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教案全集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教案全集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教案全集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教案全集

第一课家住平原

第一课时稻作文化的印记

壶滨中学吕建启

一、教学目标

1、能根据资料、地图和图片描述,获取有用的信息,分析出湄南河平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基本特征,形成感性认识。

2、通过对水稻生产情况和湄南河平原人们的生活情况的分析,了解自然环境与人们生产和生活以及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理解一个地区的区域特色是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相互联系、共同作用的结果,建立事物相互联系的观点。

3、能运用所学方法,剖析教师提供的或自己搜集的新案例,确产因地制宜、合理发展的观点。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湄南河平原人们的稻作生产以及生活方式。

难点:湄南河平原的稻作生产与人们生活方式之间的密切关系。

关键之处:从自然与人文关系的角度分析平原地区的生活特色。

三、教学流程

1.

教学活动程序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通过播放我国民居图片,让学生分

析不同的自然环境下形成的不同的

民居特色

采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再现社会情

景,巧妙地将社会需要转化为学生

的学习需要,调动其学习热情,使

用权其积极参与

师生共同探究学习1、提出设问:我国及全世界水稻的

主要生产区集中在哪里?

促成学生思考

2、展示湄南河平原的位置图,提问:

水稻生产需要什么样的良好条件?

放手自学,让学生自主探索,从而

获得新知。

3、教师自制表格;稻作生产与人们

生活的了联系。让学生通过分析,

并填表,把握其对应的联系。

巧用手段,直攻难点,使学生掌握

技能,发挥学生主支学习的作用。

4、播放“农民在田野里劳动”录像

及观看课本中的《水稻生产图》。

说明从口分布与人力劳作的关系。

学生演示插秧,培养热爱劳动的情

感。

5、展示湄南河风光图片,反映丰收小组讨论民居特色,学生回答相关

新知后带来的喜悦。问题,了解生活情况。

6、播放“春耕礼”录像片段。让学生畅谈感想。

7、布置课外调查活动内容。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

8、“稻作文化的印记”中,给你最大的印记是什么?讨论思考后,结合实际,畅所欲言,从众多的内容中达到共识。

9、你心中的稻作生产走的是什么路子?启发学生发散性、开放性的思维,为下一节课铺垫。

展望未来。从思想情感上来激励学生奋发努力

学习。

知识网络构建主要通过列表的形式,把“稻作生

产与人们生活的联系”有机地进行

讲解。

用这种列表的形式,既从物质生活

方面,也从精神生活方面,古分乘

法明了地把握一个重要的观点:人

的生活与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不

同事物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的。

学法指导1、通过让学生分析独特的自然环境给社会生活带来的深刻影响,充

分说明人们适应环境,利用环境协调发展,因地制宜的重要性,

从而进行人地辩证关系观点的教育,使学生学会用联系的观点来

看问题。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比较即对比事物的共同性和差异性。通过

比较不同地理环境中的民居生活以及都在平原条件下各地不同的

民居生活,有助于准确认识事物,理解问题,也有且于运用已有

知识去学习新知识,提高自学能力。

2.

叙述:前面我们已经知道了无论是在我国的南方和北方、还是身居祖国或漂泊异乡,不同地区之间、不同的环境下,人们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有一些明显的差异,正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实际上,所有这些都是人们在积极地利用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创造着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来探究区域生活的特色,感受各地人民的情感,从而拓展我们生活的视野。

世界上有许多从口都居住在平原地区。平原地势平坦或起伏较小,主要公布在江河的中下游,大都由河流总和而成。平原的自然景观各有相同:有的一马平川,有的水网密布,有的覆盖着茂密的森林。那么,在不同的平原上人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呢?

展示:西双版纳竹楼、东北的木屋、北京的四合院、江南的瓦房、湄南河民居等民居图片。

问:大家说一说这些图片分别反映的是哪些地方的民居情况?

叙述:这些民居特色无不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今天这节课让我们来领略一下居住在湄南河平原上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情况。

叙述:在亚洲东南部的中南半岛上,有许多由河流总和而成的平原,泰国境内的湄南河平原就是其中之一。在这里,有着传统的水稻种植业,它是世界上重要的水稻生产区之一。

问:我国的第一大粮食作物是什么?在我国,这种作物主要集中在什么地区?问:那么,世界上的水稻主要生产区集中在哪里?

总结:全世界水稻的主要生产区集中在亚洲东南部,这里的水稻产量占全世界总产量的90%以上,其中又以中国为最多。水稻作物有着十分悠久的栽培历史,早在7000多年前,浙江余姚河姆渡的先民,就已开始种植水稻。悠久的栽培历史发展过程中,也积淀了浓厚的稻作文化。那么在亚洲东南部中南半岛上泰国境内的湄南河平原,人们的水稻生产情况怎样呢?

展示:湄南河平原的地形图。

问:水稻生产需要有哪些条件?

板书:水稻生产条件

学生从需要有充足的水,深厚而肥沃的土地,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光照等方面分析,老师加以总结。

问:请同学们观察这幅图,分析这里生产水稻符合哪些良好的条件?

从需要有平原---提供广阔的肥沃的田地,有河流---提供充足的水分,气候---夏季风会带来丰沛的降水,位置---低纬度有充足的光照和温度等方面加以分析。

承转:正是这样良好的有利条件。使水稻成为这里的主要农作物,同时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水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下面我们就来讨论“稻作生产与人们生活的联系(板书)”。

问:观察课本中的《水稻生产图》,谈一谈水稻生产需要经过哪些环节?

播放:有关农民播种,育秧、田间管理、收割所付出的劳动的录像片段。

问:我们看到水稻生产的第一个环节都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而在生产水平普遍较低的情况下,这些劳动主要靠什么来完成呢?

问:人们最为忙碌的,也是最需要较多劳动力的是在什么时候?

总结:由此,我们说,稻作农业与人力需求有一定的关系,在湄南河平原上分布的密集人口,体现了这一点。

播放:“湄南河风光”录像片段。

问:大家结合课本中《湄南河的民居》图,进行相互讨论,来分析它的民居有什么特色。

把湄南河平原的民居与西双版纳的竹楼进行对比----既类似又不同,它是环绕大片稻田或河流而居,且材料以木为主。

总结:水稻生长离不开足够的水分,纵横的水渠和众多的河流构成的密集水网,是水稻生产区的一大特色。这也使民居围绕这一特色来设计建筑。

播放:春耕礼录像。

总结:祈求神灵保佑风调雨顺以获得好收成,是水稻生产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

问:每年的播种、插秧、收割季节最需要的是什么?

有的家庭中劳动力少怎么办呢?

村里要承担大量灌溉和水利工和等公共设施修建、维护,靠什么去完成?总结:由此可见,稻作生产是一种劳动密集型的农业。而且,在水稻生长产过程中,人们形成一种团结互助、关爱弱者、共渡难关的良好精神面貌。

展示:

湄南河平原稻作生产湄南河平原人们的生活

人工劳作从口分布密集

粮食丰收满足需要,增加收,提高生活水平

充足的水分民居绕稻田或河流空架设帮助和协作劳动精神生活:崇尚神灵、团结互助、关爱

弱者

总结:同学们,从这张表中,我们可以十分清晰地看到,湄南河平原的居民的日常生活与当地的农业生产,是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的。实际上,在我国的主要水稻生产区,人们的生活与水稻生产也有密切的关系。

问:同学们,学习完本课之后,你认为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除此之外,你们对湄南河平原的水稻产还有什么意见?

说说这种农业生产有哪些不足?

四、板书

稻作文化的印记

板书:水稻生产条件

充足的水,深厚而肥沃的土地,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光照等

板书:稻作生产与人们生活的联系

湄南河平原稻作生产湄南河平原人们的生活

人工劳作从口分布密集

粮食丰收满足需要,增加收,提高生活水平

充足的水分民居绕稻田或河流空架设

帮助和协作劳动精神生活:崇尚神灵、团结互助、关爱弱者

第二课时《用机器种庄稼》

壶滨中学吕建启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美国中部大平原的商品性农业特点和经营上的主要特色---高度机械化,熟悉在这种环境下人们的生活图景,明确科学技术对农业生产的重要影响。

2、通过对具体区域的分析,掌握案例分析,掌握案例分析法;明白地理事物受多种因素影响,学会综合分析问题方法。

3、通过对国外先进农业科技的学习,认识到人类具有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同时又要明确人类活动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才可使农业得到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美国中部大平原的商品性农业特点和经营上的重要特色---高度机械化。难点:对美国中部大平原的商品性农业所受到的多种因素影响的具体综合分析。

三、教学流程

1.

