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卫星广播电视地面接收站

卫星广播电视地面接收站

卫星广播电视地面接收站
卫星广播电视地面接收站

卫星广播电视地面接收站

一、卫星广播电视地面接收站

卫星广播电视地面接收站主要由室外接收设备(卫星接收天线、高频头)和室内接收设备(卫星电视接收机)等部分组成。

(一)卫星广播电视接收站

天线接收来自卫星的下行信号,经高频头得到中频信号,送入卫星接收机,经过图像和声音处理输出图像和声音信号,然后直接送给电视机,即可重现图像和声音。

根据用途不同,卫星地面接收站可分为三种类型:个体站、集体站和转播站。这三种类型接收站的卫星电视信号的接收部分都是相同的,不同的仅在于集体站和转播站需要对接收信号进行再调制传输。图3-1所示的系统中,若其输出端直接与用户电视机连接,就构成个体接收站。

图像信号

数据

图3-1 卫星广播电视个体接收站设备组成图

图3-2为集体接收站的系统框图,室外设备输出经过功率分配后,可以为多个室内设备提供卫星中频信号,各室内设备可以分别进行收看。

数据

图像信号

数据

图3-2 卫星广播电视集体接收站设备组成图

二、

三、卫星接收机调整

地面接收站各部分之间连接示意图如4-1所示。

图4-1 地面

接收站各部分之间连接示意图

(一)专业型和工程型卫星数字电视接收机的操作方法

专业型和工程型卫星数字电视接收机一般不配备遥控器,主要应用于有线电视台前端、集体接收用户前端。主要控制操作方式:通过RS-232串口或LAN接口进行遥控操作,通过接收机面板的按键进行手动操作。

注意:对于C频段节目,卫星接收机的接收本振频率需要设为5150MHz; 对于Ku频段节目,卫星接收机的接收本振频率需要设为11300MHz。

1.通过RS-232串口或LAN接口遥控配置参数(必须由厂家或厂家授

权的专业技术人员操作)

(1)将高频头(或经过功分器)输出的卫星电视信号送入接收机。

(2)在控制计算机内设置好预接收节目信号的参数后,通过卫星接收

机的控制接口写入接收机。

(3)在“菜单(对应英文为MENU)”的电视(或广播)节目排列

表中,按照接收机内的节目名称排列表选定所需接收的节目。

2.通过接收机面板的按键手动操作

(1)将高频头(或经过功分器)输出的卫星电视信号送入接收机。

(2)首先按下“菜单”。

(3)通过上(↑)、下(↓)、左(←)、右(→)在下拉菜单中选择“出

厂设置”或“系统设置”中的“恢复出厂设置”。

(4)在按“确认(OK)”按键,对接收机进行复位操作。

(5)对经过恢复出厂设置不能消除节目列表的接收机,需要手动删除

原来存有的节目列表。

(6)再次按下“菜单(对应英文为MENU)”键。

(7)选择“系统设置”中“搜索频道”或“系统设置:设置转发器→

添加转发器”等类似菜单。

(8)在完成上述操作后会出现如下菜单:

注:不同接收机菜单不一致,但包含以上信息(如

果没有FEC项,该项为接收机自动识别)

(9)通过“上(↑)、下(↓)、左(←)、右(→)”键和“确认”键,

根据表2-1、2-2、2-3 对预接收节目的卫星参数进行相应的设

置。

(10)如果收到节目信号,在信号强度和信号质量两个显示条上会显示

彩色横条,指示信号强度和信号质量的百分比。按“确认”或“搜

索”按键,搜索节目。

(11)成功搜索到节目后,会在电视上看到相应的节目图像,并听到声

音。此时,按“退出(EXIT)”或“菜单”按键,退出操作菜单,

并确认保存了节目预置。

(12)重复(6)至(11)的步骤,搜索新的电视节目。

(二)普及型卫星数字电视接收机和卫星接收转发一体化设备的操作方法

普及型卫星数字电视接收机和卫星接收转发一体化设备主要操作方式为通过RS—232串行接口进行参数配置、通过遥控器进行参数配置、通过接收机面板的按键进行手动操作。

注意:对于C频段节目,卫星接收机接收本振频率需要设为5150MHz; 对于Ku频段节目,卫星接收机接收本振频率需要设为11300MHz。

1.通过RS—232串行接口配置参数(必须由厂家或厂家授权的专业技

术人员操作):

(1)将高频头(或经过功分器)输出的卫星电视信号送入接收机。

(2)在控制计算机内设置好预接收节目信号的参数后,通过卫星接收

机的控制接口写入接收机内。

(3)在“菜单”的电视(或广播)节目排列表中,按照接收机内的节

目名称排列表选定所需接收的节目。

2.通过遥控器操作

(1)将高频头(或经过功分器)输出的卫星电视信号送入接收机。

(2)首先按下遥控器的“菜单”按键。

(3)通过“上(↑)、下(↓)、左(←)、右(→)”键,在下拉菜单中

选择“出厂设置”或“系统设置”中的“恢复出厂设置”。

(4)在按“确认”按键,对接收机进行复位操作。

(5)对经过恢复出厂设置不能消除节目列表的接收机,需要使用遥控

器手动删除原来存有的节目列表。

(6)再次按下遥控器“菜单”键。

(7)选择“系统设置”中“搜索频道”或“设置转发器→添加转发器”

等类似菜单。

(8)在完成上述操作后会出现如下菜单:

注:不同接收机菜单不一致,但包含以上信息

(如果没有FEC项,该项为接收机自动

识别)

