂布于PDA平皿培养基上,30℃鼓风干燥后,将带有菌体的滤纸片放于培养基中部,28℃培养72h后,测定菌落大小。

3.2结果与分析

3.2.1改性低聚异麦芽糖的定性:

从红外光谱图中可看出在1610-1550cm-1内出现“O—”的特征吸收带,在1419、1250、930 cm-1三处同时出现它的三条相当明显的吸收带,这已说明糖侧链发生取代反应,加上羧基。在1075 cm-1处出现“C—O—C”的特征吸收带,红外光谱图显示对低聚异麦芽糖的改性基本实现,但具体取代反应除发生在C

6外其它C上是否发生取代,则有待进一步研究。

3.2.2改性物抑菌作用:

培养72h后,5%浓度的25℃改性物出现明显的抑菌圈,直径为1.5cm,而60℃改性物和CK并无抑菌圈出现,这表明25℃改性后的低聚异麦芽糖由于带上了“—COO-”而具有了较强的抑菌性能。初步认为25℃改性优于60℃改性,可能是由于高温下改性低聚异麦芽糖的糊化,失去了抑菌作用。

3.2.3改性物成膜后对病原菌的作用:见表3

从表三中可以看出:其抑菌作用明显提高,改性物1%浓度足以完全抑制青霉、西瓜枯萎菌、苹果炭疽菌、聚端孢、茄子菌、番茄叶霉菌这几种菌的生长,而对于灰霉的抑制效果不如其它菌,但抑菌率>50%。这表明由于活性基团的加入,而使其具有了明显的杀菌抑菌作用。

3.2.4改性物中其它物质对菌的作用:

由于改性过程中,不能保证底物完全反应,反应后的改性物可能存在两种次生产物即改性剂和NaCl,为了排除改性剂对菌体作用,故用醇类洗脱剂,因为改性剂在醇中,具有很高的溶解度,而改性物却不溶。通过3.1.2实验,证明8%NaCl 和1%改性剂对病原菌不产生抑菌作用,故可排除两者影响。

3.3讨论

3.3.1改性原理的讨论

确切的改性物结构尚不清楚。红外光谱显示糖链上,发生“—COO-”的取代

羟基,最易发生取代反应。其反反应,由于低聚异麦芽糖结构,具有游离的C

6

应原理如下:

低聚异麦芽糖-OH + NaOH →低聚异麦芽糖-ONa + H

O

2

O

Cl-改性剂-COOH + NaOH → Cl-改性剂-COONa + H

2

低聚异麦芽糖-ONa + Cl-改性剂-COONa →低聚异麦芽糖-COONa + NaCl 其可能的副反应:

Cl-改性剂-COONa + NaOH → Cl-改性剂-COONa + NaCl

尚需进一步的研究论证。

3.3.2 改性低聚异麦芽糖杀菌作用机理讨论:

由于改性低聚异麦芽糖具有很好的成膜性,它可在营养物表面形成一层薄膜,阻止病原菌吸取营养,起到一种天然屏障的作用;另外,由于改性后带上了“—COO-”的负电荷,作用于病原菌膜里的正电荷,使膜透性加大,抑制或杀死膜内外物质渗透性变化,改变了细胞内正常的代谢活动抑制菌体生长。当然其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实验研究论证。

4、总结及展望

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得出以下几点结论,并对今后的工作方向提出些许建议: 1、低聚异麦芽糖为难发酵性糖,不易被病原菌分解利用且其具有一定的成膜性,30%以上浓度成膜后可抑制青霉素生长。对其它病原菌无效果。

2、改性后的低聚异麦芽糖,其柔韧性、成膜性大大提高,并且具有了较强地抑菌性能,改性物1%浓度成膜后足以完全抑制青霉、西瓜枯萎菌、苹果炭疽菌、聚端孢、茄子菌、番茄叶霉菌等病原真菌的生长,而对于灰霉的抑制作用稍弱,这是由于灰霉在偏酸条件下易生长,但抑制率达50%以上。这表明由于活性基团的加入,而使其具有了明显的杀菌抑菌作用。

3、初步筛选改性条件,认为常温下改性优于60℃改性,反应过程中pH>8,反应时间8h左右。

4、由于时间关系,本论文只选用了一种有机酸为改性剂,其它改性剂的筛选优待进一步的研究。

5、改性物在实物上抑菌效果有待下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菅野智荣:New Food Industry,1988,30(6):33-40.

[2].陈瑞娟:食品与发酵工业,1993,2:8290.

[3].菅野智荣:淀粉科学,1990,37(2):87-97.

[4].张镜吾,吴达华:羧甲基淀粉钠的制备性质及应用[J].精细化工,1992,9(2):37-42.

[5].郑建仙:功能性食品,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5.

[6].Spiegel,JE et al.Food Technol,1994,(1):85.

[7].Mckellar RC et al.Appl Microbiol,1989,(31):537.

[8].田南卉,董素英等:药物分析杂志,1997,17:129.

[9].刘晓非,管云材,姚康德:天然抗菌性壳聚糖的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1999,(1):32-35.

[10].夏文水:甲壳素和壳聚糖的化学改性及其应用[J].无锡轻工业学院学报,1994,13(2):95-99.

[11].宋荣钊,曾梅珍,潘松汗:中高粘度取代度羧甲基淀粉醚制备方法。中国,专利申请号:98113136.

低聚木糖、低聚果糖、低聚异麦芽糖比较

低聚木糖、低聚果糖、低聚异麦芽糖在饲料 中的应用比较 一、概述 低聚木糖(xos)、低聚果糖(FOS)、低聚异麦芽糖(MOS)都为低聚糖,亦称寡糖,它是由2~8个单糖分子通过糖苷键构成的聚合物,并根据糖苷键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作为双歧杆菌生长促进因子,是20世纪70年代日本东京大学光罔教授发现的。因其具有独特的生理功能,而广泛使用在食品和饲料生产中,并为各国政府批准,承认它们可以促进双歧杆菌生长,有着良好的整肠功效。 功能性低聚糖,经长期广泛的研究被证实,它能被肠道有益菌双歧杆菌利用,而不能为肠道有害细菌产气荚膜梭菌所利用,其主要生理功能归纳如下: 1、肠道腐败细菌受到抑制,腐败产物显著减少。 2、双歧杆菌发酵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产生醋酸丙酸、丁酸和乳酸,促进肠道蠕动,解除便秘,粪便臭味减少。 3、降低血液和肝脏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酸脂,促使血脂正常化。 4、改善机体对食物中的矿物质的吸收。 5、合成B族维生素。 6、提高免疫力,防止癌变发生。 7、热值低,不会引起血糖升高。 由于难消化的低聚糖在体不能消化吸收,食用后直接进入大肠,为大肠中有益细菌所利用,发酵产生有机酸,合成维生素,促进矿物质吸收,同时抑制腐败菌生长,刺激动物免疫机能,通过免疫途径发挥营养作用。 二、低聚木糖 低聚木糖(XyLo-oligosaccharides)是由2~7个木糖以β-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聚合物的总称。 低聚木糖在自然界的某些植物中如竹笋、香蕉中存在,为植物的组成部分,但量极少。日本三得利公司是世界上最先开始低聚木糖工业化生产的,我国也在“九五”期间