教学活动程序设计意图

创设大家先来谈一谈:你脑海中浮现的现代化农将学生带入对美好生活

情景业生产是一种什么样的场景?的憧憬,激发学习举。

师生共同探究学习新知1、显示以下几大块内容:“我的家”“我家

的农场”“农场的周边景观”“日常生活与

活动”。明确学习的主要内容。

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

2、播放“我的家”的有关资料,教师开始针

对内容提出各种相关问题。

巧妙地做好范例工作,使

学生发挥技能。

3、播放“我家的农场”,并要求在看完后分

组展开讨论。

让学生自主探索,从而获

得新知。

4、播放“日常生活与活动”,以学生欣赏为

主。

有利于学生学习的一张

一弛。

5、请大家把看到的情景结合自己的感受,相

互交流一下。然后,请一位同学把这幅美国

乡村生活风景画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思考、讨论交流后,结合

实际,畅所欲言,从众多

的内容中达到一种共识。

6、展望未来,要大力进行科技兴农,培养为

振兴我国农业而努力的意识。

从思想情感上来激励学

生奋发努力学习,渗透德

育教育。

学法指导

通过让学生分析独特的地理自然环境给社会生活带来的深刻的影响,充分说明了人们适应环境,利用环境协调发展,因地制宜的重要性,从而进行人地辩证观点的教育,教会学生用联系的观点来看问题的方法。

2.

叙述:前面我们领略了湄南河平原上美好的风土人情,反映给我们的是一幅传统农业生产的美好生活场景。今天我们交到美国中部大平原去领略在现代农业生产条件下的生活图景。

板书:用机器种庄稼

叙述:乔治热情地邀请我到他那儿去做客,他住在美国中部的大平原上,他通过互联网给我们传来了一些资料。

展示:“我的家”、“我家的农场”、“农场的周边景观”、“日常生活与活动”四个框题。乔治告诉我,看了这四大块内容,就基本了解了他那里的情况。下面我先给大家看一块内容,然后问几个问题,让同学来回答。

总结:实际上,乔治家农庄的特色也就反映了美国中部平原的农业特色。大家可以去阅读--“阅读卡”。

市场的变化是影响农业最突出的因素,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也使市场对农业的影响在地域上扩大。美国中部平原的农业是一种商品性农业,其形成就是由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播放:“日常生活与活动”,包含乔治一家吃饭、旅游、节假日到教学做礼拜、到超市购物、探亲访友、上学过程、家门口做游戏等内容。

叙述:乔治给我们的资料全部看完了。通过这些资料,我觉得他为我们展示了一幅美丽的美国乡村风景画。我想请大家把看到的情景,结合自己的感受,相互交流一下。然后,请一位同学报这幅美国乡村生活风景画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问:我国一直是一个农业生产大国,今天通过学习美国中部平原的农业生产情况,你觉得哪些是我国在发展农业生产中值得借鉴的?

总结:我们认识到,农业的发展首先要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地利用土地。其次为获得更大经济效益,还要提高科技水平,遵循自然规律改造自然,全面实施农业现代化和农业机械化,同时把现代科学成果与传统农业技术精华相结合,建立一种具有生态合理性、功能性优良的现代化生态农业,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树立科技兴农的意识。

四、板书

用机器种庄稼

平原广阔、人口稀疏、交通发达

机械化程度高农业-商品化、市场化经营-高度机械化

第二课与山为邻

第1课时《垂直的牧场》

壶滨中学吕俊威

一次备课二次备课板书设计:

天山山脉山顶游牧转场

夏季牧场

山腰

山坡春秋牧场

山麓冬季牧场(山谷)

第2课时《如画的梯田》

壶滨中学吕俊威

一次备课二次备课教学目标:

1、识记:云南元阳、哈尼族、梯田种植水稻

2、了解哈尼族人利用自然条件,修筑梯田,种植水稻的科学性。

3、初步形成人地协调观,明确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的重要性。

重点:

哈萨克族和哈尼族人民利用自然环境来安

排生产和生活所包含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难点:

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美,树立因地制宜的发展观。

教学流程:

导入:

让学生谈谈在生活自已所了解的梯田,说说和梯田有关的生产生活特色,或者有关的经历感受。老师展示梯田图片。

新课:

第一环节:了解元阳梯田

1、展示元阳梯田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元阳梯田的形态

设问:种植水稻离不开水,高山的水是怎么来的?又是怎么利用的?

2、学生思考回答

3、说明:来自印度洋的水汽,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沛,庞大的水水渫网络等让学生了解元阳的自然环境

第二环节:了解哈尼族

1、设问:这些梯田是谁修筑起来的?

2、老师用资料图片让学生了解哈尼族的历史,生产生活,民族特色。第三环节:探究元阳的自然环境和哈尼族生产生活的关系

1、四人为一小组讨论:你认为元阳自然环境和哈尼族的生产生活有

关系吗?

2、小组把得到的关系展示交流。

3、老师总结说明哈尼族生产生活中包含的科学性合理性。

第四环节:拓展

完成课文中的问题。

板书设计:

元阳哈尼族

地理位置:生产

地形生活

气候文化特色

第3课时《热闹的山谷》

壶滨中学吕俊威

一次备课二次备课教学目标:

1、识记:阿尔卑斯山

2、了解卢卡索的自然环境和它的特色经济以及在发展经济中面临

的问题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品质,理解人地和谐的重

要性

重点:

卢卡索人民利用自然资源来开发旅游业以及由此而产生的问

题。

难点:

产生这些问题的内在原因以及如何解决的方法。

教学流程:

导入: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两种不同形式的山区发展形式,即“牧场”

和“梯田”。是不是山区就只有这两种发展形式呢?

生:不止两种

生各抒已见

新课:

第一环节了解卢卡索

1、展示地图,了解卢卡索的地理位置

2、展示:阿尔卑斯山区雪景图片。学生直观感受卢卡索的气候、地

形特征

第二环节研究卢卡索

1、思考卢卡索可以开发成“牧场”或“梯田”吗?

学生说明理由

2、再问那可不可以发展重工业?

学生说明理由。

3、老师和学生一起寻找卢卡索的优势和劣势

第三环节为卢卡索的发展寻找出路

1、讨论:你们以为那里的人们该以什么为生呢?

以四人为小组展开讨论

2、各组交流总结

第四环节卢卡索的旅游业

1、合作探究寻找卢卡索在发展旅游业中出现的喜和忧

2、和小组总结发言

师:(归纳)我们必须要有控制地进行发展规划,既要充分地利用

山区资源,又要防止破坏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既要看

眼前利益,又要注重长远利益。

小结

·人类只有充分认识到自然环境的发展规律,才能趋利避害,使自

然环境向着有利于人类生存的方向发展。

·发展要注意扬长避短,既要发挥山地资源优势,又要保护环境。

·对自然资源要合理利用和开发,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板书设计:

劣势不能发展:

卢卡索

旅游业

可以发展

优势忧

第三课《傍水而居》

第1课时《水乡孕育的城镇》

壶滨中学陈如爱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太湖在我国的位置,知道太湖流域河湖分布的特点。

2、通过对太湖流域城镇的形成和发展,理解傍水而居的人们的生产和日常生活状态。

3、能根据资料、录像和图片描述“水”在这些地区所起的作用。

4、引导学生发现水乡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及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二、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水乡城镇的生产,生活特色。

教学难点:水对城镇的“孕育”作用。

三、教学流程

导入

生猜谜语,说出水的重要性

水是生命之源,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水,农业生产离不开水所以最初的人们多选择傍水而居。今天,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到与水息息相关的、具有独特特色的水乡城镇去走一走,看一看,了解那里的河流、城市、居民的生活与生产。

观看:《江南水乡》的录像资料

思考:通过欣赏水乡风光,归纳出水乡有哪些特色或用恰当的词描述水乡景观特点(从建筑、交通、生活情景等方面)。

水乡景观特点:小桥、流水、人家。

师小结:水是水乡城镇的特色,是水“孕育”了城镇的美。如今,具有这种建筑特色的民居,还完整地保留在太湖流域的乌镇、周庄等水乡古镇里,吸引着四方游人。接下来,让我们走进太湖流域,了解一下太湖流域的概况,及太湖流域的美丽的水乡城镇是如何出现和发展的?