(9)通过上“(↑)、下(↓)、左(←)、右(→)”键、“1-9”数字键

和“确认”键,根据表2-1、2-2、2-3对预接收节目的卫星参

数进行相应的设置。

(10)如果有节目信号,在信号强度和信号质量两个显示条上会显示彩

色横条,指示信号强度和信号质量的百分比。按“确认”或“搜

索”按键,搜索节目。

(11)成功搜索到节目后,会在电视上看到相应的节目图像,并听到伴

音。此时,按“退出(EXIT)”或“菜单”按键,退出操作菜单,

并确认保存了节目预置。

(12)重复(6)和(11)的步骤,搜索新的电视节目。

3.通过接收机面板的按键手动操作

(1)将高频头(或经过功分器)输出的卫星电视信号送入接收机。

(2)首先按下“菜单”。

实习报告三---卫星位置与地面站接收范围

实习三 卫星位置和地面站接收范围 1. 实习目的 1 ) 理解地面站接收极轨卫星的范围。 2 ) 会判断地面站接收到卫星信号的起始时间。 3 ) 能计算出卫星相对于接收站的方位角和仰角。 2. 实习方案 1 ) 假设要在NUIST (?0=32.2°N ,λ0=118.5°E )设置一极轨卫星接收站。极轨卫星轨道高度H=830km 。取地球半径R=6371 km ,计算该接收站的接收范围δmax 2 ) 在“实习二”中的图3-3上,标出NUIST 接收站的位置和接收范围δmax ,如图4-1所示意。(为简单其间,接收范围δmax 用以接收站为圆心、半径为δmax 的圆表示。可以在Excel 显示的图3-3上用Excel\工具\绘图来手工标出) 图4-1星下点轨迹与地面站接收范围的相对位置示意 NUIST 接收站的位置和接收范围δmax ,也可以标在如图4-2所示的北半球底图上(参考教材图4.24标出经纬度刻度)。 max cos()=R/(R+H) δ

图4-2 北半球底图 3 ) 观察图4-1上的星下点轨迹与NUIST 站接收范围之间的关系。如果星下点轨迹经过NUIST 站接收范围,则计算给出地面站可接收卫星信号的起、始时间(注意:轨道报给出的升交点时间为世界时,北京时=世界时+8小时)。 如果星下点轨迹不经过NUIST 站接收范围,则将电子表格中“星下点经度”一列减去“截距”, 再观察图4-1上的星下点轨迹与NUIST 站接收范围之间的关系, 重复此过程,直到图4-1上出现“星下点轨迹经过NUIST 站接收范围”为止。出现“星下点轨迹经过NUIST 站接收范围”时,请计算给出地面站可接收卫星信号的起、始时间。 4 ) 利用上一步得到的电子表格中的数据(每2分钟一次的星下点经纬度(,)s s λ?),用以下公式计算NUIST 接收站每2分钟一次的卫星方位角α、仰角β。 经度差:?λ=λs —λ0 大圆δ: 00arccos(sin sin cos cos cos )s s δ????λ=+? 方位角α: s i n c o s a r c s i n [ ] s i n s λ?αδ ?= 仰角β: c o s a r c t a n []s i n R R h δβδ - += 当β=0时, c o s e e R R h δ=+

卫星电视调整用户操作手册

卫星广播电视转星调整用户接收设备操作手册 (河北分册)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2007年7月

目录 一、卫星广播电视转星调整工作概述 (1) 二、卫星广播电视节目接收技术参数 (2) 三、卫星广播电视地面接收站 (10) 四、卫星接收机调整 (13) 五、天线的调整 (32) 六、河北卫星接收设施调整参数表 (38) 附件:卫星接收方位角、仰角和极化角的计算法 49

一、卫星广播电视转星调整工作概述 根据我国卫星广播电视业务发展和传输覆盖需求,为了提高卫星广播电视传输质量,便于广大用户接收,我国将进行卫星广播电视转星调整工作。现在使用的亚洲3S、亚洲4号、亚太6号、亚太2R号、中卫1号、鑫诺1号共6颗卫星传输的中央和地方卫星广播电视节目将全部调整到鑫诺3号(东经125度)和中星6B(东经115.5度)两颗广播电视专用卫星传输;现在使用的鑫诺1号卫星Ku转发器传输的广播电视节目全部调整到亚太6号卫星(东经134度)Ku频段转发器传输。原接收上述6颗卫星广播电视节目信号的所有地面接收站都要进行调整,以便接收新的3颗卫星传输的节目信号。转星调整时间为2007年8月1日至8月31日。 为协助各地按照计划完成转星调整工作任务,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编制了《卫星广播电视转星调整用户接收设备操作手册》(以下简称《手册》),为用户提供参考和指导。《手册》印刷版和电子版(光盘)将发放给各省(区、市)广电局,并将在国家广电总局广播电视规划院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d53864411.html, )设立“卫星广播电视转星调整工作技术服务平台”,提供相关技术资料,并对用户在线提出的接收设备转星调整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

某医院卫星及有线电视系统设计方案

合肥市第五人民医院综合楼弱电及系统集成工程项目 卫星及有线电视系统设计方案 目录 1、系统概述 (3) 1.1工程概况 (3) 1.2系统概况 (3) 1.3用户需求分析 (3) 1.4系统信号源 (4) 1.5遵从的技术标准与规范 (4) 2、系统结构与配置 (5) 2.1系统结构 (5) 2.2系统说明 (6) 3、系统功能描述 (6) 3.1有线数字电视系统功能 (6) 3.2卫星电视系统功能描述及机房技术要求 (6) 4、系统性能及技术指标 (8) 4.1系统技术性能指标 (8) 4.2系统前端 (10) 4.3传输分配系统 (10) 4.4用户终端盒 (10) 4.5系统设备工作环境 (10) 4.6设备技术指标 (11) 4.6.1分配器 (11) 4.6.2分支器 (12) 4.6.3终端电阻 (12) 4.6.4设备箱 (12)

4.6.5解调器 (13) 4.6.6混合器 (14) 4.6.7用户终端盒 (15) 4.6.8同轴电缆与接头 (15) 4.6.9射频放大器 (15) 4.6.10无源器件 (16) 5、其它必须的内容 (16) 5.1系统调试 (16) 5.1.1系统调试所需仪器 (16) 5.1.2系统检验设备 (17) 5.1.3调试前的准备工作 (17) 5.1.4系统调试 (17) 5.2系统供电及接地 (17) 5.3竣工验收 (17) 5.4附表—涉外宾馆等单位申请接收的境外卫星电视收费表(2008) (18)