立项开展对低聚木糖工业化生产的研究。康维生物承接国家“948”农业引进项目成果在国第一家生产饲用低聚木糖,并唯一获得农业部颁发的饲用低聚木糖生产许可证和饲用低聚木糖新产品证书﹝证书号新饲证字(2003)03号﹞。其生产制备技术获2006年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 低聚木糖的工业化生产是采用富含木聚糖的植物纤维为原料,通过生物技术的手段酶解木聚糖而制得。康维生物生产的饲料级低聚木糖(商品名:康维素)为淡黄色或浅褐色粉末,其特征性组分为木二糖、木三糖,以木二糖含量最高,在总低聚糖中占50%以上。 三、低聚木糖的物理化学性质 低聚木糖(XOS)为淡黄色或浅褐色粉末,其甜味性质几乎与砂糖相同,甜度为砂糖的40%左右。 低聚木糖的酸稳定性和热稳性很好,在PH2.5~8.0条件下,加热1小时几乎没有破坏,在120℃加热1小时仍然很稳定,低聚木糖(XOS)的储存稳定性也很好,PH2.5~8.0条件下37℃存放三个月几乎没有破坏和损失。 四、低聚木糖与低聚果糖、低聚异麦芽糖比较的独特性能 低聚木糖与其他功能性低聚糖(低聚果糖、低聚异麦芽糖等)相比,具有独特生理性能,各种功能性低聚糖,被肠道细菌利用的难易程度有所不同,故它们所起的双歧杆菌效果也会不相同,大量试验表明:低聚木糖、只能被双歧杆菌、乳酸菌利用,而不能被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尤其是产气荚膜梭菌等腐败菌所利用,作为双歧杆菌因子,因肠道微生态和体质的不同,对低聚糖的反应也不同,有效日摄取量以低聚木糖最少,日摄取100%的低聚木糖0.7g即可促进双歧杆菌大量增殖,其他低聚糖一般为3g~20g。 1、低聚木糖很难被动物的消化酶分解 动物唾液、胃液、胰液和小肠粘膜液等各种消化液几乎不能分解低聚木糖,它的热量值几乎为零,作为饲料添加剂,饲喂动物后可直接进入大肠,供双歧杆菌增殖,体外试验结果表明如下:

五味子提取物体外抑菌作用初探

五味子提取物体外抑菌作用初探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作者:边才苗杨云斌费杰何伟平钟浩 【摘要】[目的]研究五味子提取物的抑菌活性,为其合理开发提供参考。[方法]以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为供试菌种,采用滤纸片法和平板二倍稀释法研究了五味子70%乙醇提取液的抑菌作用。[结果]五味子提取物对4种供试菌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滤纸片法的MIC,金黄色葡萄球菌为62.5mg/ml,大肠埃希氏菌、绿脓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为31.3mg/ml;二倍稀释法的结果类似,除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50mg/ml外,其余3种菌均为25mg/ml。另外,五味子提取物经短时间的高温处理,仍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结论]五味子乙醇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抑菌作用,且其抑菌成分是热稳定的。 【关键词】五味子提取物抑菌作用 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Turcz.)Baill]别名北五味子、辽五味子、山花椒、乌梅子、软枣子等,为木兰科五味子属植物。多年生落叶木质藤本,以野生为主,为常用中药材。主要以果实入药,因有

甘、酸、辛、苦、咸五味而得名,有敛肺、滋肾、止汗、生津、止泻、涩精等功能。可以治疗咳嗽、哮喘、口渴自汗、盗汗、遗精、久泻、神经衰弱等症,也是很好的果酒和饮料的原料[1],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是一种新型的“药食同源”功能性保健食品,其果实在国际上已成为一种新兴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2,3]。本实验采用滤纸片法和二倍稀释法,研究了五味子提取物对4种常见污染菌的抑制作用,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菌种与培养基试验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绿脓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由浙江省台州医院微生物实验室友情赠送。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按文献[4]自制,PH为6.0(用PBS配制[5])。 1.2 五味子提取物的制备五味子饮片购自临海市医药有限公司,经70℃烘干后研成粉末。取粉末10g用75%乙醇在超声波清洗器中提取,反复多次,直至浸出液色淡。将浸出液浓缩,并定容到10ml,即1ml提取液为1g五味子的提取物[6]。提取液过0.22μm 滤膜除菌,4℃贮存备用。 1.3 抑菌试验 1.3.1 抑菌效力的测定将供试菌从斜面转接到5ml液体培养基,30℃培养24h,吸取50μl到5ml液体培养基,30℃培养6h后取100μl菌液均匀涂布到平板上;再贴上滤纸圆片(φ6mm,提取液浸24h后风干),每皿4片,重复3次。37℃倒置培养24h后测定抑

低聚异麦芽糖的作用是什么

巢之安牌知本天韵胶囊本产品不能替代药物使用 低聚异麦芽糖的作用是什么? 低聚异麦芽糖在自然界中其作为支链淀粉或多糖的组成部分。在某些发酵食品如酱油,黄酒中仅有少量存在。由于其可促使人体内的双歧杆菌显著增殖,具水溶性膳食纤维功能,热值低、防龋齿等特性,所以是种应用广泛的功能性低聚糖 低聚异麦芽糖作用 (1)促进食物消化、吸收,维持肠道正常功能。 (2)恢复抗菌素治疗、放射线治疗、化学治疗期间肠道正常菌落。 (3)改善腹泻与便泌,抑制病原菌和腐败菌。服用低聚异麦芽糖能降低病原菌量,故对腹泻有预防和治疗效果。由于低聚异麦芽糖能导致双歧杆菌增殖,双歧杆菌通过糖代谢相应增加丙酸、丁酸等酸分泌量,这些有机酸促进肠