新课

(一)水乡孕育的城镇──水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师展示“太湖流域”图,提问:

1、归纳出太湖流域的特点。(河湖密布,城市众多)

师补充课外资料:太湖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湖面2000多平方公里,流域面积36500平方公里,地形中以平原为主,是全国重点淡水渔业基地,太湖流域耕地2400万亩,财政收入占全国13%—14%,

被誉为祖国的“金三角”。

2、太湖流域有“鱼米之乡”的美称,为什么?

由于地势低平,河湖密布,所以灌溉便利,加上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业和渔业的生产和发展,因此这里成为著名的“鱼米之乡”。

过渡:综上所述,太湖流域鱼多、米多,这么多的鱼米消耗不了,该怎么办?

(二)水乡孕育的城镇──水对工商业发展的作用

1、你知道这些城镇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吗?

让学生带着第三个问题去仔细研读教材中的阅读卡。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适当点拨,说明城镇的形成过程(这个问题如有困难,可与同桌合作)。

最初因为交通便利(水运发达)→成为百姓交易活动的场所或货物的集散地(集市)→随着人数和商品不断增多→出现店铺、街道、手工作坊→出现从事工商业为主的居民→逐渐形成小城镇。

因此,可以说没有水就没有这些城镇,它是“因水而生”。

2、结合课文的内容和我们身边的生活,说一说水乡城镇居民的日常生活与水的关系。(可从食、住、行、休闲娱乐等方面回答)

学生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并把答案写在纸上,由各组派代表回答。

如今,太湖以其自身巨大的奉献成就了周边地区经济的蓬勃发展。建起了成片的新式楼房,人民的生活更加富裕。

(三)新型城镇的兴起

生看华西村新貌的图片,师补充相关的资料:华西村位于江苏省江阴县,被称为“天下第一村”1996年被农业部评定为全国大型一档乡镇企业,全村共有80户,1520人,面积0.96平方公里。华西村是全国农村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典型。2004年,华西村人均工资收入12.26万元。同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293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22元。华西人的收入是全国农民的41.76倍、城镇居民的13.01倍。到2005年,全村实现销售超300亿元,每户村民的存款最低100万元。

1、这些图片与前面看到的图片在景观上有哪些变化?(从建筑、交通、街道、公共设施、生活情景等方面)

2、在城镇化的过程中会出现哪些问题?

生思考回答,教师概括:水乡城镇化给太湖流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随着太湖流域经济的快速增长,太湖往日的风韵只能留在人们的记忆中。那么现在的太湖到底是什么样子呢?

生回答,然后师出示太湖污染的图片

3、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青少年学生可以做些什么?(各抒已见)

师补充相关资料:太湖流域曾是我国版图上水资源最丰富的区域之一,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节水和治污措施的相对滞后,近20年来全流域河网水质污染不断加剧,水体环境也日趋恶化,地处水乡的太湖流域如今可用之水却越来越少.

现在的太湖受到了严重的污染,最后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恢复太湖原有的美出一份力吧!

展示MTV,感受《太湖美》。

小结: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自然规律,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否则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我们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的发展。盲目围湖造田,过度垦殖,任意排污,必然会得到太湖的惩罚。只有科学规划,统筹实施,统一管理,才能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四、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水乡孕育的城镇

1、水乡特色

2、水对农业的作用

3、水对工商业的作用

4、新型城镇

第2课时《耕海牧鱼》

壶滨中学陈如爱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大鱼岛渔村生产生活发生的变化,理解傍海而居的沿海岛屿人们的生产和日常生活状况。

2.能根据资料和图片,比较“水”在不同沿海岛屿所起的作用。

3.针对沿海岛屿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设想,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傍海而居的沿海岛屿人们的生产和日常生活状况。

教学难点:分析沿海岛屿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设想。

三、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

平时我们常听说耕地放牧牛羊,没有听说过耕海放牧鱼群吧,那耕海牧鱼指的是什么呢?

学生思考、回答。

讲授新课

师展示中国政区图、山东省政区图、石岛镇的位置图

生仔细看图及书本上有关大鱼岛村的资料介绍,然后师组成四人小组来讨论并回答如下问题:

1.从大鱼岛村平面图中我们能读出哪些信息?

2.一个小渔村为什么有三个冷藏厂?

3.食品厂主要生产什么样的产品?

4.其他各类工厂是为什么服务的?

5.我们吃的烤鱼片是在哪里生产的?为什么在那里生产?这和过去有什么不同?

6.远离海边的人们为什么也能吃到海产品?

7.大鱼岛村从过去到现在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师展示漫画《小鱼的哀求》

8.人类在利用海洋的过程中,有什么问题产生,我们应该怎么办?

9.国家为什么要实行“休渔期”的政策?

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概括:

1.鲍鱼饲养基地,海水养殖场,海带育苗厂,渔业站,冷藏厂,水产加工厂,食品厂,绳网厂,造船厂,修船厂,轴承厂,塑料厂,渔民住宅区,学校,防波堤等

2.说明渔业生产量大

3.生产以海洋水产品为原料的食品

4.为捕捞服务,说明生产工具先进,这些工厂与渔业生产有密切的联系

5.沿海地区,原料产地,就近生产,经济、交通的发展

6.以海洋水产品为原料的食品加工业的发展,交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

7.大鱼岛村的变化图

发生的变化过去现在

住房低矮的平房崭新的渔民新村

生活贫穷幸福美满,一年一度“渔民节”

生产技术木制帆船,简陋渔具机动渔轮,新式网具、渔具

生产规模个体打鱼渔业集团公司的大规模生产

生产能力近海捕捞,对水产单一腌制中海、远洋捕捞,到冷藏、加工多样化

生产活动单一捕捞捕捞与养殖结合

观念向海洋索取保护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8.海洋污染,过度捕捞,鱼类减少,保护海洋,实行“休渔期”政策,实现可持续发展

9.近年,很多海域捕捞强度超过资源的再生能力,渔业资源持续衰退,主要经济鱼类大量减少,海洋渔业出现效益下滑、渔船停驶、渔民收入下降等严重问题,已成为影响渔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不利因素。为保障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保护和合理利用渔业资源,在各海域实行季节休渔。休渔期间,在休渔区域,所有拖网、围网渔船一律停港、封网。有关单位不得向其供油、供水,或收购、运销、代冻、储藏渔货等。其他作业渔船不得变相从事拖网、围网作业。)

归纳总结:

现在我们明白了渔村的人们是如何耕海牧鱼的,也感受到了渔民的美好生活,风土人情。那么大家想一想,在沿海地区的人们,还有没有其它生活方式?

有靠发展海滨旅游业为主的,如普陀山,有生活在现代化的港口城市的,如宁波、大连等等。

四、板书设计

1、大鱼岛村的变化

发生的变化过去现在

住房

生活

生产技术

生产规模

生产能力

生产活动

观念

2、“休渔期”的规定:时间原因

第3课时《水上都市》

壶滨中学陈如爱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意大利及地中海的位置,明确威尼斯是个水上城市。

2、理解威尼斯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美、因水而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威尼斯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美、因水而忧。

三、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

猜一猜,他是谁?

他17岁时跟随父亲、叔父前往东方,他们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经过三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元朝的上都开平,进见元世祖,得到他是赏识。他在中国住了17年,回国后写了一本书,把富庶和昌明的中国介绍给大家。

他就是马可波罗,马可波罗的故乡——水上都市威尼斯

讲授新课

生看书及相关资料介绍,明确威尼斯的位置以及它与水的密切联系。

(一)、因水而生

学生看文字说明,理解这个城市“因水而生”。

威尼斯位于亚得里亚海的西北岸,由118个弹丸小岛组成,有400座石拱桥,177条水道,总长45千米的运河,2300条水巷,只有西北角有一条4公里长的长堤,是1846年

建造的铁路桥,1932年又与之并列建造了公路桥,与大陆相通。在6.9平方千米的市区,有10多万城区居民(加上郊区36万) 。

(二)、因水而兴

学生看文字资料,思考为什么威尼斯会“因水而兴”

威尼斯是地中海的贸易中心,港口每年进出货船达万艘以上。其经济以旅游和服装为基础,料器和花边是它的传统行业。

威尼斯古城兴建于452年,当时,沿岸居民因逃避它族迫害,被迫迁网威尼斯湖中定居。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到14世纪末,它已发展成当时地中海最大的贸易中心之一。(三)、因水而美

学生看文字资料,思考为什么威尼斯会“因水而美”