1、系统概述 1.1工程概况 合肥市第五人民医院医疗综合楼总体分为:地下一层为设备用房,一、二、三、四层为大厅及门诊,五层为血透中心,六、七层为内科护理标准层,八层、十一层为内科、外科护理单元,九层为儿科护理单元,十层为骨科护理单元,十二层为妇科护理单元,十三层为产科护理单元,十四层为产房、ICU、手术准备层,十五层为手术层,十六层为手术设备和电梯机房层。大楼总建筑面积约2万㎡,建筑高度66.40米,属于一类高层建筑。 1.2系统概况 按照招标文件要求,本有线电视系统包含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两大部分。 有线电视由市有线电视、卫星电视节目及自办节目组成。中心机房设置卫星接收机房,有线电视机房。从网络设备室向其他区域传输接收解码后的卫星电视信号及市有线电视信号。有线电视系统采用数字机顶盒音频、视频信号作为有线电视信号源,加上卫星电视信号、自办电视音频、视频信号,通过固定频率调制器,重新分配频段,分类后作为医院病区内部各相关部门有线电视信号源。 本系统一共设计了201个有线电视终端。 1.3用户需求分析 根据用户需求,该系统达到以下功能: (1)信号源包括:有线电视、自办节目(播放摄像机、录像机和DVD的输出)共四套。 (2)采用双向邻频传输方式,带宽为5—860MHz,上行频段为5—65MHz,下行频段为87—860MHz,其中87—550 MHz用于电视广播信号传输;550—860 MHz为数据信号传输;87—108 MHz为调频广播频段。 (3)分配网络设计为双向网络,以适应将来交互式电视系统和互联网络的需要(系统配置双向干线放大器,双向分配放大器及高隔离的分支分配器,导线选用四屏蔽同轴电缆)。 (4)调制器应选用捷变频邻频860MHz调制器。

卫星及电视系统方案

卫星及电视系统方案

卫星电视系统及公共天线系统方案 本工程安装卫星电视接收天线4面,接收并传送卫星电视节目32套。 1. 设计依据 本设计是遵照国家有关规范及标准作出的。 卫星电视接收、电视系统在规划、设计、设备和器材的选用、安装调试的工艺要求等方面,都严格按下列标准和规范执行: l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 l 《30MHZ-1GHZ声音和电视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GB6510-86 l 《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GY/T106-92 l 《有线电视加解扰系统通用技术要求》GY/T114-94 l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标准》DBJ13-32-2000 l 《卫星广播电视地球站设计规范》GYJ41-89 2.系统容量和频道配置 2.1系统容量 本系统可利用电视频道数有89个,本期工程容量共设计32个电视频道,剩余的频道预留给今后扩充使用。

具体接收电视内容见下表: 节目源类型接收或传送方式接收内容 卫星接收亚洲3S卫星:(24套) 中央一台、东方卫视、安徽卫视、江苏卫视、福建卫视、江西卫视、湖南卫视、湖北卫视、四川卫视、广东卫视、广西卫视、河南卫视、内蒙卫视、陕西卫视、青海卫视、辽宁卫视、吉林卫视、黑龙卫视、 凤凰卫视、凤凰资讯、音乐卫视、体育卫视、 香港美亚电影台卫视、香港星空电影台娱乐卫视、 卫星接收亚太2R卫星(1套) 美国好莱坞电影台 卫星接收国际704卫星(1套) 香港卫视电影台 公共天线上海电视节目:(4套) 新闻综合、生活时尚、新闻娱乐、东方文艺 酒店自播视频节目(2套) DVD、DVD

2.2 频道配置原则 本系统按860MHz模拟邻频传输设计,频道配置避开共用天线电视所占用的频道以及当地大功率发射的开路电视频道对本系统的同频干扰。由于共用天线电视节目采用550MHz邻频传输方式,已占有V端全部频道。为降低终端接收成本,相次卫星电视前端不采用增补频道,而采用550MHz端的邻频标准电视频道。 3. 系统组成及信号处理方式 3.1系统组成 CATV系统网络由总前端(卫视前端、上海共用天线电视混合组成总前端)和用户分配网络二部分组成。 用户终端盒分配如下: 用户终端分布情况表 楼层电视信息点数(300个) 3.2信号处理方式 卫星电视接收天线接收下来的卫视下行微波信号,经高频头下变频后,送到卫星电视接收设备。卫星电视接收设备输出的AV信号经过视、音频调制、处理后,变成RF射频信号送入混合器。为降低建设成本,卫视前端信号、自办节目信号与共用天线电视并网采取宽带混合,若出现宽带信号中有个别频道指标达不到技术规范要求,采用频道处理器进行下变频、中频处理后再上变频后进入混合器,以提高前端输出信号质量。

民航卫星通信网络管理规定(试行)

民航卫星通信网络管理规定 (试行) 第一章总则 1.1本规定根据《中国民航总局通信导航监视工作规则》及《中国民用航空无线电管理规定》制定。 1.2凡设置、运行、使用民航卫星通信网络设备的单位,均应遵守本管理规定。 1.3民航卫星通信网是指由民航总局统一组织规划建设的专用卫星通信网络及在该网络中运行的所有卫星地球站。 1.4本管理规定由民航总局空中交通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二章卫星通信网络建设及管理原则 2.1民航卫星通信网的建设由民航总局统一组织规划,各地区管理局按规划组织实施和保障运行。 2.2民航卫星通信网络内各卫星地球站、各用户接 ~3一

口及路由的设置均由民航总局空中交通管理局统一管理。 2.3民航卫星通信网络所使用的卫星转发器资源由民航总局空中交通管理局统一组织获取、分配、使用及管理。 第三章卫星地球站建设程序 3.1根据业务需要,民航系统各单位或与民航系统业务相关的单位需建设卫星地球站加入民航卫星通信网络时,需根据附则一《民航卫星通信地球站建设资料表》中的要求,按所在地区逐级(省局、管理局、总局)向民航通信主管部门进行申请,由民航总局批准其建站地点、建设规模及有关技术参数配置,有关设备采购参照民航总局有关要求进行。 3.2在新建地球站的项目批准后,各地应按附则一《民航卫星通信地球站建设资料表》的要求,作出选址报告,经各管理局上报民航总局,批准后方可建站。 3.3建设单位或使用单位需对民航总局已经批准的或已建成的卫星地球站的地点、规模和有关技术参数进行调整时,需按3-2条的要求,重新上报民航总局。 一4一