巢之安牌知本天韵胶囊本产品不能替代药物使用 道蠕动,使肠道运动亢进,同时通过渗透压增加粪便水分,从而使排便性状得到改善。长期食用低聚异麦芽糖,能防止和治疗便秘; (4)提高机体免疫力,起到免疫调节剂作用 (5)减少肠道致癌物质,改善血清脂质,降低胆固醇含量。 (6)营养素吸收促进作用和产生营养素。双歧杆菌能产生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烟酸、叶酸,含双歧杆菌发酵乳制品能改善乳糖不耐症、及对钙吸收。双歧杆菌对矿物质元素有促进吸收作用,女性育龄期后雌激素水平下降,使体内钙平衡受到干扰,导致骨质疏松;而雌激素水平下降又与肠内菌群失调有关。 巢之安知本天韵胶囊中低聚异麦芽糖 巢之安知本天韵胶囊中含有低聚异麦芽糖,在大豆异黄酮滋养卵巢的同时,

巢之安牌知本天韵胶囊本产品不能替代药物使用 低聚异麦芽糖也作用在肠胃上,步入更年期的女性,很常见的都有便秘,痔疮等症状,便秘引起面色不好,痤疮痘痘不断,影响面部。巢之安知本天韵胶囊中含有的低聚异麦芽糖正好解决了这一问题。 养巢刻不容缓,卵巢养好,女人不老!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巢之安的信息请登录巢之安官网https://www.doczj.com/doc/d512442250.html,/会有的养巢顾问免费为您指导。

18种抗炎症中草药的抑菌作用研究

18种抗炎症中草药的抑菌作用研究 姓名:彭斯文学号:0312403012 专业:生物工程 前言 人类自从古代就记载了许多具有杀虫或控制害虫、抗菌或杀菌作用的植物,如中国、印度等东南亚以及一些非洲国家的劳动人民积累了许多利用植物杀虫防病的经验。自从1928年Alexander Fleming 发现青霉素以来,抗生素迅速发展,直到1960年代末期,人类可用来对抗细菌的武器已不下十数种,让人类顺利地脱离1940年代前饱受传染病威胁的窘境[1],而传统的中草药遭到冷落。但是抗生素长期使用或滥用造成了人体或动物体抗药性的急剧上升,对人类生存已造成威胁。 由于中草药有着无副作用、无抗药性的特点,部分中草药有良好的抑菌效果,有可能替代抗生素的潜能,因而再次引起了人类的重视,中草药的抑菌研究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并取得了不少成就。几个世纪前,我国人民就已知道植物中含有抗菌物质,在许多实例中,这些化合物能以天然的抗性或防御体系来抵抗微生物或其他病害。较早用于植物病害防治的有大蒜汁、洋葱汁、棉籽饼、辣蓼、五风草等[2]。至今人们已经调查和研究了一些具有杀菌、抗菌作用的植物,大部分资源集中在菊科、唇形科、木兰科、马兜铃科蓼科、木犀科、百合科、葫芦科、莎草科、豆科、十字花科等植物中,除此之外还有樟科的肉桂、香叶树、暴马丁香、白桂等[3,4]。而其具有抑菌作用的化学成分,其结构类型涉及萜类、生物碱类、黄酮类、苷类、皂甙、醌类、香豆

素、木脂素、芪类、胺类、酯类、酚类、醛类、醇类、甾类、有机酸及精油类等化合物[5]。虽然众多的植物提取物对病菌都有抑制作用,但是同一种活性物质对不同病原菌的抑制程度不同,同一病原菌对不同的提取物敏感性亦有差异。余世望等测定60种食药两用中药的抗菌作用,其中丁香(F.caryophylli)、花椒(P.zanthoxyli)、高良姜(R.alpiniaeofficinarum)、甘草(R.glycyrrhizae)、乌梅(F.mune)在0.2%浓度时显示明显的抗菌作用,丁香、花椒、高良姜对黄曲霉、黑曲霉等表现出强的抗真菌作用,乌梅对荧光假单孢菌属细菌均有强烈抑制作用,其他大部分提取物抗菌效果很弱[6]。鱼腥草水提取物[7]、马蹄皮酸醇提取物[8]、苦参提取物[9]、苦瓜汁液[10]、柚皮提取物[11]对各种细菌、真菌具有良好的抑菌作用。 随着科学的发展,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技术也不断进步。有关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很多,常用的溶剂提取法包括浸渍法、渗透法、水蒸汽蒸馏法、煎煮法、回流法、连续回流法等[12]。近年来又出现了破碎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微波提取法、超临界萃取法[13~19]等新方法。提取溶剂也不断的改进,传统方法常用的是水提取,近年来有用乙醇、乙酸乙酯、丙酮、石油醚、乙醚等不同极性的溶剂[11]。分离方法越来越多,比较普通的方法有离心、过滤、萃取、柱层析、薄层层析(TLC)、高效液相色谱(HPLC)、电泳、分子筛等本文我们通过对湖南新化民间中草药医生的拜访,面对面的交流,阅读他们的有关资料,并随他们上山采药[20,21,22]。其中香薷,味腥性微寒、发毒解暑、散湿利水、温胃调中。民间主治伤暑头痛、

低聚异麦芽糖特性

低聚异麦芽糖的特性: 1)甜度 以白砂糖甜度为100,低聚异麦芽糖与其糖类甜度对比如下(20℃之下,与蔗糖10%溶液比较): 表1 低聚异麦芽糖与其糖类甜度对比 糖的种类 甜度 白砂糖 100 高果糖浆165 葡萄糖 70 麦芽糖 40 山梨醇65 低聚异麦芽糖浆IMO-500 52 低聚异麦芽糖浆IMO-900 42 高麦芽糖浆 40 低聚异麦芽糖浆(粉)味质美好,可用来代替部分蔗糖,改善食品口感,降低甜度。 2)粘度 低聚异麦芽糖浆与相同浓度蔗糖溶液粘度很接近,食品加工时比饴糖容易操作,对于糖果、糕点等食品的组织与特性无不良影响。 3)耐热性 低聚异麦芽糖耐热、耐酸性极佳。浓度50%糖浆在PH3、120℃之下长时间加热不会分解。应用到饮料、罐头及高温处理或低PH食品中可保持原有特性与功能。 4)保湿性 低聚异麦芽糖具有保湿性,使水分不易蒸发,对各种食品的保湿与其品质的维持有较好的效果,并能抑制蔗糖与葡萄糖的形成结晶。面包类、甜点心等以淀粉为主体的食品,往往稍加存放即行硬化,而添加低聚异麦芽糖就能防止淀粉老化,延长食品的保存时间。 5)着色性 低聚异麦芽糖所含糖分子末端为还原基因,与蛋白质或氨基酸共热会发生Maillard反应而产生裼变着色,着色程度的深浅与糖浓度有关,并与共热的蛋白质或氨基酸的种类、PH、加热温度及时间长短有关。所以,采用低聚异麦芽糖加工各种食品时应考虑到上述各种因素的配合。 6)水分活度 低聚异麦芽糖水分活度:在浓度75%、25℃时为0.75。接近蔗糖,用于代替部分蔗糖在食品配方中的换算颇为方便。 7)冰点下降 低聚异麦芽糖的冰点下降与蔗糖接近,冻结温度高于果糖。用于冷饮品制造,使产品松软可口。