威尼斯是一座文化艺术名城。全城有教堂、钟楼、修道院、宫殿、博物馆等艺术及历史名胜450多处。共有120座各式教堂,120座钟楼,64座修道院,40多座宫殿。

雄伟壮丽的圣马可大教堂始建于829年,重建于1043到1071年,它曾是中世纪欧洲最大的教堂,是威尼斯建筑艺术的经典之作。据说其中埋葬了耶酥门徒圣马可而得名。

威尼斯有一条长4公里、宽30~60米的主运河,与177条支流相通,城市里共有2300多条水巷。在这座水上城市里,汽车、摩托车、甚至自行车都是被禁止的,威尼斯的公共交通工具是公共汽船,而贡都拉则充当了自行车的地位。

游客乘火车或驾着汽车来到桥头,就要下车,即使是国家元首也要弃车入市,或安步当车,或搭上每10分钟一班的公共汽船,或多花几个钱雇一条私人快艇,或乘长11米、宽1.4米的“贡多拉”单桨平底木船邀游水域。

2月的威尼斯还是冬天,少许有些寒意,肤色不同、语言各异的人们此时都脚步匆匆,奔向同一个目的地——世界著名的威尼斯圣·马可广场,一年一度的“水城”狂欢节正在那里达到高潮。

(四)、因水而忧

学生看文字资料,思考为什么威尼斯会“因水而忧”

威尼斯的灭顶之灾

威尼斯在年复一年地下沉,而亚得里亚海的海平面却在不断上升。随着涨潮更加频繁,著名的圣马克广场每年冬天都要被海水淹没约60次。

归纳总结:

现在的威尼斯面临着严重的危机,该怎么办呢?

“摩西”工程:“摩西”工程于2003年开工,计划修建79道水下屏障。当涨潮威胁威尼斯时,可以将这些水下屏障升高。整个工程预计在2010至2011年间完成,总耗资52亿美元。

海水灌注法:这项计划总耗资1.17亿美元,需要挖12个直径为30厘米、深为700米的大洞,再将海水注入其中。这项计划将使“水城”升高30厘米,几乎相当于威尼斯在过去300年中下沉的水平

四、板书设计

水上都市(一)威尼斯的地理位置

(二)威尼斯与水的关系:

1、因水而生

2、因水而兴

3、因水而美

4、因水而忧

第四课《草原人家》

第一课时《现代化的大牧场》

缙云实验中学李秀英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澳大利亚的大牧场的内容,了解大草原的自然环境特色,感受草原上牧民的生活概况。

2.能够从地图、图表中读取各种有用的信息。

3.通过澳大利亚的草原风情,进一步认识到人地关系的协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澳大利亚草原人家的特色;和谐发展人地关系的重要性。

难点:自然环境对牧业形成与发展的意义。

三、教学流程

教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明星,它可是曾经引起过世界轰动的真正的明星哦。它是谁呢?有请史莱克。

(史莱克上场,画外音)

史莱克自我介绍:大家好,我是史莱克,多利之后的最著名的绵羊。作为一只绵羊,为人类奉献一身羊毛是我的天职。但我曾逃避服役长达6年之久。都说我是舍不得一身靓毛,实际上大家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在我的心中藏有一个梦想,我很想去澳大利亚探亲。听说那里有我很多很多亲戚。这6年里我想尽办法,可就是找不着去澳大利亚的路。大家知道澳大利亚到底在哪儿吗?

(世界地图)

(澳大利亚地图)

在图上落实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分析它所在位置的特点:

世界上唯一占据整个大陆及其边缘岛屿的国家。

澳大利亚只有2000万不到的人口,却拥有1亿7000万只羊,是世界上养羊最多的国家。所以,这个国家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澳大利亚地图中现出“骑在养背上的国家”)

可你知道吗,在200多年前,那里还没有一只羊呢。

(知识角:澳大利亚约在两亿年前,就同其他大陆分离,孤立于南半球的海洋上,长期以来,由于自然条件单一,动物演化很缓慢,至今还保存着许多古老的物种。那里没有高级的野生哺乳动物,只有低级的有袋类动物。原本那里没有一只羊,18世纪后期,欧洲移民第一次带去了29只绵羊。由于那里的自然条件特别适于绵羊的生长和繁殖,到了19世纪二十年代,绵羊数量达到6000万只之巨!羊毛远销国外,成为澳大利亚最主要的出口商品。)澳大利亚的养羊业发展速度如此之快,发展养羊业到底有着那些有利条件呢?

(澳大利亚牧业气候分布图,学生原因探讨)

1.澳大利亚的位置有什么特点?这种特点对澳大利亚的气候有什么影响?

2.澳大利亚的降水有什么特点?其畜牧业的分布又有什么特点?

3.澳大利亚的牧业分布与等降水量线之间呈什么关系?为什么会是这样?

澳大利亚牧场规模很大,面积一般达到几千公顷,羊群数多在数千只甚至上万只以上。

人教版七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生活在社区里 1、 社区:一定数量的人口,居民具有共同的区域身份、某些共同的看法、相关的利益和比较密切交往的社会生活的共同体。(社区可以是村庄、小城镇、街道,也可以是市区、郊区、大都市等) 2、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也是绘制平面图不可缺少的) A.方向:地图上常用的定向方法有三种。 “一般定向法”是地图上普遍采用的方法,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指向标定向法”:再有指向标的地图上采用此方法。指向标一般指向北方。 “经纬网定向法”是最准确的定向方法。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弧线叫经线,与赤道平行的线叫纬线。在地球仪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B.比例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又叫做“缩尺”。 公式:比例尺= ( 注意单位的换算,1千米=100000厘米。1米=100厘米) 地图上的比例尺,通常有三种表示形式。 线段式文字式。例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千米” 。 数字式。例如,1:10000 。 图幅相同的情况下: 比例尺 地图范围 描述的内容 大 小 详细 小 大 简略 C.图例和注记: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叫图例;地图上用作说明地理事物的文字和数字,叫做注记。(常见图例—见P6) 3、社区的功能:社区具有政治功能(如,选举,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经济功能(如人们可以在社区超市购物),文化功能(如人们可以在社区内进行健身和学习,进行体育比赛、文艺活动及各种讲座和培训)和管理功能。 4、社区分:功能社区(例如:工业区,大学区,高科技园区,农场,生活小区,商业区等) 自然社区(例如:村落,城镇等) 行政社区(例如:街道,乡,镇,县,市等) 社区的差异:社区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规模不同;二是特色各异,包括城乡之间及城市内部之间的差异。 5、聚落是人类生活和聚居的场所。乡村和城市是聚落两大类型。先有乡村聚落后才有城市聚落。 乡村聚落即村落,是乡村人们的居住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乡村聚落又分为农村、牧村、林场和渔村。 城市聚落是在乡村聚落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城市聚落规模宏大,建筑林立,街道交通便捷,文化娱乐设施完善,就业机会多、教育等等条件优越。城市居民主要从事工业、商业和图上距离 实地距离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教案集

第一单元我们生活的世界 第一课从地图看世界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 (1)世界地图发展变化的几个过程及每个阶段有代表性的人物和地图名称。 (2)常见的地图种类和形式。 (3)地图与人类生活的实际联系。 (4)地图的基本三要素。 (5)地图的作用。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世界地图发展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在这一领域为世界的进步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通过对地图与人类生活实际联系的学习,培养学生使用地图的情感,使学生认识到地图的重要性。 (3)通过介绍历史上一些伟人的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向前人学习的意识。 3.能力目标: (1)通过对地图三要素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地图的能力和方法。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利用地图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生活的基本能力。 (3)通过比例尺公式的学习,使学生会正确地进行三者之间的换算并运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世界地图的历史发展过程 地图的种类 地图在人类活动中的作用 地图三要素 难点:地图三要素的换算和实际运用 地图与人类活动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设计】 1.结合书上的“读与思”,让学生进行初步的地图分析以得出一定的结论。 2.结合书上的“活动区”,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 3.穿插一些历史小故事,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饿学习积极性。 4.结合书上的地图资料和地图册上的资源,培养学生对地图的一种情感。 5.结合练习,把理论知识与实际的操作能力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主要单词】 世界地图 the Map of the World 公元前 BC 电子地图 electronic map 比例尺 scale 方向 direction 【板书设计】 §1 世界地图的变化 一、历史发展 遥远的古代 (古希腊人)(中国)(托勒密) 帛地图经纬线 现代 ) 二、地图类别 1、纸制地图 2、立体地图 3、影像地图 4、电子地图 【教学过程】 (导入提问)上学期,我们最后一课的内容是什么? ——我是中国人。 这学期,我们将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去年,在自然地理中已经学过有关地图和地球的知识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第五章相交线和平行线 教材分析 本章包含相交线、平行线及其判定、平行线的性质、平移等4节内容,前三节主要讨论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重点是垂直和平行关系,第4节是有关平移的内容. 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图形与几何”所要研究的基本问题,本章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首先研究了相交的情形,探究了两直线相交所成的角的位置和大小关系,给出了邻补角和对顶角概念,得出了“对顶角相等”的结论;垂直作为两条直线相交的特殊情形,与它有关的概念和结论是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直接基础,本章对垂直的情形进行了专门的研究,探索得出了“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垂线段最短”等结论,并给出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为学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确定点的坐标打下基础. 对于平面内两条直线平行的位置关系,教科书首先引入一个基本事实(平行公理),即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以此为出发点探讨了平行线的判定和平行线的性质,教科书接下来对命题、命题的构成、真假命题、定理作了简单介绍,使学生初步接触有关形式逻辑概念和术语. 本章在最后一节安排了有关平移的内容.从《课程标准(2011版)》看,图形的变化是“图形几何”领域中一块重要的内容,通过将图形的平移、旋转、折叠等活动,使图形动起来,有助于在运动变化的过程中发现图形不变的几何性质,因此图形的变换是研究几何问题、发现几何结论的有效工具. 教学重点 1.垂线的概念. 2.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 教学难点 逐步深入地让学生学会说理,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课时安排 5.1相交线约4课时 5.2平行线及其判定约2课时 5.3平行线的性质约3课时 5.4平移约1课时 小结约2课时 机动约2课时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完整版)