各民航卫星通信地球站的建设,必须严格按照民航总局批复的选址地点、规模和技术要求进行。 3.4地球站建设完成后,民航总局空管局将组织对其进行入网测试、检查,各项技术指标合格并向有关部门办理了《无线电台执照》后方可加入民航卫星通信网运行。 3.5非中国民航用户,但与民航业务有关的部门需建设卫星地球站加入中国民航卫星通信网的,需与民航总局空管局协商,签定有关通信协议后方可建设、使用。 3.6新建卫星地球站的电测及入网测试,需由民航总局空管局认可的单位负责进行。 3.7每年一月份,各地区空管局对所辖区域内的卫星通信地球站的建设、扩容及业务量需求、发展设想进行一次调查,并将有关情况上报总局空管局。 第四章卫星通信网运行管理 4.1民航总局空管局负责民航卫星通信网络的运行管理,制定有关技术规范和入网规定,进行网络的组织、调整和优化,组织进行人员技术培训和考核。 4.2民航卫星通信网内的各卫星地球站由所在地点 一5一 一

卫星地面站搬迁实施方案

卫星地面站搬迁实施方案

目次 1项目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2实施方案.. (3) 2.1系统组成 (3) 2.1.1系统组成 (3) 2.1.2系统搬迁详细清单(不含天线基座制作)...................................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施工方案概述 (3) 2.2.1方案一(推荐方案): (4) 2.2.2方案二 (10) 2.3系统调试测试 (13) 2.3.1通电检查及对星 (13) 2.3.2系统收发链路测试 (13) 2.3.3网管系统功能测试 (13)

1 实施方案 1.1 系统组成 1.1.1 系统组成 1.2 施工方案概述 短波电台、无线图传接收机天线安装在办公楼顶,卫星天线有2套方案。 1.2.1 短波天线、无线图传接收机天线 短波天线、无线图传接收机天线在办公楼楼顶架设。

图传天线1图传天线2图传天线3 短波天线 图1.短波天线、图传天线安装示意图 1.2.2 卫星天线方案一(推荐方案): 到办公楼旁空地实地勘察,从建设点往办公楼机房看,直线距离在30米左右,东南方向无遮挡(见图1),由于此地是开放式景点,防止人为损坏,天线基座由原来露出地面0.4米加高到2米,四周建围栏。由于卫星天线安装在室外,在为了防止卫星天线遭受直接雷击,在天线后方大于5米处安装一支独立的避雷针,使其保护的天线位于直击雷防护区(LPZ0B)区内,接收天线必须安装在保护范围内。置于避雷针保护范围的卫星天线也应与防雷系统连接,可用圆钢将立柱和防雷网焊接起来,使天线与大地处于等电位状态。

太和县广播电视局文件

太和县广播电视局文件 太广电字[2007]29号 太和县广电局2007年工作总结及2008工作计划2007年,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稳步推进广播电视改革与发展,各项工作都有了新的进展,取得了新的成绩,为太和县奋力崛起和跨越式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 一、宣传工作进一步加强。一是唱响主旋律。紧紧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业强县等各项工作做好日常宣传报道,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积极做好我县人大政协两会、创建文明城市、书画艺术之乡命名十二周年、落实科学发展观主题教育活动、汛期安全生产和防汛救灾、喜迎“十七大”和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大”精神等重要工作的宣传报道,适时开辟专题专栏,精心策划,认真组织,形式多样,努力

做到宣传报道有声势、有深度、有特色,为全县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截止10月底,共播发广播电视新闻516组3216条,预计全年可播发600组3700条以上。二是改革创新。社教文艺中心在《细阳春》综艺栏目面临节目源紧张、经费投入大效益不明显的情况下,认真调查研究,在多次论证的基础上,及时果断地停办了《细阳春》,积极筹备、开办《细阳舞台》文艺栏目。该文艺栏目定位为文化娱乐,博采众家之精华,投入少见效快,为群众所喜爱,开办以来反响较好。三是贴近实际。广播文艺中心在完成转播上级台有关节目的同时,努力办好自办节目。其开办的《交通小时空》、《小薇蓝色驿站》等栏目直接与听众交流互动,听众参与热情高涨,节目影响大。与县纪委合办的《政风行风热线》,在群众与政府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从4月26日开办以来,期期热线不断,针对群众所关心的问题,各上线单位都能认真准备,耐心细致地给予解答,社会反响较好,受到县领导、上线单位和广大听众的好评。四是加大外宣工作力度,新闻记者积极深入生产、生活第一线,认真发掘有价值的新闻素材,精心组织稿件,及时向市级以上广播电视媒体传送稿件。截止目前,在《阜阳新闻联播》发稿180条,在省电视发稿20条,对宣传太和新形象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事业建设进一步发展。一是认真贯彻落实新时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精神,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网络公司积极筹划乡镇有线电视网络的发展与整合工作,在继续发展完善

关于明确卫星地面接收设施安装完毕后验收和年审项目(精)

关于明确卫星地面接收设施安装完毕后验收和年审项目、标准的通知 (1997年1月17日广播电影电视部广发社字[1997]29号) 我部颁发的11号令中第五条规定,卫星地面接收设施安装完毕,由审批机关组织检验合格后,发给《接收卫星传送的电视节目许可证》(以下简称《许可证》)。为更好地执行上述规定,并贯彻我部关于加强广播电视年检年审工作的有关精神,现对卫星地面接收设施初装验收及其年检年审工作做如下规定:审批机关对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的初装验收及年检年审,按本通知规定的如下检验项目进行。 一、行政法规方面检验项目: 1.设置卫星地面接收设施接收境内外电视节目或图文信息的单位是否符合国务院129号令及我部11号令所规定的条件; 2.该单位是否在有线(闭路)电视系统中首先安排专用频道完整传送中央、省和当地第一套电视节目; 3.是否设有专职人员管理卫星电视工作,管理制度是否健全; 4.所安装的天线、高频头、接收机及编码、解码器等卫星地面接收设施是否是国家批准的定点生产厂家的产品,或是否是正当手续批准进口的产品,其技术指标是否符合国家规定标准; 5.承接卫星设施施工工程的单位是否持有《卫星地面接收设施安装许可证》。 二、使用技术方面检测项目: 1.检测卫星地面接收设施安装的位置、范围;检测接收卫星国别、接收角度、接收内容、传送方式、收看对象是否与许可证确定的相符。