低聚异麦芽糖改性及抑菌作用初探

低聚异麦芽糖改性及抑菌作用初探 车晓彬冯莉谢长丽 (山东鲁抗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济宁,272021) 摘要:本文利用低聚异麦芽糖抑菌试验证明,除青霉外,对其它菌无效果,通过对低聚异麦芽糖进行改性研究,其抑菌证明,改性的1%低聚异麦芽糖溶液,使病原真菌无法生长,抑菌率达100%,而灰霉的抑菌效果>50%。 关键词:低聚异麦芽糖改性抑菌 1、概述 低聚异麦芽糖(Isomaltaligosaccharides)是指葡萄糖之间至少有一个以上以α(1→6)糖苷键结合而成的单糖数在2-10不等的一类低聚糖,又称分枝低聚糖。其结构为: 低聚异麦芽糖有一定的甜度,约为蔗糖的50%,且甜味柔和醇美,可以用来替代部分蔗糖食品的甜度,改善其味质;它的黏度与相同浓度蔗糖溶液很接近,食品加工易操作,对于糖果、糕点等的组织与物性无不良影响;它耐热、耐酸性极佳,浓度50%糖浆在pH=3、120℃下长时间加热不会分解,应用到饮料、罐头及高温处理或低pH食品,可以保持其功能与特性;低聚异麦芽糖保持水分不易蒸发,对各种食品的湿润与维持其品质效果好,并能抑制蔗糖的结晶形成,这对面包类、甜点心等以淀粉为主体的食品,稍加存放即行硬化者,添加低聚异麦芽 =,比蔗糖()、糖浆因能防止淀粉老化而延长食品的保存时间;它的水性活度A w 高麦芽糖浆()、葡萄糖浆()的都低,而一般的细菌、酵母、霉菌在A <的环境 w 中均不能生长,这意味着低聚异麦芽糖具有较佳的防腐效果,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由于低聚异麦芽糖所含糖分子末端为还原基团,与蛋白质或氨基酸共热会发

生美拉德反应而产生褐变着色,着色程度的深浅与糖浓度有关,并与共热的蛋白质或氨基酸的种类、pH值、加热温度及时间长短有关,所以,采用低聚异麦芽糖加工各种食品时,应考虑到上述各种因素的配合。 它具有难发酵性,所以很难为酵母及乳酸菌利用,因而添加到发酵食品中不会被破坏,仍然可发挥作用。低聚异麦芽糖有较强的抗龋齿性,是因为它不为链球菌作用,若与蔗糖混用能强烈抑制由蔗糖生成葡聚糖,而起到保护牙齿的作用。日本的光冈知足等人研究证实:低聚异麦芽糖是良好的双歧杆菌增殖因子,每天服用一定数量的低聚异麦芽糖,例如15-20g,能促进肠内双歧杆菌大量繁殖,抑制有害菌的生长,从根本上增强了人体的免疫力。 鉴于低聚异麦芽糖的上述功能特性,该糖是一种新型的优良的食品添加剂,可广泛应用于饮料、乳制品、糖果、糕点、果酱、蜂蜜以及营养口服液等各种食品。由于数量太少,它的功能性不能明显表现出来,所以,人们多年来追求大量地生产这种低聚糖。随着微生物酶工程深入研究的发展,大工业生产这种低聚糖才成为可能。低聚异麦芽糖于1982年由日本林原生化研究所开发成功,1985年,由昭和产业公司首先推入市场。目前,日本有多家公司生产这种低聚糖,年产量超过10000吨。一直以来,日本在这方面的研究、开发与应用位居世界前列,而美国、德国目前极少报道。在我国,对低聚异麦芽糖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因此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我国是农业大国,淀粉原料极为丰富,用玉米、大米、甘薯等均可作为原料,采用酶工程技术生产新型低聚糖。因此,低聚异麦芽糖在我国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它的研究生产必将促进我国保健食品的发展,并可望在其它领域有进一步的研究、开发。 目前,低聚异麦芽糖主要用于食品工业,其它领域尚未报道。对于低聚异麦芽糖,一般的细菌、酵母、霉菌都不能利用,况且,它又具有良好的成膜性、高保湿性和无毒副作用,如果能够利用到果品、蔬菜、鲜花等保鲜上,它将成为一种新型的绿色保鲜剂。大量资料上报道甲壳低聚糖可以用于水果保鲜,效果较好。但是,甲壳低聚糖的制备工艺复杂,成本较高,而低聚异麦芽糖的生产工艺较简单,成本低。为此,低聚异麦芽糖用于果品、蔬菜、鲜花等保鲜上,如获得成功,将会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因此,我们进行了低聚异麦芽糖改性及抑菌实验研究。