七上数学教案有理数第一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 ①通过生活实例,了解学习有理数的必要性.②理解并掌握数轴、相反数、绝对值、有理数等有关概念.③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过程与方法 2 通过本章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激励学通过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结合生活实例引入新课,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难点、教学重点这一章的主要学习目标都可以归结到有

理.重点:有理数的运算运算,数轴、相反数、绝对值---数的运算上,比如有理数的有关概念法则直接目标都是落实到有理数的运近似数等内容的学习,,运算律, 算上. . 有理数法则的理解,难点:负数概念的建立,绝对值意义课时分配课时内容 1 正数和负数1 . 1 4 有理数 2 . 1 5 有理数的加减法 3 . 1 4 . 1 4 有理数的乘除法 4 有理数的乘方 5 . 1 2 单元复习与验收教学建议(即联系实际生活的典型例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从实际问题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大胆尝试的过程中,让学生参与数学活动,引入,从而使学

生自得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自觉地发现问题,自觅规律..在进行有理数的有关概念的教学时:1?)注意从实际问题引入,使学生知道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1(如:从温度与海拔高度引入负数,从而得出有理数的概念;借助温度引出数轴,建立数(有理数)与形(数轴上的点)之间的联系.()注意借助数轴的直观性讲述相反数、绝对值,体会用字母2使学生对概念的认识能更深一步,,?体现代数的特点表示数的优越性,并为今后学习整式、方程打下基础..讲解有理数运算时,有理数加法及乘法法则的导出借助数轴 2在此,会更直观更形象更易于学生理解,法则要着重强调

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目录详细

第一单元人在社会中生活 第一课我的家在哪里 4------8 1从社区看我家 2在社区中生活 第二课乡村与城市 9------15 1乡村聚落 2城市聚落 3往来在区域之间 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16------22 1带着地图定向越野 2带着地图去旅行 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 第一课大洲与大洋 24------29 1人类的栖息地 2海洋对人类的影响 第二课自然环境 30------41 1地形多样 2气象万千 3众多的河湖 4风光迥异 第三课世界大家庭 42------52 1人口与人种 2语言与宗教 3国家和地区 综合探究二从地球仪上看世界 53------56 1观察地球仪 2使用地球仪 第三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 第一课家住平原 58------63 1稻作文化的印记 2用机械种庄稼 第二课与山为邻 64------69

1垂直的生计 2山地之间 第三课傍水而居 70------75 1耕海牧鱼 2水上都市 第四课草原人家 76------81 1逐水草而居 2现代化的牧场 第五课干旱的宝地 82------87 1石油宝库 2沙漠绿洲 综合探究三如何认识区域------以南非为例88------92 1确定区域的位置与范围 2评析区域的自然条件 3关注区域的人文特色 4感受区域的发展 第四单元文明中心-------城市 第一课美国政治的心脏:华盛顿 94------96 第二课文化艺术之都:巴黎 97------100 第三课 IT新城:班加罗尔 101------103 第四课汽车城:蔚山 104------106 第五课城市规划的典范:巴西利亚 107------109 综合探究四如何认识城市------以莫斯科为例110------113 1描述城市的位置和环境 2归纳城市的特色

初中数学七年级教学案

初中数学七(上)4.2解一元一次方程(1) 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意义,养成检验的习惯. 2.理解把握等式性质,并能用于解一元一次方程. 3.了解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目标——将一元一次方程变形成“x=a ”的形式. 学习重难点 等式性质的探索及应用。 教学过程 一. 自学指导:请自主学习课本P 95-P 96的内容,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填表: x= 时,方程2.分别把0、1、2、3、4代入下列方程,哪一个值能使方程成立: (1)2x-1=5; (2)3x-2=4x-3 3.什么叫做方程的解? 下列各未知数的值,哪个是方程5x-1=7x-2的解 x=0, x=-1, x=3, x=12 . 4.什么叫做解方程? 5.等式的性质是什么/ 二.例题学习 例 解下列方程: ① x + 5 = 2 ② -2x = 4 三.自主学习反馈 练习1.解下列方程: 练习2.在公元前1600年左右遗留下来的古埃及文献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它的全部,它 的7 1 ,和等于19”.你能求出这个数吗? 62x )1(-=+(2)3x 34x -=-1(3)x 32=(4)6x 2-=

初中数学七上4.2解一元一次方程(1)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与一元一次方程有关的概念,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能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过程与方法:经历数值代入计算的过程,领会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意义.知道求方程的解就是将方程变形为x=a的形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强调检验的重要性,养成检验反思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比较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异同;归纳等式的性质;利用性质解方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新知 1.填写下表 当x=__________时,方程2x+1=5成立 2.分别把0,1,2,3,4代入下列方程,哪一个值能使方程成立: (1)2x-1=5 (2)3x-2=4x-3 3.见课本P95-P96用天平测物,联想到等式的几种变形.探索得出:如果我们在两边盘内同时添上(或取下)相同质量的物体,可以看到天平依然平衡,得x+2=5→x=5-2,3x=2x+2→3x-2x=2;如果我们将两边盘内物体的质量同时扩大到原来相同的倍数(或同时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也会看到天平依然平衡,得 2x=6→ x=6÷2.学生归纳等式的性质. 二.自学质疑提升认识 组内交流自学指导部分,采用学生代表进行讲解、生生互动、教师个别辅导的方式进行。这一环节约需10分钟,应留给学生充分交流的时间,教师深入到各组了解学生自主学习情况,捕捉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可以自主解决的问题以及还存在疑惑的地方。对于自主学习反馈练习的解题可由一个组讲解,其他组补充的方式进行,营造组与组之间的竞争,也为生生交流提供素材。 三.交流展示形成知识构建 (一)概念教学 1.出示问题情景(1)后,学生考虑:怎样求方程中的未知数的值?分别将1、 2、3、4、5代入方程,哪一个值能使方程成立?