2.按照国家技术监督局制定的《卫星电视地球接收站通用技术条件》规定的标准,对卫星地面接收设施分别进行接收系统检测、天线检测、室外单元检测、室内单元检测和电磁兼容检测。 3.实地检测终端信号,应达到良好的视听效果。 经初装验收合格的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由审批机关颁发《许可证》;年检年审验收合格的卫星地面接收设施,其《许可证》经审批机关盖章注册后继续有效;对不符合上述规定的初装验收或年检年审验收要求的卫星地面接收设施,除按照部11号令有关规定进行处罚外,不颁发《许可证》或注销其《许可证》。

山东卫星电视参数

山东卫星电视参数

卫星广播电视转星调整用户接收设备操作手册 (山东分册)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2007年7月

目录 一、卫星广播电视转星调整工作概述 (1) 二、卫星广播电视节目接收技术参数 (2) 三、卫星广播电视地面接收站 (28) 四、卫星接收机调整 (31) 五、天线的调整 (52) 六、山东卫星接收设施调整参数表 (58) 附件:卫星接收方位角、仰角和极化角的计算法.73

一、卫星广播电视转星调整工作概述 根据我国卫星广播电视业务发展和传输覆盖需求,为了提高卫星广播电视传输质量,便于广大用户接收,我国将进行卫星广播电视转星调整工作。现在使用的亚洲3S、亚洲4号、亚太6号、亚太2R号、中卫1号、鑫诺1号共6颗卫星传输的中央和地方卫星广播电视节目将全部调整到鑫诺3号(东经125度)和中星6B(东经115.5度)两颗广播电视专用卫星传输;现在使用的鑫诺1号卫星Ku转发器传输的广播电视节目全部调整到亚太6号卫星(东经134度)Ku频段转发器传输。原接收上述6颗卫星广播电视节目信号的所有地面接收站都要进行调整,以便接收新的3颗卫星传输的节目信号。转星调整时间为2007年8月1日至8月31日。 为协助各地按照计划完成转星调整工作任务,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编制了《卫星广播电视转星调整用户接收设备操作手册》(以下简称《手册》),为用户提供参考和指导。《手册》印刷版和电子版(光盘)将发放给各省(区、市)广电局,并将在国家广电总局广播电视规划院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d53864411.html,)设立“卫星广播电视转星调整工作技术服务平台”,提供相关技术资料,并对用户在线提出的接收设备转星调整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 - 1 -

卫星及有线电视系统

第一章卫星及有线电视系统 一、概述 XXX是一座集写字、办公、商务、娱乐、健身、餐饮、宾馆为一体的综合性建筑。共分公寓楼1、公寓楼2和办公楼,因此,该大楼的卫星及有线电视系统工程在规划建设中还要紧密地与北京有线电视发展相结合,符合北京有线电视总体规划要求。 本系统按860MHZ邻频传输设计,以传输大量国内外综合节目、新闻、科技、信息、金融等,还保留传输数据信息、数字广播、立体声调频广播,并留有较大的传输容量,以适应今后广播科技发展需要,并满足北京地区有线电视系统连网的要求。 二、设计采用标准和依据 GB6510-86《30MHZ-1GC声音和电视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 GB50200-4《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J79-5《工业企业通信接地设计规范》 GBJ57-3《建筑防雷设计规范》 GY/T106-2《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 广播电视管理条例 国务院129号令《卫星电视地面广播接收设施管理规定》 广播电影电视部九二年2号令、5号令 三、系统功能规划 1、传送模拟电视节目; 2、传送数字电视节目; 3、传送调频立体声广播节目; 4、具有回传功能; 5、各用户具有双向传输功能,开展股票、点播、Internet等业务; 6、自办电视节目。 四、领频传输系统的频普分配 按当地有线电视的发展和规划,XXXCATV系统按860MHz规划,并留有1GC发展余地。如下: 5-45MHZ 回传数据

50-550MHZ 下行国内模拟电视节目 560-750MHZ 下行数字加密境外卫星电视节目 760-860MHZ 下行数据通道 870-1GC 预留上行数据通道 五、系统节目规划 1、传送北京地区有线电视节目43套; 2、传送境外卫星电视节目: (1)东京105.5 oE,亚洲三号星上12个台。凤凰卫视中文台、卫视体育台、NHKBS1、NHKBS2、卫视音乐台、NGC、卫视国际台、ESPN、NOW、CNN、SVN。 (2)东经169 oE泛亚3号星上节目,BBC英国新闻台。 (3)东经110.5 oE鑫诺号星上节目,澳门电视卫星台、澳门卫视旅游台、澳门亚洲台。 (4)东经76.5 oE亚太2号卫星6套节目,HBO、SONYAXN、CINEMAX、TVB8、TVB8GALAX、HALLMARK。 3、自办节目: 自办电视节目2套、实时播放各会议实况、播放DVD大片、播放录像带等。 六、系统传输网络规划 为保证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系统传输容量和信号质量,考虑到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系统的传输覆盖网在规划中采用HFC形式,其网络结构采用环型自愈网,使得网络的可靠性提高。 分配网络规划分支-分配方式,一台放大器带动用户数不超过100户,末级电缆传输部分放大器不超过一级,以提高信号质量同时满足用户上行信息的传输。 七、主要设备和装置技术指标 有线电视天线系统 系统技术指标 频率范围:VHF段 UHF段 有源部分:5~750MHz 无源部分:5~1GHz,包括38个增补频道 信号质量 载噪比: 53dB