中药的抑菌作用及其抗菌谱

中药的抑菌作用及其抗菌谱 2005版中国药典中规定微生物限度检查和无菌检查需要做验证,对于绝大部分化学类药物来说,它们抑菌性的有无及抗菌谱比较容易判断;然而,对于中药制剂来说,却无法准确判断,给验证和检查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针对这种情况,本人查阅了《药用植物学》、《生药学》及部分其他文献资料,把有抑菌作用的中药及其抗菌谱整理如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敬请各位同仁多加指正,补充,谢谢! 艾叶对多种致病细菌及真菌有轻度抑制作用 白矾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炭疽杆菌、痢疾杆菌、伤寒及副伤寒杆菌、白色念珠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白喉杆菌等多种细 菌有抑制作用 白果白果酸能抑制结核杆菌的生长,体外对多种细菌及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白蔹水浸剂对同心性毛癣菌,奥杜盎氏小胞癣菌、腹股沟和红色表皮癣菌等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5%煎剂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亦 有抑制作用。 萆薢抗真菌 荜茇对白色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杆菌、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 萹蓄对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绿脓杆菌以及须疮癣菌、羊毛状小芽胞菌、皮肤霉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柴胡煎剂对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 蟾皮蟾蜍总甙注射液对变形杆菌、绿脓杆菌、四联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卡他球菌有抑制作用;蟾酥还有镇痛作用 葱白对白喉杆菌、结核杆菌、痢疾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有抑制作用,对皮肤真菌也有抑制作用。 大黄有抗感染作用,对多种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最敏感的为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其次为白喉杆菌、伤寒和副伤寒杆菌、肺炎 双球菌、痢疾杆菌等;对流感病毒也有抑制作用; 大蓟对人型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 大蒜挥发油、浸出液及大蒜素对多种致病细菌、真菌、阿米巴原虫及阴道滴虫等具有明显的抑菌或杀菌作用 地榆体外抑菌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志贺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人型结核杆菌以及某些致病真菌均有作用 远志人型结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 白芷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有一定抑制作用;水浸剂对奥杜盎小芽胞癣菌等致病真菌有一定抑制作用。 龙胆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痢疾杆菌等 海藻对人型结核杆菌有抗菌作用,并对流感病毒及皮肤真菌亦有抑制作用 丹参多种细菌及结核杆菌

低聚木糖低聚果糖低聚异麦芽糖用量依据修订稿

低聚木糖低聚果糖低聚异麦芽糖用量依据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低聚木糖,低聚果糖,低聚异麦芽糖用量依据 ----摘自:腾超.功能性寡糖研究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进展[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 报.2014.5(1):123-128 ----摘自:黄婧,辛修锋.低聚异麦芽糖的安全性和法规[J].产业市场,2009,17(16):28-30 低聚果糖:我国最早关于低聚果糖的法规为1990年国家轻工业部的行业标准《功能性低聚糖通用技术规则》,该标准在定义中说明:功能性低聚糖具有糖类的特性,可直接作为食品配料。7年后,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的《保健(功能)食品通用标准GB16740-1997》实施,低聚果糖又可以作为保健食品原料,应用于保健食品中。2006年,卫生部批准低聚果糖作为新资源食品。随着低聚果糖研究的深入和应用的扩大,到2009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了低聚果糖国家标准(GB/T23528-2009),在定义中明确——低聚果糖属

于食品配料,正式取代了低聚果糖作为新资源食品这一身份。所以说,低聚果糖仅能作为营养强化剂显然是非照常片面的。 低聚果糖是由蔗糖或菊苣、菊芋为原料生产的。作为一种混合物,除功效成分低聚果糖本身外,也含有蔗糖、葡萄糖、果糖这些非功效成分。低聚果糖要想作为营养强化剂应用于婴幼儿配方食品中,在纯度上就必须达到更高的要求,普通低聚果糖(符合GB/T23528)中的大多数型号是不符合纯度要求的。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法典委员会颁 布的《婴儿配方食品和婴儿医用特殊目的食品标准》(CODEXSTAN72-1981)要求婴儿配方食品里不得添加蔗糖或果糖(除非特殊需要),以免危害果糖不耐症的婴儿。2006年9月,卫生部办公厅给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关于低聚果糖使用问题的复函》中指出:低聚果糖作为新资源食品,可以用于除婴幼儿配方食品以外的其他食品中。美国FDA2007年6月1日《关于低聚果糖的公认安全公告》(GRASNoticeNo.GRN000044)中,也提出低聚果糖使用范围不包括婴幼儿配方食品。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10765-2010)婴幼儿配方食品中,同样声明“不得添加果糖”。低聚果糖作为营养强化剂应用于婴幼儿配方食品,产品中的果糖含量必须严格限制,以保证尽量少的带入果糖。卫生部2009年公告的菊苣来源 的低聚果糖,要求低聚果糖含量大于等于93.2%,而2012年公告的蔗糖来源的低聚果糖,要求低聚果糖含量大于等于95%,这也是低聚果糖国标各种型号中含量最高的一款。所以说,一般的低聚果糖是不能作为营养强化剂使用的,否则,不仅是违反了公告的规定,而且会给婴幼儿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低聚麦芽糖的功效

低聚麦芽糖的功效 我们可能对于低聚麦芽糖一些情况还不是很了解,其实低聚麦芽糖有很多我们还不知道的功效,我们应该尽量去平衡我们自身的低聚麦芽糖的值,这样才能对于我们的身体发展具有更大的帮助,相信很多人对于低聚麦芽糖还没有一些明确的认识,而且很多人对于低聚麦芽糖又非常感兴趣,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低聚麦芽糖的功效吧! 功效: 一、具有促进双歧杆菌显著增殖的特性。低聚异麦芽糖不会被人体的胃和小肠吸收,而是直接进入大肠,被双歧杆菌优先利用,助其大量繁殖,为双歧杆菌的增殖因子;肠内其它有害菌则不能利用,从而能抑制有害菌的生长,促使肠道内的微生态向良性循环调整。 1、维持肠道正常细菌群平衡,尤其是老年和婴儿。双歧杆

菌能抑制病原菌和腐败菌生长,防止便秘、下痢和胃肠障碍。 2、双歧杆菌有抗肿瘤活性。 3、双歧杆菌能在肠道内合成维生素B1、B2、B6、K、尼克酸、叶酸等,还能生物合成某些氨基酸,能提高人体对钙离子吸收。 4、降低血液中胆固醇水平,防治高血压。 5、能改善乳制品的消化率,提高人们对乳糖的耐性。国外有许多乳制品中都添加麦芽低聚糖,以提高其保健功能。 6、增强人体免疫功能,预防抗生素类对人体的各种不良副作用。

二、具有抗龋齿性,低聚异麦芽糖属难发酵性糖,不会被蛀牙菌利用。具有异麦芽糖残基的低聚异麦芽糖与蔗糖结合使用时会强烈抑制不溶性葡聚糖的合成,从而阻止齿垢的形成,使蛀芽菌不能在牙齿上附着生长繁殖。因此,低聚异麦芽糖在以蔗糖为原料的食品中,起着防龋齿的作用。 三、具有难发酵性,低聚异麦芽糖是酵母和乳酸菌不能利用的糖类。添加到食品中不会过多的增加食品的热值,食用者不必担心发胖。 四、IMO-900产品。含异麦芽糖、潘糖、异麦芽三糖大于45%,非发酵性糖大于90%,用于适合糖尿病人食用的食品中,食用后不会引起血糖的增加,也不会增加血中胰岛素水平,并且保健性能更优于IMO-500,因此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以上内容为我们介绍了低聚麦芽糖的功效,我相信现在我们大家对于低聚麦芽糖有了一个更清晰的了解,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多了解一下这方面的内容,对于我们自身的健康是大有裨益的,也可以将以上内容分享给更多人,让更多人都能拥有一个健康的