初中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教案(完整版)

差 七上第一单元教案集 第一课我家在哪里(第一课时) 从社区看我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平面图,初步掌握地图的三要素。 2、情感目标:从自己所在的社区入手,感受社区的生活,体会社区的功能。 3、能力目标:能够根据平面图上的方向,描述一个地点的具体位置;能利用比例尺,计 算图上某两地之间的实地距离。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等多种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首先祝贺你们升入了初中学习,今天我们认识了许多新同学,我们每个家庭都生活在城市的社区里,家在社区中的位置,是我们了解与认识社区的出发点。” 引出社区概念。(相对固定的区域、一定数量的人口、共同的区域身份、相关的利益、共同 的生活空间──人类生活共同体。)社区有许多共同的地方,但每个社区有不同的位置和环 境。那么怎么让朋友们了解自已家的位置和环境呢?(一个好办法是画一幅社区平面图)新课教学: 一、从社区看我家 1、社区 出示图1-1和图1-2①,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一小组仔细观察、讨论“这两幅图画得是同一地方吗?”找出它们的差异,并作好记录。看哪个小组观察得最仔细、 差异找得最多。(两图方向、符号的形状、大小和颜色的异、图幅有大有小等) 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角色扮演,完成图下第二小题,可以让一组同学扮演杜鹃,一组同学扮演王朋,分别向同学描述图中景物的相对位置,看看其他同学能否听明白。 这时教师作适当引导,自然地过渡到第三小题,怎样修改一下,使这两幅图趋于一致, 别人容易读懂?先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然后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归纳。 两图方向不同-------→要有统一的方向(方向)图幅有大有小-------→要有统一的大小(比例尺)地图的三要素 符号有异-------→要有统一的符号(图例和注记) 展示图1-3②,让学生仔细读图,并比较图1-3对图1-1和图1-3对图1-2,分别作了哪些改进?师生共同一边比较,一边阅读图旁对地图三要素的含义的注释,加深对地图三要素 的理解和认识。然后带领学生阅读“地图的语言”。 2.地图三要素 老师:方向、比例尺和图例是地图的语言,只有懂得了地图的语言才能正确地阅读地图,和地图对话。 介绍方向的三种表示方法,结合地图,让学生懂得地图上表示方向的方法有三种:指向标③、经纬网④和通常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⑤”,通过反复阅读地图,巩固记忆。 教师:让学生记住比例尺⑥有三种表示方法:线段式、数字式和文字式,让学生看图操作,训练学生能三种方式互相转换;知道比例尺有大有小,知道用比例尺计算地图上任何两 地的距离。 地图上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颜色和文字说明就是地图的图例⑦,它帮助我们识别地图上不同类型的信息,认识地图上的地理事物。让学生记住一些常见的图例,利用图册,反复 阅读各种地图,巩固学生方向、比例尺和图例知识。 [活动:假如你是杜鹃或王朋,利用1-3图,向别人描述自己家的位置和周围环境] 小结:1、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评一个最佳小组合作奖。 尝试应用:1、画一幅自己学校或自己所在社区的平面图。 教后反思 设计教学情境,尽可能使教学内容生活化、生动化。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发现问题、自主分析归纳地图的三要素。在此基础上,讲述地图的方向、比例尺和图例的概念,然后引导 学生练习使用地图语言去描述某地的位置,并进行比例尺的量算。最后鼓励学生尝试绘制自 家所在社区的平面图。 第一课我的家在哪里(第二课时) 在社区中生活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对生活的小区进行调查,感受社区的生活,体会社区的功能。 2.通过讨论、调查等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勇于表现自己和与人合作的意识,帮助学生形成对生活的环境产 生认同感、自豪感。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 历史与社会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历史与社会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体会到个人和社会之间是紧密相连的,个人的生活离不开社会。 (1)知识与技能:认识到自己是社会中的一员,了解良好的自我意识对个人发展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社会为人类生存、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产品,说明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同时也了解到社会中存在着不同的群体,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群体中。 (3)情感、态度、价值观:社会不仅为人类生存提供各种资料,同时社会也能促进个人进步。学生通过学习在理解了个人离不开社会的基础上,也应懂得作为社会的成员,在社会生活中要严格要求自己,因为社会这面大镜子既可以照出每个人的长处、优点,也可以照出每个人的短处、缺点,为今后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材分析 本课时讲述了社会与人的关系,强调个人生活离不开社会,让学生充分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从个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上,正确认识自己,从而学会客观、全面、发展地看待自己。它是学好其他两课的关键。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自我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可以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个人的生活与社会的关系。 教学难点:社会与个人发展的关系。 §教学方法 课程模式是探究式学习,教学步骤是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理解问题。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选择的教学策略是情景教学法,利用实验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通过列举生活中的现象,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个人的生活和成长都离不开社会。 §教学准备 一杯水、一张生活流程图。 §个人使用前的思考及改进: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活动一】将一滴水滴到地上,观察反应(转瞬即失);而一杯水却不会消失。 思考: ○为什么一滴水离开杯子后就会消失? ○如果说小水滴也有灵性,它不想在这个世界上消失,该怎么办? 别离开它生活的集体。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5.1.1 相交线 教学目标:1.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能在图形中辨认. 2.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和它的推证过程. 3.通过在图形中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重点:在较复杂的 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先请同学观察本章的章前图,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 学生活动:口答哪些道路是交错的,哪些道路是平行的. 教师导入:图中的道路是有宽度的,是有限长的,而且也不是完全直的,当我们把它们看成直线时,这些直线有些是相交线,有些是平行线.相交线、平行线都有许多重要性质,并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应用.所以研究这些问题对今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是有用的,也将为后面的学习做些准备.我们先研究直线相交的问题,引入本节课题. 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第1页共149页

1.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 学生活动:观察上图,同桌讨论,教师统一学生观点并板书. 【板书】∠1与∠3是直线AB、CD相交得到的,它们有一个公共顶点O,没有公共边,像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学生活动:让学生找一找上图中还有没有对顶角,如果有,是哪两个角?学生口答:∠2和∠4 再也是对顶角.紧扣对顶角定义强调以下两点: (1)辨认对顶角的要领:一看是不是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对顶角与相交线是唇齿相依,哪里有相 交直线,哪里就有对顶角,反过来,哪里有对顶角,哪里就有相交线;二看是不是有公共顶点;三看是不是没 有公共边.符合这三个条件时, 才能确定这两个角是对顶角,只具备一个或两个条件都不行. (2)对顶角是成对存在的,它们互为对顶角,如∠1是∠3的对顶角,同时,∠3是∠1的对顶角,也常说 ∠1和∠3是对顶角. 2.对顶角的性质 提出问题:我们在图形中能准确地辨认对顶角,那么对顶角有什么性质呢? 学生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选代表发言,井口答为什么. 【板书】∵∠1与∠2互补,∠3与∠2互补(邻补角定义), 第2页共149页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期末试卷(附答案)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期末试卷(附答 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选择一个最佳答案,每小题1分,共40分) 1>如果地图上没有指向标,也没有经纬线,那么通常右边表示的方向是 A、东方 B、南方 C、西方 D、北方 2、在140000000的地图上,一厘米表示实地距离是 A、4千米 B、400千米 C、4000千米 D、40千米 3、某城市东门是店铺林立、商品丰富、人流繁多的地区,这里是 A、文教区 B、住宅区 C、商业区 D、工业区 4、一般地图上表示河流、湖泊的颜色是 A、黑色 B、蓝色 C、白色 D、红色 5、中国位于 A、亚洲东部 B、太平洋东岸 C、南半球 D、西半球 6、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中国政府已在那里设立了 A、直辖市 B、省 C、自治区 D、特别行政区 7、有关东西两半球界线的划分,正确的是 A. 0°和180 °经线圈 B. 20 W和160°E经线圈 C. 20°E和160 W经线圈 D.赤道 &下列语句中描述气候的是 A、阳光灿烂 B、雨过天晴 C、风和日丽 D、四季如春 9、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叫 A.海湾 B.海峡 C.内海 D.海洋 10、有世界屋脊”之称的大高原是 A、巴西高原 B、德干高原 C、黄土高原 D、青藏高原 11>下列气候类型中,对我国影响最大的 A、地中海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高山气候 D、季风气候 12、有关我国地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形复杂多样 B、山区面积广大 C、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D、南高北低,呈阶梯状分布 13、我国著名的三峡水利工程在