卫星地面站安装

通信网防御雷电安全保护检测管理办法 通信网防御雷电安全保护检测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障通信网络安全可靠地运行,防止雷害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机房火灾,建立健全防雷减灾管理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电信运营商、通信设备集成商和从事通信防雷产品的生产制造商和经销商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我国公用电信网的通信大楼、交换、接入网、传输、无线通信基站、IP网站、局域网、微波站、卫星地面站等通信局(站)的防雷电安全保护的管理。 第四条通信网上的通信局站、机房必须按规定安装防雷电安全保护系统。防雷设计和施工应符合信息产业部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通信网上安装的防雷系统经验收合格后可并网使用。 第五条在通信网上使用的防雷产品必须按国家和行业标准进行检验,检验合格的产品允许进网使用。电信运营商、通信设备集成商、设计施工部门应选用检验合格的防雷产品。 第六条为保障通信网防雷性能的安全可靠,信息产业部对通信网上使用的防雷产品和防雷系统实行定期检测制度;进一步完善通信网上雷电灾害调查制度。 第二章组织管理 第七条电信运营商应遵照本办法,建立完善的雷电防御管理制度,各级电信运营商的主要领导对防雷安全负责。各级电信运营商应配合信息产业部和各地通信管理局组织的电信网防雷减灾调查。 第八条各地通信管理局负有监管本地区通信网络防雷减灾和安全生产的职责。负责组织对电信网上使用的防雷系统和防雷产品定期进行抽样检测和雷害调查,并将结果上报信息产业部。 第九条从事防雷产品和通信网上防雷系统检测的机构必须是国家认可的第三方检测机构。通过国家认监委和信息产业部组织的计量认证和审查认可。 第十条信息产业部通信产品防雷性能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作为通信防雷技术支持单位配合信息产业部做好防雷产品标准符合性审查,配合各通信管理局做好雷电灾害的调查和通信网上防雷产品的抽查管理。 第十一条信息产业部负责组织管理和指导全国通信行业防雷减灾工作。对通过检测的通信防雷产品定期在网上公布。并组织对雷电灾害的调查和处理。 第三章通信防雷产品的要求 第十二条建筑物直击雷防护的产品应符合国家标准GB50057-200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第十三条通信网上所使用的各类防雷保护产品应符合YD/T5098—2001《通信局(站)雷电过电压保护工程设计规范》中对产品的技术要求。 第十四条电源用各类雷电过电压保护产品应符合YD/T1235.1-2002《通信局(站)低压配点电系统电涌保护器的技术要求》规定。 第十五条电源用各类雷电过电压保护产品应通过YD/T1235.2-2002《通信局(站)低压配点电系统电涌保护器的测试方法》的测试。 第十六条通信局(站)选用的防雷产品应通过信息产业部审查认可的检测机构检测合格并在网上公布。 第十七条通信防雷产品的生产制造商、经销商应保证通过检测产品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第四章日常维护管理 第十八条各级电信运营商在新建、扩建、改建的通信局(站)的防雷工程验收过程中应当严格把关,经验收合格后,防雷装置才能投入使用。 第十九条各级电信运营商应建立防雷管理检查制度,对雷电灾害造成的事故要做好专门调查、统计、分析及鉴定工作,要有明确的记录(包括损坏通信设备清单、雷害事故分析、处理报告等)。对雷灾事故要逐级上报,不得瞒报谎报。 第二十条遭受雷击事故或火灾的通信局(站),可委托信息产业部通信产品防雷性能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对雷击事故做技术认定工作。 第二十一条重大雷击事故,由信息产业部组织相关单位做好分析和调查工作。 第二十二条维护人员应在每年雷雨季节之前对通信局(站)建筑物、构筑物、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和其它设施安装的防雷装置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发现异常变化要立即查明原因,并及时采取措施。同时建立专门的防雷接地档案,保存建筑物防雷、接地线、接地网、接地电阻及防雷产品安装的原始记录及日常防雷检查记录。 第二十三条通信局(站)内的电源用保护器的通流容量、安装位置、接地线径、接地线长短应符合标准要求,其SPD的保护模式应符合其供电方式。 第二十四条电源用第一级SPD在每年雷雨季节前,应检测其各类性能和显示是否正常,开关电源内的模块应每年用混合波雷电电涌测试仪检测其性能,检查其老化程度。信号、数据用SPD应检查其接地线是否可靠连接。 第二十五条通信局(站)要落实防雷接地日常维护工作。对于扩建、改建的通信局(站)需要检查新增设备是否连接。 第二十六条当监控系统发现防雷装置损坏或异常时,要及时进行现场检查并更换,无监控系统时,应在雷雨后由维护人员进行人工巡检。 第二十七条各级防雷维护人员应当定期接受相关的技术培训。 第五章通信防雷产品的检测管理

卫星广播电视地面接收站

一、卫星广播电视地面接收站 卫星广播电视地面接收站主要由室外接收设备(卫星接收天线、高频头)和室内接收设备(卫星电视接收机)等部分组成。 (一)卫星广播电视接收站 天线接收来自卫星的下行信号,经高频头得到中频信号,送入卫星接收机,经过图像和声音处理输出图像和声音信号,然后直接送给电视机,即可重现图像和声音。 根据用途不同,卫星地面接收站可分为三种类型:个体站、集体站和转播站。这三种类型接收站的卫星电视信号的接收部分都是相同的,不同的仅在于集体站和转播站需要对接收信号进行再调制传输。图3-1所示的系统中,若其输出端直接与用户电视机连接,就构成个体接收站。 图像信号 数据 图3-1 卫星广播电视个体接收站设备组成图 图3-2为集体接收站的系统框图,室外设备输出经过功率分配后,可以为多个室内设备提供卫星中频信号,各室内设备可以分别进行收看。 数据 图像信号 数据 图3-2 卫星广播电视集体接收站设备组成图

图3-3为有线电视前端卫星节目地面接收系统框图,它的前面接收部分与个体站完全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其输出的图像和伴音信号不是直接送给电视机,而是再调制到有线电视频道上,并通过有线网络传送给用户。 图3-3有线电视前端卫星节目地面接收系统框图图3-4为卫星地面转播站系统框图。卫星接收解调后的图像与伴音信号被重新调制到地面电视频道上,并通过功率放大后,从天线上再发射出去,让用户的电视机能直接从空中接收到转发来的卫星电视节目。 图3-4 卫星地面转播站系统框图 (二)卫星数据广播接收卡/机 用于接收远程教育等数据广播的卫星数据广播接收系统由室外设备(卫星接收天线和高频头)、室内设备(卫星数据广播接收卡/机)组成,与计算机和电视机等设备相连。 卫星数据接收卡/机装入计算机内或通过网络连线送给计算机并接收数据广播节目,并通过计算机中加装的专用软件与硬件实现信息解码、存储和多种形式的收看(计算机、电视机、投影仪等)。