低聚异麦芽糖项目立项报告

低聚异麦芽糖项目立项报告 投资分析/实施方案

摘要说明— 低聚异麦芽糖又称异麦芽寡糖、异麦芽低聚糖、分支低聚糖,其是由葡萄糖以α-(1,6)糖苷键结合而成的单糖数在2-5的一类低聚糖,主要包括异麦芽糖、潘糖、异麦芽三糖、异麦芽四糖等。 该低聚异麦芽糖项目计划总投资18841.05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4062.6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4.64%;流动资金4778.4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5.36%。 达产年营业收入36648.00万元,总成本费用28055.42万元,税金及附加361.16万元,利润总额8592.58万元,利税总额10138.92万元,税后净利润6444.43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3694.48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45.61%,投资利税率53.81%,投资回报率34.20%,全部投资回收期 4.42年,提供就业职位660个。 报告内容:总论、背景及必要性、市场调研、建设内容、选址分析、项目工程设计、项目工艺及设备分析、环境保护可行性、生产安全、项目风险情况、节能情况分析、实施进度计划、投资计划方案、项目经济收益分析、项目综合评价等。 规划设计/投资分析/产业运营

低聚异麦芽糖项目立项报告目录 第一章总论 第二章背景及必要性 第三章建设内容 第四章选址分析 第五章项目工程设计 第六章项目工艺及设备分析第七章环境保护可行性 第八章生产安全 第九章项目风险情况 第十章节能情况分析 第十一章实施进度计划 第十二章投资计划方案 第十三章项目经济收益分析 第十四章招标方案 第十五章项目综合评价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承办单位基本情况 (一)公司名称 xxx有限责任公司 (二)公司简介 公司满怀信心,发扬“正直、诚信、务实、创新”的企业精神和“追求卓越,回报社会” 的企业宗旨,以优良的产品、可靠的质量、一流的服务为客户提供更多更好的优质产品。公司是全球领先的产品提供商。我们在续为客户创造价值,坚持围绕客户需求持续创新,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厚积薄发,合作共赢。 公司自成立以来,在整合产业服务资源的基础上,积累用户需求实现技术创新,专注为客户创造价值。undefined 公司一直注重科研投入,具有较强的自主研发能力,经过多年的产品研发、技术积累和创新,逐步建立了一套高效的研发体系,掌握了一系列相关产品的核心技术。公司核心技术均为自主研发取得,支撑公司取得了多项专利和著作权。公司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企业对于产品和服务的前瞻性研发布局。公司所属行业对产品和服务的定制化要求较高,公司技术与管理团队专业和稳定,对行业和客户需求理解到位,以及公司不断加强研发投入,保证了产品研发目标的实施。未来,公司将坚持研发投

枇杷叶提取物抑菌作用研究

枇杷叶提取物抑菌作用研究 肖新生,林倩英 (湖南科技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工程系,湖南永州 425100) 摘要:该研究采用滤纸片法探讨了枇杷叶水提取物、乙醇提取物、正己烷提取物对三种食品中常见污染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性。同时还采用梯度稀释法测定各提取物对这三种菌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表明:三种提取物对三种试验菌均有抑制作用。乙醇提取物的抑菌效果最好,其次是水提取物,最后是正己烷提取物。乙醇提取物的浓度在0.1 g/mL时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大肠杆菌11.8 mm,金黄色葡萄球菌13 mm,枯草芽孢杆菌11 mm。乙醇提取物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大肠杆菌0.1 mg/mL,金黄色葡萄球菌0.01 mg/mL,枯草芽孢杆菌10 mg/mL。 关键词:枇杷叶提取物;抑菌;防腐 文章编号:1673-9078(2010)1-59-4 Bacteriostatic Effects of Loquat Leaf Extract XIAO Xin-sheng, LIN Qian-ying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and Bioengineering,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Y ongzhou 425100,china) Abstract: The inhibitory activities of water extract, ethanol extract, and n-hexane extracts of loquat leaf on three common food contaminated bacteria(Escherichia coli, Staphylococcus aureus, Bacillus subtilis) were studied uses filter paper. And the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 of the three extracts were determined using the Gradient dilution metho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se extracts had inhibitory effects on three test organisms, and the sequence of their bacteriostatic effects was ethanol extract >water extract >n-hexane extract. The Diameter of inhibited halo of 0.1g/mL Ethanol extract on E. coli, Staphylococcus aureus and Bacillus subtilis were11.8 mm, 13 mm,and 11mm, respectively. The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 of ethanol extract on the three bacteria were 0.1 mg/mL, 0.01 mg/mL, and 10 mg/mL, respectively. Key words: Loquat leaf extract; bacteriostatic; corrosion protection 1 前言 枇杷叶为蔷薇科植物枇杷Eriobotrya Japonca (Thunb.) Lind 的叶,别名巴叶、芦桔叶,在我国分布很广泛。枇杷叶作为传统的中草药,其味苦、微辛、性微寒,具有止咳、清肺和胃的功能[1]。目前从枇杷叶中分离的有效成分主要有挥发油、三萜酸类、倍半萜类、黄酮类、多酚类、有机酸类等,这些成份具有抗炎、止咳、降血糖、抗病毒和抗肿瘤等药理活性[2-5]。 近年来,由于天然提取物的安全优势,从植物中提取活性物质是天然物质研究的热门课题。而自然界的天然植物中存在许多生理活性物质,具有抗菌作用。这为植物源天然食品防腐剂、抑菌剂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了宝贵资源 近年有较多关于植物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抑菌防腐收稿日期:2009-08-31 基金项目:(1)湖南科技学院院级科研项目(湘科院院字〔2009〕25号):油茶活性物质提取和水果保鲜。(2)永州市科技局指导性科技计划项目(永科发(2009)20号):油茶提取物质对水果的保鲜作用。 的报道。如袁尔东等研究了亮叶杨桐叶总黄酮提取及抑菌活性的研究[6];李国章等证实了桑椹籽中黄酮具有明显的抑菌作用[7]。枇杷叶中含有很多抗氧化化合物,包括多酚类,皂苷等。谢红英等对枇杷叶提取物的抗氧化性和抑菌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证实了枇杷叶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8]。为此,该研究对不同枇杷叶提取物对不同微生物的抑制作用进行研究,为枇杷叶提取物的抑菌防腐效果提供依据。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与仪器 枇杷叶,永州果林采集;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湖南科技学院微生物实验室提供。 JY92-2D超声波细胞粉碎器(宁波新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HB-Ⅲ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郑州长城科工贸有限公司);R-201真空旋转蒸发器(郑州长城科工贸有限公司); 72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天 59