A、长江流域 B、黄河流域 C、珠江流域 D、淮河流域 14、下列少数民族与其主要分布的连线,正确的是 A、壮族——广东 B、维吾尔族——内蒙古 C、藏族——新疆 D、回族——宁夏 15、中国南方与北方的自然界线是 A、秦岭一淮河一线 B、黑河一腾冲一线 C、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巴颜喀拉山一冈底斯山一线 D、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一雪峰山一线 16、那达慕”盛会反映了哪个少数民族的风情 A、回族 B、蒙古族 C、藏族 D、傣族 17、梯田是小伙子的脸”哪个少数民族的俗语 A、傣族 B、哈尼族 C、土家族 D、苗族 18、在新疆的绿洲上居住的人们利用的一种灌溉设施是 A、坎儿井 B、建造大型水塔 C、开凿运河 D、都江堰水利工程 19、J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主要反映了气候的 A、复杂性 B、多样性 C、突变性 D、垂直差异性 20、描述一个地方的气候主要要素有…… A、风力和降水 B、气温和气压 C、气温和降水 D、风力和气压 21、下列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的是…… A、澳大利亚 B、加拿大 C、意大利 D、中国 22、美国纽约地理坐标是40 °N、75 W,关于纽约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A、北半球、西半球 B、南半球、东半球 C、北半球、东半球 D、南半球、西半球 23、.................................................. 下列省级行政 区,属于西部地区的是 ................................. A、山西省 B、河南省 C、江西省 D、重庆市 24、........................................................ 关于哈 萨克牧民科学利用天山牧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夏季分布在山谷间的牧场 B、春秋时节生活在高海拔地区 C、冬季主要在山麓地带 D、天山牧场可四季放牧” 25>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是 ............... A、阿根廷 B、蒙古 C、澳大利亚 D、中国 26、下列平原中,有稻作文化印记的是 ....................... 1 /3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案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一单元教案 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教学 目标 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比例尺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类型的地图,从地图中获取信息以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合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重点 根据现实需要选择和使用合适的地图 难点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类型的地图,从中获取信息以解决实际问题。教具 各类地图、乡土教材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一、选择合适的地图 提问:请同学们观察1―11A和1―11B两幅地图,看看它们有什么相同点? 提问:哪幅地图表示的范围大?哪幅地图表示的范围小? 提问:如果想了解福州与台湾之间的相对位置和大致距离,应该选择哪幅地图? 提问:如果要坐火车游览台湾,应选择哪幅地图? 总结:由此可见,反映区域范围越大的地图,图上内容越简单,而反映区域范围越小的地图,图上内容越丰富。 二、巧用地图 如果张京要坐火车从北京到杭州旅游,他该选择哪种地图来确定线路? 1、交通图 提问:他应该如何安排线路?可以有哪些不同线路? 展示:《中国铁路干线图》 提问:根据你们确定的线路,沿途会经过哪些城市?

展示《杭州交通图》 展示:等高线图。 叙述:等高线越密集的地方,地势越陡峭;等高线越稀疏的地方,地势起伏越平缓。 教 学 过 程 提问:当我们拿一张《张家界风景旅游区地图》,该如何安排两天的行程? 1、请在图上找到入口处?你准备从哪个门进?从哪个门出? 2、请在图上找到住宿的宾馆,你准备晚上哪个宾馆住宿? 3、根据上述选择,确定第一天和第二天所要游览景点的范围。 4、根据你所确定的范围,再合理安排具体的旅游景点总结: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交通图、旅游图、等高线图和历史变迁图及其运用。 布置作业 练习册1----7题 板书设计

(完整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历史与社会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梳理 班级姓名 第一单元人在社会中生活 一、我的家在哪里 (一)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1、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又叫做“缩尺”。(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1)地图上的比例尺,通常有三种表示形式: 线段式:例如,0 50 100千米 文字式:例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千米” 数字式:例如,1:5000000 (2)比例尺大小对地图的影响:同样大小的地图比例尺越大,地图包括的实地范围越小,表示的地理事物越详细(大、小、详);比例尺越小,地图包括的实地范围越大,表示的地理事物越粗略(小、大、粗)。注意单位换算,1千米=100000厘米。 2、方向:地图上常用的定向方法有三种 一般定向法:是地图上普遍采用的方法,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还可确定其他四个方位) 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按照指向标定方向。(平移指向标) 经纬网定向法: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线来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图例和注记: 图例是对地图上各种符号和注记的说明;注记是指地图上的文字和数字说明。(熟悉P6页图1-6常见图例)(二)在社区中生活: 1、社区的主要功能:政治、经济、文化和管理功能 2、社区的含义:社区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共同体;相对固定的区域、一定数量的人口以及社区居民具有共同的区域身份、某些共同的看法、相关的利益和比较密切的交往是构成社区的几大要素。 二、乡村和城市 (一)乡村聚落: 1、聚落的含义:聚落是人们聚居和生活的场所,是人类各种形式聚居地的总称。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它们具有不同的景观特色。 2、乡村聚落:即村落,是乡村人们的居住场所,也是乡村人们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它是以农业活动和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 3、乡村聚落景观和生产活动差异的原因: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点;生产生活方式、历史文化环境等人文环境特点。(如:云南傣族的竹楼,防潮通风作用;沙特民居墙厚、窗小,适应昼夜温差大的条件) (二)城市聚落: 1、城市聚落: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规模较大,是一定地域范围内政治、经济、文化、行政管理中心。 2、城市聚落的由来:城市聚落是有乡村聚落发展来的,大致经历了从村落----市井----集市----城市的过程。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39930

2017-2018学年下学期七年级数学教案 学校:团陂中学

教学时间 2、25 课题 5.1.1 相交线 课时 1 教学媒体 多媒体、黑板 教 学 目 标 知识 技能 1、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邻补角、对顶角,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 2、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问题 过程 方法 经历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及性质的探索过程,体会分类思想, 在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进一步培养说理能力 情感 态度 激发学生求知欲,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感悟数学学习是一种美的享受. 教学重点 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的性质与应用 教学难点 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程序及教学内容 一、复习导入 引导语: 我们生活的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相交线和平行线. 本章要研究相交线所成的角和它的特征,相交线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垂直,垂线的性质,研究平行线的性质和平行线的判定以及图形的平移问题 二、自主学习 教师出示一块布片和一把剪刀,表演剪刀剪布的过程. 教师提出问题:剪布时,用力握紧把手,发生了什么变化?进而使什么也发生了变化?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得出: 握紧把手时,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刀刃之间的角相应变小.如果改变用力方向,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大,剪刀刀刃之间的角也相应变大. 三、合作探究 画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问题: (1)两条直线相交组成四个角,12∠∠和有怎样的位置关系?13∠∠和呢?

(2)12∠∠和的度数有什么关系?13∠∠和呢? (3)两条直线形成的角在变化的过程中,这个关系还保持吗?为什么? 四、成果展示 ∠1和∠2有一条公共边.....OC ,它们的另一边互为 ,称这两个角互为 。 在上图中,你还能写出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和∠3有一个公共顶点, (有或没有)公共边,但∠1的两边分别是∠2两边的 ,称这两个角互为 。 ∠2的对顶角是__________ 五、巩固练习 例1:如图,直线a 、b 相交,(1)∠ 1=o 40, 求∠2,∠3,∠4的度数。 (2) ∠1:∠2=2:7 ,求各角的度数。 六、课堂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本节课的小结并强调对顶角的概念与对顶角的性质不能混淆:对顶角的概念是确定两角的位置关系,对顶角的性质是确定互为对顶角的两角的数量关系. 七、布置作业 教材练习册 八、板书设计 九、反思与回顾

初中七年级数学教案2020最新参考篇

初中七年级数学教案2020最新参考 篇 说课就是教师口头表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也就是授课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讲述自己的教学设计,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的活动。整理了关于“初中七年级数学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初中七年级数学教案第一篇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数轴的概念,能用数轴上的点准确地表示有理数。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与实际操作,理解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数与形结合的过程中,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数轴的三要素,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教学难点】 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通过实例温度计上数字的意义,引出数学中也有像温度计一样可以用来表示数的轴,它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数轴。 (二)探索新知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用画图的形式表示东西向马路上杨树,柳树,汽车站牌三者之间的关系: 提问1:上面的问题中,“东”与“西”、“左”与“右”都具有相反意义。我们知道,正数和负数可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那么,如何用数表示这些树、电线杆与汽车站牌的相对位置呢? 学生活动:画图表示后提问。 提问2:“0”代表什么?数的符号的实际意义是什么?对照体温计进行解答。

教师给出定义:在数学中,可以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它满足: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代表原点;通常规定直线上向右(或上)为正方向,从原点向左(或下)为负方向;选取合适的长度为单位长度。 提问3:你是如何理解数轴三要素的? 师生共同总结:“原点”是数轴的“基准”,表示0,是表示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正方向是人为规定的,要依据实际问题选取合适的单位长度。 (三)课堂练习 如图,写出数轴上点A,B,C,D,E表示的数。 (四)小结作业 提问:今天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回顾:数轴的三要素,用数轴表示数。 课后作业: 课后练习题第二题;思考:到原点距离相等的两个点有什么特点? 初中七年级数学教案第二篇 一、教学内容分析