关于教育卫星资源转星工作的通知

关于教育卫星资源转星工作的通知 依照我国卫星广播电视业务进展和传输覆盖需求,为提高卫星广播电视传输质量,便于广大用户接收,我国将进行卫星广播电视转星调整工作。从2007年8月1日开始,原在鑫诺1号卫星Ku波段上传送的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卫星资源〔包括中国教育电视节目和湖北教育网台卫星节目〕将全部转移到亚太6号卫星Ku波段上进行传送。新旧卫星并发时间为8月1日至9月25日,9月26日开始原在鑫诺1号卫星Ku波段上传送的教育卫星资源将全部停止传送。 我市所有接收上述原有卫星节目信号的学校〔包括市属大专院校、中职、中专〕和单位,都必须按照要求在2007年8月31日往常完成对地面接收站的调整,以便接收新卫星传输的节目信号。 为了保证转星工作按时完成,不留死角,要求各学校及单位在8月21日前以区为单位将本区所有安装地面卫星接收站的学校名称,62990021,市属大专院校、中职、中专可直截了当报送;农村远程项目学校的转星工作,统一由原施工单位蓝星公司负责,其他学校和单位的转星工作自行完成,也可请蓝星公司代为调整。凡是不再使用以及差不多或预备报废的地面卫星接收站只登记不调整,假设以后再用也必须调整。 亚太6号卫星〔东经134度〕Ku频段节目卫星资源接收技术参数为: 转发器号:K4 下行频率〔MHz〕:12395

下行极化方式:垂直 FEC:3/4 符号率〔MS/s〕:27.5 PID :B2 各区卫星接收设施朝南偏角、仰角、极化角、方位角的调整参数见《卫星接收设施调整参数表〔武汉〕》。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二○○七年八月十五日 附一: 武汉市教育系统卫星接收单位登记表 区填表人: 注:所有安装有卫星接收设备的学校、单位都必须登记并于8月21日前报技术中心。 附二:卫星接收设施调整参数表〔武汉〕 卫星接收设施调整参数表〔武汉〕

卫星接收及有线电视系统说明(DOC)

第1章卫星接收及有线电视系统说明 1.1总体设计方案 1.1.1系统概况 构成了现代化高标准的办公写字间和完善的社会化服务功能,在该楼内卫星及有线电视系统做为现代信息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提供高质量的电视节目,即时传播世界各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动态等各种音视频信息等功能。。 1.1.2系统设计依据 1、GY/T106-99《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 2、GB6510-86《30MHZ-1GHZ声音和电视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 3、GBJ《民用建筑电缆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4、GBJ1200-88《工业企业共用天线电视系统设计规范》; 5、GBJ57-83《建筑防雷设计规范》 6、GBJ79-85《工业企业通讯接地设计规范》; 7、B11318.5-89 《30MHZ-1GHZ声音和电视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设备与部件, 可靠性要求与试验方法》; 8、广发技字[1992]7号《关于有线电视现阶段网络技术体制的意见》; 9、GB50200-94《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10、GYJ33-88《广播电视工程建筑设计防火标准》 11、GB50303-200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1.2系统设计方案 1.2.1总体要求及总体设计方案 本有线电视网络系统按双向传输860MHZ信号容量进行系统设备配置。系统由大连有线电视台的有线电视电视节目和卫星电视节目、自办节目信号构成。在

共缆传输网络的任意一个终端,可接收所有的传送节目。 1.2.2系统前端设计与设备选择 节目源: 根据下发的《大连外商通关大厦卫星电视设计与施工招标文件》的要求,确定节目源为: 自办节目:来自DVD、录象机、多媒体计算机节目等。(根据甲方实际需要可选择配置) 大厦拟开通卫星电视节目表 卫星节目接收表

卫星通信地球站设备1概述

卫星通信地球站设备 一、地球站的分类及组成 1.1地球站的各类 1.1.1卫星通信地球站 可以按安装方式、传输信号特征、天线口径尺寸、设备规模及用途来分类: 1、按安装方式: ●固定站 ●可搬运站 ●移动站 2、按传输信号特征: ●模拟站 ●数字站 3、按业务性质: ●遥测、遥控、跟踪站 ●通信业务站 4、按用途分: ●民用通信站:公用站 专用站 ●军用通信站:战略通信站 战术通信站

●卫星广播业务 ●气象卫星 ●航空、航海、导航 ●科学实验 另外还可以按工作频段、通信卫星类型、多址方式、天线口径等分类。 目前国际上,通常地球站天线口径尺寸及G/T值的大小将地球站分为A、B、C、D、E、F、G、Z等各种类型见下表1: 表1:各类地球站的天线尺寸及性能指标 ●其中A、B、C型站称为标准站,用于国际通信;

E和F又分为E-1、E-2、E-3和F-1、F-2、F-3等类型,主要用于国内通信。 其中E-2、E-3和F-2、F-3又称为中型站。E-1、F-1称为小型站。 1.1.2VSAT地球站的分类 1、按安装方式――固定、可搬、车载、机载、船载、背负式、手提式等 站。 2、按网络结构――星状、网状、星状网状混合结构。 3、按收发方式――单收站、单发站、双向站。 4、按业务性质――固定业务和移动业务。 5、按支持的主要业务类型分――话音VSAT站、数据VSAT站、综合VSAT 站。 其它的还有按工作频段分(L波段、C波段、Ku波段等)、多址方式(FDMA、TDMA、CDMA、SDMA等)。 1.2地球站的组成 一般的卫星通信地球站,尽管对于不同的通信体制,地球站的组成不尽相同。但其基本组成一般包括: 天线分系统、发射分系统、接收分系统、信道终端设备、遥测跟踪、监控分系统、伺服跟踪分系统和电源分系统。 1.2.1VSAT地球站设备组成 VSAT卫星通信网由卫星转发器、主站(中心站)和远端小站三部分

卫星地面站通信系统解决方案

卫星地面站通信系统 技 术 方 案 北京大恒创新技术有限公司

第1章、 设计依据 本系统依据以下标准进行设计: z《城市人民防空通信技术机制》; z《人民防空卫星通信系统通用要求》(RFHB01-2008); z《人民防空工程战术技术要求》; z《人民防空卫星通信系统固定地面站建设规范》(RFHB02-2008); z《北京市应急移动指挥通信系统建设使用管理规定》(京应急办【2007】2)z《人民防空指挥工程设计标准》; z《人民防空指挥所通信工程设计要求》; z《人防指挥所指挥自动化系统建设规范》; z《指挥自动化一体化技术体系结构》全军指挥自动化建委办; z《310工程网络分系统》总参第61研究所; z《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 z《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防范行业标准》(GB/T74-94); z《国内卫星通信系统进网技术要求》(GB/T 12364-1990); z《国际移动卫星B船舶地球站技术要求》(GB 19491-2004); z《通信卫星有效载荷性能的在轨测试方法》GB/T 12639-1990; z《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总技术要求》; z《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发射、接收和地面通信设备技术要求》(GB/T 11444.4-1996); z《国内卫星通信网技术体制(试行)(上册)》(TZ 005-95(上)); z《国内卫星通信时分多址(60Mbit/s)方式进网技术要求》(YD 509-1991);z《卫星通信VSAT地球站电磁干扰的测量方法》(YD/T 1003-1999); z《可搬移式卫星通信地球站设备通用技术条件》GB/T 15296-1994; z《国内卫星通信TDM/QPSK/FDMA(2Mbit/s)系统进网技术要求》YD/T 613-1993; z《无线、微波及卫星通信设备型号命名方法》YD/T 638.10-1993; z《卫星通信船载地球站码分多址通信设备通用技术条件》GB/T 15869-1995;