中药抗菌作用的研究进展

[18]Simotas AC.Nonoperative tr eatment for lumbar spinal stenosis[J].Clin Orthop2001,384:153~161. [19]T homas N WM,Rea GL,Pikul BK,et al.Q uantitat ive outcome and r adiogr aphic comparisons betw een laminecto my and laminotomy in the treatment of acquir ed lumbar stenosis[J].N eurosurg,1997,41:567~575. [20]俞 伟,费 骏,严建武,等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术后 疗效不佳的原因分析[J]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2,17 (4):293 [21]孙荣华,杨维权,周 菲,等 小切口手术治疗腰椎管狭 窄症[J]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4,19(4):222 [22]朱建平,于晓华,刘云鹏,等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椎板 减压术后远期随访分析[J]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2, 12(1):55~57 (编辑 王健华) 收稿日期:2005-12-26中药抗菌作用的研究进展 曾春兰,钟振国 (广西中医学院,广西南宁 530001) 关键词:中药;抗菌作用;综述 中图分类号:R285 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486(2006)01-0051-03 抗生素的使用使人类许多严重的细菌感染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然而,由于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导致了耐药菌株的增加,降低了现有抗生素的效率,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减少耐药菌株的生成和研制新的抗菌药物已成为21世纪医学界的重要课题。尽管科学家努力研究和制造更广谱、作用更强的抗生素,但新抗生素的产生明显跟不上耐药菌株形成的速度,而且研制一个新的抗生素所化费的时间和成本都非常之大。中药几千年来为中国人的健康作出了重大贡献,在现代预防和控制细菌性感染疾病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由于中药的特殊性,细菌较少对中药产生耐药;因此,研究和开发抗菌中药对解决耐药菌株的产生和抗生素短缺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且费用低廉。此就2000年来中药抗菌作用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情况作一综述,以供参考。 1 中药复方的抗菌作用 采用中药复方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取得了不少成效。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复方对导致上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菌均具有抑制作用。如复方双花口服液(金银花、穿心莲、连翘、麻黄、辛夷等)体外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乙型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等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1]。由鱼腥草、玄参、野菊花、大青叶组成的喉肺清口服液可减少感染了致死量 型溶血性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小鼠的死亡率,在体外可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2]。黄心分散片(黄芩苷,穿心莲内酯)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结果显示,黄心分散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溶血链球菌、阴沟杆菌、产气杆菌、嗜血流感杆菌、克氏肺炎杆菌、皮形杆菌有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感染的小鼠有保护作用[3]。中药三类新药鼻渊净颗粒(辛夷、苍耳子等)对临床分离致病菌株共106株(其中多数菌株对青霉素和链霉素耐药)及标准菌株3株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4]。解热毒注射液(大青叶、射干、千里光、丹皮、连翘、金银花、青蒿、石菖蒲)临床对小儿肺炎疗效显著;采用试管两倍稀释法测定解热毒注射液对314株临床分离致病菌的作用,结果表明,解热毒注射液在体外可抑制多种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致病菌的生长,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克氏肺炎杆菌、痢疾杆菌有杀灭作用;体内实验表明,该药皮下注射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致死性感染小鼠具有保护作用[5]。 治疗消化系统感染的中药复方对致消化道感染的常见致病菌也具有抗菌作用。葛根芩连微丸(葛根、黄芩、黄连、炙甘草等)用于成人及小儿病毒性、细菌性腹泻,发热,恶心呕吐诸症疗效确切。该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变形链球菌、白色念珠菌均有一定的抑菌作用,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变形链球菌的作用更强[6]。丹柏四逆颗粒剂是在四逆散基础上加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药物经提取加工而成;豚鼠含药血清在体外杀菌实验结果显示该药对大肠杆菌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对胆汁中需氧菌的抑制作用也较明显[7]。 在治疗泌尿系统感染方面,中药复方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复方石韦片(石韦、蓄、黄芪、苦参等)体外实验证明,该药对引起泌尿系统感染的常见细菌 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大肠埃希氏菌均有较好的抑菌作用;对小鼠体内大肠埃希氏菌O111B4致死感染和对小鼠体内感染致死量变形杆菌有一定的保护作用[8]。三芪参丸 51 2006年第9卷第1期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低聚异麦芽糖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低聚异麦芽糖的应用及 发展趋势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

低聚异麦芽糖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一、低聚异麦芽糖的应用 与普通糖类产品相比,低聚异麦芽糖除具有风味好、甜度低、耐热耐酸稳定性强及保湿性好等特性外,还具备特殊功能一一促进肠道中有益菌群双歧杆菌增殖,改进机体消化道的微生物群系,抑制腐败菌的生成,增加B族维生素的合成,促进Ca的吸收,抗龋齿等等,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力,对于预防和抑制人体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病等相关疾病,优化体内微生态环境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国内低聚异麦芽糖的工业化生产发展迅速,在医药保健、功能性食品以及饲料添加剂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 (1)在保健品中的应用——低聚异麦芽糖与多种营养元素直接制成的保健品在市场中也明显增多。如山东环宇集团保龄宝生物开发有限公司研制的“双奇润生冲剂”、“比福多钙”、新疆纵横公司的“升奇冲剂”、黑龙江龙拱集团生产的“龙拱双歧因子冲剂’等产品进人市场后,很快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其中,保龄宝公司的双奇润生冲剂(原名双歧糖)在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进行肠易激素综合症、慢性腹泻、肝硬化伴慢性腹泻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均在80%以上。 (2)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低聚异麦芽糖适合替代部分蔗糖,添加到各种饮料、食品等中配制成功能性食品、饮料。如饮料中的碳酸饮料、豆奶饮料、果汁饮料、蔬菜汁饮料、茶饮料、营养饮料、补铁、补锌、补碘饮料、酒精饮料、咖啡、可可、粉末饮料;乳制品中的牛乳、调味乳、发酵乳、乳酸菌饮料以及各种奶粉;糖果类的各种软糖、硬糖、高粱饴、牛皮糖、巧克力、各种糕饼饼干、各式西点、羊羹、月饼、汤团馅以及各种馅饼;冷饮品中的各式雪糕、冰棒、冰淇淋等;焙烤食品类的面包、蛋糕等以及畜肉加工品、水产制品、果酱、蜂蜜加工等。 利用低聚异麦芽糖配以食用胶基、甘油、香料等生产具有抗龋齿、低热值、整肠功能的太妃糖(Tfees),卡拉蜜尔糖(Caraweis),求斯糖(Chewe)和各种夹心巧克力等高档糖果,在发达国家已较普及,产品已大量进人我国市场,吸引了众多消费者。而我国糖果工业在材料、设备和生产工艺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另外,利用几乎不含葡萄糖的IMO-生产低聚精食品、糖尿病人专用食品发展也很迅速。 (3)在酒业中的应用——利用低聚异麦芽糖的甜度特性,可替代蔗糖作为酒类的糖源。利用其不发酵性,加入黑米酒、黄酒、稠酒等发酵酒中陈酿,制成营养甜酒保健品。利用低聚异麦芽糖作为低醇啤酒和功能啤酒的辅料,与麦汁按一定比例混合后进行发酵。由于低聚糖含有较高的不发酵性糖,发酵度较低,可使混合麦汁的发酵度也降低,适宜生产醇和爽口,酒精含量低的优质碑酒。而不发酵糖作为残留,在啤酒中发挥生理功能作用,并提高酒质,改善口感。(4)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低聚异麦芽糖和增产菌(多种蜡样芽抱杆菌)制成合剂应用于植保领域,可使农作物增产。低聚异麦芽糖的高纯度(98%以上)产品应用到一些特殊治疗场合如危重病人的流体食品,治疗痔疮、皮肤感染,抗病毒及抗真菌等均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利用低聚异麦芽糖和活菌制剂可制成合生剂(Swtiotics),利用低聚异麦芽糖的保湿、吸湿性强的特性应用到化妆品中等均有广阔的开发潜力。