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上) 第一单元复习 1、我的家在哪里 ①构成社区的要素:一定数量的人口、共同的区域身份、某些共同的看法、相关的利益 和比较密切的交往; ②地图的三要素: A.方向:“一般定向法”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定向法”注出正北方向。 “经纬网定向法”是最准确的定向方法。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弧线叫经线,与赤道平行的线叫纬线。在地球仪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B.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又叫做“缩尺”。有三种表示形式:线段式,文 字式,数字式; 比例尺越大,地图包括的实地范围越小,表示的地理事物越详细。 比例尺越小,地图包括的实地范围越大,表示的地理事物越粗略。 注意单位的换算,1千米=100000厘米。计算公式: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C.图例和注记; ③社区的主要功能:政治、经济、文化和管理功能。 2、多种多样的社区 ①社区的主要类型:功能社区、自然社区、行政社区。(见书P10 表格) ②社区的差异:一是规模不同;二是特色各异 ③社区间的联系:不仅表现在物产方面,还表现在经济、文化、信息等各个方面。 2、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①常见地图:政区图、地形图(常见的地形图有等高线地形图,判断海拔、坡度、线路)、旅游图、中国铁路干线图 第二单元复习 1、地球上海洋占据了71%,而陆地只占据了29%。 2、世界上最大的陆地是欧亚大陆。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世界上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世界上最大的群岛是马来群岛。 3、世界七大洲的面积大小顺序和在地图上的位置。世界上最大的洲是亚洲,最小的洲是大洋洲。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都在东半球,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南极洲在东西半球各一半。亚洲、欧洲、北美洲在北半球,大洋洲、南美洲和南极洲在南半球。非洲则刚好在南北半球一半。 4、明确洋与洲之间的位置。如被欧洲、北美洲、亚洲所包围的洋是北冰洋等。世界上最大的洋是太平洋、最小的洋是北冰洋。跨经度最广的是北冰洋和南极洲。 5、掌握世界上的一些海峡名称及它们的位置、沟通的水域。直布罗陀海峡、马六甲海峡、白令海峡、台湾海峡。 6、世界上洲与洲之间的分界线、洋与洋之间的分界线。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高加索山脉)、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分界线(马六甲海峡)、太平洋与北冰洋之间的分界线(白令海峡)、太平洋与大西洋之间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7、世界上最高的山脉是喜马拉雅山脉,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它位于中国与尼泊尔之间。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南美洲),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亚洲)。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亚马孙平原(南美洲),世界上最长的山系是科迪勒拉山系,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安第斯山脉。世界上最长的河是尼罗河(非洲)

七年级 (上)历史与社会教案

第一单元 第一课:我的家在哪里 一、课程目标 (1)1-1使用地球仪、地图等等工具,知道它们的主要特点和功能。 (2)1-2恰当地运用表示地理方位和位置的术语。 (3)2-2参与调查活动,了解本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生活的主要特点及显著变化。 .教学要求 (1)知识目标:初步掌握地图三要素。 (2)情感目标:从自己所在的社区入手,感受社区的生活,体会社区的功能。 (3)能力目标:能根据平面图上的方向,描述一个地点的具体位置;能用 比例尺计算图上某两地之间的距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地图三要素 教学难点:地图知识的运用 三、教学准备 同学们收集的各种各样的地图;对自家周围环境的调查。 四、教学方法 情境式、活动式 五、教学过程 导入 老师上节课请同学们了解自家周围的环境,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

教师总结:我们每个家庭都生活在城市的社区里,家在社区中的位置,是我们了解与认识社区的出发点。”引出社区概念。 【板书】从社区看我家 【板书】1.社区 根据同学们的讲述,感性讲解“什么叫社区”:相对固定的区域、一定数量的人口、共同的区域身份、相关的利益、共同的生活空间──人类生活共同体。 “社区有许多共同的地方,但每个社区有不同的位置和环境。请同学们打开你们带来的深圳地图,找找自己的家在哪里。” 进一步引导:“你是如何在地图上找到自己的家的?”请同学们再看书上的图1-1和1-2,看看两幅图有什么不同? 图1-1和图1-2的不同之处 那两幅图是不是一个社区呢?如果是一个地方,老师分别请一个同学扮演杜鹃,说说怎样从自家走到王朋家,再请一个同学扮演王朋,说说怎样从自家走到杜鹃家。 “同学们能听清楚这两位同学说的话吗?为什么听不懂?” “如果我们将这两幅图改成图1-3,再从杜鹃家走到王朋家,是不是就很清楚了?为什么?” 引出地图的语言: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和图例。 【板书】2.地图三要素 老师:方向、比例尺和图例是地图的语言,只有懂得了地图的语言才能正确地阅读图,和地图对话。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完整版)

七上数学教案有理数第一章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 ①通过生活实例,了解学习有理数的必要性.②理解并掌握数轴、相反数、绝对值、有理数等有关概念.③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过程与方法 2 通过本章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激励学通过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结合生活实例引入新课,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 活.难点、教学重点这一章的主要学习目标都可以归结到有理.重点:有理数的运算运算,数轴、相反数、绝对值---数的运算上,比如有理数的有关概念法则直接目标都是落实到有理数的运近似数等内容的学习,,运算律, 算上. . 有理数法则的理解,难点:负数概念的建立,绝对值意义

课时分配课时内容 1 正数和负数1 . 1 4 有理数 2 . 1 5 有理数的加减法 3 . 1 4 . 1 4 有理数的乘除法 4 有理数的乘方 5 . 1 2 单元复习与验收教学建议(即联系实际生活的典型例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从实际问题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大胆尝试的过程中,让学生参与数学活动,引入,从而使学生自得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自觉地发现问题,自觅规律..在进行有理数的有关概念的教学时:1?)注意从实际问题引入,使学生知道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1(如:从温度与海拔高度引入负数,从而得出有理数的概念;借助温度引出数轴,建立数(有理数)与形(数轴上的点)之间的联系.()注意借助数轴的直观性讲述相反数、绝对值,体会用字母2使学生对概念的认识能更深一步,,?体现代数的特点表示数的优越性,并为今后学习整式、方程打下基础..讲解有理数运算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完整版)

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人在社会中生活 不同区域的生活环境,有不同的特征,其中最显著的差异莫过于乡村和城市。所以,区域的特征和差异,就成为我们观察社会生活最基本的角度。 1.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2.方向的三种表示方法: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定向法、经纬网定 向法(最准确) 3.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又叫缩尺。 公式=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表示方法:数字式、线段式和文字式 在相同图幅情况下,比例尺越大,地图表示实际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反之,比例尺越小,范围越大,内容越粗略。即“大小详,小大略”。 4.图例和注记:图例是对地图上各种符号和注记的说明,注记是指地图上的文字说明。 5.社区具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管理等方面的功能。 6.乡村聚落,即村落,是乡村地区人们的居住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7.乡村聚落的分布、形态等反映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平原地区村落规模大, 一般呈团状分布,山谷村落呈条带状分布。 8.由于所处自然条件的差异,乡村里的人们从事的生产活动各不相同,有农村、渔村、林 场和牧村等。 9.一般来说,城市聚落是在乡村聚落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随着乡村聚落里逐渐出现了商 业,成为所在地区的行政管理中心,居民中增加了许多从事农业以外职业的人,这样,城市聚落就出现了。 10.步入一些大城市会看到那里有规模宏大的公共建筑,密集分布的住宅楼群,纵横交错的 交通网络,人群熙攘的商业中心,错落有致的园林绿地,还有看不见的地下管道系统。 11.目前,全世界已有超过一半的人居住在城市里,城市居民主要从事工业、商业和服务业 等方面的工作。 12.为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各区域之间就会发生联系,实现优势互补,不仅 限于物产方面,还包括经济、文化、信息、技术和人才等各个方面。 13.地形图包括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 14.分层设色地形图: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的,能够直观地告诉我们地势的起伏状 况。平原一般用绿色表示,高原山地一般用褐色表示,海洋用蓝色表示,而且颜色越深,表示海洋深度越深。 15.地形剖面图可以帮助我们对某一地区沿剖面线地带的起伏状况有准确的了解。 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 1.人类生活的空间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其中,地形、气候、水文、动植物、土壤和 光照等构成了自然环境;人口、人种、语言、历史宗教和生产活动的等地球上各种社会、经济活动和现象构成了人文环境。自然条件和人文特色是认识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两个最基本的着眼点。 2.从太空看,海洋占据地球表面71%的面积,陆地占据29% 3.大陆和其附近岛屿合起来成为大洲,全球按照面积大小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 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4.海洋的主体部分是大洋,海是大洋的边缘部分,按照面积大小依次是太平洋(最大、最深、最多岛 屿)、大西洋(“S”状)、印度洋(热带海洋)和北冰洋(最小、最北、最冷)。(掌握其特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