卫星安装图解

中星6b转星参数,亚洲3S转中星6B卫星安装图解作者:佚名发布时间:2007-09-26 09:35:53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d53864411.html, 器材:多功能坡度测量仪指南针或者罗盘(远离金属水泥) 材料:科海数字接收机90 科海馈源一体化高频头(LNBF)20 天锅套件50:馈源盘抛物面卫星天线1.2 m~1.5m 馈源撑杆3根天线支架 分体天锅70 传输电缆75欧国际一根长的调星时用一根短的就近接卫星接收机.事先安装好F头 20米长电缆线,用于接收机供电后测量信号质量. 遥控器绝缘胶布扎线头 中星6B参数"中星6B(东经115.5度) 本振频率需要设为5150MHz 方位角:调试以正南基准方向(0),正值为向西,负值为向东. 仰角:调试以地面为基准(0),天线向上的角度为仰角 极化角:高频头极化角,以高频头顶部的0刻度线为基准,将0刻度线平等地面.顺时针转为正值,反时针转为负值. 转发器是卫星上用于接收地面发射来的信号,并对该信号进行放大,再以另一个频率向地面进行发射的设备。一颗卫星可装有多个转发器。鑫诺1号卫星有24 个C频段转发器,14个ku频段转发器。 下行频率是卫星向地面发射信号所使用的频率,不同的转发器所使用的下行频率不同,也就是说当我们收不同的节目内容时,所使用的下行频率不同。在设置卫星接收机的参数时必须与下行频率一致,否则,就接收不到相应的教育内容。因为一颗卫星上装有多个转发器,所以就有多个下行频率。 卫星节目的符号率,是指数据传输的速率,与信号的比特率及信道参数有关,单位为Mb/s。目前市场上普遍使用的卫星电视数字解压机的符号率值在6~30Mb/s。从卫星发展趋势看,卫星电视的符号率越来越高,当一个载波信号携带的节目数越多时,此值越大。 泸县 东经度105.46 北纬度28.96 亚洲3S本地参数:卫星经度105.5 南偏东0.08 仰角56.22 极化角0.07 中星6B本地参数:卫星经度115.5 朝南偏角-20.1 仰角54.4 极化角17.5 方位角159.9 馈源盘与高频头焦距几乎为高频头插入馈源盘后在下边露出1cm左右.极化实际几乎是两个箭头同时向上的形式.整体天线仰角螺钉空度11CM左右. 信号最强:福建东南台下行频率3706极化水平(H) 符号率4420 信号质量90 锁定后即可自动搜索出所有节目.

五星级酒店卫星接收及有线电视系统

五星级酒店卫星接收及有线电视系统 1.1设计概要 卫星及有线电视网络已成为当今智能化系统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子系统,根据今后信息网络发展的需要和业主的要求,卫星及有线电视系统将是一个多功能、宽频带、高性能的图像、语音、数据和控制信号的实时传输系统,本项目此系统带宽为5~860MHz,且具有双向临频传输功能。其中,上行频段为5~65MHz,65~87 MHz为过渡带,87~550 MHz为电视广播信号传输,550~750 MHz为数据信号传输,450~550 MHz为卫星电视频段,调频广播频段为87~108 MHz。其中自办节目4套:可以是VCD,VCR,DVD/CD/MP3,也可以各种拍摄的录像或自制光盘。 酒店卫星接收及有线电视系统可配备一台电动卫星接收天线,用于接收具有收看意义的境外电视节目。本工程选用数字卫星电视接收机,其他设备按相应配套装置配备。 1.1.1建议接收鑫诺一号卫星上的电视节目 根据国家广电总局广发社字[2001]1535号文件,从2002年1月起,所有允许接收的境外卫星电视节目通过国家指定卫星传输平台(鑫诺一号卫星KU波段,简称“平台“)统一传送。由此,可以看出国家管理境外卫星电视信号源的重视。 根据这个精神,需对系统进行了优化,卫星信号统一由鑫诺一号接收。 建议接收的电视节目如下: ?美国有线新闻网CNN台(Ku,V,付费收视) ?凤凰卫视中文台(Ku,V,免费收视) ?凤凰卫视资讯台(Ku,V,免费收视) ?阳光卫视(Ku,V,免费收视) ?星空卫视(Ku,V,免费收视) ?澳门卫视(Ku,V,免费收视) ?日本动漫HNK台(动漫)(Ku,V,免费收视) ?美国BBC台(Ku,V,免费收视) ?法国电视5台(Ku,V,免费收视) ?香港新知台(Ku,V,免费收视) ?香港无线TVB8台(Ku,V,免费收视) ?美国家庭影院HBO台(Ku,V,付费收视) 1.1.2开办自办节目 ?DVD节目1 ?DVD节目2 ?DVD节目3 ?DVD节目4

香港中文大学卫星遥感地面接收站-CUHK

香港中文大學衛星遙感地面接收站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Receiving Station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Introduction The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Receiving Station is an important facility of the Institute of Space and Earth Information Science of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By capturing and processing satellite-sourced remote sensing data, the Station can provide useful information that is useful to Hong Kong, South China and neighbouring regions. Important Functions The Station will be useful in monitoring the environment and natural disasters including landslides, subsidence, earthquakes, tsunamis, floods and typhoons, thereby reducing the risk of civilian casualties and economic loss. Location The Station is located between New Asia College and United College at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The Remote Control Room is located at Mong Man Wai Building.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