低聚半乳糖(GOS)与低聚果糖(FOS)及低聚异麦芽糖(IMO)

低聚半乳糖(GOS)与低聚果糖(FOS)及低聚异麦芽糖(IMO) (2010-07-14 17:06:27) 转载▼ 标签: 分类:低聚糖 养生 低聚半乳糖 低聚果糖 中国 低聚异麦芽糖 低聚木糖 杂谈 林文章(台湾)云浮市新金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叶满香(中国)云浮市新金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经理 奥立佛(德国)澳州国立大学生物博士 蔡依瑾(澳大利亚) 澳州国立大学生化博士 摘要 无论是理化性质还是生理特性,结果显示低聚半乳糖(GOS)具有较强的耐酸性、耐热性、有效地被双歧杆B菌和乳酸杆A菌同时利用,是超强的双歧因子。 关键词低聚半乳糖、低聚异麦芽糖、低聚果糖 本文主要对低聚半乳糖(Galacto-oligosaccharides,GOS)、低聚异麦芽糖 (Isomalto-oligosaccharides,IMO)和低聚果糖(Fructo-oligosaccharides,FOS)三种低聚糖的理化、生理等特性进行比较。 1理化性质 1.1原料及甜度之比较(表1) 低聚半乳糖的甜度约砂糖甜度的35%左右。

1.2粘度比较(图1) 低聚半乳糖的粘度相对IMO和FOS略高 图1 1.3水活性比较(图2) 低聚半乳糖的水活性比IMO、FOS的水活性低,能抑制微生物增长繁殖。

图2 1.4耐酸性比较(图3)各温度维持15min,溶液浓度12w/v。 低聚半乳糖具有较强的耐酸性,在较强的酸性下其组成分不会分解。但低聚果糖却非常不耐酸,在较强酸性条件下其组成分迅速分解。 图3 1.5热稳定性比较(图4) 低聚半乳糖在中性条件下,中性条件下在100℃加热3小时,或120℃加热30分钟,在酸性pH值3.0条件下,160 ℃加热10分钟其组成分不会分解,但是低聚果糖却迅速地分解。

低聚木糖,低聚果糖,低聚异麦芽糖用量依据

低聚木糖,低聚果糖,低聚异麦芽糖用量依据 ----摘自:腾超.功能性寡糖研究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进展[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4.5(1):123-128 ----摘自:黄婧,辛修锋.低聚异麦芽糖的安全性和法规[J].产业市场,2009,17(16):28-30 低聚果糖:我国最早关于低聚果糖的法规为1990年国家轻工业部的行业标准《功能性低聚糖通用技术规则》,该标准在定义中说明:功能性低聚糖具有糖类的特性,可直接作为食品配料。7年后,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的《保健(功能)食品通用标准GB16740-1997》实施,低聚果糖又可以作为保健食品原料,应用于保健食品中。2006年,卫生部批准低聚果糖作为新资源食品。随着低聚果糖研究的深入和应用的扩大,到2009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了低聚果糖国家标准(GB/T23528-2009),在定义中明确——低聚果糖属于食品配料,正式取代了低聚果糖作为新资源食品这一身份。所以说,低聚果糖仅能作为营养强化剂显然是非照常片面的。 低聚果糖是由蔗糖或菊苣、菊芋为原料生产的。作为一种混合物,除功效成分低聚果糖本身外,也含有蔗糖、葡萄糖、果糖这些非功效成分。低聚果糖要想作为营养强化剂应用于婴幼儿配方食品中,在纯度上就必须达到更高的要求,普通低聚果糖(符合GB/T23528)中的大多数型号是不符合纯度要求的。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法典委员会颁布的《婴儿配方食品和婴儿医用特殊目的食品标准》(CODEXSTAN72-1981)要求婴儿配方食品里不得添加蔗糖或果糖(除非特殊需要),以免危害果糖不耐症的婴儿。2006年9月,卫生部办公厅给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关于低聚果糖使用问题的复函》中指出:低聚果糖作为新资源食品,可以用于除婴幼儿配方食品以外的其他食品中。美国FDA2007年6月1日《关于低聚果糖的公认安全公告》(GRASNoticeNo.GRN000044)中,也提出低聚果糖使用范围不包括婴幼儿配方食品。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10765-2010)婴幼儿配方食品中,同样声明“不得添加果糖”。低聚果糖作为营养强化剂应用于婴幼儿配方食品,产品中的果糖含量必须严格限制,以保证尽量少的带入果糖。卫生部2009年公告的菊苣来源的低聚果糖,要求低聚果糖含量大于等于93.2%,而2012年公告的蔗糖来源的低聚果糖,要求低聚果糖含量大于等于95%,这也是低聚果糖国标各种型号中含量最高的一款。所以说,一般的低聚果糖是不能作为营养强化剂使用的,否则,不仅是违反了公告的规定,而且会给婴幼儿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